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3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核心素养下的化学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时代的来临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变革环境,这也对高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们就更应该去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学习最先进的学习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为更好地教育学生做出努力,促进化学教育的进步。首先,教师们应该了解时代的特色,知晓教育的本质意义,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做好相应的思想工作;其次,教师们应当注重其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做新时代教育界前沿的教师;最后,教师应当推进个人的教学创新,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及同事的沟通不断促进教学实践设计的创新。由此,教师才能够通过努力不断推进化学教育的发展。
一、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
(一)有利于发挥化学实验的价值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利于学生个人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而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在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学习的综合素质,它有利于激发学生们自身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凸显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中引入核心素养有利于发挥化学实验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化学知识在核心素养引导下的化学实验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一些化学现象,或是完成了部分化学公式的推导,因而化学实验促进了学生们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加深了其对化学知识的研究深度和拓宽了化学学习的思维。这对于高中生们的化学学习及相关知识的理解背诵是非常具有实质意义的。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十分巨大。它主要是将学生们所经历的学习活动和经历逐渐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品质,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在高中化学实验的推进过程中,核心素养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品格,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些化学实验的进行过程中,教师总是会教育学生们按照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实验,在实验课结束时直接收拾东西了事,并未去发掘学生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在其他同学正在做实验时就已经把所有的实验都做完了,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这些同学进行实验的均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一小片天地之间,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整体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这个信息技术极其发达的时代,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并不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因此就需要教师们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无非就是先进行实验示范,然后就是让学生们自己形成小组进行实验,这样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就无法顾及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而学生们不适应教师的教课方式或是上课走神,很容易就引起实验课上的小磕小碰,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产生危害。因此,教师们不能总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的范围内,应当经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去进行相关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学校教育对于实验的认知不够深在许多高中的化学学科培养计划中,一直忽略了实验课堂的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学校将实验课改为化学知识教学课,从而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教育方针的偏差也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能力的缺陷,部分学生在实验动手能力方面缺乏相应的教育,在其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遭遇滑铁卢,因此,学校对于学生化学教育方针的科学制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三、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努力挖掘教材,提升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于是教师们就应当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例如在教授各类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各类反应的特点及相应的化学公式,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应当提前将知识点做一个精炼的总结,让学生们有一定的印象;其次就是去进行相应的安全事项的提示,向学生们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重视学生们的人身安全;最后,注重实验对于学生知识渗透的重要性,努力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以此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课堂体验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好的课堂交流就是有来有去的互动,所以教师们应该了解到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们的兴趣所在,并学习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相关的教学内容展示。例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来演示一下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让同学们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此类化学反应的神奇之处,让同学们能够判断实验的正确发展方向,以此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另外,现代教学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课堂体验,从而能够推进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三)以学生为本,合理采纳学生建议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以人为本成为重要的发展观念,而将其落实到化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中,就变成了“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的能力,在课下空闲使能够与学生们打成一片,关心学生们的化学学习动态,让学生们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并筛选出部分比较好的建议来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最终得出最有效且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以此来实现教学同时展相结合。
(四)学校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在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们可以获得极为精彩的课堂体验,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校教学方针的支持,因此学校应当正确把握学生的教学方向,提出与时代相称的化学学科培养方案,促进教师去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设计创新,提高学生们的化学综合学习能力。这样在学校的整体的领导和支持下,相信教师会努力提供最佳的化学实验课堂,而学生也会拥有最佳的实验课堂体验。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关于 “核心素养”的热潮实质上是国际教育竞争的集中反映,是教育质量的升级运动。然而当前高中化学教师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育人意识淡薄,育人能力缺失。加上教师进入职场以后,其思维模式、品格性情慢慢固定下来,当时展对老师提出更高要求时,许多教师消极应对或无能为力。因此,提升化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其从“知识教学”转向“素养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没有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育改革只能是空谈。
