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存在讲解差异
在高中地理中,由于课时需要,往往被划分为几个必修模块和其他的选修模块,尽管这些模块之间各具特色,但很多老师迫于教学进度和高考复习等影响,将上课的很大比重都放在了必修模块上,选修模块的知识只是简单地概述一下,甚至让学生自己课下预习和了解,导致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仅仅在考试卷上出现过的内容,很多的延伸内容都被忽视和遗忘,让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仅仅只是培养了很多的考试机器。
2.预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时候,尽管一部分老师在上课前会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并要求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将整个课堂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前进,无视了学生的预习成果,也没有及时的解决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和见解,这样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导致了学生不再认真预习,使得上课听不下而厌学地理。很多老师无视了学生的真正上课需求,机械化的教学,尽管素质教育一再被要求贯彻落实到各个学校,但很多时候学生还是没能真正地落实到主体地位。
二、解决地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1.准确落实上课目标,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发展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不单单要指导学生掌握地理中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同时也要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个人发展相互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推导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让他们真正(上接第158页)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新精神。通过激发和鼓励学生利用测试过关和游戏过关,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期间都快乐掌握必要知识。
2.优困互动
新课改理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的重要指导思想。要牢牢把握新课改精神,树立大课程观,树立学习化课程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树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树立让学困生主动参与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的知识观,将学习内容和教学过程优化,形成小组学生优困合作学习互动策略。利用学校开展学生合作小组的资源优势,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习惯、数学技能,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将教师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以优秀学生帮助学困生,建立优困一帮一,并签订协议,落实责任,落实考核,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题的积极性。建立学困生个体档案,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学困生大致分为智力型学困生、情绪型学困生、基础型学困生、混合型学困生,统计数据表明:其中智力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5.6%;情绪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66.6%;基础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16.7%;混合型学困生占整个学困生的11.1%。加强对学困生过程跟踪调查、反馈信息、增添措施,将每一次的验收成绩记录、分析,及时调整方向,以对学困生的心理疏导作为重点。
3.家长激励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
1.教师缺乏实践性教学
高中生的心智已比较成熟,对事物都有了自己的认识与见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教师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法,甚至有教师为了让学生复习、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这些习题重复、机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受应试教育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地理是一门副课,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也习惯于用成绩来衡量学生。对处于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教师的态度也有所差别。一般而言,教师喜欢成绩优异的学生,所以在地理课堂上与他们的交流比较多,这难免给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心理负担,而且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基础较弱,在教师关注较少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兴致不高,经常会在地理课堂上做小动作,也不认真对待教师布置的练习。甚至有学生在地理课上做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作业,浪费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大好时机。
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地理课程开设的历史较长,虽然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教师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自然就能提升教学成效。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还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从实践中学习、领悟相关的地理知识。因为学生对实践中学到的地理知识印象深刻,所以在进行基础课程教学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试验、探索,发现地理知识的奥妙,然后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如教学《区域城市化》《城市功能分区》等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并设置一些调查问题,如影响城市功能的因素有哪些、不同城市区域的特征等。在经过实地调研之后,学生就能轻松地学习《区域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一章节了。
2.开展研究型教学
虽然应试教育引发的讨论一直都存在,但应试教育也有一定的公平性,所以应试教育在短时期内不会被取消,教师应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学会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应在理论教学之余,适当地选取一些时间,指导学生从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专题,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搜集、分析和判断信息,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教学《地形地貌》时,教师可以学校所在地的地形、地貌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描绘出该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利用一定的教具自制地形、地貌模型,以便学生能直观地获取所学信息。
3.细化课程安排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设计地理课程,细化教学内容,严格执行并完成课程内容。在严格的训练下,学生必定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此外,对于学生的课后习题,教师要提前筛选,选择一些新颖、创新的题目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对于刚开始接触地理课程的高中生而言,“不同时区的日期计算”是比较难的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放缓进度,确保学生能清楚、通透地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然后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巩固这些内容,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时区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结语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导学;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法
引言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以及实践分析与操作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导学来指导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让学生带着地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思维、拓展。一方面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兴趣性,提高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思维性;另一方面以问题脉络来架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降低地理知识内容的抽象性与杂乱性,进而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精准化掌握与重点性拓展,全面构建高中地理教学的多元性与有效性。
1明确问题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积极作用,强化地理教学的方向性与侧重性
1.1问题导学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增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
在利用问题导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时,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点以及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与理解,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并可以有效地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与互动性。同时教师以问题创设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地理实践模型以及思维模式。
1.2可以有效利用问题导学来框架化高中地理知识脉络体系,实现学生的系统化掌握与拓展
每一个地理问题都可以是对高中地理知识重点的具体性分析与拓展,因此学生可以通过所有问题来架构高中地理知识脉络体系,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体系的框架性认知与掌握,并通过问题模式来细化对重点知识以及思维方式的分析与掌握,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1]。
1.3问题导学可以全面落实学生的地理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的构建主动型的地理思维模式
问题导学以问题为蓝本来组织学生积极思维与高效互动,使得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掌握高中地理思维模式以及思维重点,尤其是帮助学生全面适应高中地理学科思维逻辑,帮助学生构建起主动性的地理思维偏好,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在实践思维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核心以及知识逻辑要点。
