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6:5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资产基础法评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浙江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起步较早,2005年起积极展开工作探索。2009年开始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开展财政扶持政策和财政支出项目的评价。从原来的财政支出项目事中、事后绩效评价,向逐步构建“事前目标设立、事中绩效跟踪、事后绩效评价”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转变,从原来单纯的财政支出项目评价,向财政政策和项目评价转变。
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加强评价结果的应用,因此评价报告的质量尤为关键。影响评价报告质量的因素很多,从评价方法上看:有评价工作组评价和委托中介机构评价。对于评价工作组评价,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部门(单位)开展的评价,都是抽调与项目有关的专家或人员进行的评价,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评价,客观上使评价结果“报喜不报忧”。因此,要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信力,第三方评价是方向、是重点,即委托中介机构评价是主要选择。浙江省从2006年始,对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做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为配合全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浙江省资产评估协会多次与省财政厅相关处室进行沟通,详细了解该项工作的思路和要求,积极推荐相关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参加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2006年,省财政厅下发了《浙江省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暂行办法》,对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的条件、工作内容、评价程序、委托协议、委托费用、回避制度等方面作了规定。同时,省资产评估协会及时把相关信息向行业进行传达,配合省财政部门举办全省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培训班及专题研讨会,加大全省资产评估、会计中介机构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力度。该项工作自2006年开展以来,已逐渐进入良性运行的轨道,注册资产评估师从事绩效评价的专业胜任能力逐步提高,各级财政部门对注册资产评估师从事该项工作的信任感增强。可以预计,今后我省将有越来越多的财政支出项目需要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来进行评价。
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218家中介机构入库,其中专营资产评估机构23家,兼营资产评估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195家,2010年,全省共有98家中介机构参与了338个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绩效评价工作业务收入达1000万元左右(其中,省级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收入约300万元,市县区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收入700万元左右)。资产评估机构积极参与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不仅拓展了资产评估的业务领域,锻炼了资产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能力,评价报告的质量也得到了逐年提高。现将浙江省资产评估机构积极参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做法作一介绍,与同行探讨。
二、浙江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规范制度
2006年,省财政厅下发《浙江省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暂行办法》,并从2006年起着手建立和完善全省绩效评价中介机构库。为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评价工作质量,2008年,省财政厅制定了《浙江省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规程》,对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工作的操作流程作了具体规定,并要求在具体实施评价时,严格按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填写绩效评价工作底稿,以规范有序地开展评价。
(二)加强培训
绩效评价不同于审计,中介机构审计侧重于财政资金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查,把审计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描述清楚,并提出相关建议。而绩效评价不仅评价财政资金的合法性、合规性,更主要的是评价项目实施各环节相应人、财、物的支撑及项目的执行情况,总结项目实施绩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因此绩效评价范围更广、要求更高。为提高中介机构的业务操作能力,浙江省评协和省财政厅绩效管理处采取业务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结合、专家讲解和中介自身现身说法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工作要求相结合的方式,先后4次共8期,对中介机构近2000人次进行了培训。邀请绩效评价工作做得好的机构针对接受委托任务后如何组织实施评价、如何把握工作重点及应注意的有关内容,在培训班上作了系统的、现身说法式的讲解。2010年,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在认真整理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如何撰写评价报告”为专题进行讲解,得到了学员的充分肯定。
(三)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绩效评价目的在于应用,促进部门合理使用财政资金,提高预算管理和财政支出的绩效,推进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因此评价工作的质量是关键点、是生命线。为切实提高中介机构评价工作质量,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1.站准工作角度。部门(单位)是政府具体公共职能的受托人,也是公共资金的使用人,因而他们对公共资金的使用效果负有责任。根据受托责任原则,部门(单位)理应对委托方——政府负责,加强对本身和所属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通过绩效评价来促使其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中介机构评价也应对政府负责,无论是财政部门委托,还是部门(单位)委托,中介机构都应站在政府角度客观公正地实施评价,这一点非常关键,在每次项目委托、培训班或座谈会时也都被反复强调。
2.稳定评价人员。要求中介机构加强绩效评价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勤钻研、肯吃苦的绩效评价人员,原则上在杭入库的中介机构里从事绩效评价的人员不少于6人,非在杭入库的中介机构的不少于4人,并确保人员的相对稳定。
资产评估增值的确认,是进行税务、会计处理的前提。理论上讲,确定资产评估增值,包括确认增值额和增值额的入账时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建,资产评估的增值或减值,应以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被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的金额为增值额或减值额,以报告的批准时间为入账时间。实务中,资产评估是评估单位对改制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估价的过程,评估基准日与被评估企业的调账日并不一致。从基准日到评估报告批准日期间,被评估企业的资产还会发生变动,因此,入账时间实际上应为企业的调账日,增值额须以批准增值额为依据,视评估期间资产变动情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原则是:
1、评估期间资产数量增加,增加部分按取得资产的实际成本确认其价值,与评估增减值无关;
2、评估期间资产数量减少,资产减少的价值,已不包括在调账日资产的账面价值中,对减少原价值应确认的增减值,不再调整;
3、只有评估基准日后评估发生增减值而且调账日仍存在的资产,必须在评估报批准增减值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现举例说明调账日评估增值额的最后确认。
例1某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建,2001年9月1日为资产评估基准日,11月30日为资产评估调账日。评估基准日固定资产中房产类原值5000万元,已提折旧2500万元,评估确认原值5200万元,折旧2500万元;流动资产中原材料1000吨,账面余额420万元,评估确认值483万元。评估期间房产折旧80万元;购入材料500吨计210万元;领用材料600吨。该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核算发出材料成本。调账日有关资产增值额为:
1、房产类评估增值率=(5200-2500)÷(5000-25000)-100%=8%
调账日入账的增值额=(5000-2500-80)×8%=193.6(万元)
2、原材料评估增值率=(483-420)÷420=15%
调账日原材料账面余额=420+210-420÷1000×600=378(万元)
调账日入账的增值额=(378-210)×15%=25.2(万元)
由于《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如果改制企业已报批实施新会计制度,有的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在资产评估和确认评估增值额时,应特别注意,增值额应是评估值大于原资产账面余额的差额,而不是大于原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
二、资产评估增值的税务处理
《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第77号)中规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建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相应地调整有关账户,所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以计提折旧,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该文件从1997年7月1日起执行。此后,为了解决企业在执行中提出的问题,1998年4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以财税字[1998]50号文了《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文件的适用范围,指出通知仅适用于内资企业,其中第四条只适用于股份制改建的内资企业。第四条规定,按评估价调整了有关账户的价值并据此提取折旧或摊销的,对已调整相应资产评估增值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准扣除。并要求纳税人在办理年度纳税申报时将有关纳税资料一并附送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纳税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进行纳税调整,调整的方法有两种。
1、据实逐年调整。企业因进行股份制改建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每一纳税年度通过折旧、摊销方式实际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数额,在年度纳税申报的成本、费用项目中予以调整,相应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2、综合调整。企业因进行股份制改建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不分资产项目,均在以后纳税年度的成本、费用项目中予以调整,相应调整每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调整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十年。
两种调整方法各有优缺点。使用第一种方法,要求评估增值必须按增值资产的种类、项目逐一调账,并在折旧或摊销时,分别计算折旧额或摊销额中属于增值额折旧或摊销的份额,并应设补充登记簿进行分类、分项登记,年终计算应纳税所得时,根据补充记录汇总,调整年度应纳税所得额。这种方法,计算准确,贴近实际,但记账的工作量较大,评估增值的资产项目不多的企业或采用分立、合并改建方式的企业适用这种方法。使用第二种方法,是根据纳税调整的规定年限,将资产评估增值额平均在每一个纳税年度分摊,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的调增额。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但合理性、准确性差。资产评估增减项目、种类繁多难于一一对应的大型企业或采取整体改建的企业适用第二种方法。
三、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
(一)评估资产调账日的会计处理
内资企业改建为股份制企业,在调账日对评估资产的增值或减值确认后,应将资产评估价值与其相对应的资产原账面余额进行调账。如果是流动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或其它资产,应将其净增值或净减值直接调增或调减各对应账户的余额;如果是固定资产净增值或净减值,则应分别按原值和累计折旧的净增减额,相应调增或调减“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账户的余额。如为净增值,还应按所得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记入“递延税款”账户,按其与应纳所得税的差额记入“资本公积”账户。依前例(1),调账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1936000元
贷:递延税款638880元
资本公积1297120元
借;原材料252000元
贷:递延税款83160元
资本公积168840元
若改建股份制的企业已经执行了《企业会计制度》,还应注意,已提取了“减值准备”的资产,评估后有的产生了净增值,说明该项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转回。按对应的账户分别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账户,贷记“投资收益”、“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账户。
(二)评估增值递延税款的确认与会计处理
极据财税字[1997]第7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内资企业股份制改建,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以1997年7月1日为界限,7月1日以前改建的,评估增值已折成股份,按税法规定,不再缴纳所得税,将其全部增值额计入资本公积,固定资产按评估后的原值计提折旧。7月1日以后改建的,评估增值不折成股份,按税法规定须缴纳所得税。改建后的企业固定资产提取折旧时,应区别情况,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
1、按评估资产原账面价值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评估增值部分不计提折旧,其价值不能实现,因此,不计算评估增值的递延税款,调账时将增值全部计入“资本公积”账户,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按照折旧率分期计算,将增值额从“资本分积”账户向“累计折旧”账户逐步转销。
例2某企业2000年8月1日进行股份制改建,10月1日为调账日。其中,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360万元,已提折旧180万元,评估确认原值384万元,累计折旧180万元,折旧年限10年,采用直线折旧法(假若不考虑净残值率)。改建后的企业按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计提折旧,其会计分录如下:
评估调账日
借;固定资产240000元
贷:资本公积240000元
每月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等30000元
贷:累计折旧30000元
每月转销增值额时
借:资本公积2000元
贷:累计折旧2000元
2、按评估增值确认后的固定资产原值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评估增值部分在计提折旧时增加了折旧费用并能从实现的收入中得到补偿,因此,在调账时,应计算未来应缴纳的所得税,并在每年计提折旧时进行纳税调整,结转递延税款,依例2,其会计分录为:
评估调账日
借:固定资产240000元
贷:递延税款79200元
资本公积160800元
每月计提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等32000元
贷:累计折旧32000元
每年结转递延税款时
借:递延税款7920元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7920元
每月转销资本公积时
借:资本公积1340元
[关键词]固体矿产 资源 定量评价 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28-1
