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辩论训练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足球运动;心理变化因素;心理训练
一、影响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
1.竞赛规模和运动员面临的任务。规模越大,比赛任务越重,运动员心理情绪就易于激动,易产生高度的情感,即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如一支学校足球队的运动员在参加校际间比赛时,因为竞争对手较弱,那么他们的情绪就不兴奋,也就不容易发挥出最佳技战术水平,当参加省、区级的比赛时,竞争对手的实力也很强,要想在比赛中取胜就不是很容易的事。而比赛任务很重,必须全力以赴,在为球队争光的情绪感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兴奋性增强,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2.参加比赛的队伍水平实力对比。实力接近,情绪易于高涨,其实力悬殊较大,情绪就较低落,比赛都渴望胜利,但同样也希望能遇上势均力敌的对手。如2012年我带十堰市第二中学足球队参加湖北省青少年足球比赛,那是一场高水平的比赛,对手都是全省各地市的高手,全队上下必须努力拚搏才能取得一场一场的胜利,在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但更是为了战胜自己,向对手挑战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只有在强队面前获得胜利才是最后的胜利,要想战胜对方,首先要战胜自我。
3.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经验丰富,准备充分,球队整体训练水平较高易产生增力情绪,反之,则产生减力情绪。初次参加比赛时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取得成绩也不理想,是因为赛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至心情紧强和动作僵硬,反应和注意力降低,不能发挥出自己平时训练的一般水平,可能比平时还要低落,这主要是情绪在作怪,我们平时的训练要多从实战出发,在每节训练课中有针对性的培养,有目地性的强化,就可能避免临场紧张的现象发生,通过练习比赛和友谊赛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参加比赛的动机。从运动员产生的动机是否与体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方法相联系来划分,可分为内在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包括:能胜任的动机,成就动机,以及接受挑战的动机等;外在动机包括:教练员、家庭、社会等外部的压力引起的运动动机,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报酬,高考得到加分。一般来说,内在动机能促进人们对体育目标的追求,其动力更足,持续作用时间更长。而运动员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既有内在动机也有外在动机,两者必须有机的结合,主次分明,才能调动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积极性。所以运动员有良好的动机,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克服消极情绪,引起良性的兴奋和振奋的精神状态,并充分调动自身的力量战胜困难,夺取比赛的胜利。
5.外界环境的干扰。比赛的胜利与失败,不仅仅受运动员自身条件制约,同时还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天气、场地、观众和裁判员等。这些外界环境的干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到运动员的心里活动。例如在雨天进行足球赛,观众少,场地泥泞等,往往使比赛气氛冷淡,运动员不易调动积极性。反之,如果有热情的观众助威、加油,比赛气氛活跃,运动员就易产生奋发的情绪增强自信心,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二、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心理训练是运动训练重要内容之一,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心理训练对培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具有稳定的、适宜的心理状态促进训练质量的提高以及在比赛中发挥出较好的运动水平,创造优异成绩都有重要意义。
1.自我暗示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是运动员用自己的思想、词语对自我的心理施加影响,以调整自己的情绪、意志和注意力等心理活动,从而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在比赛中建立良好的状态。如在运动员上场前反复提示队员不要计较比赛的结果,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比赛中去,认真完成每一个技术动作,处理好每一个球,把个人的行为融入全队的整体配合中去。
2.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运动员通过自我的暗示来实现的,暗示是通过语言来进行心理调节的一种方法,它使疲劳的机体得到迅速和充分的休息,使情绪得到迅速的调整,信心百倍地准备下一场比赛。用语言提示进行心理和身体的暗示放松。放松暗示的语言有1.我安静下来了;2.我的全身、大脑都放松了;3.我的呼吸很平稳很轻松;进行战前动员的暗示语言有:1.我休息过了,现在准备投入比赛;2.我积蓄了力量要为全队出一把力;3.我头脑很清醒,教练布置我的任务我定能完成;4.我感觉很好;5.看我的等等。
3.集中注意力训练。集中注意力训练是一种主要的注意力调节方法。集中注意力是指:人的身心倾向于某个目标,不分心 ,不受各种内外界因素干扰。实际上注意力的调节能力是运动员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这种能力既与先天的神经系统的特征有关,又与后天进行系统的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有关。具体的方法:1.教练员有意识的安排运动员在外界环境干扰下进行训练和培养,如在比分让几球;在临场裁判上制造错判和偏护对方的判法,在心理承受力给予有意识的培养,通过意志品质的锻炼,使队员心理上有所准备。2.通过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的随时分配和转移注意力的训练。教练员安排计划后,有意识地在同一训练课中变换训练内容,要求运动员迅速从一种方法、手段上转移到另一种训练方法、手段上,这样可以提高运动员调节注意力的能力;3.在平时的训练和学习中,教练员有意识地培养运动员养成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的习惯,以提高运动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4.在竞赛环境的活动中,培养意志品质及整体观念和个性发展。
关键词:口语表达能力;语言交际;口语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1
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我觉得,教师应把口语训练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挖掘语文教材中口语因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以引发学生“深层互动”为前提,通过学习探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口语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听讲
“听”作为信息输入的一种方式,在语言交际中与“说”具有同样重要地位。培养听力,也就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听和说实际上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教师应关注听后反应的训练。例如:听课、听报告、听发言要求学生能做记录,不遗漏主要内容;对重要问题或不懂的问题要加以批注或着重号,以备课后或会后请教或追问。听讲,还要注意讲话人的表情、手势、动作、情绪等,努力“听”出话中话、弦外之音。要边听边思考,要能提出问题或自己的看法。
(二)诵读
优美精彩的诵读,是人体各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诵读,可以培养敏锐的语感,丰富口语材料,锻炼口才。要学生逐步做到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从朗读学习说话的技能技巧。它需要以感情为基础,是一种很重要的口语训练。朗读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整篇朗读,重点段落的朗读,精彩语句的品读,也可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朗读等等,它们都不失为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复述
复述,是在理解吸收原文的基础上讲述或转述课文内容的训练方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其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可复述段落,复述片断,也可复述全文;可详细复述,概括复述,也可创造性复述;还可以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启发学生的思维。另外,扩展想象和展开联想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准确、生动地用口语表达出来,以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讨论
讨论,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式,是一种科学务实的思维方法。它能克服单方面、浅层次的思维活动,发展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立体思维,要求能对答如流、随机应变、识别大局、兼顾某一话题的主旨。另外,讨论的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潜能,达到锻炼口才的目的。
(五)演讲
演讲,因为要面对听众,它不仅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训练演讲者的心理素质。口语教学过程中,我牢牢抓住课前3分钟演讲环节,充分让学生展露他们口语交际的风采。当然要让学生演讲好,演讲话题的确定很重要。因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让他们有话可说的话题,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懂得一些演讲技巧,并熟练运用到自己的演讲中,还要让学生在听演讲时,留意演讲者的“陪衬语”和“本意语”,从比较中体演讲要点,这样一来,那些胆小的学生也通过这样的演讲,在渐渐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辩论
辩论,是一种重要的口语交际训练形式,它能有效培养学生敏捷思辨能力和快速应对能力。通过辩论,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磨砺思想,注重积累,扩大视野,养成良好的维习惯,提高口语的表现力。在辩论的世界里是没有肯定的是非曲直的,人们所以要辩论,就是想为自己的主张找到理由。课堂出现不同的看法,如果有价值就可以组织学生或当堂或另找时间进行小规模的辩论会。如“同学过生日送礼物好不好”、 “学习成绩出色就是好学生吗”等。辩论是一种层次高、难度大的口语交际训练方式。辩论训练时,教师应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并且提供有关的学习参考资料。
(七)模拟
【关键词】口语训练;表达技巧;朗读;描述;复述;解说;辩论;演讲;讲故事;播新闻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9-0045-01