2以多元问题角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
2.1以多媒体来架构问题导学情境,降低学生对抽象性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在组织高中地理问题导学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来架构问题导学情境,实现学生在具象性的问题情境中对高中地理内容的精准理解与重点掌握。比如在进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地球公转的三维模型来组织问题导学情境,使得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情境中掌握地球公转模型以及相关地理知识点,进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性与有效性。
2.2以生活情境来实施问题导学,促使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地对接
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组织问题导学教学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情境来组织地理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之间对接起来,以生活问题来完成对高中地理知识的详细理解与重点掌握[2]。比如在组织《自然灾害与人类》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南方季节性水灾、512地震、台风灾害等的起因、影响、预防等作为地理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相关情节的分析与思维,实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实践性掌握与生活化拓展。
2.3以小组讨论来组织问题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与互动性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参与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问题导学过程中以小组研讨来加强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与掌握,使得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一个全面梳理与分析,实现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全角度、多方位、细致化掌握。比如在进行《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政策措施、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细致化的分析性梳理,使得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掌握更加全面的地理思维角度以及知识点认知面,进而提升问题导学的教学质量。
3强化对高中地理问题导学的管理强度,增强问题导学的教学有用性与针对性
3.1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分析与运用,实施差异化的问题导学策略
教师在利用问题导学来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显著学习差异,需要将教学问题建立在对学生的学习实际以及个性化学习诉求的细致化了解上,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辅导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上课反应情况来及时调整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与形式,保障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情境中来。
3.2控制问题导学中的问题难度与数量,实现问题情境与地理知识点的紧密联系
问题导学的重点就是问题本身的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全面控制好高中地理问题导学中的问题难度与数量。一方面需要将问题导学内容与具体的高中地理课本知识点进行充分地整合与对接,实现问题导学的方向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控制好问题本身的难度与数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学得懂、学得快、用得好,才能真正实现问题导学的教学作用与意义[3]。
结束语
问题导学是现代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形式,教师需要立足于问题模式,选择具有思维难度、教学引导、知识点显著的地理问题,通过问题研讨式、结论展示式、归纳整理式、分析拓展式等方式来呈现问题情境,使得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细致、精准、高效地掌握高中地理知识要点以及思维模式,进而全面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的地理学科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焦阳《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6(8)
[2]徐鑫《探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学研究2016(7)189-189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导学;组织;实施
问题导学是高中地理教学当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教师在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去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运用问题导学的方法必须把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根据问题去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有效的分析最后使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问题导学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运用问题导学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问题导学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问题导学这种教学的方法非常的新颖,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把学生作为地理教学的主体。在问题导学的模式之下,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去探索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是教材上提出的问题,最后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使问题得到解决,即使学生最终没有完成问题的解决,因为自己真正进行过探究和思考,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一定会格外认真的倾听。在问题导学方法之下,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够一定会变得更强,其独立进行探究和学习的能力也一定能够变得更强。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有P部门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问题导学方法如果能够有效应用到高中的地理教学当中,那么在提高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方面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一定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运用问题导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就将问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完成预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也可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大致清楚哪些部分是重点,哪些部分是难点,这样在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时就能够知道要对哪些内容进行重点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设置一些带有一定趣味的问题能够使教学气氛得到改变,这样原本乏味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起来,这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结合小说、影视剧当中的情节将教学问题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小说、影视剧等艺术形式当中的有关于地理知识的情节将教学问题引出来,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生硬的课堂知识或许没有学习的兴趣,但是对于小说、影视剧当中扣人心弦的情节一定有极大的兴趣。所以说,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果结合小说、影视剧当中的情节将教学的问题引出来,那么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大大提高。
例如,在进行《区域地理活动与人类活动》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地理位置对于人类的影响。为了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教师可以将电视剧《三国演义》当中有关于地理位置对人类影响的故事讲述给学生,例如官渡之战曹操如何占领乌巢以少胜多;夷陵之战陆逊如何利用地形诱敌深入火烧蜀军八百里连营;诸葛亮怎样利用地形将司马懿困在上方谷并差点将其烧死;马谡丢失了街亭为什么就直接导致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如果直接讲述的效果不好,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这些故事的影视片段播放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当中。
2.运用与地理有关的诗词和谚语将教学问题引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运用与地理有关的诗词和谚语把地理教学的问题引出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诗词歌赋当中,有大量的地理知识蕴含在其中。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完全可以通过这些关于地理的诗词歌赋以及谚语把引出课堂教学当中的内容以提问的形式引出来。这样一来,不仅地理教学有了更多的诗情画意,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也能够被有效的激发出来。
例如,在进行《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这一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地形和气候对环境的影响,就可以用“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些诗句去表现这一现象,并借此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就把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很好的激发了出来,同时对提高教学质量也有一定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的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非常的重要。这种方法使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走向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变,学生能够更加独立自主的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同时其地理学习的兴趣也能够被很好的激发出来,更加主动的投入到高中地理科目的学习过程中。所以说,教师要把问题导学的方法更好的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
参考文献:
[1]高会荣.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6,(22):161.
