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范文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作用

篇1

1.1小城镇及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小城镇是指农村地区一定区域内工商业比较发达,拥有一定市政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是一种从乡村型社区变成多种产业并存、向现代化城市转变中的过渡性地区。城镇化简单地讲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我国现阶段已经进入城镇化的快速提升时期。而新型城镇化就是指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道路。

1.2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在旧有的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策、经济等原因,大城市中的交通、环境、卫生等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促使我们改变城市化的发展思路,在继续发挥大中城市的集聚作用同时,大力发展小城镇,形成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具体讲,发展小城镇的作用主要有:

1.2.1解决“三农问题”。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的比重十分庞大,随之产生的“三农”问题也十分突出,能否解决好“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的总体发展。而小城镇的建设就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办法。只有大力发展小城镇,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才能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带动农村产业的多样化,让农民通过农业致富,彻底解决好“三农”问题。

1.2.2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近年来,随着小城镇规模的扩大,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空间。小城镇中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小城镇生活和工作。可以说,小城镇的建设为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

1.2.3完善了城镇化建设网络。一个健康的城镇化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体系,而不是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的分化。小城镇就像人体中毛细血管一样,是大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纽带,对国家整体的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学上讲,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投资、消费和出口。长期以来,依靠我国的人口红利,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使我国成为了一个出口大国,再加上国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种种政策让我国的经济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但随着世界经济的衰落,让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作用一直不大的特点更加突出。而拉动内需,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则被普遍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所以,我国的经济发展要从依靠投资和出口转变到依靠消费上来,积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而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正可以作为拉动内需,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小城镇的建设,形成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释放小城镇拥有的巨大市场潜力,才能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

3.如何通过发展小城镇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1挖掘特色,寻找合适的发展模式。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没有一个统一模式,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不同,生产生活环境不同等都会影响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各个地区的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自身的特色,以区域统筹的视角做好定位,认清自己的优劣势,因地制宜的推进差异性的城镇化。只有找到合适的发展模式,把握特色,才能避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被同化掉,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其经济发展的前提,只有做好基础设施的完善,才能更好的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和资源,进而形成小城镇发展的良性循环,扩大小城镇的经济规模,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

3.3形成人口、产业等的集聚效应,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根据经济学的研究,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就在于城市的发展实现了资金、人口等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同样的规律也适用于小城镇的建设。在大城市的环境承载力达到极值的时候,应将目光投向小城镇这块拥有巨大资源和市场的地区。通过小城镇的建设,实现广大县域及农村地区的资源、人口等要素向小城镇集聚,促进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的消费,开拓拉动内需的新市场。

3.4加强管理,改善制度环境。制度是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在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必须提高管理水平。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服务型政府。只有做到制度完善,才能有力地保障小城镇的建设及发展,才能释放出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潜力,进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4.小城镇建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4.1有利于发展内需经济。中国经济在保持了近十年的两位数增长以后,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推动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提升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通过发展小城镇,能够促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2有利于城乡统筹。由于小城镇所处的区位特点,其联系着城市和乡村。所以搞好小城镇建设更有利于城乡统筹,解决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因为小城镇能够直接服务于农民,所以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也将大幅度的减小城乡差距,大幅度的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地区的生产环境,实现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协同、高效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篇2

要获得健康就不能单纯依赖医生的治疗,而是要树立较强的健康意识。健康意识作为一种社会化的观念直接影响人类参与健康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加强和提高人的健康意识不仅有利于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更有利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培养现代健康意识的途径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健康的认识论层面培养健康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健康观对健康的衡量标准已不仅仅是指躯体健全无病,还要求人在社会适应方面和精神上有一个完好状态。因此,更深层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它包括人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环境健康等。只有用整体健康的观点来认识和了解健康,才能走出认识误区,才能人人享受真正的健康。现代健康意识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意味着人们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上要做出具有根本意义的“模式转换”,意味着现代人需要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完整健康。

从健康的文化层面培养健康意识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达到了起码的需求、有条件决定生产资料的使用方式时。文化因素对健康的作用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化对健康的作用常常持续于一个人生命的整个过程,它不仅作用于个人,甚至还作用于整个人群。在经济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文化程度或受教育水平不同的人对个人收入的支配方式是不同的,因而产生的健康效果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人偏重于生活、工作条件的改善及精神生活的丰富,把闲暇时间作为增长知识和锻炼身体的机会,能健康合理地支配自己的收入。他们容易接受和正确掌握卫生保健知识,能更多地了解疾病的危害和预防的措施,主动预防并合理利用卫生服务。人是有社会性的,群体健康是一种社会资源,是生产力,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民族昌盛的标志。个人作为社会一成员。不仅对个人健康负有责任,而且要主动采取积极的自我保护措施。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去对抗周围那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尽可能达到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同时也对社会健康承担义务,要关心、维护他人的健康。

从健康的经济层面培养健康意识 经济发展是保障人们健康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充足的食物营养、良好的生活和劳动条件;可以使卫生投资增加,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人们享受更多更完善的医疗服务;可以通过对教育的投资,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使人人能接受卫生保健知识的教育,提高健康意识。但经济发展又会给人类带来许多新的健康问题,例如:环境污染以及对人类的自身生存环境、生态环境的破坏。无疑最终要殃及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存。一项研究表明,上海市2000年由于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健康损失约占当年GDP的1.6%。此外,社会的日趋现代化及其所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所引起的“富裕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正不断加剧。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可持续性,要考虑经济发展对人类健康的双面影响。

篇3

烟草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不仅在维持着烟草种植人员的基本生活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在促进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上起到了重要的影响。然而,烟草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却是不可忽视的,随着社会对于禁烟,控烟的呼声越来越高,探寻出适合烟草经济发展的新道路则成了一股必然的趋势。

2我国烟草经济现状

我国作为烟草生产大国和烟草消费大国,在世界烟草产业的发展上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资料表明,全球大约30%的烟草产量都来自于中国,中国所生产和消费的烟草数量占据了全球烟草数量的1/3。烟草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扩大了我国的财政收入。自1987年开始,烟草产业在我国的纳税收入上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烟草的种植、烟草的生产到烟草的收入,烟草行业都为我国的财政收入提供了了巨大的税收来源。对烟草行业征收的税包括烟叶税、增值税和消费税三个部分,其中,增值税和消费税是我国烟草税收的最主要的来源。据统计,2011年,我国的烟草税收达到了约7530亿元,同比增长了1383亿元,其中上交给国家的税收达到了600118亿元,同比增加了23%。由此可见,我国的烟草经济发展在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扩大国家财政收入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健康经济下烟草经济受到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也越来越重视,烟草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自然而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抵制,有关禁烟、控烟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烟草经济造成了影响。相关资料表明,我国大约有8亿人的健康受到了烟草的威胁。我国不仅仅是烟草生产大国,同时还是烟草消费大国,烟民每年所消耗的烟草数量达到了3020万箱。仅以1984年对全国烟民的统计调查为例,其中15岁以上的人群吸烟率达到了34%,男性的吸烟率占据了61%。全国范围内吸烟的人数达到了近3亿,并且,更为严重的情况是,我国的吸烟人数正在以每年2%的数量不断增长,吸烟在我国已经成了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各界都在呼吁控制烟草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烟草经济造成了冲击。另外,吸烟对于人体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因此近几年有关禁烟的呼声越来越高。吸烟不仅会加速人体衰老,致使人的寿命缩短15-10年,同时也会诱发各种心脑疾病以及癌症的产生。据资料表明,肺癌患者中有90%的人员都是吸烟患者,并且在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呼吸道疾病中,吸烟患者也是主要的人群。对于孕妇和胎儿来说,烟草所产生的危害也是致命的,孕妇吸烟不仅会引起早产,流产,,并且其中的尼古丁等有害成分会影响婴儿大脑的发育。所以,吸烟所对人体产生的健康危害是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上各项禁烟运动和禁烟口号也在不断的兴起,对于我国的烟草行业的发展来说是即为不利的,因此在当前的健康经济的视野下探寻我国烟草经济的发展出路是必要的。

