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优点范文

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优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优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优点

篇1

关键词 林业高效发展;江西;现代营林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23-02

0 引言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营林技术也得到迅速的发展,以“免耕”和“免炼”的现代营林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江西林区中,创建了许多省级示范点,通过创建现代营林技术样本示范基地,举办培训班,让相关人员能够进行现场观摩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进而为江西省培训了一批现代营林技术人才队伍,并且还要求各个营林耕地技术能手深入到江西省其他地区,进一步的推广的现代营林技术。同时,江西省还将现代营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纳入到了国家重点营造林工程项目的绩效考核中,对江西省现代营林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 基于林业高效发展的江西现代营林技术应用的意义

1)现代营林技术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措施。气候变化是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同时也是创建生态文明的严峻挑战。从长远意义来说,江西省应用和推广现代营林技术,能够为我国创造更大的排放权,是除了工业改革之外,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种方法能够显著的增加江西省以及我国现代森林的总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人们创造适宜生活环境的同时,还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物质产品,为江西省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更加广泛的空间;

2)现代营林技术是江西省繁荣生态文化的源泉。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林业不仅仅可以创造出大量的物质成果以及生态成果,并且还能够在繁荣生态文化、普及生态知识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帮助人们树立“植树用树、以林抒情、借树寓意”的林业文化,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以及形成保护生态行为规范,为推动江西省的生态环境以及生态文化提供更多的动力;

3)现代营林技术是江西省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林业是仅次于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资源,并且具有可降解、可再生、绿色环保等特点,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江西省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现代营林技术,能够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林业经济循环体系,保证林产品以及其他生态产品能够满足江西省以及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而促进江西省林业经济、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4)现代营林技术对维护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与森林是现代陆地最重要的两个生态系统,在飞生物界与生物界之间的能量流动以及物质交换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营林技术能够加速江西省林业发展的速度,创建更多生态体系更加健全的生态林业区,这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以及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江西省在林业高效发展的背景下,应该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现代营林技术,进而维护生态安全,以此促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

2 基于林业高效发展的江西现代营林技术的应用

1)现代播种技术。种子想要发芽首先应该打破休眠,但是种子在自然条件下打破休眠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还会导致种子在没有发芽时就已经死亡,因此,现代营林技术中的播种技术至关重要。现代播种技术能够对种子进行处理,帮助种子做好发芽的一切准备工作,以此促进种子能够快速的发芽,有效的缩短种子打破休眠的时间以及留土的时间,保证播种的种子能够几乎同时发芽、出苗,这样还能够有效的预防病虫害以及动物等对种子造成的影响。现代播种技术包括以下几种为:首先是撒播,该种方法不用整地,播种后也不用覆盖土壤,种子在的状况下发芽,该种方法的成本较低,并且工效很高,在播种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双行或者单行,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使连续的,该种播种方法使用户灌木的树种以及个别的乔木树种;其次是穴播,该种方法按照一定的穴距以及行距进行播种,当播种完毕后应该覆盖突土壤,然后进行填压,该种方法的用工量相对较少,并且操作非常简单;

