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范文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6: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篇1

关键词:音乐艺术 审美特征 想象性 情感性 时间性 流动性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104-01

从音乐艺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结构形态,是以声响在时间运动中的自由组合来表现人类主体的内在审美情感,素有艺术的王冠之称。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凝聚着审美主体对现实、人生的深刻体验。它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抒发着人们的情感,拨动着人们的心弦,陶冶着人们的性情,美化着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对社会、对人生有一种新的感悟。而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区别在于构成音乐艺术的物质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声音。正式由于这种特殊性,音乐艺术在具有了一般艺术的共性审美特征下,又具有了其自身个性的审美特征。

一、音乐艺术中的想象性审美特征

想象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音乐艺术并不是以单纯模仿自然界音响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对音乐有规律、有组织的排列,演奏出流畅的旋律,给予接受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呈现出一个充满自由想象的灵性世界。音乐总能唤起听众在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经历与这些具有情感的声音相联系,从而产生一系列生动的联系和想象,激起听众强烈的感情反应,产生共振。同时,音乐的情感内涵又存在着多义性和不确定性。音乐想象的来源应该是现实生活的体验,因此,音乐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够在人的内心深处唤起具有一定情感的意象,来完成对音乐形象的塑造。听众或欣赏者才可以运用听觉去感受这些特定的情感。例如喜怒哀乐等。当这些情感元素与欣赏者或是听众原有生活中的经历相关,重新再现音乐意象使欣赏主体与客体产生共鸣,所以这种感情便在欣赏者或是听众的心中得到进一步深化,于是主体便产生了感动。例如贝多芬在 《田园交响曲 》中用音乐演奏出的雷声、雨声、鸟鸣声让我们感受到了 “雨过天晴 ”后的一种舒展的心情,正是这种心情让我们联想到了雨过天晴后的那种清心爽朗的情景,这样才能使听者在联想某些具体景象时对作曲家的感情表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象征性也是音乐艺术审美特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音乐声音的象征性主要取决于声音特有的属性,如音色、力度、音高等。音乐具有模拟的能力,用音响可以表现出各种鸟鸣声、泉水声、疾驰的马蹄声,听者可以通过这种模拟性音响,在头脑中构成较为清晰的鸣禽、山泉、奔马的画面形象。象征手法化的感彩音调 ,总能唤起听众的联想和想象。如小提琴协奏曲 《粱山伯与祝英台 》中 “楼台会 ”一段,小提琴独奏象征了女性祝英台,大提琴独奏象征了男性梁山伯,同时柔和的提琴音乐也象征了人物丰富的情感。

二、音乐艺术的情感性审美特征

音乐艺术中的情感性审美与人类主体内的审美情感韵味有着密切的必然的联系。情感是音乐的内在本质,音乐是情感的直接表现。情感美是它的一个审美特征。情感中的主观因素在审美过程中又具有积极能动的作用。通过主观的情感,可以表现深刻的思想内容。创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作品中,然后再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听者,使听众产生共鸣。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情感体验、“借情”“移情”等多种复杂的因素在里面。黑格尔曾指出:“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优秀的音乐作品听后能给人一种诉之不尽的意蕴和审美感觉,音乐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全部浓缩在作品之中。例如我国古代琴曲《高山流水 》,讲述的就是于伯牙与钟子期以琴曲相交乃至与音乐共生死的动人故事。再如民乐《百鸟朝凤 》中,运用唢呐来模拟大自然界中的各种鸟类鸣叫,表现出热闹欢快的场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这里音乐表现出的只是一定的节奏、旋律和声音状态,只有将自己在生活中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溶入其中,才能使审美意识与音乐的声音状态相融合,音乐才能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同时,作为欣赏者还需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想象力和联想力,用心去感受,这样才能完成音乐情感的传达和接受。

三、音乐艺术的时间性和流动性

音乐艺术可以直接表达整个情感活动的全过程,所以人们常说它是时间的艺术,流动的艺术,生命的艺术。音乐的物质传达媒介是音响,音响的时间性和流动性,使音乐艺术在反映主体对生活的复杂情感变化方面,更少地到受反映对象的具体制约,与造型艺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之处。所以,黑格尔曾说:“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因素,即本身是无形的情感,这种情感不能够用一般实际的外在事物来表现,而是要用一旦出现了马上就消失的亦即自己否定自己的外在事物。因此,形成音乐内容意义的是外在的直接对立统一中的精神主体,即人的心灵,亦单纯的情感。”孔子也曾说韶“尽善尽美’,因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并感慨地说:“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音乐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时间形式的直接性和流动性,应当说是它的一大长处。同时音乐艺术的时间性又受到空间形式的间接影响,在这一点上它与造型艺术恰恰相反。正因为如此,听众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就能根据相应的旋律和节奏来想象出特定空间中的人物、事物和景象,音乐形象带有了一定的宽泛性、朦胧性和模糊性。

总而言之,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既是丰富多样,又是独特鲜明,我们只有了解和掌握了上述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才能更好地进行音乐艺术的审美活动,才能有助于我们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理性思维去解释音乐现象,才能真正获得音乐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孔智光.文艺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76页.

[2]王德峰.艺术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214页.

篇2

[关键词] 电影音乐;审美特征;艺术性表现

艺术的本质是情感,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通过外在的表现来传达其内在的灵魂,现代艺术作品越来越多地重视其艺术表现,让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来感受生活,在艺术作品中体验内心情感。当然,现代艺术形式也越来越丰富,通俗易懂的、晦涩委婉的、抽象的,等等。同时,丰富多样的艺术种类也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音乐、绘画、电影等。这些艺术表现满足了我们的精神层次的追求。电影音乐就是将音乐融入电影中,包括一切有唱声的和无唱声的音乐,其必须与电影的内容和所展现的主题相融合,用于体现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感。因此,电影音乐是电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没有音乐的电影就失去了其艺术魅力。在电影作品中,越来越多的音乐丰富着电影的内容,使电影作品更具美感,更富有艺术性表现,也使电影的思想情感能更好地传达给观众,加深了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所以,电影音乐对于提升电影的感染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能使电影作品能够更丰富更完美地展现给大众。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一)电影音乐具有画面描绘性

电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其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展现其艺术魅力。在电影作品中,画面展现是一种直观的表现方式,其关系着电影作品能否将故事情节更好传达给观众。通常来说,电影音乐都是和电影画面融合在一起的,不同的画面需要不同的音乐来诠释和表达。声音和画面的有机结合是电影音乐最显著的特点。电影画面给予观众最直接的视觉冲击,而电影音乐则是最直接的听觉冲击,通过电影音乐在画面中的融合,使电影画面更富立体性、真切性,也使画面表现直达观众内心,增强了对电影画面的艺术描绘。比如,欢快的画面融入欢快的音乐,悲感的画面融入悲伤的音乐等等,使电影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深刻地诠释了电影中的各种场景和情感画面。所以,电影音乐具有画面描绘性,是电影音乐典型的审美特征。

(二)电影音乐具有情节表现力

电影都是通过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的,电影情节是电影情感表达的关键,也是电影作品最重要的元素。在电影作品中,音乐都是贯穿于整个情节发展中的,随着电影情节的跌宕起伏而变换着。比如,在情节的展开阶段需要一种表现期待心情的音乐加以陈述,增加观众对电影内容的期待感,在情节进行过程中需要根据情节的变化而融入恰当的音乐,而在情节时又需要配以烘托气氛、抒感的音乐,如高亢激昂的、绝望悲伤的、欢欣鼓舞的,等等,电影音乐随着情节的推进而变化,通过音乐的节奏、音调、音色等特征来增强电影情节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特征,使观众在音乐中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所以,电影音乐具有很强的情节表现力,能够更好地诠释电影的情节发展。

(三)电影音乐具有剧情从属性

电影音乐和电影的剧情内容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相互作用,共同表现电影作品。电影音乐依附在电影剧情中,使电影剧情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而电影剧情的表现又离不开电影音乐,使电影音乐的艺术作用更突出。单方面来说,电影音乐具有剧情从属性。电影音乐在创作时都需要把握电影的内容,体会电影的情感,也要了解导演的音乐风格,只有全面掌握这些信息后,才能进行音乐创作,才能够使音乐与故事完美融合,加深电影的故事表现。所以,电影音乐不同于单纯的音乐创作,是受电影内容限制的,是依附于电影剧情的,通过音乐的有效融合,使电影剧情更真实,更富表现力,更淋漓尽致地展现电影作品。

(四)电影音乐具有气氛渲染性

电影作品之所以能吸引观众,最主要的原因除了电影本身的剧情和内容外,还有音乐。音乐是渲染电影气氛的一个有效手段,其常常通过节奏旋律的变化来烘托电影气氛,营造一种特定的电影效果,加强观众的视觉体验。电影音乐在渲染气氛时,并不是刻意地刻画主题,也不是单纯地解释画面,而是通过音乐这种手段为影片营造出某种效果和气氛,这种抽象的电影元素使观众能身临其境,捕捉更多的电影色彩。一般来说,电影音乐有整体渲染和局部渲染两种形式,整体渲染是以主题音乐的形式出现,表现整部影片的主题旋律。而局部渲染是将音乐穿插在情节中,表达特定的场景效果。总的来说,电影音乐通过抽象的手段来烘托电影气氛,渲染电影艺术效果。

