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范文

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孙子兵法与经营战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关键词:孙子兵法;企业经营战略;领导艺术;人才战略

引言

兵家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史最受世界瞩目的一页之一。兵书中所揭示的战略战术理论和经营管理原则被世界各行各业吸收和发扬, 使古代兵法焕发出新的青春。在诸多兵法思想宝库中,以《孙子兵法》为典型代表。《孙子兵法》被誉为中外古代第一兵书。此书不只为世界军事学家视为瑰宝,现今海外不少企业界人士也从此书中汲取其思想精华,用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得益非浅。

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著有《用兵法经营》一书,是专述以兵争战术之法来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的,书中说:他的公司从《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中,获得很高的益处,使他经营的业务迅速发展起来。[1]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史密斯是一位有战略学头脑的计划者,他自称经营之道是从多年前中国的《孙子兵法》中学到的,美国C.S.乔治在他所著的《管理思想史》一书中曾说:你如果想在管理方面有成就, 就必须读《孙子兵法》。

由上可以看出,现代人研究古代兵法,并非坐而论道, 而是着眼于实际,将兵法兵要与经营管理相结合,最大与最小对比,求以最小代价即最小成本获得最大胜利即最大利润。本书主要从《孙子兵法》与现代企业经营战略、领导艺术和人才战略等三个方面做了简单的论述。

一、《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战略

企业经营战略,是指导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总体谋划。《孙子·计篇》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孙子·谋攻篇》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企业经营战略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事,不能不认真加以研究。而制定企业经营战略的首要问题,则要做到“知彼知己”。以企业的内外划分,所谓“彼”指企业的外部环境;所谓“己”指企业的内部条件。在与竞争对手较量的过程中,对手为“彼”我则为“己”,如果不能做到“知彼知己”,就不能制定出符合主客观条件的企业经营战略。

《孙子·计篇》又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这本是衡量战争胜负的五点依据、五个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它进行企业环境分析,以便制定符合生产经营活动规律的企业经营战略,使企业沿着一条正确、健康的道路,顺利地向前发展。

二、《孙子兵法》与领导艺术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这是《孙子兵法》对将帅提出的严格要求。企业领导也应具备这些素质。“智”,企业领导以其所处的位置要求能做到足智多谋,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信”,即企业领导要注意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要言而有信,才能赢得职工的支持。“仁”,要求企业领导者关心群众,发挥企业集体的作用,帮助职工解决个人无力解决的困难。“勇”,即做企业领导工作要有魄力,富有开拓精神,敢于负责,敢于冒风险。“严”,要求企业有严明的纪律,领导者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同时还要注意教育职工遵守厂规、厂法,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以上五点,是对企业领导者最基本的要求。每一个企业领导者都应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孙子兵法》谈到如何利用手中权力的问题!“不知三军之事而问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企业领导者在工作中要注意分清什么是自己应做的,什么是应让别人去做的。要注意适当的授权,不要对下级过多的千预。上级向下级授权至少有三点好处:第一、可以节省领导者很多时间,腾出精力来研究企业的经营策略(下转第59页)(上接第57页)、经营方针等大事;第二、授予下级一定的权力,可以增强下级工作的灵活性,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第三,通过授权,还可以将复杂的目标分解开,变成各部门的小目标,更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2]

企业经营要处于领先地位,领导者还必须要有超过一般的认识水平。孙子说:“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日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这是说,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算不得高明, 经过力战而后取胜,天下人都说好,也算不得了不起的高明, 就象能举秋毫算不得力气大,看得见日月算不得眼明,听得见雷霆算不得耳聪一样。古时所说善于打仗的人,都是在确有把握容易取胜的条件下战胜敌人的。拿经营企业来说, 一个企业家求生存发展,在改进管理措施方面,必须超过一般企业管理人员的见识,善于预测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市场适销的产品,这些作到了,容易取胜的条件具备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就稳操胜券,也就是达到了“善之善者”的地步。

三、《孙子兵法》与人才战略

管理学上非常重视用人,对人才应作适当而有效的评定、遴选和培养,这样才能使企业结构中各部门、各层次的人员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怎样用人,孙子精辟地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这是说,善于打仗的人,很会因势利导,对部属不求全责备,要善于造成一种形势、趋向,人就会被带动起来。有的企业领导,在业务开展不利时往往埋怨属下,工作不积极,缺乏上动性。对此情况,孙子的主张是“不责于人”,而要“择人而任势”,人无全才,用人不宜责问人的短处,而应着重发挥其长处。择人,现在叫开发人才资源,这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怎样择人?“为政之本在于任贤”,任贤与择人是一件事两种说法。孙子曾说:“任势者, 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切之山者,势也。”这是说,善于任势的领导,他指挥将士作战,如同运转木石一样。木石的特性,放在平坦处稳定,放在陡斜处就滚动,方的稳当,圆的容易滚动。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要造成有利势态,就象把圆石从千初高山上推滚下来那样。这就是所谓的“势”,所以企业家要善于把本单位的人员组织起来造成一个势态。在择人上,要知人善任,才能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人尽其才,发挥出每个人的特长来。天津永利碱厂的创办人范旭东曾经说过:事业的真正基础是人才。有了人才,“任势”才能发挥得好。[3]

结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给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增添了无限光辉,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它悠久澎湃的的生命力是人类文化的一笔巨大财富。《孙子兵法》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体现了这一点。所以我国的企业家们更应该好好研习和借鉴《孙子兵法》的用兵之道,并且将它们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实现传播传统文化与成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周止礼《孙子兵法与现在企业管理》.

