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住宅房屋的设计范文

住宅房屋的设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6: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住宅房屋的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住宅房屋的设计

篇1

关键词:构造柱;多层住宅房屋;应用

[ Abstract ] Structural column is very significant in multistory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because its use greatly improves the ductility of housing, so the structural column application problem has always been the research focus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dustry.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the building use and maintaining public housing to apply and set the structural column scenically, orderly, reasonably.

[ Key words ] structural column; multistory residential housing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构造柱在多层住宅房屋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城市建筑行业的日益发展,在砌体结构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代替了过去笨重的“壁柱”(或叫“躁”),使结构本来要采用框架结构的,而采用了砌体结构。构造柱的设置视房屋层数,平面布局,使用功能和抗震烈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以及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框架结构中构造柱设置的规范:a.当无混凝土墙(柱)分隔的直段长度,120(或100)厚墙超过 3.6m,180(或190)厚墙超过5m时,在该区间加混凝土构造柱分隔;b.120(或 10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3米时,开洞宽度小于等于2.4m, 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c.180(或 190)厚墙,当墙高小于等于4m,开洞宽度小于等于 3.5m,若不满足时应加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2.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中的构造柱的设置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墙体的两端,较大洞口的两侧,房屋纵横墙交界处,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 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 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构造柱是保证墙体的稳定,和梁有关系。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b.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 500mm 设置2φ6 拉结筋, 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 100mm。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 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 10%-30%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工作,可以把砖砌体分割包围,当砌体开裂时能迫使裂缝在所包围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进一步扩展。砌体虽然出现裂缝,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其维持承载能力并能抵消振动能量而不易较早倒塌。砌体结构作为垂直承载构件,地震时最怕出现四散错落倒地,从而使水平楼板和屋盖坠落,而构造柱则可以阻止或延缓倒塌时间、以减少损失。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又可以起到类似框架结构的作用,其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在砌体结构中其主要作用一是和圈梁一起作用形成整体性,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二是减少、控制墙体的裂缝产生,另外还能增强砌体的强度。在框架结构中其作用是当填充墙长超过2倍层高或开了比较大的洞口,中间没有支撑,纵向刚度就弱了,就要设置构造柱加强,防止墙体开裂。

3.多层住宅结构设计中的构造柱应注意的问题

构造柱的主要作用就是应用于房屋的抗震方面,由于抗震构造柱嵌固在墙体内,通过拉结筋与墙体联结,提高了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能力和整体刚度,但在施工中如不注意施工质量,不但起不到增强抗震能力的作用,相反还会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给安全使用留下隐患。下面就几种质量通病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有关的防治措施。

3.1 构造柱轴线位移及主筋错位。产生构造柱轴线位移或上部箍筋松动, 主筋错位的原因是:砌筑砖墙时,马牙槎退进尺寸控制不好;构造柱钢筋骨架倾斜, 砌筑砖墙时砖墙随构造柱钢筋架移动;构造柱截面尺寸留置过大,使钢筋骨架上部倾斜或有较大的自由度;构造柱模板安装不牢固,产生跑模或胀膜;在灌注构造柱混凝土时,没能调整好钢筋骨架的位置等。在砌筑砖墙时,要准确预留构造柱位置, 每层放线都要用经纬仪弹出轴线,并给出构造柱预留位置定位线,以便用吊线法检查构造预留位置是否正确。根据规范要求在砖墙砌筑中,马牙槎应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以保证柱脚为大断面。在砌筑砖墙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钢筋骨架,避免碰撞和随意扳弯钢筋。马牙槎通常采用“退四皮砖进四皮砖”的方式砌筑,拉结筋应安装在进槎上面,并与构造柱主筋绑扎,以固定主筋位置。在灌注构造混凝土前, 应首先校正钢筋骨架位置,牢固安装模板,特别应注意加固投料口处的钢筋。构造柱轴线的位移应在混凝土灌注前纠正,可用剔除部分进槎的办法来纠正偏差。

