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范文

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

篇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有强烈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人才是教育的使命。面对新的形势,德育工作如何创新?笔者结合网络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

1 德育平台网络化,促时空拓展

杭州市文海实验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构建网站及栏目,使之成为学生的网上俱乐部,实现了德育平台网络化,有效拓展了德育教育网络空间(见表1)。

以“文明网”为例,通过“文明视窗”采集社会上发生的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活动,如《白衣天使为病患献血》《“节约”闹元宵》等,把阳光播撒到孩子的心中;“文明公告”反映学校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果;“文明之星”宣传校园里的文明小榜样;“主题活动”报道学校为传播文明举行的各项活动;“文明故事”给学生们提供典型的文明小故事;“师德建设”把老师们对师德的理解诠释其中。一系列平台的搭建让文明教育时间灵动、空间无限。

2 德育方式网络化,促自主修炼

网络时代,学生德育方式也应该实现自主开放。俗话说,他律不如自律。学生的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等事实上很多是在家里自主修炼完成的。

2.1 建立班级网页,培养集体意识、竞争意识

对班级主页的维护及更新完全可以托付给同学进行,发挥集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各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思想动态,灵活地设置栏目,如班级公告、班队活动、本班之星、班级荣誉、教师寄语、家长心语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学生通过建设主页培养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通过访问主页自主学习“本班之星”的先进事迹,班主任的“每周一信”让学生明白这周哪些方面值得表扬,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而且通过每年一次的优秀班级主页评比,又能增强竞争意识。

2.2 制作个人主页,自主修炼理想信念、创新精神

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主页中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设置学生日志、个人相册、优秀作品等栏目,鼓励学生在网上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同时又能使自己的辨别能力、分析能力有所提高。学生通过访问个人网页,在比较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理想信念。通过开展学生个人网页的评比活动,使学生网页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网页内容更加丰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不断提高,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又增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3 德育题材网络化,促资源开放

在网络环境下,德育过程应该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全方位的、全面的开放,既共享校内的德育资源,更要利用校外的包括网络上的德育资源。首先,要将德育范围向社会生活全方位开放。德育不能仅仅局限在校内,应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德育主题活动,让他们关注、调查、分析、思考各种复杂现象和各种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洞察力、判断力和思辨力。

3.1 上传校内德育资源,增强德育活动时效

1)校园主题活动上网。结合学校德育目标,分年级设立学生德育研究的若干专题,如爱护地球、拒绝、公共空间意识等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让学生上网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再根据自己的设计,加工整理,最后做出电子演示稿并上传到“团队活动”栏目进行展示。通过活动,学生既学习了相关的德育知识,又锻炼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2)原创德育视频上网。

一是制作“校园动态”等特色原创节目,在校园网“专题报道”中播出,“校园动态”报道本月学校大事,弘扬学校精神。专题报道以大型活动报道为主,让一时的德育活动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正能量。如“童心向党”庆六一联欢活动、“励志奖学金首发式”活动、彭成教授大型感恩演讲等视频均已上网。

二是录制优秀德育课例,形成网上德育精品课堂。每学期录制优秀的班队活动、党团活动、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等德育课例,让一堂课影响一批人,教育一批人。经过几年的积累,已形成了一批丰富的原创德育课例资源,供全校师生共享。

三是学校宣传片和毕业生留念光碟在网站“视频点播”栏目播出。宣传片以宣传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育设备、一流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办学效果为主线,毕业生纪念光碟则以入学以来的学校重大活动、个人成长足迹、校长寄语、恩师寄语为主题,增强学生的爱校、尊师、感恩、向上的意识。临近毕业的孩子们打开网站的留念光碟,时而因为成功而欢笑,时而因为感动而落泪。有时校园的一处风景、恩师的一句鼓励会让孩子们陷入深深的思索、得到无穷的力量。

3.2 引进外部德育资源,积极参加网络主题活动

如组织参加“文明小博客”撰写、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的“网上祭奠”活动、杭州文明在线的“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中国文明在线的“向雷锋学习”专栏学习活动,还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三维纪念馆、“最美司机”吴斌事迹展等。

如学校组织各班在信息课上网学习“践行我的中国梦,争做最美小公民”倡议书,并结合学习倡议书开展“我的中国梦”系列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文明公共空间行为,争做最美小公民”、学雷锋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通过网上主题德育活动的积极参与,孩子们经受了心灵的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

4 德育互动网络化,促进沟通

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引领和教育,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长的通力合作。网络为师生交流、家校互动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促进深度沟通。

4.1 建立校长信箱,拓宽信息通道

为了加强学校主要领导与家长、学生的热线联系,我们除了在校园网站上公布学校主要领导的联系电话,还在校园网首页设置了校长邮箱,欢迎广大家长朋友、学生随时反馈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校长也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与家长、学生反馈问题的解决情况,答疑解惑,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

校长信箱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如学生孙晗给校长写信:

尊敬的校长,您好!我是四年级的孙晗,近几天,我为一则小小的新闻而伤心,新闻告诉我们: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照这样下去人类会灭亡。我希望学校能在寒假时做些活动,让同学们多多宣传环保和节约知识,养成环保节约的好习惯。

校长回复:

一个学生有如此的社会责任感,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你很棒!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注我们的未来,要从我们自己做起,然后再去影响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我一定按照你说的建议去做,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争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对集体对自己负责的人,欢迎以后再提建议。谢谢!

校长的及时回复让学生看到了学校认真育人的态度。德育处结合学生的建议在假期组织了“保护母亲河”系列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同学们组成假日小队,有的发问卷,有的搞宣传,有的写调查报告,用各种形式宣传节水、环保意识,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深度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2 运用“家校通”等,促进和谐沟通

在生活节奏快、工作任务重、孩子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家校通”成了老师与家长联系的好帮手。孩子的点滴进步通过“家校通’短信,得到老师“激励赏识”、安全教育得到老师“温馨提示”、节假日得到老师与家长“沟通传情”。随着网络的普及,QQ等交流成为很多学生喜爱的方式,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要求德育导师加学生为“好友”,进行网上辅导。促进了师生双方的和谐沟通。

4.3 网络心理辅导,开一把把心锁

在“健康网”开设网上心理咨询室,高度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有“心灵互动”与“心理信箱”两个版块,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版主,提供在线咨询及邮件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网上心理咨询外,还编辑网络心理杂志,供学生阅读。“学海心苑”杂志由学校心理组老师主编,每两周一期,每期一个主题,如“直面竞争、复习心理、如何训练自信心”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以及“心苑寄语”等形式为师生提供心理辅导类文章,介绍“减压”的办法等。通过网络心理辅导,既解决了学生的心结,又使心理咨询工作摆脱了以往的时间、空间限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的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校德育中恰当地应用网络技术可以产生良好的育人效应。同时,还应加强学生上网的自律意识,鼓励学生善于网上学习,自觉、健康地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公民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更加积极地采取有效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德育工作寻求更加富有实效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变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2]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语文课进行德育教育不仅是顺理成章的和义不容辞的,而且是得天独厚的。其之所以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主要在于:1.语文课堂的教学除了能力的培养外,还在于德育的渗透性,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审美体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2.作文教学的思想针对性,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理解做人的道理,使他们幼稚的思想逐步成熟;3.语文学科的空间非常广泛,我们应该开辟这个空间,提供自我教育的场所。故而,要探讨语文课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就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下面我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抓住课堂教学,设计切实有效的德育教学目标,用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陶冶学生的心灵。