[2]李素贞. 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学周刊,2016,(20):99-100.
[关键词]问题设计;问题式教学;高中地理
伴随着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如何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热点问题。实施问题式教学的基础是问题设计。科学地进行问题设计,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迁移运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学术界有关问题设计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问题式教学为切入点,以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为落脚点,以中学地理教材为基础,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问题设计的概念
关于“问题设计”,李霄瑶认为,这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计能够引起学生怀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因此,理清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了解学生学习基础,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是进行问题设计的基础性工作[1]。柳玲从学生认知基础存在差异性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设计”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设计不同种类、不同深度的问题,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2]。问题设计是问题式教学的起点,需要教师在全面理解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从问题的广度、问题的深度、问题的层次等方面出发,以问题情境为基础设计问题。
二、问题设计的原则
1.情境真实性原则
在问题式教学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可以是时事热点也可以是真实的历史事件。真实的问题情境更能够激起学生的认同感和一探究竟的求知欲,具有较强的感染力[3]。
2.内容关联性原则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要使学生体会到不同地理事物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创设的问题情境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主线,在教学活动中具有串联知识、引导学生探索的作用。
3.主题探究性原则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主题设定,鼓励学生围绕主题多角度、多元化地探索地理问题,解释自然地理现象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教师要通过探究活动或案例教学等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4]。
三、问题设计的步骤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明确教学内容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中的位置,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教学,既要理解教学内容又要思考如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
2.问题教学目标设计
问题教学目标设计是指地理教师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对地理课程标准、教材、学情深入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规划。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强调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3.问题情境设计
教师以学生学习目标为依据,针对相关的学习内容,将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中的已知关系转化为需要探索的未知关系,把已有的地理问题与学生相关的生活背景进行有机结合。
4.问题链设计
教师在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深入剖析地理教材内容结构,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预设,将所要讲授的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编排,转化为一系列具有层次性、逻辑性、生活性的地理教学问题,并与学生进行连续互动。综上所述,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在班集体中形成良好的求知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对问题式教学中问题的合理化设计,可以将学生的思路迅速引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方向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经历产生疑问、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霄瑶.优化中学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2]柳玲.高中地理课堂提问之问题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冯志旭,曾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19(24):4-9.
[4]甘凤萍,文喜福.中学地理问题式教学课例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4):47-49.
那么如何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呢?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我的认识,以期与广大地理教学同仁商榷、共勉。
一、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协作,努力夯实初中基础
在完全中学,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像有的学校,初高中地理教师彼此熟悉,有时还互相兼课,只要我们确立正确的观念,自己不轻视初中地理教学,尽量把初中的地理课上足、上实、上活,就能取得成效。正如网上不少人讨论的,初中地理应重视地理兴趣的培养、地理观念和地理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只硬塞给学生地理知识,死记硬背是学不好地理的,应当顺应新形势,让其主动学习,顺利开展“衔接教育”。运用小组学习、主动学习、开办讲座等形式,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对纯初中学校,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督导力度,改变现有的考试和考核制度,还给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
二、高中阶段要积极应对,做好高中阶段的补救措施
1.备学生――做好调研,了解学生的基础
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主要时期是在学生进入高一年级阶段。高中开学伊始,教师要深入学生中间,对他们在初中的地理学习情况、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的情况,学习的习惯等作出了解,拿到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的地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及对地理的认识与态度,寻找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次要告诫学生遇到初中学过的知识,千万不要有“轻敌”与“骄傲”情绪;要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看到,新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发展获得的;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与不同学习方法。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名称、特征和分布区域,而高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主要气候的基本知识,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适时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否则学生会渐渐感觉学习吃力,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能及时进行适当的诱导和点拨,他们将很快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身。
2.备课标――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
要做到初高中知识有效的衔接与有机的融合,教师不但要对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了如指掌,同时也要熟悉初中《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学科体系,高屋建瓴,对整个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成竹在胸。在教学前教师应对初、高中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在初中哪些知识已经讲过,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还需在高中进一步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作适当的记录。然后,根据调查研究得到的学生情况和教材变化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结合高中教材的教学要求,确立高中教学目标。
如地球的运动及地理意义,在初中地理中只需学生简单地理解有关概念、特点和昼夜现象、四季的划分等意义。而在高中地理课,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并且加入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断及计算题,知识显得琐碎而深奥,给了高中地理初学者一个下马威。有些学生一时应接不暇,知识难以消化吸收。教学时就应在已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尽量地将知识系统化、简单化,对难掌握的要细化、具体化、形象化。例如晨昏线的判断与应用的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教师通过多画图、多分析、多练习,善诱导,使学生牢固掌握判断方法。
