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范文

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

篇1

关键词:企业;安全管理;重要因素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为港口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安全的企业,才是有价值的企业,受尊重的企业

一个企业的组成是离不开员工的,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同样也离不开员工。一个让员工没有安全感的企业,它不会具有凝聚力,它也不可能发展壮大。一个安全的企业来自于它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安全生产是要通过员工的劳动来实现,员工既是生产实践的主体,又是事故危险的对象。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素质。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应该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主题。企业管理者把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把员工的生命财产放到了第一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来管理企业,那么,这个企业肯定是一个安全的企业,是一个有价值的企业,受尊重的企业。反之,员工将会弃他而去,企业就会破产。

2、安全投入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投入,保障性投入具有隐形效益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理想状态是“双赢”。因此,在保障安全生产中的安全投入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摆正安全生产投入与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是企业当前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统一的整体,他们相辅相成,互为目的。

安全就是效益。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置安全生产于不顾,纵观所有事故,无一不存在这方面的原因。事实上,通过事先的安全投资,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经济、最可行的生产建设之路,有研究成果显示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投入效果与事故整改效果的关系比例是1:5的关系。这一安全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

因此,企业安全资金投入暂时来看对经济有点影响,从长远来看对企业发展是有益的。我们绝不能为了一时的眼前利益而铤而走险,我们应该尽力在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发挥安全投入的作用,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现代港口安全生产管理

为了有效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并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内的目标,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无害、和平的作业环境,作为港口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方针,应用现代港口安全生产管理方案。

1、现代港口安全生产管理内容

随着安全生产管理科学的发展,以及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形成了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运用这些原理对港口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管理,将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2、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律

事故的发生是具有一定因果关系事件的连锁反应,即:人员伤亡的结果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致。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的发生。首先,要结合港口企业装卸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在宏观上对安全生产实施监督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来监督企业的装卸生产作业活动,在宏观上调控安全生产,保持企业整体安全。其次是微观上的安全生产管理,运用安全评价来发现和评定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找出安全生产管理的漏洞;以人为本,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水平;采取有效的设备、技术管理手段,不断改善设备、工艺、技术的安全状况等等,从而在提高人的安全素养水平的同时提高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度,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

三、安全生产的最关键因素──人的因素

安全生产稳不稳与各级管理人员密不可分。让管理人员承担起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是企业安全生产稳定的根本要素。不要等到发生了事故去推卸责任,更不要说什么“安全生产我不懂,安全我不专业,安全要靠安全部门去保障”等不负责任的言论。

人的因素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关键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消除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根本。“要我安全”是被动的,会使安全生产不坚不牢,“我要安全”是主动的。表现出无处不在的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夯实安全生产的地壳,可使之牢不可破。

四、安全生产的最根本因素———管理因素

现代安全管理对事故分析提出不仅要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更应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不是归结为某个单独的直接因素,而是考虑导致事故发生的系统原因,即安全生产系统的内在管理因素,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生产环境的不良影响和事故的发生,都是安全管理系统存在缺陷的征兆和产生的不良后果,那么,消除管理系统缺陷,是从根源上预防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去实现,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必要措施,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首先要“实至名归”不要将“安全第一”变成“安全第几”,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需要的是“机构全覆盖”安全生产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系统管理,每一个部门,每一个角落都需要实现安全管理,人人都是安全员,那是高素质的追求,处处都有安全管理,那才是健全的组织保障。

2、企业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让每位员工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责,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要使责任制成为“停在嘴上”的说词而难以落实。传统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事故的指标来实施责任考核,必然会造成事故的“不报、谎报、瞒报”因为没有那个管理者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就是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应结合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标准的有关要求,转化为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来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

4、形成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而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持之以恒的工作之一,隐患意味着事故,隐患不查风险犹存,隐患不改事故仍在,走路不小心会崴脚,吃东西不注意会塞牙,何况安全生产是存在着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动态过程,隐患排查治理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的有效手段。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制,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规范各项工作程序,逐步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常态化机制。全面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5、实施规范化安全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安全生产最薄弱的环节是员工的安全意识差,而安全培训教育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最有效的方法。企业实施规范化安全培训教育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又一个持之以恒的工作“培训要有效,不要讲睡着”“教育要考核,不能走过场”“学习靠自觉,意识才增强”不能让安全培训成为一种完成任务的被动形式,而应成为落实安全管理最有效的抓手。

结束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措施,能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有效防范事故发生,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通过“人+管理”来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生产;要素;管理措施

1 引言

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水利工程就是通向和引导源头的媒介。水利工程是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纽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施工中和运营中的水利工程安全事故现象屡见不鲜,如:2012年5月26日下午3点多,湖南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坝顶桥引桥在浇灌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造成四人受伤,等,究其原因,在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管理措施的不到位,因此,系统综合分析水利工程安全生产中的要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很有意义。

本文从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特点切入,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和PDCA管理法,对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和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望对类似工程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2 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及特点

2.1 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调整、开发和清洁地表水和地下水,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工程,它是获取水资源的媒介。一般说来,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地表水和地下水,兴利除害;(2)预防洪水灾害;(3)开发水资源;(4)防止旱、涝、渍灾;(5)改善和创建航运条件,为工业用水服务;(6)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7)处理污水和雨水;(8)保护和增进渔业生产;(9)围海造田,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需要,等,水利工程的这些用处充分体现了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意义,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研究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2.2 水利工程的特点

水往低处流,越流越宽广,说明了水流的长度长,覆盖面大,也就决定了水利工程的流域性和大面积性,且水利工程往往在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野外,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也就决定了水利工程生产的艰巨性。一般来说,水利工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覆盖面广,系统性强;(2)施工环境复杂;(3)工期长;(4)成本高;(5)技术难度大;(6)对环境有很大影响;(7)不可抗力因素多;(8)效益具有随机性,等,水利工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水利工程的复杂性,且影响因素呈多元化趋势,给安全生产和管理带来了挑战,因此,怎样综合系统的考虑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是很有必要的。

3 基于AHP的要素分析

3.1 AHP的内涵与应用

AHP是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的缩写,意思即为层次分析法,它是一种综合系统分级的对某种问题进行直观清晰的展现的方法,更多地运用在因素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在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分析中运用此方法尚属首次,上面提到,很多相关研究内容较零碎,系统性不强,且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必将综合系统的对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进行体现。

3.2 安全生产的要素分析

上面分析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特点,那么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有哪些,影响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因素是什么,显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有横向的影响要素,也有纵向的影响要素,更有斜向的某些偶然要素,下面根据AHP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对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进行二级层次分析,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安全生产的要素是呈多元化的,但都有它的归属。纵向要素、横向要素和斜向要素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面式要素”,也可以称作“面式体系”,因此,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是一个面式的,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在工程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的各要素,分析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作用。

4 PDCA视角下的管理措施

4.1 PDCA的内涵与应用

PDCA是Plan, Do, Check, Action的缩写,即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和再实施,是一种常用的管理学方法,它的循环性和完善再完善的优点使其在公司企业内部具有重要的地位。上面提到,水利工程投资大、工期长、不可预知因素多,因此,把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到水利工程安全生产中具有可行性。

4.2 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上面已对安全生产的要素进行了分析,那么,运用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安全生产各有关主体把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进行总结,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针对安全生产各个主体所对应的管理措施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具体工程实际进行。

上面提到,把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到水利工程安全生产中具有可行性,那么,怎么运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PDCA管理法可针对每个管理环节或整个管理系统进行循环运用和改进优化。

参考文献:

篇3

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安全的观点,预防为主的观念,本质安全化的思维,量化的方法理性地去认识安全管理,并把其纳入科学的系统工程,充分体现了思维方式、观念、管理方法的创新[1]。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服从系统原理、人本原理、预防原理、强制原理等。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按照其侧重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方法

根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侧重的不同内容,对安全生产管理过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对不同阶段提出具体的要求,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横向过程的全覆盖。这类方法以“PDCA循环法”为典型代表,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进行要求,采用“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改进(Act)”的闭环过程,在计划的基础上实施,再根据实施结果的检查改善计划,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持续改进。

1.2安全生产对象管理方法

详细列出安全生产管理的对象和内容,并对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这类方法从企业的制度、人员、设备、物料、环境等各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纵向内容的全覆盖。常用的方法包括安全目标管理法[2]、全面安全管理[3]、无隐患管理法[2]、职业安全健康(OHSMS)管理体系[4]、安全评价[5]等。1.3安全生产关键点管理方法针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特定阶段或特定内容作为安全管理的关键点,一般作为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内容管理方法的辅助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事故预测与预防方法[6]、安全行为抽样技术[7]、危险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故障树分析方法、危险控制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安全文化建设[8]等。现代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目标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述三类方法因其侧重点不同,实际应用中通常将几种方法综合起来,以实现安全生产管理过程、内容的全覆盖。

