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手术室护理技术范文

手术室护理技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6: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手术室护理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手术室护理技术

篇1

手术是一种重要的诊疗技术手段,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进行2.34亿台主要手术,考虑到微创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并逐渐得到普及,这一数据仍将持续上升。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诊疗活动,因具有创伤性,存在安全风险,据WHO估计每年约有3%~25%患者因手术不良事件,延长住院时间、残障、死亡,在基础医疗服务质量水平较高的欧美发达国家,手术因具有创伤性、侵入性、需麻醉等特点,所带来的危害远超其他治疗手段[1]。手术室是医院高危科室,据统计约半数医源性有害事件与手术室活动有关。手术对护理质量要求较高,后者直接影响手术安全,进而影响手术整体获益。WHO组织明确将疼痛列为体征指标之一,疼痛可影响呼吸、循环、泌尿、神经等多个系统,提高患者应激水平,影响患者耐受、消耗患者器官储备功能,增加手术风险[2]。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本院将无痛护理技术应用于围术期护理之中,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择期手术;(3)麻醉风险等级Ⅰ、Ⅱ级;(4)临床资料完整;(5)无手术禁忌证;(6)未合并感觉神经功能异常原发病;(7)认知、精神均正常;(8)知情同意;(9)无特殊人格。共纳入患者294例,其中男性119例、女性175例,年龄18~79岁,平均(49.2±7.2)岁。普外科184例、妇科48例、肝胆外科25例、其他37例。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先后分成均等的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麻醉方式等项目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

1.2.1疼痛检测评估

疼痛水平,主要包括疼痛部位、强度、强度变化、疼痛性质、疼痛恶化与改善条件、疼痛影响等,护士应熟练的应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准确评估疼痛。

1.2.2疼痛心理护理

提高患者耐痛阈是最直接、有效的镇痛方法,恐惧、抑郁、抗拒等负面情绪可能降低患者耐痛阈,同时疼痛可能引起生理变化,提高神经感觉强度,使患者对疼痛更加敏感。护士应掌握患者心理动态、性格特征,强化心理护理。主要包括:(1)耐心解释,避免患者因无知而产生畏惧,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方法、可能获益情况,详细解释麻醉药物、特性、起效机制、可能感受等,减轻患者顾虑,必要时现身说法,减轻患者担忧情绪;(2)态度亲切、和蔼,积极主动关心患者,许多患者担心医护人员不尽心尽力,要以积极的态度打消患者顾虑;(3)以娴熟的操作技巧,有条不紊、谨慎、认真、负责的工作状态,默契的医患配合,体现护士专业性,增强患者信心;(4)当患者出现疼痛,应积极抚慰,给予必要的同情、关切,促使其情绪稳定;(5)进行护理操作时,轻柔操作,减少刺激痛。

1.2.3无痛输液、注射与穿刺

正确熟练的应用穿刺技术,努力做到快、稳、准、轻,注意着力以及着力范围的把握,争取一针见血,规范操作。合理应用无痛护垫,消除止血带带来的束痛,许多小儿害怕束缚带捆绑。选择合适的外敷药物,在穿刺后外用,缓解疼痛。在输液过程中,多观察、巡回,细心、耐心,减轻患者输液痛苦,巡回护士应履行自己的职责。

1.2.4无痛导尿

导尿可缓解患者不适感,导尿也是预防尿潴留的重要方法,但尿管可能对尿道黏膜产生刺激,使患者在苏醒期产生躁动,故在术前应充分解释导尿必要性以及可能获得的感受,避免患者因尿道刺激产生紧张情绪,配合护士做好苏醒期管理。

1.2.5做好镇痛泵管理

护士应掌握三阶梯镇痛方法、麻醉基本理论知识、药物止痛原则,在麻醉镇痛期间做好监护工作,及时发现麻醉不良反应,评价镇痛效果,使麻醉既满足镇痛需要,又可将药物风险降至最低。麻醉镇痛因人而异,不同患者耐受不尽相同,应科学的给药,控制给药速度、时间间隔、药量。

1.3观察指标

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MAP水平、心率。观察不良事件发生如一次穿刺失败、麻醉阻滞不完全、术中追加麻醉药物、麻醉过浅、麻醉苏醒质量不佳等。1.4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n(%)进行计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计量指标对比

对照组穿刺时、出苏醒室时,疼痛评分、MAP、心率水平高于观察组同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良事件

观察组二次穿刺率、术中追加麻醉药物率、麻醉苏醒质量不佳率、术后追加镇痛剂率、不良事件合计例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篇2

1手术室专科护理模式的转变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理论的发展,先进的医疗技术的不断涌现,手术室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工作的职责与功能,已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要求,其工作范围也逐步增大。老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手术室护理学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需抓紧时间将以服从型、被动型及配角型为主的传统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型或主角型的现代模式。手术室护理方面的工作要不断开拓创新,确立新的制度、岗位职责及细责,要以患者的利益为起始点,为患者提供便利,摆正自己心态,积极向上,创造互相团结相互帮助的气氛。进行手术室所有人员、整个过程、各个方位的全程护理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满足手术室专业护理工作的发展需求。

2现代洁净手术室的使用

手术室是医院进行疾病诊断、治疗时不可或缺的处所,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手术环境,有助于伤口感染的控制,必须以洁净手术室为当前的发展方向。如今我国一部分的大型医院满足洁净手术室的条件。因为净化空调系统市场价格偏高,用地面积偏大,因此普及还存在一定困难。洁净手术室包含于生物洁净的范畴,该洁净系统是由空气处理机组、空气过滤器、空气加湿器以及回风口和净化天花板等部件组成,是当前最理想、最高效、最便利的洁净空气法。依据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尘粒(粒子直径≥0.5μm)数量的多少,分为100级、1000级、10000级。净化空调需要安排专业人员管理,对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需要依特定的时间或者手术室检测的标准适时清洁、及时更换,确保手术中的空气达到净化的标准。但凡需要进入手术室的人必须按照要求进行着装,护理人员需规范操作,禁止在手术室中收整敷料、禁止在手术室中折叠毛巾和被子,尽力控制人员的流动,减少手术过程中开门关门的次数和设备移动的次数,避免产生新的气体流动,保证空气净化的质量。手术室要合理布局,满足功能流层及洁污分流的原则,设有工作人员使用通道、患者通道、污物处理通道。

3手术室逐步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进行转变

目前的医学模式在护理学方面的基础要求是“以患者为中心”。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以适应和满足患者需求,确保整体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术前访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当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手术的每个患者都带着自己独特的身心需要进入手术室,对将要开始的手术了解的不全面或者缺乏对手术的了解而产生恐惧。通过手术前探视患者,护理人员可以清楚的了解各患者在身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并确定怎样满足患者的需求。患者能够和护士直接对话以阐述个人的愿望及需求,了解关于手术方面的相关情况,进而消除患者的疑虑,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念。在护士和患者在手术室中见面时,将不会感觉陌生。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护士需要一切以患者为主,体察患者的冷暖,关心爱护患者,对患者的安全和利益予以多方面照顾,尽力使患者在身理及心理方面都觉得舒适,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手术后的随访是术后患者身体恢复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今在国内各个医院手术室中的制度并未形成,未能执行,手术室中的专业护理人员能定期去病房探望,征询意见,安排回访,从而完善手术室的护理工作。

4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

手术室护理及管理水平对医院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强调精细分工专职专护,整体观点综合护理是护理工作发展的趋势,是高级护理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如何培训手术室专科护理人员是目前的重要课题。如今,我国的护理人员多数具有大专或者本科学历,而国外的一部分医院已经对于手术室中护理人员进行短期的有计划的定向培训,培养和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专科护士骨干队伍。

