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微课的趣味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微课;趣味性;数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简单、快捷、高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由此引来了“微时代”.“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以其潜在的优势开始走进学生们的生活.“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途径改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大学数学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律定理,如果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另外,微课是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微课的制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要有足够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微课”.为了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并取得好的效果,那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提高微课的趣味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下面给出增加趣味性的几点建议。
一、教学内容选取的趣味性
大学数学微课程问题的引人及相关理论的背景和应用等教学内容需要选取一些素材和案例,选取的原则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实际,从人们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生活实际中找案例,另一方面,所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向性,例如面向理科、工科、农林和财经类各专业的大学数学,应适当选取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案例加以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充分了解大学数学的抽象理论和方法在本专业学科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觉得如果学不好这些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很难提升,从而重视大学数学的学习,如此微课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趣味性
(1)实物教具演示(展示)的趣味性.实物演示是大学数学微课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一个独特手段.在微课的引入阶段,适当的用实物进行演示在大学数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通过用实物演示,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可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重视在大学数学微课的教学中增强实物演示的趣味性。
(2)多媒体引入的趣味性.微课是一种播放形式,学生是主体,知识的传授是被动的.所以有必要对声音的制作形式进行挖掘,大家都知道歌曲是大家都乐于接受的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将音乐的旋律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记忆与增强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让微课录人的声音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旋律;PPT页面的转换可以借用动听的音符;思考题页面也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让学生根据动画情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3)讨论式教学的趣味性.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开展讨论式教学,可以是全班式讨论,也可以是小组式讨论.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的效果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效果会好很多.同学们通过讨论能使一些复杂的内容变得更清晰.讨论式教学既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又可以提高同学参与积极性。
(4)适当的引入测试游戏的重要性.闯关题和小游戏的设置可以增强微课的趣味性.在微课内容的最后可以设置闯关练习题或者游戏测试,让学习和测试更像是闯关游戏.这对学生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们在游戏的情境下完成学习的任务,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另外,进行这种小测试,老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自批和互批快速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得到及时的反馈。
三、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趣味性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相关的数学史适时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引人数学文化可以润泽心灵;可以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可以使学生内心得到净化.为此,在大学数学微课的制作中要针对数学文化的特点,积极渗透、有效实施并逐步形成系列经典教学案例。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性活动;实践微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4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88
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让生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爱上生物课。同时趣味性教学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强有力手段,可以让学生在减少一定学习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掌握生物知识。因此,如何在生物课堂上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并把生物知识融合到活动中,是目前教师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课堂内容是否丰富生动,以及讲课过程中的课程结构是否合理,都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关系。想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趣味性活动,首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和内容的前提下,把某些重点内容设计成趣味性活动,让学生在玩中掌握有关的知识。所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生物教学方案,其中趣味性活动作为辅助生物教学的工具,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同时内容的设计也十分重要。
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很多生物结论是通过不断的实验得出的。因此,有些重点难点,如果不做实验,学生理解起来就有困难。但是有的学校实验设备和药品不全,或是课程时间紧,不能安排具体实验。那么就可以通过课堂趣味性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人教版中生物教材《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就可以通过课堂趣味性活动开展,让学生牢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和水的浓度有关系。在活动中,要表现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变化,可让一个学生做细胞质,其他学生分为四部分,A部分是有浓度的盐水,B部分是清水,C部分为细胞壁,D部分做细胞液体。当A部分学生围着“细胞”的时候,D部分学生就通过C部分学生的“细胞壁”流失出去。这样“细胞质”和“细胞壁”就分离开来了。A、B部分学生可以自由流动,感受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参与了活动,还掌握了有关知识。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就可以理解细胞为什么会这样。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为了改变现有的生物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可增加趣味性活动。因此,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板书”和“讲述”这些传统模式灵活运用起来,如可以让学生来讲述和写板书,教师坐下听讲,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顺序。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
教师是授课人,但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要参与进课堂授课环节和活动,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因此,生物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如此才能让生物教学变得更人性化。尤其是开展趣味性活动时,学生是参与者,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把活动进行到底。比如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是生物课的重要内容。豌豆性状不同,通过杂交,可以改变豌豆的性状。杂交试验可以由其他植物代替,只要表现明显就可以。比如,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开始的时候是开紫花,第二次是开白紫色花,第三次则全是白花。而课堂上就可以根据这个内容开展趣味性活动,让学生分为两大组,A A和A a组,第一大组的学生两人一小组,每人头顶带一个A,第二大组两人一组,每一头顶分别戴A 和a,第一大组和第二大组中分别出来两个小组,这两小组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观察组合以后的结果。
