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5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学习的好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习惯;方法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模式习惯。学生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进行学习。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习规律,对于其今后的学有裨益。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的欲望,小学生的心智都还不成熟,总是热衷于所感兴趣的事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可以使其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从而在课堂上专心听讲。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听课对于学生是很重要的,教师所讲的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后的内容,但是学生要想在课下补回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课堂效率的提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喜欢新鲜有趣事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应想办法将枯燥的课程氛围变得生动有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枯燥的数学公式转变成有趣的图片帮助学生学习,还可以播放有着数学知识的小动画给学生观看。小学生喜欢这样有趣的形式,自然而然就会认真听讲了。小学生还很乐于表现自己,他既没有初中生的羞涩,也没有幼儿园时的胆怯,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走上讲台做“小老师”给同学讲解知识点,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在各种活动中也会积极参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讨论数学问题,有任何见解时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走上讲台来提问,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组讨论形式可以使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由此一来,学生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也就专心听讲了。对于一些学习情况较差的同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使其慢慢养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阅读相关书籍也是学生应该要养成的一个习惯。阅读不仅对学习数学学科有所帮助,对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数学思维能力,借助书本上的知识来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自主学习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方式,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因为教师的讲解并不是自己的想法,并且数学作为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自己理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尤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只需做适当的引导。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教师可以留给他们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加深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较有难度的问题有很高的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对于学习情况较差的同学,教师要多下功夫进行引导,给他们留些基础的知识,使他们一点一滴地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多夸赞学生,以给他们自信心和成功之后的满足感,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
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在解决一个较难的数学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合作解决,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关键点,然后使其分工合作,有人做记录,有人发言,有人提出问题。在这样的头脑风暴之后,学生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有的问题不是只靠自己就能完成的,从而养成合作交流的好惯。
三、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好习惯
任何知识的产生都离不开生活,数学亦是如此。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圆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到家中关注圆形图案的东西,在生活中不断加深对圆形的理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跟着家长逛超市离不开找零的问题,可以借此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数学对实际生活的意义。靠课本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互动,体验数学给生活所带来的意义,使其养成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的好习惯。
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完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在面对挑战时不懈努力,坚持下去,以优秀的教育方式来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摘 要:好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发展阶段,很多方面都还没有形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61-01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很多教学研究资料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的好坏,智力因素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而在信心、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成才。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呢?
一、让学生形成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
很多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比较关注,而对学生的听讲情况却关注较少。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某一问题时,总会发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根本不关注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就更谈不上重视了,只是在老师让学生齐答时,随口应付一下。这部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会获得学习上的收获,长此以往,也会使他们逐渐形成不善于听讲的不良习惯,并且对教学的整个实效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教学时,需要教师关注每个学生,对应有的课堂纪律要加以强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坐姿和发言习惯。同时还要适当提醒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他们。通过教师的指点,来使自己的学习行为得到规范,进而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让学生养成学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
