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范文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6: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

篇1

关键词:休闲体育 体育产业 经济价值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日益融入现代文明社会,其卓越的价值功能正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而休闲体育众多的价值功能中,其显著的经济价值使之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力水平和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如何认识休闲体育

纵观休闲体育的起源及发展,中西方对休闲体育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义。然而绝大多数学者都将休闲体育定义为体育文化的重要元素,例如著名学者卢元镇在《中国体育社会学》一书中指出:余暇时间是创造体育文化的重要条件,“余暇时间是人们直接参加体育活动和接受体育文化的基本前提条件”。任海在《国外大众体育》一书中认为:人们在可以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里进行的,以寻求身心放松、获得愉快情感体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种以体育手段为主要内容的健身活动就是休闲体育。而且这种观点认为, 休闲体育是一般不计任何报酬的非功利性活动。它追求的是运动本身所带来的乐趣, 这种乐趣可以是一个人独享的, 也可是某个体育群体所共享的。在不同时代、不同形态的社会中,休闲的思想观念和展现方式不尽相同。而在中西方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链条上,休闲文化不仅各自展现出五彩纷呈的绚丽景观,而且,各自勾画出勃兴、起伏、发展和回归的曲折路径;中西方不仅休闲概念、内涵和载体等不尽相同,而且特征、外延和方式等也不尽一致。在西方语境中“休闲”一词最早出现在雅典城邦,希腊哲学家们总是将休闲与学问联系在一起;近现代工业社会以来,特别是二战以来,休闲和工作的分离、有闲阶级的出现等,促使休闲出现娱乐化趋势, 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娱乐对体力、情感恢复和再创造的正向功能。休闲(leisure)是人类社会构建出的特殊文化现象,其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伴随。考证休闲一词的英文词义,“leisure”的核心是发展娱乐,从中得益,并与文化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在中国汉字中,“休”有“吉庆、欢乐”的意思,“闲”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宁静的意思。从词义的组合上,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预示着物质生活逐渐还有精神活动的存在。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对休闲体育内涵的界定如下―所谓休闲体育是在可以自由地支配的时间内, 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最佳心理体验的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休闲”在能消除体力疲劳、恢复正常生理状态的作用被肯定的同时,其在人们精神释放与心灵慰藉上所起的作用也日益被人们接受。休闲体育的特点:一是活动的身心两元性特点。休闲体育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力与智力的统一、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二是非功利性特点。休闲体育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悠然自得,与世无争”的放松与愉悦情怀,主要体现为休闲过程中的娱乐性和游戏性。三是休闲过程中活动的身体参与性特点。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条件,自主选择休闲运动项目,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来达到精神和体力的恢复。

休闲体育唤醒了人类对自身进行改造的发展意识,休闲体育的这种客观存在,本质上乃是人们为娱乐享受和促进身心健康而创造的,以自觉意识支配的身体运动作为主要手段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改造并使之臻于完善的实践,它更多的是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所以休闲体育是人类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过程中,表现出人类完善自身、发展自我、提高和改善生命质量与生活品质的发展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投入到休闲体育的生活方式之中,它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生活健康,满足需求,更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人格,使国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升华和提高。休闲体育不仅蕴含巨大的人文价值,还是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休闲体育将在未来的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休闲体育的经济价值

休闲体育是经济、体育一体化的产物,表现在经济发展与闲暇时间的增多,一方面,经济参与“买来”休闲体育,它是回报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休闲体育可以被用来娱乐、消费、健身、交往,来支持有效的经济参与。正是这种消费的“再创造”性,使得休闲体育合理化。

首先,休闲体育是体育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和休闲法制化的实行,国民从物质追求开始转向精神追求,这也就为休闲体育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休闲娱乐已经成为国民余暇时间的重要消费态势,休闲体育毋容置疑成为体育经济的有机构成主体。目前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在我国的一线城市,休闲体育运动蔚然成风,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根据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在沿海发达城市经营性休闲体育场所有4000家以上,并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其次,休闲体育产业经济效益显著、发展迅猛。随着国民日益增长的休闲体育活动需求,休闲体育巨大的经济价值也越来越显著。国民经济的增长为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支撑和物质保障,有闲时代已向我们走来,休闲体育作为健康、科学、文明的休闲方式,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给现代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也给休闲业与体育界以及政府带来更多新的思考与探索。我国已形成了总投资额已超过二千亿元的相当规模的体育专业市场,国内现有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达2万多家,年营业额超过六百亿元,其发展速度十分可观。高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将可以让人们生活中的50%时间用于休闲。在世界上主要经济发达的国家,体育休闲产业无论是发展的速度,还是总体经济规模方面都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2000年体育娱乐总营业额高达四千亿美元,超过房地产业与国防开支,极大地刺激了相关产业的销售。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介绍,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四千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仅以北京的上百家健身俱乐部和健身中心为例,它们的年创收目前就高达上亿元。

