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音乐课堂范文

初中音乐课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音乐课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音乐课堂

篇1

初中学生的课堂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从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室环境、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等三方面,探讨了有效管理初中音乐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

音乐;课堂管理;教室环境;教师素质;教学内容

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和课堂的管理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课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绩。教师只有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课堂教学才能井然有序,学生的成绩才能稳步提高。如果课堂管理不好,课堂一片混乱,是无法有效开展教学的。尤其初中生大多处于叛逆时期,课堂管理尤为重要。结合教学经验,对初中音乐课堂的管理进行了研究。

一、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室环境

很多学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有专门、专业的教室,由于教室不经常使用和音乐课程的特殊性,音乐教室便显得有些“随便”“自由”。试想一下,学生在上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时都是在很规范的教室里,当上音乐课时,学生来到音乐教室,不再是单调的桌子、椅子,学生自然会欢呼雀跃,犹如一群出了笼子的小鸟,闹腾不已,不利于音乐课堂的管理。如果音乐教室里的物品随意摆放,教学设备杂乱无章,无疑仿佛向学生传达一个信息:音乐课就是给大家放松的课程,大家可以随便一点。音乐课虽然不是主要课程,但也不是单单让学生学习一点音乐来陶冶情操,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音乐教室的布置要讲究。虽然要使学生在音乐教室感觉放松,不像上其他课程时一样严肃,但是,教室也要简洁、干净,各种教学设备摆放规范。同时,可在教室里张贴一些音乐海报或宣传画,或音乐知识。音乐教室的使用要有明确的规定,在教室前张贴音乐教室的使用规范,让学生感到音乐教室、音乐课堂也是一个有规范、有规则的地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当学生看到整洁的教室和明确的教室使用规范后,自然会对自己形成一些约束,使得他们在音乐课堂能自觉遵守纪律,利于教师的教学开展。对于在音乐教室中的规范,教师不能刻意苛求学生,要给予他们音乐课上应有的放松和艺术性感受。但是,对于违反教室使用规范的学生,比如,带零食进教室、穿拖鞋进教室等行为,教师一定严肃处理,切不可放纵,以免导致更多类似的违规现象发生。

二、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

音乐课程不是中考科目内容,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音乐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容易导致音乐教师本身就不重视音乐教学,在教学中没有热情,对待音乐课是得过且过的态度,更不用说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学习音乐教学的专业知识了。一些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有效地吸引、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导致许多学生在音乐课上兴趣缺失,显得无精打采。完善初中音乐课堂管理的一个巨大突破口,就是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音乐是一门艺术性课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音乐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学习,以及课堂的教学秩序。音乐可以让人感受到美,可以让人沉浸在欣赏中,使学生进而喜欢上音乐、专心致志地学习音乐。教师自身必须拥有熟练的、高水平的音乐专业素质,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吸引学生。比如,教师在教学《四小天鹅舞曲》时,教师要能熟练、高水平地弹奏《四小天鹅舞曲》,才能让学生完整地欣赏和领略到该曲目的精髓,感受其中包含的音乐性和音乐美感,感受创作者构曲的巧妙及作品中饱含的深情。如果教师没有高超的音乐专业素质,只是靠一些音乐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学习音乐,那么,学生学习的兴趣必然会大大降低。教师除了要有较高的音乐专业素质之外,还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于音乐教学,不是教师只通过音乐素质就可以完成教学的,音乐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内涵,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音乐会被赋予很多不同的内涵和欣赏角度,教师只有掌握这些相关知识,才能在音乐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和传授这些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三、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

初中生对于有趣的学科是具有巨大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尤其是音乐课这类艺术性课程。传统的音乐课教学基本是教师示范唱,然后让学生一起唱,学生们就一起“有气无力”地唱,或者教师教授一些乐理等音乐理论知识。而这些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初中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了,教师必须大大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内容的丰富。在教学中加入一些音乐背景知识的讲解,穿插一些同类型音乐曲目的欣赏,并且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音乐表演内容,从而调动起所有同学的积极性,便于课堂管理。第二,教学手段的丰富。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音乐课程内容等。

四、结束语

初中音乐课虽然在学生的中考中不占据比重,但却对学生的艺术审美培养及成长的影响意义重大。因此,要重视音乐课堂的管理。音乐教师必须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才能做好音乐课堂管理工作。要让学生既能放松身心,充分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好,又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以保证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作者:蒋红梅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中学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 反思 策略

一、情景再现

(一)预设中的。

这是一堂音乐研讨课,在欣赏完《春节序曲》到创编表现春节热闹欢庆的情景时,我提问:“如果用道具和舞蹈动作来表现这两段音乐,你该怎样表现?”安静了很久的学生第一反应是:我要鼓,我要锣,我要扇子,没听清要求就蜂拥而至,教室里“锣鼓齐鸣,绸扇飞舞”,好不热闹。眼看着时光飞逝,学生并没有再现出春节欢庆热闹的气氛,本来应是课的,最后却在我的怒吼中低潮收场。课后同行的话使我幡然猛悟:“想法是好的,各个环节都得照顾到,既考虑学生参与,又考虑感受体验,创作等系列环节。但这节课让学生有多少时间在投入地听音乐,有多少时间在讨论春节相关知识,表现春节情景和创作歌词?哪个环节让学生真正感悟到音乐是如何表现春节喜庆的情景?”

(二)防不胜防。

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反思后我又上了《春之声》的研讨课,在欣赏完音乐后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有位男同学发言:“我听过这首曲子后,好听是蛮好听的,但是晚上听了会睡不着觉,影响睡眠。”教室里一阵大笑。这是个意外,这突如其来的答案让我不知所措,在一阵心慌后我说了句:“啊,你真幽默。”继续提问其他同学寻找我想要的答案。整节课“死气沉沉”地拖到下课。

(三)渐入佳境。

在反思中我又上了《故乡情》,教学内容为欣赏《思乡曲》、学唱《鼓浪屿之波》,通过聆听、演唱、讨论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分析这两首作品的旋律特点,体会浓浓乡情,指导学生用柔美真挚的声音演唱《鼓浪屿之波》。我共设计四个环节:

1.初步感知音乐情绪――引情。

请学生给徐悲鸿的作品《箫声》配背景音乐,以引出《思乡曲》。(《姑苏行》、《喜洋洋》、《思乡曲》)

2.欣赏与感受音乐――激情。

欣赏《思乡曲》,在欣赏的过程中先用不同色彩的线条表现出每个段落的不同节奏特点和情绪,让学生不仅对音乐有感性认识,而且能够进行分析和判断。再引导学生探究作曲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把思乡情表现得如此强烈。

3.围绕音乐自主学习表现――燃情。

学唱《鼓浪屿之波》,请学生找出歌曲中最感人的是哪几句。在情景中演唱后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唱出了情感。