由于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新技术、高精尖仪器设备在手术领域里的应用,对专科护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迎合新时展的需要,跟上科学技术的创新脚步,进行定专业、定专科的训练方法,使手术室的护士更专业的发展。领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术及手术过程中相互配合的技能,,为满足专科配合技术专业化、程序化及规范化以推动手术室专业护理的发展,将出现专业分组、专人配合、特定病种配合的局面。

5手术室护理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

手术室专科护理技术不断创新带动护理学科的高速发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全面实施,让护理学科的新方法、新观点、新技术、新知识持续涌现,这就使得手术室护士要不间断的更新自己专业知识,以跟上护理学科的发展节奏。目前高等教育是我国护理教育事业总的发展趋势,但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国外的水平差距相对较大。护理人员多数是大专学历,大学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的护士较少,应加大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力度,在培养高学历人才、高水平人才方面下功夫。因为手术室学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对新药物、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引入,对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也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的要求,这就使得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解放个人思想、与时共进,努力学习,跟上终身医学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脚步,领悟更多的、更新的学科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从而满足多学科理论、专业技术发展的需求,不断的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水平和服务的质量。

6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和应用

将计算机和系统论、信息论及通信技术广泛的应用到管理中,产生一系列的系统管理技术及管理方式,把管理并入科学化发展的领域这就是目前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管理技术?,它使手术室护理技术程序化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站系统包含手术提前预约、手术价格预算、手术室工作质量数据录取、手术必需品的请领、手术护理人员工作量的统记和手术时的麻醉记录信息化管理,计算机系统在手术室中的运用,显著节省了人力,增强了手术室与病室间的网络联系,而且可以准确快速地提供各类数据,进一步增强了手术室的现代化管理技术水平。

7“两室”的构建有便于专业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

麻醉准备室与手术后患者恢复室(PACU)是如今各类大型医院不断改善的一个课题。国外的各种医院均设有麻醉准备室和术后恢复室,是以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为目的。我国同种医院只有少数医院布置有术后恢复室,没有专门配备的麻醉准备室,相对的配置还比较落后。麻醉准备室是设立在医院手术室外面的一间专用的房间,将患者放于可推动的手术床上,由麻醉护理人员负责麻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及进行麻醉,过后再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内进行手术,降低伤口感染几率,提高手术台周转速度。PACU是在手术后患者恢复的早期,针对患者的各类情况予以特定的监护和疗理。这对保证患者术后的安全和减少术后的并发症,确保手术和麻醉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全身麻醉手术后的患者在术后恢复室内进行统一的监护管理,能够及时的发现手术和麻醉引发的并发症,适时实施监护和急救。因而在有相关技术水平的医院应当设立这两个专用病室,同时配备专业护理人员作此项工作,以便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洪琳.舒适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83.

[2]周力.进一步改善手术室管理的新思路[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7):544.

[3]王淑芬,贺安莉,邢玉梅.全面做好手术室感染工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4):249.

[4]陈翠屏,高胜梅.术前访问的现状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3):55.

[5]孙建荷,张秀清,吴福利,等.手术专科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J].护理杂志,2003,20(5):76.

篇3

【关键词】无痛护理技术;手术室护理;质量研究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的手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治愈患者的数量也逐年上升。然而,由于手术过程中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这些不确定的因素会给患者的康复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无痛护理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受,防止不良反应等情况的出现,有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为了更好地探究无痛护理技术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本文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男25例,女50例;年龄分布在18~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7±2.4)岁。观察组中,男27例,女48例;年龄分布在19~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9±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的对比上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包括各项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简单的宣传教育、术中和术后相应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无痛护理服务,具体内容表现如下。第一,无痛导尿技术。相关研究获取到的数据表明,手术采用全麻对诱导后导尿可在起到降低手术前导尿对患者造成的身体不适感,这就说明导尿术应用在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中更加适合。现阶段,无痛导尿技术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解决因尿管对尿道黏膜的刺激而导致患者全麻过程出现躁动。因此,在手术之前针对性地患者进行教育讲解,让患者对里面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内容更加了解,使得手术后清醒过来时能够降低躁动的发生频率,提升患者的配合度,保证麻醉清醒期的安稳度过。第二,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该技术采用的是丁卡因胶浆对患者进行表面麻醉,然后实施静脉穿刺。在手术正式开始之前的30min左右,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在病先在患者的静脉穿刺处涂抹卡因胶浆,涂抹的厚度控制在1mm左右,不能太厚也不能过薄,表面覆盖一层薄膜表麻,30min利用无菌棉签进行清洗,碘伏消毒,静脉穿刺。第三,无痛置胃管。对于胃管的插管工作,借助可视喉镜。胃管插好后,实施诱导麻醉,医师在置入喉镜之前需要将胃管后鼻道处,然后导入视频喉镜插气管,气管导管插入之后再插入胃管。第四,减轻患者疼痛。医院应当给予患者良好的康复环境,定期打扫病房卫生,做好病房的清洁工作。病房窗帘尽可能选择遮光性较强的,避免因为光线的过度强烈引发患者的不适。对于出现疼痛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结合患者的疼痛部位和疼痛感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地方式予以处理和解决,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主动地同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包括心率情况、收缩压情况以及舒张也情况。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各项生理指标情况的比较分析

在实施两种不同的护理技术之后,比较分析两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通过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生理指标要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在护理满意度情况的比较分析

在为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之后,通过调查问卷统计调查反馈回来的数据也明显不同。对照组满意患者35例,非常满意患者29例,总满意患者64例,满意度为85.3%;观察组满意患者33例,非常满意患者38例,总满意患者71例,满意度为94.7%。两组相比,观察组的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人性化护理是临床护理中一直被强调和提倡的,护理质量的高低和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由医务人员的态度和行动决定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升,应当抓住护理队伍这一群体,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保证护理人员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将“以患为本”的护理理念贯彻执行到具体行动中[1-2]。无痛护理技术作为一种比较科学、比较先进的护理技术,应用在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中,通过无痛导尿技术,不仅使得操作更加简单方便,还不会对患者造成疼痛感,消除患者的担心和恐惧[3-4]。通过在视频喉镜下的置胃管操作,有利于提升置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损伤[5]。但是,随着临床医学中新的情况不断出现,无痛护理技术也应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及时弥补临床护理中的空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实现安全无痛手术,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基本需求[6]。本文研究显示,通过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各项生命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情况的出现,更加说明了无痛护理技术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对于患者各项身体指标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博得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综上所述,无痛护理技术的应用,提升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的身体康复,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杜萍 单位: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李冬梅.无痛护理技术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2(03):204-205.

[2]张玉卫,张少莉.应用无痛护理技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研究[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12(01):113-115.

[3]许晓峰.无痛护理技术应用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09):46-47.

[4]童芙霞.应用无痛护理技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4(12):235-235.

