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银行网点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现代商业银行的网点是产生银行利润的基本业务单元,必须建立科学的网点业绩考评体系,以促进网点整合,提高整体利润水平。文章对商业银行网点考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银行网点;评价体系;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网点功能与核算
(一)网点功能
网点种类多种多样,功能可以大致划分为服务功能与营销功能。网点营销功能,主要是存、贷款、中间、银行卡、理财产品等各项业务的营销。在帐务上,创造了银行所有的利差收入和存贷款,并发生了相关成本与费用。网点服务功能,主要是通过柜面、ATM、电子银行等渠道向客户提供存取款服务、转帐服务,既包括向在本网点开户的客户提供的服务,也包括为在其他网点开户的客户提供的服务。在帐务上,属于营销后续服务,不创造收入,仅发生成本与费用。
(二)网点核算
网点业绩评价的本质就是对其承担的营销与服务功能,以及由此发生的营业收入、营销费用、服务成本三项内容的核算。因此,网点业绩评价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1.对营销收入及营销费用的核算。主要包括存、贷款规模和网点由此实现的存款内部资金转移利差收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应付利息)、贷款利差收入(贷款利息-贷款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中间业务收入,理财产品销售佣金收入等,以及网点相关的营销费用。
2.对网点向客户提供的存取款、转帐服务的核算。主要包括为本网点客户提供的服务加上为其他网点客户提供的服务。公式如下:
网点综合业绩=网点营销收入-本网点所有帐户发生的服务成本+本网点提供的实际服务转移收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存款利差收入+贷款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本网点所有帐户在所有网点发生业务量×单笔成本价格)+(本网点为所有网点所有帐户提供服务的业务量×单笔成本价格)-直接费用-间接费用。
二、网点评价的具体指标
(一)存款收益
银行网点吸收存款,形成资金余额,然后通过贷款形成利差收入,所以必须通过合理方式,引入内部定价机制,按照预先确定的资金转移价格,将利差收入在资金筹集与使用方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存款收益=∑某类存款平均余额×(适用的资金转移利率-存款利率)
存款平均余额=∑某类存款当期每日余额/当期天数
存款根据种类和期限进行区分,包括活期存款、三个月期定期存款、半年期定期存款、一年期定期存款、三年期定期存款、五年期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等。不同类型存款利率不同,适用的资金转移利率也不一样。存款平均余额采用日均余额的计算方式,计算工作量较大,需要有相应的数据统计平台支撑。也可以计算月均余额、旬均余额,但是日均余额更加准确。计算出各类存款的存款收益,加总即得网点的存款收益。
(二)贷款收益
贷款收益=实收利息-资金成本-税负
资金成本=∑某类贷款余额×资金转移利率
税负=应税利息收入×(营业税率+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贷款是指网点受理的各类贷款、贴现、进出口押汇等业务。对于支行受理的、由网点办理的贷款业务,由于网点只承担结算责任,因此不应纳入网点的贷款收益;实收利息是指网点当期实际收回的贷款利息,不包括应收未收利息;贷款资金成本是获得发放贷款所需资金的成本,应当分类计算,不同种类不同期限贷款所需资金的成本是不同,因此适用的资金转移利率也不相同;税负主要是贷款业务应当承担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按照国家规定,核算期内应收未收利息仍应纳入应税利息收入范围。超过应收未收核算期限或贷款本金到期(含展期)后尚未收回的利息部分,不记入应税利息收入。(三)中间业务收入
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是网点办理中间业务收取的手续费收入,在新网点主义趋势下,商业银行网点有“理财中心”化趋势,理财产品销售将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财产品包括基金、保险、外汇、银行卡等等,实现的收益主要是佣金收入。主要评价方法是为每种理财产品制定一个佣金价格,根据销售业绩提取佣金收入。
(四)直接费用
银行网点进行日常运营,获得经营收入,必然要支付一定经营成本,既包括人力费用,又包括非人力费用。人力费用主要包括:员工工资、奖金和津贴、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基本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劳动保护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等。非人力费用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安全防范费、取暖降温费、差旅会议费、水电费、低值易耗品购置费、网点装修费、网点(下转第153页)(上接第151页)租赁费、资产摊销费、房产税、土地税、咨询费、其他公杂费、案件事故实际损失、实际核销呆坏帐支出、电子运转及科研费、印刷及用品费、手续费支出、车船燃料费、汽车修理费、车船燃料税、印花税等等。
上述费用既包括网点直接列支的费用,也包括网点支出的、列支在支行的费用。网点直接列支的费用,可以直接加总记入网点直接费用。支行列支的应由网点承担的费用,必须通过合理方式进行分摊,以准确计算网点的经营成果。一般而言,属于某个网点单独发生的、能够直接计入的经营费用,应当直接计入网点;属于几个网点共同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的经营费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分摊方法,分别摊入相应的网点。
例如,员工劳动保护费、工会经费等可以按照各网点的员工人数进行分摊。而车船燃料税可以按照网点实际车辆数进行分摊,印花税按照网点贷款余额进行分摊等等。
(五)间接费用