4.生成、创作――升情。

当师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调性不稳及旋律下行的感觉不明显等问题时,我不强行灌输或视而不见,而是用举头、低头等肢体语言暗示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来创作:“当我低头时音乐应该怎样?”当学生把旋律下行的技法准确唱出来时,成功的喜悦感顿时就溢满课堂,师生在一片深情真挚的歌声中将思乡情升华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祖国富强的爱。

通过三节课的深刻反思,我明白: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对教学理念理解偏颇,如第一节课天平向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情景的创设上倾斜,没有真正关注通过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来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和感悟,引起学生没有目的的无效参与;有面对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动态生成认识不到位,没有在课前为充分设想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意图来上课等各种各样的可能而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变准备,只会在预设的“樊笼”里挣扎,敷衍应付而引起学生机械学习,等等。因此,对于课堂教学的失败,教师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认真学习反思并辅之以策略处理,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丰盈的情感体验,有技能技巧的发展,更有参与音乐活动的审美愉悦。

二、策略

(一)情感的激发、体验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催化剂。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情感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情感强度,使情绪情感与音乐的情绪情感和谐地沟通与交流,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要注意的是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不能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更需要内心深处的体验,寻求那种动人心魄使人忘我的境界。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应运用美术、音乐、舞蹈等综合手段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并且多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用音乐来呼唤学生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投入,以自己对音乐、对学生的真情感染学生,以自己娴熟的技巧和对作品的激情演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知识技能的暗化是音乐教学的营养剂。

音乐教学应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需经常反复聆听和分析音乐主题,找出最具表现的音乐元素展开教学。

(三)创作教学为学生音乐表现服务是音乐教学的添加剂。

创作教学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作、音乐创作等,但这些方式不应硬搬到每节课中去,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然后根据每节课的实际,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及学生课堂上的反应来设计创作活动。

(四)把握课堂教学的“活”是音乐教学的调味剂。

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就必须想办法让一首歌曲教学变得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节奏紧凑、容量充实,做到歌活、情活、动作活、心活,让学生有唱、有跳、有听、有看、有创作、有感情的宣泄,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焕发活力。但同时也要注意活而不乱,收放自如。根椐教学内容的设计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层次分明。蹦蹦跳跳这种活动要有,但不能太多;师生间的问答、交流互动是中层次的活动,它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保持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最好的活动是教师的语言、情境的创设、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心潮起伏,浮想联翩的心动,它是创造力最好的源泉和动力。各种层次的活动在课堂上结合起来,运用得当,教学就会如鱼得水,收放自如。

(五)重视预设,关注生成是音乐课堂的兴奋剂。

加强课前“教学设计”,自觉“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目标不能过于偏向认知目标,而应更加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并事先作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形成“弹性化”方案,在操作时给学生留足自主自由思维的空间。对学生们有创建的见解,甚至是“异端邪说”,要在给予辩证的评价和鼓励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纠正他们的成见。

三、结语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激发,才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要获得进步,总要经历一定的磨练,新课程实践为这种磨练提供了舞台,新课程视教师的实践为最丰富的资源。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的磨练,改变了认识自己、看待学生和看待教学活动的思维方式,形成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更新了教学行为,从教学的设计阶段,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阶段和教学方式与重建阶段,均力求超越每一节的限制,从学科的本质、整体,促进学生发展方向的潜在价值都有一个较明确的认识。我会以更新的理念、更优的手段、更专的方法迎接越来越富有挑战性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初中音乐音乐课堂器乐教学

一、培养课堂器乐的学习兴趣

1、激发对乐器的好奇心理

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对于初中生来说,一旦面对新奇的、新鲜的事物,就会产生强烈的感官、行动探究欲望。好奇心可以把学生对于器乐学习的情感激发起来,成为促进他们学习的动力。好奇心很容易稍纵即逝。初中学生的兴趣很多,往往都不持久。在日常教学的实验性观察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刚接触课堂乐器时候,又热烈又迫切,恨不得马上能够吹奏出流畅优美的旋律。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乐器掌握又需要枯燥乏味的练习,学生原本高涨的兴趣与情绪“温度”便会陡然下降,心理上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因此教师先要成功地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好奇心,随后也要花功夫去呵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不要减退。

具体做法上,老师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①抓住学生最初的好奇心理。万事开头难,学生最初接触乐器的时刻是最重要的,教师要在发放乐器之前,抓住学生迫切拿到乐器并探个究竟的心理;运用简短的语言和优美的示范,让学生一下子被乐器的魅力所吸引。②器乐学习中以鼓励为主。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地抓技术、求难度;这样学生的会被枯燥的训练和复杂的技术吓到,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学习中要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他们的演奏信心。③创造新鲜兴奋地学习环境。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周围的学习环境息息相关。教师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营造新鲜的兴奋的器乐学习环境,良好兴奋的环境能够带动学生的情绪,使之努力学习,提高技术。

2、变化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器乐教学中,音乐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都会在备课时采用独特的教学方式。通过调查了解,由于音乐课程课时较少,器乐课所占比例不多;如今器乐课堂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学习演奏。这样的教学看似简单直接,但是却抹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试想一下,如果每节器乐课都是这样按部就班,器乐课堂哪有乐趣可言?因此音乐教师如果要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必须在课堂上变换教学方式。

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将乐曲的吹奏学习同欣赏、模唱、节奏、形体加以结合;通过欣赏来丰富感受,模唱来熟悉旋律,节奏来加深理解,形体来综合表现。

这样的器乐课堂形式丰富,手段多样。课堂教学既显得丰富轻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得以提高。

二、根据学生器乐学习现状进行分层教学

1、了解学生的演奏差异

学生作为一个群体来说,大体上是差不多的;但又不完全相同,因为学生之间存在 individual differences(即 ID)。当前学生的差异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聚焦学生的差异也是从教师的角度和教学的角度出发,比较适合“以学生为本”的课改理念。器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先要关注学生在器乐学习中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曾经系统地学习过乐器,音乐基础较好,乐器的掌握能力较强。这部分学生面对课堂乐器的学习会觉得很轻松,学习的效率较高,演奏的水平也不错。这只是音乐基础良好的一部分学生。大部分初中生对课堂乐器还是很陌生,有的学生小学时候学习过乐器,初中学习了完全不同的新乐器,对他们而言也是从头开始的一种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好的不够学,弱的学不好。并且学生的个人性格、学习兴趣都有异同。因此音乐教师在分层教学开始,先要对执教班级的学生器乐基础进行了解,知道他们的学习背景和演奏差异,从而指导分层教学。

2、分层训练和分类考核

学生虽然具有乐器演奏上的差异,但是如果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都一样会取得演奏技术上的进步。音乐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演奏技术好坏的基础上,着手进行班级内分层教学很有必要。由于学校的音乐教师有限,并且器乐课的授课形式与其他类型的音乐课相同。所以分层教学主要以班内分层教学模式为主。