3.2 构造柱烂根断柱。构造柱根部和施工缝夹有砂浆、砖碴等其它杂物,形成烂根断柱。构造柱烂根断柱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预防:在灌注构造柱混凝土时, 将构造混凝土灌注到楼板上标高位置,模板拆除后,安装楼板并砌筑砖墙。由于构造柱混凝土灌注到楼板上标高位置,避免了构造柱根部出现柱坑, 使因砌筑砖墙掉落在构造柱根部的砂浆,砖碴等其它杂物便于清理。

3.3 砖墙鼓肚和灰缝开裂。砖墙鼓胀和灰缝开裂主要发生在外墙,特别是外墙转角留槎处的接搓质量难以保证。由于砖墙砌筑后不久便灌注构造混凝土,此时砖墙强度较低,不能抵抗新灌注混凝土产生的侧向压力;构造柱外砖墙按规范要求砌出马牙槎,因组砌方法尚不统一,且组砌方法不尽合理,造成砖墙通缝,降低了砖墙的拉结能力;其次,不按规范规定设置拉结筋, 拉结筋位置不正确,伸入墙内长度不足或数量不够,使砖墙在灌注构造柱混凝土时产生鼓胀和灰缝开裂。

3.4 构造柱钢筋外露。由于构造柱钢筋骨架的整体刚度较差,钢筋绑扎不够牢固;砖墙砌筑和砌筑过程中,不注意钢筋骨架的保护,使钢筋骨架弯曲变形;灌注混凝土时,采用料斗集中下料或远距离侧向投灌混凝土,使钢筋位置偏离,产生露筋或保护层过小的现象。要提高钢筋绑扎这一工序的施工质量。为了提高构造柱钢筋骨架的刚度,钢筋绑扎应采用十字花扣、反十字花扣等方法。为避免施工机具和进行其它工序时的外力碰撞。在灌注混凝土时,要注意保护钢筋骨架和钢筋位置。

3.5 构造柱峰窝、孔洞。构造柱混凝土灌注时,由于拉结钢筋绑扎位置不正确;构造柱钢筋、圈梁钢筋和砖墙拉结筋交织在一起,钢筋密集、间距较小,给混凝土灌注带来困难;混凝土级配不合理,粗骨料粒径过大,使粗骨料卡在钢筋上;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过大,产生离析现象;模板安装质量不好,跑浆漏浆;灌注、振捣混凝土没有分层,造成构造柱出现蜂窝、孔洞。

参考文献:

[1]李晓辉,杨德清.浅析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的设置和应用,2006(7).

[2]富小蔓,乔学东.多层房屋砖混结构设计中构造柱的设置与应用,2008.

篇2

关键词:建筑物无障碍;设计问题;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注重建筑无障碍的环境建设,不仅是物质精神文明的体现,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我国建筑物无障碍设计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对策及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2.无障碍设计的产生及原则

19世纪末人道主义盛行,建筑界产生了无障碍设计的方法,指的是在充分合理运用先进的建设技术,改造环境、完善建筑物的性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安全、方便的空间,创造良好、平等的环境。无障碍设计的原则是安全性与适用性。前者指的是建筑中无危险状况或危险物的发生或者存在,弱势群体由于其的身心机能受损、衰退,因此对危险感知的能力比较差,不能快速地避开,而遇到危险。适用性也是无障碍设计的原则要求建筑物能够方便弱势群体的使用,进一步实现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无障碍化。此外,建筑的无障碍设计还需具备耐用、美观、对人体无害以及经济实用、品质优等原则[1]。

3.建筑无障碍设计的主要内容

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有电梯、出入口与消防疏散、室内交通等系统。首先,出入口与建筑物的周围对轮椅的通行平台以及坡道、台阶等的设置,应该达到防滑的规定要求。平台的上方还应设设雨棚,方便残疾人停留,对于室内的交通系统尽量减少转折,对于各层功能的分区需要明确且标识应清晰完备。其次,对于电梯的选用问题,应该考虑到残疾人的情况进行选择专用的客梯;对楼梯进行设计时,若条件许可,可适当加宽楼梯的平台宽度;消防疏散通道需要尽量避免在疏散时出现袋状走廊的现象,各楼层楼梯口出需要进行避难间的设置。最后,对于楼梯与电梯前厅和轿厢的尺寸均要保证担架、确保轮椅的活动具备足够的范围,应延长电梯门的开启时间,通常应在15s以上;设置低位置的触摸式选层按钮,楼层中显示屏的字迹要清楚且易于识别,在轿厢内中设置呼叫按钮、监控系统与报警电话等装置[2]。