篇4

关键词:护理观察;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

消毒隔离技术是属于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层面的核心之一[1]。之前有相关研究表明,利用护理观察模式能够明显提升在手术室里其工作的质量及环境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在2015年1月~12月期间,以院里相关护理人员及手术医生为观察对象[2],并以"手术室工作环境、手术物品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技术"等相关方面为观察内容,并将每次训练的护理观察结果进行收集评析及比较。

1.2方法 参照相关医学方面的规章体系,制作消毒隔离工作的指导原则,以便于相关观察员进行学习[3]。相关医护人员在制定计划时候,要注意制定出10 w的计划,并要耐心指导相关手术室护理人员及医生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实际结果运用到改善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上,每次训练周期评析1次。要想做好本次试验,具体如下。

1.2.1准备 选择2名资质比较高的观察员,其中1名为护理人员,其扮演着监督员的角色,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指出在消毒隔离技术操作中的问题;另外一名为手术医生相关人员,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引导与手术室相关人员的交流,指出在进行手术的进程中牵涉到无菌技术操作的缺陷,使得全体相关人员能够明白其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消毒隔离技术方面有一个"质"的突破。

1.2.2观察 观察员要以"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关医生"为观察对象,以并以"手术室工作环境、手术物品消毒灭菌、无菌操作技术"等相关方面为观察内容,并在手术室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认真观察1 h,然后详细记录其观察结果,再向所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报告,观察员必须要仔细记录之前发现的问题,要从细节问题抓起。值得注意的是,在观察期间,手术室的整体消毒情况也要进行相对应的记录,方便与以后的观察去作比较。当观察在完成之后,观察人员要在一旁仔细认真讨论,确定将观察的研究是否要向"护士长"或"科主任"进行报告。另外,观察员要标出其重点,进而达到让手术室及相关科室工作人员明白要改善的地方。

1.2.3反馈 反馈是属于一种有效的交流,注意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正常情况下,都是要向手术室或手术科室的所有人员进行"反馈",倘若需要和单独人员进行沟通,则可以采纳"一对一"的交流。

1.2.4修改计划 在相关科室人员及相关主任的引导下,所有人员需要去根据其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列出改善途径,且制作相关工作计划。观察小组一定要在固定的时间内对其工作计划进行回顾,并与早期的训练能够进行对比,使得观察训练能够突出其"有效性"。

2 结果

2.1观察结果 通过护理观察发现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存在问题105个,其中利用护理观察结果制作相关计划47项,全力改进对策105项[4],其中也有的问题会经常出现,比如说实习医生在无菌操作方面不合格,手术室相关设备清洁不问到位等,但是经过实验可以发现,通过观察护理模式明显使问题发生率在逐渐减少,见表1。

2.2消毒隔离情况 经过采纳护理模式,可以显著看出在"手术室工作环境、手术物品消毒、手术科室无菌操作质量"等相关方面都有提升,见表2。

3 讨论

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手术安全的有效基础[5]。根据本文实验研究,将选择手术室护理人员或手术医生为观察员,并在手术室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认真观察1 h,然后详细记录其观察结果,再向所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报告,并进行仔细讨论,针对相关问题采纳策略,然后制定工作目标。在实验结束后,据结果可以发现在通过护理观察发现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存在问题105个,其中利用护理观察结果制作相关计划47项,全力改进对策105项,进而让问题发生率在逐渐减少。另外,在手术室的工作环境、手术物品消毒及无菌操作技术质控检查合格率方面也显著得到提升。因此,可以得出,采纳护理观察模式运用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方面具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完全调动全体护理人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懂,明白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的相关准则,进而控制其质量;②能够及时提取信息,保障信息的通畅性,提升时效控制性;③保证控制的"客观性、精确性",尽量减少主观因素对绩效的影响。

总而言之,采纳护理观察模式提升了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并加强了消毒隔离技术质量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关柏秋,曹晓艳,董淑琴.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14,12:57-58.

[2]王华,江敏琼.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6:554-555.

[3]韩雪琴,雷春芳.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右江医学,2014,6:697-698.

篇5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下:在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占28例,女性占12例,年龄在20岁到5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7.5)岁;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占25例,女性占15例,年龄在21岁到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5.5)岁。所有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均无其他的影响性疾病,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

1.2方法。经过患者的统一,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把所有行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无痛护理技术,对患者采用无痛静脉留置针穿刺,在进行手术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先给患者局部涂抹丁卡因胶浆,一般来说只要涂抹约1mm厚即可,同时还需要在该处敷一层薄膜,这样就可以进行表面麻醉,在一定的时间后,医务人员需要对该局部皮肤进行清洁且消毒,这样就可以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

1.3疗效评定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从综合结果来判定无痛护理技术是否能够对行择期手术的患者病情康复产生积极意义。

1.4统计学方法。对此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采用的方法是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代表计量资料的是(x-±s),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采用的是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而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的是x2检验方法,如果P值小于0.05,就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的高,研究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95%),对照组的总满意率显示为(65%)。研究组患者满意例数显示为30例,占(75%),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2例,占(5%),而对照组患者满意例数显示为20例,占(50%),不满意患者例数显示为14例,占(35%),由此可看出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值小于0.05)。

3讨论

篇6

金永红:女,本科,副主任护师

金永红 朱方园

摘要目的:使用计算机导航追踪定位技术配合骨科医师完成导航辅助骨科手术方法。方法:对30例骨科患者实施计算机导航辅助骨科手术,手术室护理人员采用导航追踪定位,即导航设备的安装连接、导航定位的追踪、出现问题的处理及纠正等方法进行配合。结果:手术过程顺利,30例骨科患者成功实施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的骨科手术。结论:护理人员通过计算机导航追踪定位技术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能积极应对高难度及高新技术的开展。

关键词 护理人员;追踪定位技术;计算机导航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41

计算机导航辅助骨科技术(CAOS)是使术者通过显示屏直观观察到所操作部位的解剖结构,通过可追踪的手术工具进行操作,提高了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1]。在计算机辅助骨科导航系统中,光学定位是目前手术导航系统中的主流定位方法,其作用就是实时测出手术器械的空间位置和姿态[2]。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手术配合时除充分做好常规准备外,还应熟练掌握导航追踪定位技术,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随时调整导航系统追踪定位状态,保证追踪定位的准确性,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临床资料

我院手术室于2011年6月~2013年5月共30例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骨科手术,其中男6例,女24例。年龄60岁以下13例,61~80岁13例,80岁以上4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例,全膝表面置换术1例,股骨颈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4例,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10例,股骨粗隆闭合复位内固定术9例,肱骨近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例,其他手术1例。

2操作方法

2.1连接设备(1)把设备连接到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连接状态会自动显示,绿色实线表示确认已连接,桔色虚线表示连接未得到确认。(2)当所有的连接都已确认,点击到下一步。

2.2安装光学器件(1)把追踪器的鸠尾槽放在导航工具的榫舌上,沿着鸠尾榫滑动追踪器。(2)用追踪器安装工具及十字螺丝起子拧紧螺钉。(3)把光学定位标记球安装到追踪器上。

2.3安装摄像系统(1)清除摄像机镜头和参考架上定位标记球之间的机器视野范围上的障碍物。(2)将摄像头放置在距离参考架1.75 m的位置。摄像机镜头瞄准参考架。(3)在摄像机手柄上按下激光触发按钮,调整摄像头,使得激光束能够穿过目标摄像区域的中心位置。(4)微调左右、上下摄像头目标区域,使得参考架上的定位标记球和手术工具在整个导航过程中都在摄像机摄像范围。(5)移动摄像头和参考架之间的距离,直到距离指示器靠近标尺中间位置。

2.4校验导航工具(1)拍摄导航工具和参考架上的定位标记球,确保其与显示屏上的图片一致。(2)将导航工具的尖端放到参考架的槽底部,尽可能地保持针尖和凹槽之间垂直。(3)握住导航工具不动2 s或踩下脚踩,当导航工具被校验完毕,系统会给出确定语音提示,导航工具图片变绿。(4)重复上述操作校验每一个导航工具。