2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现状安全生产标准化[1]

是一种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并完善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内容涵盖了安全生产的过程管理、对象管理和关键点管理,是目前我国政府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统一要求。

2.1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论和标准体系发展

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来源于质量管理体系,重点突出对安全质量的要求,即要求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质量要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称为安全质量标准化,200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对企业提出了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随着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的内容逐渐弱化,形成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概念。近年来,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机械、冶金等重点工矿行业、领域相继开展相继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理论研究的进展,结合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经验,形成了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体系(图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3]23号)和国务院安委会于《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的,全面推动了全国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

2.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现状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全国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已于2011年全面开展,各行业和各地政府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各行业已形成一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企业。在全国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显现出一些普遍性问题。2.2.1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已经出台了统一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在危险化学品、矿山、石油、烟草、家具、造船、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和领域形成了一批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在危险化学品[9]、冶金、氧化铝、电解铝、水泥、纺织、造纸、食品安全、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白酒、啤酒、乳制品、商场、仓储物流、石膏板、饮料、调味品、酒类(葡萄酒、露酒)、服装生产、酒店业等行业和领域也出台了相关的评定标准[10]。一方面,很多行业的评定标准以部门文件方式下发,需要进一步完善形成行业或国家标准;另一方面,现有标准中主要是针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效果和总体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本身的管理要求还有待细化,针对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具体流程、相关岗位安全职责和安全工作要求、记录/档案/报表等格式化文档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建立统一的标准。2.2.2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各行业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管理中,结合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大多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11],但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仍在不断完善和更新,原有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要求契合,需要不断充实管理要求、改进管理过程、完善文档和记录,改进和提升企业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统一管理要求、明确工作流程,逐步形成各行业/领域、不同规模企业的可复制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2.2.3缺乏有效的信息化工具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涉及企业的人员、设备、物料、环境以及生产管理等各项内容,除了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外需要企业多个部门和全体从业人员共同参与配合,涉及企业内大量的数据信息。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主要依托于企业的综合办公自动化系统或生产管理系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所需的各类资料档案分散于系统各处,并不能直接提供标准化建设所需要的综合技术支持;而一些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仍使用人工的手段,没有实现管理信息化。没有有效的信息化工具,导致很多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耗费大量人力,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

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3.1管理模式要求

鉴于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的现状,需要建立一套全面覆盖、长期有效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应满足如下要求:(1)安全生产管理要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持续有效。覆盖企业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所有对象、并实现周期性动态管理。(2)管理模式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具体要求,还对具体的工作方式、文档内容等做出统一的规定。(3)管理模式应具有自适应性,能够随时根据不断完善更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进行调整,而不是进行大量内容的重建。

3.2管理模式体系结构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是以安全生产过程管理方法和安全生产对象管理为基础,通过整合完善,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每个对象的每个管理阶段作出统一和具体的要求,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和对象的立体全覆盖。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由核心要素集、基础信息库、管理工具箱三部分(图2)组成。3.2.1核心要素集管理模式的中心内容。由管理过程和管理对象两个维度共同确定核心要素矩阵,方法中规定了该要素对应的对象在对应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的内容和要求。3.2.2基础信息库管理模式的数据基础。一方面包含管理对象的基本信息,另一方面包含相关法规标准中对应的要求。3.2.3管理工具箱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所采取的手段。包含管理过程中需要的各类工具表格和报表,规定了对每类表格和报表的具体项目和要求。

3.3核心要素集

核心要素集由管理过程和管理对象共同确定。3.3.1管理过程依照PDCA循环法,安全生产管理以一个年度为一个工作周期,在每个周期内都可以划分为“计划、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的管理过程,新一个周期实现对旧周期的改进,每个周期的具有不同的工作侧重点:(1)计划阶段: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的要求,针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工作计划,包括周期内的计划(如周、月、季度、年度计划等)和跨周期计划(如设备定期检验、应急预案修订计划等),其中跨周期计划还应参考上一周期的相关信息。计划的制定应包括对象、计划内容、要求、预期完成时间或关键时间、责任部门、责任人、监督部门等内容。(2)实施阶段:包括计划的落实和落实情况的检查。计划的落实应详细记录落实情况、完成人、完成时间等内容。落实情况的检查应除记录检查情况、检查人、检查时间等信息外,还应对未完全落实的内容提出建议整改并督促落实。(3)总结阶段:对照计划阶段制定的计划,按照实施阶段的落实和检查结果,定期总结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分对象的总结和全面总结。3.3.2管理对象管理对象的分类既要保证覆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所有内容,又要避免不同对象之间涉及内容的重叠导致工作的重复。安全生产标准化从安全生产目标、组织机构和职责、安全投入、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培训教育、生产设备设施、作业安全、职业健康、应急救援、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绩效评估和持续改进等13个要素[1]比较全面地覆盖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对象及其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对象的管理工作有重叠和交叉的内容,为了便于日常管理、减少重复工作,按照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要素“人、机、物、环、法”,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进一步分组,包括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管理五类,明确每类对象管理的重点内容,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与管理对象对应关系见表1。

3.4基础信息库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对安全管理对象进行信息统计,形成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信息库,作为日常管理的信息来源和基础,同时对应各项法律法规标准生成管理要求。人员、设备设施、物料、环境信息库包含各自对应对象的具体信息,管理信息库除包含管理档案信息外,还包括前四类对象的关联信息。3.4.1人员信息库包括人员基本信息表、培训要求信息表、职业健康体检要求表等,信息表中涵盖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部门(车间、班组)、岗位、人员类别、证书(类别、编号、有效期)、入厂时间、从事本岗时间、最后一次培训时间等。3.4.2设备设施信息库主要为设备设施信息表,涵盖设备名称、类别、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投用日期、有效期、技术参数、日常使用要求、检测校准要求(含检测校准周期)、最后一次检测校准时间、维修保养要求等。3.4.3物料信息库涵盖物料名称、危险品属性(剧、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化学品)、用途(原料、中间产品、产品、检测试剂)、年均用/产量、年最大用/产量等。3.4.4环境信息库涵盖场所环境名称、类别、位置、面积、层数、层高、封闭状态、门、窗、紧急通道、周边环境、其他信息。3.4.5管理信息库由组织机构表、机构安全职责表、文件资料分类清单、安全检查表、隐患排查表、应急预案、人员部门岗位关联表、设备设施责任人信息库、物料流向责任人信息库、场所责任人信息库、设备物料信息库、场所设备信息库、场所物料信息库等组成。

3.5管理工具箱

目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所涉及的表格和报表通常根据经验或结合相关文件的要求由企业自行设计,没有统一的格式,导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表格复杂,难以适应不断完善的标准要求,难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了简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便于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持续改进,本模式的管理工具箱针对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给出台帐、报表中至少应包含项目的统一要求,见表2。由于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工作的各类信息单,如物料出入库单、设备维修单等是由各岗位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本方法中不对这类信息单进行格式规定,只要求信息单需覆盖相关法规标准文件中要求的内容。

4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信息化应用

应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核心要素集覆盖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全部对象和全部过程,各要素之间没有重叠,管理工具集按管理过程的不同阶段给出统一的工具表格项目要求,这种特点使该管理模式适合信息化建模,信息化模型不需要大量的表格,而是通过各种分类和要素的关联实现动态的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包括以下内容。

4.1基础表格建立

基础表格包括企业基础信息表、过程管理工具表、分类信息表三类。(1)企业基础信息表对应本管理模式的基础信息库,包括企业各类管理对象的基础信息,包括人员信息表、机构信息表、设备设施信息表、物料信息表、场所信息表、安全管理依据表、应急预案表、安全检查表、隐患排查表等。(2)过程管理工具表对应本管理模式的管理工具箱,一方面包括统一格式的计划表、落实台帐、检查台帐、总结报表,另一方面包裹具有特定格式的各类工作记录单,此外还包括用于动态管理的动态提醒工具表。(3)分类信息表将管理对象及其细化的内容进行分类,包括要素分类表和管理内容表。要素分类表中存储管理对象按照类别细化的具体要素,管理内容标中存储管理对象按具体内容细化的各个要素,这两类表可以各自建立一个表格,也可以各自建立一组表格。

4.2关联关系和用户表单的建立

基础表格建立后需要根据管理的要求建立各表格之间的关联管理,形成综合管理模型,以人员培训管理为例,关联关系的建立如图3所示。关联关系建立之后,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库框架已经形成,就可以按照本管理模式的管理工具箱建立信息系统各类安全生产管理用户表单。

4.3工作流程建立

按照本管理模式所确定的“计划-落实-总结”三个阶段,结合具体工作需要,并应用信息系统智能化特点,以一个自然年度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内按照“计划、提醒、落实、检查、总结”的顺序建立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工作流程的建立主要是将相关表格按照不同的阶段和因果关系进行关联,如按照计划表生成提醒信息、按照提醒信息对照落实记录生成检查辅助信息、对照落实记录和检查记录生成统计报表等。

