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态茶园的特点范文

生态茶园的特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6: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生态茶园的特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生态茶园的特点

篇1

关键词生态茶园;建设;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096-01

生态茶园是将茶树作为主要的作物、并且按照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1]。建立生态茶园可为茶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2-3]。另外,建立生态茶园还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逐渐丰富。

1生态茶园的概述

1.1生态茶园的定义

生态茶园是指按照生态学的原理,以茶树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具有稳定的结构、平衡的系统,同时拥有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茶园。

1.2生态茶园的特点

生态茶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有机化是生态茶园的主要特点;②生态茶园能够充分利用各种生物的物质能量,达到茶树的个体和群体的最大增长,获得生产茶叶的最佳效果[4];③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土地等资源;④能够使生命与环境两大系统得到相互促进,使茶业的经济收益持续稳定;⑤生态茶园要求园艺与园林相互配合。因此,生态茶园还具有园林化的特点。

2生态茶园的建设

生态茶园的建设是建立好茶园的基础工作。首先需要注意茶园位置的选择,根据生态茶园建设规划的要求,选择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地块。另外,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该在选择抗性较强的优良茶树品种的同时,提倡选择不同产量、品质、抗性及不同采摘时间的品种区间间作,以减少茶园茶叶病虫害、提高茶叶的质量、增加经济效益。

3生态茶园的栽培技术

3.1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

生态茶园土壤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茶园的水土流失,有效的方法是在生态茶园的行间铺草覆盖。行间铺草覆盖应该从幼龄的茶园开始,在干旱季节和雨季来临前进行。对生态茶园的土壤进行耕作,疏松土壤,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和更新。茶园还可以放养蚯蚓,利用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茶树根系对营养的吸收。茶园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施用的有机肥要做无害化处理,防止有害微生物、有害虫卵等污染茶园。

3.2生态茶园间作作物的选择

在生态茶园种植乔木、半乔木可以有效改善茶园小气候。在选择与茶树间作树种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间作的树种主干分支部位要较高,与茶树不能有共同的病虫害。此外,还应该考虑有经济价值的果树或经济林木,这样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收入。间作的树种对茶树的垂直遮荫率应控制在30%左右。如果间作树种过高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并且使不同位置的茶树既有直射阳光的照射,又有间作树的遮荫,所以在选择生态茶园间作树种时,要选择枝叶伸展幅度大、叶层比较薄、在秋季收获的落叶乔木果树,如柿树、板粟树等。在新定植茶园或台刈改造和缺株断行的稀植茶园中,套种具有固氮作用或经济效益较高的草本作物,如黄豆、花生、草本中药材等,既可增加地表覆盖,保持水分,提高茶苗成活率,又可增加地力,同时还可增加收益。

3.3生态茶园的修剪技术

生态茶园,除了要对茶树进行修剪之外,还要对防护林、行道树等进行修剪,以免影响茶树的生长。

(1)茶树的修剪。茶树修剪的主要目的是培育丰产树冠,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2)防护林、行道树等的修剪。防护林、行道树等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当的修剪,就会与茶树争夺光、水、肥,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对这些树木都要适当地修剪整枝,使茶树能够通风透光,以使茶树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双丰收。修剪过后的枯枝落叶要移到茶园外深埋,或焚烧,以减少越冬虫卵,降低来年的虫口基数。

3.4生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

(1)植物检疫。要加强对茶树种苗的检疫,减少外来病虫源的入境。

(2)农业防治。首先要选择对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其次要采取双行条植穴栽或单行条植穴栽的方式,使茶园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繁衍滋生;在秋冬季节要剪去病虫害的枝叶;适度中耕,有利于破坏土层中害虫的栖息场所,对于茶园除草,要除养结合,在生产的季节,结合采摘,适当强采,切断病虫害的食物源。

(3)物理防治。在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可以使用频振式诱蛾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也可以悬挂诱蛾色板,利用害虫对黄色的趋性杀害害虫。

(4)生态防治。维护茶园生物的多样性,利用物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防治茶园病虫害的发生;保护蜘蛛、瓢虫、螳螂等一些病害虫天敌,利用这些天敌制约病虫害的发生;如有需要,经过相关部门许可,可统一以采取使用昆虫性激素或者是喷洒生物农药等措施进行防治。

在对茶园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人工作业时,要给天敌留下适合生长的生态环境,尽量不破坏植被,不捕杀野生动物。通过对茶园虫口的监测,科学安排茶园用药的种类、时机、间隔期和用量,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尽量做到少用和不用农药等化学合成试剂,回收利用废物,保护环境。

4参考文献

[1] 陈代顺.立体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途径[J].福建茶叶,1992(2):31,46.

[2] 武光明,刘金峰,朱万燕.发展良性生态茶园 促进茶业优化升级――关于日照生态茶园建设的思考[J].蚕桑茶叶通讯,2010(5):19-21.

篇2

关键词:茶园;病虫害;无公害技术

1 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1.1 茶树选种及茶园选址

建立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茶园,首先要选用高产、优质、抗逆、适用性强的优质茶树作为种植品种。在茶园种植时要注意品种搭配,多品种搭配不仅可以丰富茶园生态结构、增加茶园的抵抗力,也有利于提高茶园的品质,提高茶园的市场竞争力,增加茶园的经济效益。

1.2 茶园生态环境的维护

在茶园四周及道路等地方种植一些和茶树生长条件相适宜的数木,这样可以增加茶园的生态结构,提高茶园的抵抗病虫害能力。树木可以种植在茶园的四周或道路两旁,也可以与茶树间作,使其形成一个坚固的防护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茶园的生态结构,也可以对茶园起到遮荫、防风抗寒等作用,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工业废气对茶园造成的污染。

2 农业防治

2.1 防治特点

农业防治主要是指茶园栽培管理方法,即指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管理和技术等措施。农业防治是防治病害虫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通过对茶树修剪、中耕、除草和灌溉等茶园管理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害虫赖以生存的茶园生态环境,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害虫的作用。

2.2 防治措施

采摘可以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减少害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份,破坏害虫的繁殖场所。在采摘季节可进行分批多次采摘,为了防止害虫的传播应对含有害虫芽叶重点采摘;修剪可以通过改善茶园通风透光等条件,从而达到抑制喜湿怕光害虫的生长繁殖;中耕,通过该方法可以促进土壤通风透气性,这样不仅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增加抵抗力,还可以破坏害虫的地下栖息场所;其它茶园管理措施,如台刈、施肥、冬季深耕培土、灌溉、排水等管理方法也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3生物防治

3.1 防治特点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自然界定生物与害虫之间的敌对关系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法。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虫害,也包括使用激素使害虫不育、死亡等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是茶园病害虫无公害防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无抗药性、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

3.2 防治措施

一是通过保护天敌。在茶园周围及道路两旁种植杉、棕、苦楝等树木,形成防护林,为害虫天敌形成良好的生长繁殖环境。在冬季可为害虫天敌准备适量的过冬粮食,帮助其生长繁殖。二是引种、释放害虫的天敌。主要是指引种对人体和茶树无害但对病虫有害的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为微生物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其大量的生长繁殖扩散,感染害虫,从而杀死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三是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主要为直接诱杀法,通过其诱杀雄性害虫,造成茶园中害虫雌雄比例失衡,从而预防病害虫。

4物理技术防治

4.1 防治特点

物理防治是利用害虫对光的趋性、群居性等生活习性,通过激素、光源、颜色等对害虫进行诱杀或机械捕捉防治病虫害。目前,常采用诱虫灯进行病虫防治,诱虫灯不仅适用害虫种类广、杀伤力大,而对害虫天敌无害,对环境无污染,且效果快、明显。

4.2防治措施

一是灯光诱杀法。该方法主要是针对趋光性强的茶尺蠖、茶毛虫等害虫。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东方红电子灭蛾灯和黑光灯,结合茶园的面积和实际情况在害虫发生期安装适量的灭蛾灯可有效杀死害虫,防治病虫害。二是嗜杀法。主要根据害虫对颜色喜爱不同的特性。对其进行诱杀,可在茶园中放置适量的各种颜色的纸片,并对附着在纸片上的害虫及时杀死,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5 化学防治

5.1 防治特点

化学防治是指通过涂抹、包扎、喷施等手段,将农药等化学药品散布在茶园中,达到控制、消灭茶园中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化学防治具有高效、速效等优点,但由于化学防治对环境有污染,且易造成农药残留影响茶叶品质等缺点,该方法只能在病虫害严重的情况下使用。

5.2 防治措施

原则上减少或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但当茶园爆发大规模的病虫害时可使用该方法。化学防治在选择农药时,要以高效、选择性强、水中溶解度低等为参考标准选择农药品种;同时要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自我保护,防止中毒,在防治过程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生态养殖 ;茶园 ;鸡饲养; 育雏

茶园生态养鸡技术是当今生态农业的典范,在茶园当中进行鸡的生态养殖有着很多的裨益。一方面,散养的鸡可以在茶园当中通过捕食虫子和杂草满足它们的生活和生长需要,而茶园中的茶树有着比较适宜的高度,这样茶园中的鸡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免受风雨和暴晒,这里的鸡也是未经过人工手段养殖的无公害的草鸡。此外,不但用鸡解决了茶园的杂草和虫害的问题,鸡的粪便同样能够获得再利用,在茶树的根部充当天然的肥料,这种肥料避免了来自人工化肥的环境问题,保证了茶园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确保茶树能够茁壮的成长,茶叶的品质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

1 茶园区位的确定

茶园位置的选择比较重要,一般来说那些低龄的茶园有着比较适宜发展的条件,当然如果没有低龄茶园,较为平缓的山坡和平坦地形之上种植的茶园也是可以作为选择目标的。茶园的选择中对于污染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定要避免存在于工厂的主要矿产周围,和公路主干线周围进行生态养鸡。同时,茶园中最好拥有一些水源带,例如说河沟,水塘和一些流过茶园的小溪流都是很不错的。并且茶园中最好能够防止外来动物进入茶园的防护措施,都可以为这个茶园增色不少。本文中的养鸡试验选取的地址是临海市涌泉镇兰田茶场,就比较符合实验的要求。

