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态范文

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态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7:0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态

篇1

平面构成,主要是对艺术思维的训练,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中的思维规律、表现形式和艺术基本表现语,同时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一副作品中没有层次与空间的表现,那么可以说这幅作品是完全不符合平面构成的基本要求,它们两者之间又存在着什么联系呢?

平面构成中的空间是指具备二维数据的虚空间,是利用透视学中的原理来求得平面上的空间形态。层次是相对于空间而言的“平面性”空间,它仅仅是一种视觉感受,层次不是具有实际的距离与深度,这种距离感的深度感只是一种视觉感受。平面构成的层次是指形态在二维空间构成关系中形态之间的前后关系及顺序。层次是空间的不同位置、不同层面安排和处理形态的重要环节;与所有视觉艺术一样,层次在平面构成中也是必不可少的造型因素。符合审美要求的层次安排,将使构成平面中的元素有主次,并通过形态在层次前后关系上摆布,使构成平面在视觉上显得协调、丰富。表现二维抽象空间构成的方法包括:通过构成设计中对比元素的反差产生的视觉效果;利用面与面覆叠的手法,获得图形之间的上下前后层次空间;采用密集和渐变等构成的基本形的分布来获得空间关系;运用绘画手段绘制明暗塑造空间关系;借助色彩的冷暖关系,在对比中强化出色彩空间的关系;还可以借助矛盾空间,利用线或面的转折变化,获得三维空间的空间感。

空间关系对于层次而言是具有实际距离和实际深度的立体三维空间。平面构成中的空间关系也是一种视觉感受,与层次感不同的是,空间感特别强调形态之间的距离感和深度感。具有空间感的平面给人的视觉以纵深观看的愉悦感,同时强烈的空间对比关系会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加强形态之间的主次对比关系。平面空间的表现是通过强调形态之间的大小重叠关系和形态之间的虚实关系来实现。空间感的强烈程度取决于形态之间的大小重叠关系和虚实关系的对比程度。在平面构成中,平面的层次与空间关系都是深度和形态间的重叠关系,二者有对比程度的不同,对比关系弱的就构成层次关系,反之对比关系强的就构成了空间关系。那么它们的构成形式又有着那些区别呢。

在平面构成中,一切的形态和形体都依赖于特定的层次和空间而存在。平面、层次和空间是一切形态和造型元素的载体。在平面设计中,层次是形态由二维平面向视觉三维立体空间构成的过渡,任何形态都在这种视觉上的立体空间中存在,并与其他层面上的形态组合成一个整体,最终构成整个平面。在平面性质的构成中,层次和空间的丰富性意味着视觉表现的多样化。在二维平面视觉形象的载体上,一切的设计形式都必须在层次与空间的变幻中进行展示。为了便于理解层次关系及其构成关系,可以把层次关系化解为不同的层次和层面,在构成过程中逐渐向多层次、浅空间和深空间的构成方式过渡。一个层面的空间形式是空间构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在这种形式的平面中,形态之间没有重叠和交叉;二层平面是指形态经过一次重叠后的平面构成形式,这种构成形式使平面在视觉上感受到真正的层次感;多层平面是平面以多个层面进行构成的形式,多层面是平面性层次的极限,层次的增加,就使平面中可以放置更多的形态而不至于产生混乱。而随着层面之间距离的拉大,就使平面从层次表现转向浅空间和深空间的表达。

篇2

关键词:平面构成;家庭装修;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199-01

家装设计把对空间的设计、把握和处理视为最基本的环节。在对空间进行组织规划时,构成法则对如何处理诸如空间的对比与变化,空间的衔接与过渡,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等等有着指导性的作用。所以,设计师进行家装设计的构思初期就要在脑中形成“构成”的概念。一个设计科学、功能合理的构思方案,在平面图上显现的“平面构成”也是具有视觉美感的。平面构成形式包括重复、特异、对比等, 那么它是如何在家装中进行有效的应用的呢?下面作具体探讨。

一、运用重复构成塑造空间节奏感

重复构成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基本形出现过两次或超过两次的构成形式。重复的结构和重复的排列由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由两个以上相同元素连续排列成为一个整体,使人产生一种连续、统一、和谐的感觉。我们选用重复的构成形式,就是要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使设计的画面呈现出统一的、有节奏感的效果。

二、近似构成在家装设计中的运用

近似构成是两个以上的基本形发生一定的形态变化而构成的近似效果。近似构成比重复更自由,能突出在统一中有变化的效果。相对而言,近似构成比较容易设计,只要是同类物都可以作为它的基本形。近似构成往往可以产生一定的趣味性,有时近似和重复两种构成可以共生在一个画面上。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的形象,都可称为近似的形象。

三、运用特异构成形成视觉中心点

特异构成是指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构成形态,有意识的违反程序,通过比较体现出新的形象焦点。在家装设计中就体现在视觉中心点的安排上,这些地点能引起人的注意,适于安排一些需要在空间中加以强调的物体,在有序的空间组织中以特异的形象存在。

四、对比构成的运用

对比构成指在构成中相反要素组合起来,产生对比关系,形成较强视觉动感、美感的形式。对比构成是一种自由的构成形式,它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形状、色彩、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协调统一是求近似,对比则是求差异。对比关系有:大小、明暗、黑白、位置等等。对比是相互比较, 求差异, 使互异的地方强调、突出。在室内设计中, 家具的选择与安置, 就要运用到对比的构成原理, 追求统一协调。切忌作品中不要出现过多的对比构成,不然画面会显得很乱,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五、密集构成的运用

密集构成也称为“疏密构成”或“结集构成”,是聚与散的构图对比形式,基本形在整个构成中按照均衡构图,自由布置在画面,使之产生有疏、有密的对比效果,画面中最密处或最疏处都可形成视觉中心焦点。密集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自由的构成形式之一,具有发射和渐变的视觉效果。

六、空间构成的运用

平面构成中的空间只具备二维数据的虚空间。创造虚幻的抽象空间仍然是依靠绘画中的透视技巧、构成中的对比技法和渐变、发射构成的视觉效果等方法,完成对空间体积的“构筑”。经总结、归纳,以下三种方法可以表现出二维的抽象空间构成:

(1)通过构成设计中对比元素的反差,产生近大、粗、长,远小、细、短的错觉效应。

(2)利用面与面的覆叠手法,获得图形之间的上下、前后层次空间。

(3)采用密集和渐变、发射构成的基本形分布、对比,获得空间关系。

家装设计是一门时空的艺术,它体现了人类千百年来对居住环境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付出的不懈努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家装设计也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而构成艺术也随着时代进步吸收更先进的观念。但无论发展到哪一阶段,平面构成的形式和原理对家装设计的实践指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应在设计实践中充分理解利用它,做出更符合形式美法则和人性化的设计,构筑健康合理,具备形、色、光、量、力均衡、适度的空间。同时也应不断完善它的内容,给家装设计增添新鲜血液,并在空间环境中的形态创造中充分体现出设计人性化的真正含义。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平面构成;比例秩序

2020年住宅工程项目累计数量超过7.4万个,为建筑平面设计与精装修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建筑设计融合建筑学、数理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由多种不同形式要素遵循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以实现结构、形态关系的和谐有序的目标。比例是源于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现应用于建筑学领域并成为影响建筑美感的主要因素之一,仍对当代建筑设计发挥着深远影响。如何合理应用比例秩序来优化建筑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效果,成为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比例相关理论基础

1.1数比关系

古典建筑设计主要遵循数学中的数比关系和几何构型方法,如:借助整数比1:11、2:21、3:33或4:43以及无理数比例、等进行的平面构成的形态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借助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进行的建筑平面分割,或基于斐波那契数列1/2、2/3、3/5、5/8等进行的建筑立面设计,由此形成建筑构图中控制线的雏形。将比例秩序应用于现代住宅建筑的平面构成中,常采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比例关系,营造建筑尺度与空间的秩序感。范·德·拉恩于1960年提出塑性数列理论,即存在塑性数列1、1、1、2、2、3、4、5、7、9、12收敛于无理数x,且x为方程式x3-x=1的解求得x的近似值为1.325,则此时其增量最小,能够实现尺度最优化。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对比例的论证更为丰富,他创造性地提出模数的概念,主张利用控制线实现构图的统一。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运用比例的平面构成方法,常利用n条水平线条进行建筑立面的划分,相邻两线条之间由若干不同比例的方格组合构成平面形态,在各方格内完成窗框规格、形态等细节的设计。其中将相邻水平线条的间距设为H、初始高度为X,已知其符合等比数列Fn=1.3nA,分别依据X、1.3X、1.69X、2.19X的比例进行建筑设计;同时沿水平方向将各方格的宽度设为L,依据调和数列Fn=1/N的平面构成特征,分别依据1/7L、1/8L、1/9L、1/10L、1/11L的比例进行建筑设计。借此利用两个数列分别进行建筑立面形态的组合设计,在整体维持比例秩序的同时,使细节富于变化[1]。但比例秩序在建筑设计中需要一定适用条件,受住宅建筑功能与结构设计需求的影响,通常首层、二层不参与等比数列,避免因层高过矮限制住宅出行及功能空间的正常使用。

