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的建议范文

健康教育的建议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健康教育的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健康教育的建议

篇1

1.1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与肺结核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因此饮食控制是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的关键。糖尿病的饮食原则是控制总热量摄入,而肺结核属于消耗性疾病,需增加热量供给,加强营养。因此对肺结核患者,饮食控制应适当放松,热量摄入可较非结核患者增加10%左右。①发给患者饮食食谱,教会患者计算热量并严格执行。在使用降糖药物时要尽量固定每餐热量,防止血糖波动太大。②选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饮食。粗纤维食物体积较大,可增加饱腹感,并能促进胃肠蠕动,延缓消化吸收,避免大量葡萄糖吸收入血引起血糖突然增高。维生素A有保护上皮的作用;B族维生素可健全肺组织,并参与多种代谢过程;维生素C可降低血管通透性,预防过敏反应;维生素D可帮助钙吸收。因此充足的维生素摄入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教育患者多吃新鲜的绿叶蔬菜、富含维生素的谷物等,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必要时服用维生素补充剂。③合理分配膳食中热量来源,按1/5、2/5、2/5分配三餐,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左右;蛋白质占每天总热量的10%~20%;限制脂肪摄入,每天摄入量占总热量20%~25%。热量供给以维持理想体重为宜。

1.2生活起居:保持病室卫生,阳光充足,每天早晚通风30min。患者应充分休息,保证睡眠时间;痰具每天更换,痰液用含氯消毒剂搅拌浸泡2h后再倾入下水道,或直接焚烧处理。患者与其他人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遮住口鼻,以免交叉感染。注意皮肤、口腔清洁,对卧床和消瘦的患者每天检查皮肤情况,防止压疮或皮肤破损。对长期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做好局部皮肤的消毒,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指导家属做足部按摩,穿舒适的软底鞋,防止糖尿病足、皮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1.3药物治疗与观察:①告知患者结核病药物治疗的原则,即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强调坚持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告知患者各种结核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和医生、护士联系,及时处理。督导患者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②对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需要告知药物的服用方法和时间,餐前服用的药物,服药后要及时进餐,以免低血糖发生。使用胰岛素笔自行注射的患者要教会其使用方法、药物储存及如何更换注射部位。指导患者识别低血糖反应,发生低血糖的自救措施,保证药物的正确、安全使用。

1.4心理护理:通过与患者交谈、细致观察,了解其心理状态,并给予个体化的护理干预。对有悲观情绪的患者,利用恢复较好的病例鼓励患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有焦虑、孤独心理的患者鼓励家属探视,指导家属共同参与心理护理。对过于乐观的患者要讲明长期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使其认真对待疾病,坚持规范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鼓励患者参与运动、饮食计划的制定,调动患者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消除不良心理反应。

1.5出院指导:对病情好转出院的患者,要给予个体化的出院指导,包括家庭护理、饮食控制、药物使用、随访时间等。发给患者并让其填写好责任护士姓名电话的联系卡片,同时指导家属做好督导治疗,做到患者出院不中断健康教育,随时指导患者治疗护理。

2结果

篇2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1、溺爱孩子。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成才期望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家长们注重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和放松了孩子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对他们呵护倍加,普遍滋长了娇生惯养、怕苦、怕累的思想。

2、锻炼时间不能保证。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教学中还是逃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圈。学生每天都在考学的重压下生活,每天所考虑的是学习成绩。别说没有时间活动锻炼,即使有点时间,家长也会以各种理由引导孩子从事相关的学习辅导班,家长从时间上剥夺了孩子锻炼身体的时间。

3、缺少锻炼的知识。有不少家长也希望带孩子锻炼到户外运动,但苦于不知怎么锻炼而止步。还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大部分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他们更是不会想到带孩子去锻炼,也缺乏锻炼知识。他们认为给他们吃饱穿暖就行了。

二、学校因素

1、师资力量不足。在一些学校体育专业老师严重不足,很多是其他科目老师兼带体育课,他们对体育知识、技能教学知道的很少,更不要说教学了,只能让他们自己玩了,不能保证体育课的质量。大多数的体育老师在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常年超负荷工作影响了教学质量,学校在计算体育老师工作量方面和劳动报酬方面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影响了广大体育老师的积极性。

