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现状范文

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6: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现状

篇1

91金融超市里的金融产品应有尽有,对接个人和金融机构双方的需求是这个网上超市在做的事情。C端免费,B端收费,将传统的线下金融中介服务搬到线上,通过这一导购平台,标准化、透明化、高效率、免费的互联网模式解决了传统服务模式存在的收费高、不透明、服务参差不齐等弊端。

如今,91金融超市这个“红娘”目前每天的贷款交易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累计服务金融产品消费者数十万人次,与他们合作的金融机构,包括工商银行、渣打银行、阳光保险、大地保险等300余家。

2014年将是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年。已在这个领域默默耕耘3年的91金融超市在创始人兼CEO许泽玮的带领下,跑在了风口上,就要飞起来。“2015年还会继续爆发,2016年将开始见真招。”许泽玮告诉记者。

革金融中介的命

贷款200万元人民币需要两万的手续费?这种情况其实层出不穷。2011年,本来条件很好的一个朋友,但去一家银行没有贷到款,于是只好去找担保公司。担保公司帮他找了一家银行,最后收取了1%的手续费。

而实际上,只要找到熟悉银行的人,那人是可以免费贷款的。许泽玮听到后感慨万分。金融信息如此不对称,加之他从小在家庭餐桌上的“耳熏目染”——爷爷爸爸妈妈都在银行工作,家里人没事就谈银行的事,他开始思考,能不能利用网络的力量改变这一现状?

不同金融机构对风险的定义千差万别,但普通消费者对这些信息并不知晓。即便略有所知,一家家去跑也很头痛。许泽玮介绍,在读的大学生如果想买一部5000元的手机,大银行是不愿意贷款的。因为银行认为这应该靠信用卡解决。但对于某些信贷机构来说,只要是正规大学的在读生就可以放贷。

于是,他开始搭班子、建队伍。2011年9月1日,许泽玮的团队正式成立,他将网站命名为91金融超市,开始革金融中介的命。一方面他们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便于购买;另一方面,站在金融机构的角度,便于他们推销保险、贷款等产品。很快,张颖、田溯宁相继投资。

那些每天接到担保公司打电话的人,也可能收到91金融超市贷款的信息。自90年代迟迟才开始缓慢发展的中国担保行业直到今天仍然良莠不齐,许泽玮说,91金融超市要把中介里边不好的清洗掉,留下能给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的价值企业,最终促使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升级。

先发一步练内功

300多家金融机构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许泽玮回忆,最初他们合作经验尚浅,再加上一开始就去找总行,并没有想到去找业务部门,碰了不少壁。还好他们坚持了下来,有了几个大行的攻坚,然后开始突破。

2013年,许泽玮和他的团队突然发觉,他们已经站到了风口上。过去找金融机构挨个去谈的状况已经彻底发生了改观,现在已经是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找他们,许泽玮的时间要挨着排了。从金融电商到金融大数据,再到互联网金融,他们做的就是时下互联网圈最流行的事。

这一年,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掀起了巨浪,接着,百度、腾讯等大佬的理财产品也相继跟进,更有不少的P2P企业搅动得这个行业风生水起。

悄无声息中,先行的91金融走在了前列。尽管互联网金融大火,但目前和他们模式近似的企业并不多。

这完全是许泽玮自创的模式。在海外,一般银行多,服务好,用户并没有这些需求。这是中国特色化的生意。

在悄然的积累中,91金融超市树立起了门槛。许泽玮介绍:首先是用户数据的获取;其次是机构的引入,其他同类企业再要做同类的事情也需要一步步去谈,去积累;而且,他们已经构建起一整套自己的系统和模型。去年11月,91金融超市获得国内首张金融信息服务牌照,成为全国首家获得金融信息服务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紧接着,12月,他们又面向国内初创企业,联合多家国资银行推出了“91金融增值宝”理财产品服务,帮助企业进行高附加值财富管理,盘活资金。这也是中国国内首个针对创业企业的高收益理财产品。

篇2

10月份以来,至少已有4家P2P(个人网贷)公司爆发系统性风险,投资者的高收益化成为泡影,陷入本金都难以追回的困境。面对种种恶性事件,P2P行业的安全性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作为网络中介服务的P2P商业模式,何时又为何会把业务与“兑付、偿付、挤兑”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P2P行业目前的规模相对整体金融业来说很小,监管机构也还未将其纳入监管范围。但作为迅速成长起来的类金融服务行业,其业务规模今年有望超过1800亿元,增幅同比预计超过600%。此外,金融大腕银行也试图来P2P行业分得一杯羹,未来行业的竞争将不可小觑。

赢得客户者赢天下,投资者的首要目标就是要给予客户足够的安全感。作为投资者,我们不能被蓬勃发展的行业现状冲昏头脑,每一位投资者都应明白这样的道理:你的钱到底投资到了哪里?P2P平台所提供的交易服务,交易的是信贷资产,也就是债权。既然是债权,就一定会有风险存在,放眼全球也没听说哪里有零坏账率的银行。所以投资者更应该关注风险的发生率是多少、是否可控、是否可承受?

我们的国外同行做得非常好,值得借鉴。在英国,P2P网络借贷平台不向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也不保证出借人的收益或本金安全,坏账交给催收公司。但随着竞争的加大,英国三大平台Zopa、RateSetter和Funding Circle近期陆续出台了一些补偿投资者坏账的措施。2005年成立的Zopa是P2P的鼻祖,RateSetter和Funding Circle则在2010年年中创立。

RateSetter为了降低坏账率,成立了“预备基金”,该措施规定,借款人必须向平台额外缴纳一定额度的费用,万一逾期不还,便从“预备基金”中支出,补偿给投资人。正因为这一措施,RateSetter的坏账率只有0.69%。Zopa今年也效仿了这一做法,成立了“守护者基金”,目前该基金已达到78.4450万英镑的规模,足以应对51.1664万英镑的坏账。

一家P2P借贷平台的风险大小,是由该平台对借款人的审核是否严格决定的。如果平台放松对借款人的信用评审,那么坏账率将会上升,投资人也将面临重大损失。为了分散风险,Zopa和RateSetter都规定,投资人不能将全部资金借给一个对象,必须在超过50人的借款人之间分配。上述两家平台会自动将出借人的资金分割为10英镑的小包,投资人再选择对每个借款人如何分配。Funding Circle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但由于该网站主要是借钱给中小企业,所以也允许投资人自由选择是否要分散投资,并且投资人要对借钱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这一点上,畅贷网基本也是遵循这样的一个游戏规则,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金,以确保在借款人逾期的情况下能为客户买单,最大限度地降低其风险。此外,畅贷网还提出了清算分离的理念,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实现清算与结算分离、信息流与资金流分离,且必须经由用户本人二次确认或二次授权,从而保证平台不在任何时候、因任何理由、以任何方式接触客户资金,保障客户资金的安全性及平台服务的独立性、经营的合规性。

篇3

我在平常接待学生和家长咨询时,最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去加拿大留学,读什么专业好呢?”的确,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本科专业基本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从某种角度来看,选择专业甚至比选择学校还要来的重要的多,纵观加拿大上百个专业,究竟什么专业好呢?

那么针对高考生家庭留学加拿大最关注的上述专业选择问题,加拿大使馆商务处张可介绍说,“2010年加拿大留学前十位的热门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计算机、会计、电子工程和软件工程。”金融专业一直都是留学大热门,尽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金融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创伤,但是没有人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相反更多的人从这件事情中看到了机遇。这些热门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大都是国内比较缺乏的,学生在留学国接受高度专业化 系统化的教育和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学成回国就业依然大有前途。因此,目前金融、经济等商科专业仍然是学生热捧的对象。而据加拿大统计局在09年2月26日出台的关于行业工资调查中显示,金融保险业的每周平均工资在1000加币(折合人民币6650元)以上,居所有行业的前4位。

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融服务可以说无处不在, 小到写个支票、买菜时用银行卡,大到为自己的退休储蓄作投资,全都离不开金融服务行业。在加拿大3000余家大大小小的金融机构中, 其最重要的职能就是给人们为将来储蓄提供一种途径,股票也好、基金也好、保险也好、债券、定期存款也好,莫不如此。

金融行业及职业分析

金融行业是北美最大型的行业之一,金融相关的工作种类繁多,并且金融业素来是人人羡慕的“金饭碗”。 金融服务行业是加拿大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整个行业包括银行、信托公司、信用社、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投资等七大类金融公司。在加 拿大金融产业直接雇佣五十五万从业人员,每周支付的工资达四亿两千万加币(资料来源:加拿大财政部)。金融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一般来说随便一家银行、证券公司都有上百亿的资本金。

金融业紧缺的人才现状

金融业现在很缺乏风险管理人才和金融工程的人才,他们一方面需要有财务和金融知识,另外一方面他们要具备写金融计算程序的能力 (Financial Modeling)。他们还需要熟悉金融产品以及这些产品会产生哪些风险等。建议有理工科和数学、统计背景的学生,大学毕业后选修金融类行业证书或报考金融类研究生。

整个金融系统的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快速有效的电子信息系统,因此电子信息系统对金融产业来说至关重要。很多大型金融类公司拥有自己的信息系统管理团队,另外一些金融公司外包给专业的金融信息服务公司,如CGI等。因此,金融行业也是IT人士的主要非直接雇主。

金融业职业的分类

目前金融业所需人才主要分为如下几类:一般业务人员、财会类业务人员、个人金融理财人员、金融投资分析人员、金融财务审计师和会计师、交易、研究分析人、风险管理人员、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和客户服务人员。这里主要介绍中国大陆移民从业人数较多、收入较高的两种职位:金融投资分析人员 (FinancialAnalyst)和个人金融理财人员(FinancialAdvisor)。

金融投资分析人员(FinancialAnalyst)和个人金融理财人员(FinancialAdvisor)都是从事提供金融分析结果和投资指导的工作,所不同的是金融分析人员为企业提供服务,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行业的发展现状,并据此为金融机构提供投资的指导性意见。个人金融理财人员则侧重于根据个人的金融需要提供一系列金融产品以供选择。

金融投资分析人员(FinancialAnalyst)也被称为金融分析师、证券分析师或投资分析师。他们一般就职于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帮助这些公司或公司客户做出理性的投资决定。

个人金融理财人员(FinancialAdvisor)也被称为金融理财师、金融策划师、金融顾问等。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客户的短期和长期的金融需要和金融状况,为客户提供购买适合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的建议。

绝大多数金融分析人员就职于大型金融公司的总部,19%的人员就职于证券和商品交易所、中介公司和投资服务公司,余下的人员主要工作在保险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管理、科技咨询公司以及地方及联邦政府。31%的金融理财人员就职于证券、基金经纪公司,14%的理财人员就职于银行、信用社或存款公司,38%的金融理财人员属于自雇人员,作为金融产品的工作于小型投资顾问公司。余下少部分人员工作于保险经纪公司

加拿大因金融行业发达成为华人留学生和技术移民求职的热点,那么,加拿大金融领域薪资情 况以及工作职位和要求是怎样的呢?