任何一个健康的学校教育都应是德育、智育、美育并行不悖的教育,而语文教学更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鲜明的形象性,使德育同智育、美育高度地融为一体,智育通过对知识的传授达到“真”,德育通过“理”的阐述达到“善”,而美育通过“情”的感染达到“美”。具体地说,就是学生先从书面语言感知认识,也就是说通过对课文的揣摩、感悟获得对作品所描绘的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再由对其中意义的阐释理解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获得善恶是非的道德评价,最后升华为弃恶扬善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道德感化的极致,同时也是文字审美过程的极致,这就构成了学生学习语文教材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全过程。不难看出,在这一过程中,对语言材料深层次的阐释理解是关键的中间环节。如果在教学中只传授给学生字、词、句、段,只是适应高考应试所需的知识点,不进行课文内容的分析、情理的感染,学生很难理解语文教材中关于德育教育的内涵,得不到美感和深化教育的目的,也因此会对课文内容失去信心,进而导致对语文课的厌倦。所以,若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语文的人文价值,势必就会削弱语文教学的德育、美育功能,使语文教学步入误区,与现行的语文教学大纲相背离。

高中语文课本近年来改动较大,进行了大面积改革:删去以往陈旧、乏味的老课文,扩大了许多具有生命力的新课文,范围非常广,有马列主义经典作品、美文、小品文、散文、戏剧、小说,内容均反映了古今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刚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或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其思想意义是较为明显的,因而在教学中注意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对于文化遗产中一些既含进步性又打上封建烙印的典籍,如儒家的民本、博爱、成仁等思想,在大德育教育中,既要让学生了解它们的进步性,又要让他们掌握其局限性,吸收精华,剔除糟粕。我们应让学生看到《庄暴见孟子》中的“与民同乐”的王道主张,让学生了解古代思想家“爱民”、“民为本”的治国主张与我们现在所主张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区别。同时也有古代文化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的完美性作品,可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精髓。

教师不仅要正确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优劣高下,还要经常运用比较的方法。比较就是鉴别,比较就是评价,可让学生学习众多的优秀文化名人,像屈原、李白、杜甫、范仲淹、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得大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宗旨要领,这些都能起到活跃学生思想,提高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的作用。

二、抓住作文教学,输灌德育教育素材,抵制各种各种不良思想的侵扰。

学生升入高中以后,由于阅读面的扩大,各种社会思潮像流水一样向单纯而缺乏准备的他们袭来,让经受不住考验的学生摸不着头脑,进而误入歧途,理想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学习懈怠。而作文正是学生思想的窗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从作文中捕捉学生思想信息,引导学生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抵制各种不良的思想倾向。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作文“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需要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我们的作文教学不能人为地把德育(即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与之割裂,片面地追求学生较高的写作技巧,而应树立大语文观、大德育教育,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的目的,注重对学生进行高尚情操的培养,使之成为有作为的人。

三、开辟第二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及高尚情操教育。

语文第二课堂不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广阔天地,而且是学生运用语言工具,实现自我教育的广阔天地,而学生由接受教育进而“自我教育”,无疑是教育过程的一大飞跃,其效果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语文第二课堂的形式主要有:

1.日记、周记。日记、周记不但是积累材料、训练语言、提高作文水平的好形式,而且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所以我在教学中利用语文课这个优势,启发学生,鼓励学生。通过日记、周记将社会上发生的好的、坏的现象进行客观评价,让学生树立判断正误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德育教育的深化,歌颂什么、树立什么,不言而喻。

篇3

关键词:管理网络;队伍建设;德育评价;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少年儿童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至关重要。结合多年德育工作的实践,就小学实施德育的方法和有效途径谈几点体会。

一、健全德育管理网络,落实德育目标任务

德育工作事关青少年发展大局,学校必须确定以德育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构建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完善以“校长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管理网络。要根据学校实际合理确定德育内容,制订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方案,详细具体安排德育工作。要加强德育工作督促检查,建立德育工作评价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近年来,我校确定了“追求真善美,培育有智慧、明是非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理念,提出“以真求真、以善扬善、以美育美、以爱育爱”的落实路径和措施。在全校开展“真善美在课堂、在校园、在校外,真善美在语言、在行动、在礼仪,真善美在教师、在学生、在家长”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系列活动。从“弯腰捡起一片纸”“随手拧紧水龙头”“不闯红灯文明行”“在家我做小帮手”等细节入手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夯实德育基础

搞好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队伍。班主任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他们能组织学生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我们的做法:(1)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如开展“读书点亮智慧人生”“放飞心灵,成就梦想”等为主题的班会课观摩,让班主任互相学习、共同提高。(2)开展思品课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每学期我们都安排1~3节思品课的观摩教学,组织班主任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模式。(3)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每学年除有计划地送部分班主任参加外地培训外,学校政教处还按月开展班主任培训,培训做到月月有主题、有点评和反馈、有实效。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教育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奠定了基础。

三、实施德育评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以长春52中开发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平台,对学生实施德育评价:(1)引入学生标志性发展评定卡评价、班级捆绑100分评价、课堂优化评价、等级评价和积分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都注重及时性和激励性。等级与积分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合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更有实效。(2)改变了单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做法,从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养成、实践与操作素养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评价。(3)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4)学期末通过评价平台,对所有学生一学期来的思想表现形成一个客观、真实的评价等级,并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予以通报。综合素质评价平台系统的引入,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学生德育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实现了以评促学、以评促进,提高了德育评价的实效性。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体验中升华

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实现知和行的统一,是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德育多元化

由于我校地处城郊,生源复杂,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混杂,还有外地来做生意、打工者的子女,也有父母都不在身边在校外公寓寄宿的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仅靠一两节品德课教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在课堂上对全体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学校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建立了心理辅导室,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重点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以及公寓寄宿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提高他们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品行。

参考文献:

[1]陈瑞瑞.德育与班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篇4

一、教师要以高尚的思想、丰富的知识、正确的人生观做楷模

1.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来感染学生。搞好思想教育,关键是教师本人要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上除了要认真钻研教材外,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素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崇高理想;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学生要和蔼可亲、热情鼓励,切忌任意训斥、讽刺、挖苦,要以情感人、以理育人,不能光靠华丽、空洞的辞藻堆砌。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

2.教师要以丰富的知识、正确的人生观作表率。语文教师不仅要以高尚的师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要以扎实的语言学知识、文学知识、古今汉语知识、古今中外文学史知识,逻辑知识作功底,而且还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作表率。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它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史地、自然各门学科和各个领域。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丽、自然美景的描写;有许多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烈和爱国科学家优秀品质的记载。教师要以动情的表情去欣赏,以赞美的口吻去分析评价这些描写和记载,用激昂的情绪去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爱祖国、崇拜名人,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表率。

