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统计学研究对象范文

统计学研究对象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统计学研究对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人们的印象里,统计学就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运算,然后通过图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统计学的一些片面认识。统计学的定义有很多种,每种定义对统计学阐述的侧重点不同。其中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统计学的:“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简单来说,统计学就是数据的科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统计学研究必须要求明确统计学研究的客体是什么,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中某种性质相同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叫总体。统计学就是研究客观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变动规律,或者说统计学是研究统计过程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客观现象统计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既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又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依赖性。

依赖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寄生性,依赖性是统计学独有的特点,统计学研究的数据是来自各领域的,是依靠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而存在和发展的。统计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媒介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其他学科的逻辑和方法论。

(2)数量性。

数量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通过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表示的。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因为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是通过数量方面来认识事物的,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统计规律性,就可以达到统计分析研究的目的。

(3)总体性。

总体性即统计学以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为研究对象。每一个个体都有自身的随机性,而这些研究对象的总体又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共同趋势,所以统计学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的个体特征进行研究,从而过渡到对总体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观察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统计规律。只有掌握研究对象的总水平、总规模、总体特征和共同趋势才能体现统计学规律的作用。

(4)变异性。

变异性即构成统计学研究对象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除了在某一方面必须是同质的以外,在其他方面又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和变异。如果各个个体之间没有区别和差异,统计研究就是没有意义的。统计学的这种变异既可以表现为数量上的,也可以表现为非数量上的,但是因为统计学具有数量性,所以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异才是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5)具体性。

具体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具体的数量方面。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是具体、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并且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有现实意义的。比如,要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确定具体年份的具体范围内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数量、收入构成、收入变化以及计算方法,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6)广泛性。广泛性即统计学研究数量方面的范围的很广泛。其广泛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类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是统计学成为媒介学科的必要特征。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统计学也不例外,统计学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了一系列专门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描述法等。

(1)实验法。

统计学的实验法包括假设检验和实验设计。假设检验就是在对在总体参数提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实验设计就是设计合理的实验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的结论,其中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是正交设计法。

(2)大量观察法。

大量观察法就是对全部或者足够数量的研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推理归纳出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通过对大量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影响,揭示研究对象的统计规律和本质特征。

(3)统计分组法。

由于所研究现象具有差异性、复杂性及多样性,需要我们对研究现象进行分组研究,进而来区别研究现象的类型,研究不同组别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分组法包括传统分组法、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等。

(4)综合指标法。

综合指标法是利用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等对研究现象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进行分析,来反映统计学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特征。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的经济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统计描述指对调查或实验得到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有价值的信息,用表格和图形表示出来。统计推断指以一定的置信水平,根据样本数据资料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在统计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

四、统计学的发展趋势

(1)统计学实际应用的范围扩大。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统计学开始被各行各业运用起来。统计学逐渐应用到企业管理、保险金融、政府决策、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统计学在企业管理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在保险金融方面可以监控分析金融风险和保险问题来保证金融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在政府决策方面可以帮助政府宏观调控,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可以监控经济安全问题,预防经济危机。

(2)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统计学的性质决定了统计学是一门媒介学科,统计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各类学科的基础上的,其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因此,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更能发挥它的作用,例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进行融合等,在融合中能不断完善统计学体系,创新统计学研究方法。

(3)统计学与网络、计算机的结合。

篇2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首先就要确定研究对象的主体。在明确了研究对象之后,才可以根据社会经济的性质提出相应的措施,使社会的经济活动更具客观性和规律性。通过统计学的发展历程可知,统计学起源于人类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数量开始的,并且经过几十代人的努力之下,才形成了当今的社会统计学。在社会经济学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使得当今的社会经济越来越规范。社会经济数量的研究指的就是社会经济总体的数量,并且通过在这些方面研究,使当今的社会经济在规模、速度、效益等等方面都在不断的提升。

2、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方法

社会经济统计学依据研究对象的具体特点有着自己专门的研究方法,其主要有:实验设计、大量观察、统计描绘以及统计推测等方法,各个方法都有着显著的优点。

2.1实验设计即对实验的程序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统计研究对象的原始资料符合统计分析的具体要求,从而得出权威的统计结论。是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较为常用的方法,其广泛的适用用工程技术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统计数据收集。