3讨论

3.1摄像机镜头和参考架上定位标记球之间的机器视野范围内不可有遮挡物目前在骨科导航中应用最多的是光学定位导航系统,其优点为精确度高、手术器械更换方便、易操作,缺点为有遮挡物光线无法透过,从而影响瞄准。所以在进行导航追踪定位应清除范围内的所有遮挡物,如有血迹及时用湿纱布擦净,再用干纱布擦干,保证导航无障碍无阻挡。

3.2定位标记球银色感应膜不能有破损参考架安装定位标记球时动作应轻柔,并检查定位标记球银色感应膜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立即更换;如有血迹应用湿纱布轻拭,勿与尖锐或硬质器械碰擦,防止感应膜破损;定位标记球一般在使用10次以后,感应膜会被耗损,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良好的信号通道。

3.3导航工具不得有任何损坏如使用弯曲或已经损坏的工具将会影响其精确度,导航手术专用器械复杂,器械护士应充分了解每一器械的用途,传递手术用物时准确到位,动作轻柔迅速。应将导航器械与普通器械分别放置,轻拿轻放,注意保护指示器精细的尖端不受损坏。如使用容易弯曲的手术器械如克氏针、钻头等应使用套筒,防止因手术器械弯曲而引起偏差。

3.4参考架定位固定完毕,不可移动为保证导航准确,参考架固定一定要牢固,术中导航系统一旦开启,参考架绝对不能出现移动,术中传递器材或进行操作时勿触碰参考架;有些手术术中需多次安放参考架及注册特别要注意参考架固定牢固,以防图像“漂移”。

3.5摄像机镜头和参考架保持有效距离根据不同手术正确安放导航仪,确保有效距离,便于操作,如脊柱手术可置于手术床床尾,髋关节手术可置于手术床左侧或右侧,股骨粗隆骨折可置于手术床头侧位等。

3.6保证导航工具使用正确选择导航系统认可的厂家的配套工具、器械,并对操作器械进行正确的校验注册,使之进入到导航状态;参考架的注册及安放应远离3D扫描部位,以保证扫描后的图像清晰、无干扰,保证导航操作的准确性[3]。

4小结

计算机导航系统是外科技术领域一个新的飞跃,涉及众多软、硬件设备和精密器械[4]。采用骨科导航系统行骨科手术,具有明显的优点:(1)术中能同时多方位X线片影像上观察到手术器械位置,术者的操作在无辐射条件下更形象化,多维化,且实时感强,最大限度地避开危险区,使内置物按预定的理想路径精确固定。(2)能大辐度减少患者和医务人员的X线辐射。(3)具有较高的准确性。(4)减少了手术时间。

追踪定位技术作为整个计算导航系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不懈努力,积极应对高难度及高新技术的开展,顺利地配合骨科医师完成了30例患者实施计算机导航辅助骨科手术。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的发展给骨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除需掌握手术基本配合外,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导航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不仅要在理论上不断学习,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高质量地配合手术,确保手术成功。

参考文献

[1]裴国献,相大勇.计算机辅助骨科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2):85-88.

[2]郝颖明.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4,21(2):306-310.

[3]周东生主编.实用骨科导航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172.

[4]谢楠.计算机辅助导航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配合[J].天津护理,2009,17(1):16-17.

篇7

与其它择期手术不同的特点,现将护理体会报告见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病例中男702例,女428例,年龄3~88岁;急性阑尾炎、阑尾穿孔共301例,胃穿孔18例,嵌钝疝32例,肠梗阻22例,四肢开放性骨折275例,颅脑损例5例,多发性创伤98例,腰背部、腹部创伤32例,生殖系统损伤18例,肌健断裂伤90例,宫外孕52例,剖宫产169例,卵巢囊肿扭转破裂18例。

1.2临床特点

本组病人有普外科、骨伤科和妇科,神经外科,普胸科,但都有共同的特点,病情急,多见出血性、中毒性的病人,其中体克52例,且多有对手术的恐惧,特别躺在手术床时。

1.3术后转归

治愈1032例,好转97例,死亡1例。

2 护理体会

2.1术前准备

急诊手术的病人,发病急,且病情变化快。有时多个病人同时进入手术室,有的病情重。在这繁忙而紧张情况下,手术室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如出现紫绀,呼吸困难,休克,昏迷的病人和胎心音>160次/min的产妇,立即输氧,输液,建立多条静脉通道,提高血氧浓度,补充血容量,以便药物的应用。同时留置导尿管接床边袋。

建立静脉通道时要合理选择输液部位,应选择血管粗,易穿刺,易固定的部位,而且还要考虑手术操作及静脉回流途径。如头颈、胸部损伤应选择下肢的大隐动脉;下肢或腹部损伤应选择上肢头静脉、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及颈内外静脉;侧卧时应选择不易受压的对侧肢体进行静脉穿刺。

同时要选择好液体及输液的速度,失血性休克的病人应先输晶体。如供血及时,同时输入血液。如无血情况下,先输入706袋血浆或长源雪安。早期输液要快,以纠正血容量为麻醉和手术增加安全性。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如血压回升,输液速度应酌情减慢,同时作好监护记录。

2.2心理护理

急诊手术病人都是突然发病,往往使患者难以接受,感到不安,焦虑甚至惊恐,特别是30~60岁的病人,这种心理特别严重,影响手术的进行。现将这种心理障碍的护理分如几种:①外伤病人,多有伤口和出血,特别是自认平时身体健康的病人很难接受。我们接到病人后,嘱病人不要直视伤口,以免增加恐惧心理。主动和病人交谈转移病人注意力,使病人产生一种亲切感,取得配合。②剖宫产的产妇担心末出生儿女的安全,担心手术和家人对生男生女的看法。对于这种病人我们应关心和体贴,宣教男女平等的观念,稳定病人的情绪,解除思想顾虑,取得配合手术。③骨折病人都担心自已四肢的康复,担心残疾。病人进入手术室安慰病人,耐心解释病情,说明手术治疗的好处理和必要性。

2.3手术

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设置好病人的,如胆道、肾手术的病人取仰卧或侧卧位并对好腰桥;脊椎手术的病人取俯卧位,两侧下垫长枕;侧卧位时要在近腋窝的腋后线上放软枕,以免压迫胸腹;四肢损伤、骨折病人尽可能让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

2.4术中护理

洗手护士应根据伤情及损伤部位和性质,尽快准备好充分的手术器材。熟练掌握手术的步骤,做到稳、准、快地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台上器械要放置应有序,用过的器械收回擦干净,关闭切口时清点器械要对数。巡回护士要接好电刀、吸收器,上止血带等,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术中意外发生。

总之,急诊手术病人的病情是紧急的,甚至危重的,病人进入手术室应尽快得到止血及手术治疗。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熟练技术,反应灵敏,做好急救措施和心理护理。熟练地配合手术和麻醉的工作。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手术室 医院 护理/心理学 护士病人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44-02

1 引言

手术在作为外科治疗重要手段的同时,也会对病人的心理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急诊手术,由于病人起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以及病人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等原因,对生死感受强烈,恐惧不安程度高。这些因素可能会加重病情,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并进一步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室护士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使病人以健康的心态接受手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某医院2008年1月――12月425例普外科急诊手术病人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干预,其中男245例,女180例,平均年龄38岁,局麻120例,硬脊膜外麻醉305例。观察手术室护士的心理护理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为手术室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2 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分析