五、运用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
我国教学界一直遵守的是“严师出高徒”这一定律,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愿意学习,教师的教学成果才算有效。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喜欢上生物。所以,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首先就要从语言改变。教师的教学语言幽默,学生就喜欢听。这也是增加生物教学趣味性的有效办法,能从根源上改变课堂无趣的现象。尤其是对学生讲解概念,更要幽默风趣,这样学生才能记住并理解。比如,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中《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节,包括的范围比较大,也比较抽象,但是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用幽默的语言讲解这节课。
六、将生物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环境相结合
生物知识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因此要想学习生物,就要注重实践,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理解生物知识。生物是自然学科,因此生物的学习要注重和自然相联系,只有平时多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才能把学到的生物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学。
七、结语
寓教于乐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崇尚的教育方法,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环境和体制的影响,学校对于教学的设定还是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而在高中生物课堂上采取趣味性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参与到生物教学的环节中,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素质,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86-01
由于初中生物课的课时不多,在中考考查科目中所占成绩的比重又很小,因此许多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不够重视,把学习生物当作一种负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生物教师应多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设法提高生物课堂的趣味性,使生物课堂焕发诱人的魅力。
一、运用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个有效途径。
例如,对学生不易掌握的“毛细血管”“静脉”“动脉”等概念,可以借助投影片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以鲜明的印象。运用图片展示代替枯燥的讲解,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起来,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学结出这三种血管的概念。这样的课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是在重点处点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提升。
又如,在教学“生物的进化历程”时,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化石的概念和对化石进行分类,教师可以从网上收集野牛、奇虾、微网虫等珍稀动物的化石和恐龙蛋化石、动物脚印化石等图片资料,在课堂上结合知识讲解穿插投影播放,并且还播放特别难理解的化石形成过程的视频。这样进行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观看中很容易就理解了化石的概念,对化石形成和分类的知识也能牢固掌握。
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不只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
二、丰富教学语言,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教学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简洁流畅、幽默诙谐的语言,能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并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讲授“生命的起源”一节时,教师充当“解说员”“导游员”,以生动的教学语言指导学生同步观看多媒体动画。这里电教媒体中介绍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在观看中获得的,而教师的语言起到的是强调、提示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之笔,所以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
又如,教师可以灵活地嫁接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来活化生物课堂,特别是巧用诗词、成语,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由于根的作用使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得极为生动。生物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适当地借用这些古诗,将其穿插在生物知识的讲解中,则能丰富教学语言,同时能使学生在生物课上找到更多的乐趣,这样自然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求知乐趣
生物课堂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让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物的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巧妙引出问题,使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得。
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这一节之前,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全国各地有关雾霾的资料,教师自己也准备一些城市环境污染的检测报告。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正在对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而环境也在毫不留情地向人类“报告”它所受到的危害。因为资料的搜集和讲解,完全是针对当下的现实生活,而且大家都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去研究有关问题时,学生就能认真学、乐意学。
又如,在教学“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节时,先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餐馆实地调查了解百姓餐桌上的肉类食谱,观看电视台记者暗访某些餐馆买卖、加工野味的影像资料,然后再让大家交流现实生活中有关违法捕杀、交易野生动物的所见所闻,同时播放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学生由此能切实地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急迫性,认同并支持《野生动物保护法》,学习热情倍增。
生物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将生活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所以生物教学中要注意沟通生活与课本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理论知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例如,进行“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实验时,指导学生准备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或玉米种子,先观察种子的形状以及种皮的颜色,然后用放大镜观察里面的胚,再在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稀碘液,观察它的变化。根据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尝试画出种子的结构图。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进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直到种子长出幼叶为止。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既亲近了自然,又体验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趣味性 朗读 体验表达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着,有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快乐和哀愁,以及憧憬和企盼,但语文课堂往往缺乏趣味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儿童本身,关注独特的儿童趣味性。
一、有声有色地朗读,让课堂坦诚童心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作“美读”:“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多了感悟,强化了体验,更注重了与文本的对话,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朗读却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怎样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朗读呢?
