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6: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财务报表毕业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用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把企业看成是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下生存发展的生产与分配社会财富的经济实体,通过对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来了解掌握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分析企业的行业地位、经营战略、主要产品的市场、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社会价值分配等经营特性和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效率、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财务能力,并对企业作出综合分析与评价,为相关经济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财务报表能够全面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等,但是单纯从报表上的数据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与经营成果的高低,只有将财务指标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才能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所处的地位,因此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从目前的企业发展来看,财务管理不但是一项基础工作,还是关系到企业财务核算和整体经营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有效分析,可以获知企业整体财务经营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效性。基于这种考虑,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财务报表分析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推动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取得实效。它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依据。它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经营绩效的大小,可以为政府、税收、金融等部门进行监管提供依据,此外,通过分析,随时找出企业在理财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提出相应的措施,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按既定的目标进行,由此可见,财务报表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资料综述(字数300以上)
李振寰在《财经界》2015年第11期发表的《浅谈财务报告分析在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现状中的作用》中描述,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来说越来越重要。企业经营管理中,又以财务管理最为重要,因此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信息,与此同时,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还能对企业过去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对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进行准确评估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张梅,曾韶华在《财务报告分析》讲述了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与内容,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财务报表所揭示的信息,使之成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赵威在《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中讲述了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财务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基本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又包括水平分析法和垂直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有两种类型,一是比率因素分解法,二是差异因素分解法。财务分析报告的方法是实现财务报告分析的手段。
三、毕业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
财务分析指标是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主要有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本利润率、营业收入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因此本设计作品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运用比较分析法等对杭州拓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最近连续2年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进行分析。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企业权益的结构,估量对债务资金的利用程度;评价企业资产的营运能力,分析企业资产的分布情况和周转使用情况;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情况和不同年度盈利水平的变动情况;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内容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可以综合的描述出企业生产经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其中偿债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稳健保证,而营运能力是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物质基础,盈利能力则是前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对前两者的增强其推动作用。通过对企业这三个财务指标的分析,对企业经营绩效做出正确的评估,识别财务数据中可能存在的造假成份,分析企业的营运资本,审视企业存在的弊病,综合发现企业存在的财务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四、毕业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阶段性工作和完成日期)
动员准备阶段组成学院和教学系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作品)指导工作小组,制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作品)管理相关文件,拟定毕业设计(作品)的参考题目。召开动员会布置毕业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作品)工作,落实指导教师、选题指南等工作。
五、参考文献:
[2]赵威,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
[3]王化成,企业财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1。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应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提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因此,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要培养满足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必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毕业前的最后一个环节。
据笔者调查,目前福建大部分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通常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实行的是毕业论文加毕业实习模式。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会计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严重脱离,内容层次不清且逻辑混乱,抄袭拼凑现象严重等问题,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笔者认为,让高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本身并不合适,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高职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专业理论知识及分析水平有限,缺乏进一步研究的能力,难以理论联系实践,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二是论文撰写具有较强理论倾向性,这一范式的学术意味较浓,而高职院校强调的是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不是学习研究高深理论知识,撰写毕业论文直接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对高职会计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实际上已经失去原有的意义,难以到达预期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有鉴于此,笔者所在的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自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来就通过积极调研、转变思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需求出发,创新性地提出用毕业设计加毕业实习取代毕业论文加毕业实习这一模式。该模式强化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案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使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运用其学过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实习单位进一步掌握会计实务的基本技能,懂得会计实践工作中应具备的常规操作方法,以期在毕业时就能实现从实训教学到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胜任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培养宗旨。具体目的包括: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解决会计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综合训练,运用所学会计知识,结合实际,掌握全套会计处理方法。
3、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学习掌握会计新知识的方法。
4、初步掌握企业经济业务流程,为开展财务管理做准备。
(二)毕业设计总体思路
1、根据学生所熟悉的某工业企业(原则上不采用商业企业)作为毕业设计的原型;
2、根据选定的企业设计20××年11月的期末余额;
3、设计选定企业20××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70项左右;
4、依据所设计的经济业务事项采用软件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录入期初余额、填写会计凭证,并审核、记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输出毕业设计成果。
(三)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根据选定企业经济业务的流程及会计核算的要求设计该企业20××年12月发生的对内对外经济业务事项;同时设计会计核算中必要的转账事项。12月的经济事项至少应包括下述内容:
1、款项收付及资金筹集业;(5-8项)
2、材料物资或商品采购业务(不低于两种材料或商品,均需考虑增值税因素)(5-8项)
3、固定资产增减和处置业务;(5-8笔业务)
4、产品成本核算和入库过程业务(须涵盖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发生、计算和分摊);(8-12项)
5、商品销售有关业务核算;(12-16项)
6、其他日常债权、债务及期间费用开支计提等综合业务;(12-18项)
7、期末财务成果的计算(包括结转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分配利润等)。(5-8项)
(四)毕业设计成果
1、设计的20××年11月份的各账户(包括总账及明细账)期末余额;
2、设计的经济事项及转账事项(附对应的会计分录);
3、科目汇总表、总账、明细账
4、2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10年12月的利润表。
三、 毕业设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从2006年设立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来就对首届招收的学生实施毕业设计方案,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也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四年来,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总体上符合毕业设计纲要的要求,毕业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我们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四、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建议
由此可见,我们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既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没有回避问题,主动进行分析,并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在学生开展毕业实习之前举办毕业设计专题介绍,详细介绍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及注意事项。2、在学生离校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将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与会计信息化实训结合相结合。该课程可以为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前期准备,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也应有意在课程讲授中引导学生思考与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及要点。3、开设《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系统全面介绍地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报表编制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用得上,起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用毕业设计加实习代替毕业论文加实习不但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专门人才的目标相适应,而且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会计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它不仅是会计实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种实战演练,更加有效地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开展毕业设计对我院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并且也得到学生普遍欢迎及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薛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6]16号.
[2] 张静.会计毕业论文设计应注重三种能力的培养[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9,(7):142—142.
关键词:高职会计;会计毕业设计;中小企业;会计模拟实训+
中图分类号:F233;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业务日益复杂化,社会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而会计专业是高职类院校中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社会对高职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有所变化。
一、会计专业毕业设计需求的调查分析
为更好地探讨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本人采用抽样调查方式,抽取30名2015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及其所在实习单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目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企事业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学生对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需要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更好地设置和完成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实践教学,做到既能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又能满足学生需求。
(一)高职会计的定位分析
本次调查显示,学生实习所在单位大多是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在6人以下的占78.5%。根据新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2013年中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其中小微企业占了97.3%,这也说明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就业于中小企业,这也说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今后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企业。被调查单位有50%表示在招收会计人员时会招收高职学历会计人才,会计人员100%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定位于中小企业,有20%的会计人员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可适用于任何性质的单位,包括上公司、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等。这说明我国用人单位在会计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用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业仍然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体方向。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只有1名学生认为自己不会从事会计或相关会计工作;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方向100%的同学认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或其他,这与企业对高职会计的定位不谋而合,说明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有很清楚和正确的认识。
(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调查分析
在关于会计专业知识和能力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认为会计技能实训和沟通能力是最重要的,其次则是会计专业知识、会计考证、道德修养;在会计毕业设计环节,被调查学生最想强化的内容是会计技能和办公软件、会计电算化实践、纳税申报、财务分析等内容;这与中小型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专业岗位主要是会计核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三类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需求是相适应的,这也给会计毕业设计改革提供的依据。
通过调查分析,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都认为会计人员最重要的是会计技能实训和沟通能力。因此,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学生需求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必须要能强化学生的会计操作技能。
二、会计毕业设计的现状
会计毕业设计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企业会计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毕业设计在会计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作用,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衔接,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关键点,有着其他任何会计实践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多是采用会计综合模拟实践和毕业论文这两种形式,其存在问题:一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践会计手工实训或是会计电算化实训,更多是会计操作技能的训练,缺乏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学生对于综合应用所学习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二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理论性不够强,要写出高质量的、理论性很强的毕业论文不太现实,毕业论文写作仅就某一论点进行阐述,更侧重于理论探讨,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考查。因此,本文正是切合高职会计专业定位,提出要在内容上、形式上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毕业设计达到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
三、会计毕业设计的创新
高校毕业设计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中重要环节,对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和取得职业能力的综合提升起着关键性作用,特别是以培养实用型、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高职会计的毕业设计可以考虑建立“会计模拟实训+”模式,即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首先完成统一任务即会计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操作,将会计操作技能在毕业前夕得充分的训练巩固和提高;其次,结合所W课程中的疑惑、会计改革的热点或是对企业进行实习调研等发现的会计问题,比如财务管理方向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税务方向进行纳税计算和纳税申报等操作,进行研究探讨该问题发生的原因,对企业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建议。这种“会计模拟实训+”毕业设计模式可以使学生统一进行会计技能提高的操作的基础上,又能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方向进行研究,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的“会计模拟实训+”毕业设计模式。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会计毕业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会计毕业设计达到综合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操作型、技能型财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玉华.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模式[J].商业会计,2011(20).