1固体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原则
为了提高固体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的精确度,具体有四大原则:
(1)按类型定量评价原则:对矿产资源的储量进行分类,一般依照矿产类型(矿石、矿体、资源储备与区域)对矿产状态和品质进行评价。
(2)符合规章制度:在固体矿产的预先进行定量评估时,其具体的操作步骤、工作流程必须依照规程,保证探矿工程的质量。
(3)方案的准确性: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掌握矿产的详细信息,而涉及到的方案方法或借助的硬件、软件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4)评价的典型性:不同的矿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无论是矿型、储量、地质状态都有所差异,所以要采取具有代表性的评估,更能充分的说明问题。
2固体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
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一般分为三种形式:预可采部分、可采部分和实际可采部分。其储量指的是矿床中具有经济效益的可采部分。定量评价先后经历传统、单一的手工计算方式,到运用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引入),和发展到现今的综合评价方法的利用,评价方法的不断的进步完善,固体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精确性也在不断提升,一般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有如下方法。
2.1SD定量评价
该方法发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评估固体矿产的储量是基于最佳结构地质变量,理论基础是SD几何分析学。并且一系列的软件被应用到实际评价工程中,首创性的提出了精度概念,在勘查开采的整个流程当中都得到了应用,而且在金矿定量评价时效果良好。由于SD评价法适用于批量处理,提高勘查开采速率,很大程度上节约成本。
2.2固体矿产资源几何定量评价
该种方法经过长期的发展,应用十分广泛,一般包含地质块断法和断面法。(1)地质块段法:依据具体矿产环境的不同,地质块段法细化出了许多方法,诸如等高线法、三角形法、算术平均法等多种方法,应用的矿体形态多在规模小和厚度、品位变化小的的环境当中,如薄层状、似层状、简单层状等,其通用的经验公式为:矿产量=矿产体积质量X矿产体积。(2)断面法:该种方法在传统的勘查中应用十分广泛,一般是将一个大型的矿体细化成多个小部分,而且取样的数量越多取得的数据精度会越高。具体方法是在不同的取样地段,对矿体进行剖面分析,根据取得的矿产截面和矿种类型的详细参数,再对总体进行综合。
2.3固定资源定量评价新方法
(1)证据权法:基于地理信息平台,将统计、图像、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起来,基于概率论的贝叶斯理论,在空间决策中做出了很大的改进,并且在定量评价中起到重要意义,其对空间的的决策对象是以点为基础的。(2)线性回归:在实际的评价流程中,不但需要考虑到定量变量,其他的影响因素也客观存在,如岩性、矿床储量等,对矿床的成形影响比较大。多个自变量受一个因变量的多重影响,考虑到这种不确定性,就要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将地质特征转化为数量化的值。
3数据预处理
3.1数据同化处理
在处理数据时,有可能遇到和大多数据相差明显的可疑数据,对此类数据要进行分析,如果得到证实则去除可疑数据。通用的公式:G=(Xi-X)/S,将G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如果超出,则Xi为可疑值,如果相等,为了提高稳定性,可以考虑去除处理。X―取样均值;Xi―可疑值;S―样本标准差;
3.2单元选取
由于矿产资源的不一致性,现今并没有统一或简单的划分方法,实际的评价是基于样品模型来统计的,使用适合矿产资源的网格划分可以提升评价精确度,网格划分要根据具体的形状面积划分。
3.3数据变换
固定矿产资源的影响评价因素比较广泛,但变量的数据单位相差很大,处理比较繁杂,为了简化流程,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必须使其规范标准,一般要进行标准的格式转换。
3.4网格化处理
关于矿产资源的评价调查时往往难以做到均匀细致,例如有的区域过密,有的过于稀疏,会对评价结果造成干扰,通常进行审核比较,保证数据的均匀性。对取样过密的区域进行稀释抽样,进行网格化处理,使样本均匀过度。
4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异常特征差分提取法:固体矿产资源分布的往往处于异常状态,是地质存在不均匀现象所产生的结果,例如地球的化学场和物理场的构造等,其异常的地质条件会造成矿产自愿的形成。在定量评价以及数据分析时,异常场的数据客观上能够反应矿产的储量信息,具体特征有块状和线状两类。
(1)线状特征:在地质信息中,运用线状特征的分析方法,掌握地质构造线的特征,利于地理信息的数据提取。例如对于磁场线状,如果是用于测量海底5Km的矿产资源时,磁场测量值延伸5Km,追踪最大梯度值,进行一阶求导,通过磁性地质边界达到信息的提取。
(2)块状特征:不同于线状特征提取,块状特征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场综合而成,其成型的异常场与周围明显不同,多种线状或非线状场的叠加,对于块状异常空间的识别。设u=f(x,y)是块状特征场当中可一阶求导的二维磁场函数,(x,y)是特征场中的点,函数u=f(x,y)任以位置点(x,y)的梯度可以表示为:grad f(x,y)=cosr×(af/ax)+sinr×(af/ax),0≤r≤2π,当r=a时,grad fa(x,y)=cosa×(af/ax)+sina×(af/ax)可以取到最大值,grad fa(x,y)是位置(x,y)磁场处的最大梯度值。实际应用中,一般在0度至135度之间,每隔45度的方向上求差分的绝对值,求的最大值作为位置点的梯度,其差分点的梯度公式如下:Grad f(x,y)=Max(XF0°,XF45°,XF90°,XF135°)
5结语
我国的社会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固体矿产资源的储量制约,固体矿产资源的定量评价与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影响评估程度的准确、可靠与否,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规划制定,现今的定量评价与分析方法面向现代化与综合化的的趋势,并且相关课题已经成为业内十分重视的焦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永刚.深海固体矿产资源相关数据处理分析及定量评价方法.中国海洋大学.2011-03-20.
关键词:公司并购;价值评估;资产基础法;收益法;市场法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和深入,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活动愈发频繁,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对公司资产合理估值定价。为使在价值评估中更加合理的评价公司价值,选择何种评估方法便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情况,比较不同方法在公司并购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公司并购中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
一、选择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原则
(一)成本效率原则。评估机构介入公司并购,并作为独立于并购双方的经济主体,是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的市场化运作。因此在评估方法选择时,评估机构需要考虑各种评估方法在时间,物质以及人力成本等方面的耗费,在合理的法规框架内对评估方法做出选择,使其符合并购双方的要求,保证所用方法低成本高效率。
(二)风险规避原则。公司并购中价值评估的风险是指由于评估机构在评估时对目标企业的价值作了不当或错误的判断而产生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是由于数据处理不当的内部风险,也有可能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干扰。因此选择评估方法时要有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分析可能产生的评估风险。
(三)客观公正原则。客观公正原则是指在选择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时应本着客观公正的角度,根据目前市场上采取的数据对目标企业进行客观分析,避免从个人的角度主观臆断,排除市场利益对机构的干扰,贯彻平等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对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评估方法选用情况分析
近年来,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价值评估方法逐渐由单一方法向同多种方法转变,价值评估中同时使用两种方法的比例已逐渐从2009年的65%上升到2013年的85%。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以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作为评估方法的情况占了绝大多数,而市场法的应用比较少,但其比例在逐渐提升。目前对我过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评估方法选用情况的基本分析如下:
(一)运用资产基础法的比例较高,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任将持续。通过对我国价值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发现资产基础法已经成为价值评估中使用最广泛并且最重要的方法,究其原因,归于以下几点:
(1)相比于收益法和市场法,使用资产基础法时评估参数更易选取,并且方法简便,在论证检验时更适合操作,因此评估机构在资产基础法和其他方法并无的多大差别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选用资产基础法。同时,使用资产基础法进行评估还会过滤掉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对评估过程的干扰。
(2)我国特殊的政策层面原因。我国的资产评估体系的发展最早源于国有资产管理,我国目前的很多重大的公司并购中都能看到国有企业的身影,在对国有资产的评估中评估方法以及评估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复核性一直都是国有资产管理非常强调的问题,使用资产基础法便能使得这一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3)使用资产基础法的宽松性。由于使用资产基础法的条件比较宽松,不像收益法和市场法所要求的那么严格,所以较多的公司在并购中只能考虑使用资产基础法。
(二)收益法正在越来越多的使用于各种公司并购的价值评估中。在2012年的公司并购案例中有半数以上的公司采用了收益法评估公司并购中的企业价值。究其原因,是由于目前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由后股权分置时代向全流通时代的迈进,我国上市公司不再单单关注公司的既有资产,而是对于并购时能否吸收优质资产,这些优质资产未来的盈利能力如何。运用收益法进行评估便能很好的从并购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着手揭示企业的增长潜力,符合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的期望。
(三)市场法在我国的市场上还有待发展。市场法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评估方法,因为在评估过程中的数据资料均直接来源于市场本身,但是市场法需要一个充分发育、活跃的资本市场,并且市场法的应用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目前虽然市场法在我国企业评估中并没有作为一种主要的方法使用,但是我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法将会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评估方法。
三、我国公司并购中价值评估方法选择时出现的问题
纵观我国近年的公司并购案例,公司并购时选取的价值评估方法都能符合自身的条件,并比较准确的评估公司的价值,但是有部分公司在选择方法时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1、评估方法选择不当。不同行业的企业资产性质、主营特点以及核心业务不同,所以在对其进行资产评估时侧重点便不同,因此需要恰当的选择评估方法。传统制造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可在评估中通过资产基础法反映企业资产的当前构建成本,并通过收益法验证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保证并购时资产评估的合理性。如果对房地产企业采用市场法评估,便会得到偏离目标公司公允价值的结果。
2、有多种评估方法可行时只是用单一的方法。《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重大资产重组中相关资产以资产评估结果作为定价依据的,资产评估机构原则上应当采取两种以上评估方法进行评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机构在满足市场法或收益法应用的条件下却只采用资产基础法一种方法,不符合法规规定。
四、公司并购中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的展望
(一)评估方法选择的市场化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型阶段,越来越多的经济法规逐步出台,市场经济逐步完善,资本市场中公司并购选取的评估方法越来越多样化,不管是关注未来盈利能力的收益法,还是参照类似评估对象而确定价格的市场法或者单项资产加和的资产基础法,只要所选用的评估方法能正确反映企业价值,满足资产管理的真实需求,便可以采纳。
关键词:资产评估课程体系;资产评估课堂教学;资产评估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资产评估业发展迅猛,评估业务激增,对评估人员的需求也大量增加,迫切需要加强评估专业的学历教育。在评估学历教育中,资产评估专业的课程是评估基础教育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应用性本科院校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依据。鉴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原则出发,对应用型本科资产评估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初步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一)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作为一名公正独立的资产评估人员,要具有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动向及趋势,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理顺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把握重大资产评估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原则和理念,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要陷于具体事务中。
(二)较高的外语能力。目前,全球化经济加剧,因此资产评估人员在掌握英语的基础上,还应掌握一门小语种,听说读写应达到应用自如的程度。只有这样,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资产评估人员才能读懂所交易国的文件内容,并能看懂与运用所交易国的资产评估准则,便于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三)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资产评估是一个横跨多个学科的行业。随着全球化经济圈的建立,新的评估业务的出现,评估服务领域从中国扩展到全球,对评估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估师应具有不断钻研、创新的精神,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还应不断扩展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职业判断、综合协调和风险控制等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评估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要重视研究问题,针对新的评估业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办法。
