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效农业灌溉范文

高效农业灌溉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效农业灌溉,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效农业灌溉

篇1

关键词: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中图分类号:S2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056

1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

农业节水建设在新疆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在提高当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的作用

由于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结合了当今一些现代化的先进科技技术,并以先进的科技配套设做为辅助,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转变新疆地区传统的老式的农业用水方式与生产方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农业发展。

1.2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方式发挥的作用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农村水利的现代化进程。一些地区通过高效节水技术通过膜下滴灌建立起的节约型种植模式,解除了资源短缺和市场竞争束缚,使生产要素得到优化,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与生产潜力优势,如通过先进的灌溉系统,可以使传统的人工作业实现机械化作业,大幅度提升灌溉劳动生产率,使传统的耕作技术和种植结构得到创新,最终实现新疆地区农田灌溉现代化。

2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发展现状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基于特殊的地貌特征和气候特点,目前,新疆农业主要靠水利灌溉为典型的灌溉农业作业方式,因各方面重要性的显著体现,受到当地农民的接受和认可,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将会得到普遍应用与推广。

2.1 灌区建设方面

农业节水是灌区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根据新疆目前拥有的大小河流是以及河川径流总量,为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提供了应用基础。在灌区建设上,全疆农业总灌溉面积增长近6.5倍,各种配套渠系建筑物如水闸、排水渠均有所增加,鉴于此,大大提高了渠系利用系数。

2.2 水资源利用方面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措施。随着农业需水量和自然生态总缺水量的不断增加的利用现状,以及当地工业化建设与人居、自然环境的需求情况,农业节水建设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农、果作物种类普及性方面

2.3.1 农作物

新疆采用滴灌灌溉的农作物已由原来单一的棉花、葡萄、果树等少数作物扩大到辣椒、番茄、土豆、玉米、甜菜、打瓜等所有特色经济作物。近几年,阜康市、沙湾县、博乐市等地开始了小麦、玉米滴灌试验示范的规模化管理与规划,滴灌技术适应灌溉农作物种类不断扩大。

2.3.2 果树

一些果树发展区如干旱的吐鲁番地区,基于其水资源紧缺、种植作物主要为葡萄、灌溉水平较低等特点,实施并进行了高效节水滴灌技术的试验研究,成龄葡萄的灌溉定额由地面沟灌的1300m3左右降至800m3左右,在保证果品品质和产量的同时,节水效果也非常显著。

3 新疆农业节水技术发展主要模式分析

3.1 以大田棉花膜下滴灌为主导的技术模式分析

膜下滴灌的节水灌溉模式在棉花生产中具有很强的节水增产效果,可有效缓解投资资金短缺或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在新疆地区发展非常迅速,它主要是将传统滴灌技术与覆膜种植技术进行的一种有机结合,在配合高密栽培、水肥耦合等农艺技术的同时,用新方式延伸和细化以往的传统地膜栽培技术的另一种节水形式,实现了棉花单产产量的提高。

3.2 规模化的自压喷灌技术模式分析

新疆的自压喷灌技术模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州特克斯县,昌吉州的木垒、吉木萨尔县,阿勒泰的吉木乃县,哈密的巴里坤、伊吾县等广泛采用这种形式。基于新疆地区天气和地形优势的影响,与常规灌溉相比,压喷灌运行成本低廉,节约用水量高达30%左右,成本核算后,每667m2可节约50~60元的费用。

篇2

引言

新疆地区节水的关键主要是农业方面,促进其节水技术的大力发展就能够促进新疆地区农业的可持续进步与发展。如今,社会经济进步神速发展迅猛,然而,水资源依然十分稀缺,必须选择高效的灌溉技术来促进农业节水,这是我国的农业发展趋势所决定的,因此,必须做好新疆地区的农业节水灌溉工作,使新疆的农业能够保持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1 重要性