4健康经济下我国烟草经济的发展出路

虽然从表面上看健康经济的发展与烟草经济的发展是格格不入的,但烟草经济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上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应当在健康经济的视野下引导我国的烟草行业找寻出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这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5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

在健康经济下我国的烟草经济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则需要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来引导烟草企业走的更加长远。首先,烟草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成本计划,充分利用好价格规律和价格杠杆调节的作用来整合市场资源,降低运营成本,以最少的成本实现烟草企业的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促使烟草企业在健康经济的冲击下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其次,烟草企业应当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优秀的人才,提高烟草企业生产的烟草的质量,使烟草企业的发展朝着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益方向发展。最后,在市场竞争机制的影响下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提高烟草企业自身的竞争意识,从而在生产、销售环节都加大监控管理力度,提高烟草的质量,进而保证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减少烟草的危害,促使烟草企业在健康经济的视野下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

6转变发展方式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消费结构发生改变,人们的消费更加趋于理性,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烟草经济要想持久稳定的发展,必须在健康经济的视野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烟草企业的生产效率。烟草企业需要在尊重价值规律的前提下从市场的需求入手,转变其发展方式,由粗放增长的发展方向朝着精细生态的方向发展。烟草企业需要加强对烟草生产的管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来降低烟草的危害,生产出物美价廉,危害更小,更加迎合消费者口味和习惯的烟草产品,将消费的需求放置于烟草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进而为烟草企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提高烟草企业的竞争力。深化改革烟草企业的用人制度,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并且派遣人员在国家的指导下对外接受培训,从而加强烟草企业的内部建设,增强烟草企业的活力。

7严格执行烟草专卖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烟草专卖管理制度是烟草企业在健康经济下发展的前提。烟草企业应当认识到烟草专卖制度的重要性,依照国家的法律规定进行烟草生产和烟草销售。同时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法治教育,培养员工的法治观念,促使在整个烟草企业内部都形成责任烟草、道德烟草以及诚信烟草的工作意识,在工作时始终将烟草专卖管理制度作为行事的准则。加强对烟草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督,对于一些违法、违纪行为严厉打击。明确烟草企业干部的权责问题,避免越权推责现象的发生,促进烟草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将烟草专卖制度公平、公正地贯彻实施下去。

8结语

篇4

关键词:产权制度;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度基础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产权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是市场经济健康良好发展的基础制度,市场经济,市场不仅是个交易场所,也是交易关系总和,市场经济是以交易为纽带进行发展的经济,而其交易本质可归结为产权交易,主要强调经济活动的自主性、平等性及自由性,针对产权制度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声音,为建设我国和谐健康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整体环境的稳定持续发展,对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是必要的。

一、产权、产权制度及市场经济

产权涵义具有狭义及广义之分,国内外的学术界通常将产权定义成广义所有权,主要包含占有权、归属权、使用权及支配权等权能。而狭义所有权所指的是产权权利当中的某项权能,一般是指归属权。产权是人们围绕财产所形成的经济权利方面的关系,表面上看是人与物的关系,本质上均是产权主体间的关系,仅仅将产权狭义地定为归属权是较为片面的。产权制度作为经济体中的基本制度,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制度,对经济的发展及绩效具有推动作用。市场经济所指的是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具有基础效用及经济性的运行方法,市场经济制度是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对市场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等活动进行调节的稳定规律状态。亚当斯密认为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而私有产权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前提,这种市场经济观点产期以来被西方经济认为是正确的经济理论,不过也存在反对观点,其反对观点可分成两种,一种是资本主义下的国家干预者,另一种是部分者及空想社会者。其中,国家干预者对私有产权并不反对,仅是认为对于市场失灵,国家政府应该给予经济干预;而社会主义者对产权制度也不反对,仅是反对私有制,对产权制度认为是人类利益根源,其私有制下的产权为私人利益,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是为了获得私人利益进行竞争的,共有社会主要是为了集体共同利益,消灭私有制,并实施产权的公有制,整个社会就能实现和谐利益,并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些人认为产权不是很重要的,主要在于竞争,具有完善的竞争市场环境,经济就能良好发展,像超产权论者与后凯恩斯者就是这种观点。我国社会市场经济要获得健康发展,就需要具有明确的产权制度观点,合理利用产权制度指导市场经济发展。

二、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系

1.产权的作用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为产权交易,主要强调市场经济主体间的平等关系,其主体是自主及自为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契约成为人们经济联系方面的基本方法,而契约交易主要强调平等性与自由性,同时强调法律的保护作用。产权具有让外部性转为内部化的作用,其外部性主要是指经济主体行为给他人所造成的影响,不过自己对影响后果不承担责任,也就是说行为主体中的个人及社会间的成本收益是不相同的,当个人成本比社会成本小,或个人收益比社会收益大的时候,这种情况下是负外部性,与之相反,则为正外部性。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来看,负外部行为会逐步增加向无限大发展,而正外部行为则会减少并消失,这种情况出现对社会来说,是很不利的。对于产权来说,其本质具有排他权利,经过权利界定,可将产权主体当中的决策行为与经济后果进行联系,即是把权利与资产责任进行联系,降低了利益间的交叉,降低了个人利益行为的不确定及模糊性,让经济主体行为出现外部的内部化。产权制度的出现,对人们间的利益关系界线进行了明确,产权制度主要用来确定人们对社会稀缺资源应用的社会关系及地位经济,可以说,产权制度安排了人类利益关系与行为空间,是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产权制度还划定了行为主体间的权利,是规范经济主体谋利行为的最基本制度,对市场竞争手段及方法进行了约束,产权制度作为市场竞争的基础规范制度,对整个市场经济来说,其意义非常巨大。

2.市场经济中的产权保护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理解为信用经济与法制经济,没有法律与引用制度的支持,市场经济的自由性就无法体现,也无联系基础,在计划经济中,行政命令与法律是无严格界限的,其信用也仅局限在行政与人情的关系当中,而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完善的法律、信用制度及合理的政府行为是市场经济健康良好发展的基础。政府行为规范、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完善主要是为了确保产权制度的完善,要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合理的市场经济产权制度相配合,产权作为法律与信用的基础制度,其经济交易本质为产权交换,合理公平交换与明确产权为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条件,无产权就没有市场交易,法律及信用制度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同时,产权也是政府制度规范的基础,不仅对政府行为范围进行了限定,对市场及政府边界标准也进行了划定,没有产权制度的保护,很多民法与商法就没有了立法依据,信用作为产权保护中非正式的制度,对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起到了支持保障的作用。

