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审计基础知识重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数学教学 维数 几何图形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应该是课程研究、课程建设、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具有多重角色的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的知识、活动经验,灵活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合适的教学素材,以使数学新课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维数是几何图形的一个性质。凡学过数学的人,对某些几何图形的维数总以为是了解的,如“直线是一维的”、“抛物线、圆是二维的”、“长方体、四面体是三维的”。但细究一下,许多问题又模糊起来。例如:“直线是一维的”,为什么?几何图形的维数是怎样规定的?几何图形的维数只是整数吗?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有点难度的,需要现代数学的知识来解释。几何图形的维数具有既简单又复杂的双重身份,是教师在初中几何教学中值得开发的资源,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一、人们认识维数的历程
简单地说,维数就是刻画几何图形性质的数,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以往,人们从图形中的点的位置的确定需要几个独立参数的观点,认为直线、线段和曲线是一维的,因为其上的点依赖一个参数s=s(t);平面和平面区域是二维的,决定其上一点需要两个参数(二度坐标);现实空间和立体是三维的,需要三个参数(三度坐标)才能决定其上一个点的位置。
在康托尔揭示了线段上的点集与空间的点集的等势性以后,皮亚诺建立了线段到正方形的连续映射,数学家们于是开始明白,图形维数这个直观明显的概念需要精确的叙述,应用边界的概念,这个概念可用下列方法来形成:空集有维数-1;如果集合X的任一点具有这样的任意小邻域,其边界的维数为n-1,则集X的维数为n。例如,孤立点的维数是0,因为它的邻域是空集且维数为-1,由n-1=-1得到n=o,所以得到孤立点的维数是0;而直线的维数为1,因为直线上任一点有任意的领域,其边界由两点组成且是零维的,由n-1=0得到n=1,所以直线是一维的;类似地可以得到圆域是二维的,球体是三维的。拓扑空间的维数是拓扑性质,即在同胚映射下是保持不变的。可以证明,在中学数学中研究的任意曲线(圆、双曲线、抛物线、函数图象等)的维数等于1,任意曲面的维数等于2,球以及其他空间立体的维数等于3。
二、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渗透维数知识的意义
1.扩大学生的数学文化视野。数学新课程提倡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数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数学文化视野,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维数在几何教学中偶尔被提到,但目前初中数学教材几乎没有维数的一席之地,目前没有哪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涉及到维数的内容,所以对这个在几何教学中偶尔遇到的概念,在提倡数学文化教育的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在教学中是有必要渗透的。维数概念经历了由初等数学的明显直观性到现代数学的精确叙述性,是“人类对数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的一个体现,是“数学是系统的、严密的”一个体现,是“数学崇尚理性”的一个体现。
2.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维数观。为了了解学生对几何图形维数的认识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对本校初一的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具体内容主要涉及三个维度:判断一些常见几何图形的维数;获得几何图形的维数的途径;倾向学习维数知识的主观意愿程度。在第一维度调查中,学生能正确判断一些常见图形的维数的准确率如表1所示。
表1 判断常见图形的维数
由表1得出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区分一些常见几何图形的维数,只有35%的学生明确曲线是一维的,仅40%的学生能指出域是二维的,不到30%的学生认为曲面是二维的。学生可能认为曲线和域都是平面图形,在解析几何上都是在二维的直角坐标系上表示出来的,所以它们都同是二维;相类似地也认为球和球面是同维数的。既然在生活中、教学中偶尔会有维数的说法,而且学生具有某些不正确的维数观,那么在教学中是有必要比较系统地向学生渗透维数的知识,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各种常见几何图形的维数,适当了解与维数相关的知识。
三、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渗透维数知识的可行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建议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主观愿望基础之上。
1.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结构里有维数。维数是几何图形的性质之一,目前初中数学教材并没有关于维数知识的学习内容。在第二维度的调查中发现,70%学生都接触过维数(见表2),所以他们对“维数”并不陌生,在学习上能够像对其他学习内容一样,心理上不会产生很大的障碍。学生总是用原来的知识来过滤、解释新信息,但是他们不能完全同化不熟悉的新信息。因此,学生的认知结构里有维数为学习提供了同化的基础学习材料,这对于渗透维数知识的教学无疑是一大幸事。
表2 获取维数几何图形的维数知识的途径
2.绝大部分学生有学习维数知识的意愿。在第三维度的调查中发现有 57.5%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学习维数知识,有 17.5%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维数知识,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具有倾向学习维数知识的主观意愿(见表3)。学习的主观意愿是对学生学习维数知识起激励和推动作用的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学生努力地、有意义地了解维数知识。所以,学生具有的这个学习意愿在渗透维数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表3 数学课学习维数知识必要性
四、在初中几何教学中渗透维数知识的教学建议
1.不宜喧宾夺主。维数知识是作为几何教学中的一种数学文化的补充形式穿插在授课内容中的,不能喧宾夺主,应以完成教学计划为主。在几何的授课过程中自然引出,不应过分渲染,忽视了正常的教学内容。正确把握好维数知识和课堂教学内容的主次,但也不能因为不能过分渲染,而在教学中草率地一笔带过。课前要精心准备教学设计,根据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旺盛的求知欲,既要交代清楚一般常见图形的维数、简单介绍维数概念的相关知识,还要充分挖掘其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文化意义,努力把维数有形的数学知识和无形的数学文化价值在教学中融合在一起。
2.语言宜通俗化。维数的概念要用到边界和任意小邻域的概念来叙述,初中学生的认知结构里还没有极限的概念,任意小邻域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一种比较通俗的、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描述方式。20世纪初,Poincare用通俗的语言指出了维数的概念,这在教学中是适宜引用的。Poincare 认为:若在一条曲线上标定一点,就把曲线“切断”成两部分。一个蚂蚁从一端爬进其中一部分,如不通过这个点,它就无法进入另一部分。也就是说一个点就能阻止蚂蚁继续前进。若在一个曲面上,就不能用点将它“切断”,必须用曲线才能划开曲面为两部分。划分空间一个立体为两部分,则必须用曲面。这就是说一种图形被另一种图形划分,两者是不同维的。图形的边界(也是图形)比该图形的维数低一维。若视点是零维的,曲线即应是一维的,曲面是二维的,立体是三维的。根据这种想法,Menger和Uryon用归纳的方法给出了图形M维数的严格定义。
3.简单介绍分形图形的维数。在讲完了上述的维数内容之后,或许学生就觉得几何图形的维数是整数的,这时还可以给学生来个认知冲击,并不是所有的图形的维数都是整数的,像噪音图、材料的裂缝图等分形图形的维数并不是一维的,而是分数维的。如果学生很感兴趣,那么,分形又是另一个值得开发的数学素材。
数学教学不等于教学数学,而是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几何图形的维数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意义,数学教师可以挖掘出许多蕴涵其中的教育价值,在渗透教学中做到全面育人。
参考文献: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
Abstract: Deep Foundation Pit Support Technology is a special soil during road construction projects are often met with different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excavation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vary widely, it is a temporary structure, safety equipment is more imperfect, and thus will has certain risks, meanwhile, has a strong regional foundation pit, even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ountry,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made a lot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but still requires furthe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iculty of retaining deep foundation charged and how to resolve and propose effective treatment program.