4.4基础数据导入

表格、关联关系、用户表单、工作流程建立后,就形成了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框架,还需要收集企业的基础数据导入系统,才能应用于实际工作,并且需要在工作过程中随时添加相关数据。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提供有效技术支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相关信息的统一管理、计划的制定指导、相关工作的提醒、工作落实情况的统计分析等功能,灵活的根据需要建立相关管理体系文件系统,有效避免重复性工作。

5结论

篇4

我国交通公路建设的脚步日益加快,但是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并没有与交通公路建设协调发展,我国交通建设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尤其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较多的高速公路建设领域,频发的生产安全事故不仅对人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同时严重影响我国高速公路交通发展的步伐。交通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和体系之间应该相互配合,构成健全的制度体系,才能够保证其安全生产的良好运行。在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我国交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健全体系的构建,以期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管理的良好运行和发展。

关键词:

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高速路

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概述

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求制度本身具有逻辑严密、符合生产实际要求以及各个层级之间权责分明的特点,同时需要体系中的各个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之间能够有效配合,相互协作,以便构成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交通建设项目中需要充分的发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作用,需要通过正确的理论指导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将安全生产管理详细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岗位中,在实际生产流程中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要求,对每一项工作活动进行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使其形成整体动态的有机体,保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各个工序之间分组明确且能够相互协调配合,让每个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交通建设行业中最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经过我国高速路等交通建设的多年发展和实践发现,我国很多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单位都缺乏相应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在实际生产中依靠经验处理问题,各个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缺陷,管理流程的制定也不完善,这些问题都影响着交通建设的安全生产,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着我国高速路交通发展的步伐和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国务院提出了“十二五”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战略目标,要求交通行业构建一套符合自身要求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1]。

2高速公路安全生产的现状和不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安全出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在现阶段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进程日益加快,且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趋势,2008~2012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图所示。但是随之而来的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并没有与其协调发展,致使我国交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和方法,但是仍旧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我国道路交通建设的安全管理形势仍然严峻,因此必须要对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便能够良好提高其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1建设市场不规范

交通建设企业和单位在项目前期投招标的环节中存在着弄虚作假或者是低价竞标的现象,这种情况导致中标单位后期无法承担实际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条件。随着后期项目建设实际工程量的不断增加,所产生的供需矛盾也在日益扩大,其中主要的问题有安全生产管理的监控能力不足、拥有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或者是熟练地技术人员数量稀少等问题使得项目建设团队的低水平不符合工程安全高度风险的要求[2]。

2.2项目整体建设期间不具备安全生产管理

目前我国很多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都运用了安全生产管理,但项目管理人员一般只注重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缺乏对项目整体建设期间的安全生产管理,没有做到对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这种现象将会导致前期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引发后期的安全事故,不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效运用预防的作用[3]。

2.3项目建设从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我国高速公路的项目建设中,存在60%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都是因为操作不规范、从业人员技术存在缺陷或者是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这些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都与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操作人员,其中很多都是农民工或者是低素质的人员,其一般特点表现为文化程度较低、纪律性不强、安全生产的意识薄弱,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这些特点和因素都导致了交通建设具体施工过程中从业人员不按照操作流程、工作指挥进行实际作业;另外,项目管理人员的总体安全管理水平偏低,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和指挥,使得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存在缺陷,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4]。

3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构建措施

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和体系之间应该相互配合,构成健全的制度体系,才能够保证其安全生产的良好运行效果,安全生产制度要求交通行业的各类从业人员需要规范自身的行为,构建健全的安全生产体系,从而提高我国交通建设的健康发展。

3.1构建项目整体建设期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根据项目整体构建系统的思想,将项目从前期开工准备、施工过程、施工结束以及施工评价作为交通建设的项目整体,在其整体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管理的思想,结合安全生产管理的多种要素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的各项原因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构建,主要有安全生产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制度以及评价考核制度等等。使得各个制度之间能够互相补充、协调合作、相互监督,从而构成一套动态有机整体,以便能够为项目系统整体的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服务[5]。

3.2安全生产管理手册的设计和制作

在交通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要设计和制作相应的安全手册,对于项目建设中各项要素的安全使用进行规范和指导[6]。在安全生产管理手册的编制前期需要对项目建设中的隐藏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存在风险进行评价,并且制定相应解决方法和应对措施,将其作为安全生产管理手册编制的基础。

3.3提高项目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

由于我国交通建设中所发生的很多安全生产事故都是因为操作不规范、从业人员技术存在缺陷或者是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尤为重要,其具体操作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从业人员在上岗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专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并且在学习培训之后需要进行相关的考试,只要通过考试的从业人员才能够正式上岗;②在交通建设项目的具体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要定期培训各级领导、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让他们真正做到会管、能管、管得好安全生产。安全生产需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身素质,使安全生产意识深入人心,切实将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到位,提高我国交通建筑的安全生产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于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概述,其次分析我国高速公路安全生产的现状和不足,最后提出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构建措施,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①构建项目整体建设期间安全生产管理系统;②安全生产管理手册的设计和制作;③提高项目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通过以上措施希望能够构建健全的安全生产体系,从而使得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科学健康发展。

作者:冯志成 单位:广中江高速公路项目管理处

参考文献

[1]米恩.交通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及体系探讨[J].科技资讯,2012(1):222~223.

[2],王伟.守护平安———交通建设应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及注意事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100.

[3]阿里木江•阿不都热依,帕丽古丽•木合买提.新疆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的安全生产管理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14(5):126~128.

[4]谭鑫.关于“农村公路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难点与对策”调研报告[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0):983.

篇5

关键词: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

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就是安全的价值观、信念、理想、最高目标、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安全文化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安全物质文化,是指安全设施、装备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的价值。二是安全制度文化,是指安全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条例等。三是安全的精神文化,这是安全文化最高层次、最具有活力的核心部分。安全管理干部队伍的意识、观念、道德、目标、精神风貌等构成了安全文化的主要内涵,属于安全意识形态的范畴。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安全第,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的经营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必须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超前意识。然而搞好安全生产,一定要具有超前的安全防范意识,必须要做好预防准备并付诸实际行动,防范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2.长远意识。搞好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又非常艰巨的任务,而且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按照安全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长远的安全管理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3.全局意识。安全生产它直接的关系到了社会、国家、企业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树立全局观,从整体利益出发,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矛盾,要以个体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来处理与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

4.创新意识。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就必须大胆地对现有的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健康地发展。

5.人本意识。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最为关键的而也是最活跃的因素,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员工 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目标、安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效率意识。搞好安全生产,就必须要从源头抓起,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避免随意减少安全生产投入,削减安全成本的短期行为,预防安全隐患的产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健全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其实安全文化实质上它是一种经营文化、竞争文化、组织文化。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信仰、价值观,会干扰环境和资源对组织的影响作用。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明确与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效率,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①成立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分工与职责,实行分区分段定点包干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 的原则,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把安全防范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③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把安全生产与员工的业绩考评、晋职(级)挂钩,增强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紧迫感;④强化预防安全管理功能,堵塞安全管理漏洞,特别是要杜绝由于组织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和责任事故。

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注重和讲求制度“硬管理”和文化“软管理”有机结合,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并且是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的需要。一方面是制度“硬管理”。经过健全与完善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设备与设施管理制度》、《防范检查制度》、《突发事件处理程序》、《值班后勤制度》等,从制度上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明确与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实现安全生产制度化与规范化。另一方面是文化“管理”。我们知道,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必须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但是,管理制度再严密也不可能包罗万象,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往往使得员工在形式上服从,而不能赢得员工的心,这也是不少安全制度流于形式,难以贯彻落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文化“软管理”,促使员工认同企业使命、企业精神、 值观,从而理解和执行各级管理者的决策和指令,自觉地按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制度要求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目的。

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实施预防型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文化它不是现时的消费,它而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投资。它能够促使企业实现管理资源优化与整合,且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增创经济效益的目的。预防型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管理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需要,只有将预防工作做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 而不是等到安全事故发生,造成损失后,再做事后分析和善后处理。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确保预防型安全管理持续有效地开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规划,确立安全目标,制订安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要对安全问题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密切注意各种安全动态,采取预先防范的有效措施,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以确定危险的级别,进行分级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遏制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三是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实施预防型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与实务操作的能力;四是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使员工明确实施预防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投身于预防型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之中,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安全管理模型