3.产权制度在市场经济中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产权制度能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发展动力,产权制度不仅能将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努力成果及报酬进行紧密相联,为经济发展及资本积累提供激励作用,还能将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决策责任与风险进行联系,对市场经济运行当中不负责任与不合效率的行为进行约束。主体经济目标为拥有及创造财富,当人们对财富拥有的权利不能得到保护时,人们进行财富创造的热情就不能得到激发,有关财富交易契约就不能获得有效执行,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就收到制约,经济就有可能出现停滞或衰退现象,有效激励能充分调动主体开展正当经济的主动性,让经济活动所得结果与努力程度、收益预期是相同的,而产权激励就具有确保经济收益与努力相符合的功能,经过合理的产权制度能把物质财富与利益追求转变成强大动力,并发挥长久稳定作用。产权还具有排他性,能让主体进行独立决策,并承担决策成本,独自享受收益的作用,产权激励目的并不在于鼓励私心,而是激发人们的冒险精神、事业心及创造欲望,产权激励是持久稳定的,可有效推动社会才的累积,并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产权不仅有激励作用,还具有约束功能,激励及约束是相互联系及对应的关系,激励具有正向促进功能,而约束具有逆向限制的功能,将激励比作为经济发动机,约束就可比作为经济列车中的刹车,激励及约束为相对应的,产权主体具有排他独享的权利,同时也应承担决策所产生的所有结果,产权制度也是种自动长久强力的约束机制,其约束功能主要来自产权自身限制作用,对产权主体集合选择进行有效确定,并实现个人经济空间、时间及手段的确定,经济主体为保护本身经济利益,对自身行为会给予一定约束,并将产权所激发的创造热情限制在一定程度及范围内,当侵权或越权时,产权主体就要承担相应成本及责任,确保市场经济合理健康发展。

三、产权经济对我国市场经济影响

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是公有制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产权制度也是其经济发展的关键内容,我国的公有制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上,为实现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应放开竞争,在投资渠道及税负等方面应平等对待,对国有企业特权及社会包袱应逐步取消,在市场经济分配上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垄断行业所获得的垄断利润应上缴国家,并成为我国福利物质基础,不应留置在企业内部,国有资产当中的产权边界应清晰,并严格依照权利、责任与义务的统一性,使政权、政企及投营等相分开的思路实施,把资产管理、权利与监护相分离,确立成资产所有者、资本经营者、监护者及法人财产的占有这四种类型,我国社会经济应逐步建立开放、平等、结构均衡及多元的产权体系,这种平等开放的产权制度的完善,需要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方针,合理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减少并消灭所有制中的不平等与歧视性,给非公有制的经济发展提供健康发展的条件与空间,为实现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良好经济制度,这需要建立在自由交易及契约的基本形式上,公有制经济可对我国整体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主导作用,使整个市场经济形成健康稳定有序的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平等、多元、开放及合理的产权制度,为构建我国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有效促进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

四、结束语

产权制度作为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对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活动具有规范作用,不仅激励及约束着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还规范着政府利益,并划定了市场及政府间的边界,市场经济拥有完善产权制度,方能保障市场的健康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良好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是围绕产权制度开展的,并且不断指导我国经济稳定健康的发展方向,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建新.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体制基础[J].经济研究参考,2007(18).

[2]曾祥炎,林木西.中国产权制度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11(06).

[3]林广瑞,邓春.产权制度与两种含义所有制的关系——兼论所有制理论创新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J].学术交流,2010(11).

篇5

关键词:公共财政政策 作用 定位

一个国家的公共财政政策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对于公共财政政策作用的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问题,以期更好地利用财政手段来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公共财政政策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公共财政政策可以实现调节社会总体供求平衡

公共财政政策可以对社会总体供求状况进行调节,促进其总体平衡,通过对社会经济总量的调节,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良好积极的宏观经济环境。从很多经济发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经济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将注重外延式增长或者数量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转变为内涵式增粘个或者围绕质量为中心的扩张形式,而要想实现上述的经济发展转型,肯定缺不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无法促进这种转变,唯一的方法就是政府部门根据实际经济发展情况,采取有效地紧缩与扩张的公共财政政策,同时注意与货币政策等政策方针的协调配合,这样就可以对社会总需求的过分收缩或扩张加以有效地抑制,从而营造出稳定、健康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保障。

(二)公共财政政策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公共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国民收入以及社会总产品的初次以及再次分配过程的指导,来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从而有效提升社会经济资源的实际配置效率。财政资金流量和流向以及分配结构是社会再生产里的关键环节,对政府支持和影响经济发展过程,对经济运行进行有效调节,并推动科技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公共财政政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体现有两点:第一是政府财政部门通过直接预算的安排来对社会投资结构进行协调,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二,财政可以通过对国民收入和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分配以及使用的过程进行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压缩成本,节约资金,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三)公共财政政策可以对市场经济运行实施间接调控

公共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对个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等经济主体的各种行为进行规划,从而间接的控制和影响经济的运行,是市场经济整体能够沿着健康、稳定的预期路线和方向向前发展,公共财政政策之所以有这种作用,主要原因在于公共财政政府是政府部门根据相应的国家权力来制定和实施的,其直接和国际政府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调控职能相关联,具有引导性、强制性和权威性等等。

二、我国公共财政政策定位方向分析

(一)我国的公共财政政策将致力于调整经济增长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在财政投资方面,将逐渐从一般竞争性的投资领域退出来,将财政投资的重点放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益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当中,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条件。

再者,将逐步构建财政投资和融资机制,提高和改善政府对资源配置的调控效率。具体来讲,将逐步构建有效合理的财政投资与融资体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政府财政投资活动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充分发挥政府在投资活动中的导向性作用,从而尽快实现政府投资大部分用于风险投资、公共以及一些基础的项目中,将社会投资更多的引向竞争性的领域内,从而形成新的更健康的财政投资格局。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我国的税收法规,切实通过税率和税种的设置来落实和体现国家的产业和财政政策,促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从而使得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其次,要对财政支撑经济的发展的模式加以改革,相关公共财政政策中要逐渐转变返还所得税、包干税费、税费减免等等让利减税的一般做法,将重点放到对市场竞争秩序的规范工作中,为市场中所有的竞争主体构建一个统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这才最好的长远政策方向。

(二)公共财政政策将致力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不能够单单依赖市场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财政政策方面一定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将三农发展过程中属于政府部门的事项逐渐归入到各级财政支出的范围内,根据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要求,将三农问题的解决白道突出重要的位置,并加以大力的支持,逐渐由以前的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转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对当前的公共财政资源的具体分配格局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渐将农村地区纳入到公共财政的服务范围,并适当向其倾斜,切实加大三农的财政投入。

(三)公共财政政策将致力于维护生态环境不受进一步破坏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历来都是对立而又统一的,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给予对环境的保护,因为只有生态环境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提供能量和物质,才可以维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再者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无法脱离经济的发展,好的生态环境只有在良好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结构中才得以获取保护,反之肯定会出现过度捕捞、滥垦滥伐等问题,与此同时,维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和污染治理等工作离不开资金和技术的支持,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来加以职称,所以公共财政政策的定位中不可能忽视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因素。

三、结束语

总之,公共财政政策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方面的问题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只有清醒的认识到公共财政政策的深层次作用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作出正确的定位,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和维护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引言:

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我国与国际经济市场的接触愈加频繁,这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要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国要利用工商管理应有的职能,发挥其促进作用,与法律共同保障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

1规范市场主体作用

工商管理能够对市场主体进行有效规范、对主体经营进行正确引导、对主体经济次序进行合理维护,使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更为合理和规范,换言之,工商管理企业具有规范作用,只有通过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正确引导,市场主体的运行才能更加合理有序。多年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以严格的审查为标准,从而保证市场准入具有合理性。我国的工商管理准入体制在不断地完善,这使我国各城市都具有了工商管理部门,从而使新生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资格验证,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登记,在对准入机制进行严格审查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审批程序,并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由此使市场主体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在管理过程中,鼓励优秀企业积极发展,为市场经济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工商管理部门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规范后,使市场经济发展得到维护,其发展轨迹更加合理,推动社会市场经济平稳地发展[1]。

