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微课的趣味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微课;趣味性;数学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简单、快捷、高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由此引来了“微时代”.“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以其潜在的优势开始走进学生们的生活.“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途径改变了学生的传统学习方式和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大学数学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律定理,如果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们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另外,微课是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微课的制作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要有足够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微课”.为了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并取得好的效果,那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提高微课的趣味性就变得至关重要,下面给出增加趣味性的几点建议。
一、教学内容选取的趣味性
大学数学微课程问题的引人及相关理论的背景和应用等教学内容需要选取一些素材和案例,选取的原则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实际,从人们身边常见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或生活实际中找案例,另一方面,所选择的案例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向性,例如面向理科、工科、农林和财经类各专业的大学数学,应适当选取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案例加以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充分了解大学数学的抽象理论和方法在本专业学科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觉得如果学不好这些数学的理论与方法,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很难提升,从而重视大学数学的学习,如此微课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趣味性
(1)实物教具演示(展示)的趣味性.实物演示是大学数学微课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一个独特手段.在微课的引入阶段,适当的用实物进行演示在大学数学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通过用实物演示,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可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出发,重视在大学数学微课的教学中增强实物演示的趣味性。
(2)多媒体引入的趣味性.微课是一种播放形式,学生是主体,知识的传授是被动的.所以有必要对声音的制作形式进行挖掘,大家都知道歌曲是大家都乐于接受的形式,在学习的过程中,将音乐的旋律与课程的内容相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记忆与增强学习兴趣的方法.比如让微课录人的声音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歌曲旋律;PPT页面的转换可以借用动听的音符;思考题页面也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能让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让学生根据动画情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等。
(3)讨论式教学的趣味性.在微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开展讨论式教学,可以是全班式讨论,也可以是小组式讨论.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的效果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效果会好很多.同学们通过讨论能使一些复杂的内容变得更清晰.讨论式教学既可以增强课堂趣味性又可以提高同学参与积极性。
(4)适当的引入测试游戏的重要性.闯关题和小游戏的设置可以增强微课的趣味性.在微课内容的最后可以设置闯关练习题或者游戏测试,让学习和测试更像是闯关游戏.这对学生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们在游戏的情境下完成学习的任务,让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另外,进行这种小测试,老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自批和互批快速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得到及时的反馈。
三、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的趣味性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相关的数学史适时引入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引人数学文化可以润泽心灵;可以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可以使学生内心得到净化.为此,在大学数学微课的制作中要针对数学文化的特点,积极渗透、有效实施并逐步形成系列经典教学案例。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趣味性活动;实践微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14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3.088
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让生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真正爱上生物课。同时趣味性教学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强有力手段,可以让学生在减少一定学习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掌握生物知识。因此,如何在生物课堂上开展趣味性教学活动,并把生物知识融合到活动中,是目前教师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课堂内容是否丰富生动,以及讲课过程中的课程结构是否合理,都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关系。想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开展趣味性活动,首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结构,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和内容的前提下,把某些重点内容设计成趣味性活动,让学生在玩中掌握有关的知识。所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生物教学方案,其中趣味性活动作为辅助生物教学的工具,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同时内容的设计也十分重要。
