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教师职业倦怠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成因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研究比较多,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职业倦怠与个体因素特别是人格特质、环境因素如工作负荷过重、控制感、学生问题、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人际情绪压力、社会支持缺乏等因素有关。并提出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理论。而远程教育的独特特点,导致远程教育教师具有不同于普通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
1.教学效能感低。研究发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反映了个体教学成就感、自我价值感,作为中介因素影响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一般认为二者成反比,即教师体验到教学效能感越高,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越小。而远程教育时空分离的教学模式导致师生分离,直接的教学反馈较少,另外远程教育教学评价相对于普通高校缺乏直接却适用的评价指标,教师对自身教学成效的评价缺乏直接反馈,从而导致教学成就感较难获得,自我成就感降低,相应地长期从事某职业而无成就体验更易产生职业倦怠。
2.教师职业认同低。远程教育特别是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知识的丰富性、易得性,成人学习零散化、自主化,导致教师从普通教学模式中的主导地位变成辅助、督导,以及相对于网络知识的丰富性体验到的教师自身知识的匮乏,往往使得远程教育教师对自身作为教育者的价值认同较低,体验不到成就感和掌握感,对自身职业认同感较低[1]。
3.职业压力大。大量研究表明,工作压力能够引起工作倦怠,教师职业压力与情感衰竭、去人性呈显著正相关[2]。职业压力某种程度上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最直接原因,远程教育教师一方面承担着普通教师同样的教学管理任务,另一方面还具有远程教育的独特特点,身份角色的多样性,教学任务、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督导和学习支持服务等工作种类的繁杂,远程教育教师不堪重负,如果个体不懂得心理减负,则极易产生工作倦怠。
4.教师角色模糊。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使得远程教育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统面授课教师,据陈丽和李爽的研究远程教育从业人员就有10中角色分类,需具备16中基本能力[2]。远程教育教师同事身兼多种角色,同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与指导者、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又是学习资源的开发者、网络教学的设计者等,不同角色任务不同,胜任此角色所需要的特殊能力不同,而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往往身兼多种角色而无明确细化分工,多重角色及繁杂任务要求导致教师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长时间的压力及角色胜任的无助感,往往导致远程教育教师习得性无助,加重职业倦怠。
二、远程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缺少对教师自身心理因素的关注,而教师的职业倦怠与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教师职业倦怠阻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预防和减少教师职业倦怠,而减少教师职业倦怠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三、基于教师职业倦怠干预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学策略
1.根据行为主义疗法,建立和完善远程教育教学互动反馈机制和评价体系,强化教师积极教学行为。一方面,建设完善远程教育师生互动平台,促进师生交互。通过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教师一方面可以调整自身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对自身专业的成就体验,对自身工作的肯定,间接的对教师积极行为进行强化;另一方面建立多指标的教学反馈和评价体系,形成科学教师激励机制,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奖励对教师积极教学行为进行直接强化。
2.依据是工作匹配理论,增加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匹配理论认为,如果员工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会导致他们与工作岗位不匹配,由于长期无法适应工作,无法体验到成就感,其自然会产生职业倦怠。Halbesleben等(2006)研究发现,个体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倦怠中的核心成份如情绪疲惫、个人成就感降低存量等会明显减少[4]。因此,除了对新入职教师增加岗位培训外,针对6-10年是职业倦怠高发期现象,对此年龄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增加访学、短期培训等提升自己的机会,减少职业倦怠存量,促使个体专业化发展,从根本上避免职业倦怠的发生。
3.根据工作需求-资源理论,增加社会支持,提高工作投入。Blanc(2007)指出,根据工作需求—资源理论,工作资源与工作倦怠是工作状态的两个极端的,如工作特定需求较多而工作资源匮乏,那么个体更容易工作倦怠。如果个体得到这些群体的支持,就丰富了个体可用的工作资源,而丰富的工作资源可以有效降低倦怠存量[5]。因此,增加团队协作与交流、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以及学校以教师为主的管理方式等都能有效预防职业倦怠。
4.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增强学校归属感,提高教师职业认同感。Blanc(2007)认为参与度高的员工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很强的认同感,并且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最终增强组织承诺,产生积极的工作投入,倦怠存量明显降低[6]。因此,学校管理增面上适当增加普通教师参与决策的机会,认真听取基层教师的意见和看法,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得教师热爱学校、热爱工作,为学校发展做出自身努力。
5.通过精神分析移情,弘扬师德、学生情增加工作投入程度,提倡敬业奉献精神,提高职业角色认同。移情即是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从别人的角度去体验别人的感情。教师作为传到授业解惑人员,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不足,结合远程教育的独特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的去辅助和督导,另一方面热爱学生,增加对职业本身的理解,发挥敬业奉献精神,提高职业角色认同,增加职业卷入程度,寻求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从精神层面杜绝职业倦怠。