(五)电影音乐具有情感升华性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电影作品创作目的就是为了表达情感,使观众获得特殊的情感体验。在电影作品中,观众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画面、音乐等方面体会作品情感,加深对电影感情的体会。电影内容是情感表达的基石,而电影音乐就是情感表达的调味剂,没有音乐的电影是无法抒发感情的。音乐以其自身特有的优势,可以将电影情感升华,使观众获得更强的情感冲击和体验。比如,很多电影到故事时都会融入特定的音乐,借助音乐手段将整部电影的感情升华到最高点,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使观众的内心情感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达到心灵上的共鸣。如果没有音乐,这种艺术效果将大大减弱,降低了电影的情感艺术表现。所以,电影音乐具有情感升华性,是电影作品情感表达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电影音乐的艺术表现

(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提升电影作品的艺术效果

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乐器,也可以通过人声,不同的形式能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现代社会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使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就音乐来说,多样的音乐形式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具体到电影作品中,融入音乐使电影更有艺术魅力,音乐的缓、重、轻、急,音色的不同,音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都能表现出不同的音乐特征,这些音乐特征相互交织,互相融合,能打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电影效果。而且在不同的电影场景中运用不同的音乐表现,比如人声和乐器对电影作品诠释就有差别,其不同的艺术特点能够满足电影内容的需求,人声通常表达得更直接,乐器的表现则更隐晦,根据不同音乐形式的运用使电影的艺术效果更丰满。

(二)表现内容的丰富性,丰富电影作品的艺术内容

音乐是一种具体和抽象相融合的艺术,音乐的内容是具体的,但透过内容所表现出的艺术又是抽象的。音乐通过歌词、旋律、节奏来表达其内容。电影音乐不同于单纯的音乐,电影音乐的内容更丰富,需要根据电影作品的内容来选择音乐内容,而反过来,音乐的内容又必须能够表现电影作品。所以,电影音乐的内容大多是丰富多彩的,比如,轻快舒缓的音乐可以包含舒适的生活、美丽的自然环境、愉悦的心情、幸福的爱情,等等,一种音乐风格或者音乐旋律可以蕴涵很多内容,增加了观众想象的空间,使电影作品的艺术内容更丰富更饱满,让观众对电影作品有更多的畅想和体验。

(三)表现色彩的变幻性,增加电影作品的艺术魅力

电影音乐除了有丰富的内容外,还具有变幻的色彩,虽然音乐所表达的艺术是抽象的,但这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却能让电影作品多姿多彩。如果说电影作品是画板,音乐就是调色笔,让电影作品充满艺术色彩。比如,在电影作品中,当电影画面温馨祥和时,可以运用舒缓轻快的音乐,让观众感受到如粉红色般的恬淡。当电影画面是黄昏或深夜时,就可以运用柔和的曲调,表现出一种蓝色调的音乐色彩。而当电影画面清新愉悦时,可以运用愉快的音乐,表现出一种绿色调的音乐色彩。所以,不同的音乐曲调或旋律都有不同的色彩,能表现不同的电影场景,使观众体验色彩斑斓的电影世界,增加电影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表现画面的美学性,加强电影作品的艺术功能

电影作为一种视听结合的创作艺术,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和喜爱的艺术形式,随着观众对电影热爱,其对电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些画面精美、音乐动听、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电影才能吸引更多的观众。在这些因素中,音乐作为一个重要的部分,已成为电影美学艺术必不可缺的元素。正因为音乐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才使得电影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美感,能充分发挥电影作品的艺术功能。而电影音乐的美学性主要体现在其变幻的曲调、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并将这种艺术形式恰当地融入电影作品中,能很好地洞悉电影人物的心理和内心情感,并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使观众在视觉上、听觉上和心理上达到了完美的享受。因此,电影音乐的美学性也增加了电影作品的美学价值。

(五)表现情感的真实性,渲染电影作品的艺术感情

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电影的发展也经历一段时间。就目前来说,电影作品需要声音、音乐去增强效果,没有音乐的电影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艺术感,不能很好地感染观众,并使观众获得情感体验。电影音乐最大的艺术特点在于增强作品的艺术情感表现,不管是其形式的运用还是内容的表现,都是为了更好地抒感,让观众在电影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在电影作品中融入音乐可以让情感表达得更真切、更能打动人心。比如在悲伤的情景中融入一段悲伤的音乐,将使这种情感升华,增加了人们的悲痛之情,让观众的感情得到释放,电影艺术也因此而发挥了作用。所以,电影音乐能增加情感表达的真实性,渲染电影作品的艺术感情。

三、结 语

电影艺术发展至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成为大众休闲生活的一部分。而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作品的一部分,其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具体来说,电影音乐在表达电影主题,抒发电影思想情感,表现电影艺术美感,提高电影艺术效果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很好地将电影音乐运用到电影中,才能使电影更丰富,更具吸引力,也才能使观众在电影中尽情享受,释放感情,获得更真实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向阳.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及艺术性表现[J].电影文学,2008(07).

[2] 熬坤.美学视域下电影音乐的功能――兼评《钢琴师》的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09(02).

[3] 王艳.论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及价值功能[J].电影文学,2010(22).

[4] 沈佩伟.论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J].电影文学,2010(08).

篇3

关键词:电影;音乐;审美;艺术性

电影音乐指的是专门为一部电影创作的音乐作品。电影音乐不仅是电影的基本构成,而且也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在电影中融入音乐作品,使得音乐与画面有机结合,能够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而进行审美性的思考。同时,观众在电影特定的情景中去欣赏音乐,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电影音乐与其他类别的音乐有着一些区别,它是缺乏一定的独立性的。因此,电影音乐必须要与画面和人物语言相结合,使得观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审美体验。

(一)音乐与画面交相呼应

众所周知,电影作品中的音乐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画面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值得注意的是,音乐却与画面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音乐所突出表现的侧重于引起观众的情感体验,而画面则是给观众以视觉上的欣赏。鉴于此,在电影作品中有效将音乐与画面相融合,能够使得两者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起到相互辉映的作用,易于引起观众的共鸣。另外,音乐作品具有着主观性的审美特征,与具有客观性、具体性审美特征的画面有机结合,两者能够相互补充,起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二)音乐在表现内容上以剧情为依据

作为电影作品的音乐,在创作上必须要以剧情为依据,在整体效果上要符合电影的整体基调。具体来说,电影音乐要符合人物的情感状态,同时还要以剧情为依据,并与画面相结合。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来讲,相比较来说,纯音乐更容易引起观影者的共鸣。这是因为观众在观看电影时,纯音乐与具体画面内容相辉映,能更加明确的表达情感。可见,音乐作品对于推动电影剧情发展、更好的表达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音乐作品在结构上有着间断功能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会有多个画面转换的镜头,相应的音乐作品也就必须与之相符合,起到间断性的功能与作用。可以说,电影中的音乐作品有着一定的间断性特征。这是因为,电影中的音乐作品和画面应当保持着一致性,而电影剧情的跌宕起伏,势必在画面表现上有着一定的跳跃性,从而使得音乐作品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在一部电影的不同时间点,会呈现出不同情感、不同节奏的音乐作品。

二、电影音乐的艺术性表现

电影中融入音乐作品,不仅对于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且还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人物性格,使得观影者能够深入的理解电影所要表达的人物特质。同时,影片中音乐的声响在渲染剧情、烘托气氛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为观影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观众加深理解电影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一)对人物性格进行艺术性塑造

众所周知,电影中的音乐作品对于影片剧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纵观电影史上的多部影片,可以看出,有的电影通过音乐作品的烘托,能够为观众带来一种美学上的体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有的电影采用的是交响乐等作品,这在气势上为观影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给予观众较强的代入感。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作品中音乐元素的合理使用,对于深入的刻画与表现主人公的性格有着重要的意义,或是温婉柔情、或是具有英雄气概,都是可以由音乐进行有效烘托表现出来的,最终更好的对电影中的主人公性格进行艺术性的塑造。

(二)艺术化地表现电影主题思想

毫无疑问,任何一部电影作品都要有着明确的主题,并依照这个中心思想合理组织、调动各种元素,以期共同发挥作用,更全面、更深刻的表达出电影的主题。其中,音乐作品就是电影作品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在表达电影主题思想方面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通常来看,我国的电影作品,往往使用“主题歌”来总结这部电影的主题,有着突出与明确中心思想的作用。另外,不仅“主题歌”能起到深入表现电影主题的意义,电影中的乐曲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可以说,这类能够表达电影主题、明确剧情中心思想的音乐,在整部电影中有着重要的基础地位。同时,在电影剧情发展的关键环节,有效、合理的使用音乐作品还能够强化人物性格、渲染场景气氛等,进而引起观影者的共鸣,最终起到深化影片主题的作用。