1.2数比与几何作图比例

勒·柯布西耶提出将黄金分割法应用于建筑设计中,选取斜率为φ、1/φ的两条直线进行建筑立面构图设计,将两条不同斜率的直线交叉后贯穿建筑立面,沿垂直方向依照4X、X、2X、X、4X的比例进行空间尺度的划分,整体住宅立面由上至下依次由水平阳台、水平带窗、车库以及大门组成,其中在与对角线垂直方向选取6条直线平行排列,组成黄金矩形中的洞口位置,与沿建筑立面垂直方向形成的5条水平带进行交错排列,不同方向均依照整数比进行构图设计,实现数比与几何作图比例的统一。将控制线应用于建筑立面设计中,以黄金矩形为基础进行变式设计,将长、短边依照统一斜率进行叠合设计,同时遵循黄金分割比例进行窗框、阴影区等细节设计,在整体结构形态复杂化的基础上保持细节部位的秩序感。在住宅平面设计中同样需遵循一定的比例秩序,如选用6×6柱网结构进行建筑平面划分,在建筑四周选取3个方向分别布设1个方形庭院A1和2个狭长矩形庭院A2、A3,各庭院面积比遵循以2为倍数的等比数列进行排布,其中庭院设计面积比为4:42:1、体积比为16:67:1,在保持整体柱网结构规整的同时,使局部空间尺度富于变化。

2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及应用

2.1比例秩序的形态构成逻辑

平面构成中的形态构成最初适用于二维平面,经由二维平面向二点五维、三维立体转变,赋予建筑构成元素不同厚度,进而完成建筑表皮化的逻辑建构流程,使得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富有秩序感和艺术美感。住宅建筑的平面构成形态取决于基本形态和骨骼的相互作用。其中基本形指通过重复、关联、尺度调整等手段完成单元体的设计,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同一平面或尺度空间范围内的基本形数量,合理选用变异手法,维护整体建筑平面呈现效果的美感;骨骼由平面构成中的基本线状元素组成,用于控制同一平面内基本形的排列与组合方式,并利用基本形完成空间的分割,使平面构成富有逻辑感和秩序感。依托基本形、骨骼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平面构成逻辑的分解,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重复型。指将单元体依照一定次序、规律进行多次使用,凸显出平面构成的机械感和韵律感,丰富建筑表皮机理。如住宅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百叶窗等构件即由规则图形进行重复排列,配合其他构成手段及单元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建筑平面形态、避免过于单调。又比如:将骨骼线与基本形应用于平面形态构成时,沿同一方向依照相同间距进行骨骼线的排布,把整体平面划分为大小相同、数量不等的骨骼单位。通过调整骨骼线的方向及其沿不同方向的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保证各骨骼线单元内的基本形保持一致,并通过调节各基本形的维度、位置使局部细节富于变化,即可塑造出不同形式的骨骼形态(如图1所示)。图1骨骼线的多种表现形式示意图(2)近似型。指为避免重复的形态构成方法使平面过于单调,可引入近似的构形方法来改变基本形的结构、尺度、方向维度和色彩等要素,并在住宅平面设计中增添装饰性构件,形成同一种变化的建筑美感。在应用该构型手法时需注意控制好变换的尺度,应用骨骼线将平面划分为若干近似的单位,在各单位内部对基本形的结构、大小、关联性进行调整,借助局部减缺、变形等手段进行改良设计,优化建筑立面展示效果[2]。(3)渐变型。指主要遵循一定比例关系进行骨骼线、基本形的排列组合,沿某一方向或多个方向维度进行渐变处理。这是基于均质化思维进行骨骼网络布局,遵循数理变化规律进行的由密到疏或由疏到密的网络结构设计,并沿骨骼线将基本形状的位置、尺度进行变化。在渐变型设计过程中,需确保基本形的变化符合等距关系,避免产生秩序混乱的问题。(4)特异型。指在重复型、近似型等构形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变异,选取局部骨骼线或基本形进行尺度、色彩和方向等参数的调整,以此改变原有平面形态构成方式,形成整体建筑立面中的视觉中心。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把握好视觉中心与整体画面的比例关系,确保发生特异部分的局部视觉中心占比远小于整体部分,保证局部细节设计的张力,使其他部位发挥背景衬托作用,完善住宅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在实际设计环节,可先依照重复的构型手法进行骨骼线的排列设计,选取局部进行合并、扭曲或按比例扩大、缩放,保证局部变异部位与整体平面背景遵循统一的形态逻辑,配合完成基本形的变异设计,起到放大局部细节、突出视觉亮点的作用[3]。

2.2平面构成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包含点、线、面等,这些元素融入建筑设计领域构成二维平面、三维立体结构。由于住宅建筑设计的自由度有限,常通过段落划分、平面构成等手段营造出建筑立面的组合形态。其中划分法应用于住宅建筑立面设计时,将建筑立面划分为屋顶、中间与基座,运用重叠、分离、组合等表现形式进行元素排列,增强建筑大面的层次感和韵律感。平面构成法关注建筑整体造型的秩序,如在建筑立面轮廓的中间依据1×5的比例增设框架结构,将不同比例的框架依照一定次序和距离进行交接处理,在整体立面上呈现出框与框相互套接的形态特征,有效增强立面的凹凸感和逻辑感。在建筑细节设计上,需兼顾功能空间的组合与立面细节效果,可将平面构成手法应用于建筑窗框设计上,利用不同比例的长方形框进行缩进、层叠设计。如以窗框左下角点位为原点,沿x轴方向进行三等分,取坐标为(2,0)的点位向上延伸出一条直线使之恰好与x轴平行的窗框相交,再沿y轴方向将其进行三等分,取坐标为(2,1)的点位向右延伸出一条直线使之恰好与y轴平行的窗框相交,由此将原本3×3的窗框划分为2×3、1×2、1×1三部分,实现整体平面的比例分割。此外,还可通过色彩组合进行住宅立面划分。如对建筑大墙面可选用米白色真石漆进行框架装饰,对窗下板选用棕色人造石或咖啡色装饰木线进行搭配,增强住宅平面构成的秩序感,塑造出极简主义的美学风格。

2.3基于方法论维度的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从方法论维度出发,当代住宅建筑的形态逻辑、表现尺度、构件形态及组成元素等均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在实际建筑设计环节,还需对传统理论进行改良,融入艺术学科中的平面、立面构成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比例与尺度关系来进行建筑形式美的营造。在建筑平面构成类型划分上,可运用散点式、横线式、竖线式、均格式、穿插式、错动式、跳跃式、渐变式、图案式等多种构成类型。以其中的散点式类型为例,在建筑整体立面上可运用窗户、洞口等视觉元素作为散落点,遵循一定的均衡比例与疏密关系进行平面构型设计。在建筑材料、装饰色彩设计上遵循统一风格,并且将同一平面内的散点尺寸控制在1~3个左右,避免整体形态过于杂乱,配合增加窗套、选用具有质感的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等措施,增强整体平面构成效果的活泼感。在建筑立体构成类型划分上,包含动态式、块体式、折面式等不同构成类型。以其中的块体式类型为例,考虑到住宅建筑中包含数量较多的重复性空间,易在建筑设计效果上呈现出单调、死板等缺陷。因此将立体化构成类型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可对原有均匀的矩形块进行内凹或外凸设计,或仿照积木堆叠状态呈现建筑形态,保持不同体块在同一建筑体上整体比例与尺度关系的和谐统一,在此基础上,对细节部位可采取局部扭转、建筑材料创新或色彩变换等方法,打造出Jurčkova住宅、马赛白色公寓等不同住宅的外立面呈现形态,更好地丰富建筑设计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设计效果取决于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设备工程、建筑策划等多个方面,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审美价值取向已经实现由理性向艺术、自由化领域的过渡。虽然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使得传统普遍性设计法则被逐步消解,但仍需明确比例秩序在平面构成中的基础性地位,合理应用比例这一构型手段进行建筑平面空间、立体空间的营造,并且在局部细节、设计理念上融入创新元素及现实需求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住宅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燕,王勇.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策略分析[J].城市住宅,2021,28(8):125-126.

[2]杨尹.建筑设计中平面构成形式要素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2(2):137.

