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范文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1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效课堂教学课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效课堂教学课件

篇1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方法构建

增强课堂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新课改活动中,高中数学老师需认识到原有教学思路和方法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并且积极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和改进,从而使高中数学课堂活动效率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以此实现新课标高效教学的开展价值。

一、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意义

当下中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新课标改革中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进行知识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严谨、发散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课标高中数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

1.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将原有教学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去除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讲解有关直线斜率的课程时,老师要事先制作教学模型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在上课时先假设情境,预设问题,如询问学生在同等高度的楼梯是否因为阶梯数的不同而感觉吃力程度不同?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题,然后引领学生运用教学模型进行探究,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构建直角坐标系进行理性分析,引导学生找出:直线的倾斜程度=高度/宽度的比值,建立直线的斜率的有关概念,最后提出:所有的直线是不是都有斜率?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高中数学教师要不断进行再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质量和效率。高中数学老师要对课本例题进行引申拓展,寻找新的知识生长点,从而培养学生发散、灵活、广阔的思维方式。例如,在高中数学“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过程中,原例题为:判定下列函数是否为偶函数或奇函数:(1)f(x) =x2-1;(2)f(x)=2x;(3)f(x)=2x;(4)f(x)=0。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将第一小题扩展为:①f(x)=x2;②f(x)=-x2;③f(x)=x0等。第二小题扩展为:①f(x)=-x;②f(x)=4x+1;③f(x)=x-1等。第三小题扩展为:①f(x)=-3x;②f(x)=|x|+3;f(x)=x2-2x+1等。第四小题扩展为:①f(x)=0,x∈[-1,1];②f(x)=1,x∈(-1,1)等。这样深入地挖掘教材价值,有助于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活动要求学生拥有学习主动性,因此,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先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列出一些紧扣教材、设计精练的小问题,如,在直线与平面平行判定中事先布置:根据公共点存在的情况,空间中一条直线a和一个平面A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让学生以此为线索进行学习,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在理论总结时更好地理解,巩固教学成果。另外,也要适当地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授不同的自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如何自学,享受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在目前新课标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下,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构建就显得非常重要。高中数学老师应该积极结合新课改的观念,依据高中生的学习规律与心理活动特点,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构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高效课堂,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侯丽琴.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6):123.

篇2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是小学阶段至关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满足教学需要、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以及提升学生整体水平,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当前的小学教育系统而言,小学语文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及学习均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以及整个学习生涯有着重大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当对语文教学提起足够的重视,要在语文教育教学中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满足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大幅度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研究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着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方讲台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与现代教学的需求相适应,而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也充分的表明,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运用,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还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予以有效激发,并且教学内容也更易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由于多媒体全面的结合了声音、文字、图片、影像等,可以说是集形象、生动、直观于一身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可以强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出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教学情境,更加能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改进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积极的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二、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由心理学研究可知,兴趣是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及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但凡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便会形成对知识的渴望及好奇心,就会更加执着、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所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的精心设计,是语文教师有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课程导语的设置能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有助于找准教学的基调。比如,在对《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在我国南海上,坐落着一片岛屿,它们既像一颗一颗的珍珠在碧波中漂浮,又像一朵一朵的星莲在水面上荡漾。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美丽而又可爱的地方到底是哪里吗?这就是充满神秘色彩而又令人向往的西沙群岛。然后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和比较,并且设置这样的问题:西沙群岛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里?学生的学习兴趣便能够得到极大的激发,进而积极的投身到问题的探究和知识的学习中。好的导语能够将学生的思维抓住,能够集中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三、强化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创新意识

就我国当前的语文教学体系而言,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任务,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对高效课堂的构建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通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来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那么就应当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具体的措施主要包括:其一,要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法。往往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产生,小学语文教学也是这样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学习方法提起应有的重视,要切实的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以此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其二,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正是因为学习方法是相当重要的,因而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按照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最大限度的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尽可能与课堂教学的迫切需求相满足,以此推动教学的发展;其三,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教学目的,是新课改下的重要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应当将正确科学的教学观念树立起来,并且通过学习方法指导性的加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将看课堂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教学质量 构建 提高

在我国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其课堂的教学效率低,课堂的学习氛围沉闷,学生的精力流失比较高等,以致初中生严重缺乏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无法得到真正的实现。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摈弃了传统的“喂养”式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了高效的语文课堂,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语文教师要使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够有所提升,就一定要积极转变其教学观念,同时不断探索和创新语文教学的方式与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而舒适的课堂教学氛围。

1.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建立新型的和谐关系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为学生创设良好舒适的课堂氛围,建立“信任、平等、尊重、民主、宽容、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使学生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主人的作用,产生对老师钦佩与崇敬之情,进而转化为对语文的学习动力。

2.教师要创设激趣的教学氛围

创设激趣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有效地挖掘课内外教学资源,诸如课前的几分钟演讲、课中的互动探究、课后热点评说或辩论等,都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讲演能力有所提升,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气氛变得活跃。

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高效课堂就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课堂,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效益的教学活动。要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语文教师始终思考和探索的核心教学问题。多年来,从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教学策略制订、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创新等,很多语文教师与时俱进,不断深入学习现代各种教学理论,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构建了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演绎了精彩的语文课堂,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一些做法:

1.创新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创新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恰当而新颖的导语,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想孩子与我们共鸣,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可见,创新的导语,煽情力强,抓住学生的“心弦”、“音调”,强烈激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之中,高效的课堂就会生成,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诸如欣赏一曲音乐、设置一个悬念、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学生就会“心随我动”,激情四射,激起求知的欲望,高效的课堂就会构建起来。

例如,教朱自清散文《背影》时,我让学生欣赏刘和刚演唱的《父亲》。听歌时,学生有自己的感受,悠扬的旋律让学生想起了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奠定了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听完歌曲,学生再感情朗读课文,亲情流露,心灵净化,自然理解了“背影”的深层含义,甚至个别学生喊出了“我的老父亲‘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的呼声,潸然泪下。

可见,科学而合理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兴趣、撞击学生心弦的基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只有研究“教情”与“学情”,统筹兼顾,把课文中的课内外资源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采取最适当、最煽情的导语导入新课。

2.运用多媒体教学,强化学生的感官效果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与现行的教学标准相适应了,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因此,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并被广大教师广泛应用,有效地打造了高效教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借助教学情境的“意象美”,将视频图像、音响效果、图形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突破时空的限制,或沟通课内外教学资源,直观、清晰、分明地展现于一体,使学生的看、听、读等感官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的感官效果,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优化了语文教学质量,构建了高效的语文课堂。

例如,教学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一课时,文中涉及的各种云或光彩的自然现象,教师很难讲解清楚。讲课之前,我搜集了各种云的图片和相应的天气的图片,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上课时让学生观看云的图片和不同的光彩的“意境美”, 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感性认识了云或光彩的自然现象;并用多媒体配乐朗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内容产生相应的天气画面,不断变化,美轮美奂,效果极佳。最后,为了拓展云和天气的关系方面的知识,课件中还引用了劳动人民的经验谚语,如“高积云,雨淋淋”、“西北天开锁,明朝大太阳”、“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太阳现一现,三天不见面”等等。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直观化或形象化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感官效果,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学效果很好。

3.构建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当今的新课程标准改革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要求明确地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构建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即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我让学生课前自主搜集该篇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与作者的人生经历,便于学生在教学时思考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课中我设置了这样的探究问题:(1) 陶渊明文中的世外桃源的生活怎样?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它在哪里?(2)找出文中虚构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3)其实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为什么作者要虚构?其用意是什么?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演绎了“我心入书、书入我心”的精彩课堂,解决了疑难问题,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可见,构建自主、探究与合作的高效课堂,教师不仅让学生攫取了丰富的知识,也使学生提高了自我评价、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构建高效语文课堂还有许多教学方法,诸如启发式教学、情境激趣法、课本剧表演、谈话法、教学效果评价法、实践参观法等,或者综合运用其中几种教学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里不再赘述。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的探索也不断深入,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教学的模式要做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高效课堂的构建,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海霞 不做飞过天空的鸟――建立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2011,(09)。

[2]吴国玉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理导航(中旬),2013,(06)。

[3]张建新 张高华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4)。

篇4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的课堂教学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把书本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传授知识与自我探索知识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呢? 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研究的课题,本文就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论难以理解和接受,对抽象的物体想象能力欠缺,理解时比较困难的情况,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

教学案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周长的认识》,我根据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设计了孩子们喜爱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新故事,让羊村里的小羊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课前的动画人物喜羊羊介绍导入,再到让孩子们把自己喜爱的小羊们的图片沿着边线剪下了,初步认识到边线就是周长,然后和小羊们一起参加羊村运动会,提出如何帮助小羊们测量羊村游泳池和篮球场的周长问题,带着问题和小羊们一起学习整节课设计注意教育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2012版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为目的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验成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学案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我设计了由哆啦a梦带来的一幅由三角形组成的实物帆船拼图的礼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三角形角或边的特点将这七个三角形分类,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测量,有的数数、记录,然后组长组织讨论,得出分类结果,实物分类后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设计的网络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这样教学既保证了教学的系统性、条理性,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提高课堂密度,创建高效课堂。

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根本变革教学和学习方式,只利用课堂教学是十分有限的。作为教师,要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的特点,课前让学生查找网络,收集新课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和生活中的数学。课中教师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和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人机对话,学生回答问题后,计算机对学生的答案即时作出反应,对的时候会发出掌声、表扬的音乐及“你真棒”“恭喜你,答对了”的语音;做错时,会发出沉沉的声音及“请你再动脑筋,再想一想”;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结果,满足其求知欲望。同时,也可设计计算机回答的错例,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计算机也纠正了错误,出现了正确的结果。这样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创建高效数学课堂。课后还可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查找网络资料,根据找到的资料,解决问题。还可通过网络了解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等等。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新的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实践证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的教学课件,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一本课本 + 一根粉笔 + 一张嘴巴”的单一的信息呈现和流通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当今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它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法,必定能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获得理想的效果,从而有效创建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篇5

一、为情境而情境,教学过程华而不实

“一堂课引入得好,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说明了情境的作用,好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音,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因而,教师们都很重视对教学情境的设计。但是,有些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令人看了有些“华而不实”之感。

片段一:

学区公开课上,王老师在教学现代诗人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时,将《梁祝》中的《化蝶》一曲引入课堂,尽管二者都涉及“爱情”这一相同主题,但却相去甚远。这种拉郎配式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王老师第二次执教时对该片段的处理:上课铃声响之前,多媒体声像同步――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接着教师用刚刚学过的李商隐诗《无题》的对爱情的追求启发引入.再通过散读、多媒体配乐朗诵、最后借助诗歌的抒情思路领会诗人的爱情宣言,进一步深化主题,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为了“情境而情境”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表面上看起来花里胡哨,实际上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这样追求“轰轰烈烈”的课堂效果,是一种课堂作秀,不是我们提倡的新课程教学,而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头脑空空”的假课堂,因此,在情境设计上,要注重自然延伸的有效性,真正设计出为教学服务的情境。