(三)对影片场景和气氛进行艺术化描绘

在电影作品中使用音乐,不仅能够有效的配合画面推动剧情的发展,而且还能起到烘托电影场景气氛的作用。具体来看,在表述有着动作性特征的事物时,可以用欢快的音乐为具体的画面提供一种声音上的造型。这种在听觉上配合视觉上的表现,即音乐配合画面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强调和加快画面节奏的作用。可以说,电影中的声音和画面是两大基本组成部分,音乐作品运用的好,通常会为观影者所记忆深刻,并通过熟悉的旋律、明确的歌词内容回想起优秀的电影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音乐作品对于推动电影整体表现力来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的音乐作品在烘托场景气氛上,有着强调、渲染的功用,能够充分发挥艺术化的描绘功能。

三、结语

可以说,音乐对于烘托电影的主题、使得电影更富表现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在艺术性表现上还能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电影音乐已经自成一套体系,并与其它元素相互融合,共同来表现电影的内涵,以期使得观众得到较高的观影体验。可见,电影音乐在提升电影作品整体艺术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电影音乐可以与画面、声音等交相辉映,形成听觉与视觉的有机统一,能够烘托出人物的特征,更好地表达剧情,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完满的进行了艺术性的表现。

参考文献:

[1]雅乌塔罗.电影音乐的抒情功能及其表现特征的审美心理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01).

[2]沈佩伟.论电影主题音乐的审美特征[J].电影文学,2010(08).

[3]王欣.论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04).

篇4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42-01

舞蹈表演结合了肢体语言、音乐节奏的变化以及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使得舞蹈艺术的展现丰富多样,也使得舞蹈艺术得以广泛传播。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了舞蹈作品的艺术高低,而为了更好展现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就要增强对艺术创作的创新力,无论是题材主题的选取,还是情感因素的融入,都需要标新立异,给予舞蹈艺术绝佳阐释。

一、舞蹈艺术的独创性

独创性是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同时独创性也赋予整个舞蹈作品独立空间,要求舞蹈艺术的题材以及主题都必须能够展现出与众不同,能够体现出舞蹈艺术的新意。这就要求作者在舞蹈艺术创作构思环节必须要重视创新,改变原有死板硬套的方法,突破固定的舞蹈艺术创作模式,只有创新才是舞蹈艺术得以永存的条件,并让舞蹈艺术获得更多人的欣赏,使得欣赏者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

另外,独创性还赋予舞蹈作品极强的延伸力。站在舞蹈艺术本质的角度对美感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舞蹈艺术新作品必须要在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这样才能够让广大观众对这一新作品产生良好的审美感受。在一个舞蹈作品当中,主题思想是十分关键的,而在舞蹈创作手法的切入之下也更加真实而感人。广大舞蹈工作者必须要秉承舞蹈艺术的创新精神,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演绎方面都要体现出舞蹈艺术审美特征当中的独创性,让舞蹈的魅力真正绽放。

二、舞蹈艺术的抒情性

抒情性是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拓宽舞蹈艺术范围的有效手段,无论是舞蹈的创作还是表演都要融入抒情性特征,这样才能够使得舞蹈艺术形式更加生动和独特。舞蹈艺术的支撑是人体的动作,但同时也会对舞蹈情感的表现产生一定束缚,因为舞蹈和语言及表演是大不相同的。人体动作需要跟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行规律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当中必须要融入真实动人的情感,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内心感情,并将舞蹈艺术作品当中的情感用动作的形式传递给观众,这样观众才能够获得美的享受。肢体语言是舞蹈艺术表演特征的绝佳体现,而音乐节奏以及韵律又能让舞蹈艺术能够连贯表达,不断美化肢体动作才能够促使情感的融入。舞蹈艺术的表演形式主要是通过音乐节奏来营造,并通过设置的相应场景为舞蹈提供自由发挥的舞台,为了避免台词缺失对舞蹈情感的束缚,要求舞蹈工作者需要对舞蹈作品进行多层次的揣摩和反复演绎,用肢体语言为观众带来舞蹈艺术的审美魅力。

三、舞蹈艺术的技艺性

舞蹈艺术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阐述的,而且目前舞蹈题材以及主题数量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舞蹈艺术能够全面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而舞蹈艺术的技艺性就是实现舞蹈艺术蜕变的关键因素。舞蹈作品的内容往往是日常生活以及神话传说,而舞蹈主题的突出和表现就需要高难度的舞蹈技艺对其进行升华。舞蹈的技艺性需要通过表演者完成,这就要求表演者掌握高超的舞蹈技巧,尤其是在表现高难度动作时更要体现其技艺性。同时,舞蹈动作的设计以及场景的布置也要体现出舞蹈艺术的技艺性,细致全面地展示舞蹈艺术结构,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从而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不断提高舞蹈艺术的美感。随着舞蹈作品技艺性的提高,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效果也会增加。

四、舞蹈艺术的综合性

舞蹈艺术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不能脱离其他艺术而存在,舞蹈艺术的发展已经逐步演变成综合性的艺术门类。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突出和强调了综合性,主要原因在于舞蹈艺术源于生活,而它的美也体现于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物。在体现舞蹈艺术的综合性时,不单单要结合不同的艺术形式,更主要的是要将音乐元素、文学元素等变成舞蹈艺术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舞蹈本身结构的基础之上,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使得舞蹈艺术获得质的飞跃。舞蹈作品的内容、人物等都会影响到舞蹈艺术风格,而且形成的综合性也会有高有低,只有全面了解舞蹈作品艺术构成,才能真正展现出舞蹈艺术的综合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传播,究其原因,在于舞蹈艺术具有极强的审美特征和极佳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能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决定其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需要牢牢把握住作品的审美特征,让舞蹈艺术完美绽放。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声乐 审美 抒情 形象 表演

声乐是音乐艺术中的重要一种,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人从出生时的喜歌到幼年时的摇篮,再到青春时期的恋歌、婚歌,直到辞世时的挽歌,几乎处处与声乐结下不解之缘。

分析研究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无论是对于声乐艺术的理论研究,还是对于声乐艺术的演唱实践,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与作用。

具体来说,声乐的审美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抒情性

抒情性是声乐的第一大审美特征,这一重要的审美特征,与整个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共同的。

对此,古今中外的音乐家、歌唱家都有过许多独到的体会,而许多艺术家、美学家也都有过精辟的论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转引自陈兆金主编:《艺术鉴赏学导论》)德国19世纪著名美学家黑格尔也说:“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转引自汪流等编:《艺术特征论》)德国作曲家互格纳认为:“心灵的器官是乐音,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转引自陈兆金主编:《艺术鉴赏学导论》)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也认为:“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人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转引自汪流等编:《艺术特征论》)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几乎所有的声乐作品,都首先表达人们的感情。例如《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共和国国歌》)、《我爱你,中国》的爱国主义感情,《黎民百姓长久》的爱人民的感情,《十八弯水路到我家》的乡情,《朋友》的友情,《同坐的你》的同学情,《纤夫的爱》的爱情,《怀念战友》的同志情,《男儿当自强》的豪情,《霸王别姬》的悲情,《吻别》的柔情……如此等等,不胜权举。可以说,所有成功的声乐作品,都首先以情感作为支撑与亮点,也作为生命与灵魂。而所有的声乐演唱,也同样以情感作为生命与灵魂、亮点与支撑。

二、形象性

虽然声乐同所有的音乐艺术一样,都是声音艺术、听觉艺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声乐就缺乏形象性。恰恰相反,形象性乃是声乐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只不过声乐艺术的形象性与一般艺术的形象性有所不同,而具有朦胧性、多义性、不确定性等独有的特点。

这就要求声乐演唱者,要把作品中的形象化为自己心中的形象,再通过演唱唤起受众的联想与想象,使受众心中重新创造出音乐形象。

声乐作品中的形象既有人物形象,又有景物形象、动物形象、器物形象等等。例如《霸王别姬》中霸王的人物形象、《老房东查铺》中老房东的人物形象、《白发亲娘》中母亲的人物形象,《黄河泰山》中黄河与泰山的景物形象、《青藏高原》中青藏高原的景物形象、《好大一棵树》中的大树的景物形象,《两只老虎》中老虎的动物形象,《纸飞机》中纸飞机的器物形象、《红旗飘飘》中红旗的器物形象等等,都是成功的音乐形象。

三、表演性

篇6

【关键词】舞蹈艺术;发展;审美特点;欣赏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187-01

舞蹈是人们采用音乐韵律和肢体语音来展现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它是一种人类展现身体造型、时间艺术、空间艺术的综合体,并将艺术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它的不断发展将舞蹈审美艺术逐渐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可以说舞蹈艺术具有着显著的艺术审美特征。