2.2大量观察是社会经济统计研究所独有的统计方法,即通过对其研究对象进行足够多的或者全部观察以获取有用信息的方法。社会经济研究对象受着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在社会经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部分个体可能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如果仅仅选择偶然因素进行观察,其结论很难表示总体的其他特征,只用应用大量观察法对其进行汇总处理,才可以使得偶然因素的影响降到最小,其意义在于可以使得研究对象总体和个体数量偏差互相的抵消。

2.3统计描述即对统计分析或者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整理、归类、登记以反映社会经济研究对象的具体指标,并对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单独抽取出来,应用表格、函数的方式将其表示出来。统计描述是社会经济研究对象的前提及基础,其对统计环节的推断、咨询、决策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其功能是将社会经济研究认识的不断深入,它可以应用归纳整理将散乱的原始资料合并处理,对社会经济内在规律进行研究。

2.4统计推断即在研究社会经济学的总体间的关系时,其范围一般都很大,甚至是无限的,这就导致只能在客观层面对观察的部分进行分析及整理。在一定的条件下,依据研究对象的具体特征,对其总体特征进行估测和预计的方法为统计推断法。

3、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统计工作的流程

一般意义来讲,较为完整的统计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设计、调查、整理、分析阶段。一般意义来讲,社会经济统计研究对象统计工作阶段的划分只是理论上的,不是绝对的,实际的工作环节可以将其结合以简化繁琐的步骤。(1)统计设计即依据社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特征及研究的具体目的,对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统计设计环节为统计工作的首要阶段,有着很强的重要性,因为缺少科学的统计设计,很难达到社会经济学统计的预期目的,为此在其统计环节展开之前,需进行统计设计工作。(2)统计调查即按照社会经济学研究对象、设计内容、指标体系的具体要求,有规律的对社会经济学统计原始资料进行调查收集工作环节,统计调查是社会经济学定量认识的阶段,社会经济统计研究需要大量科学严谨的数据,管理层需要用其开展决策及管理工作。调查的统计的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权威性,当下其调查方法主要有抽查、普查、问卷调查、统计报表调查等等。(3)统计整理即在明确社会经济学统计研究目的的前提下,对统计调查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汇总,使得资料的更加具有权威性、说服力,这一工作环节的工作原理就是为了解释资料的整体特点而进行的统计分析整理,在统计整理工作过程中,其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有着一定的关系,社会经济统计整理是定量的认识工作(4)统计分析为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最后工作阶段,其是在统计整理的前提下,按照社会经济统计的任务和目的,应用科学的分析方式,对统计整理出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计算。

4、结束语

篇3

关键词:活血保心丸 冠心病心绞痛 血液流变学 疗效研究

Invigorates the blood to guarantee the heart pill to coronary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patient blood rheology influence and curative effect research

Liu Bin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invigorates the blood to guarantee the heart pill to coronary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patient blood rheology influence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the method:Uses the stochastic comparison research,the object of study comes from coronary disease patient who in April,2006 ~2009 years in May comes my courtyard seeing a doctor,will conform to the diagnosis standard 90 example coronary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case of illness to divide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45 examples stochastically,two groups will press coronary disease two level of prevention treatments,the treatment group add in this foundation with invigorate the blood to guarantee the heart pill to treat 3 weeks,around the observation treatment the blood rheology target,cease activity the electrocardiogram and the clinical symptom change situation.Results:But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blood rheology target improvement remarkable the control group improves not obviously around the treatment,the two difference has the remarkable significance (P

Keywords:Invigorates the blood to guarantee the heart pill Coronary disease angina pectoris Blood rheology Curative effect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53-02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往往合并高粘血症,血液粘稠度增高,可使心脏负荷增加,血输出量减少,微循环灌注减少,在有冠脉狭窄时,因血液阻力增大伴血液粘度增加,可使冠脉血流量大大减少,使心脏缺血缺氧,从而造成严重后果。我院应用活血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粘血症患者90例并观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90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无急性心肌梗死酶学和心电图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异常,血液粘稠度显著升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5~80岁,平均57.5士6岁;伴有高脂血症26例,2型糖尿病18例,高血压病38例。对照组45例,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42~75岁,平均56.3土5.6岁;伴有高脂血症17例,2型糖尿病13例;高血压病36例。两组性别、年龄、伴随疾病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抗凝(低分子肝素钙)、扩冠(硝酸酯类)、调脂(辛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类药物,伴有高血压病患者服用降压药,伴有糖尿病患者予控制血糖。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保心丸(由我院制剂室制备,其处方组成:丹参15 g、红花15 g、川芎12 g、郁金12 g、葛根12 g、刺五加12 g、山楂20g。将以上中药七味,如法炮制,烘干,配料、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取上述药粉加入适量的炼蜜做成每粒重9克的蜜丸即得。) 一次2丸,一日3次,3周为1疗程。