2)现代种植技术。现代种植技术是现代营林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其一,分植技术,分植技术的优点在于成活率非常高,能够有效的节省育苗的成本,并且该种种植技术操作非常简单,其要点就在于保持营林地较高的立地条件,但是该种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适用于柳树、松树以及杨树等树种;其二,苗木种植技术,该种技术是目前现代营林技术中最常用的种植技术,该种种植技术在移植苗木时会在苗木的根部包裹一层泥土,这样不会破坏苗木的根系,以此保证苗木根部的水分平衡,保证苗木具有更高的生存能力,为了推广苗木种植技术,还应该实施苗木工程,对现有的苗圃进行改革和创新,促使江西省苗木工程向市场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培育全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促进江西省林业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是林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如果林业区发生病虫害时不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将会给林业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江西省在发展现代林业时,应该重视现代营林技术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现代营林技术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天敌防治技术,通过利用大自然中的食物链关系,以大自然中生物特有的相生相克的特点,利用病虫害的天敌来消灭林业区中的病虫害,例如具有“捕鼠大王”之称的猫头鹰以及“树木医生”的啄木鸟等,通过病虫害的这些天敌,对防治林业区的病虫害具有十分显著的防治效果;其二,机械物理防治技术,机械物理防治技术指的是隔绝高温处理技术、遥感技术、人工诱杀以及捕杀等,机械物理防治技术的优点在于即不破坏食物链,又不会污染环境,但是其缺点在于成本相对较高,并且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也相对有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其三,除了上述的技术措施之外,还应该加大调查力度,强化对林业区病虫害的防治力度,通过加大宣传能够帮助江西省的林业部门及时、准确的了解林业区病虫害的类型、组成以及发展趋势等,通过分析病虫害可能对森林资源造成的损害,然后制定相应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办法,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尽可能的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还能够有效的降低防治成本。

3 结论

总而言之,在林业高效发展的背景下,江西省应该将现代营林技术作为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推广和应用现代营林技术,为江西省创造更好的营林产业,进而推动江西省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企业战略决策教授K.Andrens首次提出SWOT分析法,它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抓住影响企业战略的重要因素进行整体分析,简单、清晰、针对性强,常常被运用于管理决策的各个领域。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遇)、Threat(挑战)。

二、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顺应全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把握住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等方面,利用自身优势克服自身不足,抓住发展机遇应对发展挑战。

(一)优势分析

1、节能减排态度明确且坚定,再加上国家立法保障,使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变得有法可依。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n-/再生能源法》、《促进循环经济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基本的法制保障。2、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下,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针对有色、金属、电力、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总量控制、市场准入等限制性原则,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研发和转化新技术,有效降低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3、节能减排经验的积累。近年来,河南省节能减排工作成效卓越。高耗能行业能耗增速下降明显,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这些无疑将成为未来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巨大优势。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截止目前为止,河南省已经完成了三批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通过积极推行循环经济试点,已经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实践经验。

(二)劣势分析

1、环保意识仍很淡薄。河南省人口众多且环保意识淡薄,使得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且污染治理较为困难。再加上河南省正处重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使得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的极大消耗和环境状况的每况日下。2、高碳能源结构。长期以来,河南省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供给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粗放型的能源利用路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难以根本扭转,这无疑将长期制约着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3、清洁能源资源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河南省煤炭、火力发电的生产和利用占绝对优势,比重达到89.9%左右。清洁能源相当匮乏,新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利用和发展还没有起步。这些将制约着河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机会分析

1、环境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及清洁发展机制被引入了《京都议定书》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这无疑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开展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提供最好的契机。2、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得到鼓励和推进。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若干鼓励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企业进行的节能、环保等项目的立项、建设过程中、节能减排工作中实行减税和免税的优惠政策等。3、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国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技术转让和国际合作的形势逐渐转好4、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低碳发展的实施。人们对绿色产品选择倾向越来越明显,促使企业在生产工艺和原料选择上日益趋向于低碳。这些条件都为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发展契机。

(四)挑战分析

1、环境问题形势严峻。气温升高导致喜马拉雅等高山的冰川消融,对淡水资源形成长期隐患;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安全生存造成严重威胁;气候变暖加剧了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的频发,严重的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等等。这些都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也给低碳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2、政策体系不完善。虽然政府在鼓励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或措施,但还很不完善。尤其是,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环节常常脱钩。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来约束和限制公民的行为。3、激烈的区域竞争正在展开。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增长速度较快,2010年河南省完成生产总值23092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8%,但郑州市在中部六省的省会城市生产总值排名却有所下降。可见,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竞争已越来越激烈,河南省必须抓住“中部崛起”机遇,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凸显优势,赢得低碳经济发展先机。