第三,休闲体育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休闲体育活动对人们的身心复原作用和促进个体发展作用,能对生产效率产生无形的推动影响,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随着社会进步和观念更新,休闲体育已经从竞技体育的附属品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但表现在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于对第三产业的辐射作用。休闲体育产业带动传媒业、旅游业和娱乐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还可以通过关联效应,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休闲体育这种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使得休闲体育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休闲体育发展前景展望

休闲体育的经济价值正在逐渐被人认识,体育经济作为公认的“阳光产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展休闲体育就成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措施。展望休闲体育的发展前景,实现多元化发展休闲体育具有积极意义。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休闲体育消费意识的不断加强,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体育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不可估量,这为体育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与发展空间。

第一,从休闲体育的发展形势看,休闲体育经济可以改善竞技体育经济井喷式的发展模式,从而调和后竞技体育经济时代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体育经济的和谐发展。休闲体育已悄然成为产业,直接或间接地拉动消费,形成休闲体育产业效益。作为新兴产业,有利于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带动产业结构更新换代,成为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增长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休闲体育行列,形成良性循环,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二,从休闲体育的就业形势看,加快休闲体育经济往往伴随的是修建更多的体育娱乐设施,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失业人群,构建和谐社会。注重休闲体育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继续提供一系列的劳动岗位,分流社会富裕的劳动力,缓解社会压力,增加社会财富,稳定社会秩序。

第三,从休闲体育的发展结果看,休闲消费比重上升,拉动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及余暇时间的增多是参加休闲体育的必要条件。现阶段,我国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生活消费开始由量的满足过渡到质的提高,家庭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这样不仅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居民有能力选择休闲、旅游观光度假,那些收入水平还不很高的居民也有时间选择休闲。

第四,从休闲体育的参加主体看,以健康愉快的状态投入经济活动,有助于减少社会道德沦丧和异化以及它们带给社会的经济成本,对经济发展有更高的贡献率。参加休闲体育使劳动者消除身心疲劳、恢复体力、激发潜能,从量和质方面增加了工人劳动生产率,并且减少怠工现象,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和谐地发展。

诚然,体育休闲产业在发展中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休闲体育在我国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体育投资较低,体育基建投资不足,群众休闲体育意识薄弱,体育项目活动单一枯燥,场地不足,体育产业结构单一,门槛过高的问题,价格过高让一些消费人群有心无力的问题;再如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还非常欠缺等问题。鉴于我国体育经济尚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空间巨大,需注重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和刺激消费,让社会主义市场与国际接轨,形成健康有序的发展局面。

结论

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人类休闲时间渐增,全民健身设施发展迅速,群众体育蓬勃开展,融健身、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为一体,具有体育特色的产业已悄然兴起,成为大众消费的新时尚,体育休闲开始成为民众的时尚消费,休闲体育正以一种“文化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迅速走进人类的生活当中,休闲体育彰显了生命的多元性与开放性,同时对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稳定和推进的作用。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国民余暇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必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余暇时间的利用和休闲活动的开展,从事休闲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增进国民健康、丰富国民余暇生活的需要,这是我国发展休闲体育的内驱力。而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加、消费水平的增长以及体育消费理念的改变,成为人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同时,广大体育消费人群不断攀升的休闲体育消费需求,为休闲体育产业的振兴提供了客观的条件和氛围,也为我国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著,成素梅,马慧娣,季斌等译.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李薇,李进.体育心理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中国统计年鉴》编辑部,2008.2

5.王红,刘江山.试析我国休闲体育的现状、成因及发展[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

6.朱树豪.体育休闲产业与社会发展[J].体育学刊,2004

7.陈玉忠.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的未来走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

8.魏薇.休闲体育与生活质量[J].浙江体育科学,1997

篇2

体育发展,使体育对新闻传播媒介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新闻媒介也将体育、特别是诸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体育活动作为提高自己声誉的重要手段。由于体育备受重视并通过新闻传播而家喻户晓,企业界便纷纷借助体育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身价。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只要看一看大型体育活动场地周围的广告牌及企业界对资助体育活动越来越感兴趣便可知其中的奥妙,其目的均是想借助体育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最终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霍英东通过资助体育事业而名声大振;1984年初健力宝公司通过走体育这条路而使自己几乎占领20世纪80年代全国体育饮料市场。体育赞助已引起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已涉及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体育和体育新闻的固有特性及社会的需求心理