一般试验工作场所主要分为临时试验场所以及固定试验场所两种。其中固定试验场是指企业为了进行科研生产所建设准备的试验场,这种试验场有测试电子装备电性能所需的所有设施,而且建筑的建设也是为了满足试验的需求;临时试验场是在企业租借其他企业的场所或者是在野外临时搭建的试验场所。在进行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时,往往会由于实验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试验环境条件不佳等问题而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导致试验作业延误或者是延误、财产损失。所以,通过分析探究外场试验作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探究试验作业过程以及安全管理之中的安全核心要素,与各种相关的安全管理经验相结合,共同探讨分析安全管理模型的构成建设,有计划的进行安全管理模型构造与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外场试验作业(电子装备)的安全生产力度。

1 安全生产事故出现原因

电子装备在开展外场试验作业时,事故危险的出现往往和有害因素有关,而有害因素又存在于很多方面。站在事故预防视角来看,事故的主要种类有: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火灾、高处坠落、车辆伤害、坍塌、中毒和窒息、起重伤害、容器爆炸或者是灼烫等等。在开展试验作业时,相关实验人员需运用各种应急、技术以及管理资源,以有效评价、辨识以及控制重点事故类型。根据有害因素以及危险因素的特征类别分布,影响因素主要有相关制度不健全、化学品危害、员工或者是机械的健康状况异常、电危害、员工的紧张情绪、采光不佳、作业水平交叉、辐射危害、员工存有冒险心理、间距不足、三违作业、防护缺陷安全管理存有缺陷、环境恶劣等等。如果上述因素的控制方法实效,不仅会导致机械设备受损,甚至会严重威胁到试验人员的生命。在真正开展外场试验作业时,又会出现一些较为特殊的风险,主要有:员工疲劳作业、员工安全素养水平不一、试验项目交叉、不能提前预知或者是分散风险聚集情况、员工作业心理不适应、试验工种交叉、员工疲劳作业、试验企业交叉、制度或者是规程执行没有有效监督、多工种同岗、环境变化大等等,提高了验现场的试验安全管理。所以,要就分析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安全管理模型,将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的理论以及现场管理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才可以开展外场试验作业(电子装备)安全管理工作。

2 外场试验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要素

安全生产管理可以解决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安全生产管理能够充分的利用各种科学管理手段,控制或者是消除各种有害或危险因素,避免事故出现,有效的提高了外场试验工作人员的生命生命健康安全,保护了周围环境,降低了设备设施遭到损坏的几率。外场试验(电子装备)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要素主要有人员、环境以及设备等等。

3 外场试验(电子装备)安全生产管理模型的构建

3.1 管理控制

(1)应急管理。在开展外场试验作业之前,企业需要建立应急救援部门。该部门需要在事故发生时,根据外场试验实际的作业环境、有害因素等内容,制定针对性强的应急救援预案,并不定的进行演练。

(2)安全保障。试验企业需通过试验危险危害程度大小、事故后果影响以及项目大小制定各种确保试验顺利进行的投入的制度,一般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费用台账、全经费预算以及使用规定等等,同时场试验作业所需的安全费用需要做到专款专用。

3.2 企业的各级人员需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1)企业外场试验主要负责人需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企业外场试验主要负责人需指定专门的安全经费预算;需要明确所有的安全生产工作具体的要求;如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需将安全生产事故如实的、及时的报到上级,同时组织员工进行处理或者是抢救工作;需要开展全方位的安全生产检查,指定专门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协调解决各种关系到安全生产的问题,及时处理或者是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指定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同时组织相关员工开展预案演练以及培训工作,亲身参与监督以及指导企业指定相关的专项预案。

(2)安全员需重视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员需协助技术主管、项目主要负责人以及有关负责人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安全员需组织召开各种关系到安全的会议,同时建立安全档案,办理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事宜,整理记录各种关系到安全事项的安全资料;安全员需协助相关人员指定各种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方案、规章制度以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组织员工开展各种关系到安全教的教育培训工作。

3.3 环境安全管理

(1)自然灾害防控

如果外场试验需要在野外进行,需提前制定好各种自然危害的预案。在开展试验作业之前,需通过试验开展的地理位置以及具体时间,提前落实各种应急物资,以防止在发生灾害时手忙脚乱,有效的保护参试人员的健康安全。

(2)场地评估。一般外场试验需首选交通便利以及气象、地形、地质、水文等都相对来说较为安全的地带,同时避开所有的压输变线路,远离人群密集区域,避开油库以及高层建筑物。

4 总结

针对电子装备开展外场试验作业,首先企业需积极进行准备各种试验安全管理,提前预防安全事故出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出现的几率,确保所有的参试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外场试验安全、顺利进行。与此之外,相关人员还要充分考虑试验风险特点,细致、认真做好电子装备外场试验作业的风险控制以及事故预防工作,以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于潞,唐金元,王思臣.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在电子装备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35).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国家增加了对建筑市场的投资力度,各种建筑工程项目逐渐增加,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施工单位忽视了安全生产管理,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难度比较大,因此本文就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建设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对策

近年来我国房屋建筑、道路建设和水利工程等基础施工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率也逐渐增加,给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要重视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认真分析安全生产管理现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

1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1.1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水平低、管理人员素质差

(1)由于我国建设施工的企业比较多,相关的工作人员数量比较多,但是缺乏综合素质高、管理水平高的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中忽视了安全问题,所以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我国建设工程管理存在重视工期、轻视安全的问题,从近几年来很多工程的安全检查和现场监督的情况来看,很多建设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违规的操作,例如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安全生产、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脚手架操作等进行检查,但是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完全掌握相关的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很多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只是走形式,没有落实相关的管理工作及相关安全培训,没有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比较薄弱。由于我国建设部门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要求比较严格,大多数企业都设置了安全管理机构,但是有些企业为了减低成本支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成为了摆设,没有相关的安全管理员,很多企业配置了安全管理员,但是不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安全管理部门也不能发挥管理的职能,相关的安全管理也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这样的管理形式不利于建设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发展,导致企业的安全管理与企业的发展脱节,不能及时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1.2缺乏安全生产管理意识和安全教育

企业的安全管理意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但是很多企业在项目安全管理中没有进行综合管理,在管理环节中容易出现管理缺失的情况,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我国建筑管理部门重视安全教育,但是在实际的建设企业中,在开展安全教育时,教育的内容、形式和对象都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建设部门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达到的效果不明显,在实际的施工建设中,企业的安全教育一般包括现行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操作程序三个方面,现场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和安全技术等安全教育都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企业在安全管理落实方面没有做到位,存在严重的漏洞。

2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

2.1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想要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就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进行考核评价,利用制度有效的促进企业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逐渐完善企业的安全生产体系。这样可以使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与监督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培训教育接轨,使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制度和标准等可以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生产理念,在检查的过程中要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为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和管理办法,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的首要管理工作,把安全生产与实际施工结合在一起,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企业要做好现行的法律法规、安生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要求部门负责人做好培训工作,把安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做好实际施工的安全防护工作,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能力。

2.2规范建筑各方主体的安全行为

我国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建筑工程中的责任有明确的规定,管理机构要根据条例对各方的安全生产作出全面的认识和清晰的判断,明确指出责任的主体,细化条例中的相关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制落到实处,明确规定建设方安全行为,进一步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全员参与到安全管理中

建设工程中的安全隐患是生产过程中严重的问题,建设工程实际上是人、机、环、法、管、料各要素综合转化的过程,在每个环节中都存在相应的安全隐患,相关的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管理人员要认真对待每个环节的工作,想要减少安全隐患,就要让全员参与到工作中,把安全责任制落实到项目经理和专门的安全管理员身上,在逐渐延伸到全部施工人员,从安全管理的部门到施工的安全管理部门,逐渐形成以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专职安全管理部门为核心,以全体员工和所有职能部分为主体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全体施工员工积极参与到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中,施工安全管理部门及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管理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的排查,真正做到隐患发现及时,处理正确迅速,形成适应建设生产特点的安全管理团队。

2.4形成动态管理的安全管理观念

想要切实提高建设安全管理能力,就要形成动态管理的安全管理观念,建设工程的安全生产动态管理实际贯穿在整个建设的施工过程中,对建设过程安全风险进行事先预测评价、事中安全风险再评价与监控,保证每个环节、每个时间、每个部门的安全生产都得到有效的保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制度建设。制度是保障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想要实施动态安全管理,就要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的制度,从实际的工程情况出发,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动态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②安全生产预评价,预评价是在施工前对安全风险的事先估计及其控制策略;③建设过程安全风险的再评价,是对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的评估,可以完善安全生产预评价;④建设过程安全风险监控,建设工程生产安全评价可以有效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可以把生产流程与安全风险监控有机结合起来,对风险因素进行准确的判断,并且预测安全风险的演变趋势,并根据风险因素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尽最大的能力把准确判断安全风险降到最低。以上这些方面有利于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安全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做好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各阶段的工作,才能有效控制安全风险。

3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管理在建设工程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要重视施工的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制,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排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减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提高企业的安全的管理的能力和质量,从而促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

作者:纪义华 单位: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第二监督检测站

参考文献

[1]程江.浅谈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0(24):52~53.

