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科学与技术的概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教材简解
函数知识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将方程、不等式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是整个初中代数知识的“桥梁”。反比例函数是在已经学习了直角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它的研究是对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研究经验和方法的迁移应用,为学生研究二次函数及其他函数提供了研究经验和方法,在初中函数知识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了反比例关系、分式、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函数已经形成了初步认识。但由于函数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有所遗忘,因此,教学中对于一些上位的相关知识要进行适当的复习。
2.对于此类抽象概念,许多学生仅仅是机械记忆、模仿练习,缺乏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不能举一反三。于是,教学中要关注反比例函数的实际背景及形成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举例等活动,逐步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目标预设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感悟生活中不同的函数关系。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常见形式,会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会确定比例系数。
4.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5.感悟函数思想、整体思想。
6.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合作精神。
四、重点、难点
1当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对数学概念的认识出现偏差
从我国当前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具体情况来看,在进行教学时,部分教?W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错误地认为数学概念的教学只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没有对数学概念的产生做出教学解释,导致学生只能背诵概念,不能理解概念,甚至是不会运用数学概念来解题,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
1.2教材版本较多,对概念处理缺乏统一标准
高中数学教材主要有人教A版、人教B版、江苏版和北师大版等版本,这些版本对概念处理缺乏统一标准,内容呈现方式与例题都不同,各自体现的处理教材方式与侧重点也不同,使得教师产生认识偏差,认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导致概念教学具有随意性,增加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
1.3教学时间紧迫
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问题就是高中教学的时间紧迫,具体体现为高中学生需要面临高考压力,课程任务繁重,且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刨除法定节假日与复习时间,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时间被缩短,加上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数学题的练习,忽略对概念的传授,导致还未理解数学概念,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做题,造成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不扎实。
2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2.1提出问题,引入概念
引进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与总结归纳的过程。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概念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学生掌握与记忆,教师可讲解与概念有明显联系和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认识概念。例如在“异面直线”的数学概念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方式都是先讲解异面直线公垂线的概念,然后指出两垂直之间的线段长就是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这时教师可先讲解概念产生的背景,将长方体模型与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直线,并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是异面直线,紧接着提问:“什么是异面直线?它们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进行讨论、叙述,将讨论的结果说出来:将不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然后让学生找出教室内或者是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还可让学生体验概念产生的过程。
2.2创设情境,营造气氛
数学概念课具有抽象性与概念性的特点,加上学生的思维与理解能力存在明显差距,如果教师仍沿用传统模式来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还会影响到课堂教学进一步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气氛,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在“集合”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有位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是他怎么也弄不懂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了一名数学家:“尊敬的先生,请您告诉我,集合是什么?”由于集合属于一个不定义的概念,数学家无法回答渔民的问题。某天数学家来到渔民的船上,看到他撒下渔网,轻轻一拉,渔网中就有许多鱼虾在跳动。数学家十分激动,高兴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这样学生在脑海中就会建立一个由事物组成整体的概念,紧接着提出疑问:“班上身高为170cm的学生能组成集合,对吗?班上高个子男生能组成集合,对吗?1、2、3组成集合和3、1、2组成集合有区别吗?”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而了解到一定范围的、确定的、可区别的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就是集合。其元素有三大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与互异性。
2.3精心设计,强化巩固
概念作为数学思维的基础与精髓,概念的获得是学习数学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引领学生体验、领悟隐藏在概念形成中的思想方法,并学会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概念形成的核心。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创新数学教材,精心设计数学例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概念来解决问题,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椭圆”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备课,将彗星运动轨道的图片展示出来,供学生观赏,并通过动画演示向学生说明椭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到在变化中的变与不变及其内在联系。然后提出疑问:“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的点的集合为椭圆?为什么椭圆定义要满足呢?当时,运动轨迹是什么?当时,运动轨迹是什么?”,同时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问题与课文知识点,将硬板纸、细线和铅笔拿出来,与同桌协同合作绘画出椭圆,通过反思、归纳,从而总结出:当时,是椭圆;当时,是线段;当时,轨迹不存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149-01
摘 要 中职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的技能培养与走上社会服务,所以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观念与方法上改进,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转变。本文拟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指导三方面对中职数学教学的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求教于同行。
关键词 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中职学生数学相对比较差,而且数学内容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学习数学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对数学常常存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在学习上甚至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在中职学校数学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数学中的公式没有作研究,这就制约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数学的课时较少,这使得教师与学生对学好数学,缺少压力与动力。按照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的第一线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理论课和实操课正在逐步走向一体化教学,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和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数学课必须进行改革,数学课不仅要学到数学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1 改革教学内容