观察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静息心电图变化。

疗效标准。血液流变学指标 显效: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恢复正常。有效:上述各项指标下降50%以上。无效:上述各项指标下降程度均低于50%。

心电图疗效。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压低的ST段治疗后回升0.5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倒置的T波变浅25%以上或T渡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或提示心肌缺血加重。

临床症状疗效。显效:心绞痛基本消失或心绞痛每周发作小于2次。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一半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

统计学处理。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差异采用t检验。心电图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

治疗结果。血液流变学改变治疗组血液粘稠度明显下降,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在此基础上,出现冠脉内斑块破裂发生不全堵塞性血栓,致心绞痛发生[1],血粘度增加时,冠状动脉内血流阻力增加,微循环灌注减少,加重心绞痛程度,严重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猝死,直接危及健康[2]。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心痛”“胸痹”范畴,其病机多为瘀血阻滞、心脉痹阻,治疗上多采用活血化瘀方法。活血保心丸由丹参、红花、川芎、郁金、葛根、刺五加、山楂经过现代工艺加工而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之功,方中丹参性寒味苦,入心肝二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丹参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聚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可降低心肌耗氧量,防止心肌细胞损伤,促进心肌细胞的恢复。红花性味平,入心肝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花提取物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并且可以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长度和重量,明显提高纤维蛋白原的溶解性,有一定缓解血栓并抑制生长的作用[3]。葛根所含的葛根素能提高前列环素(PGI)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使升高的血浆血栓素A/PGI的比值降低或恢复正常。山楂对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脂血症有预防作用,诸者合用,共奏活血化瘀之功,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通过本研究,表明活血保心丸有显著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粘度,改善心肌缺血,有效缓解心绞痛的作用,其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陈纪林,徐义枢,陈在嘉.不稳定性心绞痛溶栓治疗现状的评述.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6:4 09

篇4

[关键词] 血液标本;保存时间;保存温度;血液筛查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2-0096-03

Effects of different specimens save time and storage temperature of blood screening results

YAN Fe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Center Blood Station of Yantai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Yantai 264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pecimen storage time and storage temperature of blood screening results. Methods A total of 53 patients of blood were collected, accuratly recorded of the acquisition time and number, centrifugation after placed half an hour. Total protein, albumin, glucose, uric acid, ALT and K+ were detected being placed in a refrigerator at 4 ℃ were preserved after 0 h, 6 h, 12 h and 24 h; In addition these indicators were detected at a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after 0 h, 6 h, 12 h and 24 h. The indicators were detected by using Roche MODULAR P800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zer. Results (1) At 4℃, 6~24 h total protein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0 h(P0.05); (2) At room temperature, 0 h, 6 h, 12 h, 24 h total protein, albumin, uric acid and glucose level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6 h, 12 h, 24 h ALT and K+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0 h (P

[Key words] Blood specimens; Save time; Storage temperature; Blood screening

血液标本的常规生化检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血液采集方法、时间、志愿者的、健康状况、血液的保存方法及保存时间等[1,2]。任何一种或几种因素的改变均会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偏倚,从而对临床诊断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干扰[3]。随着实验室检查手段及技术的日益先进与成熟,传统的实验检测手段及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自动化的先进仪器广泛地应用于实验室检测,多管标本分别检测的模式也逐渐被单管标本多次检测的模式所代替,这就使得采集的血液标本无法进行及时地检测、分析,需要在一定条件下保存一定的时间再进行检测[4,5]。由此可知,血液保存温度及时间对血液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标本不同保存时间及温度对血液筛查结果的影响,以确保血液筛查的准确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53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0例,女23例;年龄15~59岁,平均(32.20±5.45)岁。同时,对血液标本采集时间进行准确地记录,并进行保存。

1.2 检测方法

运用分离胶促凝管采集患者静脉血液,上述每名患者各采集2管,每管3~5 mL,对采集时间进行准确地记录,并进行编号,放置半小时后离心10 min,离心速度为4 000 rpm。一份标本置于4℃冰箱中分别保存0、6、12及24 h后对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尿酸、ALT及K+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另外一份在室温条件下保存0、6、12及24 h后对上述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仪器:罗氏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6]。