口语不仅能促进人们的相互交往,而且能开发人们的智力,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因此,口语训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按教材要求每学期开设的几节专题训练课,或通过课外活动发展这一能力,都是有效方法,但还远远不够。最有效的训练方法,还是在常规阅读教学中把口语练说放在一定的位置,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增大口语训练的量,激发学生动口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语言表达技巧,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一、朗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文质兼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引导学生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这些作品,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而且可以学习表达技巧,从而积累经验,培养语感。学生读得多了,头脑中储存的表现手法就会丰富起来,在需要时便能召之即来,说话时表现力必然会有所提高。如《庐山的云雾》、《做一片美的叶子》,还有大量优美的古诗等。教师可以示范朗读,还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绘声绘色。能根据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让人百听不厌。
二、描述
变朗读为描述,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课文中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精彩段落比比皆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选择部分段落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描述型的语言讲述课文中刻画的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在口语的形象性方面、语言的优美方面进行训练。如:《烟台的海》这篇文章,在学生理清课文条理的基础上进行描述。按“总----分----总”的结构先描述烟台的海的独特之处――北面临海;再具体按照冬天巨浪翻涌的蔚为壮观的凝重景象――春天浪花轻抚的平静温柔的轻盈景象――夏天空气凉爽的惬意平静的浪漫景象――秋天水蓝天朗的凉爽忙碌的充实景象;最后总体描述烟台的海是背景,是烟台人的舞台。通过形象的描述,描写的景物井然有序,特色鲜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的口语表达的条理性、形象性、生动性就会有较大的提高。
三、复述
口头复述是根据某些文字材料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系统的讲述。复述课文内容、复述小说故事情节;可以总体复述,可以片段复述。在复述中,我们要求学生尽可能做到情节具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表达准确,速度适中。有文字为依据,学生就会主动理解和记忆课文中的词汇、语句,把文字的内容以内化后的自身的语言表述出来,从而发展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如《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要求学生进行复述。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学生对白骨精的三次变化,悟空三次识破并打死白骨精的过程已经记得清清楚楚,这时,就让学生再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复述下来。学生肯定兴趣盎然,复述时一定绘声绘色,说不定还会比划几下呢。
四、解说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说话是现代化教学的有利之处。我们通过富于动态变化的计算机课件,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口语训练。我们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所形成的视听情景中,借助文字,把内容亲切、自然地解说出来,实现了由“读”向“说”的过渡。计算机课件所提供的形象与文字,分别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文章的内容,从而扩大了视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激发了学生表述的兴趣,对引导学生说话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敦煌莫高窟》、《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这些描写祖国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的课文,让学生边看课件边说解说词,效果很好。
五、辩论
辩论是讨论的一种深入、激烈的形式,各自陈述己见,指出对方阐述中的缺陷和漏洞,进行争辩或批驳。这种练习能使学生思想高度集中,知识运转迅速,组织语言比较严密,是口语表达训练中高难度的训练。在教学有些课文时,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抓住容易有分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训练说理的能力。如《滥竽充数》中南郭先生这个人物你怎么看,叫学生进行辩论,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如《两小儿辩日》中“太阳的远近”的两种观点的对立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在阅读教学中引起学生争论的问题很多,作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握时机,组织学生辩论。
六、演讲
演讲就是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向较多的听众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说明事理 的一种有声语言。演讲者要以绘声绘色的语言、亲切自然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给听众以新鲜、形象的感觉,从而引起听众的注意,能够一下子抓住听众的注意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学习了《师恩难忘》之后,组织学生动笔写一写自己的老师,写老师对自己的关怀和爱护,抒发对老师的崇敬和热爱之情,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演讲。通过演讲,更加深了师生的情谊,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讲故事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生动有趣、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已经内化了,这时,就可以要求学生把课文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讲给别人听。在低年级时,可以要求学生将那些内容短小、情节简单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这时大人不是要知道故事的内容,而是在培养孩子的说话的兴趣和胆量。到了中高年级时,自我表达的兴趣和愿望有所增强,就可以要求学生把学过的情节曲折、内容生动、故事性强的课文讲给自己的同伴和小弟弟小妹妹们听,在讲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思维创造能力。
八、播新闻
关键词:政治教学 训练方法 形式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探讨已久,而又言犹未尽的课题。教无定法,教有多法。为改变政治课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僵化模式,真正把政治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我经30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把“说”引向政治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其实,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不单纯是语文教师的事,各科教师都应通力协作,共同挑起此大任。然而,“说”这种能力的训练,在教师与学生中并未得到重视,从教师的心态上看,认为“说”会拖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从学生一头去看,认为“除了哑巴都会说”,“有啥说啥,想啥说啥,说还用得着练”?还有些学生认为“升学只考写,不考说,练说有什么用,浪费时间”;但也有的学生感到“说”挺重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说不好教师瞧不起,平时谈话说不好,同学嘲笑,还是不说为妙,少说为佳。久而久之,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能说会道”―――“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
(二)新闻活动。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因此许多学生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议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辩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说”训练形式,是在前几种“说”基础上的综合应用。因为在辩论前固然要有充分的准备,然而在辩论过程中,要边听对方的话,边归纳要点,然后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确立自己的辩论内容。这一切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的,辩论时双方思维均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注意力的集中定向、现场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发展。实践证明,辩论活动是学生“说”训练的最高层次,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机会。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说”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
教学实践证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我们有理由相信,假如在高中阶段能有计划地、细水长流地进行“说”的训练,是可以使学生从“笨嘴拙舌”到“能说会道”到“能言善辩”,能像阿庆嫂一样,讲话“滴水不漏”的。
为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我经多年的探索,总结出多种训练方法,主要有:
一、三分钟演讲活动(或称主持人节目)
这项活动放在每节政治课开讲前三分钟进行,这是个固定节目。演讲的顺序是按学生学号为序,演讲者事先可略作准备,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内容,拟一个提纲,或写个演讲稿,演讲内容可根据课本内容或当前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让大家答辩。此形式学生取名为“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我们的做法是:在高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时,先对开场白、吐字、发音、语调、节奏等单项进行分解训练,然后对表情、眼神、手势等项目进行综合训练,演练时有一个人自练,也有几人一起互练,演练后对演讲的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语言技巧、表情语态等方面一起评说。因为凡演讲都要面对听众,要突出政治课的特色,有针对性、条理性和通俗性。实践证明,演讲能弥补课本内容的欠缺,使之从课堂引向课外、联系实际、与其他学科纵横延伸,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开拓了学生视野。同时,还扩大了阅读容量,多方面获取外界信息,其成效是十分显著的。总之,演讲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确有帮助。滴水可穿石,每节政治课用三分钟演讲是做了一项利于学生的切切实实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二、新闻活动
