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范文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6: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

21世纪是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的转变,特别是现代化通讯技术的成熟,计算机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体系中的一大分支,并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计算机网络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重理论,轻实践,缺乏自主创新,课程单一,地域发展不平衡,师生缺乏互动交流等。因此,必须找准当下计算机网络教学面临的问题,完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革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灌输式的教学组织形式。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一致,即材、统一进度,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属于灌输式教学。在这种组织体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很明显,理论知识占有的比重很大,相关操作实训少。实际教学中发现,尽管讲授的概念和原理课时多,但由于这些知识相对抽象,学生在学习理论时缺乏兴趣,感觉枯燥进而有厌学情绪,造成学生学习效果并不太好。另外由于实验实训体系缺乏,相关的实践应用较少,学生很难将抽象的概念如协议、标准等与实践环境相联系起来,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实践l生较强的学科,但目前尽管教材种类多,但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基本相同,都是理论教学比重远远大于实践教学。教学内容基本首先是网络基础知识和通信技术,然后讲授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网络互联、网络操作系统和广域网理论,最后用少量课时进行一些实验实训。这种教学内容的实验实训设置不多,使得学生很少有实践练习机会。在教学过程中现有的一些实验实训也是验证性、单项训练的多,综合性、全面性的少,都属于侧重知识传授,而对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有所欠缺,学生掌握的知识不能有效应用于实际。

3.课程教学和考核方式传统单一。目前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传统单一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局限于教材和课堂上的PPT课件演示讲解,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师学缺少课堂上的有效互动交流。这种讲授方式教师可以传授更多的知识,但学生接受这些知识时只是表层记忆,很难真正掌握和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知识;另外当前该课程的考核成绩是以试卷为形式考试,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掌握,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方面占有的比例过低,不利于将学生培养成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设计与改革措施

1.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适应国家大力提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近年来任务驱动教学法被很多教师使用,其基本理念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相较传统教学方式其优势是教学目的明确、理论与实际结合密切。项目划分时按照网络建设和维护的实践来规划,项目和任务在课程中的顺序采取由简而难。每个项目又可细化为2~4个小任务,每个任务可在1~2个课时中完成,而概念和原理分散到每个任务过程完成中引入和讲解。让学生在参与项目完成时掌握到相应的理论知识,激发并培养了学生兴趣,可以看到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如何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2.使用慕课线上学习,丰富现有教学方法。慕课的发展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其理念决定了在高校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种以开放性和自主性为主要特征的新兴教学模式,很适用于创建混合型教学课堂。慕课的整个学习过程能使教学更好地围绕学生进行,不再是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而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慕课平台学习授课视频,了解要做的项目和任务,对视频中的概念原理和嵌入视频中的实践部分进行观察和记录;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对当前任务涉及的概念原理和操作关键步骤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按小组展开项目任务的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并引导学生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思考错误原因并改正。对于小组合作还没解决的任务难点,课下在平台上进行交流,教师分析帮助。

3.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为了充分发挥慕课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建设一个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丰富有趣的各种教学资源,包括视频、动画、课件、项目任务规划、实际案例等各种形式。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很多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及新应用很多教材中没有,这些新知识也需要在视频课件展示出来。要让学生很好地进行线上网络学习,就需要根据项目和任务制作很多微课程,这些微课程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为好,在较短的时间内解释相应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视频内容生动并嵌入实践操作,抽象的知识通过动画来展现,激发在线学习的兴趣。通过这些教学资源的使用,培养学生学习乐趣,使教学主体由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迁移到以学生为中心。

篇2

关键词:试验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机制;优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259-02

在全球化的今天,信息化成为了这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时代的代名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化社会的基础,要把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来学习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目前全国各地学校教育技术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对课程的具体的实施,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每个学校都不一样。但大多数都只是学习网络的教育应用以及比较简单原理的理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还有所缺乏,缺乏针对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的整体设计,没有充分体现出教育技术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需要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这一学科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

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验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网络课程的基础课程,所学的课程主要有局域网原理和组网、计算机网络概论、网络互连、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Internet基础等。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类型和使用的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作战,每天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的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更清晰的认识,并了解新的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形成,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一个简单的局域网设置,配置和管理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置和管理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部分为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实验的硬件和软件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少量的实验设备使课程实验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的环境。由于需要大量的实验室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和创造大量的实验组,学生需要更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力量这一现状难以满足。(2)试验项目缺乏相应的规划。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验教学的课堂时间往往短,任务比较重,因此要精心选择试验项目,只能够设计一个典型的试验,有相关性,连贯性和层次结构。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验项目调度应满足实验需求。根据不同专业,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掌握实验项目的重点和难点,对实验项目的整合要科学合理。(3)实验考核形式单一。现行的实验考核还是以传统的手写实验报告和课堂实验成绩为主,考核形式简单,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不够,影响了学生在面对具体实际问题时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很好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2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目标

通过安排大量的实践教学来避免学生对深奥的理论的苦思冥想,轻松有趣的就能学到知识。要合理的安排实践教学,让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主要分以下几个层次:(1)实际组建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实践教学,学生将能够建立一个简单的网络,熟悉网络建设的全过程,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网络。(2)网络应用和管理能力。锻炼学生的全球设计网络能力,集成基于网络的各种需求管理,使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及管理能力有所提升。(3)网络的简单分析能力。学生应能独立分析并处理实际的网络故障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一些综合性的思维能力。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所选内容的特点

3.1 试验教学分为以下内容:实验室试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作的实验室实验,这个实验持续很长一段时间,通常以课时为单位。学生进行试验的目的主要为:学习一些实验,初步学习或练习实验操作。形成或巩固学习计算机知识。形成或加深某些计算机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评论、使用、巩固和深化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实验技能,最初是用于一些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考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怕困难的精神。学生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学生更独立的实验操作,需要他们提前做好准备。(1)实验的内容和教师要教的内容要有密切的联系。(2)操作简单方便。课堂实验要求教师有一个有力的实验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为了做好学生课堂实验,我们应精心选择实验内容和设计方案,充分做好准备。提前使学生明确试验的目的,对学生实验操作做检查,指导学生做实验。也可根据实验操作对象上机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3.2 整个实验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一环是实验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也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内容的选取应有以下几个特点:(1)新颖性。试验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实验内容要有新颖性,陈旧及过时的实验项目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造成阻碍。(2)实用性。选择的实验内容以及设计实验项目必须要有实用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3)拓展性。网络技术实验室教学内容要针对所有学生进行难易结合的设计。(4)综合性。实验项目应该能让学生把各方面的知识综合应用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会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实验项目的内容之间的相关性,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可操作性。实验项目的设计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尽管有一些实验项目具有实用性和新颖性,但由于实验室设备和环境条件的因素,不具有可操作性。

4 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验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其实是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类型的实验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设计。一般类型的试验示范有验证性实验、实验设计、研究实验。在我们设计的前10网络技术的试点项目,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核查、操作实验,一类综合性设计实验。

组织实验指导书的基础上由老师讲解示范,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完成实验指导书的内容,需要掌握使用的网络设的连接,安装,配置方法。掌握肿网站创建的主路由器的参数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低层次实验教学的基本配置。综合设计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应用基础实验教学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方法来完成实验,实验过程中,该组织是完全不同的操作实验,这些实验有实验指导书规定的目标的实验要求,相关设备和信息,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学生自己确定的实验方法、程序,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完成试验过程。学生需要做出一些验证性的基本实验,如电缆生产,网卡的安装和配置,网络配置等诸多知识。通过独立的完成这个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5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效果评价

