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范文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篇1

(一)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非农产业对于农村经济的拉动式比较大的,提高了农民收入,到了200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就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六左右,近年来比重进一步增大,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农民从二、三产业得到的收入的增长。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和实现途径。农民在非农产业中得到了工业化的锻炼和洗礼,素质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农村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

(二)吸纳了农村大量的劳动力

非农产业已经成为农村增收的重要阵地,吸取了大量的劳动力,对于农村的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非农产业由于身处农村,对农民创业也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很多农民受到启发,创办了大量的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又进一步吸纳了劳动力,农村就业实现了良性循环,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协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延长了农业产业链

非农产业当中很多企业是农产品加工方面的,面向广阔的原料市场,缩短了运输时间和生产周期,一方面对于农产品的价格和销售起到了积极地推动,另一方面不断延伸了农村产业的生产链条,和农业生产形成了良性的协调发展,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壮大,反过来会促进农业非农行业的发展。

二、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的措施

(一)加强政府引导功能,重视思想观念渗透

政府在非农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政府通过资源调配、产业规划、政策引导,建立宽松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二三产业的发展;改革简化企业的审批制度,提高政事的公开和透明,从而实现非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的管理,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非农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政府的引导,而且需要在思想上进行渗透。在农村由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对于非农产业认识不到位,我们要在宣传教育上突破陈旧的思想观念,形成共识,加强目标引导,引导领导干部提高自己的思想观念和理论水平,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向企业要岗位,向市场要效益。

(二)扶植乡镇企业,加快非农产业步伐

乡镇企业是农村非农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针对乡镇企业在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加大扶持力度,我们要在资金和技术上予以扶持,引导它们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利用新技术促成企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引导它们立足当地资源进行结构调整,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考虑到农业的综合发展,我们要优先支持与农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它们向城镇集中,形成规模效应。当然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旅游业是无污染产业,对于农村经济的带动也是很大的,它所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旅游本身,还牵扯到吃、住、行以及地方特色产品,带动的是系列经济效益,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导游、景点经营、农家乐饭馆等等。可以说具备旅游特点的地方发展旅游业,对非农产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能够成为农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三)推进小城镇建设,壮大非农产业力量

小城镇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我们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小康社会的有效手段。它对于聚集非农产业,提高农村非农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渐成熟。当然小城镇的建设不是随意的,应当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我们要选准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搞好交通、金融、文教服务,打造中心城镇,吸引企业的聚集,培育城镇建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非农产业力量。引导小城镇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在加工、贸易和旅游等方面形成有特色的主导产业,特别要与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集聚的局面。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做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采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吸纳农村人口,建立健全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法律制度。比如制定鼓励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的政策,推进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等。

(四)完善农村新型体制,完善劳动力流动机制

篇2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则是适应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必须要顺应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

1.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总体呈现健康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严重,农业资金的投入较为短缺。我国农业投入具有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多等特点,然而,我国农业投资在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比重却很小,且资金投入的利用率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会导致农业对多变气候对的抵抗能力大大降低[1];第二,我国的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生产规模较小。虽然近些年我国加大了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我国农业技术人才对于支援农村建设的贡献远远不够,是造成先进技术储备与高技术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剩余劳动力转移苦难。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现状不平衡,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用工短缺的现象,且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普遍较低,多数强壮劳动力进城务工,从而导致农业劳动力不断弱化,严重阻碍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变;第四,农情信息网络制度不够完善,农产品销路窄。我国农村信息工程建设的脚步十分缓慢,因而造成农村市场信息一直处于严重的闭塞状态,导致农民不能及时掌握市场变化的趋势,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而这些都对农产品销路的拓展极为不利,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

2. 加速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及思路

2.1合理依靠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人均耕地面积小就决定了我国必须要依靠科学技术的作用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能够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以及农业的整体效益。除此之外,还应该对传统农业进行相应的改造,通过不断的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的方法提高农业中的科技含量,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潮知识型的方向逐步发展。

2.2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在播种,除草,病虫害防治,施肥以及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还比较落后,仍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面对这一状况,相关政府部门首先要设法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努力为农民提供相应的农业生产设备,帮助其减轻农业劳动的强度,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生产[2]。其次,要重视对农民机械操作的教育培训,加强其机械化操作的熟练程度,从而实现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目的。