二、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渗透德育

1.结合教材,联系实际,渗透社会主义公德。运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情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是要提高学生明辨是非和分清假、丑、恶与真、善、美的能力。语文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很多。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能够自觉地规范自己行为习惯。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鲁迅的《孔乙己》一文时,其中有一段关于咸亨酒店的掌柜叫伙计往酒里加水的情节,我适时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这样以次充好是有损社公德的不道德行为:同时摆出社会上种种不良现象:假冒产品、损人利己、敲诈勒索,牟取暴利等,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是社会主义公德所不允许的。一个人如果以私利为目的,那他最终会自取灭亡。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2.对比阅读中渗透思想教育。有比较才有鉴别。根据“彼此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感知对象,同时或相继出现,可提高感知效果”的心理原理,在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渗透思想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比较阅读的方法因文而异,根据突出的重点不同,可分为正面对比和反面对比。正面对比重在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例如,将《黄生借书说》与《为中华腾飞而立志成才》对比阅读,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学习“为中华崛起”而面壁十年的钻研精神,更好地珍惜时光,发愤学习。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与《纪念白求恩》对比,让学生认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3.正面析理,渗透健全、高尚的人格意识。高尔基说:“文学是社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感情、意志、企图和希望等意识形态的表现。”文学作品中塑造的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等高尚品质和树立坚韧、勇敢、谦逊、诚实、俭朴等优秀人格的好教材。例如在《谁是可爱的人》中,志愿军战士那种“纯洁和高尚”的品质,“坚韧和刚强”的意志,“美丽和宽广”的胸怀无不给人以人格美和精神力量。因此,课文中有许多民族英雄、人民英雄、革命先烈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极好教材。语文教学必须更多地阐发“渗透点”,充分开拓“渗透面”,有意识地从正面渗透高尚健全的人格思想。

4.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意识。讲授山水小品文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性情、美化灵魂,这种渗透是在阅读、讲解和朗诵课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渗透的。例如,在学习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一文时,那“神姿仙态的桂林的山”,那“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的漓江的水!”……把学生带入一幅优美多姿、深沉梦境般的图画之中,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在遐思迩想中,感受到祖国壮丽河山的美好。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三、在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它可以给学生以全新的感觉,可以使学生丰富生活、增长见识,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1.课外举办“读书报告会”和“演讲会”。利用课余时间,我举办了“英雄在我心中”的演讲会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爱国志士、民族英雄的动人事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类整理、演讲,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在广泛阅读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2.广泛开展乡土、人情、美景社会调查活动。通过乡土、人情、美景社会调查,使学生认识到家乡山水景物的秀丽和物产的丰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篇5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途径;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为国家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后背力量。这一任务,便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工作,除抓好教学工作外,还必须认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那么,根据德育的任务和职业学校的特点,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来开展这项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

德育工作的途径,是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种:

1、通过教学工作,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因为职业学校的全部工作是坚持以教学为主,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教学所占的时间也最多。同时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各类学校中,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统一的,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课的教材内容都含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通过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明白道理,提高认识,从而使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形成,建立在政治和道德知识的科学基础之上。所以,职业学校要通过各种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

2、通过班主任,寓德育于班主任工作之中

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实训以及集体活动的组织,主要是通过班主任在班级中进行的。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使其所领导的班级成为一个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向上、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的坚强集体。同时,班主任要全面关怀每个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体质的增强,从而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才。

3、通过学生组织,寓德育于各种组织活动的工作之中

学生自己的组织主要是共青团和学生会。学生的许多集体生活和活动,是通过共青团和学生会的组织进行的。所以,这些组织的活动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只有通过学生中的各项组织的工作,并且得到他们的拥护、支持和配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4、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德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十七、十八岁左右的青年人,正处于青年期。青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思想敏锐、热情洋溢、勤于思考、不盲从,喜欢参加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学校应该针对他们的特点,组织他们参加富有教育意义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他们在参加活动中,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热爱专业、受到教育,把他们旺盛的经历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

5、通过实训,寓德育于实训之中

人们的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通过参加实训,把实训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在实训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体验工厂的劳动生活和环境,懂得劳动创造价值的真理。

6、通过良好的校风、班风和作风,寓德育于良好的风气之中

培养良好的校风、班风和作风,是依靠集体力量教育学生的重要途径。校风问题是职业学校极为重要的问题。一所学校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校风,从校容、校貌整洁幽静,到学生刻苦读书、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等等。一个班级也要有一个良好的班风,从领导、教师、职工,到每个学生都要有一个好的作风,这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狠抓校风、班风的建设,把德育寓于良好的风气之中,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二、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方法

德育工作的方法,是指完成任务的手段。德育的任务和途径确定之后,就要根据德育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德育任务的要求和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职业学校在德育工作应有以下几种方法:

1、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说服教育是一种摆事实、讲道理、循序善诱、启发自觉、以理服人、进行全面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以理服人,它不是照本宣科那些干瘪无味,杂乱无章的讯条,而是采用讲述、讲解、谈话、讨论、阅读、参观、访问、调查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说服的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2、寓情于理,情理交融

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往往有一种隔膜,有的甚至有对立情绪。情通理顺方能奏效,温暖、信任、关心、尊重,往往能给学生以向上的巨大力量。即使对后进生,也不要采取排斥的态度,在思想上不排斥他们,在情感上不厌弃他们,在态度上不粗暴,而要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耐心细致的教育他们。

3、榜样熏陶,形象感染

榜样就是以运用模范和典型的思想行为,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的一种方法。以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完美鲜明的形象,对学生的精神面貌产生深刻而强烈地影响,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

4、掌握脉搏,因势利导

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思想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老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掌握他们在各个不同时期的思想脉搏,从实际出发进行疏导。

5、区别对象,注意差异

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除具有其相同的特点外,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其兴趣、性格、气质和能力也不相同,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对他们进行德育时,需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特点,进行教育,做到有的放失,区别对待,因人而教。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6、关心利益,解决困难

学生的思想状况如何,往往同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在德育中,要把思想工作同学生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做些事,关心他们的痛痒,使他们具体感受到党团组织和老师的温暖。

7、表扬为主,批评为辅

表扬,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给予肯定、好评和奖赏。它是肯定、发扬和巩固学生的优点,明确努力方向,鼓励学生上进的一种方法。批评,是对学生不良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所作的指责,用以克服和改正他们的错误思想行为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成。

8、言传身教,以身示范

当代青年学生他们对教育者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职业学校的领导、老师如果能够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学生的感染力就会更强。反之,语言上的夸大但不行动,道理讲得再好,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育者必须自己先做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

9、实际锻炼,知行统一

实际锻炼是在老师的组织下,让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在德育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锻炼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实际锻炼,学生虽然懂得许多道理,但却会出现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所以,在德育过程中,即应重视说服,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也要重视实际锻炼,在实践中对学生观其言,察其行,做到知行统一,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10、操行评定,公正合理

评定学生的操行,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通过操行评定,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操行评定中,有的只写评语,不写等级;有的既写评语,也按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给以评定;也有的写分数。无论采用哪种,但必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评语要具体、明确,科学地反映每个学生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自己。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德育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来抓,德育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因为工作对象是活着的人,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由于地点不同、时间不同、任务不同、对象不同、专业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应不同。中职生正处在“半成人”的时期,品德发展可塑性大,出现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和幼稚、知与不知错综复杂而又矛盾的动荡性。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结合起来,加强管理。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有辩证思维,要有联系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看待学生。学生德育教育是长期的、反复的、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不断的做下去,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谭睿.中等职业教育德育目标的新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2]何名林.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J].当代教育教学杂志,2010(2).