2强化市场监管作用

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能够对市场经济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工商管理的行政部门能够对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其基本规范方式就是要求各个企业必须首先办理相关的营业执照,经过严格管理和规范才可运营,利用商标注册管理,保证市场竞争的规范性,使市场经营行为和交易行为符合规范要求,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经营、竞争环境给予基本的政策支持。工商行政管理填补了市场监督的漏洞,具有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作用,具体体现如下:(1)监管不正当竞争与垄断行为,保障市场环境的诚信度与公平度,使更多积极健康的企业加入到市场竞争中,为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措施,以减少或杜绝不当竞争;工商行政管理通过调控手段,对垄断经营有效监控,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2)保护企业商标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全球经济化的发展,使商标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商标是企业和商品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知名度与商品的推广度。因此,企业商标权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只要企业商标权得到有效保护,企业的后续发展才能得以保证。工商管理行政部门有效打击了违法仿冒等行为,使企业商标权得到保护,促进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3)打击和整治了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营造积极健康的广告环境。在现代经济社会,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广告传媒也不例外,通过网络的快速传播,商业广告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有些广告弄虚作假,误导消息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极大的侵害,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工商行政管理能够进行正确引导,使企业与商户树立诚信的良好形象,为企业发展创造积极的市场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2]。

3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

工商管理具有促进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的作用,市场体系是经济运行的核心,其建设与完善对经济的发展重关重要。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完善的市场体系基础之上,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商品贸易的重要支柱,工商管理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主要体现在资源配置与国家政策的落实。(1)科学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能充分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同时避免了有限资源浪费。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体制,有效调节了市场,引入稀缺资源进入极需部门,使市场经济运行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完善的市场体系能够把有限的资源转化为产品,使市场配置更加科学合理。(2)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要借助市场的实施机制与传导才能得以贯彻落实。市场是连接宏观管理与微观经济的纽带,能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贯彻执行,国家借助宏观调控,可以调节商品的供需关系,建立价格调控体制,对企业经营策略进行有效引导,从而达到宏观调控之目的,国家要实现宏观调控,工商行政管理是其政策基础[3]。

4维护法律权威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已赋予工商管理职权很大的空间。所以,工商管理监督管理的范围较大、监督管理的事项也较多,且必须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如此,在执法力度加大的同时,也使工商管理在实施时有法可依,并能实施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很好地维护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所具有的权威性。工商管理在具体实施中,不只是监督和处罚,还要进行行政教育,引导正确的经营和竞争行为,保障了商品的质量,有效保护了市场经济。此外,也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护,引导消费者正确地运用法律,合理维护切身合法权益,使市场体系合法化,市场环境诚信度更高,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结语:综上所述,工商管理能够调控市场经济、维护法律权威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强化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主体作用,因此,要加强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工商管理制度,使工商管理发挥其职能作用,更好地维护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海.关于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0:132~133;

篇7

1.1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体育产业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体育运动又会改进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国外研究表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劳动者比那些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平均高0.6%到10%。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而身体素质是成就高水平人才的基础。所以,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离不开全国人民健康的体魄,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就为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供了重要保证。

1.2体育经济发展有利于拉动国民消费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都倾向于选择一种健康愉悦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作用。有的健身场所对健身人员进行统计,数据显示,现在进健身场所的人数量日益上升,而且朝着全家玩、老中青的趋势发展。专家分析认为,现在体育市场之所以比较火爆,主要是因为市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据了解现在很多居民正在转变以前的“无病即健康”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更新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消费也被带动。据预测,我国到20世纪中叶将会进入富裕国家阶段,人口总数将会达到15亿左右并比较稳定。根据这个背景,按照每年1000元每人的体育消费支出来算,我国体育消费一年的总额就能够达到15000亿,这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居民需求的变化将会带动消费的变化,我国的体育消费将会随着国民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未来这一消费必将会保持比较活跃的态势。

1.3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体育经济自身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他所哦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体育经济首先带动的是旅游业,体育产业与旅游区相结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市场,例如攀岩、滑冰、登山等。目前,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和国家的重点旅游项目,据了解瑞士就滑雪旅游这一个旅游项目每年所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就能够达到1500万人次,实现70亿美元的出口创汇,体育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带动可见一斑。其次就是带动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例如要举办一场赛事,会有很多人前来观看,就会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此外,体育经济发展还会带动服装、网络等行业的发展。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自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2.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体育产业的火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2.1体育经济结构和布局不合理这个问题主要表现有二:第一运动项目的开发不合理、不平衡,因为运动项目的观赏性、竞技水平和普及程度各不相同,不同的体育项目素具有的市场容量、产业资源价值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别都很大,所以目前的运动项目开发很不平衡,例如现在足球、网球、篮球、乒乓球等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开发规模,而其他一些体育项目甚至还未进入市场;第二,体育产业的地域布局不合理,因为文化、经济、资源和思想观念等的差别,我国东部地区消费水平比西部高很多,东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开发程度也比西部地区高很多。

2.2缺乏专业的体育经济管理人才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体育经济暴露出人才严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人员多是源于退休的教练员、运动员等,而高学历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却比较少。这些体育管理人才可能对体育运动的过程比较熟悉,但是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对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这就很难经营出一个高产出、高效率的体育产业实体组织。

2.3没有发挥出相关产业的潜能现在的体育经济非常注重利用有形资产,例如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租借等等,但是对于赛事的会标、会徽、冠名权、队名价值等无形的资产开发度严重不足。观察体育用品市场可得,现在的高档体育用品大多是外国生产,而国内的体育用品生产行业在高档体育用品方面则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体育相关产业普遍存在经营落后、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这也大致我国的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难以在国际上占据有利地位。

3.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根据上述体育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3.1改进体育经济发展体制对真正的产业而言,其资源应该能够在市场上流动,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资源不能够流动,至少相当一部分的赛事、运动会和运动员是不能流动的,甚至有的场馆资源也被政府所控制。而当今社会的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集体育的政治影响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和经济生产力于一体的。我国要发展体育产业,就应该给体育充分的流动资源,调整体育经济的发展体制。政府应该主动推出竞争,特别是要退出利益的竞争,让资源面向市场,这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合理配置,真正让体育走入经济,走入社会。

3.2注重人才培养发展体育产业既需要一批优秀的体育运动员,还需要一批优秀的体育产业管理者。如今运动员在体育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自不必说,他们可以说是体育产业中的生产人员,是后来产业链得以形成的几乎和前提,所以要重视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而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在前面论述中已经提到,培养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也至关重要。

篇8

体育产业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而体育运动又会改进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国外研究表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劳动者比那些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劳动者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平均高0.6%到10%。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国家重要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而身体素质是成就高水平人才的基础。所以,要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离不开全国人民健康的体魄,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就为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供了重要保证。

1.1体育经济发展有利于拉动国民消费

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得到满足,都倾向于选择一种健康愉悦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认识到健康的重要作用。有的健身场所对健身人员进行统计,数据显示,现在进健身场所的人数量日益上升,而且朝着全家玩、老中青的趋势发展。专家分析认为,现在体育市场之所以比较火爆,主要是因为市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据了解现在很多居民正在转变以前的“无病即健康”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更新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消费也被带动。据预测,我国到20世纪中叶将会进入富裕国家阶段,人口总数将会达到15亿左右并比较稳定。根据这个背景,按照每年1000元每人的体育消费支出来算,我国体育消费一年的总额就能够达到15000亿,这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显而易见的。由此可见,居民需求的变化将会带动消费的变化,我国的体育消费将会随着国民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未来这一消费必将会保持比较活跃的态势。

