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6: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环境保护基础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定期更换水龙头里的垫圈以减少漏水;2、衣服不要放在流水下冲洗;3、将餐具放到滴有洗洁精溶液的盆里浸泡摸洗,冲洗时再拧开水龙头;4、在抽水马桶里放块砖头;5、将用过的水二次利用。
二、厨房中的污染
厨房中的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颗粒,这些对人的肺、气管、脑组织等有害;烹饪产生的油烟中含有丙烯醛,对鼻、眼、咽喉黏膜胡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上述器官的病症。
三、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洗衣粉一般都使用磷酸钠作为助洗剂,洗涤后,含磷废水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中蓝藻生长迅速,水体流动减缓,鱼类及其他生物因缺氧死亡。而且,洗涤后的衣服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等不良症状。
四、有车族的环保小常识
按时保养汽车,使尾气污染排放降到最低;一旦车尾开始漏油,马上修理;不开车去人群密集、交通拥堵的闹市区;拒用污染水源、污染环境的方式洗车;长时间堵车时应熄火等待;不从车窗内向外扔垃圾赃物;驾车出游不将垃圾留在野外;拒绝购买和使用高污染车及车用品,提倡使用可降解车用品。
【关键词】双曲拱桥;拆除;施工;安全控制;环境保护;监控:破坏性试验
1 前言
河北省邯郸市邢峰线武安县矿山双曲拱桥,经过检测该桥已出现较严重病害,例如主拱圈腹拱拱波多处超限纵向裂缝,部分裂缝处出现渗水露筋及白色析出物;主拱肋多处开裂、混凝土脱落以及漏筋等;拱脚处有几处水迹、泛白;前墙偏西部位有纵向开裂通缝,东侧侧墙有纵、横向开裂;立墙及主拱圈出现多处混凝土剥落露筋锈蚀;桥面与路面有高差,桥头有跳车现象。出现这些病害的原因除了该桥的设计荷载标准较低之外,还存在严重超载现象。通过桥涵养护技术规范及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该双曲拱桥技术状况及承载能力均被评定为四类桥梁。由于此桥过往车辆较多,且时有重车通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本桥设计荷载标准本身又偏低,若进行维修加固,工程成本太高,并且双曲拱桥这种桥型已经过时。因此要求矿山双曲拱桥拆除建新桥。双曲拱桥拆除施工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拆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矿山双曲拱桥拆除施工顺利完成。
2 双曲拱桥拆除施工基本要求
2.1 双曲拱桥拆除施工单位要求
双曲拱桥拆除要求必须具有相应施工资质和施工经验的队伍承担,并应配备具有与旧桥拆除施工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且所有参与拆除的施工人员必须与投标文件上的人员一致,不得降低拆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2.2 拆桥施工单位必须配合拆除监控单位的工作
拆桥施工单位在拆桥过程中应接受监控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及管理,配合监控单位布置监测仪器,监测准备到位后才能进行拆除施工,如果监测断面的量测设备没有安装就位前,不得进行拆除施工。
2.3 严格按照双曲拱桥破坏性试验的拆除建议实施工作
双曲拱桥的拆除施工具体应根据破坏试验后的拆除建议,且要视桥梁实际状况而定。拆除一定要遵守自上而下、对称、由中央向两端逐渐均衡减载的原则。
2.4 拆除过程中严禁采用爆破施工
双曲拱桥拆除施工过程中严禁采用爆破法,以防出现安全事故及影响临近运营桥梁。
2.5 双曲拱桥拆除施工质量要求
严格执行国家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公路工程安全施工生产规范》及《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拆除施工单位在拆桥过程中,应接受业主、监理及监控单位对质量的要求及管理。验收时要做到场地整洁,无垃圾及其他堆放物,运输道路无污染物。质量不合格不予验收,且拆桥施工单位在业主单位规定的时间内无偿返工,直到满足质量验收要求为止。
3 双曲拱桥拆除施工安全控制
3.1 拆除施工安全第一
严格贯彻安全教育制度,落实安全施工责任制,认真执行有关安全及操作规程,牢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确保施工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安全。
3.2 合理制定拆除方案
承担拆除施工任务的承包单位,应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根据拆桥施工的工作要求,制定完备的拆除施工方案,且方案要经业主、监理及监控单位进行论证后方可实施。实施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及安全保障措施,严格按照拆桥施工方案进行双曲拱桥的拆除施工。
3.3 严格控制拆除施工过程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按方案执行,是安全拆除的保障。在总体方案确定后,必须对拆除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并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确保拆除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严格按照方案实施,杜绝随意性和盲目性拆除施工,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方案明确、程序清楚,确保拆除施工过程中安全、有序、稳妥、可靠。
3.4 加强拆除施工中的过程监测
在双拱桥拆除施工过程中,必须配合监控单位对主拱圈的应力、应变和裂缝进行监测,以便从直观上把握拱圈的变形情况。要及时发现拆除过程中主拱圈受力结构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从而合理调整拆除方案及步骤,为拆除过程中的结构安全再增加一道保护措施。
3.5 加强拆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由于拆除施工干扰因素多,质量和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所以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立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组织,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上岗操作必须持证。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及其他安全防护用品。在拆除过程中所用的临时结构和设备操作工况,要详细计算分析,并按相关规范要求留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3.6 妥善保护拆除安全范围内的建筑物
3.7 拆除施工的治安保卫措施
所有参与拆除的施工人员,必须遵守治安综合治理的有关规定。凡发现参与拆除的人员有盗窃,破坏基础设施的行为,将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将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3.8 拆除施工的消防、防电措施
参与拆桥的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严禁非火险使用消防器材。拆除现场的消防器材,有拆桥施工单位统一配齐,发生火险时使用,施工人员严禁随意乱动消防设施,严禁用消防水冲洗车辆,违者按有关规定处罚。
施工场地内的临时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应由持证电工专管,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设置漏电保护器,现场电线、电缆必须按规定架空或接埋地,严禁拖地和乱拉、乱搭。且其他事项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执行。
3.9 拆除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交通管制措施
3.10 拆桥施工现场外临时存放施工材料,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按规定办理临时占地手续。
4 双曲拱桥拆除施工环境保护控制措施
4.1 噪声控制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环保法规,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早6点以前晚22点以后严禁安排大型机械施工作业,其产生的噪声影响严格控在65分贝以下,以免扰民。