1.1 针对中职教学过程中的特点,我们应对数学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主体内容保持不变,不影响数学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下,要根据不同专业作必要的调整或内容方面的增补,如电子专业的学生,对集合,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方面的知识用的比较多,计算机专业更注重集合,逻辑数学,线性代数,图论等方面的应用,会计专业对数列,排列组合,概率统计的应用比较多,可根据各专业的数学课时量适当的选择课程和确定教材,由于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逻辑性,教材选定后,只可适当的降低难度,可略去证明和理论推导,注重结论的应用,而不应做大量的章节删减的处理,以免破坏教材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会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不连贯而造成学习困难,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1.2 注重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结合,增强数学与生活的贴近程度。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与数学有关的有趣的问题。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应先由实际例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并使学生感到数学有广泛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改革教学方法
2.1 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认识不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和实际应用密切相关,因此、加强数学的实用性教学,拓宽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这无疑是诱导、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2.2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长处,任何长处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个人身上发现他独一无二的长处,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豪感。”成就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动力源泉,它是一种内在的积极的情感因素,它能够引导进一步的深入的探索,也能够推动人在各个方面展开新的突破。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课堂内容的难易分配,更为重要的是用心发掘学生的优势和长处,哪怕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失败的现象,也要在适当的时候挽救学生受创的心灵,给他们继续探索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享受知识带来的成就感和欣喜。
2.3 重视与专业联系。 中职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技能的掌握,而不是空洞的丰富的理论知识,所以中职数学教材必须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编制符合本专业的教材。例如:测试机械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就给学生一张图纸,要求学生理解图纸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利用数学知识通过运算,如计算角度、距离等,得出一些相关的数据,然后再按要求在车床上做一个工件,并可要求学生计算成本等。对工件的评价既测试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又使学生对车床的基本操作能力进行了测试,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和测试中感受到乐趣,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4 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悬念,有意创造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困惑,让学生去积极的思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工整清洁的板书、合理恰当的教学顺序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的最佳途径。
3 学法指导
3.1 让学生愿想。教学时需要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意学。首先可以通过介绍问题的重要性来吸引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的好胜心来用特别方式解决问题,最后用激情的教学方式来增加学生的热情。
3.2 让学生能想。在学生愿意想问题之后教师则需要为学生创造想的条件,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去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必须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以免打击学生的自行心。
3.3 以练促使学生多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原来的那种“灌输式教学”方式,应该鼓励学生多家联系,并与学生互动,积极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
3.4 让学生会想。教师在讲解各类问题时,不能仅仅直白的至告诉学生解决办法,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通过积极引导,介绍方式,鼓励学生自行研究解决。
3.5 课内外结合,引导学生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来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某一问题的开放性思考老促使学生想想思考,从而得到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灵感。
总而言之,针对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改革原有的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内容,并创新教学指导方式,以此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电子技术 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是一门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实践性、操作性、社会性和思想性都很强的课程,是职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可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能力,学习基本的生产劳动技术,培养良好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职业观念。这门课程对于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或初中级电类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成了复习、新课内容、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的结构链,如果课堂教学以讲授为主且每一环节很少变化,将会束缚教师的创造力和学生的思维。我从教学实际出发,就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内容的添加和删减
职业教育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我们需要在掌握了素质本质的基础上,根据课程目标要求来选择课程内容[1]。目前职校学生都是中考成绩处于后半段的学生,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知识基础薄弱,对理论课缺乏兴趣。而教材基本上是参照大学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强调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理论过深。如果按部就班地使用教材,就会出现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景象。要改变这些,我们必须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删减或添加。
1.删除繁琐的理论推导和用处不大的理论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常需要进行理论推导,一些繁琐的推导对学生而言难学且不实用,我们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删除,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如数字电路中有各种触发器电路,在生产实践中,学生只需要掌握各类触发器的触发条件和引脚使用即可,不需要懂原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内部结构和原理略去不讲。又如场效应管的工作条件和结论我们可以给学生作定性分析,而结构原理可以忽略。再如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可以让学生合理选择静态工作点,正确选择电路参数,直观、全面地了解放大器的工作情况。但是图解分析法比较麻烦、费事,在生产实践中几乎用不上,因此我们可考虑把图解分析法删去。
2.添加实用知识和技能。
职业教育的教学要以职业实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比如在二极管伏安特性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添加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可以让学生熟悉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子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涉及通讯、测量、计算机等各个领域,其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因此《电子技术》的教学应拓展一些相近或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给学生留下联系多种知识的“接口”,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原则是在一定的教学目的下人们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能动认识和反映。教学的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学方法应是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以及学生心智特点的最优化方法[2]。职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起点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组织教学、设计教法,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职业教育的对象的智力类型主要是形象思维,他们可以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专家[3]。职业教育的教学强调情境教学,尤其强调学生在情境中“做”的行动[4]。《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自学探究。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一堂课开始时教师的引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但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在“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教学中,我第一次授课时采用了传统方法教学,即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不佳。