1. Investment Banker

最高级 Finance工作。主要职能是代表投资银行为公司客户提供在金融市场上融资等服务。融资渠道有多种,如IPO(股票上市),Bond(发行债 券),Securitization也有做兼并收购的。一旦做成一单,利润极为丰厚。这种工作对Communication Skill要求很高。

要求:名校MBA,沟通能力强。

主要 Employer:五大银行,其他投资银行(美林,瑞银,高盛等)。

起薪:年薪10万加币(人民币66.5万元)。

2. Trader

主要是代表各金融机构进行证券市场上交易,如Equity, Bonds, Derivatives等等, 自己也有一些资金运作,有一定的Portfolio Management的功能。

要求:反应敏捷,善于沟通。

主要Employer:五大银行, 各类基金公司。

起薪:年薪10万加币(人民币66.5万元)

上面两种都是最热门的Finance工作,报酬和社会地位都很高,是金融人士梦寐以求的职业。

华人做的比较多的Finance工作是Analyst也就是分析员。这类工作一般对英语的要求程度稍低,对数学和分析能 力有一定要求,工作相对枯燥但压力不大,收入中等偏上但很稳定,上班时间基本正常(不象Banker和Trader,一星期工作经常 超过70个小时)。金融行业对各类Analyst需求较大但一般要求相关经验,一旦入行之后就算被 Layoff了再找工作也很容易。

Financial Analyst涵盖的定义太广,主要有以下几种:

3. Equity Reserch Analyst Associate

股票分析师助理。协助Analyst为Trader和Portfolio Manager服务。主要工作是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跟踪行业动态,以便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和推荐。

要求:分析能力,会计知识,沟通能力(要和上市公司的Invest Relations 打交道),CFA (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或CA,MBA。

主要Employer:五大银行, 各投资银行,各大保险公司,各类基金公司。

起薪:年薪60万至80万加币(工作时间较长,6:00 至 18:00, 要求很早到办公室,所以Bonus应该比较多)。

4. Finance Engineer

金融工程。在加拿大,这个专业的人不是太多,每个银行大约有一二十人是真正搞金 融工程的,主要是搞Model的。服务对象是Risk Management和Trading Room,大多 是数学、物理、金融博士,也有一些是UT,Waterloo和York的Math Finance硕士,数学能力一般都很强。

要求:数学要绝对的好,如果是理科博士,需行内经验,否则应去拿个Math Finance的学 历。

主要Employer:五大银行, 各大保险公司,各基金,大能源公司(如OPG)。

起薪:硕士6万-8万加币

5. Credit Manager(Analyst)

有点象国内的搞信贷的。主要研究公司客户的报表,确定客户的评级。

要求:MBA,CA,CMA,分析能力,注意细节的能力。

主要Employer:五大银行,HSBC等其他银行。

起薪:4万 -7万加币

6. Quantitative Analyst

和Equity Research Analyst偏重基本面分析不同,QA主要偏重技术面分析,需要 一些统计方面的知识,主要应用在Fixed Income Analysis上。

要求:MBA,CFA,Master of Finance,Master of Stats,数学,统计,编程。

主要Employer:五大银行, 各大保险公司,各基金公司。

起薪:60K。

7. Financial Risk Manager

金融风险管理。五大银行中,每家都有支200多人的Risk Manager队 伍。学Quantitative Finance的Master(不管是Math Finance还是Finance Engineer)毕业后大多数都在搞这个, 因为真正开发Model的还是需要PHD。

要求:MBA IN FE,CFA,Math Finance,Master of Stats。

主要Employer:五大银行, 各大保险公司。

起薪:60-80K。

除了上述所列,还有一些其他的Finance Job:

8. Portfolio Manager

基金经理。行内有Buy Side和Sell Side之分。Sell Side公司如AIM TRIMARK,FIDELITY等等,他们经 营一些Fund,然后推销出去让别人来买。Buy Side公司主要是一些Pension或者Endowment Fund如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Fund,U of T Endowment Fund等,他们可以自己经营手中的数十亿资金,也可以买Sell Side的产品。

要求:行内多年经验,一般是从Analyst熬上去。PM的分红很厉害,碰到大市好的 时候,干几年就可以退休了。

9. Portfolio Analyst

为基金工作的分析师。主要是为8服务。

要求:CFA,MBA。

起薪:>50K。

10. Financial Advisor/Planner

为个人提供投资,退休金,报税等服务。

要求:沟通能力,CSC Course,CFP。

主要Employer:五大银行,其他金融机构。

起薪:难说。多数是底薪加Commission,赚的多的 几十万的也有,属于Sales性质。

11. Corporation Finance

公司财务,小公司的财务主要是Accounting。真正需要 Budgeting,Planning,Hedge,Pension等金融服务的都 是很大的公司,而且Finance方面的人也很少。这么说吧,Corporat Finance分Treasure 和Controller,后者是纯 会计,前者偏Finance一些。

综上可得知,Finance工作主要集中在几大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和大公司。同是Finance工作,但性质相 差很大。待遇比一般的工作稍好,但门槛也高一些。跟Accounting不一样,国内这方面的领域还很不成熟,造成了国内的Finance工作经验基本上 不 被加拿大雇主认可。所以在本地读个证书如CSC,CFA或学位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就读金融专业呢?

首先,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这个专业。在中国,一谈到金融就是货币银行、国际金融,所以很多学生家长都容易误认为金融属于文科。其实,在加拿大的金融学主要都是学习和研究金融市场,包括股市、债券衍生工 具,公司财务(资本机结构、收购)等等,而所谓的国际金融则更多属于经济学。对此,我们建议学生和家长,对数字敏感,且数学功底好的学生去学习金融比较好。因为加拿大金融专业所有的金融问题数字化和量化,所以课程要学习很多大量的数学和统计方法。而数学较差,或数字功底不强的考生可能会学得较吃力。

其次,学校选择。金融专业的著名大学有:约克大学,多大,西安大略大学,滑铁卢大学,但是,加拿大有些大学商学院第一年不招收高中毕业生,要求学生先在文学院或理学院读第一年的基础课,然后根据大一成绩再申请商学院;除此之外,有些大学的商学院对于学生高中课程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修过ENG4U、MHF4U、MCV4U、MDM4U,即一门12年级英语和3门12年级数学课程。因此,在选择就读学校时,一定要仔细查阅学校以及专业的录取要求,及时核实自己是否能够满足双重要求。

篇4

 

在社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P2P网络集资形成呈现出全新性的发展方向,各界人士在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下对P2P网络集资项目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全面丰富了社会大众的投资渠道,同时也对金融市场的运行及创新发展开辟了全新途径。而在P2P网络集资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出现了无准入门槛以及无监管机构的危机性发展局面,2014年上半年,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针对P2P网络集资提出了多种规范性的处理意见,刑事司法机关也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对P2P集资行为的打击力度,例如在中宝投资的法定代表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之后,衢州市人民检察院对其进行调查,之后,多家P2P网络集资平台被警方立案侦查。文章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我国P2P公司的运行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同时也对其法律规范进行了科学性的分析,旨在通过刑法规制环境的营造,规范P2P网络集资行为,从而为我国金融行业的运行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 P2P网络集资行为引入刑法规制的必要性

 

(一)P2P平台存在跑路频发现象

 

我国的P2P行业,从其发展之日起就受到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我国的P2P平台,由于其跑路、倒闭现象频发,使我国P2P平台的确立与国外纯线上的经营模式以及借贷模式存在差异,在国内,平台的构建只是P2P借贷的一种宣传形式,而且其借贷率明显高于银行利率,这种借贷平台的设计缺乏系统性的监督及管理,一些P2P网络集资存在着忽视企业经营风险、盲目追求企业利益等现象,使很多P2P企业在运行中受到公安部门的调查。在这种环境下,应该积极引入刑法规制内容,对P2P网络集资行为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为金融行业的创新及发展提供稳定性的运营空间。

 

(二) 刑法介入是P2P网络集资中的法理基础

 

在市场经济运行及发展过程中,其市场经济注意力是将社会的经济准则作为基础,通过行为规范及调整进行经济结构以及经济状态的调整。P2P网络融资作为一种全新性的融资模式,其项目的运作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利益,而在社会运行中,只有健康、稳定的经济利益才可以充分满足人民的利益,因此异化的P2P网络融资行为就存在着非法集资的风险,这种环境会为市场经济的稳定运行造成影响,更为严重的会互相损害他人利益的关系,只有通过刑法规制的有效介入,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P2P网络融资平台的稳定性发展。

 

二、 P2P网络集资行为刑法规制的若干研究

 

(一)合理取消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对直接融资的规制

 

现阶段我国司法实践过程中,对民间借贷以及非法集资的界限确定相对模糊,一些民间融资现象会受到司法部门的严格打击,很多企业借贷以及民间的直接集资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类型,在这种治理环境下,一些企业在运行中会将直接性融资由非法吸收转移到擅自公开证券的行为之中,因此在刑法规制介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为企业的直接融资营造良好空间,例如一些中小型企业在运行中,可以通过这一环节进行贷款,将集资行为重新还原成民间的权利机制。而在P2P网络融资平台设计中,由于P2P网络融资本身就是民间借贷的互联网环境,很多P2P借贷人所指的对象不再局限于自然人,更多情况下将其认定为P2P借款人一方。当刑法对企业民间直接借贷产生限制时,会使P2P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的运行造成影响。

 

(二) P2P网络集资行为中非法集资的行为认定

 

在P2P网络集资平台未经相关部门批准的状态下,会向社会中不特定的群体进行资金吸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基本条件,因此在非法吸收公众资金中应该遵守以下原则:第一,在P2P网络集资平台中,未经相关部门依法批准的状况下,可以将借贷人的贷款需求设计成为相应的理财产品,并将其出售给出资人;第二,实现资金的归集处理,然后再寻找借款对象;第三,构建期限错配的资金管理方式,将长期性的资金标准拆成短期标准,从而为资金的科学管理提供有效依据;第四,可以开展自融业务形式,将吸收的资金运用在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中。通过这些融资方式的确立,可以使P2P网络集资平台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向,使该平台成为借款人以及出资人的资金中转站,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集资行为,实现合规性、合法性网络集资平台的构建。在刑法规制确立中,应该认清上述现状,从而实现非法集资行为的准确认定。

 

(三) 构建刑法规制中P2P网络融资监管技术

 

在P2P金融行业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我国P2P网络融资仍然存在着无监管、无牌照以及无门槛的发展现状。在调查中发现,我国于2015上半年,P2P跑路平台的数量逐渐增加,很多平台也在发展中凭借创新性的发展理念得到转型。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融资平台需要特许资格才可以进行金融项目的经营,但是P2P中无牌照、无门槛现象使P2P在运行中险象环生,因此在现阶段刑法规制中,应该尽快完善网络融资的监管机制,为P2P行业的发展指引方向,使其现有的融资无序现象得到有效改善。在刑法规制监督管理措施构建的过程中,应该限定P2P平台从事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明确投资人以及借贷人的对应借贷关系,其所接受的资金应该由第三方进行监督管理。P2P平台不能直接参与到借贷活动之中,如果P2P平台在运行中,通过风险储存的方式进行了贷款信用风险的承担,也应该遵循银行资金损失准备金以及资本相当的监督管理原则,保证资金风险的成本,实现P2P平台风险的有力吸收,并为网络平台的构建及经营提供系统依据。⑤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社会经济 运行及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为P2P网络集资平台的发展提供系统性的法律依据,在刑法规则融入中,也应该明确集资行为的监管主体,构建行业自律以及政府管理相结合的平台运行模式,科学完善征信体制的监督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明确P2P网络集资的市场准入资格,保证人们的基本权益。与此同时,在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协调刑法规制与P2P平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网络集资行为的科学探究,明确司法实务的相关内容,从而为P2P网络集资平台的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依据。

