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课堂笔记范文

地理课堂笔记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理课堂笔记,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理课堂笔记

篇1

一、比较对象的选择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规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多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1]。根据教学活动特征我国主要的教学模式分类为:自学指导式、目标导控式、传递接受式和问题探究式。

二、比较项目的选择

(一)学生参与程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的学生积极参与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宽容程度。教学三维目标中要求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较大自由,给予学生适当的宽容才能实现以上教学目标。

(三)实现条件。不同教学模式需要的实现条件不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协作能力、自学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及学校提供的硬件设施学习资料都会限制教学模式的选择。

(四)教学效果。基于不同条件及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不同。

三、教学模式的比较

(一)学生参与程度。在自学指导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带着教师提示的问题阅读地理教材,自行完成知识梳理部分,建构知识框架。同学之间有相互交流,并且通过交流对知识框架作必要的修改及优化。根据教学提供的资料,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目标导控式下学生根据导学目标,独立完成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去解决,自觉读书收集信息,归纳知识,与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讨论[4]。

传递接受式中,学生则主要通过耳恭、眼看、手记完成知识技能的学习,达到学习目的。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被关注[5]。

问题探究式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参与自主学习、主动质疑,经历知识形成和应用的全过程[3]。

(二)教师宽容程度。在自学指导式中,教师出示课题和自学提示,自学提示最好是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知识梳理、知识构建、问题探究和能力提升等环节[2]。教师仅提供必要的自学指导,给予不同自学能力的学生极大的宽容,允许自学结果的差异。

目标导控式中,教师负责构建学科教学目标体系,提出循序渐进的学习目标后,要大胆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传递接受式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选择和设计适当的自主学习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理解和应用迁移。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要自始至终引导监控整个过程。

问题探究式中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事例和程序,由学生自己发现、寻找答案的探究,教师起引导作用。

(三)实现条件。在自学指导式中,教师要做到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难度适当的学习目标,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放开对学生的约束,加大对学生的宽容。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自学基础,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自学需要的学习时间比较长,需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时间思考、吸收。

目标导控式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提出合适的导学目标,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兼顾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做到循序渐进。

传递接受式强调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学习中学生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以获得有意义的新知识。

问题探究式的灵魂在于开放性和灵活性[3]。师生间保持心灵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才会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还要加强引导,延伸课堂,让学生不断挖掘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

(四)教学效果。自学指导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端正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目标导控式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领会地理学科的博大精深,也能充分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传递接受式中,教学顺序与学生的认知过程容易匹配,学生的认知结构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同时知识间有横向联系,使之融会贯通。由于此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难以获取各自所需的大量信息,而教师通过精心组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提高教学效率。

问题探究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把科学的知识和方法相结合,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谦虚谨慎的科学精神[6]。

四、结语

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比较,各个教学模式展现出各自的优缺点。

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 第二课堂 必要性 设计理念

受多种因素影响,藏区高中英语在教与学两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因此需在常规课堂教学之外大力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在新的高考背景下,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藏区高中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活动设计理念有着极大的启示。

一、 藏区高中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1.学生学习需要。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学生,藏区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英语文化知识了解方面甚至是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方面都有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学习造成了诸多困难。因此,有必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减轻学习压力。

2.教学需要。第二课堂,顾名思义,依托于第一课堂存在,二者相辅相成。但除了受当地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之外,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由教师的个人因素决定,而非教学需求以及学生需求决定,因此第二课堂基本流于形式。所以,藏区高中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设计中,要勇于创新,科学整合教材,从实际出发,有规划、有目的、分阶段的进行,将其系统化、创新化、灵活化,以辅助课堂教学。

3.时代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才市场在考核所需人才的语言能力时,更加侧重语言交际能力以及应用能力,强调思辨能力和对社会的关注度,弱化应聘者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好的意识和导向,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不同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顺应时代需求。

二、藏区高中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理念

1.加强语言背景知识学习,积累人文底蕴,拓展视野。人教版高中英语的课本教材在编写上对自然、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均有涉及,内容包罗万象,对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受各种因素制约,藏区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恰恰缺少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灵活的英语思维能力。如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Book6 Unit 2 Poems,Book8 Unit4 Pygmalion等单元均涉及到文学知识,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赏析阅读,但藏区学生对该部分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因此第二课堂活动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语言背景知识的学习,弥补文学基础知识的缺陷。

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学习其语言,其次要通过语言了解其文化,掌握其思维逻辑,这个过程既可逆,又相辅,相成。英语教育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能用该语言去体会不同人文风情,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获得精神的进步和美的享受,在文化的体验中形成包容、开放、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的发展提供便利。因此,在第二课堂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掌握,学习西方的先进思维和理念,学会把不同文化融会贯通,积累人文底蕴,培养审美能力,从而达到美的教育。

2.激发兴趣,享受学习,享受生活,升华人生境界。第二课堂有别于第一课堂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它的趣味性、灵活性、广泛性。趣味性主要指活动设计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是诗歌形式、舞蹈形式、话剧形式、读书沙龙、歌唱大赛以及猜谜大赛等;灵活性主要指第二课堂的授课场地灵活、时间灵活、授课教师灵活、授课内容灵活;因为趣味性和灵活性,第二课堂活动容易激励学生广泛参与,参与的结果不需要客观的分数来评价,而是通过学生展示兴趣爱好,传达英文诗情画意,激发其学习热情。所以,在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中,要注意趣味性,引领学生发现自身兴趣及其意义所在,进而引导学生学会享受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发现并感悟生活的美,升华人生境界。