[3]于钦波.中国德育思想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

[4]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5]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方法

德育教育并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信念与准则,主要体现在日常行为、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就体育学科来说,德育教育不是强行灌输,而是循循善诱、有机渗透,将良好的德育品质融入体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过程中获得德育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下面,本文结合小学体育实践教学中对德育的渗透进行浅谈。

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优势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其主要特点在于“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而且体育活动是大多数学生所喜欢的,因此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德育思想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

首先,体育科学是所有学校中必开的一门课程,也是开设年限最长的课程,从幼儿园一直延续到大学,学生在校期间,总是离不开体育教育,所以在体育学科中渗透德育思想,可以保证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获得德育渗透;其次,学生的思想一般并不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就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身体练习与活动而进行。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在言行举止中的反应,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德育渗透,这是很多学科都无法做到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体育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和思想性,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时时刻刻都体现了与人相处的思想品质。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作为体育老师,应抓住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契机和因素,对小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本文探寻的几点渗透策略:

1.发挥教师示范作用,进行有效德育渗透

教师是学生的直接教育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可以在第一时间影响学生,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性,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小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于他们说来,教师就是权威,所以在与教师交往交流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依赖感与信任感,因而会在有意无意当中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教师的榜样作用来渗透德育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接的最有教益的模仿,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例如,体育课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身着运动服,脚穿运动鞋,长发女生须把头发扎起来,所以教师一定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表率效果,才能使学生信服。此外,体育教师也是运动、活力、阳光、健康的代名词,所以体育教师要充分体现这些特征,除了使用文明语言之外,还要时刻保持青春与活力,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积极向上,说话的语气要有力、上扬、幽默,使整个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蓬勃向上的学习态度。

2.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是传道授业、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而教材则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现行的小学体育教材不管是从编写上还是从内容选择上,都非常注重德育品质的渗透,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虽然体育教学主要采用户外活动形式,但是教师仍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加强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机联系,帮助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在德育思想的渗透下,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乒乓球”时,教师可以围绕我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来展开教学,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竞技项目,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明白集体的力量才是强大的。

3.把握小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渗透德育

小学体育教学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喜欢玩耍的天性,而且小学生喜欢在群体中学习,作为体育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与人交流交际的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例如,通过体育教学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会故意不和自己不喜欢的同学玩耍,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丢手绢”的游戏,让两个闹别扭的小朋友进行接触。小学生的心灵是最纯真、最简单的,他们的矛盾来快,但是解决的也快,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宽容与忍让。又如,在“400米接力跑”等集体性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随着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准确把握最佳的渗透时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滋生嫉妒情绪,帮助学生树立“以大局为重”的思想意识。

4.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身体体魄强健,另一层含义则是指健康的心理,有着勇于直面困难、锐意进取的乐观心态。体育课以户外活动为主,对学生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学生因为怕苦怕累,在体育教学中常常畏首畏尾,不敢尝试,特别是女生,特别怕热、怕累,有着很强的退缩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给学生讲运动员的传奇事迹和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决心,让学生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积极面对,使学生坚信强者才能成功,活出精彩,而想要成为强者就要有坚韧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要将德育教育和体育教学有机结合,在小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项目技能的基础上促进小学生高尚道德品行的培养,为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丁利荣.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 .

[2] 徐燕.把德育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J].科学大众,2009,(05) .

[3] 姚勉.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技致富向导,2008,(24) .

篇7

【关键词】中青年教师 德育工作 方法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032-02

中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未来,他们肩负着我国教育事业承上启下的历史重任。就中职学校来说,中青年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教师群体,有着相当的数量。积极发挥中青年教师力量,有利于促进学校办学事业的发展。本文结合中青年教师特点,探索中青年教师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一、中职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定位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而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集体的领导者,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依靠对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其专业道德、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在中职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班主任应该不断调整德育观、人才观,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技能,走向社会,担当起一位老师,一位家长,一位兄长,一位姐姐的重任,通过与学生心灵的沟通,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中职学校中青年教师实施德育工作的优势

(一)满腔热情,激情澎湃地投入工作。很多刚从学校毕业新到岗位的青年教师首先面对的就是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年轻的班主任满腔热情,激情澎湃,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具有其独特的“年轻化优势”,深受学生的喜爱。在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中,中青年教师的激情和热情是难能可贵的,他们用激情与热情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一股内在的信心与动力。

(二)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由于中青年教师都是大学刚毕业或参加工作不久的同志,他们很大一部分还没有家庭的羁绊,闲暇时间较多,正处于大学毕业与参加工作的转型阶段,因此对校园里面丰富多彩的班级及校园活动记忆犹新。在工作岗位上,他们会怀念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自觉地继续着自己读书期间的兴趣与爱好,喜欢融入学生的圈子里与他们一起打球、跳舞、歌唱等,与和自己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关系融洽。

(三)关注自身的工作成就及发展条件。中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愿望都很强烈,有着积极进取的态度。在工作中,他们希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更好地展示自我,在积极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他们富有一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精神,希望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乐做学生的兄弟姐妹。中青年教师由于其特定的年龄阶段特征,一方面,乐交朋友,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接触的人群相对较少,社交圈相对简单,学生与同事成了他们每天相处的人群,因此,除了同事间的交往与沟通,与学生交友成了他们的选择,而且由于中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相差不是很大,没有“代沟”,所以中青年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较近,他们乐意去做学生的兄弟姐妹。

三、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优势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中青年教师和中职学生之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如果能够恰当运用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将二者特有的特点兼容组合,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优势,实施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体方法和途径如下:

(一)用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帮助学生重塑信心。中职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在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程中长期处于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下,有些学生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当他们步入中职学校后,教师就要从解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入手,帮助他们恢复对学习的自信心。而激发教师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因为学生在时间上接触老师较多,空间上接触老师较广,所以教师对待工作的积极性,特别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一言一行,传授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对学生的评价等会对学生自信心产生较大的影响。中青年班主任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作用,让学生彰显个性,建立起积极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班主任对待工作的态度影响下和班主任的表扬与鼓励下慢慢培养自己的自信。中青年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给他们展示自我、调节自我的空间,让学生朝着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方向发展。

(二)充分利用课余生活,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除了在课堂上接触较多外,平时的课余生活及师生共同参与的各项活动成了师生交流的另一个平台。在课余生活中师生间没有了课堂的紧张氛围,取而代之的是相对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青年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在特定的场所将做人做事的道理渗透在谈话中,并在肯定学生兴趣与特长的同时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利用课余活动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在建立起信任感后学生就能够听从指导,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上课认真听讲,善于动脑学习,学习有了兴趣,就会有明显的效果。这样学生的兴趣更浓,求知的欲望更强,逐渐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状态,达到在发展其兴趣特长的同时培养学习兴趣的效果,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