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很多生物结论是通过不断的实验得出的。因此,有些重点难点,如果不做实验,学生理解起来就有困难。但是有的学校实验设备和药品不全,或是课程时间紧,不能安排具体实验。那么就可以通过课堂趣味性活动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人教版中生物教材《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就可以通过课堂趣味性活动开展,让学生牢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和水的浓度有关系。在活动中,要表现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变化,可让一个学生做细胞质,其他学生分为四部分,A部分是有浓度的盐水,B部分是清水,C部分为细胞壁,D部分做细胞液体。当A部分学生围着“细胞”的时候,D部分学生就通过C部分学生的“细胞壁”流失出去。这样“细胞质”和“细胞壁”就分离开来了。A、B部分学生可以自由流动,感受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参与了活动,还掌握了有关知识。学生不用死记硬背,就可以理解细胞为什么会这样。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为了改变现有的生物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可增加趣味性活动。因此,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板书”和“讲述”这些传统模式灵活运用起来,如可以让学生来讲述和写板书,教师坐下听讲,打破传统课堂的教学顺序。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
教师是授课人,但是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要参与进课堂授课环节和活动,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因此,生物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如此才能让生物教学变得更人性化。尤其是开展趣味性活动时,学生是参与者,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把活动进行到底。比如人教版生物教材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是生物课的重要内容。豌豆性状不同,通过杂交,可以改变豌豆的性状。杂交试验可以由其他植物代替,只要表现明显就可以。比如,紫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开始的时候是开紫花,第二次是开白紫色花,第三次则全是白花。而课堂上就可以根据这个内容开展趣味性活动,让学生分为两大组,A A和A a组,第一大组的学生两人一小组,每人头顶带一个A,第二大组两人一组,每一头顶分别戴A 和a,第一大组和第二大组中分别出来两个小组,这两小组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观察组合以后的结果。
五、运用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
我国教学界一直遵守的是“严师出高徒”这一定律,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愿意学习,教师的教学成果才算有效。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喜欢上生物。所以,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首先就要从语言改变。教师的教学语言幽默,学生就喜欢听。这也是增加生物教学趣味性的有效办法,能从根源上改变课堂无趣的现象。尤其是对学生讲解概念,更要幽默风趣,这样学生才能记住并理解。比如,人教版的生物教材中《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节,包括的范围比较大,也比较抽象,但是又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需要用幽默的语言讲解这节课。
六、将生物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环境相结合
生物知识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因此要想学习生物,就要注重实践,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地理解生物知识。生物是自然学科,因此生物的学习要注重和自然相联系,只有平时多注意周围的自然环境,才能把学到的生物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生物学。
七、结语
寓教于乐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崇尚的教育方法,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环境和体制的影响,学校对于教学的设定还是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而在高中生物课堂上采取趣味性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参与到生物教学的环节中,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素质,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B-0086-01
由于初中生物课的课时不多,在中考考查科目中所占成绩的比重又很小,因此许多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不够重视,把学习生物当作一种负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初中生物教师应多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设法提高生物课堂的趣味性,使生物课堂焕发诱人的魅力。
一、运用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个有效途径。
例如,对学生不易掌握的“毛细血管”“静脉”“动脉”等概念,可以借助投影片进行直观教学,给学生以鲜明的印象。运用图片展示代替枯燥的讲解,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激发起来,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学结出这三种血管的概念。这样的课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是在重点处点拨,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提升。
又如,在教学“生物的进化历程”时,为了使学生能理解化石的概念和对化石进行分类,教师可以从网上收集野牛、奇虾、微网虫等珍稀动物的化石和恐龙蛋化石、动物脚印化石等图片资料,在课堂上结合知识讲解穿插投影播放,并且还播放特别难理解的化石形成过程的视频。这样进行教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观看中很容易就理解了化石的概念,对化石形成和分类的知识也能牢固掌握。
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不只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