一份好的学生作业,需要有整洁的卷面和工整的字迹。特别要讲究书写的规范。比如学生在计算时,要养成在草稿纸上验算的习惯。养成这些习惯后,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师会时常对一些作业整洁而且正确率高的学生表示赞扬,其实这也是一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它是教师平时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地对学生习惯培养的结果。所以,让一个学生写出一本好的作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让学生养成仔细思考的良好习惯
学生学会思考的习惯的养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学会听清老师的问题。课堂上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老师还没将问题说完时,有些热衷于表现的学生就举起了手,要求回答问题。若问题没有难度,他们会容易回答,若问题稍有难度,他们就无法回答,扰乱了课堂纪律。更重要的是,这样下去,容易让这些想表现自己的学生的思维处于浅层次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2)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思考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回答结果,而不表述其思考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数学课堂要将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这样有利于我们根据学生的思考过程发现其思维的闪光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以便我们对教学加以调整。(3)让学生学会分析信息、整合信息和取舍信息,能够认真思考问题。新课程教材和以往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新教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数学学习的信息,更有利于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让学生具备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立足于思维训练和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不但能够展示学生的个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教师鼓励学生,激励学生,相信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可以给我们带来惊奇。
四、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
上好课的前提就是要做好课前准备。学校要求学生在听到预备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子走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在桌子上指定的位置;端坐身体,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等候老师进堂上课。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要严格要求,坚持加强训练,让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五、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通过传授和接受来实现。实现新知识的真正接受和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边听边想并做好笔记;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多问,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且声音洪亮;仔细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六、让学生养成预习、复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初始环节,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记下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这样能在上课时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记忆,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复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
七、让学生养成检查和订正作业的良好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作业练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担负并非不布置作业。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所以应让学生做到:在安静的环境中完成作业,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不拖拉不抄袭;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格式规范,卷面整洁;作业前看清题目要求,复习相关知识,作业后认真检查;作业本发下后自觉及时订正答错题目。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成才。在小学阶段,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子的基础。
一、倾听可变心不在焉地听为专心理解地听。
心不在焉听课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又是不一的。有的学生几乎没有注意老师和同学所说的话,心里考虑
着其他毫无关联的事情或者是在做自己的事;有的学生则只注意教师讲的话,内心只是一味地想着和课
本的内容是不是一模一样。只注意老师话的学生最感兴趣的不是听,而是说,他们正迫不及待地想要说
话。他们的表现欲极强,根本就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他们只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
中交流的目标是老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表现得与已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老师进
行交流的机会。
这样的学生,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还没有课堂倾听的习惯。原因主要有:学生对课文
的内容、形式以及同学回答的问题不感兴趣,还有就是学生的表现欲太强。针对这样的学生。我采用了
指导学生倾听的方法,课堂上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翻书或做小动作等,同时增强课堂趣味性,从创
设情境,提高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入手,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准确
判断的思维品质,营造乐于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养成勇于倾听、注意倾听、深入思考的
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听他人发言要专心,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
要求学生明确,课堂是大家倾听的场所。要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的发言,同时边听边想他们在说什么
,发言对不对,找找他们有没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跟你的想法一样吗?你有什么要补充的。在倾听同学