2 茶园的管理和处置

2.1 园地的前期规划 在前期的规划中控制合适的养殖面积十分重要,因地制宜是首要的原则,一般来说每15亩的茶园当中可以安置一个鸡舍,这个鸡舍的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但一般设置不少于40平方米也不能多于50平方米,这样可以保证400只鸡的正常生活需要,前期建设时还应配备鸡的自动饮水装置,可以从一开始就减少人力的投入。鸡舍位置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选择那些距离茶园比较近有利于鸡的活动和收捡鸡蛋能够方便进行的位置。临海市涌泉镇兰田茶场地形非常优越,是一个较为平缓的山坡,有利于鸡群的活动和觅食,这样对于整个生态农业的展开有很大的帮助。

2.2 茶园的实际管理

2.2.1 加强除草工作 茶园应当适时的安排人力进行除草工作,对于那些恶心的杂草要及时进行铲除,将茶园病虫害的发生从源头处予以截断。这个除草的过程一般安排在天气较为寒冷的秋冬季进行,除草过程当中还可以安排对于茶园的施肥。虽然说鸡的粪便可以作为肥料使用,茶园的施肥同样重要,在选择肥料时应当根据茶树所需要的化学元素组成和鸡的粪便当中已有的肥料进行选择,生态茶园的施肥选择也不应该和传统的茶园一样,需要灵活的进行。施肥的种类也应当尽可能的生态保护化,尽量选择环保的农家肥,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考虑使用有机肥料。

2.2.2 开展茶园病虫害防治工作 茶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当切实有效地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做到防患于未然。根据无公害生产对于各个生产环节提出的要求,立足于整个茶园的生态体系,以农业防治作为基础,并考虑将新兴的农业防治技术带入到茶园生态农业当中去,例如说生物防治技术和物理防治技术,最终目的是创造出一个不利于病虫的滋生而有利于各种害虫的天敌进行繁衍的环境,保证茶园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茶园的生态平衡也可以大大的加强。茶树的修剪也有很深的学问,茶树的下部枝叶最好都予以清除,这样可以方便鸡进行活动。同时,这种专门为生态养鸡设计的修剪模式可以让整个茶园的通风和透光的能力能够大大的加强,整个茶园的生态环境得以大大的改善,更加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对于种植密度较大的茶园,应定期对茶树的边缘进行修剪,这样可以保证茶树之间有着20多厘米的间隙,鸡的活动和工作人员对于茶树的定期清理工作也能更加的方便。

3 关键技术环节

3.1 鸡舍的建造这段可以删

3.1.1 育雏室和避雨棚的建造 育雏室的面积有着一定的限制,过大的面积和过小的面积都不利于幼雏的生长发育,育雏室的面积可以根据小鸡的饲养量进行确定,一般来说每30只的幼雏可以设置一平方米的育雏室。育雏室的环境条件很苛刻,要求做到避风向阳,地形和地势相对来说比较平缓的地方,地面应当保持干燥,还应有充足的水源供应。交通便利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因为良好的交通位置有利于幼雏成长之后的及时放养。避雨棚应当在育雏区的外部设立,防止鸡群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风雨的侵害。

3.1.2 鸡舍的建设 根据不同茶园的不同的地形特点,应当建立不同的鸡舍。尽量保证鸡舍能够坐北朝南有着很好的生态环境,此外和育雏室的生活环境要求相似,鸡舍中一定要足够的干燥,水电也应该保持通畅。另外需要特殊注意的是需要在鸡舍的顶部悬挂几盏白炽灯,有利于维持鸡舍内的照明并且为鸡舍提供照明和一些温度上的保障。

3.2 鸡种类的选取

茶园中的鸡种选择很关键,最好可以选取适应能力较强,抗病能力出众的本地三黄鸡种。

3.3 饲养管理中的注意点

3.3.1 雏鸡的管理和监控 刚刚出壳的幼鸡对于温度的要求很高,第一周出生时由于幼鸡身上的羽毛还未曾发育完全需要在鸡棚中提供比较高的温度,一般在35摄氏度为宜,这样有助于保证雏鸡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量。随着雏鸡的生长,室温可以逐步的降低。在雏鸡的发育阶段应当给予正规厂家生产的专业的雏鸡饲料精心饲喂,雏鸡的营养才能够得到各种均衡的保证。雏鸡生长到60天后可以完成从专业的饲料到自有饲料的过度。

3.3.2 放养的规模控制 雏鸡生长到45天时时放养的黄金时段,但必须根据天气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放养计划。一般在晴天的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进行放养的初始步骤,通过饲养人员的意向性喂食,可以诱导雏鸡到棚外进行活动。本文中所选取的临海市涌泉镇兰田茶场在山茶花快结束时放养有很好的气候条件支持,可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夜晚熄灯之后可以讲地上的鸡捉放到用于鸡休息的鸡架之上,避免鸡在室外受到寒气的侵袭。

4 总结

茶园生态养鸡技术对于生态农业的推广有着重大的指示意义,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有着很好的可操作性,能够做到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两者共同发展的强大优势。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能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很好的借鉴意义。在茶园生态技术当中对于茶树的种植区的选择和养鸡技术的工作有着很高的要求,不能按照单一的茶树生长条件和鸡的生长环境进行单一的整合和统一,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两者达成协调一致的和谐发展模式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蒋婷英,杨金梅,郭其中,戚厚芸,朱训永,叶玉霞. 茶园生态养鸡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24:208-209.

篇4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角度;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设计思路

结合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时代特征和背景,做好智能茶园景观设计体系建设将为茶文化传承发展奠定重要支撑。从环境心理学角度看,完善的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基础是社会大众消费理念实际需要的融入,同时也是整个茶园功能价值的最大发挥。而在融入环境心理元素和智能技术的过程中,也为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1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状况认知

在开展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善的茶园景观设计机制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整个茶园的观赏品质,同时也能实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但是就目前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看,其存在相关问题和不足,尤其是景观设计元素的不足,加上景观设计理念中缺乏文化属性和价值内涵的有效融入,从而使得茶园景观设计的实际需要与整个设计活动开展实际之间存在极大差距。但是就整个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需要看,融入文化元素内涵,展现生态绿色特性已经成为当前茶园景观设计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事实上,茶园作为茶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其在今天仍然是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当然,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其实际上是一项内容更加全面丰富、要求更为多样立体的元素机制,无论是具体的文化要素,还是相关精神内涵,都实现了设计素材与具体设计理念的全面融入,因此,想要实现整个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就必须立足时代特性,尤其是要准确感知当前人们的实际需要,以满足社会大众根本诉求为基础要求,进而实现茶园经营的最佳效果。结合当前时代前进的具体特征看,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成为时展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尤其是信息技术的成熟应用带来了整个产业的革命性变化。而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融入和全面应用。对于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具体开展来说,其在实施过程中,本身就是一项形式多样、全新特点的活动,因此,融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优化该设计活动的表现形式,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也为我们更好利用各种元素技术提供了有效帮助。因此,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立足时代特征,通过具体探究设计诉求,从而实现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

2智能茶园景观设计的具体需要分析

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整体开展实施过程中,其需要对传统茶园景观设计活动思路进行整体改造和全面优化,尤其是要将景观设计活动的价值与特点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融入具体的价值需要和时代内涵,从而满足智能茶园建设的整体性需要。客观来说,景观设计作为茶园的重要外在展现与表达,其不仅是设计理念的诠释,更是茶园整体观赏效果提升的重要的要求。就整个时展的整体特征看,完善的景观设计活动,需要融入具体的要素内容,从而实现景观设计的最佳效果。在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其需要注重完善的茶文化元素融入机制,尤其是要通过文化内涵的诠释和表达,从而实现整个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做好智能茶园景观设计,要注重将生态元素融入其中,通过凸显生态理念内涵,从而实现整个生态价值的最佳呈现。当然,对于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来说,要注重景观元素的综合应用需要,通过满足社会大众的实际需要,进而实现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而结合环境心理学的具体内涵和价值要素看,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注重景观元素与设计内涵的全面统一。

3环境心理学的价值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从生态环境应用与心理学认知相结合的理论,而该心理学理论是从心理视角来探究和认知在整个社会环境、人的具体行为。可以说,环境心理学的价值内涵,是整个环境元素应用的最佳效果。当然从系统论视角看,社会环境与生态自然环境之间是整体统一,又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从环境心理学视角来研究各项事物的布局,能够实现整个环境营造的最佳效果。对于环境心理学应用来说,其通过优化多样化元素内容,尤其是将客观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整体需要,尤其是人文素养相结合,从而实现环境心理学的最佳应用效果。对于茶园生态设计来说,其本身就是客观生态环境与人文需要的整体性融合,而想要实现整个茶园经营建设的最佳效果,就必须从整体适应性出发,通过探究合适的设计思路,从而实现茶园景观设计活动的效果展现。在环境心理学理论中,随着该理论发展应用不断成熟,如今人们对该理论的价值作用认知不断成熟,其最关键的是对生态理念和绿色内涵的应用价值日益突出。该理论实际上是人与生态社会关系的有效结合与统一,整个理论的本质与核心实际上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存,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环境诉求的要求不断深化,做好环境景观设计活动就更为成熟。

4基于环境心理学角度的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

环境心理学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类生活中对生态元素应用价值成熟的重要表现,而从环境心理学角度来看待整个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思路,不仅仅是优化设计元素的选择,同时更重要的是从社会大众需要与茶园功能价值角度出发,探究景观设计活动开展思路。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化活动,更是茶园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将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样元素内容应用其中,从而提升消费者在整个茶园参观体验中的实际感知度。对于茶园来说,良好的景观设计活动,不仅能够展现出茶园的绿色理念,完善的景观设计机制,实质上也是茶园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景观设计元素的应用与融入,同时也为智能茶园的价值提升提供全面推动力。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来具体看待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实际上是整个设计活动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认知智能茶园景观设计活动的开展要求,不仅是环境诉求的具体呈现,同时也是满足社会大众实际消费理念的必然抉择。就目前多数茶园的经营状况看,其仍然处于传统经营状态,特别是缺乏文化元素和时代技术元素的综合融入,进而限制了整个茶园的发展层次,从而无法与时展的具体需要相结合。因此,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融入具体的设计思路和元素,其不仅能够丰富具体的设计体系,同时也能实现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结合智能茶园建设的整体性需要看,完善的茶园建设机制包含着多种元素的应用,信息技术和景观设计活动的充分融合,实际上也实现了整个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当然,从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融入多元化要素的过程,客观上也是茶园这一茶文化传承载体功能价值发挥的重要过程,通过满足社会大众的具体消费需要,进而形成智能茶园建设的最佳效果。

5结语

随着茶叶产业经营科学化程度不断提升,如今茶园在运营过程中,其元素内容更为丰富,尤其是当前整个时代赋予了其新的更多特色,比如智能化、信息化等等,就成为整个茶园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因此,在茶园景观设计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环境心理元素,能够实现茶园景观元素的有效发挥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祖贵.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156-159.

