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6: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浅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环境;课堂模式
中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使它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笔者觉得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及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问题。
一、积极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丰富心理学知识
1.语文教师要丰富自己的心理健康辅导知识和技能
可以借鉴以下学习途径:一是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二是借鉴学习《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设计语文课堂;三是上心理网站学习心理学知识;四是学习心理健康辅导员教材。笔者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心理学知识,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这对教学帮助很大。
2.语文教师要适当参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多学习观摩一些心育优质课。要适当进行心理健康活动课备课、上课、课后评价与反思等教学研究,加强同事间的交流互助。
3.提高自身修养,为人师表
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利用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和学习障碍,增强学生对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师必须灵活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心理环境
1.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理念,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指导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多,教师应该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力争做到深浅适中、精讲巧练,符合中职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要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比如,在教《最美的坟墓》时,笔者让学生体会这种美不是观感上的,而是心灵的震撼。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也正是这种感情、这种敬意,使得托尔斯泰的坟墓成为世间最美的坟墓,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教师用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师生共建和谐的语文课堂环境
心理状态是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条件。首先,教师应从学生非言语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次,应满腔热情地激发学生产生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再次,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消除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一是分析原因,二是要消除师生双方在认知、情感、动机、性格、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
3.注重课堂中的多向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全方位营造“你很棒”的心理氛围,鼓励学生实现自我超越。只要学生任何一方面有进步,老师就要奖励。
三、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和课堂模式,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适当调整、改进旧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观
中职生在学习上不顺心就会引起情绪波动,因厌学而学业不良,往往产生自卑、孤僻的心理,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观,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重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与潜移默化作用
青少年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具有很大的情境性。一个心理健康的中职生,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相处才会融洽,乐于与人交往,待人热情真诚。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人物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3.实施情感教育,让学生心里充满阳光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中职生的情感具有很大的情境性。例如,在教《珍珠鸟》时,我让学生了解关爱动物、大自然,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生在接受语文训练的同时,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自然、他人的关系,实现了提高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
四、将语文课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及抗压能力
首先,我们要发挥职业学校的特色,结合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各种技能竞赛、文体表演、模拟操作、社会实践等,增加学校生活的情趣,以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能力。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坚韧勇敢、细心进取等优秀品质,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注意力、观察力、人际交往合作能力。
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对校、班的情感和责任,使他们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平等对话、情感交融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化解和心理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同时,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淡化其自卑感;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团,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自助活动,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使心理健康意识深入学生内心,营造健康、活泼、向上的校园。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不是让语文教师脱离教学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要求教师立足语文学科自身任务与规律,去寻求两者的结合点,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行动,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才能拥有健康快乐的心理,才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薄玉琪.谈心理健康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