把文字“读成自己的动作、神情”“读到人物的心里”“读出自己的态度”,这就是“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来读”:引领儿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阅读,这样的朗读充满个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品位也充满了张力,语文课堂也显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
二、有滋有味地体验,让课堂释放童趣
体验性学习是指在活动中身心参与,多种感官活动投入其中,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反映。体验更多地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直接感受和学习过后的自我反思行为。通过亲身体验所获得的信息远比从别人语言中或通过观察所获得的信息要有力量得多,且更容易内化进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习惯中,从而建构起自己的认知体系和行为模式,并为其今后的理论概念的形成和知识技能的迁移奠定坚实的基础。
“儿童总是凭借他们的感官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语言的源泉”。所以,不仅是课堂,校园也可以成为学生体验的“练兵场”:演一出课本剧,过过当演员的瘾;出一份手抄报,尝尝当编辑的甜酸苦辣;办一个红领巾广播站,试试当播音员的喜怒哀乐……社区也可以成为学生体验的“基地”:尽一次义务,为邻居奶奶写一份遗失启示,让她没有文盲的遗憾;当一名广告商,为家乡的特产拟一份与众不同的产品介绍,让它在交易会上也能展尽风采:做一回保洁员,将街头的错字病句统统扫进语文垃圾场……
三、有情有趣地表达,让课堂回归童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反观现在孩子的作文,总让人感受不到那纯朴的童真和真诚的童情,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在我校的一次“感动”为主题的作文调研中,竟然发现了不少“路人勇救落水儿童”、“老师带病上课昏倒在讲台”的习作,“五子登科”(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捡包子、扶瞎子)也纷纷登台亮相,阅卷教师不由感慨于学生“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诀窍和千人一面的写作套路。那么,怎样让孩子的表达回归童真呢?
读到一个案例《一桶垃圾引来的作文课》,我深有触动。案例讲的是一名语文老师走到教室后面准备听学生演讲,却看到一桶垃圾,地上还扔着些美术课后用剩的制作材料,怒火直冲脑门,但他最终强压住怒火,拿起扫把,默默打扫起来。等到演讲结束,老师对班长说了一句话:“作为班长,你坐在垃圾旁的感觉如何?”又拎起垃圾桶走到卫生委员前,说:“老师去倒垃圾,你帮我上课吧。”倒完垃圾,走回教室,发现教室里特别安静,学生的眼神里有紧张、不安……这位老师灵机一动,临时改变了教学内容。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老师走进教室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交流听到老师对两位班干部说的话和看到老师拎着垃圾桶走出教室后的想法,最后布置任务:围绕“一桶垃圾”,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
这是一堂没有预设的作文课,却上得非常成功,不同题目、不同题材、不同角度的精彩习作脱颖而出,连平时一提笔就头疼的学生也洋洋洒洒写满了一页纸。题目更是精彩纷呈:《垃圾风波》、《深深的自责》、《请弯弯你的腰》、《特别的一课》……
启发一:回归童真,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学生怕写作文,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习作都是被动的、应命的,也就是说,每进行一次练笔,不论是命题还是内容都是由教师预先定下框框,施以指令,学生再应“令”应事。由于学生缺乏生活实践和情感经验的积累,只好搜肠刮肚,硬着头皮写文交差,因而教师要放开命题,淡化文体,提倡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鼓励学生不受拘束地表达。
启发二:回归童真,必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生活,把笔触伸向平常人平常事。生活是没有彩排的,感动、喜悦、惭愧等常常会在瞬间应境而生,境过而逝。所以,教师还要善于寻找并把握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将生活定格于纯真的文字。
一、和谐课堂,充满兴趣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地方,我们应该重视课堂上的教
学,把和谐带进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与趣味,只有在自由、平等、和谐、生动、充满生机活力的气氛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创造性思维。
二、生活课堂,更有意义
数学教学源于生活,生活更是学生的好老师,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缺一不可的一门科学。数学只有运用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延伸,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教师应尽全力创设课堂情景,创造发散性思维的课堂条件,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置身于课堂,充分体验课堂乐趣,加强感知,创造思维。
三、有效课堂,充满活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就要优化师生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课堂效率也就越高。幽默教学有利于有效课堂的实现,而真正的有效课堂,从来不缺少幽默的教学手段。教师的幽默语言和丰富的肢体动作,都是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四、激励课堂,充满趣味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教育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在课堂上使用激励语言不仅能够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失学习的信心,并且学生也会感受到自己被老师的认可,就会自己主动投入学习中。在这样激励课堂的教学下,学生充分投入课堂中,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又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说激励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学艺术。因此,老师学会运用赏识、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以给课堂教学增添几分趣味性。