1.3 观察指标

检测分析两份不同条件下放置标本的总蛋白、清蛋白、葡萄糖、尿酸、ALT及K+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4℃条件下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时间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6~24 h总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0 h(P0.05),见表1。

2.2 室温下血液标本不同保存时间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室温条件下,0 h、6 h、12 h、24 h总蛋白、清蛋白、尿酸及葡萄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h、12 h、24 h ALT及K+水平均显著高于0 h(P

3 讨论

在医院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过程中,为了获得各项检测指标的真实检测结果,应尽量将标本处理各环节所造成的误差降低至最低水平[7]。

由于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较长,临床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保存温度条件及标本是否出现溶血等,对生化检测结果存在非常大的影响[8]。在各种影响因素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与保存温度,二者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对53例我院门诊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不同保存时间对最终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实验室血液标本的保存及操作的标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室温条件下放置6 h以上及4℃条件下保存12 h以上,K+的测定水平显著高于即刻测定水平(P

综上所述,医院实验室应对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及保存温度进行规范,以确保血液筛查结果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许建平,钟国权. 直接与间接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测值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99-100.

[2] 黄秀琳,李维,杨虎,等. 标本保存的时间和温度对血液筛查结果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4,43(13):1621-1623.

[3] 王碧玉,黄芳. 溶血对临界阴性HBsAg结果的影响及抗溶血因素干扰的研究[J]. 广西医学,2011,33(9):1174-1176.

[4] 文家远. 临床血常规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初探[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50-151.

[5] 姚凤兰,陈瑜,汪德海,等. 标本保存温度、时间和不同采血管对核酸检测结果的影响[J]. 中国输血杂志,2012, 25(6):530-533.

[6] 夏杰,姚书文. 不同保存血液时间、温度对HbsAg检测结果的影响[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1):95-96.

[7] 娄坚江. 全血细胞计数标本保存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J].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4):321-322.

[8] 冯倩,邓德耀,陈弟,等. 标本保存时间和温度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影响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5(4):108-110.

[9] 程红革,李金万,韦卉,等. 凝血试验分析前影响因素及其标准化[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3):298-300.

[10] 茅蔚,俞赞临,薛济鸿,等. 常温下凝血标本的放置和离心时间对结果的影响[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 26(5):124-126.

篇5

[关键词]网络技术 教学系统 教学结构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新技术对教学方式的影响研究(SGH10157)。

网络新技术是指当前使用广泛、最有发展前景的20余种网络技术,其内容包括:新一代因特网、IPv6、宽带移动因特网、宽带接入新技术、10吉比特以太网、宽带智能网、网格计算、网络存储、无线自组织网络、无线Mesh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家庭网络、智能、移动、全光网络、智能光网络、自动交换光网络、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和软交换等。网络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学系统的影响比起传统的网络技术来说,其来势之凶猛、影响之深刻是前所未有的。倘若我们不深入研究,不积极应对,我们就会在新技术面前束手无策,从而带来的后果将是错失良机,甚至影响下一代的教育。文章在此仅就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内容)这三个要素构成的,而当今环境下教学系统还要增加一个要素——教学媒体。网络新技术是教学媒体的主要支撑者,教师通过教学媒体传授教学内容,学生通过教学媒体接受信息。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下面我们主要分析基于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影响。

网络新技术给教师带来了一场职业上的革命

1.教师授课不再只凭嘴

自古以来, 教师授课凭的就是一张嘴。语言表达清晰、生动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许多教育学著作中都把语言修养作为教师必备的素质。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果”。但是, 由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我们面对的世界越来越复杂, 而且许多现象用人的眼睛是看不见的。教师的口才再优秀, 也很难把一些问题讲清楚。

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推广, 录音机、电视机、幻灯机等陆续走进课堂, 教师借助于这些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 使教学效果和效率大大提高。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新技术的到来, 又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强大的教学手段。一位教师不论身在何处, 基于各种媒体的信息都能通过网络迅速传送到他手边的计算机上。教师把这些信息适时地传递给学生, 再加上自己绘声绘色的描述, 把学生带入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 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可见, 在网络时代, 教师讲课仅凭嘴巴是不够的, 还必须善于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 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展示学习材料。

2.教师从“单干户”到“互助组”