在整个实验教学设计过程中,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测试实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验结果的评价应该是形式的多样化,可通过两种方式来研究。首先是要检查的活动,可以通过参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网络课堂如,“一个小校园网络的建设”,“小型办公网络改造”等是测试学生的网络技术实验结果的最好方式。

随后的设计实验用来检验学生的网络技术实验结果。通过参与特定的社会实践或实习活动这种方法评估网络技术实验的效果,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和实习基地可能无法针对对应的网络技术工程和项目为学生的实践练习提供实习。我们可以针对实验室设计一个综合性实验项目,通过实施综合性实验,检查其他实验项目的实验结果。

对于网络互连实验的项目,我们设计了一个网络测试和故障排除的综合性实验,通过实验来评估实施其他实验的实验结果。我们创造了大量的实验,试验环境包括“路由器通过PSTN互连与配置实验”、“路由器的远程配置和本地配置方式实验”、“UNIX网络平台创建”、“动态路由与静态路由实验”、“WIN2000网络平台创建”等多项实验。不同形式的故障如传输介质故障,参数设置故障,路由设置故障等,学生需要综合应用所有相关的实验知识及技能,将这些故障进行排除。

6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实施的环境平台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设计必须结合网络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如果实验室没有网络实验平台的支持,再好的实验教学的设计也不能实现,所以要创造实施的实验教学的环境,建立和完善网络实验平台。为了完成目标任务的网络实验教学设计,网络实验室应包含以下几个实验平台。

6.1 网络介质、线路试验平台。在平台上,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综合布线系统仿真的设备和设施,可以进行实际布线工程,通过实验平台的设计和生产各类网线,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基础平台。

6.2 网络设备的测试平台是网络设备的测试平台HUB,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调制解调器,多路复用器,路由器,光纤收发器和其他设备。根据不同类型的设备才能完成的功能,他们可分为交换技术测试平台、路由技术测试平台和仿真测试平台的远程访问。不同类型的交换机为交换技术平台的主要设备,主要完成设计和组建网络,VLAN虚拟局域网的网络设置和管理。以路由器为主的路由技术测试平台,学生掌握路由器的参数设置,路由器的端口设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路由器知识。

6.3 网络互连技术试验的平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是网络互连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的处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处于比较低的层次上,实验室网络互连技术测试平台建立的网络互连实验,随着路由器设备价格下降也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设计的网络互连技术实验平台并不专门配备网络设备,而是共享前面试验平台的所有设备。没有独立配备专有设备而设计独立的网络互连技术试验平台旨在强调网络互连实验的重要性,“网络测试与故障排除”这一综合性实验项目就是要在互连网络上进行,在该拓扑结构中可进行多项网络互连方面的实验,使学生从整体上更好的把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本质。

7 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专业的网络基础课,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能了解计算机网络,了解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对最新发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掌握网络组建的过程、以太网网络架构和技术,基本的网络设置、连接和配置技术和各种应用服务,互联网和各种接入技术。教授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是课程的重点,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局域网工程工作原理,使其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为以后的课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学善.浅谈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建设[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223-224.

[2]李晓锋,王忠华.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2):67-70.

[3]徐建东,王海燕.计算机网络技术试验平台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4,5(208):79-80.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8-4500-02

1 教材分析

1.1 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选用广东省初级中学信息技术B版第一单元第1节《认识计算机网络》。学生在第一册(上)第一章已经学习了利用因特网进行信息浏览、信息下载及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传递,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仅停留在因特网的各种日常应用中,只是认识计算机网骆庆用的入门体验。此时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还有许多基本的认知没有建立起来,未能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真正内涵和应用。其作用是让学生对一般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组成和作用有比较规范的了解,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对因特网的基本技术思想和基本概念的认识,消除对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为学生学习下一章“创建自己的网站”打下基出,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

1.2 本节主要内容

本节主要结合应用实例介绍了一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指出了计算机网络除了计算机外还有网络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等硬件部分以及服务器软件等到软件部分,导出了局域网、广域网、服务器、工作站、服务器软件的作用,并介绍了家庭计算机网络的组建成过程及其中一些学生可以尝试的实验操作。

1.3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教学难点:了解组建计算机网络的过程。

2 学情分析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广泛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对网络及其简单应用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对于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如何组成的却知道得很少。现在拥有计算机的家庭越来越多,拥有两台以上计算机的家庭数量也不少,利用自已拥有的计算机资源来“连网”,“共享Internet”接入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

3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在知识结构上, 他们对因特网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在心理特点上,他们有强烈的探究事物究竟的求知欲;在学习方式上,他们已经经历了较多的训练,在生活经验上,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在教学上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中的案例和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在网络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了与日常学习、生活中相类似的应用情境,使学生觉得故事就象发生在自已身边一样,让他们从故事中获取更多的应用体验。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他们积极思考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4 教学目标

4.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作用与应用。

2)了解家庭计算机网络的组建过程,知道网络组建过程中硬件配置与软件配置的关系。

4.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倾听介绍和独立观察能说出计算机网络结构图中的硬件连接设备。

2)通过实例剖析和体验能说出家庭计算机网络的组建过程。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学会欣赏网上丰富的资源,体验上网的乐趣,探索计算机网络世界的各种功能,消除对计算机网络的神秘感。

2)学会养成将学到的信息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的意识。

5 教学策略

5.1 教学方法与设计

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计授、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组组教学。

2)通过对电脑室网络结构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其中的网络设备;通过组织学生比较电脑室网络结构图和教育网网络结构图,计论、探究两者的区别。

5.2 教学流程和教学话动设计

如图1所示。

5.3 教学媒体与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电子教室系统,硬件设备,电脑室网络拓扑结构图。

6 教学环境

地点:多媒体网络教室

篇4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工作任务项目化;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实训室空间布局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笔者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与工作任务项目化的思想,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整体开发与设计。

1课程教学设计

1.1课程开发与设计思想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设计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选择课程内容,并以之为参照系对知识内容实施序化,着眼于蕴含在行动体系中的隐性实践知识的生成与构建,筑造课程内容结构[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分析为起点,选用适于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载体整合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凸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这一课程开发模式将职业活动中的各个元素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实现学习者从经验层面向策略层面的能力发展,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学生组网、建网、管网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融入网络管理员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1.2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图1为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工作过程示意图。笔者通过分解网络管理员工作过程,确定工作任务与步骤,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学习项目;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与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实践,完成学习项目。

基于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将课程设计成四个学习项目:中小型网络认知、组建中小型局域网环境、管理网络应用环境、局域网环境安全防护。图2是学习项目2“组建中小型有线局域网络”的整体设计方案。

2课程教学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2.1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实施课程实践教学

为实现课程教学的实践技能训练目标,进一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拓展校企合作的形式与内容,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教学任务;

2) 利用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对企业工作环境进行仿真与模拟,营造适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情境;

3) 将学生按照4~6人一个工作组进行分组,模拟“企业项目部主管”岗位和“企业网络工程师”岗位,根据工作岗位划分学习性工作任务;

4) 通过典型示范、密切检查、适时归纳、考核验收等方式,教师发挥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促进者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实践,实现预期的课程学习目标。

