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老年人; 糖尿病患者;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69-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1]。而且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其它慢性病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8~40[2],因心血管和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是同龄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因此,对老年性糖尿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笔者对我科住院的89例老年性糖尿病患者,在其他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9例,其中,男48例,女41例;年龄59~82岁。糖尿病史2个月~3O年;合并高血压33例,糖尿病性心脏病25例,糖尿病脑血管病22例,糖尿病肾病13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例,其他9例。文化程度,大学18例,中学35例,小学以下36例;职业,离退休干部40例,工人22例,农民17例,其他1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诊断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2方法在接受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包括集体听课、小组学习、相互交流的方式,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主管护师实施,接受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时间为2个月。健康教育的内容:
(1)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防治等;
(2)用药及治疗指导:介绍有关药物的作用特点、服药方法、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准时服用降糖药。应用胰岛素治疗时,应详细介绍胰岛素的作用特点、保存方法、注射方法、及注射时间,教会患者如何识别和应对可能出现的低血糖,消除用药顾虑。积极配合医生控制好血糖水平,定期复查眼底、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及早发现并发症,消除隐患。
(3)饮食和运动指导:指导患者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计算每日总热量,严格管理和合理安排餐饮内容,进食时间固定,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以改善异常代谢状态,使血糖降低,可以做广播操、打太极拳、平路散步、慢跑、打球等。既要持之以恒,又要量力而行。
(4)心理指导:不良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烦躁等)会导致病情的不利发展,影响疾病的转归。因此,医务人员应针对具体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通过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和家属及周围人员的思想工作,正确对待患者的病情和心理变化,多加安慰和鼓励,使患者认真对待疾病,积极接受治疗。
2 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饮食的控制都比教育前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教育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比教育前改善明显,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思想顾虑要比教育前好,(表2)。
表2心理状况前后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在糖尿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的同时,糖尿病健康教育干预也是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健康教育干预被公认为其他治疗成败的关健。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对饮食、运动、药物、心理自我监测等治疗的重视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其干预方法是针对病情及思想情况,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尤其是关于长期坚持饮食治疗的意义、目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使病人能领会精神而自觉灵活掌握。为其制定饮食、运动计划,教会病人测定尿糖,让患者学会胰岛素注射技术,计算和调整胰岛素剂量,注意防治胰岛素反应和疾病变化,随时取得恰当处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饱受疾病折磨以及长期用药,沉重的经济负担等心理压力,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等情绪,而不良情绪的波动可干扰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某些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多,导致血糖升高,促发和加重糖尿病,同时糖尿病又反过来加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两者之间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采取耐心的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能自觉遵守饮食运动疗法,按时服药打针,定期监测有关指标,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能力,从而很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使患者真正受益。
综上所述,正确的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善自我防护技能,减少药物剂量,促进健康,是与饮食、运动、药物疗法并重的治疗糖尿病基础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干预;症状自评量表
Research on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asures in th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Lu Juan, Cui Qiaoli, Li Jian.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Using the method of UPI,SCL-90 and STAI, th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in 02, 03, 04 grades were tes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measures system, we consecutively tested the undergraduates in the 04 grade. Result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04 grade undergraduates is improved step by step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ducat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especially after half of the year. Conclusion The establish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 system is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of the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asures; Intervention; SCL-90
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部队医疗卫生工作可持续发展,实现“平战”结合,“军地”结合目标,建立现代化军医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关于构建军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另文发表[2]。本文研究其干预效果,为提高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根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军医大学02级、03级、04级所有计划学员为样本。
1.2 方法
1.2.1 测试时间 2005年5月对3个年级769名计划学员进行心理测试,回收有效问卷739份,有效率为96.1%。其中02级231名、03级113名、04级395名;男学员598名,女学员141名。同时对04级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干预后的追踪调查(每半年进行1次)。
1.2.2 测试工具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综合评价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学员队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
1.2.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AS 8.2统计软件,P
2 结 果
2.1 UPI部分
2.1.1 3个年级学员UPI总分比较 见表1。
2.1.2 04级学员UPI总分比较 见表2。
2.2 SCL-90部分
2.2.1 3个年级学员SCL-90比较 见表4。
2.2.2 04级学员SCL-90比较 见表6。
2.3 STAI部分
2.3.1 3个年级学员STAI比较 见表8。
2.3.2 04级学员STAI比较 见表9。
3 讨 论
3.1 样本和测试时间的选取 军医大学生前3年在校进行理论学习,后两年临床实习。由于实习点较分散,不便于实施干预措施并进行心理测量,故本研究选取了在校的3个年级学员。由于新训期间文化课、军体课复试,加上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学员精神压力比较大,视心理测试为考试,各项谎分较高,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所以本研究剔除了刚入学的时间段:04年底,选择了每学期中间的3个观察点:2005年5月、2005年11月和2006年5月。
3.2 已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的有效性 UPI主要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简易调查表。它的测量结果,3个年级学员无差别(表1);04级学员3个观察点的比较有差别(表2)。说明3个年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似;在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循序渐进的开展下,04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SCL-90比较得出了3个年级在总均分、各项因子上有差别的结果(表4)。这似乎与UPI的比较结果相矛盾,这是因为SCL-90把测量的心理状况细分为10项因子,而且事实上军医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开展,只是从2005年开始更加科学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体系[2]建立并实施。04级学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03级学员,特别是低于02级学员,03级学员则低于02级学员(表5),即高年级学员比低年级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一些,这也印证了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高年级学员一方面受到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另一方面自身随着经历的丰富,人生观、世界观不断成熟。04级学员3个观察点比较同UPI也有差别(表6)。焦虑是军医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3],本研究采用了STAI问卷,测试结果和UPI相似(表8、表9)。
04级学员3个观察点的3个量表的比较都有差异。说明构建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体系,较之以往传统的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应了新形势下军医大学生的需要,能有效地改善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仅仅1年时间,04级学员心理问题明显减少。