1.2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体育经济自身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他所哦带动的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体育经济首先带动的是旅游业,体育产业与旅游区相结合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市场,例如攀岩、滑冰、登山等。目前,体育旅游已经成为很多地区和国家的重点旅游项目,据了解瑞士就滑雪旅游这一个旅游项目每年所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就能够达到1500万人次,实现70亿美元的出口创汇,体育产业对旅游产业的带动可见一斑。其次就是带动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例如要举办一场赛事,会有很多人前来观看,就会带动当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此外,体育经济发展还会带动服装、网络等行业的发展。这些相关行业的发展自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2.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体育产业的火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2.1体育经济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这个问题主要表现有二:第一运动项目的开发不合理、不平衡,因为运动项目的观赏性、竞技水平和普及程度各不相同,不同的体育项目素具有的市场容量、产业资源价值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差别都很大,所以目前的运动项目开发很不平衡,例如现在足球、网球、篮球、乒乓球等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开发规模,而其他一些体育项目甚至还未进入市场;第二,体育产业的地域布局不合理,因为文化、经济、资源和思想观念等的差别,我国东部地区消费水平比西部高很多,东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开发程度也比西部地区高很多。

2.2缺乏专业的体育经济管理人才

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体育经济暴露出人才严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人员多是源于退休的教练员、运动员等,而高学历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却比较少。这些体育管理人才可能对体育运动的过程比较熟悉,但是没有受过专业教育,对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这就很难经营出一个高产出、高效率的体育产业实体组织。

2.3没有发挥出相关产业的潜能

现在的体育经济非常注重利用有形资产,例如对体育场馆的经营和租借等等,但是对于赛事的会标、会徽、冠名权、队名价值等无形的资产开发度严重不足。观察体育用品市场可得,现在的高档体育用品大多是外国生产,而国内的体育用品生产行业在高档体育用品方面则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的体育相关产业普遍存在经营落后、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这也大致我国的体育产业和相关产业难以在国际上占据有利地位。

3.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应对策略

根据上述体育经济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3.1改进体育经济发展体制

对真正的产业而言,其资源应该能够在市场上流动,但是我国的体育产业资源不能够流动,至少相当一部分的赛事、运动会和运动员是不能流动的,甚至有的场馆资源也被政府所控制。而当今社会的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集体育的政治影响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和经济生产力于一体的。我国要发展体育产业,就应该给体育充分的流动资源,调整体育经济的发展体制。政府应该主动推出竞争,特别是要退出利益的竞争,让资源面向市场,这才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合理配置,真正让体育走入经济,走入社会。

3.2注重人才培养

发展体育产业既需要一批优秀的体育运动员,还需要一批优秀的体育产业管理者。如今运动员在体育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自不必说,他们可以说是体育产业中的生产人员,是后来产业链得以形成的几乎和前提,所以要重视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而体育产业管理人员的重要作用在前面论述中已经提到,培养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人员也至关重要。

3.3重视无形资源,深入挖掘产业潜能

篇9

[摘要]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导向作用。由于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缺位,个体消费需求的分散、互扰、不稳定,缺少社会整体理性约束,从而误导经济发展目标,制约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需求导向机制有三个构成要素:消费理念、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构建要素齐全、内在逻辑统一的社会需求导向机制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目标理性的关键。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尤其是社会发展滞后问题,人们习惯偏至于批判经济发展方式的落后,进而质疑经济发展目标的失当,而人类在反思经济发展的同时,却似乎不太情愿反思自身的消费行为。论文百事通经济发展饱受垢病,其实经济发展目标的失当根源于社会需求的非理性,而社会非理性需求则根源于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的缺位,这实质上是社会整体理性的消极不作为,纵容个体非理性需求对经济发展的误导。

一、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缺位误导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

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或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的消费需求,既包括物质消费需求,也包括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只有满足社会需求,经济活动才被证明是合目的性的活动,只有满足了社会消费需求,经济活动才从社会得到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也才会被证实为合规律性的活动。因此,经济活动必须接受社会需求的规定,否则就不能够持续进行,也不值得持续进行。可见,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这一关联集中体现为社会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即社会需求规定经济发展的合理目标。然而,社会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尤其是社会需求通过规定经济发展目标,从而引导经济持续发展是有条件的,即以人类整体理性为主导的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的建立。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生产与消费活动是由国家计划安排的,缺少变化,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被僵化的计划管理阻断,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引导作用被掩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种经济关系可以通过市场迅速而有效地联结起来,这就为消费引导生产、需求激励供给创造了条件。不过,目前我国的社会需求导向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突出的特征是:第一,社会消费需求仍以个体消费需求为特征,缺少社会整体理性的引导与规范,往往带有非理性特点,厉以宁教授在《经济学的伦理问题》一书中列举了六种有违社会规范的消费行为,包括奢侈性消费、吝音、节俭、早熟消费、炫耀性消费以及消费陋俗等,这些以个体消费意识及行为杂合而成的社会消费需求往往缺乏理性。第二,个体消费意识及行为是分散、互扰的,难以形成明确、一致的社会消费需求信号,对经济发展的指示含混不清,对经济活动产生扰动,引导作用被削弱。在此影响下,经济结构参差不齐,难以形成结构优势、产业优势,制约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第三,个体消费较多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较多关注局部利益而忽视整体利益,较多关注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因而个体消费往往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作为消费动力,较少考虑这一个体消费行为对他人、社会对自身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影响。第四,个体消费需求具有不稳定性,个体消费需求既受到、文化教育、风俗习惯、消费理念等“堕性”因素的影响,使个体消费需求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个体消费需求又极易受到消费心理,如攀比心理、炫耀心理、时尚心理等“活性”因素的影响,使个体消费需求变化不拘,难以捉摸。随着现代市场供应的日益丰富以及消费文化、消费心理的日新月异,影响个体消费需求的活性因素的作用超过惰性因素,导致消费需求的不稳定性更趋明显。

经济发展与社会需求导向密切关联。马克思说:“奢侈是自然必要性的对立面。必要的需要就是本身归结为自然主体的那种个人的需要。生产的发展既扬弃这种自然必要性,也扬弃那种奢侈。因此,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的缺位误导经济发展的目标,从而对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制约。个体消费的非理性,尤其是过度消费引发经济不断扩张,加剧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紧张,削弱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个体消费需求的散乱特性,使经济发展目标难以统一、明确,经济活动相互干扰、内耗,降低经济发展的效益;个体消费需求的不稳定性使经济发展面临更大不确定性,承担更多的风险,经济发展缺乏稳定的市场环境。

二、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的构成要素

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的缺位致使各种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难以形成合力,消费需求难以社会整体理性消费需求的形式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个体非理性的消费需求。“消费是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或不良性循环的枢纽点”。因此,要使消费需求由非理性走向理性,由个体消费需求走向社会消费需求就必须把多种消费因素加以整合,形成社会需求导向机制,以理性因素约束非理性因素,把分散、互扰、不稳定的个体消费行为整合成理性、科学、健康的社会消费行为,从而使经济发展的目标更趋明确、科学、合理,引导经济实现持续发展。

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消费理念、消费结构与消费需求:

其一,消费理念,即消费观,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持有的对待消费的一些根本原则和观念,如我国人民长期持有的节俭消费是一种传统的消费理念,而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超前消费、借贷消费或透支消费是一种新型消费理念。影响消费理念的因素大多是哲学层面的认知科学及认知理念,如生态文明、消费文明、消费伦理等。消费理念应为社会普遍认可并接受的科学、文明、合理的消费原则及观念,更是社会整体消费理性的集中体现。

其二,消费结构。消费结构是指消费对象的组成结构,可用各种消费对象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表示。根据消费主体的不同,消费结构可以分为个体消费结构和社会消费结构。社会消费结构与个体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其形成、演化、变动规律存在一定差异。相对而言,社会消费结构受宏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消费文化、消费理念、生产结构等,呈现出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稳定性等特点;而个体消费结构往往受消费心理等活性因素的影响,呈现多动性、个性化等特点。