Keywords: deep foundation; support; construction; program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内容
1.1在施工现场进行量测与在适当位置安装监控。根据及时的数据反馈,在必要时加强工地施工人员的管理,利用现代信息化的方式,方便管理监督。
1.2勘察施工现场。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并不是简单易行的,需要报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施工步骤,因而在勘察施工现场的时候更要注重每一个细节,对基坑的尺寸,面积,大致结构,岩石图层的密度条件,设计者及研究者均要了熟于心,所以说勘察现场是深基坑工程的重中之重。
1.3 基坑结构设计我们一般意义上所了解的基坑结构包括,挡土墙围护结构,像是连续墙、柱列式灌注桩挡墙等模式设计,支承体系,比如内支撑、锚杆以及土体加固等。深基坑支护的设计必须与现场的实际情况相一致,精密性要高,设计者要考虑到实际的土壤特质,地下水环境,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是否会对工程施工产生直接影响。
1.4 注重周边工程保护。如果遇到预测的变形超过允许值,必须立即修改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方案,必要时对周边的重要工程设施采取专门的保护或加固措施
2、深基坑支护的遇见的常见问题
2.1、设计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
比如在深基坑中需要支护施工时,会用到深层搅拌桩,但其水泥掺量会不够,这就影响水泥土的支护强度,进而使得水泥土发生裂缝。设计者最初的设计理念如若与施工时技术水平达不到一个平衡点,就会导致工程的质量产生问题,不能完美的切合在一起,这是其中一部分,基坑挖土是支护受力与变形显著增加的过程,设计中常常对挖土程序有所要求来减少支护变形,并进行图纸交底,而实际施工中土方企业者往往不管这些框框,抢进度,图局部效益。
2.2工程监理不到位
大多数事故工程都没有按规定实施工程监理,或者虽有监理而工作不到位,只管场内工程,不管场外影响,我们必须要注意到建筑基础必须要满足地下埋深嵌固的规范要求,因而建筑结构主体越高,其埋置深度也就越深,对基坑工程施工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存在问题也越来越多,这是每个工程施工的监理必须要明白的地方。
2.3边坡修理并不完善
由于施工管理人员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机械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人工修理时不可能深度挖掘,只能就机挖表面作平整度修整,在没有严格检查验收就开始初喷,在深基坑施工中经常存在挖多或挖少的现象,人工简单修坡后即开始挡土支护的砼初喷工序。使得机械开挖后的边坡表面的平整度和顺直度不规则。
2.4 工人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很多农民工的人身安全总是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还有待于完善,很多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条件,为了追求利润而随意修改工程设计,降低安全度,这样就会导致现场管理混乱,以致出现险情,未做到信息化施工和动态化管理。
3、深基坑支护的处理方案
3.1更正原有的传统支护观念,实施现代化管理
现如今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已经跻身于世界的领先水平,许多成功的经验都可以相互借鉴,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主要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工程设计不应该再采用以往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这为建立健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
在基坑支护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现场监控设备的安装。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控项目、监控警报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控点的布置、监控周期、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这便是现代化管理方法。
3.2及时的跟进施工的进度,在发生状况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及时补救
通过对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并及时了解土方开挖及支护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研究其存在的偏差便可以及时的了解基坑土体变形状况和土方开挖影响的沉降状况还有地下管线的变形情况等。
深基坑工程是土体与围护结构体系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是难以把握在复杂等条件下基坑支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破坏,也难以完成可靠而经济的基坑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大的变形或滑动,立即展开调查,直接做出可靠有效的加固设计和施工方案,使加固工作快速而有效,防止变形或滑动继续发展。
深基坑工程作业一定要具备有关维护结构,用来阻挡水土。所使用的维护设备一定要安全有效。深基坑大多数情况下是运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同时加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树根桩止水。在进行开挖的时候,一定要将坑内的地下水抽取出来,7~15m深的基坑,在其中间一定要加入二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运用钢管结构或者钢筋混凝土结构。维护结构只有安全可靠才能够保证工程作业在一个安全的状态下进行。从经济方面来分析,高质量的围护设计应当达到相关安全标准,然后通过对现场检测后所反应出来的动态信息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有关调整,以便于更好的运用到工程当中去。
3.3每个工程环节都要全程调控,做到严谨,完美,一丝不苟。
岩土深基坑支护施工重在于过程控制,一旦在施工过程的控制环节出现问题,事后纠正和补救都会比较困难。开挖过程中及时核实土层地质,当开挖土层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院、监理共同处理。当出现险情预兆时,可做出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和环境的安全
4 深基坑支护的未来发展趋势
4.1基坑工程是一个古老而具有时代特点的岩土工程课题,放坡开挖和简易木桩围护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要想达到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基础就应该按照地下埋深嵌固所做出的具体要求。人们做了很多的努力,然而在现今的实际施工中面临着基坑会逐渐变深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绿色生态环保理念要求逐渐日益提高的今天,一定要严肃的对待深基坑支护的问题。
4.2目前,为提高工效,加快施工进度,减少时间效应的影响,以前在有支护的深基坑工程中,基坑开挖大多以人工挖土为主,效率不高,今后必须大力研究开发小型、灵活、专用的地下挖土机械,这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4.3为减小基坑工程带来的环境效应(如因降水引起的地面附加沉降),或出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需要,有时基坑采用帷幕型式进行支护。除地下连续墙外,一般采用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等工法构筑成止水帷幕。目前,有将水利工程中防渗墙的工法引入到基坑工程中的趋势。
4.4日前大部分专家认为土方开挖的顺序和具体开挖的方法必须与设计的工作情况应该相一致,要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的先决条件,最后进行分层开挖,坚决禁止有“超挖”现象的发生,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减小基坑开挖卸荷后没有支撑的在外的时间,使用对称开挖,均衡开挖,合理利用土体自身在开挖过程中控制位移的能力的理念。这是未来深基坑支护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岩土深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应采取措施以防止碰撞支护结构、工程桩或挠动基底原状土的方式进行支护。
结束语:
深基坑工程是随着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类型的岩土工程,工程具体应用中,仍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现实采用行之有效的支护方法。最后在施工管理中要求管理者需要了解本地区特定的条件加上已有的成功的经验和总结失败的教训,从而做出最妥善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明轩. 钢板桩支护的设计和施工技术[J]. 广西土木建筑, 2008.
[2] 许开成,袁志华. 钢板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 江西建材, 2008.
[3] 高慧勤. 钢板桩在某基坑支护中的应用[J]. 中外建筑, 2007.
关键词:击球点;平抛运动
作者简介:吴益飞(1980-),男,大学本科,中学一级.
题目一个排球场总长18m,设网高为2m,运动员站在离网3m的线上,正对网前跳起将球水平击出,若击球点的高度小于某一值,那么无论水平速度多大,球不是触网就是出界,试求这个高度?(g取10m/s2).
解析
如图1所示,设当运动员站在离网3m的线上正上方h高度时水平击球,球恰好越过拦网并且落在对方的边界线上.
从抛出点到球网的上边界所用时间t1,则:
h-2=12gt21(1)
从抛出点到对方的边界线上所用时间t2,则:
h=12gt22(2)
因为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排球从抛出点到边界线的水平距离是12m,可以得出t2=4t1,由(1)和(2)式得:
h-2h=116
解得h=3215m此时对应的平抛初速度v0=1526m/s
通过以上分析找到了既恰好越网又刚好能打在对方的边界线上的临界击球点的高度,即h=3215m,那么击球点的高度低于这个值,为什么排球不是触网就是出界呢?笔者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方法一:
在击球点的高度h降低后,如果不增大击球的水平速度v0,那么排球就一定会触网,所以要使排球在击球点位置降低后不触网就必然要增大排球的水平初速度.
在增大了水平速度这一条件下,再来看竖直方向,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降低了击球的高度,使得排球到达球网上边界时的竖直分速度vy0变小,而从球网的上边界到地面的竖直高度h并没有改变,对这个过程的Q直方向可以列出:
h2=vy0t+12gt2
h2不变,vy0变小,得出排球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边界线所用时间变大,根据水平位移x=v0t,在v0和t都变大的情况下,水平位移x必然变大,即排球出界.