篇5

【关键词】“双创” 互联网金融 信用服务 【中图分类号】 F724.6 【文献标识码】A

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已经席卷各行各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吸引了众多企业和创业者参与其中,为我国经济市场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在2015年的两会政府报告中,总理除了提出“双创”外,还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其中,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互联网金融服务行业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的典型。互联网金融不仅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还能够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起到支持作用,也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双创”活动的开展。

我国的金融环境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实现了快速发展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的《2015-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与教育、医疗、交通、旅游等各个领域融合,规模已近10万亿。从业务性质来看,互联网金融主要开展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与中间业务。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额宝、腾讯的微信理财通等都是典型的互联网金融负债业务,据2016年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余额宝用户已达2.95亿人;2015年初,微信理财通的资金规模也超千亿。在资产业务上,主要是以P2P融资、电商小贷和众筹等为代表。当前我国活跃的P2P网贷平台超过350家,累积交易金额超600亿。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云计算、金融信息服务等是互联网金融中间业务的代表。易观智库2015年1月的调查统计显示,支付宝的活跃用户目前已超6亿,未来10年随着更多海外用户的加入更有望突破20亿。由此可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极为迅猛,并快速进入传统银行业的业务领域。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是与我国的金融环境有密切关系的。

首先,我国当前尚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我国也在不断开放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以及银行间的拆借利率已经与市场化利率较为接近,但我国在存款利率方面始终处于管制状态,并未完全开放,加上通货膨胀,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常常出现负值。此外,银行的其他理财金融产品往往购买门槛较高,这让一般仅拥有小额存款的人难以购买银行金融产品。但互联网金融的产品丰富、起购金额低,也并没有过多的门槛,这就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不足,吸引了大批普通金融消费者。

其次,我国金融消费者的投资渠道狭窄,而互联网理财满足了普通大众低风险投资需求。当前我国的金融机构推出了保险、股票、基金、信托、期货等各种金融产品,但这些金融产品都具较高投资风险,不符合普通投资者的需求。而互联网金融所推出的金融产品,不仅收益数倍高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产品,而且能够持续稳定带来收益,适用保守型的普通投资者,这也让互联网金融受到大众追捧。

最后,我国传统金融业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不足。我国银行大都青睐具备周期长、企业规模大、房地产领域、政府项目等元素的贷款项目,而并不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而且大多数银行贷款的审批流程复杂、人力资源投入较高,也不符合小微企业灵活的融资需求。互联网金融中的网络贷款业务的开展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在这一领域的不足,这也促使我国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项目迅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助力“双创”战略的实施

首先,互联网金融为“双创”提供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在互联网金融趋势下,传统金融机构也不断将业务互联网化,积极开发互联网金融产品,使金融消费者通过电脑、手机等联网设备就能完成金融活动,极大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而且,互联网金融还为“双创”项目进行融资提供了多种可能。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也促进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创新改革,为双创参与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

其次,大数据能够为双创参与者提供信用服务。“双创”项目面临融资难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中小微企业缺乏能够担保抵押的资产,另一方面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并不了解双创参与企业的信用状况。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因为成本问题很难对全部企业进行信用记录,但互联网金融可以根据“双创”企业在电商等网络平台的订单、销售额等经营状况建立企业信用数据库,从而为企业提供授信服务。据此,金融机构可凭借企业信用状况提供融资服务,为双创提供金融支持。

最后,互联网金融能够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促进“双创”战略发展。互联网金融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能够精准了解“双创”参与者的金融需求,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这既发展了互联网金融,也能够满足“双创”参与者的金融需求,降低双方的运营成本。在具体的互联网金融活动中,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设置条件,快速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双创”企业,并在线完成授信评价,这既提升了互联网金融的效率,也有利于双创企业快速获得融资。

“双创”视角下互联网金融理性发展的对策

在“双创”背景下,尽管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并极大地促进了“双创”事业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过热的互联网金融回归理性。2016年10月,国务院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打击互联网金融中不规范经营行为,引导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构建稳健安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秩序。

第一,我国应制定专门的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当前,我国在互联网金融规范上仅出台了一些办法、规定,但其法律效力不高,也没有相关的专门法律。因此,为了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态势,我国应尽快填补这一领域的法律空白,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准入、运营、监管等各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约束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我国相关部门的互联网金融执法提供法律依据,也能为“双创”活动的投融资双方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第二,我国应加快征信体系建设。信用是金融活动开展的基础,尤其是对互联网金融而言,缺乏信用评估,可能会对整个系统带来风险。小微企业是我国“双创”开展的主力军,而由于征信体系的不完善,使它们较难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支持。尽管互联网金融简化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程序,为其创业、创新提供了便利,但要想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对“双创”产生最大化效应,还是应该严格把控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可利用大稻荨⒃萍扑愕燃际豕菇ㄊ字化的信用管理体系。除此之外,我国应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成立专业化的征信机构,为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各个行业提供征信服务。

第三,要加大互联网人才的培养力度。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覆盖了计算机、网络、金融、管理等专业,而且还需要大批熟悉金融产业政策的人才。人才是一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我国互联网金融要想更好服务于“双创”,就需要一大批专业的互联网金融人才。因此,我国高校应及时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既要重视传统的数学、统计学、金融风险评估等课程学习,也要开设网络安全、大数据技术等新课程,满足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

第四,要完善互联网金融网络管理体系。面对种类日益丰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我国需要建立分类监管体系,但传统的监管方式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监管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为此,我国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上也可以顺应时展潮流,建立网络监管体系,将金融监管虚拟化,而且通过建设网络监管系统,还能够共享监管信息,降低金融监管成本,提升效率,为互联网金融的稳健发展提供保障。在网络监管体系建设上,我国工信部应重视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建设,对网络金融交易中涉及到的交易记录、网络身份认证、加密信息、电子签名等进行有效保护,减少互联网金融风险,避免因安全措施不足给互联网金融交易者带来财产损失。

(作者单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①金海:《互联网金融在热议中回归理性思考》,《中关村》,2014年第11期。

篇6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 离岸外包 在岸外包 产业集群基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7-060-04

近年来,国际国内金融服务外包迅速发展。我国在制定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拟将金融服务外包作为巩固提升的优势领域加快发展,提出要在扩大现有行业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向高端服务拓展,提高我国金融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水平。本文根据国际国内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态势,对如何加快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的新趋势

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机构将其部分事务委托给外部机构或者个人处理。2005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公布的《金融服务外包》文件,将金融服务外包定义为“受管制实体在持续性的基础上利用第三方来完成一些一般由受管制现在或将来所从事的事务,而不论该第三方当事人是否为公司集团内的一个附属企业,或为公司集团外的某一当事人。”金融服务外包不仅包括将业务交给外部机构,还包括将业务交给集团内的其他子公司去完成的情形;不仅包括业务的初始转移,还包括业务的再次转移(称之为“分包”);不仅包括银行业务的外包,还包括保险、基金等业务领域的外包。从外包内容上看,金融服务外包包括金融信息技术外包(ITO)和金融业务流程外包(BPO)。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是指金融企业以长期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嵌入式软件开发与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等;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是指金融企业将非核心业务流程和部分核心业务流程委托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主要包括呼叫中心、财务技术支持、消费者支持服务、运营流程外包等。

金融服务外包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发达国家一些金融公司为节约成本,将打印及记录等业务外包。20世纪90年代后,金融服务外包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外包业务扩展到IT部门及人力资源等更多领域。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了新一轮金融服务外包浪潮,在所有行业中,金融业外包规模已经排在制造业服务外包之后位居第二位,覆盖了银行、保险、证券、投资等各类以及各种规模的金融机构。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呈现以下发展态势:

第一,金融服务外包规模持续增长。以软件及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正以空前的速度实现跨国界转移,专业化服务出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金融后台服务行业正进入高速成长期。金融机构在全球IT技术的发展、成本压力以及自身安全要求和转移风险等因素的驱动下,通过将前、后台业务分离,将金融后台服务包括金融数据处理、金融服务软件及系统研发、金融灾难备份、清算中心、银行卡业务等外包来提高效率,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增强其在全球金融领域中的竞争力。

第二,金融服务外包的内容逐渐深化。金融服务外包起步于金融ITO(信息技术外包),成长壮大于金融BPO(业务流程外包),而发展趋势将是金融KPO(知识流程外包)。最初的金融服务外包主要是IT业务的外包,包括提供桌面协助、大型数据系统或网络的连接等服务。近年来,许多大型银行竞相将其操作管理中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业务派送到海外,离岸外包业务从一般IT服务扩展到金融服务领域,外包的商业模式也从一般软件配套服务进入了运营操作过程承包。目前,服务外包市场逐步从ITO向纵深即BPO、KPO发展,一些专精特定业务的外包商很受市场欢迎。近年来,这些提供特殊专精功能的外包商为了保持其竞争力而不断加大外包业务的深度,正在大力开拓专家型外包业务,并配以高科技的智能应用,创造出新的知识资本,大力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离岸金融服务外包趋势不断扩大。离岸金融服务外包是指金融企业将自己的部分业务委托给外国企业的一种商业行为。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各公司的利润率不断下降,同时客户对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推动了各金融服务公司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服务品质。最初,欧美的公司进行离岸外包是充分利用全球的劳动力差价进行劳动力套利,发展中国家低廉的劳动力降低了公司成本,使公司在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许多跨国公司试图通过建立离岸交易及服务中心来提高本机构整体效率。金融机构除将业务外包给服务商外,也会把一些业务交由海外附属机构来完成。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统计显示,2001年仅有10%不到的金融机构参与到离岸外包的行业,而到2006年这个比例已经达到了75%。据金融研究公司Tower Group的调查,一批世界超级金融机构,包括美国运通、GE Capital等都向海外大规模地外移了客户呼叫中心与软件开发业务。

第四,金融服务外包的全球格局初步形成。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是主要的金融服务外包发包方,而印度、爱尔兰等国是主要的接包方。美国公司占据全球离岸经营业务的70%,欧盟和日本占据剩余份额,其中英国居于主导地位。美国、日本和西欧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商务流程已经实现了标准化,为降低成本,将其业务流程中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国外其他的服务公司运作。国际金融服务外包最主要承接国是印度、爱尔兰等国服务提供商。科尔尼咨询公司研究指出,从金融结构、商业环境和专业技术人才的获取三个方面来考察离岸目的地国家,印度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国、马来西亚、捷克等紧随其后。目前,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已经形成以印度市场为核心,同时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新兴服务外包市场的整体格局。

二、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的蓬勃发展为我国提供了两大机遇:一是根据WTO协议,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外包服务中心,我国有望成为继印度等国家之后又一个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中心,为国内金融服务外包商提供了发展机会;二是国内金融机构也将越来越多地借鉴国外同行的成功经验,选择合适的外包商,将非核心业务剥离,提高自身经营效率。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第一,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迅速。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IT外包。1992年中国银行成立的博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1996年中国工商银行成立的软件开发中心,都专门为本行提供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目前,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软件开发、技术研究、支持推广业务均外包给了隶属于总行的软件开发中心,其他中小商业银行则多采用将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给专业公司的做法。金融外包业务也在IT以外的其他领域快速推进,其中以信用卡和保险后援中心发展最快。目前,我国的外包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银行卡业务的全套服务,从申办筹建、设计产品、市场营销到交易处理和客户服务,甚至包括客户数据分析和市场定位。根据有关机构预计,2010年在超过3000亿美元的离岸外移投资中10%有希望投向中国,其中与金融相关的业务流程外包 (BPO)约50亿美元以上;在岸外包业务方面,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已达到500亿元。随着我国金融外包业务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发包主体范围的逐渐扩展,其规模会越来越大。