篇8

摘 要 安全发展是企业生产经营永恒的话题,而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加强安全管理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企业安全管理的保障。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活跃主体,在实现其发展的同时需要更进一步关注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通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现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企业 安全生产 标准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和制定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并将这些内容内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支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现能够突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改进,提升企业安全水平。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在企业发展应用的意义

(一)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需要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主体责任只有真正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管理行为中,才能最大限度消除安全生产隐患,如果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生产形势不可能持续好转。企业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就是通过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强化技术装备、严格安全监管、严肃责任追究,切实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促进企业长治久安。

(二)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具体途径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现加强了企业全过程风险的把控,并融合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要素,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各类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理念支持,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三)是防范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有力保障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能够规范从业人员的操作行为,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杜绝安全隐患,保证生产安全。同时,还能够提升工作设备本质安全水平,为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及时防患于未然,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在企业中实现的对策

(一)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安全标准化规范

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和企业发展实际,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要制定安全标准规范,具体需要满足以下几点原则:第一,规范的全面性。规范的建立需要覆盖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领域,从而应用规范及时发现生产隐患和触发隐患的各种条件,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二,规范的系统性。规范的建立需要实现对生产管理各部门的监督,应用相应的技术和理论,完善企业生产风险控制系统的分解和集成,协调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发展问题。第三,规范的技术性。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生产力,也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维护者。为此,企业安全管理标准要应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技术的运用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确保安全生产。

(二)突出企业工作管理重点,推进生产标准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涉及范围广、涉及内容多,为此,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实际,依据企业发展软硬件环境,找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难点,层层突破,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第一,建立完善化的安全生a制度体系。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自上而下严格执行,并通过完善化的规范准则规范企业一线生产部门的工作运作,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学习,提升他们安全生产的实践能力。第二,深入分析企业生产存在的危险源,在发现危险源之后,应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及时防范危险源,将企业生产的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第三,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通过及时的检查和监督管理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体的不安全状态。

(三)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宣传

第一,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的充分了解,提升个人工作素质和职业素养。第二,通过会议、座谈、培训等形式向一线作业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标准化的宣传,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主动认识。

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步骤

1.准备阶段,安全标准化建设准备阶段需要开展初始评价、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组织机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涉及了企业的管理、生产、设备、环境、信息等各个环节。为了使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起到效果,企业需要为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提供重组资源的支持,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和资金。

2.策划阶段,企业要结合企业现状及标准化创建工作要求,按照“PDCA”动态循环系统原则,结合企业特点,识别适用要素,分层搭建文件架构,确保体系文件不缺项、不漏相,构建“覆盖全、管理细、考核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3.实施阶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体系的宣贯在于各项标准的落地实施,企业可通过采用现场对标、教育宣贯、循环自评等措施,全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年化体系,促进安全管理工作提升。一是现场对标,通过运行表单、规范安全标识、完善上墙制度等工作,有序推进标准创建;二是注重教育,通过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安全知识竞赛、行业网站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员工安全意识,三是循环自评,按照单位自评-整改-上级复核-在整改的方式,建立固化的自查、自纠、自我完善的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水平、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降低企业发展的安全风险、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此,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存在的安全问题,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标准化体系,及时解决生产安全问题,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9

1 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基础

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证明,通过体系化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控制和管理,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逐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是可以实现本质安全的。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较早,伴随着工业进步,其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也有了飞跃式发展。从法默的安全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从最初的事故学理论到后来的风险控制论,再到现在的安全哲学理论、安全逻辑科学、安全法学理论、安全信息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理论、安全工程理论、安全仿生理论、安全文化理论、事故灾变理论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与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相结合,对现代安全及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默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少数工人由于自身原因,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是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和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目前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经历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中间环节起到预防作用,就能避免事故;只有重视消除轻微事故,才能防止轻伤和重伤事故,否则大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及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强调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的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发生。

系统安全理论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强调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即在设计系统时就用安全工程方法进行风险管控,系统安全工作包括危险源识别、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及危险控制等一系列内容。

安全行为管理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企业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后迅速在欧美及日本等现代工业化国家兴起;由于其成功地为许多知名企业(如杜邦)实现卓越的安全绩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采纳。安全行为管理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行为前因-行为-行为后果”的行为模型,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鼓励人的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由于人的行为而引起的事故,进而实现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目标。

2 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

比较

基于上述理论,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就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典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是我们熟知的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以下简称HSE管理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标准体系OHSAS 18001。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效果十分明显。HSE管理体系强调以领导承诺为核心,以无事故、无害于员工健康、无损于环境为目标,包括核心和条件部分、循环链部分、辅助方法和工具部分三大要素;体系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建立的准备、初始风险评价、策划和设计、文件编制、执行和实施等。

为提升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包括13个要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HSE管理体系与《规范》的比较见表1。

表1 HSE管理体系与《规范》的比较

从我国相关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结果来看,普遍存在重体系、轻日后管理,重机构审核、轻自我提升,重原汁原味、轻联系实际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与安全管理能力不匹配。此外,有学者认为,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过多地强调管理的标准化,而忽视现场操作的标准化。

不可否认,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e极作用。然而,众多国外企业发现,在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后,虽然企业的重大安全事故比例明显下降,但企业的一般事故却没有得到明显控制。为此,国外企业结合其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推行安全行为观察管理方法,使企业安全绩效得到明显提升。业界一致认为,安全行为观察方法不仅丰富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而且是基层队站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及促进安全团队文化落地的重要工具。

3 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在集装箱码头企业的应用普及,部分码头企业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固化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但国内绝大多数码头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仅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文档(法律、法规、制度、应急预案、组织架构、安全目标、安委会会议、安全投入等)电子化、安全检查表等管理功能,针对班组安全的信息化应用却鲜有案例。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360安全体系建设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企业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实现现场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体系与标准化融合,形成自下而上的安全生产管理优化模式。

为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行为管理,可将生产要素抽象分类为5个一级要素和162个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主要包括人(即各工种)、设备和工属具、设施(即码头、库房、办公楼、道路等)、环境(即天气、船舶、水域等)、管理(即教育、会议、资金、制度等)。集装箱码头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可拆分为11个一级工作场景(包括靠泊、系解缆、集港、装船、拆打加固、揭舱盖、船前准备、辅助生产、提箱、离泊、卸船等),在将工作场景与生产要素交叉后,按照安全行为观察的方法对员工的反应和站位、个人防护装备、工具和设施、程序和标准、人体工程学、现场环境和秩序等标准进行图文采集,从而实现对指定场景员工安全行为标准的数字化处理。此举是推行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安全行为观察和团队安全文化的基础,也是安全职责清单具体化的重要手段。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行为观察示意如图1所示。

对照安全行为观察标准,员工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反馈观察结果(反馈结果包括现场行为实时照片和定性评价),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分析安全行为结果,并通过系统发送达标行为统计和安全行为标准图文资料,从而对行为不安全人员进行培训,并要求相关责任人确认。同时,系统还具备安全行为随手拍功能,以启发员工发现自身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此外, 360安全体系对物(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标准也进行了图文标准定义,并设定相应的排查周期,从而实现安全主体责任层层预警和监控功能及安全预警指数的计算功能,具体安全预警指数界面如图3所示。

收集到员工安全行为数据后,便可以随时应用安全行为观察方法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所遵循的安全行为观察步骤如图4所示,系统针对每一步骤都有相应的功能实现。

图4 360安全体系安全行为观察步骤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伴随着社会生产而产生,只要有生产,就会有安全问题,生产企业就会面临保障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要求。每10万人死亡率是国际上评价工作场所安全状况的最主要指标。先进工业化国家每10万人死亡率普遍较低,目前平均值为4左右,其中:英国最低,在1以下,为0.60;澳大利亚次之,由1992年的7.00下降到2011年的1.93;德国居第三位,自1990年的5.10下降到2008年的1.87;美国由1992年的5.30下降到2011年的3.30;日本2010年为1.61。经同口径测算,目前我国每10万人死亡率明显高于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平均值。由此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上还有很大差距,如何将国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应用到国内企业安全生产管控工作中是我国企业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比较国内外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的基础上,以天津五洲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为例,提出适用于集装箱码头企业的360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1 国外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基础

发达国家的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证明,通过体系化管理,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风险识别、控制和管理,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逐步达到人、机、环境的和谐统一,最终是可以实现本质安全的。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较早,伴随着工业进步,其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也有了飞跃式发展。从法默的安全事故频发倾向理论、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轨迹交叉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理论从最初的宿命思想到可控思想,从单独因素到系统因素,从单一关注伤亡到将健康与安全统一考虑,这都是不断进步的表现。从最初的事故学理论到后来的风险控制论,再到现在的安全哲学理论、安全逻辑科学、安全法学理论、安全信息理论、安全行为科学理论、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理论、安全工程理论、安全仿生理论、安全文化理论、事故灾变理论等,其他学科的理论不断与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相结合,对现代安全及健康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法默的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认为,少数工人由于自身原因,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倾向,是所谓的事故频发倾向者和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这种理论目前不被大多数人认可。