篇4

标志图形作为一种象征符号与传播符号,给人以明确的记忆和启示,不易太过于复杂和繁琐。标志设计又分为具象表达与抽象表达两种,它必须以精炼的形象传达定的信息和内涵。而平面构成中的三大元素被大量的应用在标志设计中,发挥着象征与传播的作用。

点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点是所有设计中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在实际的设计应用中,不仅仅是指圆点,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圆点、方点、三角点、锯齿点、梯形点等等。自然界中的任何被我们所感知的形态,只要缩小到

定程度,都能够产生不同的形式的点。在标志设计中将点作为原生要素借用平面构成形式,做重复、特异、近似、发射等变化,可产生丰富多样的形态。

1.等点图形

平面构成中的等点图形是由形状、大小相同的点构成的个画面。这种方式应用在标志设计中让图形更具有规律性和一致性。(图一)中Sellcast标志设计的四角星形态以点的形式存在,并以两种色彩及两种方向交替出现,在保留等点图形一致性的同时,又增加了定的动态感。

2.差点图形

平面构成中的差点图形是由形状或大小不同的点组合而成的画面。不同点的排列与组合,可以形成具有丰富变化视觉效果。应用在标志设计中,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和律动感。联合国儿童基金会ZEROawards标志设计将十字符号作为点的形态,在接近于球面轨迹的骨骼上排列,作由小到大的变化,让原本停留在二维空间内的。字母通过差点图形,产生了律动有致的立体感。(图二)

线本身的形态是极为丰富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作为标志设计的造型元素,它能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要求,产生丰富多彩的图案。线条从大体上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直线又可分为:规整的水平或垂直线、带有方向感的斜线、错落有致的折线、带有韵律感的网格线。曲线可分为:规则的几何曲线和随意的自由曲线。《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统筹城乡发展论坛》标志设计,它不属于某个行业或企业,很难用一个具象的形态去概括和表达,但如果采用抽象的方式来说更容易些。从右到左,由平行的一组横线按照一定的规律变成发射线,在二维空间内形成两个透视转角面,既能表达统筹和发展的状态,又呈现了论坛会议厅内的局部空间,可谓是一举两得。(图三)

《同首歌,走进新农村》标志设计,采用流畅的不规则曲线作为基本元素对中文字“农”进行字体设计。在保留了文字本身的间架结构的同时,自由的曲线欢畅淋漓,再加上丰富多彩的色彩注入,好似农民朋友相聚在一起,欢歌笑语、载歌载舞的情景,一片生机。(图四)

篇5

关键词:构成艺术平面构成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 J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园林设计是通过园林艺术与工程技术结合在一起而建设成的一个园林。在我国园林的建设越来越广泛,给人们提供一个舒缓压力的地方,同时也是拉近人们与自然环境的距离。而园林设计则是结合我国当下流行的艺术设计,促使人们提升对艺术欣赏的观念。园林景观设计主要应用构成艺术,其表达手法多样,能够将园林景观所要表达的感彩通过具体的艺术设计,将其充分的表达出来。

一、构成艺术

构成艺术在设计领域中被广泛采用,因为构成艺术是现代艺术的重要代表。在设计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形成,体现构成艺术具体应用价值。构成艺术是任何艺术和设计的基础,存在于一切艺术和设计中,通过点面线的方式存在艺术和设计中,如绘画艺术、摄影艺术、环境艺术、工业艺术、装饰艺术等等。构成艺术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平面构成要素,通过平面构成将构成艺术体现在艺术和设计中。

二、平面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点、线、面这三个基本元素体现其艺术品味和艺术价值,平面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也通过点面线三中元素进行设计的。

1.点元素的应用

点是设计的基础,通过点将设计延伸出具体的形状。点元素是平面构成中最下的设计元素,平面构成中点元素的特点是表示一个方位和最为一个具体的元素出现现在设计中。在点元素在表示具体的方位时是再设计图纸中一个点的形式出现,在设计中点元素在设计中的位置不同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点元素在代表具体的元素时将点元素看做一个具体的实物,如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点元素表示孤植或片植。

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被称作“景点”。景点在园林设计中作为一个抽象的元素存在,在园林景观设计完成,景点就会消失。景点只是短暂的存在,在设计中起到定标的作用,因为景点没有形态,没有大小,没有方向,只有位置。园林景观设计中将景点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构架,在设计图纸中不同位置上的所代表的作用不同,两个景点之间体现一个空间范围,凸显园林的的层次感,如上海园林设计中就很重视园林的空间层次感,为突出园林的设计感,对园林的设计进行整体调整。

2.线元素的应用

构成平面中线元素是将点元素连接成形的操作步骤。构成平面中线元素的表达形式有很都种如水平线、垂直线、粗线、细线、斜线等等,根据设计的需求采用适当的线形。先元素运用是以功能性、自然性、序列性为原则,将设计图纸中的两个或多个点元素,集合在线元素上,线元素具有体现色彩的效果,不不同线形所表达的感彩不同。线元素在园林设计中进一步体现园林设计的整体概况,和凸显园林的感彩。

3.面元素的应用

构成平面中面元素体现一个表面。笼统的规划出设计的初步形态,将点元素和线元素集合到面元素中通过不同的形态体在设计图纸中体现长度、宽度、厚度、方向、位置等。面元素的形状更加多样,可以根据设计的需要自由的更换形状。园林景观大体呈现在图纸上,湖波、小溪、水池等在图纸中都能够找得到,其附近树木建设的形状、道路的轨迹等都一一展现出来,园林景观设计图纸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园林景观以一定比例存在。面元素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图纸中促使园林景观设计有了具体的结构轮廓。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在园林设计中应用比较广泛,国内外很多园林设计中都存在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主要有重复构成、分割构成、均匀与对比构成、渐变构成等。在此对重复构成、分割构成、均匀与对比构成在园林中的应用进行说明。

1.重复构成

重复构成是以同一种形态,将视觉形象整齐划一的构成形式。重复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构成形式之一。重复构成运用与简洁设计中比较常见,重复构成的方式为线形排列,也就根据线的特点构成简单的条理。常见的重复构成的线形有直线形、曲线形、折线形、圆形等等,重复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是体现在树木种植的设计上。因为树木的种植通常是以线形种植在园林中,与重复构成的特点相同。

2.分割构成

分割构成是有几何图形中的线性分割演变而来。分割是为了强调视觉的审美观而存在于平面构成中。分割构成主要有局部分割、不均匀分割、均匀分割、渐变分割等,不同的分割形式所体现的视觉感受不同。其中均匀分割的表达效果与重复构成的表达效果相同,渐变分割凸显一层层递进的效果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分割构成应以体现园林的整体格局。根据园林想要表达的主体,确定园林每个部分的规划,从而对园林的整体进行分割。

3.均匀与对比构成

均匀与对比是使图形进行均匀分配,通过视觉上的对比,在视觉效果是上以稳定、平衡、有序的感觉,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视觉感受。所谓均匀是指将一个图形进行均匀的分配,保持图形整体的平衡感,促使人们的心境平和。而对比是在一定的标准下,对图形中的某个部分进行对不,打破均匀单调的状态。所以均匀与对比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个人以完整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够将所要表达的重点体现出来。均匀与对比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均匀与对比构成能够充分的将园林的主题形象的表达。

均匀与对比的形式是体量上的均衡与对比、面积上的均衡与对比、体积上的均衡与对比、高度上的均衡与对比、数量上的均衡与对比等等有很多种形式。烟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是数量上的均衡与对比、面积上的均衡与对比、高度上的均衡与对比这三个形式。园林景观设计中通过均匀与对比构成能够将园林景观中想要体现的视觉效果凸显在人么的眼前,吸引人们的眼球,给人以视觉享受。

结束语:

现代构成艺术是当下园林设计的主要应用。在园林设计中通过其构成艺术中的基本组成,既平面构成,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化,平面构成的点、线面这三个基本元素在任何的艺术和设计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也会构成艺术能够成为现代艺术代表根本原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理论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设计资源,促使园林景观加具有现代化艺术的特点,同时园林景观所要表达的主体通过平面构成基本形式的应用将其充分的凸显出来。园林景观设计是构成艺术应用于实际中的具体表现,构成艺术是将园林景观设计的主体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吴振华,朱旭刚,张静.生态居住社区园林景观发展趋势初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9(03).

[2]鄢泽兵.孙良辉试论现代园林景观的点·线·面设计法[J].四川建筑.2004(04).