相对独立性是传统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过去, 教师大都集编写教材、准备教案、课堂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等多项工作于一身, 教学辅助人员相对较少。教学质量的优劣,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个人水平的高低。可是, 到了网络时代, 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授课, 学生有成千上万, 而且分散在各地, 显然他不可能一一辅导每个学生或为每一个学生批改作业, 这些工作就需要有专门的教师来完成。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设备、软件等也会越来越多, 越来越复杂, 有些设备的使用、维护和软件的编制还要求有专门的知识和技术, 必须有专业人员来做这些工作。由此可以预见, 将来的教师不再是“单干户”,而是由多名教师组成的“互助组”,他们各司其职,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由学术造诣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确定教学内容, 提出教学方案; 由感情丰富、善于表达的教师担负授课任务; 由知识渊博、善解人意的教师负责辅导答疑; 由精通计算机软件的教师专门负责教学课件的编制。未来教师的工作就好像现在的电视节目制作, 虽然只有一个主持人出场, 但是却有许多人在幕后担负着编写脚本、导演、摄像、编辑、录音、灯光等工作。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正是整个节目组的功劳。

现在, 我们已经把市场经济竞争机制引入到学校, 对于打破“大锅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是有益的。但是,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运用, 我们更需要大力提倡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3.教师由知识传播者变为学习指导者

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是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提倡的。《学记》中说: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我国近代教育家认为: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教给学生能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 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然而, 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 这些主张却很难真正实现。那时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比较少, 教师是他们主要的“知识源”,使得他们往往跟在教师后面被动地学习。

在网络新技术中云计算的使用, 其信息传递的速度十分快捷,信息量也十分惊人, 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 这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 在大量的信息面前, 学生可能常常会束手无策, 或被错误信息引入歧途, 因此, 也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所以, 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将不再是直接传授知识, 而是要转向能够运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 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并组织、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在其中学习。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 教师将变为学生的顾问、引路人、共同进行学术研究和探讨的伙伴。

4.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学校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是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所以中小学聘请校外辅导员, 高等学校聘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今后,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使用, 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将更加密切。依托计算机网络强大的远程教育功能, 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这样, 教师队伍的结构将发生变化, 专任教师的比例会大大减少, 兼职教师的比例将有所增加。未来的学校不仅要面向社会办学, 而且还要依靠社会力量办学, 这是网络时代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

可见,网络新技术给教师带来了一场职场上的革命,教师将不再是局限于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教师的岗位将变得更加专业化,教师的职能将更趋向全方位,“网络即学校”、“网络即教师”。 教师的身份也日趋多元化,既有真实世界中原来面对面的教师,也有出现在网络中的虚拟教师。因此,基于网络新技术的教学系统必将使教师的职业和职能产生重要转型,社会对教师的专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在基于网络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计算机操作技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能和教学设计技能等。因此,基于网络新技术的教学系统必将使教师的职业和职能产生重要转型,社会对教师的专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网络新技术对学生来说是一场学习的革命

1.学生由“维持性学习”转变为“创新性学习”

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使学生继承前人的知识。在这种传统模式的影响下,知识被人为地“凝固”了:一方面知识缺少“前瞻性”和“发展性”,另一方面知识被封闭在学生个体和少数人的头脑中。进入网络时代,知识将被看作是一种信息,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要促进信息的共享与增值。每个学习者都处在一个信息网络之中,知识的传播、交流、共享和增值,在信息网络中不但实现起来轻而易举,同时也增加了学习乐趣和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知识为目的的 “维持性学习”,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 凡是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大都遭到排斥。而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则要求建立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性学习”的教学模式。21 世纪的文盲不再仅仅是缺乏知识的人, 而首先是没有掌握获取知识能力的人。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资料室, 掌握外语, 还要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 去主动获取知识, 创造性地学习。

2.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展示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大都是以班级授课为主, 这种组织形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 班级授课制已经可以和个别教学、小组教学、自学等形式灵活地结合起来, 各种形式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下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也可以尽其所能, 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习进度,其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得到充分展示。课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一间教室内, 甚至不局限在一座城市、一个国家内, 班级的规模也将大大扩展, 甚至可以达到数十万人。这样, 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使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网络新技术对教学内容提出新的挑战