一、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概况

舞蹈艺术作为文化发展的一种载体,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丰富而迅速发展。舞蹈艺术是从戏曲艺术中发展而来的,并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立性的艺术。我国现代的舞蹈艺术作品大部分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国内舞蹈艺术不仅展现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形势,还将面临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我国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舞蹈艺术也经历了历史性的演变。并且舞蹈作为我国文化发展的一种载体,它的展现形式也被不断地丰富和创新。舞蹈与其它形式的艺术相比,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它是采用肢体语言的方式为人们呈现各种听觉和视觉的享受[1]。它也是一种非常复杂、丰富的艺术,它具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例如,花样滑冰、艺术体操等。舞者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为人们展现丰富的情感,是一种展现空间美感和身体造型的综合性艺术。该种艺术采用舞台、音乐以及人体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将肢体语言转变为一种文化和情感,从而为观众带来震慑人心的感受。对舞蹈艺术基本审美特点进行了解,对于提升我们的舞蹈欣赏水平有一定的帮助,这也是我们学会鉴赏和欣赏舞蹈的基本前提。

二、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

(一)舞蹈是依托人体的姿态和动作来展现艺术形象的。普遍将有变化的、有组织的、有韵律的、有节奏的姿态和动作,称为舞蹈语汇和舞蹈语言。首先,舞蹈语言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舞蹈是运用一连串的动作来展现生活中的各种情感,所以这些形态动作也是在流动中完成的。其次,舞蹈语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每个舞蹈作品都是采用具有连续性的有关的肢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第三,舞蹈语言是具有情感表现力和节奏感的。它是对生活事物不断提炼的结果,但也只有那些具有节奏、规律的运动才能够成为舞蹈化的动作。

(二)舞蹈是以动作抒情。从某种角度来讲,舞蹈也属于一种表情艺术,它掌握了现实的审美特点,展现了生活中的点滴。它将艺术美与生活中线条优美、热情奔放的动作相融合,展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达到拙出于事、长漱于情的效果。在舞蹈艺术的表演过程中,情感会自然而然地从各种舞姿中流露出来。

(三)舞蹈与音乐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每个舞蹈都拥有一定的音乐性。音乐的形象和舞蹈是紧密联系的。舞蹈的灵魂是音乐,同时舞蹈又是音乐形象的具体表现[2]。音乐运用乐声来展现人们的情感和思想,舞蹈运用人体的改变来展现情感,它们都擅长拙于叙事、长于抒情。恰到好处的音乐旋律,不只可以将舞台气氛烘托出来,还能够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亩能够提高舞蹈形象情感表达的效果。

三、舞蹈艺术的欣赏

舞蹈艺术欣赏指的是人在欣赏表演时形成的一种精神感受,它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理解与感受、认识与情感高度统一的精神活动。欣赏舞蹈艺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的艺术素养,同时能够激发人们情感与艺术的共鸣,进而将舞蹈艺术内在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欣赏者应当对舞蹈艺术的风格进行初步的了解,风格了解得越多就会获得越多的乐趣;其次,要对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有明确的认识,做到有感情、有思想、有角度地欣赏舞蹈艺术;第三,应当拥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对于一个舞蹈作品的欣赏不只是在于视觉上舞姿的美丽,更要领悟到舞蹈中所蕴含的内在情感;第四,在欣赏的过程中,要集中精力将自己置身于舞蹈表演中,才能够感受到来自舞蹈艺术的美。

舞蹈艺术将人们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识完美地融入到了舞姿当中,运用完美的动作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进而激发人们产生的情感共鸣[3]。学会舞蹈艺术的欣赏技巧和审美特点,能够提升人们的内涵,丰富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人们的整体素质,领略舞蹈的意境和氛围,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欣赏者的艺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

参考文献:

[1]徐艳.论舞蹈艺术对人的本质生成功能――兼析舞蹈艺术在学校美育中的价值取向[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10):21-23.

[2]邹小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7.

[3]饶海燕.群众舞蹈艺术和创编技巧解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9):125.

篇7

关键词:当代影视作品;影视艺术;审美意境;审美特征

意境是我国古代传统艺术中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概念。对于意境的追求贯穿在我国悠久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古代诗歌、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无一不注重对于意境的创造。影视艺术是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有别于古典单一艺术形式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具有我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审美特征及意蕴内涵,并借鉴各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营造出具有丰富审美内涵的意境,其对于意境之美的追求也是对古典艺术的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继承与延续。

1 影视艺术的意境概述

中国艺术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意境的营造。各种艺术形式在创造意境方面有着一致之处。王国维的诗被人赞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说明了诗与画所创造的意境之间存在相通的地方,诗中所营造的意境与画这种艺术形式所达到的意境趋于一致。影视一种综合艺术,兼具了诗与画的审美特征,因此它不但在语言层面上的审美意象,而且还具有视觉层面上的审美意境。影视艺术借助画面、声音、语言来创造艺术形象,营造审美意境。它通过塑造视听觉综合形象而诉诸于观众的视听觉综合体验,区别于单一的艺术形式(比如文学、音乐、绘画、摄影等等)。同时,影视艺术还因为运用视听觉语言而达到的自由转换,从而突破了单一艺术形式的局限。影视艺术还从诗歌、音乐、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的创作中汲取了许多有效的审美特质及表现方法,构成了自身独特的审美特质及审美意境。

影视艺术借助于现代影视技术,充分应用影视创作中的各种艺术手法,创作影视艺术的意境。影视中的单一镜头或画面就像单一的意象,只有这些意象的有机组合,才能实现这些意象的叠加,从而构筑蕴含丰富的艺术意境。例如电影《城南旧事》以主人公的回忆将三个故事连在一起,如同形散而意不散的散文,此篇具有意味隽永的审美意境,其表现手法像是以各种意象的重复与变奏,将影片中人物印象深刻的童年故事表现出来,表达了对故乡、对童年的思念及离愁,达到一种隽永的审美意境。影片还使用大量的空镜头,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将人物融入环境之中,从而使得人与景相融,环境中也蕴含着人物的性格特征,象征着人物的命运,在影片结束的时候,导演以空镜头叠化的方法处理火红的枫叶,与离去的马车声相得益彰,构造了一种悠远而深长的意境之美。

2 当代国产影片中审美意境的倾向

当代产生影视中存在一种追求形式美感而与时代文化疏离的审美倾向。以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为例,《英雄》、《十面埋伏》等都在影片的画面美感及实景层面的形式美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观众在享受这完美的视觉盛宴之后,留在脑海中的除了富有美感的画面之外,便很难再有其他可以供回味的意蕴了。影片虽具有画面、色彩、造型、音乐等多方位的美感,但这种美感仅仅流于形式,而并不能将观众带入到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对意境的营造可谓是流于形式,而缺乏内涵。这些影片也并非没有对故事、对人生、对人性的表现及揭示,但是其意境的营造并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及审美共鸣,其审美意境的营造仅仅停留在观感的层面,而在影片意境营造方面则是非常欠缺的。当代影视作品中有很多都表现出了对意境的追求。这些作品中对意境的表现层次各不相同,但存在一个共同点,便是影视作品中往往忽略了人性丰富性及复杂性的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人性的矛盾之处及社会现实存在的各种矛盾之处。

3 当代电影审美意境的发展方向

当代电影的意境营造具有唯美的审美倾向。其审美意境的创造来源于一些审美特质的趋同。电影评论往往将意境归类到一种民族性的审美范畴。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由此成为意境创造所尊崇的形态。影视艺术的意境往往倾向于情景交融的诗画意境。于是,影视艺术的审美意境便被简单地等同于优美这一审美形态,优美的艺术形态以完美、和谐为主要审美特征。这种偏见导致了我国当代电影创作追求和谐与静态之美的倾向。但实际上,我国的审美文化并不仅仅具有这样一种阴柔悠远的审美意境。除此之外,我国古代还有一种阳刚之美的审美意境。比如,古有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怀激烈的阳刚之美。所以,当代影视艺术应表现与营造不同类型的审美意境,从古典艺术形态的意境中发掘艺术之美,以实现打动观众的内心深处,从而将其带入一种可以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审美意境之中,创造多层次的不同的审美意境。如果影视艺术不能表现当代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心理现状,则远远不能获得较为广泛的认同,影片对意境的塑造将是深远而丰富的。影片艺术审美意境的营造应把握大众文化心理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审美需求,创作出具有不同审美特征的电影。在影视艺术创作过程中,各种不同的审美特质,诸如阴柔、阳刚、崇高、悲哀、冷峻,甚至是怪诞、丑陋、阴森等审美特点都应该在影视艺术中得以表现。

当代影视艺术中,审美意境多是以阴柔恬淡的优美意境为主,展现了与当前时展状况相背离的特征。影片艺术视野没有延展到广阔的社会现实中,而是局限在了狭小天地中亲情、友情与爱情,展示着一种和谐、宁静而优美的审美意境,比如影片《暖春》、《和你在一起》等等,影片中之表现人性中温暖而优美的一面,表现一种传统的温良恭俭让的品格,以温情故事的演绎营造一种和谐优美的艺术意境,使得当前我国影视艺术的审美表现空间大大窄化。随着影视的发展,审美意境的创造也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比如影视剧中出现了一些展示现代社会负面因素的影片内容,但是并没有达到现代人性批判的深度及审美意境。因此当代影视的主旋律始终围绕着和谐优美的审美意境。当代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消费文化的发展助长了大众审美的世俗性,进而催生了以娱乐性为主导的消费文化市场。影视作为大众娱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及发行遵从消费市场的需要,走向了以满足大众审美需求为导向的道路,其审美表现趋向于温和与和谐,通过营造一种形式美感或唯美的影视作品,使得影视艺术向着赏心悦目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当地影视艺术脱离了对真正审美意境的追求。但是,当代影视艺术的唯美化发展倾向并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艺术品位及对艺术多元化、审美多样化的需求。当代影视艺术制作者应致力于创造出丰富而复杂的多重审美意境,才能成就真正优秀的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1]葛玉清.中国电影意境营造与观众审美意向融合[J].文艺评论,2006(04).