篇6

[关键词]平面构成 创意 教学研究

一、引言

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平面构是所有构成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讲,本课程的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在传统的构成教学中,一方面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学生通常是以抽象的几何形为元素结合构成规律、骨骼进行排列、分解和组合练习;另一方面训练方法缺乏创新,学生练习构成通常都是以墨和勾线笔等工具完成,其精力主要放在作业的精细度上,缺乏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研究。

二、平面构成创意训练方法

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平面构成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笔者在创意训练方法上从造型要素、新工具和新材料、设计主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在造型元素上用二维的方式表现具象形

在平面构成中的既有形态包括抽象形和具象形,抽象形主要是几何形;具象形就是生活中的具体形态,也叫自然形态,如西红柿、球、鞋、车等等。在生活中的具象形随处可见,每个学生对不同的具象形有不同的理解,通过自己熟知的具象形结合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去进行排列、分解和重新组合,作品将呈现出全新的艺术生命力,如用重复骨骼完成一副团结主题的构成作业,学生可以通过拳头、拔河、齿轮等具象形来表现。在对具象形的表现上用二维而不用三维(写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具象形的细节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加工,强化和突出了具象形的特征,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对造型元素的处理能力,也提高了学生探索和创新能力。

(二)在平面构成中工具材料表现多样化

当今,平面构成表现形式呈现出多元化,对新工具和新材料的了解、分析和研究尤为重要。目前,在平面构成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材料与工具是白卡纸、墨、各号描笔、直尺、圆规、曲线板、鸭嘴笔等传统工具,随着时代的变化可考虑对传统材料和工具进行一次大变革,比如在平面构成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不限,对新工具和材料的特性加以介绍,像水粉颜料、印泥、油画棒、水彩笔、蜡笔、荧光笔、水性笔、彩色铅笔、马克笔、色粉笔、各种印章、卡通贴纸贴画、白卡纸、色卡纸等,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不同色彩的搭配以及不同材料之间的协调性通过查阅资料、反复比较等方式形成自己对作品理解。结合设计主题,在平面构成中对图与地的色彩采用平涂的方式进行合理搭配色彩,感受“形”、“色”、“质”的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习知识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用彩色工具和材料表现出来的作业打破了传统方式的黑白表现平面构成的思维定式,学生的主要精力不再集中在对构成元素的分解与组合上,更多关注的是对新材料和新工具在构成过程中的探究,发现不同工具和材料所产生的画面视觉效果,让学生养成对材料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看到的自然形态跟设计作品中的构成元素之间的关联性与区别,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思考能力。

(三)重视理论引导,根据专业方向设计主题

平面构成应该重视创新,而创新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重视理论传授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在知识的讲解上就应该多方位深入讲解构成的相关知识,比如在基本元素—点、线、面知识的讲解上,可分为基础构成理论知识讲解和知识应用讲解,应用部分包含了作业中三元素的欣赏与分析,生活中三元素自然形态的欣赏与分析和设计作品中三元素的欣赏与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

高校设计专业方向众多,在平面构成课程设置上应与各专业紧密结合,为学生在专业基础与专业设计之间构筑一座有机的桥梁,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专业设计不同的主题。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方向,设计主题可以布置环保、反战、节约用水等主题;城市规划专业,设计主题可布置月亮公寓、幻想之城等主题。主题的设计从课程一开始就可以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刚开始的作业可布置多个主题学生选择性的完成作业,这个阶段以引导和鼓励为主,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中后期学生的作业按教师给定的主题和要求去做,让学生在思考中激发创作的灵感。

三、结语

平面构成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已成为现代设计的首要任务,在平面构成教学中从知识结构上要体现时代性,对新工具、材料的探讨和学习,尤其是对色彩在平面构成中的大胆运用研究,运用形式美法则与设计主题紧密配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积极引导学生思维创新,走出简单模仿形式法则的怪圈,使得平面构成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有效课程。

参考文献

篇7

很多设计学科对平面构成并不是特别重视,觉得只有广告之类的学科需要用到平面构成,其实现代设计不仅需要外在形式美 ,更需要用形式传达情感、再现内容的能力。巧妙利用形式 ,准确表达情感 , 这是设计共同的目标。而平面构成课的目的是“解决设计语言和设计思维两个方面的问题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 并通过训练对今后更深入的研究专业设计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是平面构成的根本宗旨。强调通过教育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 ,为进一步的专业设计奠定基础 ,这就需要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系统来支撑教学。

平面构成的形象变化万千 ,使每一幅设计都能用自己的风格与特点来震撼人的心灵。表现的多样化使其对设计类学科(如:广告设计、装饰装潢、影视动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作用

平面构成中主要研究形体和设计形式的表面形式 ,并且要求透过表面看内容。如上面说到的情感,创新能力等等。而通过表面看内在的能力。在当代设计活动中 ,平面构成不仅占有重要的地位 , 它既可以独立存在 ,还可以是其他设计的辅助的、潜在的表现手段,而且应用十分广泛。没有哪一个设计能离开平面构成。比如:招贴设计、动画场景设计等等。它们的形体塑造,形体创造,包括画面中形体的组合形式,形体表现的情感等。所以无论我们是进行广告、标志、包装、版式等设计 ,还是为创造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而进行的平面艺术设计 ,装饰装潢设计,电视片头等;不论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无一例外地涉及画面的创造、构成和表现技术等基本问题。当我们通过视觉表现传达设计意义时 ,首先要寻求画面种种不同的构图和空间感觉 ,然后再寻求达到最佳效果的表现手段。如果将具有目的的专业设计称为实用设计 ,那么 ,平面构成就可以看成基础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面构成研究要素及构成规律,通过对视觉要素的理性分析和严格的形式构成训练 ,培养对形态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为实用设计创造基础条件。

三、平面构成中的图形设计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形象。图形的一门学科。对于平面构成中重点研究的“形 ”的一些原有的认识和方法 ,也在进一步的发展和探索。根据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1866 - 1944 在 1923年写的《图形的基本元素 》中谈到的“形 ”:“狭义的图形 ―――平面和体积;广义的图形 ―――颜色以及颜色同狭义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平面构成即是研究最基本的狭义的“形 ”。这种“形 ”可以分为现实形态和非现实形态两种;而现实形态也就是可视形又分为自然形和人工形 ,其中又可分为抽象形和具象形。我们所捕捉的大自然的形态属于自然形 ,而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形态是人工形。

而在专业中如:卡通形象的创造,是通过设计产生一个又一个新的形象。这些形象在一些固有素材和形象,通过重新组合创造新的形象。这和平面构成的宗旨是一样的。分析卡通形象多有平面构成的规律存在。经过训练,在设计上的思考方式和思考范围上就会有很大提高。

那么在二维的空间中 ,所有的形状可以归纳为最基本的三种视觉元素: 点、线、面。这三种元素相互对比 ,相互作用 ,共同组成平面空间的丰富视觉效果。如IBM的标志设计就是在固有的“字母IBM”使用线性元素结合重复构成的方式再创造的。

四、平面构成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篇8

关键词:平面构成;设计;原理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048-01

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在绘画、设计各个领域各自具有独立性,但也有共通性,当中都蕴含着一定的构成(包括立体、平面构成)原理,不同程度地贯穿着“点、线、面、体”和“黑、白、灰”的组织关系,这种构成关系姑且称之为“大构成”,它影响着美术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中的“平面构成”原理――“物质形态与情感”及“点线面、黑白灰的组织关系”在素描的基础训练上有很多的的借鉴和应用。

首先来了解平面构成中物质形态和心理情感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速写的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对习惯了的客观物质形态总会有经验性的情感心理总结,平面构成中形态的情感即是人对形态产生的心理反应。如从“曲直、方圆”得到“刚柔”的心理感受和反应,这个反应是由客观到主观,再由主观回到客观的过程,是艺术创造上的“情与物”的辨证法。有时是客观起主导作用,有时则是以主观为制约的。我们对速写所描绘的对象的形体特征也会有经验性的心理印象总结,根据视觉习惯和心理经验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符合情感表现的符号,所采用的点、线、面等表现元素同样可以从形态的情感――“情与物”的辩证法中得到启发并加以应用。

据此,在绘画训练中,借鉴平面构成的原理,了解情与物的辨证关系,掌握构成的组织规律,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系统地认识形态、色彩(黑白)、立体、空间造型的构成原理;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关系、共同表现关系;认识大小、粗细、聚散、位置、方向、肌理、明暗等基本构成要素的变化关系;认识对比、秩序、调和、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法则在构成造型中的应用关系;认识生理、物理因素对造型创作起直接影响作用的关系等等。让这种情感意念赋予作品中,使速写更富有情绪表现和生命力。这样,在速写训练中就避免了盲目被动的描摹对象。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一、构图上的应用:在平面构成中,一张画纸我们把它看成一个限制的平面空间,当中的图形和背景是正形与负形的关系,根据表现的内容进行恰当的空间分割。一样的道理,速写构图也要注意正形和负形的关系,正形一般为图,形态注目性强,是主要部分;负形一般为地,属第二层次,是次要部分,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都要注重美感。古人说: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生!就是这个道理了。