此项活动每节政治课都进行,事先由学生准备,在打预备铃后的二分钟内,由两位同学(一位讲国内新闻,一位讲国际新闻)向全班同学近一二天内发生的国内、国际重大时事政治。学生在收集新闻时首先强调一个“新”,其次是“大”,再兼顾“地方新闻”。学生对新闻活动很感兴趣,从开学第一天起到学期结束从未间断过,而且又十分认真。学生们认为,新闻活动:一是开阔了视野;二是有利于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如坚持每天早上收听“新闻广播”节目,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三是有利于培养动手、动脑、动口能力。此外,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三、乡情国情教育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放在每周的最后一节政治课上进行。资料全由学生去寻找或编写,寻找资料的原则,一般是由近及远、就地取材,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可信度强、有真实感。开展此项活动,目的不仅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学生通过编写家乡史,抒发爱国情,不但可培养热爱家乡之恋,还可逐步升华为爱国之情,付诸将来报国之行。
四、学习心得交流活动
此项活动的时间是放在学完了某一个单元或某个章节后的正课上进行。每人上台演讲的时间约二分钟左右。一般要求演讲者脱稿上台去“说”。一个在台上“说”,台下由评分小组进行评分。评分小组成员由课代表、小组长、演讲者本人、老师组成,是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最后确定一个分数记入记分册上。学生为了夺取高分,演讲前在家里对着三联橱镜子进行试讲,研究演讲用语、注意演讲情感、考虑演讲姿势、选择演讲位置、协调演讲动作、进入演讲角色,有的学生还请爸爸妈妈做评判。总之,学生在为想成为一个未来的演说家而努力着。
五、口试活动
多年来,为了真正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在政治课教与考的问题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验。主要措施是对期中期末两次传统考试掺入口试内容,口试和笔试各半记分。事先,把列入期考的试题送入“题库”或“题签”,临考时由学生自抽其中一题为该生的口试题,学生抽出题目后,略作三、五分钟的思考,再上台面向全班同学答题,口试者的答题时间不得超过三分钟,这是一个规定。在评分这一环上,为了避免老师打个人感情分,因此成立了一个评分小组(其成员同上),这样确定的分数更具有客观性,又便于操作,分数公开,如口试者认为给的分数不合理,可再共同商量,实行二次终身“裁决”制。这种做法,虽在时间上拉长了一点,但多年实验证明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这确实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避免了“考试背条条”的“八股式”的阵式。这种做法,老师虽辛苦一点,但老师正是坚持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因此,有的学生在周记中反映:“还是口试开心。”
六、辩论活动
关键词:培养情感 语言生趣 巧妙引用 辩论激趣 巧用多媒体 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性较强,使学生感到理解起来有困难。中专生的独立性和逆反心理增强,对单纯说教式的教学有排斥心理。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下,一些学校忽视思想政治学科,一些政治课教师教法单一,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学生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是当前政治课教学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尽管新编教材的可读性比以前增强了,但要从根本上扭转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被动局面,还需要教师苦练内功,切实发挥好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施愉快教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变厌学为好学、乐学,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学习更能持久,这样将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一、培养惰感,语言生趣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学生对教师有兴趣。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外表简洁、大方、得体,上课要亲切自然,面带微笑,像拉家常一样进行交流,切勿有居高临下之势;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应用委婉的语言循循善诱;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或意见,尽可能的解答,不能采取不理不睬的态度,更不能讽刺、挖苦。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角色互换的方式,在师生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正确的引导,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兴趣。《学记》中说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课堂教学是一门诉诸语言的艺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阐述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要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地教育学生明辨是非,而且还应该大量的引用对联、寓言、比喻甚至群众的俚语来生动形象的说明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接受教育。如讲税收性质时,引用统治时期的对联:“自古未闻屎有税,如今只剩屁无捐”来说明时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在讲到拜金主义的价值观时,引用某些人的口头禅:“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来说明不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讲述时,要注意语气,切忌平铺直叙,令人生厌。要讲求一点“声、色、情”,甚至来一点幽默,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二、巧妙地运用诗文、格言、俗语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很多诗词、成语、格言、谚语言简意赅,往往有深刻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蕴涵其中,古今传诵不衰。“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诗文佳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成语格言;“拔苗助长”的寓言故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的谚语、俗语;“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的贺春楹联等等,都有很强的说理性。将这些材料引入政治课堂,能使政治课平添不少魅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能深入浅出的说明相关政治道理,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
三、课堂辩论、激发兴趣
这是一种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好方法,它符合中职生的心理特点。他们个性日益鲜明,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总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用讨论法和辩论赛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精神斗志,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加入WT0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重要还是外因重要?”、“权大还是法大?”等等问题,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畅所欲言,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这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其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巧用训练方法,激发兴趣
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当好“导演”,巧妙的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对比法”,就是将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或把有内在联系的许多问题相对集中起来,或将同类知识整理归类,进行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清异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训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可比知识,灵活运用多种比较方法和手段,来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又如,在学习“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时,可与前面所学知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加强记忆,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训练的方式还可以用交换法、分解法、组合法等。只要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五、巧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兴趣
中职语文说话能力训练方法一、前言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说过:“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如今美国把“舌头”“美元”和电脑作为三大战略武器,“舌头”竟占首位。这里的“三寸之舌”和“舌头”都是指说话的能力。可见说话的作用和价值在古今中外都是非常显著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的教学编排,可以把说话能力归结为:准确运用语音、词汇、句法、修辞、逻辑的能力;形象、具体、快捷、灵活的应变能力;观察、联想、想象、再现的创造能力。这些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几乎无时无处不在地与师生共生存、同发展。如能加强这些能力的训练,对提高说话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
二、训练的方法
1.出声朗读