器乐课堂分层教学的内容包括:曲目内容、演奏难度、音乐处理、表现表演等方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要求,避免“一刀切”的学。

在器乐课堂上,分层技术训练的依据主要在于:基本技术、演奏技巧、音乐处理、综合表现等几方面综合来考虑。教师依据这几方面对学生的演奏技术做出大体的评价和分类。随后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演奏水平相近的小组分别进行教学。在定期的考核时,教师需要采用分类考核的办法。根据分层小组,对学生的演奏内容、演奏难度、基本技能、技巧要求等方面分别给予不同的标准和尺度。这样的分层教学能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共同的课堂上,同样获得进步和积累,有助于器乐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结论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音乐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效益不是取决于教学中内容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有效教学中要具备一定的反思意识。总之,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得继续深入研究初中课堂器乐教学,力求解决这些难题。争取在把初中课堂器乐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进行得更为深入、更加透彻。

参考文献

[1]彭音,浅谈初中音乐课堂器乐教学[J].学周刊,2013.11.25

[2]唐彩琴,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使用器乐的重要意义[J].文理导航(上旬),2011.01.10

[3]邱健,怎样让初中音乐教学更有趣味[J].成才之路,2011.09.25

篇4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和深化,现阶段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单单是向学生传输知识内容,更关键的在于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在初中课程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程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与生活相结合

初中音乐教材内收录了很多经典音乐曲目,但是这些乐曲和新时代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符合,很多中学生对音乐课本中的乐曲内容难以深入的理解,更加不能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我们必须要科学应用教材,尽量选择那些能够调动学生情感的内容进行教学,从而有效调动其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手拉手》这首歌时,我们将它和2008年奥运会中的开幕式歌曲《我和你》联系起来,学生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这首歌较为熟悉,之后我们慢慢的引导学生了解历年奥运会的主题曲,如此一来不但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当代初中生喜爱流行歌曲的情况我们也应当合理应对,对当下的流行乐曲进行筛选,特别是要去除其中不适合中学生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我们的引导下,有选择性的欣赏流行歌曲。比如说很多中学生都喜欢周杰伦,他的很多歌曲中都蕴含了积极健康的正能量,我们能够从中选择一些如《听妈妈的话》、《蜗牛》等与学生共同讨论曲风特色、演唱方法等,学生们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同时借助于我们的引导也让他们改变了盲目追求流行歌曲的态度,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1]。

二、让学生动起来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必须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比如说对音乐节奏的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节奏模仿。这样做的优势在于能够极大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也想要更准确的模仿教师的节奏来向其他同学“炫耀”自己的反应力,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仔细观察教师的示范。节奏模仿还能够有效的将过去一些难点知识变得更加简单,若教师能够将乐曲内相对复杂的节奏选择出来让学生进行模仿,则能够有效的减轻演唱难度。又例如画旋律线的学习,学生能够在乐谱下画,或者自己用手在空中画,听范唱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起动手画出旋律线。借助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的体会到音乐旋律的起伏节奏,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动手操作,听课时也更加认真。

三、课后作业拓展

近年来,很多音乐教师也开始尝试着为学生提出一些课后作业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较为有趣的作业帮助其拓展,能够很好的调动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一方面是体验式的学习,能够有效的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悟与体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了一些经典抗战曲目之后可以设置如下作业:下课后几名学生一组合唱《游击队歌》,并共同讨论这首歌曲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又比如说让学生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之后,把音乐文件拷贝给学生同时设置下面的作业:大家回家之后利用空余时间继续欣赏这首音乐,体会其中的意境与情感。借助于体验式课后作业,能够有效的丰富其音乐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另一方面是合作式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比如说可以借助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父母之间的合作来完成作业。当我们在某一首乐曲教学结束之后让学生回到家中唱给父母听,或者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分小组合唱比赛等。

四、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比如说我们在教学《大海啊故乡》这首乐曲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拉近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借助于PPT课件来展开教学。对这首乐曲的主导节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给学生展示海浪起伏的视频,要求他们观察海浪的形象,感受乐曲中海浪的节奏;随后根据这首歌主导节奏XXX.XX丨XXX—丨进行分析,借助于大附点与切分节奏的应用,将之前的强弱规律所打破,充分的体现出波涛起伏的海浪形象,让整个乐曲极具推动力。PPT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乐曲的意境与内涵,同时还有效的促进了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给学生呈现出丰富的音乐素材以及图片,不单单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拉近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2]。

五、结语

总之,音乐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即是持续创新的过程,唯有不断进取、大胆创新,真正深入的理解新课改的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让新时期的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着力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其学习营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从而确保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这也是初中音乐教育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卓君.浅谈互动教学与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J].文学教育(上),2017,03:158-159.

篇5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导入;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中音乐长期遭受压制,成了名副其实的副科,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推进,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教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分享几点初中音乐课堂优化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先声夺人

要想激活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我们就要抓住课前几分钟激活学生兴趣点,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到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音乐的具体背景和情感基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七子之歌――澳门》时,我们可以在课间就播放优美的旋律吸引学生,然后再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激发大家的爱国激情。然后再让大家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力度。这样导入和牵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满足了学生循序渐进的情感认知需求,增强了学习动力,提升了学习兴趣。

二、体验生成,完善认知

用激情的导入唤起学生的兴趣后,我们还要趁热打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定教学方案,引导他们通过认知和练习体验音乐的魅力,进而迁移知识生成能力。

例如:在教学《伏尔加河船夫曲》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伏尔加纤夫》油画来奠定形象思维和情感基调础,然后再通过乐曲中的速度、节奏、旋律和情绪,感受纤夫内心的不平和痛苦;接着再启发学生从曲子力度的表现上去体会,学习该曲由弱到强、又由强到弱的层次处理法来表达情感。

这样设计,分别通过视觉、听觉和情感等方面来满足学生的体验需求,让音乐课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联系对比,拓展知识

除了体验中生成知识,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拓展知识。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外延性和开放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通过联系和对比学习各种创作手法,掌握不同情感基调的表达。

篇6

关键词:基本方法;器乐教学;可行性

近年来,从“简单歌唱课”至“枯燥技能课”再至课改“淡化知识技能”,音乐课中的技能和知识训练,又再次受到重视。短短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学重点不断变化。课改开始以前,音乐教学大纲早就提出“器乐进课堂”的口号,但十几年过去了,音乐课的器乐教学现状如何呢?笔者通过十多年一线音乐教学经验,结合当代初中教学现状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以及给予适当的建议。

