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要求范文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要求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要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师;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18-01

1.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涉及的内容非常广。这一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认读生字、分析文章结构等现存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是要突出语文学科审美性与人文性的性质,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光凭已有的经验来教学,这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会让教学陷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做一个科研型教师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要求,有着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我们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成为知识的构建者与创造者,要顺应教育形势的发展,不断丰富自身的认知结构,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认为,要做一个科研型教师,就要多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养成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要注重积累,不要等到用时才读。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搬教材的原文,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中教教材的教材观,实现用教材教。因此,在平时我们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的内容准确而全面地掌握,要对教学顺序与教学主次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以使教材更加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更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其他书籍。教师不仅要专,更要博,这样才能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在平时要博采众长,多看"闲书",如经典名著、富有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等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这样教师才能厚积薄发。

2.做一个创新型教师

要更新观念。最主要的是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即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树立起新课标倡导的“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首先,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观念,提出要将创新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要真正落实创新教育,就需要认真学习这些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与课堂,并将这些理论思想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在实验中完善,以真正达到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与落实。

其次,转变教师角色。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能动性,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使课堂教学中闪现学生智慧与创新的火花。我们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组织者与学生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到积极的教学活动中来,并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

再次,设计开放式教学。传统教学是封闭的,教学只是对文章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只局限于对教材的教学,提出的问题是具有标准答案的,这样的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整合教材,开放教材,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提出个性化见解。

3.做一个反思型教师

叶澜提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再优秀的教师,再精彩的课堂,也难免会有瑕疵,如何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这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深入反思,养成良好的自我反思的习惯,做一个会反思、善反思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进入最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3.1 在学习中反思。学无止境,我们的教学也无止境。我们要在不断地学习先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加强反思,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在学习中反思,并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最先进的符合学生学情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

3.2 在实践中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反思,除了要总结一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之外,还要认真思考哪些目标顺利达成,哪些没有达成,没有完成的原因在哪里;教学中哪个环节最精彩,哪个环节学生参与意识最强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对以后的教学进行优化与改革。

3.3 在借鉴中反思。现在各学校都非常重视让教师观摩优质课,以使教师借鉴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教师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教师进行反思,由于不同的学生群体对同一教学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教学表现,我们在借鉴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案例时要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切忌不分教学对象的盲目照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往教学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角色,做一个科研型、创新型与反思型的教师,不断实现自身素养的全面提高,使学生在教学中身心愉悦地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苗淑芬,樊荣华.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转变[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10).

[2] 金树培. 深化课程改革:教师践行三策略[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9).

[3] 柳佳丽.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素质之我见[J]. 学周刊,2012,(24).

篇2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趣味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善于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灵充满了童真、童趣,而他们的主观意识双比较弱,缺乏自觉性和自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事。因此,我们就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把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如某个学生喜欢种花,他可能不需要老师的指引,就可以想方设法把花种好,假如老师强求他种树,那效果就和种花截然不同了,如果老师稍加导引说,“种上的这棵树可以开漂亮的花”,这样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去种好树,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衔接思维能力,效果就肯定很好,如要教学中《猴王出世》一文时,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西游记》吗?(大多数学生都可能看过),那你们觉得哪个人物最有趣呀?(大多数学生可能说孙悟空)那你们想知道孙悟空的来历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猴王出世》你们就知道了。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善于用激趣的语言,

二、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情感性

有人这样说过:“学生天生就是诗人,只要用发现的眼睛和温暖的心去拔动他们的心灵的琴弦,那些充满童真、童趣、童心的个性的言语,就如汩汩清泉,奔涌而出。”大多数小学生都具有向师性,他们特别能希望与教师友好接触,但又常常有惧怕心理,只有教师用情感去敲响他们的心扉,去开辟他们的思维空间,这样相对于生搬硬套的方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学我们母语的一门科学,其中就包括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除了用自己的行动作表率外,还要用语言加以阐述,用赋有激情的语言帮助学生升温,特别是学生感到困惑或尴尬时。小学课堂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生性格理念的形成乃至对学生今后人生的选择,课堂都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显然,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为学生的性格、理念及人生道路的形成和选择制定了航标,而学生会不假思索地沿着这条航线行驶,因为他们的心中,老师是神圣的,老师指的路就是他们应该且必须走的路。所以,教师就要利用好课堂语言多给学生升温,促使并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优良作风的形成。因此,我认为如果把教师比喻成一棵盛开的桂花树,那学生就是一群蜜蜂,散发的香气越浓,吸引的蜜蜂也越多,此时的蜜蜂会不辞辛劳的、拼命的采蜜、酿蜜。