[2]刘博新.城市商业外部空间吸引力的物质空间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商业外部空间调查为例[J].中国园林;2015,(04):144-146.

篇5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发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而茶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备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随之与茶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开始兴盛起来。在众多的茶园建设中,茶文化已经被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景观要素融入到其中来。而将我国传统的茶文化进行提炼和融合之后,再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既能够增加茶文化的魅力,给人愉悦的精神享受,还能够促进生态茶园景观的建设。本文对生态茶园景观设计及其环境品质进行探究。

关键词:

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环境品质;分析;探究

生态茶园的建设本身就是要考虑到当地的地理位置条件和环境品质,然后将自然景观和设计方法进行完美的结合,创造出能够体现茶文化精神内涵的茶园。通过对生态茶园景观的有效设计,既能够让人们观看到美丽的茶园风光,还能够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向茶叶市场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可将生态茶园景观设计这个项目称之为一个既能够体现茶文化内涵,给人愉悦享受,又能够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双赢项目。本文阐述了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以及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着重阐述了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有效方法和环境品质分析策略,希望能够为设计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帮助。

1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重要意义

1.1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生态茶园所呈现出来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综合性比较强,它需要一连串的配套服务,包括交通、饮食、运输服务等等。所以进行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不仅仅能够推动茶叶的发展,还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进行生态茶园景观的设计与建设,还帮助当地人民拓宽了一种获得经济收入的方式,帮助他们的生活更加富足安乐。因为生态茶园所生产出来的茶叶在进行销售时,与茶馆和茶店的最大区别就是它不需要经过包装、设计、运输等环节,而是直接的在采摘之后销售给顾客,省略中间这诸多过程,毫无疑问能够提高茶农的收益。除此之外,进行生态茶园建设还能够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交流,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1.2进茶文化传播

通过生态茶园的建设,既能够满足观光客赏景、愉悦心情的需求,还可以通过茶文化表演、亲手摘茶、制茶等活动,让观光客在玩赏之余就地消费,以此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通过茶文化一系列的活动,既能够让游客们感受到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增强他们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还能够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1.3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在这个追求“快”的时代,人们的身心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向往淳朴自然地生活,希望能够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下放松自己的身心,而生态茶园的兴起则满足了当代人们的这一需求,所以其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2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的具体分析

2.1以茶文化为核心,进行生态茶园景观设计

作为设计师在进行生态茶园景观设计时,一定要确定自己的景观设计理念,因为它是整个设计作品的核心所在,优秀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景观设计理念才能够指导设计师门设计出好的作品。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必须要以茶文化为核心,将茶文化传播作为自己设计生态茶园景观的主题。首先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应该确定以茶叶种植为主导,然后再稍加种植一些其他的植物。其次在神态茶园景观设计中还可以建设一些相得益彰,颇有趣味的建筑,让人为所设计出来的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创造出一个天然的、绿色的清新的环境,让游客在观光的时候能够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生态茶园的与众不同的特色和美丽。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云南的一个茶园,这个茶园主要以种植普洱茶为主,云南本身就是一个风景极佳,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当地的人们具有种茶和采茶的习惯。所以在进行茶园景观设计时,设计师们充分地考虑到了这一点,保留了当地的原植被,并且结合了的那个地区人民的民俗习惯,设计出了具有云南文化特色的生态茶园,让游客在观光的时候既体会到了云南的文化特色,又放松了心情,并且还带动了云南地区的经济增长。

2.2因地制宜,保证整体景观的一致性

设计师在进行生态茶园景观设计时,必须要因地制宜。尤其是在种植茶树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降雨量等,选择合适的茶树品种。然后再将茶树以科学的分时进行合理的分区,只有这样,在茶树长成之后进行修剪的时候,才能够让整个生态茶园呈现出一种整体的美感出来,而不是让人觉得乱糟糟,毫无章法。而想要做到这一点,设计师们在设计时,首先要对原有的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和利用,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最终给游客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除此之外,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还要考虑到整体的布局情况,尽量让茶园的景色与建筑自然的融为一体,让整体的结构看起来更加自然舒服。同时,设计师们必须要遵循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将的那个地的民族风情、文化历史、地方特色体现出来,也要适当的加入现代的设计元素,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觉。

2.3以人为本,合理划分区域

在生态茶园的景观设计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使设计出来的生态茶园更加的贴近大自然。同时还要将生态茶园合理划分区域,如观光区、采摘区、娱乐区等等。生产区是茶叶种植地区,其面积比较大,这一区的地理位置与其他区要相隔的比较远,这能够保证茶叶生产具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观赏区的茶树相对要比较少一些,密度比较小一点,拉开间隙方便游客更好地进入到这一区域进行观赏,避免由于人为的不小心会对茶树践踏,造成破坏。观光区,游客们可以在这一区域内品茶和观看茶艺表演,放松心情。采摘区,游客可以在专业采茶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下,自行动手采摘茶叶,然后购买带走,让游客收获到一份采摘的快乐满足感。

3生态茶园景观设计环境品质的具体分析

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对于环境品质的要求,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对空气的高质量要求。这一点至关重要,在茶树种植区域,要求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空气环境。因为空气中常常会含有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如果他们浓度过高的话,就会点对茶树造成急性伤害。还有就是空气中如果一旦含有氟化物的话,那么就不仅仅是会对茶树造成危害,它还可以通过在叶片聚集并含在茶叶的叶片中,当人们喝茶的时候,就会进入到人们的身体内,进而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根据对当前我国茶园的环境空气检测发现,要想将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清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生态理念应用到其中来,提高绿色覆盖率,在生态茶园中,种植多样的景观植被,如营造防护林植被移栽等,都丰富了茶园内的物种,可以起到空气净化作用,进而保证茶叶的生产品质。第二,对土壤的高质量要求。任何一种植物如果离开土壤,它们都无法存活。好的土壤质量能够提高茶叶的品质,让茶叶的保健功能更好。但是根据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土壤污染比较严重,而造成这种土壤污染的缘由有很多,例如重金属、污水、固体垃圾等等,都对土壤造成了一定的伤害。茶叶本身就是我国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其土壤污染情况也不可以避免。随着科技的发达和进步,大多数的农民选择使用农药来消除病虫害,这种做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农药残留比较严重,这些农药大多渗入到土地当中去,对土壤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也就导致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一年不如一年。而想要进行生态茶园建设,就必须要减少对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要多使用天然的养料,以此来提高茶叶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只有极少一部分的生态茶园使用了这种有效的方法,所以目前种植茶叶的土壤问题仍旧比较严重。

参考文献

[1]周婷,邵宛芳,侯艳.浅析茶文化在生态茶园景观中的表达与营造———以西双版纳大渡岗乡云宝生态茶园景区设计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02:10-14.

[2]梁远玲,朱捷.生态触媒效应下的山地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策略构建———以重庆茶园新区苦溪河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4,01:50-56.

篇6

关键词 茶园害虫;为害特点;形势;防治措施;福建福安

中图分类号 S43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133-02

福安市是中国茶叶之乡,是久负盛名的闽红“三大工夫”之首――“坦洋工夫”红茶的原产地,也是我国主要产茶市和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全国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市、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市。近年来,福安市立足茶业资源优势,推动茶产业健康发展。2008年现代茶业项目实施以来,全市完成2 474.13 hm2生态茶园建设,通过建立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而又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1 福安市茶叶安全建设情况

1.1 实施茶园生态工程

大力实施国家现代茶业项目,加快茶园水利设施与道路修建、茶园绿化树种多样化培育、茶园园地综合改造,全面实施生物、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确保茶叶原料和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着力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全市8 133.33 hm2茶园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茶园,28家茶叶企业的40个产品分别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认证,有新坦洋集团、南方佳木茶业、王家茶场等3家茶企开展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有效推动福安市茶叶质量跃上新台阶。历年农业部、省农业厅茶叶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均达100%。

1.2 加强检测力量

率先成立福安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并不断扩大检测项目,目前检测项目共31项。

1.3 组织茶叶抽检

每年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无偿抽检春、夏、秋季茶样进行农残检测,年抽检120多份茶样,有力地监控茶叶农残动态。

1.4 开展物理防治

组织测报人员深入福安市社口、松罗、溪柄等3个病虫测报站开展病虫预测预报,在社口、晓阳、潭头、城阳、坂中、穆云、松罗等乡镇示范采取推广黄板(粘虫板)、太阳能诱虫灯防治虫害,面积306.67 hm2。