在新疆地区,无论是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还是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农业的节水建设工作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它能够促进农业的生产力发展,对新疆地区的农业进行节水建设工作融合了比较先进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具有先进性的一些科技配套设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疆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和用水方式的转变,使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它可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新疆地区的农业进行节水建设工作可以促进新疆地区农业水利进程的现代化,新疆一些地区结合节水技术所进行的膜下滴灌使其建立起了节约型的种植模式,使得资源短缺的危机以及市场竞争的束缚得以解除,优化了相关的生产要素,使农业的生产潜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可以结合灌溉系统的先进性,将人工作业转变成机械化作业,最终促进农业灌溉的效率与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

2 新疆地区农业的节水灌溉现状

在灌溉建设这方面,农业节水属于其重要的核心内容,新疆地区大小河流与河川径流的总量为平原区提供了地下水开采量的应用基础。从灌区建设的角度出发,全疆农业灌溉的总面积增长了将近6.5倍,排水渠和水闸等各种配套渠系的建筑物也有所增加,使渠系的利用系数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在对水资源进行利用的这方面,对新疆地区的农业实施节水灌溉可以促进其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这也是促进社会尽发展的有效战略措施。现如今,农业的需水量、工业建设的需水量、自然环境和人居的需水量等都加剧了自然生态环境总水量的短缺,然而,农业的节水建设工作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以及生态水的保护。在农作物和果作物等种类的普及性这方面,目前新疆地区的农作物已经越来越丰富,主要有葡萄、棉花、果树、番茄、辣椒、土豆、甜菜和玉米等,它们都是具有特色的经济作物,近年来,许多地区也已经开始了玉米和小麦等作物的滴灌试验,并且对其进行了规模化的规划和管理,适应农作物种类灌溉的滴灌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在一些果树的发展地区,实施高效性的农业节水滴灌技术,不仅使果品的产量与质量得到了很好的保障,还收到了比较显著的节水效果。

3 新疆地区农业的节水灌溉发展

3.1 膜下滴灌技术

在节水灌溉的模式里,在棉花的生产过程中,膜下滴灌技术不仅能够实现较好的节水效果与增产效果,还可以有效缓解投入资金短缺以及劳动力不足等情况。它主要是覆膜种植技术和传统滴灌技术、高密栽培农艺技术与水肥耦合农艺技术等的结合,用较新的方式对传统的地膜栽培技术进行细化与延伸,是一种新的节水形式,提高了棉花的单产产量。

3.2 自压喷灌技术

自压喷灌技术在新疆的大部分地区都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例如昌吉州的木垒、哈密的巴里坤、吉木萨尔县和伊吾县等地区。与常规的灌溉相比,自压喷灌技术得益于新疆地区地形优势与天气条件的影响,其运行的成本比较低廉,其节约用水量能够达到30%左右,大约可以节约50~60 元/667m2。

3.3 地表水加压、地下水与地表水混合加压的滴灌模式

如今,滴灌设备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与完善,这使得地表水加压、地下水与地表水混合加压的滴灌模式进入了示范的规模化阶段,并且效果良好。为了给农业节水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还采用二水统调统管的滴灌技术模式,实施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混合加压,并且大面积地促进地表水加压这一滴灌模式的实施,进行二水的统调统管,使地下水的超采区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篇3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对策

我国新疆东部农业灌溉用水量是最多的,在总体水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需要实施农业中的节水灌溉技术,这样可以减少我国新疆东部用水紧张和工农业用水之间的供需矛盾。在节水灌溉技术中可以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并采用一定的措施和管理方法,来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所以,需要改变传统的农业灌溉方式,来合理、科学地运用水资源。

一、节水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

1、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就是通过最小的用水量来达到最大的产量,在节水灌溉中包括在灌溉中的节水措施以及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其他措施。