4.建筑无障碍的设计存在的问题

4.1无障碍的设施未规范

现实当中,对于建筑物的盲道和设置的数量较少,部分盲道的设置未规范。在大型的商业建筑物、医疗以及交通等建筑物中触摸牌的设置也较少;对于无障碍坡道的设置时,坡道的坡度过大,坡道中的凌空面没有进行安全挡台的设置;此外坡道扶手的尺寸与高度均未达到规定的要求,起点和终点的水平延伸部位过小[3]。

4.2电梯的设置方面

建筑物无障碍对电梯轿厢的尺寸设置不符,对于按钮的高度与门洞的宽度以及内部的设施方面均未设置提示盲道。在卫生间的设施方面,无障碍厕所中侧位的尺寸、抓杆的安装不合格或者是不牢固;门扇也没有设置关门的拉手,洗手盆与小便器处的空间没有足够的回转空间。

4.3建筑物未设置标识

部分公共建筑物没有设置相应的标识,不利于弱势群体的行动与辨认,建筑物中也为进行低位服务台或者是低位窗口的设置。对于观影的建筑而言,也未设置无障碍的座席,以致轮椅无法移动到达。

5.解决的对策

提高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水平,需要根据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有效对策;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者、管理者以及监督者应认真落实好各项有关建筑无障碍的设计工作,根据规定的要求进行建筑物的设计、管理与监督,进一步完善建筑物工程设计,提高我国建筑物设计的水平。

5.1重视建筑物无障碍的工作

重视建筑无障碍的工作,认真按照设计的施工图进行审查,在进行二次装修时,考虑建筑的无障碍设计,进一步完善其的功能。因此,落实好设计单位的工作,并将责任落实到各个员工身上;对设计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的知识,对做好建筑物的无障碍工作奠定基础。

5.2加强日常的管理

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公共建设或者是城市道路的无障碍管理工作,结合实际逐步加以完善;重视施工质量的管理,保证改造之后的建筑达到规定的要求。对于建筑的无障碍工程中的质量验收工作,应该严格根据设计与验收的规范进行,确实保障建筑的无障碍工程工作的顺利竣工。

5.3有效完善建筑物无障碍的设计

由于缺乏对建筑物无障碍体系的认识,加上缺乏及时有效地信息与完善的反馈机制,以致于造成无障碍中的环境设计缺乏比较系统的规范。部分人认为建筑的入口设有残疾人蹲位、坡道以及卫生间,体现了无障碍的设计理念,因此,不必进行更大的设计了。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体系不了解,未能了解到深层次的含义,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的体系,深化设计的工作,提高无障碍设计的意识与水平[4]。

6住宅建筑无障碍设计案例分析之——竖向通道的设计

竖向通道的无障碍设计,是住宅建筑设计的又一个重点不分,至于竖向通道无障碍的构造问题,实质上,就是解决残疾人的竖向交通问题,例如住宅建筑的坡道、台阶、楼梯等垂直的交通设施,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某些残疾人(特别是视觉残疾的人和下肢残疾的人)使用时是否困难,是否方便等问题。因此,下面将从住宅建筑的无障碍设计中有一部分就是指能帮助上述两类残疾人顺利通过高差的设计。下面是本人在从事的无障碍设计中,关于住宅内外部坡道、楼梯等的特殊构造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

6.1坡道的坡度和宽度

坡道是最适合残疾人的轮椅通过的途径,也适合于拄拐杖和借助导盲棍者通过。但其坡度必须较为平缓,必须有一定的宽度。坡道的坡度我国对便于残疾人通行的坡道的坡度标准为不大于1/12,同时还规定与之相匹配的每段坡道的最大高度为750mm,最大坡段水平长度为9000mm。而坡道的宽度及平台宽度为便于残疾人使用的轮椅顺利通过,室内坡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900mm,室外坡道的最小宽度应不小于1500mm,坡道休息平台最小宽度应不小于1500mm。