篇2

守屋洋先生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很深的造诣,出版过《中国古典名言录》、《诸葛亮兵法》、《三国志人物学》等100多部介绍中国古典文学的著作和译作。他可谓穷毕生之精力研究中国古典文学。近些年,中国在全球的经济舞台影响增大,读守屋洋先生著作的人越来越多,同时守屋洋先生还常常被请去演讲,每月总有10几次,多时甚至高达20次。

守屋洋先生的著作中,最畅销的是《新释菜根谭》。《菜根谭》在日本有几种译本,都很畅销,守屋洋先生的译作已经售出20多万册。这本书是日本人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入门书籍。许多日本企业家把书中介绍的中国古人处世哲学的精辟论述当作待人处事的座右铭。一位大企业老板读了《菜根谭》后,给守屋洋先生的一封信中说,书中警世的哲理体现出中国人无穷的智慧,他对此无比钦佩。

守屋洋先生向日本企业家介绍最多的要数《论语》、《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这几本书都是日本战后长盛不衰的畅销书。日本人是把《孙子兵法》当作一本经营战略和经营方针的书来读的。当然《孙子兵法》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写的,与日本人的思维不同,因此有更大的借鉴作用。例如,孙子兵法的精髓是在战争中未雨绸缪,稳操胜券。按孙子兵法的要求一场战争只有胜利的把握达到70%-80%时才能开战,然而按日本人的习惯是有一半的把握就要打。读了孙子兵法后,他们已懂得了创造更多的条件来争取胜利。他们读的另外一本书是《论语》。孔子的一生是在逆境中度过的,《论语》可以说是教育人在逆境中锻炼成长的书。日本人的个性是能伸不能屈,因此书中许多教人在逆境中如何做人的哲理,对日本企业管理人员振兴企业有许多裨益。

篇3

关键词:经营机制竞争战略孙子兵法

一、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

在兵战中,如何运用智谋,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是孙子竞争战略模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在孙子看来,兵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并不是要求指挥员在军事上“百战百胜”,而是要求他们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即认为不经过兵战而能使敌国、敌军完全地屈服于我,这是兵战全胜的上策。《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以兵战消灭赵国后,听取赵国谋士李左车之计,以谋伐燕。李左车对他分析说:你连克魏、代、赵三国,将士十分疲劳,若再以疲劳之兵攻燕,燕国凭险而守,恐于将军不利。不若挟灭赵之威,陈兵于燕国边疆,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进攻架势,再派一名能言善辩之人,对燕王晓之以利害。燕王在韩信重兵压境的情况下,见到他的书信后,即表示同意归降。这样,韩信未费一兵一卒,只凭一纸书信,就顺利地降服了燕国。事实证明,“以谋伐燕”是灭燕的最佳战略选择。孙子根据兵战的直接对立程度和费用效益比值大小的状况,还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之策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争战略选择模式。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兵法•谋攻篇》)意谓用兵之上策是以谋伐敌,即以智谋而不以兵战迫使敌人屈服。所以把“伐谋”称为上策,一则“伐谋”是一种非直接对抗性竞争战略,有可能采用非进攻性谋略取胜,二则不花多大费用即可达到全胜目的。

“伐交”次于“伐谋”,是因为这种竞争是一种非对抗性竞争战略,采用各种非军事手段以孤立对手的办法,所花费用也不大。“伐兵”这种“硬战”方式,是一种直接对抗性的竞争,以武力战胜敌人,费用高而效益小。“攻城”则是一种直接暴力对抗性竞争战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牺牲大,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故为下策。根据以上四种竞争战略模式的分析,孙子做出结论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谋攻篇》)在他看来,善用兵者,是不以“伐兵”、“攻城”胜敌,而以“伐谋”、“伐交”迫使敌人屈服。如果万不得已而攻城,亦不必采取硬攻的办法。即使以武力灭人之国亦不可旷日持久,应当速战速决。这样,就可以通过全争达到全胜的目的。故张预说:“不战则士不伤,不攻则力不屈,不久则财不费,以完全立胜于天下,故无顿兵血刃之害,而有国富民强之利,斯良将计攻之术也。”根据以上分析,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主要包括战略选择目标、战略选择标准和战略选择方式三部分。在“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四种竞争战略方式选择上,孙子是以“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为战略选择准则的。根据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灵活地交替使用这四种竞争战略方式,以争取全胜。一般说来,军争为利,则采取主动出击战略;军事为危,则采取被动反击战略。只有善于选择与运用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位善于兵战与商战的人。

二、“上兵伐谋”与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不战而屈人之兵”,既是兵战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也是商战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这一战略目标要求企业家以最小代价得到最大效益,即把耗费尽可能降到最低,效益尽可能提到最高。在企业经营中,一定要考虑所需代价,只计获取不计耗费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所谓企业效益,一是经济效益,力争获取最高利润;二是社会效益,即办企业必须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把提高企业利润与提高人民生活,发展社会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办企业、搞建设,只有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最高目标,才有可能创造出企业的高效益;只有创造出企业的高效益,才能服务于社会和民众。如果耗费太大或得失相当或得不偿失,虽有高产量也是不会算的。只有那种低耗费、高利润、利国利民的发展战略,才是企业全胜的经营战略。如黑龙江肇州,过去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只注意单一地抓农业,结果农业也没搞上去;后来搞工农业并举;又互相脱节;经济效益也不大。

根据“上兵伐谋”的代价最小、效益最大的伐谋原则,不但要求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善于综合利用各种竞争手段,因为商战是竞争各方的政治、经济、外交、天时、地理和领导素质诸因素的全面较量,一切决定商战的因素皆可成为制胜的手段,而且还要求企业决策时要准备好上、中、下三策,争取上策,保证中策,力避下策。在市场竞争中,要想战胜对手,不仅取决于企业的雄厚资金、高科技人才、商品的规格、质量、价格等硬性条件,也取决于企业的经营与形象、服务与决策等软性条件。在这些因素和条件中,应选择最佳的竞争方式。“兵战”中的“伐谋”、“伐交”手段,在商战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竞争手段。