3.3 军医大学生心理水平呈现一定的规律 从表3、表7、表10可看出,04级学员的UPI总分、SCL-90总均分、10项因子分、状态焦虑、特质焦虑,2005年5月和2005年11月比较、2005年5月和2006年5月比较有差异,而2005年11月和2006年5月比较无差异。在干预措施影响下,04级学员心理健康水平正逐步得到提高,尤其是在2005年11月,经过半年(1个学期)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初显成效,此后半年内,心理健康则基本维持在一定水平。说明随着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持续有效的开展,军医大学生心理水平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一个高峰,此后维持此状态处于一个平台期。
3.4 进一步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除抑郁因子外,04级学员在2005年5月、2005年11月、2006年5月SCL-90总均分、其他各项因子得分比较均存在差异(表6)。这说明已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效,但还要针对学员的抑郁问题加强教育,研究其影响因素和对策,以更好地提高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4 参考文献
[1]张敏,常震,张磊,等.军医大学本科生身心健康现状调查结果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7
[2]鲁娟,扈长茂.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5
由于受旧的生活习惯影响,中小学生卫生意识还很淡薄,良好的卫生行为尚未形成,是导致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高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于199十1996年期间,在农村卫生示范点学校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示范点学校选择条件从我国南北地区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经济不发达的区县作为试点,每个县选择1所小学和1所中学作为健康教育示范点,同时选择未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而其他条件类似的1所小学和1所中学作为对照点。
1.2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首先进行健康教育师资短期技术培训,按课题实施方案和计划要求,参考健康教育讲义内容,采用简单易懂的音像、图片、影视等多种形式授课,强化卫生知识教育。
1.3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在示范点学校实施改水改厕措施,修建卫生校厕,增设洗手池和自来水龙头,方便学生饭前便后洗手向学生供应开水无条件的小学要求学生自带卫生饮水杜绝喝生水加强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定学生卫生清扫保洁责任制和卫生检查监督评比制度,小学低年级实施手卫生晨检制度。
1.4卫生知识问卷调查以统一试题答卷方式分别进行干预前后2次调查,采用记分法(60分以上为及格)判定知晓率。
1.5卫生行为形成率调查参考全国卫生城市检查评比标准中健康行为形成率调查表,进行干预前后2次调查,判定卫生行为形成率。
1.6口腔卫生(牙菌斑)检查按《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中软垢指数的检查标准及记分评定方法进行,判定口腔卫生合格率。
1.7手卫生检查以检查手掌、手指甲、指沟处有无污物等指标,判定手卫生是否合格。
2.结果分析
2.1干预前后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比较采用问卷答题方式共调查5819名中小学生,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前,示范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44.23%和51.8观,平均卫生知晓率为49.45%。对照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6.02%和29.43%,平均知晓率为31.59%。示范点学生知晓率略高于对照点,其原因是干预前示范点学校部分班级开始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卫生知识知晓率提高很快,分别为91.20%和80.83%,平均为84.70%对照点提高较慢,分别为42.70%和41.67%,平均为41.95%,两组比较,差别极显着(p<0.001)说明在中小学中强化个人卫生为主的健康教育能很快提高学生卫生知识和卫生意识,促使学生改变“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错误认识,并促进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可耻的良好卫生行为的形成
2.2卫生行为形成率比较干预前示范点和对照点学生卫生行为形成率平均分别为62.45%和38.12%,干预后示范点学生卫生行为形成率提高到86.26%,对照点学生形成率平均为44.45%,两组比较形成率增加了32.3%(p<0.001)结果充分显示在提高学生卫生知识水平后,促进了卫生行为的形成,提高了学生卫生素质。
2.3中小学生口腔卫生(牙菌斑)合格率比较干预前口腔卫生合格率示范点和对照点学生平均分别为22.15%和21.15%,处在同一水平上,而小学生则更低,仅分别为14.5视和15.31%干预后示范点中小学生分别提高到68.05%和53.63%,平均为58.40,而对照点中小学生平均分别为42.73%和18.85%,平均为27.73%,两组对比合格率提高了1倍以上,同组相比,中学生口腔卫生合格率高于小学生,因小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结果显示出强化个人卫生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干预时间短,但也能收到较好的卫生保健效果。
2.4中小学生手卫生合格率调查本次共检查了5564名学生手卫生情况,干预前示范点和对照点学生手卫生合格率平均分别为54.69%和51.02%,差别无显着性(p>0.05)干预后示范点手卫生合格率提高到76.62%,对照点为62.84%,示范点合格率比对照点提高了6.57个百分点(p<0.001)结果说明增设洗手设施和健康教育措施能促进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保持手的卫生,是防止病从口入的重要措施。
3.讨论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阶段,特别是少年儿童卫生意识和行为能力较差,同时也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从小抓好健康教育,易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不注意培养,也易形成不良的坏习惯。因此,强化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卫生素质,也有利于提高全民卫生素质。按国家教委健康教育大纲要求,在不增加学生负担和学时(每周05学时)的前提下,开展以个人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短期(1年)内也能提高学生卫生知i识^态度-行为的转变,本次调查结果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学生卫生知识的提高,增强了自我保健能力,促进了卫生行为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同时学生卫生素质的提高,对搞好家庭和社区卫生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健康教育是一项提高全民卫生素质的跨世纪系统工程。对于经济不发达,卫生条件较差,常见病多发病高发的农村地区,在学校、社区范围内开展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健康教育师资是实施全民健康教育规划的基础力量。当前学校健教师资不足,而对任课教师进行短期技术培训是解决师资缺乏的有效途径。建议所有的
【关键词】健康教育干预;婴幼儿;营养缺乏病;健康促进模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61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016-01
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大脑、身体发育最迅速、最旺盛的时期,处于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而在这个时期维持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就是营养,它也是婴幼儿身体健康的反应指标。因此,婴幼儿营养的改善情况与国家人口寿命的延长及素质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2009年10月有深圳市健康教育研究所、卫生局及其有关医院在深圳市开展了社区健康教育模式的活动。为了使这项活动可以顺利的进行,同时寻找适当的方法使社区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的发生率降低,寻找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活动主办单位对所研究的社区婴幼儿营养缺乏病进行了一系列促进健康的干预措施,改善了社区婴幼儿的营养状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有关人员于2009年10月随机调查了1587名家长,800名3岁以下的儿童。包括对照社区697名家长,350名儿童;管理社区890名家长,450名儿童;对研究对象实施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有关人员于2011年10月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再次调查。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之前对照社区与管理社区家长与儿童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以及职业方面无显著差异。
1.2方法对对照社区不采取任何特殊干预,对管理社区采取一系列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在实施健康干预前后对两个社区的家庭成员的营养知识情况及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两次问卷调查采用统一表格,有关人员收集资料和汇总,并运用相关的统计学进行全面分析。
对管理社区采取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而对照社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具体的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首先筛查出营养缺乏病的婴幼儿,由医生为其建立健康档案,输入电脑进行系统管理;与营养缺乏病患儿的家庭建立固定的关系,定期进行家访并对患儿进行复查,将复查的结果如家庭的喂养情况、患儿的身高、体重、相关检查结果记录在健康档案[2]。②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管理小组的建立:成员由社区儿童保健医生和技术小组组成,为营养缺乏病患儿制定具体的计划并实施。③为婴幼儿家长成立培训学校:设立婴幼儿家长培训学校,组织家长观看营养缺乏病的相关宣传片,开展营养知识讲座,教授家长婴幼儿喂养、营养以及营养缺乏病的防治知识,家长之间进行经验的交流;展开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强化家长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④编制并免费发给家长有关营养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小册子,制作宣传卡片,写明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的原因、表现、治疗及预防知识,使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得到提高。
1.3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干预前两个社区家庭成员的营养知识情况及喂养行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干预后管理社区家庭成员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情况和喂养行为表现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与对照社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措施,管理社区家庭成员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情况和喂养行为表现有了显著的提高,与其相对应的对照社区家庭成员的营养知识知晓率情况和喂养行为表现则变化较小;同时干预后管理社区婴幼儿营养性贫血、营养不良及佝偻病发生率下降十分明显,而对照社区则无明显变化。说明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并且可以使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对于婴幼儿营养状况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
参考文献
[1]张丹霞,梁巍,郑南,蓝妍丽.社区健康促进模式对婴幼儿营养缺乏病的干预效果[J].广东医学,2007,(5).