发言时,最好眼睛盯着说话的人,这样能静心、专心、不容易分散注意力。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理解
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种想法的由来。
二、倾听能变被动消极地听为主动积极地听。
被动消极地听的学生能认真地听老师的讲话和同学的发言,但不会把眼睛盯住说话的人,常常错过了讲
话者通过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表达的意思。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常常导致误解、错误的理解,又加上
不爱动脑,是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被迫倾听的结果,他们会失去真正的学习机会。他们常常被老师误
认为他们"很认真"。
面对这种学生,我先强调听的意义,尤其是同学的发言,让他们明白倾听同学的发言就是共同研究、讨
论,相互交流、学习,在倾听中实现你启我发、取长补短,实现思想上的对接、思维上的碰撞、认识上
的完善,通过激活思维因子,激发起思维的灵感,催生出认识上的顿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从而获得
正确、透彻地理解课文知识。我采用听后复述,听记训练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有相应的反映,对你听
到的,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与积极的目光接触相配合等,表明你在认真倾听。
三、倾听能变主动积极地听为用心感受地听。
主动积极地听的学生,能够专心地注意说话的人,能够聆听说的话语内容。但由于没有用心去听,所以
很难引起深层次的思考。他们有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倾听的方法。这类学生,他们缺少的是如何处理听
到的信息能力。我采用听后思辩、听后提问的方法。我在教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落花生》一课
时,我说:孩子们,看来平平常常的事物也会蕴涵着做人的道理。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你们愿意做怎
样的人?学生齐答:做像落花生一样的人。我正要肯定,发现坐在第三排的女生和同桌争执起来,我说
争执得好,我们现在就来听听他(她)们的意见:生1说:"花生也有好的和坏的,有时从外表上看没有
什么区别。"生2说:"有一次我吃花生就遇到过。"我说:"说得好!"学生在听中判断,在听中思辩,生3
说:"看,生2面红耳赤,十分认真。"我没有立即作出判断,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我说:"是啊,生活
中的确有些情况很特别,好我们该怎么看呢?"学生的热情立即调动起来,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同桌争执
,有的一起大声讨论。我静观了一会儿,请同学谈讨论的结果。生3说:"好与坏,真的不能只看外表"。
生4说:"外表美不美不重要,关键是做一个诚实的人。"生5说:"花生深埋地下,它的好处不是轻易能体
会得到的,或许就因为这样,它可能就失去了别人选择它的机会。人也一样,本质要好,外表也要好,
就像苹果一样,经艳艳的看来就想吃。"我说:"你的观点很新颖,也有现实意义"。生6说:"好与坏不能
只看外表,关键还是要看本质好不好,本质不好,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人。"(全班鼓掌)我说:"是啊,
生6说得太好了,做人最核心的是本质!人的外表不能说明内在本质,就像刚才那位女同学说的,花生也
有好的和坏的,有时从外表上看没有什么区别。"(全班再一次鼓掌)就这样,引导学生在争辩中得到提
高和发展。
大家合作学习就是一个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与他人的交流,倾听他人的意见,才能发散思维,
从中发现新知,乃至创新。
积极主动地倾听,这不是一般的"听",而是用心去"听",这是一个优秀倾听者的典型特征,这种学生能
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话信息中主动寻找感兴趣的部份,他们认为这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契机。这种学生不急
于作判断,而是感同身受说话者的情感。他们能够设身处地想,总结已经传递的信息,质疑或是权衡所
听到的话,有意识地注意非语言线索,询问而不是辩解质疑讲话者。他们的宗旨是带着理解和尊重积极
主动地倾听。这样的学生,无须老师多指导,只需要在关键处引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倾听是把金钥匙,是激活思维因子的基础,
【关键词】中学数学;有效教学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科学,课堂教学则是一门艺术。优化数学的课堂教学,需要向45分钟要质量,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那么,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呢?这也一直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需要研究、探索的课题之一。本文也结合下面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榜样引趣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一些学生在遇到难题时,会出现不假思索就想退缩的念头,这时,教师就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名人的趣事,比如说李时珍历尽艰辛才写成《本草纲目》;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在自学中都养成啃难题的好习惯,有时候睡到半夜还起来算难题。榜样的选择也不必拘泥于名人,也可以结合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比如说,邀请一些学习成绩突出的同学介绍他们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这样也有助于激励其他同学树立起学习数学学科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助于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将数学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形象化展示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抽象的概念、问题也是相当多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则能够有效地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的形象且具体,学生对其理解、掌握和应用起来也会更加的容易,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例如,在分析“空间几何置关系”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应的演示,比如说,可以先展示实例中的空间点、直线、平面,举个例子,教室中的某一点、墙与地之间的一条线以及黑板面,接着再顺利地引入新课,然后再向学生们介绍点、线、面的特性及画法,以立体几何的形状将空间实物中的点、线、面抽象出来,有助于让学生在认识空间几何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能联想到具体的实物。在这样的展示下,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位置关系也会有一个更加形象的认识和把握,对于理解这一概念和解题也是大有帮助的。