2.3积极探索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要不断提高对发展绿色农业的意识,明确绿色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科学严谨地制定绿色农业的发展规划,并把发展绿色农业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盲目种植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主要体现在农民不能根据当前市场导向而合理选择种植方式,缺乏对气候及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充分考虑,违背了农业种植前瞻性和预见性的原则。其次,种植布局缺乏合理性,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比例严重失调,使得先进的栽培模式不能达到高产的效果。最后,政府职能部门的观念还有待改善。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仍需政府部门的推动和引导。然而,部分地方政府却依然存在沿袭计划经济的做法,甚至为了实现产业调整的目标,强制推行一些项目的实施,使农民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威胁,进而阻碍农村产业结构的顺利优化与调整。

4. 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措施

4.1建设有特色的地方经济

农村产业的优化调整首先应该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例如,在适宜种植大豆和水稻的地区的地区就可以发展绿色大豆,绿色水稻,高油大豆或者发展市场前景较好的芽豆等。此外,要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逐步开拓地方市场,形成地方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基地与企业的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良好格局[3]。

4.2转变政府职能

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政府应该转变其自身职能,积极推动和引导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在产前,政府应该为农民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优质的服务,详细的技术指导等,在产后,政府还应该努力帮助农民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大政策推行扶持的力度,真正为农民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4.4以市场为导向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首先,要充分掌握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需求,并加大对高效,高质及特色农产品开发的力度;其次,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与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此外,要加强农业信息体系的建设,这不仅是发挥市场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与带动作用的基础,也是避免农业种植盲目性的重要手段。最后,还应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的预警系统。

5. 结语

加快农业经济水平发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在科学认识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合理控制农业发展的进程,并不断改进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健康,稳定,持续和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苗春瑞.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及策略[J].农机化研究,2008.

[2]陈永芝.我国农业经济调整的深层矛盾与制度创新[J].中国经贸导刊,2012.

篇3

关键词:农村公路;产业发展;吸附效应;投弹效应

Abstract: Rural highway construction possesses the adsorption effect and bombing effect for rur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of rural highway,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construction scale of the rural highway in Hangzhou, and futher analyzes that the accomplishment of rural highways in Hangzhou has the contribution to promote the local and overseas resources, element gathered to the highway along and intersection, change the production, life layout, and then integrate, evoked the creative demands to pull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long;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industries, and directly promoting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e upgrade of the local industry.

Key words: rural highway; industry development; adsorption effect; bomb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交通运输产业与农村经济的关系,是近期引人注目的课题。如何直接利用对经济影响巨大的“交通产业”,尤其是同广大农村发展联系紧密的“公路产业”与农民、农村、农业发展的关系,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研究其长效的、根本的、稳定的机制,是一个崭新的交叉研究领域。在扶持发展经济顾问迈克尔•M•塞尼(1998)在对农村公路项目的研究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公路对农村社会结构的影响,但尚未对其经济影响和关系进行分析。

2003年开始实施“乡村康庄工程”以来,杭州农村公路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为促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交通运输基础。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农村公路产业对启动当地经济所产生的多重效应,进而解释公路与产业发展的关联机制。

1 农村公路定义

农村公路的概念是随农村的发展而发展的,在交通部2000年底的《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说明及编制方法指南》中指出,农村公路主要分两个层次县道系统和乡道系统,具体包括县道、乡道、村道(乡通行政村)。因此我们可将农村公路定义为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按照国家规定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经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验收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县道是指具有全县旗、县级市政治、经济意义,联结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

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

村道是指经县交通主管部门批准,直接为一个或几个行政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并且与乡道以上公路相连接的公路。

2 杭州农村公路基本概况

目前,杭州基本形成了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截至2011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为15417.793公里,其中农村公路里程为 13893.087公里(县道3961.348公里、乡道2259.526公里、专用道60.173公里、村道7612.04公里),农村公路里程占公路总里程比例为90%。乡镇公路通畅率为100%,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100%。

2011年全市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分布

3杭州农村公路建设规模

2003年~2011年,杭州市共建成农村康庄工程路基3246.9公里,路面3982.5公里。农村联网公路1430公里。总投资达30多亿元,覆盖4340个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从2002年的62%提高到100%,通村公路硬化率从2002年的53%提高到100% ,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厅提出的“村村通公路”目标,被农民们喻为“农村脱贫路、农业致富路、农民小康路”的农村公路,惠及全市400多万农民群众,为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全市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做出了应有贡献,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被农民亲切的称为农村的“第四次革命”。

4 农村公路建设规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根据研究资料,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影响着农村经济发展,继而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随着时间推移呈“鱼嘴型”变化趋势,在一定时期内公路建设规模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保持超前发展特征(如图1所示),公路里程曲线上凸,增长速度递减,GDP曲线下凹,增长速度递增,这说明在一定时期内,农村公路建设应该先行,在发展速度上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杭州市农村公路发展规模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图1农村公路建设里程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曲线图