[2]罗万平.关于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改革的探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关键词:会计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分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33-0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厉敏萍和熊璋琳(2013)指出,由于毕业论文的教学定位不合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教师的主导作用受限、组织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质量滑坡的问题,由此引发了毕业设计制度废除与续存的争议。饶家辉和张乃生(2014)提出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等方式取代毕业论文,然而,更多学者支持时伟(2010)的观点,认为毕业论文的地位难以替代,建议走改革的道路。彭秀英(2012)从选题、指导和评价的角度阐述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另外,部分学者以渐进式培养为思路,马忠(2008)提出了包含研究方法论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三个环节的论文训练体系;何玉润和李晓慧(2013)提议借鉴美国高校,为本科生定制丰富的研究项目;陈文祥(2015)提倡通过精简课程论文数量等方式增强论文写作与指导的连贯性。而牛锐锋等(2015)则重点在加强毕业设计全程质量监控层面给出了具体对策。然而,毕业论文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究其原因,在于单一模式的毕业设计制度不具有普适性。陈希有等(2012)提出多样化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宽松、舒畅、高效的人才培养环境。同时,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不等于宽泛化,因此,需要一种全新模式带动形式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达到同一预定目标。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形式多样化研究
1.毕业论文选题多样化。将毕业论文选题划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术性论文。主要是以使用大数据处理为主的毕业论文。这种论文需要在理论与实证方面具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如能有一定的创新是最好的。二是应用型论文。主要是将所有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即毕业实习单位中。这种类型的论文能够与毕业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既能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与应用能力。前者适用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后者适用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在选题过程中,应事先确定毕业论文的形式与实习单位。原则上,通过集中性毕业实习,发现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与企业共同分析解决,其成果可以转换为毕业论文。
2.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突破原来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采用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可以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财务分析报告、财务风险评估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围绕着实习基地发现的问题选择确定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毕业论文的具体形式需要学生与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商议确定,并报会计专业备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根据不同的毕业设计形式,具体要求为:
(1)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要求。对学术论文型毕业设计的要求与现在毕业设计要求基本一致,导师一般要建议保送研究生与有志于深造的学生选择这类题目。与现有要求一样,学术型毕业设计要求与实习单位的情况密切结合起来,纯理论的论文不能通过答辩。字数要求是2.5万字左右。
(2)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调研报告型毕业设计需要按照设定的规范和流程来进行,一般要经历初选题,与导师讨论,然后确定题目的流程。校内外导师需要对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3)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要求。财务分析报告型毕业设计主要是对具体某个实习基地的财务状况与质量进行调研、收集数据与深入分析。主要的分析对象是实习基地的财务报表,以此为核心,收集相关的佐证资料,给出最后的评价的报告。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4)财务风险评估报告毕业设计要求。通过对实习基地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在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5)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毕业设计要求。主要对实习基地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发现存在的问题,据此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需要与所学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字数要求是2万字左右。
三、毕业论文指导多样化设计
对应多样化的论文选题,毕业论文指导同样需要多样化。具体区分毕业实习阶段与毕业论文阶段,具体要求为:
(1)毕业实习阶段指导。毕业实习阶段的指导包括校内与校外导师的指导。校内导师主要是在校内准备阶段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设计类型以及毕业实习计划。其中毕业实习计划是校内指导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带着毕业实习计划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即带着问题去有目的的实习,明确自己应该关注什么,以及应该收集什么。校内导师需要凭借经验对毕业实习计划进行修改并定稿。校外导师的指导主要是从学生进入实习基地开始,主要负责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实习基地现场情况修正毕业实习报告。校外导师另一个工作在于指导学生亲身体验所有毕业实习计划中的实习内容,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并在体验中发现问题,并依据所学理论知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毕业论文阶段的指导。毕业实习结束后,毕业生返校,主要指导来自于校内导师。由于组内毕业设计形式各异,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对多种毕业设计形式有着较好的把握。一般要采取组内讨论的形式,指导教师与所有组内学生就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讨论是定期的,并要求有明确的图片与文字记录。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经过讨论与展示的毕业设计不允许参加最后的答辩。
四、毕业论文评价与答辩多样化设计
1.毕业论文评价多样化设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主要偏重于平时的评价,因此,校外指导教师评分、校内指导教师评分以及学生最后提交的毕业设计内容是毕业论文评价的主要依据。基本思想是注重过程的评价,不以最后答辩作为主要的成绩评定依据。对应于多种类型毕业设计,需要将同种类型的毕业设计放在一起进行评价。因此,需要分类制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评价细则。
2.毕业论文答辩多样化设计。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采用必须答辩与选择性答辩相结合的方式。
(1)必须答辩。在答辩环节上进行分类答辩,原则上选择学术论文的学生进行逐个答辩。答辩程序、要求与现有毕业论文答辩一致。要求参加答辩的学生提交论文、进行PPT演示、接受答辩小组的提问并回答问题。
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
(2)选择性答辩。对除学术性毕业论文之外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采用抽签答辩的形式,按照不同类型毕业设计的总数20%抽签答辩。被抽到的学生参加现场答辩,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与答辩成绩的合计,并据此评选优秀论文。没有参加答辩的同学,最终成绩为校内外导师评分、毕业设计评分的合计,不计算答辩成绩。
参考文献:
[1]厉敏萍,熊璋琳.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亟待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73-176.
[2]饶家辉,张乃生.综合性大学取消本科毕业论文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4,(3):100-103.
[3]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彭秀英.立题和过程管理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J].中国大学教学,2012,(3):75-76.
[5]马忠,屈波,张金鑫.基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训练体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113-118.
[6]陈希有,牟宪民,刘凤春,刘蕴红.关于多样化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8):59-60.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of Diversified Graduation Project for Accounting Major
YAO Sheng,LI Shi-yi
(School of Management,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Xuzhou,Jiangsu 221116,China)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是确定合理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区别于本科院校,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面向各类中小企业、金融行业、会计事务所、非营利组织等基层会计业务和管理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诚信守法、勤奋敬业、坚持原则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课程目标应在此基础上定位。比如:《中级会计电算化核算》课程的目标应设置为“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流程;能够熟练操作常用财务软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基本会计电算化理论;具备一定的分析、处理软件问题的能力;最终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要改变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的结构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和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首先进行人才需求岗位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将工作任务具体化,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以完成能力的分析;再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对应一门课程,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最后,组织专家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论证、评审,在教学中实施并优化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提高针对性和实践性,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这是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科体系的重要原则。教学过程中,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六步教学法”来有效组织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例如:针对《初级会计手工核算》课程,应先对企业及相关单位的工作过程进行调研、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中《基础会计》考试大纲来设计任务工单,每个任务工单按“六步教学法”进行有效实施,最后依据过程考核标准进行评估。实践性教学的质量是衡量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实践性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通过课堂项目实践、课程实训、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可以设计任务工单实践、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例如:针对《财务管理》、《经济法》等用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可以使用任务工单实践方法,在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教学规范资料中设计具体任务工单。针对《初级会计手工核算》、《中级会计手工核算》等课程可以应用课程实践方式集中进行。在所有专业课程都学习完以后可以进行综合实践,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毕业顶岗实训等。
三、以工作任务为主旨,设计学习领域
工作任务是指会计人员在职业岗位上所从事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出纳、会计核算、纳税筹划、会计主管和财务软件维护与管理等岗位对应了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出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库存现金收付、银行结算业务;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与核对等。会计核算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处理各种经济业务,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纳税筹划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按照税法规定办理税务证件、计算缴纳税款、操作税务软件。会计主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设置会计岗位及分工;制定会计工作规章制度、计划并监督;内部财务报表的设计;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的聘用、考评、培训等业务;财务报表分析等。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资金结算、往来结算、财产物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工资核算、报表编制等工作任务。其中,财产物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工资核算、报表编制就构成了《中级会计手工核算》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四、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完善课程标准
关键词:课程服务专业 计算机基础课程 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52-02
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在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和学生的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针对性,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习,建立了“1+X”的课程体系。《大学计算机基础》是“1+X”课程体系中的“1”,其教学内容丰富、受众面广、教学成效显著;《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1+X”课程体系中的“X”,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开设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然而如何能使不同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接受计算机能力,将“课程服务专业”的思想引入到教学当中,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
一、课程服务专业思想的引入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深度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专业对信息处理的终生需求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终生需求,使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与之相对应的是如何将这些需求反映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中。
1.充分考虑各专业差别,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求和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国家信息化的要求,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例如,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课程;对信息管理类专业,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VB)》课程。