6.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发挥明星教师榜样力量,增进教学反思。社会学习理论认为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而学习,从而达到替代性强化的作用,远程教育教师可以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通过观摩明星教师的明星课程,拜读专家博客,听专家报告等方式提高自身知识修养及教学水平,特别是慕课盛行的当下,利用慕课可以浏览与学习世界上著名大学公开课,领略世界大学的特点,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7.根据认知疗法理论,采用心理干预,改善消极认知行为模式。认知疗法认为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职业倦怠者往往对自身工作的价值存在消极认知,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职业倦怠者的错误认知,改变归因方式,改善消极认知行为模式。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进而欣赏自我,辅助放松训练,改变不良认知和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体会工作的乐趣,增强职业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降低职业倦怠存量。
[参考文献]
[1]王彦亮,秦金亮.工作倦怠和工作卷入的整合[J].心理科学进展,2009(4):802-810.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调适?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教师被公认为是一种高强度、高压力的职业之一,职业倦怠在教师行业中也就越发普遍。而职业倦怠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更加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说,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学校、教师本人,都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调适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极力获得社会支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目前,社会各界对于教师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于教师切身利益的关注却未相应的提高。教师的职业是高尚而伟大的,但是教师也是人,他们的能力不是无限的。因此,对教师的期望应该客观合理,减轻教师压力。同时关注教师的需要、改善教师的生存环境。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律来保障教师的各种权利,并且切实落实到位。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健全教师的人事制度,教师才能无后顾之忧,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
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正面的作用。学校应该在各方面,比如教学管理、绩效分配、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使老师能够得到公平、公正、宽松、舒适的教育环境。科学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帮助教师劳逸结合。人们在专制领导下容易形成郁闷、消极的工作情绪。所以学校领导要创造良好的学校风气,应该具有民主友善的工作作风,给予老师更多的自,增加教师进修培训学习的机会。可以使用荣誉奖励、经济奖励等办法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要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减少教师的抵触与反感情绪。教师也可以经常地参加一些研讨活动、学术交流活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形成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培训,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辅导机构,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或现场咨询,帮助教师及时疏导不良情绪和心理困扰,提高自我调控能力。而作为教师本人,首先要勇于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心理卫生观念。在面临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专家,来帮助自己疏导负面情绪,调整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教师应加强自我修养
一是要保持有乐观的精神,遇到困难要合理地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具有开朗豁达的性格,对于身心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是要多参加体育锻炼,这样不但可以增强体质,也可以通过锻炼来释放压力,增强勇气与信心,保持愉快开朗的心境。
三是要增强社交关系,积极进行社交活动,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具备诚信、热情、善良、谦虚的素质。与同事、学生、家长、领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四是可以培养多方面的能力、特长、兴趣,比如音乐、游泳、旅行等,可以在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调整心情。
五、教师应有正确的观念学会自我宣泄
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应该首先能认识到,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自己能力差的表现,这是很多人都会出现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分地责怪自己。有的人在压力下越战越勇最终取得事业的辉煌,而有的人在压力下却一蹶不振。而对于教师来说,压力是毒药还是良药只是自己的一念之间。在职业倦怠面前,教师首先要认识自己,积极寻找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教师要调整自己的信念,做工作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我宣泄,学会多种方法,适宜场合进行情绪疏导,提高自身的抗挫能力和承受能力。另外,教师在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及时倾诉。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讨论症结所在,对压力情境重新审视,树立更加现实的目标。对于一些消极情绪也要及时发泄,进行必要的锻炼和放松,换来舒畅平稳的心情。
关键词: 教师 职业倦怠 影响因素 干预策略
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工作倦怠,由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来描述服务于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要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耗损状态[1]。后来,Maslach把工作倦怠定义为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从业者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持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包括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和个人成就感低落(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在内的综合症状[2]。