在市场竞争中,以“伐谋”手段来促进企业发展,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集中地体现在“以名求利”的竞争战略选择上。“以名求利”,既包括名牌产品效应,也包括名人、名节、名胜、名店效应。名牌产品是人类智慧和企业信誉的象征,也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财富。四川省乐山市既不沿海也不垂边,但是智慧的乐山人把乐山大佛、峨嵋山、三苏祠和郭沫若故居等风景名胜转化成经济优势,响亮地喊出了:“让乐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乐山”的口号,通过乐山的名胜效应,使乐山市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文化和科技合作关系,兴建三资企业200多家,并在全国各地创办了164家窗口企业和131个贸易窗口,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每年经济贸易额高达15亿元以上。

“咸亨酒店”原是浙江绍兴一家只售黄酒、菌香豆、豆腐干的小酒店,只因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的生动描绘而成名店。中国改革开放后,绍兴市政府决定重新修复“咸亨酒店”,海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生意十分红火。绍兴人还借助“名牌延伸”,相继推出“咸亨牌腐乳”、“咸亨牌霉干菜”等系列产品,又兴修了“咸亨旅游城”,成立了现代企业集团—咸亨集团。“咸亨”这面酒旗已成为绍兴人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招牌。可见,名店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实现“上兵伐谋”的战略选择,企业家在高层竞争中,就不能囿于一种产品、沿着一条道走到黑,应当推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战略决策,即应当延伸已有的生产能力,开辟新的产品群,也不能囿于一种产品规格和型号,而应延伸自己研究能力,开辟更新系列产品,也不应局限于一种经营模式,而应延伸自己的销售能力,开辟多种经营和连锁经营。如陕西咸阳偏转集团公司的是改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型电子企业。企业领导认识到,要想使偏转集团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尽快地改变“走钢丝绳”的单一产品结构,推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经营之道,形成多品种、大规模的发展格局。正因为它采取了“多条腿走路”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决策,使偏转集团呈现出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态势,成为中国电子行业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

市场如水,企业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市场的变化可以为企业提供机遇,也会带来预测不到的风险。依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指导思想,精于谋略设计,克服“市场不适应症”,采取与市场变化相应的战略决策,这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决窍。兵无常势,企业经营亦无定势。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有适应于市场变化需要的“绝招”。不管是哪一种“绝招”,都是企业家的智慧的产物,都是企业家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后的一种理论升华。这说明,“上兵伐谋”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

三、“上兵伐谋”与企业经营机制的选择

在企业经营机制上,不管是引进竞争还是采用联合,都是达到代价最小,效益最大的全胜手段。从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方管理学中,充分肯定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片面地强调竞争手段的重要性。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际竞争战略》等,就是这一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但是近年来,在企业经营中,由于引进了中国古代的“以和为贵”的管理思想,开始认识到片面强调竞争的思维定式有许多缺陷。服务顾客、服务市场的共同目的,决定了企业联合的可能性。

为了获取企业的最高效益,推进企业向前发展,企业应当与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建立和谐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市场竞争中,各企业之间,应当寻求和睦相处的可能性,并将各自的优势联合起来,努力开拓与扩大市场空间,并分享其利益。根据企业之间建立合作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的思维方式,在目前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将是从内部管理到市场营销的高水平、高技术、系列化、集团化的超级竞争。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走联合之路,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不同地区之间的联合,也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京津冀联合,共建京津大经济圈”的构想,进入实际运行阶段的所呈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就是一个有力证明。联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合资经营(即不同企业共同投资建立新的合资企业,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共同创办新联合汽车公司,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持有股权(即企业通过互相购股或单方购股进行合作)、合作协议(包括许可证合同、供应合同、销售合同、生产制造合同、技术交换合同和联合开发协议)等。联合的领域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与开发技术的联合,市场开拓的联合,产品生产的联合,用户或供应商的联合,售后服务、人力资源开发、财力资源的联合等。

如何正确地选择企业联合形式与联合领域,是企业家根据市场运行规律和自己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加以决定的。在这里,“上兵伐谋”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联合形式和联合领域选择得好,即可从联合中获得降低交易成本,分摊开发与生产成本,利用互补资源,降低经营风险,创造规模经济,顺利进入市场等好处,达到代价小,获利大的战略目的。在企业联合中,联合伙伴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应当选择价值观与联合动机较接近、具有高信任度的战略伙伴,使双方沟通变得容易,利益容易协调,保持互信的友好关系。如果联合伙伴的选择是不理想的,也会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损失。在联合伙伴选择上,也需要企业家的高度睿智与超群的辨别能力。

为了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市场竞争是一种重要手段。市场竞争也有过度竞争与适度竞争之分。在这两种竞争中,适度竞争为上策,过度竞争则为下策。从宏观上看,适度竞争不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社会资源更多地流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企业,有利于促进企业努力降低成本和价格,提高服务质量,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经营之道的创新。但是,过度竞争则会由于重复设置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使各竞争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从微观上看,适度竞争可以使企业赶走原竞争者,防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利润率。但是过度竞争也可能使企业为了占领市场而放弃自己的原有市场优势和优势产品,使企业分散资金,忽略基础研究,甚至有可能走上两败俱伤的道路,使潜在竞争者或替代很容易地进入本产业市场,不但使整个行业受损,自己的企业也会遭殃。

在理性消费时代,由于物质不很充裕,消费者首先着眼于产品是否经久耐用,较多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价格三大要素,以“好与坏”作为评判产品的标准。进入感性消费时代后,物质比较充裕,多数国家已是买方市场,物美价廉已不再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所买的商品能否给自己生活带来活力、充实、舒适和美感,而且还要求企业不断地完善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于是评判产品标准成了顾客“满意与不满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开发出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必须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只有在产品质量和顾客服务上下工夫,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所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李维特指出:“新的竞争不在于工厂制造的产品,而在于能否给产品加上包装、服务、广告、咨询、融资、送货、保管或顾客认为有价值的其它东西。”