出声朗读比默读阅读更好调动眼耳口脑手感官并用,注意力更集中、记忆效果也更好。现行的中职语文课本有很多名段名篇,可以说是脍炙人口,很适合出声朗读,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通过朗读,可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方面的知识,并且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要重点训练。朗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范读、个别朗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男女分读、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等。从以下方面训练朗读能力:根据不同语气句子的特点,能相应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能读出高低强弱之分;根据文体或句段结构的不同特点,能读出不同的节奏韵律,有快慢舒缓之分;根据文章或句子表达感情的不同特点,能读出不同的心理情绪,有喜怒哀乐之分。
2.讨论发言
讨论发言改变了以往一贯的教学传统,学生积极性很高。老师首先向学生提出有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讨论。讨论形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全班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讨论,目的是为了让每位学生有话说,比一比看谁说得好,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偶尔不妨在学生讨论完后进行相关话题的作文训练。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讨论话题的理解,延续了讨论思维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学生写作时有内容可写,促进了说话与作文的有机结合。正所谓“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
3.上台演讲
演讲是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一种方法,具有创造性、挑战性。演讲训练要注意:第一要指导学生写好演讲稿。首先演讲材料要贴近学生实际且具新鲜感,方能激发听众兴趣;其次是演讲顺序要条理分明,使听众易于接受,还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富有鼓动性与感染力;最后是演讲态度要诚恳,说知心话,方能引起听众的共鸣。第二要重视演讲者的体态语言训练。演讲不仅要“讲”,还要用“演”。即用面部表情与手势来助说话,使演讲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性及鼓动性,从而增强演讲的效果,且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第三要从易到难,分步实现演讲训练。首先让学生选用别人文章,适当修改后作为演讲稿,在小组内演讲;然后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训练基础,就指导他们自己写演讲稿,在班上演讲。
在教学中进行即兴演讲,即没有事先准备、不可带稿子的演讲,它具有即时性、广泛性、随意性的特点。虽然如此,但它贴近生活实际,实用性强。因此必须重视这种演讲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沉着冷静能力,克服说话面红耳赤、吞吞吐吐、手脚不自然等毛病。可采取抓阄的形式,一学期进行若干次口头作文训练。
4.问答辩论
问答辩论是双边活动,不但要求听明白对方的意图,然后自己准确回答问题,而且还要针锋相对,所谓“唇枪舌战”。老师要先教授辩论的有关知识、特点,然后指导学生清楚辩论该怎样准备,怎样取胜以及一些需引以注意的问题。紧接着拟定有争议的问题,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做好辩论前的各种准备,如查资料、列提纲、拟草稿、制卡片。最后选出代表进行辩论,发言可以灵活,结束后让其余学生点评,定出胜负。
辩论训练要注意:一要选好辩论题目。辩论题目一定要选择中职生感兴趣、存在认识分歧,且有争论价值的论题。辩论题目可以事先公布,旨在让学生准备充分,也可以临时宣布,意在训练学生敏捷思考与灵活应变的能力。二要指导学生抓住对事物认识的分歧点进行论辩。辩论双方倘若不在分歧点上交锋,各说各的,就不能称之为辨论。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记住要点,抓住矛盾,找出破绽,立马给以针锋相对的驳斥。论辩中,双方都会遇到新问题,这就要求论辩者头脑清醒,反应灵敏,善于思考,巧于言辞,这样才能随机而应变。三要有良好的辩论气氛。在辩论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勇于交锋,敢于坚持真理,但不强词夺理,体现实事求是的学风。同时还要注意讲求礼节,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不感情用事,不讽刺挖苦,这样才能使辩论产生积极的效应。
三、说话训练还应坚持的原则
1.灵活多样原则
“说”的教学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就是随机性,说话训练贯穿在阅读、写作等教学中随时随地进行。多样性即可以开展朗读、讨论、故事复述、提问、情景剧表演、即席发言、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相结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原则
“说”的能力需要符合教学过程的规律性和学生的发展能力,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在进行过程中要经历“愿说”“敢说”“会说”“善说”等阶段。在实际操作中,注重由低级到高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说话训练。
3.及时评价原则
说话训练的内容“消纵即逝”,它不如书面信息那样持久,所以在说话教学中可以采用“多起点分类指导”,通过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方式,及时加以评判,然后归纳整理,查找出学生的差距,就每个个体有的放矢分别指导。这种方式不但有利于教师调整教学,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动力。
4.“大语文”原则
生活处处皆语文,引导学生利用一切语文学习的机会和因素,进行说话训练的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学校学习与家庭、社会生活相结合,让说话训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四、结语
总之,语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对中职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不但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还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笔者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经验,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方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究。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信心,使学生“敢说”
由于生理和年龄的特点,中学生的求知欲与好胜心导致他们具有一定的发表欲和争辩意识,所以中学时期是正确训练口语表达的良机。就目前学生状况看,各人之间悬殊较大,但不管是对哪种层次的学生,都应及早从正面进行诱导,指出正确的方向,授之有效的方法,使怯场者打消顾虑、抛掉偏见、轻装前进。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乐说”
(1)假设情境来激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课堂或课外学生关心的话题中来激发学生发言,教师可作旁听者,对学生的发言,可让学生自我评价,教师作适当的总结。
(2)活用形式来激趣。可运用常用的口语训练方法:①听讲、评价。听同学讲、听老师讲,然后评价,如语速过快、动作过多等这些方面,任何一位学生都“敢说”而且“会说”。②讲述。针对某人或某事,让学生观察,不用文字记录,限时讲述。③复述。训练方法:可复述课文内容,可复述学生看过的电视剧片断。④答问。这是每一位教师最常用的口语训练方式,可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层次不同的问题,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⑤讨论或辩论,合作、探究。教师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哪些问题需要学生合作讨论完成,不能每一道题都要讨论。至于辩论,笔者认为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作准备,分工要到位,指导要得法,并有指定场所和评委,这样才能提高效果。
(3)用比赛形式激趣。每学年,都会碰上庆祝“元旦”、“五四”、“国庆”等重大节日的活动,学校的语文教研组不妨展开庆节日演讲比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水平。
三、引导研读,用阅读来促说话,以表达来助理解
由于口头语言表达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它不能像书面语言那样去从容品味、推敲,所以在初始阶段,只要学生能达到观点明确、重点突出、言语清晰、令人知晓即可。例如对说明文体裁的文章可结合实物或图表进行观察说,或按照时空结合进行顺序说,以及抓住特征进行总分、主次说……会说话无疑是一个进步,但还需总结来提高质量,这就要通过写说后感来小结得失,于是一个以听为说、以说促读、以说带写的能力训练周期便形成了。随着口语训练一个个周期的良性循环和在总体上的波浪式前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能得到较快提高。
四、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说对”、“说好”
【关键词】历史 教学模式 导读 导思 导议 导结 导练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如何贯彻新课标,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我们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新课题。目前,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校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法仍然流行,故而对历史教学法的改革、探索迫在眉睫。笔者经过近几年的历史教学,尝试采用了“导读――导思――导议――导结――导练”师生教与学双边密切配合这样的五导教学模式。事实证明此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很有帮助。下面笔者就初中历史“五导教学模式”谈点粗浅的认识,以此抛砖引玉。