三、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课改对数学学科也有一些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单纯地解题训练,其中,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也要成为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作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弥补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某学校要开展绿化活动,需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在征集一些好的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成轴对称(可以用圆、正方形或者是其它图形组成),同学们,你们想想办法,看看如何设计?(这是一道结论开放题,对于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在开放题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着的事件应该是学生们所熟悉的,其内容是有趣的,而且还是学生愿意研究的,要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顺利地解决的且可行的问题;开放题也应该使学生能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此外,开放题教学也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否认是是,教学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全应用到实践当中的,这也就需要数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地去尝试,细心去领会,及时发现问题,然后再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活化教学设计:营造课堂气氛提升授课效果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是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最终目的的,比如说,可以运用系统方法,把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创设出更有效的教和学系统的“过程”或者是“程序”。其主要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习为目的的特殊的设计活动,既要有设计学科的一半性质,同时也必须遵循着教学的基本规律。数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也较为系统、复杂,这也就决定数学教师在授课之前,一定要综合教情、校情、学情等多方面的情况,深入细致地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促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体上来说,要想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一个较高的教学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平时一定要勤思考,多总结,积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论知识,钻研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得以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水平也才能够收到一个较好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42-45
[2]许兴业,胡展航.关于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J].数学教育学报,2003.12(4):139-140
[3]董林伟,孙朝仁.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与开发[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所谓思维的有序性就是思考问题时有条理、按一定顺序地进行。养成了这个良好习惯,思考时就不遗漏、不重复,这是良好思维活动的开端,教师应当把这个习惯的培养摆在首位,并时刻提醒学生。如《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可以结合实物演示,让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思考:①根据公式S=pr2计算一个底面积,②用一个底面积乘2得到两个底面积之和,③根据公式S=ch计算侧面积,④把两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相加即是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又如教学《分数基本应用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四步曲”来完成:一找关键句,即找出表述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句子;二确定单位“1”,即找出关键句中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三写关系式,写出“单位‘1’的量×分率=另一个量”这样的乘法式子;四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二、思维的多向性
所谓思维的多向性就是指学生能从数学知识的各种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具有灵活的解题思路,养成多角度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题多解训练,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思维更灵活。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共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列表法解答:假设鸡兔各有10只(折中法),发现腿的总条数比原来多,说明兔的只数多了,需调少一点,通过调整再调整,调至腿的总条数与原来同样多为止;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假设法即算术法解答:①假设全部是鸡,一共有20×2=40(条?)腿,相差的腿条数有54―40=14(条?),是由于每只兔少算了4-2=2(条)腿,从而得到兔14÷2=7(只),鸡20-7=13(只);②假设全部是兔,一共有20×4=80(条?)腿,相差的腿条数80-54=26(条?),是由于每只鸡多算了4-2=2(条)腿,从而得到鸡26÷2=13(只),兔20-13=7(只);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方程法解答:设兔子为X只,则鸡为(20-X)只,列方程为:4X+(20-X)×2=54,解得X即兔子7只,鸡13只;或设鸡为X只,则兔子为(20-X)只,列方程2X+(20-X)4=54,同样解得X即鸡13只,兔子7只。
又如:一架飞机所带的燃料最多只能使用6小时,已知飞出的时速为每时600千米,回来每时750千米,飞机最多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①从分数知识出发,把飞出的总路程看作“1”,则飞出的时间为1/600,回的时间为1/720,根据“具体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的量”得算式6/(1/600+1/720);②从比例知识出发,由于出去和回来所走的路程相等,飞机去回所用的时间比正好是速度比的反比,再把6小时按比例分配。
三、思维的深刻性
所谓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来自于对事物本质属性的理解,对非本质属性的排除。为此教师可以变换思维方式,如用尺子量一张纸的厚度,让学生学会运用归一思想量出N张纸的厚度再除以N;还可以进行情节叙述的变式如“甲筐水果比乙筐多10千克”可以变为:①乙筐再填上10千克和甲筐一样多。② 甲筐去掉10千克和乙筐同样多。③甲筐给乙筐5千克后,甲乙两筐同样多。④甲筐给乙筐4千克后,则比乙筐还多2千克站cssci期刊目录。⑤甲筐给乙筐6千克后,则比乙筐还少2千克等。
此外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既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培养学生解题思维深刻性的重要策略。如教学分数基本应用题“面粉有40千克,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3/4,大米有多少千克?”在让学生理解题意正确解答后,可以把第二个条件“大米的重量是面粉的3/4”改为① “是大米重量的3/4”②“大米重量比面粉多3/4”③“比大米重量少3/4”④“大米重量比面粉重量的3/4还少3千克”等,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结构,提高解题水平,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又如在低年级教学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时,可以安排如下习题来训练思维的深刻性:1、我家种了2行树,一行6棵,一行4棵,一共种了多少棵树?2、我家种了2行树,第一行6棵,第二行也是6棵,一共种了多少棵树?通过分析判断第一题用加法计算,“2行”是多余条件,干扰学生,要学会选择条件进行解题,第二题除了“2行”是多余条件,还要帮助学生从过去的加法算式中跳出来,运用新学的乘法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
四、思维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