在竞争方式选择上,无形竞争优于有形竞争;在有形竞争中,顾客服务和产品竞争优于价格竞争和广告宣传。所以,明智的企业家在竞争方式上,以选择“无形竞争”、服务竞争和产品竞争为上策。在竞争者的选择上,对于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的好的竞争者,采取鼓励扶植,允许其存在的方针,而对那些坏的竞争者,则采取沉重打击的态度。只有选择合理的竞争方式和合适的竞争者,才能达到代价最少、获利最大的战略目的。在竞争方式选择上,孙子最推崇的是通过“伐谋”、“伐交”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并非都是豁出老本拼个你死我活。在不得已而“伐兵”、“攻城”时,也要根据竞争双方力量对比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选择。《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如果把这六种“伐兵”战术应用于商战,要求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要善于根据竞争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行恰当的战术选择。当我有十倍于对手的绝对经济优势,就可以采取“围困制胜”的战术;当我有五倍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可以采取“主动进攻”战术;当我有一倍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可采取“分而食之”战术;当我于竞争对手力量相当时,就可设奇谋以胜之;当我力量小于竞争对手时,就可以采取“主动退却”战术,即应逃匿兵形,不令敌知,设奇伏以待之,设诡诈以疑之,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当我方的各种条件均不如竞争对手时,就可以采取“避免冲突”战术,以保存势力,等待时机。如果我方力量不如竞争对手却要坚持硬拼,就会失败,成为强手的俘虏。所以,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必须学会谨慎地选择竞争战术。如果过于轻视竞争对手而盲目骄傲,在商战中没有不失败的。

四、结语

以上粗略地介绍了《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应用。《孙子兵法》的内容十分丰富,还有许多原则、方法、谋略可供企业领导者借鉴,也等待我们去开发、研究。但是,兵法毕竟是兵法,并非所有的原则、谋略都可以用于企业竞争。因此,我们在运用兵法于于现代企业竞争时,绝不能生搬硬套。而应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刘红松:《企业战略管理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徐康宁:《现代企业竞争战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4、李相银:《企业战略管理模型》,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版。

5、金占明:《战略管理——超竞争环境下的选择》,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徐二明:《企业战略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7、康敏:《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财会研究》2005年第12期。

篇4

关键词:孙子兵法 企业竞争 策略

一、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

在兵战中,如何运用智谋,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是孙子竞争战略模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在孙子看来,兵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并不是要求指挥员在军事上“百战百胜”,而是要求他们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谋攻篇》)即认为不经过兵战而能使敌国、敌军完全地屈服于我,这是兵战全胜的上策。《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以兵战消灭赵国后,听取赵国谋士李左车之计,以谋伐燕。李左车对他分析说:你连克魏、代、赵三国,将士十分疲劳,若再以疲劳之兵攻燕,燕国凭险而守,恐于将军不利。不若挟灭赵之威,陈兵于燕国边疆,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进攻架势,再派一名能言善辩之人,对燕王晓之以利害。燕王在韩信重兵压境的情况下,见到他的书信后,即表示同意归降。这样,韩信未费一兵一卒,只凭一纸书信,就顺利地降服了燕国。事实证明,“以谋伐燕”是灭燕的最佳战略选择。孙子根据兵战的直接对立程度和费用效益比值大小的状况,还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之策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争战略选择模式。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子兵法谋攻篇》)意谓用兵之上策是以谋伐敌,即以智谋而不以兵战迫使敌人屈服。所以把“伐谋”称为上策,一则“伐谋”是一种非直接对抗性竞争战略,有可能采用非进攻性谋略取胜,二则不花多大费用即可达到全胜目的。

“伐交”次于“伐谋”,是因为这种竞争是一种非对抗性竞争战略,采用各种非军事手段以孤立对手的办法,所花费用也不大。“伐兵”这种“硬战”方式,是一种直接对抗性的竞争,以武力战胜敌人,费用高而效益小。“攻城”则是一种直接暴力对抗性竞争战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牺牲大,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故为下策。根据以上四种竞争战略模式的分析,孙子做出结论说:“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谋攻篇》)在他看来,善用兵者,是不以“伐兵”、“攻城”胜敌,而以“伐谋”、“伐交”迫使敌人屈服。如果万不得已而攻城,亦不必采取硬攻的办法。即使以武力灭人之国亦不可旷日持久,应当速战速决。这样,就可以通过全争达到全胜的目的。故张预说:“不战则士不伤,不攻则力不屈,不久则财不费,以完全立胜于天下,故无顿兵血刃之害,而有国富民强之利,斯良将计攻之术也。”根据以上分析,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主要包括战略选择目标、战略选择标准和战略选择方式三部分。在“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四种竞争战略方式选择上,孙子是以“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为战略选择准则的。根据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灵活地交替使用这四种竞争战略方式,以争取全胜。一般说来,军争为利,则采取主动出击战略;军事为危,则采取被动反击战略。只有善于选择与运用孙子竞争战略选择模式的人,才称得上是一位善于兵战与商战的人。

二、“上兵伐谋”与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

“不战而屈人之兵”,既是兵战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也是商战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这一战略目标要求企业家以最小代价得到最大效益,即把耗费尽可能降到最低,效益尽可能提到最高。在企业经营中,一定要考虑所需代价,只计获取不计耗费的做法是不明智的。所谓企业效益,一是经济效益,力争获取最高利润;二是社会效益,即办企业必须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把提高企业利润与提高人民生活,发展社会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办企业、搞建设,只有把“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最高目标,才有可能创造出企业的高效益;只有创造出企业的高效益,才能服务于社会和民众。如果耗费太大或得失相当或得不偿失,虽有高产量也是不会算的。只有那种低耗费、高利润、利国利民的发展战略,才是企业全胜的经营战略。如黑龙江肇州,过去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只注意单一地抓农业,结果农业也没搞上去;后来搞工农业并举;又互相脱节;经济效益也不大。