3.备教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1)学习生活化,根据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 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要让学习地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 才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因此, 学习地理, 首先就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如教师在讲到大气逆辐射时候,可以结合早春的寒潮到来时,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2)培养学生读图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 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杂, 但几乎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源于它在相关图上的位置。学习时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 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 熟记; 平时多看地图, “ 图不离手、人在图在”( 每次看几分钟也行) , 把地图印在脑子里, 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 当解答地理问题时, 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 并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 从容作答。只要胸有成“图”, 定能事半功倍, 水到渠成。
(3)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定重点复习内容。高中学习区域地理,着重地理事实的分布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紧密联系,初中死记硬背的地理表象不能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概念,涉及到某个具体地方,学生往往在头脑中没有印象,更不能灵活的运用地图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从区域空间分布的角度多参看地图,了解各地形区所在的经纬线、指出所学过的地形区名称、地质构造、水文特征、自然资源等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特征与生态问题等人文特点。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知识间的“横纵联系”,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高中地理;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授课教师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现阶段高中生仍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因此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只注重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着重加强了对于高中课本理论知识的教授,而轻视了对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地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途径与手段,是连接前后两个“维度”的桥梁。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从高一开始就向学生传授一些万能答题板,无形地钳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逐步僵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初高中之间知识链接存在脱节
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脱节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受各地方教育政策的影响,甚至某些省市直接取消了对地理课程的考核,导致初中地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再者由于高中地理课程知识理论难度大幅增加,初中地理水平的学生无法再―定的时间内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理论的学习。高中阶段地理学习整体跨度增大,各原理及定律较抽象,知识点间纵横方向的迁移性强。但教材内容却相对精简,教师需在课堂上作大量的知识补充,部分学生却不以为然,对补充知识点抱有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课堂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较低。
3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虽然此次新课改强调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然沿袭传统的评价方式。突出表现在重视单一的成绩评定,以考试分数作为终结性评价指标,轻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也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即缺乏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二、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的应对措施
1明确地理课程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统筹全局。高屋建瓴地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温习相应的初中基础知识。由此及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为其学习更高级别的地理知识做好铺垫,以区域地理教学为例,初中地理课程主要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复习对应的初中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作深入剖析,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
2加强地理课程内容讲解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阶段,应改变传统仅仅教授教材地理知识理论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于学生课外地理知识的了解以及扩展。虽然目前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主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但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蓝本,而应当依据教材内容不断拓展与之相关联的地理知识。如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地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替代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即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持有创新价值取向,以便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创造出更多的空间。
3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200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应该“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具体做法可以“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评价机制。例如,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结果努力程度,学习动机强度,课外实践能力等相应指标。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关键词】高中地理 提问艺术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162-01
1.前言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构建问题情境,提出疑问的教学方式,其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此同时,教师能从问题中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来说,提问教学是沟通师生情感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
2.立足学生个体差异,合理设计课堂提问
因材施教是每个教师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因此,在课堂提问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承受力等各个方面考虑,设计满足学生需求,适合学生发展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高中地理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在进行“大气环境保护”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低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全球增温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和“全球增温现象的出现会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什么影响?”,这类问题较为容易,可以从教材中直接找到。针对中层次的学生和高层次的学生则应该在上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可以提出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环境问题所承担的义务相同吗?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需要学生针对低层次问题作出分析,进而给出相应的解析,所需要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较为广泛。
3.根据学科知识规律,注重发散学生思维
由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的,具有极强的规律性,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根据地理学科的知识规律,有层次性的提出问题。一方面,是为了逐步拓宽学生的认知面,另一方面,由浅入深地教学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性[1]。例如:在学习“农业区位因素”时,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遵循:自然区位-社会经济因素的规律。首先,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有哪些?”学生从地形、气候等因素分析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趣味因素有哪些?”当学生从政治、市场和交通等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后,地理教师在提出:“影响农业的因素有什么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的因素有哪些?”通过步步深入的提问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学生宏观把握地理知识。