其三,消费需求。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购买力条件下的消费欲望。广义的消费需求是指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可以指有购买能力—即能通过购买得到满足的现实的消费欲望,也可以指纯粹的消费倾向或消费想象,但这种消费想象因缺乏购买力支撑,因而是不现实的,只是在购买力条件改善后,消费想象可能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由于受购买力条件的约束,现实消费需求必须有明确消费目标指向及消费数量的限度。消费需求的目标指向性及有限性是其重要特征。

消费理念在社会需求导向机制中居于最高层次,是社会整体消费理性的集中反映,体现一定时期内的消费文明,对社会消费具有重要引导、示范及规制作用,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形成较为稳定的消费结构。消费结构的形成与稳定是社会消费理念的载体,反应并折射消费理念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程度。消费理念对消费者的消费目标选择的影响较为间接,其作用方式及效果也并不稳定。当然,消费理念对个体消费需求也有两种直接影响方式。一是消费理念直接引导与约束个体消费需求,这依赖个体消费者对消费理念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二是国家和社会通过非市场手段将消费理念直接

内化到个体消费需求中,常见的方式是强制性消费,如政府为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以教育行政命令的方式统一、强制推行的“早餐奶”消费。

与消费理念的作用方式及效果相比,消费结构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较为直接,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在于消费结构是社会群体消费需求的集中反映,也是经过长期的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行为形成的客观结果,因而对消费者个人的消费选择有直接指导作用。消费者的个体消费行为往往受到从众消费心理的影响,使得他人的消费行为及习惯对自己的消费选择产生示范作用,一旦从众消费,便会以个体消费习惯的方式对个人的消费行为加以固化。

当然,消费需求也会反过来对消费结构及消费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作用,三者之间的互动关联性较强。但从作用机制上看,消费理念体现消费文明,引导社会群体消费行为的理性形成稳定的消费结构,在此基础上通过消费心理等影响个体消费行为的因素作用,进一步引导个体消费选择。这样从理念到集体行动再到个体行动,使得社会消费需求理性得到贯彻,使分散、互扰、不稳定的个体消费,趋于科学、合理、稳定,从而使社会消费需求目标明确而一致,这是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的整个逻辑体系。这一内在逻辑严密机制的建立目的在于向经济发展发出明确的信号,即经济发展必须以满足理性的社会需求为目标,也从而为经济发展追逐不正当的发展目标划下红线。

三、社会需求导向机制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理性

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的目标是确保社会需求理性,以实现对经济持续发展目标的正确引导。因此,社会需求导向机制的作用可以分解为:保证社会消费需求体现社会整体理性,即倡导科学、文明、健康、适度的社会消费需求;尽可能消除个体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的分散、互扰,实现社会理性消费需求目标的明确、统一;向经济活动发出明确的社会需求信号,引导经济发展确立科学、合理的目标。

第一,消费理念引导社会消费需求体现社会整体理性,从而保障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理性。体现社会整体理性的社会消费理念至少应具备四个特征,即科学、文明、健康、适度。消费理念的科学性是指消费行为要遵循科学规律。科学的消费理念是理性消费理念的基石。消费理念的文明,指消费理念是生态文明观、经济伦理观、经济哲学等科学认识论的重要载体,是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经济一社会一自然”等重大关系的认知成果的集中反映。文明的消费理念是理性消费理念的最高表现形式。健康的消费理念是指人们的消费行为必须以提高人的生存与发展质量为目标,也就是说,人们要生活得健康且有尊严。健康的消费理念是理性消费理念的根本旨归,是判断消费理念是否理性的根本标准。消费理念的适度是指社会消费行为控制在适当的限度之内。适度消费观念的提出对传统消费观提出了挑战,即人类消费的无度是有害的,人类消费的非理望及行为是应该收敛或禁止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人类没有无限消费的权利。科学、文明、健康、适度的消费理念将保证社会需求保持理性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确立理性目标。

第二,消费结构引导分散的个体消费倾向统一到社会整体消费倾向,从而向经济发展传达明确、一致的信号,引导经济持续发展确立理性目标。实践证明,消费结构可以通过消费文化、消费时尚、消费潮流等确立消费标准与消费模式,引导消费者的模仿行为;或者通过攀比、从众、炫耀等消费心理,促使消费者进行从众消费;或通过消费反作用生产,引发消费结构—生产结构的调整,从而迫使没有确立消费目标的消费者进行强制性消费选择,即市场供给并不提供和满足消费者其他消费选择。

篇10

“泛长三角”概念:泛至内陆是要将生产区域扩展到安徽、江西;泛至海洋则扩展到福建和台湾,与东海经济圈连接。长三角规划提出,到2015年,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 000元(核心区100 000元);服务业比例达48%;城镇化水平达到67%。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公共卫生要为发展经济发挥作用

上海世博会,成功地展示了长三角等地经济发展的成果。上海最近组织了一次国内外200多名专家教授参加的研讨会,重点讨论后世博时代大都市圈发展应考虑的三大问题:公共卫生、低碳经济、都市圈规划。就公共卫生而言,城市化、老龄化、突发性疾病(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问题显得突出。

全球每年有9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传染病,新兴传染病发病率的攀升与大都市的发展有关。这些传染病病原大都是病毒,来源主要是动物,背景是气候变化。动物与人类接触愈来愈密切。如城市人口愈来愈多,需要的肉类食品随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中国1968年人口为7.9亿,拥有猪520万头,禽1 230万只。相比今天人口增加不到一倍,猪和禽需求分别增加了100倍和1000倍。城市人口的增加,动物的密集,给传染病的传播可能构成了条件。人口愈多,病毒复制传播的风险愈大,且变异可能越大。变异后的病毒可能会引起疾病更大范围的流行。快速交通亦可能加速了传染病的流行。集装箱为蚊子从一地转到另一地创造了生存、繁殖的机会。新加坡是管理得较好的城市。但那里的蚊子还没有消灭,登革热仍在流行。尽管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工具和技术来跟踪、探测、预测微生物对我们的威胁,并及时做出反应,但还需要跨学科、综合性的生态学系统研究来解决传染病对我们的威胁。

随着城市化加速,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突出。2010―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由12.3%上升至31.1%,上海则由22%上升至40.9%。60岁以上人口超过5岁以下儿童人口。慢性病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我们必须更多地了解慢性病的成因以及其后果,更好地应对慢性病的挑战。为此我们有十方面须重视:① 控烟:控制烟草是减少死亡最有效的手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压力的增大,烟民抽烟的时间愈长,特别是女烟民数量的增多,与抽烟相关的慢性病可能会给中国烟民带来愈来愈重的负担,包括心脏病和肺病。所以应该采取措施和烟草作斗争,否则将成为对中国健康最大的威胁。② 水:应该为居民提供质优、量足的淡水。目前很大一部分淡水用于农业灌溉,如果能用更经济的方式提供这部分农业用水,这对水资源的安全和供给来说意义重大。③ 清洁的空气和土壤。在工业化进程中应确保发展工业不污染自己的环境、空气和土壤。健康的城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这也是世界面临的挑战。。④ 充足、安全的食品供给。避免肥胖和营养不良。⑤ 安全有效的疫苗和药品。⑥ 防治精神和神经退行性病变。老年痴呆等慢性病将对个人生活造成很大的破坏,同时对社会形成沉重的负担。⑦ 控制心血管病和癌症:这是21世纪的一大难题。他们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我们必须更多地了解他们,更好地应对他们对健康的挑战。要了解疾病的成因,把人们的行为变化和基因的变异结合起来考虑,从而大大提高健康水平。⑧ 要预防新出现的疾病和不可预见的疾患。⑨ 实现卫生的公平性,消除卫生方面的差距。⑩ 让每一个人都能受到充足的卫生服务,让每一个人都能享有负担得起的健康服务。更应把卫生部提出消灭麻疹和疟疾的任务摆到日程上来。