6.2楼梯形式及扶手栏杆

供拄拐者及视力残疾者使用的楼梯,应采用直行形式,例如直跑楼梯、对折的双跑楼梯或成直角折行的楼梯等;不宜采用弧形梯段或在半平台上设置扇步,如楼梯的坡度应尽量平缓,其踢面高不大于150mm,其中养老建筑踢面高为140mm,且每步踏步应保持等高。楼梯的梯段宽度公共建筑不小于1500mm,居住建筑不小于1200mm。

供拄拐者及视力残疾者使用的楼梯踏步应选用合理的构造形式及饰面材料,注意无直角突沿,以防发生勾绊行人或其助行工具的意外事故;同时,注意表面不滑,不得积水,防滑条不得高出踏面5mm以上。

6.建筑物无障碍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建筑的发展也日趋完善,建筑无障碍设计将会向着多形态化、多元层面以及功能完善等的方面发展,而设计的通用性也会代替无障碍性的设计。与此同时,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可以不区分使用者、不区分对象,就能够提供安全、方便的使用设施以及环境。建筑无障碍设计还向医疗、通信与交通等各方面拓展,更有利于我国营造和谐、无障碍的稳定社会。

7.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建筑的无障碍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展各项有关无障碍设计的宣传与研究活动,将人文关怀融入建筑的设计中,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地提高我国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叶世碧.建筑物无障碍设计的常见问题与发展方向[J].山西建筑,2011,37(07):4-5.

[2]国娟娟.浅谈国内外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问题[J].技术市场.企业导报,2011(09):276-276.

篇3

关键词:建筑 无障碍 设计

中图分类号:E951.2文章标识码:A

现代社会要求和谐发展,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中,需要更加注意弱小群体的住宅需求,为行动不便及伤残人士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一、住宅建筑外部环境的无障碍设计

1.步行通道

步行通道为小区主要道路之一,是人们出行所必需的道路,为了保证残疾人士的出行,在各种出入口位置必须设置缘石坡道。在已适用住宅中,社区内的流通十分重要,所以更加需要对残疾人士的通行予以保障,步行通道必须控制最大的纵向坡度为1:20(5%)、横向坡度1:50 (2%),当有一段步行通道坡度较陡时,必须进行无障碍坡道设计,使轮椅能够顺利通行。在坡道设计中为了能够保证轮椅的通行,最大的坡度为1:12,这样使残疾人士在没有帮助之下依然能够使用。

2.居住区内的便利设施

如果残疾人租用或购置了一个多户住宅楼中的房子,他便具有用户的使用权,但是如果仅仅是平常的设置,将无法满足残疾人士的正常使用。通过无障碍设计,公众设施中每一种类型至少有一件可以供伤残人士使用。这包括游泳池、游戏场地、野餐区或其他娱乐及服务设施,这样既提高了残疾人士的舒适感,也保障了残疾人士的安全。

3.入口设施

在已适用住宅内,所有公用设施都应该是随手可用的,除了要满足如报箱、洗衣房、垃圾间等公共设施的使用外,还应完善对无障碍入口的设计。电梯使用方面,不但要满足残疾人士上下电梯的需求,而且无障碍设计还要能够方便残疾人士出入各楼层。在无电梯的建筑内,出入口也必须进行无障碍设计,居住单元内也应保障残疾人士的通行,使他们能够在不需要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自主进行上下楼的行进。如果底层住户不分享楼梯间和建筑入口,应有一条从这里可及单元入口并通往公共设施的方便路线,从而使伤残住户能够访问邻居以及必要时提供相互帮助。

4.厨房

厨房是住宅设计中的一个要点,可以对迁入住户中一部分人的需求进行改装。在满足正常人使用的同时,更要满足不同类型的伤残人士的使用,因为伤残人士的需求远比正常人多很多。