一、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基本方法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当今,音乐教育逐渐普及,器乐教学已成为音乐课堂的重要内容。尽管我们了解到音乐课的器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但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可以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已引起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在近年来的音乐课堂教学中,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实践和采取了相应行动,为了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器乐演奏,歌唱和音乐赏析等音乐知识结合起来,逐渐弥补以往的种种不足。以下为笔者在进行器乐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基本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器乐学习动机,以兴趣为动力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技巧表现、情景创设等手段来引导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音乐。如在学习竖笛时,如果教师在教学时先示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马上吹,吹不会反复教,直到吹会为止。长此以往,学生日益觉得乏味,失去信心。教师也不能从教学中收获教学的乐趣。而我先调查一下当下学生比较喜欢的曲目,然后吹奏这些他们感兴趣的曲目让他们欣赏,使他们一开始就对这种乐器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简介竖笛的结构、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阶指法,紧接着就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简单的基本功,通过这些简单的基本功练习来鼓励学生学习竖笛,给予他们信心。这种方式不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选乐器及练习曲目,使学生享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用合适的乐器。对于初中生来说首先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最终达到通过演奏来表达情感的教育目的。同时,我们要结合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精选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练习曲目,这样他们才倍感亲切和真实。还有一些经典名曲如《欢乐颂》《梁祝》《彩云追月》等,通过重新编配也是很受欢迎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能力进行指导

器乐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具体的器乐教学计划,从整体上把握好学习进度与节奏,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加以分析,适时调节进度。同时,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学生逐步吸收各种演奏技巧。再者,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也是非常必要的,例如爱护乐器,轻拿轻放,学会看指挥排练等。

二、音乐课堂器乐教学可行性建议

既然器乐教学存在诸多限制因素,我们是否怀疑它的价值,或将其摈弃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器乐进课堂的必要性已得到专家的充分论证,音乐教师该如何应对,如何切实提高器乐课的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笔者认为现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对器乐教学应充满热情及保持积极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面对现有困难应态度先行,进而采用正确方法,才可取得良好效果。对器乐教学,教师应时时拥有饱满热情,慢慢感染学生,带动课堂气氛。

(二)灵活运用教材,给器乐教学留有充足时间

在传统的器乐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是一种死板生硬的教学方式,不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变化,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起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改不仅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也应适时研究,敢于调整教材,为教学增添更多色彩。当然,这种调整也应在合理范围内,确保相应教学目标的完成。

(三)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制定规范适用的器乐教学安排

目前,器乐教学随意性较严重,即使同一学校,各个音乐教师器乐教学的进度、要求、评价方式也不统一。某些音乐教师在器乐教学上没有计划,这使得器乐教学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摆设。这时必须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结合本校学生的总体素质和需求等实际情况,统一器乐教学的目标,制定相关教学计划,真正使器乐教学走上统一,切实提高教学效能。

(四)加强学习,注重交流,更新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引进器乐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培养演奏家,而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感受到演奏乐器时的快乐和美。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主,选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量缩短枯燥的练习基本功的时间,留有更多时间相互交流。首先,在学生刚会演奏几个简单音符时,教师可以演奏只包含这几个音符的简单乐曲。这些乐曲可以是现成的,也可是教师自己编创的,从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享受其中的乐趣。其次,把乏味的音阶循环练习改编成有趣味的节奏来进行演奏。最后,在课堂上带动气氛,组织学生进行自编自演的器乐“吹奏”“问答”“接龙”“音乐火车”等游戏。总之,教师只有积极大胆地寻求并采用各种新颖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晓芳,《在器乐声中放飞音乐的理想——初中音乐教学器乐进课堂略谈》[J],2010.11

2.张志远,《浅谈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J],《新课程学习》(上),2012.05

篇7

关键词:节奏训练;节奏;兴趣

长期以来,许多初中音乐课教师心中都有一个很大的困惑:大量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是非常喜欢音乐的,但是他们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却不太尽如人意。唱歌课听不到声音,欣赏课神色游离,好不容易教会了学生一些知识,但一周一节课的间隔,又让学生在下节课把学得的东西全都还了回来。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使初中音乐课的教学改革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初中音乐课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尴尬时期。首先表现在嗓音方面,初中生正处在嗓音变化的时期,一般变声期开始的年龄,男孩为12至14岁,平均13岁;女孩为11至13岁,平均12岁。变声期长短不一,有的仅几个月,有的则较长,平均约一年。变声期发高音困难,持久力差,声音粗哑,音准不易控制,有时会发出怪音。变声期以男孩为重,女孩较轻。男孩发高音不稳,女孩发低音不稳。其次,初中阶段是身体成长的高峰时期,第二特征的出现和羞怯感导致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乐于表现。而且,学生心理上的羞怯与感知能力的高度发展形成了一对矛盾,只有处理好了这对矛盾,才能上好初中音乐课,因此我开始了初中音乐课堂节奏教学模式的研究。

说到“节奏”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节奏。生活的节奏、运动的节奏、呼吸的节奏等等,对于音乐课来说,节奏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则更高了。然而旧的音乐课堂上的节奏学习往往死板枯燥,提不起学生的兴趣,以至于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在这里我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节奏练习最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只有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上才有律动,殊不知在初中音乐课堂上也同样需要。当然,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律动形式和小学的律动形式截然不同。我认为,节奏训练是初中音乐课堂上最好的律动形式。

我们学校由于扩大招生,有很多学生都是从周边农村小学毕业的,这些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良好的音乐训练,更不要说有什么音乐基础了。由于个体差异大,在给这部分孩子上音乐课时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一首歌曲要教两节课,学生才能学会。但是我发现他们对节奏训练非常感兴趣,当我在课堂上让他们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声响,并把它模仿出来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纷纷举手发言。我把他们模仿的声响变成节奏型写在黑板上,并告诉他们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都能写成一定的节奏型,将这些节奏有规律地组织起来,便成了动听的旋律。

节奏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节奏。因为这些声响平时就在学生的生活周围,因此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有兴趣,而且在练习节奏的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对歌曲中难点节奏的把握,降低了歌曲的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二、节奏训练是一种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前进的动力,这是每位教师都明白的道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却不能够利用兴趣来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学生都非常喜欢Rap(说唱)这种说唱的音乐形式。Rap是黑人俚语中的一个词语,相当于“谈话”(talking),源自于纽约贫困黑人聚居区。它以在机械的背景下,快速地诉说一连串押韵的诗句为特征,而这种音乐形式我们也能应用于节奏训练当中。

击鼓传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人们根据古典的节奏迅速地把花传到别人手中,并不断往下传。其实,节奏也可以这样传递下去。在上音乐课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让学生做了一个节奏传递游戏。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一组第一个学生将我给的节奏打两遍后传递给第二个学生,然后更换新的节奏,以此类推,看哪个组传得又快又好。学生的兴趣很高,注意力也很集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节奏训练的方法有很多,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经验,采用适合学生的节奏训练形式,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三、节奏训练的内容要和教材紧密结合在一起