二、丰富教学语言,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教学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简洁流畅、幽默诙谐的语言,能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并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讲授“生命的起源”一节时,教师充当“解说员”“导游员”,以生动的教学语言指导学生同步观看多媒体动画。这里电教媒体中介绍的知识,是学生自己在观看中获得的,而教师的语言起到的是强调、提示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之笔,所以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
又如,教师可以灵活地嫁接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来活化生物课堂,特别是巧用诗词、成语,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由于根的作用使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得极为生动。生物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适当地借用这些古诗,将其穿插在生物知识的讲解中,则能丰富教学语言,同时能使学生在生物课上找到更多的乐趣,这样自然能提高学习效率。
三、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求知乐趣
生物课堂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让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物的感情。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巧妙引出问题,使学生学得有趣、学有所得。
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这一节之前,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全国各地有关雾霾的资料,教师自己也准备一些城市环境污染的检测报告。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正在对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而环境也在毫不留情地向人类“报告”它所受到的危害。因为资料的搜集和讲解,完全是针对当下的现实生活,而且大家都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去研究有关问题时,学生就能认真学、乐意学。
又如,在教学“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一节时,先让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餐馆实地调查了解百姓餐桌上的肉类食谱,观看电视台记者暗访某些餐馆买卖、加工野味的影像资料,然后再让大家交流现实生活中有关违法捕杀、交易野生动物的所见所闻,同时播放关于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学生由此能切实地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急迫性,认同并支持《野生动物保护法》,学习热情倍增。
生物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将生活知识运用于我们的生活。所以生物教学中要注意沟通生活与课本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开展科学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现象,理解生物理论知识,体验探究的乐趣。
例如,进行“观察种子的形态和结构”实验时,指导学生准备一粒浸软的蚕豆种子或玉米种子,先观察种子的形状以及种皮的颜色,然后用放大镜观察里面的胚,再在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稀碘液,观察它的变化。根据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尝试画出种子的结构图。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继续进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直到种子长出幼叶为止。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既亲近了自然,又体验到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趣味性 朗读 体验表达
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梦幻的世界,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他们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生活着,有与成年人完全不同的快乐和哀愁,以及憧憬和企盼,但语文课堂往往缺乏趣味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儿童本身,关注独特的儿童趣味性。
一、有声有色地朗读,让课堂坦诚童心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作“美读”:“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多了感悟,强化了体验,更注重了与文本的对话,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手段――朗读却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怎样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朗读呢?
把文字“读成自己的动作、神情”“读到人物的心里”“读出自己的态度”,这就是“让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来读”:引领儿童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阅读,这样的朗读充满个性,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品位也充满了张力,语文课堂也显得有声有色,妙趣横生。
二、有滋有味地体验,让课堂释放童趣
体验性学习是指在活动中身心参与,多种感官活动投入其中,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反映。体验更多地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直接感受和学习过后的自我反思行为。通过亲身体验所获得的信息远比从别人语言中或通过观察所获得的信息要有力量得多,且更容易内化进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习惯中,从而建构起自己的认知体系和行为模式,并为其今后的理论概念的形成和知识技能的迁移奠定坚实的基础。
“儿童总是凭借他们的感官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语言的源泉”。所以,不仅是课堂,校园也可以成为学生体验的“练兵场”:演一出课本剧,过过当演员的瘾;出一份手抄报,尝尝当编辑的甜酸苦辣;办一个红领巾广播站,试试当播音员的喜怒哀乐……社区也可以成为学生体验的“基地”:尽一次义务,为邻居奶奶写一份遗失启示,让她没有文盲的遗憾;当一名广告商,为家乡的特产拟一份与众不同的产品介绍,让它在交易会上也能展尽风采:做一回保洁员,将街头的错字病句统统扫进语文垃圾场……
三、有情有趣地表达,让课堂回归童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反观现在孩子的作文,总让人感受不到那纯朴的童真和真诚的童情,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在我校的一次“感动”为主题的作文调研中,竟然发现了不少“路人勇救落水儿童”、“老师带病上课昏倒在讲台”的习作,“五子登科”(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捡包子、扶瞎子)也纷纷登台亮相,阅卷教师不由感慨于学生“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诀窍和千人一面的写作套路。那么,怎样让孩子的表达回归童真呢?