教师属于助人行业,也是经受压力最多的职业之一,因此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美国教师协会在1983年的关于教师职业倦怠之研究中指出,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有37.5%的教师有严重的职业倦怠。2004年12月6日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50.34%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提出适当的干预措施和自我调适方法极其重要。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影响因素
处在工作环境中的人们不是简单地做出反应,他们会把自己独特的个性品质带到工作中去,这些个人因素包括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人格特性、与工作有关的态度等。
1.人口学变量
人口学因素主要涉及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方面。研究表明,倦怠容易发生在教师生涯的早期,即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更容易体会到倦怠;未婚教师比已婚教师,受教育程度高的教师相对于教育程度低的教师更易于发生职业倦怠[3]。
2.人格特质
就人格特质来说,意志坚强、善自控、高自尊的教师不容易体验到倦怠,而“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维度,A型性格、荣格人格类型中的“感觉型”及逃避型应激策略等则可以预测倦怠的发生。如Maslach认为,自尊是职业倦怠的一个显著的预示因素,倦怠的发生就是一个自我评估和自我定义的过程,低自尊在工作中感情脆弱,更易体验到低成就感。国内徐富明等人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3]。Zellars等[4]考察了五大人格中的神经质、外向性和宜人性三个特征,发现人格特征通过影响对情绪性社会支持的感知来影响职业倦怠状况。
3.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就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研究表明,关注职业所带来的利益的教师相对于对工作带有真挚的爱好的教师来说,更容易产生倦怠。另外,体验到高倦怠的教师还倾向于把大部分压力归因于他们的教学生活。但同时,对职业目标设置过高或不现实的教师也容易因为理想的破灭而陷入倦怠[5]。
(二)容易倦怠的环境因素
虽然倦怠是一种个人体验,但它发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之中,职业和组织本身的特性对教师心理健康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超负荷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学生纪律问题、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不断倾注情感的工作要求、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高期望、社会支持和理解的缺乏、付出与回报之间的不成比例等,都与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存在一定的关系。
1.工作负荷过重
工作负荷过重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工作数量负担过重是指要求太多而时间太少,工作质量负担过重与工作的复杂度有关,感到工作难以满意地完成。工作负荷过重通常被教师认为是一个主要的压力源,其中比较重要的因素包括班级人数膨胀、过多的测验与文书工作、社会期望过高[6]。
2.控制感
Schwab等发现,在下述情况下,教师的倦怠会降低许多:在教学中感到有更高的自主程度和控制感;获得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7]。国内的研究也表明,教师越多地表现为外控,他们的职业倦怠则越严重。这表明,教师的内控倾向可能有助于减轻其职业倦怠感,而外控倾向则会加重其职业倦怠[3]。
3.学生问题
从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的民意测验中可以发现:接受调查的3/4教师认为纪律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管教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因素。Trendall的研究表明,学生行为不端、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是教师工作压力的根源之一。
4.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
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在冲突和不安全感。教师职业就是角色冲突的一种典型情境。研究表明,角色冲突不仅是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而且与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关系显著[5]。对教师来说,角色模糊主要表现在:有关学生行为的政策不明确或不一致;为适应政府主管的变化而必须调整课程和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探讨;感觉在学生、家长、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心目中缺乏尊严感。角色模糊会导致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下降。
5.人际情绪压力
职业倦怠的研究始自于人际服务业,因为这些职业属于情绪性工作,具有较多的人际压力源存在。新近的研究也证明,情绪因素是解释工作压力之外引起职业倦怠的额外变量。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行业,更易导致情绪上的极度疲劳。情绪衰竭正是教师职业倦怠过程的开始及最典型的特点[8]。
6.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的研究表明,在工作中缺乏支持和资源会导致工作压力。很多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都提到了缺乏领导支持这个因素。Greenglass等研究发现,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实践支持以及情绪性社会支持能降低压力和去个性化水平,提高个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现。邵来成的研究也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社会支持程度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8]。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策略
