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效课堂教学课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增强课堂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新课改活动中,高中数学老师需认识到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并且积极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和改进,从而使高中数学课堂活动效率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以此实现新课标高效教学的开展价值。
一、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意义
当下中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新课标改革中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进行知识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严谨、发散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1.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将原有教学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去除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有关直线斜率的课程时,老师要事先制作教学模型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在上课时先假设情境,预设问题,如询问学生在同等高度的楼梯是否因为阶梯数的不同而感觉吃力程度不同?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题,然后引领学生运用教学模型进行探究,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构建直角坐标系进行理性分析,引导学生找出:直线的倾斜程度=高度/宽度的比值,建立直线的斜率的有关概念,最后提出:所有的直线是不是都有斜率?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进行再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质量和效率。高中数学老师要对课本例题进行引申拓展,寻找新的知识生长点,从而培养学生发散、灵活、广阔的思维方式。例如,在高中数学“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过程中,原例题为:判定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或奇函数:(1)f(x) =x2-1;(2)f(x)=2x;(3)f(x)=2x;(4)f(x)=0。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第一小题扩展为:①f(x)=x2;②f(x)=-x2;③f(x)=x0等。第二小题扩展为:①f(x)=-x;②f(x)=4x+1;③f(x)=x-1等。第三小题扩展为:①f(x)=-3x;②f(x)=|x|+3;f(x)=x2-2x+1等。第四小题扩展为:①f(x)=0,x∈[-1,1];②f(x)=1,x∈(-1,1)等。这样深入地挖掘教材价值,有助于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活动要求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性,因此,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先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列出一些紧扣教材、设计精练的小问题,如,在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中事先布置:根据公共点存在的情况,空间中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A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让学生以此为线索进行学习,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在理论总结时更好地理解,巩固教学成果。另外,也要适当地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授不同的自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如何自学,享受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目前新课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下,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构建就显得非常重要。高中数学老师应该积极结合新课改的观念,依据高中生的学习规律与心理活动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构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高效课堂,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侯丽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123.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是小学阶段至关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满足教学需要、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以及提升学生整体水平,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当前的小学教育系统而言,小学语文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及学习均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以及整个学习生涯有着重大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对语文教学提起足够的重视,要在语文教育教学中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大幅度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研究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着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方讲台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与现代教学的需求相适应,而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也充分的表明,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有效激发,并且教学内容也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由于多媒体全面的结合了声音、文字、图片、影像等,可以说是集形象、生动、直观于一身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可以强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情境,更加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积极的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二、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由心理学研究可知,兴趣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及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但凡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便会形成对知识的渴望及好奇心,就会更加执着、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所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的精心设计,是语文教师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课程导语的设置能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有助于找准教学的基调。比如,在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在我国南海上,坐落着一片岛屿,它们既像一颗一颗的珍珠在碧波中漂浮,又像一朵一朵的星莲在水面上荡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美丽而又可爱的地方到底是哪里吗?这就是充满神秘色彩而又令人向往的西沙群岛。然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比较,并且设置这样的问题:西沙群岛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里?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能够得到极大的激发,进而积极的投身到问题的探究和知识的学习中。好的导语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抓住,能够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三、强化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创新意识