支行作为网点的上级管理机构,某些费用与各家网点正常经营息息相关,但是又无法直接计入网点,这些费用为间接费用。主要包括支行固定资产折旧费、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等等。为了准确反映支行以及网点的经营绩效,必须合理分摊间接费用。分摊间接费用时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支行和网点应当共同分摊间接费用,一般支行和网点都进行各自的经营,都从费用支出中获益,因此支行也应承担部分费用;第二,支行和各个网点负担费用的多少应当和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在具体分摊时,主要可以按照人数、存款平均余额、贷款平均余额、收益权重进行分摊。
1.按人数分摊。某网点需分摊的某项间接费用=需分摊的某项间接费用总数×(该网点总人数/各网点和支行人数之和)。
2.按存款分摊。某网点需分摊的某项间接费用=需分摊的某项间接费用总数×(该网点存款平均余额/各网点和支行存款平均余额之和)。
3.按贷款分摊。某网点需分摊的某项间接费用=需分摊的某项间接费用总数×(该网点贷款平均余额/各网点和支行贷款平均余额之和)。
4.按收益分摊。某网点需分摊的某项间接费用=需分摊的某项间接费用总数×(该网点当期收益/各网点和支行当期收益之和),某网点当期收益=该网点存款收益+该网点贷款收益+该网点中间业务收入。
关键词:银行网点;GIS分析;空间布局;北京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143―02
金融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侧重在金融的空间差异、空间过程和空间相互作用[1]。当前国外金融地理学主要研究议题包括两方面:第一,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金融排斥性等政治经济问题;第二,有关多种货币、货币网络和金融中心研究的问题。
区位论对金融地理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对金融机构区位的研究曾有一些理论成果,如Porteous对银行区位模型的理论分析[3]。近年来关于金融中心的研究文献很多, 其中一些与金融机构区位有关[4,5],但对金融机构微观区位的理论研究成果相对缺乏。银行网点选址是银行进行实体经营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银行网点选址也成为金融机构区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本文试图以北京市银行网点为例,从微观区位对银行网点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研究。
一、数据来源
以北京市16个区县(旧东城和宣武合并为东城区,旧西城和崇文合并为西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18家银行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四类: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国有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包括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地方银行包括北京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由于邮政储蓄银行网点较多分布在农村且分布较广,因此将其划分在地方银行);外资银行在此不做详细分类。部分数据来源于2011年《北京市统计年鉴》。
二、北京市银行网点空间布局特征
(一)银行网点总体布局分析
通过计算每平方公里上的银行数量(图1(a))可以看出,银行网点的布局符合圈层结构,即银行密度从市中心向外递减。东城区和西城区银行密度超过9家/km2,称为“核心区”;“内圈层”包括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和丰台区,密度在 1家/km2,再向外依次为“中圈层”(通州、顺义、房山、平谷、昌平、门头沟)和“外圈层”(延庆、密云、怀柔、大兴),而外圈层的银行密度不到0.05家/km2,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348倍,银行在中心城区等优势地段高度集聚。同时,这一分布和北京市的城市功能区域划分吻合程度非常高,即银行网点在首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集聚度高,而在生态涵养区分布稀疏。
通过计算单位银行的服务人数(图1(b))可以看出,东城区、西城区的值很低,即每个银行服务的人数较少,银行具有较高的密度,而门头沟区成为最低值区,每家银行的服务人数不足1500人。因为门头沟区发展农牧业、生态旅游业和新型建材业,本区集聚了96家农村商业银行和83家邮政储蓄银行,但此地人口较少。从北京市各区县的总体分布可以看出北部单位银行服务的人数要少于南部区县,而这种差异在各区县中变化非常明显,除门头沟区外从最小的西城区3211人到最大的昌平区10512人相差有三倍左右,由此可见门槛人口的作用在银行的网点设置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
从银行总数的空间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各类银行在空间分布上符合城市地租理论,即银行作为产出效率高的高级服务业布局在区位条件好、配套设施齐全的中央商务区(如图2(a))。国有四大银行在北京地区在数目上占有绝对优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阶梯状,即中心城区和CBD地区特别高,向郊区递减。股份制银行主要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和海淀区和国有银行竞争激烈,具有高度的空间集聚性,而在郊区几乎没有设置网点。地方银行的分布比较均匀,除了在中央城区布置网点外,地方银行开始将发展目标转向了地租低廉、竞争较少的郊区,在门头沟区、顺义、昌平等地的网点数目已经超过了国有四大银行,这些地区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心城区,但其人口数目仍然能够达到这些银行的门槛人口。外资银行在北京只分布在朝阳区和东城区,还没有全面进入我国市场,因此只能分布在城市CBD地区和来源国驻京领事馆地区,其进入主要与跨国公司和国际贸易有紧密的关系。