2、场地、器材有限。在二、三线城市的县、农村有运动场地就不错了,更别说室内体育馆了,那么在一些偏远的、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更不用说了。一旦遇到雨雪天气没法到室外上课,只能在室内上课。有些器材像篮球、排球、足球学校只配那么几个,学生重复使用,损耗极大有时几堂课下来及坏了,又没有得到及时补充。这样下来器材就不足,就无法保证课堂教学。

3、体育课开设不足。由于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领导的不够重视,很多学校的体育课都没有完全开齐,有些领导在课程设置上就有意减少体育课,来增加其他科目。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体质。

三、社区体育开展的力度不够

目前的社区体育,表面上看似开展的不错,但实际上大都是自发无序的,缺乏合理的组织、知道,缺乏合理测评手段,缺乏合理管理手段和方法。从而导致学校体育同社区体育严重脱钩,这是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四、对策及建议

1、思想必须转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要解决人的观念问题,因为学校领导有了这方面的认识,他才会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他才会更好地为活动的开展行方便开绿灯;老师有了这方面的认识,他才会主动地将之与自身的工作结合起来,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才会努力克服与一切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抗争;家长有了这方面的认识,他才会形成体育锻炼有益于学习、健康体魄才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障的体育价值观,才会积极地配合学校,配合老师工作,也才会为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尽心尽力。

2、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确保体育设施、器材的投入,体育设施、器材资源的开发。体育器材、体育设施是达成体育运动必要手段,开展体育活动离不开体育器材和设施。政府要应该按照学校的要求配齐专职体育教师,保证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

3、大力推进阳光体育工程,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或体育活动中心,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项目,定期开展一些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群体性的学生体育活动,举办一些班级的小型竞赛活动,大力倡导人人都有锻炼项目,班班有运动队,月月有比赛,天天有锻炼的形式,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激励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形成积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在这浓浓的体育文化氛围中感受体育,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从而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

4、扩展渠道进行宣传教育。要创造制造条件,通过专题讲座、墙报、黑板报、广播、多媒体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营养知识指导,提倡合理营养,注意改善饮食结构,保持膳食平衡,防止肥胖和营养不良。有目的地查阅几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食谱,打印成资料,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和家长一块学习怎样饮食,保健,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5、加强学校和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调配合。确保学生的作业量,比如我县教委就明确规定: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三年级不得超过40分钟。四、五年级不超过1小时。这样学生才能有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家长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和孩子一起锻炼,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篇3

关键词: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公选课

中图分类号: 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000-00

进入新世纪以来,、艾滋病、酗酒、自杀等在大学生身上不断出现,从2004年的“马加爵事件”到2010年的“药家鑫事件”,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的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漠视他人的生命,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培养了多年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这样的道路。

“猝死”和“过劳死”已经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名词,在2012年的调查中发现,由于巨大的工作压力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原因导致人们过度“透支”生命,健康状况每日愈下,人们总是拿“身体”换取“理想”,但是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悔之不及。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生命和健康观念极大地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未来。

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是在课程中,公选课是各大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全校各个专业的学生,由教师根据自己所学专业设定教学内容,学生自行选课,在提高学生视野、经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公选课具有普及性、可推广性等特点,所以以公选课为平台对大学生实施生命与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健康的重要性,并培养其终身的生命和健康观念,本文课程名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1 课程名称

在我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有62%同学因为是理科类课程而不会选择该课程,有80%的同学的第一选择是艺术类课程,50%的同学为了学分而选择调剂,60%的同学在选课之前看课程简介,86%的同学选课只是根据课程名称,可见,公选课的课程名称的选取非常重要。

在选择课程名称时可以加上“生活”二字,让枯燥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可以增添学生的浓厚兴趣,如《生活中的化学》,《生活用电》等受到很多同学的喜欢,我认为“趣味”二字,可以让科学知识显得生动,掀开科学的神秘面纱,让科学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如《趣味数学》、《趣味化学》等课程选课率也达到100%。另外,我们很多课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如《大学生健康教育》、《公告营养学》等课程,一直是学生钟爱的课程。

2 课程目标

通过公选课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个社会人生存具备的一些技能和生活常识,通过学习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了解珍惜生命是义务而非权力,因为你的生命不属于自己,而属于所有关心你的人,使大家都能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远离疾病,敬畏生命,热爱自然,关注自身的健康,从而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生命观,树立对自己、对群体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为他们终身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3 课程内容选择