5 农村公路建设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吸附和投弹效应

5.1吸附效应:诱导经济单元的空间集聚,创造需求

篇4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 龙头企业;融资渠道

Abstract: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based on market-oriented, leading industry-leading use of regional advantag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integrated operations is to achiev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effectively lengthen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hain, increase in agricultural value-added to improve theagricultural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a new agricultural mode of operation.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we must cultivate the leading industries, and strengthen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expanding financing channels.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leading industries; leading enterprises; financing channels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地方农副产品为特色,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利用区域优势,依靠龙头企业和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实行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地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实质上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通过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重新组合,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效应和规模效益。农业产业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与市场接轨,依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贸易使农业由分散的个别生产过程转变为社会生产的过程,把农民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衔接好。农业产业化把生产、加工和销售融为一体,通过规模经营和多层次加工,既提高了流通效率,又实现了农产品增值,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一、培育主导产业

培育主导产业应当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创出品牌,形成规模,适应市场需求,打造农业产业集群,使主导产业发展呈现规模化和区域化效应,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主导产业要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名优产品入手,对那些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形成支柱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发展农业规模化,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产业分布、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使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政府要提供良好的产业政策和优质的服务以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促使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向,使得农产品生产具有高附加值,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走区域化、集约化和一体化生产经营的路子,促进农业产业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二、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肩负着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共同致富的重任。企业应一头向市场延伸,搜集分析市场信息,疏通流通渠道,开辟国内外市场;另一头向生产延伸,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经营,并通过配套的社会化服务,把个体农民联合起来兴办生产基地,从而把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必须多形式、多渠道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围绕一项或多项产品,形成“公司+农户”的产销一体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作支撑,带动农民实现规模经营,达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加大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对龙头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把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上,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将了解到的信息及时提供给相关龙头企业,以提高企业对市场波动的预防能力,降低风险。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引进新品种、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开展面向基地和农户的技术推广,做好服务、协调和运用工作,指导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联结机制,营造共同发展、利益共享的“和谐创业”局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做好龙头企业的宣传包装工作,树立龙头企业的形象,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加工农产品,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

三、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升级,农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化解农业产业化的资金“瓶颈”制约,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健全农业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合理规定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比例,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并通过专项资金、农业发展基金、贴息贷款等方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发展。要引导工商企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工商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农业,不仅可以缓解农业资金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其营销网络、企业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来提高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科技含量,充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必须重视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企业信誉度高的龙头企业,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个体私营投资。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与农业部门沟通,加强信贷管理,做好信贷调查、发放和收回工作,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优势产业,在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上予以适当优惠,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把农民和市场联系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对实现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留印:关于当前农业产业化现状的思考[J].河南农业,2010(17)

篇5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了我国农业在经济体制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客观要求,它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服务社会化,显著提高了农村经济的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它提高了农业的比较利益和劳动生产率,有效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化的进程。农业产业化是适应市场竞争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 培育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要以“名、优、新、特”产品开发为目的,从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名优产品入手,对那些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优势最明显、生产优势较稳定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通过良种扩繁等方式加快发展,树立品牌形象,形成支柱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发展农业规模化,建立农业生产基地,通过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可以有效带动农民大规模生产,从而形成区域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群体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产业分布、产品销售和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模式,通过优势资源的转移和优化品种结构,创品牌、上特色、出精品、增效益,大力发展名、特、优、稀等农产品项目,做到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优,使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 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逐步升级,农业也将逐步转化成为技术密集与资本密集型产业,这意味着农业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化解农业产业化的资金“瓶颈”制约,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健全农业多元化投资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合理规定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比例,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并通过专项资金、农业发展基金、贴息贷款等方式,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发展。要引导工商企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农业,工商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农业,不仅可以缓解农业资金的问题,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其营销网络、企业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来提高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科技含量,充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必须重视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对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企业信誉度高的龙头企业,适当简化贷款手续,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个体私营投资。培育农业资本市场,大力发展上市公司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扩大农业上市公司规模,通过资本营运的方式增加投入。各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与农业部门沟通,加强信贷管理,做好信贷调查、发放和收回工作,对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优势产业,在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上予以适当优惠,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政府和农业组织应大力宣传信誉美德,确立讲信用、重诚信的理念,建立农户信用等级和生产经营情况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额信贷的发放。

3 注重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