对四类银行的分布密度的分析我们运用每万人拥有的银行数作为衡量指标,如图2(b)所示,四类银行网点的密度分布还是比较均匀的。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在北京市的分布密度非常均衡,从最高的西城区的1.8个到最低的门头沟的0.55,每家国有银行的服务人数在10000人左右。地方银行分布相对集聚,如门头沟地区的万人拥有银行数超过了6家,而地方银行的万人拥有量平均值为0.5家。股份制银行由于仅仅集中在中央城区,因此在中央区具有较高的密度,每万人拥有银行数超过0.5家。
三、结论与讨论
(a)四类银行的数量分布(家)(b)四类银行分布密度(万人/家)图2.北京市各区县各类银行网点密度与服务人员密度
通过对北京地区18家银行网点的GIS空间分析,基本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北京市银行网点的密度分析,可以发现单位面积的银行数呈现圈层结构分布,并且与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吻合较好,每万人拥有的银行数的分布比较均匀。
2.通过对四类银行的空间布局的分析,发现四大国有银行在数量上仍占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在中心城区,而地方银行开始将发展方向转向郊区地段,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参考文献]
[1]杨香花.GIS辅助下的金融网点选址――以广州农业银行网点布局调整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3.
[2]瑞斯拉・劳拉詹南.金融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Porteous,David J. The Geography of Finance: Spatial Dimensions of Intermediary Behavior[M].Aldershot:Avebury,1995.
关键词:网点转型;高端客户;网点建设;差别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2-0083-03
个人银行业务的重要性日益提高,这是当今国际领先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个人银行业务中,高端客户处在个人客户群体价值链的顶端,一个资产达百万元以上的高端客户每年可给银行带来可观的利润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商业银行间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对高端客户的竞争――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和优化改进的服务都以高端客户为目标群体。实际上,各商业银行在围绕如何服务好高端客户问题上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开辟VIP专用窗口、开辟VIP客户理财室、配备专属客户经理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提供专业理财方案等,这些措施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端客户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但由于银行网点的服务定位、场所建设等条件的限制,对高端客户的服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足。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银行网点对高端客户服务的不足,分析其形成原因与银行选址偏好之间的关系,提出避开闹市,集中专业人员,建立面向高端客户的会员制银行网点的设想,为银行网点转型提供新的思路。
一、银行网点服务中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1.服务效率低下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大连、厦门、济南等10个城市进行《2006年金融服务指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金融服务调查,其调查成果显示,客户最不满意银行服务效率低下,在银行服务的各项指标中“快速”的得分最低,仅为69.06分。进一步分析发现:办理业务之前的排队等候时间过长是导致公众认为银行服务快速性差的最主要原因。如工商银行曾提出客户排队等候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而实际上大部分客户等待的时间大大超过了40分钟。“盛世指数数据管理有限公司近日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1680名客户,结果显示有78.2%的客户经常遇到排队的情况”。[1]
为提高高端客户的满意度,银行网点在有限的资源内开辟VIP专用窗口、营业室或使用叫号机,减少高端客户的排队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高端客户相对普通客户来说只是少数,到网点办理业务的随机性较大,当没有高端客户办理业务时,绿色通道闲置,加重了其他窗口的排队压力。当有多个高端客户同时办理业务时,同样存在排队等候的情况。同时,设置VIP绿色通道易引起普通客户对银行“嫌贫爱富”的误解。通过叫号机实施高端客户优先策略,可避免绿色通道闲置的弊端,但高端客户经常办理理财、投资咨询等流程复杂的业务,与普通客户共用业务窗口,不但延长了其他普通客户的等待时间,而且高端客户也没有享受到个性化服务。
2.专业化服务不足
高端客户对银行服务的要求并不仅仅是速度快,还有对个性化服务的要求,这是高端客户与普通客户最大的不同点。由于高端客户拥有大量的金融资产,且品种多样,对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高,需银行对其提供专业化的理财咨询服务,量身定做理财方案,设计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显然,银行网点在众多客户排队的压力下,难以在有限的网点资源中配置足够的空间和专业人员,为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研究报告》的调查显示,高端客户未来将转换现有银行的比例接近七成。如何改进银行的个性化服务,提高网点的服务质量、提高高端客户的忠诚度,已成为银行管理者面对的重要问题。