2.理念先进,服务人才培养定位,教学目标明确。以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资源式学习和协作式学习,注重对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通过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基本原理、基本知识的讲授,掌握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能力;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多媒体技术及程序设计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熟练掌握与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有效地表达思想,掌握基于信息技术的团队协作方式,接受信息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并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依托信息技术的共处能力;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评价和吸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课程服务专业思想的实施
根据我们多年在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改革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和为专业服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专业结合的做法是在教学手段和模式富有建设性成效的基础上积极主动思考,结合了我校办学的主导思想和特色并有了创新性发展。从几年的实践过程看,做法日渐科学,效果积极显著。
具体做法:“积累、实践、服务”相结合。
1.及时与专业负责人进行沟通,与专业对接。第一学期开学前,通过与学生所在院系教学负责人、专业建设负责人沟通等方式,实现课程内容与专业需要的对接,重新定位,按照专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即每学期在制定计算机基础课程授课计划时,请专业负责人或骨干教师参与,根据各专业需要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了解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能的需求,从而对课程内容及时做出调整和修订。
2.提高课程组教师的计算机能力培训。课程组的教师积极参与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实践锻炼等环节,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实现教学水平与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对接。同时,课程组的多名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及时了解社会对计算机能力的实际需要,也了解到学生将来的就业趋势,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保持了计算机教育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作出了充分的准备。
3.为学校各专业的大四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排版指导,发挥服务作用。随着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水平高低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之一。因此,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服务专业”的理念和做法既符合教育部对普通本科院校提出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所指,也符合我校的三大教育理念。作为我校的特色项目,必定对于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主动应用计算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根据专业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探索为专业课服务的途径与方法。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我们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按照学生能力培养体系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将相关的理论课程重新整合、重组。如在讲计算机程序设计时,重点针对专业的实际问题进行程序分析。新体系淡化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界线,实际了知识整合、交叉安排,加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目的是更好地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服务。
5.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专业服务奠定基础。计算机基础教学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大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强调实践与实习,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验证理论,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在授课计划中还安排了多项相对独立、逐步提升的阶段性技能与综合性实验与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课程组教师需要了解相关专业课教学重点,积极主动地为专业课服务。课程组教师通过与相关专业负责(下转第255页)(上接第252页)人及骨干教师的沟通,以及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及时地了解了专业急需用计算机解决的相关知识与问题,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都会将此部分内容作为重点进行讲解,为今后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比如,会计专业是研究企业在一定的营业周期内如何确认收入和资产的学问。会计师除了准备财务报表以及记录企业交易行为外,更重要的是能够参与企业间的合并、质量管理、信息技术在财务方面的应用、税务战略以及很多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因此一个现代高水平的会计人才,不仅仅要会收钱,会记账,会审计,更应该利用会计这个工具,学会管理,具备多方面的能力。美国一个权威职业评估机构分析得出:Computer literacy是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对会计工作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会计实务的重点将由原来的编制凭证、记账、结账、编制报表等转向收集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查询信息等。因此,面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授课时,也要考虑以上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计算机会计能力。
7.开发了自主学习,课程服务专业的网站。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程组开发了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网站,网站中包括了课程的大纲、授课计划、课件、习题、名师视频等资料,方便了学生资料的获取。同时,网站还重点设置了“专业学习模块”,针对不同的专业,根据各个专业对计算机能力的需要设置了不同的模拟试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8.适应专业特点,精心设计案例。案例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是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做到课程服务专业,需要授课教师在案例设计之前需要与专业知识进行对接,对案例进行反复斟酌、思考与设计,好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基本概念,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如在对会计专业进行案例设计时,要尽可能将具有专业特色的案例融入教学过程中。在安排案例教学时有意识穿插更具会计专业特色的实例,在学习Word时,可以设计“财务报表”、“月份财务分析表”、“资产负债表”等案例,使学生在练习了表格排版的同时,了解了财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资产负债表应包含的基本信息,与会计专业基础课有了更好的结合。
在讲解Excel时,可以重点与财务相关的公式与函数。在讲授PPT时,可以利用PPT内容提示向导、母版的改造、PPT中表格和图表的插入等操作,制作财务报告幻灯片,向股东和投资人介绍公司的财务状况等。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案例讲解,并结合布置一些有挑战性或应用性或有乐趣的任务、习题,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三、结论
实践证明,课程服务专业思想在高校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引入与实施,使得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与授课,使得原本枯燥的知识和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和引人入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本文为:1.黑龙江科技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06-122);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参考文献:
[1] 金蓉,庄红,黄德生.面向能力培养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计算机教育[J],2010(1)
[2] 韩雪.浅析服务专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科技信息[J],2011(6)
[3] 孙丽娜.服务专业需求的高职计算机公共课教改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J],2013(15)
1 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的是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水平,课程内容要按照最基本要求进行设置,然后根据学生情况提升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不容易把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一般都是在期末进行一次考试,平时一般不测试,所以不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缺乏竞争和学习的有效结合;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着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个人专项技能的练习,但是不注重培养学生知识的全面整合、岗位角色的充当及团体协作的能力;一些老师多年讲授一门课程,课程内容非常熟练,由于没有压力,缺乏继续深入学习讲授的动力,导致专业知识结构老化,专业课教学水平提高较慢。
2 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大赛的基本内容
会计技能比赛是在仿真银行、供应商单位、客户单位、企业财务等职场环境氛围下进行的。每支参赛队均由四名学生组成,分别负责完成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岗位任务,但参赛选手并不事先确定岗位,比赛前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抽取。大赛分为会计业务手工比赛和会计信息化比赛两部分,设有学生小组赛与出纳岗位个人专项比赛。其中的会计手工处理竞赛环节,主要是填制原始凭证、然后对所填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出纳岗位人员办理现金存储业务、会计人员汇总会计凭证、编制与审核记账凭证、整理与装订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对账与结账、编制财务报表、编制企业纳税申报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等内容,手工处理竞赛平台的软件是通用的网中网会计软件,小组四位成员按岗位进行业务处理,合计得分为团队总分,出纳个人岗位专项技能赛项目与手工赛项同时进行。会计信息化处理竞赛环节,使用用友会计信息化教考系统(U10.1)中的系统管理、财务模块、供应链模块、应收款模块、应付款模块、UFO报表模块,以单人单机的方式对参赛学生进行系统初始化、会计核算处理、会计报表编制和主要财务指标分析等方面的操作考核。
3 会计技能大赛能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性会计技能大赛以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为依据,按照就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要求,来设置技能大赛的内容,这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学生、企业财会人员以及专家等共同参与和体验的一种比赛形式。在比赛过程中所配置的各种财务设备、财务软件都是现行企业正在使用的财务工具,可以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职场氛围,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大赛的举办,院校可以更为清晰的掌握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和行业企业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并积极开展企业情况调研,掌握市场的波动,进而能够切合实际制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明晰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岗位要求、技能要求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并加强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实际联系、和与相关岗位课程间交叉相关内容的积极探索,注重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全面整合。
大赛能够推动教师积极性,参加大赛促进教学改革。通过技能大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可以找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和其他学校的对比,可以取长补短,弥补自身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的差别,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基础培训,并对指定财务软件进行灵活应用,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技能是技能大赛的核心,协作是技能大赛的重要内容,评判标准的设计也强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
技能大赛涉及的会计与操作的知识点与技能点较多、覆盖的范围非常大、内容不断更新、综合业务多。因此,要求带队老师具有更全面、扎实、熟练的专业基本功。而作为教育部要求的全国性的大赛,指导教师要求是一个团队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所有指导教师涉及会计、税务、信息化等方面的知识,所以要求教师业务知识不断地丰富。
学生通过大赛,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在学习中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对于自身的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那么缺少了目标的导向就会丧失学习斗志。会计专业涉及的细节内容较多,如果学生仅仅以课堂学习为主的话,所起到的效果还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必须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探究,掌握会计核算中的技巧,但是真正这样做的学生却很少。其次,高职学生生源素质整体较弱,很多学生的基础很弱,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功底过于薄弱,在面对会计学习的繁重任务时会丧失自信心,对未来也没有较大的期望,对自己的要求过低,缺少学习恒心和毅力。但是,通过技能大赛的开展,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为了团体荣誉会高标准要求自己,比赛的整个过程是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其中的,而且教师也会在专业理论和技能上给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学生之间也会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这样就可以使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积极参与其中,而且在大赛的宣传、人员选拔、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影响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确立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信心,学生能够具有学练主动性,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一、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处于省级管辖范围内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应本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基于此,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应用型为特色,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审计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会计和审计实务,具有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一定的创新意识,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并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审计实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而由于会计工作的敏感性和机密性,使得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因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怕单位财务资料外泄等原因而较难达到实践效果。因此,会计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构建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加强会计学实践教材建设,重视实践师资的培养,创新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和加强实践环境建设。
(一)构建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会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如下实践课程体系(见表1):上述实践课时既可以是课内实践,也可以是实验室实践,也可以是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如会计学原理课程,可以设计成课内实践;认识实习可以是实验室实践,学生通过了解实验室会计专业的实践资料,熟悉会计工作环境,了解会计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等。