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我国酸雨多发区和水环境严重污染区域,随着该区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问题不仅仅成为高层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同时也成为平民百姓普遍日益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篇11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意识越来越重视,这就给我国的健身娱乐市场带来发展机遇。广场健身娱乐活动的发展和壮大直接影响体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广场体育健身娱乐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中来,从而促进体育经济的高速发展。

关键词 :广场体育健身娱乐;经济发展;策略

体育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是从生产和经营的角度出发,把大众体育生活与此相关的经济行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特殊产业来发展,而广场体育健身娱乐业作为大众体育健身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壮大直接影响我国的体育经济的发展。

一、广场体育健身的特点

广场体育健身娱乐场所是休闲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强调体育的休闲性,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娱乐身心和健康养生为主要目的的身体活动方式。通过广场体育健身娱乐,体现广大的健身者追求运动美、形体美以及个性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场健身娱乐活动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意识到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之一,通过各种体育锻炼来健全自己的身体素质。

二、我国广场体育健身娱乐的发展现状

1.我国广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政府投资广场体育健身娱乐的资金和体育器材相对较多,而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则投资资金严重不足,导致中西部广场体育健身娱乐场所软硬件相对落后,不利于调动广大人们群众参于体育运动。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人们对花钱买健康的意识没有形成,认为这是一种浪费。

2.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广场体育健身娱乐是我国近几年在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发展初期由广大群众自发性组织,不受时间和服装的制约,因此没有专业体育人员的指导,只明白生命在于运动,而不知道怎样运动,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3.广场健身娱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近几年,随着人们体育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都参与到广场健身娱乐中来,由于缺乏组织管理,一部分广场健身娱乐项目只追求个人的满足,而忽视对周围人群及环境的影响。

三、广场体育健身娱乐业与经济发展探讨

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对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近几年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体育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体育经济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体育产业经济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体育产业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以政府投资为主,以强身健体和为国争光作为体育的基本内涵而忽视了体育的经济功能和商品属性,使体育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体育产业的经济功能越来越突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体育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因此开展体育广场健身娱乐活动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休闲锻炼场所变得起来越少,而广场体育娱乐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发展起来。广场体育健身娱乐属于体育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拥有广泛的群众运动基础,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是体育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体育事业的不断投入,全民健身意识已经深入到广大人们群众中,让休闲健身成为一个趋势,广场健身娱乐业和广场竞赛表演业等形式共同构成广场体育产业的主体,因此它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体育产业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国富强民。推动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民参与到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中来,在提高人们身体素质的同时激发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培养。只有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提高了,才能有充分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生命在于运动,只有通过健身市场让广大人民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的锻炼,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工作与学习。在当今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人才竞争已成为首要的竞争对象,而身体素质成就高水平人才的基础。所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效的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而体育产业迅速发展就是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

3.体育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普遍认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前提下而产生的体育经济,而没有认识到体育产业经济同样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在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也称之为朝阳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对物质文明需求有所提高,而且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有了进一步的上升,因此给我国的健身市场的发展提拱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人们对体育用品,健身娱乐和竞技观赏等消费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一些企业和民营资本看到了国家对体育事业重视,纷纷加大了对体育产品的投资,使得体育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点。从而使体育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促进人民对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高层次的追求。

4.体育经济发展有利于国民消费。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民不再满足于对物质生活的需求,而追求一种精神向往,花钱买健康的意识逐渐深入到广大人们群众心中,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的发展,改变了过去的那种无病即是健康的观念,再加上国家对体育事业投入比重不断加大,带动着体育事业发展,从而促进体育经济发展。

5.促进我国社会保障部门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减少政府对医疗保障的支出费用。全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让广大人们群众参与到广场健身娱乐业中来,通过锻炼健全了身体,也学会怎样保护身体,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开支,从而减少国家的医疗补贴。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综上,广场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推动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前进步伐,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增长点,只有管理者加强正确引导,培养人们终身体育意识,朝着科学锻炼的方法迈进,在健全身体的同时也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通过实践证明,体育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状大,已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只有不断的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意识,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体育健身市场中来,为我国的体育经济发展提供前提保障。

课题名称:

有氧运动在改善妇女生活质量方面的调查研究,课题编号:LYHX2012038。

参考文献:

[1]周丽云.福州市城区广场舞体育文化发展的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14年第3期.

[2]王亮清.城市休闲健身:广场舞参与者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第2期.

篇12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依附在本国的国土环境之上的,就像鸟的羽毛是长在鸟身上的,鸟皮烂处一定掉毛。

生态环境就是经济发展的皮,无论你的公司多强大,只要你脚下的水污染了,头顶的天产生严重雾霾了,企业的员工就不再健康了,这时你就是能请来比尔・盖茨当总经理也不一定挽救得了公司倒闭的命运。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不容置疑的,当年不发展,中国就是死路一条。如今我们的经济发展成就如孔雀身上的羽毛确实五彩缤纷了,但不可忽略的问题被我们忽略了,这只孔雀出现了皮肤病,羽毛已经局部脱落。开始是脚气,我们不太注意;后来长出扁平疣,我们还是不注意;于是头部出现斑秃,影响了美观,我们还是不在意,弄来假发罩在头上;再后来发现最美丽的尾巴在开屏时羽毛不够丰满了,这才恐慌起来。其实经济发展与生存环境相比,经济不过是羽毛,生存环境才是皮。为了生存的皮是健康的,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

如今我们对环境的破坏已延伸到了沙漠,连边缘的内蒙古腾格里沙漠也躲不过不科学发展的污染。

6月16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在内蒙古托克托县工业园区有不少工厂直接将化工废水排放到沙漠里,形成了人工污水湖,臭气冲天,周边的良田不得不撂荒,农民的饮水污染,松软的沙漠无法阻隔污水,直接渗透到了地下水系。据水利专家介绍,地下水要是被污染了,人类目前没能力治理,只能自吞恶果,这个恶果一千年之后都不会消失。

中国西部虽说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几千年来人的足迹并没消亡过,用当地居民的话说:“不怕风儿不怕沙,就怕企业现代化。”经济发展也如一个人的成长,不可操之过急,担心他长不强壮,就拼命地恶补,补锌、补铁、补钙、补碘,结果把好人弄成了“三高”。最健康的养生之道有时恰恰是“不养生”,顺其自然。一座自然的村落,没人发展它,它繁衍存在千年了;你一发展它,它十几年的工夫就凋敝了。

篇13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保障;社会医疗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0-0038-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之上,对于身体健康状况的需求日益增长,健康医疗费用支出也迅速增加,对个人和社会形成巨大的经济压力。由于国家财政能力有限,社会保险中的医疗保险仅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并不能全面支撑人们的健康支出费用,因此需要商业保险的有效参与,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优势,在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基础上,丰富商业保险的产品和服务,多样化、多层次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以下通过分析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现状,探究商业健康保险对于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了解商业健康保险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现状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由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构成,其中社会医疗保险发挥的作用是按不同比例,提供基本医疗费用的报销,商业健康保险则是对社会医疗保险的必要补充,在疾病或意外发生时对参保人员提供援助,是人们在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之外获取医疗保障的有效途径。