五、运用故事,提高理解能力,化难为易
1、把贝壳洗净,加入清水里面倒入10克白酒,自然放置一小时就可去除异味。
2、把贝壳清洗干净后,放几小片姜,全部放到淡盐水中煮沸10分钟,再进行漂洗,然后晒干,就不会有很恶心的腥臭味了。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应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教室的角落、学生的座位、抬头可见的黑板、低头可观的桌椅,均可以用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1.利用座右铭自我激励
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学习目标,在课桌上张贴自己的座右铭,也可以写自己的不同学科的阶段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时刻鞭策自己努力学习。
2.利用名言警句熏陶激励
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张贴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在举目低头时均受到环境的熏陶。如在学生抬头可见的黑板上方,两侧墙壁写上“看课堂胜者,舍我其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激励性的话语,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增强学习的兴趣。
3.利用多种资源为语文学习服务
教室的“写作一角”、学校的“习作之声”、校刊的作品发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设积极的语文学习氛围。同时为学生提供“读书”等优秀电视栏目和优秀网站充实他们的课余时间。
二、以激励和暗示激发学生的潜能
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学生将有更强的学习动力,能够实现更完善的个性发展。如:在学生发言之前告诉学生:“我觉得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学生发言卡壳的时候,教师用期待和信任的目光来关注他们,当学生说出一段稍有文采的话语,教师用“相信你的作文肯定写得很棒!”之类的话语激励他们。这些话,在学生的心里会形成一种积极的暗示,引导他们去主动学习,同时教师的期待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动机和人格》指出每个人都有渴望得到尊重的心理需求,所以,我们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时候要尊重每一个个体,学生在小组内也要学会尊重每一名同学,让学生在小组内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全体同学的学习效率。
三、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以体验参与提高课堂趣味性
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在课堂上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创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体验可以是对文本的再现,可以是对文本的创新。
总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各方面因素激发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将会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喜欢语文课。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要达到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的目的。但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略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因素,从而造成学生被动学习、课堂缺乏活跃的气氛,在45分钟的课堂学习中师生互动不足、师生情感交流不足,学生会觉得课堂是无趣、枯燥的,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有些教师会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时往往是机械地传递知识、照本宣科的讲课,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个体所具有的个性特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仅仅要传递知识,还要调动学生自主获得知识,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兴趣也得不到激发,这不利于学生学习态度和自信心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掌握。
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也往往被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源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如果一味地讲授知识而忽视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会引起学生的积极性低下,长此以往师生之间便有一种距离感,这对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消极的影响。
二、 课堂趣味性的策略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是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关怀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为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的英语教学方法。根据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趣味性的课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能够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口、耳、眼、脑等多种器官,学生则可以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使学生强化对知识的了解,更容易掌握学习英语的技巧和习惯,促进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首先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放在英语教学的首位,通过组织设计多种课题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设计符合学生需求和能力的教学方案,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再者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往往较强,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合适的趣味教学方法比如:
1. 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情境是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亲身体验英语的预感环境和知识的运用效果。例如将一组相关单词组合在一首歌,学生可以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得知识。这样课堂学习气氛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记忆和巩固,学生的主动性也得到了增强。
2. 组织竞赛游戏
竞赛游戏可以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争强好胜的心理,竞赛或者游戏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灵活选择,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另一方面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等动态的教学学习活动中感受英语的趣味性。这种方法可以是学生主动发现并化解知识学习的重难点,避免机械重复的学习。
3. 采用多媒体现代方式教学
要引起学生在课堂中的足够的注意力,首先要使得知识的抽象内容具体化、静态内容动态化、深难的内容通俗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多媒体可以弥补课本的不足,多媒体的动态性能使学生感受到平时不能创设出的情境,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通过多媒体,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被课堂牢牢地抓住,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氛围。
关键词:职业高中;德育课;兴趣;课堂效率
职中生对职业高中存在偏见,认为自己不如普高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及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抱着一副混的态度,这些消极现象让老师头疼。那么,作为一名职业中学的德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呢?
一、上好开学第一堂德育课,明确目的,励志激趣
开学第一堂德育课,我会精心准备一堂多媒体课,通过这堂课,我让学生明白,无论是接受哪一种教育,最终都是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我在假期里收集各种当年的就业资料,并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通过生动翔实的真实资料,我让职中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有一技之长的职中生比有着专科文凭甚至本科学历的无特长学生更容易就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同时导入,我们现在要学的这门课就是如何让你成功地成为一名职业人的课程,由此端正学生的学习观,并激起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二、制作直观教具,学中有玩,乐中有学
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动手制作各种形象直观、色彩鲜艳的教具,声形并茂的多媒体,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课堂情境,以趣激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思维,使学生要学;创设生活情境,化难为易,让学生易学;还要创设愉悦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灵感闪烁,促使学生乐学。我尽量选择那些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的材料,尽量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气氛活跃,迭起,学习变得有趣。
四、运用积极语言鼓励评价,巩固持久的兴趣
课堂上多运用鼓励性的积极语言,适当肯定学生的具体言行,更多地倾注宽容、理解、尊重、信任、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成功”的情绪体验,形成乐学的良好学习心态,学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课堂上提高数学课的趣味性可参考如下两点:
1、优化教学内容,合理挖掘教材。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赋予数学知识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应用性很强的学习材料。同时教师要敢于“突破”现行教材束缚,根据学生实际,改编教材,优化学习材料;
2、贴近学生生活,创设趣味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创设自然生动的情境,提高趣味性,点亮数学课堂。利用学生爱好游戏的天性,创新学习方式,不仅学生学习快乐,效果好,也锻炼了学生之间协作探究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旅游景区;违规行为;游客管理
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2009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显示:2009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19.0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城镇居民9.03亿人次,农村居民9.99亿人次。由此不难看出,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旅游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人数的增长,景区接待量的增大,游客在景区游览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也随之增多,这不仅对景区的保护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危害,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因此,作为景区的管理者,对游客在景区游览时的各种违规行为进行管理和制止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游客违规行为对景区管理所造成的危害