经过反思,我认为今后再上同样的内容,应尝试探究式课堂教学。以下是我第二次上“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准备实验二极管、电阻、电流表与电压表的测试电路,用该电路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结果发现正、反向电阻差异很大。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学生把这个现象与电阻对比,发现二极管的电阻与纯电阻相比差异很大,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调动了起来。问题提出后,为了使学生的思维方向相对集中,我引导学生认识问题的实质。上述问题的实质是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是非线性的。教师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使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教师解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以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可以是这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二是小组合作探究。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在以上的“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教学中我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相结合。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在学生合作探究时,教师要干什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生举一反三。
这一步既巩固探究成绩,又检验探究效果,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4.激励评价,注意反思。
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生活的一大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以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另外,教师要把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不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怎能培养出更多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在探究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也不可能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和所获取的知识。通过反思,让学生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探究规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结底是由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提高课堂效率
学校为每个教室配备了投影仪、幻灯、电脑,实验室配备了实验仪。完备的教学工具要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师合理地使用各类教学工具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否则会导致课堂教学不理想甚至失败。如在上“电子元器件的识别”这一课时,我一开始较多运用实物投影投放电子元件,发现教学效果不好,原因是电子作品都比较微小,学生也看不清投影,后来改为用PPT演示照片,由于是平面图,学生缺乏立体感,讲解后到实验室并不能很准确地辨认出实物。后来再次上这部分内容时,我在教室给学生分发实物,结合PPT进行讲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又如在上焊接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按照书上的环节讲授焊接的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学生不能很快掌握要领。后来我从网上下载了焊接的视频放给学生看,给学生以直观印象,然后让学生到实验室练习,学生掌握得较好。
总之,《电子技术》这门课比较抽象,如果任课老师照本宣科,绝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通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改革,我们才能不断研究,不断探讨,不断地提高《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结果为导向 工程认证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a)-0152-02
Abstrac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Analog Electronicstechnology",which includ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oretical teaching,ignoring the practical behavior and practical ability,lack of modern teaching means and course evaluation methods.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contents,methods and examination forms of the course is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mode of OBE.After the reform,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scheme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 certification,which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promoting students'engineering design ability,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Analog Electronicstechnology;Results-oriented;Engineering certification;Teaching reform
成果导向课程基于“产出”的核心思想,把焦点放在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学校、教师“教了什么”[1]。课程发展回归学生毕业后能“带走”的实际能力,强调围绕学生学习任务、专业设置、职业范围展开,加强学生适应未来和社会的综合能力。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施中强调师生共同参与,以“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领域的目标能力为导向,结合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网络学习、案例分析、现场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配合老师的指导、企业参观考察等环节,全方位促进职业本科学生“核心能力”形成。
“模拟电子技术”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等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在教学中具有概念性强、理论复杂、电路图较多、实践性和工程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围绕“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2-4]。文献[2]阐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处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难点教学中的运用;文献[3]从理论、实践和考核三个方面对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进行改革探索,提高了学生的思辫能力、分析和解决问}的能力;文献[4]针对本科院校转型的课改要求探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并提出了新的教学方法。针对常熟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卓越班学生的特点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和国际专业认证的要求,提出基于成果导向“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课程评价的焦点是学生学习“成果”,并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提出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网络学习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改变考核方式,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
1 学习目标的确定
根据《为学习、教学和评量而分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之修订》一文中,布鲁姆等人的目标分类理论[5],结合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领域。
1.1 知识领域
将“知识领域”作为一种学习结果,是指自动化、电气工程等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了解、应用和分析相关知识,包括“模拟电子技术”的术语知识及个别细节和要素的知识。具体包括概念知识,即将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运放等基本概念知识在更为广阔的结构下建立彼此关系,使其功能紧密结合的知识,包括电子元件分类的知识、选用原则和通则的知识等;程序知识,即如何进行电路、模型分析的知识,包括电路研究的方法、规则和所需的知识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全新模型的知识;元认知知识,学习者借以调节感知、记忆、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知识。知识领域对“核心能力”形成非常重要,它不仅本身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其他类型的学习结果习得的基础和进一步学习的条件。
1.2 技能领域
在技能领域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必须运用已经掌握的先决知识,但知识并不直接转化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能力”,此时技能就成为联络知识和能力的桥梁。技能是运用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主观能力。“模拟电子技术”在技能领域方面更关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知识运用能力、信息获得能力、方案选取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通过实验、综合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水平,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1.3 态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