3.放眼世界,植根优秀文化,关注民族特色。核心素养中提到要关注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是长期的,自然的,与世界的发展协同的,因此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中还应关注自然及世界的发展。高中英语教材中有不少关于世界以及自然的学习单元,在课堂教学之外完全可以将其加以拓展延伸,形成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近几年的高考中,英语学科的考试不断强调民族传统文化,因此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也要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西方优秀文化,同时关注少数民族特色,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民族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国家主人翁意识。作为民族地区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校园民族气息浓厚,学生能歌善舞,活泼开朗,更是为开设第二课堂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Y束语

总之,随着核心素养提出,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民族地区高中确实有必要革新英语教学理念和思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文笔者仅对藏区高中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和活动设计理念做了简要陈述,在日常教学中,还需各位教师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可行的计划,辅助英语课堂教学,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篇3

【关键词】新课程;“三板”技能;地理课堂

地理教学中的“三板”指的是板书、板图、板画。地理“三板”是地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调控教学进程的技能和手段。板书有利于学生理清课堂教学主要知识体系和逻辑思路,板图是对地图的提炼和加工,却又比地图简洁凝练,板画则直观形象,使地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运用“三板”技能,实现其联系师生互动纽带的功能,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三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突出重难点,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信息的主要方式,但它不便于长期牢固记忆。而“三板”是教师教学语言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它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地展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直观形象的结构造型、简明扼要的语言信息、丰富的色彩标志和文字符号,传递视觉信息,弥补了有声语言表达的不足。学生在对照“三板”整理笔记时,既可以掌握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又可以加深记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梳理所学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从新课改的理论要求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的模块和内容来看,地理知识是纷繁复杂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那些零碎的知识点,根本无法适应新课改和新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的要求。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而设计的“三板”,其主要意图就是呈现给学生一个主干知识框架,然后经过学生的精心修饰和雕琢,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一个知识网络体系,为深入学习、提升能力奠定基础。

3.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地理技能

“三板”上的各种图像信息是地理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教师运用“三板”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一种转换知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例如,在学习“洋流的分布规律”时,学生通过“三板”不仅能理解洋流的成因,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而且还能分析出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所以运用“三板”技能,在拓展学生地理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迁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留有深刻印象,便于课后复习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知识,无异于学生在旅游过程中走马观花,课后对所学知识记忆很少,甚至在短时间内完全遗忘。而课堂教学中运用“三板”对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进行艺术化的概括,学生根据板书进行记忆、整理,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也对所学内容记忆犹新,使课堂情境历历在目,重点知识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二、新课程背景下“三板”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地理板书的运用策略

(1)书写规范,主副分明 一堂课的板书一般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一般占黑板的1/2至3/4,副板书写在黑板两边。地理课堂教学有时需挂地图,会占据一定的黑板面积,所以教师应考虑周全,事先设计好主、副板的内容。做到板书工整,书写规范、准确,以便于学生做笔记。

(2)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地理教学内容有较强的层次性、逻辑性和连贯性,所以要求板书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线清晰。教师所选择的板书形式应与地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一致。重点内容包括:便于学生记忆、联想的内容和能贯穿学生思路的内容、问题的核心点等。好的板书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清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体系和逻辑思路,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

2.地理板图和板画的运用策略

(1)强化互动,愉悦课堂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这就要求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例如:在学习区域地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好区域图,让学生仿照在笔记本上画出,并在图中用相应的图例标出该区域的地形、河流、资源、城市等地理要素,然后老师用多种方式检查落实,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地体现,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

(2)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地球运动这一部分内容一直以来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内容,由于大多文科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弱,所以学习起来特别吃力,好多地理原理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应该把有些抽象难懂的立体图转化成直观易解的平面图,如:在学习日出日落方位问题时,教师可以把抽象难懂的太阳视运动图转化成平面的侧视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原理,突破教学难点。

(3)吸引注意,激发兴趣 有效学习理论主张,学习内容对学习者越有价值和意义,其专注力越集中,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根据这一理论,教师运用“三板”展开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要努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充分感受地理的魅力,产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乐于记忆和掌握所学知识。

(4)创新教法,促进教研 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地图辅助下的教师讲解,因此地理教师应改变满堂灌或过多板书的呆板教法,充分运用板图板画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将图、画、讲相结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围绕如何有效运用板图板画,展开丰富的教研活动,实现板图板画的有效利用,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地理 多媒体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高中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出现,打开了校园信息化的新纪元,尤其是在以学习发展为重心的高中阶段,更要大力发展信息化。面对目前发展的新趋势,我们研究探索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希望借助信息平台帮助高中学生提高地理学习质量和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学场所仅限于教室,教师全盘灌输,学生就记课堂笔记,课后复习笔记。每一节的地理课就是讲课本―记笔记―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的既定模式。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配角,“老师一味传统的教授,学生则是盲目的去接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教而不重视学,完全忽视学生自身对课程的探讨。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诱导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激发高中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有实验证明,高中各年龄段的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喜爱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看幻灯片,听音乐和听广播。地理教学,就是要使高中学生有接受地理知识的强烈兴趣。兴趣是任何学习的前奏。保持关注则是感兴趣的条件。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地理课堂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抽象为具体,通过教学、运动与娱乐的一体化,使得高中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地理知识,更形象的理解地理知识,从而激发其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培养高中生地理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的能力

目前多媒体技术拥有较为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相关资源,应用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就主要包括:各种地理信息资料、课件、电子教材、网络课程等。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个人的个别化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些知识结构能够体现出完整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技巧。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个别化系统学习型多媒体互动软件,可以使高中生在个人独立研究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独立自主学习新知识。例如,死记硬背高中地理术语,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不到理想的结果,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联想、谐音、找共同点等一系列科学的学习方法,自己找规律,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在学生自主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了他们对学习技能的掌握能力和对发现式学习的应用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对高中地理老师的具体要求