方法二:
设排球从击球点到地面所用时间t1,从击球点球网上边界所用时间t2,如图1所示得:
h=12gt21(1)
12=v0t1(2)
h-h2=12gt22(3)
3=v0t2(4)
由于击球点到球网的水平距离与击球点到对方边界线地面的水平距离之比是4∶1,所以时间t1∶t2=4∶1,联立(1)、(2)、(3)、(4)各式,解出h=1615h2
要让排球不触网的条件是:h2>2m,则排球击球点的高度h>3215m.
若击球点低于这个高度,同时想让排球不触网那就必须增大排球的初速度,接下来用vy-t图象对竖直方向的运动进行分析:
设排球从击球点到球网的上边界所用时间为t1,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地面出界线位置所用时间为t2,由于击球点到球网上边界的水平距离与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地面出界线位置的水平距离之比为1∶3,因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则排球通过这两段过程所用时间之比恒为1∶3,即vy-t图象中t1∶t2=1∶3.(如图2所示)
由vy-t图象可知排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当击球点的高度下降后,则排球从击球点到球网上边界的时间t1必然会减少,设减少量为t,因为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这两段过程所用时间之比不变,即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的边界线所用时间也会减少t.
由图象可以看出,左边的阴影部分面积代表击球点下降的高度,这个过程当中的从球网上边界到对方边界线的过程排球向下运动的位移比原来下降的高度要减少,减少量为图象中右边的阴影部分面积,这就证明了当排球到达对方边界线的正上方时,排球还在空中并没有落地,所以得出,当把排球击球点的高度降低后,加大了击球时的水平速度,使得排球能越网但同时排球也一定越过了对方的边界线.
小结:
1.抓住平抛运动的特点,即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信息化审计培训是当前推动审计前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可以强化审计人员信息化审计能力,调动审计人员的信息化审计热情,提高信息化审计质量和效率,贯彻落实“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全面提升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
一、审计人员现有知识结构
当前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深刻影响着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的深入、快速发展。
一是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审计工作发展的进程。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以财政、会计、金融和经济类等专业构成,计算机知识则主要体现在能够进行日常的文字处理和简单表格处理上,不能满足审计发展而带来的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审计人员。因此增加了审计人员将传统审计方法转变为计算机审计方法的难度,进而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增大了审计风险。
二是既精通计算机应用和软件编程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匮乏。经过近十年来各级审计机关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借助于审计署组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培训认证考试和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考试等一系列的培训考试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审计能力。同时,为了改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现在审计机关在新录用人员方面已经加大了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根据审计署的统计,截止2012年9月,全国共有4580人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获得合格证书,仅占全国8万余审计人员的5%左右。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考试的人员在经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的培训后,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有效地运用计算机相关技术进行审计工作。但是,由于大部分审计人员均不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缺乏对计算机系统及技术的深层次掌握,同时加上计算机技术的更新较快,从长期来看审计人员运用掌握计算机技术的能力与审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三是计算机审计专家型人才还没有形成。被审计单位分散的财务、业务、管理等系统逐渐被集中式的信息系统所代替,数据大集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仅从财务数据上已经很难发现问题,审计工作范围必须拓展到被审计单位的各类业务系统,通过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比才能发现问题。同时,为确定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人员还有必要针对被审计单位承载业务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应用综合体,以现有通过培训的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能力还不足以保证信息系统审计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效率效果性,以及对信息系统审计质量的要求。
二、审计发展对审计人员科技技术知识更新的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审计环境的变化,被审计对象技术的更新,以及审计自身发展对审计范围、质量和审计效率效果的要求,都对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审计署提出的“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审计人员将失去审计资格”、“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审计效能、丰富审计手段、推动审计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必经之途、必奠之基”、“不发展信息化审计事业就没有出路”等论断正是审计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的技术知识更新的最直接的要求。
一是提高审计机关日常管理能力、建设高效审计机关对审计人员知识更新的要求。刘家义审计长讲到“没有审计监督的信息化,没有审计管理的数字化,无异于新形势下的‘刀耕火种’”。这就要求审计人员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处理日常的公文流转和必要的数据管理及分析处理,实现机关日常办公电子化,建立高效的审计机关。
二是审计环境变化导致的审计作业方式转变对审计人员知识更新的要求。随着被审计对象环境的改变,要求审计人员适应这种变化,从审计项目立项、方案编制、审计实施、证据获取、资料汇总整理、撰写审计报告等方面,改变传统的审计作业模式,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计算机审计作业模式。
三是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与审计范围逐步扩大对节约审计资源的要求。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的公信力在社会中的地位,信息化的发展和人们对信息渴求度的提高,使社会对审计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加上审计本身所承担的维护经济社会秩序、保障国民经济运行的职责,越来越多的被审计对象被纳入到审计的视野中,审计的范围和数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而审计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必须通过审计手段和方式的创新,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审计需求和审计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四是消除审计风险,提升审计能力的要求。审计风险从客观环境上说是一种必然的存在。审计作业模式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到风险基础审计的过程,既是人们对风险认识从人们的潜意识、明确意识到自觉意识的渐变过程,也是审计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工作能力,规避消除审计风险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审计人才队伍计算机审计能力培训
审计算机审计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审计环境的变化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以及审计的现实需求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将一般普及型培训、实战应用型培训、重点骨干型培训和尖端专家型培训很好的结合起来,既要保证现实审计的需要,又要有计划地储备先进的技术和攻关团队,能够应对审计环境的变化和要求。
10月至12月,我有幸前往南京参加了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审计知识结构调整培训班,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基础会计》、《审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学》等四门审计和会计专业基础课程,让我这个对审计“隔行如隔山”之人觉得受益良多。以下即是我在受到的众多教益中感受尤为深刻的几个地方,特在此进行回顾和梳理。
一是基础要深厚。进入特派办之前,我从未接触过审计专业相关知识,所以,一直很希望能有机会进行充电,以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此次结构调整班即为面向不具备审计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员开设,主要是通过培训,让学员掌握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夯实基本功,为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打下专业基础。在会计专业的课程学习中,我们从账户科目名称开始学起,直至对经济业务繁多的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在一点一滴中不断实现着基础知识的积累。会计知识面广量多,从分录到报表可谓系统连贯,如果基本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就会导致最后报表结果的失真。也只有将根基筑牢,才能在今后从事审计时从错综复杂的经济往来关系和大量的财会资料中迅速找到突破口,这才是真正的学有所获。此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审计入门的通道,但真正要做到对专业知识熟悉掌握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夯实基础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须终生不辍为之。
二是视野要开阔。此次培训还专门安排了审计法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计算机审计等专题知识讲座,由工作经验丰富的署业务司领导担任主讲,让我们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开阔了视野。在培训班的专题讲座课上,通过授课领导的讲授和分析,我清楚地感受到视野开阔的重要性。审计与会计关系密切,但要做好审计工作,仅有财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相应审计领域的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发展方向、难点热点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面对审计项目时从容应对,才能保证在审计时切实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和方法多样,才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将项目做精做深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运用要灵活。在学习审计学原理时,我充分体验了学以致用的必要性。课堂上,老师通过具体案例来讲解审计基本知识,把一个个孤立的财会知识点与审计业务相联系,让我感受到将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的重要。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注意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有意识地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加以运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积累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紧密联系审计业务工作进行分析,将微观、零碎的知识点用系统的方法加以构建整合,从而实现由点到面的提高。审计工作专业性强,内容复杂,业务技能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夯实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日益精进。
两个月的培训让我收获颇丰,它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也让我更加增添了前进的动力。只有不辍前行、勇于进取之人,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体悟此次培训班给予我的各种教益,深入调整知识结构,不断增强业务素养,更用心、更扎实、更高效地将工作做好,力争成为一名不辱使命的审计人。