海恩里希的因果连锁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经历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个中间环节起到预防作用,就能避免事故;只有重视消除轻微事故,才能防止轻伤和重伤事故,否则大事故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1961年,吉布森提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是造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及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轨迹交叉理论强调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又匾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的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发生。

系统安全理论是人们为解决复杂系统的安全性问题而开发研究出来的安全理论和方法体系,其强调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即在设计系统时就用安全工程方法进行风险管控,系统安全工作包括危险源识别、系统安全分析、危险性评价及危险控制等一系列内容。

安全行为管理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种企业行为安全管理方法,后迅速在欧美及日本等现代工业化国家兴起;由于其成功地为许多知名企业(如杜邦)实现卓越的安全绩效,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可并采纳。安全行为管理以心理学和行为学为理论基础,主要采用“行为前因-行为-行为后果”的行为模型,通过创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和鼓励人的安全行为,从而减少由于人的行为而引起的事故,进而实现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目标。

2 内外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情况

比较

基于上述理论,西方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就形成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典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是我们熟知的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管理体系(以下简称HSE管理体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标准体系OHSAS 18001。众所周知,西方国家的HSE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在石油化工领域的效果十分明显。HSE管理体系强调以领导承诺为核心,以无事故、无害于员工健康、无损于环境为目标,包括核心和条件部分、循环链部分、辅助方法和工具部分三大要素;体系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建立的准备、初始风险评价、策划和设计、文件编制、执行和实施等。

为提升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包括13个要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建设。HSE管理体系与《规范》的比较见表1。

从我国相关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结果来看,普遍存在重体系、轻日后管理,重机构审核、轻自我提升,重原汁原味、轻联系实际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与安全管理能力不匹配。此外,有学者认为,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过多地强调管理的标准化,而忽视现场操作的标准化。

不可否认,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众多国外企业发现,在实施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后,虽然企业的重大安全事故比例明显下降,但企业的一般事故却没有得到明显控制。为此,国外企业结合其安全生产管理实际,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推行安全行为观察管理方法,使企业安全绩效得到明显提升。业界一致认为,安全行为观察方法不仅丰富了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而且是基层队站开展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及促进安全团队文化落地的重要工具。

3 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

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在集装箱码头企业的应用普及,部分码头企业开始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固化和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但国内绝大多数码头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仅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文档(法律、法规、制度、应急预案、组织架构、安全目标、安委会会议、安全投入等)电子化、安全检查表等管理功能,针对班组安全的信息化应用却鲜有案例。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安全行为观察的集装箱码头企业360安全体系建设方案,利用信息化手段集成企业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实现现场安全状态评估和预警体系与标准化融合,形成自下而上的安全生产管理优化模式。

为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行为管理,可将生产要素抽象分类为5个一级要素和162个二级要素,其中,一级要素主要包括人(即各工种)、设备和工属具、设施(即码头、库房、办公楼、道路等)、环境(即天气、船舶、水域等)、管理(即教育、会议、资金、制度等)。集装箱码头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可拆分为11个一级工作场景(包括靠泊、系解缆、集港、装船、拆打加固、揭舱盖、船前准备、辅助生产、提箱、离泊、卸船等),在将工作场景与生产要素交叉后,按照安全行为观察的方法对员工的反应和站位、个人防护装备、工具和设施、程序和标准、人体工程学、现场环境和秩序等标准进行图文采集,从而实现对指定场景员工安全行为标准的数字化处理。此举是推行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安全行为观察和团队安全文化的基础,也是安全职责清单具体化的重要手段。集装箱码头企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行为观察示意如图1所示。

对照安全行为观察标准,员工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反馈观察结果(反馈结果包括现场行为实时照片和定性评价),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分析安全行为结果,并通过系统发送达标行为统计和安全行为标准图文资料,从而对行为不安全人员进行培训,并要求相关责任人确认。同时,系统还具备安全行为随手拍功能,以启发员工发现自身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此外, 360安全体系对物(设备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标准也进行了图文标准定义,并设定相应的排查周期,从而实现安全主体责任层层预警和监控功能及安全预警指数的计算功能(见图2),具体安全预警指数界面如图3所示。

收集到员工安全行为数据后,便可以随时应用安全行为观察方法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所遵循的安全行为观察步骤如图4所示,系统针对每一步骤都有相应的功能实现。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结合行业典型安全事故,在360安全体系中定义重点安全行为治理的4个领域,分别是人机配合、高空坠物、流机作业、机械维修,从而使安全管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提供一键式安全行为排查功能,例如,在针对岸桥高空坠物的安全行为管理中,系统对岸桥容易产生高空坠物的部位进行安全标准化信息(包括易坠落物的标准状态图片、排查周期等)采集。360安全体系定期向指定员工发送排查任务,以便其实施现场排查,反馈排查结果。360安全体系手机端安全排查界面如图5所示。

360安全体系分为以下三大模块:(1)手机端,是隐患群防群治和隐患数据采集的工具;(2)个人计算机端,是各部门落实自身主体责任的工具,同时也是安全管理人员实施监管的工具;(3)系统后台,是企业级隐患评估和安全管理的工具。

360安全w系后台有10个有助于安全行为改进的度量指标,称之为“十率”,即检查标准覆盖率、自查隐患率、逾期整改率、较大隐患控制率、标准排查超期率、隐患标准重复率、学习人员覆盖率、标准学习覆盖率、考试人员覆盖率和考试标准覆盖率。“十率”的作用在于: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隐患不排查、系统能觉察,排查不上报、系统能知道,上报不整改、系统有记载,整改不及时、系统有警示的安全生产管理功能。

4 结束语

经过半年的试运行, 360安全体系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展现和贯彻集装箱码头企业安全承诺,落实有感领导,全面关注安全;提供上下沟通、双向讨论的途径,增强码头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有助于了解码头企业的整体不安全行为及趋势,识别现有安全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为进一步改善码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目标和方向。

(编辑:曹莉琼 收稿日期:2016-11-14)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结合行业典型安全事故,在360安全体系中定义重点安全行为治理的4个领域,分别是人机配合、高空坠物、流机作业、机械维修,从而使安全管理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行为管理。360安全体系提供一键式安全行为排查功能,例如,在针对岸桥高空坠物的安全行为管理中,系统对岸桥容易产生高空坠物的部位进行安全标准化信息(包括易坠落物的标准状态图片、排查周期等)采集。360安全体系定期向指定员工发送排查任务,以便其实施现场排查,反馈排查结果。360安全体系手机端安全排查界面如图5所示。

360安全体系分为以下三大模块:(1)手机端,是隐患群防群治和隐患数据采集的工具;(2)个人计算机端,是各部门落实自身主体责任的工具,同时也是安全管理人员实施监管的工具;(3)系统后台,是企业级隐患评估和安全管理的工具。

360安全体系后台有10个有助于安全行为改进的度量指标,称之为“十率”,即检查标准覆盖率、自查隐患率、逾期整改率、较大隐患控制率、标准排查超期率、隐患标准重复率、学习人员覆盖率、标准学习覆盖率、考试人员覆盖率和考试标准覆盖率。“十率”的作用在于:实现集装箱码头企业隐患不排查、系统能觉察,排查不上报、系统能知道,上报不整改、系统有记载,整改不及时、系统有警示的安全生产管理功能。

4 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控制论;安全生产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103—02

控制论是研究动物和机器的内部控制及通信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把动物在自然界的活动和机器的自动控制,看成是动物和机器自身组成部分间的信息传递过程,进而探讨动物和机械运动的自动调节、维持平衡状态的原理和规律。在20世纪,由美国的诺伯特·维纳提出控制论之后,其不仅在自然科学和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在社会科学和社会实践方面的作用也日益显现。本文就控制论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对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有所裨益。

一、熵的含义及其应用价值

控制论的本质在于研究全部衰退时局部却在进化,全局趋向“无序”时而局部却趋向“有序”的现象。控制,实质是对运动的驾驭、支配和调节,目的是让运动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发展。