在可使用住房内,带洗涤池和操作台的橱柜应设计为前部及底部可拆空,能够满足轮椅或坐着工作的人将腿放入其中。根据轮椅的尺寸及人体学的原理,可将这两个区域的原柜台顶高914mm,降低到 711mm~813mm。虽然有些可及性规范里制定的厨具高度为864mm,但这一高度并不真正恰当。站着工作的人需用889~914mm高的柜台。坐下时,大多数厨房工作需要柜台尽量接近膝高。位于710mm处38mm厚的台板,基本上已低到足以容纳高大的人将膝盖伸入下方。有些轮椅有可拆的双臂,有些有台面形的双臂可以贴紧柜台,还有些轮椅的臂不能拆卸。柜台高度降低到711mm时,有固定臂的轮椅其臂靠必须位于柜台后。许多使用这种轮椅的残疾人宁愿在一个高度大于最佳值的柜台上工作,而其高度须能让轮椅臂在柜台下面滑动。因此,711mm高度能提供一个较低的工作表面和容膝空间,而813mm高度则提供了容纳轮椅双臂的空间。[1]理想的是,为了适应不同的情况,柜台的可变高度应在711~914mm之间。在可适用的厨房里,残疾人使用的水池和操作台前面外观与普通的并无不同,需要靠近时只要卸下面板即可。柜台本身必须密缝,降低时只需挪位而不必锯切。这样有效的保证了轮椅使用者的便利。

5.卫生间

在已适用住宅中,卫生间是居住单元内另一个必须考虑各种特殊需求而要进行调整的区域。一般而言卫生间的器具和门道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供轮椅出入,并且对于卫生间空间有严格的要求,必须保证1.5米的轮椅可回旋半径,各种洁具的摆放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便器的摆放位置,其相对应的周边墙面必须添加无障碍抓杆的设置,而无障碍的抓杆必须安装在不间断的墙面上,抓杆长度应满足一般需要。在可适用单元内厕具高度可以是至坐位顶常规的394mm或406mm至坐位顶。

在有伤残人或老年人住入的单元里,须将432~483mm作为墙挂器件的高度。浴缸或淋浴都可进行调整,并应设置单独的淋浴间,使残疾人士通过手持喷水装置和抓杆来进行自我清洁。[2]在已适用住房内任何类型的淋浴分隔间都不得有边槛。没有边槛,便可向轮椅使用者提供额外的操作空间,使他们可以更方便使用有限的卫生间空间。

二、对无障碍设计以及实施的思考

1.规范及使用

与欧美日及香港所执行的无障碍设计规范相比, 我国的规范偏重于实用性, 较为详实和全面, 便于直接参考和引用。但其不足的方面是分块过碎, 条文性过强, 设计者往往会把很多的精力致于满足条文需求而忽视了无障碍设计的基本目标和整体的协调性, 同时, 过细的条文要求有时反而会限制在特殊条件下实施无障碍环境设计的灵活性。

设计人员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 把握残疾人的行为特征和适用要求, 才能结合实际理解规范中的各项条文所要达到的目的, 也就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规范甚至能对规范不适用的条出调整。[3]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际的使用, 无障碍设计检验的标准也是来自于是否真正对残疾人有价值, 一个完全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而无实际利用价值的设计作品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设计与实施

随着我国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法律的保障和规范的推广, 无障碍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 绝大多数的建筑和城市设计已经充分的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内容, 但我在设计过程中却深深地感觉到了设计与具体实施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 这种反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设计思想和技术保障间的反差。在设计中选择的有些产品国内市场目前没有成型的成套产品, 那么就需要进口, 而进口产品不菲的价格会使大多数建设项目望而却步, 这样, 设计者进行的人性化无障碍设计就会因资金原因在实施时大打折扣或者只做出表面文章难于使用。因此, 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设计与实施间的另一个反差来自于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实际利用。无障碍设计在建成后被挪作他用或被废弃的现象比比皆是, 盲道被占是国内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4]此外, 残疾人卫生间被改为开水间, 残疾人停车位被占用, 为残疾人提供的电子设施成为摆设的情况也大量存在。从根本上而言, 这些现状的改进要通过国家行政部门大力监督来实现。