体育活动的特征及其社会地位。随着人们的生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体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参加体育锻炼、观赏体育表演、关注体育动态的人的比例不断上升。体育升值来源于它自身的特性:

激励性。体育具有强烈的激励性,是除了战争之外,最能激励民族情感的社会活动。例如,在亚运会、奥运会举行的日子里,举国上下几乎都在关注着中国运动员的表现。

凝聚性。体育有着极强的凝聚力。一场足球比赛,在体育场周围就凝聚着数千数万人,至于通过电视观看的人数则无法统计。地球上有1/3的人通过各种形式观看第29届奥运会,一个时期内全球都在议论奥运会。

欣赏性。体育是健与美的综合体,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精华的展示场,人类在体育场上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展示自己。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欣赏体育表演时,无论是对力量、速度、技巧、智力还是形体,都表现得如痴如梦。

竞争性。竞争是体育的固有特性。争强好胜是人类的本性。在和平时期,人类便通过体育活动来决定谁强谁弱。

多样性。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其他没有被列为奥运会的各民族不同形式的体育项目,更是层出不穷。多种多样的体育项目,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的不同爱好,把更多的人吸引到体育事业中来。

连续性。体育的连续性表现在多方面,一场比赛有选拔赛及初赛、预赛、复赛、半决赛、决赛等;一项赛事,连续进行多届,例如奥运会,每四年一届,已经进行了一百年。由于其连续性而使竞争越来越激烈,连续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

体育的上述特性使之在某个特定时空里成为人们注意力的中心,并被社会和传播工具广泛地运用。在当今社会,没有任何一项活动能像体育这样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并被新闻媒介快速、广泛、全面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正因为如此,它成了企业界的“宠儿”。

体育新闻的特性及其社会地位。体育的社会影响是通过新闻传播辐射给社会的,是通过新闻传播产生的。这种以体育活动为新闻主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便是体育新闻。它是新闻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新闻范畴。新闻的特性使之产生特殊的社会效应,即信赖性效应、快速性效应、轰动性效应、全息性效应、选择性效应、导向性效应。这六方面的效应使新闻传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传播受体的信息需求心理。社会是新闻传播的受体,即接受信息的群体。传播受体希望从传播中获得什么呢?综合起来,大体可称为“五求”:

求力,即思想动力。从传播中获得精神力量,这种获得包括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和短期的、立竿见影的。长期的可称为精神教育,短期的可称为精神激励。例如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英雄主义的教育,使传播受体受到人生观、世界观的熏陶,从而坚定信念,形成精神力量,为了一个明确的信仰而奋斗。短期的精神激励,能使传播受体产生必胜的信心,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奋勇向前!例如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赛前激励,军队长官对士兵的战前动员等。这两种教育除了接受口头传播外,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传播媒介的传播,而新闻传播是其中的重要渠道之一。

求乐,即娱乐的满足。传播受体从传播中获得娱乐。例如欣赏电视中的体育节目和娱乐等。

求新,即信息的需求。任何一个人,都希望更多地尽快了解自己周围的新鲜事。这种满足,只能从传播中去得到。这是人们除娱乐之外对传播的第二大需求心理。这种信息需求心理因文化素养的不同而不同,文化素养较低的人,往往偏重于娱乐需求。

求名,即扩大知名度。通过传播工具的作用,扩大覆盖面,并随着传播的不断加强而不断扩大影响。这种需求在政界和商界表现得更为强烈。因为,他们迫切需要社会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因而充分利用传播工具来“鸣锣开道”。

求利,即经济效益。如果求名是社会效益的话,求利则是经济效益了,而经济效益是通过社会效益来实现的,于是,有远见卓识的实业界人士便充分利用传播工具的桥梁作用,通过媒介将自己传播到社会上去,让社会接受自己,从而取得经济效益。

体育新闻对经济效益提高的可行因素分析

体育活动已成为社会和传播工具关注的对象,但如果忽视体育新闻这个载体,便使整个新闻链失去了中心环节,体育活动的经济效益便无从产生。因此,引起新闻传播机构对体育的兴趣,是体育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新闻传播机构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的主要因素包括:

技术因素。高档次的体育活动是吸引新闻传播的主要因素。其道理是显而易见的。高水平体育活动的来源,一是招徕外地高水平的体育团体;二是提高当地体育技术水平,一个体育水平不高的地方,是很难有高水平的体育队伍光顾的,当然也不会引起新闻传播机构的兴趣。在争夺观众和新闻传播机构的竞争中,只有高水平的体育活动才能稳操胜券。

工作因素。包括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和现代化的通信工具。现代化的体育设施是举办高水平体育活动的物质条件,而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则是将体育活动传播出去及吸引新闻传播机构的物质条件。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如果没有现代化的通信工具,无异于聋哑人。

服务因素。良好的服务能极大地提高服务对象的积极性。给新闻传播者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能刺激他们更多地传播信息。条件服务――给新闻传播者提供采访条件是最基本的服务。每个体育场要有固定的记者采访席位,其位置处于最佳角度。可是我们的许多体育场馆根本没有记者席位,记者来了,或是满场跑、或者只能站着、或者打游击,极大地影响了新闻传播积极性的正常发挥,当然也就影响了体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正常发挥。体育活动组织者必须在办事机构中设立新闻管理部门,一般称作新闻委员会,统一协调新闻传播工作,包括发放证件,举行新闻会等。会不仅在活动开始前要举行,当活动中出现有价值的新闻时,要及时举行会,为记者提供更多的采访机会。资料服务――一次大型的体育竞赛,有许多赛场,一个赛场中有许多运动员,一个记者不可能到达各个赛场采访,在一个赛场里,不可能同时了解所有运动员的情况,为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组织者必须为记者提供详尽的资料。以前的资料要求只需一个最终结果,这对于需求欲越来越强烈的新闻受体来说早已成为历史,他们需要的是全方位的数据。同时,必须为记者提供监视设备,使他们在新闻中心就能观察到各个场地的情况。对于比赛结果,以前只要求在比赛全部结束时提供,如今则要求每场比赛结束时便要提供。记者们有了众多的、丰富的资料,便可发出更多的新闻稿件,得利的当然是体育组织者们。但是,我们一些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甚至连秩序册也舍不得为记者提供。生活服务――记者们的工作节奏很快,因此,搞好记者的生活服务,为他们提供一个较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一些大型比赛活动均采取有偿服务,而在省一级的或省级以下的体育活动中,往往对新闻单位采取无偿服务措施。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无偿服务终究会被有偿服务所代替。既然是有偿服务,就一定要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各种要求。

结束语

体育的经济价值来源于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随着文化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竞技水平也将不断提高,体育的广告利用价值也就会越来越高。体育组织者如果充分发挥了新闻传播机构的作用,体育的经济价值将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大中、杜志红、陈鹏:《体育传播――运动、媒介与社会》,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李红、王静、张珍:《试析网络体育新闻传播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6)。

5.熊永新:《个性、独立、创新――从世界杯报道看网络媒体新闻业务发展》,《现代传播》,2002(5)。

篇3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济价值;内需

一、如何理解体育产业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体育产业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接受。但是,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目前人们体育产业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我国体育产业的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还不高、各个地区的差异也比较大等等。因此,了解体育产业的概念及其经济价值,并致力于其发展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体育产业的概念

纵观体育产业的产生与发展,中西方不同学者、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有各自 的不同观点,本文认为:“体育产业的概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其内容和形式,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体育产业概念的阐述和解释理应从产业角度出发。“体育产业”应属于一个发展性概念,指的是以体育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活动为主的产业主体所从事的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系列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2.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体育产业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主要的增长点,并大有渐为支柱产业之势。美国是全球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该国的体育产业年产值已占本国GDP的2%,以健身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时间产业在美国各州的产值排行榜上均占前三名。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瑞士、西班牙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产值也大体占本国GDP的1%至3%之间,最高的瑞士占到3.37%。从这些数字中不难发现,体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旺,这就导致了不同所有制的各类经济主体纷纷投资体育产业,并表现出极大的增长潜力、全球化趋势。

3.美国的体育产业

自2000年以来,由于新经济泡沫的破裂,美国经济告别“长期繁荣”,开始步入慢车道。“9.11”事件又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但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高达98330亿美元,是排名第二的日本45547亿美元的两倍多,是排名第三的德国17929亿美元的5倍多。仅美国加州的产值也超越名列世界第五的法国。由于体育消费行为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体育环境的影响很大,美国已经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体育消费市场。八十年代,美国与体育相关的产值略超过全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全国体育产业的产值在各大行业排名榜中居第22位。而据美国著名的商业咨询公司凯尔尼公司的统计,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场价值在90年代中期已经达到了1520亿美元,成为美国的第11大产业,占其GDP的2%。在美国一些州的各行业产值排行榜上,体育产业的产值已跻身前三位。由此可见,在美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一般产业的发展。