第二,我国发展金融服务外包拥有竞争优势。我国在承接金融外包业务方面具有以下竞争优势:一是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投资环境良好,集聚了众多金融服务外包机构。目前我国既有埃森哲、IBM等世界著名的BPO公司,也有如Infosys、塔塔等来自印度的公司。欧洲流程外包研究机构Morgan Chamber分析称,中国银行业的变革以及外资银行的发展计划,将给中国的BPO提供商带来战略性的机遇,我国将有机会同全球领先的银行合作,分享银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种合作未来会成为我国BPO走向世界的桥梁。二是我国拥有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储量大。三是我国在人力资源、能源、基础设施方面享有较大的成本优势。四是我国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在电信、交通领域基础设施堪称一流。五是我国拥有广大的国内市场,跨国公司纷纷在我国建立起客户群,香港和上海正在成为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以市场带动的服务外包趋势势不可挡。六是我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亚洲的中心,经济发达的日本和韩国都靠近我国,文化传统相似,日韩两国企业发放金融外包业务首选是我国。目前,上海、北京、深圳等金融发达城市以及邻近上海的昆山已先后规划建立了金融服务外包基地。上海率先于2005年7月将上海银行卡产业园确定为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商务部和上海市政府陆续出台了鼓励政策,着手将其打造成为国内首家金融外包业务示范基地,并把上海建成国际跨国金融机构的亚太总部所在地和服务全球的后台基地。近年来,外资银行亚太区外包中心正在逐步向上海转移,在沪外资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和专业性较强的银行,已经在境内投资关联公司开展外包业务,业务种类和业务量都在逐步增加,这些分行或公司,将被打造成外资银行亚太区服务外包的操作中心。北京、深圳、昆山也先后规划建立了朝阳区金盏金融服务园区、罗湖金融配套服务中心和花桥国际商务城。可以预见,上海、北京、深圳、昆山将成为未来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基地。

第三,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还有待培育完善。目前,外资跨国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比较广泛,涉及数据处理、IT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和部分操作性业务等,而中资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外包尚处在起步阶段,部分国内金融机构开展了服务外包业务的尝试,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相关业务、信用卡业务的外包。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外包在有效利用外部资源、集中资源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缩短新业务或新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然而,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还很不完善:一是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规范的纠纷处理机制缺失,外包监控制度尚不成熟;二是外包服务商资格审查制度欠缺,质量信誉优异的外包服务商缺乏;三是外包业务范围狭窄,目前国内金融服务外包主要集中于IT业,IT系统规模小的地方性商业银行通过外包服务所能带来的成本节约不具有吸引力。但从长远发展趋势看,随着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金融行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国内金融机构也将更加关注自己的核心业务,对外包服务的需求将不断扩大,而国内IT行业、技术和管理咨询行业的迅速成长也会带动外包服务的增长,伴随着金融外包行业的成熟,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外包商也将涌现出来,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均会不断扩大。

第四,我国承接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的努力仍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在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体系中,中国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并被认为有机会成为继印度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金融服务外包中心。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彼得・郝勒维茨认为,到2015年中国和印度将成为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业的中心。因为中、印两国拥有大量受过良好培训的外包业务人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能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我国在综合成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具有优势,因此我国是发达国家金融服务外包的首要选择。然而,相对于印度而言,我国在承接国际金融服务外包方面还存在差距,在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中,印度是我国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而且居于优势地位。

三、加快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思考

“十二五”时期,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跨越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作为我国服务外包的优势行业将要实现较大发展。综合考虑我国发展金融服务外包的优势与劣势,根据当前国际、国内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态势,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国家的经验,积极拓展金融服务外包领域,进一步增强承接国际金融外包业务能力,扩大离岸金融服务外包,同时积极发展在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加快金融服务外包发展。

第一,挥比较优势,扩大业务承接范围。首先,积极发挥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健康、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增强竞争优势,争取全球服务外包的核心业务的承接,分行业有计划地选择重点行业拓展外包领域,鼓励企业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外包市场,不仅要积极承接信用等级评估、市场调研、后勤保障、计算机业务及系统的维护维修、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形象建设等服务外包业务,还要拓展复杂程度较高的业务流程外包及其他新兴服务业务;发挥文化、地理优势,从向韩国和日本金融机构提供IT服务外包逐渐扩展服务领域,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提供专精式服务外包。其次,积极承接发展国内金融机构外包业务,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从IT相关业务、信用卡业务、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服务,向金融数据处理和灾备、客户服务、财务和会计、营销、研发设计等高端外包业务发展。

第二,加强对企业和人才培育,完善金融服务外包法律环境。针对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存在的大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少、金融外包服务专业人才短缺、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还不够完善等薄弱环节,加强企业和人才培育,完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等法律环境建设,增强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潜力。在对企业培育上,不仅要继续引进国际知名金融服务外包公司,更要积极培育更多的本土型竞争力强的专业金融外包服务提供商;在对人才培育上,加大对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专门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海外招揽留学生回国创业等多渠道方式,培育大批高素质的金融服务专业人才,为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在完善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保护等法律环境建设上,研究制定保护知识产权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国家法规和行业规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大力倡导企业诚实守信,保护客户商业秘密,遵守国际通行的信息保护规则,在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内设立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机构,加强对软件盗版等各类侵害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第三,加快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以上海、北京、深圳、昆山等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为重点,推动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发展。借鉴印度、爱尔兰等国际先进服务外包基地发展经验,从建设高水准、前瞻性的服务外包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要求出发,建设配套功能齐全的国际化金融服务外包园区,完善通信基础设施,筹建直达欧美、日本的高速互联网络出口,改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的软硬件环境。

第四,建立完善有效的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制度。充分认识金融服务外包活动的潜在风险,立足于我国金融服务外包的实践,借鉴国外金融服务外包监管的经验,参考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服务外包》的成果,制定我国金融业务外包监管指引文件,确立符合金融服务外包监管原则的规范和制度,为支持我国金融外包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基础。

第五,进一步加强政府对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学习借鉴印度的经验,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发展。如将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建立并完善外包服务商的资格审查和信用评级制度,倡导建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制定金融服务外包的行业标准,推动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健康规范发展;政府推动组建金融服务外包联盟,突出群体力量,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成立金融服务外包的行业管理机构和专项发展基金,以行业协调和互助的方式推动外包产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服务外包企业取得的具有重大社会或经济效益的知识产权项目,通过专项资金的形式给予奖励,鼓励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金融服务外包

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包风险管理指引

3、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2007、2008、2009、2010-2011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中国情报网2010-2015年中国金融服务外包市场调查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2011.5

5、杨琳 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现状及前景,当代金融家 2010.3

6、姜荣春 金融服务外包:国际趋势与中国实践全球视线 2011.4

7、秦政、王铁山 中印金融服务外包的竞争格局与策略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10.3

篇7

一、*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1、服务业持续稳步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2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666.45亿元,比2000年增长78.6%,年均增长12.3%。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35%,比20*年的49.1%增加了3.4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6.9:44:49.1变为20*年的5:42.5:52.5。

2、生活和生产业竞相发展,现代服务业正在崛起。

—会展业发展强劲。*会展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亮点。目前拥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展馆2个,总面积8.8万平方米,展览公司120多家,相继举办了不同层次的大型会议和展览,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年,全市共举办会展103个,其中全国性展会3个,区域性展会19个,地方性展会36个,综合性展会12个,全年展会成交额370亿元,创造综合效益39亿元。

—现代物流业健康起步。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下,现代物流业实现健康起步,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为标志的现代物流业进入发展快车道,物流产业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金融服务业实力不断增强。*金融保险已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综合服务水平和资金结算效率显著提高,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逐渐形成。20*年,*地区各类金融机构达1859个,从业人员4万余人。各项存款余额3599.70亿元,较年初增长16.7%。各项贷款余额2158.10亿元,较年初增长12%。保费收入44.94亿元,赔款和给付9.50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230.92%和139.9%;电子结算中心同城票据交换日均交易2.4万笔,交易额39亿元,分别是2001年的1.03倍和1.22倍。20*年区域票据交换业务不断扩大清算的覆盖面,清算网点增至532家,是2001年参加同城票据交换清算网点的1.38倍。电子联行日均结算量15899笔112.1亿元。

—信息服务业市场逐步形成。*信息产业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多元化信息服务市场逐步形成。20*年信息产业企业逾千家,邮政业务收入62.34亿元,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19.25万户,ADSL宽带网用户33.93万户。目前拥有各类信息通讯服务机构420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

—房地产业发展稳步、健康。20*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房屋施工面积4030.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房屋竣工面积1131.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7%。商品房施工面积2174.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1%。商品房销售面积497.34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171.30亿元,同比增长110.6%。

—商贸、餐饮业发展迅速。2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6.48亿元,比2000年增长54.2%,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68.30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餐饮业销售总额达到72.62亿元,同比增长11.8%。

—社区服务业崭露头角。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代表的社区服务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了以利民、便民为框架的服务体系。截至20*年,全市已建成各类社区基础设施260多个,总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以上。创办各类社区服务实体5800多个,从业人员达到4.8万余人,安置下岗人员2万多人,收入达850多万元。

—中介服务业增势强劲。伴随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和社会资源市场化配置,中介服务业显示出良好的潜在需求和发展态势。以律师、会计(审计)、房介、职介、广告设计、工程监理、工商、税务、出国留学咨询等为主体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正在形成。

3、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随着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国企改革不断深入,*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外知名服务性企业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东亚银行等纷纷落户*,全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不断增长。20*年,全市实际引进外资5.5亿美元,增长102%,增幅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不断上升,已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格局。

4、服务业人员队伍日渐壮大,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第一大产业。*服务业不仅吸纳了新增就业,还承接了第一、二产业转移出的就业需求。同时,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愈来愈多具有现念和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加入服务行业。20*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4.32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29.5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达39.6%。服务业已成为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

5、服务业优化城市功能配置,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随着*一批标志性市政工程相继建成,有效改善和增强了城市服务功能。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835.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1%。城建投资完成100亿元,累计完成573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电信通讯、市政道路、居住环境、购物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明显缓解,市民出行、居住和消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

(二)主要问题

*服务业虽取得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国主要城市尤其是与全国副省级城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1、总量规模较小,增长速度不快。2004年,*市第三产业总值为540亿元,居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十四位,增长速度为12.3%,居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第十一位(见表2),这种状况与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与国外发达城市差距更大。近年来,世界各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主要发达国家已达71%,中等收入国家达到61%,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

2、门类不齐全,新兴服务业实力较弱。从横向看,*服务业结构不够完善,专业服务市场、特色服务市场、新兴服务市场还没形成;从纵向看,服务业链条不长,甚至有“断链”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服务链条无论是向上延长,如研发、咨询、金融、信息、培训,还是向下延长,如物流、会展、中介、商务服务等,都缺乏有实力的“航空母舰”。

3、基础设施不足,高素质服务人才缺乏。我市服务业现有基础设施少、档次低、布局不合理,发展后劲薄弱,特别是服务功能完备、经营技术先进的现代化设施缺乏,无法吸引更多的具备现代科学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的高素质服务人才。

4、辐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集聚态势。由于产业规划制定滞后、市场监督机制缺失等因素,我市现有服务业横向联系不够,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集聚优势,特别是品牌服务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实力不强,难以有效的发挥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聚集、辐射作用和比较优势。