2.2围绕学习项目要求,改进实训室空间布局

学习空间的布局,必须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和学习性工作任务。一方面,应有利于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掌控与指导,另一方面,应有利于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座位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学生是否参加课堂活动及参加的程度[2]。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教育家对传统课堂中学生座位的摆放都有过研究。例如:英国人Jeremy Harmer在他所著的《How to Teach English》一书中介绍了几种不同的空间布局[3],如图3所示。其中右下图的布局方式比较常见,在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这一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掌控,学生也易于集中注意力;左上图的空间布局有利于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与合作,教师在小组外,以引导者与咨询者的身份参与学习活动;左下图和右上图的布局方式适合于以讨论班为主的课程教学,左下图将教师置于讨论组的核心位置,右上图则完全将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这两种空间布局极为有效地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课程教学在实训室中进行。因此,为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实训室空间布局力求能够创设一个仿真企业工作环境的学习情境,围绕课程学习内容及学习项目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确保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图4是课程中两种典型的实训室空间布局。左图直接将学习区安排在仿真的企业网络中心机房,配备适当的桌椅和其他必需的教学设备,学生学习活动在工作现场展开。活动结合企业真实项目、案例、职业规范和程序,学生可以发现并研究工作现场的实际问题,执行完整的任务流程、完成仿真或真实的工作任务,获得大量的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提高技术实践能力,强化“实践工作经验”。右图的空间布局意在营造一般网络公司环境下的项目组工作氛围。传统的单人课桌转变为定制的五角型多人课桌,学生按学习项目要求组成项目小组,每组不超过6人,项目小组内部可以展开充分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项目;教师积极发挥学习顾问的作用,促进学习项目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图5是建议采用的两种课程实训室空间布局。左图中的空间布局是对图4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这一布局不仅将学习场所安排在仿真的企业网络中心机房,同时在机房中划分出专门的学习区,并配备适当的桌椅和其他必需的教学设备。学习区、工作区的明确划分便于教师组织现场教学,也便于学生现场研究与讨论,更好地实现了学习、工作的一体化。右图的空间布局模拟一般计算机公司的工作环境,学生的课桌转变成职员的办公桌,项目小组长还获得了一张单独的“老板桌”。这一学习情境对于公司环境的模拟更加全面、真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感知外界环境对未来职业生涯所起的作用,也可以在心理环境中将“所学”与未来工作中“所用”建立起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学生行为不再是单纯的学习,而是形成一种潜意识中的工作,学生主体意识被进一步唤醒。

2.3开展角色互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课程教学中传统的教师与学生角色被模拟与转换为“企业项目经理”和“企业网络工程师”角色。教师以企业项目经理的身份布置工作任务、安排工作进度、开展工作检查,学生以企业网络工程师的身份接受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与工作方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积极开展工作并接受过程监督与检查,分工协作完成工作任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变化,使得传统教学活动中被动的学习者可以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教学活动也得以凸显“工作学习一体化”的特征。

从另一个角度加以分析,国内目前的高职教育

大多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基础上加上职业元素演化而来,高职教育领域内部存在着与普通高等教育类似的“重教轻学”问题。面向人才市场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其课程教学内容应以实际应用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概念和原理学习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群体的协作者、学生的学习顾问。

一般来说,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由于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不熟悉、不自信,难以估计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更缺乏自如掌控教学活动的各项能力。这样的教师总是在不自觉地强调自身的教学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随着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会逐渐有能力、有信心关注教学活动中的其他重要因素,也慢慢将自己转换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角色,将学生转换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由于高职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意识的培养,高职教育教师除注重积累自身教学经验外,更应注意增强自身的实践经验、增强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角色转换。

3结语

“计算机网络与安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整体的教学设计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能力为本位,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交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模拟企业的具体岗位,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体,采用合理的实验室空间布局,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开展现场教学,改革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网络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 教育研究,2005,307(8):53-57.

[2] 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44.

[3]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M]. Harlow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8:18.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and Security

ZHANG Juan1,2, HUANG Xinyuan2

(1.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Jiangsu Maritime Institute, Nanjing 211170, China;

2.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85-02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课程涉及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多个学科领域,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同时,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对该课程的教学,很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辅助以模拟实验和实训。从实践效果看,这种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理论知识抽象,理论掌握难以深入。《计算机网络》主要内容以比较成熟的网络技术为主,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有关概念、原理和应用技术。通常按照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依次分析各层功能及协议的工作原理,从而使学生形成对网络各层及网络体系的系统认识。但是这些理论内容较为抽象、枯燥,很难通过理论讲清楚,学生很难通过理论知识来形象地构建网络模型,从而出现学其而不知其所用的问题,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2.操作环节欠缺,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目前,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部分大多依靠普通的课堂教学或者实验教学实施。学生在理论教学环境中接受实践训练,难以产生真实环境所带来的特殊感受,且操作遗忘率高,难以体现学习自主性,教学效果不好。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用以进行专业实习、实训的实验设备数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因为计算机网络设备发展很快,新型设备不断推出,受经费影响,学校也很难追随网络设备发展的步伐,不断购置新型网络设备,导致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学生就业技能培养需求的差距不断拉大,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完备的实践技能体系。

三、微课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优势

微课是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将“课”微处理化形成了一段短小生动展示并陈述、解决一个核心重点问题的教学音视频。将微课教学应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还适合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并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长远的作用和意义。

1.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易传播,适合学生自主化学习。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突出了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教学内容,微课内容更加精简。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以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rm、wmv、flv等流媒体格式为主,可流畅地在线观摩,也可灵活方便地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终端设备,实现移动学习,适合学生自主化学习。

2.可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微课的提供者可以来自本校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制作成微课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互联网上还有许多其他教师制作的微课,学生也可以下载。此外,在互联网上,许多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制作了许多小视频,比如水晶头的连接、网络配置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当做微课来使用。

3.可有效弥补师资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长期以来,优秀教师始终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优质师资资源的受众只是小部分,这也是一些优秀教师的课爆满的根本原因。优质师资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更大的发挥,影响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利用微课,可以组织优秀教师将《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可以扩大优质师资资源的受众,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4.有利于构建教师成长进步的新途径。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跟上技术前沿。同时,《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也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困难的。利用微课,对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法进行革新,突破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可以推动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微课的制作,可以使教师全面梳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点,增强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为了制作好微课,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重点的把握以及课程的讲述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反思,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学习到主流和先进的实用技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原则

1.清晰定位原则。微课教学设计必须有清晰的定位,这样制作的微课才有更强的针对性。教师需要清楚微课受众的情况,需要了解的知识点是什么,关注的问题是什么,才能准确确定微课内容。同时,微课教学应定位为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行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学。就是说,微课制作不能像课堂上讲解新知识一样,它应是解惑而非授业。教师应以此为基点构思《计算机网络》微课的设计。

2.突出重点原则。微课时间短,不可能像课堂视频一样讲授一个完整的单元,只能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道习题或某个学习环节进行重点讲解。《计算机网络》微课内容的选取,应侧重于两类:一是重点、难点、理论知识点,即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困惑,或者学生自己看不明白的地方,制作微课进行讲解或引导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二是实践操作知识点。《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很多实践性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不具备进行课后实践的条件,而这些内容又非常重要,对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关键意义。