一、考试目的
(一)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业务和综合素质。
(二)检验员工是否掌握了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三)为通过双向选择、竞聘上岗,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全员岗位聘任制度奠定基础。
二、考试原则
(一)考试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二)考试内容要切合实际,难易适度。
(三)考试结果与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薪酬收入等挂钩。
(四)考试采取统一组织、分类实施的方式。
三、考试对象
上岗资格考试面向所有员工;鼓励员工通过考试取得多个专业的上岗资格证书。
参加信贷、财会专业考试的人员包括:
(一)总行和省级分行:从事信贷、财会、审计岗位工作的处(含)以下员工。
(二)地级行:从事信贷、财会、审计岗位工作的中层领导(含)以下员工。
(三)县级行:从事信贷、财会岗位工作的中层领导(含)以下员工。
(四)各级行打算从事信贷、财会、审计岗位工作的人员。
从事审计岗位工作的人员,可根据业务工作的侧重,分别参加信贷或财会专业的考试;鼓励他们同时参加信贷、财会两个专业的考试。
取得上岗资格证书的员工,根据业务和政策变化,应适时参加由我行组织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与测试。
上岗资格考试要形成制度,根据我行人员和业务发展变化的情况,适时组织开展。
四、考试方式
上岗资格考试由总行统一编写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
五、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分为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两个部分。
(一)公共基础知识:宏观经济金融政策、货币银行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行单科考试,单独计算成绩,并要求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二)专业知识:信贷、财会等专业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及技能和本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技能。
六、工作进度
(一)信贷岗位。20****年1季度下发公共基础知识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及教材、信贷专业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及教材,20****年4季度组织信贷专业的上岗资格考试。
(二)财会岗位。20****年3季度下发财会专业上岗资格考试大纲及教材,2008年2季度组织财会专业的上岗资格考试。
(三)其它岗位上岗资格考试工作根据情况另行安排。
七、考试教材
(一)上岗资格考试培训教材应尽可能利用行内外已有的教材(应指定学习内容)。
(二)各专业上岗资格考试的大纲、教材、考试复习题及试题由相应的部室负责组织编写,人力资源部统一协调。
(三)考试大纲及教材要突出员工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八、结果应用
持证上岗资格考试合格者,表明其掌握了在相应岗位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发给上岗资格证书;上岗资格考试结果记入本人档案,作为员工竞(续)聘相应岗位的工作、职务晋升、岗位交流、进入人才库以及确定其薪酬收入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审计学原理,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一、高等院校《审计学》教学现状
《审计学》作为大三、大四必修课,难度较高。一方面,其课程理论性强,一般包括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模式、审计的基本方法、审计效果评价等。内容比较抽象,专业术语多,很多大学生刚接触时较茫然,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审计学和其他学科有一定联系,很多审计方法是基于会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之上,如果相关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起来也会有一定难度。
目前,高等院校审计学课堂,普遍存在“低头现象”。主要存在“不愿意听”和“听了也不懂”两种情况。审计学课程理论知识枯燥,不少同学认为该课程和就业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很多同学不愿意听。另外一部分同学,虽然认真听了课,但由于大一大二基础知识不扎实,加上审计课程专业术语较多,对学生逻辑思维要求较高,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而与此同时,作为知识灌输者的高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也普遍存在教学方式较传统,自身缺乏实践经验、课堂没有采取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缺乏互动等现状。
二、审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案例不到位
目前,审计学教学大多以理论书本知识为主。缺乏相关案例,即使有案例,学生参与度也不高。就审计学而言,一般案例分析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案例脱离实际,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沿用以往案例,学生难以理解,兴趣不高;二是案例问题都是针对某会计科目存在的问题进行设问,停留在问题表层,而对于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没有进行详细分析,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三是章节之间缺乏联系,学生难以将所学零碎知识贯穿成整线,逻辑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师资力量薄弱
审计学这门课程一般是院校自有教师进行讲授。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是直接从校园跨入另一个校园,缺乏相关企业实践经历。在授课过程中,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目前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了解不够。而审计学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目前很多高校授课教师除教师资格证之外,并不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三)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断层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和审计直接相关的工作岗位是会计事务所。在审计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停留于书本知识的传授。一方面,事务所的真实工作情况学生仅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无法了解。尤其是在“审计流程’’这一章节:从接受业务委托、了解审计业务环境、实施风险评估、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到最后出具审计报告整个环节。学生如果不参加相关的审计实习很难理解整个审计流程以及各流程当中的注意点。
三、改进措施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哈佛首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哈佛,案例教学占总教学内容的80%。被许多商学院效仿。案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熟悉书本理论知识,更要求教师对案例的前因后果有详尽的把握。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承担的是引导者,以情景带入形式,让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审计学的理论知识。另外,教授过程应注重“大案例和小案例相结合”,针对特定知识点,结合生活实际引入简短小案例;而对于整个章节全部内容,则采用大案例形式进行知识点的贯穿,将零散的书本知识串成一条线安插在案例当中。在审计学原理授课过程中,教师亦可在每章节引入相关案例,再抛出重要知识点。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教学过程的中坚力量。因此,国内高校在人才招聘环节,应大力引进企业人才入校给学生上课或是给在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比如:香港理工大學就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来自于企业,他们白天上课,晚上来校授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学校还应当给青年教师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的机会,提高师资队伍“双师型人才”的比例,另外适当安排青年教师假期参与相关实习,了解事务所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把握教学方向、进行教学改革;寻找技术服务或研究开发项目;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能够给本校在校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之间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很多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会发现大学学的知识根本用不上。其实并不是用不上,而是因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出现了断层现象。审计学这门课程有必要向学生提供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一方面,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审计实验室并引进审计软件,安排至少1/3的实课程,将实践课程放在学期中间,让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后,通过实践主动发现问题,带着疑惑再次回归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层还应当与当地企业和事务所对接,了解目前事务所对人才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为在校学生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供方向,安排学生暑期参与到相应的审计项目中。真正做到“产教融合”。
一、审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重理论学习,轻实务能力的培养
民办高职院校的审计学课程过于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轻视对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比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审计学基础课程目前每周只有3课时,审计基础理论与实务章节所占的比例为2?U1,学生由于是初次接触审计理论,加之审计学的基本概念深奥难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审计学的概念进行反复讲解,促进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导致基础理论学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实务部分授课的时间很有限。此外,目前学校对审计课程的考核体制还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民办高职院校的审计课师资力量不够、教师的审计实践经验不足、学校的审计实训条件不完备等也是造成过于偏重理论学习的原因。
(二)学生专业基础薄弱,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审计课程较为枯燥
因为审计课的综合性和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比较难学,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基础普遍不扎实,理解能力有限,学习不主动,所以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感觉课程比较枯燥,积极性不高。为此,教师应适当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比如可以多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三)教师的素质不高,实践能力欠佳,师资力量不足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的流动性很大,造成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学历和素质也有待提高,目前这些学校的教师结构绝大多数是年轻的教师。审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要全面掌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学、税法等学科的知识体系,然而年轻教师的授课经验不足、参加企业实践的机会很少,很难在课堂上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效果不明显
民办高职院校的审计课程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上师生互动很少,课堂气氛不活跃,授课效果不明显。另外,审计课程的教学体系也不完善,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机制欠佳,比如没有把教师授课的课堂效果与其绩效奖金、晋级职称等挂钩,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还是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到课率、完成作业情况等来打分。此外,教育理念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还是以传统的教育理念为支撑,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学生听课后以完成课后练习为主要任务。