(一)对教学媒体的选择

根据美国著名的视听教育家戴尔1946年在其重要著作《视听教学法》中,提出的“经验之塔”的论断,对教学媒体的选择一定要遵循相应的规律。在当今社会中,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和普及,这就要求作为一名高中地理课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媒体和新的技术。同时还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对教学媒体实用性作出客观的评价。只有使用合适,才能起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使用得不合理的话,而只是流于形式,这就不能使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地理教师造成很大的负担。

(二)不夸大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不是每一节课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都是合适的,试图用计算机多媒体来代替教师教学,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是不合理的,它是不科学的。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在日常备课中要遵循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来制作出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接受能力的课件。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和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结合

多媒体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后对当天的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反馈进而进行评价。在课上,哪些地方多媒体运用得到位,哪些地方还需要继续完善,都要每天不断地思考。目前,很多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学会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而忽视技术与日常教学的相结合,从而产生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流于表面的现象。

总之,多媒体技术不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教学方式,不同形式的技术,包括计算机,视频,互联网和电视教育,电子白板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潜力,多媒体技术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信息内容的整合,扩大了知识领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一个声音,图像的综合集成。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给高中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一方面加大力度普及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另一方面提高地理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同芳.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 学周刊,2011(13).

篇5

一、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的四大优势

1.图文声像聚集变抽象为直观

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集合,经过处理加工而形成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课件。由于能够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变一二种学习因素刺激为多种学习因素刺激,让学生多渠道接受信息,具有较强的课堂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高效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并能够做到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比如在高中地理必修①《地球在宇宙中》的“黄赤交角”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黄赤交角”是一个二面角,要理解它需要借助立体几何知识,由于立体几何课程安排在高二,因此对高一学生而言,要读懂和理解“黄赤交角”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可以借助一个三维动画,用两个平面分别代表赤道面和黄道面,让黄道平面沿着水平方向切入旋转的地球,再让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切入旋转的地球,形成一个二面角,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再比如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一既是教学重点又教学难点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它,教学中可助两个动画来辅助完成教学任务。一是借助一个地球公转动画示意图:地球在椭圆的轨道上公转,在地球公园轨道上分别标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的位置,地球公转到这四个位置时教师点击鼠标让地球停下,然后再放大画面就很清楚看出,地球在不同的公转轨道位置上太阳直射的纬度是不一样的。二是借助一个二维动画,教师利用鼠标控制,让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清楚地显示出来,通过边演示边讲解,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不仅能够引发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

2.有效地展现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

由于地理事象具有广远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很难到实地考察与体验。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手段只能实现从书本到书本,而地理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实现所教学的地理事象不受空间与时间、微观与宏观的限制,通过声音、图像、色彩、动画把地理教学所涉及的地理事物的分布、现象、情景、过程与联系等直观展现在课堂上,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而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感知和认知地理事象,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

3.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里地理教学信息传递的数量和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开发智力的效率。地理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量增加教学信息的传递,大幅度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速度,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可以优化地理课堂练习,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学得生动、学的灵活、学的有趣,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减地理教学课时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从而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优化地理教学过程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因学生的个体不同,存在着接受能力、记忆速度、理解程度、掌握进度的个性差异。如有的学生擅长观察与想象,有的学生则见长于思考与表述,有的学生专长于应用与操作。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媒体,很难顾及到学生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地理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特别是应用互动式的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课件,可以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有效地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的表述形式,选择地理教学的策略和进度,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取得进步,从而收到较好的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改进了教和学的互动方式,让师生的教与学的配合更加融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地理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四个问题

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这一新生事物,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不能一强调教学手段要现代化了,不管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好不好,不论课型是否合适,也不问使用效果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就一律使用多媒体。客观来讲,不少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媒体运用不当或过滥的实际情况,这样既起不到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目的,反而是削弱了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这种现象必须引起学校和教师们的足够重视。当下,在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教师用大量时间制作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课件,却忽视了对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的分析与准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这样做,课准备的很辛苦,但收效却不大。

2.课堂教学全程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整节课就站在计算机旁,成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放映员,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没有了,能够很好起到引导、启示和归纳总结作用的板书也不存在了,极大削弱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3.有的课堂教学课件制作粗糙而简单,常常是冗长的文本成了书本的翻版;有的课件则过于追求形式上展现,色彩变换频繁,动画繁多且杂乱,这样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只能突出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却很难起到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4.多媒体展现的教学内容速度过快,重点不突出,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做笔记,对学生的学习不但没有多少帮助,而且常常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学中不少学生反馈:“多媒体课堂教学就像放电影一样,教学内容一闪即过,知识点很难记住,根本没有办法做笔记;教学重点和难点还来不及完全理解就过去了,对学习没有太大帮助;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容量常常都比较大,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多数情况下都会加快播放和演示速度,而我们的思维却难以跟得上。”

可以这么认为,上述存在的4个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手段变革过程中是很难避免的,新的教学手段应用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我相信,只要我们加强研讨,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与教训,所存在的问题完全是可以避免。

三、多媒体地理课堂教学要注重处理好四个关系

1.多媒体课件自制与借用的关系。一个教师制作一个或几个成功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说完全可以做到,但要成功制作一系列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就很难了,况且当下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掌握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再者,每个教师都各起炉灶,花费大量时间制作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为此,教师必须学会共享教学资源,做到自制课件与借用课件相结合,否则,教师就会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上。