一、化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
目前,学界认为胜任力是指在某一岗位中,可以把表现优异和表现普通者区分开的个体潜在的较为持久的行为特征。教师胜任力包括教师知识、能力、人格特点以及动机等,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它能将绩效优秀的教师与一般教师区分开来。对于胜任力理论的系统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1968年,美国教育办公室出钱资助了8个教育改革项目,用来研究探索教师的胜任力因素。2000 年,Hay Mc Ber 向美国教育与就业部提交了一份“高绩效教师模型”报告,报告中提出了高效教师的5种胜任特征。1996年,在澳大利亚,国家教学委员会根据教师胜任力标准(1996)实施的全国教学质量项目中,为新教师开发设计了一个胜任力框架[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中学化学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从“教书”转向“育人”,这要求化学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教学胜任力,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化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主要包括“转化的智慧”、“实验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育理想”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 转化的智慧
教学胜任力的提出,让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一个好的化学教师。优秀的化学学者并不一定就是好的化学教师,知识的渊博并不意味着就有能力把知识传递给学生[2]。教师是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起着转化的重要作用。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运用合适的化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将教师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这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化学学科知识,包括化学内容知识、化学认识论知识等;充分了解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情况,包括原有水平、认知困难等;以教学法知识,包括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等作支撑。
2. 实验教学能力
实验教学能力是化学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对发展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科学探究实践是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探究,强调用实验方法学习和研究化学[3]。教师要明确实验的重要性,深刻认识实验的功能和价值。具备熟练的实验能力,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教学能力、实验研究能力等,并能够开发高质量的实验探究课题。
3. 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下,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化学教育教学重点,思维教学的重要性远大于知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自身必须具有相应的教育艺术,有思想、有智慧,以良好的思维品质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教给学生化学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化学问题,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灵活变通、迁移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高品质的化学思维能力。
4. 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要能够开发化学课程和化学教学资源,挖掘教材中的育人潜能,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对已有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进行改进。在实验教学中也要树立创新意识,改进实验。设计能够促进学生认识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设计中有自己的创意和特色。教学创新能力是化学教师较高层次的胜任力。
5. 教育理想
现实教育工作中地位待遇问题、准备化学实验要额外投入很多时间精力以及对工作的倦怠感等严重影响化学教师的教学热情,他们只能做低层次的知识传递工作,这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格格不入的。化学教师要有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强烈的教育信念以及价值感,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教育事业目标,才能有激情构建高效教学。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可以使教师体会到成就感和信心,获得教书育人的满足感,在教学工作中实现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化学教师要确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不断追求新的更高的职业境界。
二、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的途径
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进行培育,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实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促使“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 深入研究化学课程知识
教师对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取决于化学课程知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化学课程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即将颁布的新修订的新课程标准,研究化学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与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学业质量标准等,把握体现化学学科本质的特征的知识技能、基本观念、化学学科思维能力和价值观等。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资源。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解读。如知道特定课题教材的编排情况及编排意图,知识的产生方式以及内容特点,可利用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哪些等等。要根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需求,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必要时还要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组织。
2. 提升实验素养
现实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实验教学弱化的程度相当严重,存在对实验认识理解不透、不理解实验操作的原理、操作不熟练等问题。提升化学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必须加强培育其实验素养。加深对教材实验的理解,分析该实验对突破知识点的作用,透彻理解教材设计和选择该实验的意图,挖掘课本实验的内涵和价值[4]。还要从对课本实验的理解转移到培养实验探究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这个方向上。
3. 善于反思交流
积累每次教学过程中的感受,认真撰写教学反思或教学后记;观摩教学、跟同行或专家交流讨论,反思不足。如在每次教学之后进行教学反思:学习任务设计的有效性如何?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是否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积累的同时重视思考,达到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重新认识。教师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调整,才能提高教学胜任力。一开始,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是一些教学问题、教学困惑点或兴趣点,这样的反思是较低层次的、零散的。通过与教学理论或有经验的教师教学操作的验证磨合,调节自身的教学行为,再总结,使教学反思达到系统思维的高度,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化学教学实践操作体系,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4. 提升教学研究水平