由于每位手术患者病情、年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等的不同,对患者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位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2.1 紧张、恐惧心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阈狭窄等;还有一些患者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

2.2 焦虑心理

手术患者焦虑心理来自多方面,由于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认识,怕麻醉、疼痛,怕术中、术后出现意外,担心手术人员技术是否过硬,对自己术后病情难以预料,缺乏思想准备,手术后又需要较长时间休养及怕刀口瘢痕影响美观等,易产生焦虑情绪,甚至不能配合手术。

3 患者心理及护理措施

3.1 手术前日访视患者

术前一日手术室护士首先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医疗设备、麻醉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技术力量、以往此类手术的成功率、麻醉方式以及本次手术周密的准备情况等,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以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来更好地配合次日手术。另外,介绍同病区同种手术的成功病例,鼓励其相互交流,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3.2 术前心理及护理措施

护士到病室看望病人,说明自己是负责其手术的护士,仔细倾听其对病痛的陈述,应用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病人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手术时的及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方法,使受术者逐渐对于所要进行的手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到坦然镇静。

3.3 术中心理及护理措施

在核对、检查各项术前准备时,态度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各项技术操作稳、准、轻、快、干净利落,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如有疼痛或不适发出要予以理解和安慰,如为病人轻轻擦去头上的汗珠,告诉患者如有不适可以说出来,但是身体不能动,以免移动影响医生开刀,使病人很好地配合手术。术中医生和护士都应注意意识清楚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相互之间谈话的声音应当轻柔和谐。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惶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怖和紧张。

3.4 术后心理及护理措施

术后绝大多数病人由于病情明显好转,心理愉快,但也会出现新的心理动态,如有的病人怀疑、担心自己是否能恢复正常活动的能力,下床活动会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或因怕痛而放弃锻炼,有的病人有自强心理,不认真执行休养中注意的问题,不甘心躺在病床上,这些心理都对术后康复不利。因此,对怀疑心理的病人应以关心、鼓励功能锻炼,对有自强心理的病人则说明卧硬床休息的重要性。

4 讨论

在对425例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中,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形成了一个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业务为主体的工作关系,把手术效果、病情的整体康复作为心理护理的最终目标。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系统化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对术中、术后疼痛的耐受性明显提高,自觉进行功能锻炼,减少了术后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使病人得到了安抚和激励,在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安定,在意志上由懦弱变得坚强,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有信心,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变为自觉,在对待治疗的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进而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和社会效益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探索及心理护理是病人尽快接受手术,病情有效恢复重要手段之一。贴切的心理分析,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一种特殊的技术、精细的艺术,可使病人以最佳心身状态接受手术,对手术顺利进行和手术后恢复健康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我们的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了手术病人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的重要。

参考文献

篇9

手术室是外科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科室,手术室工作的护理实施直接影响到手术病人的医疗保健水准。手术室急危重症患者因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合并多种疾病,对各种刺激反应缓慢,对围手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不易觉察,要求手术室护士在配合此类手术时要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手术全过程护理,确保急危重症患者的手术安全。下面就手术室急危重症病人护理特点、手术室术前护理和术中护理配合作简要阐述。

1 手术室急危重症病人护理的特点与要求

1.1 手术所具有的双重性:一方面是“手到病除”去除病灶,修复组织,使病员康复,同时也伴随着可能的损伤,如功能缺损等,其次是手术过程的危险性(术中麻醉意外),人体组织精微至极,手术治疗差之毫厘,有时便会给病人带来终生的痛苦,甚至生命危险,尤其是有些疑难急症,更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再就是手术失误的不可逆性(如手术中神经损伤、结扎线脱落、血管损伤),还有手术后不可避免的并发症等。

1.2 严格性:手术室里无小事,任何一种涉及手术的工作都要努力做到精细人微, 要求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禁马虎从事和擅自更改,手术室环境要求相对严格的无菌,术前准备必须考虑各种突况,实施手术则必须认真查对,严格核实各项内容,诸如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手术部位以及用药、输血等,避免发生差错。严格查对器械、敷料等,防止遗漏于伤口之中,手术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做到一丝不苟。

1.3 协作性:手术的完成,恰如一个乐队的演奏,是在单体素质的基础上,依靠集体密切配合完成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导致手术失败。手术治疗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师、护士、麻醉人员的配合程度,而护理人员周密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默契又是手术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对于配合医师的治疗,举足轻重。例如有的病人在术中发生意外情况,由于护士术前准备充分应急的药品, 器械齐备,使手术迅速转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1.4 主动性: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有极强的时间观念,“时间就是生命”不但是抢救急症的危重病人的手术准备要抢时间、争速度,即使是择期手术,术中也随时会出现突况,护理人员要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2 手术前的准备

2.1 人员的准备:根据手术的类别、级别及护士水平的高低、年资经验等定出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但除外急需手术抢救病人生命时,无论任何人应果断地担负起抢救病人的任务。

2.2 物品的准备:手术室器械、巡回护士根据手术方式准备台上、台下的特殊物品,检查手术器械的准备情况,并根据手术需要做好敷料、一次性物品的准备。护士注意固定设备是否齐全、完好,能预期病人所需的用物,及早供之,在手术过程中避免出术间,保证护理质量。

2.3 病人的准备:器械护士接病人时,应再次查对病人的姓名、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的名称及相关的放射线片、CT片或核磁片等,防止接错病人及手术部位的错误[1],检查手术同意书的签字、盖章是无完成及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等病历资料是否完整,检查病人的血压、体温、脉搏、呼吸情况等;检查病人的唇膏、指甲油去除与否;检查病人的贵重物品是否取下;检查病人的发夹、假发及任何活动的人工弥补物是否取下;嘱病人术前排尿;检查病房护士对病人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备皮、下胃管、尿管、胃肠道的准备及禁食情况及述前用药情况等,并与之进行交接班,并由病房护士签字。病房护士应协助器械护士将病人送至手术专用电梯,途中注意病人的保暖、安全及危重病人的监护等。

2.4 环境的准备: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器械护士应主动热情地将病人及病人的情况介绍给巡回护士,减少病人的陌生、无助感,巡回护士进一步了解病人病情。病人躺在手术台上后,巡回护士应再次执行一次查对制度,并看护好病人。在手术前,让病人在轻松舒缓的轻音乐声中度过。

3 手术中护理配合

3.1 减轻病人焦虑的程度:鼓励病人说出焦虑的感受,并确认问题原因以协助去除焦虑的诱因,简单介绍工作人员、环境、麻醉方式、手术过程,以减轻因不熟悉而引起的焦虑反应,避免病人不必要的暴露,并加以覆盖,手术小组成员应态度一致,维持轻松亲切的气氛。

3.2 严格无菌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手术人员需遵守并执行无菌技术,避免病人受到感染,手术中所使用的器械、物品必须灭菌完全,手术室内亦应消毒。并随时监督每个参加手术人员的无菌技术操作情况。

3.3 严格执行双人查对制度 在切口前和关闭体腔前后时,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对手术中的纱布、器械、缝合针须详细计数并严格查对,确保体内无异物存留并认真确切详细记录。手术中输血、输液、用药都要做到三查七对,输血时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输血者与供血者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仔细检查血液质量、有效期和血量等,巡回护认真填写输血卡,待血恒温后将血液制剂摇匀,并评估输血时可能出现的反应,在输血前15min滴速应控制在5ml/min之内。并严密观察输血时及输血后的反应,输血后血袋低温保留24h。