2、节水灌溉技术

在我国新疆东部运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喷灌、滴灌、低压管灌、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等等,首先是喷灌,通过运用管道把压水传到需要灌溉的区域,再利用喷头把水分散成小水滴,让这些水充分地洒入到田地中,在对田地间的作物进行灌溉。其次是是滴灌,滴灌是运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大概约为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者滴头将水送入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这种方法适合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或者温室大棚中,在一些比较缺水的地方也可以对大田作物进行灌溉。运用滴灌不仅可以节水、节肥、生工,还能保持土壤中的结构,改善品质和增产增效,同时也能够控制湿度和温度。第三是低压灌溉,通过利用管道将水直接在田间进行灌溉,这样在输送的过程中减少水资源出现蒸发和漏水的现象。采用低压软管输水灌溉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水资源,还能节省物力、人力。最后是节水型地面灌溉,在一些比较平整的田间,不断的改进灌水畦的规格,让灌溉的区域更加地均匀,这样来达到节水的目的。由于传统的地面灌溉灌水不够均匀,蒸发量也比较大,地面中的土壤也比较容易形成板层。

二、农业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不足

1、节水灌溉的灌溉技术水平不高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灌溉水的利用率整体都比较低,和发展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技术方面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在喷灌技术中,由于喷头和一些其他设备的型号和规格都比较小,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没有较强的耐久性,在灌溉中喷灌的也不是特别的均匀,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导致了喷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其次是滴灌技术,滴灌的系统造价比较高。由于一些杂质、矿物质的沉淀会造成毛管滴头堵塞,对滴灌的均匀度也不能够更好的保证,这些都是目前大面积运用和推广滴灌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滴灌中也存在着相应的优点,但是,由于滴头的流道较小,滴头易于堵塞,而且滴灌灌水量相对比较小,这样长期以来就容易造成盐分积累等问题。

2、节水灌溉中的投入不到位

由于在节水灌溉中没有资金的投入,就不会满足节水灌溉的需要。农民的经济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度,没有较高的资金投入能力,国家和相关的地方部门的补助也不是很多。

3、农户的节水意识不够

在农业的灌溉中很多都是采用的以电计量,由于水价比较低,一些农户没有较强的节水意识和节水观念,也没有意识到水资源缺乏将带来的严重性,这就会造成农户为了短暂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出现了一些浪费水资源的状况。

三、加强节水灌溉发展的措施

1、加强对节水灌溉设备的研究

为了更好地在农业方面进行节水灌溉,就需要在节水灌溉技术方面也进行改进,不断地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来研究各种新的技术设备,提高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让节水灌溉技术持续发展。

2、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资金投入

由于农民的经济有限,收入不高,国家和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资金的投入,尤其是一些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存的节水灌溉工程。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来筹集节水灌溉资金,让节水灌溉技术更好的运用。

3、提高农户的节水意识

为了让节水灌溉技术更好地被应用,就需要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让农户意识到水资源的有限和紧缺的问题,同时也需要让农户知道节水灌溉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农户也不断地树立节水意识,来促进节水灌溉更好的实施。

结束语

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系统、长期的任务,将传统的灌溉技术向现代灌溉技术转变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因此,就需要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在运用节水灌溉技术中的节水意识,不断研究新的节水灌溉技术设施,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而让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大庆,姜红.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7).

篇4

关键词: 高效节水;诱致性技术选择;要素资源的稀缺性;灌溉技术

1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研究

宁波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城市,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75亿立方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宁波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农业作为用水大户,通常情况下,主要是部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普遍比较低。

1.1 农业用水量变化情况 在农业用水方面,对于宁波来说,主要包括农作物、林业和水产养殖业,以及畜牧用水等,其中,用水所占比例最高的是农作物灌溉。气候、作物种类、土壤类型及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灌溉用水量产生影响和制约,因此每年的灌溉补给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农田灌溉用水量方面,1980年全市约为12.02亿m3,占全市年用水量的86%;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调整种植业结构,以及推广使用节水农业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在社会总用水量中,农田灌溉用水量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到2013年农田灌溉用水量为5.73亿m3,占用水总量的32.4%。