[关键词] 健康教育;慢性病;基层医院;生存质量;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17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08-0121-04
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心力衰竭等慢性病由于病情复杂、病程长且常反复发作,易使患者产生沮丧、悲伤、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1],因此,我们不仅要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还要针对慢性病患者的特点,为患者提供系统的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对促进慢性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2]。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认识教育和行为干预等方式帮助群体或个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从而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少不健康的行为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3]。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近年来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慢性病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高血压19例,糖尿病11例,脑梗死6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慢性心力衰竭2例、慢性胃炎6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8岁,男30例,女20例;另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单独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慢性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高血压19例,糖尿病11例,脑梗死6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慢性心力衰竭2例,慢性胃炎6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7岁,男29例,女2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学历水平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入选病例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1.2方法
观察组:我院每个月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制定健康教育干预计划,举办慢性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 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入户建档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为每位病例入户建档,发放慢性病知识宣传折页等,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常用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心理保健、饮食宜忌、药膳调理、生活起居;常见并发症的表现;何时复查及复诊,为慢性病居民进行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知识的咨询指导,对慢性病居民的健康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定期开展随访工作,及时记录健康档案,对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一般慢性病每年最少免费随访4次,对病情较重者坚持每个月随访1次。
对照组病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另一批社区医生对慢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我院未参与,其余方法同观察组。
1.3 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每组均发放问卷50份,回收率100%。内容包括:①患者的姓名、年龄、电话、就诊次数、对本病的了解及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方式。②自我保健及生活习惯,如参加运动的主动性和持久性、吸烟、饮酒、合理饮食等依从性,应用药物治疗依从性(CAPrr)评价标准,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即为依从性好,4个问题只要有1个及以上回答“是”即为依从性差[4]。③掌握慢病病情现状和预后、治疗方法、用药常识、自我管理及饮食常识、并发症征象的程度,各项20分,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掌握[5]。④于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应用中文版SF-36调查入选慢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内含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总体健康8个维度,分别属于“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两大类。每一维度评分0~100分[6]。
1.4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经过严格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对每一份问卷同时进行复核,如果有漏项、疑问及时进行询问、纠正等。
1.5 观察指标
①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慢性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②健康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③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慢性病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对病情现状和预后、治疗方法、饮食知识、用药常识、自我管理常识、并发症征象的掌握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健康干预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见表3。入选的慢性病患者在健康教育干预前期,观察组2例慢性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对照组3例慢性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干预前期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观察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措施6个月后,观察组8例慢性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对照组对其服药依从性调查显示19例慢性病患者对于健康教育干预后的4个问题的回答为“否”,两组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率分别为84%、62%,差异具有显著性(P
2.3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比较
见表4。两组患者干预后其SF-36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包括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总体健康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干预后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与高血压、冠心病、肥胖、高血脂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有关,且慢性病患者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很低[7]。目前许多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不能根治,临床检查只能发现少数早期患者,通过治疗虽然能缓解其临床症状,但这些慢性病的发生原因还与不良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年龄增长等关系密切。慢病病情复杂且形成时间长,预防与控制措施需要坚持不懈,如果没有实施良好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患者很难坚持预防和治疗,从而导致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8]。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健康教育是向人们传授保健知识、培养健康行为的一项社会活动,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慢性病患者有效掌握疾病的各方面知识,积极参与治疗,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与生活质量,让患者在最大范围内享有健康[9]。
我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针对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及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与之相应的重点突出的方式,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效果。如与慢性病患者进行交谈和沟通,在生活上给予关心,用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态度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做好生活指导的同时,将健康知识传递给他们,消除消极思想对其心理的影响。慢性病因其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患者常会产生焦虑和恐惧等负性心理,同时治疗疾病会增加经济负担等问题的出现,对慢性病患者康复具有较大影响[10]。为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我们在实践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使患者解除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效果。根据慢性病的心理特点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用药的时间、剂量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循证指导。每次随访都进行上一次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对存在问题进行指正和帮助,以巩固每一次的健康教育效果,使其能一如既往地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11]。我院还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举办慢性病健康教育讲座,播放健康教育录像,对就诊的慢性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张贴宣传单、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干预措施,使慢性病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和掌握率明显提高。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饮食干预、运功干预、不良嗜好干预、用药干预等。其中饮食干预: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食多餐、多进食蔬菜、高纤维食物,摄入盐量不得超过6 g/d。运动干预主要有为慢性病患者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如慢跑、晨跑、快步行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使慢性病患者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禁烟限酒、注意休息与睡眠[12]。
根据现代健康教育学理论,良好的知识可以促进正确信念的形成,并能进一步指导形成有利健康的行为[13]。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50例入选慢性病患者对病情现状和预后、治疗方法、饮食、用药常识、自我管理常识、并发症征象的掌握率分别为94%、92%、96%、90%、96%、8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对患者心理、生理知识的教育,提高患者对其疾病的认识,并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使其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都达到健康状态。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人生命过程中生理、心理、社会的所有活动[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其SF-36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躯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精力、总体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干预后改善更显著(P
综上,我院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的慢病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个性化,因人而异,才能改变慢性病患者不良的健康观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促进疾病恢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星明,黄建始. 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整合对慢性病防治的意义和服务模式探讨[J]. 疾病控制杂志,2008,12(1):53-57.
[2] 田莉,王洪才,邓玲玲,等. 健康管理对控制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效果分析[J]. 海南医学,2012,23(2):109-110.
[3] 王薇. 健康教育对社区慢性病转归的作用[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12,35(3):47-48.
[4] 袁红,向燕萍,张丽,等. 社区老年慢性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探讨[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1):127-128.
[5] 陈陆. 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2(34):232-233.
[6] 王艳. 社区健康教育和追踪对慢病管理的影响研究[J]. 医学信息,2013,26(3):138-139.
[7] 申桂兰. 慢病患者的个性化健康教育[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6):110-111.