1.导读。我这里说的导读不仅仅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而且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读和课后自学。课前预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讲授新课前,自己先主动学习新知识,并作一定的预习笔记,如划出重难点、提出有疑惑的问题、解决书上的习题等。随后,带着预习结果听课。实践证明,有备而来的主动接受知识效果明显的优于没有预习的被动接受知识。笔者认为,学习是学以前不懂的东西,因而课堂上着重是解疑解惑的,没必要把书上的东西一古脑全“灌”给学生。学生有准备听课,在教师的帮助下,把疑惑解决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课前预习正是要学生先做好准备。课堂自读就是教师讲课时,为了使学生迅速及进一步理解相关内容,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的重要方式。现在历史教材编写的一个优点是图文并茂、补充材料内容多,这些东西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讲述。因此就要求学生自读这些东西,以加深对教师讲述的理解。自读的方式有默读思考、朗读讲述和朗读记忆等。课后自学就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发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补充一些形式多样的问题,如写小论文、调查当地历史地理的变迁、收集历史老照片,上网查和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等。这样既寓教于乐,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导思。这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的有机统一。“主导作用的要害是启发性,即循循善诱;主体地位的核心是独立思考”。这一步可以说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头戏,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吃透理解教材,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每一课,提出一些层层推进、向教学目标靠近的诱导性问题。以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我在上完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这一课后,为了让学生掌握关于拿破仑的更多知识,便于给拿破仑一个客观的评价,我打破常规,马上把本册第23课〈世界文化的杰作〉的第一个内容“著名音乐家”就提前上了,让学生自学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并回答问题:这首交响曲是专门为谁而写的,后来贝多芬为什么把总谱扉页上写的“题献给拿破仑・波拿巴”改写成“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呢?通过前后两课知识的学习,学生就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拿破仑了。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评价历史人物的三个步骤:①他是什么时候的人;②他做了什么事;③给他一个恰当的结论。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教学任务就在师生交融的氛围中愉快完成,最后使“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旧有教学模式成为历史。
3.导议。这是发挥教与学两个环节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史兴趣及将一节课推向的关键。在诱导思考阶段,往往会出现教师在重点讲解、诱导学生向教学目标靠近时,同样的问题学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现象。对这种情况切忌武断的一刀切,不妨让学生各抒己见,亦可展开自由讨论、自由辩论等方式。一刀切既伤害了学生的感情,也伤害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这是水平和能力的检验,是贯彻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环节。要求教师在学生讨论或辩论时,对学生的看法应及时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和最终的目标靠近。最后,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要给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对学生的发言也予以适当的鼓励性评价。这一步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对学生而言,课堂讨论或辩论调动了其不断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学史的兴趣,锻炼了其口才,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然也丰富了课堂气氛。
关键词:语言表达论文,语言表达的训练方法,职校
目前语言表达能力是职校学生综合素质的突出体现,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语言表达能力,作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能力之一,是职校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着力培养的能力。但职业技术学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特别是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上严重欠缺。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校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怯于沟通、不敢与陌生人交往,从而制约了其他能力的展现。要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职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一、职校学生语言表达存在的突出问题
语言表达不仅要清晰的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交流的内容,还要将各种情感和表达的内容主题突出,准确、清晰的进行交流。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语言表达不准确。很多学生用词用语不准确妥帖,表达不顺畅,语句不通。2、语言表达内容不明确,层次结构不清晰。有的学生想要表达认识、思想或情感等,但不能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甚至让人感到费解。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现象、事理和情感的表达。缺乏语言的连贯性、逻辑性和流畅性,显得思维混乱。
二、培养职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及明晰性训练方法及手段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及明晰性是指语言表达中用词准确,语意明白,观点明确及结构层次清晰等,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鉴于语言表达能力在个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性,学校管理者及教师要充分认识语言表达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将相关课程纳入通识教育的课程范围,把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全面、系统、规范地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规格要求、教材、考核方式等。同时,教育并引导学生充分意识到语言表达能力对应聘就业、社会交往以及成就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从而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修养与训练,把校园内变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良性土壤。
开设说话课,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职校教学中,开设说话课很有必要。说话课的开设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职校生毕业后,走向社会,面临就业,准确、流畅的口语表达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通过说话课,以介绍、交谈、讲演、解说、辨论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方法和技能,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
开展诵读活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诵读能够锻炼人的记忆力和表达力,有利语言积累。近年来,诵读对于人大脑、身心各种机能良好的潜在效应已经在各国研究人员的相关实验中不断得到印证。在说话课上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经典作品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促进学生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开展词语运用竞赛活动,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表达能力的高低与讲话者掌握的词汇量有关。掌握的词汇量大,讲起话来就可以选择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也不会出现由于选不到适当词语而语塞结巴。这样才能根据内容表达需要,选用最确切词语以准确地表现事物特征及作者思想。
用“录音法”引导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无法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和准确的评判,只能根据别人的点评对自己的讲解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录音机把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记录下来,通过播放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从而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上,组织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如演讲,辩论,广告会,新闻会,现场招聘会,电影沙龙,读书沙龙.原创表演和表彰大会等,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语速的技巧来表达讲演内容,善于运用无声语言(表情、姿势、手势)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调动学生“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开辟第二课堂实践促进教学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训练的补充与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言类校园文化活动,使课堂教学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培养的表达能力得以不断的巩固、强化和空间的伸展。把教室这一空间尽可能伸展到其他更多的活动空间去,形成一个学习、运用、研究语言表达的更大的语言环境,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更多的补充,效果也更好。例如故事会、演讲会、朗诵会、经验交流会、辩论会、知识竞赛、选拔校园节目主持人、播音员比赛等以口语表达训练为目的的课外活动。要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打开“言”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动互补,形成教学指导实践,实践促进教学的口语学习与训练的良性循环。
四、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的是读和写。我国的道德观念,从来视“讷讷不能言”为“谦谦君子”,不会说话、笨口笨舌者,人们美其名为“忠实厚道”;能说会道者,则被视为“虚浮”、“口若悬河”、“三寸不烂之舌”等。说明人们对“能说会道”者的蔑视,说话这个训练环节也是理所当然地被冷落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人类在各个领域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在交流过程中,人们已经认识到口头表达水平的提高是何等的重要,于是,近十多年以来,许多有识之士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但尽管如此 ,“多读多写”仍是主导,这在语文教材的编排上和各种升学考试上都可见一斑。有的同志甚至认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写的能力,一般来说,听、说、读就不在话下了,除非他有生理缺陷。”这说明在说话训练这个问题上,还存在着分歧,事实已经证明,腾飞的时代,需要的是既能读能写又能说会道的多功能人才。如何训练学生说话呢?