根据“上兵伐谋”的代价最小、效益最大的伐谋原则,不但要求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善于综合利用各种竞争手段,因为商战是竞争各方的政治、经济、外交、天时、地理和领导素质诸因素的全面较量,一切决定商战的因素皆可成为制胜的手段,而且还要求企业决策时要准备好上、中、下三策,争取上策,保证中策,力避下策。在市场竞争中,要想战胜对手,不仅取决于企业的雄厚资金、高科技人才、商品的规格、质量、价格等硬性条件,也取决于企业的经营与形象、服务与决策等软性条件。在这些因素和条件中,应选择最佳的竞争方式。“兵战”中的“伐谋”、“伐交”手段,在商战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竞争手段。

在市场竞争中,以“伐谋”手段来促进企业发展,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集中地体现在“以名求利”的竞争战略选择上。“以名求利”,既包括名牌产品效应,也包括名人、名节、名胜、名店效应。名牌产品是人类智慧和企业信誉的象征,也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财富。四川省乐山市既不沿海也不垂边,但是智慧的乐山人把乐山大佛、峨嵋山、三苏祠和郭沫若故居等风景名胜转化成经济优势,响亮地喊出了:“让乐山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乐山”的口号,通过乐山的名胜效应,使乐山市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文化和科技合作关系,兴建三资企业200多家,并在全国各地创办了164家窗口企业和131个贸易窗口,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每年经济贸易额高达15亿元以上。

“咸亨酒店”原是浙江绍兴一家只售黄酒、菌香豆、豆腐干的小酒店,只因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一文中的生动描绘而成名店。中国改革开放后,绍兴市政府决定重新修复“咸亨酒店”,海内外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生意十分红火。绍兴人还借助“名牌延伸”,相继推出“咸亨牌腐乳”、“咸亨牌霉干菜”等系列产品,又兴修了“咸亨旅游城”,成立了现代企业集团—咸亨集团。“咸亨”这面酒旗已成为绍兴人对外招商引资的重要招牌。可见,名店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实现“上兵伐谋”的战略选择,企业家在高层竞争中,就不能囿于一种产品、沿着一条道走到黑,应当推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战略决策,即应当延伸已有的生产能力,开辟新的产品群,也不能囿于一种产品规格和型号,而应延伸自己研究能力,开辟更新系列产品,也不应局限于一种经营模式,而应延伸自己的销售能力,开辟多种经营和连锁经营。如陕西咸阳偏转集团公司的是改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型电子企业。企业领导认识到,要想使偏转集团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尽快地改变“走钢丝绳”的单一产品结构,推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经营之道,形成多品种、大规模的发展格局。正因为它采取了“多条腿走路”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决策,使偏转集团呈现出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态势,成为中国电子行业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

市场如水,企业似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市场的变化可以为企业提供机遇,也会带来预测不到的风险。依据“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指导思想,精于谋略设计,克服“市场不适应症”,采取与市场变化相应的战略决策,这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决窍。兵无常势,企业经营亦无定势。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有适应于市场变化需要的“绝招”。不管是哪一种“绝招”,都是企业家的智慧的产物,都是企业家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后的一种理论升华。这说明,“上兵伐谋”是一条千真万确的真理。

三、“上兵伐谋”与企业经营机制的选择

在企业经营机制上,不管是引进竞争还是采用联合,都是达到代价最小,效益最大的全胜手段。从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方管理学中,充分肯定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片面地强调竞争手段的重要性。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际竞争战略》等,就是这一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但是近年来,在企业经营中,由于引进了中国古代的“以和为贵”的管理思想,开始认识到片面强调竞争的思维定式有许多缺陷。服务顾客、服务市场的共同目的,决定了企业联合的可能性。

为了获取企业的最高效益,推进企业向前发展,企业应当与供应商、用户和竞争对手建立和谐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市场竞争中,各企业之间,应当寻求和睦相处的可能性,并将各自的优势联合起来,努力开拓与扩大市场空间,并分享其利益。根据企业之间建立合作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的思维方式,在目前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将是从内部管理到市场营销的高水平、高技术、系列化、集团化的超级竞争。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走联合之路,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不同地区之间的联合,也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京津冀联合,共建京津大经济圈”的构想,进入实际运行阶段的所呈现出的良好发展态势,就是一个有力证明。联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合资经营(即不同企业共同投资建立新的合资企业,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共同创办新联合汽车公司,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持有股权(即企业通过互相购股或单方购股进行合作)、合作协议(包括许可证合同、供应合同、销售合同、生产制造合同、技术交换合同和联合开发协议)等。联合的领域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研究与开发技术的联合,市场开拓的联合,产品生产的联合,用户或供应商的联合,售后服务、人力资源开发、财力资源的联合等。

如何正确地选择企业联合形式与联合领域,是企业家根据市场运行规律和自己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加以决定的。在这里,“上兵伐谋”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联合形式和联合领域选择得好,即可从联合中获得降低交易成本,分摊开发与生产成本,利用互补资源,降低经营风险,创造规模经济,顺利进入市场等好处,达到代价小,获利大的战略目的。在企业联合中,联合伙伴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应当选择价值观与联合动机较接近、具有高信任度的战略伙伴,使双方沟通变得容易,利益容易协调,保持互信的友好关系。如果联合伙伴的选择是不理想的,也会给自己的企业带来损失。在联合伙伴选择上,也需要企业家的高度睿智与超群的辨别能力。