2 现代茶园害虫为害特点

通过对福安市现代茶园的调查,发现尽管茶树品种不同、茶园类型不同,害虫种类稍有差异,但在现代茶园中常见害虫主要有螨类、叶蝉类、蚧类、粉虱类、尺蠖类、毒蛾类、刺蛾、蓑蛾类、卷叶蛾、象甲类、钻蛀害虫(茶吉丁虫、茶枝镰蛾)、地下害虫(大蟋蟀等)、茶蚜、茶蚕等14类。其中,以假眼小绿叶蝉、螨类(茶橙瘿螨、短须螨、茶黄螨)发生最多且普遍,局部茶园黑刺粉虱、卷叶蛾等也较多。而害虫的发展总的趋势是大虫向小虫演变,食叶性向吸汁性害虫演变,发生代数少的向发生代数多的演变,繁殖力低向繁殖力高的害虫演变,栖息叶面的向栖息隐蔽的害虫演变。

3 茶叶农残面临的新形势

3.1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2011年9月26日《人民日报》第10版上刊登“茶叶出口如何跨过新门槛”。2012年4月11日“绿色和平”组织在网上茶叶农药调查报告,称送检的国内九大品牌茶叶企业的18种茶叶样本全部含有农药残留,少的含有3种农残,多的有17种,总共检出29种,不少样本检测出违禁农药残留,引发公众“还能不能喝茶”的争议。

3.2 国际社会对茶叶标准要求越来越高

欧盟制定茶叶中农药残留MR标准有438个,还有规定停止生产、使用、销售的农药按0.01 g/kg执行,这样总共有1 135个标准。从2011年10月1日起,欧盟对我国茶叶出口采取新规,要求所有中国进口茶叶必须从指定口岸入境;所有货物必须有常规入境文件才被允许进入指定口岸;将对10%的货物进行农药检测,如果该批货物被抽中,则要实施100%抽样检测;主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如噻嗪酮、吡虫啉等都更加严格。

3.3 国内茶园禁用农药种类繁多

我国2010年前禁用的农药有42种之多,常见的有:六六六、滴滴涕、甲基对硫磷、对硫磷、甲胺磷、内吸磷、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杀灭菊酯、速灭杀丁、克百威、呋喃丹。其余还有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氟虫腈。2011年6月15日起禁用灭多威和硫丹。44种禁用农药中,有高达35种没有规定最大残留限量,如氰戊菊酯、三氯杀螨醇等,即使检测出也无法作出判定。目前,我国在茶树上登记的农药共有28类96种农药。

4 现代茶园害虫防治措施

当前茶产业发展面临着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土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等问题。实践证明,生态茶园建设是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实现高产优质、提升可持续能力的重要基础。生产上应改善茶园及周边生态环境,增加物种种类和数量,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从而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4.1 科学布点建站、做好预测预报

福安市在海拔500 m以上的茶园面积0.29万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4.45%;在海拔300~500 m的茶园面积0.22万hm2,占茶园总面积的18.61%,在海拔100~300 m的茶园面积0.33万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7.96%;在海拔100 m以下的茶园面积0.34万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8.98%。茶园集中分布在低山、高低丘陵地带。依托现有的社口、松罗、溪柄病虫害测报站,增加在100~300 m的测报点,从整体茶园生态系统的角度,研究分析茶园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通过定期、定点的田间调查,及时发现病虫,并应用生物防治指标,使用选择性农药进行防治。如茶丽纹象甲可在成虫出土初期用药,茶毛虫掌握在幼虫3龄前幼虫期用药,茶小绿叶蝉在若虫期防治。

4.2 加强茶园管理、改善内部环境

害虫的发生与环境息息相关。根据茶树生育特点和病虫发生规律而采取的农艺措施,以提高茶树自身抗性来减少病虫发生与危害。如茶树轻修剪,使树冠通风透光,可以减少病虫来源和病虫发生数量[1-2];茶叶适当嫩采和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抑制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

4.3 注重长效机制、实施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虽长效性好,但因见效慢,不大受茶农接受。它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生物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发生与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持茶园生态平衡。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EoNPV)是茶尺蠖幼虫的优势病原微生物,苏云金杆菌和溴氰菊酯对其有增效作用,据此已研制出3种实用制剂,田间防治效果达95%,有效期达1~2年。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VP)也有3种实用制剂(水剂、Bt混剂、敌杀死混剂),防治效果达95%以上。茶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IfNVP)有2种实用制剂(水剂、Bt混剂)田间防治效果达88%以上。

4.4 针对害虫特性、实施物理防治

害虫大多具有各自独特的属性,利用其特性可达到防治效果。如利用害虫的趋性,可用白炽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此外还可采用糖醋液诱杀、性引诱剂诱杀等,但诱杀时必须避开益虫高峰期。①信息素诱捕技术。一是利用人工合成害虫的雌性激素,把专用性诱剂诱芯安装在虫板上,对雄性害虫进行诱杀。目前,已开发出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性诱剂。二是外源信息物质诱导,如在茶园中采用缓解技术施用水杨酸甲酯对小绿叶蝉可产生明显的趋避效应。而对瓢虫类、蜘蛛和寄生蜂等天敌表现出诱集效应。②频振灯诱杀技术。利用害虫趋光性,主要对鞘翅目和鳞翅目害虫进行诱杀,可结合、信息素诱杀、人工捕杀,效果更佳。③色板诱杀技术。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偏嗜性和自身生物特性进行诱杀,如假眼小绿叶蝉对绿色、茶黄蓟马对黄色和绿色、茶蚜对黄绿色、茶尺蠖幼虫对黄色具有趋性。④植物诱杀技术。种植对害虫具有诱集的植物,如菊科、草本花卉诱集害虫,再集中杀灭;外源信息物质诱导,如在茶园中采用缓解技术施用水杨酸甲酯对小绿叶蝉可产生明显的趋避效应,而对瓢虫类、蜘蛛和寄生蜂等天敌表现出诱集效应[3-4]。

4.5 化学农药防治、注重科学规范

在提倡有机、绿色食品的同时,化学农药的使用是不得以的方法。当病虫发生数量和茶树遭受危害程度达到生物防治指标时,可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选择性农药进行药物防治。但必须严格按照允许使用深度和农药安全间隔期进行,不能采取多种农药混用。还要注意农药的轮流使用,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福建省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已开始对凯恩、阿立卡、艾法迪、飞电、毕飞等替代农药进行筛选试验,主要用于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茶丽纹象甲等害虫。

5 参考文献

[1] 林瑾,高明清,王水金,等.福安三种茶园假眼小绿叶蝉及其主要天敌的种群消动态[J].福建茶叶,2008(3):29-30.

[2] 章恩宽.信阳茶安全生产形势及种植管理控制对策[J].中国茶叶,2008(8):23-24.

篇7

一、提高对茶产业发展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认识

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茶叶具有加工性强的特点,必须通过加工环节才能成为商品上市销售,因此,茶产品的规模发展,必然推动加工业发展。此外,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建设。茶树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其本身又是经济作物,它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有效保持水土,变荒山为绿洲。对巩固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青杠坡赴凤冈田坝参观学习生态茶产业化建设

班9月1日,青杠坡镇组织抓茶干部和茶农共86人,到凤岗县田坝村参观学习生态茶园建设和茶叶产业化建设。

在凤冈县永安镇党委何书记和田坝村村委会田主任的陪同下实地参观了仙人岭核心生态茶园、仙人岭生态茶生产加工厂和黔风有机茶业有限公司。听取了镇、村关于生态茶产业化建设及典型经验的情况介绍。通过听介绍、看基地、比效益,拓宽了参观学习人员的视野,增强了带领广大茶农建设生态茶园的信心和决心。

三、完成2009年茶产业工作的具体做法

1.立足“四早”抓好生态茶园建设

一是宣传发动早。

在各茶区书写石灰标语共20条,充分利用宣传光碟、有线电视和调频广播等载体对政府出台的发展生态茶产业政策进行宣传。全镇种茶群众会于8月15日前全面召开结束,让群众及早安排好茶区内农作物收割工作。

二是组织实施早。镇党委于7月10日以青党发〔2009〕85号文件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党政班子成员和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茶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政府并组织镇茶办工作人员和部份茶农到乡坝乡和凤冈县田坝参观学习生态茶产业,开拓了茶农的视野,进一步坚定茶农建设好生态茶园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规划落实早。为提高群众的种茶积极性,全体领导干部认真组织召开群众会和土地丈量工作,在规划区原有的基础上,加大茶区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此,全镇己完成5条茶区公路、核桃坪茶园便道硬化和22个水窖的规划测量工作,为保质保量完成生态茶园建设面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茶园开挖整地早。8月29日,在县茶桑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土地开挖整地工作,现在已高标准、规范化开挖整地500多亩,有4台挖机同时工作,力争在本月底全面完成开挖整地工作。

2.采取“五统一”措施建设现代生态茶示范基地

统一干群思想,实现思想观念转变。该镇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开展了以“为什么要发展生态茶?怎样发展生态茶?发展生态茶的目的”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通过开党员干部会,带农民群众到风冈县田坝村参观学习,党员干部到茶区开群众会,促进农民从小农经济意识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识转变。

统一技术标准,实现茶园建设规范化。为防止生态茶技术培训“政出多门”,即防止因技术标准不统一而带来生态茶建设标准参差不齐、不规范的后果,该镇请县茶桑局生产股股长为镇机关党员、抓茶干部和茶区群众统一讲解《茶苗栽植主要技术》、《幼龄茶园管理技术》、《福鼎大白茶的性能与识别》等技术课。

统一茶园规划,建设高标准茶园基地。为防止茶园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该镇在实施茶苗移栽前,实现了规划在前、基础设施建设在前,目前茶区已规划建设水窖42个,公路3条5.5公里,机耕道5条10.5公里。

统一茶苗移栽行动,实现茶树移栽规范。为达到今后茶园实现机械化采摘,减少农民劳力投入,降低采摘成本,提高采茶功效。该镇在茶园整地时统一茶园开挖标准,统一定向开沟、统一预留机剪便道,统一茶苗移栽密度。