就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体系而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通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来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那么就应当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其一,要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往往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产生,小学语文教学也是这样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学习方法提起应有的重视,要切实的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以此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其二,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正是因为学习方法是相当重要的,因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按照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最大限度的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尽可能与课堂教学的迫切需求相满足,以此推动教学的发展;其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教学目的,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应当将正确科学的教学观念树立起来,并且通过学习方法指导性的加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将看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质量 构建 提高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其课堂的教学效率低,课堂的学习氛围沉闷,学生的精力流失比较高等,以致初中生严重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摈弃了传统的“喂养”式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了高效的语文课堂,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语文教师要使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够有所提升,就一定要积极转变其教学观念,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语文教学的方式与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而舒适的课堂教学氛围。
1.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建立新型的和谐关系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创设良好舒适的课堂氛围,建立“信任、平等、尊重、民主、宽容、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使学生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主人的作用,产生对老师钦佩与崇敬之情,进而转化为对语文的学习动力。
2.教师要创设激趣的教学氛围
创设激趣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有效地挖掘课内外教学资源,诸如课前的几分钟演讲、课中的互动探究、课后热点评说或辩论等,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讲演能力有所提升,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活跃。
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课堂,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要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语文教师始终思考和探索的核心教学问题。多年来,从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教学策略制订、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等,很多语文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深入学习现代各种教学理论,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构建了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演绎了精彩的语文课堂,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一些做法:
1.创新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创新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恰当而新颖的导语,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想孩子与我们共鸣,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创新的导语,煽情力强,抓住学生的“心弦”、“音调”,强烈激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之中,高效的课堂就会生成,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诸如欣赏一曲音乐、设置一个悬念、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学生就会“心随我动”,激情四射,激起求知的欲望,高效的课堂就会构建起来。
例如,教朱自清散文《背影》时,我让学生欣赏刘和刚演唱的《父亲》。听歌时,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悠扬的旋律让学生想起了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奠定了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听完歌曲,学生再感情朗读课文,亲情流露,心灵净化,自然理解了“背影”的深层含义,甚至个别学生喊出了“我的老父亲‘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的呼声,潸然泪下。
可见,科学而合理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撞击学生心弦的基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只有研究“教情”与“学情”,统筹兼顾,把课文中的课内外资源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采取最适当、最煽情的导语导入新课。
2.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的感官效果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与现行的教学标准相适应了,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因此,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并被广大教师广泛应用,有效地打造了高效教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借助教学情境的“意象美”,将视频图像、音响效果、图形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突破时空的限制,或沟通课内外教学资源,直观、清晰、分明地展现于一体,使学生的看、听、读等感官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感官效果,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优化了语文教学质量,构建了高效的语文课堂。
例如,教学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文中涉及的各种云或光彩的自然现象,教师很难讲解清楚。讲课之前,我搜集了各种云的图片和相应的天气的图片,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上课时让学生观看云的图片和不同的光彩的“意境美”, 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感性认识了云或光彩的自然现象;并用多媒体配乐朗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内容产生相应的天气画面,不断变化,美轮美奂,效果极佳。最后,为了拓展云和天气的关系方面的知识,课件中还引用了劳动人民的经验谚语,如“高积云,雨淋淋”、“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等等。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直观化或形象化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感官效果,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效果很好。
3.构建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当今的新课程标准改革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要求明确地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构建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即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我让学生课前自主搜集该篇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与作者的人生经历,便于学生在教学时思考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课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探究问题:(1) 陶渊明文中的世外桃源的生活怎样?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它在哪里?(2)找出文中虚构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3)其实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虚构?其用意是什么?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演绎了“我心入书、书入我心”的精彩课堂,解决了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可见,构建自主、探究与合作的高效课堂,教师不仅让学生攫取了丰富的知识,也使学生提高了自我评价、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还有许多教学方法,诸如启发式教学、情境激趣法、课本剧表演、谈话法、教学效果评价法、实践参观法等,或者综合运用其中几种教学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里不再赘述。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探索也不断深入,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教学的模式要做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高效课堂的构建,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海霞 不做飞过天空的鸟――建立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11,(09)。