相当一部分化学教师认为“教学与教学研究有冲突”、“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找不到合适的研究题材”。教学理论水平停留在较低的层次,无法从“碎片化”的经验层面上升为具有前瞻性的、成体系的教学实践理论。化学教师一定要看到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与教学研究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当外在的化学教学理论被教师理解和内化,并结合教学实践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便逐渐形成了化学教师的个人化学教学实践理论,经过升华和重建,最终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研究力对其他胜任力起催化作用,如果其水平不高,其他胜任力的作用将会大打折扣[5]。
5. 加强拓展性内容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优化;价值观念
引言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历史理解以及简式素养。同时要增强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有效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鲜明的学科教育特色,紧密依托于具体的学科知识,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之后,形成具有历史特点的思维品质以及关键成就,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与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
一、准确设置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明朗
由于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的指向标,所以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在历史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沿着教师所设定的教学轨道,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前进,从而逐步强化学生的目标感,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学当中要使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技巧和历史学习技能以及知识转化能力和情感态度进行教育教学的提升。教师在目标设置的过程当中也要根据学生在具体学习中的知识掌握状况和知识掌握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和设计。例如:当学生在学习唐朝经济发展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思维,开展分层教学引导,强化学生在分层学习中的创造能力和联想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思路,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较强的时间性,需要学生在学习和思考当中养成良好的积极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并且在稳扎稳打当中努力的探索和前进。教师要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读懂历史并且理解历史,思考历史当中的深层次价值,教师也要在教学中,创新课堂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唐朝经济发展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结合学生的认知情况,在网络上搜集优质教育资源,通过PPT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性的教学,教学生展示唐朝城市的布局,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当时唐朝的经济发展,使学生通过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做唐朝当时的向导,引导其他同学在聆听当中感悟,当时唐代经济发展的盛况。教师通过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在历史核心素养学习和养成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并且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当中保持自己的观点,逐步的转化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三、加强核心素养宣传力度,提高教学专业性
教师在历史核心素养教育教学当中,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进行教育教学的拓展,由于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需要教师进行深层次意义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蕴含的深层次韵味。教师要在核心素养教学时增强自身的专业性,这位教师在教学当中具备一定的教学素养,才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正确的学习心态,每一名历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历史教学内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的开拓自身的思维,在历史教学当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了解教材当中每一个细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动态教学当中,强化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在学科探究当中的核心素养养成。只有教师对于历史教材以及学生两方面进行深层次的了解,才能够在教学当中游刃有余的把握,学生以及教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掌握扎实的历史学习概念,不断强化学生自身的历史观念,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 化学史 化学史教育功能
2016年9月13日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核心素养分解为包含科学精神在内的六大素养,并将科学精神的内涵解构为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三个基本要点。
1核心素养视阈下科学精神的内涵
要为科学精神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和对科学下定义一样,是不切实际的。在不同的领域,学者们对科学精神内涵都有各自研究。陈伟山基于“互联网+”教育将科学精神的内涵概括为:追求实证性、具有理性和创新性;胡佳飞等在研究翻转课堂实践中将科学精神定义为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科学理念和思维方式。另外,还有学者结合化学史等探讨科学精神的内涵。总结发现,科学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且不同学者科学精神内涵的理解大体一致。其核心要点包括:求真、创新精神、批判、探索、和理性精神。
时至今日,学者们对科学精神的讨论仍未停歇。随着当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又赋予了科学精神一些更加具体的内涵。新颁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三个基本要点,并对每一要点的具体内容作了阐述。
科学精神是核心素养中六大素养之一,因此,在新时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而化学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学者们长期以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2 化学史的科学精神教育功能
2.1利用化学史提高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首先要做到尊重事实和证据,具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往往存在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和态度,如思考问题时主观臆断,实验中马马虎虎、观察不仔细,对所观察到的现象缺乏实证意识等。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化学史,让学生学习科学家崇尚科学、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品质。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上的胜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氮气时发现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分离出的氮气质量不同,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没有放过这千分之一的微小差别,更不认为这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他尊重实验结果的细微不同,并与拉姆塞合作,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最终通过大量实验于1894年发现了新元素氩。