[8] 李敏君. 社区慢病的管理技巧[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4(16):397-398.
[9] 顾燕萍. 健康教育与慢病防治[J]. 中外医学研究,2010, 8(22):184-185.
[10] 黄晓有. 社区慢性病防治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3):1637-1638.
[11] 黄竹航, 由天辉,赵新华,等. 慢性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6(5):39-40.
[12] 冯建山. 健康教育干预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J]. 哈尔滨医药,2012,32(5):346-347.
[13] 陈红,张庚莉,金翠红.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策略[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141-3145.
[14] 张英. 实施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30-32.
[15] 张利霞,郑蔚,李红哲,等. 健康干预对慢性病人健康素养的作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5-6.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
妊娠高血压疾病又被称为妊高症,是妊娠期常见而又特有的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增高、水肿、蛋白尿等,若病情严重甚至会导致母婴死亡。因此给予早期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至关重要[1]。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妊高症患者临床早期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92例妊高症患者,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9.7±3.1)岁;体重44-69kg,平均体重(58.3±2.4)kg;引产次0-3次。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轻度34例,中度34例,重度24例。随机将选取的患者分为两组,各46例,对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血压、引产次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降压、解痉、扩充血容量以及利尿剂等治疗。
1.3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基本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措施:保持病室患者整洁、安静,对床单及时更换,给予患者正确卧位,对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进行纠正,饮食护理,保证呼吸道通畅以及基本的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本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健康教育与护理干预措施。
1.3.1门诊健康教育①加强产前保健宣教;②叮嘱妇女一旦确认怀孕即开始进行产前检查,告知孕产妇妊高症对母婴的危害,使孕妇及其家属能够对产前检查引起重视,预防发生子痫;③饮食指导:教育孕妇增加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钙、铁、锌等微量元素饮食及新鲜水果,避免过多摄入盐和脂肪[2]。
1.3.2入院后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措施
1.3.2.1心理护理大部分妊高症患者都存在情绪低落、焦虑、抑郁,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自觉症状加重而产生恐惧感,害怕胎儿发育不良。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沟通焦虑,使患者顾虑能够尽快解除,同时向其介绍本病的病情变化和转归,由此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协助患者能够正确调整心理,从而积极配合进行治疗。
1.3.2.2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应当对其疗效及药物毒副反应进行认真仔细观察。晚期重症妊高症患者进行解痉治疗时,其首选药物是硫酸镁。在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加强对呼吸、尿量以及膝反射等密切观察。严格对输注速度进行控制,最佳速度为1g/h,同时需要根据患者血压,对硫酸镁剂量进行随时调整。若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呼吸
1.3.2.3水肿护理根据患者水肿程度,给予积极护理干预措施:轻度妊高症患者,指导摄入充分的油脂蛋白质,如鱼、瘦肉等。对钠的摄入量适当限制,每周进行2次体重测量,注意其是否存在隐性水肿;中度妊高症患者,为预防性水肿的发生,指导其经常变换,进行适当运动;重度妊高症患者,叮嘱其绝对卧床休息,加强监护,在进行休息、睡眠时给予左侧卧位,坐或卧时,将下肢抬高,从而使静脉回流增加,对24h出入量进行记录,监测尿量、尿蛋白以及尿比重,遵医嘱给予患者利尿剂。
1.3.2.4子痫发作时护理患者在发生子痫时,意识不清,家属需要与医生密切配合,防止患者由于抽搐而坠床或撞伤。医护人员需要将急救药品和器材备齐,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在将抽搐控制2h后,可考虑给予患者剖宫产终止妊娠。
1.4疗效判定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蛋白尿、血压等处于正常水平,水肿症状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减轻,蛋白尿、血压以及水肿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没有得到减轻,并且蛋白尿、血压以及水肿症状并没有任何改善[4]。
1.5统计学处理本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以均值±标准差(χ±s)对计量资料进行标示,采用t检验进行检验,P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大部分妊高症在妊娠20周及产后两周发生,目前造成该病的病因并不确定,若没有给予有效治疗,则可能导致母婴生命安全受到危及。因此,正确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妊高症患者大部分都容易产生不良心理,对治疗和正常妊娠造成较大影响。由此早期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本文对观察组患者给予有效的早期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后,相比对照组治疗疗效更加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妊高症患者采取有效的早期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使并发症进一步减少,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莹莹,姜梅.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护理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053-4054.
[2]王燕.健康教育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孕妇中的应用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8):1006-1007.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46-02
糖尿病(DM)是老年人常见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DM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60岁的DM患者已经在1亿左右,正确的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认知得到有效提高,并发症有效降低。因此,通过对老年DM患者健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此问题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则极其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选取我院门诊DM患者414例,其中男236例,女178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7.4±5.3)岁;病程1~30年,平均病程(12.4±4.5)年;文化程度:≤小学86例(20.77%),≤初中158例(37.92%),≥高中170例(41.06%)。
1.2 调查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从我院就诊的门诊患者中选取自愿参与调查的老年DM患者,发放自制健康需求调查表,内容包含: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身体情况、DM健康知识了解情况等。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414份,回收有效问卷414份。
1.3 护理干预措施
1.3.1 护理干预内容
①加强DM知识宣传:发放DM防治知识手册,电话联系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DM相关防治知识及并发症,使其明确治疗目标,积极配合治疗,并积极预防并发症;②加强饮食及生活指导:合理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是DM有效防治的基础,目前老年DM患者最合适的饮食疗法的食品交换,因此医护人员应当指导DM患者饮食应当遵循高纤维、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糖、低盐的原则,定时定量进食,同时主食应当采用杂粮、粗制米,并控制蛋白质摄入,若患者伴肥胖、高血压,则应当给予低钠饮食;③运动指导:适量运动能够使肌肉对糖的利用能力提高,血糖降低,并且可以老年DM患者动脉管壁中的胆固醇移出增高,从而有效减少沉积,使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得到有效防止或减缓。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餐后2h适量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等,同时外出锻炼应当随身携带食物,避免出现低血糖反应;④正确血糖测量: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血糖测量,并指导其对血糖进行测量,由此能够对患者用药水平及血糖控制情况全面了解;⑤预防并发症:大部分老年DM患者同时伴有其他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糖尿肾病等,因此,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定期全身检查,避免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保护皮肤避免损伤,注重身体清洁[1]。
1.3.2 护理干预技巧
大部分老年患者存在记忆力、听力等功能减退,同时其理解能力也相对过差,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指导中,应当尽量避免采用专业术语,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话语,缓慢对患者进行讲解,并重点突出[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n(%)]表示,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卡方进行检验,检验标准:P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DM防治知识、用药知识、常规规护理方法;健康教育方式需求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医务人员授课、电话指导、DM健康教育录像,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根治,且具有较多并发症的终身性疾病。大部老年DM患者均由于缺乏系统的DM知识,同时对运动、饮食控制、定期监测血糖等认识严重不足,而引起诸多严重并发症,因此,通过对老年DM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老年DM患者健康教育内容需求率最高的是DM防治知识、用药知识、常规护理方法,健康教育方式需求率最高的为医务人员授课、电话指导,由此表明,老年DM患者极其希望通过医护人员及相关健康材料中了解DM相关知识、饮食、运动及血糖控制知识。
DM控制仅仅依靠药物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患者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及密切配合,由此,则需要医护人员给予DM患者系统的健康施教。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有效控制血糖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医护人员应当结合老年DM患者个体差异,选取最佳教育方式及时间,根据患者对知识的需求,有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指导,使其能够真正掌握DM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管理和控制,从而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4]。本研究中,给予护理干预后,患者DM知识了解情况、饮食控制、血糖控制、用药情况等明显优于干预前。
综上所述,了解老年DM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炯,刘军,查英,等.上海市闵行区江川社区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调查[J].中国临床医学,2011,18(2):198-200.