(三)关注学生发展,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中职学生和普通学生有很多的不同,他们不缺的是勇气和各种才能,缺乏的是老师的认可。因此,中职学校学生注重自身表现,希望得到认可。而中青年教师也关注自身的工作成就及发展条件,师生间的这一特点是共通的。中青年教师出于自身对工作认可度的需要,他会在工作中不自觉地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而后进一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表现,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表现有时只是一个细节,但是这些细节背后蕴藏的是他们最真实、最原始的想法。中青年教师要结合本身希望得到认可这一心理需要更加细心地捕捉学生的表现,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要明白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后续发展的新动力,要抓住教育教学的这一契机,通过情感这一非智力因素的推动,激发学生新需要的产生,巩固且产生稳定的新动机,使学习形成良好的循环。

(四)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笔者对中职学生人际关系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中职生渴望与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但缺乏相应的沟通方式。表现为:超过四成的中职生与同学缺少良性互动;近三成中职生生体验到教师给予的自信与温暖,但大部分不认可教师的教育;超过六成的学生遇事求助朋友,但有时表现得比较盲目。身教重于言教,中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其年龄优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把学生的事看成是自己的事,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把自己的微笑、幽默、诙谐的言词,宽容的态度,严格的要求融合一起,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对教师暴露思想,讲心里话。中青年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还应持一视同仁原则,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既可在课堂上,也可以是活动中;既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紧紧抓住学生某一动态、言行上的错误,主动热情地溶化学生心中的“冰”,从而建立起师生之间诚挚感情,架起心灵交流的桥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胡玮.中等职业教育中班主任培养的几点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2]胡雪晴.基于大爱育人理念创新中职班主任德育工作[J].文教资料,2010(19)

篇8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是使人“成人”的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特点是以学生为本位,发展学生特性,使学生有发展的空间。人文教育的内涵既包括对知识、科学、真理的重视和追求,也包括对道德、理想、信念、人生、人格和社会相关问题等重大价值的渴望与呼唤。

一、高中德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从教师自身的职业特征出发,其在人文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而且要在教育活动中把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前者主要体现教师平时自我涵养中的人文精神,是借助文化积累在生活中自觉内化为人文精神,进而长久自我内持的一种修养人性、构建人格的精神。后者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教学的实施过程来体现,教师以其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去感化、熏陶学生,使学生把教师的人文精神内化为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高中德育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将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学生基本素养的提高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在教学中,不仅要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促进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形成,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体验、道德修养和人格养成,使他们不仅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技能,更能够关注情感价值观的建立。

三、高中德育教师要具有博爱之心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全国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可见,教育的成功离不开爱。教师只有以爱心为前提去关怀、理解、宽容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使其“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平等地善待每一位学生,不会以任何原因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实实在在、全心全意地关爱、理解、宽容自己的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做良师,更要做慈爱的长者,学生的知心朋友。

四、积极利用教学实践,设计渗透人文教育的德育课堂教学

教师的职业更具有实践性,更倾向于应用性。从开展教学活动过程的角度,高中德育教师应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与重建三个方面入手强化人文教育。

首先,德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素材。课程内容的确定应超越知识的框架,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内心体验。高中德育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德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为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较的浓厚的人文内涵,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大有裨益。

其次,德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主体化和个性化学习成为课堂的主旋律,用教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贯穿于政治课程的始终,以达到学生人文精神升华的目的。

最后,德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后必须注重人文教育反思,包括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反思,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和再认知。只有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明确了问题所在,才能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篇9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育;德育;途径;方法

在学校的教育中,德育教育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标着重强调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初中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整合,要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进而有效的发挥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作用。

一、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必要性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和实践互相结合的听觉艺术,通过节奏、旋律、音色、调试以及曲式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将音乐形象塑造出来,能充分的表达出人们的喜怒哀乐,属于情感艺术。德育指的是针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以及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的灵魂。在初中进行音乐教育与德育的整合,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用美好的音乐语言培养学生的善恶分辨能力,在思想、行为和情感上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音乐自身具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真正的领悟到真善美,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另外,学习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能够让学生在进行情感体验时,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净化心灵和思想,使其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音乐是一种共同语言,没有国界之分,因此,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宽容精神和开朗性格、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音乐具有合唱、合奏的特点,因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而且还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

二、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整合的途径与方法,需要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校园音乐建设三个方面进行:

1.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德育整合

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德育整合,教师要充分的挖掘教材,发现其中的德育资源,制定教学目标,在音乐的教学中将学生的德育力量激发出来。

(1)意识性的进行德育整合。学生进入教室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坐姿、站姿等行为进行规范,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敬老师以及举止文明等。另外,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演唱心态、使其能够勇敢表现自我。

(2)利用歌词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音乐教学,教师不仅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歌词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理解歌词的过程中,认识人生,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紧紧抓住音乐作品的形象主体,通过运用演唱、创编和表演形式,将学生的爱国、爱自然、爱生活、爱人民的情感培养出来。

(3)在音乐思想课中感知思想内涵。音乐欣赏以音乐作品作为对象,运用视听、阅读相关资料的方式,运用分析乐谱的手段,发挥音乐的联想能力,真正的领悟音乐作品表达的真谛,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美感。在音乐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对选取音乐作品的题材、形式和风格等进行了解,选取恰当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艺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2.在课外活动中实现德育整合

教师通过组织音乐小组,进行定期的课外活动,将音乐艺术与课外活动互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1)选择恰当的音乐作品。在进行音乐的合唱、合奏过程中,选择优秀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优美旋律中,对音乐的积极向上的力量进行体会和感悟,净化自身的心灵,升华情感,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使其完美的实现音乐教育和德育的整合。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音乐的方法,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把握作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

(2)严格要求学生的合唱。学生进行合唱时,要对声部、音量以及音色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要求,确保合唱实现统一。协调、和谐的效果。另外,要求学生不早退、不迟到、遵守纪律,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精神,加强学生的纪律性。

3.在校园音乐建设中实现德育整合

校园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心理素质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道德;方法途径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只有充分注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才能起到良好保障作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漫长的工作,这就需要从理论层面加强研究,为实际的教育提供理论支持。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当代的青少年在国家的观念上还有高度的保持,但是在思想观念上就趋于理性。在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认识,在教育方面还要能进一步的提高[1]。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有全面的认识,只注重学生理论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没有重视。

再者,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在教学的方法上没有科学化的呈现。实际思想道德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老师的空洞说教比较多,在感情的触动上相对较少。一些老师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和学生之间的公平沟通没有充分重视。在教学中的封闭式思想道德教育比较多,在一些开放式的教学内容比较少,没有注重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教学中缺少生命体验性的活动等[2]。这些方面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就有着诸多不利。

另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在内容上没有和时代的发展相契合,有的传统道德已经不合时宜。在教师队伍方面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没有将学校的思想道德教和家庭的自己社会的等进行形程整体合力[3]。这些层面的因素就造成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率水平比较低。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实施