控制论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加原理,来说明宇宙向无序、向衰退发展的运动,提出用控制熵的增加的方法,使事物运动达到从衰退到进化、从无序到有序的理论。而所谓的“熵”,即事前的不确定性程度的量,它在信息论中是指信息前的事物不确定性程度的量。换句话说,事物运动中不确定性程度的信息量,就是“熵”。由此可见,熵越大,即事前不确定性程度的量越大,信息量也就越大。控制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控制规律,就是通过信息反馈调节事物的不确定性程度,使这种不确定性程度的量减少(也就是使熵的量减少),以致趋于零,从而使事物的确定性增加,从无序走向有序。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有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都可看做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熵”。譬如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生产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各种安全生产规范的落实,所使用的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及施工现场的其他不可预见因素等等。上述因素中任何一种被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控制论中的“熵”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就在于作为生产管理者和经营者,在生产或施工过程中,就是要千方百计把安全生产中“熵”减少到最低,努力消除各种安全隐患,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如何控制可能导致生产事故的“熵”的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量化。譬如我们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和生产施工的具体条件,对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各个要素,或用加权或用平均的方法,采用百分制或千分制,对其每项给予一定的分值,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用减法对其进行控制,即每消除一项安全隐患就减去相应的分值,直到总分为零,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控制论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从而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二、自动控制与他动控制

控制实质上也是一种运动。从控制运动发生的节制机制来看,控制可分自动控制和他动控制。控制理论中的自动控制和他动控制,对安全生产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自动控制,在机械学里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加的情况下使生产和其他过程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行的手段。自动控制按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分为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两种。具有反馈信号的自动控制称为闭环自动控制,不具有反馈信号的自动控制称为开环式自动控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自动控制就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闭环控制。譬如高速公路上的施工人员上岗前,按规定必须穿戴防护服装。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总心存侥幸,忽视着装,而当他遭遇危险之后,才意识到穿防护服装的重要性,然后自觉改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动控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施工现场负责人或安全生产管理员在施工过程中,对不符合规范行为的纠正和整改,也可以视为自动控制。因为施工现场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员也是施工组织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自动控制对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是能及时纠正施工人员的不规范行为,二是能弥补施工组织计划中对安全生产个别环节的疏忽和遗漏,三是能根据施工现场的错综复杂的形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所谓他动控制,是一种在外力作用下对运动所发生的强制性控制,是在事物运动背离了方向、脱离了轨道时遭到外力强制的一种控制。例如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国家法律对违法犯罪人员的制裁就是一种他动控制的典型。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他动控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他动控制包括上级主管单位的检查、安全管理部门的督查和社会公众及舆论的监督等。《安全生产法》第9条规定: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第67条规定: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义务,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这些规定的实质都是控制论的他动控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拟化”。

事实上,前不久发生的温甬动机脱轨和上海地铁追尾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从管理的角度看,都是在自动控制不到位,他动控制又缺失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二者有其一,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因为在生产或施工过程中,一方面当事者见惯不怪,主观上容易忽视安全生产的规范要求,自动控制往往显得十分乏力;另一方面受利益的趋动,有的人不愿意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得过且过,侥幸心里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他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安全生产管理中控制的三个阶段

控制实际上是“调节”,是对“离向”和“离轨”的倾向的调节,目的是让事物的运动沿着既定的正确方向和轨道进行。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控制的本质就是调节和消除生产施工中的不规范行为或消极因素,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控制从时间上划分,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事前控制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安全生产管理中坚持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质上就是事前控制的集中体现。事前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事先对安全生产要求的设计和评估,对工作人员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对机械设备安全性能的强制标准及安全生产预案的制定等,总之在生产施工前为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所做的一切与安全有关的工作,都属于安全生产管理的事前控制。此项工作做得越细致越严格,安全生产管理中“熵”的量就越小,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就越低,即所谓的防患于未然。

事中控制,就是安全生产管理的现场控制,这是安全生产管理最重要的环节。煤矿中瓦斯浓度的现场检测;高速公路施工现场警示标志的规范摆放;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生产施工储存危险物品的仓库得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施工人员是否按规范操作等等,均属于事中控制的内容。《安全生产法》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以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规定,都是安全生产管理事中控制的具体措施。做好了安全生产的事中控制,实际上就等于抓住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关键。

篇11

下午好!

这次会议是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联络员制度建立之后,组织全体联络员同志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会议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大家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完成了会议的议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我代表质量安全司对会议做一个总结,并就贯彻执行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联络员制度,共同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会议情况

开幕式上,王铁宏总工做了重要讲话,强调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我部近年来所做的工作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对今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拓宽了思路,请大家回去后好好学习、贯彻。上午,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的负责同志介绍了北京地铁1、2号线安全生产评价情况;香港地铁公司的同行介绍了地铁安全管理的情况,内容都非常有启发性,可以充分借鉴到各地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中去。

下午,各地同志介绍了各地地铁建设的情况以及开展地铁安全生产第一阶段自查工作的情况,交流了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经验。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旦发生意外,伤亡损失往往很严重,一些国家和城市地铁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这方面的安全工作表现出脆弱性和特殊性。做好这项工作首先依赖于各种信息交流的畅通,联络员制度就是信息畅通的基础。通过联络员同志广泛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才能够迸出火花,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提出正确的思路,并激发工作的热情。依靠我们联络员,就使全国的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构成了一个系统,就能够从系统的高度来把握全国的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风险决策的角度来讲,实现风险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前提是信息渠道的畅通,建立反馈机制也需要对信息的收集整理,这两点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联络员发挥作用。因此同志们的工作十分重要,意义重大。

另外,大家还就如何进一步贯彻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铁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以及如何开展好7月份的地铁安全生产管理督查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回去要认真研究,充分吸收大家的意见。

二、地铁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交通压力日趋加大,一些特大型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矛盾非常突出。发展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对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据了解,目前我国有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处于运营或试运营中,在建线路总长超过390公里。但是,由于我国地铁发展历史较短,而建设速度却很快,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留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我们总结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铁建设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方未能达到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二是安全管理法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三是作为安全生产和管理的技术保障,有关安全的标准规范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四是没有形成一种全民的安全意识,当然这个问题也不仅是地铁安全领域独有的,但由于地铁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运载量又很大,这个全民安全意识的问题就显得特别突出;五是各地制订了一系列的应急预案,但有些应急预案还不够细化,也缺乏演练;六是风险评估和安全性评价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和推广;另外,各地对地铁安全的投入还不够。

三、关于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的几点意见

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的领导同志近期强调推动安全生产“五要素”到位,着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是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这五要素是建立全国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工作思路,也是我们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的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的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提高全社会和全行业安全意识,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为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某些地方,对某些特定人群来说,城市轨道交通还是新生事物,更谈不上全民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文化,因此要千方百计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全面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二是要提高决策部门的安全意识,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中均要强化建设“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围。

第二,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行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政府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法规,为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为依法行政提供依据。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即将颁布的《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部长令)以及相关的地方法规,使用法律手段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各方主体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强化有关部门依法监管的责任。

第三,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要加强研究,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环节分别建立安全责任制和问责制,特别要提高各个环节领导者和决策者的安全责任意识。

第四,推进安全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安”战略,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安全方面的科学技术进步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撑。要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科技创新,包括在管理手段、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坚持走“科技兴安”之路,力争做到本质安全,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真正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建设者、管理者和使用者安全素质的基础之上。

第五,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经济保障,要做到本质安全,就必须加大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施的投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共同投入的机制。比如北京市政府在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投入了37亿进行地铁一、二号线的改造,消除了部分安全隐患。

篇12

Analysis of safety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the principles of

Qi man gu li・A bu dou ke li mu

(Xinjiang Kashgar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Department of Administration, Kashi 844000)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reducing prod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hazards, reduce and control the accident, try to avoi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due to an accident caused by bodily injury, property damag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damage. Safety management, including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safety law, administration,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 Equipment and facilities management, operations management,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The basic object of the basic object safety management of production safety in all aspects of the management of an enterprise employees, design firms, all personnel, equipment, facilities, materials, environment, finance, and information. Content prod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include: safety management and safety management agency personnel, safe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system, safety manageme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safety in production planning, safety training and education, safety production archives.