2.2利用化学史树立学生批判质疑的态度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教学的任务并不是让学生简单接受所提供的每个知识,而是在于使他们形成有批判精神,能够检验真理的科学创造能力。化学史对于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果拉瓦锡没有质疑“燃素说”,燃烧现象的本质就不可能被揭开。为了理清燃烧过程,拉瓦锡没有轻信波义耳和斯塔尔这些极有声望的前辈的结论,亲自做了大量精密实验,从而发现金属燃烧后增加的重量完全来自于空气中的氧,而与所谓的“燃素”无关,进而了燃素说。事实上,早在拉瓦锡之前,普利斯特里和舍勒都独立地发现了氧,然而他们都是“燃素说”的忠实信徒,没有对“燃素说”提出质疑,使得真理从鼻尖溜走。通过这一生动的化学史案例,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迷信权威往往会成为人类进步的桎梏,而且能提高自身批判质疑意识,使他们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2.3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整个化学发展史是一部化学先驱们不断探索、创造和发明的历史,科学探索和创新推动了化学知识进步完善的进程。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某个化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轨迹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沿着轨迹去思考,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体会探索的乐趣。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要具备勇于探究的精神,首先应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科学家之所以能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离不开他们好奇心和想象力。如在苯的结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凯库勒执迷的研究它的情景:一天夜晚,凯库勒在书房打瞌睡,眼前出现旋转的碳原子。碳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然,一条蛇咬住自己的尾巴。他像触电般猛的醒来,接着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成功的提出了重要的结构学说。凯库勒从梦中得到启发,因而提出苯的环状结构的假说绝非偶然,这其实是他长期探索和丰富的想象力的结果,启示学生们大胆想象、勇于探索。
应指出,教师在对化学史素材的选择上,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中呈现的有限的史料,而应依托相应知识点充分挖掘相关素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化学史对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极大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蔡铁权.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地位及养成[J].全球教育展望,2016,(04):79-93.
[2] 陈伟山.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科学精神培养[J].高教学刊,2016,(09):265-266.
[3] 胡佳飞,王伟,潘孟春,于洋.科学精神培育与翻转课堂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39):33-34.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英语 写话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8-0034-02
我国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改变。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关注学生语言和知识积累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感,价值体系,思维能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些都是小学英语写话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核心素养下写话教学的意义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后,学生学习的任务量明显加大。现阶段,我国的课堂教学安排,还是以教师知识的传授为主,少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支配。教材编写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要依据,目的是为了不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愿意去用英语沟通交流,学以致用。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对以后的学习产生着重要影响。这样就不会对英语产生抵触心理,也利于知识的衔接。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掌握一门语言,把它应用到生活中来。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英语时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英语,喜欢英语。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写话教学的策略
1.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引领
小学生在接触英语时,是没有任何学习基础的。语言类的学科具有共通之处,不同的是汉语是识字,英语则主要是背记单词。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可以可以根据单词创设一个情景,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将学生引入到情景中来,有意识的将单词融入到情景中。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再对单词进行细致的讲解。这样学生有一个学习接受的过程,方便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交流的途径。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讨论或者回答问题。这样不仅增强了对学生的思维引领,还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和英语表达能力。
2.从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训练和培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想要学好英语,就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交流表达。首先,教师可以在每次上课前,让学生轮流进行课堂演讲,使学生有了一定的单词储备。部分学生有着害羞胆怯的心理。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来。从刚开始得畏惧,渐渐变成喜欢。教师需要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即使前期说的不够好也不要打击学生,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口语水平。其次,学生的“听”,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运用英语教学,可以用英语解释英语,增强学生的听力能力。最后,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在教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快速阅读。之后与学生共同进行深入探讨,让学生课文中的重难点,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从模仿开始,从开始的模仿,到之后进行自己的独立写作。对学生的写作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教师要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形成自由,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把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其次,重视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是现代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开拓学习方法,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合作学习有着超前的意识,科学的方法。教师可以将班级拆分成多个组别,进行小组内部的学习和讨论。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小组成员也要做好分工,每个人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进行交流,最后汇总成一个全面的结果。其目的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一起沟通交流,一起探讨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这种方式,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关注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
核心素养下的教育,要求学生有着良好的文化品格。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还是学生了解外来文化的途径。英语课程应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了解外国文化,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让学生对外来文化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有选择地学习,而不是盲从。让学生善于接受外来的先进文化,结合自身的知识,形成完整的学习方法。具备文化沟通的能力,并且具有爱国意识,为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彭静.浅论小学英语写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校园英语,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