二、点、线、面的形态感觉及应用:点、线、面的本身并不存在情感的因素,它是随着人的视觉习惯、主观意识、心理变化而得到不同的感受的。不同的情感意念,赋予作品中,使图形有了情绪表现,有了一定的生命力;相应地,不同的形态,经过组织,反应了不同的心理效应与情态。

第三,在平面构成,“面”体现在完整的图形轮廓或较大的色块,图形特征处理上,“面”的情感意念体现在,如:A.几何形,呈现的是以直线、弧线形轮廓为特征(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特点为明快、单纯、规整、秩序,较适合理性的性格;B.有机形,是以生机、膨胀、优美、弹性为特征(如鹅卵石、马铃薯等),较适合感性的性格;C.不规则形,如自由形、偶然形、手撕形,特征是具有人情味、温暖感,有一定的情态、情趣,由于这种偶然和自由的随意性,适合较奔放的性格。

在绘画形态造型中,“面”形态的选择要根据个人的性格、感受、习惯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造型手法。当然,根据需要也可选择多种形态特征的“面”进行综合运用,以取得更为丰富的形象效果。

篇9

关键词:平面构成理论;风景园林设计

平面构成是设计领域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其他构成的基础,平面构成艺术对风景园林设计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风景园林工作看似只是在三维、四维的空间里进行的,但是,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许多设计元素只能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因此,要想做好风景园林设计,就必须重视平面构成,熟悉和了解平面构成,在简单的二维平面上做好风景园林的设计工作。

一、平面构成理论

平面构成是基本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美学原理,进行组合,它的成果是理性与感性共同作用的产物。平面构成主要是运用点、线、面来组成结构严谨、有很大的抽象性,富含创新性的设计作品。在狭义上,平面构成仅立足于二维平面,但随着社会和平面理论的发展,出现了“形态构成学”等新的说法。

平面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主要有:一是对称与平衡;二是对比与调和;三是节奏与韵律;四是统一。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形象是点、线、面,通过对点、线、面不同形态的结合,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和形象。平面构成作为其他构成的基础,其形态组合的原则和方法对其他构成皆有指导意义。

平面构成理论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得到利用和进一步发展,不仅仅是对平面构成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对风景园林的设计理论的补充和完善,对其今后的设计也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正确看待平面构成和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充分学习和利用平面构成理论,将使风景园林设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风景园林设计与平面构成的形式探析

(一)园林设计平面构成中的元素关系

1.轴线关系

在我国的传统皇家园林中,充分利用轴线关系进行园林设计的实例中,故宫乾隆花园的设计便是以轴线统领全园,轴线两侧的建筑便不再严格要求,而是相对自由布置;谐趣园的设计思想也是利用了轴线关系,从而使园林中的诸多元素既不失威严又富于变化。

2.对称均衡

它有两侧对称和中心对称这两种基本的形式,它主要是以一个点或者一条线将等同的形式和空间予以划分。北京故宫的建筑就是最好的实例。

3.等级分布

等级分布的运用是为了突出重要性或者特殊的意义,它主要是通过特别的尺寸、独特的形状、关键性的位置等三个方面表现出来,比如北京圆明园、杭州西湖的水景组合,主次关系非常明显,就是很好的运用了等级分布的方式。

4.基准统一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各种元素必须协调一致,各类参数符合一定比例,平面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相统一。

5.节奏与韵律

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想让设计的效果呈现出节奏和韵律感,就必须合理的运用点、线、面、色等各种形态的。比如在一片草地上,一个简单的造型和微小的起伏都会带给人一种动感,更可能让人感受到生命在于运动。

(二)园林设计元素与平面构成元素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风景园林设计给人的感觉总是三维空间或者四维空间中进行的,其实不然,园林设计元素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平面构成元素相互转化。这时,我们要遵循一定规则。

1. 可以把相对复杂的园林设计要素抽象在二维平面上

根据一定的园林设计思路,运用归纳法,对园林景观进行整理,把具体的园林元素转化为一定的点、线、面、色,用点、线、面、色来代表一定的园林景观,也就是说把具体的东西转化为抽象的点、线、面、色以及他们的组合。

2. 利用平面几何图形的自由变化进行园林设计

在景观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把复杂的景观园林设计元素转化为简单的、抽象的二维平面元素,具体表现为点、线、面、色等元素的有机结合,按照景观园林设计美的原则进行空间组合,比如位置平移、元素的旋转、地标的扩大、元素的整合、某些元素进行扭曲、错位等。总之,就是按照各种不同元素的有机组合、排列,创造出我们头脑中想象的的东西。最终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完成最美的园林景观设计。

3. 景观园林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不能相互分离

在前面我们提到,景观园林的设计要把复杂的东西转化为较简单、抽象的二维平面元素,但是,我们在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明白形式永远也代替不了实际中的内容。因此,在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园林的内容必须是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根据具体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二维平面形式,不至于导致形势与内容脱节。这样,我们设计的园林成果才能符合实际,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

结语:

如何才能设计出我们想要的景观园林,达到我们的审美标准?我们何不把原有思路变通一下,从基本的二维平面构成中寻找答案。平面构成作为基本的构成,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中都提供了很好的设计思路和答案,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学习,但在应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景观园林设计的形式与内容分离,只有统筹起来,才能把景观园林设计好。

参考文献:

篇10

丝网版画具有很强的开放维度,在画面语言与表现形式上结合了平面构成的形式,风格上经历具象化、抽象化、表现主义等形式,在视

觉表现和画面形式感上呈现出多样化。现代丝网版画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现代设计思想的影响,其中平面构成的影响十分明显。平面构成在丝网版画中的应用,在创作形式上,平面构成的表达语汇渗透到当代丝网版画的画面表现形式中,拓展了创作的思

路,启发了创作的灵感。

关键词:丝网版画;平面构成;应用

中图分类号:J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4-2

引言

平面构成相对于传统绘画而言,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对设计创作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普遍的指导意义,所以作为设计学的基础课程历来受到重视。丝网版画是新兴的版画品种,很多丝网版画作品明显是受到抽象化、理性化的平面构成思想影响,从审美的角度对画面的结构、布局、画面形态的变化、形态的组合等形式因素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理性的设计,按照视觉语言的规律性,进行有目的性(包含偶发性成分)的绘画创作。结合当代丝网版画的综合技法,利用平面构成的语言,进行画面审美的再创造,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丝网版画作品。

一、丝网版画和平面构成的发展过程

丝网版画属于版画分类中的孔板,它是在镂孔板的基础上形成的。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有所发展,并用色浆印制花纹图案。在18世纪,西方出现镂孔纸型粘到绢网上印制图案。60年代,美国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个人丝网版画作品展出后,丝网版画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从而确定了四大版种之一的地位。在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各艺术院校建立丝网版画工作室,并开设丝网版画这门专业课;同时,在艺术设计专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丝网版画的发展表面是由于技术原因,然而,大多数人忽略了后现代主义艺术(Post-modern)的发展才是其精神的源泉。后现代主义绘画以质疑艺术核心话语的权威性,重新解构完美,消解神圣,颠覆主流艺术自诩的话语逻辑,强调边缘化的价值意义,用不确定的确定性对艺术和绘画的价值重新定义。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基石部分,现代设计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由此现代设计连接着生产、生活、文化三个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从而引发国际性新艺术变革。1919年,在包豪斯学院,提倡用点、线、面等几何形体对空间、色彩各种元素进行重组、解析,形成其特有的构成风格。使用点、线、面组成的画面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形式感。运用的构成艺术视觉语言,进行丝网版画的创作,能够培养严谨的造型观念,训练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方法,活跃构思。

平面构成是在设计文化背景下视觉性表象的显现,其实质是现代视觉化受到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导引,摆脱传统绘画的阴影束缚和现代精神维度的开放性的发展。丝网版画也同样如此,既要摆脱传统绘画的束缚,又要超越现代意识下隐含的视觉表现主义的颓废意识,才能发挥和展示丝网版画的真正的艺术生机。丝网版画的发展需要多重维度的思想,利用最基本的构成元素,结合渗透到现代社会各个层面的精神元素,抽取后用来反映当代社会的意识和形态,可以反映社会的整体状态,也可以是社会的个体之间的矛盾和自我意识。

总之,两者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过程上是如此的相近,而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二、丝网版画和平面构成的视觉关系

在平面构成中的视觉元素分为理性视觉元素、意象视觉元素。其目的是为了分别从设计的理念、规律和应用三个方面完整系统地研究平面构成规律的形式和方法。

点、线、面作为理性的视觉元素,是对所有平面视觉语言的抽象,人物、景色、图形、文字、色彩等都可以抽象或者再抽象为不同形式的点、线、面。总之,“点、线、面”是千变万化的视觉形象归纳的三个最直观简单的视觉元素。在丝网版画中,各种抽象元素发挥各自的作用,利用各视觉元素的穿插、组合,结合抽象、具象的创作思维方式,进行创作。