统一移栽时间,为茶园管理定好基础。该镇在茶园建设上,一是实行茶园开挖整地在10月25日结束;二是茶园清场工作在7天之内、茶苗移栽在5天之内结束,力争茶苗移栽成活率达到100%。

3.生态茶产业发展新举措

(1)造声势,加大宣传。在核桃坪茶公路边立了一排茶字,另外在经过青杠的省道旁茶园内用木架做一个大而显眼的茶字,让所有经过青杠坡的人都知道青杠坡的茶。

(2)学茶艺,宣传茶文化。该镇决定在茶产业上加大茶文化宣传力度,计划在近期选派10名25岁左右年轻茶农到外地学习茶道文化知识和请专家进来传授茶文化知识。

(3)增气氛,办农家乐。在核桃坪及茶园内,办农家乐,内设茶艺表演、品茶、讲茶等项目,要求全镇干部职工带头到农家乐消费,将其炒热,吸引外商及外界人士前来消费,把外面的资金引进来,达到生态茶产业富民富镇的目的。

篇8

[关键词]生态茶园 茶树病虫害 防控 探讨

中图分类号:S4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229-01

澜沧位于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驰名中外普洱茶的发祥地,种茶、制茶、饮茶、贸茶的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史籍记载,解放后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茶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县第一大支柱产业。到2015年我县茶叶总面积达3.04万hm2,其中现代茶叶面积2.37万hm2,野生茶树群落面积7866.7 hm2,栽培型古茶园面积1600 hm2,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6667 hm2,原产大叶群体种茶园面积15440 hm2。茶叶总产量14406万t,其中普洱茶产量4048t,加工各种名优绿茶1849t,红茶3t,茶叶总产量5900t。茶叶总产值76143.37万元。涉茶农户6.8万户,涉茶农28万人,茶农人均收入515元。全县共有茶叶初制所138个,茶叶精加工企业5个,茶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澜沧县积极响应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的号召,从2010年开始,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发动群众,层层落实,各乡镇及茶区农民积极投入到生态茶园建设中,到2015年澜沧县全部完成生态茶园建设面积2.37万hm?。

1.茶叶病虫害防控存在的问题

茶叶作为一种农作物,必然会受到病、虫、草的危害,但茶叶作为一种食品,对农药的残留要求十分严格,茶叶消费国均不断地修订,降低允许农药残留的标准,对茶叶生产者提出更加严峻的要求,生态茶园建设就是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相对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尽量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一但发生首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最后才采用药防治,必须精准使用农药,把农药残留和危害降到最低。

1.1 农药使用泛滥

我县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茶农是文盲和半文盲,文化素质较低,盲目追求产量和效益,盲目使用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至使茶叶农残超标。

1.2 农药使用不合理

茶农没有因虫和病合理使用农药,茶农对茶树病害和虫害的认识不足,见虫就打杀虫剂,见病就打杀菌剂,不但没有有效防治病、虫害,而且还造成了新的农药残留。

1.3 用药的时期不合理

茶农不清楚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病害、虫害生育周期和规律,虽然防治,但得不到理想的效果。

1.4 用药的方法不合理

茶农用药通常使用超标,造成病、虫产生抗药性,欲速而不达,不但花钱多、残留高,防治效果差;也有茶农用药时间掌握不好,如在阴天或烈日下喷药,造成农药流失或挥发,得不偿失。

2.使用农药带来的危害

使用化学农药是双刃剑,化学农药以高效、速效、特效获得广泛使用,为世界的绿色革命奠定坚实基础,但由于存在使用技术等问题,化学农药使用起来容易失控,且人们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只重视有利的一面,而忽视有害的一面,如“3R”的问题,影响整个农林生态系统,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从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氨基甲酸酯到拟除虫菌酯,从杀虫、杀菌到除草,农药都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病虫草产生抗药性和天敌杀灭致生态失衡,病虫草害非但未除,反而逐年加重。农药使用后只有小部分附着在农作物上,大部分随着空气飘移,或落在地面,或进入水体。

3.生态茶园病虫害防控技术探讨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在其栽培过程中,经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病虫为害最为普遍而严重,是茶叶发展的最大障碍,茶叶病虫害防控任重而道远,必须遵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3.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在茶树病虫草害防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的最大优点是紧密结合生产操作进行,各项措施的本身就是增产的手段,既经济又有长期控制的作用。

3.1.1中耕除草

除草尽量采用人工或机械除草,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除草,中耕除草不仅可以保持地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且可以清除很多病虫的发源地或潜伏场所。

3.1.2分批及时多次采摘

根据茶叶采摘标准要求,分批及时采收,是茶叶高产优质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治病虫害的有郊方法,如茶蚜、小绿叶蝉、茶黄蓟马危害嫩芽,并产卵于新梢之内,因此分批及时采摘可逐批地消灭此类害虫的幼虫或卵;有的病害如茶芽枯病、茶白星病等都危害茶芽新梢,及时分批采摘,可以有效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减少病害的发生。

3.1.3修剪、台刈

修剪、台刈是茶树栽培技术上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病虫害的防治亦有极为重要作用,根据茶树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轻修剪或深修剪,适时剪除病虫枝。

3.2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因素和机械设备来防治病虫害,如捕杀或摘除、诱集或诱杀等。

3.2.1捕杀或摘除

徒手或利用简单器械捕杀害虫和清除发病部分,一般虫体较大、行动较迟缓,容易发现,易于捕捉或具有群集的害虫,如茶毛虫、茶蚕等均可采用人工捕杀的办法,许多病害可摘除病叶,剪除病枝或拔除病株。

3.2.2诱杀害虫

利用害虫的趋性及生活习性,在茶园中布置太阳能杀虫灯和粘虫板诱杀害虫。根据害虫发生的规律和发生虫口的密度,合理掌握布置太阳能杀虫灯和粘虫板的时间及数量。

诱杀防治成本高,害虫、益虫也一并诱杀,存在一定的避端,各茶区和产家,根据害虫的种类和经济条件来确定防治方法。

3.3 生物防治

应用有益生物来防治病虫害有很多优越性,具有安全、持久、经济、有效的特点,近年来化学农药大量施用,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造成残留“公害”和引起害虫再增、猖獗为害的情况下,生物防治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深入、广泛。尤其应用新的防虫技术,如利用昆虫不育性及昆虫激素来防治害虫,使生物防治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和以色列魏斯曼研究所研究员,培育出全新的转基因作物,这种作物可释放出一些能吸引益虫的复杂挥发性物质,通过把害虫的天敌吸引过来而杀灭害虫,培育这种全新转基因作物的方法,可能为植物病虫害防治找到新方法。

3.4 化学防治

利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来预防或直接消灭病虫害,化学防治最突出的优点是作用迅速,见效快,防治效果高。但农药有毒,污染环境,伤害天敌及其它有益生物,使用不当,会使作物产生药害,防治病虫要多次施药,成本较高。

化学施药是一个系统工程,农药使用基本过程可归纳为:预防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需要使用农药选择药剂备齐和标定农药使用设备确定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科学配方划定用药区域农药施用防治效果查寻环境与生态影响评价。现在新技术层出不穷,要不断研究农药使用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满足病虫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目前农药品种正朝着高效、低毒、低残留、易降解、与环境相容的方向发展,如开发与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等。所以在使用方法上,农药喷雾技术、喷雾器械及农药剂型正向着精准、低量、高浓度、对靶性、自动化方向发展,即农药使用技术有以人为本、环境相容、精准对靶方向发展。

总之,在生态茶园病虫草害防控中,必须充分考虑茶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因素,积极推广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尽量避免药剂使用,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篇9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生态旅游建设,而茶园景观则是生态旅游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分析了茶园景观设计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低影响开发模式下,茶园景观设计目标和开发策略,并重点阐述了低影响开发在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低影响开发;原则;茶园景观;设计理念

引言

低影响开发是可持续控制利用雨洪的新策略,其核心理念是从源头上通过一系列分散的小型措施进行产流控制,以最大限度地维持开发前的场地水文功能,实现区域良性水循环。目前低影响开发技术体系已经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我国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也应该借鉴其经验,对低影响开发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1低影响开发模式的基本内涵

低影响开发模式是一种水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这一模式开始于20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的马里兰州,其城市规划者为了在城市景观设计、施工、管理中,实现环境影响的最小化,尤其是实现对雨洪资源和分布格局影响的最小化,进而形成了新的理念,并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规划,这一管理模式一出现就受到了现代城市管理者的青睐,并不断在城市开发中应用、实践、完善,而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入,低影响开发的模式也逐渐传入到我国。在城市园林绿地等景观建设中,对于水资源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低影响开发模式的主要应用方向就是城市园林绿,在城市建设中,合理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地下输水管道的铺设,减少景观建设成本,还能够利用储备的雨水灌溉园林植物,这样一方面抑制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将城市的水资源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2基于低影响开发的茶园景观设计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我国是茶叶之乡,茶叶的种植不仅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了近几年生态旅游的“宠儿”。近年来,一些南方的产茶区突破了茶叶单纯种植的经济模式,开始设计茶园景观,即根据景观设计的要求,将茶园构建成生态旅游区,这样既能够满足茶农的经济需求,又能够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如何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一直是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考量的问题,一方面茶园作为一种农业资源,水资源在茶叶的种植、生长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依靠降水不仅会影响茶园的土壤保持,更存在着水资源结构性失衡的危险,此外,南方地区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在夏季的丰水期还存在着洪水危害,因此,如何利用合理的水源调蓄管理技术,对暴雨、洪水进行引导、调蓄则成了景观建设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茶园既然作为一种景观存在,其必然会对其观赏性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茶园景观最美丽的景色就是清新的绿色资源,游客在漫山遍野的绿色茶园中穿梭能够获得心旷神怡的体验,因此,茶园景观在设计中也应该迎合游客的观赏需求,在保证茶园种植态势的同时,也要对道路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进行具体的优化,以保证景观设计中,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低影响开发模式强调生态功能、经济价值和环境品质的平衡,在茶园景观设计中应用低影响开发模式,不仅能够推动防洪排涝、水环境保护以及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等措施的创新与优化,还能够实现茶园景观在空间上的连续性,提高雨水的渗透率,减少茶园土壤流失,提高灌溉效率,而这对于推动茶园景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的茶园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理念是一个景观作品的核心指导,它不仅凸显一个景观作品的个性风格,更能赋予景观深刻的文化内涵。茶园的景观设计就是依托茶叶的种植,通过规划布局,设计出兼具功能性和观赏性的景观形式,从而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也能满足一定的精神需求。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低影响开发模式的茶园景观设计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应该坚持一下几点原则:

3.1因地制宜的原则

茶园,尤其是我国南方山区的一些茶园所在基址,地形复杂,地势多变、山水萦绕,这在景观设计中,应该尽量将不同地块相连接,并通过综合设计,构建一个整体茶园。在茶树的栽种过程中,设计者应该配合地势,合理规划植密度和排列方式,以保证植株能够有效地获得水资源,保证正常生长。此外,在茶园景观修剪的过程中,应该从整齐和谐的角度,根据地形地势来提高景观的层次感,让景观与地形相得益彰,构成一个完整艺术品。

3.2完整性与一致性原则

低影响开发模式注重的是水资源的管理,茶园景观设计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因此,在规划中,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茶园整体布局,保证茶园景观效果相对完整,避免各分区过度分割,保证输水设施的建设,以解决好各分区的过渡与联络关系,同时增设景观建筑及其他人工设施,力求茶园与周边的结合和自身的整体性更趋向合理和完整。

3.3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原则

在低影响理念的指导下,设计者应该坚持茶树的核心景观地位,并根据茶树的生长情况,对水资源的应用情况进行管理,保证水资源的灌溉效率,提高自然景观的质量。另外,在茶园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也不能忽略茶文化的价值,应该从当地乡土植被、家禽农畜、人文历史、民风民俗等方面展开有特色的景观建设,增强茶园景观的人文氛围,并让水资源的利用既能够满足自然景观的建设,也能够满足人文景观的发展。

4基于低影响开发的茶园景观设计实践

4.1基于低影响开发的茶园景观设计流程

虽然低影响开发在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依然处于探索阶段,但是根据城市景观建设的基本流程,其基本包括以下内容:确定茶园基本区域,并对集中保护和集中开发的地区进行划分;明确茶园景观设计目标,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根据低影响开发技术进行设施建设,关注景观的后期运营与管理,保证茶园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4.2基于低影响开发的茶园景观开发策略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茶园景观设计中,对雨水、洪水的管理一般会采取以下几种策略:一、利用存储器将雨水就近储备起来,并有计划地排放到水资源运行系统中去,这不仅能够避免造成茶园景观内水量的短时间激增,也能够缓解水资源排放系统的压力;二、根据茶园土壤的含水和渗透能力,在源头实现对暴雨的控制,从而实现对茶园景观的及时灌溉;三、通过对茶园场地的系统规划,对其地表径流进行控制。对于茶园景观设计而言,选择哪一种低影响开发模式应该视情况而定,即通过对茶园主体的功能定位,明确景观的综合效益,同时对茶园的土壤、地势、水文、植被类型及特点进行分析,强调低影响技术体系与茶园土地规划的复合关系,进而实现对园区的全面管理与开发。

4.3基于低影响开发的茶园景观设计途径

在茶园景观宏观设计方面,设计者应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强调景观基础设施建设与雨水管理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还应该不断优化开发模式,利用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保护茶园的水体环境以及开放空间,从而实现保证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从微观设计角度看,茶园设计应该综合分析景观附近和景观附近的生活设施,从而保证工程建设与合理的科学性。基于低影响的开发模式,茶园景观的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可削弱地表径流体积、延长地表水的汇流时间、以及雨水集蓄利用和雨水转输排放等,在对雨水的管理中,设计者应该结合茶园的基址以及空间条件,对不同阶段进行有效控制,以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管理。

5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茶园景观设计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逐渐重要,而如何开发茶园景观,保护茶园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搞好生态旅游开发,治理水体和河道,则成为设计者和管理者应该集中思考的问题,在低影响开发模式的目标下,茶园景观设计兼顾各方面条件,不仅实现了对茶园的科学管理,也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刘朝阳,王树栋.低影响开发模式在北京地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5,03:107-111.

[2]王苗苗.福建休闲观光茶园景观设计研究[J].福建茶叶,2015,06:117-119.

[3]肖茜文.地域文化在生态观光茶园规划设计中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6,04:151-152.

篇10

2008年起,新寨镇政府把茶叶作为农户增收致富主导产业,2013年印江生态茶叶示范园区落户新寨,将新寨茶叶园区作为全省“五个100”工程、全省百个农业园区之一打造。

作为全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的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区,现有茶叶面积10480,成园茶园5800亩,幼龄茶园4680亩。加工厂(作坊)12家,其中投资400万以上茶叶加工企业有6家,投入2000万元以上茶叶加工企业有3家,企业满负荷生产年茶叶加工量可达1000吨。

随着茶园的陆续投产,村民尝到了种茶的甜头。茶叶园区的陆续投产,也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以前这个季节我们没有什么活干,现在好了,到采茶季节就摘茶叶,一天可以赚一两百块钱。”当地村民兴奋地说。

根据规划,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核心区将发展茶叶3万亩,辐射带动周边5万余亩茶叶的种植和加工。“围绕规范、生态、高效目标,标准化建设茶叶基地。”印江自治县茶叶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德勇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新寨正推进现代农业标准化建设,建设园区茶业专业化服务体系,把茶叶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管理。

和印江其他地方相比,新寨茶园多为幼龄茶园,茶业尚属起步阶段,园区建设难度较大。但其优势在于园区紧靠高速公路匝道,交通便利;生态茶叶加工交易物流区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小云特色工业园区重合,互补性强。

如今,凭借着产业发展的组织优势、科技优势、规模优势,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区业已成为印江茶产业发展的“领头羊”。2016年,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区内企业茶叶加工数量干茶35.4吨,其中翠峰茶8吨,产值1071万元。

为把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区建成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银行”,印江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突出规模”的原则,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茶产业。在新寨镇兰香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伦勇看来,只有统一茶产品标准,按照标准化的路径,实现社会化、专业化的分工,才能增强印江茶品牌竞争力。在得知县里组建国有混合制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贵州梵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探索一条适合印江茶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后,陈伦勇自愿出资入股。

篇11

关键词:观光茶园;游客;管理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246-2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要求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度假旅游。

深圳东部华侨城有限公司依托深圳三洲田水库及美丽的茶园风光,开发茶溪谷生态休闲度假公园,欧洲美丽的瑞士茵特拉根小镇,湿地花园体现着花的海洋,三洲茶园呈现着绿的世界。深圳东部华侨城包括了云海谷休闲健身度假公园,茶溪谷生态休闲度假公园,大侠谷生态乐园,大华兴寺及茵特拉根酒店8个酒店群等一起打造了世界级度假旅游目的地。

仅单一的茶园可能会让游客感觉没有什么可以参观的,又单一又没新鲜感。东部华侨城9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有500多亩园林化的茶园,而且有欧洲瑞士风格的因特拉根小镇,美国风格的海菲德小镇,有七彩美丽的四季花田,还有因特拉根大酒店等8个酒店群,是忙碌的都市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笔者通过几年的研究,下面就休闲度假公园里茶园管理及游客管理进行探究。

1 茶园的建立

1.1 绿茶、乌龙茶,早、中、晚生茶叶比例搭配得当

经过生产证明,深圳这里适合种植绿茶、乌龙茶。茶树的品种选择应该选用具有高产性和抗病性的,同时有良好的适制性、较高的制优率的良性茶种。乌龙茶茶的早芽时期应该选用黄旦。中芽应该选用的是本山、毛蟹。晚芽应该用铁观音。早中晚三品种应该各自占1/3,以解茶叶生产高峰期人力不足的问题,并可以适应不同季节到来的游客,考虑到游客参与制作绿茶,购买绿茶,需要栽种绿茶品种如乌牛早、福鼎大毫等。茶园里乌龙茶面积占大部分,绿茶占小部分,如1/3以下。

1.2 完善配套设施

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每片茶园都有管道通水可供茶树灌溉,喷药用。电瓶车道为主干道,必须装上路灯。开通至生态观光茶园的旅游营运线路,主要是开通了市区到景区大门茶溪谷的909公交车。

在茶园电瓶车道茶园区域开辟几个亭子,供游客游玩累了休息一下。在茶园大树增加荡秋千设备,游客坐在上面看着水库美丽湖水,优哉游哉地荡秋千,让人记起了遥远记忆中童年美好的时光。茶园里面摆放几个巨大茶壶,并附上茶壶文字说明。在亭子内挂上一些中国茶文化方面图片及文字说明,增加游客可参观逗留的内容。

1.3 园林化茶园

如果茶园内的植物种类过于单一,容易引发病虫害等,所以应该在电瓶车道路两旁种植绿化树如香樟树、凤凰木等等,按20-30%的荫蔽在茶行中栽植小树,达到降低茶园光照强度和温度 ,提高春茶育芽能力。在茶行的空隙以及茶园的边际处种植防护林,茶园的梯台壁上种植马英丹、花生苗等作物,这样一来可以丰富茶园内的植物体系,从生物方面保护茶树的生长;同时还能增加植物种类,也给游客遮阳,方便游客观光。在某片区茶田里面种上紫玉兰,并在茶田小路两边种上大红花,木芙蓉,在不同的季节茶园里面就会有各种鲜艳的色彩,整片绿茶树中这样看起来不那么单调,更加有观光价值。