3.银行服务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从现象上看,由于办理业务的普通客户占多数比率,专业理财人员相对不集中,使银行在营造宽松的环境、为高端客户提供充分的专业服务等方面的努力受到限制。造成这种限制的直接原因是传统的银行网点选址观念,而根本原因则是银行没有把网点的服务对象定位于高端客户。
传统的网点选址策略注重的是人气,客户是业务的源泉,客户越多业务越多。如潜在商业价值评估策略,选址时考虑网点价值的主要因素有:“所选的银行网点地址在城区规划中的位置及其商业价值;是否靠近大型机关、单位、厂矿企业;未来人口增加的速度、规模及其购买力提高度;是否有‘集约效应’等”。[2]
传统银行网点选址策略的主导思想是设立面向大众客户的网点,其有利也有弊。按照传统的选址策略,客流量大、商业价值高的繁华闹市是银行设置网点的理想地点,因为网点所在位置商业集中度高,人气积聚,对银行服务的需求大,具有丰富的业务资源。但同时网点也存在弊端:因处于中心地段,网点面积一般不会很大,否则要承担高昂成本;因客流量大,排队现象突出;公共交通便捷,但停车位紧张;高端客户群体的比例小,网点服务对象以普通客户为主。因此,大量的客户一方面给网点带来大量的业务,另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服务资源,影响网点为高端客户提供更加细致、体贴的个性化服务。
银行网点服务功能类似,专业理财人员分散,高端客户在选择服务网点时也面临着很多无奈。综合以上的情况原因,结合高端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应在众多的面向普通客户的网点之外建立专门为高端客户服务的网点。
二、设立会员制网点的可行性分析
网点转型的目的是提高银行网点的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网点功能由交易核算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转变,而高端客户是银行最佳的营销和服务对象,因此提高网点对高端客户的服务能力无疑是网点转型的重要内容。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银行不能有效分离普通客户和高端客户,不能提供差别化服务是高端客户对银行服务不满意的重要原因。在不改变现有其他网点位置、功能的情况下,新设立一家专门面向高端客户的会员制银行网点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需要指出,会员制银行网点的建设思路并不是对普通网点的否定,由于服务的对象不同,且高端客户所占比不高,会员制网点仅应作为普通网点的补充,不是主体。
开办会员制银行网点的基本思路:一是通过网点选址分流客户。远离商业闹市,在交通便捷的城郊设立网点,把大众客户从地理区域上进行分离。二是网点定位于服务高端客户。对服务对象设置准入标准,从网点建设、人员配备、业务政策等方面对网点给予倾斜支持,对客户提供不同于其他网点的服务。此思路基于以下考虑。
1.区域分布方面,高端客户更倾向于城郊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急速膨胀的城市人口超过市区地域的负荷容量,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紧张,交通拥挤,居住和环境条件恶化。当城市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人们开始追求理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中高收入住宅区沿着城市交通主干道或河岸、湖滨、公园、高地向外发展。在对城市地域空间利用结构的研究中,不论是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The Concentric Zone Theory)、还是H.霍伊特的扇形理论(Sector Theory)、麦肯齐等人的多核心理论(Multiple Nuclei Theory)都有共同的观点,即从城市的中心商业区向外延伸,依次分布着中低收入住宅区、中收入住宅区、高收入住宅区。
2.交通条件方面,城郊更适宜设立面向高端客户的网点
国内外许多会员制的高端商场、会所都分散在城郊结合部,主要是因为城区内交通拥堵,停车泊位紧张,交通方式主要是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车或步行,网点辐射范围小,主要为周边区域客户服务。而城郊道路通畅,适合自备车辆的客户,网点辐射范围广,可为整个区域内的高端客户服务。因此,将网点设在城郊可将中低端客户自然隔离。
3.网点建设方面,城郊条件更优越,成本更低
在城郊选择依山傍水之处开设网点,风景秀美,远离城市喧嚣,自然条件比城区优越,且城郊土地价格相对便宜,网点建设成本较低。
4.客户反应分析方面,减少不满情绪的产生
在普通客户很少光顾的城郊开设面向高端客户的银行网点,对普通客户的影响范围小,不会引发普遍的不满情绪。
5.有效筛选高端客户方面,个性化服务才能取得理想的回报
对服务对象设置准入门槛,确保客户都是目标营销客户。高端客户在服务需求上与中低端客户不一样,对银行核算交易型的需求少,网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提供理财产品,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满足客户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高端客户给网点带来的效益远远超过中低端客户,使银行有能力在专业队伍配备、产品政策、场所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形成良性循环。
三、会员制银行网点的设想
高端客户聚集的会员制网点应是银行着力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阵地,通过为客户提供卓越的服务,不断吸引高端客户加入,营造以取得会员资格、享受网点服务为时尚的氛围。因此,建设会员制网点应具有以下特点。
1.环境优美,私密性强
优美的周边自然环境能立即将会员制网点与普通银行网点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助于客户放松心情,交流沟通更顺畅,对客户产生吸引力,同时远离城市的喧嚣有助于保护客户的隐私。
2.设施先进,舒适度高