【关键词】转变角色;取法教材;因材施教;情感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学认为:受教育者的心理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又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坚韧的意志、良好的性格;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体性。
1.在教学中改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而是注重从过程和方法入手,突出过程,而不是记忆科学的结论。提倡学生学习物理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以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为主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形成师生互动,有时安排学生自己到讲台前给面对全班学生讲解,分析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看法 ;有时候我故意卖个破绽,结果学生争先恐后地得意洋洋地指出漏洞,或者问:老师有个问题想不明白,同学们能不能帮我解答一下?以此激起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主动积极的思考与探索问题。这样,一方面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的培养和建立。 我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气氛,并在教学中尊重、关心和解决困难学生的表现和行为,极大的舒缓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学成绩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心理素材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物理课本中涉及到不少物理规律,这些规律都凝聚着科学家的心血,闪耀着他们的高尚情操,这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初三物理《声学》部分就是对学生进行耐挫教育的良好教材。学生刚接触到物理这门新学科,对物理学习的思想和方法都处在一个新起点上,学习中会面对种种困难。为此,可以在《声音的传播》中着重给学生们讲了贝多芬的故事。他双耳失聪,却不屈服于命运,并创造了《命运交响曲》等不朽名著,告诉学生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要敢于向命运挑战,要不怕艰苦跋涉,才能到达理想境界。
运用教材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给学生们讲牛顿的几个小故事,使学生通过这些小故事感悟到人生应该积极、乐观、拼搏、进取;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要谦虚谨慎,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卓越的成就。
3.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关注学生的这些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才能更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的学生物理学习能力强,采取鼓励激发的方法,以自学研讨,个别辅导为主;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在学习方法上予以帮助,在心理上消除她们自卑感和消极情绪。《电学》这部分内容,班上有不少女同学 ,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承受失败心理素质较差,对电路图的画法,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一塌糊涂。在教学中,就应该耐心细致,各个击破。通过与女生的反复交流,不断鼓励,孩子们逐渐摆脱了不良的心理状态,慢慢的正确认识了自己,逐步在生活和学习上最合适的位置,让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发挥到极致,获得学习的乐趣,也有效提高了成绩。
4.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埋藏爱的种子。
初中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一个心里健康的中学生,一般与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而很少发生冲突。我在教学当中不仅仅局限于讲授知识,还注重和学生的情感沟通,像妈妈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真诚地把爱倾注在他们身上,用爱架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多赞扬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句关心鼓励的话,会让学生一节课都面带微笑,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即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点违纪行为,我也选择婉转的语言,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特别是成绩一般的学生,身上也有闪光的地方,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成为他学习的新动力,使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勤奋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关键词】学生管理,心理健康,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学生,所涉及的是一个个细致微妙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也许很小很小,而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以心交心,以情导情,以诚对诚,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管理难题,都将会在那里找到答案。因此学生管理工作更是做学生“心”的工作。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更应尊重、理解学生,给其适当鞭策的同时,予以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因为我们的适度的情感付出会给学生成长中的心理健康带来无限的动力。
情感是心理健康的动力因素,是以个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对客观事物表示爱憎好恶的内心体验。人的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高级心理因素,具有社会的本质属性,它包含着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意义。
积极的情感可以使人际交往变得深入、丰富、细腻,它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是沟通心灵的桥梁,也是德育成功的前提;健康的情感可以舒展情怀,净化心灵、催人奋进、形成较强的意志。情感是人类最伟大的力量,情感是半军事化细节管理的客观条件,情感是联系师生关系的精神纽带,情感是每一个学生管理干部对全院学生最真诚的付出。
我们学院是一所半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在这里整齐的队列,洁净的内务,威武的正装,认真的学习构成了同学们的一天。 每一位同学都在半军事化管理的制度下愉快的生活,而我们学生管理干部也在这样愉悦的环境里履行自己的职责,践行自己的誓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强化半军事化的细节管理就是要求半军事化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在半军事化管理的推进过程中,要把小事做细,要把细事做透,这一切动力都源自于学生管理干部对全院同学的一片真情,这份情感促使我们把细节管理继续深化,这份情感也让所有同学更加轻松的达到半军事化管理的要求。在半军事化管理这个问题上,可以说细节决定成败,情感成就完美。
在半军事化管理中,细节是看得见的,感受得到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模仿、被评论的。这就要求我们学生管理干部,言行举止的细节,作风和人格魅力要经得起同学们的推敲。为了更好的起到示范作用,每年的暑假专职学生管理干部都要进入部队训练,加强自己的军事素养,更好的为半军事化管理提供有力保证。训练中有的同志受了伤,部队领导劝其休息,而他们却说:“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让同学做到的我们先要做到。要求学生有毅力,我们就更加要有毅力,我们受了伤,要总结经验,不能再让学生受伤。”正是这种脚踏实地、以学生为重的工作姿态,才塑造了他们宠辱不惊、虚怀若谷的心胸;正是这种朴实而勤勉的工作作风,才将“职业道德”的内涵诠释得如此饱满、鲜亮!