调查教师职业倦怠的目的是为了有效进行干预。通过对部分教师的访谈,结合已有的研究,我们认为,职业倦怠的干预应该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因为教师是整个社会文明的传递者和推动者,教师职业往往被认为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在我国的传统社会中,人们供奉“天地君亲师”,教师几乎与“天地”齐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称教师职业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家长、学生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教师在肩负着社会希望的同时,也承受着压力。过高的社会期望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因此,要逐步引导社会认识到学校在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教师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对教师职业角色形成合理的定位,以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其次,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国家一方面应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关注教师行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从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对工作的热爱。
最后,提高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的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是缓解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在教师教育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的提高,更要引导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不仅要提高教师的智力品质,更要加强教师的非智力品质的教育;要提高教师承受挫折的能力,教给教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及人际交往技巧,避免因压力无法及时缓解而出现职业倦怠。
(二)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
首先,改善学校管理方式。教师压力与学校领导方式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完善学校领导方式是减轻教师压力、预防和缓解倦怠情绪出现的重要措施。学校各级领导要施行开放的民主的管理方式,尊重教师,给予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和进行决策的权力和机会。应多关心教师,多和教师交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和工作困难,满足教师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多开展群众性的文娱活动,为教师间的情感交流创造更多机会,使教师劳逸结合,情感得到及时宣泄,身心健康。
其次,学校还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满足教师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如,制定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教师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和提高理论素养;建立“传帮带”的教师培养机制,为新教师的迅速成长提供保障;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给予教师脱产或不脱产进修的机会;与兄弟学校建立多项交流关系或者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等。这不仅可以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而且可以不断接触新知识、新理论,有助于增强教师工作的动力,预防倦怠感的产生。
最后,重视教师人际关系,利用人际互动降低职业倦怠。尤其是大学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自己的认知与观点解释教材、批改作业、评量学生的学习结果,可以说是教师自己策划、自己执行、自行考核,从表面看,可谓是一种个体孤寂的专业工作。这方面固然有其一定的优越性,有个人一定的空间,但须知人际关系也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长期缺乏人际关系互动,也是导致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应该健全各种例会制度,鼓励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合作攻关,实行个人奖励与群体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当然,业余文化活动的开展更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大家联络感情的有效手段。同时,还要强化师生关系。比如建立教师接待日制度,参与学生组织的各项活动。教师加强同学生的交流,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动态及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反馈,完成实现“教书育人”的使命,又可以使自己的工作内容进一步丰富,增强工作积极性。
(三)教师个人的心理调适
缓解职业倦怠,不仅要依靠社会、学校的支持,教师个人的努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师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是教师勇于面对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克尽职守的动力源泉,也是教师缓解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
其次,教师要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教师应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平凡人,不是古书中的圣贤,自己在压力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适当的奋斗目标,提高成功的可能性,而不至于目标脱离实际,以致因为无法实现预期目标经受挫折,导致自尊心的降低;才能更理性地分析所面对的种种压力,增强处理问题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不良的人格特质,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最后,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缓解压力的措施。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压力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应主动掌握一些有效释放压力的措施。当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烦恼、感到压抑时,不妨主动与家人或朋友、同事多交流一下,说出自己心理的症结点,发泄心中的郁闷,在亲友的安慰和建议下对自己进行重新的审视,这不仅可以舒缓压力和紧张情绪,而且可以重新找到工作的乐趣。当教师感到心理悲伤又找不到他人倾诉时,不妨自我找个无人的地方大哭一场。一方面,哭可以宣泄自己的不快,使自己的心理免受伤害,另一方面,眼泪中的毒素也可以排出去。此外,还可通过唱歌、运动、写日记、击枕头等方式宣泄自己的不良情感。教师还应培养广泛的兴趣,多参加各种业余活动,做到劳逸结合,放松自己,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压能力。
参考文献:
[1]Freudenberger H J. Speaking from experienc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1977,31,(7):26-32.