二、为创新而创新,阻碍学生的思维

在观摩课、竞赛课中不用多媒体辅助设施的教师几乎是没有的,因为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大大增强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然而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定位存在偏差,认为课件运用得越多越好,设计得越新颖越好。教师一味追求一帆风顺的课堂,课前话了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熟悉课件,并让学生参与进来,甚至还将个别题目答案透漏给学生。

片段三:

本校教师杨老师在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时,设置了六个教学环节,可以说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了整个课堂,甚至连愚公移山这首歌,《愚公移山》的动画片等与《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再加上一些可爱的小动画、漂亮的花边,突如其来的众多新奇的花招,哗众取宠,学生课前还情绪高涨,而接近尾声却“跌入峡谷”,汇报学生人数寥寥无几。

经调查分析,课件穿插使用次数太多,其琳琅满目程序令人眼花缭乱、头昏目眩,学生无法进行知识从“同化”到“顺化”的编码;部分学生感觉到回答课前精心准备的问题,缺乏成功感,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了许多东西,实则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因而更谈不上取反思创造了。同时也制约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使课改走向极端。

三、用“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削弱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

语文教学是师生及文本对话的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仅在“辅助”二字当中。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辅在学生经验的盲区、知识的盲点、思维的堵塞处、情感的模糊处,如一味的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代替文本阅读,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学生思维水平的停滞不前。

片段四:

本校的张老师在上《桥之美》时,不是让学生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体会作者以独到的视角欣赏桥美之所在,而是机械的展示十幅各具形态的桥,其效果便可想而知。下面就请我们一起欣赏她对本教学课件的处理,课件中的每一幅画都伴有教师动情地现场解说,精选的画面与教师动情的现场解说,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师生间相互感染,从而达到了情感共鸣,突破了教学重点。

经以上两教学片段效果的对比分析得出,用影视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显然与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画面上,而应本着“为教学服务”的教学原则,设计出有助于突破重难点的教学过程。

篇6

一、教师是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就说过:“在课堂里,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后面”,这充分说明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学生不止是教师教学的对象更应该是亲密的伙伴关系。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因而老师对学生的印象、关注状况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影响极大。师生间平等而富有趣味的对话、友好交往,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充分表现,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许的点头,一次热情的赞扬,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在学生心里泛起无限涟漪,滋润学生的心田,助推学生以后对语文的兴趣与良好发展。

因而,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老师首先就应该摆正与学生的关系与位置,这是首当其冲的工作。虽然老师不可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任何变化,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不可能绝对平等,但是我们应当尽可能的鼓励与赞扬学生的每个进步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我们这里得到表扬,找到自信。

二、合理分配利用课堂时间

《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小学生每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相当宝贵,如何将40分钟合理分配利用,上出高质量的课,关键就看教师的思想观念了。高效的课堂离不开高效的教师,高效的备课,高效的教案,教师首先要形成不浪费一分一秒,惜时如金的想法。因而在事先备课中认真吃透教材,从而做到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因为教师讲课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实践练习也需要时间,这些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所在在安排中就要事先设计导入方式,精讲,巧讲,尽量压缩讲课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训练说、读、写甚至表演展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集中力集中时间不长,对新鲜的、刺激的、感官性强的事物兴趣性强,学起来记起来都比较快。前苏联现代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过:“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是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现的真理感到惊喜甚至震惊,体验到创造的欢乐。”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觉得时间有限,很惯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却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和兴趣性,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而,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在课堂设计中力求适应学生特点,设计得精巧趣味性强,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采取儿童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这样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效率。

如针对《丑小鸭》一课,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充分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课文的意趣性,这样我们可以从多维度、多层次为学生设置学习情境,集图、文、声、像及动画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教学课件,有效地调动学的积极性,抓住丑小鸭是怎样从丑到变美天鹅的整个过程通过动画展示给学生看,并提问让学生思考“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思考,这样学生一定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其课堂学习效率也得到提高。

四、注意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高效地教学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学生,依靠学生自主性,自己去动手,去思考,去练习,去体验,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将自己的对课本的体验感受所得去强加于学生,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特别注意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教师是引导人,而不是主导人。如有的教师教学课文《海上日出》时,就让学生带着“陶醉”的语气读、带着“神往”的语气读,可是读来读去,学生根本没读出“陶醉”“神往”的语气。这就是教师以自主为中心,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强拉硬拽,将自己的事先设计的教学成果强加给学生的典型例子。

而真正关心学生感受,注意学生兴趣的教师就会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去体验,学生体验出的感情符合作者的原意这才是真正的教学效果。如一位优秀的语文都是在讲解“飘飘欲仙”这个词时,就并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向学生提问:“你们哪位同学能做出飘飘欲仙的样子啊?”于是,班上许多学生纷纷张开双臂,如仙人一般轻盈飘逸,展翅欲飞,这样词语的解释教师讲解起来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五、加强学生课外学习指导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学课堂 现状分析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仍旧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现在的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旧是以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教师还是伏案备课,积极板书,课堂上仍旧是老师说得多,学生们说得少,对于多媒体教学工具使用的程度比较小,就是用也只是看一两个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料,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还不能普及。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力度不够