3.多媒体呈现原则。在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可以与学生之间有神态和眼神的交流,微课只是视频,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倦感。因此,制作微课需要特别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需要多使用多媒体,提升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保持学习兴趣。具体而言,要做到动静结合,给人以动态感、空间感。要注重图文并茂,增强表现亲和力,要注重颜色搭配,通常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总之,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生成和提高实践能力。教学目标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的。准确的教学目标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成败的首要因素。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着眼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标应以第二层次为主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使其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可以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2.教学内容――围绕重难点问题确定。要紧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的需求,客观分析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生成的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知识能力的高低,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按照《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际构成,可制作以下教学内容的微课:网络组建,包括局域网组建、无线局域网组建、城域网组建、广域网组建等微课。网络互连,包括LAN-LAN互连、LAN-WLAN网互连、WLAN-WLAN网互连、LAN-WAN-LAN网互连、WAN-WAN网互连等微课。网络规化设计与网络施工,包括做网线、布线、安装网卡、安装模块与设备等,安装各种系统软件、管理软件及系统配置等微课。

3.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媒体技术。微课媒体技术,通常包括课堂实录型视频和内容演示型视频两种。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知识较抽象、难理解,如分组交换、IP多播、TCP与UDP等理论知识,可使用课堂实录型视频,在讲授过程中,将之与日常生活进行类比,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网络中一些复杂工作原理,如分组交换、IP层分组转发、RIP工作原理、滑动窗口机制、TCP连接管理等知识应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制作微课。对于实践性教学内容应以内容演示型视频为主制作微课。一方面,直接拍摄网线制作、网络布线、网卡安装、模块安装与设备调试等视频内容制作微课。另一方面,利用Packet Tracer等软件录制IP地址划分、域名规划、IP地址分配等知识点的示范教学,提高微课教学的效益。

六、结论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利用微课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微课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给《计算机网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吉,邱海斌.浅析计算机技术在微课程开发中的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205-205,207.

篇6

[关键词]教学改革;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教学设计

[DOI]10.13939/ki.zgsc.2016.40.156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其总体目标是培养出“德才兼备、攻防兼备”的网络安全工程师,使其能够在各级行政、企事业单位、网络公司、信息中心、互联网接入单位中从事信息安全服务、运维、管理工作。新形势下,网络安全已经被提及到个人层面,不仅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受到安全威胁,个人信息也成为众黑客们觊觎的对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讲授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既能够保护自身信息不被窃取,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开展“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初衷。[1][2][3]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针对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不仅要结合该课程的具体内容,而且还要结合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态势进行研究。

1 教学设计

新形势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地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更多地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学生特点,做到结合安全技术前沿知识因材施教。

1.1 教学内容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围绕着四部分知识目标开展设计:

(1)掌握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包含SQL注入攻击、网页挂马技术、密码破解技术、缓冲区溢出攻击等。

(2)精通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包含网络协议分析、端口与服务漏洞扫描、防火墙配置技术、入侵和攻击分析追踪技术、病毒木马防范等。

(3)掌握基本的服务器系统安全配置技术。包含系统安全策略配置、用户权限配置、系统防火墙配置等。

(4)掌握流行的数据加密方法。包含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数字证书的配置使用、加密软件的使用等。

以某模具有限公司内网的安全防御作为主项目,遵循“一个主项目,八个模块,工作典型化,任务兴趣化”的思路,划分针对企业内网的攻击分析、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通过嗅探分析攻击来源、主机系统的安全防护、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对网络访问行为进行控制、对入侵进行检测、数据备份和恢复8个模块,模块间循序渐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根据任务的完成情况,由学生互评与教师参评相结合来进行项目的考核。具体如下图所示。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舍弃原理类知识,选择操作类知识[4],重点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成员间协作能力、表达能力、使用工具进行攻击及分析攻击的能力等,将临危不乱、吃苦耐劳、作风优良、胆大心细、团队协作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能力培养的始终。

在教学内容的程序化上以网络安全工程师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内容:[5]从故障现象到故障处理,最后提出安全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加固,各模块内容按照兴趣点进行安排:从故障入手,到如何进行攻击,再到如何防御攻击及紧急恢复。

1.2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采用了包括案例教学[6]、角色扮演、张贴板、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等方法在内的多种教学方法,根据每一个模块的特点,合理应用教学方法。

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特点,使得课堂实践过程往往无法及时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学院响应大学号召,开放了《融合式网络及安全应用》开放实验室。有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训练,不仅巩固了课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及技能,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 教学手段

在教师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应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展开教学: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利用电子教室实施广播教学,借助于电子教室软件的屏幕广播及屏幕录像功能,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实时演示,并可以将教师对于关键步骤的演示录制下来,反复观看练习。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学习需要用到多种硬件及多台靶机,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为每位同学配置一套实训环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虚拟化软件来虚拟实训环境[7],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来模拟路由器、交换机与防火墙,利用VmWare软件模拟多台PC机等。

2 应用效果

在一系列教学改革方法的指导下,“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教师讲授理论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与辅助者。按照这种设计,应用于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4级和2015级两个学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普遍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课堂效果

在新的教学设计的指导下,普遍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课外实践的意愿,更多的学生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学生也普遍反映,学习了“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后,他们对于使用网络也更加小心和谨慎了,懂得了学习防范网络攻击与网络诈骗,更加深了对其他网络技术课程的理解。

2.2 课程及格率

通过实施新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得更加扎实,反映在期末考试上,学生的及格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014级和2015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及格率分别为90%和95%,分别仅有2人和1人不及格,反映出新的教学设计达到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3 结 论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在新形式的整体教学设计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教学设计的思路同时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设计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莫永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9):43-45.

[2]倪亮,李向东,潘恒,等.《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142-145.

[3]岳晓菊.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4(6):32-34.

篇7

>>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探索与尝试 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化的研究与探讨 基于CDIO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程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究 基于任务驱动的《计算机网络》模块化教学设计探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下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应用研究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计算机网络与医院信息化管理 计算机网络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 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 关于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探讨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温涛. 透视网络大赛,探索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与改革[EB/OL]. [2010-10-12]. /jzw/download/ 01-wentao.pdf.

[3] 李清平,谢鹏. 基于仿真平台的高职网络专业项目化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0(20):111-114.

[4] 张纯容,施晓秋,吕乐. 面向应用型网络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62-65.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 Based on Information Business

CHEN Daomin, YAN Zhijia, XU Qiufe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Zhejiangyuy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18, China)

篇8

 

引言

 

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竞争中的关键因素,培养优秀的人才在社会上已经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技术在人才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所发挥的作用也与日俱增,在技工学校中要掌握的技能正是科学技术的一种有效转化,高级技工学校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在社会上的需求也越加强烈,学校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计划时应该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差异性,阐述课程设计中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方案,做到针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我们知道,基础型实验设计强调的是学生对基本技术的感性认识,综合型实验设计则注重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专题型实验设计在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拓宽学生学术视野。实践证明,不同层次的实验设计可以体现全方位、差异化的培养目标。无论是何种实验设计都说明计算机网络教育在高级技工学校教育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学科,必须加强其中的投入力度,强化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学习及应用能力,达到计算机教育普及的状态,实现科技发展在技工教育中的完美体现。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基本现状分析

 

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书育人的手段,利用网络教育能够更加快捷的使学生增加知识储备已经提升知识吸纳能力,高级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研究是针对现阶段高级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现状,针对不同的群体应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的一种网络教育模式,但是在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却表现出了各种网络教育的弊端,在教学实验设计上同样存在不科学的地方,应该积极加以改进,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现状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相差较大