[2]Maslach C,Jackson S.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ur, 1981,2:99-113.
[3]徐富明,朱从书,黄文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和控制点的关系研究.心理学探新,2005,
25,(1):74-77.
[4]Zellars K.L.,Perrewe P.L..Affective personality and the Content of Emotional Support:Coping in Organizations. Jou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3):459-467.
[5]Evers W J,Tomic W,Brouwers A.Burnout among teachers: Students’ and teachers’ perceptions compared.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2004,25:131-148.
[6]甘怡群,王晓春,张轶文,张莹.工作特征对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心理学报,2006,38,(1):92-98.
【关键词】中职教师 职业倦怠 管理策略
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与其工作环境、工作年限以及个人的发展可能性等因素相关。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工作,如果该工作的过程不能带给他满足感或成就感,结果也与他的期望值相去甚远,则职业倦怠很快就会袭来。因此,作为一个职教管理人员,学会应对已经产生和可能产生的教师职业倦怠非常必要。笔者根据本校情况,在基于理论与实际联系的思考后,认为以下三点策略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迅速给中职教师队伍带来改观。
一、营造宽松工作环境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介于生存压力,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学生身上,忽视了对教师的关心,在管理上重了“法”味,少了情味,甚至有的学校照搬企业管理的方法,从工作量到工作效果,均以量化的方式考核教师。这样的考核很难做到绝对公平,稍有差池,考核非但不能达到推动学校发展的目的,反而容易在教师之间制造隔阂,使教师们既疲于奔命在各种考核中,又精疲力竭于各种关系处理。
学生的素质能否改善、学习水平能否提高、思想问题能否解决等,都需要一线教师进行细致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弹性都很强,不是量化细则能够公平考核出来的。教师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付出很大的努力,过程本已艰难,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的认可,教师就易产生懈怠情绪。对此学校应当在坚持“以生为本”,重视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以师为根”,用民主化、和谐化的管理方式,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管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制度制定,既体现了民主作风,又使制度贴近教师,从而避免学校领导在管理上的考虑不周。推而广之,学校的其他管理也一样,只有教师获得了发言的权利,满足了被尊重的需要,才能在情感上对学校形成归属感,在思想上产生工作欲望。
其次,在管理上应刚柔并济,既要以刚性制度规范教师,又要用柔性策略送出人文关怀。作为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持有较高的期待,不仅期望能够在物质上借此养家糊口,过上小康的生活,更希望在精神上获得满足。因此,他们会努力从教学中寻找成就感,但如果这样的辛苦只被认定为在“职责范围”内,是“应该的”,或者认为绩效即是对他们的完全肯定,就会极大地伤害教师们的积极性。所以,领导不该是打着官腔的司令官,而应是充满智慧的服务者、合作者和组织者,与教师交流时,言辞间要谦虚谨慎,在管理时要做到宽容与大度,当教师对领导产生佩服情绪的时候,也就是领导管理和谐化实现的时候。此外,打造人人参与的校园文化,构建领导和教师之间顺畅的沟通渠道,帮助教师进行健康行动策划等,都能够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融洽的工作环境。
二、引导教师物质需求
中职教师的工资收入普遍不高,福利待遇也不是很好,他们的物质需求与现实的物质满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有的教师会从事第二职业,甚至下海经商。对于这样的情况,与其硬性限制,还不如狠抓经济创收,通过多层次办学和创办实业等渠道,增加学校收入,为教师的物质需求提供厚实的基础。此外,对教师中存在的一心追求大富大贵的心理,学校也应当予以合理引导,有些中职学校的领导喜欢沿用传统的“无私”“为人师表”“蜡炬”“春蚕”等字眼来形容教师职业的高尚,崇高理念的培养固然重要,但这种脱离现实的高调,容易引起教师的不满和抵触,因此要抓住本质,分析新时代教师职业的特点,明确教师与商人之间有本质区别,将教师物质追求中的合理部分与不合理部分作一个清晰的区分和处理。
同时,在校内的物质利益分配上,还应制定科学的绩效激励机制,让教师们能够在收入相对提高的基础上,从工作中获得名实相符的认同。学校制定的绩效激励制度,必须能经得起全体教职员工的推敲,在经过上下反复斟酌建议之后,再确定最终成稿;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人为定夺的部分,也要经过全体教职员工的讨论,得出一个公认的、操作性强的执行程序,以此杜绝现象。当然绝对的民主、公平是没有的,为达到消灭职业倦怠的目的,学校管理主要追求的是教师心理上的民主与公平,只要教师能够从心底接受了这一机制,他们自然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进行匹配,因此教师的认可是绩效机制制定与执行的关键所在。