二、解决的对策研究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计实务操作能力
在审计教学过程中,民办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把审计的理论知识讲透彻、讲明白,而且还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清楚审计工作的业务流程,明确审计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将来顺利地走上实际工作岗位打下基础。笔者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在安排审计课程时应合理地增加实训课时,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操作。其次,学校应加强校内审计实训室建设,可以适当增加投资,实在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直接利用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电算化综合实训室等,通过购买审计应用软件让学生仿真模拟练习。再次,学校要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的??计单位合作,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好地满足审计的实践教学需要。比如,学校可以请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来给学生做项目实训指导或者是举行专题讲座,也可以每个学期推荐一些学生到事务所参加顶岗实习,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参加到具体的审计实务中去,进一步理解审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审计的工作方法,掌握审计的操作流程,能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会撰写简单的审计报告等。
(二)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
审计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将审计的内容通过图片、声音、文字、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拼接起来,再由投影仪、大屏幕将审计的具体工作流程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审计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性,让学生感觉不再枯燥乏味、难懂,课堂效果也会更加显著。除此之外,在审计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将教材内容细分成各个专业模块,以理论够用为度作为原则,根据实践的需要对教材内容作恰当的处理,教学和习题的难度也要符合学生的专业基础,这样有利于突出课程内容的重点,也能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实训练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热情。
(三)改善师资待遇,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要讲好审计课程,必须要有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功底,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同时还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课堂组织、课堂管理及课堂驾驭能力等,否则很难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将审计活动完整地展示给学生。具体可以有以下措施:审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可以学习深造,也可以多参加审计师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等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学校也要多鼓励审计教师去企业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践,丰富他们的实践工作经验。此外,民办高职院校也要想方设法改善师资待遇,留住中高级人才,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考评办法和奖励机制,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招到更多的学生,使学校得以长期持续地发展下去。
(四)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审计教学中比较实用。首先,在讲每一章之前,教师以相关的案例引入,精心选取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对审计行业的认识。其次,可以结合案例来讲授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在讲重点、难点的理论知识时,最好结合案例来介绍,所选取的案例最好是教师亲身经历过的真实的审计项目,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案例进行适当的改编,使之更适用于教学。比如,在介绍审计程序、内部控制制度时,就可以利用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审计的基本理论并掌握具体实务的操作技巧。在讲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可以引入违法舞弊等相关案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加深他们对审计准则及相关条文规定的了解。再次,在讲完全部的审计学课程时,可以用一个综合案例把所讲过的知识点串起来,进行恰当的归纳总结,进而让零散的知识点形成体系,这样学生就会对所学过的审计学知识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
2.小组讨论法。在审计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小组讨论法,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比如,教师可以把每个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每次上课前先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的学习资料,在上课时针对教师的问题分小组来进行讨论,学生也可以探讨在预习过程中所发现的难点和疑点,每个小组讨论完再由教师来做最后的总结和点评。
[关键词]环境审计 环境绩效审计 生态强省
近年来,安徽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立以来,安徽进入了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实施环境审计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环境审计工作,制定合理环境审计评价指标,进而达到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强省目标。
一、环境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环境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 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监督、评价或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之达到管理有效、控制得当,并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审计活动。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不少专家学者和群众开始将矛头直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以及不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的政府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环境的运动,要求企业关闭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并要求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环境审计就此产生了,可以说它是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国际审计监管的必然产物。
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最早是上世界六七十年代由美国加拿大的一些企业开始的,八十年代引入欧洲,随后进入南美和亚太地区。我国进行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尽管近年来,它日益被重视,但还是存在相关理论不系统不完善,还很难指导我国环境审计实践工作的开展。
二、安徽省环境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安徽省环境审计现状,笔者对安徽省部分审计部门、企业及审计事务所等行了走访,走访发现,由于我国环境审计起步较晚,安徽省的环境审计工作也仅仅出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发展存在不少问题。
1.环境审计主体单一。
目前,安徽省进行环境审计的主体主要依靠各级审计政府部门,企业内部及第三方参与环境审计工作的较少。安徽省审计厅在2010年成立了由厅长任组长,副厅长任副组长的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厅资源与环境审计指导和协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处室的主要负责人构成。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处,这为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的组织保障。各地市审计局也开展了相应的环境审计工作,事实上早在2008年,铜陵市审计局为了彻底摸清铜陵市生态环境的“家底”,促进生态山水铜都建设,就在全省首次开展生态效益审计。淮南市审计局也多次进行了资源环境审计工作,并于近日开展了以煤矿环境治理为题力探资源环境审计。在企业的走访中,笔者发现走访的企业内部基本上都没有开展环境审计工作,而且不少审计工作人员对环境审计还比较陌生。民间审计机构对于环境审计也接触很少,部分工作人员也只是作为借调人员参与一些政府审计项目工作。可以说目前安徽省环境审计是由政府审计唱独角戏。
2.环境审计内容较窄
一般来说,环境审计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环境资金的财务审计、环境行为的合规性审计以及环境项目的绩效审计.尽管合肥市审计局为促进环保专项资金的有效使用,已在2010年结合市环保局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对污染治理等部分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展开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国家和市环保政策落实情况、环保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但从全省范围来看,目前安徽省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为前面两项,针对环境项目的绩效审计开展较少,具体来说就是,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关注环保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环保资金管理和使用是否真实性是否合法性.而不够关注环境保护及治理的综合效益、效果。在审计项目上也一般是项目出了问题后才进行审计,不能做到在项目的进行总进行定期的跟踪审计,这使得环境审计更多是消极防范,而达不到环境审计的制约促进作用。
3.环境审计人才缺乏
环境审计人才的缺乏主要表现在缺乏一支复合型环境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实施环境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不但要求审计人员懂经济、会计等财经类知识,懂法学等相关法律知识,还要求他们懂工程学等专业知识。笔者走访发现目前的审计人才大多毕业于财会、审计及经济类的专业,大多缺乏环境科学相关的知识。究其原因,不难发现:一方面这些人员在接受专业学历教育时,因为学校没有开设环境科学相关的课程,导致他们缺乏此学科的基础知识,以我院为例,我院是全国唯一的一所高职类审计院校,学院开设的审计实务专业包括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基建审计等方向,但这所有方向都没有开设与环境科学相关的课程,安徽其他院校的审计会计相关专业为也没有开设与环境科学相关的课程,这使得真正走向审计岗位的工作人员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进而影响了环境审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是目前现行的环境继续教育机制还不健全,缺乏对环境审计的继续教育。审计部门没有组织环境审计的相关学习,社会也缺乏相关的培训机构导致现有审计人员在工作后也缺乏系统的环境审计知识的学习机会。
三、加强安徽环境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建立以政府环境审计为主体,社会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为辅的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环境审计体系。