篇8

1、传统美。传统美是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美的重要特性,传统美学将追求美作为理想状态,例如,典雅、崇高、优美、喜乐等。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的祈求、祭祀、诅咒等活动较为广泛存在,这些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生存,而并非审美。因此,传统美学的审美特性与现代意义的审美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土家族为例,他们的民间音乐存在着各种审美因素,具有自身显著的特征。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土家族的音乐、舞蹈与当地的丧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丧事上进行舞蹈表演,具有当地特有的风格,音乐演奏中音符的长短不一,表现出人们悲喜的情感,这种音乐形式不仅具有自身显著的特色,还能够影响到周围人的行动。

2、价值美。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中蕴含着价值美,可以将其作为评价美的一种标准和尺度。这种价值评价标准与西方美的观念、现代美的观念存在着差异,它有自己的衡量尺度和标准,对评价美与不美有着重要的指导与参考意义。

3、人文美。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中蕴含着人文美,这是他们每个民族所具有的特性。以回族为例,他们将一些世俗习惯和价值观念作为日常行为的指导准则,在日常生活中,回族也十分遵守他们的和风俗习惯,并将其作为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由于他们的文化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在音乐艺术方面也存在着不同之处,蕴含着自身特有的人文美。

4、艺术美。每个少数民族的音乐艺术都具有本民族的特色,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自身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特征,其艺术美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学习和欣赏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时候,要注重发掘其中的艺术美,增强美感体验。

二、挖掘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审美特性的方法

1、充分利用少数民族音乐教材。民族音乐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要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加强引导工作,使这些审美特性能够再现,从而提高人们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为引导人们进入美的意境,把握审美特性,应该以教材的内容为出发点,通过相应的引导,让人们被作品中美的意境激感,进而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可以对少数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仔细体会文中字、词、句的含义,感悟其中的意境,把握作品深层次的含义,在深刻领悟作品感情的基础上受到熏陶,进而挖掘作品的审美特性。例如,在学习《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时候,要注重让人们领悟作品所包含的意境美,注重挖掘深层次的美感,以加深理解,通过仔细阅读歌词,欣赏歌曲演唱,领悟其中的美感,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把握其蕴含的审美特性。

2、改进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方法。为了挖掘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审美特性,应该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美的意境。例如,让学生积极进行少数民族歌曲演唱,通过自身的演唱,领悟作品的意境美。又如,戏剧、美术、舞蹈等离不开音乐,在教学中,应该对这些艺术形式加以巧妙运用,辅助少数民族音乐教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观看戏剧、舞剧表演等,将视觉和听觉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更好的开展高教学,挖掘其中的审美特性,提高教学效果。

3、优化少数民族音乐艺术教学语言。在少数民族音乐艺术教学中,要想挖掘审美特性,优化教学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中当学生听到充满个性化的语言,感受教师教学的热情和美好的情感,这些内容交织在一起能够给学生以美感。同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美说、美奏、美唱作为重要内容,挖掘其中的美感。学生在欣赏作作品,进行歌曲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感情的投入,体会语言和作品中所蕴含的气势、节奏和韵味,领悟语言的感彩,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通过领悟语言美,自己进行演唱,不断加深对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美的认识和体会。

篇9

[关键词]:声乐表演 审美 创造

声乐表演是结合体力、表现力与想象力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声乐表演艺术与其他所有艺术相同,都注重美学原理,服从审美意识。一般的音乐审美中欣赏者是声乐审美的主体,音乐是客体。而声乐表演艺术中歌唱者既是审美的主体,同时也是艺术的创造者,因而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演唱水平以及审美能力,才能够演绎出美的声乐艺术,给听众带来美的享受。

一、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

1.声乐艺术的审美体现

声乐表演艺术构成的要素有音乐作品的旋律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歌唱的声音美、乐器的伴奏美以及表演动作的形体美。声乐表演者通过自身的感悟,将声乐作品用艺术的形态展现在观众面前,给予观众审美体验。声乐表演的审美主要体现在音乐、语言以及情感当中。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最直观的体现为音乐,听众通过音乐律动来获取声乐艺术的情感与审美。歌唱是音乐表演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其具体包含了韵律、节奏、和声等,利用各种演唱方式的结合,展现出音乐作品的魅力。

声乐作品中每一句歌词中的音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强有弱,体现出了语言的连接之美。演唱者对各个字进行准确处理,就能够体现出语言的美感。声乐表演当中语言的准确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唱者在演唱过程当中需要准确清晰表达出作品的内容,注意吐字清晰。虽然现在许多歌手尤其是流行歌手吐字不清仍然受到市场的追捧,但咬字准确是一个歌唱者的基本功,是必须要遵循的技巧。

情感作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灵魂,是声乐艺术传达中最重要的内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能够将充沛的情感带入到歌曲当中,并能够让观众充分感受到艺术情感的力量。情感的体现也促进了声乐作品表演的整体的协调性,给观众一种浑然天成之感。

2.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原则

声乐表演艺术将书面上的作品转化为物质层面,声乐表演艺术的表演性极强,其不同于绘画等艺术能够以独立的作品来欣赏,而是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二度表达。只有掌握声乐表演审美的原则,才能够体现出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性。声乐表演艺术审美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与客观的协调。不同的声乐艺术作品有着不同的创作背景与风格,这些客观条件是演唱者所必须要掌握的。而在掌握作品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之上,需要充分发挥主观性,表现出自身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这也是声乐表演中的个性化创造的体现。主观性也满足了观众获取不同艺术感受的意愿。因而声乐表演艺术应当注重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平衡。

(2)艺术与演唱技巧的统一。声乐作品的演绎需要精湛的技巧。歌唱者要想充分地体现出作品的艺术魅力,必须要充分运用技巧,在表演中合理地应用与融合,借助声音表达出自身所想表达的情感。技巧可以说是声乐表演艺术的根,但光有技巧也远远不够,歌唱中的艺术表现也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传统唱论中所强调的“声情并茂”就是这个道路,音乐表现与音乐素养必须要得到统一,这两者是相互承托、相辅相成的,或者从审美的角度来讲,演唱的技巧就是为声乐艺术表现力所服务。

二、声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

声乐表演是一门再现性的艺术,更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声乐表演丰富了内涵,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声乐表演通常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其本质在于对声乐的基础的理解并在理解之上进行的表演创造,声乐表演的创造性赋予了声乐作品新的生命力。创作者将声乐作品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定程度上使得作品失去了灵魂,只剩下了音乐与文字符号。演绎者的二度创造则使得作品重新获得生命。

声乐表演者对于声乐作品的二度创造,是对原作的补充与丰富,这种创造性也是声乐表演的魅力的体现。表演者对于声乐作品的创造体现在声音、动作、眼神等,通过对作品的内涵的解读,表达出自身的认识与情感,让听众读懂作品,领略作品的内在情感。声乐表演的创造,具体体现在形象的创造与情感的创造。

1.声乐表演的形象创造

表演者对于声乐作品有着自身的独特感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演唱者的不同感悟也能够通过个性化的形象创造体现出来。例如,一些歌手在演唱时紧闭双眼,眉头紧锁,似乎在传达歌曲的思念之情;一些歌手演唱中动作极为夸张,声嘶力竭,表达出一种爆发的情绪。这些都是演唱者的形象个性的体现。一个成功的表演者,必须要有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平庸无奇的作品往往无法打动观众的内心。同时,声乐表演中,用新颖的手段来演绎出作品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利用巧妙的形象表达,满足欣赏者的内心需要。例如06年春晚当中戴玉强、吴雁泽、阿宝三人共同演绎《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他们用三种方式的结合赋予了作品崭新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声乐表演情感创造

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灵魂,声乐艺术表演要感染观众,必须有着演唱者自身的情感创造。声乐作品所要求歌唱者的不是直接表现出作品的情感,而是要表达出作品的情感内涵,歌唱者应当跳出作品的音乐形象,开拓与引申自身对于音乐作品的联想,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创造出更为生动与形象的音乐艺术特征。例如,一首经典的流行歌曲《大海》,原曲所表达的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有的歌手的翻唱,结合自身的感悟,表达出对爱情的理解。因而一首音乐作品通过情感的再创造,往往能够体现出新的生命力,给予观众艺术与情感惊喜。

三、结束语

当今社会,声乐表演艺术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声乐表演对音乐作品进行丰富与补充,赋予了音乐作品生命力,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作为声乐表演者,必须要肩负起引导欣赏者鉴赏音乐作品的任务,充分结合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创造性,赋予音乐作品灵魂与新生命,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声乐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陆晶.声乐艺术表演中的美学效果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9).