节奏训练的内容不是孤立的,节奏训练的内容要从教材中挖掘,跟教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节奏训练才有意义,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从节奏开始。”这是汉斯・冯・比洛在谈到节奏时创造的一个著名的句子。节奏练习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捕捉能力,让学生在播放的旋律中迅速捕捉到有特点的节奏型,为下一步音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1.流行音乐的概念

流行音乐,也称“大众音乐”。由名称可知,流行音乐是能够为大众所接受而传唱的,并流行于一时甚至流传于后世的音乐。之所以流行音乐传唱域如此的广,是因为流行音乐植根于人民群众生活,表现的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能够引起人民群众对自己的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的共鸣。

2.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具有三个特点:娱乐性、通俗性、生活性。首先,流行音乐不同于古典音乐,追求高雅的艺术享受,而是一种听觉上的消遣。其次,对于古典音乐,是拥有一定的古典音乐鉴赏能力和表演能力的人,才可参与其中;流行音乐的通俗性体现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全民互动性强。最后,流行音乐的生活性体现是取材于现实生活,所以听众在听流行音乐时,都会有一种熟悉感,进而产生共鸣。

3.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初中学生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正式形成,而受“三观”支配的行为必然有欠妥的地方。如,在流行音乐的选择上,初中学生在欣赏流行音乐时,很大程度上由他周围的同学、朋友所决定。只要他们的朋友、同学所喜欢的音乐,潜移默化中他们也会喜欢。但是,这个过程缺乏科学性,因为初中学生对流行音乐没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认识,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帮助初中学生提高欣赏流行音乐的能力是相当重要且必要的。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传统的音乐教育存在不合理之处

在教材的设置上,音乐作品的收录主要是中外的经典作品,基本是古典乐曲以及民族歌曲,很少考虑到流行音乐。然而,经典音乐的技术技巧要求甚高,已经超出了中学生的接受范围。因此,许多初中学生都对音乐课程兴趣缺乏,学习兴趣低。

2.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仅仅依靠音乐教材进行教学。大多初中音乐教师,主要针对中外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教学,少有流行音乐的身影。因此,学校的音乐发展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了抑制。学生对音乐教学的内容没有兴趣,自然不会参与到课堂中,音乐教学活动也难以顺利进行。

三、初中音乐课堂流行音乐引入的有效策略

1.在流行音乐的教材选取上,合理选择

当然,流行音乐中存在着一部分比较低俗的音乐,不具备艺术性。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合理选择与音乐课程教育目标相呼应的流行音乐进行教学。如此,便可让学生欣赏到内容充实,节奏、旋律都比较优美的流行乐曲。如此,学生自然愿意参与课堂互动,进行有效学习。

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二课《海滨音诗》的教学时,除了要学习音乐教材上的《海姑娘》《大海啊故乡》等几首较为深奥的乐曲,教师可适当引入一些关于海的主题的流行乐曲,如,张雨生的《大海》、任贤齐的《浪花一朵朵》等。通过对这些流行乐曲的学习,在乐曲的引领下,学生会对大海这一意象产生更多的认识,也达到了顺利开展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

2.选择与学生心理特征符合的流行音乐

篇9

初中音乐课堂笔记本学习习惯当音乐教材已成为循环使用的常态时,学生已然形成从原来的人手一本书,到现在下了课回到家就没书本、没乐谱的状态。再加上初中新教材的内容含量很大,自然很多同学唱不全歌曲,记不清内容,拿不准知识点。如何应对没书本带回家的现状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助音乐笔记来弥补循环教材使用带来的问题。

一、音乐笔记本的选择要恰当,考虑长远

初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念,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封面漂亮、清爽的本子,最好是硬皮本,以至于好保存,可以一直记录到初三毕业三年的光景。如果说要持续三年的记录,不厚不薄,大概50页左右的本子最适宜。

二、音乐笔记的记录要抓住重点,讲究方法

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纸。”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在音乐课中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音乐课中,如果单感受、认知、理解内化,再表现运用,只靠这些活动实践,是不能够准确把握的,必须要知识点、音乐要素、音乐概念的积累,才能够更深刻到位地进行音乐实践活动。

第一,记录要素、概念、知识点。梳理一下,值得记录的内容着实不少。比如,音乐要素可以记录学习作品的曲名、出处、作者、国籍、演唱(奏)形式、体裁、曲式结构等。音乐知识点,如波音记号~、旋律线等。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记录,让学生有字可依,有本可寻,加深记忆和理解。

第二,记录重点、难点、疑点。学习的内容,学生自己应该有统筹概念,把重难点,甚至是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便于商讨、解决。

第三,记录音乐痕迹、图形谱。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旋律随之流淌,很可能会过耳即忘。但是边欣赏音乐作品,边做记录,听到什么记什么,想到什么记什么,什么样的旋律,记录什么样的波形或者理解发挥的图形谱,等到音乐播放结束,已经有了此音乐的整体记录痕迹与印象。无形的音乐,被孩子们的脑电波折合成了有形的记录,回头再追溯音乐记忆,整理补充完整,那么,聆听音乐的感受、初步认知已经俨然纸上,清晰可见了。

第四,记录实践、创造、课后题。书本上每一单元后面都有实践与创造一栏,学生可以根据所学习的音乐作品,对号入座,找到其相应的题号,自我思考或相互探讨研究,得出结论后,记录下来。请求老师的帮助,对照标准答案看看可有差距,找出错误或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提升学习成效。

第五,听记单音、旋律、节奏型。初中的学生,要求综合素质有较高的提升,听记单音、旋律和节奏就列入日程。听记,是音乐课中每节课或者每两节课,需给学生做的训练,反复接触和演练,来增强学生的乐感、记谱感,良好地辅助学习。

第六,记录评价。评价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演唱,作出自我评价,或者分成小组,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评价。评价分多种模式,如:星级评价,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或者等第评价,优、良、合格、不合格;亦或能跟随同学模唱、能伴随琴声准确地演唱、能独立识谱演唱等。评价要写出相关曲名、等第或星级、评价人是自评人还是互评人签名及评价日期。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通过学生对笔记的重视和珍惜程度,对笔记记录的完整度、以及记录的认真与否,字迹工整与否、排版合理程度等态度,给予相应的评价或批示。建议每学期不少于1~2次,以督促、鼓励学生学习,养成记录、思考、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三、充分发挥音乐笔记的作用,助力音乐学习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音乐笔记可以储备知识,增强记忆,加强反思,拓展评价,和谐师生关系。

第一,弥补用书不足,拓展教材内容。音乐笔记弥补了循环用书带来的教材缺失的问题,让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舒展自我个人魅力的音乐笔记,而且还把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记录整理于此,让音乐笔记内容丰富,知识含量饱满。