三、鼓励教师个人发展
职业中的平淡单调,也容易使教师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厌倦感。中职学校没有学生升学的压力,也就没有在中、高考中产生的成就感;没有统一考试的标准,也就没有成绩合格与否的担忧。因此在进行学校管理时,以鼓励教师工作的多元化追求来替代普通中学单一的难度挑战。例如,在专业上积极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力求更多各级课题研究,派遣老师走出校门参加进修培训,鼓励教师参加职称评定;在成长中激发教师评先、争优等上进行为;在业余生活中,举办各种兴趣爱好比赛,推广教师健身活动等等。
有追求的教师才是生机勃勃的教师,有多方面才华的教师能带给学生多方面的影响,培养出社会迫切需要的学生。中职学校的管理者应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和关怀,帮助他们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走好走远,这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是在为学校的发展推波助澜。
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中,只有一切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急教师所急,想教师所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所有只从管理角度看问题,仅为方便学校管理而设的条条框框,都该摒弃出局。为教师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引导他们建立合理的物质需求目标,并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目标,鼓励他们为个人的发展而努力,并为之提供充分的条件,这些学校管理行为,是目前医治中职学校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基础方剂。■
【参考文献】
[1]安练练.中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研究[C].天津大学,2009
[2]徐建宁,陆春庚.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管理对策[J].职业时空,2011(12)
[3]褚晓天.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文教资料,2010(28)
[4]郑振凯.加强师德教育,缓解中职教师职业倦怠[J].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9(6)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教育局)
文摘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
一、强调“双师型”教师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重点的必要性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呈现出以下问题:数量不足,生师比偏高;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师资来源单一。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教师队伍素质偏低成为制约职业教育长足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极大地保障了“双师型”教师的养成平台以及培训培养的多样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相关人事制度,将极大调动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是有效提升学校专业师资队伍教学能力的重要保障。
三、明确“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加快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成因;调试策略
1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巨大
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使得很多幼儿教师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也成为了他们出现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是保教并重的的双重任务使得幼儿教师的工作量繁重。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3~6岁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差。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搞好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兼顾幼儿的吃喝拉撒睡等一系列身心健康发育的问题。备课写教案、打扫卫生、整理玩具、制作玩教具、园所环境创设等等工作是对幼儿教师智力与体力的双重考验。另外,目前我国多数幼儿园师幼比严重不符合要求,班额过大,这也大大加重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