(二)加强会计学实践教材建设会计专业实践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因为会计专业的实践可以通过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学生可以进行岗位的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实训效果,因此,一些实践可以在校内完成。而在校内实践中,实践教材是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想达到校内实践的学习效果,应加强实践教材的建设。一是教材应仿真实际会计工作,在仿真的基础上选用典型经济业务,让学生可以练习掌握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例如《税法》实训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涉税业务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结合企业为员工发放职工薪酬的业务计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并编制纳税申报表等。《会计报表分析实训》可以搜集近三年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年报、半年报),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报表数据进行独立分析,写成分析报告,再由实验指导教师总结分析。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二是教材的及时更新。会计学科的特点是变化较快。实践教材必须跟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修订。例如,税法一般变化很快,尤其增值税、营业税改革、资源税等,实践教材中的相应经济业务(如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涉税处理,运费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处理)要及时修订,运用最新税法;再如,会计准则在2014年进行了较大变化,修订了五项准则、新增了三项准则,实践教材中相应经济业务要随之调整(如职工薪酬的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等);再如2013年财政部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适度引入作业成本法,《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应有体现。
(三)重视会计学实践师资的培养实践课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实践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年轻教师较多,从校门出来直接从教的研究生较多,他们相对来说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需要重视会计学实践师资的培养,可以“请进来,走出去”。一是将有会计实践经验的专家“请进来”。教育部4号文指出,“鼓励高校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将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财务主管、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等专家请进校园,对学生的校内实践进行指导,也可以担任学生的校外实践导师。二是鼓励任课教师“走出去”。教育部4号文提出“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可以鼓励会计实践教师利用假期(或通过有计划地休假实习)走进企业、事务所开展会计专业实践;鼓励教师取得除高校教师资格以外的专业资格,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即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创新会计学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在考核方式上也应有所不同。理论课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情况,实践课程的考核应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例如,《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考核,可以让学生根据设计的实践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仿真会计业务流程,评价标准可以是学生编制的财务报表占50%,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熟练程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规范程度占50%。再如,《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结合会计软件操作的实践课,而一般的闭卷考试并不能考核学生对软件的理解掌握。可以让学生在已经建好的账套中进行ERP的相应操作,包括基础设置、财务处理、报表编制、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以及供应链处理,评价标准可以是各子系统处理结果共占70%,学生软件熟练程度占30%。总之,实践课程在考核形式上应侧重实际操作,考核内容上应侧重经济实务,考核评价应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一、高校会计教育能力培养的内容
(一)会计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 能够“顶班上岗”的会计职业工作者,首先必须具备胜任未来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能力。
一是会计核算能力。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复式记账科学方法,通过凭证、账簿、报表等手段,连续、系统、全面反映核算单位经营活动过程和成果的工作。因此,会计核算能力具体表现为按一定会计核算程序,通过手工或计算机将核算单位经济业务在会计凭证和账簿中进行登记,进而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最终向有关方面提供核算单位会计信息的能力。
二是价值管理能力。市场经济下,企业经营活动在价值方面表现为资金筹集、使用、耗费、收入、分配活动。企业经营活动的价值管理就是对企业资金筹集、使用、耗费、收入、分配进行管理,以实现以收抵支,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因此,价值管理能力具体表现为营运期前的财务分析能力,财务预算编制能力,长期和短期投资决策能力,筹资决策能力;营运期中的销售收入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营运期末的利润分配能力;以及对伴随整个财务活动产生的企业与外部关联单位的财务关系和企业内部委托关系下的财务关系进行协调的能力。
三是审计工作能力。市场经济中由于委托关系的存在,资源所有者并不直接管理资源,而是将资源委托给人进行管理。这样,受托人必须在一定期间后向委托者证明自己管理责任的完成情况。应运而生的审计就是由具有专业知识、并能独立于委托和受托责任双方的第三者,对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客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因此,审计能力具体表现为对受托者可计量信息证据的收集能力;信息符合既定标准程度的确认、鉴证能力;以及将审计结果向利害关系人的报告能力。
(二)会计社会应变能力的培养会计社会应变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会计教育“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有能力”的复合f生特征所决定的。尽管高校会计教育力求理论联系实际,而社会实践是复杂丰富的,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难免会与未来就业的工作实际发生差异。因此,为了提高就业适应性,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应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社会应变能力。
一是行业差异适应能力。学生毕业可能到制造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施工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对外贸易企业、对外经济合作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各种企事业单位工作,而这些具体的企事业单位都有着鲜明的行业特征。只有不仅精通会计核算和价值管理的共同特征,而且熟悉会计核算和价值管理的各种行业特征的学生,才能尽快“顶班上岗”,胜任未来的工作。因此,行业应变能力就是一种让学生熟悉不同行业会计核算特征,以提高适应性的能力。
二是关联职业沟通能力。会计只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会计工作中不仅会接触企业内部各种职能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而且会与企业外部金融、税务、法律、供销等各种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发生频繁业务往来。只有不仅精通会计本职工作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熟悉各种与会计本职工作相关联职业(无论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与之沟通的能力,才能做好会计工作。因此,关联职业沟通能力就是一种让学生熟悉关联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练就“知己知彼”的协调沟通能力,以提高学生未来就业适应性的能力。
三是会计现代化能力,会计现代化是会计方法和会计手段的现代化,其中会计方法的现代化是会计方法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和国际化;会计手段的现代化是会计工具的自动化、网络化。21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将有更多的现代化科技成果运用到会计工作中。21世纪同时又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未来我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会计作为最基本的“商业语言”,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同样存在实现会计现代化的历史任务。只有不仅掌握现有会计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洞察我国会计现代化脉搏,跟上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人,才能胜任未来会计工作。因此,会计现代化能力就是让学生掌握现代化会计方法和手段,紧跟我国会计现代化趋势,以提高未来就业适应性的能力。
(三)会计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我国会计工作的一些老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只有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人,才能担当起在新世纪实现会计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因此,为了未来学生发展需要,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和会计社会应变能力外,还应该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开拓创新能力。
一是会计职业观察思考能力。这是一种能够在会计实务中敏锐地发现问题,产生改善现有会计工作既定模式的冲动和“灵感”,进而思考提高会计工作科学性,更好完成会计任务新模式的能力。
二是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能力。这是一种针对发现问题,寻找和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获得启迪,进而丰富补充自己,开拓研究视野的能力。
三是探索发现能力。这是一种针对发现问题,敢于冲破前人思维定势,以会计职业判断,科学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措施,以创造和发展会计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二、高校会计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会计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包括课程教学阶段运用练习、模拟实训、毕业实习、国家职业技能考试等途径。
课程教学阶段运用练习是学生运用教学阶段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在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审计等主要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各阶段,应对重点内容,不仅进行知识测评,更要以运用练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模拟实训是让学生面对企业典型经济业务和财务、成本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未来会计职业岗位工作的模拟训练的实践教学活动。首先,应在“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后进行手工模拟实训,以扩大教学效果,并为后续开设的“财务会计”课程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应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后,进行手工和电算两种模拟实训,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并为未来手工、电算两种情况下的就业提高适应性。最后,应在“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审计学”等课程教学后,进行以“财务预算编制”、“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营运管理”、“利润分配”、“财务报表分析”等内容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以“成本计算”、“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为内容的成本管理模拟实训,培养学生经营活动价值方面的管理能力;以及
以“审计学”为内容的审计工作模拟实训。
毕业实习是学生到企业运用所学知识,并在教师指导下尽可能参加实际工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承担着让学生了解企业专业技术工作状况,锻炼工作能力,培养未来工作适应性的重要任务。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高校普遍存在“实习单位难找,实习效果难保”的问题,为此,应努力做到:加强学校实习基地建设,对一些难以落实实习单位的学生,给予必要帮助;做好实习动员,帮助学生提高实习的自觉性和掌握融入实习单位,扩大实习效果的方法;以折合工作量安排专业教师承担毕业实习的检查指导工作,以提高学生实习效果。
国家职业技能考试不单是检验、认定考试者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的方式,而且参加职业技能考试的过程本身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实践活动。学校应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协调,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参加诸如“会计电算化”、“会计资格”、“理财师”、“内部审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证书考试,让学生从中锻炼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并通过获取证书,为将来就业创造更好条件。
(二)会计社会应变能力的培养途径,包括多行业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关联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会计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多行业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对制造业外其他行业会计特点的学习。学校应在一般以制造业为例的财务会计学习后,开设“行业比较会计”、“预算会计”、“银行会计”等课程和进行必要技能实训,以帮助学生了解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会计核算特点,增强毕业后到制造业以外其他行业就业的适应性。
关联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对与会计相关的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和与企业会计相关的外部管理部门或单位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学校应在开设各会计专业技术课程的同时,开设“管理学”、“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税制”等关联职业课程和进行必要实训。让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不是为了将来他们从事这些职业工作,而是为了增强学生就业后与这些关联职业业务往来时协调、沟通能力,提高就业的适应性。
会计现代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针对会计现代化对会计方法“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国际化”要求和会计手段“自动化、网络化”的要求,而进行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会计方法的“规范化”是指会计具有“标准性、统一性、一致性”要求,而这种规范化,又必然与体现“客观性、有效性、先进性”要求的“科学化”和体现有关法律要求的“法制化”,以及体现国际间“相应性、可比性、适应性”的“国际化”相结合。因此,学校应在开设专业技术课程之外,开设“计算机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与会计”、“会计理论专题”、“国际比较会计”等课程和进行必要实训,以增强学生在我国会计工作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潜力,提高就业适应性。
(三)会计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课余活动及毕业论文写作中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会计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会计创新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索奥秘的兴趣,树立科研意识。为此,应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清、讲懂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的前提下,努力联系实际,介绍有关问题的当前学术观点和研究方向,并通过学生参与式或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科研意识。
关键字:电大 工程造价 实训 运用能力
前言
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工程造价行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电大以符合国家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工程造价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的技术性人才。学生不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际运用与动手能力。本文结合电大教育的实践与学生身上的问题出发,对如何提高电大工程造价类专业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进了阐述。