必须强调的是,对借用他人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通常情况下都要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再创作。时下,可以借用他人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渠道很多,特别是互联网上有很多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供教师下载学习交流和借鉴。他人的课件不一定就适合,因为不同学校的校情、生情都不一样,再者不同的教师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借用别人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同时,必须根据自己的讲课特点、风格,适当删减或添加教学内容或重新组织教学材料,通过自己的加工成为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情、生情并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具有个性化的好的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

2.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要特别强调突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决不能够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该是用它来辅助地理课堂教学,让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更能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和突破学习难点。

地理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不能只是文字、图像的简单展现,应该是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精心设计后展现。假如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只起到多媒体播放员的作用,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失去灵魂,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因为,教师的形体语言和人工智能是计算机永远无法替代的。有的教学内容,比如地理图表等内容,运用多媒体表达出来就形象直观,就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好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有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的板书和讲解更清楚更细致,就不一定非的用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了。事实上,有的知识在老师讲解、板书的过程就是学生灵感、思维、思想实现相互碰撞和形成的过程。

3.多媒体课件实际内容与外在形式的关系。事实表明,多媒体地理教学课件只有运用得当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是“画蛇添足”。为此,处理好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十分重要。既要注意多媒体课件的可观赏性,又要避免过多的感官刺激是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制作中首先要关注的问题。新颖活泼的画面、亮丽的背景颜色、可爱动画效果等外在形式确实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花样太多必定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冲淡学习内容,影响学生思维。那些如同教材的翻版而充满整个版面的冗长文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既单调又枯燥,实在没有使用的必要。

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应力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要注重内容的充实,做到重点突出、画面简洁明快、字体清楚美观、动画效果恰到好处,切不可把地理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作为地理教科书的替代品。

篇6

一、了解教学目标

(一)学生要充分了解学习目标。对于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重难点能够把握的话,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强,效果往往会得到大的提升。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认识教学目标,并养成习惯。(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同时,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主体一学生,通过批阅学案、作业和课下辅导、谈心等途径和方式充分了解学生,让自己的授课有的放矢。

二、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上课认真听讲,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发现课上有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一定要及时提醒;如果有特殊情况,课后一定要及时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一节没有吸引力或吸引力不够的课堂,学生往往很难保持认真听课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上下功夫。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其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听讲,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有的时候,光听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做笔记也是我们提高听课效率的好方法。做好笔记的关键是记下教师讲解知识点时与你预习时的思考不一致的东西,或是你感觉没有预习到的东西,或是记下教师或同学提出的你认为对你有价值的东西,还要注意记下教师为了说明某个问题而设计的板图。千万不要只抄教师黑板上的板书,要知道,很多时候教师的板书提纲主要是告诉同学现在讲到哪里了。另外,课堂笔记是供自己学习用的辅助材料,不是供展览用的作业,因此课堂笔记要不求工整但求准确快速。

三、理论结合实际、独立分析问题习惯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学生很少能自觉地利用课堂所学的内容,把自己所看到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联想、分析、综合,也很少能自觉地利用地理语言阐述这些地理现象。有的老师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比如在高一地理必修二学习城市的功能分区时,郇老师就把临沭县的简图放到课件中,让学生结合道路、风向等内容进行分析,在讨论结束后把卫星拍摄的遥感图片投放给学生,让学生对比、总结,效果非常好。

四、积极表达自己见解习惯的培养

在上课的时候,教师要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上课提出问题时,教师要很好的给予解决,切不可置之不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自己也不懂或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实在的跟学生说“这个问题我也不懂”,而且要鼓励学生发问。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的原因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法鼓励他们发言。

此外,教师加强即时评价,做到奖惩分明。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不置一言或者评价不合适,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久而久之,课堂回答问题的学生就不断减少,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断下降,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是不利的,所以课堂即时评价在一定程度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五、小组合作交流习惯的培养

我们学校目前推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以下情况:要么,个别学生“不负众望”,大包大揽,多数学生往往心甘情愿当听众,一言不发;要么,你说我也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课堂秩序极为混乱,别人说的谁也没听到;要么,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准备不足,无从下手,无论怎么引导,都一言不发;要么,总结汇报的时,常常说:“我觉得……”、“我认为……”而不是:“我们觉得……”“我们小组认为……”等等。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培养小组合作的习惯,加强课堂纪律的调控,培养学生具有倾听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在相互尊重中把合作学习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一学会交流与合作。

篇7

关键词: 高中地理 笔记 完善方法

笔记,简单说是用笔所做的记录,是对自己的一种提醒,好的笔记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课程注重学科基本能力的培养,怎样将知识存进脑子,在必要的时候拿出来的知识迁移能力最重要。笔者主要针对高中地理笔记进行分析。

一、高中地理笔记的意义

(一)地理笔记是对教材内容必要的补充。高中地理教材是考虑全国大多数学生的需要组织编写的,目前大致有人教版、湘教版、鲁教版和中图版四个版本,版本的内容不可能满足所有地区所有人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宜调整。同时教材的编写具有滞后性,书上的案例往往不具有实时性,可能当前的形势已经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多做了解,在课堂上对相应的知识做出适当补充和说明。这样,学生记笔记才能保证不漏下知识点。

(二)笔记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高中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十分有限,这样课堂上学习地理的时间就显得尤为宝贵。课本上的知识往往比较浅显,为了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就需要老师对课本以外的知识及做题的技巧方法作相应补充,这些方法和技巧往往是解题的关键点,笔记可以让学生有事可做,客观地改善课堂纪律状况,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地理笔记的类型

(一)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教师讲解的课程知识点或解题方法技巧的记录。按照习惯的不同,记录的位置也不同,有的学生记在课本知识点的旁边,有的学生有专门的笔记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可称之为课堂笔记。课堂笔记在地理笔记中占很大比重。