Keywords: prod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principle; principles

1.安全生产管理的原理

1.1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它是指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理论、观点和方法,对管理果冻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即用系统论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2人本原理

在管理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1.3预防原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1.4强制原理

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所谓强制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被管理者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动。

2.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

2.1运用系统原理的原则

(1)动态相关性原则

动态相关性原则告诉我们,构成管理系统的各要因素是运动和发展的,它们互相联系又相互制约、显然,如果管理系统的各要素处于静止状态,就不会发生事故。

(2)整分合原则

高效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则。运用该原则,要求企业管理者在制动整体目标和进行宏观决策时,必须将安全生产纳入其中,在考虑资金、人员和体系时,都必须将安全生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考虑。

(3)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过程中对控制机构的反作用。成功、高效的管理,离不开灵活、准确、快速的反馈。企业生产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及时捕获、反馈各种安全生产信息、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4)封闭原则

在任何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管理手段、管理过程等必须构成一个廖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这就是封闭原则。封闭原则告诉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中,各管理机构之间、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之间,必须 金木的联系,形成相互制约的回路,才能有效。

2.2运用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推动管理活动的基本力量是人,管理必须有能够激发人的工作能力的动力,这就是动力原则。对于管理系统,有3中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

(2)能级原则

现代管理认为,单位和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并且可以按照能量的大小顺序排列,形成管理的能级,就像院子中电子的能级一样。在管理系统中,建立一套合理能级,根据单位和个人能量的大小安排其工作,发挥不同能级的能量,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有效性,折旧数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

管理中激励救赎利用某种外部诱因的刺激,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使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穿造型,这就是激励原则。人的工作动力来源于内在动力、外部压力和工作吸引力。

(4)行为原则

需要与动机是人的行为的基础,人类的行为规律是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敬畏,行为只想目标。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

2.3运用预防原理的原则

(1)偶尔损失原理

事故后果以及后果的严重程度,都是随机的、难以预测的。反复发生的同类事故,并不一定生产完全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偶然损失原则告诉我们,无论是古损失的大小,都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2)因果关系原则

事故发生时许多因素护卫因果连续发生的最终结果,是要诱发事故的因素存在,发生事故是必然的,只是时间过迟或早而已,这就是因果关系原则

(3)3E原则

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无得不安全状态的原因为4方面: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和态度原因以及管理原因。针对这4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3中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所谓3E原则。

(4)本质安全化原则

本质安全化原则是指从一开始和本质上实现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目的。本质安全化原则不仅可以应用与设备、设施、嗨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

2.4运用强制原理的原则

(1)安全第一原则

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工作时把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当生产和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以安全为主,生产和其他工作要服从于安全,折旧数安全第一原则。

篇13

1. 建筑施工安全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筑施工企业及有关单位在建设项目施工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总指导方针,严格落实“责、权、利”相统一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方法,结合施工生产自身特点和施工经验,通过法规、政策、技术、组织、系统等手段,使人、物、环境构成的施工生产体系达到最有效安全状态,实现施工安全生产目标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监督等系列活动的总称。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安全生产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我国现有建筑工人约4000万人,约占全世界建筑业从业人员的25%,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劳动群体。对于这个庞大的劳动群体,如果我们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跟不上,势必会引起众多伤亡事故的发生。

据统计,2006年全国施工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2.6%和11.2%; 2007年施工安全事故死亡9.8万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4.3%和14.6%。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虽然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施工安全管理形式依然不容乐观。

3. 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及有关标准规范执行不到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监督管理过程中应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各方责任主体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各级人员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及其它安全责任主体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特别是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制度内容不能切合本单位实际。(3)安全投入不到位,是制约安全生产的关键。(4)安全隐患的整改和落实不到位,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5)管理部门安全监督不到位,是制约安全生产的主要方面。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整理安全管理资料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大体分为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两个方面。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和文明施工属于硬件管理的范围,安全保证体系、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资料属于软件管理的范围。施工现场安全技术管理资料,应视为工程项目部施工管理的一部分,同时安全管理资料又是企业实施科学化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施工现场安全达标和加强科学化安全管理起着考核和指导的作用。

(二)构建安全生产管理系统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就是施工企业以保证安全生产为目标,把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阶段、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的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由多个要素组成,根据系统论和组织论的基本理论,这些要素应包括:安全方针和目标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与设施管理,安全生产评价管理。

(三)完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要运用安全系统论把建筑安全管理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起完善的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并使建筑安全管理有效运行。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生产的安全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高,安全管理法规、标准不健全,安全监督体制、安全信息建设体系不完善有关。同时,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低安全生产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管理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少,工人素质较低,安全保护意识差,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或者培训不到位就上岗,施工安全管理不规范、不严格。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篇14

【关键词】安全管理海洋石油维修系统安全;7E原则

安全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形成于上个世纪初,并在上个世纪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在80年代趋于完善,形成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管理模式。现代安全管理就是要将公司生产活动进行组织、策划、实施、控制、决策等一系列活动。简言之,就是要管好企业的人、财、物,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如何在海洋石油维修型企业中应用和开展现代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当前海洋石油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

1、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思路

统计数据表明,有1/4的重大工伤事故与工作系统,即开展工作的方式相关。所谓作业中的安全系统,是一种正式的工作方法,它是从系统的角度对任务进行考核从而发现所有的危害,评估这些危害的风险并明确安全的工作方法,保证危害得以消除,剩存的风险为最小重要的是使每一个人都承认在事故预防计划中安全系统的必要性。主管们必须知道自己的责任,包括建立及坚持作业安全系统并且保证它们的运行,同时根据条件发生变化或事故的经验,加以改进。

为了有效的避免事故和预防事故的发生,在现代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遵守控制好人员教育培训、工程技术安全措施和管理的原则,这在安全理论上通称为3E原则,即工程技术(ENGINEERING),教育培训(EDUCATION),管理(ENFORCEMENT)。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控制就可以有效避免大量事故的发生,并在以往的经验中显得尤为重要。但作者认为在3E原则的基础上还应该按照现代安全管理PDCA的思路进行拓展和延伸,即应拓展为7E原则。

在现代安全管理的“P”策划阶段,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应高度重视“3E”即人员(EMPLOYEE)、设备(EQUIPMENT)、和作业环境(ENVIRONMENT),在前期的策划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这三个要素,为实施阶段做好充分的保障;在实施“D”的第二阶段,我们则要依靠工程技术(ENGINEERING),教育培训(EDUCATION),管理(ENFORCEMENT)等三方面的控制措施和手段把我们策划过程中存在的人、物、环方面不良的作业条件和因素加以改善,从而在实施阶段保障过程控制的安全有效。除此之外,所有上述的六个关键要素,最终都需要有管理者、员工去执行(EXECUTION),执行是最为关键的要素。综上所述,通过策划过程的“3E”,到实施过程的“3E”,最终落实在执行上的“1E”,因此3E原则应在现代安全理论上发展成为7E原则,能够有效的把握现代安全管理的体系要求和以往的经验是安全管理模式与安全原理的有机结合,对于我们的安全管理是大有裨益的。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策略

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实践,安全生产中英采取相应的策略确保措施得以落实。

2.1强化系统管理和体系管理相结合原则

2.2明确各级主管安全生产的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原则

2.3扁平化组织管理和推行项目管理相结合原则

2.4突出重点管理和措施管理相结合原则

2.5以企业文化中的自我管理为核心和激励机制相结合原则

3、安全生产管理具体措施

3.1全面推动管理体系的细化、落实和执行

①加强QHSE程序和作业文件针对性、有效性和适宜性的细化工作,公司对程序架构和运行效果的适宜性、有效性进行审核,基层重点对作业文件支持性、针对性进行审核完善:班组重点对作业文件的可操作性、指导性进行执行并反馈意见。

②开展月度计划目标完成情况的审核和季度重点要素执行情况的审核及年度全要素的管理评审。基层对执行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可操作性的调整要及时反馈,公司对基层所有反馈要及时进行指导,形成运行有序的和谐状态。

3.2实现安全生产组织动态运作和落实责任目标的管理

①制定公司安全生产管控总体目标和原则,基层遵照目标和原则对照各自专业特点完善管控办法,并逐级分解量化目标,建立具体符合自身运行特点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②公司自上向下纵向展开落实责任,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以量化指标做为管理考核的依据,通过授权明确各级主管安全生产领导责任权利。

③横向展开全方位沟通和统一协调,齐抓共管,把涉及公司领导、部门、基层之间关系的重大工程项目、高风险的作业,明确责任、安全、质量、日期进度要求,按责任界面实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形成有序的可控运行管理的局面。

④建立全天候生产组织系统,将安全管理应急系统和其有机融合成一个整体,通过安全生产的真实信息的传递和量化目标考核,逐步形成全方位的、系统的、运行有效的、控制到位的安全生产模式,高效、快速、可控的解决可能由失控形成的各种风险。

3.3加大推行项目管理模式和管控重点的执行力度

①推行项目管理模式。具体包括:落实项目经理负责制,严谨细致抓好项目管理的进度、安全、质量、费用控制等要点工作;预先控制此阶段中的技术工艺澄清评审、施工方案的各种风险分析辨识,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交底;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方案和程序进行安全生产组织,并且针对在实施过程出现的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修订、完善施工方案,修订后的方案还要重新交底、评价,让每个作业环节和作业者都清楚整个运作要求;最后进行分析验证,查找出亮点和不足处,在以后的安全生产组织中实施和认真整改,通过三个阶段的控制,最终形成螺旋式提高的闭合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模式。

②理清安全生产组织主线中的各个环节的管控节点,按照里程碑计划完成每个重要节点的管控目标,按层次落实责任制。

③制定年度生产组织人员的培训计划,按职业化的标准逐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④强化安全管理,重点对生产组织系统过程的每个环节实施全程管控,同时,通过生产组织和安全管理的相互支持、相互完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主线清晰、重点突出的齐抓共管的有序格局,使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管理的安全发展模式。

3.4宣传企业文化,倡导全员参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