[2]谢飞.论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思维[J].黄河之声,2014,(08).

[3]吴海燕.从审美角度试析声乐表演艺术[J].作家杂志,2012,(02).

篇10

“写意”是我国古典艺术审美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艺术审美特质之一。其概念源自于我国国画艺术中的一种绘画理念与手法,指的是在绘画的过程中注重画作神态的表现与作者个人意识的表达,不苛求和局限于细致的工笔。“写意”是一种形式简明,而内涵和意蕴丰富、深刻的美术表现理念和手法。写意也是我国艺术领域最重要、最核心的审美特质、审美思想与审美气质之一,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我国艺术与西方艺术最为显著的区别之一。写意审美特质与精神反映在具体的绘画艺术上,表现为对绘画的对象或者说客体不做具体形象上的细节描绘和刻画,不拘泥和局限于绘画客体与对象的细节描写,而将捕捉绘画客体的精神、气质及韵味作为出发点,通过抽象化和意象化的线条和点缀性的色彩准确生动的将客体的内在神韵准确鲜明的展现出来,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形散而神不散”,达到一种“传神”的状态、目的和境界。这种写意的理念与手法绝不代表对于绘画客体具体形状的忽视或忽略,恰恰相反,只有在对物体的具体形态与细节有足够细致的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深入的理解其真正的精髓,这也是写意的首要基础和根据。反映在音乐层面上,写意则表现为我国传统音乐对于线性旋律之美的极致追求与表现,以及在音乐节奏上的独特处理理念和方式。与西方音乐注重立体性、整体性、和声性的纵向音乐不同,我国传统音乐更加注重音乐横向上的韵律与美感,也就是音乐旋律的走向与美感。无论古今中外,节奏都是音乐的当之无愧的核心音乐和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对于节奏的处理和表现方式最能展示一个民族的音乐艺术特征与审美特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音乐节奏上更加全面和清晰的展现出传统绘画艺术中的写意精神,表现出鲜明的“形散而神不散”的审美特质与风格。整体而言,我国的传统古典音乐在节奏方面不追求速度上的完全一致,而注重整体节奏上的把握和控制,在具体的艺术表现处理上往往会留给演奏者较大的自由处理空间,这就给了演奏者更加自由和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因为与绘画艺术上的写意手法一致,这种节奏上的自由度不代表无根据的随意性与任意发挥。恰恰相反,这种自由度首先是必须建立在对于音乐节奏的精准掌握基础之上。演奏者需要准确的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的思想、精神、情感、内涵及气质,然后在原有的节奏框架内进行个性化的自我发挥与二度创作,达到写意的音乐意境。古筝,作为我国历史传承最为久远、受众面最为广泛的、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承载和蕴含着极为全面和深刻的写意特质与精神。同时也更加全面、深刻、鲜明的体现出我国音乐艺术审美趋向在整体上与西方音乐艺术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精神形成最为显著的对比与区别,展现出鲜明的自我个性与特色,表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音乐艺术层面上独有的思想、思维、精神、个性与气质。与我国其他的传统民族乐器相比,写意的审美气质在古筝艺术中有着较为独特的表现方式,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古筝作为一种音色变化丰富、音域宽广、和声性最强的民族乐器,必然具有自身最为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更加全面、深刻的境界与状态。具体而言,与其他单旋律传统民族乐器或具有一定和声性的传统民族乐器相比,古筝在音乐与和声性上都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但这并不是说古筝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族乐器已经开始背离了我国民族艺术的写意审美精神与审美特质,开始向和声性、立体性、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的音乐转换,具有了完全不同的音乐审美特质。相反,古筝作为一种常见的、流传范围极广的弹拨乐器在我国已经经历了千年的发展,其基本的乐器形态与艺术形态早已固定下来,而其相对较强的和声性不是为了从写意性向现实性转换,而是要用这种和声性衬托和强化写意性的音乐美感与审美特质。这就涉及到了音乐艺术表现的目的性,也就是说,古筝和声性的核心目的在于更好的表现写意性的音乐美感,和声性是其更好表现写意性美感的手段和辅助方式,其根本的审美特质与内涵并没有改变,反而在和声性的衬托和辅助下更加清晰、鲜明,完全的展现出来。

二、古筝艺术具有“雅俗共赏”的审美特质

“雅”与“俗”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最为重要的艺术审美标准之一。其代表着两种不同的音乐审美标准与审美定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审美等级与阶层上的划分与区别。顾名思义,雅乐,指的是我国古时宫廷贵族所演奏和欣赏的音乐或典礼乐舞,而俗乐则指的是民间的音乐艺术。虽然从根本上来讲,我国传统音乐中的“雅乐”皆源自或来自于被称为“俗乐”的民间音乐,只是在表现形式和规格上有所提升,但在站在民族文化的高度,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而言,对于音乐“雅”与“俗”的等级划分,在我国传统的艺术审美思想与理念中一直有着清晰的划分、界定和审美认知与定位。从我国传统文化对于音乐艺术的主流审美方式与审美标准来说,这种对于音乐的审美标准与审美界定具有极为强烈和浓厚的人文性特征与色彩,对于人们的思想、精神及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就是在这种大的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古筝却凭借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与艺术包容性在极大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审美标准的划分与界定,成为一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都能够接受和喜爱的器乐艺术。我国古代社会各个时期的文人墨客、风雅之士都对古筝予以极大的热情,并将古筝融入于自身诗词歌赋的创作之中。同时,古筝也深入了民间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包括职业艺妓的才艺表演、勾栏瓦肆等娱乐场所的公共演出,甚至是最为“接地气”的一些酒楼、茶馆,都能见到古筝的身影。时至今日,更为如此。古筝艺术不仅能够登上国际级、国家级等大型文艺演出的舞台,同时也出现在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小型文艺活动之中,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愉悦。古筝一方面具有鲜明的古典、优雅的整体风格与审美特质,另一方面又具有多元的艺术表现力与艺术包容性,这就使古筝艺术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审美体系中极大程度上打破固有的审美标准与界定,从而具有和表现出传统民族器乐艺术中所少有的“雅俗共赏”的审美特质与内涵。这也是古筝艺术能够经受住历史长河的考验,至今仍具有蓬勃的艺术生命力和可持续的艺术发展力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三、古筝艺术具有文化传承的艺术属性和审美特质

在我国传统文化对于艺术的审美体系、审美标准与审美认知中,音乐除了要具有娱乐功能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还具有对人的思想、精神、思维、道德、品行的教化功能和作用。在我国传统艺术价值观体系中,音乐艺术的文化传承与教育,或者说教化作用与功能甚至超过了音乐的娱乐功能属性,成为衡量音乐艺术的首要审美标准。这种艺术价值观与艺术欣赏思维也深深地影响到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那么,在我国传统音乐艺术中,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一部音乐作品、一次音乐表演,是否具有足够的人文属性的审美内涵与特质,就成为衡量其艺术审美标准高度、品质优劣的最重要标准之一。而从这个角度来讲,古筝艺术完全做到了在保证极强娱乐性的同时又具有丰富、深邃的传统文化内涵与文化传承功能,对于人们有着极高的文化教育作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古筝艺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蕴含了极为深厚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属性,承载并以音乐的形式记录和抽象地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比如曲子《高山流水》反映出我国古时文人的志趣高雅;《渔舟唱晚》表现出的拉动人民辛勤劳作与乐观精神;《寒鸦戏水》表现出我国潮州地区乡间的美丽、安逸的乡间景致和人们悠然、从容的生活状态与心态;《出水莲》表现出我国古时文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格与情怀等,充分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与人文思想。我国曲艺艺术通过有声的文字与表演,用一些具体的戏曲曲艺故事影响人们的思维、思想,使人们接受一种较为直接的文化价值观,这是我国曲艺艺术最为重要的艺术作用,也是与西方歌剧艺术最显著的区别之一。从音乐欣赏与审美的角度来讲,我国曲艺艺术的欣赏方式和标准,除了要具有足够的娱乐性与专业性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其主体内容要具有足够的戏剧性、思想性,并要蕴含足够丰富和深刻的思想性,从而能够对人们产生重要的教育,或者说教化作用。古筝艺术在这方面与我国的戏曲艺术在审美理念、审美标准、审美属性、审美内涵基本一致,只是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古筝将这些文化内涵与人文属性内化与抽象的音乐作品与音乐表现,通过一种抽象化的方式将这些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精神、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时至今日,古筝艺术仍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和喜爱。很多人喜爱学习古筝,一方面是因为其令人动容的音乐魅力和在弹奏时所表现出的优雅气质,同时更在于通过学习古筝能够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修养,进而影响自己的生活态度,使生活更加美好。当前,我国的很多民族器乐艺术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日渐式微,但古筝艺术却凭借自身独特的审美特质“逆势而上”,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市场和空间。古筝艺术无疑要更加充分的发挥、发扬和强化自身的这种艺术属性与审美特质,在我国的传统民族传承事业中承担更多的责任,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篇11