第二,积累音乐知识,梳理学习脉络。每一学期或学年下来,音乐笔记的记录涵盖了大量的知识要点,便于学生梳理并有脉络地进行回顾与复习,是非常难得的一手复习资料。

第三,加强学生记忆,理解音乐形象。记录笔记,让学生更加精力集中在音乐本身,记录一次就是对记忆的一次强调。更用心地关注了音乐,就会对音乐所刻画的形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去感悟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和精髓。

第四,审视学习成果,养成良好习惯。笔记的记录,可以使学生有整体的概念,从笔记的评价中,可以审阅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督促自己和他人更好地纠正不良习惯,养成实事求是、积极向上的优良作风,和更科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篇10

一、教师以积极的心态精心做好课前准备

在上音乐欣赏课之前教师应该做充分准备,对作品不仅要熟悉,而且还应翻阅必要的资料,分析研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各种表现手段极其特点,乐曲的段落结构、主题音调、曲式、表现手法等。有些名家之作还应向学生讲解作者生平、代表作品、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以便更好的理解作品内涵,向这些名家学习,如贝多芬中年耳聋却不向命运低头、紧扼住命运的咽喉,最后终于被人们尊称为“乐圣”。学生是非常乐意听的。此外还应认真编写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案;及时检查教具是否准备齐全;需教师演唱演奏的音乐作品更要充分练习,以更完美的教态表现音乐情绪。

二、设问答疑,让学生“活”起来

初中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对音乐的理解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值得赞许的。但是如何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全神贯注呢?这就需要音乐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践证明,提问法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欣赏音乐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的设计问题,就会使学生总处于一种很期待得到,期待解决问题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注意力可以因此而持久恒定,思维想象也会因此主动参与,感知体验的程度也会因此而加深。因此教师在欣赏是可通过启发、诱导、提问的方式进行。有人将欣赏音乐分为3个阶段: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官能的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即好听,是比较肤浅的欣赏;那么,要对一个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领略,从而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除了官能的欣赏外,还必须进入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例如我给学生上音乐欣赏课——人音版第二册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中的器乐欣赏部分《瑶族舞曲》时,刚开始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时,学生嘘声不断,可我坚持住了,在前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首歌曲《追爱》同学们基本都听过,因此引入时我用的是这段歌舞表演,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的目的已经达到,把同学们的胃口吊的满满的,这首先便达到了音乐欣赏的第一个阶段:官能的欣赏。接着我便用大屏幕播放管弦乐队的演奏视频,同学们一下子便被那种恢弘的场面所震撼,听完一遍之后,学生各抒己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的说瑶族人民很勤劳,有的说音乐很活泼,有的说瑶族人民多才多艺等等,对于这一课,作为教师的我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学生根据他们自己所听到的去联想,这正是应了音乐欣赏的作用之一,发挥学生想象力,对音乐进行审美的过程。达到了音乐欣赏的第二个阶段感情的欣赏。最后我才出示作者简介、作品背景、曲式结构分析、分段欣赏等,这时候学生对这些非常乐意接受,达到了理智欣赏的阶段,用这样的方式去教学,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想象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三、不断充电,提高自我

篇11

关键词: 优化 情境 教学互动 教学方式 表现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著名教育学者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概念,应当把学生从传统课堂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实效,达到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体验感受音乐,获得身心的愉悦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感受音乐的能力,但还没有形成独立健康的音乐审美价值观,常常受一些不良音乐习惯的影响,同时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也存在潜意识的对不喜欢音乐的反抗情绪。如果以灌输式教学法根本达不到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目的。经过多年教学的探究和实践,笔者认为提高初中音乐课堂实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总体上看,初中音乐内容安排分量过重,教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在使用教材中要遵循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更多地丰富教学内容,包括作者的经历及作品的创造背景,乐曲的不同演唱、演奏版本的对比,配器特点、表演者的二度创造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在聆听、感受、对比、分析中全方位更综合地学习感受每一个所学作品的“优秀”之处,开阔音乐视野,提升音乐鉴赏的品味。例如:在聆听电声音乐《夜莺》时,起初学生对作曲家雅尼并不了解,所以在欣赏之初,向学生介绍时重点强调雅尼从小因家庭贫困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但他凭借对音乐的热爱和坚持,最终取得了世界瞩目的音乐成就。同时将他创作《夜莺》时的背景介绍给学生,学生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就会以一种很崇敬的心态去聆听,学生在《夜莺》的优美旋律中体会到了将电声音乐与高雅音乐完美结合所带来的从未有的新鲜感和愉悦感,纷纷表示再听一次,当再次欣赏时再将乐曲的分析、配器、多种音乐元素的完美搭配等知识贯穿其中,学生很容易接受并深入理解音乐,开阔了视野提升了音乐修养。

二、 体验音乐情境、感受音乐共鸣

所谓“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描绘的情境,利用多媒体电教设施并辅之以文学语言,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展现音乐所描绘的情景,与学生共创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情感共鸣的场景。它可以把学生带人到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氛围中,便于师生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例如:学习戏歌《唱脸谱》一课上,在创设情境时让学生先聆听李玉刚演唱的《新贵妃醉酒》,先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特别之处----歌曲加入了戏曲的元素,再介绍将戏曲元素加入到流行歌曲中的音乐体裁叫做戏歌。学生在这首熟悉并非常喜爱的歌曲中很快进入到戏歌学习的氛围,为下一步学习戏歌《唱脸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珍爱学生感情,以“爱生乐教”为己任,以多种形式创设另学生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初中生多处于变声期,适当增加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包括

旋律模唱、音乐知识、技能训练等方面贯穿其中,实践证明只要多加解析、引导、欣赏,并加入多样的体验方法,让学生能全心沉浸在乐曲中,会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乐曲情感和内涵。

三、 教学互动深化教学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互动关系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在

互动过程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为学生提供创造解决问题和发挥其音乐潜能的机会,赋予他们表达自我和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情地、自由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学习的快乐和满足,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并在课堂上灵活运用。

深化教学方式就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感受美、创造美的师生互动活动中。歌唱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歌曲表达的艺术美,在歌声中追求美的和富于感情、表情的歌唱。这其中必然也伴随师生共同进行的歌唱基本技能的学习活动。欣赏教学,首先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绪,在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情感的基础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中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发展听觉能力、增强记忆能力,为进一步感受、理解、表现、创造音乐打基础。所以识谱知识与视唱练习的教学应在感受和激情的基础上,集唱、奏、律动等活动中进行。

创造美的过程是鼓励学生情感外化的表现过程,是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形象化、客观化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的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对内在美就有了一定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的美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懂得怎样才能更好的表现美,教育学生如何创造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每位音乐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效应,以自己的激情焕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以综合、多元化的知识、以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师生完美的互动,让音乐课焕发无限生机,让学生轻松学习、理解、热爱音乐,让音乐成为打开青想之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初中音乐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序 融洽