三、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建议

(一)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从长远来看,发展低碳及无碳能源,是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低碳及无碳能源在增加能源供给的同时会减少碳排放,因此,对低碳及无碳能源的开发可以调整能源结构而不影响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体系

河南省应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减轻碳排放压力。河南省发展林业和种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碳汇造林和碳汇研究,加快培育二氧化碳吸收率高的树种和农作物品种,探索二氧化碳清除率高的造林模式和种植模式,构建布局合理、功能稳定、效益明显的生态固碳系统。

(三)强化低碳技术研发与转化

河南省能源技术领域主要存在利用率低、碳回收技术落后以及替代能源使用较少的状况。因此,河南省能源技术近期的发展方向应是以提高化石能源利用率为主,加强碳回收,寻找新的替代能源为辅。

(四)制定合理的低碳经济法规

篇3

关键词:林业 绿色山东 基础作用

前言 林业的基础作用是自然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林业经济所生产的产品大多绿色环保、无毒、循环可再用,同时林业经济在当今绿色循环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纵观时代的进步、听取群众的心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们党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前进的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关乎民族未来实现和谐社会的的长远大计。

一、 推进林业改革 创新绿色发展

近年山东经济发展飞速,在全国经济发展建设中发挥了优良的作用,我省人民艰苦奋斗在省市建设中树立了一些典型。为了响应国家政府的号召,我省紧抓山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特色经济区的建设机遇,大力推进对林业的改革建设,目的是使山东经济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更好的创建它。发展绿色山东是一个新起点、新平台,从而更加突出了它的迫切性。如今,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土地面积日益减少,更有甚者,伐树建屋、平地造楼,使得林业改革举步维艰。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结合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同时我省政府拥有前瞻的眼光,为了改变现状,决定致力于林业改革与经济建设上,使其完美的结合让我省再创佳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山东政府下达了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湿地保护等一系列发展林业的政策,并且取得了可观的进展。但为取得更大的进展,林业改革必须坚持下去,因为山东省的森林资源相对比较匮乏、自然生态环境相对薄弱,可持续发展必定是一条很长很艰辛的道路。虽取得了成就但切不可沾沾自喜,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居安思危,结合因地制宜的理念,实施更有力更有效的措施来实现人类、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共创活力绿色山东。

二、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山东

林业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对象又是自然保护的重点项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林业起步。建设生态文明,既要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又要明白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道理,同时以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森林做为林业改革建设的重要主体,链接着诸多自然生物与生态环境。我省森林覆盖率相比较其他先进省份匮乏,土地荒芜、沙尘暴情况严重,这就更加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建设美丽山东从这里起步。

首先,建立绿色山东是时代的需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人们富裕了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但随着物质得到了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精神的享受。然而经济的进步令我们高兴与激动,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警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沙尘天气等等自然灾害。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我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创建绿色山东等事宜,同时国家林业局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我山东半岛的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的高效生态经济区着力开展林业改革,增强对林木、湿地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建设,从而在“蓝黄”两域发挥林业的基本作用和实现它的更高价值。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的建设,我们应大力植树造林,发展林业改革建设,给山东创建一个绿化带,呈现活力新山东。

其次,建设绿色山东实现优化经济结构。一林业、农业不可分割,应统一结合。发展草木花卉、果林种植等经济产业,既可以提高劳动人民的土地利用率又可以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可带动其他花卉果蔬展览、食品加工、畜牧养殖等一系列的链式产业,既丰富了我省经济产业结构又提高了人们就业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二林业带动相关旅游业的发展。山东有山有海,拥有大量的丘陵和滩涂,这就为林业提供了发展建设的场所,这里可以开设草木花卉、林场绿化、生态旅游等绿色场地,这可以成为匆匆城市人的休闲好去处。可以想象,身处安逸悠闲的大自然中是多么的快活舒畅,不但是可以疏散身体的疲惫还可以得到精神的放松。说不定,未来几年这将成为精神营养的补给圣地。由此可知,这里隐藏巨大的潜力,通过林业改革可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三林业的产业链多、种类齐全、资源多元化可再生、便于加工、无毒、无公害等实质性的优点,这可串联众多产业的发展,我们既可以开展小型经济产业有可以建设大型相关公司企业。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现在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还可以实现经济的有效优化增长。