(四)熟练掌握和运用与资产评估相关的法规及周边国家资产评估标准的能力。作为资产评估人员,要熟悉和精通与资产评估相关的各类法规,依法办事,要理解相关法规的精髓,自觉抵御和坚决杜绝违法乃至犯罪行为,正确处理和维护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利益。同时,随着国际贸易往来、国际投融资等经济交往日益增多,要求资产评估人员不但要熟练运用国内资产评估标准,而且要熟悉和了解国际及周边国家的资产评估标准,运用这些标准正确处理在国内、国际经济交易中的资产评估事项,正确维护企业及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资产评估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由于人类认识和发现真理的过程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没有实践就无法真正实现知识创新,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保证足够的实践课程和教学时间,并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综合实践能使学生综合两门以上理论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极大地锻炼学生综合掌握知识的能力。课外实践环节能够达到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不增加学时,同时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原则。资产评估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其专业化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专业化是课程设置的方向。资产评估专业不是会计专业,也不是财务管理专业,其横跨管理学、工学两大门类。在会计学院(会计系)举办资产评估专业,必须加强工科教育,开设机械制图、机电设备基础、建筑工程基础等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使学生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在突出专业课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加强通识课教育。所谓通识教育,是指“所有学生都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在课程设置时,只注重专业课而忽视了通识课,这将必然导致狭窄的课程专业化带来的人才在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等方面的“专业化”,进而造成学生人生发展的片面性。因此,资产评估课程体系设置,要在突出专业课程的同时,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专业课与通识课兼顾的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基础和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他们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三)整体性原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所确定的课程,应该以资产的价值评估为核心,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组织和整合,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资产评估课程体系,而不是一个杂乱无章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简单的课程堆积体。在课程的具体设计上,既要形成课程间“先行课”和“后继课”的正常衔接,又要体现通识课程的专业相关性,专业课程与有关学科的渗透性和交叉性,从课程设置上保证资产评估专业的整体性。
(四)国际化原则。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的全球化趋势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未来的大学生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因此,资产评估课程体系设置要立足于国际化的方向,通过增加具有国际学科特点的课程、双语课程、专业外语课程来同国际接轨。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资产评估课程设置设想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资产评估课程体系设置原则,应用型本科院校资产评估本科学历教育课程可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课堂教学课程体系进一步细分为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四大板块。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四个环节。
(一)课堂教学体系
1、通识教育课。通识教育课是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课程群。通识教育课的宗旨不是重在传授某种专门的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知识,以有效解决人的全面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通识教育课程群除了包括教育部规定的政治、外语、体育、计算机等必修课之外,还应包括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科学、世界文明领域精选出来的,具有基础性和普及性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
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是指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群。设置这一课程群的目的,是根据资产评估专业教育知识结构的需要,对相关学科知识技能进行先行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资产评估专业课程做不可或缺的铺垫和准备。该课程群除了包括教育部规定的8门核心课(即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之外,考虑到资产评估专业涉及相关学科较多,专业基础知识跨度大的特点,还应开设中级财务会计、机械制图、机电设备基础、建筑工程基础、财务管理、机电设备、证券期货理论、土地经济学课程。夯实基础是进一步专业课学习的关键,因此专业基础课应该是必修课。
3、专业主干课。专业主干课是指资产评估专业特有的在本专业领域系统化纵深发展的专门化课程群。设置这一课程群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资产评估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深度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分析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宽厚理论和业务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一必修课包括:资产评估概论、机器及设备评估、房地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课程、投资项目评估等。
4、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提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资产评估专业发展方向的课程群。设置这一课程群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专业主干课学业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进行专业拓展和深化教育。该课程群包括:资本运营学、项目评估、工程定额与预算、金融资产评估、专卖权评估、资源性资产评估、国际评估准则、文物珠宝评估等课程。
(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参与具体业务过程的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它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实际检验。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体验专业理论的实用价值,从而为学生将来独立从事资产评估业务奠定基础。由于种种原因,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容易流于形式,为了促使实践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方面在资产评估课程设置上要对实践教学做出专门的课程安排;另一方面要建立稳定和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
1、开设资产评估综合模拟实验课程。资产评估综合模拟实验是一门将资产评估理论与资产评估实务融于一体,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宗旨的资产评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实践课程。学生通过资产评估综合模拟实验,既可以检验与进一步学习在课堂上所学的资产评估基本原理与方法,又可以补充学习书本上没有的,而实际工作中必须了解的资产评估业务知识,还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其他资产评估专业理论与方法,缩短资产评估学专业在校学生从事资产评估实践的距离,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实践资料数据和所学资产评估理论知识,完成整体资产评估工作,需要学生编制如下资产评估成果文件:①明确资产评估业务的基本事项,编制相应评估业务基本事项记录的工作底稿;②编写出相应的业务约定书;③编写资产评估工作计划;④收集资产评估资料,编制管理类工作底稿和操作类工作底稿;⑤确定所使用的资产评估基本方法,进行评定估算,编制相应的操作类工作底稿;⑥编制资产评估报告;⑦对所编制的工作底稿进行分类归档。
2、建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基地的途径主要有校企结合办学,它是加强行业与高校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加快资产评估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推动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结合。通过高校的科学研究与行业业务实践的有机结合,可以推动北部湾经济区资产评估行业科学、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也可以为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双方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比如在2009年5月11日,广西资产评估协会与广西财经学院举行合作共建“广西资产评估学科建设基地”暨“广西资产评估研究中心”挂牌仪式,这是建立资产评估专业人才高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素质高、业务精”资产评估人才的有益尝试。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姜楠,于金龙.资产评估本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4.
[2]李珍,王淑珍.中国资产评估师专业胜任能力探讨[J].财会通讯,2008.7.
[关键词]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082
[中图分类号] 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155- 03
1 引 言
风险是以一定的发生概率的潜在危机形式存在的可能性,而不是已经存在的客观结果或既定事实。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小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损失结果减少到最小的管理方法。随着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被广泛应用,但信息安全方面的威胁也大大增加,具体到市县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存在各类风险,这些风险有着自身的特点,对系统的影响也随着不同阶段而不同。其中信息安全风险是指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在来自环境的威胁下而产生的风险,这些风险会对信息系统核心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造成破坏。对测绘行业信息安全风险的评估是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对风险计划和风险控制过程的有力支撑,而如何识别和度量风险成为一个难题,目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没有一个行业性安全评估类或者安全管理类规范标准,通用安全评估规范在很多方面对于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复杂性和行业特点缺乏适用性,往往较难落地,为此提出市县级国土资源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研究。
2 国内外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经历了很长一段的发展时期。风险评估的重点也由最初简单的漏洞扫描、人工审计、渗透性测试这种类型的纯技术操作,逐渐过渡到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由于信息安全问题的突出重要性,以及发生安全问题的后果严重性,目前评估工作已经得到重视和开展。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积极投身于信息安全的研究,期望找到保护信息安全的盔甲。美国在信息安全风险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独占鳌头,政府控管体制健全,己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险分析、评估、监督、检查问责的工作机制。DOD作为风险评估的领路者,1970年就已对当时的大型机、远程终端作了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风险评估; 1999年,美国总审计局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出版了相关文档,指导美国组织进行风险评估;2001年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协会(NIST)推出SP800系列的特别报告中也涉及到风险评估的内容;欧洲各国对信息安全风险一直采取“趋利避害”的安全策略,于2001-2003年完成了安全关键系统的风险分析平台项目CORAS,被誉为欧洲经典。我国信息安全评估起步较晚,2003年7月,国信办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课题组启动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8月,信息安全评估课题组对我国信息安全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完成了相关的评估报告,总结了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的基础性工作;2004年3月国家《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指南》的征求意见稿;2005年2月至9月,开始了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2007年7月我国颁布了《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GB/T 20984一2007)并于2007年11月1日实施;2008年4月22日,在国家信息中心召开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实施指南》预制标准第二次研讨会,此次会议主要就标准工作组制定的《实施指南》目录框架进行了详细研究与讨论,《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实施指南》作为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和《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规范》之后又一技术性研究课题,将充实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具体实施工作。
3 市县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研究方法和手段
3.1 市县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研究方法
市县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研究通过综合分析评估后的资产信息、威胁信息、脆弱性信息,最终生成风险信息。资产的评估主要从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三方面的安全属性进行影响分析,从资产的相对价值中体现了威胁的严重程度;威胁评估是对资产所受威胁发生可能性的评估;脆弱性的评估是对资产脆弱程度的评估;具体如下:
(1)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市、县、乡三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范围内的资产进行识别,确定所有的评估对象,然后根据评估的资产在业务和应用流程中的作用对资产进行分析,识别出其关键资产并进行重要程度赋值。根据资产评估报告的结果,可以清晰的分析出市、县、乡三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各主要业务的重要性,以及各业务中各种类别的物理资产、软件资产和数据资产的重要程度,从而得出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同时,可以明确各业务系统的关键资产,确定安全评估和保护的重点对象。
在此基础上,建立针对市、县、乡三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的资产配置库,对资产的名称、类型、属性以及相互关系、安全级别、责任主体等信息进行描述。
(2)威胁评估。威胁是指可能对资产或组织造成损害事故的潜在原因。威胁识别的任务主要是识别可能的威胁主体(威胁源)、威胁途径和威胁方式,威胁主体是指可能会对信息资产造成威胁的主体对象,威胁方式是指威胁主体利用脆弱性的威胁形式,威胁主体会采用威胁方法利用资产存在的脆弱性对资产进行破坏。
在此基础上,充分调研,分析现有记录、安全事件、日志及各类告警信息,整理本行业信息系统在物理、网络、主机、应用和数据及管理方面面临的安全威胁,形成风险点列表。
(3)脆弱性评估。脆弱性是指资产或资产组中能被威胁所利用的弱点,它包括物理环境、组织机构、业务流程、人员、管理、硬件、软件及通讯设施等各个方面,这些都可能被各种安全威胁利用来侵害一个组织机构内的有关资产及这些资产所支持的业务系统。
通过研究,将建立本行业的涉及主要终端、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数据库及应用等主要系统的基线库,从而为脆弱性检测在“安全配置”方面提供指标支撑。