网点应配备与高端客户相适应的先进服务设施,一是装备主流甚至同业领先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彰显网点的品质;二是改变普通网点银行与客户双方身份差异过于鲜明的状况,把办公设施家居化,淡化办公场所气氛,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让客户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接受银行的服务。
3.服务周到,专业性强
高端客户掌握大量的财富,客观上需要更专业的服务团队。会员制网点应集中银行最优秀的专业理财人员,不仅数量充足,能为客户配备专属客户经理,且应具备卓越的职业素质,能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服务,量身定做科学的理财方案,高效准确地办理业务。服务态度同样要求专业,周到得体,让客户体念宾至如归的感受,同时在服务措施方面体现与普通网点的差异性,如延长工作时间、根据预约全天候接待客户、提供现金护送服务等,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4.功能延伸,人性化突出
高端客户能给银行带来高额的收益,因此,银行应给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享受。会员制网点应提供休闲娱乐设施,让客户在工作之余、业务完成之后身心得到放松。组织客户沙龙,为志同道合者提供交流机会,为客户事业发展提供帮助;配合客户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如举办理财讲座、组织体育活动、观看文艺演出等。■
参考文献:
[1]银行排队现象严重 平均等待时间为85分钟[EB/OL]..
The thoughts about establishment of membership system in bank'sbranch Transformation
ZHANG Hong
(Jiangxi Provincial Branch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Nanchang 330006,China)
关键词:银行网点 路线图 转型方向
一、我国银行在转型中的现况
近几年来,国内的国有银行在网点转型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对基层网点的经营与发展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有银行网点转型可行性很高,但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难题。
国有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主导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银行通过多网点的同步经营,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以及广大居民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国有银行网点经营管理模式,不仅仅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还影响了社会各部门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银行已全面对外开放,国内很多银行已从业务结构、资本结构、客户结构、负债结构、组织结构等各方面开始进行一系列的转型变革。这其中,网点含义的重新定位是各项改革的中心环节。网点作为业务的主要渠道,其在银行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也相应提升到了最高。但就目前来看,银行对网点在价值创造、市场拓展、客户服务等方面寄予的期望与网点的实际运营效果存在较大的落差,网点转型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热点问题。
重新将网点岗位职责、业务操作流程、网点精神、网点环境等进行定义,突破网点功能由核算交易主导型转变为营销服务主导型,继而实现网点增强销售能力,改善服务效率,提升零售网点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的目标。
二、关于各银行转型的调查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市场日趋开放,中国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执行“全球扩展”战略,面临着与世界各大商业银行竞争的形势。为了确保未来的业绩能够增长,国有银行的基层网点必须进行转型。中国建设银行通过借鉴美国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网点经营模式的先进经验,自2006年起在全行范围内展开了银行网点的转型,先后经历了一代转型和二代转型,一代转型是通过以客户为中心设立网点的岗位和角色,优化人员配置,实施大厅制胜,重新定义大堂经理这一角色,进一步明确大堂经理的功能和职责;同时围绕鼓励和团队精神,塑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网点精神和服务文化,从而进一步优化柜面业务流程,实现前后台分离。二代转型则主要是从促进VIP客户服务销售工作从“产品驱动”模式向“客户需求驱动”模式转变。通过实行客户分层维护、明确客户经理职责、优化销售服务流程、设计标准化工具等措施,满足VIP客户的差别化需求,实现了提高客户经理服务能力和销售业绩,提升客户满意度的业务目标。
三、国有银行转型的方向
近年来,国有银行为了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都不断地进行战略转移,通过合理规划网点功能分区,加强网点现场管理,促进全行构建以营业网点为基础的业务营销体系,实现产品分销、功能分区、网点分类、客户分层、业务分流,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营业网点的综合服务和营销能力。在网点转型中,业务操作流程始终伴随着业务转型的每个环节,有效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将会全面解放柜面生产力,提高网点运营效率,加速推进网点转型。网点转型已成为国有银行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一线网点人员工作乃至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通过优化岗位设置,改善业务流程,明确工作职责,进行情景演练,塑造网点精神等措施,转型已初见成效。 网点转型潜移默化地转变了网点经营模式,规范了服务行为,使国有银行营业网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客户排队等候现象得到了缓解,客户留言簿上批评抱怨的少了,表扬赞赏的多了,客户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转型后的网点销售业绩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绩效收入得到增长,员工为转型所付出的时间、体力和精力得到了回报。 银行应在现有基础之上巩固转型成果,持续改进和提高,达到有形似向神似的境界,从而促进网点市场营销能力的持续提升。