2 茶园管理

2.1 修剪技术

乌龙茶生产高峰主要集中在秋茶,秋茶天气好所以制成茶叶品质最好,但是高峰期太集中了,如果人手不够,采摘不下来就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这时临时性地增加大量人手又不请不到人。因此必须要错开生产时间,具体就是在采摘约45天前对茶树分开时间错开修剪。这样不用临时大量增加人手也能把茶叶采制下来。对影响景观的老化茶园,必须短期内更新完成,我们选择在5月份春茶采完后进行,具体说就是五年以上老茶树进行深修剪。从用绿篱机或者篱剪把地面45公分左右膝盖以上树枝剪去。对十年以上老茶树要进行台刈,从地面根部剪去茶树,并覆盖土。五月份雨水充足,茶树恢复快,这时结合施肥翻土等措施,一个月以后茶树就可以恢复自然景观。在游客采茶体验区分开小区错开修剪时间,并结合浇水施肥,这可以保证景区里不间断的有绿茶提供给游客采摘体验。

2.2 病虫害防治

对茶园比较头疼的病虫害为题,我们通过多年的总结,得出办法就是:

2.2.1 农业防治 结合农艺措施不仅可以兼防病虫害,还能提高茶树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害危害。例如修剪和及时分批采摘,可有效抑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刍嫩性强的害虫。杂草通过结合耕锄予以清除,禁止使用各种化学除草剂,以防治土壤板结化。在夏季雨水多茶叶生产旺盛季节对茶树定期修剪,这样通过减少树叶荫蔽,减少杂草,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供游客参观,我们选择在上午喷药,游客入园9:30前就必须完成喷药施肥等作业。

2.2.2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生物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比保持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防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苏云杆菌、BT防治茶毛虫、尺蠖类,赤眼蜂也能对部分虫害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2.2.3 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某些害虫的刍性,用白炽灯和黑光灯进行诱杀。此外,也可适当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2.3 茶叶生产实现低碳低耗高能化生产

公司在厂房设计、机器选购时就充分的考虑了低碳化生产。建厂之初,2005年3月公司引进了厦门裕能茶叶机械设备厂的先进设备。杀青机,烘干机都是最新进的红外线设备。杀青机是茶叶生产的一个重要设备,采用液化气燃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该杀青机引入了全预混燃烧的金属纤维燃烧器,具有升温迅速、滚筒温度均匀性好的特点,不仅能够提高杀青效果、提升茶叶品质,并且能有效地节约燃气消耗。根据我们测算,一瓶15kg装的液化气,使用火排燃烧器时能炒400-450斤茶青,使用金属纤维燃烧器可炒500-550斤茶青,节能率20-25%。同时还有其他特点:

2.3.1 低CO 由于是完全预混燃烧,燃烧更为充分,CO的排放量很低。

2.3.2 低NOx 在红外线燃烧模式下,<10ppm。

2.3.3 噪音低 可以实现安静燃烧。

2.3.4 热效率高 采用完全预混燃烧方式,空气过量系数极低,热效率较常规燃烧器提高10%以上。

2.3.5 负荷调节范围大 红外线燃烧模式:70-500kw/m2;蓝焰燃烧模式:500-20000kw/m2。

2.3.6 升温迅速 由于金属纤维燃烧器的热惯性小,点火后数秒内即达到工作温度;用密闭式燃烧加热系统,相比开放式系统,整体节能30%以上。这也是公司一贯坚持的低碳化休闲旅游理念。

3 游客的管理

3.1 游客参观路线以及参观项目的设计

游客的参观路线是起到对整个茶园空间造景的作用,好的路径设计甚至能增加游客心中茶园的面积以及茶园的游览价值。不同的游客或许有不同的喜好,但是来茶园的根本目的就是体验采摘茶叶的了却,所以设计参观路线时务必要将产茶区,品茶区放在醒目的位置。在茶园里面设风雨亭,闻茶亭,药草亭等等供游客休息,躲雨用,并把制茶加工厂建在附近,满足游客观看了解制茶过程,并可以坐下来品尝茶叶,制作绿茶,在与茶叶的亲密接触中深刻的体会茶文化,购买茶叶回去与亲友分享。

3.2 让游客方便的了解每一个景点

首先这需要一个好的导游,游客接触最多的就是带领他们参观茶园的导游,如果导游能够真正的了解本茶园的优势所在以及茶文化的精髓,并能通过简单的语言讲述出来,那么游客心中便会有了茶园的良好的印象,有了这个印象,游客才愿意继续的看下去。我们给每辆观光电瓶车上面安装有播音系统,随着车辆行走路线,播放导游词,让游客边看着景色边听介绍。游客可以选择请导游全程讲解边行走边介绍,也可以选择坐电瓶车听播音讲解。其次还需要详尽的景区示意图及指示牌。游客每参观一处景点,首先会看的就是立在那里的讲解牌,上面的内容是否简洁而又详尽决定了游客是否能进一步了解茶园,所以在讲解牌上不仅要有简单的名称和概念,还要有图形,典故,以及介绍等内容。

3.3 茶园每个片区的茶树品种树立一个品种说明牌,以方便游客了解

在游客采茶体验区,因为游客在不同时期都有可能要参与采摘茶叶制作绿茶活动,所以在游客炒茶体验区附近的茶园要分小片错开修剪,并注意施肥浇水,尽量延长这块区域的茶叶采摘期,以保证游客不同时期过来有茶叶提供。

用心对待每位到来的游客,做好优质服务。对询问的游客耐心解答,有品茶购茶需要的游客则要专人泡茶,并细心服务,使游客满意而去。对炒制绿茶感兴趣的游客,我们派专人负责,全程带领并指导其制作绿茶。

游客在茶艺坊品的或购买的绿茶、乌龙茶,百分百地来自茶溪谷三洲茶园,同时我们明码实价,真诚地对待每一位游客。对回头客需要购买茶叶的,我们还主动的把茶叶送到景区门口,免去顾客购票入门的麻烦,处处为顾客着想,真正地做到象对待亲友一样地对待游客。

参考文献

[1] 魏林.无公害茶叶种植要领[J].农村实用技术,2010,06.

[2] 董建文,兰思仁.观光茶园景观美景度评价及营建技术[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03.

[3] 余新祖,殷建军.发展生态观光茶园 提高茶叶综合效益[J].蚕桑茶叶通讯,2006,04.

篇12

我们就去了。那个地方让我非常吃惊。从外貌上看,它就是一片森林,但走进以后看,就会发现,整个森林的下层,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古茶树。高的有七八米,矮的也有三四米,采茶要爬到梯子上去。我们当时非常诧异:这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原生状态的热带山地雨林,但在乔木层下面却有这么一个人工种植的茶园,是若干年前傣族在这个地方居住时经营的茶园。

我们试图了解它,就划出样地做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整个普洱地区的古茶园里,上层的乔木都以樟科、木兰科和豆科树种为主。为什么古茶民把茶树种到樟科、木兰科和漆树科树种比较多的山地雨林里,而不种到壳斗科植物比较多的季风常绿阔叶林里呢?

凭植物学和林业实践的经验,经过简单思考后,我们很快意识到樟科、木兰科和漆树科是植物界很特殊的树种,它们都能够分泌一些特殊的物质:樟科会分泌挥发性的香油精,也就是樟脑酊,木兰科也可以分泌挥发性的芳香油脂,而漆树科的树种也能够分泌漆脂。我们马上联想到,茶叶对香味比较敏感。

樟科树种可以分泌一些樟脑酊,减少病虫的发生。木兰科树种分泌香油精—茶叶对味道的吸附性很强,木兰科的香味可以提高茶叶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或许不懂科学知识,但是他们知道,樟科和木兰科植物都会分泌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虫。他们也发现这种森林群落下出来的茶叶味道就比较香,比台地茶要好,比其他树木下的茶叶也好。显然,我们的先民早就知道在樟科、木兰科和漆树科树种比较多的山地雨林里种植茶树,并保留这些树种,对茶树是有好处的。我们再没有犹豫,将曼稿这片热带山地雨林下的古茶园规划纳入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热带山地雨林下的天然古茶园。

今天我们说到古茶园的生态价值,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谈,一个是古茶园的物种组成较丰富,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另一个是古茶园的立体空间结构,形成了近自然群落结构。古茶园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多层的空间结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古茶园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中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篇13

关键词密植速生茶园;三峡库区;生态平衡;发展对策

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库区每年都会根据产业调整以及库区生态保护的需要,种植一些经济林木。如三峡大坝坝头的秭归县,近3年来通过三峡库区发展项目中的茶叶项目支持,每年至少发展新茶园333hm2,而且全部是以密植茶园的形式发展。按照规划,该县今后几年将继续按照这个速度发展,直至全县茶园面积达到667hm2。因此,有必要从保持库区生态平衡、维护三峡大坝安全的角度,重新认识发展密植速生茶园的意义,进一步完善密植速生配套技

术,以指导库区茶园的建设与发展。

1对密植茶园的历史评介

20世纪70年代,贵州省湄潭茶叶研究所从实践中总结出1套茶树种植技术,即密植速生。密植速生技术在全国各地都有推广,包括三峡地区的一些茶区。实践证明:密植速生茶园较之传统的以单条方式种植的茶园,特点在于“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例如一般单条播的传统茶园,播种后经3~4年培育才能成园投产,而密植速生茶园大都第2年便可采摘。传统茶园单条播茶园至少播种8年后才能进入高产期,传统的稀窝大蔸茶园需时间则更长,而密植速生茶园5年即进入高产期,干茶最高产量可达3750~4500kg/hm2。