 

我们知道,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实践的教学设计中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不协调,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往往超出学校的预算能力,在教学设备上就存在重大的缺口,现在的设备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并且硬件设备更新较快,对于这一需求是一大挑战。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中,往往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同时进行课程设计,但是在现在大多数的高级技工学校里,学校的硬件设备达不到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往往出现理论与实践脱钩的现象,也就是说在理论设计成熟的基础上缺乏硬件设备的支撑,使得教学实验无法进行,导致实验设计项目的搁浅,导致学生不能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同时也在教师的教学设计积极性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不解决这一问题,对于计算机网络教学是一种巨大的阻碍。

 

第二、设计上的课时需要与学校安排相冲突。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往往安排一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大多数学校采取连排课的上课方式,也就是两节课连接着进行,也就是有90分钟的实践,但是我们知道,现阶段很多实验教学往往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也就是说学生还没有做完实验,两节课就已经结束了,实验继续进行则阻碍其他班次的正常教学,放弃实验则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这种冲突表现的尤为突出,学生能在有效的时间里进行一定的实验,但是却不能将正常的实验进行下去,对于常规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能力的提升、对科技的掌握有巨大的障碍,要在实践中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使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就必须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使之正常化,同时协调学校课时与实验教学设计的矛盾,做到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达到技工教育的目的。

 

第三、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中的特殊问题亟待解决。在现实的教学规划中,计算机网络教学往往属于一种虚拟空间的模拟,在这种模拟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能力的改变、变通,最终达到教学目的,但是从现阶段的教学实践看来,网络的常态化供应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也就是说计算机网络教育需要的是更大的虚拟网络,而在高级技工学校中往往只有一定容量的虚拟空间,并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使得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学生接触到的只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并不能达到扩展知识能力的目的,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实验设计上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第四、实验教学设计的统筹性与学生个体的特殊性的矛盾。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中,往往设计出的教学设计项目是针对在校所有的学生群体的,但是我们不能对学生进行“同等对待”,就是说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及需求是不同的,对于这类需求较为旺盛,并且能快速完成实验项目的同学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当然,这对于实验教学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是对于提升学生的能力,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是具有较大的优势的,应该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

 

第五、高级技工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应该立足实践。技工学校的基本教学任务就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但是我们进行各种技工学校的教学调查可以了解到,很多技工学校在教学实验的设计中往往将理论课时安排的过多,而留给学生的自主操作的时间却少之又少,这种教学体制完全背离了技工学校的办学宗旨,不能实现计算机操作人才的培养目标,也达不到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学目的。

 

综上我们知道,高级技工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问题上存在着现实的问题,对于整个教学技术的实施以及专业计算机网络人才的培养是一种阻碍,作为新世纪的技工教育机构,应该坚持适当的办学理念,对实验环节进行完善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积极完善高级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体系

 

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上的种种弊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必须对高级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体系的建立进行科学的定位,并逐步加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实现科技发展推动力强化的目的。

 

(一)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制定严格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体系,必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坚持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分析可知,要遵循的一下几方面基本原则:

 

首先。新颖性原则。计算机网络教学本来就是一种集现代科技于一身的学科体系,在这门学科中集中着现阶段各种高科技信息的功能,要掌握这一门高端科技,必然要对最先进的科技体系进行甄别、选择,其中要进行一定的技术性鉴别,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科的发展跟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补充社会需要的各种知识和动力,使得实验教学拥有一定的生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培养高科技水平的学生,更好的服务社会。

 

其次,实用性原则。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起始阶段的开发以及以后的应用中,更多的体现出其实用性,在设计教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承这一基本原则,保证所设计的基本项目能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我们知道,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更多的是实践,即使实践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理论必经不能代替实践的发展,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没有实效性的,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我们都能够在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出,实践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现实教学,缺乏实践的社会将是发展不全面的社会。因此,在设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的过程中要时刻穿插各种生活实例,增强实用性。

 

再次,拓展性原则。上文中我们提到,针对各种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应该具有较为针对性的实验设计。通常我们讨论实验设计,往往以基础实验为标本,在基础实验开展的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掌握该内容,但是在基础实验之外,应该考虑到各种学生群体的不同需求,进行拓展性训练,只有在这种基础到拓展的往返训练中,才能对积极上进的学生形成一种优越感,同时也对只完成基础教学的学生形成一种压力,使其积极争取各种机会进行拓展实验训练,这些在教学实验设计中都应该有所体现,不能一概而论。

 

第四,综合性原则。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各种社会状况,考虑各种学科之间的相互协调,不能在设计教学项目的过程中盲目的只从一方面人手,进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基本素质的训练,综合性原则提出的基础就是计算机应用涉猎的广泛性,也就是应该让计算机教学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后,操作性原则。这里所谓的可操作性原则不仅仅是实验项目的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而是应该考虑到这种操作性的强弱,现在很多实验教学的设计往往只是“纸上谈兵”,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因此,可操作性的具备以及其强弱应该作为其中的一个选择基本。

 

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的基本需求,严格按照上述五大基本原则进行项目的制定,才能在理论知识的概括以及基础项目的完善方面进行努力探索。

 

(二)积极完善计算机网络平台

 

计算机网络教学需要若干平台进行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平台所需要的环境是较为完备的,应该具备计算机应用所需的特殊要求。为了使得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项目能够顺利的开展,应该对网络环境平台进行分析和应用,通过总结可知,网络实验室应该具备的实验平台有一下几种:首先,需要完备的网络介质平台。在网络介质平台应用中,主要应该包括交换机、网线测通仪,配线系统、网线制作设备、信息模块设备以及光纤跳线设备,在平台的设计中我们发现,各种网络介质的具备是网络实验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网络实验教学设计的必须考虑的要素。其次,网络操作实验平台,这一平台主要是为了网络教学得以进行提供测试操作的设备,并在每次操作过程中进行网络测试,保证网络测试每次都能够顺利进行,操作实验平台是在网络计算机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第三,网络设备实验平台。所谓的网络设备实验平台是指在网络实验的过程中或者操作过程之前,需要对网络设备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保证设备能够顺利的为实验所用,其中包括交换机、三层交换器、多路复用器、路由器、光纤收发器等等,这些设备的完备是网络实验的前提。最后,需要完备的网络互连技术实验平台。在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对网络实验进行各种实验前的检验,其中的网络互连技术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平台,这种平台是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核心,由于很多实验室的条件有限,对网络互连技术的处理知识停留在理论上,不能完备的进行创新以及实践落实,但是随着路由器设备的完善,很多计算机设备都能够在网络试验中得以应用,使实验能够高效、顺利进行。

 

(三)改进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的具体措施

 

首先、更新配备实验专用设备。

 

网络接入和互联设备是构建网络的核心,也是传统机房中被屏蔽掉的部分。对网络专用实验室,网络设备是演示、实验和网络构建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现代的实验室里一定要对计算机网络设备进行完备的考量,使实验教学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其次,演示与模拟的管理模式。

 

网络实验室用来提供学生实验,也需要教师进行相关的教学演示、讲评。所以实验室应该与多媒体教室有机结合起来,配备相关的投影、幻灯机等教学演示设备,便于在各种特殊的实验情况下进行教学。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具体的操作中都要对演示与模拟进行有效的管理,实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效性功能。要适当延长教学时间,增强教学的拓展性。

 

最后,仿真平台和仿真配置软件是重要实验方法。

 