1.2 节水灌溉设施建设现状 截止2013年,在总供水能力方面,宁波市水源工程由解放初期的3亿立方米增加到21亿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83.38千公顷,有效实灌面积达到180.5千公顷,其中旱涝保收农田达到109.54千公顷,占55.2%。随着全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需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各县区(市)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的支持下,一大批农业节水灌溉设施投入运行,重点开发并推广应用管道灌溉、渠道防渗、滴灌等节水增效工程技术。到2013年底,全市节水灌溉总面积达82.13千公顷,其中喷微灌面积4.61千公顷。

1.3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模式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主要模式有工程性节水灌溉技术和非工程性节水灌溉技术,其中非工程型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水稻薄膜灌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节水型畜牧业发展模式,本文对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喷微灌技术[1]进行重点介绍。

在目前农田灌溉中,渠道防渗是主要的输水方式,采用混凝土U型渠道、预制空心板梯等防渗技术,由于糙率小,流速快,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该灌溉技术利用小于0.2MPa的水压力,将水通过管道直接送到田间进行灌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在运输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通常情况下,水的利用率超过90%。在河网提水灌区和自流条件好的灌区,低压管道输水应用范围比较广,但是,在成本投入、灌区要求方面,这种灌溉及时要求比较高。

喷微灌是现代高效节水的有效灌水技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管道系统和安装在管道上的喷头、滴头、微喷头、滴灌带等特制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直接输送到土层和作物根部的灌水方式,具省水、节能、精量、适应性强等优点。2010年-2014年期间,全市微喷设施累计收益面积307526亩,投入总资产共计5.98亿元。

2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问题 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农业节水政策机制不完善。目前,农业节水政策机制建立,给全市农民带来很多政策,同时对农业节水也取得了很好成效,但也存在些小问题,节水补偿政策只能让很少一部分农民收益,大部门农民要建设节水设备,要花费很多成本,跟农业收益慢有很大矛盾;也有县区对于节水补偿没有及时落实,长期耽误农民投入农业再生产,不利于农民以水资源配置来调整种植结构,激励农民发展节水。②节水建设与管理体系不完善。节水工程建设投资渠道多,建设标准不统一,节水工程实施后难以衡量节水工程的实际效果。③水资源管理手段不先进和灌溉技术选择不到位。目前,许多灌区农业用水计量措施设施不到位,由人工完成水资源的使用、管理、计量、监督,缺乏高科技支撑。同时对于灌溉技术选择不明确,整体上停留在前面所述模式,未对实际的灌区情况、农作物类型、水源方式、投入资本及经济社会效益等综合评价上进行精准选择模式,导致存在用水浪费现象,投入太大,收益太慢等问题,影响农业节水实施和贯彻落实。

2.2 主要原因分析 针对宁波市农业节水灌溉存在问题,主要从以下二方面进行分析:

2.2.1 农业节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市场需求诱导性选择分析 农业技术变迁是资源禀赋稀缺程度决定的不同供给弹性资源的相对价格的诱导反应,也是对现代农业要素相对价格下降的反应。同样,水资源的稀缺会诱导节水灌溉技术的变迁,资本的投入、相对价格便宜的节水设施产品诱致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遵循着市场需求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施莫克勒-格里克斯的市场需求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对诱致性技术选择做出很好地解释,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技术是由节约日益稀缺的生产要素和具有更大市场需求诱致而产生了技术创新和选择[2]。

宁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市场需求的诱致性技术选择,在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需求的市场诱导下,科研部门、企业等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创新,通过科研、试验和推广取得了相对价格适合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产品。节水灌溉设施产品相对较低的价格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节水灌溉技术快速的大面积推广。农户遵循成本和收益的原则,用资本代替传统的灌溉技术,选择了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但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初期也遇到很大阻力。只有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大面积采用,企业生产的节水产品才能达到最优惠的价格,并且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交易费用及节水设施及产品的应用成本才能降低到最低。