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刚性的手段,真诚的情感教育是柔性的呵护,在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下,每一位学生管理干部都用深情呵护着学生。要想管理学生,先要融入学生,我们“进操场,进课堂,进宿舍,进网络”,了解同学们的真情实感,用理性去说服学生,用情感去感召学生,启发同学思考,引导同学们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为了能够融入学生,更好的实施半军事化管理细则,学生管理干部无论酷暑严寒,风霜雪雨,早出晚归,为的就是更多的了解同学,为同学们解决更多生活困扰。
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以“爱满天下”为座右铭。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正是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我们将满腔的爱尽情地赋予学生,论财产,两袖清风,一无所有,但是同学们能够在半军事化的管理的制度下茁壮成长,再多的付出,我们都无怨无悔。同时我们也是富有的,我们拥有无数同学爱的回报。每年教师节那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和纷纷扬扬的明信片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笔无价之宝,又哪里是金钱所能买到的呢?作为一名辅导员我为有同学们这样一支半军事化管理制度锻造出来的打不垮,托不烂的威武之师而感到自豪,由衷的自豪,无比的骄傲。
“ 我在学生之中,学生在我心中,我为学生服务,学生向我看齐”短短的几句话时刻提醒我们要把情感融入到学生管理之中。要让每个同学在严格的制度下都能感受到真诚的情感教育,具备健康的心态。
【关键词】中职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根据中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和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心理状态和素质,是摆在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生理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转化时期,学习由义务教育转向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转向以就业为主,学生面临诸如学校教育、人际交往、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如得不到很好地调适,就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感较强,自尊心不足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阶段有不同程度的挫折经历,加上社会上一些人长期以来对中职学生存在严重偏见和歧视,中职学生几乎成为“差生”的代名词,学生心理压力较大。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相对陌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训练难免会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因此自暴自弃,整天无精打采,对事情不感兴趣,自卑感较强。
2.人际交往障碍
进入中职学校,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广交朋友,宣泄情感,但他们主动性不强,且缺乏人际交往的知识与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不能真诚地赞赏别人,对他人的缺点又过分在意,难以容忍,往往易引发人际冲突。
3.情绪调控能力较差
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富于变化,好奇心强,容易感情用事,缺乏冷静思考,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高兴快乐时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抑郁消沉,情绪控制能力差,易冲动。
4.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中职学生由于原有的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为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表现为奇装异服、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二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方法,促使其在实际生活中达到自我心理调控的目的。
结合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笔者认为,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职学校建立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中职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补充。心理咨询室的功能,是为了帮助学习、生活遇到困难或困惑的学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人格、行为、能力和健康等方面的心理测试、检查,立为个案研究,为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累资料;也可以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关注学生个人的深层心理因素,通过咨询老师与咨询学生建立轻松自然融洽的关系,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做好个性心理调整;还可以实现校园信箱和网上交流,定期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准确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学校宏观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因材施教,使心理教育科学化。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辅导老师的事,更是教师、学校、全社会的责任。学校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因此学校要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借鉴心理卫生和发展教育代替心理咨询技术,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在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方面的问题。
在实习实训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实训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调适,克服不利于就业的心理倾向,正确对待职业选择和职业变化发展,培养职业兴趣、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环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培养学生品德、陶冶学生人性、完善学生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学校应不断地美化校园环境,改善教育教学设施,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根据专业设置的需要,建立社会实践和实习基地,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重视校园教育阵地建设,多出反映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报、黑板报、宣传栏,利用校园广播站、网站、电视台等媒体优势,充分发挥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功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组织各种有益心理健康的比赛、表演及中职生社团等活动,使学生在学校既能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学校的关怀,又能促使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增进交往,增强自信,积极调整心态,完善自我,进而明确自己的生活目的、生活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必须依靠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其中学校和家庭在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影响极为深远,所以学校在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当充分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形成既能发挥各自特长又能相互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智力发展
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意义、目标、内容、途径等。只有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切实、深入、全面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我本人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和同仁的探讨,研究,根据近年来我们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下面就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谈几点建议:
一、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表现还不错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师并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责骂、教师的不屑和同学的疏远,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从此郁郁寡欢、自暴自弃,不但学习成绩下降,而且变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现幻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而且还把信任和改正的机会给他,把管理班费的任务教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上次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抬起头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而得到促进。
可见,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二、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三、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