关键词:建筑艺术 审美规律 审美特征

建筑以其丰富的表现语言,深刻地反映着当时当境人们的意识形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活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探讨和分析建筑艺术审美特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建筑艺术的审美规律

建筑作为一种“美”的艺术形式,不仅要满足建筑本身的实用,还要具备独特的建筑美感。在长期的建筑实践过程中,建筑师们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出创造建筑美感的客观规律,设计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作品。下面从现实生活中建筑的美学现象出发,探讨了建筑艺术中的审美规律。

1.1 效法自然

人类与其他生物一样本是自然的一个部分,效法自然的准绳而生存,是自人类起源之日就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任凭科技如何发展,尖端的科学技术、深奥的艺术形式等等被追溯到古代时期的雏形,都离不开效法自然。人类在自然中学习和模仿,获得启示,并将方法经验用于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是各个领域得以发展的源泉。自然的准绳好比这个世界的一种法则,从这些法则出发,在自然中获得启示,体会天地之间所蕴含的自然之美,是建筑艺术成功的必经之路。

1.2和谐有序

美由秩序而生,是秩序的外在表现。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比例合度的,美的本质在于和谐。所谓“和谐”,就是在遵循事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使得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之间形成统一、共存的关系,当这种“和谐”表现在建筑艺术中,建筑形式中各个相关要素以及和其他相关内容之间,就形成了“多样统一”,“对立统一”或是“变化统一”的关系。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在体现欣赏者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时,建筑师常常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引入建筑整体布局之中,这实际上也是在强调和谐有序的关系。实际上,“和谐有序”作为一条建筑的美学原则,普遍体现在各种建筑之中。

1.3 情形合一

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建筑师把自身的建筑理念、情感因素,以及人们的审美追求贯穿于建筑设计过程中,使得建筑本体完成从物质功能向精神层面的跨越,进而把人的“情”转移到建筑本体上,建筑因此有了不同的形式具象,也成为人们情感的一种物质载体。

2、对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

(1)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艺术,它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根据物质材料的性能和规律,并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去造型,创造出一个既适宜居住和活动,又具有一定观赏性的空间环境的实用艺术。它一方面具有实用功能,是一种技术活动,在适合物质材料的性质和规律的情况下,改变物质材料的面貌,使它适合人类物质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审美功能,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它在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过程中,积淀着人类的审美感受,物化着人类的精神体验。建筑艺术的实用性,一方面表现在建筑的内部空间适用于主体的活动需要,另一方面还表现在建筑的外部形式适应于材料的结构功能。建筑艺术直观的形式美,往往都是形式与功能、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2)建筑艺术是一种空间创造艺术,它的审美特性常常直接表现在它自身所具有的造型美以及和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

建筑艺术虽然始终是适用于审美、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但如果建筑造型缺乏形式美和表现力,建筑也就不可能成为一门艺术。所以,建筑艺术通过综合运用空间、形体、比例、尺度、质地、色彩、装饰等建筑语言,根据对比、同一、均衡、节奏韵律等造型规律,创造出可视的三维空间艺术形象。总之,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集中体现在建筑的造型上,而不同的建筑形式,又会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或是形式美的愉悦,或是精神的震撼,或崇高、或优美、或独特、或怪诞。建筑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固定的工程形态,它一旦建成,就不可避免地成为整个环境集体的一个部件,因而处理好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构成它的审美属性的重要条件。如果建筑能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建筑与环境相得益彰,就会拓展建筑的意境,增强它的审美特性。

(3)建筑艺术还是“凝固的音乐”。建筑与音乐的确存在相类似和关联的地方,建筑物质材料合乎规律的组合,能给人以类似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的美感。同时,建筑艺术与音乐的关联还表现在二者都运用数比率。所以我们说,建筑具有音乐的某些审美特性。

3、现代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探讨

3.1 审美主体基本的心理特征——求新、求奇

建筑语言是人们对形象所赋予的情感和比喻、象征等概念,并以图形化组合而成,以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为基础的。审美作为一种欲望在很重要的方面体现为求奇、求新的心理特征。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有一种激情和热心的气质,总是想着那些较为新鲜的东西,在物象的群体中,又总是爱着那些超乎凡俗、出类拔萃的东西,即具有特色或具有某种特定意味的东西,这些东西往往能改变视觉原来的注意指向,都是为了适应主体审美的求奇、求新的认识结构。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在思想上、内容上不断更新,只有这样,艺术才有生命力。

3.2 审美的形象思维形式——联想

建筑是造型艺术,对它的认知活动是通过对形象语言的理解和联想进行的,审美的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是联想。在审美认知中,联想的使用在于提高主体认识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联想是美感体现的主要途径。没有联想就没有对美的感受。欣赏者与艺术品之间情感上的共鸣,也是由一系列联想活动造成的。当欣赏者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回忆起来,并同作品中的某些情景相互联系加以比较时,就引起共鸣,产生美感。建筑师的想象同审美主体的联想构成建筑艺术的创作;建筑艺术的欣赏就是两者间心灵的沟通。一个成功的建筑创作,就是两者间默契合作的结果。

4、结语

对建筑艺术的审美,是人类一项独有的、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审美者才能对建筑艺术的美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建筑艺术的审美价值。

篇12

音乐在步入电影艺术的创造时具有哪些审美特征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阐述电影音乐的分类及其传达信息的1般模式,然后举出音乐通过画面体现美的形式。接下来文章分析了电影音乐美存在的原因并从内容、形式、功能上分析了电影音乐的美的若干表现。最后,以电影《莫扎特传》为范例,分析了这部电影中音乐的审美特征。本文试通过对电影音乐独特审美特征的论述,以达到对电影音乐的美的初步认识。

关键词:电影音乐;审美特征;内容美;形式美;功能美;

ABSTRACT

篇13

[关键词] 电影音乐;审美;艺术性

电影的导演为了使影片的影视效果达到最优异的程度,最大程度吸引观众,他们会借用电影音乐的手段来达到这一效果。作曲家通过对影片情节和主题的把握,根据电影导演的创作意图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作曲,来展现电影的独特性。电影音乐既保持了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又突破了音乐本身的审美。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作为电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影音乐,它在电影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被赋予了深刻的使命。这一特征也就决定了电影音乐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又具有电影的审美艺术特征。具体体现在:音乐的抒情性、表达性、表演性等;电影的蒙太奇性、画面性、交流性等。这种特殊的审美也就奠定了电影和音乐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一)电影音乐的审美定位

电影音乐的审美定位是电影音乐审美特征的最基本的特征,也是其他审美特征的前提。为此要想清楚地了解电音音乐的审美定位就有必要清楚一下内容:首先,电影音乐的审美属性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电影音乐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又具有电影的审美艺术特征。这个特殊的电影音乐审美属性也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要重视电影音乐。其次,电影音乐的审美地位。电影是一门综合型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尽展各种艺术的技巧,最终形成完整综合意义上的审美艺术。电影音乐和电影的结合可以看做是音乐和美术这两大艺术科目的结合,视听一体化的形成。电影音乐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电影附属品,可有可无,而是一种必需品。电影音乐的加入给画面以渲染,参与电影情节,赋予特殊意境。因此我们说电影音乐无论是在音乐界还是在影视界都有着重要的审美地位,不容忽视。再次电影音乐的审美形态。例如《黄土地》中民族化纯嗓音的原生态歌唱手法配合西洋器乐美声的唱法,正可谓是中西一体化,尽管众说纷纭,但其中的优劣也是大众所耳听的,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对于电影音乐的审美形态的掌握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电影音乐的审美关联性

纯音乐展现的是音乐本身的美好,不存在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而加入电影的电影音乐就不仅仅是传达某种听觉上的情趣,它还在引起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观众的想象力,进而唤起人们对电影主题的认知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实现一种完整意义上的电影艺术审美的表达。音乐和电影在同一界面出现时,电影音乐的烘托和渲染使得电影画面和情节所表达的更加真实、亲切,获得观众的一致认同。人们根据电影画面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一边观看画面,一边欣赏音乐,使得观众置身于电影氛围之中,尽情感受电影和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当音乐和电影同时出现时,观众还会很不自觉,情不自禁地把电影和音乐融合,自然地进行想象,加深对电影情节的理解和感受。例如电影《美丽人生》的音乐的出现把观众一次又一次地带入父爱的伟大之中,同时给人生深重的启迪。