(二)错题笔记:错题笔记是指学生在课下做题时出现错误并找到自己的出错点及出错原因后所做的笔记,这样的笔记往往具有警示性。自然地理部分读图的题目较多,学生在整理错题时可以自己动手画图,加深印象,分析题目做错的原因,认真细心的学生可在错题下记录分析过程,以免时间久了忘记,错题笔记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探究分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

三、如何记好地理笔记

(一)养成做地理笔记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好的习惯一定要坚持。要想养成记地理笔记的习惯,首先要端正态度,正视记地理笔记的意义,主动地完成才能达到想要达到的效果。研究发现,记笔记最难的是起初的一个星期,要让自己适应这种状态,不断说服自己坚持记录,逐渐将记地理笔记变为一个习惯,这也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意志。

(二)课堂上注意听讲。听讲不是单纯地听老师说话,而是要在听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思考、过滤,老师说的话不一定都是重点,学生要学会筛选。学生学的不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而且要学习老师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于新问题的方法,要知道老师是如何分析、从几方面分析问题的,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中农业区位和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针对错题笔记,在老师讲解习题、试卷时应仔细听,找出自己做题时的想法与老师的思路区别在哪里,找出做错的原因,课下认真思考,分析原因并记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三)记笔记应选择性的记录。笔记是辅助学习的有效方法,重要的是将笔记与课本合二为一。不是盲目地记录,而是要在思考之后区分主次,有选择地记录。课堂笔记,不是老师说什么都一字不差地记录,有的小知识点,比如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一部分的相互联系水体只要掌握几个关键的知识点就好,没必要将老师的话全部记录,全部记录既跟不上老师的脚步,又会错过重要知识点。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好多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如在学习判断热力环流高低压的问题时只记录老师教的口诀即可,如“凸低为高,凸高为低”,还有在学习等压线部分的“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判断方法,要在充分理解后记录,理解其高低大小表示的内容。而针对错题笔记则是针对平时易错点、难点进行梳理后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记录下来,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使得笔记一目了然。

(四)勤于动手。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侧重于学生能力培养,而验证一个人能力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践。高中地理地图册是很重要的学习工具,在进行地理练习时,能读懂图则是解题关键。理解知识点要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动手画图,加深印象,使地理图像深刻地印在自己的脑子中,如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压带、风带图及其季节性移动图、洋流图,等等,都是学生在学习中重点需要掌握的,而自己动手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单纯地看书要记忆深刻得多。这样在做题时,脑中的图形呈现,可以加快做题速度。

四、如何完善地理笔记

首先,要重视地理笔记,笔记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能课程结束后就扔到一边,这样对学地理起不到任何效果,反而白白浪费了时间。课本和笔记是一个整体,二者是互补关系,而不是互斥的关系,端正态度才能学好地理。

其次,人的记忆能力有时间限制,地理笔记作为课堂上对知识理解与错题记录的载体,笔记是很好的记事本,这说明地理笔记具有实时性。由于人的记忆能力及记忆方式有差别,不同的人接受不同的知识需要的时间不同,那么要想让知识永远变成自己的财富,反复看、反复琢磨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最后,新地理课程标准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不断努力终会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学习地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注意平时积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或是解决问题用到地理知识时,要及时补充笔记,使自己的地理笔记不断充实,最终成为自己的“地理百科全书”。

五、结语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一是高中地理总被认为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其实不然,学习地理的关键是要掌握方法,将笔记与课本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判断问题、总结方法、实践探究具有重要作用。二是地理笔记是高中地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记好地理笔记与高效使用地理笔记是学生高效学习地理知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高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33-02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多元化,保证多角度、多方面地促进地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地探究地理问题的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地理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对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有如下感悟。

一、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注重激励性评价

学生喜欢宽松、愉快、自由、平等而又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为此,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这样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拥有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使其认为学习地理是件很快乐的事,并乐于参与地理课堂活动和地理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每每去上地理课,笔者都会带着微笑踏入教室,用微笑感染学生,给他们以轻松的感觉。笔者时常以近来发生的与地理有关的新鲜的事或者新闻来导入,并对学生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个问题。”在课堂上,笔者总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有时同学间的不同想法会碰撞出火花,使课堂“活”起来,学生们便渐渐地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提问笔者会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对于学困生,笔者会给予他们充分发表看法的机会,即便讲错了,笔者也不会批评他们,而是一步步地把其从误区引到正确的地理思维中来,而后笔者会这样鼓励他们:“你的思维挺敏捷的,这么快就找到了正确的地理思维,很不错啊!”有时,笔者也会故意不讲完整,请其他学生补充,让他们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对于学生的回答,笔者总是及时地给予激励性的、肯定的评价,例如“你很留心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观察力很强”“你的地理读图能力很强,能够从图中看出重要的信息”“你的地理语言组织能力很强,表述很到位”“你的地理知识体系很完善,想法很有新意”。久而久之,学生就觉得上地理课是件很轻松、很愉快的事,从而意想不到的惊喜就会接踵而来。如在教学《地球的公转》一课时,班上一位女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你说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太阳离地球最远,那为什么我们这7月的气温却那么高呢?”笔者随即表扬了她爱动脑筋、爱思考,并鼓励其他学生向她学习。之后,笔者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解答了这个问题――因为7月太阳直射点离北半球近,太阳高度角大,北半球昼长较长,所以7月气温高。这位女生所提的问题在地理课本上是找不到答案的,她的问题是源于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是高于课本要求的。后来,笔者在其他班课上广为宣传该女生勇于质疑的事,并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惑。