读到一个案例《一桶垃圾引来的作文课》,我深有触动。案例讲的是一名语文老师走到教室后面准备听学生演讲,却看到一桶垃圾,地上还扔着些美术课后用剩的制作材料,怒火直冲脑门,但他最终强压住怒火,拿起扫把,默默打扫起来。等到演讲结束,老师对班长说了一句话:“作为班长,你坐在垃圾旁的感觉如何?”又拎起垃圾桶走到卫生委员前,说:“老师去倒垃圾,你帮我上课吧。”倒完垃圾,走回教室,发现教室里特别安静,学生的眼神里有紧张、不安……这位老师灵机一动,临时改变了教学内容。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老师走进教室的情景,然后让学生交流听到老师对两位班干部说的话和看到老师拎着垃圾桶走出教室后的想法,最后布置任务:围绕“一桶垃圾”,把观察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
这是一堂没有预设的作文课,却上得非常成功,不同题目、不同题材、不同角度的精彩习作脱颖而出,连平时一提笔就头疼的学生也洋洋洒洒写满了一页纸。题目更是精彩纷呈:《垃圾风波》、《深深的自责》、《请弯弯你的腰》、《特别的一课》……
启发一:回归童真,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学生怕写作文,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习作都是被动的、应命的,也就是说,每进行一次练笔,不论是命题还是内容都是由教师预先定下框框,施以指令,学生再应“令”应事。由于学生缺乏生活实践和情感经验的积累,只好搜肠刮肚,硬着头皮写文交差,因而教师要放开命题,淡化文体,提倡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鼓励学生不受拘束地表达。
启发二:回归童真,必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生活,把笔触伸向平常人平常事。生活是没有彩排的,感动、喜悦、惭愧等常常会在瞬间应境而生,境过而逝。所以,教师还要善于寻找并把握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将生活定格于纯真的文字。
关键词:生动有趣 与时俱进 课堂
教师是课堂教学、问题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教师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学生是课堂教学、问题探究的参与者、亲历者和跟进者,没有学生的作用同样没有教学的发生。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会使学生陷入被动,产生消极;过分强调学生的作用,就会使教学无序、低效,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教师队伍也步入老龄化的行列,而更加可悲的是很多老教师自以为资格老,就是“老经验”,于是,教学方法停滞不前,上课照本宣科。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作为政治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把课上好,千方百计使自己的课堂更生动,更有趣,更具吸引力,做到虽然“人老”但课堂却是“青春有魅力”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成为学生眼中的“老古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做才能使我们的政治课更具有吸引力呢?
一、认真学习与时俱进,以知识与学科的内在魅力去打动学生
教师要认真学习,以知识的魅力去打动学生。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好之者不如善之者,善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对政治学科保持“乐之者”的角色,要使学生对政治学科产生兴趣,作为一名政治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敬佩你、崇拜你。只有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敬佩你的人品、学识和才干,你才能将学生吸引到你所教的知识上来。因此,教师要注重理论知识和时事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可随时挖掘自身潜能,在教学中信手拈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使每节课充满活力和风趣。当然,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倾注自己全部的热情和心血,经常看政治教学方面的书籍、杂志,每天还要看新闻、听广播,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特别要关心国家大事。使政治课充满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灵活性,而不是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这样学生感到你有水平、有能力,才会喜欢你、崇拜你,而一旦学生喜欢上了你,对你所教的政治学科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入迷了。
二、导入新课生动有趣――让学生想学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力求做到引用一些最能吸引学生的话题、故事、材料、歌曲或最新最热点的新闻、视频,这样才能为课堂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战胜挫折》这一课时,笔者巧妙地运用了“刘伟事迹”的一段视频引入新课,让学生观看后谈体会、感受。真实生动的视频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用最新最热点的新闻视频导入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教学模式、方法新颖多样,让学生会学
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教师是否有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针对政治课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否则再好的教学形式和练习形式,如果简单重复太多,学生也会兴趣锐减。因此,初中政治教学应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等心理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角色扮演、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讲新闻等。当然,不同课型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新鲜感。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缜密思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启发式、合作探究式、“先学后教”式、小组展示式等教学方法。这样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更好地寻求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快速接受间接知识的环境和路径。间接接受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但是,不能因为强调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接受间接知识,进而否认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的重要性。亲历才能使一个人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体验获得知识的艰辛,才能实现立体收获,既收获知识,又享受了过程教育,体验了学习成功的愉悦。如:在《科学发展观》一课教学中,笔者事先通知学生收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图片,课件中采用实名制的形式使用学生的图片,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在“亲历”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体现政治课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