教师和学生还是那样的各司其职:教师认真教书,学生认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保持着不让侵犯的威严,学生端正坐好不走神就是一个安分的好学生。但是对于初中生物教学来说,仅仅这样是不够的,中规中矩好处是可以把课程按部就班的顺利完成,但是,完成的真实效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现在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教师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大的创新突破,学生不能在日常学习中实现大的创新突破,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也缺乏一个创新的指导,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敢“谏言”,这样就使得整体的教与学缺乏一种创新性。

(三)地区之间的教学发展层次不齐

我国东、中、西部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东部沿海地区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教育的发展程度都比较高,因为地缘优势,沿海,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多,而且国家的发展政策也给了东部的发展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东部地区领先中西部地区很多,东部地区较早接触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而且东部地区拥有大批量的优秀教师队伍以及先进的教学仪器,这些优势都是中西部地区不能比的,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上,东部地区的教学方式比较灵活,能够充分借鉴、吸收西方的初中生物教学的先进教学方法,并且自我的教学创新能力也很强,所以说,初中教学在地区之间的发展层次不齐。

二、多媒体平台教学的优势所在

(一)形象直观,深入人心

采用多媒体平台进行课堂教学的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其形象直观、深入人心,不同于传统的学案式教学那样刻板枯燥,多媒体平台进行课堂教学具有声音、动作的直观形象,可以使教学深入人心,对于生物教学来说,很多知识点需要借助于一些比较形象直观的东西来帮助学生记忆和消化,多媒体教学恰恰符合这种要求。

(二)能够节省教学成本

采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教学成本,多媒体平台可以借助于现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实现教学信息的共享和传载,多媒体平台教学不是一种一次性的教学资源而是可以多次循环使用,不像传统的纸质的教学用具那样,折损率和更换率都比较高,而且邀请一些名师到校讲课的话可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多媒体平台的话就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或者下载进行名师视频教学,这样就会节省很大一部分教学成本。

(三)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多媒体教学,将课本上的静态的知识转换成动态的有声音的东西进行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仅仅是停留在一种仅靠思维想象的学习模式中,初中生物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来呈现,把生物学中的知识幻化成一种更加科学、更加形象的视频、音频教学方式,因为,多媒体平台教学会把知识展示的更加全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愿意去探索其中的奥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不再只是抬头看黑板,低头看课本,也不再是只听老师45分钟的讲课,多媒体平台教学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和学习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以多媒体为平台,构建高效初中生物教学课堂的有效措施

(一)在多媒体平台下建立一种探究问题、交流合作的创新教学模式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应该在多媒体平台基础上建立一种探究问题并进行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创新型教学模式。

(二)进行多媒体的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学案相结合

进行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学案的教学,应该多多制作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课件,同时也不能只是用课件来教学,也应该与教学学案相结合,把教学学案的严谨性和多媒体课件的灵活性相结合,既保证课堂教学的严谨性又不至于使课堂太过乏味。

(三)开发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应该积极开发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比如:名师在线互动、师生在线互评、远程课程讲解、作业网络上交、教师在线答疑、实验课程多媒体展示、学生在线预习新课程、教师生物教学目标网络共享等等,充分开发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四、结语

初中的生物课堂教学应该跟随着教学科技化、现代化的发展步伐,积极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运用多媒体平台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不能太过于依赖,应该对其加以科学的运用,创新出一种高效的多媒体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篇8

一、 “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译自“Inverted Classroom”或“Flipped Classroom”,这一教学模式由美国教学者提出并逐渐推广起来,最初教师以使用视频软件制作PPT教学课件并将其上传到网上的方式作为为缺课学生补课的教学材料,后逐渐进行了更具开创新的尝试,即通过利用教学视听材料等让学生在家进行自学,后由教师在课堂上就存在问题进行辅导。“翻转课堂”作为依托互联网而产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结构、方法及流程等,在这一模式中师生角色、课堂模式及管理方法等均发生了变革。

二、高职院校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条件

“翻转课堂”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的学习时间、内容、方式及教师辅助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推行需要具有几方面的必需条件:

(一)支持“教”与“学”的信息技术条件

翻转课堂作为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而存在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是其开展的前提条件,其中包括“教”与“学”两方面:在教学方面,翻转课堂基于网络开展的特征要求院校在软、硬件设施方面需具备一定的基础,如稳定、流畅的校园网,无线、有线网络在办公区、宿舍区及教学区的全面覆盖等,从而为教学实施提供网络支持;在学习方面,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确保课内教学与课前自学之间能够紧密联系,在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平台上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完整、全面、系统地展开。

(二)师资力量条件

由于翻转课堂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教学能力:其一,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及课程设计方面要求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再设计,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及学习能力为依据,并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为导向,对课内教学方法、过程等进行改革,从而确保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达到预期目标[2]。其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听材料等,同时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等完成学习任务,且学习过程需要有效、全面的反馈予以支持,这整个流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开展,因此,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视频课件制作能力等,保证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学生基础知识及学习能力条件

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学生自身的能力条件是该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保障。一方面,学生应具备独立学习、自主探究与思考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在课前时间独立对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源等进行思考和研究,具备自觉、良好的学习习惯[3]。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通常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组织能力等较强,也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且能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与交流能力,通过在网络上与其他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促进自身学习,学生还应具备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设计