二、关注学生地理学习习惯的评价

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因为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可见,好习惯会成就好未来。地理学习也不例外,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好的地理学习习惯。所以,在地理课堂评价体系中,学生地理学习习惯的变化和养成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以下5个习惯的评价:其一,关注学生听和说的习惯。地理教师应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营造出浓厚的地理课堂气氛;课堂中要适时创设各种吸引学生眼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听地理知识,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其二,关注学生做笔记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应全面观察每位学生做笔记的状况,引导学生用文字记、用图示记、用联系图记,甚至可以用地理空间图呈现各种地理信息。其三,关注学生的做题习惯。引导学生看清题目、材料呈现的重要信息,画出关键字眼,并列出答题体系:凡是问自然原因应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生物、自然灾害、生态环境这几个方面考虑,凡是问社会经济原因应从经济地理位置、交通、科技、市场、政策、劳动力、地价、经济基础、信息通达度、协作条件这几方面考虑。其四,关注学生读图和绘图的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读图和绘图的一般步骤:先读图名,再读图例和坐标,最后观察图中的信息,必要时画辅助线找出重要信息。其五,关注学生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引导学生课后收看中国的、世界的天气预报,留心中国和世界其他区域的位置、气温、降水、风力,以及各种天气系统符号和相关信息。课前,笔者给学生们轮流当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情况的机会,让他们对区域地图和大气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不惧怕地理,甚至爱上地理。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学习地理的习惯会每天积累一点,积少成多,终究会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三、关注地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

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地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即对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自主参与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地理思维活动、与同伴合作探究学习地理问题的行为表现、地理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的评价。

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人口的自然变化》一课时,根据历年学生的易错点笔者设置了这么一道题:倘若只考虑人口的自然变化对人口数量的影响,请问下图所示该地人口数最多的是序号中的哪个时间? 很多学生很快地说是②,笔者笑了笑问:“你们确定吗?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于是大家便投入到思考中,同桌、前后桌都讨论得热火朝天。最终,有小组说是③,并说明了理由,虽然表达得不是太完整,但是他们大概理解了。于是,笔者简单地给学生总结了,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正(正增长使人口增加)有负(负增长使人口减少),也有零(人口停止正增长或者停止负增长),经过这么一点拨,学生都频频点头,很满足地笑了。

今年在福建高考中出现了类似的题型――图示意某区域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情况,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哪个月。学生做起来游刃有余,都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地理思维活动。学生能否从不同起点、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否有新意,有独创性;学生分析得是否深刻;学生的表达是否流畅。为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由发挥,甚至让其进行辩论比赛。例如,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请简述理由。”赞成的学生作为正方,他们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了贵州大力发展桑蚕业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赞成的学生作为反方,他们也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说明了贵州大力发展桑蚕业不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路,他们懂得用影响桑蚕业的区位因素来进行辩论。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笔者再给他们点拨:“大家都找到了切入口,不过还都不太完整,我们还可以从可持续发展的效益这个大方向考虑,它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个方面。”经过层层点拨,学生都懂得了考虑此类问题的两大方向。今年我省高考文综第37(4)题如下: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学生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9分) 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B: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

考完后学生都非常高兴,都说这道题可以轻松拿到满分。课堂上只要教师创设场景、悬念,抛出有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把学生引入课堂活动的整个过程,那么学生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地理知识和地理能力,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最后,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如在教学高中地理必修2《工业区位因素》一课时,笔者设问:“假如你是一名企业家,你希望把企业建在什么地区,为什么选择在那里?”又如在教学《流域的开发》一课时,笔者问:“假如你是一名决策者,针对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状况,你将如何进行开发与治理?”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师生关系和谐,有效转化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高效课堂。在“先生后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中,我们还有诸多问题需要不断探索、深化、落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还需要我们地理教师不断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高效课堂 导课方式 做笔记 读书 关注 控制课堂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59-01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任课教师提高教学成绩的最关键的渠道。减轻学生负担,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实现课堂的高效,是素质教育对每位任课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地理学科作为结业学科,授课时间由原来的三年缩短为现在的两年。内容不变时间却缩短了三分之一。任课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成绩。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精讲,突出重点,又的让学生掌握和熟练。下面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说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说备课。全面而又深入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是人所共知的。在这里我想补充一点。在仔细研读教材写好教案之后一定要提前做做本节的练习题。如《目标与检测》《地理填充图册》等。通过做题对本节的重难点问题会更清楚。有时还会发现遗漏的问题。这样使教案更详细更完整。在课堂上我们才能有备无患,处理问题才能游刃有余。

其次注重导课方式。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所以一定要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导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问题导入式。设计几个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举两得。如在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时,我问学生谁爬过山?有几个学生举手,我又问爬到山顶时的感受怎样?“冷。”有的学生回答。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山顶上为什么比山脚下冷?学生沉默。由此导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积极性自然提高了。2利用实事或新闻导入课堂。平常多关注实事新闻,把与地理相关的材料搜集下来,可以用到导课中去。例如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可以由介绍四川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入手(或出示两地地震后的图片,更能感染学生。)由此抛出问题:地震是如何发生的?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由此导入新课效果可想而知。3.联系身边的生活中的现象设计导语。如在讲《天气与气候》时,就可以让学生描述当时的天气情况及感受。由此让学生明白地理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增加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三点,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地理学科是一门科学性较强的学科,多地图。抽象性强。好多知识点课本上没有明确的表示出来。因此我们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来。所以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中养成做笔记的习惯,随时记录总结的知识点。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

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非常需要老师的指导。课堂上一定要及时提醒学生做好笔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录下来以便今后记忆巩固。