4.2 拆除施工过程中要降低粉尘对运营桥梁造成的影响及环境污染。
4.3 采用防护罩,降低飞溅物对运营桥梁造成影响及环境污染
4.4 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处理
旧桥拆除后,对所有的建筑垃圾必须清除干净,运至业主单位指定地点,不得污染环境与阻塞河床。
4.5 施工设备、车辆要经过质检部门检验。
4.6 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不得超标排放,以免污染环境。
5 结论
5.1 河北省邯郸市邢峰线武安县矿山经过检测病害严重,桥梁通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且通过桥涵养护技术规范及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该双曲拱桥技术状况及承载能力均被评定为四类以上危桥时,要求矿山双曲拱桥必须拆除建新桥。
5.2 双曲拱桥拆除施工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和切入点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属于环境科学的基础教育,而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思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力求做到环境教育系统化、序列化。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今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林,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阳台养花种草,植树节每人争栽一棵树,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
2.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2)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和切入点
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其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属于环境科学的基础教育,而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思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力求做到环境教育系统化、序列化。
如初一年级以植物学为基础,进行热爱环境、关心环境的主题教育;初二年级以生态学基本观点为主要内容,初步进行科学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的教育;初三年级可结合生理卫生课,了解环境污染的生物因素,进行环境卫生防护、防治污染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可从微观、宏观两方面认识生命的共性、本质出发,阐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逐步进行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如植物学中,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涉及水土保持、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等;在动物学中,蚯蚓对人类的益处、鱼类资源的保护、青蛙的捕食、益鸟的保护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关。初中《生物》中的第二章“生物与环境”更是着重对生态学较为细致的论述。这些都是环境教育的得力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挖掘教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通过以上切入点,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与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今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木,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阳台养花种草,植树节每人争栽一棵树,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
2.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2)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和切入点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其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属于环境科学的基础教育,而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思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力求做到环境教育系统化、序列化。
如初一年级以植物学为基础,进行热爱环境、关心环境的主题教育;初二年级以生态学基本观点为主要内容,初步进行科学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的教育;初三年级可结合生理卫生课,了解环境污染的生物因素,进行环境卫生防护、防治污染教育;高中生物教学可从微观、宏观两方面认识生命的共性、本质出发,阐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逐步进行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如植物学中,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涉及水土保持、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等;在动物学中,蚯蚓对人类的益处、鱼类资源的保护、青蛙的捕食、益鸟的保护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关。高中《生物》中的第七章“生物与环境”更是着重对生态学较为细致的论述。这些都是环境教育的得力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挖掘教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通过以上切入点,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而毁林速度却处于世界前列,联系我国今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灾害,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江上游近年来掠夺式的砍伐树木,有些县财政收入的90%来源于木材,昔日的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水土流失,河床升高,这次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几千亿的损失。与此同时,也介绍日本人爱树成癖,长期坚持植树造木,使其森林覆盖率高达68%,逐步变成森林大国的事实。通过以上事例介绍及对比,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情,使学生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花草树木,阳台养花种草,植树节每人争栽一棵树,把爱护、美化我们的环境变成了一种由衷的自觉行为。
又如,在讲“饮食卫生”一节时,可引用1988年上海市民食用不洁毛蚶,导致甲肝大流行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污水、粪便不经处理排入江河、海洋,污染水源,使水生动物带菌,危害人民健康,导致上海数十万居民患病,并且在国际上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近几年来怀化市每年7月~8月份2号病的流行,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和生理病痛,从而使学生更加认识到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在讲青蛙一节时,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还可组织学生将课堂观察的实验用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片爱心。
二、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2)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