课堂管理与其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教学成绩取决于课堂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保证课堂教学顺利有序地开展,方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试想,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毫无章法可言,学生也是为所欲为的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何说起?因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基础。接下来笔者就初中音乐的课堂管理极为混乱的现状及原因、课堂管理的对策两大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初中音乐课堂现状及原因

(一)、初中音乐课堂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音乐教学相对以前来说,受到了部分教师的关注。音乐教师们也在尝试着改变自己旧有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尽量推陈出新,以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不难发现,由于音乐教师的努力探索,音乐课堂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教学形式也有了极大的改变,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许多。但是与此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产生。相当部分学生将音乐课当成“休闲课”,不可否认,音乐课确实是能让学生们与繁忙的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放松,但这并不意味着音乐课就是纯粹的“玩乐课”,它仍然有其相应的教学目标。由于师生对音乐课认识的偏差,使得音乐课堂成了无序的、混乱的场所,要么任由学生自由演唱,要么教师随便为学生播放几首歌曲完事,其教学的质量可想而知。

(二)、导致课堂无序的原因

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对其缺乏应有的重视以及音乐教师综合素质的不足所致。

1、音乐课没有得到重视

由于初中音乐不是中考考试科目,因而从家长到学校,再到教师及学生,对音乐都缺乏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家长的不重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对非考试科目音乐极为轻视。甚至有的家长阻止孩子以听音乐的方式进行放松,他们认为那样是浪费时间,还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其次是学校的不重视。毕竟目前的升学靠的仍是分数,即使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变,学校对音乐这一科目也缺乏应有的重视。不仅没有专门针对音乐教学的相关激励机制,有的学校甚至将音乐课安排给语文、数学等中考占分量大的教师,以便于他们占用音乐课来上所谓的“主科”。再次是教师及学生的不重视。在“一考定江山”、分数决定命运的现状下,由于初中中考必考科目较多,教师及学生更多关注的都是中考考试科目,对音乐等非考试科目,自然有所忽略。音乐广泛得不到重视,也导致了师生对音乐课的轻视。再加上学生们学习压力较大,要么将音乐课视为纯粹的放松课,要求教师不要教学相关的音乐知识,就放放音乐听听歌即可;要么在考试的压力下,也是认为音乐课是浪费时间,倒不如用来学习考试科目。可见,初中音乐课被人们所忽略,其根源还是应试教育。

2、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鉴于音乐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且在评优秀或者中考奖金的分配中存在很大问题(由于音乐是非中考科目,许多学校的中考奖金分配就排除了音乐课),也导致了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缺乏热情,抱以应付的教学态度,自然也就忽视了自身专业或者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使得自身的素质难以满足现代课堂上学生的需求。有的音乐教师根本不立足于学生实际,无视于学生的音乐经验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就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灌输,从而导致学生对音乐课缺乏兴趣,课堂组织一片混乱,课堂效率也随之降低。再加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音乐课堂的丰富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充分借助各种教学工具,将相关的时代性强的音乐信息及时展示给学生。且在新课改的推进下改变自己旧有的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以音乐传承者的身份胜任信息时代的音乐教学。否则,只会让学生们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教师墨守陈规的教学无法吸引学生。

二、保证初中音乐教学有序进行的对策

以上是对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的分析,透过分析,不难看出保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在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的紧迫性。对此,笔者认为,要保证初中音乐教学的有序实施,进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正确认识音乐教学

诚然,音乐有着让人放松的功效,对人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但是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该明白音乐教学的意义不仅如此。初中音乐教学需要学生们通过音乐学习掌握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为其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对初中音乐教学必须有一个全新的、正确的认识。音乐能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等的培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们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受到相应的教育,真切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享受。

如教学《同属一个世界》、《让世界充满爱》、《手拉手》等歌曲时,教师在教会学生演唱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并真切体验歌曲的节奏及演唱特点外,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歌曲中表达了人类的哪些共同愿望。这样,学生在正确理解歌曲的主题的基础上,还能有效培养自己热爱和平、勇敢拼搏的决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教学的正确认识及理解,从而端正音乐学习的态度。

(二)、增强教师的教学素质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是引导者,因而教师的教学素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增强教师的教学素质,提高其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音乐是一门艺术,一门美的艺术,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具备优良的专业素质,让学生沉醉于其表现出来的音乐美感之中。例如教学《阳关三叠》,若教师能熟练地用埙为学生吹奏,必然能有效地让学生感受歌曲中深沉含蓄、情意绵绵、真切动人的惜别之情。其次,教师要有良好的文学素养。音乐作品除了是一门优美的艺术外,其背后还着广博深厚的文化背景,教师要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音乐内涵,还应为学生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等知识。新时代的音乐的内涵与外延都有着极大的变化,若教师能熟知相关的文化知识,并在必要时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给学生,在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有效构建和谐课堂

和谐课堂的构建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关键。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构建和谐的音乐课堂,以促进师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和谐课堂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关键,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并包容学生,从而有效构建和谐课堂。

总之,初中音乐课堂能有效使学生快乐学习,并将这种乐学的情绪带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教师应积极管理好音乐课堂,确保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有序运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乐于学习,从而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文琴:让课堂教学更加和谐有序——对初中音乐课堂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35期

[2]、周芳:强化课堂常规管理提高音乐教学质量[J],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5期

篇13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原则

1.整合性原则

在开展音乐互动教学时,教师不但要重点介绍音乐作品的思想、背景等内容,还应当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整合性的知识系统,进而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音乐作品。

2.多情景原则

因为音乐教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

3.统一性原则

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应当统一协调音乐的思想性与科学性。

4.主导性原则

在师生互动时,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其主观能动性全面调动起来,逐步引导其对音乐进行理解,提高其认知能力。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

1.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环境

结合实践来看,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中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是一项重要举措。这主要是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心理情感处于一个较为特殊的变化时期,这就使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羞怯、紧张等心理,如此一来势必会造成初中音乐课堂师生互动性不足以及教学质量因此而大大降低,对此,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构建良好的音乐教学课堂环境。为此,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应积极转变自己以往课堂教学态度,以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开展教学。比如,课堂上学生对于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时,教师应先肯定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随后分别对不同答案进行点评,这种包容性的态度不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音乐课堂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使他们学到相应的音乐知识以及在此情况下实现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初中音乐教师还应加强课堂教学引导工作,以此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音乐知识。比如,在《瑶族舞曲》这一音乐内容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其手风琴独奏完整地播放给学生听,随后引导他们分别描述出自己所感受到的画面,之后教师再结合教案将《瑶族舞曲》所表现的族音乐文化魅力总结出来,让学生能够对此有更深的理解。