(二)待遇过低,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一直不高,尤其是农村民办园。一项针对河南省多地幼儿教师收入情况的调查显示:河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平均月收入在900元到1200元左右;县市幼儿教师平均月收入略高于农村,大概在1500元到2000元左右,在同一教育系统中幼儿教师的收入明显低于中小学教师收入。很多幼儿教师都觉得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保证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另外,一些没有取得办园资质的民办园还时有拖欠幼儿教师工资的问题出现,医疗和养老保险、进修学习的福利待遇等合法权益更无从得到保障。
(三)社会支持力度不强,认可度和尊重度不够
自改革开放以后,国人对教师的尊重度和认可度一直呈上升趋势。教师被人们亲切的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等等。但遗憾的是,这种氛围并没有蔓延至幼儿教师行业,人们好像自然而然的将幼儿教师排除在教师队伍之外。民众对幼儿教师存在普遍的误解,缺乏正确的认识。大多数人至今仍觉得幼儿教师的工作很轻松,不仅一年可以享受寒暑假,而且在园工作也不过只是带着孩子玩玩游戏,照看着孩子在幼儿园不出事就行,“幼儿教师”几乎成了“保姆”或者“阿姨”的同义词。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但却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尊重,这使得很多幼儿教师感到心寒。
(四)幼儿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差或职业兴趣不浓
除了很多客观原因以外,幼儿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够过硬也是导致他们出现职业倦怠的一大重要原因。幼儿教师从来都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当幼儿在园出现意外事故、与家长沟通不畅、遭遇家长投诉、同事间的竞争压力等一系列事情接踵而至的时候,很多幼儿教师都会感到莫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必然会影响身心健康,出现逃避情绪产生职业倦怠。另外,由于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紧缺,部分幼儿教师是转岗教师,或者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暂时选择的过渡职业。这些教师本身并不热爱幼儿教育行业,职业兴趣不浓厚。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繁重的相同的工作时,他们容易觉得生活乏味无趣,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自然而然的也就产生了职业倦怠。
2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一)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构建合理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
首先,落实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立法是解决一切学前教育问题的当务之急,各级政府都应该更加重视此项工作,用法律和制度来引导幼儿园规范办园合理用工,来保证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其次,政府应该加大对幼儿园的财政支持,特别是对那些资金紧张的农村园,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同时也有助于高素质幼教人才的引进。最后,重视基础教育,给予幼儿教师与其他阶段教师同等的待遇和地位;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社会改变对幼儿教师的错误认识,能够更加认可和尊重幼儿教师的工作。
(二)幼儿园要科学管理,加强人文关怀
首先,幼儿园应该制定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在充分考虑教师职责范畴和能力的前提下安排工作量,并做到分工合理,职责清晰。不能为了达到效益最大化而给教师安排超负荷的工作量,不顾及教师的身心健康。其次,幼儿园也应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多多留意观察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建立在职教师心理测评机制,定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后,幼儿园还应该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专业学习的途径,让他们看到发展前景。
(三)幼儿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幼儿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首先,要能够正确的认识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职场人员普遍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它会发生在各行各业,尤其容易发生在助人行业的从业者身上,而教师正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因此,当产生职业倦怠的时候不要慌乱,要学会提高自己的压力应对能力,寻找适合有效的排解消极情绪的方法。比如:加强身体锻炼、听音乐、唱歌、短途旅行、找人聊天倾诉等都是不错的方式。最后,作为幼儿教师还应该增强职业道德感的培养,明白职业倦怠的产生会给幼儿带去很多不利影响。树立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当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了追求和目标,自然就会投入更大的热情与努力。
作者:张慧君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