第四点,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有人认为地理课不是语文,语文课要给学生阅读课文的时间,所以我们强调阅读。而地理课本文字少,没有高深的道理或思想在里面,不需要去“阅读”。但地理课本图多,文字少,很抽象。如果没有适当的阅读时间阅读课本理解文本内容,无论是老师讲解的多么精彩,学生讨论的多么热烈,结果都会事倍功半。因此我建议课上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思考时间。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再辅以老师的讲解,效果会很明显。

第五点,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有效控制课堂。要让学生都认真听讲,参与学习。不是容易的事。我们要观察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注意他们的动态。如果发现异常表现的学生,如在听讲是低着头,坐姿不正,手里做小动作,讨论时不参与或说笑,等等。我们要及时制止。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要严惩,让学生明白上课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要培养起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学习的好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坚持不懈,一直这样做下去。直到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为止。

第六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学生都动起来认真参与学习,必须用好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必须是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对于一般问题小组讨论就可以解决。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只有好学生能掌握,那么好学生可以当老师给其他成员讲解。小组与小组之间又可以竞争,对于积极参与学习的小组,如回答问题积极,作业完成好的小组要给适当的奖励,如发奖状。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篇10

1.前言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教学模式较陈旧。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2.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

2.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阅读的重要意义,强调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遵循学生阅读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在学生阅读地理知识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解,肯定学生的阅读成绩,总结经验,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2.1.1语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语意阅读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课前阅读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阅读法让学生可以节省时间,避免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2.1.2提纲阅读法。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可建议学生采用提纲阅读法。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2.1.3地图阅读法。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地理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地图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地理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2.1.4习题阅读法。所谓习题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教师选编习题的能力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阅读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把习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辨对错,动眼、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2.2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地理课可以通过让学生认真阅读地理课本知识,做课前学习笔记,然后教师加以指导,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总之,以学生阅读为主的教学模式,把阅读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3创设多样地理情境。激发学生地理思维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创新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教师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在学生阅读地理知识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即时组织学生讲解,肯定学生的阅读成绩,总结经验,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赢得主动权,并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这样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1、语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地理课文。语意阅读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课前阅读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阅读法让学生可以节省时间,避免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2、提纲阅读法。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掌握,可建议学生采用提纲阅读法。这就是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学习难度的目的。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提出各自的见解,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3、地图阅读法。地理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地理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地图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地理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地理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习题阅读法。所谓习题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教师选编习题的能力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阅读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把习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辨对错,动眼、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地理课本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回答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地理课可以通过让学生认真阅读地理课本知识,做课前学习笔记,然后教师加以指导,指出不足,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总之,以学生阅读为主的教学模式,把阅读作为地理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创设多样地理情境

激发学生地理思维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在“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特别注意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做学生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新情境,帮助学生讨论、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注重导学、助学、组织和管理教学,这是“分组合作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创设问题情境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学生认识特点等。要使创设的问题情境真正成为促进整个学习任务顺利完成的有效环节,就必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四、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12

一、加强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经常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中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经常开展一些课外活动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最后,经常开展一些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观察等能力。

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生应用课堂学习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有利于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巩固、理解。对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找到答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真理、追求真知的精神,可以使他们愉快学习。

3.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改的重要目标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能力并重转变,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教师单向传递向师生间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目标转变,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这种转变的核心。地理课外活动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手段。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理课外活动的过程是运用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可以增进师生友谊,加强德育效果。

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地理课外活动中,始终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间能相互了解,加深师生情谊,老师成为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二、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原则

1.积极引导与学生自愿相结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多宣传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学生体会到参加地理课外活动的积极意义后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绝不可强制学生参加,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

2.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对任何地理课外活动,教师都要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但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他们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不要怕出错,不要怕反复,让他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教师要耐心加以启发指导;而不要包办太多,更不能包办代替。

3.精心组织与形式多样相结合。

教师要精心组织每一次的地理课外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以免地理课外活动流于形式,使学生觉得乏味。

4.内容丰富与富有吸引力相结合。

选择地理课外活动的内容,要力求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要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以及活动内容与课内知识的联系。

三、地理课外活动实施的步骤

1.列出活动计划表。

地理课外活动必须有计划地进行,所以,列出活动计划表是地理课外活动按时进行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计划表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

2.合理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地理教学计划而定,要为地理教学服务。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等,做到有的放矢。

3.加强活动过程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在参观时要做好笔记,提出疑问:在宣传地震科普知识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科学性、严肃性、不能信口开河,否则会适得其反;制作地理剪报汇编应讲究排版、文字书写、图文搭配,既要反映地理特征,又要对资料做一定的加工提炼。活动准备充分,教师督导得当,活动效率就高,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4.成果检阅与归档。

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了内容具有吸引力、组织得当以外,做好成果检阅和归档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总之,开展有地理课外活动能够积极有效地促进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符合地理课程标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要求。地理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好这项活动。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多媒体 地理课堂 优势