自医改以来,我国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根据《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5)》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40 587.7亿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如果现有的政策环境不变,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疗费用仍会维持12.08%~18.16%的年均增速,明显快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如果这一趋势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未来将给政府财政、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从社会保险基金筹集与支出比例来看,在世界经济疲软和我国深化改革的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放缓导致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放缓,与此同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也会相应减少。但是,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因素,将导致医疗保险基金面临严重的威胁。据统计,2000―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基金收入年平均增幅为33.2%,而支出年平均增幅为34.39%。以此推测,到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基金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到2024年,基金将出现累计结余亏空7 353亿元的赤字。保险基金的收不抵支,成为目前威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的最重要因素。

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4年健康保险赔付在我国卫生事业总费用中的占比仅为1.58%,到2016年上半年,健康险业务赔款和给付515.93亿元,同比增长30.6%;这一数字在美国是37%。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在参加“精准时代的现代医疗服务高峰论坛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SIMC)医学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仪式上指出,商业健康保险在我国现代医疗服务业处于待开发状态,空间巨大。因此,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的业务数量少,类别单一,对居民的覆盖率低,对个人日常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也比较小,没有达到完善社会保障医疗体系的目的。我国政府应积极引导人民对于健康的需求,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和社会保险分散医疗保险费用风险的作用,多元化统筹社会资本,更有针对性地完善我国的商业健康保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二、商业健康保险对于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分析

(一)商业健康保险的社会效益

一方面,从投保意愿来看,社会医疗保险具有强制性特点,由单位直接从职工工资里扣除五险和一金,直到职工退休年限;商业健康保险则遵循被保险人自身的意愿,可以按照个性化需求自主选择保险的种类、范围、保障程度、保费投入、保障时间等,较社会医疗保险而言更加具有灵活性与自主选择性,更具针对性地为被保险人提供需要的服务。另一方面,就理赔程度来看,由于基本医疗保险受到报销额度的限制,如果超出基本医疗保险或住院保险的报销范围,参保人员则需要自行承担超额的部分医疗费用。该部分医疗费用的支付与报销存在空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希望享受到更加全面、多层次的保障制度,商业健康保险可以通过提供更为多样化和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来弥补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的不足,与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对接与补充,协调发展,为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提供更广范围的保障。总的来说,商业健康险可以针对社会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的不足之处,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实现对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的补充。

(二)商业健康保险的经济效益

对于国家而言,商业保险机构对于健康保险的介入有助于分担我国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医疗卫生费用,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商业保险的作用相当于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商业保险能够筹集社会资本,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商业保险可以通过分散风险和经济补偿,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提供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社会上筹集资本,加强资金管理与运作,保障资金来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支持,当社会生产遭遇灾害事故而发生中断时,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能够及时恢复中断和失衡状态。其次,商业保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水平受到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商业保险的健康发展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完善的健康产业可以带动就业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商业保险机构将收取的保费积聚成为保险基金,高效利用,有助于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为经济建设提供融资渠道,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对于企业而言,商业保险机构丰富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为被保险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保障,同时为企业自身带来利润。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通过商业保险机构即第三方机构参与管理和运作,有助于提高保险产品和服务的运作效率。国家政策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发展健康保险业务,积极推行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服务,而且我国目前商业健康保险的赔付支出只占国家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的1.3%,这一数据在世界平均水平为10%左右;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占全行业保费收入的7%,在商业保险发展较为成熟的其他国家,该比例大约为30%。2014 年,美国人均健康险保费为 16 800元人民币,而我国则不足120元;2014年,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为1 587亿元,美国约合 4.4 万亿元人民币,是中国的近28倍,2016年上半年,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 743.89亿元,同比增长94.05%;健康险占我国总保费收入不到8%,美国约为40%。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度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对医疗保障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商业健康保险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另外,据预测,2014―2020年期间,商业健康保险将以超过25%的年均增速发展,到2020年,我国健康保险的保费收入可能达到6 000亿元,赔付支出超过4 000亿元,按照平均16%的增速计算,预期到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将为9万亿元,届时,商业健康保险的赔付支出将占其4.5%左右,商业健康保险在国民经济、医疗卫生领域的作用将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是未来保险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商业保险机构应该抓住良好的政策环境与发展机遇,挖掘居民的现实需求,开发更多的健康类保险产品,丰富服务模式,发展新兴业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对于个人而言,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保养、体检需求、养生康复等需求也日益增长,防患于未然成为人们保持身体健康的主要方式。在基本医疗保障范围之外,更高层次的保障需求可以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来满足,投入部分保金购买满足自身需求的健康保险产品,在需要时获取远远高于保金的理赔额,既能保障身体健康,又能报销大部分治疗费用。

三、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趋势

国家政策引领商业健康保险事业的发展方向,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十条),该意见指出,“要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等。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形态丰富、经营诚信规范的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实现商业健康保险运行机制较为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投保人数大幅增加,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支出的比重显著提高。”通过扩大商业健康保险的有效供给,推进供给侧改革,大力发展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高对健康风险的评估水平,提供健康维护与咨询、疾病预防、慢性病治疗与康复等保健服务等。

四、小结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保健与身体健康更为关注,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医疗保险无法全面满足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商业健康保险在未来面临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机构应抓住机遇,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发新型服务与产品,实现与基本医疗保险对接互补,减轻人们的医疗负担,为国家和政府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有助于促进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行业的发展,构建更高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Z].2014.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2014]50号)[Z].2014.

[3] 吕志勇.商业健康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协同发展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13,(6).

[4] 刘芳芳.浅析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7).

[5] 冯鹏程.发达国家健康险的税优启示与借鉴[N].中国保险报,2014-09-03.

[6] 项俊波.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服务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J].保险研究,2014,(12).

篇14

新时期以来,金融经济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越实体经济,这种经济格局的变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主要表现为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存,具体分析如下:

1.积极作用

由于金融经济发展迅速,因此在国民经济领域的位置愈加突出,这也是更多的社会资源向金融经济范围倾斜,在整体经济发展中,金融经济的资源配置、资金盘活作用更加明显,对实体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消极作用

如果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发展失衡严重,就是使金融经济失去约束力,甚至出现金融经济妨害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同时也会对经济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从本质而言,金融经济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但是两者之间关系分离的化,实体经济将会受到严重破坏。因此,两者之间制衡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必要,必须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分离进行防范管理。

二、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变化成因分析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的分离,是由于金融经济的快发膨胀造成的,如果这一趋势不加以遏制,必然会造成实体经济发展受到伤害。造成两者之间关系分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金融资产占比扩大

随着金融资产占比的不断增加,其市场风险也在持续扩大。如果实体经济的发展长期滞后于金融经济,则会造成经济环境失衡。无论从国民经济基础法系还是发展历史分析,实体经济都是国家经济的根本支撑,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实体经济后,才能为金融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由此可见,金融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背景,只有实体经济繁荣,才能带来金融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在国际贸易中,实体经济进行交易必须有外汇支持,而这正是金融经济的影响范围。金融经济能够在国际交易中发挥中介作用。而金融经济的参与和渗透,必然会带来多种金融风险。在这一因素作用下,金融交易的频度和额度也会超越实体经济,从而造成金融资产占比明显提升。这一现象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够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也为经济环境带来了新挑战,由于金融经济高度集中,会造成社会经济的损失。

2.制度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

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度和技术因素的影响。从制度层面而言,由于金融经济的膨胀,使金融交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投机主义、非理易、盲目交易等行为,这些问题都是因为金融经济约束力下降造成的,制度的缺失使金融经济的发展缺少必要的制约。从技术层面而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金融经济的种类更加丰富,金融交易数量的增加,造成金融资产所占比率不断上升。

3.金融管制缺失造成金融经济自由膨胀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