第一,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有胆量说。胆量是说话时所需要的一种良好的心理因素,学生在说话时的语无伦次,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这种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把课上得轻松,上得有感情,尽量缩短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能愉快地接受教师讲课的内容,学生的见解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给予热情的鼓励。教师在上讲读课文时,多让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通过课堂发言,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便得到了锻炼。
第二,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辩论是训练口才的一种好办法,学生对此也很有兴趣。针对学生实际 ,可在班里开展辩论会,如“人类的永久和平是可能实现的理想”、“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不能避免环境污染”等。学生选出代表分为正负两方,双方唇枪舌剑,辩论者慷慨陈词,竭尽全力论证自己一方的观点。时间已到,胜负难分,大家余兴未尽,要求辩论改期进行。这些辩论题成为同学们议论的热点,有的学生还查阅资料,以图在下次辩论时击败对方。尽管学生的见解还不成熟,条理也不甚清晰,普通话也不够熟练,但在活动中,大家都得到了锻炼。
第三,即兴演讲。演讲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项活动,演讲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即兴演讲是指临时有感而发表的演说,它对人们的说话水平要求更高一些,在短时间内构思,灵敏度极强,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一、存在问题分析
笔者经过调查、分析与实践,得出结论:造成口语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
1.迫于应试教育,不少教师的授课方法依然处于传统教学框架中,明知口语非常重要,但更知道整个中学阶段的各级考试均无口试,因此只好无奈地牺牲口语,过分地去强调语法、阅读和写作等知识的讲解、传授与练习,使学生丧失了很多练习口语的宝贵机会。
2.教师设计口语训练的形式过于单调、死板,通常是采取课堂提问――回答的应答方式,使学生得不到灵活的交流。即使改变了训练形式,但又因缺乏正确的调控与引导,依然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二)、学生方面
1.心理障碍。由于所掌握的词汇与句型有限,学生不敢轻易开口,生怕犯错而遭人耻笑,这种心理障碍使他们无法正常发挥,于是造成一种宁可不说,也不愿说错的消极心理。
2.学生想说,但不知说什么、怎样说,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形式上而忽略了说话的内容。与别人对话时,又总被对方说的词句所吸引,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机械地重复着对方的话语。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精神紧张,思路不清,反应迟钝,技能不熟,说的活动就成为被动的、不自主的、痛苦的。此时,教师如果再加以多方挑剔,过多纠错,就更容易造成学生胆怯,丧失自信,永远不敢再开口。
二、解决的对策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应解放思想,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给口语教学以应有的重视,引导学生一起冷静地面对口语的重要性,在客观上创造多说的条件。
2.教师应选择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口语训练材料,并要设计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多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交际意图。训练过程中还应注意科学调控,及时给予鼓励与帮助。这一环节主要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目的是让学生敢于开口。形式上,可采用英语角、英语值日报告、短剧表演、绕口令、猜谜语、脑筋急转弯、讲小故事、幽默与笑话、采访、聊天、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讨论、评论、辩论、学唱英文歌曲、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看图说话、接龙游戏等等方式进行口语训练。这么多妙趣横生、多姿多彩的训练方法,肯定有一种能扣开学生紧锁的心扉,使他们抛开思想负担,扫除心理障碍,勇敢地迈出口语训练的第一步。
(二)、学生方面
1.克服心理障碍。学生应在主观上拥有想说、多说的愿望。关键在于养成开口习惯,适应说话环境、积累说的经验。这一步需要教师积极的配合、耐心的引导和由衷的鼓励。针对学生害怕犯错这一正常心理,教师应宽容地鼓励他们勇敢地去犯错,因为,现在犯错误,为的是以后不再犯错误呀!只有勇敢迈出这一步,才有希望去争取下一步的成功!