2.2.2 农业节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要素稀缺诱导性选择分析 农业技术的选择行为一般遵循要素稀缺诱致性技术选择理论[3]。宁波体制虽使得农业所处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但是,宁波对节水灌溉技术选择仍然受到要素资源稀缺性诱导,以水资源和农业产品为主的稀缺要素资源诱导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变迁。农业基地遍布宁波边远区的各地,许多农业合作社建立在偏僻山区,地处风头无水,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水资源非常稀缺,要素资源的稀缺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宁波农业生产(特别是果业)一直面临水资源和劳动力短缺的困境,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有效地解决了要素资源的稀缺性。

宁波对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的选择最主要是解决山丘水资源稀缺,可以说水资源日益稀缺加速诱导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创新和推广。近些年气候极端变化,在发展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抗争过程中,节水水源,兴修水利,发展节水灌溉,则是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解决水利灌溉的建设中,宁波为适应不同时期对稀缺水资源的需求,在经济可接受的程度下发展适宜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其目标都是为节约日益稀缺的水资源,节水灌溉技术朝着更加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变迁。宁波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是以水资源和劳动力稀缺为主要稀缺要素资源及其它要素稀缺共同作用诱导反应的结果,要素的稀缺和要素价格变化致使宁波市及农业基层生产部门和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产生了诱致性技术选择。

3 政策与建议

3.1 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发挥稀缺对行为诱导

3.1.1 合理配置农业用水,监督农户节约用水 宁波市政府、水利局和其他相关部门应加强农业用水管理,合理配置农业水资源,通过水资源的配额限制诱导灌区地方政府推行节水灌溉,采取节水行为,引导和推动农户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一个区域或灌区的农业水资源配置合理,水资源稀缺性能诱导政府、农业基层组织、农户等采用更加节水的灌溉技术以节约稀缺的水资源。

3.1.2 建立水权交易机制,开展农业高效节水 建立节约水量交易机制,构建交易平台,利用水交易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农户,对节余水进行交易,保障农民在水权转让中的合法权益,从而推动农户对农业节水灌溉技术选择。政府引导和监督灌区水权交易,构建以市场为主导,政府监控的水权交易体系,促进灌区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3.2 优化相关制度和环境,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

3.2.1 改善节水灌溉技术选择制度环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国家应制定和完善农业节水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强制性制度限制和规范农业用水。宁波依据国家农业节水有关法律、法规,部署各县区农业节水措施,依法治理和整顿浪费水资源行为,加大推广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3.2.2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依据我国和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构建宁波市县乡多级多层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机构服务能力,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提供良好服务。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加大对乡村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服务力度。鼓励节水灌溉技术设备供给企业建立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加强与农户面对面的技术服务。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作物耕作后“产学研结合”服务,鼓励农业科研单位、高校从事与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相关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引导和扶持各类与节水灌溉技术相关合作组织建立技术服务机构,加强和提升合作组织的节水灌溉技术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蔡伯元,奕永庆,等.推广先进灌溉技术,加快节水农业发展[J].宁波农业科技,2012(2):21-23.

篇5

关键词:节水灌溉;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S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现状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边陲,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具有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特点,农业生产全部依赖于灌溉,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由于受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新疆的水资源在地域和时空分布上极度不均,与水资源需求极不匹配,因而,形成春旱、夏洪、秋缺、冬枯的特点。季节性缺水突出,春旱情况十分严重,严重影响着农牧业生产。由于缺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湖泊干涸,草场退化。 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水利工程设施薄弱,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工程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效益低下,灌区内综合灌溉定额居高不下,水资源浪费严重。

新疆正逢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同时对水资源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新疆农业是用水大户,灌溉用水占总引水量的95%以上,而目前灌区渠系防渗率还不高,田间节水尚未全面推广,农业节水潜力很大,因此,只有建立节水型农业,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大力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工作,才能缓解新疆缺水矛盾,这也是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制约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主要因素