[2]吴国玉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中旬),2013,(06)。
[3]张建新 张高华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的课堂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把书本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传授知识与自我探索知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呢? 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本文就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论难以理解和接受,对抽象的物体想象能力欠缺,理解时比较困难的情况,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
教学案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周长的认识》,我根据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设计了孩子们喜爱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新故事,让羊村里的小羊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课前的动画人物喜羊羊介绍导入,再到让孩子们把自己喜爱的小羊们的图片沿着边线剪下了,初步认识到边线就是周长,然后和小羊们一起参加羊村运动会,提出如何帮助小羊们测量羊村游泳池和篮球场的周长问题,带着问题和小羊们一起学习整节课设计注意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2012版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为目的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成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案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我设计了由哆啦a梦带来的一幅由三角形组成的实物帆船拼图的礼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三角形角或边的特点将这七个三角形分类,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测量,有的数数、记录,然后组长组织讨论,得出分类结果,实物分类后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设计的网络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这样教学既保证了教学的系统性、条理性,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提高课堂密度,创建高效课堂。
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根本变革教学和学习方式,只利用课堂教学是十分有限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查找网络,收集新课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和生活中的数学。课中教师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和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人机对话,学生回答问题后,计算机对学生的答案即时作出反应,对的时候会发出掌声、表扬的音乐及“你真棒”“恭喜你,答对了”的语音;做错时,会发出沉沉的声音及“请你再动脑筋,再想一想”;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结果,满足其求知欲望。同时,也可设计计算机回答的错例,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计算机也纠正了错误,出现了正确的结果。这样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创建高效数学课堂。课后还可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查找网络资料,根据找到的资料,解决问题。还可通过网络了解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等等。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新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实践证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教学课件,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一本课本 + 一根粉笔 + 一张嘴巴”的单一的信息呈现和流通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当今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它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必定能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获得理想的效果,从而有效创建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一、为情境而情境,教学过程华而不实
“一堂课引入得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说明了情境的作用,好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音,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因而,教师们都很重视对教学情境的设计。但是,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令人看了有些“华而不实”之感。
片段一:
学区公开课上,王老师在教学现代诗人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时,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课堂,尽管二者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主题,但却相去甚远。这种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王老师第二次执教时对该片段的处理:上课铃声响之前,多媒体声像同步――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接着教师用刚刚学过的李商隐诗《无题》的对爱情的追求启发引入.再通过散读、多媒体配乐朗诵、最后借助诗歌的抒情思路领会诗人的爱情宣言,进一步深化主题,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为了“情境而情境”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表面上看起来花里胡哨,实际上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这样追求“轰轰烈烈”的课堂效果,是一种课堂作秀,不是我们提倡的新课程教学,而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头脑空空”的假课堂,因此,在情境设计上,要注重自然延伸的有效性,真正设计出为教学服务的情境。
二、为创新而创新,阻碍学生的思维
在观摩课、竞赛课中不用多媒体辅助设施的教师几乎是没有的,因为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然而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定位存在偏差,认为课件运用得越多越好,设计得越新颖越好。教师一味追求一帆风顺的课堂,课前话了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熟悉课件,并让学生参与进来,甚至还将个别题目答案透漏给学生。
片段三:
本校教师杨老师在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时,设置了六个教学环节,可以说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了整个课堂,甚至连愚公移山这首歌,《愚公移山》的动画片等与《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再加上一些可爱的小动画、漂亮的花边,突如其来的众多新奇的花招,哗众取宠,学生课前还情绪高涨,而接近尾声却“跌入峡谷”,汇报学生人数寥寥无几。
经调查分析,课件穿插使用次数太多,其琳琅满目程序令人眼花缭乱、头昏目眩,学生无法进行知识从“同化”到“顺化”的编码;部分学生感觉到回答课前精心准备的问题,缺乏成功感,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了许多东西,实则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因而更谈不上取反思创造了。同时也制约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使课改走向极端。
三、用“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削弱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师生及文本对话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仅在“辅助”二字当中。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辅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如一味的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片段四:
本校的张老师在上《桥之美》时,不是让学生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体会作者以独到的视角欣赏桥美之所在,而是机械的展示十幅各具形态的桥,其效果便可想而知。下面就请我们一起欣赏她对本教学课件的处理,课件中的每一幅画都伴有教师动情地现场解说,精选的画面与教师动情的现场解说,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师生间相互感染,从而达到了情感共鸣,突破了教学重点。
经以上两教学片段效果的对比分析得出,用影视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显然与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画面上,而应本着“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原则,设计出有助于突破重难点的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