一、课程设置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生所学课程的设置非常重要,课程设置应以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深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加强管理,形成特色,从而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专业应用性要强
对于电大的学生,由于在工作中原所学知识不能很好的满足自己的需求,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学历以及工作能力,在事业上上一个台阶,而且电大学生的素质层次不齐,因此,对电大的课程设置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更为严格。建立完善的造价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确定教学计划课程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突破:一是教学计划应进行相应的改革、调整、及时更新,做到与时俱进[1],特别是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之后。二是注重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同时考虑造价员、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的需要,以学生从事的工程造价岗位所需的知识、职业能力、技能来组织课程与教学。因此,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可设置为:《工程识图》、《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装饰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合同管理》、《工程招投标》以及工程造价专业软件实训。当然,其他的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建设法规》、《建筑CAD》、《建筑构造》、《建筑材料》等也不容轻视,可以作为次核心课程来对待。
(二)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实训与毕业设计。
(1)实训
课程实训是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也为学生提供了实际工作过程的演练机会。在教学中发现,电大很多学生对具体的工程任务,不能熟练地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都较差。因此,要将工程实际问题与工程模拟相结合,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建立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内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在设置课程实训时,本着训练学生“几大预算”(如土建预算、安装预算、装饰预算)编制能力为基本方针,按照“分项目、全过程连续进行”的方针进行课程实训设计[3]。
首先,选择一些不太简单,也不太复杂繁琐典型的工程项目,作为课程实训的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进行了排序,比如按照:“砖混结构工程项目”、“框剪结构工程项目”、“精装修工程项目”、“工业厂房项目”[3]。然后,对典型工程进行设计,将建筑工程与设备识图、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结算、造价系列软件操作等知识分别整合到上面的具体项目中,转变成适合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对每个工程项目都要做出①在定额计价方式下土建预算造价编制;②水、暖、电安装工程定额预算造价编制;③清单工程量表编制;④清单组价(工程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作;⑤工程中间结算和竣工决算文件的编制[3]。
(2)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迅速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又体现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通过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将工程造价专业知识(建筑、安装、装饰工程概预算,结算,决算等知识与工程实际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老师可预先设计一些规模较小的各类工程,编制规范的任务书、指导书、实践进程安排计划及学生成绩评定标准。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清楚、难度适当;毕业指导书内容完整、对学生工作阶段划分合理、编制步骤与实际吻合;所提供的资料难度不能太大,要求来源于实际工程。然后,将学生分成3-5人一个小组,采用两种方式相结合:①采用让学生对实际的工程图纸编制预算并与专业人士所编制的预算造价对比;②不同小组对实际工程的图纸分别编制投标书,模拟真实的招投标环境,教师组成评标小组对其进行评标。让学生在工程的不同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招标、投标。由于采用了真实的施工图纸,学生能接触到实际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动脑能较为顺利地完成设计任务。这种毕业设计形式,既能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以能让我们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及设计中加以改进[4]。
二、课程教学环节
要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课程教学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保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与扎实地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关系。
(一)教材的选择
在教材的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择最新出版的教材,我国的造价行业在不断的发生变革,最好选用2008年《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后出版的引入新的规范且经过修订了的教材。保证学生能获得最新的信息。第二,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5]。工程造价专业的一些工具书,比如,定额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而有些教材的内容又经常滞后于工程实际,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是该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的关键。电大属全国性院校,而在各地方有分校,因此各分校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课程教学,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有些课程可采用地方教材。第三,注意教材的质量。我国还没有权威的、系统的工程造价专业教材,而且很多教材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复,甚至出现相悖的情况,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二)课程的教学
教学,在传授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边讲边演练,同时以实际工程案例贯穿教学始终[5],推行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工程造价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学生应该掌握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1]。但目前,我国还没有权威的、完整的、系统的工程造价专业教材,而且很多教材在内容上很多重复与相悖的情况,所以,我们在授课是要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整合主要体现在:合并、添加、更新和转移[1]。比如合并:有些课程中均包含的网络图、方案优选、资金的时间价值、财务报表的编制等内容,可以固定在某一门课程中去讲授,其余课程不再重复讲授;又比如添加: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的《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工程造价各门课程中均不涉及,但它又是钢筋预算的基础。应该以此为重要内容之一,再综合预算软件的套价、图形算量等内容,设置在《工程预算软件及实训》课程中[1]。更新:不断地在《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课程内容更新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转移:工程识图与CAD图纸的读识需要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将基础图、建筑工程图纸、电气图、给排水等图纸转移到《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装饰工程预算》中去读懂。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可以将现场摄制成数码照片或数码像带,学生就可以借助计算机来反复观看,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较多较全面的内容,例如一座建筑物的建设,即使多次到现场也是无法看到全过程的。教师还可以用计算机将一件或一组数字化教学材料进行模拟,模拟出整个施工过程,这样既可以节约经费、节约时间,反复进行,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内容,使学生容易掌握。例如工程造价的计量与计价软件,学生如果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入门,动手去操作的话,就无从下手,即使老师给学生演示一遍,学生不一定能够全部记住,这样,老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演示,配备专业的模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供学生在计算机上反复学习。
(三)教师环节
在师资培养上应下足功夫,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尽最大可能让相关教师多与社会接触,与外界专业界联系,参加每一次专业知识讲座和新信息的汇报,以拓宽知识面,保证专业建设能积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重,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四)推行“双证书”教育
在人才的培养上,面向人才市场,并与“职业资格制度”相接轨,实施“双证书”教育,在构建课程体系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以该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与学历教育衔接起来,把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分解到具体的课程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上,使学校教学内容能直接、准确地反映实际工作的职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培养出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三、应用实习环节
通过应用实习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所学理论知识,增加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了解社会对工程造价的新要求,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行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能较好地识读建筑图纸,学生应多去施工现场,看施工人员是如何完成各项工作的,以及工地上的钢筋、模板、水泥、砂、石等材料及各种施工机械等,门、窗、墙、楼梯、台阶、柱、梁、板等其构造特点,这些都是通过实习才能加强认识。通过现场施工人员的讲解,使学生更具体地认识结构构造要求和建筑施工技术,更能准确地计量与计价。学校应积极与施工企业合作,建立专业稳固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前责任教师应制定详尽的实习指导计划书,明确实习时间的安排、实习的目的、实习内容和实习环节、实习报告如何编写及实习成绩的评定方法。
四、结语
要提高工程造价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需要围绕学生职业技能来调整教学,不仅仅是实践性教学的改革,还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它需要社会各界来共同关注,使人才培养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参考文献:
[1]张英,咏梅.谈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5)
[2]梅耀辉,张圣霞.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EB/OL].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3]王丽,王争.关于高职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实训设置的研究[J].科技信息-职教与成教
【关键词】ERP;会计实践教学;ERP沙盘模拟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作为会计专业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注重会计实践教学的研究,以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我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形式
我校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普通高校,所以更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一是实验(实训)教学:会计的实验、实训主要包括会计学实验、会计综合实训、财务管理设计、财务信息系统实验和设计等实训课程。二是各类实习和毕业论文:主要包括管理认识实习、综合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二)实践教师队伍
我系财会类的教师11名,这些教师都是理论功底较深,但都没有深入企业从事过实际会计工作,所以缺乏会计实践经验,由于高校的实践教学师资相对匮乏,社会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实习的认同、社会责任认知等思想观念问题,也是影响高校培养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重要因素。
二、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和不足
会计实践教学活动虽然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多种形式。实验(实训)教学大多为结合基础、专业理论课程开设的,而实验(实训)课也只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大多是由教师先讲,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或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实训)操作。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种实践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并以“知识”的形式来传授,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受到极大的限制。
各类实习就是学生下企业实习的一种模式。这种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财会类的学生人数很多,而企业能够提供的岗位不多,供实习的部门场地有限,没有了解业务、熟悉业务的机会,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其次,财会类的各类实习都是企业最敏感的内容,由于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往往企业不愿意让实习的学生接触具体的财务业务,学生的实习变成了打杂,学习不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结果导致到财务部门实习的学生接触不到实际的业务,不能看账和做账,不能了解企业实际的财务业务流程,企业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至于毕业设计(论文)更是存在局限性,由于财会类专业研究的相关课题,大多涉及到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及财务管理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又都是单位的管理核心,单位不会愿意接受学生来本单位深入了解和实习,更不会提供相关数据,即使接受了实习学生,也不会让他们真正接触到任何有实质性的工作。由于学生很难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收集不到相关数据,也就不可能有针对性的展开课题研究,基本上都是学生东拼西凑来完成。
实践课程的设置、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目标的培养脱节。一方面因为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双师型”教师,不少教师理论功底强,但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实验方法、手段缺乏新意,难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教学效果,这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影响。
会计实践课程的设置缺乏整体性的考虑,每门实践课程的独立性较强,不能将所有的课程串联起来变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仅要体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递进关系,注重强调课程的连惯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整合性,包容相关知识点,体现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课程内容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更多地关心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知识的形式。根据以上的论述和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体验。我认为以ERP实验平台为基础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三、基于ERP实验平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ERP实验平台(以用友公司开发的为例)主要包括两部分,ERP系统软件和ERP沙盘模拟。