为了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目的,市场竞争是一种重要手段。市场竞争也有过度竞争与适度竞争之分。在这两种竞争中,适度竞争为上策,过度竞争则为下策。从宏观上看,适度竞争不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社会资源更多地流向效率高、成本低、效益好的企业,有利于促进企业努力降低成本和价格,提高服务质量,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经营之道的创新。但是,过度竞争则会由于重复设置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使各竞争企业的利益受到损害。从微观上看,适度竞争可以使企业赶走原竞争者,防止潜在竞争者的进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和较高的利润率。但是过度竞争也可能使企业为了占领市场而放弃自己的原有市场优势和优势产品,使企业分散资金,忽略基础研究,甚至有可能走上两败俱伤的道路,使潜在竞争者或替代很容易地进入本产业市场,不但使整个行业受损,自己的企业也会遭殃。

在理性消费时代,由于物质不很充裕,消费者首先着眼于产品是否经久耐用,较多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功能和价格三大要素,以“好与坏”作为评判产品的标准。进入感性消费时代后,物质比较充裕,多数国家已是买方市场,物美价廉已不再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多地关注所买的商品能否给自己生活带来活力、充实、舒适和美感,而且还要求企业不断地完善服务系统,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于是评判产品标准成了顾客“满意与不满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开发出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必须提供令顾客满意的服务。只有在产品质量和顾客服务上下工夫,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所以,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李维特指出:“新的竞争不在于工厂制造的产品,而在于能否给产品加上包装、服务、广告、咨询、融资、送货、保管或顾客认为有价值的其它东西。”

在竞争方式选择上,无形竞争优于有形竞争;在有形竞争中,顾客服务和产品竞争优于价格竞争和广告宣传。所以,明智的企业家在竞争方式上,以选择“无形竞争”、服务竞争和产品竞争为上策。在竞争者的选择上,对于有利于自己企业发展的好的竞争者,采取鼓励扶植,允许其存在的方针,而对那些坏的竞争者,则采取沉重打击的态度。只有选择合理的竞争方式和合适的竞争者,才能达到代价最少、获利最大的战略目的。在竞争方式选择上,孙子最推崇的是通过“伐谋”、“伐交”手段,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并非都是豁出老本拼个你死我活。在不得已而“伐兵”、“攻城”时,也要根据竞争双方力量对比的实际情况进行战略选择。《孙子兵法谋攻篇》指出:“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如果把这六种“伐兵”战术应用于商战,要求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要善于根据竞争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行恰当的战术选择。当我有十倍于对手的绝对经济优势,就可以采取“围困制胜”的战术;当我有五倍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可以采取“主动进攻”战术;当我有一倍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可采取“分而食之”战术;当我于竞争对手力量相当时,就可设奇谋以胜之;当我力量小于竞争对手时,就可以采取“主动退却”战术,即应逃匿兵形,不令敌知,设奇伏以待之,设诡诈以疑之,诱敌深入,各个击破;当我方的各种条件均不如竞争对手时,就可以采取“避免冲突”战术,以保存势力,等待时机。如果我方力量不如竞争对手却要坚持硬拼,就会失败,成为强手的俘虏。所以,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家必须学会谨慎地选择竞争战术。如果过于轻视竞争对手而盲目骄傲,在商战中没有不失败的。

四、结 语

以上粗略地介绍了《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在现代企业竞争中的应用。《孙子兵法》的内容十分丰富,还有许多原则、方法、谋略可供企业领导者借鉴,也等待我们去开发、研究。但是,兵法毕竟是兵法,并非所有的原则、谋略都可以用于企业竞争。因此,我们在运用兵法于于现代企业竞争时,绝不能生搬硬套。而应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参考书目:

1、刘红松:《企业战略管理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徐康宁:《现代企业竞争战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康敏:《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财会研究》2005年第12期。

篇5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力求以智谋取胜,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谋略、政策、经济、外交、天文、地理以及气象等多方面内容,它所包含的思想广博精深、观点严谨,可供企业管理借鉴的管理原则和管理思想十分丰富的。企业在竞争中应该运用兵法阐释的各条战略战术,脱离恶性竞争,发挥本企业优势,赢得全面胜利。

关键词:孙子兵法企业竞争

市场竞争是无情的,国外500强大企业的名次年年都发生变化,有些企业从中消失了,又有一些企业挤进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已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进入21世纪,又成为WTO的正式成员,促使我们必须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从国际上来说,高新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冲击着我国传统的经营理念与经营方式。市场的全球化带来了竞争的全球化——对于世界范围在经济、政治、技术、金融、社会等方面的重大变革,现在已没有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能完全置身事外。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竞争可以促进产业的优化与重组,使社会资源得以合理的配置;竞争也可能给企业带来有利的市场位置,是企业获利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只要企业存在,竞争就不会消失。”优胜劣汰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企业要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就不能仅赁以往的经验和直觉判断行事,而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思考,并领会和运用一些竞争规则,借助与参考一些克敌制胜的经营之道。

而《孙子兵法》是享有“世界古代第一兵书”、“兵学圣典”之美誉,是我国璀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力求以智谋取胜,它所包含的思想广博精深、观点严谨,是智慧的结晶,其社会功能早已突破了兵法的限制,在当今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领域,备受青睐。尤其是在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孙子的思想为众多的企业家所认识和运用,被誉为“现代商战中的指南”。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竞争的规律是与战争规律相通的。人们通常把市场竞争称之为“商战”,兵战的进行是战场,而商战的进行则在市场。最本质的区别是:兵战中,两军对垒以击垮乃至击毙对方为胜;而商战中,竞争对手之间则以能否获得顾客更多青睐来决定胜负。虽然两者性质不同,进行的场地不同,但其用兵之道与经营之道都是为了决定胜负这一目标则是相同的,其求胜的要求与途径也有极多类似之处。因此作为企业,深入领会与运用兵战的克敌制胜艺术,对商战而言有许多可资借鉴与得益之处。我们要在市场竞争中运用《孙子兵法》中提出的规律和哲理,这对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的企业与企业家来说,当会有许多新的体会与新的感悟。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首先是要知已知彼,不仅清楚企业的现状,还必须注重分析客观条件;尊重客观规律。