4.从基础的知识出发,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课堂提问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营造开放而活泼的学习气氛,从而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塑性问题的能力。通常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提问,切忌平铺直叙。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的过程中,尽管过去黄土高原以前拥有草原森林和繁多的野生动物,但是经过几百年人类的掠夺和开发,如今的黄土高原已经成为荒山野岭,自然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导致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恶化的认为原因有哪些?”、“黄土高原的黄土来自于何处?”、“如果有一天,黄土高原的环境得到改善,你希望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这类问题都具有探究性,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2]。
5.针对地理教学特点,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高中地理教师应该将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空间思维等多向思维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例如:在进行讲解新疆地形特点时,高中地理教师可以把“疆”字作为学习主题,从文字的形象解释,提出问题:“三个一是指哪三座山?”“两个田是指哪两个盆地?”,当学生回答完这两个问题后,就可以轻易得到心墙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另外,高中地理教师还可以从地理教学特点出发,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如:在学习“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植树节是哪一天?”这样高中地理教师既教授学生相应的地理知识,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规律,协调人地关系的良好理念。
6.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问题;应该遵循地理学科的知识规律,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还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另外,高中地理教师要针对地理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高中地理;洋流
一、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来源于1969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巴罗斯提出的PBL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mitlg,简称P B L) ,美国哈佛大学在1985年将其改进并推广,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我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在1986年引进了PBL教学法,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问题式教学法因其摒弃了传统以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快从医学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并从大学教育逐渐扩展到中学教育。近几年来,题式教学法试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教授巴罗斯和克尔森认为: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课程,它需要学习者获取关键知识,具备熟练的问题解决技能;而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学习者需要使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自主解决问题,并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完成新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它把教学和学习置于生动的情境中,以问题为纽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的形式来解答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问题式教学的应用实例
1.教学内容
《大规模海水运动》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教学内容,从课标来看,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洋流运动规律,并了解不同性质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世界范围内洋流较多,纷繁复杂,较难识记,因此,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总结地理规律进而提高其地理分析能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2.教学过程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主要由“学”、“思”、“习”、“行”四个环节构成。在《中庸》一书中,学习过程主要由“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阶段构成,即“学问思辨行”的学习程序。因此,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程序安排教学过程。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线索,以设置问题为开端,解答问题为结束,包括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和总结评价四个方面(图1)。
上图中的各个环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来确定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引导进行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达到了问题式教学的目的。
(1)设置问题,创设情境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所以,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沉船视频和电影剧照,设问:这段视频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的片段。那么大家在感叹宏大的电影场景和男女主角凄美爱情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导致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呢?因为这个电影比较经典,学生都比较熟悉,且与本节课关于洋流的学习有密切联系,因此,将该视频和设问作为课程问题导入,对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具有积极意义。
(2)引导学习,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理解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这一种重要概念,并讲解洋流的形成原因。给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要求学生对比课本全球洋流分布图和洋流运动简图,试着找出洋流运动的主要规律,并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在用红色笔在简图中标出暖流,蓝色笔标出寒流,进而尝试自己画出全球洋流运动简图。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师将全班分为4~6个组,讨论每个成员得出的结论,提出解答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共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交换自己的学习成果,比较他人与自己结论的差异,反思自己。也可以展开辩论,从而加强学生记忆,学会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每组派出代表在黑板上画出洋流简图,由教师和全班同学讨论并批改。教师也可以进行随机抽取和提问,小组抢答说出洋流名称,进行有趣的知识抢答竞赛。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点拨,综合评价
这个环节对于整节课来说至关重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最后的精细讲解在本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巨大作用。在经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之后,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将学生得出的结论汇总,根据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提炼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答课堂开头创设情境设置的问题。引导观察全球洋流分布图,找到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纽芬兰海域,帮助学生分析:
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经常携带冰山,加之拉布拉多寒流和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处多形成海雾,对于泰坦尼克号的行驶造成巨大的困难,还由于人为的疏忽,最终导致了这艘“不沉之船”在处女航中的沉没。
这样首尾呼应的教学模式,循序渐进,步步紧逼,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一气呵成,使学生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让他们真正掌握本节课重点内容,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盛启红. 浅析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41-242.