2.想说说什么怎样说
最重要的是交流,首先关注的应该是所表达的内容。要大胆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别人的信息。具体说,学生应首先产生想说的念头,然后将注意力放在想说的内容上,最后再将想说的内容与言语的表达形式相互联系起来,这样,言语就产生了。因此,教师应通过实例示范使学生掌握两个诀窍:一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千万不要害怕犯错;二是会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忌讳,使学生养成大胆开口的习惯。
3.不自主自主
学生应主动培养想说的兴趣,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此同时,教师在旁适时、耐心地加以启发,适当引导,诱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焕发学生讲英语的热情,使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加英语口语练习。
此外,学生还应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长期实践,循序渐进地闯过以下三个难关:
1.发音、拼读、简单问答或对话(做到开口即可)
2.朗读、背诵、复述和连续性问答(做到开口有条理)
3.表情朗读、议论、即兴式讨论和辩论(做到开口有内容、有思想、有见解)
三、口语教学模式探讨
(一)口语训练的基本步骤:听仿创
1.听。大量的听的练习是模仿的前提,听的过程中要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如重音、连读、失去爆破、升降调、停顿等。
现行教材虽然很少提供示范性对话,但鉴于学生实际,教师还是应当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口语范例,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可供听与仿的模子。在该阶段,听是信息的输入。
2.仿。听熟之后,再跟录音或教师进行集体朗读式的模仿操练。如此一来,人人均有开口的机会,还可消除学生紧张、怕羞等消极情绪。接着,可进行小组、同桌训练、个人仿读表演等练习。
模仿练习其实既是听的输出,又是创的输入。因此,教师可顺便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与模仿范例中的语言,注意语法结构、词语的准确性,尽量模仿和记忆整块的语言(chunks of language)。
3.创。经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模仿操练后,学生就可仿照范例进行大胆尝试,通过半仿半创编造出自己的话语,直至能够完全达到创新阶段。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根据教材所提供的语言素材与任务要求,鼓励学生自己首先整理想法,然后自己整理语言,开展各种形式的口语表达活动,即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二)口语训练的活动方式
根据口语材料的体裁和学生的组织规模,可按如下方式进行训练:
1.会话型(两人或两人以上参加):如对话、讨论、辩论等。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自信当众讲话课程 必要性 训练方法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也越来越多,当众讲话也逐渐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一部分,但是当众讲话,使许多人感到畏缩恐惧、局促不安。他们和朋友私下里交流倒能侃侃而谈,一旦遇到当众讲话就觉得词不达意、窘迫不堪。看到别人口若悬河、妙语连珠,非常羡慕。要知道,许多本应属于他们的――高薪、升职、就业、爱情……都因他们的“拙口笨舌”而付之东流,由此可见,学生自信当众讲话能力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自信当众讲话就是在众人面前充满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同时声音抑扬顿挫,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高职高专院校以培养学生专业特长和职业技能为主,学生的主要精力是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但现状是部分学生交际能力很差,其表现就是自信当众讲话能力很弱,这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为学生以后就业及职业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自信当众讲话选修课,以提升这部分学生自信当众讲话的能力,对于在校高职高专的学生而言,其特点是年轻、有活力、精力旺盛、易于接受新事物,这此因素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最佳时机,这将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深远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二、开设自信当众讲话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
当今的中等教育,应试教育成份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往往只注重书面表达,而忽略口头表达,有部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相当糟糕,到了大学,由于缺乏自信,课堂不敢发言,即席当众讲话不自信,甚至羞于发言,参加活动若需当众讲话就成了负担。上学期我曾带学生到江苏无锡参加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大赛就深有体会,大赛分为三个环节:作品陈述、作品答辩、现场制作,前两项就占了总成绩60%的分数,从现场观摩情况来看,部分参赛学生作品完成得还是很不错的,但陈述和答辩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就是现场过度紧张,语音、语调、用词把握不当,当众讲话缺乏感染力,临场发挥能力不强,这些因素的存在最终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留下遗憾。
如果开设自信当众讲话选修课程,让部分羞于开口,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敢说、不会说的人有针对性地学习当众讲话的方法和技巧,这样就会使他们能够做到当众讲话敢讲、有话讲和讲得好的目的,由此就会逐渐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口头表达能力就会一步步得到提高。
(二)是学生就业的现实需要。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往往是一个具有诱惑力的职位会有多人应聘,在应聘时,面试就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考官在选择合适人选时不仅仅要看应聘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往往还非常注重应聘者的言谈举止,特别是现场推销自己的能力水平,而推销自己就需要把握时机,合理地组织语言,大方得体地表达,拥有胸有成竹的自信心,而这些就需要学生平时自信当众讲话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在应聘面试时,声音很小,表情紧张,词不达意,表达不流畅,这些严重影响学生面试效果,结果可想而知。而通过自信当众讲话选修课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学生掌握自信当众讲话的要领,通过不段反复的练习达到临场镇定自若、充满自信的当众讲话的效果。
(三)是学生今后长期发展的需要。
自信当众讲话需要方法和技巧,这种方法和技巧是通过训练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有些学生平时善于与人沟通,善于口头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信当众讲话的能力逐渐得到了加强。而有些学生平时不善于与人沟通,不善于口头表达自己的思想,自信当众讲话的能力相当欠缺。
走向工作岗位后,当众讲话能力就显得更加重要。在一个单位里少不了开会发言,集体活动少不了讲故事、说笑话、即兴讲话,如果总是在该自信当众讲话的时候默默无闻,很难得到上司赏识、下属拥戴、同事喜欢、朋友帮助,高薪、升职的机会往往因此而丧失。要想使学生今后有长期更好的发展,必须在这方面有针对性地得到加强和提升。
三、自信当众讲话课程的训练方法
自信当众讲话贯穿在所有教学过程中,在平时上课,任课老师就应经常通过课堂互动的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以提高学生自信当众讲话的能力,但有些教师并没有做到,或者就是经常回答问题的就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回答问题、不善于表达的学生始终得不到应有的自信当众讲话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这就是说这个问题不能单靠平时专业技能课上的教学去解决,还应有针对性地开设这方面的课程来进行强化训练,具体包括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心理、目光、肢体、语音等基本功训练。
心理训练:当众讲话心理因素很重要,在一个很隆重的场合,大部分人都会有些紧张,但紧张的程度不同,轻微的紧张是讲话最好的状态,但有些人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或者磕磕巴巴不知所云,这就是过度紧张,有时在并不隆重的场合,部分人也会出现这种状态,这就需要心理训练,了解心理紧张、自卑、不自信的原因和紧张程度,通过反复专业性的练习,控制紧张,树立自信,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
目光练习:“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通过目光和表情来表达的,要达到与台下听众进行目光交流时自信、从容,就必须经过严格的正规强化训练,使讲话者在注视观众时不再紧张,不再不知看哪里,不再惊慌失措,进而练就一双威严而富有亲和力的目光。
肢体训练: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补充、辅助。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好的肢体语言可以强化沟通效果、丰富信息内容,差的肢体语言则会降低表达效果、影响讲话者的形象,肢体语言训练可以树立形象、增姿增色、凭添魅力。
语音训练:讲话吸引人,不仅靠内容,还要看表达方式、语音声调、语速重音的变化,方能引人入胜,迭起,感情丰富、准确地传达信息。而声音弱小、平淡无奇、拖沓冗长是永远没有语言感染力的。语音训练就是通过专业练习而得到提高。
(二)活动致词与即兴讲话、幽默与笑话、事例与故事、辩论与谈判、沟通与交际方式等技巧类训练。
活动致词与即兴讲话:学会开头结尾的技术处理、中间的组织处理,通过场景训练,找出不足,并反复训练得以提升能力。
幽默与笑话:幽默风趣的讲话使生活多姿多彩、受人欢迎。如何具有幽默感?洞悉幽默的核心原理和各种表达方式,通过真实场景训练,反复实践,达到提升的目的。
事例与故事:大凡讲话引人入胜的人,都能够恰当地应用事例与故事,通过现实中的事例和故事,结合主题,反复演练,掌握语言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辩论与谈判:辩论是真理的源泉,谈判是双赢的基础,通过具体材料的辩论与谈判练习,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
沟通与交际方式: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过程,良好的沟通,是声音、目光、肢体恰到好处的应用,是双赢的前提。不恰当的沟通,表达不到位,是误解的原因。掌握良好的沟通方式,增强说服能力,使语言表达准确有力。而好的交际方式在社会中始终是受欢迎的。通过专业学习学生可学会沟通和交际的方法和技巧。