二、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体育产业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国家的体育产业已位居该目的十大产业之中。

2.体育产业能刺激大众消费和拉动“内需”

在过剩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发展必须实行刺激消费、鼓励消费,开拓新的消费热点来扩大内需,以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决策。据有关资料报道,在过去的20年中,居民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居民消费每增加1%,可带动GDP增长约0.5%,体育消费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消道娱乐的认识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工业发达国家产生了有关游戏、娱乐、运动、消遣的理论,终于成为了一种公认的社会文化活动,也形成了一个收入签丰的体台文化市场。

3.体育产业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劳动就业成为社会主要问题时,体育产业在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1995年,美国体育产业提供了23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521亿美元的收入,以及233.2万个间接就业机会和750亿美元的家庭收入,美国体育产业所支撑的经济活动在产业活动方面超过4000亿美元.为美国家庭带来1270亿美元的收入(家庭收入增加2.4个百分点),容纳460万就业人口(就业人口增加2个百分点)。1996年澳大利亚在体育行业工作的人员达到95万人,其中44%的入从事的是全职工作。有些国家体育产业为入们提供的就业机会与农业、铁路、管道服务、交通服务业和纺织业相当甚或稍高。”

4.体育产业是吸收社会游资的重要手段

体育产业中的体育彩票业、体育赞助业对于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用于繁荣经济,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极有价值的。

三、影响体育产业经济价值因素分析

需要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生存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只有当生存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人们才会去谈及提高生活质量有关的话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与体育产业发展成正比关系。

篇4

Abstract: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showed the new features of capitalism crisis : Virtual economy’s excessive dilation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ity economy. It also proved the rationality of Marx’s labor value theory.

关键词:虚拟经济 实体经济

Key Words: Virtual economy Entity economy

作者简介:赵朋(1986―),男,山东济南,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经济关系。

2008年爆发于美国进而蔓延到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影响,这场被称作“金融海啸”的危机由美国华尔街市场上爆发的次贷危机开始,逐渐转变为金融危机最后演化成经济危机。从空间跨度上看,危机从美国输向全球;从经济层面跨度上看,危机从虚拟经济输向实体经济。按照《资本论》中的观点,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局部的、短暂的金融危机,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从虚拟经济的层面蔓延到实体经济的层面,虚拟经济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阻碍了虚拟经济自身的发展。

《资本论》中对虚拟经济有过论述。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划分是相对于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而言,他认为,在实体经济活动中,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必须通过与实物形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才能产生利润;而在虚拟经济活动中,资本可以不经过生产―流通―交换―再生产这样的循环就产生增殖。按照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商品的价值是由凝结在其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决定的,而类似银行汇票等证券类的资本因为没有人类劳动凝结在其中,因而本身并没有价值,但最终却能够产生某种形式的剩余价值,因而被称为“虚拟的”。

现在虚拟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虚拟资本的种类也从当年的汇票、股票等简单形式发展到RMBS、CDO等复杂形式。尤其在美国,虚拟资本种类不断翻新。美国通过证券化创造金融衍生品,把流动性差的某个或某一组其他形式的资产转化为证券。例如某银行发行了许多住房抵押贷款,该银行把这些住房抵押贷款捆绑在一起组成一个住房抵押贷款池,以此为基础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RMBS)。一只债券就被无中生有的创造出来。在RMBS的基础继续进行新一轮的证券化,发行以RMBS为基础的债券担保债权权证(CDO)……在理论上债券化的过程可以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但是这些金融衍生品是否真正存在价值呢?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这些金融衍生品的创造归属于虚拟资本的范畴,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因此不存在任何价值。但西方经济学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认为只要商品对人有效用就有价值。既然虚拟化的股票和债券可以给人带来收益,那么这些虚拟商品本身也是具有价值的,而它们的价格则是由市场交易中的交换价格来决定。而价格的规定在理论上主要依据货币主义者弗里德曼提出的预期资本收入化理论。所谓预期资本收入化,是用来表示经济流量和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观点,简单说,就是资本存量的价格等于预期收入除以利息率。由资本价格公式可见,资本的价格是由预期收入和利息率两个因素决定,资本价格的高低与预期收入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变化。预期收入资本化公式为美国吸引外国资本流入创造庞大的虚拟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美国可以通过利率杠杆将其所得收入进行资本化,而资本化后形成的资产价值将是原预期收入的数倍。美国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不断创造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打包处理后卖给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将全世界的资金流都吸收到自己国内,从而通过预期收入资本化在自己微小的实体经济旁边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虚拟经济。美国这种策略的实现依靠的是美元在世界经济殊的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通过牙买加协议逐步确立了美元充当世界货币的角色,虽然美国的GDP只占全球份额不到25%,但美元却占到全球外汇储备的64%、外贸结算的48%和外汇交易的83%。美国完全可以通过印纸币的方式来偿还自己欠下的巨大国际债务,从而将自己国内的经济危机转嫁给世界。