四、国有银行转型的前景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电子银行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实体网点仍然是国有银行主要客户关系并保证持续稳定利润来源的关键,特别是在获取个性化建议以及客户财务决策等方面,网点网络依然是广大客户最先想到的方式。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个人收入和财富的迅速增加,在全球金融浪潮的推动下,网点银行业务市场迅速崛起,国有银行纷纷把网点银行业务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在外资银行获准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之后,网点银行业务的发展也必将成为我国银行与国外发达银行竞争的新一轮焦点。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核心地带,近几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国民收入的积极变化向金融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需求,为湖北地区的国有银行大力拓展网点银行业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站在积极推进银行网点转型的大背景下,归纳银行内部的优缺点,以及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并进行战略匹配。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及其他同业的先进经验,对中国国有银行转型战略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银行网点转型的战略要点,以之促进网点由“交易核算主导型”向“营销服务主导型”,以及销售服务工作从“产品驱动”模式向“客户需求驱动”模式转变,旨在规范客户销售服务流程,增强销售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效率,力争从更好地维护客户和销售产品的角度,提升客户满意度,最终提高市场竞争力。参考文献:
[1]征羿辉.中国银行业网点转型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J].企业导报,2010(80.
关键词:商业银行;选址;影响因素;熵权法
1、当前商业银行网点选址研究动态及本文研究方法
在银行选址方面,国内学者陈学彬、叶磊等通过构建模型的分析方式对银行网点的设置和选址进行探讨[1-2],周焱荣就国有商业银行如何正确地进行选址进行了阐述[3]。也有一些研究者通过其他信息化手段对银行网点选址问题进行探讨,李小建在对河南省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影响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因素进行了分析[11]。上述研究成果丰富了商业银行的研究内容,同时对本文的写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笔者通过走访商业银行网点负责人及商业银行研究学者,查阅有关商业银行网点文献,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影响银行网点选址的因素进行归类,并对这三个部分进行细化,构建多个二级指标。本文探讨的银行网点选址决策过程是指在众多网点备选区域和位置中,对各个网址分别进行量化分析并比较计算结果,最终确定网点位置;针对影响商业银行网点选址的各种因素,首次采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方法对各备选区域分别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以提高银行网点在选址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商业银行网点选址的原则与影响因素分析
银行网点可以分为有形网点和虚拟网点[7]。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有形网点的选址问题,金融网点选址属于设施选址的一种,应当遵循费用最小化、供给与需求均衡的原则[6]。在商业银行网点选址过程中,涉及的因素繁多,而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银行网点选址决策,本文将这些因素归为三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表1所示。
2.1 人口因素
商业银行网点作为金融服务机构,主要为广大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那么人口就是影响网点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口因素涉及内容较为复杂,包括人口数量、人口构成、人口密度、人口收入水平等方面。同时区域内的人口年龄、性别、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会影响银行网点的选址。
2.1.1 人口收入水平
古典经济学认为,人口收入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居民的储蓄倾向,居民收入增加会引起储蓄倾向系数的提高,反之亦然。而且不论是高收入还是低收入阶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储蓄和理财的需求都将进一步增强。