为能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提高,就要能充分主要教学方法的科学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应用下,就对教学的效率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学习。要想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提高,就要注重从理论层面进行引导学习,让青少年能够对社会主义的概念以及本质等有详细全面的认识,并要能够使其能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方面能够有所体会,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青少年的价值观正确树立,在对思想价值的判别能力上不断提高。要注重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进行更新优化,能方便青少年对教学内容的接受。

第二,注重在思想道德上的教学内容科学化的引导。从具体的方法实施上,就要能充分注重对青少年的实践体验活动的加强,注重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养成。能够注重青少年的实践体验活动的类型多样化呈现,注重通过活动现场的体验来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4]。在实践性方面能鲜明的突出,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引导工作上要能加强,注重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水平提高。

第三,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要能充分注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紧密结合,并能和时代需求相结合,在教学的内容能与时俱进,将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进行不断丰富。只有在这些方面得到了充分重视,才能有助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在教学的内容上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符合。对学生的集体主义的教育要加强,能够科学化的引导嘘声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处理方法实施。

第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在民主理念的教育层面要能加强。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能注重对社会市场的经济发展有充分的认识,在德育教学的内容方面不断强化,并要能够和现代化的建设相适应,在新的思想道德规范内容的教学方面加强重视。

三、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要能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在实际教学的方法上能注重创新性应用。通过从理论层面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分析研究,就能从理论上提供教学的思路以及方法,为青少年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魏晓丽.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障碍及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8).

[2] 李婷,赵慧君.新时期家庭教育对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5(07).

篇11

[关键词]中职学校 校企合作 职业道德教育 途径

[作者简介]王小红(1966- ),女,陕西咸阳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广州 510665)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构建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JA104003)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051-02

职业学校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其教学理论来源于行业、企业的实践活动,而行业、企业的合格人才来自于学校教育,二者同生共存。校企合作的同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既可以深化教学理论内容,切实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又能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和塑造企业形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的共赢局面。近年来,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已在全国各地的职业院校展开,但因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机制还不健全,合作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腾飞期,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全方位配合,探索一条科学的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中职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推动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中职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互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已成为我国中职学校的普遍教育模式,校企合作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总结来看,校企合作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能有效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能力。首先,通过校企合作能重树学生的自信心和立业意识。其次,校企合作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提高,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进,提升教学层次。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在合作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与此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使学校和学生得到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学校因而获得高就业率、高入学率的回报,最终使学校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第二,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企业不仅为自己做了免费的广告,与此同时还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学校的毕业生、科研成果、技术合作可以转化为企业现实的生产力,使企业获得实际的经济效益。校企合作的长期职业道德教育合作机制的建立,使企业在无形中获得了不竭的劳动力资源和品牌效应,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三,有利于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学有所用,满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达到了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二、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近年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教育中普通推广,但更多集中在技术和专业层面的合作上,对职业道德方面的合作教育有所欠缺。为了给企业培养合格人才,探索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学术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建立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1.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约束、鼓励和引导校企合作法律化、制度化和常规化。目前,校企合作因缺乏完整有效的法规体系支持,缺乏足够的政府财政和政策支持,以及出自校企各自利益的考虑,没有形成有效机制。在政策法规上缺乏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制约,也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对企业的奖励机制和实施规则。政府、学校、企业对培养人才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以致校企双方对诸如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安全事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出现疑惑。①

为了使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落到实处,需要政府出台校企合作方面的法规和政策,明确双方合作的性质、任务、职责、培养目标,包括知识产权、专利的保护,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奖惩制度,学校在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学校的科研成果和毕业生企业优先选用等。最终以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形式使校企合作关系法律化、制度化、常规化。

2.校企双方制定相应的合作规章和管理制度。在政府制定、完善双方合作教育的法律法规基础上,校企双方应该制定出具体的合作规章和管理制度。其中既要包含专业技术培训,也要包含职业道德教育的单项计划,如学习纪律、劳动纪律、工作要求、岗位职责、社会实践要求、顶岗实习要求、课程标准等,使专业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更加明确。

3.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提升职业素养。职业学校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一方面使学生要获得毕业证书,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鉴定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除了职业技能鉴定外,还要通过职业道德考试。开展校企合作,在职业资格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实际参与、实践体验中理解和认同道德规范,在学习、工作、生活实际中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职业品质和职业理想,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到高技能和高素质共同促进,努力把中职毕业生培养成为先进生产力的直接推动者、先进科学技术的直接转化者、国家财富的直接创造者、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推动者。②

4.在相关企业建立不同层次的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保障和直接载体。学校可以通过合作交流,让师生以小组、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分批分期地走出去,深入校外德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开展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如加强厂纪、厂规教育,加强事业心、责任感、诚信和道德等教育,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企业、社会对他们的责任和要求。

5.建立对学生的综合德育评估机制,全面考核教育效果。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好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就需要建立一套包括学校、学生、企业在内的综合评估机制,使德育评价更具有真实性和多元性,以服务中职学校的学生成长、服务于就业。

对于学生在中职学习期间的德育成绩评定,应由学校、企业、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共同决定。把学生在校和在企业学习、实习、工作、生活等活动过程中呈现出的全方位表现都纳入评价范围,而不仅局限在纪律、行为表现等片面的评价。确立学生在评价中的自主性,让学生参与德育评价工作,培养学生能学会自觉按职业道德评价标准进行活动,使学生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规范的行为,努力实现学生在德育工作中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目的。

(二)学校主动与企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对接

1.积极推行职业道德课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把相关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企业精神引入教学内容中。在拟定招生和培养计划前,中职学校和企业进行广泛接触,深入了解企业在道德培养方面的具体要求,将企业合理的需求融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中。学校定期轮派德育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调研,以获得企业发展的即时的感性知识,把企业的最新职业道德理念和要求贯穿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编排教材,从企业生产、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能及时掌握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实现企业元素与中职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

2.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场所、学习环境挖掘德育资源。中职院校的实训场所的机器设备更新慢,但通过对其进行规范化的操作和严格遵守工作时间,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纪律观念;在教室、走廊、实训场所,张贴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操作规范、安全守则、生活纪律、规章制度,营造企业氛围,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环境上实现校企对接。

3.企业文化进校园。通过校企合作,可在校园举办合作企业推介会、优秀企业家报告会、优秀企业捐资助学、劳动模范报告会、优秀校友报告会等,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教育学生立志成才;也可通过校企联合开展文体活动、技能竞赛、科技讲座、产品设计或建模比赛活动等,增进彼此交流,拉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道德培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为尽早融入企业和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和人文素质。

4.中职学校的各项成果优先满足合作企业的需要,以促进双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中职学校的成果主要包括人才、技术和科研三个方面。优秀的毕业生、先进的技术和发明专利等都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合作中享受到学校给予的毕业生优先、科研成果优惠,就会促使和鼓励企业继续加强和学校合作的深入进行。

(三)企业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学校职业道德教育

企业也是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之一,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学生离开学校开始在企业半工半读或者实习时,企业便负有了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义务。企业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接受和培训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发展过程中。