(三)电影音乐的审美形态具有多样性

电影音乐的审美形态具有多样性,不管是声乐还是器乐,不管是外国的异国情调还是本国的民族音乐,只要被恰当的应用,融合电影人物和情节就会被赋予感彩,有了人的情感,打动观众。例如《恋爱通告》中古色古香的中国风——古筝曲,刘亦菲朴素的面容不失清纯,一曲古筝配以蝴蝶蹁跹,便使观众随着情节的跳动舞动思绪。再如电影《英雄》的配乐《风》,日本鼓的应用结合中国传统艺术的打法,使得音乐听起来动感十足,大有一种杀气在其间,撼动人的心弦,使人心绪不宁,随着英雄的心随之波动。

(四)电影音乐的审美指向性

电影音乐是为电影服务的,有一定的目的性,或烘托渲染气氛,或深化主题,或展现人物的心理。作为衬托电影的电影音乐很有必要完成电影的情感,或紧张,或欣喜等,也就是因为这种电影音乐的审美指向性,也就必须保持音乐和画面的一致。例如电影《与狼共舞》中,狼的叫喊打破原生文明的结束,同时也引发了观众对现代文明的深刻思考和反思,引人对未来的重新审视。

(五)电影音乐的乐段组合性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电影是画面和声音的完美结合,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在电影中,电影音乐在众多声音影像中显得就极为重要了,电影音乐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它在电影的表现形式中具有时间的不连续性和不连贯性,也就意味着电影音乐的出现形式是间断的。随着电影情节和画面的变更,电影音乐也会随之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影音乐是电影画面和情节的附属品或者可以称之为从属于电影情节和画面,受其制约。这也就决定了电影音乐是由诸多音乐的乐段组合而成的,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些乐段组合并不是随机或者杂乱成章的,而是紧密遵循电影情节和画面的内容、长短等方面来组合的,可以说这种组合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和个人情感。

(六)电影音乐的审美效应产生的吸引力巨大

电影音乐和电影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和促进。电影带动音乐的成名,想必大家都熟知《当爱已成往事》这一电影音乐,它就是中国经典影片《霸王别姬》一主题音乐,《人鬼情未了》的电影音乐《奔放的旋律》,那纯粹、简单、充满深情的电影音乐《友谊地久天长》,也是因成为影片《魂断蓝桥》的插曲而家喻户晓,还有那绝美的爱情悲剧《泰坦尼克号》的插曲《我心依旧》,更是让观众听后痛彻心扉,简直身临其境,与主人公Rose和Jack一同经历爱情。

篇14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特征;思想情感

1 舞蹈艺术概述

舞蹈是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不仅向世人展现了人体的形体美,同时也成人们思想与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舞蹈既可以是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也可以是由此而延伸出的审美意象,它融合了形象、意境等多种元素,形成最全面的艺术体系。在人类生命的延伸过程中,舞蹈不仅形象地展现了人们的生活与情感,同时也见证了历史的发展。舞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展现了人类历史文明,从古代的祭祀舞,到封建社会的舞蹈,一直发展到如今的现代民间舞等多种舞蹈类型,舞蹈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人们对于舞蹈并不陌生,在众多艺术形式中,舞蹈很常见,舞蹈能够表现人们一切的喜怒哀乐,当人们心中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便能够在舞蹈中获得美的体验,并从中领悟艺术的魅力。舞蹈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能够令人产生别样的体验,使身心获得更多的愉悦。

舞蹈最初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人类用手势等肢体语进行交流沟通,这种方式出现在口语之前。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参与到各种劳动生产活动中,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图腾崇拜和祭祀活动,这些活动与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在此期间,人们的思想情感也得到了释放,由此,其中一些活动也逐渐演变为娱乐活动。舞蹈的发展与其自身的特点息息相关,舞蹈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结合,它不仅有节奏和时候的延续,同时也体现出优美的姿态与色彩。作为舞蹈,常常为音乐服务,但舞蹈本身仍然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舞蹈来源于生活,同时又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它集通俗与高雅于一体,运用肢体动作传达出人类的思想情感。舞蹈是一种由内而外,由心情去驾驭身体的艺术表现方式,舞蹈所体现的美,是一种心灵的外在表现,它用最直接的肢体语言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反映人们的生活。由此,舞蹈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社会生活,生活中有着无限丰富的素材,为舞蹈提供了更多样的表现形式,舞蹈艺术的追求源自人们生活中对于真善美的体现与追求,生活也为舞蹈艺术凝聚了无限的美感。

2 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分析

1、独特的动作性

舞蹈艺术是以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体来展示人类思情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说,舞蹈是一种身体的语言艺术。舞蹈在声音的伴奏下展现各种身体动作,这是舞蹈独特的动作性特点。人的各种丰富优美的肢体动作是舞蹈的主要表现手段,在舞蹈艺术中,各种动作、姿态以及步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排练的,具有较高的艺术美感,这些充满美感的肢体动作中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思想情感,同时也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美。舞蹈中的大部分动作都来源于生活,人生活中的许多自然动作都被编排进舞蹈动作中,这些动作既有人劳动时的动作,也有对动植物的模仿动作,生活中的动作更直接,有更强的目的性,而将这些动作经过艺术的加工,不仅形态更加优美,而且更具艺术气息。舞蹈艺术对动作有着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准确性、规范性,同时还要生动自然,并能够表现丰富的人物形象,传达更深刻的思想感情。在舞蹈表演中,需要人们在舞蹈中感受到丰富的人物形象与思想感情,这也对舞蹈的动作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众能够在直观的舞蹈表演中,感受到表演情节的变化,人物事件的发展以及情感起伏,这一系列的表达和效果都需要从舞蹈的动作中获得。所以,动作性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舞蹈艺术的核心在于动,只有舞动的生命才能真正展现舞蹈艺术的魅力。

2、特殊的韵律性

舞蹈艺术作为重要的艺术类别之一,有着很强的韵律性,这也是舞蹈的特征之一。特殊的韵律为舞蹈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缺少韵律的舞蹈就仿佛少了翅膀的蝴蝶,纵使漂亮,却无法飞舞,少了灵动的色彩。舞蹈艺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动作、表情和节奏。舞蹈表情主要指舞蹈所传达出的思想情感。节奏是舞蹈的基础,是舞者在进行舞蹈动作和表情的前提。舞蹈表情与节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只有先出现舞蹈节奏,才能够表达舞蹈表情,而舞蹈表情也需要通过舞蹈节奏来体现。因此,舞蹈通过动作和节奏,表现了丰富的韵律,也可以说,舞蹈的动作与韵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缺少任何一部分,舞蹈艺术都无法真正实现。

3、丰富的抒情性

任何艺术都离不开人类的思想情感,艺术与情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情感是艺术的延伸,是艺术价值的提升。人类情感是一个无形的却又充满魅力的空间。舞蹈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也离不开人类情感的表达。因此,丰富的抒情性也是舞蹈艺术审美特征之一。在舞蹈艺术中,从肢体动作、到韵律节奏,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展现着人类心灵的感悟,传达着情感的共鸣。由此可见,舞蹈艺术不是单纯的动作展现,也不是一种直观的语言表达,而是具有强烈的感彩,这种感情是一种由内而外,由里及表的发展,是一种情感的渗透与流淌。尽管舞蹈也以肢体语言作为表现形式,但是相比于其它体育动作或人类生活中的自然动作,舞蹈有着本质的区别。当肢体动作融合了更多的节奏与情感,舞蹈的艺术魅力也会自然流淌出来。

4、流动的时空性

舞蹈艺术为人们展现了优美的肢体动作和丰富的造型、姿态,这种动态的构成也体现了舞蹈艺术具有流动的时空性。时空性一般体现在立体的空间当中,正如舞蹈艺术一样,给人们呈现出更加立体的美感,在舞台上,舞蹈的表现空间如此之大,在时间的流动中完成自己对艺术的塑造。舞蹈艺术的时空性,给人们带来了更丰富的观赏体验,从眼睛到耳朵,再到心灵,无论是视觉、听觉还是思想,都能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当舞蹈将这一切融合在一起时,对于欣赏者来说更容易获得感情的共鸣,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有人说,舞蹈艺术是流动的艺术,这种流动也形象地体现在其时空性上,舞者在自己的世界中尽情地舞动,陶醉于自己的世界,并将欣赏者一同带入了舞蹈的世界,使他们共同感受舞蹈的艺术魅力。

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来看,舞蹈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时展的重要见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不同时代也出现了不同的舞蹈文化,这些舞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由此可见,舞蹈的审美特征也是在时展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历史文明的凝结。

3 结语

舞蹈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过人的肢体动作来传达思想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不仅展现了人的形体和姿态,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舞蹈是融合了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的一种艺术内容,是人们思想情感的传达与体现。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舞蹈艺术在继承了我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也汲取了其它国家的舞蹈精髓,使舞蹈艺术的和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得到更完美的体现,舞蹈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对我国整体艺术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宁.杨丽萍舞蹈艺术的大美还“俗”[J]. 教育现代化. 2016(18)

[2]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