(4)综合风险评估及计算方法。风险是指特定的威胁利用资产的一种或一组脆弱性,导致资产的丢失或损害的潜在可能性,即特定威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在风险评估模型中,主要包含信息资产、脆弱性、威胁和风险四个要素。每个要素有各自的属性,信息资产的属性是资产价值,脆弱性的属性是脆弱性被威胁利用后对资产带来的影响的严重程度,威胁的属性是威胁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的属性是风险发生的后果。
综合风险计算方法:根据风险计算公式R= f(A,V,T)=f(Ia,L(Va,T)),即:风险值=资产价值×威胁可能性×弱点严重性,下表是综合风险分析的举例:
注:R表示风险;A表示资产;V表示脆弱性;T表示威胁;Ia表示资产发生安全事件后对组织业务的影响(也称为资产的重要程度);Va表示某一资产本身的脆弱性,L表示威胁利用资产的脆弱性造成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的级别划分为5级(见表1),等级越高,风险越高。
各信息系统风险值计算及总体风险计算则按照风险的不同级别和各级别风险的个数进行加权计算,具体的加权计算方法如下。
风险级别权重分配:
极高风险 30%
高风险 25%
中风险 20%
低风险 15%
很低风险 10%
各级别风险个数对应关系(即各级别风险相对于很低风险的个数换算):
极高风险 16
高风险 8
中风险 4
低风险 2
很低风险 1
风险计算公式R’=K(av,p,n)=av×p×n,其中,av代表各级别风险求平均后总和,p代表相应的风险级别权重,n代表相应的风险个数权重。
总体风险值=R’(极高)+ R’(高) + R’(中) + R’(低) + R’(很低)
3.2 市县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研究的手段
(1)专家分析。对于已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策略,由经验丰富的安全专家进行管理方面的风险分析,结合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安全建设现状,指出当前安全规划和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安全建议。
(2)工具检测。采用成熟的扫描或检测工具,对于网络中的服务器、数据库系统、网络设备等进行扫描评估;为了充分了解各业务系统当前的网络安全现状及其安全威胁,因此需要利用基于各种评估侧面的评估工具对评估对象进行扫描评估,对象包括各类主机系统、网络设备等,扫描评估的结果将作为整个评估内容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3)基线评估。采用基线风险评估,根据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基线检查,拿现有的安全措施与安全基线规定的措施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得出基本的安全需求,通过选择并实施标准的安全措施来消减和控制风险。所谓的安全基线,是在诸多标准规范中规定的一组安全控制措施或者惯例,这些措施和惯例适用于特定环境下的所有系统,可以满足基本的安全需求,能使系统达到一定的安全防护水平。
(4)人工评估。工具扫描因为其固定的模板,适用的范围,特定的运行环境,以及它的缺乏智能性等诸多因素,因而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而人工评估与工具扫描相结合,可以完成许多工具所无法完成的事情,从而得出全面的、客观的评估结果。人工检测评估主要是依靠具有丰富经验的安全专家在各服务项目中通过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采用顾问访谈,业务流程了解等方式,对评估对象进行全面的评估。
(5)渗透测试。在整个风险评估的过程中,结合外部渗透测试的方式发现系统中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已经存在的系统脆弱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资产评估行业愈发凸显其重要地位,它为维护产权主体的所有者权益,促进产权交易的健康、顺利进行,以及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致力于研究我国煤炭企业并购中的资产评估问题,并结合“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收购山西大同新荣唐山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下文简称为“唐煤公司”)”进行实例分析,旨在为进行并购的煤炭企业的资产评估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规范,提高评估质量,降低评估风险,促进我国煤炭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资产评估相关影响因素
资产评估是指专门的机构或评估人员,遵循法定或公允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以货币作为计算权益的统一尺度,对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进行评定估算的行为。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对被兼并企业的资产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进而给兼并企业带来潜在风险。资产评估的效果取决于三方面,即财务报表信息的准确性、评估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并购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煤炭企业资产评估的独特性在于煤炭资源的存在。煤炭资源占煤炭企业资产的相当大部分,对其价值评估存在的风险包括:储量方面的风险,矿产品价格风险,经营风险,经济风险(如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等)。其中经营风险和经济风险分别来自于并购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属于企业管理水平与宏观经济层面的问题,此处不做深入研究。本文着重从信息准确性和评估方法有效性两方面出发,对我国煤炭企业并购活动中的资产评估问题做出研究。
(一)信息不对称状况的改进 在并购过程中,被兼并企业可能存在故意隐瞒损失信息的情况,或者夸大自身的价值和收益信息,使得相关重要的定价信息得不到充分、准确的披露;同时就我国的资产评估环境而言,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审计报告较多虚假成分,以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企业进行兼并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兼并企业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和赢利能力无法准确判断。并购估价过高,势必造成并购企业经营收益降低,使企业增长缺乏权益基础,将影响到企业未来可持续增长的能力。
为了改善煤炭企业并购中信息不对称与信息失真状况,企业应聘请信誉优良的中介机构及权威专家,一方面合理使用财务报表信息,它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对其进行合理使用是资产评估风险防范与控制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注重表外资源,表外资源对于目标企业资产评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表外融资和某些重要信息没有在财务报表内反映而引发的风险。
对我国煤炭行业而言,在资产评估实务中,企业还应要求原矿方代表、参与兼并重组的人员、资产评估机构、中介审计机构四方签字,明确责任;对无法下井核实的资产,如果原矿方可以提供翔实的原始资料,评估机构作出可以评估的决定后,方可评估,否则应推迟这部分资产的评估。通过采取以上种种措施,最大程度降低资产评估风险。
(二)资产评估方法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有很多,本文着重分析以下两类:资产基础法和收益现值法。
(1)资产基础法。以资产为基础的评估模式又称账面价值调整法,是评估企业价值最简便的方法。该方法认为:企业价值是企业所有的投资人对于企业资产要求权价值的总和。资产基础法的基本评估思路如下:一是流动资产。对货币资金及流通性强的资产,按经核实后的账面价值确定评估值;对应收、预付类债权资产,以核对无误账面值为基础,根据实际收回的可能性确定评估值。二是非流动资产。一般采用重置成本法,如长期股权投资评估值=被投资单位整体评估后净资产×持股比例;房屋、井巷等固定资产评估值=重置全价×成新率,其中重置全价为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前期及其它费用、资金成本三者之和。三是负债。清查核实各项负债在评估目的实现后的实际债务人、负债额,以评估目的实现后的产权持有者实际需要承担的负债项目及金额确定评估值。四是企业权益价值=总资产评估价值-总负债评估价值。从资产基础法的思路来看,其合理应用有赖于三个前提条件:资产的重置成本和变卖价值容易估算;资产的获利能力与重置成本密切相关;企业的绝大部分价值由其所掌握的自然资源组成(智力资本比重较小)。所以,现阶段,资产价值基础法是我国煤炭企业并购活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价值评估方法。
(2)收益现值法。收益法即按照收益途径、采用DCF估算企业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该方法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及其风险进行预测,然后选择合理的贴现率(IRR),将未来的现金采用收益现值法的企业需要具备持续经营的基础和条件,经营与收益之间存有较稳定的对应关系,并且未来收益和风险能够预测及可量化。只要在这些条件下,估值结果才能具有较好的客观性。鉴于我国煤炭行业目前的客观环境,为提高资产评估的准确性,降低财务风险,在选择评估方法时除了根据并购目的和目标企业的实际状况以外,还可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来提高评估准确程度,得出不同的结果,然后进行综合分析,降低评估风险。
三、唐煤公司资产评估实例分析
本文以2009年6月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收购山西大同新荣唐山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案例进行资产评估风险控制分析。
(一)兼并企业背景分析 在进行评估前,兼并企业首先研究了唐煤公司的历史沿革、生产经营状况、组织架构以及企业优势和风险分析,并统计出其近三年的财务状况。
(2)优势及风险分析。一是优势。在国家煤炭产业政策下,山西淘汰小煤窑势在必行。而根据唐煤公司目前已实现机械化采掘和陈家沟矿采煤方法改革即将实现综采的情况,企业已不在关停之列,再加上重组其它煤矿后,公司储量将会大大增加。这些因素必将使唐煤公司有较大的发展前途。二是风险。包括安全事故风险和成本价格风险,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公司当前面临的经营环境风险较大,在危机导致的煤炭产量下滑及价格走势不佳的背景下,成本上升令人担忧。
(二)评估前提、限制条件及评估方法 评估范围是唐煤公司截至2009年5月31日的全部资产及负债,评估对象为唐煤公司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评估基准日是2009年5月31日。
(1)评估限制条件有:本次评估所采用的储量数据,是依据企业提供的地质资料和储量核实文件,其准确程度评估人员无法确认;由于企业的长短期借款合同和入账凭证提供不齐全,账面余额中只有部分得到银行和信用社函证回复。
(2)本次评估遵照相关法令原则,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分别采用资产基础法和收益法两种方法进行评估。且评估的价值类型为市场价值。
在企业价值整体评估的收益法中,收入、成本费用等指标,是直接以近三年的实际经营财务指标为基础,对未来一定经营期限内的收入、成本费用等作出预测,这样其评估结果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较大。因此,就评估基准日的市场价值而言,资产基础法的结果相对更具可信性。
四、结论
通过以上理论及实例研究,本文发现:对于信息不对称及信息失真状况,企业应聘请信誉优良的中介机构及权威专家,合理使用财务报表信息并注重表外资源,明确参与资产评估各方的责任,提高评估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对于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企业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得出不同结论,然后进行综合分析,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观察中国煤炭进出口公司收购山西大同新荣唐山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之后这三年的运营状况,不得不承认,经过细致入微地资产评估,企业大大降低了财务风险,此次收购可谓是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成功的案例之一。截至2011年12月31日,唐煤公司净资产为人民币17,264.91万元,且资产基础法下,唐煤公司经评估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人民币139,076.12万元。2012年3月28日,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煤能源”)收购进出口公司持有的唐煤公司80%股权,这一关联交易有利于实现中煤能源做强做优煤炭主业的发展战略,增加公司优质煤炭储量,提升公司煤炭产量,这也进一步验证了2009年并购中资产评估的科学严谨性。
并购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在并购过程中向被兼并企业支付与实际不符的高昂费用,就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目标企业的每一个财务项目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查以及科学专业的评价。本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相信通过本文的结论和实例参考,我国煤炭企业可以有效降低并购中的资产评估风险,实现并购的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崔展伟:《浅析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的财务管理问题》,《财会通讯》2012年第29期。
[2]李宁:《资产评估问题浅析》,《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第16期。
[3]刘新峰:《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4]周莹莹、刘传哲:《煤炭资源资产评估中对采矿权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经济管理》2011年第5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资产评估 专业建设
1、国内外资产评估行业高等教育现状
1.1 国外资产评估专业高等教育现状
资产评估行业在发达国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无论在评估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际操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人才培养上基本形成了一套由准入考试教育、高等教育和后续教育构成的完善体系。在高等教育方面,早在1894年于英国成立的伦敦城市大学,便设有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其研究重点是在金融、投资等经济环境下,运用定量方法对资产与投资市场互动关系进行评估;美国的霍夫斯特拉大学设有房地产评估、收益资产的评估、评估原理与程序及专业操作规范等专业;新西兰梅西大学设有资产管理专业,具体方向有城镇评估、乡村评估、房地产评估三大方向。
在澳大利亚资产评估人才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资产评估高等教育的重视。1972年南澳大利亚大学率先开设了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开始授予资产评估专业学位。通过大学的系统教育,使学生了掌握丰富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其未来的执业素质。由于澳大利亚具有完善的资产评估高等教育,目前,澳大利亚资产评估协会已将大学学历作为入会标准,在大学获得相关专业学士学位并有两年相关工作经历后,可以直接申请成为注册资产评估师,可见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
1.2 我国资产评估专业高等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中关于资产评估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工作起步较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和探讨的逐渐深入,进入九十年代后,一些院校开始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方向的学科建设,并开始招收国有资产管理方向的本科生。后来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评估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市场上对资产评估业务、人才也有了大量的需求。我国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的建立以后,促使一些院校将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方向改为资产评估专业方向,或专门建设了资产评估方面的专业。一些院校不仅进行了本科层次的专业建设和招生,而且延伸到了研究生层次。2004年,厦门大学积极申报并且第一个获得批准设立研究生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2005年,南京财经大学和内蒙古财经学院也建立了本科层次的资产评估专业,并开始进行招生。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资产评估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目前来看,我国还未形成完善的资产评估人才培养体系,评估人才缺口较大,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培养数量严重不足。到2010年,全国开设资产评估本科专业的院校有14所,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只有几百人,远远不能满足资产评估行业的需求。在资产评估专业建设方面由于起步晚,目前也处于探索阶段。