3.4 术中正确留取病理标本并保管好术中取下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护士不能随意把病理标本弄错弄丢,台上由器械护士正确留取保管,台下由巡回护士保管,术后病理标本由巡回护士按病理送检单及时添写在病理登记本上并签名,并由专人送往病理科,经病理科接收人员认真查对并签字[3],需做快速冰冻的标本也应由专人及时送检,其回报的报告单应送到手术室,不能电话通知以免传达不准确, 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刘素梅.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性问题.实用护理杂志, 2001,17(2):47

篇10

目的研究探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入住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负责两组患者手术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均水平相当,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分级护理管理模式;手术室;护理质量

手术室是医院最重要的科室之一,各种器械繁多,临床任务繁重,稍微一点差错都可能导致手术失败,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手术室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1]。研究表明,充分发挥每一个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随着医学的发展,分层管理模式被引入到医院的护理当中,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特点和组织需要划分护士职责,用以提高工作效率[2-3]。鉴于此,我院特做了一次研究,对部分患者实施分级护理干预,与常规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反响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入住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将上述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56例,女44例。年龄在26~77岁,平均年龄为(56.18±3.39)岁。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在手术种类等其他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必要的知识宣教、术前随访核对患者情况、讲解手术注意事项、选择和护理、术后密切关注临床体征以及其他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取分级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分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统计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和职称,对其进行定期考察,结合专业素质、综合能力、工作年限以及职称等将其分为护士长、组长以及组员;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由护士长与组长、组员进行沟通,按照组员的业务能力为其分配护理任务:护士长负责管理手术室的各项工作;组长主要负责监控本组的护理质量,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进行培训与考核,解决本组护理人员在手术中的紧急问题,组织、协调并指挥大型抢救;护师则负责完成重大手术的洗手、巡回等工作,独立并指导下级护士完成围术期护理以及安全管理工作;初级护士和实习护士则负责完成常见手术的洗手操作,并在上级护士的带领下完成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以及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对手术器械进行妥善管理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是否损伤、是否消毒、无菌用品是否在有效期内等,要确保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及时调节手术室温度、空气质量以及湿度。环境管理、消毒隔离管理等手术室基础性工作;护士长制定合理的排班表。要求白班、晚班、大晚班等班次各层级护士均分配到位,各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满足所有手术间的正常运转。

3.观察指标[4]: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操作质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手术的一般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

2.两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

3.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讨论手术室是医院最重要的一个场所,护理人员的工作不仅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对患者术后的恢复也极为重要[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科学已经被各个领域所采用,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则是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管理科学,将岗位需求与个人护理技术、经验以及专业和职称的相结合,最大程度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最大的护理作用[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手术室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7.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00%。这是因为在分级护理干预下,每一位护理人员对自身能力大小和责任范围都很明确,使各项护理工作得到有序开展,充分调动了临床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责任心,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此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00%。这是因为分级管理模式下的分级是以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依据,每一项护理均是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实施,在协调、沟通等方面也较擅长,使患者得到舒适的护理[7]。除去对患者的调查研究,进行手术的医生对分级护理管理模式的评价较高,因为该种模式下不仅让学历高、经验足的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也使得低层次或实习护理人员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明确自己的目标,得到更好的发展[8]。

综上所述,分层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性,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美好 单位:广东阳江市人民医院手术室

参考文献

[1]龚美芳,季秀娟,朱晓萍,等.分级护理管理模式改进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4):4242-4244.

[2]陈玉兰.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8):91-92.

[3]邓灵.针对性安全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5):190-191.

[4]薛冬梅.操作分级护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状态及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8):1846-1848.

[5]何红.探讨手术室护士分级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794-795.

[6]索改霞.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9):3956-3957.

篇11

关键词:急诊手术 演练 手术室 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11-03

急诊手术是为了抢救患者的生命,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而采取的紧急治疗措施[1]。急诊手术病人往往病情重、发展迅速,多伴有严重的休克,稍有延误则可造成致残或死亡。因此手术室护士要具备各种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迅速的反应、灵敏的思维和准确轻柔的操作技术。由于我院是肿瘤专科医院,急诊手术相对较少,在急诊手术配合方面并不是非常熟练,尤其是年轻护士。故从2008年开始我手术室开展实施急诊手术演练计划,经过两年的训练,到现在我手术室护士对急诊手术的应急能力明显提高,尤其是年轻护士。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对象方法

1.1 对象

手术室全体护士,共36人,其中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 23名,其余均为护士。

1.2 方法

1.2.1 演练计划制定

手术室业务组长根据上一年出现的急诊手术类型、频率、时间以及在应对急诊手术时暴露的不足,每月制定一种急诊手术演练。对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的和暴露不足相对较多的手术,重复制定演练。

1.2.2 演练人员设定

根据计划,由手术室业务组长负责每月安排一次急诊手术演练,每次手术名称不同,分别设定两人为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其余护士全程观摩,并将个人认为演练过程中的不明、不佳、有疑问之处加以记录,以在演练结束后加以全体讨论解决。设定人员是随机的,演练两人特意安排为新老搭配,年轻护士为洗手护士,年长护士为巡回护士,因为急诊手术对巡回护士的应急抢救能力要求高,经过一轮回后再由年轻护士演练巡回护士。设定的演练手术较多为夜间场景及常遇到的急诊类型。

1.2.3 演练步骤

包括模拟操作、现场提问、讨论分析3个环节。

模拟操作:演练从接到电话通知后开始,先通知麻醉医生,随后洗手巡回护士立即进入急诊抢救状况,根据急诊手术的情况快速做好术前准备。巡回护士负责立即打开医生和病人通道,随后进入手术间内准备液体,连接电刀、吸引装备,准备外科洗手用具,开启恒温箱及化血浆机,病人入室前与病房或ICU护士做好交接,入室后立即有计划快速准确的配合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开展手术,遇到病情危急迅速与手术室护士长或总值班联系增加抢救人,迅速联系血库及卫室中心人员取血,术中妥善处理等待的家属,术后护送病人至病房或ICU并与护士做好交接班。洗手护士迅速做好各手术常规及特殊器械的准备,常规洗手、准备器械台,与巡回护士准确清点,做好心中有数,术后正确处理器械。

现场提问:护士长根据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提出若干个问题,如大血时怎样能快速准确输血、休克病人怎样观察、夜间家属怎样安置、怎样防止原有填塞纱布与本次手术相区别等。洗手、巡回护士相应回答解决方案。

讨论分析:演练结束后全科护士讨论,将个人认为演练过程中的不明、不佳、有疑问之处提出,共同讨论。最后由业务组长根据大家的意见总结急诊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对合理的配合流程。

1.2.4 演练评价

最后业务组长根据学员理论知识、态度严肃性、操作的敏捷性、流程的合理性、动作的规范到位性判定成绩。

2 演练效果

2.1 增强应急能力

自2008年开展急诊手术演练以来,全科护士对急诊手术的应急能力都有所提高,处理突况非常有条理,急救配合效率增加。夜间急诊手术术前物品准备充分全面,速度比未开展演练前快2倍。工作中注意力集中,头脑清楚,思维敏捷,积极主动,有迅速应变的能力,及时准确配合术者手术。年轻护士面对急诊手术不再手足无措,根据演练过程应对手术,对手术进展及患者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预见性,能迅速作出判断和积极处理。

2.2 提高心理素质

急诊手术涉及患者生命安危,需要快速的配合抢救,除了有很强的应急能力,也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自2008年我们不断的进行各种急诊手术演练,同时也培养了应急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自信心。尤其是年轻护士,遇到急诊手术不再害怕,能够立即快速进入应急状态,根据演练过程从容应对手术。