再次,建设绿色山东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必经之路。近年,由各方面的数据可知,我们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已不再具有先前的活力。绿色逝去变成灰色,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警告着我们。酸雨、沙尘暴、泥石流、全球变暖、山川融化等等,都在向我们传递信息——爱护地球,热爱自然。林业属于生态自然的重要部分,我们更应好好利用,切不可无视自然规律,要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对环境友好的宏观解释。然而,创建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还是很漫长的道路,我们要在日常点滴中做起,更应拿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劲头,坚信未来会因我们的创建更加美好。因此我们在植树造林的时候,更应杜绝滥砍滥伐,加大监督力度,增强对林业的保护,创建绿色山东,才是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创建和谐社会。

最后,建设绿色山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在价值观念上,我们要强调尊重自然、顺应其自然规律、爱护自然。 在党的指导方针上,我们要明白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在实现道路上,我们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节约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目标追求上,我们要努力建设美丽山东,为山东人民创造良好绿色地生活生产环境,为全球自然生态安全奉献力量。在时间跨度上,我们还需要长期艰巨的创建过程。既要紧抓工业文明建设的“必修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路。相信在山东省委、政府的带动下,我们会做得更好。

三、加大工作力度进度 推动林业扎实稳定开展

近来,山东省林业改革建设取得了又快又好的进展,受到了国家政府、国家林业局等外界的好评,这些和从事林业职工的辛勤劳动和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尽管实现可观目标但仍不能放松警惕,我们仍与党要求的生态环境相差很大距离、与我省经济建设有很大距离、与人民的物质需要、绿色生态需求有很大距离,然而这些并不让我们望而却步,反而我们冲劲十足,为我们的美丽山东而奋斗。当然在一些方面我们还有弱点,森林防火扑火能力、队伍建设方面需要加强,园圃基础设施正着力建设,为实现新山东更上一个台阶。希望国家林业局加大对我省的支持力度,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给予惠利,同时增加在水系生态建设、种植花卉驯化、山区林业绿化发展、湿地保护和恢复等的帮助,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携手创建绿色山东。

总结

林业经济效益对社会经济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我们应实现在传统林业经济到现代林业经济的转变。坚持林业改革,发挥林业基础的价值,使其适应现代的需求。在林业基础建设方面,我们不仅需要国家、山东省政府相对应的政策、项目、资金等,还需要人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迎来一个新山东。

参考文献

[1] 路经波. 夯实林业基础 提升对全市发展的贡献率[N]. 本溪日报. 2011-04-02

[2] 梁剑,张良廷. 万州:发展林业特色产业 完善林业基础保障[N]. 中国特产报. 2011-04-20

[3] 铁铮本报记者 李凝. 北林大:为灾后林业重建献计献策[N]. 科技日报. 2008-02-26

[4] 建雷,张珂. 我省将走林业强省之路[N]. 云南经济日报. 2006-01-13

篇4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商业模式创新

对策与建议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缓解我国能源矛盾,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举措,对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改善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发展生物质能源前景广阔,方兴未艾。然而,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就开发湘西州永顺县生物质能源,笔者认为,必须破解难题,创新生物质能源开发商业模式。

一、当前生物质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生物质能具有产量大、可再生、可储存、碳中和等优点。理论上生物质是可行的替代能源,但实际应用并不尽如人意。

(一)原料成本之困――原料涨价

一是能量密度低,原始成本高。与其他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相类似,生物质的能量密度低,需要大量的土地。在倡导种植非粮作物和利用边际性土地的“非粮”、“非耕地”路线下,产量和能量密度都低于普通粮食,原料成本还是很高。不管是否与民争粮还是与粮争地,目前的生物燃料的原料成本都很难控制,无法摆脱对补贴的依赖。