1.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教学信息不仅仅包括学校内部信息(学校传统的文献信息和现代教学信息,学校产生的并可供利用的各类科研成果信息、档案、文献信息及生活型信息),同时还包括从公共网络上下载的网络资源。网络整合了超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多种媒体表达信息,它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它根据教学的需要,将所表达的对象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互相转化,使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能全部呈现于学生面前,从太空到海底、从远古到现在、从自然到社会、从异国到本土,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呈现出来,让学生如亲眼目睹一般,体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使用网络传递教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网上资源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形声兼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链接浏览,可轻松自如地在知识海洋中冲浪。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教育机构的联网,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共享是任何文字教材不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实现教学过程诸要素关系的转变,对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传统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滞后,一本教材往往要教好几年、十几年,甚至一些教材一出版就发现其知识内容已陈旧过时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网络则能提供丰富的、反映当今科技进步的最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网上还可以获得同一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在网上获得某个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网络教育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能站在学科前沿,呼吸到学科知识的新鲜空气。因此,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将促使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与改革,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陈旧过时的教学内容将被学生抛弃,一本教材使用十几年的现象将不再存在。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我们的教材设计者,必须紧跟社会前进的步伐,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知识吸收到教材中去,开发出更适合学生个别化学习的、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的高质量的立体化教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版社正积极推动“立体化精品教材”的建设工程,该工程强调不仅在学术上、内容上和呈现方式上具有先进性,更强调的是在现有优质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纸质教材、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与网络课程的有机配套,并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一个能够为师生提供多种教学服务、使学生更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立体化教学包投入使用,登录学习的用户已达数万人,网上师生之间的交互十分踊跃。

3.教学内容的交互性

网络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是指在互联网上的各个计算机终端可以即时实施提问与应答。交互的方式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另外还可以通过课件进行人机交互。通过网络中的人机交互,学生可以有效地获得图、文、声并茂的教育信息;师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获得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交互可以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双向交互活动不仅使学生通过视、听手段获取教学信息,而且它还展示着一种学生所能感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互学生能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按要求调整学习,极大地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目前的多数远程教学,师生异地分离。学生的学习以电视、录像、文字教材为主要媒体,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单向的,学生无法与教师直接沟通;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得不到教师即时的指导。而网络媒体则不同,它可以双向传输教学信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学生坐在家里就可以与远方的教师、学生讨论学习。

4.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开放性就校内而言,以校园网为依托,连接所有可能产生信息并能利用信息的单位和部门,形成校内信息资源网,使之成为校内所有师生的信息活动空间;对外则通过教育和科研信息网与互联网以及全国高校文献信息网络系统相连,与外界进行交流,并使师生能方便地利用网上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促使学校的科研和教学进入更高档次。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在学习时间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从网上下载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这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教室按同一进度进行同一内容学习要灵活得多。在学习空间上,只要有电脑、网络所到的地方都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无论在学校、宿舍、家庭里都可以上网学习。另一方面是学习对象的开放性。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网络对每个人上网的学习都是公平、平等的,无论职位高低、贫富贵贱、年龄大小、种族不同,均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网络新技术对教学媒体提出新的挑战

1.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

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标本、模型、黑板、图表等;另一类是现代教学媒体,又叫电子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网络等。由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活动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时,要注意以下原则:一是最小代价原则。即一方面媒体在内容上要能满足教与学的需要,要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设计和制作媒体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及精力要少和小,获得和使用都较为方便。二是共同经验原则。即设计和选择的教学媒体所传输的知识经验,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必须有若干共同的地方,以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三是多重刺激原则,即从不同角度、侧面去表现事物的本质特性,用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多次重复表现同一内容。四是抽象层次原则。即教学媒体所提供信息的具体和抽象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分为不同等级、层次。

2.教学媒体对教学环境的要求

由于网络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与教学媒体密切相关的教学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校已经不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世外桃源”,学生可以通过教学网络接触到社会上许多东西,这无论是对人际关系还是校风、班风,还是对课堂气氛都会产生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教学环境能有效地提高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效率,对网络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起到积极的推波助澜作用。具体要求教学环境应具有如下的作用:首先是激励作用,即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陶冶作用,即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使其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三是益智作用,即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他们智力活动的效率。四是健体作用,即教学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五是育美作用,即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上面,我们就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要知道,在计算机领域里,新技术发展的速度往往会突破最大胆的设想和预测,在这个领域里人们常说,我们唯一能够正确预测的是:我们的预测一定能够被实际的发展所突破。所以,面对网络新技术铺天盖地的到来,研究网络新技术对教学系统的影响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相信会对当前乃至今后的教育改革、教育决策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司存瑞.试论网络时代的教育和教师[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5,第16 卷第2 期:5-7.

[2]李士杰.多媒体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与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0,2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