ERP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涵盖了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等综合资源进行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总账、报表、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成本管理、存货核算、财务管理等20多个子系统。财会类专业的学生所学的全部专业理论知识都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实践操作,了解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和数据处理流程,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融合贯通。
ERP沙盘模拟是针对代表先进的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技术—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设计的角色体验的实验平台。模拟沙盘按照制造企业的职能部门划分了职能中心,包括营销与规划中心,生产中心、物流中心和财务中心。各职能中心涵盖了企业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物资采购、设备投资与改造、财务核算与管理等几个部分为设计主线,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由受训者组成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5—6年的经营,通过学生参与沙盘的模拟经营、企业间的对抗演练、指导教师的评析和学生身临其境的对抗等实践模拟环节来完成。ERP沙盘模拟通过沙盘经营,可以直观地模拟企业运营,让学生在市场分析、战略制定、生产排程、营销策划和财务管理结算和团队沟通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有机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且能够直接看到经营对抗演练的结果,从中体验决策的成功和失败。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归纳、整合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ERP实验平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把企业搬进课堂,让学生不走出校门,就能模拟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大大地缩短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距离,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基于ERP实验平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是可行的。
四、基于ERP实验平台会计实践教学的实施
ERP课程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是高等学校会计类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突破口,基于ERP实验平台开展会计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
根据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订各种实验、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着重实践教学的“全程化、多样化、多元化”。
2、更新实践教学模式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实现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校园网将实验、实践教学资料与要求等到网上,将模拟实验服务器对校园网用户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独立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掌握科学技术与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有效途径。
3、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
基于ERP实验平台的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要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内容主要包括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ERP沙盘模拟演练。
单项实训是以某一课程对应的实验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在会计学理论的基础上可以练账模块和UFO报表的操作,熟悉财务人员的分工、职责权限、业务处理和数据的传递流程;在企业会计理论教学基础上可以练习现金管理、固定资产、应收应付和工资等模块的操作;在成本与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上可以练习成本中心会计、定单和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等系统的操作;在财务管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可以练习务管理的功能模块,练习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的操作。
综合实训是在单项实训的基础上ERP软件的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各模块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数据传递和数据接口以及各子系统之间协调工作等问题,从而加深对ERP系统性的理解。
ERP沙盘模拟演练是在大三下学期,学生重要的专业课程基本学完,这时需要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横向整合。一般而言就大学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而言,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比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信息管理、战略管理等都是主干专业课程,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如何综合这些知识并加以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可能就相对比较薄弱。这就需要通过ERP沙盘模拟课程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打破各学科的专业壁垒,将各单科知识互相联系起来,并且将这种整合后的知识灵活运用于T作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此时应开设ERP沙盘模拟。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在战略方面有预测市场趋势,评估经营环境,制定经营策略;在生产管理方面有生产能力的预测,设备更新,调配市场需求;在市场营销方面有市场分析、产品组合与市场定位策略的制定,市场地位的建立与维护,不同市场盈利机会的研究与开拓;在采购方面有材料需求计划的制定;在财务管理方面有投资计划制订,融资方式的选择,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财务报表的编制,投资收益的结算,决策效益的评估,财务分析的内部诊断,管理决策协助等。企业管理团队在模拟经营中药实现采购、生产、营销和财务协调统一,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有机结合。同时需要学生将经济学、管理学、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的专业知识综合灵活运用。
最后在ERP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在大四上学期应开展“学生模拟公司”实训,通过人为设计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在模拟公司的每一职业岗位过程中,熟悉业务过程,掌握操作方法。学生模拟公司的训练采用基于项目开展运作,即按项目组建“公司”。组织学生在模拟公司进行训练。增加了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度和真实度,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深了学生对ERP管理思想的认识。
实训基地实践教学顶层设计网络背景
根据浙教高教【2010】90号文件《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0年高职高专院校第一批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我院的工程管理实训基地被列为第一批82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点之一。自从立项以来我院严格按照《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实施“十一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调整有关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评审办法的通知》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顺利通过了中期验收,今年将迎来终结验收。
一、我院工程管理实训基地概况
1.具体组成内容
工程管理实训基地主要服务于工程造价、建筑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等专业,下设4大实训中心,即工程造价实训中心、建筑财会实训中心、房地产评估实训中心和智能物业实训中心,共有13个实训室。整个基地设置合理,各中心衔接紧密,整体功能齐全,专业利用的辐射性强。
2.自己的特色
经过走访兄弟院校、一线企业,并与行业专家探讨,结合区域经济的实际情况,我院于2009年底申报了浙江省第一批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在2010年初顺利立项。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和创新,我院的工程管理实训基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设置合理,重点突出。我院的工程管理实训基地主要以建筑工程为切入点,以工程造价为中心,突出建筑行业的特点。如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的核算、建筑企业财会的核算、建筑产品的经营与估价;建筑产品的维护和管理。其各个中心之间配套紧密,专业的服务辐射性强。如工程造价实训中心我们可以为建筑技术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等服务,建筑财会实训中心可以为国际贸易专业、资产评估管理专业等服务,房地产评估实训中心也可以为资产评估管理专业服务,智能物业实训中心也可以为楼宇专业服务,这些充分体现了工程管理实训基地的专业服务辐射性强,服务能力大,整体的功能齐全。
(2)软件齐全,全网络连通。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高速的发展,利用各种软件处理各项工作,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我院工程管理实训基地配备了行业常用的各种软件,并安装了一台强大的服务器,便于安装各类软件的锁,而且每个实训室网络连通,保证数据的基数传递和信息的交换。如造价规范实训室中利用软件计算出来的工程量和工程造价信息及时通过网络传送到招投标实训室,为进行电子评标提供数据;还有如财会电算化实训室中通过用友等财务软件生成的财务报表信息及时传送,为网上纳税申报服务。
(3)实践指导教师搭配合理。工程管理实训基地实践指导教师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构成:一是校内优秀的实践教学能手(基本都是“双师型”教师、高工、“三师型”教师),这些专职教师都要经过学院教师技能大比武层层选拔才能担任实践指导教师。二是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为我们基地的兼职教师,特别是充分利用我们校企合作单位的行业人才,还有利用行业协会这个资源库,如房地产协会、会计学会、招投标管理中心、造价站等。
(4)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体系。为了保证我们实践教学的质量,我院自创了一套三级管理的质量监控体系。何为三级管理?即教研室——基地——分院,进一步的细分为:小组长——指导教师——教研室。通过三级管理,保证我们实践教学质量,由于这样层层监控,我院培养的学院每年都是全国大赛上获奖,这也体现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税务实务与筹划》的内容与特点
《税务实务与筹划》是我们财经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当然也是我们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财务会计的延续,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建筑企业税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等办税员岗位能力,具备一定的税务筹划能力,使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达到企业办税员的上岗标准。我院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依托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工程管理实训基地,并依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重点是实践教学的设计和质量的监控。
1.课程综合性强
《税务实务与筹划》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是财务会计的延续,要求学生既要懂得会计核算又懂得税收相关政策,灵活应用政策。主要要到达4项能力:一是应纳税额的计算;二是税收的会计核算处理;三是纳税申报;四是税收筹划。即“四会”(会算、会写、会报、会筹)
2.网络背景下的操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税务工作都是依靠软件网上办理,网上申报,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必须有这个能力,我们学院也要有这个硬件条件。刚好我院的省级示范基地依照全网络的标准和要求建设的,为《税务实务与筹划》课程提高了超级良好的实践场所。
三、网络背景下实践教学设计
正如前面所述,《税务实务与筹划》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个就值得我们大家好好的思考。本文以依托我院的实训基地,突出实践项目的顶层设计,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大家交流。
1.阶段性的课内实践项目的设计
本门课程按照教学内容和岗位技能的要求,将整个内容分为2大块:一是纳税会计;二是税收筹划。前内容是为后面的筹划服务的,后面的筹划是前内容的提升。而纳税会计又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其他小税种等内容。阶段性的课内实践项目设计思路主要是突出重点税种的计算、会计处理、纳税申报及税收筹划等。阶段性考核要突出重点,结合岗位技能,彰显我们专业的特色—建筑企业会计,所以建筑企业的税种是重点。按照这个思路来设计课内实践项目。我们将课内实践项目设置如下:
(1)流转税项目。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当然突出增值税和营业税,而且现在正在改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所以增值税是重中之重。突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的征收范围、优惠政策、应纳税额的计算、会计核算处理、纳税申报、相应税种的筹划等。
(2)所得税项目。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这块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因为建筑企业存在好多分公司、子公司等,而且也存在挂靠性质的合作关系,所以要正确计算收入和扣除项目是难点,特别哪些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的,税法规定的扣除限额的计算和筹划等,是重点和难点。
(3)资源税项目。主要突出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和计算,因为这个跟建筑企业有关,要突出讲解。要分房地产企业和非房地产企业;要分新建房屋和二手房屋之分。特别对扣除项目的计算,超率累进税率的应用。
(4)其他小税种项目。其他小税种包括:印花税、车船税、房产税、车辆购置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以上所有的内容都在我们实训室进行,充分依托我们省级示范基地,在我们的网中网税务教学平台上进行操作。我们所选用的具体案例完全来至于2个方面:一是我们的合作企业,主要是东阳当地的著名建筑企业,因为东阳是全国著名的建筑之乡,所以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是建筑企业,要突出这个特点,也要加强这个特色;二是来至于我们大三学生的优秀毕业设计的素材,因为我们要求学生完成所在实习单位的一套账务流程处理,所以我们积累了大量的优秀毕业设计,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料。
我们依托实训基地的硬件条件,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岗位技能,对上述的案例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上传到网中网税务教学平台之上。选取建筑企业三个典型项目的实际工作任务,把学生置于相应的岗位上,使用与企业实际工作中相同格式的原始涉税凭证、记账凭证、纳税申报表,按照业务处理流程和相关岗位人员工作规范的要求,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任务驱动、情景模拟、角色互换、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学生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涉税业务处理流程、会计核算业务、税种筹划业务等处理能力。
2.综合性的实践项目设计
综合性实践项目设计的主要思路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前面所学的重点税种,阶段性的内容加以整合,体现出一个完整性。在案例设计上面选取一个综合性的集团企业,其业务涉及到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等,并给出一定的情境和外部环境,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经济环境,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相关的税收筹划,以到达企业实际税负率为最低。这个是考验学生整体思考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起到引领和指点的作用,让学生探索性的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这个综合性的实践项目我们往往会采用1周的时间,全部在实训室进行,依靠网络、软件,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来解决问题。并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检查,三级质量监控,事后学生座谈会的形式反馈,来保证我们的实践教学质量。
四、小结
正是通过对省级示范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营造一个适合高职实践教学的场所,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服务,特别是如何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特别是实践项目的顶层设计,从源头上就控制实践教学的质量,这样的全过程控制、三级质量监控体系、事后学生座谈会等形式来保证我们的实践教学质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启发,对兄弟院校在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项目有所帮助,同时也为我院创建学院品牌、树立品牌、提升学院品牌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宁伟.中国一流大学实践教学体系建构的新趋势[J].中国大学教学,2012,(05).