对于新出现的技术构建的特殊网络,需要通过引进、自行设计或自行开发集成性的专业仿真实验平台,模拟实际情况来进行实验。如网络安全实验台、VOIP实验台、无线实验台、万兆IPV6实验台等在内的可实现不同实验内容的实验台。实验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实际教学需要,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种类的实验台进行相关的实验。实验平台和仿真软件可以及大的提高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的关联。

 

结束语

 

在计算机广泛普及的现代社会,计算机网络教育已经成为高级技工学校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其中的教学实验设计过程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过程中如何实现网络化运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是现阶段高级技工学校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在宏观角度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设计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计算机网络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高级人才。

篇9

关键词 网络实验室 RCMS控制服务器 项目式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2.044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高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基础,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后续课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1.1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的意义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涉及了大量的概念、定义和协议等,而这些内容大都运行于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内部,非常抽象、空洞,仅仅通过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抽象,不易理解,如网络各层协议。(2)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以传输理论为主,这样的课堂必将依托老师为中心,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3)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如何能紧跟技术发展,保障教学内容不过时,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例如通过协议分析软件(如sniffer)捕获网络传输数据,对数据报文进行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协议的构成和网络数据的本质。再者实验环节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不同的线缆、将不同的设备连接起来,学生通过相应配置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学生容易取得成就感,调动积极性。因此,优秀的实验教学设计对于学生学好本门课程,建立信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现状

(1)缺乏配套的网络实验室。网络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场所,其配套的软硬件资源是实验环节的根本,但由于网络相关的设备资源购置成本高(如路由器、防火墙等),有些高校的教学长期徘徊在课堂讲授和书本上,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实验内容设计不科学。各高校因师资、硬软件设施等差异,造成实验内容差异大,部分高校的实验教学仅是照本宣科,教学形式单一呈现为课堂讲授,使得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有些高校以书本理论为基础开展实验,各知识章节实验独立,缺乏联系,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 网络实验室设计

网络实验室是开展实验教学的根本,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可根据经费投入分两种方式计划。

2.1 以软件模拟为主

目前计算机房是高校的基本配置,可以在机房环境上部署各类网络模拟软件,如Cisco Packet Tracer、net bison、sniffer、Ethereal、Tcpdump等,通过软件模拟实验环境,再配以HUB、交换、路由等低成本设备作为互联示意,完成实验教学。可以开展的实验有各类交换、路由技术、以太网帧的构成、ARP协议及数据包构成、IP控制管理协议、TCP、UDP协议及通讯原理、SNMP协议与网络管理和应用层协议等。

其优点是投入成本低,无需购买昂贵的专业设备,以软件为主,省去了反复连接线缆的步骤,可以灵活的开展实验,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学生上手快。缺点是简单设备作为互联示意,缺乏通用性,学生无法通过实验掌握复杂网络的物理拓扑,无法形成对真实网络环境的直观理解。

2.2 以真实设备为主

如果在经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专业的网络设备,通过实际设备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其中实验室内部按照功能可分为教学区,学生操作区、设备互联区、应用服务部署区四个区域。教学区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进行现场演示;学生操作区完成线缆制作、测试、设备调试等;设备互联区完成设备的互联互通,集中管理;各类应用服务器调试完毕后,集中部署区于应用服务部署区,类似于真实网络中的DMZ区域,与真实环境对应,便于后续实验中网络策略的调试与部署。

设备互联区可通过RCMS控制服务器方式进行管理,RCMS是一款专门针对网络实验室而开发的控制和管理服务器,它能统一管理和控制实验台上的多台网络设备,无需拔插网络设备上的console线,便可以实现同时管理和控制多台网络设备。其本质是在一台主设备的异步接口通过CAB-OCTAL-ASYNC电缆连接其他实验设备console接口,通过远程方访问主设备对其他实验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调试。

各实验设备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器的串行接口(Serial)、以太网口(Ethernet)进行多链路互联,实现全毗邻关系。在实验时通过配置对应接口和线路在逻辑上实现互联关系,完成组网。避免了重复插拔线缆的工作,同时也避免的设备接口的损耗。图1为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网络实验室的设备互联拓扑。

其中RCMS控制服务器中主设备的关键配置如下:

RCMS控制服务器可以设定多种登陆权限,保护设备的安全性。如,RCMS使用二级密码机制,实验室管理员使用level 15的密码,可以执行所有的指令。而学生使用level 14的密码,不能执行delete、rename、format、copy等可以对路由器的操作系统造成破坏的敏感指令。RCMS还提供“一键清”功能,在教师管理用机上简单一个命令,就可以统一清除实验台上所有网络设备的配置,方便学生多次实验。

以硬件为主的建设方式初期投入高,后期为保证与主流技术同步,可定期更新设备板卡、模块和线缆,并且及时升级设备IOS。由于学生可以通过实物开展实验,对网络设备、环境、配置方式和拓扑结构等都有直观的理解,再配以科学的实验内容,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实验教学内容设计

实验环境是基础,实验内容是灵魂。好的实验内容设计应联系实际,以应用为主导,学以致用。实验内容可分为两类:基础式实验和项目式实验。

3.1 基础式实验

可按网络层次划分,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其中各层次的实验有包括多个。如数据链路层实验包括交换协议分析、生成树应用与配置、VLAN应用与配置、PPP应用与配置等。

各层次实验可划分模块,在每个知识章节完毕后进行练习。并且结合不同章节知识点,联系实际应用把各个单独的模块自由组合,教师给出实际需求,让学生自主设计组合完成。如链路层实验模块有生成树STP、虚拟专网VALN以太网通道和PPP链路捆绑等。通过理论结合实际网络环境可以给出基于数据链路层的网络备份方案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技术并实现。设计方案可以是MSTP+VLAN技术、EthernetChannel+VLAN或PPP链路捆绑等多种组合。通过模块化的方式拓展了实验的灵活性,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3.2 项目式实验

凯兹博士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模式,主要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内容。学生有组织地、有计划地自我安排学习行为,处理解决项目困难和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学习兴趣。项目化学习模式也成为以学生为主教学方式的典型性范例。项目式实验教学方法被认为是计算机学科教育中非常有效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包括:(1)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相互关联的特点。(2)与现实生活或工程实际紧密相关。(3)融合了问题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老师设计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

结合计算机网络项目,可将项目式实验分为四个阶段:需求、设计、实施、维护与测试。

项目内容结合书本教授的进度,以周期性方式开展。如某企业建业最初的网络设计,随着企业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网络的需求,逐步从将知识点引入。每个周期的网络设计与实施都要经历需求、设计、实施、维护与测试这四个阶段。保证在熟悉原有知识点的同时,逐步的将新章节的知识点引入到实际应用之中。同时还可将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个周期不同阶段的内容。在不同周期每组轮换,这样及练习了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又照顾到各组学生都能对每个阶段的知识点的掌握。根据课程进度,模拟出4个项目场景,具体内容见表1。

在实验过程中应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方案设计到设备选型和技术实现,由学生自主讨论、设计和实验。老师的角色一方面是客户,对设计的网络提出要求,对学生设计方案进行讲评;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

4 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教学的结果评定应贯穿整个实验过程,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分工,每组学生负责的任务综合评定。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总结能力,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参与,从辅助的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团队协作的氛围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最终体会到项目成功带来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5 结语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并能为学生主动学习、团队协作和全面发展提供空间。另外,项目内容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符合实际需求,贴合学生层次,突出课程重点知识。

参考文献

[1] 刘利强,王岳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2.