首先,要确保政府审计部门的主体地位,加大审计部门环境审计工作的力度。审计部门不但要深入现有的环境审计实务工作,还要着手建立并完善环境审计依据。为了避免环境审计工作陷入片面性和局限性,要确保建立的环境审计操作细则具有可操作性。其次,为了加强社会环境审计和内部环境审计工作推进,审计管理部门还要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环境审计准则和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准则,让投身到企业内部和第三方的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有据可依。再次,要加强企业的环境审计意识,并通过政府财税等政策来引导企业自愿的投入到环境审计工作中去,如国家可以在产品的市场准入许可,售后检验检疫、税收、金融等政策上给予倾斜和优惠,让重视环境的企业在获得公众支持和信赖的基础上还能获得经济效益。另外还需要加快绿色GDP的实施步伐,改变政府现有的干部考核机制,让企业不再处于一个仅仅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污染的大环境中。
2.积极扩展环境审计领域,创新审计方法,进一步推进环境绩效审计。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就开始重视绩效审计,截止到二零零四年,加拿大绩效审计占全部审计的85%以上,从国外先进的经验我们不难发现,环境审计的重点应该是环境效益审计,这就要求安徽省将现在重点环境财务审计转到效益审计上来,重点关注环境保护领域,在环境项目的建设、环保资金的使用、环保设施的运营、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政策的执行、行政效能等方面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拓展环境审计客体范围。
3.优化环境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环境审计专业队伍。
就目前情况而言,实施环境审计主要还是依靠现有的审计人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环境审计专业队伍重点是改变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具体措施包括:(1)根据实际需求举办培训班及专题讲座,弥补现有审计人员其对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的缺乏;(2)制定鼓励政策引导审计人员取得注册环境审计师资格;(3)选送优秀人才到国外去进修学习先进的环境审计经验。而对于即将进入环境审计行业的人员主要依靠高校培养,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环境审计专业,在审计、会计等专业中加开环境审计科学的相关课程活鼓励这些专业的学生选环境审计相关专业课程来培养环境审计专业人才。
只有建立了一只高素质的环境审计专业队伍,才能社会满足环境审计的要求,真正做到保护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做到经济强省、生态强省。
参考文献:
[1]陈矜,李霞.安徽及周边省市的污染情况及环境审计对策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09,(1):59-60
【关键词】内审;人才;培养
随着“三集五大”格局的建立,内审职能正在由过去“查错纠弊”的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向绩效型、风险型审计转变,ERP的上线应用和SG186系统应用,对内审人员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近几年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特点
1.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抓手,优化内审流程
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注重审计过程控制,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抓手,优化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流程,从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审计档案管理、检查与考核的主要环节入手,理顺管理流程。实施的审计项目在审计方法、审计内容、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效果等方面均有所突破。
2.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适应新格局下的审计转型需求
审计工作紧扣转型思路,定位更加准确将风险理念贯穿于审计项目的全过程,查找被审单位的经营风险。在审计实施中通过符合性测试和穿行测试,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在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意见中,注重从风险防范、提高绩效的角度提出管理建议,实现了由过去的查错纠弊向绩效型、风险性转变,真正实现为企业的增值服务。
3.在审计手段上不断创新,尝试开展非现场远程审计特点3.审计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
目前,我们主要应用国网公司统一推行的国家电网审计作业工具Audit MIS系统、ERP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和审计综合管理系统三大系统开展审计工作。国家电网审计作业工具成为我们实施审计项目作业的有力助手,该工具主要功能为财务数据采集、查询、分析等,使用该工具可以财务数据的审查为依托,查找关键业务环节以及筛选抽样,对数据分析汇总,查找经营风险点。审计作业工具的应用使审计方式更多元化,由现场审计转变为非现场——远程审计;ERP审计系统实现了在线快捷查询、对关键业务环节的在线监督及风险点分析,使审计监督可控、能控、在控,降低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效率;审计综合管理系统可通过审计项目子菜单快捷查询审计成果,基础信息子菜单查询工作报告、会计信息、技术经济指标、年度经济活动分析等经营管理信息,提高了审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审计工作尚需改进的方面
近年来,内部审计在夯实审计基础工作、规范审计程序、手段创新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公司进一步强化管理、稳步发展和外部监管日益加强的局面相比较,许多方面亟待提高和改进。突出表现在审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审计重点把握不够准确,审计深度不够,原因分析不够透彻等过程因素,导致审计报告在报告内容、问题定性、审计评价、审计意见和建议等方面还存在不完美。缺乏对有关管理经验和控制有效措施的总结,全面客观进行评价仍有一定差距。
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大格局下,审计项目实施要适应新的经济业务背景,结合审计转型要求,在内容上要向风险防控审计转变,方法上要向监督与评价并重转变,方式上要向离任与任期届中审计相结合转变。在做到“离任必审”的同时,继续探索对领导干部的任中审计和其他形式的审计。重点对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经营业绩和企业潜在风险等作出评价,促进公司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执行。
针对以上内部审计需要提升和改进的方面,我们深知,内审人员素养是审计项目质量的灵魂所在,内审人员只有适应公司“三集五大”格局下的新的经营模式、核算方法、流程处理、业务融合衔接,才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保健医生”,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三、电力企业内审人员应具备的特别素质
内审人员除具备基本素质能力外,还要具备从事内审工作所需要的特别素质。第一,要有职业敏感性。在审计实践中,不断锤炼业务能力,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第二,要有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判断能力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判断,不能仅仅拘泥于财务数据本身,而应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层面剖析,分析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脉络,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提出企业发展的建议;第三,要有深邃洞察力。在敏感性的基础上,结合综合分析、判断,提升洞察力。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帮助内审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提出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三集五大”格局下内部审计人才培养初探
1.注重以审计项目为依托的审前培训,提升内审人员履职能力
在审计项目现场实施前,注重以审计项目为依托的审前培训,来提升内审人员履职能力。从优化的审计项目工作流程入手,紧紧抓住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对审计核查的事项及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进行审前培训,使以项目为依托的审前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审计人员思路清晰、缜密地开展审计工作。改变过去要对审计方案进行较长时间地讨论,对审计重点把握不清,对审计内容进行较长时间思索的过程。可以很快地进入工作角色,尽快熟悉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实现与现场审计良好衔接。
2.通过审计案例分析培训,提升内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将审计项目全过程融入审计案例,积累审计素材。在每个审计项目进行中,随时对审计过程中的审计方法、手段等有关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归纳,为编写审计案例打下坚实基础。现场审计前,通过分析确定审计项目重点,确保审计方案质量;现场审计中,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确保审计报告质量;现场审计后,认真做好该项目分析,提出评价意见,确保意见和建议质量;定期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存在的风险,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确保审计服务决策的质量。
采取案例评析、模拟现场审计、制度宣贯、互动讨论等多种灵活有效形式,可最快捷学习掌握各部门业务流程、工作要求、关键控制环节,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内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做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范和有效监督。
3.注重审计手段信息化培训,提升审计时效
随着“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SG186系统中成熟软件已在公司全面实施,覆盖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项目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和人资管理等领域。ERP的上线应用,为提高审计工作时效性和穿透力提供了信息化手段和平台,使非现场审计和审计关口前移成为可能,为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水平提升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内审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在熟悉经营业务的同时,还要掌握信息化背景下的业务流程处理,业务处理信息化目前已实现“四项功能”,即信息共享、关口前移、全程控制、在线监督。信息共享就是要与财务、工程、物资、营销、设备管理等主要业务应用系统紧密衔接,与所属单位通过一体化数据交换平台有机贯通。关口前移就是要依托SG-ERP工程,实现审计管理与各项业务的融合,把审计要求纳入财务工作流程,完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全程控制就是要借助ERP业务审计系统,从事后审计向源头审计、过程审计延伸,实现公司经营管理全过程风险可控、能控、在控。在线监督就是要探索在线审计和预警分析,加大实时审计监督力度,增强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与穿透力。
4.以审代培,优化审计资源
内审人员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以审代培,构建一支多元化的审计队伍。除自觉学习和掌握必备的审计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外,要广泛涉猎各种与审计业务有关的行业基础知识,深谙各种与审计业务有关的政策法规,了解和掌握各种与审计业务有关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努力提升审计工作者的识别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提出科学合理意见和建议的能力,以满足开展现代审计业务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of "Auditing"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LI Hongchun, XIONG Li
(Jiangxi Financial Professional College, Jiujiang, Jiangxi 332000)
AbstractDirect at the explore and practice of course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this paper from angles of three dimensional of carrier of textbook,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links and teaching method, to analyse the three dimensional construction of "Auditing" textbook, and implement those concept into textbook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so as to make three dimensional textbook construction can al-round servic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ed talents.