2.1.2 人口构成与人口素质
人口的构成包括人口性别、年龄、职业等诸多方面。各年龄段的人对银行网点的不同业务需求不同,而且对办理业务渠道的偏好也不相同。针对不同客户聚集特点和渠道偏好,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别化营销和导向性分流服务[8]。人口受教育程度和素质的高低对银行网点服务的需求有所差异,在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接受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
2.1.3 人口密度
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大小,可以用每平方公里的人口数量来表示,或者按每条道路的人口数量计算。一般情况下,在中心商业区和文教区等地人口密度较高,网点所在区域人口密度越高,选择该点就越接近客户,服务需求就越大,单位面积上的银行数量就要求增多。
2.1.4 潜在客户
所有的居民都是银行网点的潜在客户,客流状况主要指人流量测定。通常人流量大的地方便是网点设置的有利地方,但同时要注意分析客流规律。
2.1.5 购买力
家庭和人口的消费水平和购买力是由其收入水平决定的,附近人口收人水平对银行网点地理条件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和负担程度对购买力具有一定的影响,银行在选择网点时,应考虑一个家庭的整体购买力,某地区购买力越强说明在该地区对银行网点提供的金融服务需求越多。
2.2 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是决定区位主体进行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银行网点选址区位的正确与否决定着银行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力。商业银行作为事务所性质的服务企业[9],它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农业与工业要小,影响服务业布局的区位因素错综复杂,既有自然、土地、劳动力、交通等传统区位因素,也有信息、科技、创新、知识、人才等新区位因素[10]。在这里分别从交通因素、可见性因素和地租因素来分析。
2.2.1 交通因素
一个地区、城市或者街道的交通状况是银行网点在选址过程中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可以用该区域对内与对外的交通便利度与道路通达性等指标来表示。银行网点周边的交通状况,对网点的经营业绩产生极大影响,它关系到能否为客户提供方便,能否对周边居民产生吸引作用,同时对银行自身与外界的信息交流成本也产生一定影响。
2.2.2 可见性因素
可见性因素主要是指网点在选址时应选择位于能见度高的位置,要具有明显的标示,让客户很容易看到,如选择十字路口处,尽力避免选在偏僻角落或者是被夹在其他商户之间不显眼的位置,同时能够使网点外观清新醒目,有助于体现企业文化内涵和各类服务信息的传递。
2.2.3 中心点
中心点是指在各个区域中,具有人口流动密集、经济活动频繁、交通网络发达这些特征的特殊路段,并在区域中体现聚集性。银行网点在选址时越能靠近中心点,那么就越能扩大业务量,对整个区域的影响力也会增强。
2.2.4 物业地租成本
一个区域的物业和地租成本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对网点的选址同样产生影响。商业部门地租的产生,一方面由于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另一方面就是商业机构网点对优质地段具有较强的竞争性,通常来说网点选择在区位条件最佳和配套设施较为完备的位置,地价和地租相对较高,从而抬升物业成本,而其他区域的地租和物业成本随着与中心地距离的由近到远呈递减趋势。一般而言,付租能力较高的高级生产业往往布局在区位条件最优的城市中心区[10]。
2.3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银行网点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同时也包含人文环境因素。首先,经济环境中包括网点附近的其他金融和银行机构的网点、经营、服务对象和范围以及竞争等状况,银行网点所在的商业区繁华程度、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宏观经济的发展现状都是环境因素的组成部分。其次,银行网点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场所,其的周边的治安状况不仅影响网点资金的安全保障,还影响到客户的经济行为,因此网点周边治安状况同样要纳入影响因素的范畴。
2.3.1 政策因素
政策环境是网点选址不可忽略的因素,政策导向对于银行网点设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时期政府对一定区域内的金融与银行业发展政策对银行网点选址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网点设置过程中要遵循该区域对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
2.3.2 竞争因素
不同区域范围,市场竞争程度有所不同,商业银行在选择网点时,要掌握该区域其他银行网点的布局情况,包括网点等级、规模、业务范围和价格以及营销策略的趋同与差异等方面的信息,深入分析区域内竞争态势,确定市场的饱和程度,充分考虑进入的壁垒、成本和收益以及自身产品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作出综合的分析,明确新网点的设置是否有加剧竞争或者是促进互补。
2.3.3 商业区繁华程度与经济的稳定性
网点选择的所在区域的商业业态和发展状况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次区域的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指标都是选址的参考因素,如果所选择的商业发达,企事业单位聚集,各种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那么就不失为一个理想的网点所在地。
2.3.4 城市公共设施状况
商业银行网点的设置是为了满足广大顾客的需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因此在网点选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布局状况,同时城市规划对银行网点设置的指导作用也不可忽视,网点尽量设置在城市发展规划的区域。