[2] 付雪峰,刘有珠,徐文飞,邓少波.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讨.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8.4.

[3] 钱权,张瑞,袁方.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项目式实验教学.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5.

[4] 琚生根,陈黎,周刚,王相国.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教学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4.

篇10

【关键词】网络课程;协作学习;教学设计

1.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授和多媒体演示操作,学生上机练习。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简单地进行模仿,不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网络教学具有学习过程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特点,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协作学习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学习者之间通过合作互助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协作学习不仅可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对学习者智力、情感及社会性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网络课程普遍都不能提供有效的协作学习环境,虽然有些网络课程提供了论坛之类的交流工具,但并不足以支持学习者进行协作学习。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非常有必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协作学习的环境。

2.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协作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评价的设计。

2.1 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

2.1.1 课程学习目标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最终具备基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将学习目标分层细化,设计多级学习目标,并将这些目标以具有一定建议性和引导性的语言明确表述出来,以引导学习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上。

2.1.2 课程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思想、行为的总和。学习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结构体系,其体系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联系。只有在明确所学知识的结构体系以及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的类型(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基础上,才能在学习任务设计时,使学习任务能够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结构体系,才能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将学习内容嵌入学习环境的不同要素中。

本课程整体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基础理论与应用能力两大部分。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外部设备及其连接、系统软件和常用应用软件的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等。

2.1.3 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

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它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指明了方向。通常情况下,在协作学习环境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协作概念学习任务、协作问题解决任务和协作设计任务[1]。设计时要根据相应章节的具体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置不同的协作学习主题任务。例如,针对计算机基础理论部分的学习内容可以采用协作概念任务和协作问题解决任务;计算机应用能力部分的学习内容采用协作设计任务。

在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任务明确,并且涵盖教学目标所包含的知识;②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难度适中,具有可操作性;③任务要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渗透学习方法的培养;④任务完成要依赖网络资源和学习伙伴之间的协作;⑤任务的结果易生成和提交。

2.2 协作学习的环境设计

协作学习环境包括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习资源不仅包含教师提供的课程内容及其扩展性知识,还包含针对具体学习任务的相关资源信息及协作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类型包括网络课件、学习案例库、习题库、文献资料和相关网站。学习工具包含协作交流工具、评价工具和建模工具。交流工具采用的是BBS、QQ、留言板和E-mail等,评价工具主要是电子学档和评价量规等,建模工具包括Word、PowerPoint、Excel等办公软件来促进成果的形成。

2.3 协作学习过程的设计

2.3.1 创建协作小组

协作学习小组是开展协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进行协作学习,首先要创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创建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协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创建协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①协作学习小组的规模要适中。学习小组的规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组的数目;二是每个小组的人数。小组数目确定的依据是学习任务设计的结果。如果是所有的协作小组的学习任务是相同的,则小组数目没有太大限制。如果协作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每个小组只完成该任务的其中一部分,则协作小组不超过十个为宜。划分小组时,每个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在3~5人之间比较适宜。②协作小组的各项信息要全面。一般把协作小组的创建者作为协作小组组长。协作小组组长在小组创建之初要对协作小组的各项标识进行设定,包括小组的组标识、小组的口号、小组的人数限制、小组协作学习活动的起止时间以及组长的基本信息,另外,还要有对小组新加入成员的要求。

2.3.2 小组协作学习活动设计

①明确目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小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明确应当完成的任务。

②任务分析。教师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制定小组分工规则。组长为小组成员分派任务,制定小组活动进度安排和学习形式、方法。进度安排要明确协作学习活动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和预期成果。学习形式和方法包括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交流学习。

③资源共享。教师为学习资料库添加与学习任务相关的资料,并通过合适的媒体形式呈现。协作小组成员既可以在本网站内查找相关资料,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搜集。

④完成任务。各小组在搜集到的资料基础上,通过成员间的交流,按照进度安排协作完成任务,生成活动成果。教师浏览学生的发言,监控学生的讨论情况,检查小组进度完成,帮助指导各小组任务的完成。

2.4 协作学习评价的设计

学习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维持良好学习效果的过程,是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评价和信息反馈、才能使协作学习中的教与学更加有效。

教师评价从成员关系、活动参与情况、活动组织和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组间评价从任务完成情况、任务分配是否合理、交流和讨论情况等方面进行;个人评价从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对小组的贡献、沟通配合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方面进行;作品评价要根据每次具体任务而定。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并提交评价量规表,然后根据各指标数据加权求和得出最终成绩。

3.结束语

网络课程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在网络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协作学习引入到网络课程的建设中,改变了传统网络课程“重内容,轻过程”的现状,对网络课程的发展,对网络教育的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建华,李克东.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0(4):10-13.

[2]Reigeluth,C.(1999).Instructional design:Theories and models.(Vol.2).Hillsdale,NJ:Erlbaum Assoc.

[3]赵建华.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基本环节[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2):16-19.

[4]吕革平.基于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模式的构建和实践[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46-57.

[5]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0 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也有了新的变化,对学生的自学方法的培养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个重点内容。在校园网的发展基础上为师生提供了丰富文化资源以及创造空间,在教学时空层面也得到了有效拓延。在此发展背景下,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设计就有着其重要性,这也是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

1 网络教学平台的特征及关键技术分析

1.1 网络教学平台的特征分析

从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来看,其有着较为鲜明的特征体现,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促进的,其在教学的内容上多面向全体性的,在实际教学的时间延续性以及空间无限性的特征上体现的较为明显。网络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平台的使用能够多种形式进行并不会受到时间和场所的限制,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打破。另外就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平等性特征,在这一平台的应用下能够进行个别教学方式的应用,可在线对学生实施教学,在网络双向传播及学习交互性基础上让师生平等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构建出一个平等化关系[1]。再有就是差异性特征,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行的差异性应用,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1.2 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技术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技术层面,其主要是采用了J2EE技术,在MVC模式下能够对系统数据组织实施了优化处理,在功能上就相对比较合理化。另外在XML文件功能数据的描述下使得系统功能组织也就更加合理化,并且在维护以及扩充方面也能够更为方便,尤其是对实际教学的大纲以及教学设计等都能够系统化的结合,所以在数据的描述上就能达到一致性。WEB应用程序对信息形式要求是多样的,在内容上以及功能上都比较优良,需要数据的表示以及结构组织能找到更有利的方法,而在XML功能下就能进行简单标注文字图像以及二进制的文件,这样在数据的读取上也就更为方便[2]。另外,能够对功能结构容易组织,在WEB应用软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弊端,通过XML设计的系统能够将着眼点放在组成要素上,对文档处理也比较多,这样在树形结构的各种导航也比较容易生成。

2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构及设计

2.1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构分析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构而言还比较复杂化,其中在C/S结构方面这是20世纪80年代后形的系统结构,并在诸多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得到了应用。在这一系统中的客户机能在微机的作用下进行实现,并能作为是服务器资源,在用户要求上客户端能满足就会有结果,不然就要服务器的参与。不过这一系统结构还有着一些弊端,主要就是在开发的成本上相对较高,不利于推广,在移植方面也较为困难,对于系统的安装以及维护升级等都比较困难,这一系统的结构图如下所示[3]。