[2] 张立颖,李亚洁,朱顺芳,等.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病人营养及运动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11,18(7):5-8.
[关键词] 育龄妇女;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42-01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艾滋病的发生率与传播速度正快速增加,艾滋病渐渐成为对人类的健康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威胁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艾滋病的传播范围急剧扩大,已迅速从静脉注射吸毒、暗等危险人群逐渐向普通人群蔓延[1]。女性艾滋病患者在艾滋病传播中影响严重,随着女性艾滋携带者的增加,母婴传播的几率加大。特别是对于育龄期的妇女,她们正处于生育高峰期,发生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险性更高,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将严重威胁下一代儿童的健康与成长,因此为减少艾滋病对妇女及其子女的影响,开展快速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干预措施迫在眉睫。由于艾滋病的传播与人们自身的行为密切相关,因此健康教育成为公认的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主要手段[2]。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918名育龄期妇女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探寻适合育龄期妇女特点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以提高育龄妇女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艾滋病的传播及母婴传播的发生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资料 随机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做健康检查的育龄期妇女4918人作为进行预防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的对象,干预对象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34.6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内容设立:接受健康教育者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知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有关政策。问卷题目类型设为选择题形式,入院接受检查时及教育干预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干预对象均独立完成问卷,前后试卷内容保持一致。
1.2.2 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宣传资料;面对面由医师对其进行宣传教育;提供电话咨询服务,随时接受受干预者的咨询;举办宣传讲座,鼓励育龄期妇女参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学习。干预后,随即让受干预者填写调查问卷。
1.3 调查结果统计 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进行χ2检验对比数据,P
2 结 果
2.1 育龄妇女在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教育前后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经多种途径的健康教育干预,育龄期妇女在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以及相关政策等方面的了解比干预前均有显著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文化程度育龄妇女在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教育前后对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比较 此次接受教育干预的育龄期妇女涵盖了高中及以下到本科及以上各个教育程度的女性,教育干预后各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有明显提高,其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妇女提高最为显著,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一种高危传染病。艾滋病与一般传染病不同,其社会复杂性远远超过普通传染病[3]。据相关文献报道,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育龄妇女约占一半比例,15岁以下儿童约占13.7%。HIV病毒感染并不会对女性的生育造成影响,而HIV可母婴传播,因此15岁以下儿童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在儿童HIV感染中所占比例达90%以上[4]。随着育龄妇女在艾滋病感染者中的比例快速增加,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也将急剧增长,这对儿童的生存与成长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将造成严重影响[5]。目前,国内对于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评价研究,仅关注于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并未得到特别关注。因此,通过快速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降低育龄妇女艾滋病的感染率,预防艾滋病的母婴传播刻不容缓[6]。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经面对面宣传教育、宣传资料阅读及艾滋病安全教育讲座等多种健康教育干预方式的干预,所有不同文化程度的育龄妇女在教育干预后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提高,尤其是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育龄妇女,因其干预前艾滋病知识了解较少,干预后提高程度最高,这表明,此类健康教育方式适合各种文化水平的育龄妇女,易于接受,可行性高,便于普及。
参考文献
[1] 徐媛媛,方利文,王临虹,王前,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7,13(6):518-520.
[2] 顾研.艾滋病社会心理问题的复杂性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2):88-93.
[3] 潘杨,邓韶英.珠海市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1,27(4):318-320.
[4] 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报告[R].北京,2006:1-6.
【关键词】 健康教育;护理;心衰患者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4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68-02
老年心衰顾名思义就是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一种许多因素引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心衰患者也不断增多,且心衰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1]。慢性心衰的病程较长加之临床、用药差异较大,因此对心衰患者的护理工作要求很高。本文通过对68例老年心衰患者进行分组,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组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相比常规护理组取得明显的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住院的68例老年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4例;健康教育组男性25例,女9例,年龄61-87岁,平均年龄76.4±6.3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4.3±1.9年;常规护理组男性27例,女7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6.8±5.9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4.1±1.6年;两组患者经常规超声心电图检查并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两组患者在心功能分级、性别、年龄及心功能情况等方面比较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健康教育措施
1.2.1 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了解患者对心衰疾病的认知情况,慢性心衰的临床症状有时比较隐匿,患者因对疾病不充分认识,常常不能保证及时就诊,从而耽误诊疗。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使其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演变及常见临床症状,通过对疾病的认识而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指导用药 治疗心衰的药物种类多、个体服药差异大,大多数住院心衰患者需要按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用药。心衰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是疾病治疗的关键。据相关报道[2],慢性心衰患者长期服药依从性较低,仅仅达到20%-58%。健康指导用药的具体措施包括:制定个体化用药表,注明用药种类、数量及服药时间,并指导患者家属学会看用药表,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1.2.3 对患者心理和行为干预 慢性心衰疾病病程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存在部分患者因疾病病程长、负担重而对其心理产生影响,导致心理出现问题。对患者的心理及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保持患者有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1.2.4 对患者饮食和生活进行指导 在饮食方面,许多患者平时食盐摄入量偏大,心衰患者对食盐的摄入量的多少很重要,研究显示[3],心衰患者每日食盐的摄入量3-4g为宜,通过对患者饮食的指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日常生活中指导患者进行适度锻炼,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患者戒烟酒,按时规律作息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数据采用(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健康教育组患者平均住院次数为(1.6±0.5)次,平均住院时间为(11.7±4.5)天;常规护理组患者平均住院次数为(2.3±0.4)次,平均住院时间为(14.2±7.9)天;其中两组患者各死亡1例。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组患者平均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均比常规护理组低(P0.05),见表1。
3 结 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慢性心衰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疾病本身因素致使疾病病程较漫长,许多患者会多次住院治疗,因此,寻找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康教育在护理老年心衰患者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心衰疾病的认知水平,能促使患者配合治疗,提高患者就医及服药的依从性,使患者改变对疾病的态度,能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疾病,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预见性干预措施就是按照疾病病情的发展变化特征,提前预知将要发生的情况[4]。本文对健康教育组患者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对心衰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随访12个月,健康教育组患者平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相比单纯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个性化健康教育能减少老年心衰患者的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二志,朱联松.老年心力衰竭76例临床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6):815.