1、认真理解并切实贯彻有关政策法令,以及产品销售地的风俗民情。

从中看到它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哪些新的机遇,又存在哪些制约。特别是现在和国际经济接轨,更要熟悉有关的国际法规、国际金融,诸如保护知识产权、反倾销、环保的规定等等;即约束自己遵纪守法又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从本企业实际出发,结合所在行业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趋向,研究“进退”、“可为不可为”,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战略符合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2、深入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迅猛进步,竞争的加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或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企业能否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取决于其产品和服务能否为用户或顾客所接受,因此使顾客满意是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对用户的需求只有比他们想得更周到,才能抓住用户的潜在需求作为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思想来源,才能真正掌握经营和竞争的主动权。

3、客观地了解企业自己。

任何企业所拥有的与可以运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机很多,但不是每个商机都能为本企业带来新的机遇。企业要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清醒了解自身优势,劣势,在竞争中扬长避短,把自己有限的资源用在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4、认真分析竞争对手。

必须分清谁是对企业威胁最大的主要竞争对手,深刻了解和分析你的竞争对手,才能“以已之长,攻人之短”,取得竞争的主动权。要像对自己企业那样把对方的每一个环节都摸透,并与自己企业进行对比,看清双方优势劣势,善于针对竞争对手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策略。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市场的国际化促使竞争的国际化,现在企业的竞争对手已不局限于国内而是对着全世界,要了解和分析竞争对手的范围也扩大到了全世界。企业要把所在产业的最先进的同行所制订的和达到的标准,拿来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准,要看到自己的现状与已达到的最高标准差距在哪里,有多大,并把这个标准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去奋斗。

5、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大环境的重大变化

国内国际市场是永远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实际上是由政治、经济、技术、金融、管理等所导致的,最终体现在市场上。两者变化之间有一段时间差。所以,重要的是要关注大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并且分析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势,研究哪些是带有倾向性的,分析宏观经济形势,估计经济大气候对企业的影响,并考虑对策。企业才能先人一步争取到时间和商机。关注大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战略已变得日益重要。

二、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曰:“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待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在市场经济下任何一种门类的产业及其产品或服务,都在为企业提供新的商机,因此很多企业从一种产品的经营向着多门类、多元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风险,经营得当,可为企业提供创利和发展的机会。但也有不少企业由于四面出击而陷于四面楚歌,甚至走向破落。

对企业来说,扩展经营范围首先必须考虑企业原有基础,特别是不能脱离企业原有的优势所依。很多成功企业正是利用其原有技术的延伸,而不是插手到自己不熟悉或不擅长的新领域盲目扩展。如果企业只看到市场上有利可图的机会,而不清醒地分析自己究竟有无掌握它的实力,就贸然把它作为自己扩展经营的新领域,这本身就包含了巨大的风险。

珠海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是位电子技术的专家,他在汉卡研究上成绩卓著,并在实现产业化的头几年获利丰厚;接着巨人涉足生物技术的“脑黄金”,并用大量广告投入来扩大知名度,这是一个与原产品毫不相干的新领域;之后又再跨入当时火爆的房地产业,建巨人大厦,从原打算的20多层加码到70层楼,想成为城市标志。可惜资金无法到位,最后大厦盖到一半财源枯竭,集团就从此一蹶不振,昔日的辉煌只留下回忆与惋惜。

这正是“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的区别所在。如果以为资金雄厚便可以进击任何产业,却不问自己到底对此新产业的业务与发展前景有多少把握,那么决策本身就已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企业要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多元化经营,不能不首先研究如何使所拥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集中有限的力量使之用到刀刃上,决不能把战线拉得太长,结果顾此失彼,样样落空。

三、区分竞争对手,避免恶性竞争

孙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总结出了胜负取决于客观实现条件,矛盾的双方可以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在辩证的胜负观,至今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告诉现代企业,“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在竞争中应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虽然从长期来看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可能对我构成或大或小的威胁,但在许多特定的情况下,有些竞争对手非但不是敌人而是“盟友”,因为合适的竞争领域和竞争对手能够加强而不削弱企业的竞争地位。

竞争对手有“好”有“坏”。“好”的竞争对手有助于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可以增强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改善所处行业的结构。只有“坏”的竞争对手才对本企业构成实际的威胁。

企业的实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对竞争对手加以区分,把它们统统作为进攻对象,那么企业会感到力不从心,也会破坏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有选择地进行竞争,集中力量,就等于增强了自己的实力,竞争“势”能积聚也更强,获胜的可能性就大。

另外,企业要尽量避免与竞争对手在正面对抗,避免过度的竞争,力求胜于无形。

“同行是冤家”这话一直是在形容企业间的竞争。美国梅瑞公司为协调自己与其他同行的关系,缓和彼此的矛盾,别出心裁地开设了一间“咨询服务亭”。此亭的宗旨是:顾客如在本公司没有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它负责指引顾客到有此类商品的公司去购买,即:把顾客推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咨询服务亭”的开设不仅没有把顾客逐走,反而引来更多的顾客。而且公司与同行们的关系也大为好转。梅瑞公司也因此得到更多同行的信息帮助,实现公司的进步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这一点,许多企业间建立了战略同盟,在技术、信息情报等资源上互相提供帮助。

四、出奇制胜,防不胜防

《孙子兵法》强调:“夫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经过十多年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我国洗衣机市场早就饱和,许多企业都已被淘汰出局。因为洗衣机市场卖的都是大容量、耗电量高的产品,春秋和冬季好销,而夏季却相对成了淡季。海尔先人一步抓住了这个商机,开发了容量只有1.5公斤又省电的小型洗衣机“小神童”,推出后立即在市场畅销,在推出后的20个月内,销售了100万台,并且经过了六次改进。

当然各企业的产业性质、产品、所处内外环境均有不同,所以照搬别人的成功模式并非都行,重要的是企业的经营思路不能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有新的思路,发现新的机遇,这就是“出奇”。