2.3 提高安全护理

通过不断的进行各种急诊手术演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及三查十二对,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手术室工作特别强调“慎独”,在许多情况下,护理工作应凭着良心去完成。急诊手术病情危急,需要快速的投入抢救,每位护士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工作守则等规章制度办事,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工作中每个环节都不能疏忽,执行每一项操作均应按规章制度行事。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3 体会

3.1 平时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应急急救技能

手术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的医疗场所,急诊手术涉及患者生命安危,由于不能计划和预测什么时间有多少患者和多少种疾病的患者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患者需要哪些紧急救护或一般性护理措施,如何分配现有的,有限的急诊手术资源等。这些都要求手术室护士要加强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培训,工作中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急诊手术应急性强,要求护士有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思维敏捷,有迅速应变的能力。能够根据创伤轻、重、缓、急,制定操作措施,避免出现抢救程序中的混乱局面,使抢救忙而不乱,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抢救理念[2]。由于是急诊手术,有一些患者的病情是在手术过程中逐步发现的。这时,术者及配合术者手术的护士的应急急救机能充分发挥了作用,使得急救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护士之间要互相传授信息,交流经验,拓宽视野,提高业务水平。另外,一方面要求手术护士本身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另一方面,还要求手术室护士平时能多了解术者手术中的个人习惯和偏好,这样才能在手术配合中发挥自己的应急急救技能。

3.2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急诊演练除了注重手术的配合还应重视自我防护意识。手术室是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而且工作性质决定接触传染媒体的可能性大,尤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液传染病[3],目前治疗无特效,发病率和病毒携带者的比率大大提高。对择期手术的患者通过相关检查可以事先预知,做好相应的防范,而急诊手术由于为抢救患者生命则来不及检查,工作人员为争取时间,对自己没有相应的防范,被感染的几率就会上升。加强学习对医源性感染的认识,尤其对手术室工作的人员,认识自己工作岗位的高危性,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双向保护意识,提高对传染性疾病的认识及相应的防护。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防护物品的使用制度,可以将标准防护纳入科室管理制度,对急诊手术术前、术中、术后做相应的规定,如所有急诊手术如果没有相应的传染病学检查,都应该视为感染性手术处理,安排在感染手术间进行。手术所需物品尽量用一次性的,用后按感染性物品处理规定处理。手术对于每个患者都是生命中及其重要的事件,何况是急诊手术,这种突发事件,我们只有演练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应急能力,思想上重视,工作中认真负责,尽心尽职和医生配合,才能高质量地使每例手术顺利完成。

通过不断的进行各种急诊手术演练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应急能力,还能提高了应急的心理素质和安全护理。为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景芳,王桂荣,苏淑梅.手术室急诊手术应实施标准预防[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7(15):1412-1413.

篇12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201

手术室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独立性、多元化、多层次的复杂科室, 护理工作接触范面广且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较多。护理安全直接反映了护理质量的好坏, 实施安全可靠的护理工作, 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主要部分。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甚至造成手术失败, 危及生命。因此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尤为重要的。本文对手术室安全防护及控制措施做了如下总结。

1 护理安全防护

1. 1 防止接错患者 ①实行腕带识别制度, 手术室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 先拿手术通知单到疗区与病志核对科室, 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 再与疗区护士到病房和患者核对, 然后呼唤患者姓名及核查患者的腕带, 3次核对无误后将患者接到手术室。②患者到手术室后, 送到指定手术间, 由麻醉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以上内容。③麻醉、手术开始前, 由麻醉医生、主刀医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

1. 2 防止摔伤、碰伤患者 接送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安全, 加床档、上下坡时患者应脚在前, 头在后, 以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移动患者时车身应固定不摇晃, 动作轻柔, 防止意外发生。全身麻醉诱导期时护士应陪伴在患者身旁, 预防意外伤害发生。

1. 3 防止不适造成损伤 护士协助患者摆放时, 应确保患者安全、舒适, 手术术野暴露良好, 上下肢外展符合生理弯曲角度, 骨隆突部位垫软枕, 约束固定舒适松紧适宜, 以免造成神经损伤, 加强术中病情观察及末梢血运, 受压肢体给予适当按摩。

1. 4 防止发生用药、输血错误 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执行人签名制度, 实行责任到人。②熟练掌握各类药品的浓度、剂量、用途及给药方法。③术中用过的药瓶、液体瓶不得遗弃, 以便术后与医师进行核对。④严格执行口头医嘱用药制度, 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时, 护士必须大声复诵1遍, 与医师确认无误再执行, 并详细记录。⑤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 取血时应由在场两人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单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保存期, 输血前由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以上内容无误后方可输入, 输血后保留血袋以便医师再次核对。

1. 5 防止烫伤、烧伤患者 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电刀时, 首先要保持手术床单清洁、干燥, 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不得暴露在外。其次直接接触患者皮肤的电极片应紧贴患者皮肤, 固定与远离患者心脏的肌肉丰厚处。检查电源连接正确, 防止电灼伤。

1. 6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凡耐高温高压的手术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高压的物品尽量采用一次性物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手术必须符合医院感染的控制要求。将手术间划分无菌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 先做无菌手术, 在做感染手术, 以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

1. 7 防止术中标本、病理错漏 巡回护士负责保管手术下来的标本, 将标本贴上标签, 写明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取部位, 连同写好的病理标本检验单交专人立即送病理科。

1. 8 防止燃烧、爆炸意外 手术室护士应定期检查各手术间电路, 医用气体管道装置的安全性和密闭性。每月对高频电刀、无影灯以及其他设备进行测试, 维修或更换。熟悉手术室的安全通道及消防器材的使用, 掌握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程序。

1. 9 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 ①器械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准备手术器械, 并确保性能良好。②实施重大手术、特殊手术或新手术时, 器械护士必要时参加病情讨论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所需的特殊器械, 并检查物品是否齐备及适用。③由专人负责手术器械的养护及保管工作。

2 原因分析

对于手术室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存在原因做了以下四方面概括:①护士安全意识薄弱, 教育不深入, 不落实, 制度不健全, 措施不得力或监控不严。②对手术室业务人员技术或素质要求不严, 导致业务水平低, 素质差。③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及时发现不安全苗头, 未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或措施不力。④手术室工作精神压力大, 长期超负荷工作易造成护理人员精力不足、体力透支, 是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1]。

3 控制措施

3. 1 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警惕 科室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安全知识, 进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 熟练掌握各种规章制度。

3. 2 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体制 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 由科室护士长对差错事故发生的经过进行记录, 查找原因, 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 订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3. 3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及专业性, 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 全面提高科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3. 4 优化组合、合理运用人力资源 科室护士工作安排上做到新老搭配, 强弱搭配,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 以保证手术安全, 提高护理质量。

3. 5 分析原因、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部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分析会, 各科室认真分析、制定措施、详细记录、查找工作中不安全隐患、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及整改措施。

4 小结

护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质量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安全是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让患者得到有效、及时、安全的医疗护理, 在减少患者的痛苦, 缩减医疗支出, 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赖, 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因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也是每位医护人员的根本职责。

参考文献

篇13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医院,云南昆明 650100

[摘要] 目的 对在整体护理中融入的手术护理路径在基层医院中的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所产生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将曾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为50例。对于对照组利用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对于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与护理路径相结合方式,在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利用HAMA焦虑量表来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定,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内血压、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方面的频率变化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HAMA焦虑量表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在术前以及术后都明显比较优秀,围手术期的各种生命特征变化情况也比对照组平稳。结论 采用整体护理与手术护理路径相结合方式在手术室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可以得到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关键词 ] 综合护理;手术护理路径;手术室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a)-0060-02