[2] 张红.个体化健康教育在护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9(9):1413.
关键词:格林模式;健康教育;应用
1格林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格林模式又称PRECEDEPROCEED模式,是美国著名的健康教育学家Green和Kreuter在对社区人群的健康行为变化进行群体干预的基础上,借鉴以往健康行为改变的理论模型和观点,并综合各种心理认知和外部社会环境因素最终提出,主要用于探索健康知识获得和行为变化发展的历程[5]。1970年首先提出PRECEDE框架,随着该模式在使用过程中知识和经验的积累,2005年PROCEED框架被加入其中,后又重新修订分为PRECEDE和PROCEED2个阶段,包含5个计划阶段、1个执行阶段和3个评估阶段[6]。其虽不是一个独立的理论,但为各种行为改变相关理论及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框架。随着格林模式推广,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是应用格林模式进行疾病预防、认知行为干预以及自我管理,其研究对象包括健康者和病人,研究类型包含实验研究、类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等。
2格林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格林模式具有从“结果入手”的程序特点,即充分考虑影响健康的多重因素并作为重点干预的目标,运用政策、组织等手段进行健康干预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实行的健康教育模式中,健康信念模式重视对个体的认知水平及影响个体认知的内外因素进行评估[7];互动健康教育模式则是在评估病人和家属知识、性格等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宣教[8];自主性健康教育模式要求研究对象具备一定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与上述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格林模式在社会学、流行病学、行为与环境、教育与组织等的评估更加全面,并且对研究对象的知识、能力无严格要求,此外格林模式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全程评价,故其干预过程更全面、系统、连续,也更易实施。
3格林模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3.1疾病预防
目前促使个体或群体行为改变的模型、模式有很多,例如跨理论模型、健康信念模型、系统模式等,而格林模式是其中最常用的模式之一。来自10个国家的多学科研究小组ToyBox应用格林模式实施以幼儿园为基础、家庭参与的健康教育计划预防儿童肥胖[9]。Lyons[10]以格林模式为健康教育框架,定性研究俄亥俄州制定的Claire法律对婴儿的摇晃婴儿综合征发病率的影响。Aldiabat[11]按照格林模式的9个阶段对加拿大老年病人实施健康干预,探究吸烟与相关疾病风险和死亡率的关系。此外,也有针对妇女心血管疾病[12]、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率[13]等健康干预内容。虽然上述研究中应用格林模式干预的内容不同,但均以格林模式为健康教育的理论框架指导整体研究思路,最终降低各种疾病发病率。
3.2认知行为干预
格林模式可使人们通过内省重新认识到健康信念中的不合理成分,进而对其信念和行为进行修正并改善自身健康状况。Moshki等[14]以格林模式为指导通过实施一对一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探索其对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疾病预防的知识和态度的影响。Hosseini等[15]对伊朗农村卫生中心的40例高血压病病人实施2个月基于格林模式的教育干预方式,结果显示可增强病人的倾向、促进以及强化因素,改变病人的生活方式。贺成城[16]利用格林模式进行调查和访谈,分析影响手卫生的认知程度、依从性的因素并有侧重点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最终发现护生手卫生认知、执行率以及正确率均较前明显提高。因此,以格林模式为干预框架指导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研究对象的行为依从性,提高其健康维护意识。
3.3自我管理
目前应用格林模式对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干预的研究主要是从影响教育与组织诊断的因素入手,通过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董翠萍等[17]通过对食管癌病人及责任护士深入访谈,将影响食管癌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因素归为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并给予相应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李玉雪[18]根据病人掌握情况对老年糖尿病病人的行为技能实施两周的指导,评价其干预前后病人饮食、运动、认知以及自我监测误区得分。谭敏琪等[19]运用格林管理模式于社区高血压病人,通过建立沟通平台了解影响病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使其对服用药物及日常生活习惯进行管理,提高其躯体活动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这也与黄雪珠[20]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可知,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自主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4格林模式的实施过程及注意事项
格林模式基于多学科视角进行系统评估,分析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主要从影响行为的倾向、促成和强化因素三方面实施干预。PRECEDE阶段即在教育和环境的诊断、评价中应用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制定健康教育和干预规划[21];PROCEED阶段是指在执行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则及组织的手段,通过有效干预实现预期的计划目标,不断进行过程评价,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两个阶段共包含9个基本步骤,其前后呼应形成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22],使整个干预过程也更加全面、系统。但是格林模式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①教育者应注意到个体行为是不断变化的。格林模式的干预步骤是非常系统的,但是个体的行为受经验、环境、社会等因素影响,因此教育者应动态评估目标对象的需求与状况,适当调整健康干预措施。②教育者应注意个体具有主动性。格林模式属于参与式行为研究,重视目标人群的参与[6]。教育者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个体从思想上转变为健康行动者,积极探寻健康促进的方法,发挥自身主动性。③教育者应注意不同文化差异。格林模式虽被广泛应用于健康教育领域,但国外对其理解更透彻,模式的应用也更深入,这可能是由于不同文化差异造成的结果[22],因此如何将其正确、科学地在我国进行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497-02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传染病,呈全球性的蔓延与流行,青少年是目前受害最大的群体[1]。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在生理、心理与性观念等方面处于明显变化时期,改革开放受西方性开放的影响比较大,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婚前持赞同态度[2-3],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这个特殊群体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而众多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够起到显著的干预效果[4-5]。笔者于2008年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进行调查,研究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并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高校的一、二年级在校大学生442名,其中男生292名,女生150名,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1.2 方法 针对本研究自行编制宣传册,内容包括艾滋病的流行形势、危害及基本知识等。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以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其中58个问题计算得分,满分100分。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19个问题,满分33分;关于艾滋病预防措施的15个问题,满分26分;关于艾滋病基础知识的24个问题,满分41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得分均以换算成百分制的60分为合格。
现场调查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班级管理人员不在现场,保证调查的保密性和真实性,答卷结束当场收回。问卷收回后,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查,筛除废卷,对合格问卷进行编码,统一格式,输入Excel程序,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
2 结果
干预前,文科得分明显低于理科、工科和医科(P值均
各项得分比较如表2所示。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得分方面,理科、医科、工科学生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干预前4类学科大学生的总平均分在70分左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不高。医科学生得分最高,为74.82分;理、工科次之,分别为70.62与70.49分;而文科最低,为65.47分。学科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差异推测是由不同学科教育背景差异所引起。医科大学生在专业教材中能接触到HIV和AIDS的相关知识,故得分最高。但是仅比其他学科的平均分高5分左右,提示有些艾滋病知识并未在医科专业教材中得到讲解或未得到重点阐述。而与理工科相比,许多地区的文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减少了生物课程的学习,成为文科学生得分比理工科低的原因。因此,应该切实加强高校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别应重点加强艾滋病教育背景较薄弱的文科类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干预后艾滋病全部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艾滋病知识得分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显示干预活动效果显著,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不同专业学生干预效果有很大差别,理、工、医科学生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而文科干预后和干预前学生得分差别却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干预后,医、理、工科学生得分均高于文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文科学生通过发放阅读宣传册的形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收效不大。
调查结果还显示,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合格率分别从79.88%,67.44%,64.62%提高到90.26%,80.80%,80.47%,传播途径方面的合格率最高。理、工、医科学生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3个方面知识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而文科学生则在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2个方面的知识得分没有显著提高。再次证实发放宣传册并不是文科学生有效的教育途径,推测可能与文科学生依从性较差有关。提示在对文科类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时,不仅要加大宣讲的力度,采取多种教育方式,还要让干预对象充分了解掌握艾滋病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才能让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本文结果提示,针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应从入学开始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内专题网站、发放宣传手册、展板展览、举行专题讲座等多种宣传手段,在校内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利用大学生在同学、朋友中宣传,以便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要结合性教育课程的开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采取严肃而负责的态度,改变不良习惯,抵御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4 参考文献
[1] SELDA H, CIHAT S, MERYEM A, et al. KAP survey of Turkish University students on sexuality,reproductive health, drug addiction and violence . J Reprod Contrac, 2006, 17(4): 315-326.