二是物流不经济,中间成本高。此外,生物质物流也很不经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收集、储存、运输,在生产出洁净能源的同时也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甚至污染环境,很难形成闭合的能量循环系统。

(二)技术瓶颈之困――第二代技术仍存在不确定性

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转化成本高、效率低。液体生物燃料存在关键转化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离产业化尚有一定差距;固体成型燃料加工设备的能耗较大,约在90-100千瓦小时/吨,原材料收购价格波动大,季节性因素导致收储难;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存在无成熟的生物质类洗焦废水净化技术,燃气热值低,气化机组运行连续性差,自动化水平低等问题;关键设备依赖进口,我国大中型沼气、固体成型燃料以及生物质直燃锅炉设备的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现有项目多停留在中试阶段,且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

(三)政策支持乏力――政策反复裹足不前

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发展受原料高成本的影响,大部分生产企业需要额外的补贴、税收优惠才能赢利或生存。但目前政策补贴不够完善。生物质能源扶持政策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在多种能源产品和规模上未给予明确的支持和指引。有些政策补贴起点过高,如财政部《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8]735号)仅支持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以上、年消耗秸秆量1万吨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导致多数企业无法得到补贴;有些政策设计不完整,补贴仅针对直接生产环节,对消费能源产品的终端用户则没有补贴。

(四)商业环境不成熟――销售不畅、融资困难

一是缺乏系统的产业链。生物质能的开发还需要高效率的商业生态链条。首先种植环节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之后还需在收购、调配、销售、技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整合。生物柴油的原料问题突出,废弃油脂的收集、运输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组织,“地沟油”等废弃油资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培育高含油量和高生态适应性品种是生物柴油的关键。遗憾的是,中国的生物柴油产业在初期没有打好基础,各地盲目种植油料树木,品种单一,形成“南方只有麻风树、北方只有黄连木”的局面。而大面积单一树种增加了虫害等问题,造成产业环境恶劣;而且,按照现有的信贷标准,树木种植不能抵押,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而木本植物种植周期长,投入大,若没有商业银行贷款支持,企业很难独立承担,造成融资困难。

二是商业模式难建立。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模式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技术略为成熟的主要是糖淀粉制燃料乙醇、植物油或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农林废弃物制固体颗粒燃料、沼气利用等,但其中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成本优势)的并不多。

二、创新永顺县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开发商业模式的建议

要解决生物质能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就湘西州永顺县而言,要在湘西州永顺县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础上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巩固成效,解决问题,消除制约因素,创新生物质能源开发的商业模式,把生物质能源开发做大做强。

(一)以价值理念模式创新,实现企业、农民、政府多方共赢

一是要树立民生理念。湘西州永顺县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用凯迪独有的“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民争利”的发展理念,用“规划一个片区,培植一个产业,改善一片生态,致富一方民众,发展一地经济”的系统工程,用“两个农业项目支持三个工业项目”的完美组合,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创造“地方有税收,部门有作为,农民有收入,员工有回报,企业有发展”的多赢商业模式。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是要树立共赢多赢理念。湘西州永顺县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公司的高新技术、雄厚资本和当地资源条件为基础,以坚持有利于“增量、增收、增效”为原则,以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为目的,在平等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建立以节能、降耗、减排为主的绿色能源环保型企业,实现生物质能源的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永顺经济社会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将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项目建设为互利多赢、协调一致、可持续滚动发展的有机统一体。

三是要树立“两型”企业理念。湘西州永顺县凯迪阳光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以现有的薪炭林、农林废弃物等资源为切入点,以宜林荒山荒坡及现有灌木林、低效林等林地资源为发展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以及高效开发,以示范基地建设联动农民参与,以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初级产品利润回归农民,促进工业原料保障以及农民增收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企业、农民、政府、国家多方共赢。