平面构成的形象图形、文字、色彩是用来表达的主题的意象视觉元素,是对自然界中所有图形及形态的归纳和抽象。对形象视觉元素及其构成关系的探讨和研究就是从理性的高度去研究图形、文字、色彩,构成规律、构成方法,引含寓意深刻的社会哲理。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图形、文字、色彩元素都被广泛地应用,合理地利用这些元素可以达到一种合理的切题。

借鉴平面构成的图形骨架形式,是丝网版画的一种常见的创作方式。在丝网版画中通过骨架应用,从视觉传达和视觉表现的角度,烘托画面的表达意图,在画面传达给观者更多的理性的视觉信息,带来更多的深入思考。所以,许多丝网版画借鉴这种创作方式产生了很多的优秀作品。有许多视觉冲击力极强,让人震撼的作品。例如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通过不停地复制,利用丝网版画的复制性艺术的特点,进而组合成一幅巨大的作品。可以是一百个颜色差异的梦露的肖像画面,也可以更多、更壮观。这背后就是平面构成中重复骨架的运用。

丝网版画创作中形式美的法则与平面构成相同,画面构图中美的法则在丝网版画和平面构成中都是起作用的,这种美是客观事物和艺术形象在形式上的美。包括:和谐、对称、韵律、秩序、比例、结构等,其中画面的和谐是最重要的。和谐是从质上表现出来的差异面的一种关系,同时这些差异面极其对立和矛盾,却又表现为协调一致的整体。

三、平面构成理论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体现

(一)丝网版画中的平面构成设计元素的渗透

平面构成中的视觉元素有点、线、面以及图形、文字、色彩。其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是造型艺术中最抽象的语言,是可以体现和概括一切造型艺术最本质规律。

在平面构成中,点是一种相对于面的概念,点的延伸和扩大给人以线或者面的感觉。点的形式和点与点之间的空间关系作为构成研究的重点。点的连接、重叠、线化、面化、点的自由组合也就构成了画面的空间关系。

在平面构成中,线是点的移动轨迹,是点与 点之间的联系。直线的视觉表现为稳定、挺拔、动感。曲线的视觉表现为流畅、优雅、婉转、自由、奔放、神秘。在丝网版画中,曲线的应用比较的广泛,曲线和直线的对比构成可以相互的衬托出各自的视觉情感,在画面视觉上形成曲和直的强烈对比效果。线在画面中单独的使用,可以塑造形体和表现体感。通过线的组合,以及结合点、面的组合,可以构成画面,形成肌理,产生质感,丰富地表达创作的意图,进而在创作作品时合理利用,丰富丝网版画的创作艺术语言。

平面构成中,面和点在画面中是相对的,面有长度、宽度,有方向、位置的变化。它们的视觉表情不同:几何形面具有理性和秩序美的特性。有机形面则有自然、流畅的性格。偶然形面新颖、奇异的表情。面在画面中可以很好地塑造三维的体积感。在和点、线组合的画面中,面虽然体量上占绝对的优势,但画面中的点、线以及较小的面却处于视觉突出的位置。

(二)平面构成的骨架设计在丝网版画中的应用

重复性骨架是两个或多个视觉形象在画面中反复排列构成的。重复在丝网版画中,体现了画面美的和谐、整齐、条理;就像音乐上,由于节拍一致,给人一种节奏感,在重复中有缓慢、有急促的变化。“图案的反复出现,既加深了人们对作者所要叙述的主体的关注,又增添了画面的视觉冲击效果。”

后现代主义中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就是采用“大量复制”当代名人头像、罐头盒和可乐瓶,转化成为艺术品也广泛为人所知。重复就是要加深人们对某个形象的记忆,类似于当代广告,通过媒介不断的重复,强加给人们一个视觉信息。

渐变性骨架是以类似的基本元素进行渐次地、逐步地变化,呈现一种有阶段性的调和秩序。如形象的大小、疏密、粗细、空间距离、方向、位置、层次、色彩的深浅、明暗、快慢、强弱都是渐变现象,在视觉效果上会产生多层次的空间感,产生一种美感。

特异性骨架是在有规律的基本形中寻求一种突破变化的构成形式。特异在平面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易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特异产生的独特的异常现象,作用于感官,能产生振奋、震惊、诱惑的作用,是在重复和渐变规律骨架或基本形中的一种特殊的变异变化。在自然界中如“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等都是特异效果。一幅好的丝网版画作品,需要在视觉的导向性和指引性上是明确而肯定的,也就需要借鉴平面设计语汇去完善画面的构图。

肌理性是可分辨物体表面的纹理,是所有物质的一种外在属性,在绘画中主要研究视觉肌理。可以在视觉上创造凸凹感和粗糙感。采用一种意外的效果和超出常规的方法,达到全新的画面形态。

在丝网版画创作中常用的肌理制作方法,能够产生视觉的刺激效果。灵动性则用不同方式的探索,随机变化,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综合版,也可以有油画笔触的表现张力和厚度感。多种肌理的叠加,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远远地超过其他的版画品种,表现力甚至超过其他画种的表现力。

画面肌理效果符合画面表达的主题思想,能很好地与观者产生共鸣,能够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例如:在画面通过各种不同笔迹的线条产生朦胧的效果,虽然不是具象的表达,却又有超越具象的真实,在偏粗糙肌理的画面上,真实地还原了观者的感受。

“画面肌理效果的创造”在丝网版画创作中的体现,使得丝网版画语言的发展更丰富,显示出活力。新的艺术形式对版画的冲击作用,让版画艺术不断接受吸纳新思想、新形式、新技法,使得版画这个美术门类得以发展沿袭,才使丝网版画得以发展,并且充满活力。

四、结语

“丝网版画中平面构成的应用”并不是停留在“探讨平面构成表面化的使用”,不能像当今一些所谓的“超前美术作品”只是肤浅地追求视觉感官刺激,而忽略和放弃了作品呈现给观者精神层面的主题传达。他们的创作来自积极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取新鲜的观念、思路和方法,采用纯朴的方式进行创作。然而,现在我们就非常缺乏这种精神力量。

展望21世纪,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迅速崛起,使得中国在文化上自觉唤醒了对于艺术上“本我”的思索。丝网版画中平面构成的应用,引发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创作出植根于本土文化上的、体现时代感的、反映时代精神力量的当代丝网版画艺术?为此我们将共同努力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蒂姆·玛拉著,陈聿强,陈峥译.丝网版画.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9—16.

杜松儒,黑崎彰,张珂.世界版画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182—184.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2:61—75.

篇11

关键词:建筑平面 几何群化模式 围绕建筑中心空间场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075-02

建筑方案设计的基本构图,首先是从平面开始,我们在设计平面时要把握好建筑的功能,控制好建筑和基地环境的关联作用,协调好建筑构图和功能的关系。建筑平面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活动的需要,此外还要符合日照、通风等物理指标和结构技术的合理性。在建筑平面造型设计时,通常的做法就是几何转换,即把建筑形态抽象为几何基本形,转换为形态构成的基本元素――体、面、线、点,运用构成手法,通过形状、颜色、质感、体量和场形这五种要素的组合加工,形成理想的建筑平面,其构成模式大致分为几何群化模式、围绕建筑中心空间场模式两种。

1几何群化模式

1.1 组团的群化构成

建筑组团是指在同一个基地环境中,有相似风格或具有特定功能,或者一定范围内的多个建筑的组合,这些建筑在功能和形式上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建筑组团中各个建筑单体的几何关系和平面构成中的群化构成是一致的,群化构成也叫集团组合,它是指用若干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形,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构成图形,通过这个组合图形来强化建筑设计思想,给人强烈的触动。

1.2 几何重复

重复是平面构成常见的一种构成形式,是几何形态的构成组合,属于规律性的构成形式,重复构成是指完全相同的基本形在二维平面的反复排列,这种连续的重复反映在人们的视觉中,产生一种秩序美感,重复构成的特点是严谨、稳定、节奏感强。在建筑设计中,重复的形体可以产生出独特的空间,创造出建筑形态的韵律感。重复也是一种重要的强调,通过几何体的重复,增强人们对建筑形态主体的印象。例如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芬兰伊马特拉的伏克塞涅斯卡教堂内部用活动隔墙分为三个形状大小相同的空间,三个空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使用,教堂平面看上去像一支顶部有三支翎毛的箭,三个空间的重复排列强调了箭杆的线性秩序。