一、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顶岗实习流于空谈,校外实训基地形式化
顶岗实习作为高职教育实践教育环节的重点,多数高职院校都能高度重视,也建立了很多校外实习基地,但对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而言,不能像工科专业那样与企业紧密地联合起来,共同进行人才的培养。没有那个实习基地能接受大量的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没有任何一家单位有能力接受大量会计实习生,即便是把真实的财务资料展示给实习生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是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专业性会计公司,也因为业务量的限制,所能接收的实习生也是很少量的。
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更多的是流于形式,成为所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难题,相比之下,校内实训更容易把握一些,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有自己的会计专用机房,配备有财务教学软件,尽管是停留在模拟层面,也多少有点实际意义。实践性教学,成为会计专业要破解的瓶颈,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也许是一条突破之路。
(二)实践教学条件不足,制约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仍存在实践难的困境,一是高职院校的实训地点,主要在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室,但实训流于表面,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无法保证实验实训需求,这样学生通过校内有限的实训锻炼,并不能获得真正的提高;二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难以大规模落实,这是会计行业的特点决定的,这就使学生的实践培养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制约了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实现。三是会计专业很多实践课程存在重复现象,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如财务会计实训、管理会计实训和财务管理实训等脱离现实,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校外实习基地也往往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有三点:首先,企业不愿意把自己的会计资料向外人展示。较为规范的企业甚至不允许本单位的临时工从事财务工作,更别谈外来的实习生了。而私企之类的单位,会计人员往往都是自家亲戚,对实习生就更是排斥;其次,企业财务人员不愿意教实习生。老会计多年的实践经验是一笔宝贵财富,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传统观念束缚,往往不愿意轻易教会实习生;最后,即使是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行业也因为受限于业务量规模,往往也只能接受极少数学生去实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缺乏基于企业真实业务支撑的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只有切合企业实务的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学理念,虽然目前出版了不少会计专业实训教材,很多是从理论角度理想化的设计会计业务,考虑的是业务的完备性而不是延续性,甚至很多实训教材没有脱离学术性的背景,也导致会计实践教材存在缺陷。会计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而现有的实训教材往往是以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来核算,难以体现其系统性和延续性,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从整体上掌握会计核算的本质。而且很多会计实践教材都停留在工业企业阶段,忽视了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忽视了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会计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忽视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向,落后于现实社会,缺乏对服务行业的会计业务的开发。还有很多实训教材虽然来源于某企业实际资料,但后期缺乏加工整理,没有行业代表性;更有部分实训教材完全根据理论虚拟,缺乏真实感,将实训变成会计作业的翻版。
尽管当下高职院校也出版了不少实训教材,但都是拿年底最后一个月的经济业务作为训练背景,有悖于会计工作重在业务连续性的行业特点。拿会计类课程最常见的有《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课程来说,业务训练都是按照六大会计要素、从会计凭证直到会计报告这一流程展开,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够接地气。事实上,会计法对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资格要求,有至少三年以上工作经历,很多单位招聘会计人员,一般都有工作经验要求,这是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只有经过较为长期的训练,才有可能掌握会计的核心能力,如果缺乏基于工作流程的实训教材,再强调什么案例教学之类的教学方法都是舍本逐末,会计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贴近企业经济业务的系统性教材。而现有的师资队伍普遍缺乏实践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更多地有赖于实践性的教材。教材内容不生动,实际业务是不完美的、不够完善的,只有通过企业,真实业务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没有科学的教材,叫嚷改进教学方法无异于水中捞月。而对发生的实际经济业务不会分析处理的状况,必须通过反复练习、长期练习,让学生逐渐达到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实现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不足的对策
(一)加强校内实训业务环节,开拓顶岗实习新途径
由于会计专业的行业特殊性,会计资料在任何单位都是保密的,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会计专业学生实习,更谈不上大批量的学生顶岗实习,承认并面对现实,才在此基础上找更好地解决办法。高职教育要求教学计划使各专业要从实际出发,争取办出特色,校外实习仍依赖于校企深度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可以自己把握,实训基地的建设,如能加强校内与校外企业合作创新,成效必然明显。
第一,改善以前校内的会计手工实训完善性的教材,采用企业真实的不够完善的业务资料进行练习,并安排有工作经验的会计老师辅导,使学生在校内实习实训的过程中,能够处理企业真实的业务,尽量达到甚至超越顶岗实习和校外实习的效果。将编写的这本《建账技术》作为顶岗实习教材,供会计专业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使用。因为这本教材本身来自于企业实际,又是校企合作编写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比学生盲目地找顶岗实习单位要现实得多,也有效的多,是解决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难的自救途径。同时,建议结合毕业设计进行,将毕业实践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在顶岗实习的最后,以一套台账作为毕业设计,也是建账技术课程的显性评价结果反映。这样也保证了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实习的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
第二,要紧密联系行业或企业,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聘请企业精英担任兼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师,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以实际业务为主组织实训。多组织学生和企业财务人员的沟通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能灵活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业务,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能够不断解决现实问题。同时,要结合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加强对外培训力度,并通过培训多方面认识和了解各行业财务工作现状,为学校教学提供辅助和借鉴。
第三,成立记账公司,给学生开发实践机会。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在高职会计专业,主要体现在记账业务和会计培训业务,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师资优势,成立记账公司,在培训会计技能的基础上,提供真实业务的学习机会。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发和进行研究会计领域的研究,不但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还可以作为企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基地,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
(二)切实加强校企合作是开发会计专业新教材的起点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起点,也是核心,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从开发教材为突破口,在加强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按照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合作开发基于工作流程的新教材,从根本上摆脱压缩型本科教育框架。本项目主持人带领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团队,所开发成功的新教材《建账技术》,就是基于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完成的。以企业实际业务为背景,合理选择知识点,营造学习任务,不强调理论的完整,而是够用就行,从企业会计工作岗位出发,让学生真正学会做会计分录,进而掌握会计核算的精髓。
《建账技术》这样的实训教材结构安排,其实是校企合作的最终体现,是会计岗位实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这样的教材能够支持翻转课堂的实现,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而教师,更多的就是引导,通过穿插案例讲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教学与技能合二为一的高职教育目标。
(三)高职会计实训教材开发新方向
会计实训新教材要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础,符合会计工作的基本行业特点:一是业务的连续性。从表面上看,财务工作月月重复,但实际上存在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况,只有多年的积累,才能对财务有全面的把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招聘财务人员都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原因。二是实际业务的知识含量不多,但更重要的是在会计业务的训练中逐渐养成认真、细心的优秀品质。建账技术新教材的开发,可以加速学生对会计实际业务的了解,掌握实际业务的会计核算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此目的出发,高职会计实训新教材应具有三个创新点:
第一,以全年业务为背景,而不是仅仅以某个月的业务为训练资料,强调业务的延续性而不是完备性,并且每个任务都要求出具财务报表作为核算结果的反映。
第二,由简而繁,将全年整体业务合理划分为四个阶段,由简而繁,从新成立企业到成熟运营企业,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企业核算特点,还可以前后联系整体掌握,整体了解企业全年业务流程。
关键词:艺术设计学;设计管理;以问题为导向;双语教学;本科教学实践