关键词:高中地理;对话理念;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教学范围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和人为地理两个方面,其跨度和知识广度比较大,因此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中进行地理知识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并且还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对话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增强。
一、高中地理对话理念下的基本特点
1.学生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显而易见,在地理教学中只有学生与教师之间时刻保持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更加投入和快乐,只有学生与教师之间不断去建立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学对话才会变得有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最好有良好的感情基础,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另一方面学生要尽可能去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教师要与学生互相交流彼此对地理知识的一些看法,并可以基本认同对方的观念,这样师生之间才能进行基本的对话和沟通。
2.对话的前提是双方之间的互动
在具体教学中,对话理念的存在必须让学生与教师之间时刻保持基本的教学互动,如果没有了基本的互动过程,对话也会无从说起,而互动的过程其实不仅仅局限在学生与教师之间,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注意的是在互动过程中,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必须符合学生的接受方式,因为教师所有教学理念的传递主要是通过语言去表达的,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地理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心理,很好地将教学沟通与具体的知识传授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
3.对话中教师的主动性更强
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对话的存在需要教师充当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角色,当学生对一些地理难题无法理解并找到教师时,作为教师需要耐心地为学生讲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变得高涨,只有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调动,师生之间关于教学问题的交流就会更加频繁,学生也会乐于与教师沟通交流,分享自身的一些观点。
二、对话理念下地理课堂中提问教学的运用方式
1.要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如果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比较沉默,遇到一些问题也不去向教师请教,显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气氛十分不成功,教师要想创造很好的教学气氛首先必须与学生之间有平等的学习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克服比较紧张的学习情绪,教师需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都要充分尊重其想法,这样不管学生的成绩好坏都会积极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自然就会变得活跃,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在讲到工厂选址时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些问题:化工厂设在河流的什么位置,选择的风向应该是哪个方向的,选址需要满足哪几个要求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气氛被很好地调动,而且不管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准确教师都应该肯定,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被打击,而是要不断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建一些问题
一般而言,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记住将具体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的想象空间就会广,思维也会活跃不少,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会更多,因此教师只需要注重创建一些提问场景,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冷锋、暖锋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去模拟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几种情形,并且问到学生往往冷空气到来都会大风降温,随后会下雨,最后天气晴朗,学生是否感受到了,这时学生将会想到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并联想到地理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学生在后续地理学习中也会自觉地去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3.告知学生如何去提问
其实在地理教学中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中不知道如何向教师和其他学生提问,这是比较致命的,所以教师必须找到学生之所以不会提问的基本原因,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中的安排,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去提问。比如,在讲解环境问题时说到植被破坏、过度放牧所引起的荒漠化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探讨,荒漠化不断严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还是人类自身,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治理的一些措施,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教师让学生进行提问时不仅要让学生去提一些与地理知识联系比较广的问题,还要让学生之间进行提问,这也是为了让学生彼此进步。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问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少的主题,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建立很好的平等教学关系,还需要去尊重学生对地理教学的一些看法,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才会更加和谐,学习气氛变得活跃,学生的学习效果变得更好。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导学;创设策略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给问题导学提供了舞台。“问题导学”正是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到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发现和构建的过程,符合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学的一些体会。
一、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课前指导学生预习,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运用问题导学的基础和前提,而这项工作要在预习阶段完成。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问题导学时,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就显得格外重要。在预习前,教师要提出预习的要求,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主要来源于下面几个方面:
(1)来源于教材内容而提出的问题。教材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已有的认识有差异,因此产生疑问。比如,学习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时,部分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北半球1月份正是隆冬季节,地球应该距离太阳最远才对,怎么会过近日点呢?7月初正是盛夏,怎么会过远日点呢?”
(2)联系国际和国内的热点事件而提出的问题。比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内容时,有些学生在杂志上看到一则消息:在中东的多哈,养活一颗树至少得花费5000美元。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多哈人是否富有,只要看看他家院子里有几棵树,养没养花,有无草坪就知道了。这些同学根据这则消息,结合课文内容提出并论述了节约用水的问题。
(3)联系当地环境的异常变化而提出的问题。像水灾、山体滑坡、地震等,特别是近几年全球各地到处发生强烈地震,会使学生思考很多问题: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地震发生时,为什么先感觉上下颠簸,然后才是左右摇晃;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都匀市为什么不会发生地震;我们家乡的山体滑坡为什么会频繁发生;怎么预防。
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精心选择和设计一系列问题,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教师要在课堂中认真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问题。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知识需要很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这时教师就要根据思维特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
1、运用多媒体技术适时设计问题背景,促进学生问题的生成。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地理信息的表达更加丰富、生动、直观和多样化,实现抽象地理事物形象化,静态地理图像动态化,复杂地理过程模拟化,吸引学生思考,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信息体验发生冲突矛盾时,问题就自然产生。例如,学习自然灾害时,用多媒体谋件展示台风肆虐的真实录象,学生在看的过程中会问这是什么自然灾害;它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国家和地区易受其影响;如何预防,等等。
2、观察地图形成问题,带问题读图,发展空间思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表达着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联系和空间结构,教师可充分发挥地图功能,组织学生观察地图并做出必要的提示。例如,行星风系也是非常复杂的地理现象,如果能看懂示意图那么就化繁为简了。对照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图让学生思考: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辅射量如何;垂直方向大气如何运动;近地面形成什么气压;高空形成什么气压;极地上空呢;北半球高空气流在由赤道上空到极地上空的北上过程中,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在30°N附近上空变为西风;大气不断聚集在该纬度垂直方向如何运动;近地面形成什么气压;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行星风系形成过程。