(二)以发展模式创新,解决商业环境之困

湘西州永顺县凯迪电力的“低碳及循环经济+创新的经营模式+高技术壁垒”发展模式,与传统试点生物质能电厂项目相比,凯迪生物质发电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因为公司拥有较强的技术壁垒,采用全球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而使用该技术达到超高压等级的企业全球仅有三家,因此凯迪电力是当之无愧的国内生物质发电的领跑者。

能否稳定成本,是生物发电的关键,也是市场对公司最大,忧虑。凯迪生物质电厂采用创新商业模式即“‘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模式实现了‘能源植物和农林废弃物一电能和燃料一灰渣一有机肥一有机农林产品’的完整的闭环流动循环经济体,公司不但符合目前国际 国内低碳、环保、节能的趋势,而且生物电厂盈利能力较高,内部收益率达8%-12%。”“三级燃料保障体系”商业模式,能够对燃料供应量、价格有较好控制力”。

(三)以技术模式创新,解决技术瓶颈之困

湘西州永顺县觊迪公司在广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结晶煤燃烧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循环流化床技术开发和研制工作,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其中以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和防止设备碱金属腐蚀技术为重点。技术的不断成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设备制造、适合中国资源状况的技术经验积累,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重点加强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林科院的合作,加快生物能源良种及新技术的推广速度,配合开展高产、稳产、多抗优良新品种的选有,以及生产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新技术,依托林业科技推广网络,推广生物能源优良品种,建立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突破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装备的制约,加强产学研组合,组织联合攻关。

(四)以经营机制模式创新,解决政策扶持之困

一是构建管理机制。要实行科学规划,稳步实施,采用核心基地和周边面上分散基地相结合,以万坪镇为中心,向周围乡镇辐射,以能源林基地为中心的“一体化”模式,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农户自愿、乡村牵头的原则;坚持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高产化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相对集中、用途不变、依法有偿、互利双赢的原则,全面推进我湘西州永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二是构建政策资金投入机制。政策投入机制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政策,逐步从建设投资补贴为主转向原料补贴、产品补贴、消费补贴和投资补贴四管齐下。一要加大生物质资源开发补贴力度。二要完善生物质能源产品的市场准入、监督和价格补贴。三要制定生物质能源产业专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生物质能源行业,扶持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三是构建持续发展机制。坚持“不与农争地,不与民争粮”的原则,分阶段稳步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探索适应湘西州永顺县县情的发展模式。前期,优先利用有机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推进生物质燃气、生物质发电技术的发展。中后期,合理开发边际土地资源,积极稳妥发展能源农业和能源林业,扩大生物质能资源基础;推进纤维素液体燃料产业发展,显著增加生物质能在清洁能源和交通燃料供应中的比例。选择适合湘西州永顺县县情的产业化道路。一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努力创造出适合湘西永顺县县情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商业模式,使生物质能源企业能够不依靠政府补贴而依靠自身的赢利能力发展壮大起来。二要根据湘西州永顺县不同地理环境、资源禀赋、能源需求等特征,择优、择需、有重点地扶持和推广相应的产业化工程,形成合理的生物质能源发展布局。三要完善支持企业发展多层次金融体系,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入生物质能源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激励企业发挥创新积极性。四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产权,引导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在维护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永顺实际的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商业模式,即农户+合作社+公司。从而确保基地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篇5

关键词:高寒地区;林下经济;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A

1实验区概况

实验区位于地处天祝县西南部的赛什斯镇,属黄河流域上中游地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在2040~3770m之间,主要大山有桌子山、棋子岭、天马岭、吐鲁坪、喜鹊岭、三宝山等。总人口1.24万人,3207户,其中,少数民族总人口为2513人,占总人口的20.2%。大小牲畜约3万头(只),属半农半牧区,2011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2636元。总土地面积4万hm2,其中林业用地1.4万hm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7500hm2,疏林地80hm2,灌木林地6500hm2,未成林造林地147hm2,无立木林地73hm2,宜林地13hm2,森林覆盖率28.88%,活立木蓄积量42万m3,境内矿藏、森林、草原、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人流、物流、信息流,十分畅通便捷,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2实验区基本条件