2、关于资产评估专业建设的思考
2.1 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道德素质要求。对资产评估人才道德素质的要求并是仅仅停留在遵纪守法的水平上,而是要在遵守职业道德方面起标帅作用。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规范、讲究职业道德,弘扬传统美德。不仅能够始终坚持独立、公平、公正原则,而且能够与一切违反职业道德的不良风气作斗争。不仅将资产评估作为一种职业,而且能够真正作为事业来对待,关心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积极为行业的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工作中能够勤勉尽责、廉洁自律、精益求精,谦虚谨慎,团结和带动周围的同事共同为树立行业的良好形象不断作出努力。
(2)知识储备要求资产评估高等应用型人才应掌握外语、数学、计算机应用、经济、管理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资产评估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并掌握与资产评估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监管规章;掌握每个专业岗位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资产评估涉及多种特殊行业,需要资产评估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如涉及土地和房地产的评估应具备房地产估价或土地估价的知识;涉及税基评估应具备税收与财政学的专业知识;涉及金融资产的估价、保险评估,应具备金融和保险等知识;涉及车辆和机器设备评估,应具备机电设备专业知识;涉及珠宝鉴定的应具备专业珠宝鉴定方面知识。
(3)能力素质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资产评估人员,首先要具有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正确把握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动向及趋势,把握重大资产评估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和理念,并合理运用到评估工作中去;其次要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业务工作的能力,如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具有独立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较扎实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2.2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2.2.1 完善课堂教学体系
(1)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课是对所有大学生普遍开设的,为了让学生了解一般规律、掌握一般技能,重在教授系统的通识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的教育课程群,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通识教育课的宗旨不是重在传授某种专门的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知识,以有效解决人的全面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通识教育课程群除了包括教育部规定的政治、外语、体育、计算机等必修课之外,还应包括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工具方法科学及艺术素养、体能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精选出来的,具有基础性和普及性的素质教育选修课程。
(2)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课程群。该课程群应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财务会计、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核心课程,另外考虑到资产评估专业涉及相关学科较多,专业基础知识跨度大的特点,还应开设机电综合技术、建筑工程概论、财务管理、证券期货理论、管理学原理、房地产经济学等课程。
(3)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是在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注重宽度教育的基础上,将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向系统化纵深发展的专门化课程群。资产评估专业课程是资产评估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其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对于明确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资产评估课程体系、培养专业综合分析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关系重大。这一必修课包括:资产评估学、机电设备评估、房地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投资项目评估等,设置的课程应能直接与注册资产评估师(CPV)考试衔接。
(4)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提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资产评估专业发展方向的课程群。设置这一课程群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专业主干课学业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进行专业拓展和深化教育,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促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既获得各种必要的知识,又提升了专业能力。该课程群包括:房地产开发与经营、项目评估、金融资产评估、税基评估、财务报告分析、珠宝收藏品评估、企业战略管理、国际评估准则等课程。
2.2.2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1)开设资产评估综合模拟实验课程。资产评估综合模拟实验是一门将资产评估理论与资产评估实务融于一体,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宗旨的资产评估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实践课程。开展融合会计、评估等内容的综合模拟实验,强化文理渗透的力度,进行以学生为中心、为特点的教学内容服务(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让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件进行交互式的探索,使学生以评估理论为工具解决实际中错综复杂的问题,学生通过资产评估综合模拟实验,既可以检验与进一步学习在课堂上所学的资产评估基本原理与方法,又可以补充学习书本上没有的,而实际工作中必须了解的资产评估业务知识,还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其他资产评估专业理论与方法,缩短资产评估学专业在校学生从事资产评估实践的距离,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建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基地。建立资产评估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促进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做到“坐下去能写,站起来能说,深入实践能干”。同时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可以有效推动教学、科研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推动资产评估行业科学、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使双方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2.3 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发展资产评估高等教育的核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组建评估培训师资库,请资产评估研究领域的专家或者资产评估行业从业人员到学校,以讲座等形式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也可以把青年教师有计划地送到具有资产评估研究生方向的学校进行系统学习, 或者鼓励青年教师考取资产评估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以及安排青年教师到资产评估事务所从事资产评估实践活动,以强化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关键词:CDIO理念 资产评估 实训教学体系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是一种合作学习,团队成员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协作,共同完成项目设计、规划,最后独立实施完成项目。基于CDIO 教育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是以培养合格的资产评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应用资产评估知识技能教育为主线,以资产评估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基本资产评估理论知识传授为基础,使资产评估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结构得以优化、全面协调发展。
一、建立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有利于借鉴CDIO理论和应用“做中学”方法,创新资产评估专业教学模式。CDIO理论主要是借鉴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杜威创造的“做中学”工程教育理论,将其应用到建设项目资产评估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开发实践性工程资产评估教学实验项目,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资产评估专业教育完全可以应用“做中学”方法,实现由传统“通知教育”向现代“通识教育”转化。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延伸就业链。平时,学生对资产评估专业知识掌握只局限于一些资产评估基本概念、程序和方法等纯理论性知识,在资产评估实务应用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不能从事资产评估具体实务操作,也不具备应对经济社会对资产评估人才培养需要的能力。因此,在资产评估专业中开设资产评估实训课程是提升资产评估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又提高了资产评估教育质量,延伸了学生就业链。
(三)有利于培养高端资产评估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资产评估人才需要变化。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对广西加快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广西资产评估行业完全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资产评估行业的社会影响将不断扩大。
二、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一)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目前高校培养的评估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这个行业的发展需要。因此,构建资产评估实训教学体系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社会发展需要、市场经济需求、行业发展需求及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为评估行业培养高素质的评估人才。
(二)深厚专业基础知识,拓宽相关领域理论。评估行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熟悉相关领域工程基础知识和经济基础知识,以满足服务经济需要。因此,知识体系的构建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突出服务工程基础,注重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
(三)融合国际规范,突出国际化特点。评估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是一个国际化的合作。要想在全球范围内赢得竞争力,评估人才就必须符合国际化标准,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熟悉行业规范和国际标准,具有跨文化沟通、协作能力等。
三、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设计。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置专业学科核心课程,保证理论课教学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课程设置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基于CDIO理念的资产评估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是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与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课程体系。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综合性的实践项目为核心,将学科性理论课程、训练性实践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有机整合,完成基本实践、专业实践、研究创新与社会适应等4种能力的培养。
(二)实训教学平台设计。在每一个课程实训中,研究具体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重叠内容的衔接和过渡;设计课程实训和课程群大实训(综合实训),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并通过与现实企业合作的大型实训项目串联课程实训知识体系进行开放式实训,通过这些实训加强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
为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资产评估专业应根据学科交叉渗透、理论实践融合、资源优化共享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理论―课程实训―综合实训―跨学科综合实训”四步骤设计实训教学平台,应构建的实训教学平台。
(三)实训课程体系的结构设计。资产评估专业应按照CDIO的理念,即按照“基础―提高―创新”三阶段进行实训教学层次体系设计,将实训教学细分为阶梯状的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是入门阶段,也是通识课程基础实验阶段和专业基础性实训,通过这一阶段学习,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使其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第二层次是小项目综合实训与若干小项目组合的综合实训,是学生从基础到综合的一个过渡阶段,构成了实训教学的提高教育阶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和设计能力;第三层次的现场实训,则体现了理论知识与现场情况的交叉与渗透,是实训教学的创新教育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融合专业知识、自主思考并进行创新性工作的能力。
(四)实训教学体系的设计。为了保证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资产评估专业应构建“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训”包括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关键环节,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探求问题的解决和寻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教师已完成的企业横向课题根据教学需要转化成为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项目,或为学生提供企业现实环境中的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路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新爱,张伟民,张志红.房地产估价实训教学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5).