(三)机遇和挑战

1、国际形势有利于我市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将为我市扩大出口、利用外资、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增加机会;国际间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将为我市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进而承接服务业转移提供良好机遇;加入WT0过渡期的结束,将有利于我市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2、“四化”发展理念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树立了更高的目标。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确立了内陆中心—外向型城市—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模式,确立了把*建设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定位,对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规划性、指向性和目标性。

3、城市化进程加快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市不断拉大城市骨架,发展新区,为服务业扩大开放、加速升级创造了广阔空间。市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出现,将刺激教育、医疗、疗养、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消费需求的增长,对以城市居民生活为中心的服务业带来有效的市场开发空间。

4、关中城市群核心城市地位提升了*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中心城市,陕西“一线两带”和关中城市群的核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其经济增长的内在支撑力和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极为广阔。借助区位优势,挖掘比较优势,发挥后发效应,作为西部和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金融、科技、教育、旅游、商贸、交通、信息中心的功能将会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扩大。

5、“十一五”城市发展规划促使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十一五”期间确立建强创佳的五大主导产业,各产业关联发展,相互促进,现代服务业作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产业的强力支撑,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当前,*服务业既遇到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面临国际、国内竞争加剧和自身发展不足的挑战和考验。区域经济圈内的城市抢占服务业发展先机,尤其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相继制定了加速发展的扶持政策,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积极应对挑战,加大力度、重点推进,实现全市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二、*服务业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和“四化”理念为指导,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方向,坚持生产性和生活业发展并举。重点发展相对滞后的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以国际化提升服务业的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的规模,以产业化促进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的形成,以社会化拓宽服务业的领域,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水平,以法制化改善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促使服务业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水平,为促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制造业发展的需求和国际服务业加速转移的机遇,加快构筑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服务业体系。促进*服务业加大科技投入、更新经营观念、改进经营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人员素质、提升品牌形象。以会展、现代物流业为突破口,以欧亚经济论坛、*国际港务区项目为切入点,做强会展业和现代物流业,做大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做足商贸、餐饮业和房地产业,使*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把*建成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的区域性、国际化现代服务业中心。

总量目标:“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⑴年均增长13.3,到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9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0%;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5%。

三、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

在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聚焦强势行业,打造若干个特色鲜明的服务产业集聚区,增强区域经济中心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一)构建区域性的会展中心

依托*国际展览中心、陕西国际展览中心的资源优势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浐灞国际会展中心,进一步完善配套功能设施,以举办国际性的欧亚经济论坛、曲江论坛和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博览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为契机,培育和扶持品牌会议和展览,充分发挥会展业吸引力强、拉动力大的作用,着力打造“五大会展集聚区”⑵,使*会展业成为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区域性会展中心和中西部会展之都。

(二)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

以*国际港务区项目⑶为龙头,重点推进六村堡空港物流服务中心、长安引镇仓储物流中心、华圣果品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提升海星百货物流配送中心、方欣冷冻品配送中心、大明宫建材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的运作水平,使*成为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物流平台和我国中西部区域性的物流枢纽。

(三)建设高新中央商务中心

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结合高新区一期商业改造和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更大范围的吸纳国际知名的银行、投资、保险等金融机构,证券、律师、会计、咨询、信息等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上市公司、企业集团、科技公司总部、国内外机构的办事处等进入区内,形成高新区一、二期和紫薇田园都市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建成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商务中心之一。

(四)建设新北城商务中心

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以*行政中心北迁和铁路新客站设立为契机,以张家堡广场为中心,结合未央大道改造,突出抓好北城新区建设。围绕出口加工基地和已形成的产业集群,加快对生产制造业提供及时、全面服务的金融、中介和集团总部的引进步伐,促使新的城市服务中心尽快形成。

(五)构筑盛唐文化的曲江新区

依托大雁塔旅游商贸区、大唐芙蓉园和大唐不夜城等项目,围绕唐文化,集中发展文化旅游、影视广告、商贸餐饮、休闲、娱乐等现代服务产业,形成以盛唐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文化、商贸产业集聚区。

(六)建设新型专业化特色大市场

以现有专业批发市场为基础,建设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工业消费品、纺织服装、医药、粮食、农副产品、旅游产品等专业特色批发市场。以康复路、长乐路为重点的纺织服装市场集群;以太华路、大明宫为重点的建材市场集群;以义乌商城、轻工市场为重点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集群;以汉城路为重点的医药市场集群;以胡家庙蔬菜批发市场为重点农副产品市场集群;以西部国际车城、*汽车自选市场为主的大庆路、三桥汽车销售集散地。

(七)完善商贸集聚区

根据*市四级商圈、多级中心的商业布局,打造突出特色的商贸流通企业集聚区。

1、中心商业区。以钟楼为核心,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北大街、解放路等主要街区为依托,形成行业齐全,功能完备,集购物、餐饮、旅游、休闲、娱乐、金融、商务的为一体的商贸服务集聚区。

2、区域性商业中心。开发建设二环商业带,重点推进小寨、土门、沙坡、张家堡、胡家庙、红庙坡等6个区域商业中心的建设。

3、浐灞三角洲商业中心。围绕浐灞国际会议中心、陕西国际会议中心及浐灞三角洲商务行政中心等项目的实施,建设集商务办公、总部经济、文化娱乐、配套商业为一体的商务行政中心区,促进三角洲成为*东北方向的商业副中心。

四、*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市要按照强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努力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的思路,确立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工作,同时,实施重点项目⑷带动战略:

(一)突出发展会展业

发展目标:

发挥区位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招商力度,做大会展业,培育全国性、国际化的会展品牌,把*建成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到2010年,展馆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专业性展览占主导地位,国际性展会比例达20%以上,培育出一批品牌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辐射能力强的品牌展会,会展业收入达到5亿元,带动相关行业产值达50亿元,初步实现会展经济的法制化、国际化、市场化和产业化。

重点工作:

1、加快会展场馆建设。利用多渠道融资,科学布局,加快*国际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和*国际博览中心项目建设,启动*浐灞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建设。

2、推进品牌塑造和市场开发,争取并创建固定的品牌展会,形成*的特色和专业化方向。重点抓好欧亚经济论坛、曲江论坛和中国西部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国际性会议和展览,

3、加快体制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的同时,重点加强与国外著名会展机构的合作,引进品牌展览公司和会展人才,申办高端会议和名牌展览,吸引一批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大型展会在*举办,实现展会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规范化。

4、加强对会展业的规划和管理。出台*市会展管理条例,制定全市会展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解决我市会展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5、营造良好的发展会展经济的舆论氛围。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开辟会展专栏,大力宣传会展经济、会展企业、会展人才,传播会展信息。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发展目标:

以培育和完善“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物流体系为目标,做大现代物流业,使*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和半径为500公里经济圈的现代物流产业重要枢纽。到2010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4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7%。社会物流成本降低2个百分点。物流企业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率达100%。

重点工作:

1、制定物流企业认定、市场准入、指导监督等地方规章条例,研究、出台扶持物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有竞争力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和引进3-5家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

2、2006年全面启动*国际港务区、*六村堡空港物流中心、长安引镇仓储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加大工作力度,争取保税物流中心(B型)⑸审批、设立,完善重点项目的功能设置,建设内陆无水港口,实现西部地区进出口贸易与国际货运航线直接对接。

3、加快物流项目信息管理技术升级和*物流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出口加工基地建设速度和外贸企业加工创汇能力,促使其不断提升物流经营的运作水平。

4、科学布局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以及海星百货物流配送中心、方欣冷冻品配送中心、华圣果品物流配送中心、大明宫建材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项目的建设。

5、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增强和完善贝斯特、欧亚等货运市场的物流经营能力和服务领域,为“四区一基地”提供快捷、高效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

(三)加强金融服务业

发展目标:

加快金融业市场化步伐,使*成为信用制度发达,资金交易活跃,金融组织机构健全,金融市场完善,金融工具齐全,金融设施先进、金融信息畅通,具有强大金融凝聚力和辐射能力的西部金融中心。到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50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200亿元,保费收入达到100亿元。

重点工作:

1、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加快组建西部开发银行。要提高金融机构在现代市场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实现金融机构体制、机制的突破与经营理念、经营行为的创新、

2、加大直接融资力度,争取发行市政债券,为市政建设发展融资。积极为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股票发行创造条件,鼓励在深沪两大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鼓励业内兼并重组,发挥规模效应。

3、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方式。加强金融机构的协调机制,发展金融租赁,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

4、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引导市民更新金融观念,树立合作、投资、创业的金融理念。

5、建立和完善金融资信评估、信用担保、金融咨询、保险评估等中介机构,特别是为中小企业贷款搭建金融平台。

(四)提升信息服务业

发展目标:

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实现自身突破。到2010年现代信息通讯服务业收入达到120亿元,年增长率20%-25%。实现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综合覆盖率达到100%。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42线/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112部/百人,宽带用户接入比例达12%,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例达19%。

重点工作:

1、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网络设施合理布局,拓展有线宽带网络与宽带无线网络,建设天地一体的城市宽带网。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

2、积极促进各通信运营企业与信息服务需求紧密结合。推进各通信运营企业的技术发展和业务创新,提升信息通讯服务业的网络服务功能,为社会和居民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3、全面加快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政府网站为企业、市民服务改革。以陕西省CA中心和已开展电子商务服务网站为基础,推进CA认证,引进、整合国内外各类电子商务资源,建设*市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带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服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步伐,重点实施服务企业上网工程,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发展。

4、加快结构优化和调整。推进传统信息通讯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引导信息通讯服务企业联合与重组,培育一批大型信息服务业企业集团,提升信息通讯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5、抓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搭建公共信息与专业化信息平台。大力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个性化增值业务,降低成本,使基础性信息服务资费水平不断贴近居民消费能力。

6、大力发展信息外包服务,不断丰富、拓展数字服务的内容和领域。重点推动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服务、数据中心与资源外包服务、数据加工与处理服务等服务的发展,鼓励数字内容服务商在数字传媒、文化娱乐、电子商务应用等领域开发、利用,传播健康的数字信息,推动网络语言和文化多元化,建设“数字*”。

7、充分发挥高新区软件园的领军作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积极培养高水平的软件人才,扶持、壮大各具特色的品牌企业,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名牌软件产品。

(五)培植中介服务业

发展目标:

中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中介服务行业达到50个,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以上。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接轨国际的现代中介服务业体系。

重点工作:

发展中介服务业要在加强监管,提高信誉的基础上,确保其有序发展。

1、发挥中介组织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权威性的特点,提高中介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程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服务,降低交易成本。

2、加强行业自律,实现规范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世界级中介机构及分部落户*,促进中介执业水平的提高,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门类齐全的现代中介服务体系。

3、扩大中介服务业与国内外的合作,通过引进专家、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发展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外部服务支持。

4、培育我市知名品牌的中介服务企业。积极引导部分条件成熟的,经营规模、业绩、品牌等在行业排名前列的本地法律、会计、咨询、广告、招投标等中介服务机构,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建成若干个全国知名品牌的大型事务所。

(六)开拓社区服务业

发展目标:适应社会需要,走社区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建立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服务效益较高的社区服务网络。

重点工作:

1、鼓励创办各种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企业,引导和培育各类社区民间服务的发展。加强社区服务队伍的建设,做到专职、兼职和志愿相结合,通过培训,促进社区服务队伍的合理化和专业化,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整合社区资源、拓宽服务内容。建立健全以疾病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方便居民就近就医。

3、分别按照200米半径设立早点快餐店、便利店,400米半径设立物资回收部、修理部、理发店的要求,合理布局社区商业网点。

4、发展以家政和休闲、娱乐为重要内容的文化服务以及以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为重点的体育健身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便民服务和社区文化体育娱乐活动。