3.新建与改建

我国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的大部分条文都是针对新建项目而言的, 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 存在着大量的已经建设完成但没有考虑无障碍环境的建筑。[5]对于这些建筑来说,需要通过改造的途径来尽量满足残疾人的使用要求, 如果单纯的以规范规定来要求改建项目, 往往会因为投资太大或不具可实施性而无法实现, 因而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改建条文来指导相关的建设。改建条文应更加重视现实条件的制约, 在可能的情况下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只有充分感知各类残疾人的基本行为特征和心理感受,才可以对其环境与健全人进行协调,针对不同性质的建筑制定相对合理的设计方案。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建筑无障碍设计定会朝着形态多样性、界限模糊性和层面多元性的方向发展。设计的无障碍性将逐渐被设计的通用性所取代,就是任何人,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都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其需要使用的设施与环境。无障碍设计将不仅局限于建筑设计领域和城市公共设施领域,还将延伸到通信、医疗、交通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充分打造一个和谐的无障碍社会。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10)[s].

[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3]《建筑无障碍设计》(03J926)[s].

篇4

【关键词】房屋住宅;建筑能耗;节能降耗;低碳技术;节能设计

住宅建筑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的注重住宅建筑绿色节能问题。建筑行业是一个能源消耗比重很大的行业,从建筑设计的方面来解决节能问题,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筑节能是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加强对房屋住宅中降低建筑能耗的节能设计及应用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住宅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时在房屋住宅中进行节能降耗主要的工程是大力发展绿色住宅,绿色住宅是以人类与自然环境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同时做到高效使用资源的一种能使住宅与外部环境的物质都进行能源系统良性循环,无污染、无废物废气,在能源上达到一定程度的自给自足状态的新型环保节能住宅模式。在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中,建筑能耗占了不小的部分,促进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降耗减排工程的关键部分。只有在住宅建设单位、国家相关部门与绿色住宅研究人员等的互相合作,不断拓宽思路和创新管理模式,才能使绿色住宅在节能减排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我国的绿色住宅面积总数已达到2500万m2以上,其中能执行绿色住宅节能标准的住宅占了99%,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省75万吨煤炭的消耗和减少2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然而,相对于其他建筑环保节能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我国的绿色住宅的普及率和节能水平还是比较落后。因此,我国的绿色住宅发展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住宅整体状况进行总体分析、布局,尽可能从多方面入手,降低房屋住宅施工和使用时的能耗,以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引导我国房屋住宅不断向节能降耗减排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在房屋住宅应用低碳技术

随着全球暖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低碳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低碳技术是指在电力、建筑、交通、化工、冶金等领域中通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或对煤炭进行干净高效的运用、在排放前对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和埋存等方式达到有效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技术。我国房屋住宅总面积是全球最大的,而且单位住宅面积与建筑能耗的比例相对较高,巨大的建筑能耗自然会带来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肯定会不断增加。而在房屋住宅中引入低碳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能源,还有有效地对温室气体进行减排,继而减轻了国家的能源负担,减少了住户对能源的资金投入,还能提高房屋住宅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从而改善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效率,因此,在房屋住宅中应用低碳技术,无论对居民自身、还是对国家乃至地球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降低建筑能耗的节能设计

房屋住宅中降低建筑能耗的节能设计主要是将各种节能降耗技术和低碳技术引入到绿色住宅的科学化设计中,以建造出集节能、环保、安全、健康于一身的绿色住宅。以下就列举几个房屋住宅中降低建筑能耗的节能设计方案。

(一)隔热和保温

要提高房屋住宅的舒适度,首要就是提升住宅的隔热和保温效果,使室内温度更适宜人们居住。对楼宇的顶层住宅来说,可以选择在楼顶进行适当的绿化工程,通过绿化的阻隔使免受顶楼住宅免受阳光的直射,同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住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一般的住宅可通过避免或尽量减少在室内安装落地窗或覆盖面过大的窗体,因为阳光经过窗体的辐射后会直接射进室内,对室内温度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夏天的时候更是室内快速升温的主因。窗体的玻璃应选用低辐射玻璃,因为其拥有优秀的隔热效果和良好的透光率,能在保证室内光线充足的同时减少室内受阳光照射而升温的程度,夏天时有效减少空调的能耗;而住宅的外墙应选用浅色、由加气混凝土砌块制成的节能型墙体;住在的屋面应选用绿化种植防水或者保温材料挤塑板屋面,以实现屋内的保温。设计单位在进行节能设计时,要优先选用自保温体系。施工图审查机构在进行节能设计审查时,要认真审查各项节能设计措施是否按要求落实到位;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对自保温体系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发现未按要求施工的,应当及时责令改正。