2.杨志奇,高雪铁.基于 CDIO 模式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讲坛,2010,(33).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
一、当前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成本法。成本法又称资产加和法,对于企业价值评估而言,具体是指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资产按重置成本法计算的评估价值加和并扣除各种贬值因素后求得企业整体价值的方法。(2)市场法。市场法是通过在市场上找出若干个与被评估企业相同或相似的参照企业,以参照企业的市场交易价格及其财务数据测算出价值比率,通过分析、比较、修正被评估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确定被评估企业的价值比率和评估值。(3)收益法。收益法,也称收益现值法,是利用投资回报和收益折现等技术手段,将评估对象的预期获利折算成现值,用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
二、三种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
(1)评估原理的比较。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任何一个理智的投资者在决定投资某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该项资产的现行构建成本,如果投资对象并非全新资产,投资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超过扣除各种贬值因素以后的构建成本。市场法依据的是替代原理,即任何一个理智的投资者购置某项资产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不会高于市场上具有相同用途的替代品的市场价格。收益法评估技术思路认为,任何一个理智的投资者在购置或投资于一项资产时,所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额不会高于所购置或投资的资产在未来能给其带来的收益。从评估原理上讲,三种评估方法都是科学的,评估方法之间存在内在联系,各种评估方法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和验证。(2)评估方法的前提条件。市场法的前提条件一是要有一个活跃的公开市场,二是公开市场上要有可比的资产及其交易活动。收益法的前提条件一是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二是资产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预测并可以用货币衡量,三是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成本法的前提条件:一是被评估资产处于继续使用状态或被假定处于继续使用状态;二是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能够支持其重置及其投入价值。(3)评估方法的局限。成本法是对单项资产的加和,成本法使用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对不可确指的资产如商誉进行评估。市场法的运用过程中,参照物的选择和各种因素的调整难度较大。首先,评估对象和参考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往往不尽相同;其次,对价值比率的调整是运用市场法极为关键的一步,需要评估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技术能力。收益法需要预测资产未来收益、资本化率、受益期限,这就需要认真分析影响资产预期客观收益的主客观因素,被评估企业所具有的行业风险、地区风险、企业自身风险,以及评估对象获利时间的长短。成本法直观、确定、容易理解,相对于市场法和收益法,其客观依据较强。市场法通过市场比较来确定评估价值,是最直接、最具有说服力的办法。资产的价值在于其未来为拥有者或控制主体带来的收益,所以收益法也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特别是利用收益法估算的企业整体价值中包含了不可确指无形资产商誉的价值。
三、企业价值评估中评估方法的选择
1.评估方法的选择的实质。第一,资产评估中的基本方法与具体技术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片面地把资产评估中的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当作资产评估的具体技术方法,人为将资产评估方法限制在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三种方法的范围内。比方成本法中也利用费用折现的方法确定功能性贬值或经济性贬值,收益法中也通过市场比较确定资产合理的收益额、收益期限和资本化率。第二,对特定经济行为,在相同市场条件下,对处在相同状态的资产进行评估,其价值应该是客观的,评估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各种方法的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资产评估方法选择实际上包括了一个不同层面的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和综合的过程,这个过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选择:其一是关于资产评估技术思路层面的选择,即分析三种资产评估基本方法所依据的资产评估技术思路的适用性;其二是在各种资产评估技术思路已经确定的基础上,选择恰当适用的实现各种评估技术思路的具体评估技术方法;其三是在确定了资产评估技术思路和具体评估技术方法的前提下,对运用各种评估技术思路和具体评估技术方法所涉及到经济技术参数的选择。我们必须强调资产评估方法选择是资产评估技术思路与实现评估技术思路的各种具体评估技术方法,以及各种评估技术方法所使用的各种经济技术参数选择的统一。
2.评估方法的选择。(1)评估方法的选择要与评估目的,评估时的市场条件,被评估对象在评估过程中的条件,以及由此所决定的资产评估价值基础和价值类型相适应。这里所说的评估目的主要指的是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资产评估的特定评估目的既是资产评估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又是资产评估结果的具体用途。资产评估特定目的会在宏观层面上对资产评估对象及其面临的市场条件具有约束和限定的作用,从而对评估技术思路、评估具体技术方法和评估方法所使用的经济技术参数的选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评估时的市场条件和评估对象的条件是决定资产评估价值的主客观因素,它们与资产评估目的一起不仅共同构成了资产评估的价值基础,也构成资产评估得以进行的条件基础和信息基础。不论是资产评估的技术思路的选择,还是实现这些评估技术思路的具体评估技术方法的确定,或是评估技术方法所使用的经济技术参数的选择,都不可能离开或偏离资产评估得以进行的条件基础和信息基础。如处于困境中的企业、收益具有周期性特点的企业、经营状况不稳定以及风险问题难以合理衡量的私营企业就不适合用收益法进行评估。资产评估中价值类型是资产评估价值基础之上的资产评估结果及其价值属性。价值类型是从资产评估结果及其价值属性的角度对选择资产评估技术思路、实现评估技术思路的具体评估方法,以及具体评估方法所使用的经济技术参数进行约束。从理论上讲,资产评估中的三种基本方法都可以评估资产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注册资产评估师必须清楚,不论运用什么方法评估资产的市场价值,必须保证评估方法所使用的各种信息资料都取自于公开市场的证据。而不论运用什么方法评估资产的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都应当考虑相关的非市场因素。评估方法作为实现评估目的及其价值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评估方法及其运用不应当,也不允许偏离所要实现的资产评估目标及其要求。(2)评估方法的选择受各种评估方法运用所需的数据资料及主要经济技术参数能否收集的制约。每种评估方法的运用所涉及到的经济技术参数的选择,都需要有充分的数据资料作为基础和依据。在评估时点,以及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某种评估方法所需的数据资料的收集可能会遇到困难,当然也就会限制某种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这种情况下,评估人员应考虑采用替代原理和原则,选择信息资料充分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例如,对于既无市场参照物,又无单独经营记录的资产,只能选择成本法进行评估;对于工艺比较特别且处在经营中的企业,可以优先考虑选择收益法;面对相对活跃的市场和充分的参照物,可优先考虑选择市场法等等。(3)注册资产评估师在选择和运用某一方法评估资产的价值时,应充分考虑该种方法在具体评估项目中的适用性、效率性和安全性,并注意满足该种评估方法的条件要求和程序要求。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清楚,在选择和运用评估方法时,如果条件允许,应当考虑三种基本评估方法在具体评估项目中的适用性,如果注册资产评估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时,不仅要确保满足各种方法使用的条件要求和程序要求,还应当对各种评估方法取得的各种价值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做相应的调整,确定最终评估结果。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清楚,关于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实际上是专业评估人员根据实际条件约束下的资产或模拟条件约束下的资产的价值进行理性的分析、论证和比较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做出有足够理由支持的价值判断。任何将评估方法选择和运用的过程简单地理解为评估公式或评价模型的使用或计算的过程都是不正确的。
参考文献
[1]温蓓.国有企业改制应重视商誉评估[J].中国资产评估.2006(10)
[2]李雪,于晓红.企业改制中的资产评估及其方法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2)
[关键词] 资产评估;价值类型;会计计量;属性;关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7. 004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7- 0008- 02
1 资产评估价值的涵义及分类
资产评估价值并不是经济上的价值定义,而是一个评估各当事人都可以接受的公允价值,是资产的使用价值或对效用的估价,资产的使用价值决定资产评估价值,它不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无差别人类劳动,不是市场价格。
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是指资产评估结果的价值属性及其表现形式。不同的评估目的决定相对应的价值种类,不同的价值类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资产评估价值的属性和特征,不同属性的价值类型所代表的资产评估价值不仅在性质上不同的,在数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资产评估价值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第一,资产评估的估价标准形式表述的价值类型,包括重置成本、收益现值、现行市价和清算价格4种。第二,从资产评估假设的角度来表述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包括继续使用价值、公开市场价值和清算价值3种。第三,从资产业务的性质来划分资产评估价值类型,包括抵押价值、保险价值、课税价值、投资价值、转让价值、保全价值、交易价值、兼并价值、拍卖价值、租赁价值、补偿价值等。第四,从资产评估所依据的市场条件,以及被评估资产的使用状态来划分资产评估结果的价值类型,包括市场价值和市场价值以外的价值。
2 会计计量属性及原则
会计计量是选择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单位,确定应记录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会计计量的目标有两种:满足对外报告的需要和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会计计量的目标之一是通过财务报告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投资者通过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做出继续投资和收回投资的决策。会计计量的另一目标是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管理当局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与投资者和债权人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并不相同。投资者主要关心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债权人主要关心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而企业管理当局关心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领域、环节和单位及个人的全部信息。
会计计量的原则主要有:第一,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作为计价基础的理由是:①历史成本是买卖双方在市场上通过交易客观地确定下来的,或者是企业的财产物资在构建过程中实际支付的,因而比较客观。②历史成本有原始凭证作为依据,因而可以随时进行验证,既获取方便又真实可信。③历史成本计价可以使企业核算手续大大简化,由于不需经常调整项目,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企业随意改动资产价值而造成经营成果虚假。④历史成本计价下的经营费用是以实际损耗(实际成本)来计量,收入又是销售商品的实际成交价格,收入与费用的配合和收益衡量都建立在实际交易基础之上,也就不容易歪曲或任意操纵企业经营收益。第二,可比性原则,是指不同企业之间应用类似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将不同企业的会计报表编制建立在相同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上,从而便于报表的使用者进行企业间的比较,以有效地判断企业经营的业绩,据以作出投资决策。可比性一般以会计准则为判断标准,强调的是不同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信息具有共同或类似的特征,可作为比较的基础。第三,一致性原则,是指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所使用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应当是相同的。为了考核、衔接和控制不同期间的经营活动,会计提供的信息必须具有一致性。否则,不同期间的会计信息就无法比较,而且容易产生误解。为此《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一致性与可比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致性是对某一会计主体而言,强调的是一个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中的会计处理方法要连贯一致;而可比性原则,主要是对不同企业而言的,几个企业所遵循的会计核算原则和方法应当一致,使得提供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第四,考核性及追溯性原则,正确全面反映责任单位及个人业务,同时完整反映实际的经营过程与结果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状态,便于及时揭示问题,引导经营活动有效实现其各项目标。第五,目标性原则,明确单位经营活动各领域、单位应达到的目标及其途径,为实际经营过程提供系统的约束和指导。
3 资产评估价值类型与会计计量属性的差异
(1)前提不同。在通常情况下,会计计量的前提是持续使用,而评估价值类型选择的前提是终止使用。
(2)基础不同。会计计量的基础是历史成本,而评估价值类型并没有严格一致的基础,如果有的话,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市场价值。
(3)原理不同。会计计量属性的原理是要求以真实可靠的历史数据为凭,而评估价值属性的原理是假设交易,无论是否以真实的交易为背景的评估,选择价值属性时都以假设交易为基础,大多数参数的选取都是假定性的。