四、结语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竞争激烈,机遇和挑战同时并存。实力当然必不可少,但交际也相当重要,交际离不开讲话,尤其是自信当众讲话能力,是获得社会认同、上司赏识、下属拥戴、同事喜欢、朋友帮助的必要条件。讲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技巧。既然是技巧,就不是天生的,是可以经过训练而获得的。现在高职高专院校部分学生自信当众讲话能力比较欠缺,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这方面的选修课,能使在这方面比较欠缺的学生通过选修课而得到提高。通过运用播音学、心理学、营销学、社交学理论,融入礼仪、人际沟通、推销、表演等方面的技巧,进行基本功训练和讲话技巧训练。涉及当众讲话紧张控制、目光、肢体、语速、语音、开头结尾、即兴讲话、各种场合讲话艺术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专业化学习,学生的自信心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对学生的未来将会产生很大影响,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人生之路,从此广阔。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学生自信当众讲话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它是学生以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也是贯穿人生的一种重要能力。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一、辩证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缺乏辩证思维的民族不能称作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力的训练与培养,有其重要而突出的意义。要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力,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学习与培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其次,让学生多做一些有利于辩证思维力训练的各学科不同类型的试题,提升辩证思维力。再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让他们用孤立的观点、静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在失败中让其深刻体验辩证思想的价值、辩证思维力的价值。
二、逆向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
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当大家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时,而你却独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
思维。
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可见,逆向思维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很大。如何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力呢?首先,提高学生对逆向思维的认识。其次,让学生多做有利于逆向思维发展的试题,在试题设问上,打破常规,从问题的相反面问。再次,因果关系训练法,联系生活实际,列举案例,告知结果,让学生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
三、批判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人们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和策略。批判性思维无论是对繁杂信息的把握还是创新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面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方面作用巨大。
如何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力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学习《批判性思维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习惯,在生活与学习中面对做什么或相信什么时,树立并采取批判的态度和观念。其次,加强批判性思维试题训练,改善和提高学生的日常思维素质,养成思考的习惯。再次,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学、多写、多交流。同时,学会用“否定中有肯定,肯定中有否定”的辩证思想看待人和事。
四、创新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有与无、高与低、超与凡、显与隐,将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个人认为可通过创新思维力训练方法来解决。
(一)明确什么是创新思维,提高对创新思维的认识
创新思维是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能够打破常规,积极向上,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这就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要解放思想,突破思维定式,打破常规,运用独特的方式方法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和不断进取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所未思”,去创新地解决问题,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更需创新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去敏锐观察,发挥想象,标新立异,把一个人的全部积极的心理品质都调动起来。
(二)打破条条框框,破除创新枷锁
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非易事,往往要受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或
者自身思维模式的束缚,致使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约束,所以,我们要重点破除从众型思维、权威性思维、经验型思维、书本型思维、自我中心型思维等,打破僵化的惯性思维,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科学素养,注重质疑思维、求异思维、独创思维、超前思维的培养。
(三)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1.加强多种思维方式的训练
初步掌握创新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精细性、敏感性和知觉性的特征,它的思维方法有许多,包括发散性思维、质疑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横向思维等。在训练中,不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还要深切领会这些科学的
思维方法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无比奇妙的作用,并能自
觉地把这些科学思维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活动
中去。
2.加强基本创新思维的训练
这是在掌握创新思维方法的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规范和技能,基本思维程序是“观察—联想—思考—筛选—设计”。深入细致地观察事物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通过观察,触发联想,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广泛深入的思考,设想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科学的筛选,选出较好的设想,再进行周密的设计。
3.加强系统综合能力的训练
创新性思维并非游离于其他思维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种
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该训练就是要使学生把学到的各种思维方法、技能融会贯通,系统把握,综合运用。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辩证地而不是教条地,灵活地而不是机械地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开展联系实际进行创新思维的实践活动
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成功的关键。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即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世界上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如有一道奥林匹克(OM)语言即兴题,要求说出尽量多的虚假的东西,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普通的,如假发、假酒、假话,有创新性的,如假肢、假新闻等。这样围绕某个事物横向或纵向地展开联想,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为创新性思维打好扎实的基础。
五、逻辑思维力及训练方法
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其形式有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其方法有演绎推理法、归纳推理法、实验法、比较研究法、证伪法等,其思维过程有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等。逻辑思维及其能力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有其重要的意义。通过什么样的训练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力呢?我认为可通过如下方法来提高。
(一)刻苦学习逻辑学
原因:(1)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水平有很大差异。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越强,对知识的理解越透,掌握得越牢固,运用就越灵活。因此,学习逻辑学可以使人们由自发地上升为自觉地运用逻辑形式进行思维活动,这对防止和纠正错误具有很重要的
意义。(2)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获取新知识。学习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根据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真实知识,经过正确
的推理,推出新知识,这是认识世界所不可缺少的逻辑环节,是获取正确知识的必要条件。(3)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表达思想。思维是表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思维合乎逻辑,表达才能清楚正确和鲜明生动。“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4)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学习逻辑学有助于人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综合分析大量材料,处理众多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二)多做题、多看书、多思考、多实践
多做题即多做一些逻辑学试题、逻辑思维训练题、数学试题
等。通过做各种各样的试题或测试题,让学生运用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从而训练学生高超的思维技巧,让头脑越来越灵活。
多看书,即多看一些侦探小说之类的书,如《福尔摩斯全集》。通过看侦探类小说,让学生明白作者从案件结果出发,分析导致
案件结果的原因及案件过程,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多思考,即在做题、看书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带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思考。
多实践,即多参加逻辑思维训练。如多参加直接推理训练、三段论训练、思维规律训练(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归纳推理训练、类比推理训练、论证训练以及演讲比赛、辩论赛训
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