1.欣然接受学生到企业锻炼。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员工一样放手信任,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全方位工作,在工作中对学校和学生包容、耐心,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循循善诱地解决,避免责备和训斥,以免学生产生挫折感和恐惧心理。善意的鼓励和引导一方面使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得到了提升,另一方面使学生对企业寄予过高的期望值,热爱企业,愿意为企业奉献,为企业的长期发展预备了不竭的后备力量。

2.企业充分利用实践基地做好育人工作。在实习实践基地,协调带学生实习的德育老师的相关工作,营造校企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氛围;及时反馈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尤其对一些消极现象及早发现并结合学校、家长予以解决;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先进员工、对口部门等为企业实习的学生作报告,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聘请企业高级技工、关键工序的师傅等人员指导学生实训。在校企合作中,校企双方根据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岗位适应能力、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对实习实训学生的品德和技能进行全面考察,并在工作现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生产育人、技能育人的目标。

3.企业为学校积极主动提供职业道德教育资源。企业为学校提供有关企业的文化建设、德育建设、规章制度建设、用人标准等各方面内容的案例、视频、图书等德育资料素材,并安排相关人员定期在校园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以讲座的形式讲授企业文化、经营战略等,也可以深入学生中开展谈心活动,面对面解答学生就业方面的各种疑惑,促使学生在与现实社会职业环境融合过程中真正领悟、调整、树立自己做人做事的准则。

4.在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中,企业要发挥主动作用。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等教育,它是为了给企业输送有用人才而专门设立的一种教育形式。因此,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劳动力素质,特别是道德素质。企业不能单纯依赖学校,而是应该协助和承担部分教育任务。校企合作的结果不但可以节约企业自行培养人才的成本,还可以保障企业用人需要。所以,企业还应该走出工厂,在一定行业和地域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对口学校建立起联合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依靠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支持下,在社会上营造出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使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成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校企合作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许多措施和方法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之中。在职业道德教育的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但企业由于领导者和管理体制的不同,很可能形成不同标准的企业文化,有的积极健康向上,胸怀天下;有的则可能消极应对,仅满足于眼前或一己私利。因此,教育者应当善于鉴别,而不能一味迎合企业。职业道德教育要维护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本身,学生成才与否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马克思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③无论多么崇高的职业教育目标都不能离开人的生存这一基点,因此,职业道德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负责,努力用良好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职业观和道德观。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人才的求职择业,才能更有利于巩固职业道德教育成果,才能更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全面和长远发展。

第二,职业道德教育应延续到后学校教育。在学生毕业后,并不意味着职业道德教育的终止,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换需要有一个过渡期,这期间仍需要学校、企业的共同努力。企业的责任是接纳、引导学生,使学生尽快融入企业文化中来;学校的责任则是回访、排解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不适及各种问题。只有在双方的进一步合作下,才能使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果更加巩固。

[注释]

①樊颖.从校企合作现状看我国职业教育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法规体系构建[J].中国证券期货,2012(2):175.

②杨国富.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拓宽德育工作途径[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6):90.

③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6.

[参考文献]

[1]孔玉英.校企合作模式下沈阳市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初探[J].现代阅读,2011(12).

[2]黄继锋.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德育机制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

[3]雷敏.中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德育改革刍议[J].大众科技,2009(8).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感恩教育;方法途径

感恩是做人必备的基本道德,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讲道德、讲诚信的人,一定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和信任,工作一定会和谐顺利,家庭一定会和睦幸福,事业一定会红火成功。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掌握实用技能劳动者为教育目标,感恩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对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促进大学生自觉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养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就业和适应社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概述

感恩就是指当自然、社会或他人施给自己恩惠时,自己在心理上、情感上产生认可并设法报答。感恩是人类社会公认的一种行为规范,是一条基本的道德准则。人人都要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知道感恩的人就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人格健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感恩教育就是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营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知恩、感恩、报恩教育,它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大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和健全的人格,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领会老师的教诲之恩,珍惜同事的关心之情,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情。

二、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

1.感恩父母意识淡薄

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独生子女,家庭一般是“421”结构,他们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和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在家庭是众星捧月、养尊处优,长此以往,逐渐养成唯我独尊、骄横任性、随心所欲、浮躁自私等不良习惯,不会体谅父母的辛劳和苦心,也不会珍惜父母的血汗钱,肆意挥霍,对父母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满不在乎。

2.感恩内涵认识肤浅

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对感恩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刻,比较狭隘。有的认为感恩只是感恩父母、报答别人。感恩父母就是因为父母不仅给了生命,还给了无微不至的关爱。报答别人就是因为别人给予自己在生活、学习上提供了一些帮助,解决了一些困难。总之是认识肤浅,没有把感恩提高到感恩国家、感恩社会和感恩这个时代的高度,要认识到是伟大国家给我们创造平安幸福的生活和机遇,学生要以真才实学和优秀业绩来回报国家与社会。

3.感恩方式选择偏差

现在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涉世不深,人生阅历肤浅,明辨是非能力有限,对感恩方式的选择还难以把握,如认为只要给父母买吃喝用等物质就是孝敬父母,就是感恩,其实子女在校遵守校纪校规、努力学习知识技能,为社会多作贡献,成为社会有用的人也是孝敬。部分大学生缺失感恩意识,高职院校的感恩教育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高校感恩教育缺失的表现

1.高职院校没有实用的感恩教育方式

高职院校偏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对学生感恩教育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没有进行系统的组织管理,也没有实用有效的教育方式。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缺乏感恩教育课程,感恩教育也只是举办事迹报告会、爱国主义讲座等形式,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还是比较老套,难以引起高职院校学生的情感共鸣,收效甚微。高职院校没有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高校校园内的点点滴滴都要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传播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正能量。

2.高职院校没有形成感恩教育合力

高职院校对感恩教育普遍认为是思想政治部门的职责要求,其他部门没有把感恩教育融入各部门各专业的工作中,没有在校园活动及社会实践中认真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没有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影响力,学校只“教书”不“育人”,教师只“授业”不“传道”,学校只教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不教学生做好人做好事,在很多场合忽视传统美德的宣传教育,教育行政、一线教师和后勤保障没有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

三、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父母养育之恩

“百善孝当先”,感恩首先应该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父母不仅给予子女生命,还含辛茹苦养育子女,教育子女,让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子女就应该“敬老”“事亲”,回报父母。

(二)教师教育之恩

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生叩开知识大门,带领学生遨游知识海洋。老师为学生成长、成才、成人付出了辛勤劳动,学生要感谢老师、回报老师,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三)他人帮助之恩

感恩他人,就是要感恩一切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感谢同学朋友们的真切关爱和鼎力相助,感谢接受到的他人给予的恩惠、礼物、忠告或帮忙。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和同学朋友友好相处,不遗余力回报他人。

四、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专业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无可厚非。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是做人的基本修养。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自私自利、情感冷漠,是缺乏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表现。感恩教育与专业教育并行不悖,实际上是相融相通的,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感恩教育的核心是“德”。高职院校应该把感恩教育与文化专业技能教育结合起来,把感恩教育贯穿于文化专业技能的教育过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用文化知识来滋润、陶冶、熏染和感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做好人的知识和准则,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修养。