三、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针对性

这一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教学知识与培养能力要有针对性,首先,语文知识本身是相互连贯的,从知识宏观构成来说,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从微观构成来说,是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篇,其次从学生的认知来看,是按从认识到处理到应用,到再认识再处理……的模式循环提高的,从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另一方面,一个班集体的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见识面的广度和先天带来的因素都是参差不齐的,这与学生的生存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这种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影响,基于这样诸多因素,作为教师来说,不但要把语文文化知识科学地传授给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学生个体,即因材施教,正如爬楼梯一样,上得了第一梯的学生,教师就引导他爬第一梯,上得了第二梯的,教师就引导他爬第二梯,绝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知识,甚至针对不同的时间、地点运用好教学语言。

四、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鼓励性

教师的任务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这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指出哪些做法是较好,哪些做法是不恰当的,应当怎样做,也就是说,教师的语言要能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进步与提高。如果教师一味给学生找不足,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反之,如果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想方设法发掘学生的亮点,那效果就更佳了,哪怕是一个细微的优点,教师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但是,只是表扬和鼓励会让学生得意忘形。那么,我们采取怎样的办法来指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呢?可以采用“打一耳光鞠一躬”的办法,即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用亲切、委婉的语言,用建议的语气提醒学生,既达到指正的目的,又不会伤害学生的自信心。

篇3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精心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要追求备课的高质量,必须按照本学科的教学模式备思路、备方法,做到“五有”。“五有”即为: 1.脑中有“标”:新课标是我们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开学初,各年级教师应认真学习、熟练掌握所教年级的具体要求,同时又要了解相邻年级课标的要求。做到目标明确。 2.胸中有“本”:教材是教师上课的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编排、知识结构,前后联系,以及编者的意图,教师都必须融会贯通系统详细的掌握。 3.目中有“人”: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备课时务必充分考虑学生情感因素的个性差异和学生的接收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学过程。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 4.心中有“数”:上完课后,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要清楚,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个性的,哪些学生会有问题需要辅导,心中要有底。 5.手中有“法”:在重点探究时,教学中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历年来考试中热点问题,易错问题等,在分析讲解时,要精心设计好教法与学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高效率授课是对教师从效率和质量两个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要求教师做到“五为五突”。

1.“五为”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动手实践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态度情感能力为目标,这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而提出的要求。(1)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落实教学的每一环节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能根据学生的表情、发言、动态驾驭课堂,随机应变,从而控制教学每一环节,而不是自己唱主角学生当观众。(2)学生为主体: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教师是服务员,是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支持,教学过程一切为学生,使学生会学然后再学会。因此要求教师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课堂中学生是主人,教师应着力考虑的是如何使主人活动的更好——学得更好。学生能做的事,教师绝不包办代替,遇到障碍时,教师适当地给以铺垫,做好服务工作。(3)动手实践训练为主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是通过实践加以理解和巩固的,只从理论上了解很难把知识记住及应用。因此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使学生进一步实践强化训练,教师设计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编变式训练题、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等形式进行有效训练。(4)创新思维为核心: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加工的过程,对事物、对知识有他们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朝着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方向走。因此课堂教学要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类问题,组织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高质量完成。(5)态度情感能力为目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是使学生得到情感培养,即育人。因为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从未知状态到达全方位提高态,全方位提高状态就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不但要培养其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从态度、情感上也要得到体验和提高,否则就谈不上什么教学质量问题。

篇4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奋斗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思索。教师意识到小学语文不能完全局限在课本里,我们应在不脱离课本的基础上,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及知识的运用。同时,在新课标的实施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其教学方法必须进行调整。而开放性课堂教学是新课标的产物,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的课堂实效。为此,笔者就开放性教学的具体实施进行以下探讨:

一、设计开放性教学目标,提升教师观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能力,提高其语文素养。因此,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语文基础,使学生正确运用语文知识,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使学生的人际交流交往能力得到锻炼并得到提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效开展开放性课堂教学,提升教师观念,提升课堂实效。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需要一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去探究语文的世界。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中应设置开放性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同时,我们也要提升教师的思想观念,将传统的思维模式改变,适应新课程标准,进一步结合新课标,培养小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课堂实效。

二、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性教学,由于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决定了小学语文初级阶段的重要性。可以说,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及课堂兴趣直接影响孩子学习语文的态度及其思想。新课标要求教学资源整合优化,课堂为主的教学模式比较局限,想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认知语文知识,就必须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展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丰富化。改变以往的简单引导学生认字、组词、背诗、模仿造句等等,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应用语文知识,用语文知识表达内心的感受。深化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以生活及社会熟悉的事物做背景,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例如,结合生活体验写出对秋天收获的喜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组织学生参加农村秋收活动,然后做课堂引导,使学生应用课堂知识并结合体验进行写作。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挖掘有效信息,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提高课堂效率。