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多媒体的定义:“多媒体就是多重媒体的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接作用于人感官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的统称,即多种信息载体的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我们地提到的多媒体技术,就是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电脑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体形态的能力。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多媒体可以处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地理教学要素,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中的优势更是明显,地理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而地理多媒体教学课件,会将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通过局部放大、动画模拟、过程演示、重复放映等手段予以解决。例如,高中地理知识中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是一大难点,学生很难在脑中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立体模型,这时多媒体就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用多媒体动画可直观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学生看过之后在脑中就建立起了地球的空间运动模式图,对学生以后学习地球运动知识,解答相关试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新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如在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时,学生对冷暖气团及冷暖气团交汇的过程及冷暖峰的移动感觉很抽象,很难想象,此时利用常见天气系统冷暖峰形成和移动的课件就解决了学生的难题,还可以在课件中插入影视片段或歌曲,创设情境,使课堂教学趣味化;利用地理软件把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使知识由抽象变为具体直观;利用课件放映实地情景,使教学内容可视化;利用课件的交互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地理复习课中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好处是可以节约时间,复习课内容多,总结性的知识点多,内容多以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主,例如想串讲《世界地理》,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用课本一页一页地指导学生读图、看书、做笔记,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只要教师在课前做好课件,把需要学生看的图、需要重点记忆的文字以课件的形式出现,学生就可以边听讲、边突破重点难点,边做笔记。再如复习课有时涉及到进行地理事物间的比较,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如,进行世界某些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比较时,需比较组成自然环境的几大要素: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生物等,用多媒体课件列表格对各要素具体差异进行比较会更容易些,再如中国的工业分布与日本、俄罗斯、欧洲西部进行比较,如果运用课本,学生得在一节课上翻好几册书,或许等找到正确的页码,学生的耐心就没了。而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类问题,运用课件把各个国家、地区的工业分布展示出来,其中的异同点一看就清楚了,规律也就总结出来了。复习课中使用多媒体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练习的速度,地理复习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练习后的讲解和总结都是需要时间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让练习及解析、小结在课件中出现,不必花时间去图示和重复板书相同的内容,把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详细地展示出来,提高了练习的速度。

但在多媒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它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要相互交流、互相影响,不能将所有的知识都用多媒体展示,如果一堂课所有内容完全依靠多媒体,就会很难让学生把主要内容落实到笔记上,一节课像过电影一样,什么也没有记住,所以我们可以依靠多媒体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但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多媒体应该用到该用的地方,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复习课中的作用是很大的,但不能滥用。要选取那些用传统讲述方法无法描述清楚的内容和需要用地理图形表达出来的内容。如世界上的气候类型分布和大洋环流分布等。用口述方式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理解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范围,解释它们的成因。不要认为多媒体是万能的,可以取代一切教学手段。并非所有的课堂内容或课型都需要多媒体,否则会画蛇添足,其效果反而不好,如果我们自己有实物模型,也可以观察实物模型,也许会更直观、更有效。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达到教学目标是最重要的,比如在复习阶段,多媒体帮助教师节约了许多时间,很多教师上课就用多媒体,连黑板上的板书也不要了,属于地理教师基本功的板图也放弃了。其实有些可以用传统的手段解决的问题,就不必要为用而用,这样反而有哗众取宠之嫌,毕竟,使用多媒体的熟练程度代替不了渊博的学识、严密的逻辑思维、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行云流水的板图艺术等这些能够形成人格魅力的内在素养,而这才是一个教师教学成功的根本。好多教师用多媒体教学忽略了学生的管理,把课堂弄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趁机搞小动作,说话,打闹,应用多媒体本来是为教学服务的,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可教师专注于对课件的使用,忽略了对学生的管理,反而使课堂效果更差,这是需要注意的。还有,在一些多媒体课件中,有的老师可能只是充当一个放映员、操作者,有的课件文字量过大,学生看得眼花缭乱,课下一问三不知,有些课件,教师无法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调控,从而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科技在不断进步,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地理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习,积极制作自己的地理课件,另一方面要正确使用多媒体,不要让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变成干扰地理教学,使其发挥最大正作用,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篇14

一、整体把握教材,树立全局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只有树立了全局性的概念,才能有条不紊,厚积薄发。高中地理教学切勿将关注点仅仅集中在某一个知识点上,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汲取知识的能力和水平,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才能促进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组织架构,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潜力和学习主动性,关注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才能理清知识脉络,达到学以致用。思维导图正是吻合了高中教学的这种需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梳理知识体系,灌输全局理念,理清知识架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材是极为重要的,思维导图有助于将地理教材具体化,充分发挥地理教材的指导性,从全局出发,挖掘学生潜力与其对知识的渴望,寓学于乐,学有所成。

二、制定教学计划,规划教学进度

高中地理教学中,制定严谨的学习计划,规划合理的教学进度是地理教学成功与否的直接因素。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认真研读地理教材,仔细分析学生整体水平,才能有效指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思考,才能有效提高整体的地理教学水平和效率,才能走向正确的地理教学方向。进行教学计划时,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将所有课程内容及相关关键点进行合理的梳理和整合,这是树立明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关键步骤。这样的教学计划才会更清晰,更明了,才能让人更直观地了解到教学的具体内容,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调整,大大提高备课与授课水平与效率。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是整体的方向和目标,思维导图有助于教学计划的明晰,有助于让老师和学生深切地了解到整体的教学进度,有助于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步骤,这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三、设计教学流程,明朗教学步骤

高中地理教学中,还需要注意教学流程的设计与教学步骤的规划,在讲授地理课程的时候,有效利用思维导图,简明扼要地提取主要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有助于师生加深印象,重点记忆。明朗教学步骤,不仅有助于老师有条不紊地展现自己所学,还能够让学生接受起来多而不乱,更容易提高学习与记忆效率。此外,在设计教学流程中,板书设计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精设简洁课堂板书,构建主干知识体系,有助于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点、线、面有序进行,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调动起学生课堂上的整体关注度和认真度,在互动中求发展,在平等中求进步。

四、促进角色转换,建立和谐平等

高中地理教学越来越注重师生间的角色平等,不仅重视教师知识传授的水平,更关注学生汲取知识的能力,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传统的地理课堂,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老师的作用由讲授变为指导,有助于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学习者,同时,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并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整体缺陷,以便针对性地进行点拨,完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五、简化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