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医学模式正在不断发生转变,护理技术以及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在现代手术护理中,已经不仅仅是手术操作相配合的形式,而是对患者生理以及心理方面进行整体护理。在基层医院手术室中,其护理往往会涉及到手术的各个流程,病种比较多,并且范围比较广,很容易有差错事故出现,所以选择适当护理模式以及护理路径是十分重要的。在现代医疗行业中,在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提高方面临床护理路径以及整体护理理念已经成为重要手段。本文对整体护理理念以及临床护理路径相结合在手术室内的应用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曾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30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4.5±5.4)岁,手术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子宫手术15例,有17例为骨科手术,有10例为甲状腺手术,另外8例为消化系统手术。在观察组中女性有28例,男性有22例,年龄在2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4±4.5)岁手术种类有以下几种:子宫手术18例,有14例为骨科手术,有12例为甲状腺手术,另外6例为消化系统手术.对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手术方面进行对比,在统计学上没有差异存在。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利用常规方式在其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对观察组采用整理护理与护理路径相结合的方式。将手术护理路径表设计出来,表格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手术前基本情况、患者的心理状态、手术前、中、后的基本生命特征。在手术进行之前,主管护士要与患者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心理状态以及心理信息要有一个详细了解,并且要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在手术之后要对其进行1次随访。此外,要以时间为顺序,对有关的各项内容进行记录,主要包括手术前中后核对、宣教、无菌、配合、清点、整理、记录以及随访等,对于已经实施项目要在表格内打“√”。对于执行内容要在路径表单中详细记录,以便于进行交接。

观察指标以及观察时点。①对于两组患者都利用HAMA焦虑量表在手术前以及手术后对其焦虑情绪进行评价。在HAMA焦虑量表中,要进行测试项目主要包括14项,对于每一项都有5个评分级别,即是0~4分。评定标准包括以下三种:≤6分表示没有焦虑症状;7~13分之间表示可能有焦虑存在;≥14分表示焦虑肯定存在。②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内的基本生命特征变化进行观察,主要包括、血压、频率以及呼吸频率等;第三,护理过程中所发生错漏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数资料,用t来对组间数据进行检验,用频数与率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确切概率法来对组间数据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手术之前比较两组患者HAMA焦虑量表评分,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手术之后,对两组患者焦虑量进行评分,发现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其评分明显要低,两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内的生命特征变化:在手术前,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相比较而言,其收缩压有明显升高,心率也明显增快,两组之间进行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手术过程中对两组患者血压、呼吸以及心率进行比较,在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在手术之后对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如下表所示:

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均未发生重大错漏而对手术进程以及结果产生影响。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对其使用手术护理路径,为手术之前的准备、手术过程中分析以及处理特殊情况以及手术之间进行总结都提供出清晰表单,对节省时间是十分有帮助的,能够将效率提高。

3 讨论

所谓整体护理就是护理人员将患者当作一个功能整体来进行护理,以患者实际身心需要为依据,从心理以及生理各个方面来为患者提供出整体全面护理。由于现代医学模式正在不断发生改变,在临床护理工作方面,对于患者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护理。一般情况下,患者心理很容易受到手术治疗的不良影响,围手术期的不完善护理可能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创伤,对康复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对于患者心理改善以及其手术之后的恢复都是十分有利的。

本文对将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融入到手术护理路径中进行研究,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在手术前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其HAMA量评分明显较优,这就表示这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减少手术之前的紧张心理以及消除手术之后的担心都是有很好作用的。另外,该种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的维持也是十分有利的,同时对手术前的充分准备以及手术过程中及时处理紧急事件也提供有力保障,使手术顺利进行得到保证,将护理工作的效率提高。所以,整体护理与手术护理路径相结合方式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值得进行推广。

[

参考文献]

[1] 赵素敏.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普外科患者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3):233-235.

[2] 刘俊敏,张磊.综合护理对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21(A02):183-185.

[3] 孙士平.基于基层医院综合护理的全科护理意识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6):341-342.

[4] 张美丽.基层医院手术护理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0(2):156-157.

篇14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制剂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艾滋病、梅毒、肝炎等传染病显著增多,给我们临床带来了挑战。现在医院的手术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而且是高危区,病毒污染、化学制剂和挥发性麻醉剂对空气的污染及电灼噪音等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因素大量存在.这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 职业危害

1.1 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包括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高频电刀使用时散发出的气味及全身物在空气中的弥散等。甲醛、臭氧、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它们用于手术室的消毒、浸泡标本、器械消毒等。这些化学制剂对人的皮肤黏膜、眼睛、胃肠道、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溶液可引起慢性咽炎。短期大量接触甲醛溶液可引起急性咽喉炎、过敏性鼻咽、结膜炎等,而且甲醛还具有致癌作用。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在使用和更换化学制剂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对刺激性强的化学消毒液,如甲醛、过氧乙酸等使用时应配戴防毒设备,正确操作,避免直接接触。最好专设消毒间,配以良好的排气设备,尽量减少手术间的有害气体。手术室使用的仪器要保证泄漏量为最小。将泄漏气体尽可能排放至室外,定期检测麻醉机防漏装置。

1.2 生物污染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和护士经常使用的刀、剪、针等尖利器械.极容易造成误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易感染甲、乙、丙肝病毒。尤其是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的艾滋病、肿瘤的种植生长和败血症发生,上述疾病受污染的几率很高。白求恩大夫就是在手术中被病毒感染而失去宝贵的生命,这是铁一般的例证。

1.3 电离辐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骨外科手术的发展,手术中摄片,确定固定物位置手术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增多,但缺乏有效的防护设备。据有效的文献报道.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使胎儿畸形。

1.4 心理危害手术室护理人员长时间站立工作,固定的工作姿势,身体前倾,腰部长期受力,经常处理重物,疾步行走,无影灯强光刺激,常常要抢救处理一些危重患者,饮食或作息没有规律、或因有急症需要立即手术而不分昼夜时间紧张工作等,易患胃病、偏头痛、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腿痛、心脏病、慢性肝胆病等,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精神紧张、焦虑烦躁、失眠等。手术室护理人员整天面对的是疾病、痛苦、创伤和死亡,对护理人员的身心是一种潜在的刺激,对他们造成心理的伤害。

2 防护措施

2.1 空气污染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换气,使用空气净化器,并对工作人员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手术医师使用高频电刀时要同时使用吸引装置,尽量减少空气污染,尽量减少甲醛溶液的使用,消毒剂浓度要配制准确,现配现用。

2.2 生物污染 为了避免生物污染,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肝功能、乙肝六项、HIV的检查结果是很重要的。对阳性患者要做好防护措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手套如有破损,立即更换,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皮肤受损应用力挤压伤口,使污血流出,立即用5%碘酒消毒,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疫。术前手术间挂隔离手术牌。在手术间门外准备隔离,使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在给患者操作前后随时洗手,更换手套,手术间门口铺一块用0.5%过氧乙酸浸透的脚垫,以减少周工作人员进出造成交叉污染。严格做好终末消毒处理。如急诊无法确定情况的一律按污染手术处理。手术中操作要防止针刺、划伤,手术室人员定期检查肝功能及乙肝六项等。

2.3 电离辐射尽量避免X线照射 术中应用X线时要设置铅屏风。无关人员应暂时回避,手术间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尽量避免X线的直接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