3.联系实际提出问题,摆出矛盾产生问题。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历、体验和新知识建立联系,发现问题,并通过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提出新疑问。如学习季风气候时,让学生说出我国冬夏季吹什么风;当时的气温有什么特点,然后总结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囚。在学生的已知和新知识间找到矛盾产生问题。如:中国气温分布特点,知道了由南往北气温逐渐降低后,摆出北纬30度附近,上海和昆沙温度差别大,学生会发现地形对气温也有影响口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应注意的问题
1、提出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问题一般是预先设计好了的,也可以在教学进程中根据具体教学情境即兴提出。不管哪种情况,提出问题都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二是问题要明确,要用精炼的语言把问题的实质点透,使学生尽快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2、解决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种是学生当堂独立解决问题,凡是难度不大,学生通过深入钻研教材就能在短时间内找出答案的问题,应该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当堂自己解决。在解决此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启发,但一定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否则,问题导学就失去了意义。第二种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对于那些难度较大、具有一定挑战性、学生很难独立解决的问题,可采用此种方式。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让学生当主角,教师只起辅助的服务作用。教师的服务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是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和必要的研究资料;提供实验工具和电脑演示动画资料,在关键时刻给予必要的点拨启发,等等。
3、注意对学生的问答进行科学积极的评价。对学生正确的思考过程和回答,教师要充分地给予肯定。通过对答案的当场复述来激励学生,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欲望,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问答溢出教师事先的设计,具有创造性,教师更要大力加以赞扬,以振奋学生的情绪,促使更多的学生更深入地去思考问题。
对于问答正确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反思和转换角度,增加或变换条件等方法,引出新问题,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以拓展学生视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天气系统时,在总结了北半球的气旋特点时,可以问南半球的情况,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思维,还掌握了新知识。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问题导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而获得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问题之源与方法之镜》,周作宁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2]《多元智能与问题式学习》,Robin Fogart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94-01
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查发现,其主要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气氛沉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长远学习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典型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行解决,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的典型问题分析
1.1 教学方法单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而这也是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该问题具有典型性[1]。导致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单一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创新教学理念,依然秉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张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非常被动,无法高效率的学习地理知识,也无法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甚至部分学生出逆反心理,严重的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1.2 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从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来看,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注重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导致教学过程非常枯燥和乏味,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增强学习感受,对学生的地理学习非常不利[2]。而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没有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述,缺乏新意,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1.3 课堂教学气氛沉重。众所周知,地理是高考的重点考察项目,并且地理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重,教师为了赶进度、增强课堂教学的容量,为了给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会争分夺秒,进而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处于此种状态下无法高效率的学习地理知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3]。
2.解决措施分析
2.1 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一步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通过积极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确保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4]。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分层教学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开展地理教学工作,有助于全面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水平。
2.2 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在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方面,具体教师应做如下2个方面的努力。①对高中地理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设计多个教学趣味点,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地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②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计划的实施,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确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5]。
2.3 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重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策略进一步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可以运用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与学生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趣味性的地理资料不断的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地理教学中,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的典型问题及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多种教学问题的发生,教师应该对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策略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确保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立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J]. 高考(综合版). 2015(01)
[2] 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析[J]. 课程教学研究. 2014(02)
[3] 王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种变化[J]. 学周刊. 2011(32)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问题;对策
开展创新性教学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地理学科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相对落后,创新性教学显得非常有必要。因此,要把创新性教学作为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贯穿到新课程教学全过程,展现出地理学科的魅力。
一、当前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学设施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各种教学内容的实施,需要相应教学设施的匹配。否则,课堂教学的方式单调、教学内容难以有效传递,就难以说是创新性教学。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经费有限,大多数学校无法添置齐全必需的地理教学仪器设备,特别是一些偏僻的农村学校只有一些挂图、简单的图书,其他的设备可以说是要什么没什么,教师手头只有课本和教参,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施展手脚,一些创新方式难运用,一些课程要点难以讲到位,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课程内容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在高中地理《地球的公转》一课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果缺乏相应的教学设备,通过挂图、插图等,难以使学生在感知上形成完整的认知,理解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如果能够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清晰地展示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这一地理现象。