一、“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管理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是以“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为特色的设计理论研究专业。随着我国经济的产业升级与人民群众审美素养的日益提高,提升我国设计理论研究水平刻不待时。例如,服装与场景设计兼具古韵与现代大众喜好的电视剧《延禧攻略》[1]、歌手张靓颖巧妙利用阴影视错觉原理拍摄的MV《BodyFirst》[2]、以灵山大佛佛掌为原型的可爱棒冰[3]等设计作品之所以取得成功,都是在对诸如设计史、光谱效应、视错觉、设计美学等设计理论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将理论巧妙应用于设计实践的结果。它们的成功反映了在人民群众文化水平、审美能力大幅度提高的今天,进一步提升设计师的设计理论素养迫在眉睫。天津美术学院地处京、津、冀城市群中。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诸如教育、医疗、经济资源的外移,天津美术学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大圣归来》为代表作的新丽天火动漫(天津)有限公司,以及来自北京的肥瘦相煎健康饮食传播机构等新兴网络企业纷纷选择落户创业政策极佳的天津中心生态城,为天津市场带来了丰富的设计需求与设计资源。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的设计管理方向,视设计为一种全新的、极富活力的新型生产力,力求通过对设计规律的研究,实现设计效率与设计投资回报率的提升,以满足新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该方向的研究与本科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升设计人才素质,使其更符合复杂系统中的商业运行规律,进而提升当地设计水准,抓住京、津、冀一体化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迎接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设计管理的内容与商业实践紧密相联,而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一言堂”的上课方式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缺少实践,学生学习效率低。[4]同时,书面考试这种形式缺乏对应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与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由希伯特(J.Hiebert)与马赫穆托夫(M.N.Makhmutov)等人所提出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授课方式(Problem-basedLearning,后文简称为PBL),具有教学气氛轻松、知识点联系紧密、可同时锻炼多方能力的优点。[5]由此,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专业确立了“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管理本科教学研究与实践策略。学生大一时在基础部统一接受设计基础教育,大二至大四三年主攻专业课的设计,紧密围绕由设计管理理论中提炼出的最为流行的设计流程模型(图1)进行多轮迭代,以便扎实掌握相关知识点,形成“肌肉记忆”,提升设计效率。[6]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上,根据问题导向学习的基本模式,依据从低年级至高年级、问题由易到难的原则,为大二的学生设计有结构的课程问题,为大三的学生设计无结构的课程问题,大四的学生则需要解决开放性问题(图2)。在这样的课程架构下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遵循内心最真实的兴趣所在,能使其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的角色则更像一个自信的教练员,担当着组织者、交流者、管理者、革新者等多元角色。研究表明,只要给学生机会,许多人们认为不可能做到的,学生实际上能行。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对学生的表现充满真诚的期待。这一点对于在选拔过程中未重点考察造型能力但身处美院氛围中的艺术设计学系的学生尤为重要。
二、艺术设计学系设计管理方向PBL实验教学实践
艺术设计学专业在设计管理方向的课程设置上共安排有大二上、下学期各1门,大三上、下学期各2门,大四上、下学期各1门,共计8门专业课。专业课程的设置参考其他院校艺术设计学课程的设置,并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为主要制定标准。[7]课程的具体问题设置、教材选择及教学重点如下:1.设计美学——大二(上)——有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二(上)的“设计美学”课程采用徐恒醇《设计美学》为教材,参考GeorgeSantayana《TheSenseofBeauty》。“设计美学”课程起源于哲学[8],研究重点为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作为本科学生的一门课程,“设计美学”把如何能够掌握设计审美规律,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当中,提高设计实践效率与投资回报率作为教学的重点。该课程的有结构问题设置为单人作业,内容为:选取诸如《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山海经》等画面感较强的中文经典,节选其中部分内容,例如《一东》,启发学生自行选取诸如“颜巷陋,阮途穷,冀北对辽东”的文字内容,对其进行视觉化设计(图3)。这一有结构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学生初步掌握在设计实践中如何将客户的抽象化需求根据设计审美的规律迅速转化为动人的视觉解决方案,并运用设计美学的术语对设计方案进行解读的专业能力。2.传播学——大二(下)——有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二(下)的“传播学”课程选取李彬《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传播学引论》(第3版)为教材,以美国LPK广告公司内部使用的潮流预测教材《TRENDSFORECASTING,WRITING101》以及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工业设计系师生编写的《ThePortfolioHandbook》为补充材料,展开理论部分教学。该课程的有结构问题设置为单人作业,内容为: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规划、收集材料并最终设计出符合升学或就业需求的作品集。要求设计方案能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哲学有效地传播给目标受众(图4)。在这个时间节点,结合传播学理论,设置作品集这样的实践问题,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对大二上学期开始制作的专业作品做一个有效的收尾与整理,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及大三上学期这短暂的一年半时间内积累8—20个专业作品,并实现在大四上学期开始就完成作品集制作,抓住就业与深造的时间节点,为下一步发展做好准备。3.品牌战略与策划——大三(上)——无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三(上)的“品牌战略与策划”与大三(下)的“市场营销学”,为大二(下)“传播学”的后续实践课程。“品牌战略与策划”课程的教材为凯文•莱恩•凯勒《战略品牌管理》,MartyNeumeier《TheBrandGap:HowtoBridgetheDistanceBetweenBusinessStrategyandDesign》以及欧莱雅BRANDSTORM品牌大赛的内部指导材料作为理论部分教学内容。该课程的无结构问题设计为三人小组作业。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小组作业有助于学生体会在与人合作中思维碰撞所带来的高效率、高产出的工作快乐。同时现代设计也决定了设计师的工作无法脱离团队,必须要成为优秀的团队合作者的职业使命。因而在大三的问题设置上,我们着重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在课题内容上,采用欧莱雅品牌大赛当年的案例研究casestudy命题来展开(图5)。例如2018年命题为:Inventtheprofessionalsalonexperienceofthefuture(发明未来的专业沙龙体验),引导学生从品牌战略管理特别是品牌设计、服务设计等角度,解决来自真实市场需求的、规模化生产的最前沿设计问题。该问题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设计师作为商业运作链条的一个环节,如何同他人进行沟通合作,实现1+1=11>2的协作效果,并体会如何站在出货量百万、亿万级的角度进行思考。[9]4.设计管理——大三(上)——无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三(上)的“设计管理”课程为承上启下的核心理论课程。课程教材采用KathrynBest《DESIGNMANAGEMENT》以及天津美术学院自编教程。该课程的无结构问题为三人小组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种产品的包装设计展开调研,并进行再设计(图6)。在前置课程的铺垫下,学生此时已经对“设计管理”的各类概念有了朦胧的理解,再通过该课程的系统讲解、整理、提升与实践,就能在本科阶段对相对抽象的“设计管理”理论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5.市场营销学——大三(下)——无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三(下)的“市场营销学”采用加里•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学》和DonaldMillerandHarperCollinsLeadership《BuildingaStoryBrand:ClarifyYourMessageSoCustomersWillListen》为教材。课程的无结构问题开始逐步向大四的开放性问题过渡。本课程无结构问题为3—5人小组作业,由教师制定一个主题,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市场营销方案设计(图7)。该课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基于4P理论,对设计方案进行包含财务报表在内的完整的市场营销方案设计。通过这样的无结构问题,引导学生对真实商业社会中的完整营销模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他们具备制定初步营销策划的能力。6.设计管理法规——大三(下)——无结构问题导向学习(PBL)大三(下)的“设计管理法规”是设计管理系列课程的收尾课程。课程采用《西方法学经典教材系列•影印双语注释本:知识产权法学》及天津美术学院十三五规划自编教材。课程无结构问题为单人作业,学生选取个人作品一件并针对其进行专利权检索及外观设计申请文书书写(图8)。该问题设计意在教会学生在进行设计创作工作前,通过检索,对个人创作工作进行充分的规划。学生通过专利申请过程的学习,能够在创作过程中及时对个人的知识成果进行保护,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能在知识产权受侵害时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7.设计调研——大四(上)——开放问题导向学习(PBL)大四“设计调研”是学生对前三年的课程内容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是对个人能力的一次复盘。课程的开放问题为单人作业,要求学生依据个人毕业设计选题,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方面(宏观环境),竞品(微观环境),以及用户方面进行初级调研与次级调研,[10]将调研结果以调研日记的形式进行视觉化呈现,并为下一阶段设计的展开制定三个切入方向(图9)。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可以熟练地将抽象的问题视觉化。8.毕业设计——大四——开放问题导向学习(PBL)大四“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六门基础课程中实践内容的综合应用。课程开放问题为单人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毕业设计选题及前期调研结果,从兼具设计美感、易传播、有创新和不侵犯已有知识产权的角度进行设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品牌战略及后期营销的需求,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图10)。艺术设计学设计管理方向的八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虽依托不同的教学重点,但均部分或完整迭代五步设计研究流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及肌肉记忆,提升设计效率以及与不同类型团队协作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新世纪、大变局所带来的复杂问题,从而成为能够自主创新的设计界领军人才。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每门课程都能做到中英双语经典教材并重,将英语教学贯穿于日常专业课教学当中,以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跟国际接轨。其中依托于真实国际品牌大赛的“品牌战略与策划”,能够实现全英文课程教学与作业文书写作。经过八门课程训练,毕业生的专业英语交流能力能够超过普通设计类毕业生,满足到跨国企业就业及海外深造的需求。
三、艺术设计学系设计管理方向PBL改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