1、破坏景区环境
对于一个旅游景区而言,其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也与景区的各环境密切相关。然而,游客在景区内的各种违规行为,无疑会对景区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例如对于景区自然环境而言,游客进入景区后随意折损花草树木,把大量的旅游垃圾随意堆积,破坏了自然环境,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自然环境质量下降;对于景区的人工环境来说,游客在景区游览时随意破坏景区内的公共设施必然导致景区人工环境不能满足旅游要求;至于社会环境方面,游客在旅游景区内随意行事,不尊重当地风俗,对文物随意拍照、乱刻乱画等现在无疑都严重的破坏了旅游景区人文环境,影响景区管理。
2、影响其他游客旅游质量
众所周知,游客游览景区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要最终获得能另自己感到愉快体验和感受,而景区要让游客获得这些高质量的体验与感受往往是与景区的游览质量密切相关的。但是,由于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最终必然会导致其他游客在游览景区时的满意感大打折扣。3、影响自身旅游安全
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仅仅会对其他游客的旅游质量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危害到自身的旅游安全。通常在旅游景区的管理方面,景区为了保证游客的游览安全,往往会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约束游客的游览行为。这些规章制度,不仅是为了维护景区内的管理秩序,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保护游客的自身安全。例如,在一些与野生动物有关的景区内,往往会划定一定的区域禁止游客入内,但有的游客却不加理会擅自进入而受到动物的伤害;在一些湖泊景区内,游客无视景区内规定下水游泳而遇到溺亡等,这些违规行为一旦发生后,受到伤害的往往就是游客自己。
二、景区对游客违规行为管理的相应对策
由于以上这些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给景区的发展和管理以及游客自身的人身安全都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景区更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阻止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1、加强景区规划管理,多为游客提供便利
游客游览景区的不文明行为其中一部分表现为在景区内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废弃物;随地大小便(特别是小孩);随意践踏草坪,折损花草树木等。这些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虽然与游客自身素质有关,但就景区这方面而言,或许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游客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是否因为景区内垃圾筒不足;随地大小便是否是游客一时找不到厕所;随意践踏草坪是否因为景区内道路规划的不合理等等。因此,在景区的建设和管理上,我们是否更应站在游客的角度去规划景区,多为游客考虑,在不破坏景区原有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布局景区内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准确、详细的游览信息,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基本游览需求,为游客在景区内游览提供最大便利。
2、完善景区游客管理制度,加强制度对游客约束力
景区的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的设立,但往往很多景区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对游客无法起到约束作用。因此,景区在对游客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切实把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真正的对游客的行为起到相应的约束作用,规范游客的旅游行为。
3、发挥景区人员及导游的监督管理作用,提高景区人员整体素质
一般说来景区内从业人员特别是景区内导游的言行举止往往会对游客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示范、制约和监督作用,但就目前我国景区实际情况来看,景区内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从业人员往往素质相对偏低。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认识的不足,对游客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不能及时的劝导或制止。因此,在景区的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景区内从业人员的教育,让其在脑海中树立起景区管理与服务意识后,在工作的过程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并能对游客违规行为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制止。另外,在景区游览的过程中,与游客接触最多的往往是导游特别是景点导游,其不仅要完成组织协调和景点的解说的这些传统的工作,往往还要对游客的游览行为起到监督的作用。因此,当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出现了不文明的行为,无论是影响了景区环境或是对他人的游览造成了阻碍,又或者对自身的旅游安全造成了威胁,此时,导游都应该及时的制止。
综上所述,游客在景区内游览时的违规行为,即破坏了景区环境,同时也会对自身和他人的游览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景区采取相应措施对游客这些不文明的旅游行为加强治理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即保护了景区同时也带动游客旅游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对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思考 刘晓燕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年4期.
[2] 旅游景区游客违章行为管理的必要性研究 张健华 余建辉 科技和产业-2008年9期.