高校公选课程的出勤率一直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认为学生在选择课程之后,只要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期望值”,旷课现象应该是可以改变的。公选课教学内容一般是由专业教师自己设定,选定课程名称之后,教学内容要以生命与健康教育为主线设置,建议如下:

第一,教学难度适宜。理工类课程是近现代科学知识的传承,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公选课面向的全校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学生学习基础差异较大,教学难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文科同学的理科功底较差,学习理科知识具有一定难度。所以建议将教学内容的起点定在高中以上,这样可以兼顾文理和艺术类学生,不要让学生因“怕”而远离课堂,让公选课成为虚设。

第二,教学内容覆盖面要广。公选课的开设是为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是视野,而过于单一的教学内容会降低学生的求知欲望,过分注重学科科学会使学生望而却步,降低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公选课的内容应大众化、生活化二不乏科学。建议选择大众化的教学内容,或者比较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不要涉及涉及过多科学原理。在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的时代,每个人都是科学技术产品的使用者,大众化的教学内容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无论多么高深的知识只是都是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生活化的科学知识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另外,也选择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教学内容。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可以提供很多学习资源,尤其是发达而迅速的网络资源带给学生很多最新的科学信息,同学们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知半解,并不非常清楚,这些内容却可引起学生的共鸣。

第三,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系统合理,形成知识网络。公选课成一般由教师自己设定教学内容,而多数选择的教学内容零散、片段化,相互之间没有连接,只能作为某一个专题,却不能形成一门课程。所以建议课程内容可以生命与健康教育为主线,将各个知识点串联,形成彼此有知识接点的知识网络,最好写成自编讲义,因为具有逻辑顺序和相互关联的内容能使学生更好理解。

4 教学方法

成功的教学需要教师将内容进行的有效合理的组织安排,用最有效的方法呈献给学生,这是影响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公选课上教师多数采取传统的讲授或实验法,忽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学生上课积极性不是很高,学生注意力往往都被手机给“吸引”,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公选课给了教师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创新,来突破当今大学公选课教学的藩篱。建议如下:

第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设备,注意不要长时间地使用同种设备,教学方式要尽量多样化,可将各种媒和教学设备进行组合,以减少同种刺激产生的疲劳,导致学习效果下降。例如人体生殖系统的教学中就可以幻灯片展示图像,但是这样立体感不强,因此再利用人体结构的实物就就会更直观,也更具体。

第二,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传统教学更加侧重于教师的主体地位,而我们认为最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应是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嘴、动脑”的学习,学生应是学习的主导者,教师只是其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让每个学生都进入到教师设定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直接将所学应用到了生活之中。

第三,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大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有时教师可适当充当聆听者,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发进行资料查询,自动分组,进行辩论、竞赛等活动,在这样的氛围中,通过参与者的调动,正反双方的观点都会让大家去思考,锻炼其敏锐的思维;也可根据内容让学生自编剧本,进行角色表演,或设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等均起到相当好的效果。但是,教师要注意在倾听了学生的分析之后,要进行归纳总结,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

5 课程考核

公选课的考核应更注重平时成绩的考评,考核方式也应多样化,教师可根据自己课程的教学目标选择自己的考核方式,建议教师在每次结课之前可适当布置几个小题,并将每次的学生作业进行量化处理;当然教师也可整合几次的内容进行综合处理,进行一次小型测试,然后做量化处理;每学期可根据自己的课程目标,设定几篇论文,或是学生参与的辩论、表演等活动进行量化处理,作为最后的平时成绩。最终的考核应根据课程目标,可选择实验、辩论、论文、试卷或表演等形式,只要学生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即可通过课程。

6 结语

公选课作为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对学习各个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生命和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将公选课实施生命与健康教育的载体是我们大胆的尝试,而通过近两年的实施,我校学生的满意率达95%。

参考文献

[1]肖锋,邹福先,周小美等.大学生健康教育管理机制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27(5)

[2]王根顺,王彬斐,张秋霞.从大学生的自杀现象谈高校的生命教育[J].中国农业教育,2006,5

[3]何源,徐济达.大学生生命教育及实施途径[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

[4]周晓玲.大学生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2):2711

[5]冯建军.从知识课程到生命课程:生命教育视野下课程观的转换[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9):89-92