2.1立地条件

赛什斯镇地域辽阔,矿藏丰富,矿种和矿化点多,有天然水源涵养林1.4万hm2。其地势北坡山势陡峻,南坡地势平缓,一般海拔2600~4874m;2600m以下为中低山荒漠带;海拔2600~3000m为中山区,水土热条件适宜乔灌林木生长,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草原;海拔3000~3700m亚高山,主要植被类型为灌丛草原;3700m以上发育为多年冻土,上游山地森林生态圈中:土层为高山灌丛;中层主要是云杉林、圆柏林、山杨林组成建群树种,低山伴生灌木林和野生动物,下层是草地、苔藓、地衣;上、中、下三大系统组成森林生态系统。境内水源充足,有大通河、古城河、大滩河等内外流河,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

2.2气候条件

实验区系冷龙岭北坡余脉,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北坡山势陡峻,南坡地势平缓,年平均气温-0.4~1.8℃之间;林区最高气温1.8℃,年降雨量300~500mm,相对湿度50%~70%,年蒸发量1000~1234,无霜期90~100d。

2.3基础条件

近年来,天祝县赛什斯镇在推进集体林权综合改革的同时,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实现兴林富民的有效途径,充分挖掘辖区林地多、盐碱沙地和水肥条件等区位优势,充分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按照“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管理模式,采用林下种植、养殖和种养殖相结合等方式,建立以林为主,农、林、牧合理配置,长、短期相互结合,生态经济、特色产业和谐发展的林业多目标立体经营体系,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双赢的新路子。据统计,全镇共有28户发展林下养殖业,其中林禽19户,总计养殖鸡、牛、羊、猪20万余只。

作者在天祝县赛什斯镇设立标准地,对比分析林下养殖模式与家庭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其设立的实验标准地面积约6.7hm2林地,每1.3hm2 1个单个试验地,共4个。具体经营中进行相互循环,相互协调,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利用。具体经营模式为:在1、2、3、4地密植野生菌类与落叶披肩草,在保证部分材料的同时确保备用地的有效收入,同时用围栏对4个试验地进行分割,确保养殖物合理应用。在保证林下养殖饲料的同时,也保证了退耕还林区的火灾隐患。

3结论

林下养殖是目前发展林下经济的一种模式,经过对比家庭养殖的分析,林下养殖与家庭养殖相比,林下经济模式优于家庭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更明显,食品更安全,发展更迅速,林下养殖其经济效益从大到小依次是养鸡模式>养羊模式>养猪模式>养牛模式。所以最佳的养殖模式是养鸡模式,对森林的影响最小;据调查,林鸡比一般肉鸡市场价高1倍以上,还能产蛋。养鸡排入林地的鸡粪又可以为森林添加肥料,树的生长速度比以前快得多。

3.1在高寒地区发展林下养殖,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促使农村农林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将有效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还可以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污染居住环境、影响村容整洁的问题,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林下养殖的迅速发展,还将会引导带动更多的农民更加重视学习、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经营管理本领,必将产生更多的农民技术员,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3.2在高寒地区发展林下养殖,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可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而林下集约化经营又会反过来促进林业生产,进而可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3.3在高寒地区发展林下养殖,符合现代人对食品无公害要求的标准由于林下养殖禁止喂养各种含添加剂的饲料,利用农村闲置的林间空地饲养动物,主要以采食林中虫子、草类以及饲喂玉米等谷物等食物,充分激发了养殖动物的野性,其肉质好、鲜嫩、肉味鲜美,大大改善了产品品质,增加了畜禽产品商品价值和安全性系数,深受消费者欢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