1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善于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稳定兴趣。启发式教学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探求新知识,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上《我从哪里来》这一主题时,我预先安排学生在家和家人一起看照片、说照片,为家人做事情,亲子游戏等多种孩子们喜欢的活动。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回忆和家人一起游玩、过生日、做家务等情景,以此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最后在爱心卡上写下自己对爸爸妈妈说的话。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这种天伦之乐,是他们心中最宝贵的资源。
2 运用类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讲课时通过类比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如上《为集体争光》一课时,讲到“评检组将来检查时,五(3)班丁洪看到了,他要为自己的班集体争光,马上把垃圾踢到五(4)班教室门口。这样做对吗?有个同学回答说:丁洪这样做是对的,他是为班级体争了光。我没有正面表态,反问到:如果五(4)班的李五首先发现这堆垃圾,把垃圾踢到你们班的门口,你们班同学有意见吗?这样一问,他明白了:我们在为班集体争光的同时,也不能损害大集体或别人的利益。类比教学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内在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掘。
3 案例、故事、笑话等激发学习兴趣
理论知识往往比较抽象、枯燥、难以理解,但是,如果采用通俗易懂的案例、故事、笑话来说明一个知识点则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与掌握。 如在进行《自尊自爱的徐悲鸿》一课的教学时,列举这样一例:一天中午,王小光在教学楼后的墙角边小便,李林批评他不该随地小便,说这不但不卫生,而且是不文明行为。王小光听了笑嘻嘻的,显得无所谓。讲完后,我要求学生对这种行为进行错与对的判断,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在讨论中纷纷发表意见,认为:随地小便,不听劝告还笑嘻嘻无所谓,这是不知羞耻的表现。通过实例讨论,联系实际,明辩是非,很自然地把课文中“知荣辱,知羞耻,爱惜自己名誉”的道德观点贯穿到头脑中。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这门课,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无疑是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效性的良方。
4 图文结合,讲清道理观点
课前引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后,再就是要深入学习课文,讲清课文的道理和观点了。这一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要本着“讲清一个故事,学懂一个道理或明确一观点”的原则,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联系小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全力以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生动活泼地、正确地、科学地向学生阐明课文中的道理和观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乐于接受。
5 体验生活过程,强化学习兴趣
实践体验是促进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养成的最佳途径。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就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在品德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实践活动是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上《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针对学生只能看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难,而没有真切的感受,我创设了两个生活情景: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走路的不便。学生们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感受到残疾人需要我们正常人的关爱,我们应该对残疾人献上一份爱心!
6 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习兴趣
品德教育的内容、形式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联系儿童生活的实际,才能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如上《公民身边的诱惑》和《身边的种种侵害》等课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启发、点拨、讲解,这样学生对这部分学习内容的知识印象特别深刻。
一 教师要合理灵活地使用教材
要在课改背景下确立新的教材观,即:教师不照搬教材,而是依据教材教却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教“活”。“活”是在教材中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增加一些学生较熟悉的、切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影响力比较大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些实例来讲。学生觉得这些事情就在自己身边或与自己有关,这易和学生达成共识,起到情感熏陶感染的作用。
教学中如何灵活使用教材呢?需要教师学教材、用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整合教材,还需要教师经常关注社会新闻,关注现实生活,具备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识别哪些事例与教材知识吻合,教学中信手拈来。比如在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四个方面的保护内容时,问:有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青少年就能茁壮成长吗?多数学生回答能,面对这个问题,老师如果结合“药家鑫事件”,问题就迎刃而解。再如在讲解环境问题时,举“冰岛火山灰导致能见度降低引发欧洲多个国家机场飞机停飞”、“美国墨西哥漏油事件导致奥巴马的民众支持率下降”、“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危机问题”等例子,同时将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归纳出来,如“喝到污水、垃圾、乱砍滥伐”等,这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就比较透彻和全面了。
二 教学导入要生活化,让教育从生活入手