3、基于熵权和灰色关联的评估方法及银行网点的选址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银行网点进行选址时,需要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使银行网点选址更加科学与合理,就必须对其进行综合评估。针对银行网点选址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只能从少数的几个因素来分析,并且有些因素是无法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和预测得出来的,而信息不完全性正可以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来分析,但是该方法中的权值具有主观性,所以引入熵权法来求得权值。因此本文采用熵权和灰色关联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较为合理。
3.1 熵权法的应用
1948年,香农在《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12],解决了对信息的量化度量问题。首先通过专家考评的方法得到评价指标矩阵:
其中rij是对于第i个地址的第j项指标的分值,然后我们利用信息熵来求各因素的熵权,分为下面四步:
(1)标准化评价指标矩阵:
Pij=
(2)求各指标输入的熵:
Ej=
由此可以得到0≤Ej≤1;
(3)求各目标的权系数:
λj=
这样求出的熵权λ=(λ1,L λm)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权重。
3.2 灰色关联分析
首先确定理想方案(r01,r02,L,λ0n),之后进行无量纲化:rij′=。最后计算关联系数[13]:
其中:ρ为分辨系数,0≤ρ≤1,其作用是为了削弱最大绝对值太大而失真的影响,提高关联系数之间的差异显著性,一般来说我们都取ρ=0.5。
灰色关联度可以表示为:Ei=λjεiji=1,2,L,n。
3.3 商业银行网点的选址分析
首先,使用专家打分法对筛选出来的10个备选网点地址的15个指标{b1,b2,b3,…,b15}进行评估,备选网点地址分别用Ti如表2所示。
根据上述的方法进行评估,首先进行标准化,得到各指标的熵为: E=0.998549,0.998804,0.999001,0.998227,0.999741,0.999361,
0.999631,0.998797,0.999175, 0.999857,0.999708,0.999323,0.999892,
0.999890,0.999626);
再求出权值:λ=(0.1393,0.1148,0.0959,0.1702,0.0248,0.0614,0.0353,
0.1155,0.0792,0.0137,0.0281,0.0649,0.0104,0.0106,0.0359);
下面来求灰色关联度,首先给出理想方案,很显然对于网点选址的评价最好的方案就是所有的二级指标的
分值为100分,这样所确定地址一定是最完美的。再次,求解灰色关联系数:最后得到灰色关联度γ=(0.7662,0.7521,0.7526,
0.7723,0.7010,0.8256,0.7796,0.6821,0.7475,0.5779)从灰色关联度可以看出,第6个地址(T6)对应的关联度最大,T6的地址离最佳的地址越近,因此该地址是最优的选择。
4、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使用熵权法和灰色关联方法来对银行网点选址进行评估,从10个备选的地址中选择出最佳的地址。使用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克服在银行网点选址中的信息的不完全问题,但在灰色关联分析过程中的权值由专家给出,为了避免主观性,采用熵权法来确定权值,从而使整个选址过程更加客观、科学,最后计算得出的灰色关联度可以反映出最佳的网点地址。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可以从经济地理学和金融地理学的视角,通过引入博弈模型,对不同商业银行主体之间的选址博弈关系进行探讨,使中观层次的解释与微观层面的分析相互补充,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同时根据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针对具体的银行网点选址问题加以分析,按等级功能和服务定位对商业银行网点加以划分,分别进行选址讨论,从而更具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学彬.金融博弈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00-408
[2] 叶磊.银行分支机构选址模型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05,10:43-45
[3] 周焱荣.银行优化网点网络布局方法初探[J].河北金融,2008,6:20-22
[4] 王宁,熊继林.基于GIS的银行网点管理系统[J].科技信息,2008,9:338-340
[5] 黎雯等.GIS空间分析与模糊综合评判在银行ATM网点选址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8,33(1):229-231
[6] 杨香花 GIS辅助下的金融网点选址研究-广州市农业银行网点布局调整为例[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3-5
[7] 刘晓岚 商业银行网点资源的整合及其有效运用[J].金融论坛,2001,5:51-55
[8] 宗亚冰 银行网点优化与转型的实践路径探索[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2:56-60
[9] 张文忠 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1999,18(3):273-281
[10] 方远平,闫小培.服务业区位论:概念、理论及研究框架[J].人文地理,2008,5:12-16
[11] 李小建等.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61(4):414-424
[12] 李立萍,张明友.信息论导引[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