(一)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

课前自主学习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制作科学合理的视频、音频资源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制作的视听课件等资源,对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前了解并奠定一定基础;其次,在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后,教师可以有目的性地针对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设计适当的练习或测验题,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成果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促使自己能够达到更高学习水平。

(二)课内教学活动的设计

课内教学活动主要发挥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包括完整的流程:第一,师生应就所要进行研究和学习的问题共同进行探讨和确定,以学生课前利用教学课件的学习情况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任务为导向,归纳总结具有学习价值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第二,教师应在课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发挥辅助、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并结合知识基础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构建;生本;高效课堂

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学生了解更多的地球知识,掌握中国及至世界的一些地理常识性问题,明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等等。以提高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他们人文素养及科学素养水平,形成全球意识,而且在空间思维能力和各种认知能力上也得到一定的提升,这就需要老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各种知识的积累,并进行课堂教学的不断优化与调整,为地理课堂教学取得更大的实效性而努力。只有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让中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老师思想观念落后,专业素质水平低

因为初中地理课程不属于主课,普遍存在着老师对课堂教学不重视的现象,而且有一部分老师还是兼职教课,觉得中学生只要对考试的部分进行背诵就可以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把各个知识点进行重点的讲解,这种连老师都对中学地理教学不重视,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的教学思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更影响着中学生对地理的认知能力及身心健康的成长。另外,《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在初中学校里,担任地理教学的老师必须要具备专业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教学的经验,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业的师资水平,有些班级甚至进行地理教学的老师还是业余的,只会按照教材及大纲要求来进行枯燥的讲解,使课程的教育不够深入、细致,根本达不到应该完成的教学目的,就更谈不上创设高效的生本课堂了。

2.教学方式单调枯燥,让学生乏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制约中学生成长的枷锁,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课堂,却仍旧延续着这样的老套而古板的模式。有些老师为了树立其威信,故意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让学生们望而生畏,这种教学手法保证了课堂纪律,但也使课堂失去了活跃的气氛,中学生在压抑的心情下进行学习,肯定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教学方式还是那种赶鸭子上架的方式,以给学生们灌输为主,这就难免使学生们对地理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对于地理知识更没有系统的了解,只是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

3.缺乏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中学生对空间思维的认知能力,学习地理知识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能通过知识的理解去合理的运用与掌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创新型意识,但在现实状况下,地理老师总是忽略了这一点,而偏重于课堂讲授,这就导致地理课堂上老师一人在唱独角戏,而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更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更不能达到中学生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进行提升的目的,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建立高效生本课堂的办法及策略

1.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中最好的辅助工具就是地图,因为可以通过地图直观的进行地理知识的理解,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的具体,也可以说地图是地理教学中的第二种语言,而且随着科学的发展,现在孩子们所用的教课书,都是彩色制版,能从教材的配图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以初中地理老师就要抓住学生们喜欢图文并茂的这一特点,把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地理课堂教学当中,给学生在枯燥的地理知识中加以声音、图像的渲染,作为地理老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各种资料,把它们制作成为吸引学生的PPT文件或者小视频的形式,让地理变成活动的图片,给学生以新鲜感,如在学习板块的漂移时,老师就可以把这一复杂的地理过程用动态视频来进行模拟,实现动画上的漂移效果,给学生以真实感,这样肯定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

2.用生活化的实际来进行地理知识的渗透

贴近生活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意识还没有十分的成熟,对于一些抽象的地理现象觉得无法理解和想象,如果能用生活实践来进行地理教学的话,就一定能使地理教学达到高效性,如地理在认识地图时,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认识比例尺,对于刚接触地图的中学生来说,感觉这么大的地方,怎么会被缩小到一张纸上,要想让学生对比例尺、方向以及图例进行深入的了解,就可以借用周围真实的环境来做比喻,让他们自己画出教室的摆设图,或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对周围的建筑进行建模、绘画、制作,找到相关概念的真实涵义,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老师构建地理教学高效生本课堂,更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为了加强学生们的记忆,还可以留下家庭作业,让学生们回家把自己的卧室按照比例尺、图例以及方向等等的地理要求进行研究、绘制,促进他们认知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3.通过情景教学来创设地理教学氛围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课堂教学死气沉沉的现状,也就是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作为地理老师,一定要善于抓住学生们的特点,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课堂环境,这样才能使中学生的学习高涨,知识的吸引率也会更高,而且更不要把对地理的学习局限在小小的课堂之上,可以让学生走出来,接触大自然,看到真实景象的存在,增强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真实感。比如,在学习经线和纬线时,为了让学生对经、纬线有一个具体的认识,可以把他们带到操场上进行排队,然后告诉他们,横排的学生是经线,竖排的学生是纬线,如果要找一个城市就要找到这个城市经线与纬线的交点,再读出它们的经、纬度就可以了,这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收,而且印象也会更加地深刻,在这样的氛围下,更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可以轻松、自然地进行交流与互动,提高地理教学的高效性。