(七)提升商贸流通业

发展目标:

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招商引进力度,建立起“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管理科学”与现代化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商贸服务业体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16%,2010年总量1200——1300亿元。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010年达到250亿元。连锁经营年均增长速度15%以上,到2010年,连锁经营销售达3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30%。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0%。

重点工作:

1、根据新编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我市商圈的规划与建设,合理布局商业基础设施和新兴业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零售企业,营造方便、快捷的购物网络。

2、积极推行现代营销方式,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规模化、规范化运作水平,加快连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鼓励发展特许经营、制、多式联运等新型业态。

3、加大改革力度,加速国企退出步伐,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商贸流通领域诚信建设,确保商贸流通市场环境公平、公正,企业经营运作规范、竞争有序。

4、稳步推进农村生活、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建设,保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康进行,改变和提升农村市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

5、积极开拓旅游餐饮、商务休闲、文化体育、时尚消费等市场,以节造市、抓好假日经济,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6、培育和打造十条特色商业、餐饮街区。以突出*文化特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培育和打造北院门民族风情街、德福巷咖啡茶秀街、南二环专业酒楼美食街和桃园路、纬二街、建设路、互助路等餐饮街,以及洒金桥、骡马市、大唐西市等休闲、购物、餐饮特色街区。

7、评选、培育十大餐饮品牌。从单体经营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连锁经营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年销售在3000万元以上,年纳税额在150万元以上且菜品质量稳定、特色突出、服务规范、质量上乘的餐饮企业中评选出十大品牌餐饮企业,并采取措施扶持、培育其做大做强。

8、提升传统服务企业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积极建立现代化的内部管理机制,加速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在内的先进管理理念、新兴业态的应用、引进。

9、加大电子商务工作推广力度,研究确定点、线、面相结合的电子商务试点体系,选择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为突破口,在实物配送、网上支付、企业信用等方面积极实践、总结经验,引导企业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开展电子商务设施建设。

10、提升企业素质和资本运作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规模化程度、规范化水平和参与竞争的能力,争取尽快做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实现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飞跃。

(八)做足房地产业

发展目标:

坚持科学布局、有序运作、做足房地产服务业。到2010年,房地产增加值实现1*.68亿元,年均增长11%,新建房屋5000万平方米,其中房地产开发2000万平方米;同时,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7平方米。

重点工作:

1、加强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形成覆盖全市九区四县及四个开发区的房地产交易登记网络系统,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

2、积极发展以居民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完成全市危旧公房改造工作;同时,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保障最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

3、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不断培育和完善房地产市场,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4、继续贯彻执行《*市物业管理条例》,规范物业管理市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申报国家、省、市级文明小区50个。

5、加强对装饰装修行业市场监管,发挥协会作用,提倡诚信经营,进一步规范装饰装修市场行为。

五、*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服务业是涉及多行业、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围绕“机制创新、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环境优化、组织保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突出重点,限时突破,整体推进。

(一)机制创新

1、所有制结构创新。打破所有制分割和行业垄断,合理引导民资、外资参与服务业企业的改组改造,通过兼并、联合、上市、重组等形式,发展一批以品牌为龙头、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的现代服务企业集团。

2、管理方式创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内部实行新的运行机制,推动各类企业管理方式、管理模式创新,促进主辅分离,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外包,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降低经营成本。

3、经营业态创新。鼓励、引导服务类企业增强市场竞争意识,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加快现代组织形式、管理技术、新型业态推广应用步伐。

4、技术能力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网络信息技术的资金投入,促使企业内部管理、经营模式、市场合作等实现微机联网,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发展。

5、行业设置创新。围绕市场需求研究开辟、设置新的服务行业,特别是积极发展非营利性、公益性的公共服务业。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投资兴办咨询、中介、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增加服务供给总量,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资源。提倡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增加会议服务、公务管理等服务外包需求,优化配置社会服务资源。

(二)政策激励

在现代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可以干,凡是过去规定不能干但现在已不合乎实际情况的可以试着干。要充分利用*城市骨架拉大、陕西省“一线两带”经济发展、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城市崛起的机遇,制定有利于实现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优惠政策。

1、完善市场准入。进一步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对服务业市场准入的有关规定进行认真清理,大幅度减少行政性审批事项。严格金融、保险业市场准入,加快通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放宽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大型市场、中介服务等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2、规范土地使用。要对现代物流产业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项目用地做出规划,对符合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优先予以安排。

3、认真落实国家、省有关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凡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鼓励发展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均可享受15%税率⑹交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4、职能管理统一。劳动、质检、市政、交通等管理部门应对服务业实施统一的市场检查、管理。对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车辆停靠以及门头标识、业务培训等要根据实际、放宽政策、提供便利。

5、依法建立网点。要按照国家规范和规定,比例配建社区商业网点。新建住宅区必须按照每千人500-800平方米配置社区商业面积;同时,在新建社区应建设2.5-3万平方米的社区邻里型商业中心。

(三)资金扶持

要研究制定扶持服务业发展的资金管理办法,细化资金使用方向、投放规模、时间安排。资金扶持重点用于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会展经济、中介服务、社区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1、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各类现代服务企业,用好、用活、用足国家、省、市及行业已出台的专项资金的政策;通过重新策划和包装,争取靠近、列入具有资金支持的各级各类产业,享受多方面的资金支持。

2、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2006年--2010年,市财政每年拨付1000万元,用于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3、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疏通使用国家“旅游服务业专项资金”、“流通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和“西部鼓励类产业发展奖励”等渠道,加大与国家各部委联系、协调的工作力度,扩大我市使用各类专项资金范围和数额。

(四)环境优化

要紧紧围绕我市“四化”发展理念,通过制定规划,突出发展重点,抓住关键项目,明确完成时限,运用法律、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引导和推动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各类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1、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市场协调透明度。各政府部门要增强法律意识,以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为宗旨,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建设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加速电子政务实施步伐,实现市区之间、行业之间信息联网、提高行政透明度。

2、合理规划,优化服务业空间结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对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制定,并强化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与实施,以引导服务业优势资源的聚合与合理分布,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优化的产业格局。

3、加强考核,规范现代服务业发展统计体系。加强和改进服务业统计、考核工作,重点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会展经济、中介服务、社区服务、信息服务等统计体系。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建立服务业预警、预测和信息制度。

4、扩大开放,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稳妥地推进金融、电信、商业、中介、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开放。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要深化“一站式”服务,在工商登记、财税减免、资金管理、出入境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方便。

5、培育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要落实、完善人才引进、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代服务业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机制,建立人才信息库,及时调整和优化服务业人才结构,提升从业人员学习、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力和水平。

6、提倡诚信,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围绕诚信建立和完善信用法律体系、信用评级体系、社会征信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等。清理与信用体系建设不相适应的现行政策法规,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和规章,指导信用体系建设。

(五)组织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是确保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的关键。政府各职能部门必须顾全大局,齐心协力,按照职责分工,抓好任务完成。

1、建立协调机制。成立*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协调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搞好政策督查和年度考核,推动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的落实。

2、实施区县联动。各区、县也应建立相应的综合协调机构,形成市、区联动工作机制,明确牵头部门,形成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服务业管理体系和工作推进制度。

篇8

关键词: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建议;人才培育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4-0001-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84

营口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与北京、天津等同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哈大经济带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背靠东北腹地。是“辽宁五点一线”及“沈阳综合改革实验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区。近年来,营口紧抓发展机遇,深入贯彻党的十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特色产业基地发展、重点关键技术攻关、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1 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1.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多项科技创新鼓励政策的出台,科技企业趁势而上,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力度,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已经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营口高新区、营口国家镁质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营口)汽保工业园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营口中小企业创业园区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涉及冶金、石化、装备制造、镁质材料、新型建材、新能源、生物制药等产业。2013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50.4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324.8亿元,同比增长29%。全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2家,市级高科技企业101家。中国(营口)汽保工业园区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

1.2 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取得突破

2013年,组织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57个,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20个,省级科技计划37个,争取国家、省级资金支持8131万元,支持额度创历史新高,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863”计划项目“特种多孔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研制与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电化学海水淡化(5万吨/日)成套技术设备及城市饮用水示范工程”、国际合作项目“连铸结晶器喂钢带技术”等一批重点关键技术得到攻关。全年专利申请101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3件,同比增长39.5%;授权专利641件,增长16.8%。

1.3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7.9亿元。从事科技活动人员0.74万人,其中研究与实验发展(R&D)人员0.57万人。重点引导支持骨干企业建立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推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已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个。大石桥市政府与中科院青海盐湖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辽宁丰华实业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合肥固体物理研究所签署共建镁质材料研发中心,辽宁卓异科技有限公司与辽宁省先进无机泡沫材料重点实验室签署联合组建营口研发中心。辽宁卓异科技集团、仙人岛能源化工区、盼盼集团三家单位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实现了营口历史上零的突破。营口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营口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营口汽保产业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公共技术研发和服务平台已初具规模,通过共享科学数据,提供专业技术、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服务,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整体实力较弱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水平较低、规模较小,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拥有自主创新的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未能占据主导地位,对传统产业的扩散和辐射作用不强、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全地区14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情况调查中,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不足7%,缺少自主创新技术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已成为制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2.2 高层次人才缺乏

近年来,我市在吸引人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缺少高校和科研院所,加之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条件制约,人才交流和引进的渠道相对偏窄,对于掌握先进研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较弱。此外,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了人才流失严重。

2.3 创新环境有待完善

近年来,我市在增强科技意识和改善政策环境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全市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仍然偏低,2013年占比为1.53%。面向特色产业的配套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创业中心、孵化器等服务机构的数量相对较少,科技金融服务还处在启动阶段,对外引资、引智、引商的吸引力不强。

3 推动营口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与规模

继续做大做强镁质材料、装备制造、电气设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紧紧抓住中央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综合改革实验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区位优势,吸纳国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支持和鼓励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活动,支持企业开展海外并购,引进海外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拥有专利技术。

3.2 加快高新技术人才培育

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生产要素中,人力资本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吸引和启用更多的一流人才,特别是经营管理人才,投身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同时切实落实技术、知识、管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等政策,调动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贡献有机结合。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进行双向交流与互动,弥补企业人才短缺问题。加强对科技领军人才、新兴产业发展紧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3 加快科技中介服务发展

科技中介服务作为资源与市场的纽带、买方与卖方的桥梁,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是科技中介服务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政府与科技、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之间,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发挥着纽带、桥梁、传递者的作用,不仅推动了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目前,我市科技中介服务行业规模小、功能单一、服务能力薄弱,远不能支撑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加快培育和建立包括科技金融、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的科技中介服务势在必行。

3.4 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

调整政府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式。每年以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增加地方财政中用于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资金投入。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采取无偿、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等方式,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积极构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对于高新技术项目,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针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中中小科技企业多的特点,应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对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财政补偿机制,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

支持。

参考文献

[1] 营口市统计局.营口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

[2] 张贵.驱动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M].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篇9

IT行业变化的决定因素来自技术的进步。正如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戈登・摩尔在1956年的预测:微处理器芯片的密度将每18个月翻一番。这种技术的快速进步,促进了IT行业快速变化:行业自身在变化的同时,也在与其他行业进行融合,而且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

如此这般,产业按摩尔定律在变,世界也正在迅速地、戏剧性地变化着,这些变化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技术的和文化的。它们将给人们的工作领域带来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打乱人们的职业生涯活动。据调查公司Gartner预测,不包括死亡和退休的人员,到2010年美国会有15%的技术工作人员退出IT行业。同时,全球对于信息技术开发人员的需求将减少30%。