现在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必须大力提倡实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要根本的就是思维方式的创新,思想观念的创新。挑战固然严峻,但机遇同样无限,一叶障目是看不到这些新的机遇的,企业要先改变思想方式,真正“独立”进行思考,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才会豁然开朗,发现原来机遇就在眼前。否则思想观念不转变,机遇站到人面前,也只会是视而不见,坐失良机。

要想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就要注意三个实话要点:

1、现代企业为了取得竞争的胜利,应该做到“兵不厌诈”,才能面对凶猛的强敌,避开其锋芒,采用分导引流的方法各个击破。

日本佳能公司的英国市场上与施乐公司竞争时,就运用了这一战术。他们避开施乐公司严密控制的伦敦市场,先集中兵力争夺苏格兰,后又进攻英国其他地区市场,最后才以优势力量对伦敦市场发起攻击,并于20世纪80年代初把施乐公司赶出了整个英国市场。

2、商场如战场。为了做到出奇制胜,企业要极力隐藏自己的实力,让竞争对手看不清真实情况,企业应采取各种手段迷惑和“愚弄”竞争对手,使竞争对手麻痹大意,放松防备心理,此时企业趁机出击,那么取得竞争胜利的概率非常大。

3、当竞争对手在某一市场上具有强于自己的优势,应想办法“引诱”其到有利于自己的别的市场上去竞争;当竞争对手的力量非常强时,要另辟蹊径,使其在某一方面弱于自己,以此取胜。

五、争取主动,“致人而不至于人”

市场是由顾客组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也就存在了顾客的潜在需求。如果你只看到现实市场,那么竞争对手已先你一步“先处战地”,你即使挤了进去也已成为“后处战地”的有利地位,可以“致人”而不是“至于人”,就可以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企业必须事先仔细调查分析,认真选择认定和尽力争取的、属于你自己的目标顾客。集中注意力到这种潜在需求上,“以顾客之心为心”,从顾客的需求出发,想得比顾客自己更细致,更超前。把顾客的潜在需求变成了现实需求,潜在的顾客成为现实的顾客,而潜在的市场也就成为你开拓的现实市场了。企业都要以市场为依托,走到顾客中间去,把顾客潜在的希望、愿望、欲望作为向企业提出的课题,加以仔细琢磨,认真分析,打到新的经营思路,而这正是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灵感的源泉。企业一旦具备了正确的核心能力(指关键技术和技术),就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推出新产品,使业务突飞猛进地向前推进。只有这样才能“致人”,而不“至于人”。

但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构建核心能力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针对竞争对手的对策放在首位,而不积极去争夺属于自己的目标顾客,这样怎么能在竞争中取胜呢?

六、造势与“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流水、圆石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当它们从高山流下、滚下时,“形势”就不得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一些大企业凭借其雄厚的奖金、充足的人力与领先的技术等资源,在市场上声势浩大,别的企业害怕与之正面冲突,或知难而退或避让再三,因而大企业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就是“形势”所造成就的“不战而胜”,它对竞争的进程与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企业在竞争之前可以扬长避短地大力宣传自己的优势,或人才济济或技术超群或管理先进,从气垫上压倒竞争对手。这样,就有可能使竞争对手“不战而退”,从而牢牢把握住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如果企业还成不了气候,没有任何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就无势可造。企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和实力后,需要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才能广开销路。提高其知名度就是“造势”。企业在市场的舞台上,通过各种营销宣传方式在市场上宣传自己,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激发人们的潜在需求以达到促销的目的。

杭州娃哈哈公司自八十年代后期推出儿童营养液而在江南一带打开市场后,销路很快扩大,企业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但产品却还没有打进中原市场。如果能开拓这个新市场?企业采取了一项“以迂为直”的战略。他们在郑州送给每位小学生一顶黄色帽子。黄帽子我们早期就用以提醒来往机动车司机与骑自行车人群注意来往行人安全,但当时郑州小学生还没有采用这个办法来保护孩子闪的行路安全。娃哈哈在免费赠送的全市小学生的帽子上印上自己企业名字。这样一个早晨全市一下子出现了孩子们都戴上了同样的黄色帽子。这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和乐于接受的效应。这就是在一个城市中“造势”的一次意味深长的案例。

七、匡时事来贵知人

刘邦一统天下之后对朝臣们道他成功的原因:“夫运筹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这,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还不忘嘲笑项羽,“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看来睿智的领导者并非本身十项全能,而是确知如何整合众人的智能以为已用。一个人再会跑也跑不过一匹千里马,但是只要懂得驾御千里马,千里马就会成他效力。

时至今日,企业与企业之间“策略联盟”皆着眼于“资源共享”,人力资源是其中最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孙子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任势。”善于指挥的将帅,其主导思想应放在依靠、运用、把握和创造有利于自己取胜的形势上,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吏,因此他就能从全局态势的发展变化出发,选择适于担当重任的人才,从而使自己取得决定全局胜利的主动权。

对今天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家言,一个人往往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才干,最适于某项特定的工作,扬其所长,用其所能,可成人才;抑其所长,用其所短,则成庸才。倘若埋没了一个人最有价值的长处,就是对人才的催残,也是对事业的摧残。由此可见,善于识才用才者,他本身就是一个大德大才者。在实际用人中,常常因为在思维上存在盲点而不能量才使用、择人任势。人的才能愈大,特长愈突出,显露的缺点也往往越多,越明显,殊不如,一个人的最大的长处在数量上可能只有一个,但其产生的价值效益却可大得无可估量。

参考文献:

邱明生《活用孙子兵法十大基本经营原理》

许晓明《企业市场竞争的“势”》《经济管理》(2001年第16期)

宁养琰、陈鸣《打造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快讯周刊》

程美秀《〈孙子兵法〉中的企业领导艺术和方法》

马全勇《解说〈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