[2] 林丹,高源,杨洋,等.成都市某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婚前和相关认识.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5): 717-719.
[3] 赵英, 蒋小纬,熊伟.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的调查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6): 56-57.
[4] 徐哲鼓. 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的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2006, 22(7): 538-539.
摘要:目的研究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持续提高神经内科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将2015年神经内科252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遵医师医嘱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工作小组的建立与培训、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解读心理健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宣讲。结果实验组住院患者问卷调查的满意度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服务中有利于患者充分了解其自身健康状态,并能将其心态调整好、配合诊疗护理,有助于促进住院患者的健康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情况。
关键词:循证;健康教育;神经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959(2017)25-0148-02
健康教育是目前护理界最为广泛探讨的话题之一。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及诊疗护理的配合度,进一步强化护患高度配合的目的,减轻住院患者的疾病痛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效果。神经内科为提高科室护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探讨循证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1],選取神经内科2015年252例住院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实验,现将此次循证健康教育应用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神经内科252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68例、女性88例。年龄4~85岁,平均年龄(62.7±8.5)岁。患者均经影像检查脑出血66例、脑干梗死62例、大面积脑梗死78例、多发性脑梗32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将这25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试验研究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遵医师医嘱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最佳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
1.2.1成立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小组选择科室护理优秀人员5名,组建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小组,专门负责和组织实施对实验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科室《循证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干预工作手册》。
1.2.2构建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时对其基本资料、家庭状况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详细掌握,充分理解患者本人的性格及爱好,并以此为话题进入点,开展与患者交流沟通。初次交流沟通以护患间的了解熟悉为主,建立起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以便于今后工作的开展需求。在中后期的健康教育时,则应抓住宣教主要内容,主次分明的对患者进行宣教讲解,应当充分利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获得患者的支持,例如非语言式的沟通“表情、动作”及“文字、图片”等[2]。
1.2.3心理健康护理干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因长期卧床诊疗护理或者受各种各类诊疗仪器的影响,极易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因此健康教育应以心理护理干预为前提,首先端正患者及家属治病的正确心理态度,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要充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护理配合,再行开导和心理安慰使其积极的面对疾病和人生[3]。
1.2.4疾病知识宣教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或是对诊疗护理不愿意配合等情况时,多半是由于对疾病的恐慌或不理解。在为患者宣教疾病常识时,不仅要从患者自身状态出发,详细讲述其所患疾病的致病原因、发生发展、治疗护理、自我心理调整等,而且也要展示积极的临床案例,充分为患者提供榜样和借鉴参考作用,提升患者面对疾病的信心。与此同时,要以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影响患者及家属的,努力改变其心理观念,共同面对、共同努力对抗病魔、战胜疾病。
1.2.5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神经系统内科疾病患者大多数需要家属日常生活的协助及生活护理帮助,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的同时,其执行亲密护理家属的宣教也是尤为重要。要想法设法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于其疾病护理的意识和操作技能,特别是在出院前对家庭护理的指导需要通过专业护理人员的考核来提升家属能力和技巧。
1.3观察指标
制定《神经内科护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共25题,每题4分,分别对两组神经系统疾病出院患者进行调查问卷,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81~90为很满意,91~100分为非常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监测收集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相关资料数据经审核无误后,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有显著性差异即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对照组126例患者中不满意37例,较满意35例、很满意30例、非常满意24例,满意合计89例;实验组126例患者中不满意5例,较满意46例、很满意43例、非常满意32例,满意合计121例。实验组不满意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不满意例数,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需要“耐心、细心、恒心”的“三心”工作,并且需要护理人员拥有足够的工作责任心,充分体现出护士的职业价值理念。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的核心是宣教患者树立健康意识观念、促使患者积极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危害健康的高危因素。研究表明循证护理能很好地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共建[4]。
由表1表明采取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之后,实验组患者较满意度、很满意度及非常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虽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组总体满意度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能在护理服务工作中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循证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能切实有效帮助人们了解哪些行为是影响健康的、哪些行为方式是促进健康的,并能自觉地选择有最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方式,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护患和谐建设。
参考文献:
[1]高翠莲.循证护理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4,9(25):175-177.
[2].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86-187.
[3]金德奎,於四军,刘英,等.心理干预对行射频消融术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6,4(2):67-69,73.