(二)自然通风

在对房屋住宅的通风对流方案进行设计时,应通过楼宇坐向的调整、窗户和室内的设计、增加楼宇间距的宽度,实现大多数楼宇南北通风对流,同时在确保楼宇在获取足够通风量的前提下达到热量和湿度的双向传递,以实现更好的空气流通效果。楼宇的南北朝向是楼宇自然通风的最佳选择,次选就是东南朝向。楼宇朝向的选取依据就是:楼宇在夏天能够获得足够的自然通风,以及避免受到太阳直接照射;冬天则要避免受到过多的风量进入,转而需要充足的太阳照射。

(三)太阳能的利用

在住宅外部安装太阳能收集器,以做到对太阳辐射能的收集利用,太阳能收集器将收集的太阳能用于对冷水的加热,然后保存在有保温功能的水箱内,保存的热水可随时供用户使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照明设备,将太阳能直接或转换为电能供照明设备所用。这样对减少对水加热和照明的能耗有一定的帮助。例如,位于某地的大楼,早在2007年就被建设部列入科技示范工程,是建设部制定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来,国内首座由民营企业全额投资兴建的绿色节能建筑,在业内外享有盛誉。如今辛迪集团在金华的总部,继续加大绿色建筑的推广运用,让更多普通市民也能享受光电节能建筑带来的品质生活。位于某地多层住宅区,占地面积约255亩,总建筑面积达27万多平方米,是目前当地最大的家用太阳能小区,太阳能集热面积将达5000多平方米,2000户家庭将100%使用太阳能热水。

(四)低能耗、可循环再用材料的应用

在房屋住宅的施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施工废料和温室气体,并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我们在住宅建设时应尽可能使用高性能、低材耗的建筑材料,例如轻钢材料,其具有质量小,只约有普通混凝土材料的25%,形态灵活性较高的特点,对缩短建筑工期,减少能耗很有帮助。质量仅为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4。另外,根据数据显示,若建筑施工选用非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时,其从生产到施工消耗的能源总量是选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的将近5倍,因此我们在建筑选材时应尽可能选取本地的建筑材料。同时,使用可循环再用材料也是住宅建筑中重要的节能环保工作,要实现住宅建筑的节能化最重要就是做到提高可循环再用材料的使用比例,尽量做到使用最新的环保材料和简化施工工序。

(五)防噪音

噪音是影响居民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住宅建筑时,不但要考虑住宅与各种噪音源的距离,应尽量选取远离较大噪音源的地方,还要选用具有良好隔音功能的建筑材料,还可以通过安装隔声屏障,尽可能降低噪音对住宅内人员的侵扰。

(六)路风控制

通常来说,两座住宅楼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空气流动而形成路风,形成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气体由两侧的住宅楼所排放,另一个可能就是大风季节空气在通过狭窄的楼距而形成的风。因此在住宅建筑时要注意与周边建筑物的楼距,降低路风对住户产生影响。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房屋住宅进行降低建筑能耗的节能设计,关键就是在设计时通过低碳技术和其他建筑节能技术的引入,进行房屋住宅的合适选址、选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以及对住宅各方面的节能化设计,达到从选材到居住全过程整体的节能降耗。我国应该坚持绿色住宅和低碳技术的大力推行,加快绿色住宅的发展和普及,使更多的绿色住宅建设起来,并不断提高其节能效果根据研究,更好地为减轻全球性的能源短缺的负担,以及为保护环境、减慢地球环境恶化的速度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余仲飞.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J].浙江经济,2010(5):32-33.