记得有位教授在谈到音乐对人的影响时说过:为什么低级庸俗的东西容易吸引人?原因就是它们能从人的本能出发。因此,课堂导入的内容要尽量来源于学生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品德培养打下基础。比如在讲授“感恩父母”这一内容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即让学生知道父母养我们不容易,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理解父母,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等”。通过图片展示在灾难面前父母总把生的希望留给子女,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通过播放歌曲《父亲》等达到情感渲染;通过给辛苦一天的父母倒一杯水,给劳累一天的父母捶捶背,在节日给父母写一些感恩的话语,给父母洗一次脚等具体行动,将学到的知识认同、内化、吸收,这样的教学为学生营造的不仅是学习的情景更是生活的场景,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有效地增强了趣味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 教学手段应多种多样
传统的教法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阐释教材,总结知识。教师主宰课堂,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没有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没有引导学生去探究、没有让学生去总结,而是老师代替学生回答。老师这样做使学生失去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压抑了学生的表现欲,不符合教学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精心设计,包括课件的搜集、活动的设计一定要合理,通过运用与本课相关的课件、图片、音乐等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去感悟、感受,进入角色,实现情感目标,然后结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言,从问题上层层挖掘,培养学生的能力,最后回归知识目标。教师还可通过主题班会、演讲赛、看图解意、图表分析、时事政治报告、小品表演等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让学生在听、看、思、说、演多种器官的并用中,学懂,记牢,学会运用政治知识,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这门学科来说,教师一般在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过程轻方法。从目前的评价来看,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考试,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也是学生和老师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这些能力包括:搜集知识的能力、理解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开阔的思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贵有疑,疑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之源。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反思式教学,鼓励学生针对某些生活现象进行思考,产生疑问,可加深对道德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爱护公共设施”时,教师首先呈现一个范例:一名同学在公园里玩耍,一会儿跳上长条椅,一会儿又在草坪上奔跑……对于这个范例,学生有的小声指责,有的较愤怒,在同学们情绪产生波动时,教师可适时启发学生,提出诸如“什么是公共设施”、“怎样保护和爱护公共设施?”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提问和回答问题中学会课本知识,同时也将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 教师要有爱心
教师要乐于奉献,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事半功倍。曾有这样一个学生,因为学习差、调皮、不遵守纪律、上课说话、干扰其他同学,结果只能自己一张学习桌上课。这对他的打击很大,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从来不敢主动与老师沟通。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次教师与学生互换位置活动中,学生上台授课,老师就坐在了这位学生的座位旁,与这位学生“同桌”了。老师发现这个学生这一堂课听得非常认真,这位老师与学生同桌的举动,影响了这个学生,促使这个学生有了进步,以后,老师尽量多和这个学生同桌,这个学生兴奋、幸福、激动、自豪,有了上进心,自信心增强了,
一、运用学生的好奇心,激起直接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在讲解“意志坚强的表现”时,我用四幅图片创设了四种情境:有一名学生在放学的路上,别人叫他去游戏厅,他这是该怎么办?回家后他写作业时,有人叫他出去玩,他又怎么办?写完作业到外边玩看到有人抢劫怎么办?回家后父母让他陪客人喝酒他该怎么办?这几种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主动进入角色,进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更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2、用漫画、歌曲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对思品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教材枯燥乏味,教学手段单一、方法呆板等,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教学中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如在讲“做事坚持到底”时,就用“这里没有水”的那幅漫画,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学习中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讲“自尊自信”时,我就找来零点乐队的《相信自己》这首歌,让学生在歌声中树立自信心。
3、用身边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
老师在选用事例时,多联系学生的实际,把课本真正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强调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就会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有关心理品质方面可以让学生自我剖析,并针对自己的实际对症下药,也可以开展讨论,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二、运用教师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应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这就要求老师运用语言、体态及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单调乏味的思品课变得悦耳、动听、充满乐趣。
1、注意语言艺术。教师讲课时注意两点:一是语言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讲重点内容时要语气加重并适当放慢,甚至短暂停顿,非重点内容可语速加快,一带而过。二是语言要丰富多彩,既有古今中外名言警句、诗词、典故,又有通俗易懂的俗语、谚语、歇后语,既有现代知识信息,又有史料笑话、幽默,使整堂课的语气、语调、节奏都有鲜明的对比,这样,学生注意力的花朵才不会枯萎。
2、发挥体态语言。教师可以用手势、眼神、表情等体态动作与学生交流。如在开始上课时用目光扫视一下全班同学,学生会意识到上课了,该安静了;而发现有的学生在看闲书或者在说话,只要在他身边一站或者示意个眼神,就可以使其“回心转意”,且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反而使学生更加尊重老师的人格。这样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