【关键词】规范化;健康教育;神经内科
健康教育是现代护理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1],健康教育能从患者的心理、思想等很多方面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和了解,不仅如此,还能使患者正确的对本身疾病有一个了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脑梗死、脑出血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2],该系统的疾病致残率较高,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不仅要从药物方面入手,还要重视患者的康复锻炼及患者的健康教育[3],在本研究中分析探讨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使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220例患者,其中男性150例,女性70例,年龄在36~57岁,平均年龄(28.332.16)岁。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随机分组:干预组110例,常规组110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年龄、性别、病程)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常规组:使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除了解患者的病情外,还要对患者的疑问做到细心的解答。干预组:使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组建健康教育小组。从神经内科选取3~5名优秀的护理人员组成专业的健康教育小组,对神经内科接收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了解和总结,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具体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和内容。②了解患者情况。自患者入院起就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果患者存在语言沟通障碍,则要通过图文并用的方式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做到对患者情况的详细了解。③健康教育实施。向患者宣讲神经内科的有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个整体了解,并使患者及家属掌握康复锻炼的技巧,可以在出院后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1.3观察指标[4]: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患者满意度情况、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等。
1.4统计学方法:对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使用SPSS17.0软件,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结果
2.1干预组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结果显示,常规组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活质量总分评分分别为:44.64±2.45、55.53±6.21、52.17±2.26、48.83±5.26、201.47±16.28,干预组对应数据为:53.48±1.76、68.82±5.09、64.48±1.87、61.13±6.15、248.21±15.16,可见,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干预组与常规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干预组优、良、差分别为:96例(87.27%)、5例(4.55%)、9例(8.18%),明显优于常规组对应数据68例(61.82%)、25例(22.73%)、17例(15.4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108例(98.18%)显著高于常规组91例(82.7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耐心、细心、恒心是最基本的要求[5]。在神经内科就诊的患者具有较大的情绪波动以及病情的反复波动性,针对这些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尽的了解并做到足够的重视[6]。现阶段主张使用专业性、人文性的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尤其在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重视规范化健康教育的作用。在本研究中分析探讨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使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掌握优良率为84.55%,干预组患者掌握优良率为91.82%,干预组患者的掌握优良率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掌握优良率(P<0.05);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要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中采取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方式对神经内科的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健康教育,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显著的提升,护理工作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掌握也达到更具体化,使得护患之间的沟通更为密切、协调。于患者而言,通过健康教育,可以对自身疾病有一个详尽的了解,更好的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并能把康复锻炼做到最好。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使用规范化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护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对健康教育的内容有了很好的掌握,不仅如此,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金菊.互动式健康教育对脑梗死患者认知行为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0):980-983.
[2]陈淑彦.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3):240-241.
[4]黄彩红,骆谏英,胡燕萍.试论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0):1424-1425.
[5]吕文艳.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3):273-274.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管理;血糖变化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11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multiple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ways on th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mbined with the chronic disease clinic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in community thus providing basis for making the 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100 cases of diabetes patients with the new health files in community from October 2014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the daily living habits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after the 12-month, and the fasting blood sugar and blood sugar data change at 2 h after dinner were compared and measu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living habits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fasting blood sugar, 2 h blood sugar after dinner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elf-management ability of patients, which is of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controlling the blood sugar level of patients.
[Key words] Diabetes;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Blood sugar change
人饮食结构的改变、少动多坐等多种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4.15亿,2型糖尿病占全球糖尿病病例的90%。我国患者人群发病率高达9.6%,居世界第2。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慢性并发症。IDF提出糖尿病综合管理5大要点(俗称“五驾马车”):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2]。但是,由于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未引起足够重视,导致血糖控制不良,发生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普遍依从性差,常规化、制度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才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3]。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已经成为糖尿病防治的一项基本内容[4]。为研究健康教育对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该中心对新建档案管理100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是普及基本健康知识,提高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良好控制血糖。现将健康教育干预和临床观察疗效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该中心建档,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40~82岁;病程2~10年;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30例、初中以下70例),建立慢病档案进行健康管理,患者行动方便能坚持随访,愿意参加健康教育活动。
1.2 方法
全面收集患者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包括基本资料、日常生活习惯和病情资料等。指导患者遵照医嘱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注意控制饮食和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定期参加该中心举办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医生定期电话或门诊随访,对患者进行血糖检测及用药指导,加强医患沟通。经过12个月一系列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管理,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良好,患者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已经发生了显著改变。
1.2.1 健康教育措施 ①讲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等知识。②进行饮食指导:让患者了解控制饮食的目的和意义,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和方法。指导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合理搭配3大营养素,合理控制总热量。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多食高纤维食物,戒烟限酒。③体育锻炼指导:讲解运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根据自身年龄、病情以及身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如走路、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指导餐后1 h以一定速度步行,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发生低血糖。④指导用药:嘱咐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购药,讲解正确服药的重要性。严格遵守医嘱,定时、定量、按规定服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对胰岛素治疗患者,讲解注射方法、部位、时间及胰岛素储存方面的知识,讲解低血糖反应的症状、预防和处理方法。⑤定期监测:指导定期监测血糖和各项生化指标,观测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药量及饮食。⑥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生性疾病,多数患者会产生悲观、失望心理,不利于控制血糖。要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了解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消除消极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让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病情,督促家属积极参与健康教育,让患者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积极控制病情的发展。
1.2.2 健康教育形式 ①发放宣传资料:将诸如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变换表、健康教育处方、日常护理等知识做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发放给患者及家属,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能力。②集中授课:每月进行1次有关糖尿病知识的讲座,并解答患者的疑问。通过讲座的形式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认识糖尿病的危害,提高治疗管理的依从性。③个别交流:进行个体化和差异化指导,通过随访与患者面对面或电话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综合治疗情况,收集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资料。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认识及治疗方式。④座谈交流:组织糖尿病患者互相交流治疗体会,互相监督治疗效果,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过12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习惯形成情况(见表1),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血糖变化情况(见表2)。干预后患者日常行为习惯(饮食控制、适量运动、体重控制及戒烟限酒)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系列健康教育干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教会患者自觉进行自我管理,是患者控制血糖、预防相关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该研究认为:①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糖尿病治疗影响因素多,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早期症状不严重未引起足够重视,部分患者严重依赖药物控制血糖,忽视非药物干预的作用,未注意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一些患者未严格遵医嘱用药,导致血糖长期不达标,导致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社区卫生服务针对这些问题给予相应干预,是医院治疗的有效延续,重点在培养家庭治疗、患者遵医行为、良好生活惯养成等方面。②健康教育是终生服务患者的工作。综合性医院的医生每天面对大量糖尿病患者,很难有时间详细告知患者非药物治疗的方法,仅能告知患者需要规律服药,经常监测血糖,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等,没有时间告知患者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等。社区卫生服务实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终生服务,就能满足患者的需求。③健康教育是系统干预活动。社区卫生服务实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不只是简单的传播信息,更重要的是为患者系统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服务。主要体现在评估患者基本情况,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面对面宣教、集中授课、发放宣传资料、社区义诊、电话及家庭随访等),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参与自我保健。
[参考文献]
[1] 代庆红,王忠东.中国糖尿病的现状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206-208.
[2]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743.
[3] 王滟,迟家敏,郭慧琴,等.从病人依从性提高看糖尿病教育的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