2、教学水平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通过听课走访,相当一部分地理课距新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方面教学方法呆板。很多课程还是采用老办法进行传授,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多,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的少,忽视学生这一主体在教学中作用的发挥;教师提问大多以知识训练为主,提出一些具备思维性、启发性的问题很少,课堂上学生永远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压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教材钻研不够。有的教师对钻研教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钻研教材意义不大,只有吃透教材,按课本内容教学,就能够达到授课目标。有的教师虽然有钻研教材,但钻的不够深、不够透,停留在表面,教学水平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钻研的功能没有发挥。有些教育主管对教材钻研工作不够重视,未进行系统的组织实施和监督,钻研教材的氛围没有造起来。
3、师生素质难以跟上创新性教学的需要。一方面教师素质有差距。新课程新标准,要求高中地理开展开放式教学。有的教师面对新课程仍然采用以往的课程模式,无法与新课程对接,总感觉有力使不出;有的教师虽然能够认识到新课程的地理课是以学生为本,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但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还在摸索中。从一定意义上讲,新课程的创新性教学在实践中就是要与时俱进,改变旧有教学模式和方法,寻找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基础较薄弱。虽然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受现行招生政策影响,在初中阶段地理课在初二就已经完成学业的修学。这导致学生上高中后还要重新再补上一年的地理知识空白期。有的学校认为地理是副科,在地理课时,以实用主义为前提,根据大纲要求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机械的背什么、不求甚解,并未真正掌握地理知识。这些都导致地理知识较好的学生很少,高中地理课还得补上初中的课,严重制约创新性教学的展开。
二、实现高中地理创新性教学的对策措施
1、转变教学方式方法。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新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匹配。特别是高中地理课程中较多的地图,通过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把教科书中的地图变成电子地图;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这样学生理解和吃透起地理知识点就显得更为容易和直观。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要与创新性教学相吻合。要根据不同章节、不同内容采取相宜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体验式、讨论式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素质至关创新性教学的实施成效,要切实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使他们能够与创新性教学接轨。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对高中地理教师进行培训,围绕创新性教学主题展开,采取专题报告、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学校要为高中地理教师培训创造条件,安排外出学习进修,借鉴他山之石,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高中地理教师自身也必须加强学习,学习高中地理新课程及相关地理学科理论知识,储蓄丰富知识,改变教学理念,以适应创新性教学的需要。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性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品德的塑造,而这些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获得真知、取得进步,完成教学任务。一要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学习的情境,通过一些地理情境的设计,场所的提供,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二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地理学科的魅力。三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有很多学生存在不会学的问题,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学科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用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带动学生去学,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作者单位:南安国光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石永.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6.9.
[2]李霓.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性思维培养[J].榆林科技.2011.4.
关键词:地理学科 问题 解决措施
一、引言
政治、历史、地理传统地被认为是文科学科,文科学科一直被强调需要用心去记忆,所以很多老师在教学中一味灌输“死记硬背”的传统观念,造成许多同学反映文科也不是那么好学。那么现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呢?为了有效提高广大同学学习地理学科的积极性,应采取何种有效措施呢?
二、存在的问题
地理学科在高中阶段被划入文科,但是在大学学习阶段,地理的学习一般被归类在理科学部。由此可见,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的不仅仅是文科思维,而且需要同学们有一定的理科思维,甚至在高阶段的学习中,理科思维显得更为重要。据笔者观察,现阶段地理学科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部分老师忽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了应付高考,高中课程设置偏重于语、数、外等学科,像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课程被压缩。如何在仅有的、短暂的时间内,将高考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这对广大高中地理任课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时间有限,大部分任课老师抓住一切时间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不管学生实际掌握多少、吸收多少,能否有效应对考题的变化等等。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缺乏灵活应对考试的能力。当然,这也是不利于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
2.过分强调背诵在地理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同于生物、化学、物理,同时地理学科的学习与同为文科门类的政治、历史学科的学习也大不一样。地理学科与数学有紧密的关系,地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需要学生能够背诵记忆相关地理概念和名词等,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推导。
3.没有有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当今社会,科技发展速度加快,教学手段随之丰富起来。在地理学科教学的课程中,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指导学生的学习,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同学们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同学都具备这种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老师不能一味地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很重要,而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直接的结果就是使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重视、缺乏兴趣,更进一步地讲,这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很不利的。
三、解决措施
每一门学科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方法,地理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掌握科学的方法,当然会事半功倍。那么针对地理学习中存在的难题,有哪些方法呢?
1.老师在教授过程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应该学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要按照教案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还应该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学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生活中发生的时事与地理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己去搜寻资料并进行分析。
2.老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且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地理学科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们对祖国山川、五湖四海、四季交替以及昼夜变迁都能够有很好的理解,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素养是很重要的。那么老师在教授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学习地理学科带来的欢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3.学习地理应该掌握好的方法。俗语有言,磨刀不误砍柴工。好的方法能够加快我们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学习同样也有一些方法。地理学科同其他文科学科一样,也需要记忆,但是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地记忆,这样才能记得牢、记得久。同时地理学科的学习还应调动全身各种器官参与其中。
4.提纲挈领,融会贯通。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要经过将书先读厚、再读薄的过程。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首先要明白地理学科大概总体涉及那几大板块,同时要分清轻重和难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合理分配时间,最后应该对所学的所有内容融会贯通,学会跨章节解决考试或者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只有先让自己对所有知识有所了解,然后进行有效整合和吸收,这样才能算是掌握了一门学科。
如同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没有捷径可走一样,地理学科也需要扎扎实实地去学习、领悟、理解,若能够在上述有效方法的基础上展开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那么地理学科的学习将不再是难事。
参考文献:
[1]陈德贵.用科学的方法学地理[J].中学政史地.2007年3期.
[2]王连贵.浅析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教学与学习[J].成功(教育).2010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