作为国际化程度很高的IT业,随着IT服务外包业务的世界性整合、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技术的巨大进步等,势必也会影响到参与整个IT产业链的国家或地区。再加上IT从业者自身技能水平和快速适应能力等因素,在未来几年中,IT职场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变局一:网络革命职场版图

网络,不是泡沫

随着纳斯达克股市网络股的狂飙和暴跌、国内2000年开始的网络寒冬到2004年的复苏,人们对网络都抱有一种成见,那就是泡沫。有些互联网最忠实的分子也开始动摇,因为除了烧钱,挣钱的没有几家。从人类发展历史的长河来看,网络与资本的关系并不能代表其将来的发展,未来将会带来一场革命。

仅就中国而言,诞生才十余载的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技术、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伦理等方面的影响有目共睹,如海量的信息、无限的搜索、免费的享用、尽情的创作等,虚拟的网络带给人们无国界、无等级的平等交流和无比便捷的电子商务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的发展将最终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相比,信息革命使社会的生产效率进一步提高,网络将计算机与通讯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使得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取任何所需要的信息,或找到要找的人。所以,网络革命所带来的,远远超出改善社会生产效率的层面。

与传统时代相比,网络时代没有形成十分成型的思维方式与游戏规则。李开复则通过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麦特卡尔夫定律、无限的能力与机会定律、良性循环带来收益递增定律、“物以多为贵”与拥抱标准定律、注意力经济定律、价格永恒降低定律、自我管制经济带来消费者的天堂定律、不创新则灭亡定律、自食生存定律、快吃慢新吃旧定律、最终必须获利定律、实虚必合定律等14个定律,详细解释了目前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和规律。

他告诉我们网络经济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夸大,反而是被大大地低估了。它们一致的特点是:并不一定会永远存在,因为网络经济几乎每天都在改变;但它们完全适用于今天的网络经济,是无可置疑的真理;如果遵循它们,就有机会成功,如果不遵循的话,就一定会失败。

同时,Web Services技术可以将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整合在一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它的发展是全球软件企业面临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契机。在ERP、CRM、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行业,行业或服务性软件往往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同时还需要咨询、升级、维护等一系列相关服务。在软件服务的市场上,利用Web Services技术,也能全面提升服务的质量和层次,进而提高IT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所以,网络带来的革命,将会带来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加速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更多的新型行业,也带来了更多的职业与岗位,如网络编辑、电子商务师、网络管理师、应用绘图师、数据管理师等。当然,有些新兴的职业与传统职业是有关联的。如果加上网络自身技术的发展,如基于TCP/lP的技术、万维网及其应用、网格计算、图形学和多媒体技术、复杂的应用程序接口的使用、人机交互、数据库技术等,那么将会衍生出更多的细分职业,也将会打破一些职位的界限。

因此,涉足网络前景无限。

变局二:3G人才行情看涨

3G,山雨欲来风满楼

赛迪数据显示,有超过70%的手机用户表示对3G在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看好,大多数手机用户认为3G时代的到来指日可待。据调查,在应用方面,对看电视/电影、视频电话、收听音乐、高速上网、多媒体传输等3G应用,用户的期待指数都超过了60%,并且利用3G高速率传输性能来看电视或电影、打视频电话和收听音乐成消费者的最爱。此外,在无线定位、多人游戏、手机会议等方面很多手机用户也有强烈需求。

随着3G牌照发放日益临近和3G发展步伐的加快,市场对3G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价值不断上升、需求人才领域也不断拓宽。据专业机构统计,2006年我国3G人才的缺口已经突破了50万,3G人才争夺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各家运营商各显神通揽才。随着中国3G进程的加快,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

而3G方面人才的短缺,也使得有关工作人员的待遇水涨船高。以研究生为例,3G人才的薪资水平最低为7万元年薪,最高在12万元以上,平均年薪接近10万元,成为与物流师、精算师、注册会计师并称的高薪行业之一。

赛迪资深专家分析,随着通信行业3G标准投入运营后,一些IT通讯企业将“放量”招聘3G人才,像3G无线软件开发工程师、3G无线研发质量工程师、3G无线网络规划/优化工程师、36/NGN核心网软件测试工程师、3G设备开发人才、3G运营人才、3G增值服务人才以及市场营销人才等将成为企业重点招聘的对象。由于3G行业门槛高导致中高级3G人才稀缺,因此未来拥有在跨国公司工作背景以及既懂得IT又懂电信的复合型3G人才将成为手机电视时代的天之骄子。

像所有高速增长的高科技朝阳行业一样,移动增值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挑剔而巨大的。了解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体系结构和特征。了解行业现有业务类型和行业发展趋势,掌握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多种应用开发技巧,理解行业规范并有实战经验的增值业务策划、设计、开发和实施人才将成为移动运营商和全国上万家增值业务供应商的首选人才。

据悉,包括摩托罗拉、思科、华为等国内外的网络、通信企业也都开始加紧了3G培训市场的进程。来自摩托罗拉的消息。其针对工程学院的MCNE培训原来只面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预计不久将扩展至南京、重庆、杭州,甚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以思科为首的培训学院也都加强了针对3G内容方面的课程。

在2010年之前,成为3G人才是一个明智之举。

链接

3G和3G人才

3G是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是指将无

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3G人才指从事3G通讯技术行业的工程师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目前的3G人才市场,最受欢迎的主要是三类人才: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移动商务软件开发工程师和移动增值业务开发工程师。移动通信软件工程师因人才的稀缺而身价倍增。

变局三:手机游戏缺少人才

手机娱乐,即将喷发的火山

随着休闲娱乐经济时代的来临,除了传统的娱乐外,数码娱乐也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娱乐方式,如mp4、摄像机、手机等数码产品,手机游戏、单机游戏、网络游戏等数码游戏。每一项都孕育着巨大的产业。

由于3G技术将给移动通讯带来巨大的变革,手机将真正成为一个集通讯、娱乐于一身的娱乐终端。作为无线增值服务业的新增长点,手机多媒体娱乐最直接的应用,手机游戏也必然将受到人们的关注。无论是自身研发还是外部采购,市场上众多的SP厂商纷纷开始磨刀霍霍,手机游戏产业一旦启动,其能量将不亚于目前的电脑网络游戏。

据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2006年全国将新增手机用户4800万户,手机用户总量有望达4.4亿户。相比拥有电脑的用户数量,手机用户绝对数量遥遥领先。与PC游戏不同,手机游戏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特点,更适合人们在移动中休闲和娱乐。由此可以预见,手机游戏市场必然将远远大于网络游戏市场。与之相对应,手机游戏人才的市场需求也不会逊色于网络游戏人才的市场需求。

据ABI的研究表明,视频游戏市场的规模将由2005年的326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659亿美元。网络游戏和手机游戏将是增长的主力。IDC的最新研究报告《亚太区无线网络游戏市场2005―2009年预测和分析》预测,手机游戏市场将最终发展成主流,尤其是在高科技应用程度较高、有相应用户群的国家。近来各大手机娱乐软件公司招才行动频频,其中欧洲最大的手机游戏商之一智乐软件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分批、分时段招收500多名专业手机游戏软件开发人员。

目前百宝箱囊括的手机游戏多达16834款,其中SP已经达到135家,CP过千家,已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手机游戏产业大军。iResearch的调查报告也表明,到2008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30.9亿元,签约用户将达到3169万人。手机游戏业将进入一个高利润的稳定增长期。

在巨大的需求面前,存在着大量的人才缺口。据了解,一款手机游戏至少要由三个熟练工程师共同开发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相对于市场的需求,人才缺口确实较大,手机游戏策划、开发等岗位都急需人才。因人才紧缺,反过来也制约了手机游戏市场的发展,以至于目前日、韩、欧美的游戏开发商几乎占据了中国手机游戏市场80%的游戏内容。

随着各种移动上网、无线传输技术的日新月异,手机游戏很可能将会与网络游戏平分人才需求市场。人力资源专家认为,随着3G时代的来临,手机游戏开发人才的市场需求步入快速增长期,网络游戏人才作为主流需求的局面将会被打破。

但是相对于成熟的网络游戏行业人才队伍,手机游戏起步较晚,开发人员大都未受过专业化培训,游戏设计以及策划人才极少。在未来几年中,杀入手机游戏市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手机游戏以外,在围绕手机个性化的服务中,如短信、彩铃、外观设计等,也将大有作为。

变局四:创意人才是香饽饽

创意,创出来的价值

2006年11月,北京市发改委了《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2006年起,北京将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文化创意企业聘用的海内外高层次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和营销经纪人才中的京外人才,优先办理调京或办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证》。

其中,作为IT产业中的动漫和互联网游戏业,被首列为鼓励类投资的文化创意产业。这对于很多在皇城根下发展的IT人士来说,应是一个福音。另外,北京市政府还设立文化创意奖,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此举表明北京市政府想彻底解决文化创意产业普遍遭遇缺乏人才的难题。

据《2006年中国动漫产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数字动漫产业的产值已达2228亿美元,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则在5000亿美元以上。2004年我国动漫总创收达117亿元人民币,国内动画片生产总量只有2.9万分钟。市场需求却在26.8万分钟,实际需求缺口达23万分钟,电视台严重感到动画资源的不足。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明显整个中国的动漫产业仅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动漫产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如文具、儿童食品、玩具、儿童服装、儿童音像制品和各类儿童出版物等,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与行销都有赖于动漫这一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最缺的就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高级复合型动漫人才。未来几年将有故事原创人才、动画软件开发人才、二维三维动画制作人才、动画产品设计人才、网络和手机游戏开发人才和动画游戏营销人才等6类动漫人才紧缺。

“中国动画人才的需求量在5~10万人之间,但现有人才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中央电视台青少年节目制作中心副主任赵文江称。据悉,目前中国的动画产业人才为8000人左右,平均学历大专。而影视动画人才总需求量约15万人,游戏动画人才总需求量约10Zi人。目前,普通动漫人才月均收入在2000-4000元;高级人才月薪数万元,甚至有公司为招虚拟仿真设计人才,开出了10万元、20万元和50Zi元不等的高薪,但招不到人。

据央视统计,2004年上半年我国有151家电视台播出动画片,保守估计每家电视台平均每天播出20分钟,以20%首播来计算,那么中国动画片的需求量将在13万分钟左右。按中小制作标准,我国动画制作人才需求量近4万人;如果以实际需求量25万分钟来计算,人才需求则将近9万人。尽管目前我国设置动画专业的院校有71所,但人才的培养量远未达到社会需求。

另外,网络游戏也是我国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到2008年五年期间将投资10~20亿元开发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网络游戏软件,这其中最关键的是本土网络游戏开发人才的培养。

专门负责“中国民族游戏人才培养工程”的北京汇众益智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新科表示,游戏产业的人才需求呈金字塔形,底层是运营、支持、服务等“边缘”人才;中段是游戏设计与开发人才;塔尖是主程序员、美术总监、策划总监等,其中需求量最大的就是“中段”人才,目前“中段”从业人员只有2至3万人,而未

来3到5年内则需要20万此类人才。

变局五:技术腕让位多面手

多面手,2010年的IT宠儿

2010年急需的企业IT工作人员,可能是那些根本没有深层技术技能的人员。诸如编程这样的技术含量低的支持性职位,将流向第三方提供商。相反,IT部门将被“多面手”把持。所谓的“多面手”,即那些可以制定和执行增加业务价值的IT计划,可以培育公司内外的关系、拥有技术背景并且还了解内部和外部业务部门的人。