最初从贵州湄潭移植的茶园密植技术,曾落户于原太平溪公社(今三峡大坝北岸的太平溪镇)的水井沟,由于是试验示范,面积仅360m2,平地种植。1974年冬选用良种,采用种子直播,突出密植这个中心,建园标准很高,并综合利用土、肥、水、剪、保、采等农业技术措施,实施了高水平的管理,加上西陵峡适宜的茶树生长环境,直播后2年时间,即育成了“矮、密、壮、阔”的丰产树型,并行小采,即已有产量记载,第3年产量1728kg/hm2,第4年产量3270kg/hm2,第5年产量达到3780kg/hm2。该试验小区5年合计干茶产量9195kg,茶叶收入31800元,按5年平均,产量1839kg/hm2,收入6360元/hm2。该试验示范带动了后来三峡地区密植速生茶园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2重新认识茶园密植,发挥其在维护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三峡境内山高坡陡,暴雨集中,自古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过去三峡由于降雨量多,地表径流大,丰富的地表水作用于山体坡面上,形成了强大的冲蚀力,逐渐使浅沟变为深沟,短沟变为长沟,形成沟壑纵横、河网密布的自然景观,这种地势地貌又加剧了水土流失。据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分析: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34600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8.35%。其中,轻度流失面积6121km2,占流失总面积的17.69%;中度流失10493km2,占总流失面积的30.33%;强度流失面积11451km2,占33.10%;极强度流失面积5852km2,占16.91%;剧烈流失面积683km2,占1.97%。三峡库区属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区,年均侵蚀量达2亿吨以上,区内达到强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失面积的51.97%[1]。

三峡大坝建成后,虽然出库泥沙量已大大减少,但库区内大量泥沙仍滞留于库区,这就是说库区水土流失依然存在。以开县为例,其幅员面积3959km2,按照该县水土保持委员会过去提供的年数据资料,水土流失面积2707km2,占幅员面积的68.37%。又据新华水文站测得的输沙量情况分析,输沙量年均为1010万吨,以三峡工程服务年限100年计,开县输沙量就相当于1/4库容。[2]由此可见,防治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始终是库区生态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陈养于2007年的试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当日降雨水平大致相当(均在60mm左右),水土流失的程度与坡度、坡长成正相关关系,如他测得坡度为15°、坡长为55mm,日冲刷量为12.41m3/hm2;坡度35°、坡长51mm,日冲刷量为24.81m3/hm2;坡度22°、坡长124mm,日冲刷量为36.46m3/hm2;坡度35°、坡长200mm,日冲刷量为41.15m3/hm2。无论何种密植程度的茶园,都有降低水土流失的作用,而密植速生茶园能迅速覆盖行间,植株枝繁叶茂,根系盘根错节,固着土肥的作用更明显。如丛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61.94m3/hm2;单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23.97m3/hm2;采用双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11.99m3/hm2;采用多条栽种植方式,茶园日冲刷量为6.00m3/hm2。也就是若以丛栽茶园的水土流失量为100%,采用单条植的水土流失量可降低到38.70%,采用双条植可降低到19.36%,采用多条植的可降低到9.69%[3]。

由以上不难看出,在三峡库区发展密植速生茶园,不仅有利于安置移民,维护库区的社会稳定;而且从库区生态平衡、大坝安全的角度看,用密植茶园作为植物性的措施,有利于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条件,促进退耕还林工作,降低水土流失,减少入库泥沙,保障三峡水利枢纽的优质高效和延长寿命,推进长江流域的全面开发及经济建设,对于维护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3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推动三峡库区密植茶园建设

围绕保护库区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突出防止水土流失这个重点,三峡库区的密植茶园建设应特别注意以下技术措施的运用。

一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选择建园模式。即在积极推广山地行之有效的“山顶戴帽子,山腰结带子,山脚穿鞋子”的土地利用方式基础上,尽量选用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特别是结合三峡地区的气候环境,采用茶—柑二元复合种植模式,或者茶—柑—杉三元复合种植模式。有研究表明,在多种种植模式的比较中,此2种种植模式不仅能大大降低水土流失,而且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4]。这对于安置库区移民、提高库区人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建立蓄排系统。水土流失使表土不断冲蚀,造成茶园浅(即土层浅)、漏(即砾石含量高)、缺(即养分缺乏),并增加泥沙入库量。因此,结合茶园规划建设,建立良好的茶园蓄排水系统,力求做到小雨不出沟,大雨不出园,对于保水保土保肥,减少泥沙入库量是完全必要的。

三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确定种植方式。封行成园,提早投产,对于库区水土保持的意义重大。因此,茶园种植宜采用2条、3条甚至多条植,力求实现1年种植,2年开采,3~5年达到高产。同时茶树种植要采用等高带状条植,茶蔸错开成“品”字形,并在每一个茶蔸中间用黏土培土,做成鱼鳞状。

四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运用综合技术。茶园水土保持技术很多,如深耕改土、重施基肥,可以增加茶园蓄水能力,促进茶树旺盛生长。采用定型修剪,增加树冠分枝密度,扩大树冠覆盖度,有助于减少雨水直接冲击地面,造成地表径流。特别是对于刚种植到茶园茶树尚未封行的一段时期,充分利用山地草资源较丰富的优势,实行幼龄茶园全面覆盖,有利于克服水土流失难关。研究表明:在坡度为5°的幼龄茶园里,用拦铺草约2250kg/hm2,土壤流失量是未铺草的1/15;在坡度为20°的幼龄茶园里,拦铺同量的草,土壤流失量是未铺草的1/7。不仅如此,铺草茶园与茶园相比,全氮量由0.93%提高到1.20%~1.34%;有效磷由12.50%提高到18.545%[5]。

4参考文献

[1]李卫红,彭补拙.三峡库区水土流失特点及环境危害防治措施探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3,2(4):331-338.

[2]柳建龙,谭正明.开县库区水土流失浅析[J].重庆环境科学,1999(5):25-26.

[3]陈养.茶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其防治[J].林业建设,2007(2):27-28.

篇14

关键词: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65

1 茶树病虫害的常见类型分析

茶树病虫害可以分为病害和虫害2类。通过对国内各茶叶主产区的调查发现,国内茶树的主要病害类型有30余种,按照致病源的不同,可分为真菌、细菌、线虫和藻类等;而已知的茶树害虫类型有40多种,以昆虫为主,茶树的各部位都可能受到害虫的威胁,影响茶树的生长情况。

1.1 茶树病害的主要类型

茶饼病,发病初期,茶树的嫩叶成淡黄色或红褐色半透明圆点,后随着病害的加重,圆点面积逐步扩大并扩大到嫩梢上,导致新抽枝条枯死,对茶树危害极大。该病害一般发生于潮湿、短光照季节。茶白星病,该种病害的发病特征与茶饼病相似,也是通过对嫩叶、嫩芽的危害影响茶树的生长,该病初期表现为针尖状的褐色小点,后逐步扩大,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失去采摘价值。该病害一般发生与低温、潮湿季节。茶云纹叶枯病,在调查结果中,茶云纹叶枯病的发病几率最高,分布范围极广,是茶树的常见病害,该病害导致叶片脱离,嫩梢枯死,影响茶树的长势和产量,是应该密切关注的茶树病害类型。该病害一般发生于高温、高热季节。

1.2 茶树虫害的主要类型

蚜虫,蚜虫主要危害茶树的嫩芽,导致茶树嫩芽枯萎或畸形,影响茶树的产茶量。一般来说,该种虫害主要发生于春秋季。茶丽纹象甲,该害虫的幼虫在土壤中过冬,天气转暖后破蛹而出,变为飞虫,呈黄绿色,该害虫以茶树的嫩叶喂食,导致茶树产量大幅降低,影响茶园的经济效益。茶小绿叶蝉,此类害虫以茶树的嫩梢为食,将导致茶树的嫩梢边缘硬化,停止生长并抑制新芽的萌发,导致茶树严重减产。

2 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原则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不能局限于单一的病虫害防治,而是从全局角度考虑,分析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危害类型,制定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积极利用农业、生物、化学等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降低相关的投入和生态损害,取得最佳的防治效益。经济性,茶树种植的目的在于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提高茶树的产茶量和茶叶品质,还应该考虑茶树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尽量采取低成本、高效率的病x害防治技术,提倡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提高用药的合理性。生态性,茶树病虫害的防治不应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应该注意对茶园生态系统的维护,避免病虫害防治对生态环境、人员、有益生物等造成的维护,实现茶树病虫害防治的生态性。降低茶叶的农药残留,提高茶叶的品质。

3 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主要技术分析

农业防治技术,所谓农业防治技术是指从茶园选址、茶树品种选育和茶园管理等方面入手改善茶树的生存环境,以此降低病虫害的发病几率和危害性。具体来说:尽可能的选择开荒种茶,降低土壤中的虫卵、病菌对茶树造成的影响;优育植株,选择强壮、抗病性好的茶树个体进行栽培;加强对茶园的日常管理,注意除草、施肥、修剪等环境,消除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起到预防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生物防治技术,茶树病虫害的发生离不开致病原的大量繁殖,在茶园的生态体系中,各类致病原都有其对应的天敌,应该通过培养致病原天敌的方式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这是生物防治技术的核心。在生物防治的过程中:要对茶园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查找主要的致病原和其对应的天敌,天敌并不局限于同一生物类型,可以说虫类,也可以是细菌、真菌,甚至病毒等;进行茶园环境的改造,营造适宜天敌繁衍的环境,实现天敌的快速繁衍,起到抑制致病原繁衍的目的。

化学防治技术,该技术是当前最为常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借助化学药剂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清除,具有见效快、歼灭性强的特点。但是,该技术如果使用不当将会对茶园的生态环境和茶叶的品质造成影响。所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该逐步减少该技术的使用,使用该技术时,应该进行科学分析,确定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频率,将化学药剂带来的生态影响降到最低。

4 结束语

时至今日,茶叶已经实现商品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品。应该加强对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探索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实现茶树病虫害的有效防控,获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敬廷桃,詹火木,姚永红,等.基于B/S模式的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研发[J].农业网络信息,2014(05):44-47.

[2]孟泽洪.茶树病虫害防治中的农业防治技术[J].贵州茶叶,2013(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