(4)适用性质不同。我们说评估价值类型包含的诸多因素都具有假设性,而会计计量属性所包含的因素通常要求有据可查。如果将二者联系起来放在同一项有现实交易背景的经济业务中,我们就会注意到,现实的交易对会计计量而言是前置的原因,对评估而言则通常是后续的目的。虽然我们也常常在评估中收集现实的交易案例,但这是为了构建所预期的(设定的)现实交易的估价模型,而不是其本身。而对于会计计量而言,100种先进的估值技术所确定的评估价值也不如一个实际交易来得真切,但在有时候,评估和会计计量的关系事实上有着质的差异。
(5)相同或相近概念的内涵不同。比如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的公允价值,在评估中则不是一种价值类型,而是对所有评估结论的一个基本要求和统称。还有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的现值,实际上不是一种计量属性,也不是一种价值类型,而是一种计量技术或者确定公允价值的估值技术。
(6)约束性不同。会计计量属性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实际也是一个基本的约束,而评估价值类型并没有类似的约束性,而是因评估目的而选定。
4 资产评估价值与会计计量属性的关系
(1)会计计量属性的已有成果。按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思路,会计计量属性包括5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价值类型指导意见征询意见稿中指出:在符合会计准则计量属性规定的条件时,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一般而言等同于本指导意见下的市场价值;从评估的角度看,会计准则涉及的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余额、现值或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可以理解为相对应的市场价值以外的其他价值类型。但本文认为并不能简单地将这段话理解为对应的评估价值类型就是相应的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计量问题是财务会计之基石。而会计计量通常分为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是要解决以多少金额确认入账的问题,而后续计量主要包括折耗和摊销、后续支出入账、资产减值、终止确认转销以及价值变动调整等。而对这些方面的确定,就要运用上述的计量属性来确定如何恰当计量。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有诸多内涵前提在里面:首先,会计应该有一个基本目标要明确,而后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基础,即权责发生制;其次对于会计信息质量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总之,会计信息的提供是以财务报告为载体,而不是具体的会计账簿,更不是原始凭证。只有每一笔业务、每一张原始凭证的处理都遵循了公认会计原则,所形成的财务报告才有可比性,才能为决策提供可用信息。而会计计量属性所起的作用就是让会计计量行为规范,可比,明晰。
(2)会计计量可以借助评估结论。有些情况下,比如盘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会计上可以采用重置成本计量,这时就可以借助评估结论。评估价值类型理论及其实践可以充分吸收和借鉴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已有成果。只要研究清楚了会计计量和评估价值的关系,并充分掌握了评估价值类型理论和实践操作规范,就可以调动一切有利资源为估值服务,那么与之关系密切的会计学体系以及财务会计等会计学科的已有成果肯定可以为评估提供帮助。比如对成本构成的认识,还是会计学科更为系统而深入,这样评估价值类型理论研究就可以直接借用其已有成果。会计信息也可以被评估借鉴,既可以是指单独某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也可以是一个行业的财务统计信息,还可以是某一类型企业的会计信息,可以为具体评估项目的价值类型选择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料。
(3)从评估计价与会计计价的市场性来看,资产评估与会计具有密切的联系,其本源在于评估与会计在资产披露问题上均是关于资产确认、计价和报告的科学。从会计理论的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来看,资产评估与会计具有功能上的互补性。
理论上讲,企业之所以无需调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数据,是因为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特定主体来说,权益所有者关心的不是资产的公允价值,而是以权益为基础依据的收益,而且从成本收益法则和信息的相关性而言,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更适用,更可靠,没有通过资产评估来重新确认账面价值的必要。中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但从另一种需要来看,作为收益重新安排的依据和基础的权益一旦发生变化(例如资产重组),权益所有者关注资产价值的程度远远超过收益的本身,在这方面包括国家资本在内的任何权益所有者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国有资产评估有关规定的出发点,即保护国有资产。任何权益所有者都清楚本文前面提到的,账内反映的资产的历史成本与公允的资产价值是背离的,作为完整获利主体的企业收益并非完全、有时完全不是账内资产产生的,也并不是从资本的本质(产生收益)的角度去计量资本的价值的,尽管是确定的(会计中的客观性),但同时是不正确的,这就必然产生通过重新计量、反映资产公允价值,从而在公允价值的基础上重新安排权益的需求。
同属资产计价方法的资产评估和会计,人们对其产生了理解上的差异,甚至在两种方法的技术规范中不乏争议和矛盾,评估技术规范与会计制度不完全对接,从而导致了重组后企业账务处理的矛盾和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因此,讨论资产评估的计量属性,对会计计量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资产重组中资产评估与会计的衔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萍,徐泓.资产评估会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注册资产评估师(Certified Public Valuer,以下简称CPV)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的资产评估人员。CPV考试每年举行一次,报名时间为每年的3月至4月 (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9月中下旬。原则上只在省会城市设立考点。考试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参加全部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连续三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参加四个科目考试的人员须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所报科目的考试。考试试卷总分为100分,以60分为合格标准分。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职改)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的、人事部与财政部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取得《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证书》者,须按规定向所在省(区、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经注册后的资产评估师方可执业,资产评估师注册有效期为三年。有效期满前三个月,持证者须按规定到注册机构办理再次注册手续。
二、CPV考试科目
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共设《建筑工程评估基础》、《机电设备评估基础》、《资产评估》、《经济法》、《财务会计》五个科目。每个科目均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个部分组成,分别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作答。考试分别在五个半天进行,《资产评估》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其余四个科目考试时间均为两个半小时。各个科目具体章节涉及内容如表1。
在众多考试中,CPV考试还属于资历尚浅的“小辈”,资产评估行业也还处于“成长”阶段,CPV多融于CPA,CPV与CPA暂无明晰的分水岭,而CPV报考人数远不及CPA多。2002年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报名人数5.5万人,总合格人数为2873人,总合格率5.17%。各科合格情况为《资产评估》合格人数2948人,合格率16.61%;《经济法》合格人数6910人,合格率35.68%;《财务会计》合格人数5328人,合格率24.98%;《机电设备评估基础》合格人数2758人,合格率17.87%;《建筑工程评估基础》合格人数1030人,合格率8.03%。与2002年CPV总通过人数相比,2003年CPV考试通过人数有所下降。2003年CPV报名人数4.7万人,总合格人数为1040人.总合格率为3.84%。其中,《资产评估》2631人,合格率17.93%;《经济法》2651人,合格率19.04%;《财务会计》1998人,合格率11.75%;《机电设备评估基础》1289人,合格率10.86%;《建筑工程评估基础》2279人,合格率10.81%。近五年来,CPV考试人数没有明显上升趋势,直至2006年,即该项考试制度建立以来的第十次考试,全国累计参加CPV考试的人数仅49万人科次。
三、CPV考试发展
1995年依据《人事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及(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人职发[1995]54号),国家开始实施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资产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通过运用特定的专业方法,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相关资产或经济资源价值评估服务。在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规范交易行为、改善经营管理,对于促进政府转变职能、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十年来,CPV考试为行业发展选拔和储备了大批专业人才,为建立一支资产评估专业化队伍,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CPV考试在为行业发展需要服务的同时,考试制度和考试政策也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创新。
资产评估协会领导指出:“近年来,为适应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考试更加关注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凸现资产评估‘执业能力’的特点,通过改革考试教材,细化考试大纲,完善考试命题,健全组织管理工作等,考试不断创新和完善。2004年为加大资产评估行业对外开放的力度,考试向港澳居民开放。同年,为进一步优化选才途径,拓宽资产评估行业人才领域,还设立了珠宝评估专业考试,目前已初步形成基本符合行业发展特点、学科设置较为合理、组织管理逐步健全的考试管理体系”。
四、资产评估行业现状
我国的资产评估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兴起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已初具规模,在企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程中,维护了包括国有资产在内的各种产权主体的利益,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规范资产运作、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已经成为我国蓬勃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中介服务行业。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资产评估行业面临新的挑战。资产评估新准则的,给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带来了崭新的机遇,使资产评估行业在国际趋同方面又迈进了一大步。
目前我国有注册资产评估师3万余人、从业人员6万多人评估机构3500多家,而平均每家评估机构拥有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却不足8人。以北京地区为例,2006年北京地区专营资产评估的机构中,最大的评估机构注册资产评估师人数也不足100人。从这几个简单的数字不难看出,我国评估行业还须加快前进的脚步。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不足,使得评估机构无法建立起科学的内部管理体系和有效的管理审核制度,而内部管理是保证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的关键,因此高端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
五、CPV行业前景展望
与国外的评估机构相比,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执评业务较单一。为此,资产评估行业协会大力拓展咨询业务及其他与评估相关的业务,全方位开拓服务领域。目前,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市场经济主体的需要,资产评估服务已涉及到诸多重要领域和重要经济活动,其中包括设立中外合资企业、国有企业改制上市、企业重组、国有产权或股权转让、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等。同时,为解决目前资产评估行业存在的问题,还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高素质的资产评估师团队,提高行业整体水平,促进我国健全资产评估行业法规,推进资产评估机构的成长。
资产评估协会领导曾答记者问说:“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资产评估行业的地位不断提高,评估领域不断拓展,社会影响日益增强。《公司法》、《证券法》、《拍卖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对资产评估提出法定要求并做出相关规定,资产评估对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防护金融风险和保证公平交易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碳资产低碳经济;碳资产评估;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F720 [文献标识码] B
受《京都议定书》和清洁机制(CDM)的约束,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型商品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广为交易。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是对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的一种鼓励,同时也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再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无论从当今的经济发展宏观环境出发,还是出于自身发展的利益考虑,开展碳资产评估业务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从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开展碳资产评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出发,探讨关于我国企业开展碳资产评估的意见。
一、企业开展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可行性