2.提升初中音乐课堂的快乐指数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完成的前提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并将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全面考虑在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时,教师不但要争取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课堂趣味性,提升音乐课堂的快乐指数,还应当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互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每位学生的表情,并对其心理进行分析。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活泼、激昂的语气与说话风格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要用饱满的情绪来活跃课堂氛围,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例如,在对《欢乐颂》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欢快的音乐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高涨的热情下进行初中音乐学习。

3.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在教学前应当对课堂提问进行精心设计,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并将其灵活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例如,在学习《香格里拉并不遥远》这首歌曲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一边聆听歌曲一边对音乐的特点、场景以及情绪等内容进行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想象在音乐中律动与表演起来,从而能够轻松应对教师的问题。如此一来,不但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还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特点。

4.通过开展竞赛实现音乐课堂教学互动

相关研究表明,初中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好胜心理,因此,广大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通过开展竞赛来实现音乐课堂教学互动。竞赛作为一种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方式,其不但能够使他们勇敢地表现自我,同时也可以在实现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情况下提升教学质量。对此,广大初中音乐教师应结合具体音乐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多开展竞赛活动。比如,教师在完成某一首乐曲基础知识、声乐唱法等教学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多组进行现场演唱比赛,由教师担任裁判进行打分,看哪组唱得最好。另外,为了提升学生的竞赛积极性,教师可以给获胜者一些小奖品,这样一来有助于激发他们参与竞赛的积极主动性。

对初中音乐教学来说,提高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同时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文在基于笔者研究及多年教学工作实践上探究出了一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策略,希望能为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互动教学 初中音乐 融合

1.音乐教学中的特征和原则

1.1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的特征。初中音乐教学对师生互动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并且要求师生之间有比较密切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心理上、精神上进行互动,更加自由的交流,更加密切的交换信息,师生g频繁的交流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音乐课程也不仅仅是让教师教会学生们吹拉弹唱,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理解音乐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而使养成学生的高雅情趣,由于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上,还需要深入到神经层面、心理层面,这样才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音乐理欣赏能力。

1.2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原则。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互动教学原则主要有多情景原则、双向构建原则以及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原则。

(1)多情景原则。多情景原则对于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多情景指的是教师在教授学生音乐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的去了解该音乐,让学生更多的去了解音乐的创作背景,并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音乐的含义,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了解音乐。另一方面,在和学生的互动中,教师要擅长创设不同的情景,因为在不同的情景下人们对音乐的了解也会有所区别,通过创设多种情景,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音乐。

(2)双向建构原则。双向构建原则指的是在音乐课堂上音乐互动的建立过程和作用过程必须同时存在,两个过程需要协同作用。音乐互动的应用依赖于音乐互动过程的建立,同时,音乐的互动应用又检验着音乐互动建立的过程的正确性,二者相辅相成。

(3)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原则。音乐教学中的互动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要保证教师的主导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受新知识,并且积极思考音乐之间的区别,构建自己的音乐知识体系。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正确的理解,对客观对象的表象进行有逻辑的告知,从而使学生能够吸收音乐知识、深入的了解音乐,喜欢学习音乐,提高学习音乐的效率。

2.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2.1教师不能倾听学生心理。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学,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再一味地在讲台上教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以坦承认真的态度来倾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和学生互动,才能了解学生们的不同想法。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不能认真倾听学生想法的现象,这使得教师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的方法思路,影响教学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在倾听学生想法时放不下教师的架子,不能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不能完整的听取学生的看法,中途打断学生说话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不能完全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影响学生和教师交流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2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努力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传统的音乐教学大多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能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学习的习惯,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不良学习方式,无法发挥出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不能通过主动的探究来获取知识,造成了课堂教学缺乏活力和生气。

2.3教师缺乏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部分,这需要音乐教师自身具备创新的意识、精神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自身就缺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变得更加困难,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的不足。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进行师生互动,使学生充分的进入课堂之中,才能够提升课堂的效率,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上课如同“流水账”,平淡无奇,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更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初中音乐教学中影响互动教学的因素

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对于互动的要求更高,因此为了更好的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音乐的特点、教师和学生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课堂上师生的互动。

3.1音乐的特点。音乐和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音乐是用嗓子传播的,相较于其他学科以对错来判断学生是否学会了知识,更具抽象性的音乐并没有明显的对错之分,只有音律是否优美的区别。同时,人的不同、环境的不同都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理解的差异,每个人对于音乐的感悟不一定完全相同,因此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音乐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成为真正互相彼此分享音乐理解的过程,而不是老师的说教。

3.2音乐老师的因素。在音乐课程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习惯和人格魅力等都对师生之间的互动产生着影响。教师如果形成了固定的教学习惯,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走出自己的思维定式,用这种僵化的教学习惯和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同样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使学生更有积极性进行音乐学习,提高音乐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能够吸引学习更加喜欢音乐和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进而提升音乐学习的效果。

3.3学生方面的影响。在音乐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主体地位,因此学生也是影响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因素。学生的理解因素和观念因素都影响着音乐教学效果,也影响着音乐的互动教学,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4.开展初中音乐课互动教学策略

4.1构建良好的氛围。在进行初中音乐课堂互动时教师一定要了解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在这一阶段的学生表达自我的意向较强,并且这一年龄的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如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意思,会给学生带来焦虑、难过等不良情绪,影响师生互动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构建和谐民主的n堂氛围,避免学生不良情绪的出现,保持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使学生具有学习的激情,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和老师一起探究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2改进教学方法。前文已经介绍了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方式的弊端,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初中音乐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的像学生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导致了师生互动的效果差,学生学习效率低。因此为了提高教和师生互动效果,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类比等方式让学生认识音乐概念,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效的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并且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善于发现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哪些知识还不熟练,从而有效的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例如在教授《丰富民间器乐》这类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打击乐曲来进行合奏,使学生能够以轻松的心态融入到课堂之中,从而更好的进行师生交流和学习。

4.3增强情感体验。由于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整个班的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成长经历、性格等因素各不相同,也造成了彼此之间的差异性,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对同一个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也有所差别,这种情感体验上的差别,不仅影响着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也对互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加注意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并且根据学生的体验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进而提高互动教学的效果。

4.4提高互动技巧。在初中音乐课堂上进行互动教学的实质就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对互动教学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学习和积累来提高自身的交流技巧,并通过科学合理的交流技巧和学生沟通,使学生更喜欢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沟通并不是单方面的,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提高沟通技巧,在平时的教学以及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将自己的沟通技巧传递给学生,从而提高双方互动的质量和效率。

5.结论

初中音乐教育和互动教学的融合能够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体验,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音乐教育和互动教学的融合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育工作者们的努力来不断改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金宏发.浅谈互动教学与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20).

[2]曹洪娟.关于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问题探究[J].亚太教育,2015(6):51-51.

[3]王小珍.浅谈互动教学与音乐课堂的有效融合[J].小作家选刊,2016(17).

[4]梁丽.浅谈初中音乐互动教学[J].学周刊,2015(15):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