1.3 几何近似

近似构成和重复构成相似,也是形体的反复排列,但这种形体的大体形式相同,局部有变化和区别,近似构成在重复构成严谨、稳定的基础上增加了灵活性,容易创造更丰富的造型和空间。在建筑设计中,完全相同的重复形体会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近似强调统一之中的变化美,可以创造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例如,斯蒂芬・霍尔设计的西雅图大学圣伊格内修斯小教堂巧妙的运用了近似构成的手法,整体集中式的教堂被屋顶隔墙分成了7个形状方位各异的四边形天窗空间,教堂内部的人会随着所在的位置的移动而感受不同的光影变化和顶部空间体验,而近似的四边形空间又使得整个建筑体现出大方、朴素的风格特点。

1.4 几何连接

几何连接是指将几何形体相互连接而基本几何轮廓并不发生改变的构成手法,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群中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建筑室内空间的相互连接,建筑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连接,在旧建筑的扩建改造设计中新旧建筑的衔接等都大量应用了几何连接手法,建筑设计中连接的应用大部分是以连接体的形式存在的,廊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功能包括交通功能、交往功能、创造多层空间的功能等。例如,路易・康设计的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的平面是相互连接的六个长方形,设计师巧妙地把工作、实验、管理、办公等内容分布在五个塔楼里,把核心服务区安排在中心的最大的塔楼内,这种设计摆脱了传统的集中式方盒子的做法,创造性的提出了“主空间”和“辅空间”的概念。

1.5 几何分割

在平面构成中分割就是把整体分成部分,按照图形分割的方法可以把分割分为等形分割、等量分割、自由分割等,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分割后的单元体能够重新组成一个整体,有时会对单元体加以取舍以产生活泼自由的感觉。建筑设计中的几何分割以自由分割为主,分割线往往作为建筑空间的分隔界限,或者作为中庭以便将光线引入室内,或者作为交通空间来安排。分割手法中最重要的两点是分割线的设计和分割单元体的取舍,建筑通过分割可以产生丰富灵活的空间形态效果。例如,马里奥・博塔惯用的建筑手法是几何线条和中心对称,瑞士比安达园厅住宅是体现他建筑设计思想的代表作品,整个建筑呈圆柱形,外立面装饰有灰色的面砖,整个住宅沿中心被一个裂缝切开,在屋顶的裂缝位置布置天窗,自然光线从窄缝导入建筑内部,一层的裂缝作为建筑的主入口。让・努维尔设计的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的建筑平面类似船形,建筑物被一道分割线分为两个部分,分割线的起点是贵宾入口,汽车可以停在台阶上直接进入中心内部,分割线的终点是建筑平面的中心庭院,用于采光和通风,这条分割线将重要入口引入内部中庭的做法代表了阿拉伯建筑内向性的特征。

2 围绕建筑中心空间场模式

平面构成中的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和特异构成带有对比趋向性的视觉形态,通过对构成元素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色彩、肌理的对比和排列组合来加强对具体形象某个中心的刻画和表现,从而获得强烈的围绕中心空间的形态感觉,建筑设计中运用渐变、发射聚焦、特异手法可以使人们的感官体验不仅仅局限与形态的大小比较和对空间位置的认知,还会在观赏的同时,感受到静止和运动、平衡和倾覆、平静和动荡等深层次的感受。

2.1 等级渐变

渐变现象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觉感受,街道两旁的路灯从远到近,从小到大,太阳升起的从低到高,从小到大,渐变的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的延伸感。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成功运用了渐变构成的实例,五个近似矩形的会议室和讲堂面向市政厅的广场逐渐从小到大沿着扇形依次展开,形成不断起伏的韵律,增强了广场空间的聚合感和层次感,此外这种形体大小的渐变也有利于屋顶的天窗采光。阿尔瓦・阿尔托的这种渐变手法同样体现在他设计的沃尔夫斯堡教区中心上,三个矩形教堂和会堂围绕广场扇形渐变展开,突出了广场的主体地位。

2.2 发射的聚焦模式

平面构成的发射构成具有两个特性:聚焦性和动势性,平面图形的焦点位于中央,也可以偏于一侧,运动的方向从四周向中心或者从中心向四周扩散。发射构成的形式有很多,根据焦点的形状、位置和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心式、同心式、移心式、螺旋式、向心式和多心式等。在建筑设计中,很多建筑平面都运用到了发射构成,通过发射构成的两个特性――聚焦和动势来表达建筑基地环境的某个聚焦点或者某个方位,发射构成中相互交叉的发射线使建筑形态呈现强烈的动态感,起伏的变化更增加了建筑的空间层次感,此外,发射构成特有的规律性和秩序感可以营造出建筑形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例如,詹姆斯・斯特林设计的牛津女王学院学生宿舍的建筑平面类似一个只有5个边的八角形,5个梯形房间围绕中心庭院呈放射状分布,所有房间都朝向这座建筑的中心焦点――庭院里的圆形剧场。路易・康设计的多米尼加修女会会堂中间的5个正方形的会堂运用了螺旋式构成的手法,每个会堂沿着螺旋形放射展开,从内到外,由小到大,旋转的动势效果更加强调了建筑的中心庭院。

2.3 特异效果的运用

特异构成是指基本形在排列中有意的违反秩序和规律,使其少数基本形显得突出以形成视觉的焦点,形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特异构成的少数基本图形通过形状、大小、位置、色彩等方面的变化来形成明确的差异对比,构成画面的焦点。在建筑设计中,为了强调突出某个方位或者空间的重要性,经常采用特异构成的这种“画龙点睛”的手法。例如,矶崎新设计的群马美术馆的平面是由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水平和竖直排列而成,这种排列使建筑物充满整齐的秩序感,但设计师在正方形排列的末端插入了一个旋转了22.5°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正好坐落在基地的水池上,这种大小、位置的特异安排有利于强调其作为艺术品展厅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增加了建筑形态的悬浮和穿插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顾馥保.建筑形态构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篇12

关键词: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

三大构成中,平面构成是以平面形式的创造和变化训练为主的基础课程,具有逻辑思维特点。色彩构成以人的知觉和心理为诉求点,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基本要素的组合。立体构成是对综合能力的训练,是用立体的方式去思考创作设计元素的空间性。构成是形体的创作和视觉新形象新规律的体现,其特征是采用简单的几何形式和鲜明的色彩,强调结构的单纯性,构成的方法首先被运用在建筑和电影领域,并影响了绘画、雕塑、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其设计理念推广的核心地点是包豪斯学院,也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核心和现代设计教育的发源地。学院将三大构成作为主要的基础课程,让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以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并通过技能操作使学生掌握创造基本造型的技巧和能力,为专业设计奠定基础。

标志设计是对某一特定事物提取抽象的精神理念,并以具体可见的色彩、图形表达出来。标志设计是设计学科学生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标志设计是CI形象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对基础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但是由于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通常比较依赖于电脑软件,手绘能力逐渐减弱,同时也造成了对于基础课程学习的遗忘。但是基础课程中的三大构成却是所有科目的基础,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手绘的能力,更能从思维训练中对学生起到专业强化的作用。因此,在标志设计的教学中,以构成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去学习实践,是对创新思维模式的另一种探讨。

一、平面构成在标志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平面构成主要研究的是基本形之间、形与平面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美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法则,强调客观现实的基本规律,强调将自然界中存在的复杂物象,以抽象思维模式去思考,利用一定的手段进行分解、组合、重构,创造提炼出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空间关系,并将其体现在平面之中,创造理想的新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中的基本形体元素是点、线、面,在实际的绘画与设计分析中,无论形态多么复杂,都可以用点线面来归纳。在我们学习设计课程的时候,不可能将大自然界中的所有的形象、所有的理念都原封不动地绘制到二维空间,甚至是三维立体空间内,因此抽象思维的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平面构成点、线、面要素的联系,即是这样一种思维模式的训练。标志在设计形态上分为抽象形态标志和具象形态标志,图形化标志形式是比较重要的标志形态之一,我们可以运用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将点、线、面以重复、近似、渐变、放射、空间、特异等构成形式去进行思考。如三元食品的公司标志,即是利用重复的构成手法进行设计的。在标志设计中还有以具象图形为基础的设计形式,这种形式的设计也不可能像绘画的形式那样强求形似,而是以图形化的方式进行组织处理,强化形象的形态特征,简化结构的格局,从而取得和谐之美,形成一种单纯、鲜明的特征以呈现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

平面构成中形与形之间的关系,有相切、分离、结合、重叠、差叠等。要从形与形的关系中开始找寻,可以帮助基本形体构成新的形态,从而创造出更合理的视觉图形。视觉图形的进一步抽象、解构、组合即可以形成丰富的图形标志方案,可以表现更多主题形象。