Key wordstextbook; 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multi-dimensional; auditing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德国是进行得最早的,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双元制”模式的职业学院。课程设计中组织企业和学校的有关专家共同合作进行职业分析,把生产、工作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知识操作频率、操作顺序、工作态度等内容经过综合提炼总结编制出某一专业的具体课程内容,并据此来编写教材内容。国内高职高专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改革是伴随着高职教育体制的改革而进行的,2001年8月28日,教育部下发的教高【01】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若干意见》,要求切实做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工作,宣告“一本平面纸质教材和一张CAI课件光盘模式”时代的结束,高等教育开始大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各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媒体和资源有机地整合,形成立体化教材,为高校教学提供一整套教学方案。
同时,示范性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都要求一流教材。教材是实现教育思想和教学要求的重要保证,是教学改革中项重要的基本建设。目前,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和教材改革都在进行之中,包括审计学科,但真正完善的立体化的教材还很少,目前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张志和主编的《审计》和《审计实训》是高职高专适用的。
基于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原则,本文依托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审计专业教学改革,结合审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以社会审计作为研究对象。拟将审计基础知识和审计实务合并为一门课程《审计》,以项目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模式对社会审计的相关内容重新组合,建设包括课程教学包、教学资源库和学科网站三个层次的立体化教材。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将来的工作过程“零距离”对接,达到教学效果优质化和最大化。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拟从以下几个维度系统进行。
1 教材载体的立体化
立体化教材的建设首先是表现在教材载体形式的立体化。在教材的编写中,以教育部相关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指导,顺应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向,高职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特点,注重实用和实效,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实务操作内容的比例。科学系统地反映本学科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与发展规律,坚持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教材编写的追求目标,重视训练学生掌握实践操作的方法和职业道德素质。
审计立体化教材的载体,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课程教学包。课程教学包主要由七部分内容构成,分别针对教与学的不同对象和目的,多角度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诠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对教与学的效果合理进行评价。具体包括:(1)纸质主教材;(2)教学参考书;(3)电子教案;(4)课件;(5)习题库;(6)案例库;(7)网络课程。
第二层次: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是要按照课程、知识点和媒体素材三层组织结构管理,借助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搭建起来。主要包括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指标体系和课程教学包,并应用数据库、媒体制作工具软件为开发工具形成的学习系统。
第三层次:学科网站。根据审计学科、专业、领域及教学层次建设服务型网站或综合型网站。借助现代化的服务器和网络系统,建设具有交互型特点的网站,使用浏览器实现教学信息服务、教学资源服务、教学过程服务和教学资源建设服务等四大服务功能,通过上传、下载方式,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支持。
2 教学内容的立体化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坚持突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色,注重遵循知识的系统性与知识发展的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分析本课程知识的整体系统和内在的逻辑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和精炼,在教材中注重体现教学内容的立体化。所谓教学内容的立体化,即从横向要体现本课程中相关的知识交叉融合的特点,从纵向要体现本课程中的传统内容、现代内容及未来学科发展趋势。为此,我们注重处理好新、旧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对课程的传统内容进行精选和优化的基础上,适当拓展了电算化审计的内容,以适应现代会计与审计技术的发展水平。
2.1 主教材在内容上体现立体化,具有先进性
教材中的知识点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展现自身教学魅力的出发点。根据课程目标,针对会计中介机构的审计岗位,内部审计岗位等主要审计岗位,本课程组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并通过与企业和事务所相关人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访谈的方式,分析、论证、对原有课程重新梳理、分类、定性、组合,确定审计岗位的素质要求、审计技能实操的能力项目和相关的知识支撑点,具体包括编制审计计划的知识能力、针对报表项目实施审计程序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知识能力、编制和审理审计工作底稿的知识能力、出具审计报告的知识能力等。通过这些能力的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让学生切实掌握财务报表审计技能,熟悉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流程。根据这些关键知识支撑点,本教材在内容设计上充分体现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点,理论基础知识部分只要够用就好,突出实务操作部分的内容;同时充分体现了新颁布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最新理论、思想,充分吸收国内外经典教材的优点,并结合现代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新成果,建设成一部内容充实、案例真实且便于操作、适用于高职学生学习的教材。为了让教材有更方便于学生学习,同时将其电子化,作为教学资源库的一部分,通过网络提供给学生。
2.2 案例库的内容以会计事务所常见审计项目案例为主
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是根据业务循环进行分工,所以案例库按审计业务循环设置,每个业务循环根据内容都有具体的审计操作提示、审计案例一般内容较多,教材里往往不能列示过多案例、本教材采用案例库的形式予以提供,并通过网络平台提供、此外,案例的选择以会计事务所常见审计项目为主,要求学生根据本业务循环的审计程序,对案例中要求的主要账户进行审查,并作出审计结论,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这样的案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3 教学环节立体化
高职教育注重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学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反映在教材建设上,就是不仅要建设好基础知识教学环节,还要建设好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并协调好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学环节的优化提供支撑。
我们在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编写中贯彻了“夯实基础,知识够用”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以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材编写的目标,注重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必备审计知识。配合有关章节所附的审计案例,将审计工作融入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我们在实务教学内容的编写中坚持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对传统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较大的更新,更加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介绍审计工作循环和各种审计方法的同时,还将独立、客观、公正等职业道德观念贯穿始终,注意帮助学生建立审计职业意识。
4 教学手段的立体化
现代教育技术把动画、仿真等技术引入了课堂,让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一目了然,通过生动的表达方式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把教学资料以知识点为单位,通过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形式,按科学的存储策略组织起来,大大方便了教师在备课、开发电子教案时的教学工作,如此一来,教材就“活”了。
同时,课程网站的建设成为立体化教材建设的一项新内容。课程网站在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而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建设了相关的课程网站,网站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资源、课程建设、教师队伍、课程考核、互动测试等栏目。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公布到网站上,使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就明确课程要求和教学进度,以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计划性。辅导答疑、教师信箱等栏目的设置实现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在网络上的交流。课程网站的建立,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课堂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网络成为课程教学的第二课堂,学生可通过课程网络自主汲取新知、启迪智慧、提高索质,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学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互动。
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教学资源有机的整体,使教材从原来的单纯纸质化转变为全面立体化,既可以达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又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5 结语
根据以上多维度建设目标,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不仅是教材载体的立体化(包括纸质教材、电子教材等),而且还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立体化(包括传统内容、现代内容、学科发展趋势等),教学环节的立体化(包括理论教学、实务教学等)以及教学手段的立体化(包括课堂教学、课外网络自学等),通过这样的全方位立体化教材建设,促进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改善了教学效果,使教材建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更好地服务于示范院校的建设。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便捷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更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路君.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于课程设置[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2]杨昌红,李淑琴.建设《审计学》立体化教材的研究与实践[J].会计之友,2009(8).