1.水资源严重缺乏,用水矛盾突出。水资源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农业用水总量紧缺,供给能力增长有限。新疆干旱,蒸发量大,降水稀少,单位面积产水量只有4.8万m3/km2,不足全国的1/5,水资源十分紧缺。新疆是灌溉农业,工业发展、城乡发展用水量迅速增加,除伊犁、阿勒泰富水区之外,其它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很多地区靠挤占生态水来满足需求,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就现有的灌溉面积长期以来都处于不充分灌溉的状态,季节性工程缺水十分严重。因此,水资源的短缺成为制约新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影响因素。

2.领导的重视。对于发展节水农业,领导一般都很重视,层层下达节水农业任务指标,抓节水农业样板,但却忽视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就是对农民缺乏深入的节水宣传教育工作。这里的思想距离是:领导层对于发展节水农业的思想阻力普遍认识不足。

3.农民缺乏高效节水灌溉的观念。农业是节水农业的主力军,农民对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迫切性还认识不足,水价较低,农民自行采用引渠灌溉、沟灌、串灌等灌溉方式,无需投人过多成本,缺乏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浇水越多越增产”的错误认识根深蒂固,以及无偿用水在农民思想上形成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须珍惜”的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

4.节水灌溉的配套综合管理不完善。(1)工程管理。由于历史原因,新疆水利建设始终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投入严重不足,欠账太多。主要表现为河流众多,缺乏骨干控制性水利工程,多数已建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工程设施老化,效益降低。在这种水利设施条件下,难以实现灌溉所要求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实时调高效利用和保证供水。因而影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建设。(2)组织管理。①政府行为,现行各灌区“重建轻管”的思想还有一定程度存在,农业供水管理体制还有待继续健全,在灌区内还未真正作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政策措施不到位,节水政策、激励机制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等尚处于滞后状态,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与管理, 导致了生产部门及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淡薄, 不利于节水工作实施。②农户行为,虽然政府支持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农户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如果采用新技术不仅不会提高收入,而且还会增加劳动力投入,那么农户做出的理性选择是仍然采用传统灌溉技术。政府行政干预下实施的新技术只是起到临时的“示范”作用。

三、影响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主要因素的对策

1.加强对水资源的宏观管理。要切实提高和加强对有限水资源的管理水平与力度。制定节水灌溉总体规划,并从全局出发,合理规划经济布局。明确节水灌溉的重点地区、技术与环节,根据水资源状况调整农业结构;要制定一些配套政策,奖励节水,惩罚对水资源浪费的责任者。制定鼓励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贷款、贴息等金融政策。

2.加大领导对节水农业推广的重视。为加快新疆节水农业的发展,应尽快制定新疆的节水农业规划,制定好各项建设内容完成的时间表,分解到各地县,由有关部门定期专-项检查,把任务落到实处,作为各级领导考核的内容。

3.大力宣传节水灌溉意义,提高全民意识。加大对节水农业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节水的意识,今后应多统计一些新疆节水农业的统计数据,让社会各届都对新疆节水农业的发展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和了解。

4.积极完善配套的综合管理制度。(1)加大对节水灌溉设备和器材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政府可以向生产企业提供抵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对企业研发、生产节水灌溉设备,国家能够给予贴息支持或适当补助。并将节水设备和产品列人农资产品目录,享受农资产品减免增值税政策,进一步降低节水器材的生产成本,工程管理需要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的管理模式转变,加大推广力度。(2)采用节水制度建设,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尽快出台新疆农业节水的激励机制,对节水贡献大的单位和农户实施奖励政策,不能因他们实施节水灌溉和节水管理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要切实抓好人员技术培训,举办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把节水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管理原原本本地交给农民。以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理念,创建用水合作组织。并建立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和公平竞争的用人政策,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利队伍。

总结

综上所述,新疆推广农业节水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新疆的节水灌溉工作仍然有着许多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合理的发展新疆的节水灌溉产业,是当前摆在各级水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涛.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灌溉节水治理模式及其绩效研究[D].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06.

[2]杜威漩.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水利发展研究,2006(0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