篇5

【关键词】高层商业服务网点;火灾特点;防火设计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筑市场的日渐成熟,大量的开发商基于小区配套要求和高额利润的诱惑,在建设时有意识的将底层规划成了适合商家经营的场所,除了为开发商带来直接的超额利润外,还改善了区域的质量,带动了住宅的升值,也给小区业主带来了便利,不少业主都为能够就近消费而拍手称快。可随之而来的消防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底商火灾呈现多发态势,重特大火灾事故中也屡屡有底商的影子,最典型也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发生在2003年的衡阳“11.3”特大火灾事故,事故的原因就是住宅楼底商业主违章用火导致。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防火规范要求设计,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却遇到很多疑惑,下面就具体的对底商的防火问题做一个粗略的分析。

2. 关于商业服务网点的概念

在现行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对于“商业服务网点”(以下简称网点)的术语解释有明确的规定: 居住建筑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该用房总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且无门窗洞口的隔墙与居住部分及其他用房完全分隔,其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与居住部分的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分别独立设置。

但是,《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在目录中对商业服务网点做过解释之后,在其之后的规范中却没有再针对商业服务网点做更多的解释,尽管术语中对其已经有了相应的限制条件,但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这些条件还远远不够,至于适用哪些消防疏散和防火构造条文,就只能靠大家各自猜测。

3. 使用功能的不确定性使得各类火灾隐患集中体现。

商业服务网点的使用,涵盖了三百六十行的每个行业,尽管概念中明确提出了使用功能,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却很难监管它的使用情况,比如小到美容院、摩托车修理铺、鲜花礼仪店、早餐店、小作坊等,大到银行网点、健身休闲、咖啡茶座、网吧游戏厅、酒店浴室等。装修材料广泛使用、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在装修工程得到充分利用,经常性地会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使用大量的可燃、易燃材料和高分子材料,存储大量的可燃货物,场所内火灾荷载大。大功率的用电器、燃气、燃油灶具在底商中广泛使用,一些经营者为了节约开支,就会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电器设备、电器线路、电线套管,由此埋下了先天的火灾隐患。少数经营商户无视国家有关规定,违章用火用电,甚至违规冒险经营易燃易爆物品,致使火灾隐患大量存在。

4. 设计规范及标准不确定

4.1 底层商业服务网点的设计往往是根据《高规》及现行各地的消防及审查部分的解释为准,比如疏散出口、疏散距离等规定。现在大多的住宅小区中,两栋或者几栋住宅之间的两层商业网点往往都是沿街只开设一个出入口,因为此类建筑的开间一般都很小,而两个疏散门之间的距离又必须相距5m以上,所以基本上不具有沿街开设两个疏散门的条件,然而,可以开设第二个疏散门的地方往往是靠住宅区内侧的墙体或者两个网点之间的防火墙加设防火门,但是,如果大量网点的门开向小区内的话,会给小区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降低住宅小区内部环境的品质,而在两户之间防火墙上设置防火门,又不便于两户的安全管理,这在设计中是大家应尽量避免。那么网点设置一个疏散口的条文依据只能是《高规》的第5. 3. 2条:公共建筑内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1)除托儿所、幼儿园外,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2)除医院、疗养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和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等外,符合表5.3.2规定的2、3层公共建筑。但是,从表5.3.2中可以看到,其与商业服务网点定义中的“首层或首层及二层设置,总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还是有些不符,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既执行设置一个安全出口的条件要比5.3.2条文更为严格。因此,我们应当将网点按一个出口实际的规范条文单独列出。

4.2 网点的组合形式往往都是毗邻而建的,既多个网点组合为一个(或一段)建筑,每个网点只是整个建筑中的一个单元或者隔间,我们在分析网点设置一个疏散出口的依据时,是把网点作为整个建筑中的任一一个防火隔间,而不是整个建筑,如果将所有网点整合为一个大的建筑去做防火设计,那么我个人认为商业服务网点的概念就没有任何意义。同时,在疏散距离这个问题上,《高规》中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的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大于30m,(个别地方执行22m或20m标准)。但是,对于这个疏散距离的定义的基础确实一个厅或者一个大空间的房间概念,而不是上下两层的独立的空间,用于此有些牵强。因此,我个人认为应该对网点疏散距离应当有一个更明确的规范要求。

4.3 针对商业服务网点的楼梯设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针对商业服务网点的楼梯设计,往往是设计师比较困惑的地方,比如高层住宅下的底层商业是按网点设计还是按照群裙房设计?疏散楼梯是否封闭?楼梯的宽度设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