三、构建初中地理高效生本课堂的注意事项

1.多媒体教学不等于欣赏课

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制作技术也越来越精致,有些课件的制作就像是在欣赏电影大片一样,如果老师在这样的多媒体课上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就会使学生本末倒置,忘记了地理学习的根本任务,而只顾着欣赏美丽的图片和各种超强的音响效果,再加上互联网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大多数的教学课件都可以在网页上进行直接的下载,这为老师教学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促进了老师惰性思想的萌发,使一些老师直接用拿来主义的作风对学生进行课件的使用和讲解,没有自己的风格,也不适合学生的特点,这样的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根本起不到良好的作用,需要进行大力的查杀。因此,多媒体教学为高效生本课堂带来益处的同时,更要防止它的不足之处制约地理教学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职业生涯规划 高效课堂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对职业生涯设计课高效课堂教学无疑是一场革命。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使原本枯燥、抽象的原理变得直观生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高效课堂。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运用的过程之中笔者遇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探讨如下。

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职业生涯设计高效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

1、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视听结合,形声统一,能够直接强化教学效果,形象生动,直观易懂,便于记忆和运用。多种感观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远远优于单一感观感知的学习效果,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产生的教学效果更全面、更深刻、更有利于保持。

2、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供的教学信息,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从太空到海底,从异国到本土,特别是学生不太熟悉的事物,都能通过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如亲眼目睹。

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图形界面和反馈信息,可达到更好的互动效果。除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外,可实现更多的人机互动。

4、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传输、存储、提取或呈现大量的语音、图形、图象乃至活动画面信息,不仅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而且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二、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职业生涯设计课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把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成功运用到职业生涯设计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运用计算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手工性质的职业生涯设计课教学方式,告别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的呆板模式,走向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的高效率的职业生涯设计课教学方式,已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

三、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职业生涯设计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

不同的学科都有其不同的教学特点。为了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件能真正有效地辅助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在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件时应充分考虑高中思想职业生涯设计课的学科特点。

第一,要根据知识要点的特征和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来设计职业生涯设计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件。

心理学中有关记忆的理论研究表明,学习者掌握知识时,会受到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及学习者自身的经验和需求的影响,以生动有趣的展示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课件设计所应遵循的原则。

学习者的记忆与知识内容的表现有关。知识以文字线性的结构表现出来,会使学习者感到知识的枯燥和乏味,因此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件应注意以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多种媒体综合地加以表现,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感知。

第二,职业生涯设计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件要正确处理信息的输出量和接受量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制作应立足于教学目的,做到图文和谐,目的与需求、重点与一般的统一,做到宜简不宜繁。如果一味追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引入、一味追求表面内容的丰富。往往会适得其反,不利于课堂教学。

第三,职业生涯设计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件应精心设计。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件在知识呈现的形式、内容深浅及广度、逻辑层次和顺序的排列、辅助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均要精心设计。制作课件时,应考虑窗口或面积的大小,这有利于学习记忆,随着面积的增大,阅读速度、记忆效率都会随之下降。职业生涯设计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件还应注意将文字、声音、图象、动画等进行合理的组合,以适应学生对知识的加工和记忆。对于知识内容多而长的地方,应按一定的标准,有目的地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分块和组合。

第四,职业生涯设计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件要充分注重发挥职业生涯设计课的德育功能。

职业生涯设计课作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门主要学科,不仅仅要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辨证思维能力,而且要发挥其强大的德育功能。职业生涯设计课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可进行爱国主义、时事政策、乡土意识以及法纪、理想、就业和创业多方面德育教育。

第五,在平时应注意经常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素材进行收集和整理。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素材,难有好的课件。因为职业生涯设计课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跟其它学科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因而职业生涯设计课教师平时要注意对素材的收集和整理,要构建素材库。

总之,充分考虑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学科特点,准确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有利于把重点、难点具体化、形象化,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使课件真正服务于教学。

四、应注意避免的几个误区

篇11

(乌鲁木齐市第49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与利用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负有管理课堂时间的责任。但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课堂时间管理措施,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课堂时间使用的误区,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唤醒教师对课堂时间的重视,引导教师掌握课堂时间管理的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措施。

关键词 课堂时间;管理;教学效益

课堂时间管理与利用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负有管理课堂时间的责任。由于教师对课堂时间重要性理解不到位以及缺乏时间管理措施,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课堂时间使用不当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本文就课堂时间使用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提出加强课堂时间管理的对策。

一、课堂时间管理存在的误区

在目前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时间意识,在课堂时间使用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1.没有计划的上。备课时没有对教学内容及时间进行有效的分配,导致每个环节的时间使用不合理,讲到哪算哪,下课了主要内容还没有讲完,就拖堂,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课堂教学效率低。

2.滔滔不绝地讲。课堂是时间老师基本上占用了,课堂变成了”讲堂”,老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只是体力消耗,学生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很小。

3.简单肤浅地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问得表面。有些教师上课时只是问”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类似的问题,学生也是简单的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氛围貌似热闹非凡,实则学生思维质量低下。二是问得随意。在教学中,老师提问随意、量大,教师在一节课中问了四五十个问题,学生一节课都在疲于应付老师的提问。

4.漫无目的地导。教师的问题目标指向不明,导致学生在思考方向上产生偏差,以致课堂教学时间浪费。

5.小题大做的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有的问题学生犯错人数多一些,有的人数少一些,人数的多与少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如何,情况不同,老师就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但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老师往往因一两个学生的错误,小题大做地把全班学生训得鸦雀无声,既浪费了时间又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加强课堂时间管理的策略

(一)明确责任,重视时间

我们要对四五十位学生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产生敬畏,要明确责任,重视与加强课堂时间管理,让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分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与增值。