当虚拟经济的发展规模与实体经济规模比例协调时,会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决定了,作为资本的人格化,贪婪是资本家的本性。马克思就曾在《资本论》中对资本家对于增殖的贪婪追求做出过精辟的描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虚拟经济创造的财富具有自行放大的特性,长期发展下去会导致经济的虚拟化。当经济虚拟化程度过高,就会脱离实体经济的控制,迅速膨胀化泡沫化。而原先作为资本存量增殖根源的预期收入本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来自未来的收入,一旦经济形式发生了波动,人们对于未来前景的信心有所动摇,必然会导致预期收入的减少,从而使虚拟经济产品价格急速下降,而虚拟产品价格的下降又会使人们的信心更加萎缩……如此恶性循环下去,之前依靠金融衍生产品和预期收入资本化公式吹涨起来的虚拟经济泡沫破灭,其价值大幅缩水,从而引发危机。

虚拟资本的特征、运行机制以及价格形成的方式决定了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真正的价值只能通过实体经济中人们的劳动创造出来。这场经济危机的爆发让我们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也让我们看到了马克思《资本论》蓬勃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篇5

要明确一点,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其理论依据是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至于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商品价值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先把题目中已知的商品价值量用等式表示出来。比如,1台电脑与3部手机的价值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为:1台电脑=3部手机。一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可以用等式表示为:1件=6元。此方法一般不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表示商品价值量。

第二,把题目中变化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转换成社会劳动生产率(如果题目中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就不必转换了)。比如,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即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

第三,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如果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n倍(整数倍)或n%(百分比),则在等式中该商品的原有基础上乘以(1+n)或(1+n%);如果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n倍(整数倍)或n%(百分比),则在等式中该商品的原有基础上除以(1+n)或(1+n%),等式仍然成立。然后简化计算即可。有些学生对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1倍、2倍、3倍等,容易计算出来,但是对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20%、50%、75%等,就不理解了,其实二者在计算方法上是一样的。比如,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3部手机的价值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为:1台电脑=3部手机),假如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即生产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按照上面方法,可以迅速计算1×(1+50%)台电脑=3×(1+1)部手机,简化得出:1台电脑=4部手机。

综上所述,计算商品价值量只要掌握三个步骤,归纳起来就是:等式―转换―乘除。先用等式表示价值量,再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转换成社会劳动生产率,最后运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是乘法,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是除法”的方法,简化等式即可。

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涉及的商品价值量计算问题,运用这一方法都能快速准确地算出来。但仍然要注意一些问题,一是注意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转换成社会劳动生产率(二者成反比);二是如果某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n%,计算时不是乘以或除以(1-n%),而是在该商品的等式这边除以(1+n%),也就是“降低”不能用减法,社会劳动生产率不管是“提高”还是“降低”都用加法,“提高”用乘法,“降低”用除法。

【例1】 假设1部手机=3辆自行车=2克黄金成立,若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两番,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黄金行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1部手机=3辆自行车=2克黄金

B.1部手机=3辆自行车=2克黄金

C.1部手机=3辆自行车=2克黄金

D.1部手机=3辆自行车=2克黄金

解析:首先,等式已建立。其次,把题目中变化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转换成社会劳动生产率。黄金行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即黄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一倍。还要注意的是,题中“翻两番”即是在翻一番(提高一倍)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提高一倍)。最后,运用“提高”用乘法,“降低”用除法,等式仍然成立,简化即可。即1×(1+1)×(1+1)部手机=3×(1+1)辆自行车=2÷(1+1)克黄金,简化得出正确答案B。

另外,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公式还有:商品价值量(可用货币表示,也可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表示)=商品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例2】 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去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今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今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为( )小时。

A.5小时 B.7小时 C.7.5小时 D.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