关键词:审计学;财经类专业建设;思考
本文为2016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4日
一、高校审计学专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国培养本科审计学专业人才高校数量不断增加,由2008年的39所扩大到2016年的93所,而开设会计专业的高校达467所,相比来看,审计学专业开设的学校数量太少。其在整个管理学科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偏低,每年连1%都不到,可见审计学专业招生人数仍然太少。比如大连财经学院,从2012年审计专业单独招生以来,2012年招生人数约130人左右,到了2016年只招收了50人。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鉴证和咨询的服务会越来越多,这种招生人数的缩减与社会需求是有矛盾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8,374家,其中总所7,373家,分所1,001家,主要分布在广州(含深圳)、北京和山东;中注协共有注册会计师101,376人,北京数量最多,有12,762人,占全国总数的12.73%,排名第二的是广东,有9,028人,第三名是四川,有6,356人。审计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复合型学科,除了需要审计人员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之外,还需要掌握审计处理程序与方法,以及审计技术,既要求专业性,又需要复合的知识结构。然而,审计学专业在我国高校虽有30年的历史,但学科规律尚不成熟,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专业建设还有待完善。
二、审计学的专业建设
审计学专业建设应侧重于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革新等,其中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是重点。
审计学专业作为财经类高校的一个成长专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惑是:对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的把握仍不够准确,专业口径还不够宽;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融合还不到位;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设计指导思想不明确,缺乏科学依据,专业主干课程设置比较随意,不够稳定、明确,未能体现专业主干课的基础性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奠定等。因此,当前专业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指导思想,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宽口径、厚基础”也是审计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过去我国审计队伍是一支以财会人员为主的“查账大军”,审计人员主要来源于会计队伍,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主要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核心能力是账簿检查和财会资料分析。但随着审计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社会对审计需求不断增加,审计功能和对象都发生了变化,审计对象已从单一财务角度的检查转变为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评价,功能也从原有的经济控制与财务监督扩大到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经济鉴证、认证服务和公共绩效审计功能。因此,审计学是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的复合,这就要求学校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原则,强化学生的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知识,在宽厚的基础上建设好审计学专业课程,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二)以学科为导向,突出专业主干课程质量,完善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是实现学科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学生完备专业知识结构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在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上,目前多数高校的审计专业是按审计三大主体来建设专业主干课程,即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对相关的审计基础理论,如财务审计、效益审计等内容均按三大主体进行分割、整合,并有所侧重。这种设置方式对学科基础和学科系统性考虑较少,课程内容存在重叠现象,课程设置口径较窄对学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应探索新的课程设置方式,比如以最能体现审计学核心基础理论的专业主干课程应包括审计学原理(审计学)、审计方法研究、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四门课程来设置专业核心课程。
财务审计课程应在审计学原理基础上全面阐述财务报表审计的技术方法和审计流程,包含被审计单位的销售与收款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货币资金五大部分的审计,以及审计调整和审计报告的撰写;同时,应阐述验资审计、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及一些特殊目的审计项目。
绩效审计应在阐述绩效审计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从企业管理审计、经营性项目审计和政府绩效审计等多角度予以论述。对上述四门课程,必须加以重点建设,以达到较高的质量水平,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三、审计学的课程建设
目前,审计学课程建设的任务仍相当艰巨,除《审计学原理》较为成熟外,《审计方法研究》、《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审计学》等基础性课程建设水平急需提高;交叉、复合型课程尚有开发空间;案例教学法有更广泛的运用空间。因此,审计学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一)努力将专业主干课程建设成精品课程。根据学科建设方向的重新定位,审计学专业主干课程应包括审计学原理、审计方法研究、财务审计、绩效审计等四门课程。首先,《审计学》课程建设还有发展空间。审计学作为财经类高校非审计专业的一门课程,涉及学生较多,应努力将审计课程建设成院级精品课程;其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课程建设滞后明显,应加大建设力度,使之尽快成为精品课程。
(二)革新教学方法,强化案例教学。审计学的技术性及实践性极强,冠上案例教学可以向学生提供其在学校不可能接触到的实际问题,使之了解各类审计案件的审计技巧,提高认知及感悟水平,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弄清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提高学生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但因受师资、教材等多重因素影响,案例教学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审计案例教材多数为审计过程及结果的叙述,考虑教学要求和教学规律不够,案例构成缺乏系统性,有些案例取材于国外,脱离中国的审计环境,不能满足审计案例教学的需要。加之教师参与审计实践的意识不强、机会不多、案例教学经验不足等,使得审计案例教学的推广受到限制。因此,在今后审计案例教学完善中,必须注意广泛收集、精心编写和选择审计教学案例,使审计案例典型、综合、有难度,与审计理论相关,不断更新,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鼓励其积极参与审计案例的收集和编写工作。
(三)加强应用、交叉型审计课程建设。当代审计事业需要的是知识宽厚、视野宽阔的复合型审计人才,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应用、交叉型审计课程的建设。在应用交叉课程的探索中,根据现有办学条件和师资结构,进一步加强包括内部控制学、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审计风险控制与管理模型、经济效益审计、财政审计、金融审计、环境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审计经济分析、中国审计史等在内的应用、交叉课程群的建设和开发。为鼓励新型应用、交叉课程的发展,通过设立课程开发中心,为新课程的顺利设计、实施提供组织机构保障。
总之,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即要充分考虑专业、课程建设二者的侧重和内涵特点,因地制宜,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和要求,重点突破。
主要参考文献:
5、为配合工会开展工作,我们申请开立工会账户,按月及时提取工会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并制定相关的工会财务管理制度,为工会正常开展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6、在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完成了我台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在今年我人事制度改革后,实行了全员聘用制。为配合人改的不断完善,按中心及所属地的相关要求,我台在人员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为职工办理了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我们为每一名职工设立了各项基金账户,做到人员基础资料详实、基数提取核对准确,按不同业务设立备查账,做到存款准确、对账及时。
5、 积极参加中心及省里组织的各种财务培训班,6、 努力学习新知识、新业务,7、 使我们的财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同8、 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财务人员在中心举办的财务培训班学习了审计基础知识、零余额账
户的核算管理、政府采购、4、加强二级库房的管理,建全出入库的手续。改变以往二级库房单方出入库,而财务手续短缺的情况。起到了专人管理、财务监督的作用。
5、为配合工会开展工作,我们申请开立工会账户,按月及时提取工会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并制定相关的工会财务管理制度,为工会正常开展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6、在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完成了我台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在今年我人事制度改革后,实行了全员聘用制。为配合人改的不断完善,按中心及所属地的相关要求,我台在人员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为职工办理了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我们为每一名职工设立了各项基金账户,做到人员基础资料详实、基数提取核对准确,按不同业务设立备查账,做到存款准确、对账及时。
5、 积极参加中心及省里组织的各种财务培训班,6、 努力学习新知识、新业务,7、 使我们的财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同8、 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财务人员在中心举办的财务培训班学习了审计基础知识、零余额账
户的核算管理、政府采购、财务工作基础知识。之后,我们认真归纳总结了所学的内容,在工作之余进行消化理解。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更加强了财经法律意识。
2、认真完成省财务人员后续教育的学习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和基本点也在改变,在为经济基础建设服务的同时也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财务会计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上,应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结合本行业财务工作的特点,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保证财务基础工作的准确、及时、完整,为领导及时、准确、完整的提供财务信息。
3、拓展知识领域,学习监测业务基础知识,以适应人事改革的需要。
按照机房安排的学习时间,我们进行了业务、计算机、电工原理的学习。通过学习加深了对业务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计算机操作水平。
4、我们在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按照党委的要求认真学习“xx大”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其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在“强化两个素质、加强两个文明、确定一个目标”的工作方针指导下,我们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使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财务工作基础知识。之后,我们认真归纳总结了所学的内容,在工作之余进行消化理解。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更加强了财经法律意识。
2、认真完成省财务人员后续教育的学习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和基本点也在改变,在为经济基础建设服务的同时也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财务会计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上,应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结合本行业财务工作的特点,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保证财务基础工作的准确、及时、完整,为领导及时、准确、完整的提供财务信息。
3、拓展知识领域,学习监测业务基础知识,以适应人事改革的需要。
5、为配合工会开展工作,我们申请开立工会账户,按月及时提取工会经费,实行独立核算,并制定相关的工会财务管理制度,为工会正常开展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6、在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完成了我台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工作。在今年我人事制度改革后,实行了全员聘用制。为配合人改的不断完善,按中心及所属地的相关要求,我台在人员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为职工办理了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我们为每一名职工设立了各项基金账户,做到人员基础资料详实、基数提取核对准确,按不同业务设立备查账,做到存款准确、对账及时。
5、 积极参加中心及省里组织的各种财务培训班,6、 努力学习新知识、新业务,7、 使我们的财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同8、 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财务人员在中心举办的财务培训班学习了审计基础知识、零余额账
户的核算管理、政府采购、财务工作基础知识。之后,我们认真归纳总结了所学的内容,在工作之余进行消化理解。通过这次学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更加强了财经法律意识。
2、认真完成省财务人员后续教育的学习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财务会计工作的侧重点和基本点也在改变,在为经济基础建设服务的同时也为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因此财务会计工作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算账、报账等会计核算上,应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结合本行业财务工作的特点,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保证财务基础工作的准确、及时、完整,为领导及时、准确、完整的提供财务信息。
3、拓展知识领域,学习监测业务基础知识,以适应人事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