(一)低碳经济理念深入人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植被的大面积破坏作为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副产物,日益威胁人类所生存的环境。在当今“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发展理念逐渐深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的同时,低碳经济的出现似乎完美的综合了前两这的内涵,与当今的经济发展形势更为契合。“低碳经济”一词最早见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虽然当今学术界并未对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还是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作出明确的定义,但其所提倡的减少二氧化碳等碳气提的排放的节能减排意识无疑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并与当今人类的环保观念,节能观念深深契合。
(二)碳交易机制日益健全
碳交易机制是规范国际碳交易市场的一种制度。碳资产原本并非商品,也没有需要开发和交易的显著价值。但由于,1997年签订的《京都议定书》对各国的碳排放量有了限制和约束,才使得碳排放权作为一种新型资产,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企业之间交易的重要商品。清洁发展机制(CDM)、排放贸易(ET)和联合履约(JI)作为《京都议定书》规定的3种碳交易机制,为碳排放交易权的交易体系构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的碳交易机制的基础,构建于《京都议定书》对各国碳排放的约束,以及各种机制和合约的约定。这些公约和机制的构建不仅促进了各国、各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上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碳交易市场的有序化,和合规化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成为碳交易爆发式增长的基础,从而也成为碳资产评估业务开展的重要经济条件。
(三)碳资产评估理论日渐完善
碳资产评估作为一种新型的资产评估业务,其发展深深地依附于碳交易活动的发展。不仅如此,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同样需要相关专业理论的支撑。与传统的无形资产评估、不动产评估、机械设备评估与企业价值评估相同的是,碳资产评估理论的发展与深入研究同样深深植根于当今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相关经济模型的发展。不同的是,碳资产作为一种新型资产,国际学术界对碳资产具体定义为无形资产还是金融资产,抑或是其他类资产并没有达成共识。正是由于碳资产本身属性的定义并不确定,这使得碳资产评估理论的发展也有了很多种看法。但总体而言,碳资产作为企业自身资源的一部分,相应的企业管理理论,宏观经济理论为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例如,这几年的碳会计相关理论的发展为企业碳资产的确认与计量提供了更为科学、准确的方法;期权定价模型等新兴数学模型在碳资产评估实务中的成功运用对碳资产的公允定价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从而,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当今碳交易的不断开展,相关的传统和新型管理理论和经济理论以及数学模型的运用为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二、碳资产评估开展的必要性
(一)碳交易业务发展的需要
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发展离不开碳交易的发展,碳资产作为一种新型的资产,其交易活动的发展为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基础。正是为了保证碳资产能够在交易中得到公允的定价,碳资产评估业务才应运而生。同样,碳资产评估业务的不断开展同样也促进了碳交易市场的繁荣。专业的评估机构在碳资产评估业务中运用相关的专业理论和知识,公平、公正和可观的确定在正常市场条件下的碳资产的交易的市场价值是碳资产评估业务开展的目的所在,保证了碳交易的正常有序进行。与其他资产评估业务一样,碳资产评估业务同样对碳交易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履行国际公约的需要
在整个碳资产交易的框架体系的构建中,《京都议定书》不仅为碳资产的交易提供了相关的机制,为碳交易的开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样,《京都议定书》对各国的碳排放额度进行了相关的规定,使得各国在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量上达成了共识。出于履行《京都议定书》以及其他国际相关公约的约定需要,公正合理的开展碳交易活动,使得碳资产作为一种商品而变得具有商业价值。出于保护碳交易双方的合理利益考虑,合理的、公正的、公平的碳资产交易价格是保证双方交易活动公平进行的基础和前提,而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则为公平公正的确定碳资产的价格提供了保证。由此可见,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同样是履行《京都议定书》以及其他国际公约所需要的。
(三)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是碳交易活动中的最主要的参与者,碳资产作为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资源的一部分,是企业自身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确定企业碳资产的价值,不仅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也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公关形象的宣传。在关键的碳资产交易活动中了解自身的碳资产价值,关系到企业真是资产价值的确认和各项管理。这在相关的生产企业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有较大碳排放交易需要的企业而言,合理的明确自身所有的碳资产价值,不仅关系到企业碳资产的日常管理活动,同样关系到企业形象在社会中的定位。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合理确定企业的碳资产价值,可以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得更为明晰,同样可以使得企业在碳资产交易当中合理的使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三、企业开展碳资产评估的建议
(一)完善碳资产评估相关理论
首先,应当完善相关的碳会计相关理论。碳资产虽然是一种新型资产,但其确认计量仍旧应道依据相关的会计准则。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倾向于将碳资产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然后参照相关的无形资产准则进行相应的确认和计量。但,具体将碳资产确认为何种资产仍旧存在争议。因此,解决争议,明确确定碳资产的资产属性,颁布适用于碳资产的相关会计准则,是为企业财务上合理确认、计量和报告碳资产价值的关键,同时也为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提供资料基础。
其次,明确碳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对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碳资产虽然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的资产形态,但只要符合资产的属性,则对其估值就符合国际通行的资产评估方法。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是资产评估中的三种基本方法。其中三种评估方法都有自己不同的应用条件。例如:应用市场法需要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可比较案例,如果市场上存在大量客观条件相符的可比较案例,那么运用市场法评估出的碳资产价值就存在较高的可信度,相反,如果市场上存在的可比较案例较少,或者案例差异较大,那么市场法的运用则显得有失偏颇;应用收益法必须满足以下前提条件:第一,评估对象的预期收益可以预测并能用货币来衡量,其预期收益包括通过碳资产直接交易获得的收益,还包括碳资产所带来的协同效应,即为企业带来的间接效益。第二,资产拥有者获得预期收益所承担的风险也可以预测并能用货币来衡量。第三,被评估资产预期获利年限可以预测。如果不能合理的预估出未来碳资产所带来的相应收益,不能合理的预估出相应的风险从而确定不了相应的这项率,则收益法则难以运用;应用成本法评估资产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有:一是被评估资产处于继续使用状态或被假定处于继续使用状态。二是被评估资产的预期收益能够支持其重置及其投入价值。若果不能满足的相关前期条件,成本法的应用也就很难具有说服力。总而言之,三种基本评估方法的应用要深深地与现实条件相结合,合理选择适当的碳资产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之上注意适当数学模型的应用。
(二)注重企业自身的碳资产管理
首先,应当站在战略层面去考虑企业的碳资产管理。对于大多数生产型企业来说,碳排放是生产活动中不能避免的。因此,将碳资产管理合理的上升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应当加强自身的碳资产成本管理。合理的确定企业碳资产的取得成本,对企业的碳资产的成本进行实施监控,是合理确认企业碳资产价值的基础。这就需要企业进行合理有效的,实时的碳排查。加强对碳资产的盘查,对在日常中碳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减值,实现对碳资产的实施监察。
最后,应当运用企业管理系统对碳资产进行管理。每个企业由于所处的行业不同,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不同,对碳资产的需求也就有所不同。对于经常从事碳交易业务,或对碳资产管理有较高要求的企业,可以与相关的专业服务公司合作,开发适用于本企业碳资产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如,将企业中的碳资产列入企业的ERP系统中,从而更容易加强对企业碳资产的管理。
(三)注重碳资产评估相关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
根据当下的碳资产评估业务的开展,我们可以将碳资产评估相关人员分为普通有碳资产评估业务需求的企业工作人员,和专业评估机构中从事碳资产评估业务的评估人员。提碳资产评估业务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对碳资产评估这一新型评估业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完善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碳资产评估作为一种新型的资产评估业务,对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评估人员的专业素养是合理确定碳资产市场价值的重要保证。
一、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设备类固定资产价值所需的常用信息资料
根据资产基础法评估的一般操作模式,在采用资产基础法对设备类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时,最常被用到的计算公式为:
评估值=重置全价×成新率
其中,重置全价为设备本体价格与设备从出厂之时起,至安装到位调试成功可正式投入使用止,设备使用者需要承担的除设备买价之外的其他费用(也称价外费用)之和。
评估人员在利用上述公式时可能需要搜集的信息和资料包括:
(一)设备本体价格
1.外购设备的本体价格。针对评估人员工作所需,外购设备的本体价格指的是:设备生产厂家在市场公开销售设备时执行的出厂价格,通常也被称为“设备买价”、“设备报价”等。
在采用资产基础法对设备类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时,外购设备的本体价格是评估测算工作所需的最基础的资料之一,设备评估人员的大量工作也体现在对外购设备的本体价格进行查询。如果被评估设备为进口设备,评估人员在调查设备出厂价格的同时还需要了解与设备报价币种及评估基准日相适应的外币汇率信息。
2.非标、自制设备的本体价格。除外购设备外,被评估设备也可能为非标准外购设备或产权所有者自制(建)设备。通过对设备价值构成进行分解,评估人员在评定估算非标及自制设备时,需要搜集的信息和资料主要包括:非标设备外购材料价格、非标设备外购零部件价格、非标设备制作及组装成本标准、非标设备设计费标准、非标设备制作与建造单位管理费标准、与非标设备的制作组装及建造相关的其他费用及税金标准等。
(二)价外费用
评估人员需要根据设备实际情况,科学确定费用范围,选用适当的测算方法和费率标准,对设备报价之外的费用进行估计、测算。
1.国产设备价外费用。对于国产设备而言,价外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运费(含运输保险费)、设备安装调试费、设备基础费、联合试运转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及其他费用、资金成本等。
2.进口设备价外费用。评估人员在评估进口设备时,还需要考虑诸如设备海外运费、设备海外保险费、进口关税、进口设备增值税、进口设备消费税、银行手续费、进口手续费、海关检验检疫费等与设备进口各环节密切相关的各项税费。
(三)确定设备成新率时所需的常用信息
为了科学、可行地确定设备成新率,评估人员在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设备类固定资产价值时一般需要搜集、掌握被评估设备的经济耐用年限或尚可使用年限。其中,当被评估对象为产权所有者新近购入设备时,一般采用设备经济耐用年限来计算其理论成新率;当被评估对象已经使用多年或为二手设备时,往往应采用设备尚可使用年限来计算其理论成新率。对于某些主要靠使用量多寡确定成新率的设备,需要了解被评估设备的理论使用量,确定被评估设备在评估基准日前后的尚可使用量。
(四)其他相关信息
除了典型的“设备本体价格”、“价外费用”以及“使用年限”或“使用量”外,以下信息在设备评估实务中也常常会给评估人员以很大帮助。
1.各类价格指数。价格指数常被用于衡量目前市场价格难于查询、技术进步不明显、替代产品较少的设备的当前重置成本。
2.规模经济指数。当被评估设备不属于常见规格或已经改型时,可通过借鉴常见规格设备或改型后设备的当前出厂价格,借助于规模经济指数,在比较设备规格或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对被评估设备的出厂价格进行估算。
3.设备类固定资产投资的投资成本指标。对于某些特定行业,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会定期最近时期该行业一般企业在进行大型生产线、机组或单台(套)设备固定资产投资时实际发生的平均成本指标。这些指标有助于评估人员整体把握特定行业设备类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指标水平,对被评估设备重置全价的测算具有指导意义。
4.可能对设备价格走势、设备可使用年限产生影响的国家、地方性政策。国务院各行业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会基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科技进步规划以及地方发展规划,不定期针对特定行业、特定产品乃至特定设备的鼓励政策、限制政策、限期淘汰政策乃至于禁止使用政策;也可能对设备、生产技术、管理及运行模式的先进性或落后性进行评价,引导各行业发展方向符合各类规划要求。这些鼓励、限制、禁止方面的政策可能对有关行业及有关设备的未来价格走势变化具有一定影响,对特定设备的经济耐用年限及尚可使用年限可能有着强制性的限定。
5.可能对设备物权具有一定限定、规范作用的国家、地方法律法规。评估人员在对设备类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时,需要对评估对象的法律权属进行充分关注,需要在评估报告中对设备产权存在的各类瑕疵问题予以充分披露。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的前提是评估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有充分的了解,对法律法规中对设备物权做出的限定、规范有着充分的认识。
二、主要的资料来源或搜集途径
评估人员所需的相关信息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来源及途径获取:
(一)专门服务于评估行业,使用对象为评估从业人员的各类专业数据服务公司或专业组织
目前,专门为资产评估行业提供专业数据服务的单位较少。
1.各级资产评估协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各地方资产评估协会作为资产评估行业的自律管理组织,以协会网站、出版物和会员培训等方式向协会会员提供国家法律法规、资产评估准则、指南及指导意见,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资讯服务。同时,也为评估人员建立了部分查找评估执业常用信息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