而推动这些变化的因素是消费者行为的变化、数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并购、外包、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存储数据的增加。

此外,这些“多面手”所需的技能将在IT领域之外磨练而成。如艺术才能、优秀的数学能力、沟通与表达技巧,它们构成一种IT领域不常见的技能组合。而且,财务、工程、技术和数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将汇合在一起,形成下一代具有想象力的工具和技术。谷歌、eBay和雅虎已经开始招募数学、金融分析、工程和技术大腕,这些人将开发具有想象力的算法来满足用户的在线需要。美国国家科学院已经确定了一个新兴专业技术领域,这一领域将技术能力与艺术和创造技能融为一体,如计算机游戏领域中的那些技能。

Gartner分析师戴安・莫罗(Diane Morello)一针见血地说:“最有效率的团队将是外向型、业务推动的能力中心。”她解释说:“他们可能是围绕并购而形成的能力中心。这些IT人员可能会参与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客户服务等工作,并且分散在不同地点,因此他们最好善于适应环境,能够与陌生的团队成员合作。”

莫罗补充说,项目管理和应用开发技能,不管是对于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商还是IT部门而言,都非常重要,这也是2010年IT职位的一个显著特征。

此外,由于项目将是多方参与、合作完成。IT人员将与来自不同类型的渠道的人员一起工作。这要求IT工作人员具备流程设计和管理的技能。

Gartner的数据表明,到2010年,6成与IT相关的人员将承担面向业务的任务。此外,中大型公司中的IT部门,将比他们在2005年时的规模,至少缩小30%。Gartner还预测,由于任务自动化或由于缺少对所在领域的兴趣,到2010年10%到15%的IT专业人员,将离开自己的IT职位。

Foote Partners公司CEO兼首席研究官大卫・福特(David Foote)说:“在我看来,2010年热门的职位将是那些使能者(enabler)职位:企业架构师、技术人员、系统分析师和项目经理。假如我是IT人员的话,我会在今后5年里谋得其中的一个职位。很多人由于是纯技术人员而得不到这些职位。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在服务行业内外,都有一些相当稳妥的机会。”

密尔沃基Marquette大学助理教授凯特・凯泽(Kate Kaiser)说:“现在人们对业务领域和项目管理技能的关注超过了技术技能。”2005年9月,凯泽率领进行了一次信息管理协议(SIM)调查,他对104名CIO进行了调查,以决定他们到2008年底时的技能需要。她预测,这次调查确定的前10项技能,将在2010年排在前12位。

她指出:“这并不是说你不需要技术技能,而是出现了对业务技能、更全面的技能的更大的需要。”

将在2010年生存下来,并且也许事业有成的IT专业人员会扩展自己的知识基础,扩展到他们熟悉的领域之外。那些不这样做的人,将找不到这些小众领域中的就业机会。

变局六:冷热职位岗位淘汰

冷热,行业的选择

2010年,IT业中那些技术含量偏低、重复性较高的职位将会被淘汰出局;不能适应产业发展与社会需求、不能保持技能水平的人也会面临危机,如仅掌握单一技能的高薪者。

Gartner分析师莫罗表示,如果你仅对难懂的代码有兴趣,你只是整天把自己关在小房子里,那么你的就业机会就会减少。老板开始找多面手,就是那些对企业范围内的应用程序都有丰富经验的人,并且能够把这些经验转化为可以增值的更大的整个公司性的项目。

Gartner的专家称美国传统科技岗位下降的状况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变。从2001年至2004年3月,美国的软件业有16%的岗位“消失”。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在2005年第一季度美国信息科技产业裁员数超过7000人。

业务领域

大企业将通过并购变得更大。但是,两家公司合并不仅仅只是技术和系统上的集成。技术、安全和数据领域中的企业设计师将在2010年发挥关键作用。

像微软和IBM这样的公司已经认识到2010年艰巨的架构任务在等着他们,开始招募专家级和大腕级企业设计师。

外包在业务领域中的技能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公司依靠第三方提供商,他们必须雇用能够管理这些关系的人员。

技术基础设施和服务

在2010年减少最多的技能将出现在技术基础设施和服务职位――如编程和操作工作。这些职位将流向海外或更可能实现自动化。

一项任务越能系统化或转换为显示指令或写入文献,它就越有可能被移交出去。它越有可能被移交,就越有可能有人出来开发工具,以进一步减少完成这项任务所需要的人员数量。

在SIM调查中,今后5年里将系统设计和分析技能保留在公司内部被认为至关重要,但这些任务常常被外包。

安全

由于一些著名公司中发生数据安全违规的新闻不断出现,对安全规划和管理技术的需要也水涨船高。Marquette大学助理教授凯泽说,IT安全是今后5年中将成为对公司“十分重要”的前10大技能之一。

据IDC2006年1月有关安全领域劳动力趋势的研究显示,世界各地的公司雇用了140万IT安全专业人员。这家研究公司说,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00万人,增长近30%。到2009年底,美国公司也将每年把花在信息安全培训上的费用增加16.4%。同时,与数据连续性和恢复相关的技能将由第三方提供商来提供。

存储

实施企业服务器战略的公司需要企业存储战略以及执行这项战略的技能。掌握SAN专长的存储管理员的价格在上涨,但这类人员很少,需求还非常大。存储区域网根据管理员设定的路线将数据传送给存储设备,克服了地理限制。对于2010年的跨国公司来说,存储管理显然将成为一个大问题,原因很简单,一个是我们必须对付的数据量,另一个是我们关注幅员辽阔市场以及我们正在设计依靠公用计算、开源和管理服务的系统的事实。

应用开发

到2010年,应用将成为由外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日用品。内部开发不会终结――只是在2010年以不同的方式来完成。挑战是选择软件包,然后根据你的需要定制它们。除了提供战略优势的面向客户的应用程序的编程,编写程序将可能消失。

Internet

在线银行业中的企业希望管理客户所

有的资金――从抵押贷款、助学贷款到退休账户。若想在2010年取得成功,他们必须建立用户友好的,提供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功能的网站。

技术是这些公司的高竞争力营销方式的组成部分。Foote Partne rs公司CEO福特解释说:“如果你想从事IT工作,就需要去干Web应用系统方面的工作。不过,你最好还了解客户,因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的竞争对手具备这类才能。”这类才能使IT人员不仅只是从事开发工作,他们还能够与经常接触客户的同事交流或与客户联系,来迅速修改流程。

福特说,“这将大大缩短”通常需要3到6个月时间的“开发周期”。“快速的应用开发和极限编程是高回报的技术。但是,它实际上促进了机动性和灵活性。什么能比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更能促进业务发展呢?”

业务智能性

到2010年,公平的全球竞争环境、创新和方便业务运行的技术推出,将使热门技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公司的不二选择。

变局七:专业就业优势减弱

皇帝女儿,也非不愁嫁

在过去的一些年里,计算机专业通常是一所大学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是不少优秀高中考生的首选。同时,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比较扎实,按理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但不少用人单位反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虽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许多毕业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等问题。

据《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IT项目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人力资源主管则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五个方面依次为――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

在IT企业里工作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们普遍反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的专业特征不明显,因而缺乏竞争力。其中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如果再有一次机会选择本科专业的话,他们不会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报告》调查结果也显示,不少计算机人才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壁垒很低,仅仅从开发的角度来看,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并没有很大的优势。许多管理人员认为。应聘者所学的专业并不是他们被选择的关键指标。例如,64 8%的IT项目主管表示不会在乎员工的专业出身,36.2%的人力资源主管表示不在乎应聘者的专业,但是需要有与计算机相关的学习背景;有意思的是51.7%的人力资源主管要求应聘者必须毕业于计算机专业。

66 2%的IT项目主管认为,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相比,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比较明显的择业优势。65.3%的毕业生认为,比计算机专业更具有长远优势的是数学专业的毕业生,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数学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强,能够触类旁通。在面对其他专业(尤其是数学专业)的毕业生的挑战时,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加强数据建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对抽象问题的解决能力,发挥自己在利用计算机实现抽象模型和软件系统方面的优势。也有16.2%的毕业生认为软件学院的毕业生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冲击。

在从事与行业相关的应用系统开发与研究工作中,除了需要计算机专业知识,更需要与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这一点上经常占有优势,如做数字化医疗、动漫、相关外包业务等,那仅会计算机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远远不够,相对应就需要医学、艺术等知识和技能。

但在一些涉及较深的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工作岗位上,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受青睐。他们具备像计算机体系结构、编译原理等与计算机核心相关的知识结构,因此在比较核心的系统开发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因此,在未来几年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IT行业就业,并不具备十分明显的优势。如果想在此行业有所发展,那就需要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变局八:综合素质备受青睐

综合素质,持续发展的动力

《中国IT行业人才现状调查报告》显示,IT企业普通员工的招聘渠道集中在招聘会、媒体广告、人才交流中心、校园招聘四大块。录用员工主要来源于毕业生和社会人员,分别为33%、49%,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最少,仅有3%。

其中,IT企业甄选人员的主要方法都是将“面试”作为第一位选聘方法,将“知识考试”作为第二位选聘方法,其中面试占比例为94.5%、知识考试比例为61.7%,只有少部分使用心理测试和竞聘演讲的方式,分别为18.9%、9%。

结果表明,当前我国IT企业甄选员工的方法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仍以主观印象和知识为主,以岗位胜任特征、个人综合素质、个人潜能评价作为重点的甄选技术。这主要是因为企业招聘的任务是要保证符合岗位标准、与企业价值观基本一致和高潜能的应聘者能够应聘。

同时,《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也显示,用人单位十分看重IT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在企业访谈过程中,每个IT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在“选择应聘者时优先考虑的前五项因素”一题中,首选是“持续学习能力”,得到了66.7%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的认同;其次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支持率达64.3%;第三是“沟通能力”,占36.4%;第四是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占56.6%;“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和“团队合作意识”并列第五,支持率为53.4%。学习成绩的支持率只有24%,可见企业只是把学习成绩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考虑的,招聘方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题的解决能力。

尽管企业招聘时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分别有87.9%的人力资源主管和81.7%的IT项目主管认为在招聘员工时会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但素质与经验二者并不矛盾。招聘时考虑的是工作的关联性、有效性及成本最小化,而一旦进入工作角色后,注重的不仅是曾经做过什么,更是以后能做什么,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应对经常变化的客观情况。

在对“管理项目时员工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前五项依次是: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术不足、经验不足;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不足;职业道德和纪律性不强;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沟通能力较弱。有43.7%的项目主管认为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而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

如此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结束语:

未来几年,国家与地方政府持续对IT业的支持,外包服务的逐渐崛起,WTO保护过渡期结束,在金融、零售、电子、房地产、汽车等行业也会为IT人才提供更多新的机会。

在金融方面,国际金融公司如美林、花旗、汇丰银行、纽约人寿等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他们凭借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技术、灵活的策略对国内的金融界发起挑战。他们用“网上银行”掠取中国的优质客户,同时以“人才优势”来换取竞争优势。虽然我国国有商业机构已经大幅度提高了“金融科技”人才的薪酬,但股份制金融企业和外资金融机构高达数十倍的年薪最终将“热门人才”挖走。

由于我国金融硬件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因此以“金融科技人才”为根本的软件水平必须提高到战略高度。为此,金融公司势必会鼓励在职人员的在职培训;并且进一步提高“金融信息”人才的待遇并出台相关政策,吸引IT界人才投身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