(二)加强备课,规划时间

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学情、备教材,也要备时间安排,恰当地安排教学任务,对学生完成各个学习任务的时间有个预估,如:让学生阅读教材要用多长时间,做一道题要用多少时间,学生汇报要用多少时间等等,这样就能对课堂时间有基本的把握,从而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三)落实主体,还给时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每位教师都能理解,但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时,却还是老师讲得很多,学生听得很多,学生根本就不是课堂主人。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时间就要还给学生。有一项心理研究是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成效的比例关系,得出的结论参见表1。

可见,不同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学习效果不同,学习效果越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占有的学习时间也相对的多。所以,只有限制教师”讲”的时间,才能保障学生”学”的时间。教师讲得少了,就会想办法做到讲得精、讲到点子上;教师讲得少,学生就能读得多,练得多、学得多。当然时间不仅要还给学生,而且要通过有效的形式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任务及责任去学习。

(四)运用规律,用对时间

1.课堂上用对时间

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研究表明,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水平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学生思维集中程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论述,上课后的第10分钟到第30分钟的20分钟区间,是一堂课效果最佳的时间;因为课开始的前几分钟,学生刚从课间活动转入课堂学习,情绪还没有稳定下来,注意力不够集中,第10分钟学生情绪开始稳定,这时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到第30分钟以后学生注意力又开始分散力。

小学课堂一节课为40分钟,学生思维集中的时间约在上课后的第5分钟至25分钟之间,所以重点内容应放在这个时间段进行教学。到了25分钟之后,学生的注意力已在下降,如果老师还进行全面的讲解,收效是不大的。这时就要把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这样动静结合,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思维集中的时间就会得以延长,学习效益就能得以提升。根据学生学习的生理、心理特点,用对时间,按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

2.下课不占用时间

实践表明,利用下课的时间进行教学,不仅教学效果差,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还会影响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学生厌学的情绪,得不偿失。及时下课,才能让学生在下课时间里放松情绪、调整一节课学习带来的疲劳,进而保证下一节课的学习质量。

(五)统筹安排,巧用时间

统筹,即通过重组、打乱、优化等手段改变原本的办事格式,优化办事效率。教学也可以运用统筹的方法,对一些教学事件进行重组,巧用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如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进行优化:

1.巧用时间呈现讲评材料

学生练习后,教师基本上都要对练习进行讲评反馈,一般的做法是全班学生整体做完之后,教师再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讲评的内容,然后再进行讲评,这当中有一个环节可以优化,当全班学生在做练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全班学生练习与个别学生板演同步进行,当全班学生做完了,黑板上也有了讲评的内容,就可以即讲评,经过优化,时间就节省了。

2.巧用时间辅导后进生

后进生转化是教师的一个重要工作。教师对后进生的辅导通常是放到课后进行,实践表明,这样做效果并不好。后进生转化的最好时机在课堂,刚学完新知,后进生对新知初步的理解还存在他们思维中,他们对新知学习存在的问题也最清晰,这是进行辅导,效果是最佳的。所以,全班学生整体做练习的时间就是老师辅导后进生的最佳时间,老师要抓住这个时间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把后进生的缺漏尽可能补上,让后进生达到基本的要求。经过统筹安排,课堂辅导后进生的时间就有了,长此以往,便可减少或消除后进生课后辅导,既减轻后进生的学业负担,也减轻教师的负担。

3.巧用时间小组互助

篇12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而“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真正解放学生、解放自身。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人人参与学习过程。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下面本人就谈一谈对构建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一点粗浅的认识。

    1、以问题为抓手,激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来源于问题,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我们的水资源”时给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①你家的节约用水状况怎样?②你的家乡存在缺水问题吗?③你知道我国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吗?在学习“珍惜和保护金属资源”时提出让学生了解所在社区或村子金属废弃物的品种、回收情况、回收价值及金属废弃物给环境带来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金属废弃物回收的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并进行交流。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提出让学生了解学校附近若干水样并用PH试纸测定它们的酸碱度。学习“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时提出让学生了解若干种食品包装袋,统计相关的食品中使用了哪些食品添加剂,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论。学习“生物微量元素与健康”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家用食盐,观察其包装袋,看是否加碘,并设法进行检验等等。当然,问题的设置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并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以实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教师如何运用好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从而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就尤为重要了。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第一次接触化学实验,那种因新奇而产生的兴奋劲头,更是在那成功的瞬间而达到了空前的高涨。如在讲“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条件”时(所需器材:大烧杯、薄铜片、沸水、玻璃管、钥匙、白磷、红磷)先不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思考如下问题:①为什么放在薄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②为什么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放在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③那一根玻璃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白磷是否燃烧?同时在化学课上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喷雾写字”;“魔棒点灯”;“自制汽水”;“烧不着的棉布”;“斩妖除魔”;“自制简易净水器”;“从花中提取酸碱指示剂”;“自制叶脉书签”等等。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实验的疑问和趣味实验,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科的决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以情景为抓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篇13

【关键词】导入与导学 实验与课堂演示 小组合作 当堂达标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质量效益是教育质量效益提升的关键。我校在学习了杜郎口、龙源、洋思等学校教改经验后,推行了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三段六环”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初中化学学科实验性较强的特点,我们初步设想在化学平日教学和实验教学中采用“二二一”式教学模式:二二一即二导(导入与导学),二演(实验与课堂演示),一练(课堂及时巩固考练)。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精彩导入