三、更改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新课标要求小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动态过程。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必须更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只能随着老师的思路去学习。我们要采取“开放性”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张扬。班级中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知识背景,每个人的思维能力及想法各不相同,基于以上特点,我们采用“开放性”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我们会得到千万种答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能力。

四、课堂结合生活,让教学充满乐趣

知识源于生活。我们要将课堂教学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使语文课堂成为展现学生能力的课堂。我们要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使其有时间去接触生活,进行实践。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要学生在生活中寻求知识,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同时,通过生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他们的情操,开阔他们的视野。

新课标的教学中,指导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同时,要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写作、语文实践三个板块系统整合于生活,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查找资料,自己组织活动、小品、短剧等形式,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不断强化课堂知识,提高学习动力,从而让语文课充满活力,让课堂充满乐趣。

五、根据学生情况因材施评,提升语文课堂效率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学生和教师都有监督作用,同时有效地评价可以让学生更清楚自己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老师对学生的“德、智、体、美”进行全面的评价。因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因材施评,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正确的位置,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实施开放性课堂,首先要树立教学目标,提高教师意识,更改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于新课程标准下开放性教学模式的不断优化与创新,以使其不断更新与完善,从而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服务。

参考文献:

[1]余道友.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7):72.

篇5

一、规范的语言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运用规范纯正的普通话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使学生体会到汉语的优美、动听、富有表现力,从而学习普通话。上课时,语文教师要力求做到语音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学,力戒方言、土语混杂,南腔北调并存;二要口齿清楚,吐词流畅,戒含糊其词,疙里疙瘩;三要抑扬顿挫,节奏适宜,力戒语调沉闷,快慢适度;四要表意严密,言出意达,力戒茫无主题、东拉西扯。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教师运用语言规范化,才能使学生的语言逐渐趋向规范。

二、形象的语言

形象的语言指老师的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表达,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受到感染,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从而唤起他们的想象与联想,达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即在课堂上善于把握教学的语言技巧,运用比喻、排比等修饰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师生双边互动的效果。教师应瞄准文学作品的精彩处,乘势而入,或稍微加工后进行描绘,或美读,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联想翩翩。

三、感人的语言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讲好每一堂课,如果带着麻木的表情授课,其语言或者呆板,或者声嘶力竭,这样的课堂缺乏感染力不说,还会使学生反感,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位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只有把饱满的激情融于她的每一堂课中,语调要多变,抑扬顿挫,或庄或谐、或激昂或感伤、或亲切温和、或欢快流畅。形成她独特的教学风格,用以激励、诱发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随着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自然而愉快地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四、幽默的语言

幽默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师要善于运用双关、借代、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学生在发出愉快笑声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许多教育家、优秀教师都主张课堂语言要尽量风趣幽默。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坚持“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不仅使优秀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使后进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受到鼓励,获得克服困难的兴趣和信心。

追求教学语言的生动风趣,目的不是停留在调剂课堂气氛,而是为了造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更好地传授知识,发展思维,让师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学,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

五、启发性语言

善诱、启发应在教师的点拨之下,学生能有所发现,有所领悟,从而达到“自得”。能产生这样效果的教学语言就是启发性语言。

比如教学《种瓜得豆》一文,我这样导人:“同学们,在你第一次看到‘种瓜得豆’这个题目,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懂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个常理,种瓜怎么会得豆呢?可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已经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的疑问就会得到诠释了。”当我让他们自己在书中找答案,于是他们便马上去看书,不一会就找出了答案。我又继续问:“你们知道这个转基因技术是怎样种瓜得豆的吗?”孩子们开始了读书,还在小组中展开激烈的讨论,很快得出结果,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启迪,重点就凸显了。

六、激励的语言

激励的语言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评价的语言。课堂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此后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一生的命运。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给学生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学习的快乐感。

(1)要巧用,在提问中,能常说:“谁能”“谁来”“谁愿意”等激励性的语言,定会激发学生思考,发言的欲望。

(2)要真诚。真正的赞美是溶入血液的,用充满感情的言语评价学生,要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在评价学生时,充满真诚地说:“太好啦!我发现了你很有勇气!”(情不自禁地竖起拇指)“你读书很会思考,老师喜欢你这样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真诚的赞美,让学生思想得到了净化,学会了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