篇4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9—038—03

心理健康状况与人们的生活品质息息相关,也是获得幸福、成功人生的基本前提与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匹配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为问题,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提供必要的援助,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 当前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中职生心理特点决定了中职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成长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与矛盾。当前,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产生自卑心理

目前,我国中职生大都是因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心理。

1.2 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逆反心理是一种故意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心理状态。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1.3 人际交往障碍

最主要的是与同学交往方面的问题。中职生自跨入校门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不强,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以自我为中心、个性不良、人际交流技巧缺陷,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

1.4 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情绪良好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易感情用事,但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两极化现象明显,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易冲动。

1.5 寻求刺激、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少部分中职生属于这种类型。这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1.6 追求享乐心理

追求享乐是中职生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校中职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收入,但却追求高消费,摆阔气,整天想不劳而获、做人上之人。再加上部分学生出现早恋现象,一旦手头“吃紧”向家里伸手又难以满足时,便产生通过偷窃,诈骗等手段获取不义之财的动机。

2 中职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

2.1 交际、交往的困难

进入中职的青年男女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较中学相比缺少父母、亲朋、师长的更多关照,因此有些学生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异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2.2 情感困惑和危机

当前,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

2.3 角色转换与适应中职生活的能力高低

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每年刚入学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首先是现实中的学校与他们心目中的学校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产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调。学生对新环境不适应,如果得不到及时调整,便会产生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还会因长期不适应而退学。

2.4 对网络的依赖

不少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所以,有些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上课睡觉,网上溜出去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沉湎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迷恋网络还会使人产生精神依赖性,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行为怪异,甚至发展成为“网络综合症”。

篇5

1.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素质

随着时代的变革,社会现象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不但影响了成人,而且也对幼儿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复杂现象,有健康纯洁的,也有不良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加以激励,对其不良的加以矫治呢?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蒙台梭利曾说过:要教育幼儿就要了解幼儿,幼教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同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幼儿心理知识,而且教师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老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老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

2.用爱心呵护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教师如何爱孩子。"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教师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教师忽视的幼儿则经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太少所致。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无论孩子美或丑,也无论聪明或愚钝,我们一定要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用我们的爱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走近幼儿,并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爱的策略,多给幼儿一些关怀与微笑,分享他们心中的快乐,分担排解他们心中的忧虑与不安。同时教师对幼儿的爱需要贯穿于各类活动的始终,切忌忽冷忽热、喜怒无常,让我们以自己的爱和真诚鼓励幼儿学习爱和真诚,用爱心呵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3.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去

强调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不是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不担会增加教师的负担,而且让幼儿教师在无任何专业培训的情况下担任此项工作会适得其反。因此,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去,使其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有机体之中,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1 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幼儿园一日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要为幼儿们营造一个温暖、安全、信任、互助的情感氛围,使幼儿找到培养积极情绪途径。而良好的气氛它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能对幼儿身心健康产生感染和熏陶。尤其是孩子们,他们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感染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氛围可熏陶幼儿美好情感的追求。例如:在幼儿园里我们将环境布置地多姿多彩别具一格,使幼儿一进园就有愉快的心情。走廊上布满每个幼儿自己制作的画;墙壁上描绘着各种小动物;哈哈镜的神奇变化;早上愉快的音乐等。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亲身感染快乐,保持快乐的情绪,开始一天快乐的生活。

3.2 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善于在一日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幼儿一日活动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以鼓励为主,多说说:"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来肯定、鼓励幼儿。这样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使幼儿有一种充分的被重视和接纳感。千万不要以"笨死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语言来否定幼儿。否则孩子在负面影响下,情绪会变的消极。同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故事、儿歌,使幼儿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健康、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工、音乐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当然,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手段是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内在、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游戏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每天的一日活动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4.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不但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也要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做到培养与防治相结合。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就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因此幼儿入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来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得以纠正。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如"问题家庭"的孩子,心灵上都受到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同时,对这类小孩子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5.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家庭是幼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组织,家庭环境的教育功能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目前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智力投资,而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的家长甚至教孩子"别人打你一下,你就还他两下。"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到了家里却对父母、长辈发脾气,蛮不讲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通过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园共育栏、家长学校讲座等,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常识,掌握幼儿健康心理教育的方法、途径,以便采取有利的措施,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工作,真正达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同步进行,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