二、色彩构成在标志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标志设计不仅仅是形的表现,更是色彩的表现。色彩的传达往往是最迅速的,当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辨别形态的时候,色彩却已经迅速地印在我们脑海里了。标志设计,同样离不开色彩的选择与表现,色彩的地位也因此显得十分重要。标志作为一种图形符号,所要传达的信息既丰富又有限,色彩可以以其明快、醒目的视觉传达特征、多样的心理效应与象征性力量发挥着巨大的威力。合理的色彩定位对于唤发人们的情感、描述主题思想、准确传达主体理念和创造艺术化新意的标志至关重要,所以说,色彩构成这门基础课程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和设计师工作的一个基础。

深入理解和掌握运用色彩构成法则是设计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标志是方寸见方的图形设计,其不仅要体现企业的精神理念,还要有消费者的消费吸引点,因此标志色彩应该是非常紧凑与集中的,要简洁明了。色彩构成的学习是去理解、去掌握色彩规律,并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从共性的获得逐渐走向个性的创造。

现代标志设计所使用的颜色都是可以以每个行业特色进行分类的,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色彩倾向,但是在有限的色彩范围界定中怎么去用新颖的方式表现色彩,并寻找到合适的色彩代表去体现设计者和消费者的心理诉求是对现代学生提出的要求。色彩的渐变,色彩的强弱对比关系,色彩的立体性都是标志色彩的发展趋势,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以构成的方式,让学生去思考。

三、立体构成在标志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从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来看,现在不仅仅追求平面二维空间的艺术,图形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成为人们所追求的方向。标志设计从功能性上讲,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品牌的形象代表,好的标志可以让观众感觉可以操纵空间,并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这个标志。

立体构成研究的是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元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并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在标志设计时,我们可以将平面构成的形体按照组合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立体的形态,在二维空间内形成三维立体空间。如库珀联合学院的全新智能视觉形象,是个tephen Doyle为其创作的,它拥有三个透明、艳丽块面的两个立方体(分别代表字母C和U),展现了一个个很大的空间感,让观众感觉可以操纵空间并想象从不同角度观看这个标志。立体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造型的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和构成能力。学生在进行设计时,可以充分运用立体构成中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材料的理解力,从而使我们的平面视觉感受更为丰富。同时,不仅仅能从视觉感受上感觉肌理的美也能够为标志进行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充分展现触觉的美。

标志的设计可以基于各种不同形式的立体,暗示了空间感并能够引导消费者与其产生互动,这样会提高消费者的参与度,能提高标志的消费功能性。学生在创作标志时,可以以立体构成的形式去进行思考,在大自然的启迪下去寻找设计方案。

标志设计是集大成的设计,是将色彩、图形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设计,既能体现形体的形式美又能体现社会功能性。学生在学习标志设计创作时,要学会用抽象思维方式去思考设计元素,在技能上不能只是依赖于电脑的图形组合,更要从根本上进行创意训练。三大构成可以帮助设计者从抽象思维、色彩感受、立体视觉等方面去思考,并将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的形象用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同时也为标志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更多的表现技法,能让设计者在理性的逻辑思维方式基础上去寻找更多综合创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邱德昌 .《平面构成》 .安徽美术出版社,P2.

2.张德姣. 《标志中的色彩设计》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08年05期.

3.《标志设计的趋势分析》 .中国商标专业论坛.

篇13

【关键词】 平面构成;点;线;面;抽象

一、 概述

1、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的基本定义:平面构成是指将点、线、面或基本形等视觉元素在二维的平面上按照一定的美学法则和创作意图进行编排和组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主要研究利用点、线、面等视觉元素惊醒造型,以及如何将这些元素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惊醒组合的问题,从而得以产生新的艺术形象。平面构成与传统图案最大的不同在于平面构成完全摒弃实用性目的,内容和形式都相对开放而多元化,形态相对离具象较远,着重塑造形式感的视觉画面。在现代设计中只表现功能和技术上的要求是不够的,仅仅局限于表现自己的意图和形象、内容也是不足的。现代设计还需要另一层含义:(1)独特的构思;(2)新颖的创意;(3)形态的合理组合;(4)形式美的构成规律。

2、平面构成的特点及作用

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三大构成中占有重要作用,它是设计和艺术创作的开端。内容一般限定在形体的广泛性和普通型规律研究上,而不受内容与工艺等具体条件的制约,这是平面构成生存的特点,也是与图案的不同之处,只有不受工艺应用及功能的制约,它才能摆脱约束,平面构成不但在设计思维上,具有融合时代的新潮性,而且在选材上还具有多样性。在形的选择方面具有广泛性与自由性以及组织形成的多变等特点。

特点:

⒈平面构成是以感知为基础的造型活动。

⒉平面构成是以一种较为理性的创造活动,是一个自觉的,有意识的在创造过程。

⒊平面构成的重点不仅是造型能力的训练,更是创造力的积累。

3、平面构成的历史发展

平面构成是艺术的一个分支,平面构成的发展是伴随着构成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艺术的表现方式也逐渐从传统的写实向抽象的表现形式转变,平面构成的产生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其他几种构成形式共同起源于造型艺术运动中的构成主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的俄国构成主义运动。这一时期构成主义的发展处于相对的独立阶段,对于世界的设计运动的影响也相对有限,在一些欧洲国家他提倡摒弃虚无的传统三维绘画表现形式,而用基本的几何构成原理进行平面设计。在1919年德国的包豪斯学院的进行了设计课程改革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改造现有自然状态的可能性,人们可以更加主观地创造设计形态,这时平面构成的成熟阶段已经到来了,就此平面构成就在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发扬和传播达到高峰,在经过不断创新平面构成逐步形成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和造型原则,构成设计的概念也由此而形成,并随之发展成为现代设计教学的训练基础。

参考文献

[1] 《平面构成进行时》;

篇14

(1)设计过程与实践脱节。俗话说“纸上谈兵”终究不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我们都知道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只有将地形、植物、建筑、水体等构成元素灵活融洽的组合在一起才能设计和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园林。如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们忽略了与现实环境的接触,一味地埋头于设计室中的图纸上,“闭门造车”是很难设计和打造出满足当前社会需求的园林的。

(2)园林美与功能脱节。视觉上的美感当然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创造园林的宗旨是通过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加上种植树木花草、筑山、叠石等途径创作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既然是游憩境域,就应该是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可以休息娱乐,可以在园林中悠闲的看书、散步悠闲的度过闲暇时间,让园林的美与功能兼备,赋予园林更多生命力。

(3)缺乏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灵魂,没有创意的园林景观只会让人觉得乏而无味,特别是那些“复制品”园林,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园林在有的建筑物当中充当着点睛的作用,给人美的享受。

2构成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2.1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它们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园林景观设计也不例外。我们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把园林中的小片景点、多条路线以及所属区域抽象为平面设计中的点、线、面等,使设计更为形象化、简单化。

(1)虽然点元素是最小的设计元素,但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首先它可以表示圆形、方形和多边形的形状,表示具体的方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表示各个具体景观的形状和体积。其次,点元素不仅可以单独表示一个独立的景观,而且还可以根据点的排列与组合组成别样的景致。点元素可以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园林景观中的孤植、片植、群植、假山等都可以通过点的形式体现在平面构成中,这些点元素的设计可以给人带来一种丰富多彩的感觉。点的实际应用包括放射、旋转、自由排列等多种方式。

(2)线元素的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路线、线性溪流等都可以抽象为平面构成中的线性。线元素的长度、位置、色彩等不同可呈现不同的形态,同时不同的线性元素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造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具体的园林设计当中,我们需要抓住不同线性元素的基本特征,注意线性元素的变化,注重线性元素的方向感,让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具动感和活力。

(3)面元素的应用。面元素在平面构成中属于相对比较封闭的基础元素,但它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却是最为广泛的。面元素可以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出它潜在的多元化的视觉焦点,比如绿化植被的设计,不同种类的植被的分布,同种植被不同位置的分布就可构成不同层次的面。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只有把点、线、面有机结合,才能让园林景观更加仪态万千。

2.2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构成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我们一般主要指建筑的色彩构成艺术和植物景观的色彩构成艺术。其中建筑的色彩起着决定全园基调的作用,可以给游览者不同的心情体验。不同地方的园林往往选用不同的色调,比如北京的园林多注重色彩的艳丽,以金黄和大红多见,似乎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而“粉墙黛瓦”则是苏州园林的典型色彩,那白、灰两色的建筑色彩掩映在“桃红柳绿”的大自然景色之中,体现自然之趣,给人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而植物景观的色彩构成更具自然神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名句早已将植物的色彩之美传颂千年。许多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同种植物在不同季节也可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但是我们在运用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千万不可随意搭配,在色调、色相的搭配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人对于不同色彩的心理感受,对不同色彩巧妙安排、合理利用。

2.3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