一节好的课堂首先要有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以便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如何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呢?例如,在讲CO2的性质时,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带一瓶自己喜欢的碳酸饮料。课堂上让他们先猜想CO2有哪些性质,然后让他们设计实验来探究它的性质。这样一瓶碳酸饮料不仅解决了CO2的来源问题,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化学就在身边。在探究CO2能否溶于水的性质时,指导学生把水倒入集满CO2的矿泉水瓶1/3体积,用力振荡,观察矿泉水瓶子是否变形。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感到吃惊,我这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这种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而且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达到了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二、用好导学案,激活课堂

进入课堂教学后,接下来转为以导学案或课件等手段引领学生阅读课本,归纳课本涵盖的相关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自学、自读,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案”是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实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情境,它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为指导思想,让学生亲自参加、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

三、重视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基本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实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二演”这里的“演”只是取字意,是学生实验(含教师的演示实验),课堂研讨和问题演示环节。由于化学是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课堂实验的开设,一般的实验分两种:即学生实验和老师演示实验。实验的开设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这个环节的教学,开全开齐实验。让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同时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教师不能简单地代替,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有些课没有安排实验的时可以让学生到黑板或屏幕前讲解板演学习的过程,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焕发生命力

1.在课堂教学中,每一节的导学案都设计有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栏目,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可以带着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利用化学情境中巧设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这些问题自己一时难以解答,或者自己得出的结论不知道是否正确,想要去和别人交流,听取别人的意见,这种情况就容易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有效性。

2.在实验技能考试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我们学校属于新建校,学校没有专职的实验管理员。化学教师既要担任教学工作,又要担任起专职实验员的所有工作,还得想方设法把六个实验教会每一个学生。于是我就利用小组合作,先把六个实验教会六个小组长,之后,6个小组长学生再教会6个学生,12个学生又教会12个学生,24个学生再教会24个学生……学生教得更认真。考试的前一天,测试每个学生六个实验,还是让小组长监场,效果真的不错。

3.习题课讲解试题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于作业和测试卷,批改之后发给学生。学生改错之后,小组先讨论,解决一些学生自己能够弄明白的问题,对于小组解决不了的共性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讲解,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提高课堂效率,何乐而不为呢?

五、当堂达标,巩固提升

篇14

关键词:化学教学;高效课堂;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调动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1.微笑在课堂,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刚开学,学生对我也许是一无所知,我就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含笑做了一番自我介绍:我姓黄,边说边给出一瓶黄色溶液,讲解这里面的物质都是化学物质,然后问“你们姓名中有表示颜色的字吗?”如此一问,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都在想自己名字中有无表示颜色的字。

2.相信每个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每当我教完如“元素的化合价”等识记性的知识点,将背诵和默写的要求布置下去后,我不急于要求全班所有学生一定要在第二天全部完成,而是征求他们的意见:什么时候能完成任务呢?虽然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的时间不相同,但我都同意了。

二、培养学习兴趣

古人云:“教人而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无论是“教”还是“学”,“兴趣”都至关重要。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

1.利用学科特点,引发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现象丰富多彩,能充分迎合学生好奇、求知欲强的心理,从而有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我在实验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改进实验,以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增加趣味实验。例如,演示一组有趣实验:“水变奶”“白纸显字”“魔棒生烟”等,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猜疑”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和精彩变化,从而达到引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2)改变实验形式。如,讲灭火原理时,我给学生准备了一定的器材,如,蜡烛、烧杯、水、沙、剪刀、扇子、盐酸和碳酸钠,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灭火原理,学生兴趣倍增,思维也异常开阔。

2.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引起学生持久的注意力和兴趣。

(1)讲故事。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借助“讲故事”的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物理变化”时,举例“铁杵磨成针”,通过回顾该典故,学生体会到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不仅很好地理解了物理变化的实质,思想上也得到了提高。

(2)竞争激励。我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引导学生搞一些小竞赛,如,背诵元素的化合价、默写化学方程式等,同桌之间比,小组之间比,男女生之间比,把竞争带入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运用多媒体。多媒体的运用不仅能扩大知识容量,还能创设出立体化教学空间。如,分子运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电解水的微观过程、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等。

三、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现实,必须充分准备才能适应,也只有备好课,教师才能居高临下,扮好角色,应付自如。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深入钻研新课标和教材,准确全面地制定教学要求。备课至少要两次,一是集体备课;二是备学情(所任班级)。

1.集体备课,“吃透”教材

如,在备《溶解度》一节内容时,我提出教学饱和溶液概念时是否可以补充一个实验帮助学生去理解,经过反复推敲,补充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高锰酸钾,从实验的现象中就理解了饱和溶液概念中“饱和”的含义,这一实验的补充,比反复讲解清晰得多。

2.研究学情,因材施教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班级间的差异,根据各班的特点,在同一教学目标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的问题,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注重学法指导。

四、提供适中练习

(1)练习的数量上要控制适度,必须做到精选精练,限量用题;(2)练习应有层次,先从知识再现性练习开始,适时提高到应用性练习、综合性练习;(3)要注意及时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在练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可以收到很高的练习效益。如,教学《元素》一节时,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2.日常生活中“碘盐”“含氟牙膏”等生活用品中的“碘”“氟”是指( )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单质

3.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一个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总之,保证化学教学的高效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只有加强情感沟通,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设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让学生实现从苦学到乐学,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才能真正构建化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王小明.化学教学实施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查有梁.给教师的20把钥匙:教师应掌握的教育学方法.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