(二)感恩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高职院校要注重课程设置,育“德”课程与育“智”课程有机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感恩教育,特别在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中国历史、思想政治课程等人文课程教学中,要用朴实的个案、经典的故事来教育大学生,把感恩教育延展到历史和现实生活中,融教育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的点滴细节中感受到知恩图报、有恩必报的影响。高职院校要培养“德高业精”“德能双馨”的教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先正己、后育人,言传身教,努力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平等沟通与交流,把感恩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认同你、佩服你、敬重你,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体会到感恩的力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恩教育。

(三)感恩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办学风格和精神面貌的晴雨表,是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具有导向、激励、辐射、熏陶的教育功能。高职院校要把感恩教育与校园文化统一起来,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利用校园广播、校报、墙报等阵地,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注重挖掘校内外典型人物事迹,宣传感恩先进人物,营造浓郁的感恩氛围,让大学生在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中获得良好的感恩熏陶,让学生养成“知恩报德”“感恩图报”的感恩意识。

(四)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感恩教育不能坐而论道,高职院校要感恩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感恩不仅仅是感动、更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回报。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节假日、周末、寒暑假等时机安排学生到孤儿院、敬老院做义工、献爱心,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大爱无垠、爱心无价。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利用自己所学专长,进企业、进社区、进市场,为当地群众服务,让学生在服务中实现青春的价值,感悟到感恩的责任,形成良好的感恩品质。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新时期赋予高职院校的德育任务,高职院校要发挥感恩教育的主体作用,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不断总结感恩教育经验,创新感恩教育理念,把感恩教育融入学校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感恩教育”长期化、制度化,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实施有效的感恩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高职院校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在全社会掀起感恩教育的热潮,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感恩之情,让社会更和谐,教育更有效。

作者:珠兰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控制和预防;方法和途径

事故就是已经引起或可能引起伤害、疾病或对财产、环境或第三方造成损害的一件或一系列事件。有三方面的含义:1、可能造成职业病、工伤或其他妨碍人身健康的事故;2、可能造成工厂、设施或设备损坏或停工的事故;3、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事故。

一、发生事故的原因

在油气集输的全过程中,易造成锅炉爆炸、加热炉炉膛爆炸、压力容器超压运行、旋转设备伤人、高空坠落等事故。发生生产事故的根源,是由压力容器的操作引起的,现就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事故做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容器本体质量差,内部压力过高

容器设计结构不合理,用材不当,制造质量差,本身存在先天性缺陷;未开展定期检验,年久失修,容器器壁严重腐蚀,强度达不到安全标准,内部填装介质过量,容器受热(如日光曝晒、火灾等)致使容器内物质发生聚合、分解等剧烈化学反应等原因,都会引起容器内压升高,导致事故发生。

(二)容器附件泄漏,引起着火、爆炸

容器的阀门从主体脱落、容器阀门漏气、安全泄压装置动作(由于容器内部压力或温度异常上升所引起的;或由于安全装置质量不好,以致在正常使用中自行动作,使容器内物料喷出而引起事故)。容器上的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破损,造成物料泄漏引起事故。

(三)职工安全意识淡薄

有些职工安全意识不强,对待安全制度法规视若罔闻,缺乏责任心,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事故的方法和途径

(一)推广并实施HSE节点管理法

HSE管理体系即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体系(Health,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它将企业的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纳入了一个管理体系之中,是近几年来出现的国际石油天然气工业通用的管理体系,它集各国同行管理经验之大成,体现了当今石油天然气企业在大市场环境下的规范运作,是突出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面参与、持续改进的管理标准体系。将危害及其影响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HSE管理体系运行的最直接的目的。自2002年HSE管理体系在我站施行以来,我们按照“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的原则,把生产巡回检查的不同内容细化为节点,一点一点地进行检查,体现出我们对生产管理的精细,真正做到疏而不漏。

(二)油系统增设压力保护,合理的制定生产指标控制范围

为了避免油系统跑油事故的发生,对于投运自动控制的油站来说,油系统有必要增设压力保护。当系统压力超过0.30Mpa时,游离水放水全部打开。这样就可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结合各岗位生产实际,我们对生产指标进行量化,制定了各岗位生产指标控制范围,严格要求值班工人按照生产指标控制的范围进行控制。

(三)做到设备经常维护保养,养成好的工作作风

在生产管理中,我们坚持做到设备的经常维护保养。每周召开一次班长会,各班长汇报本岗运转设备及备用设备存在的问题;不定期地检查设备;在工作中做到“三不放过”:参数异常波动不放过;设备异常声响不放过;指标异常变化不放过。坚持做到安全装置定期校验,严格按照节点法管理生产,发现一个隐患,处理一个,养成了“事不过夜”、“四不下班”的作风,都能做到设备运转不正常不下班,发现隐患没处理不下班,当天能解决的问题没解决不下班,工作达不到质量标准不下班。

(四)加强职工安全技能培训

各岗位按照油田公司在用标准目录清单配备标准,组织岗位员工进行标准培训,要求岗位员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培训。结合生产实际,组织HSE培训,培训员工风险削减措施。风险削减的原则是以预防为主,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有八种方法:危害物削减法;危害隔离法;危害源屏蔽法;应急放空法;危害源定向诱导法;应急切断法;控制阀组加强法;自动报警法。培训是对员工最大的福利,我们倡导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培训就能提高,坚持抓技能培训,一天一问、一班一题、一周一训、一月一考、一季一评、一年一结和师徒帮教,换岗轮训。职工每上一班岗,都要按照要求学会一道技术理论题;每周都抽出一个小时时间,对职工进行专题培训。这样既提高了职工技能素质,又增加了安全保障。

(五)编制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

制定和实施应急救援预案是为了在危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能快速做出反应,有效地控制、处置和救援,保护人员、保护财产、保护环境、保护公共利益。我们编制了各岗位应急预案,年度应急演习计划,组织岗位员工进行演习,针对演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整改,不断丰富应急预案,以适应岗位需要。

(六)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

为了让安全责任意识深入人心,我们坚持开展“天天讲安全、天天抓安全、天天保安全、班班岗岗要安全”活动,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考试问答,定期进行安全事故演练,从点滴处做起,从细微处着手,保证了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

篇14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在保证学生智育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肩负着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智育的基础,智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主要体现在课堂的学科教学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思品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重要载体,思品课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主要渠道。如教科版七年级思品下册,共五个单元,分别是“共同的责任”、“情感世界”、“无序与有序”、“我们的权益”、“走进社区”,其中绝大多数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思品课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途径是讲授、训练和陶冶。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有健康的心态、良好的素质,以自己高尚的品行和渊博的学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封闭,减轻学生的逆反心理。

(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这需要教师以情感沟通为桥梁,以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与学生交往,以一颗真诚之心、博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平等之爱,感受到世间的温情和美好,从而树立起积极平衡的生活态度。

(4)灵活有效、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肯定自我的舞台,多肯定、表扬,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课内活动、课外实践……鼓励学生树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