再有就是B/S结构,这是特殊的C/S结构,其有着三层结构,在表现层方面主要就是来为用户提供直观可视化的图形界面的。而在服务器应用层是对用户请求进行相应的,然后再提供给用户请求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相应操作,数据层则主要就是大型关系数据库,主要是存储相关的信息,例如教学以及管理和资源信息等,这也是整个系统数据的保障。三层B/S模式主要是通过单独一层对任务工作加以完成的,其中在二层模式中的事务处理模块从客户机任务当中分离出来对客户机的负担就有着减轻。这一结构在系统升级层面相对比较简单化,维护也就相应比较容易,其结构图如下所示。

通过这一系统架构的跨平台和易维护等特征优势,将其作为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平台的架构就有着实质性作用,根据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校园网基础上构建这一架构的网络平台,从成本上来说也能得到相应程度降低,可多人员及多地点和多方式的对数据库进行访问。从而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共享等就比较方便[4]。

2.2 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设计

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在模式上主要有完全网络教学以及课外辅助网络教学和作为教学内容组成部分的网络辅助教学这几种。其中的完全网络教学在教学和答疑辅导以及考试都基本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是通过远程教育的模式。再者就是课外辅导网络教学是不对正常课时占据基础上进行的网络辅导,也是在网络基础上进行的,最后就是教学内容为组成部分的教学,是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得到结合,一方面是老师进行讲解内容,然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作为辅助工具进行问题的解决。

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设计过程中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就是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操作以及维护上也要能方便化实现。对系统的设计要能够按照总体的目标进行,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分成登录模块及上传下载模块和网上课堂模块等几个重要模块内容。其中在登录模块主要有注册、身份验证登录等子系统,用户注册是对学生而言的,教师以及管理员进行手工分配,学生加入到教学平台之后再进行登录只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即可。

在教学资源的模块,也就是为学生提供的资源收集以及浏览、编辑的功能,在这一系统作用下学生也能对学习资源加以完善化。对于教学资源模块能够分成三层结构设计,主要有底层搜集制作基础素材以及中层集成模块和上层整合资源,对于网络教学的资源库是相对独立的,并能为教师提供多方位以及不同网络教学环节所使用的素材[5]。

另外,在上传下载的模块层面其主要是对一些需要的资源进行上传下载,从类型上主要能够分为几种类型,体现在营造工作情境所需要的文字图片以及动画课件等文件资料,再有就是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资源以及课外参考资料,还有就是学生的作业任务。在这一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老师或者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上传,对教学资库就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丰富,还有就是老师和管理员进行资料的上传为其它用户提供帮助,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共享作用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然后还需要对资料进行审核,在合理性标准层面不仅要能有主观评价因素,还要根据系统类型标准作为重要依据,并按照相应的流程加以审核。

对于网上课堂模块主要是为教学的内容进行提供的平台,实施有效的课程管理,学生在这一模块系统下能够进行在线学习。

3 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也比较重要,在这一系统平台下能够加强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在教学的融洽性方面将得到良好的呈现。教学过程中的时间以及空间限制也能得到有效打破,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会有进一步的水平提升。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晶.浅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方式革新[J].福建电脑,2013(08).

[2]刘萍.试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级教学[J].考试周刊,2014(28).

[3]伍丁红,王茜.基于校园网的计算机公共课分层教学实践与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

篇12

关键词: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学习资源设计

很多高职计算机课程属于操作性技能类课程,如平面设计、网页制作、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视频后期编辑和AutoCAD制图等,其共同特点是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基于计算机软件的操作,发展实践技能。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网络课程教学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操作类课程的网络课程建设得到了普遍重视。

本文以Flas制作网络课程为例,从教学策略设计的角度,讨论高职计算机操作类课程的网络课程设计。Flas制作网络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网络化学习环境,用于辅助课堂教学,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并提供扩展性的网络化学习资源,满足学生课外学习需求。

1网络课程分析

1.1课程特点

Flas制作是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以程序性知识为主,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常见的教学问题包括:一些Flash概念和软件操作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困难;学生学习进度各异,步调不一;软件操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脱节。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适合的网络课程来改善。

1.2教学目标

Flas制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Flas制作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掌握Flash绘图、常见特效制作和ActionScript基本编程,能够完成Flash课件、广告、MTV和网页动画等综合作品的设计与制作。Flash综合实践能力主要分解为5项子能力:矢量绘图能力、特效制作能力、ActionScript编程能力、作品创意设计能力、综合规划制作能力。

1.3学习者特征

本课程的学习者是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职专业的大二或大三学生,通常已学完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网页制作和平面设计等先导课程,掌握了计算机基础操作、程序设计和平面知识,仅缺少美术功底和创意训练;具备基本的网络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决策意识,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条件和需求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1.4教学内容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目的,应该让学生尽早在不同程度上接触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后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逐渐扩大学科基本结构的范围,并增加深度,以螺旋式来促进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1]。“螺旋式上升”可以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学科情境深化和现实情境深化[2]。

基于此理论,本课程将课程内容按螺旋式上升划分为3个模块,即基础入门、专项训练和综合实训(如表1所示)。基础入门模块占课程的1/3课时,讲授Flash的核心概念、基本操作和基本方法。模块不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注重让学生尽早掌握Flash整体的知识框架。专项训练模块围绕重要的Flash制作能力(绘图、特效、编程等),专项展开,深入发展,以螺旋式反复促进学生对专题内容的熟练掌握。综合实训模块以Flash网站、Flash广告等各种类型的真实案例,类化和拓展现实应用情境,使学生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设计与制作能力。

这3个模块的编排打破传统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逻辑结构,力求体现学习者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它们统一在一个共同目标下,即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含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组织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综合考虑[3]。基于上述的前期分析,下面将从网络自主学习设计、基于UGC的学习资源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等角度,对“Flas制作”网络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2.1网络自主学习设计

网络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媒介,依据网络的资源共享、交互学习和超文本链接等特征,在一个外部刺激丰富的环境中,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综合学习活动。网络课程自主学习模型需要五大系统的支持,包括学习内容支持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习内容设计、学习辅助内容设计)、交互支持设计、学习活动支持设计、评价反馈支持设计和导航支持设计[4]。

鉴于此,本课程设计和制作了“学习中心”模块,提供自主学习所需的主要支持。“学习中心”模块涵盖了课程所有章节的学习内容,每节包括如下项目:学习指导、知识讲解、案例视频、测试习题、练习实训、添加笔记、添加提问,其导航菜单如图1右侧所示。

“学习中心”的所有功能均基于Flash环境下的ActionScript进行开发,服务器端采用ASP动态脚本语言,所有章节目录及其资源数据、测试试题、笔记本和提问数据,均存储在Access数据库中,结构清晰,易于扩展。“学习中心”不仅用于学生课外自学,还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完成案例。在教师指导下,不同能力层次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水平,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案例,便于实现分层教学,缓解不同学习者进度不一、需求不同的矛盾。

1) 自主学习的内容设计。

“学习指导”指明当前小节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建议。“知识讲解”围绕后续案例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提供SWF格式的文字讲解或视频讲解。“案例视频”通常包含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提供“观看效果”、“要点解析”、“步骤演示”和“仿真操练”。“步骤演示”是采用Adobe Captivate录制制作的、配有语音讲解的交互式视频,不仅录制了案例制作的演示画面,还在视频中根据教学需要适时插入板书、提示性强调和扩展性资源链接,增强视频的交互性。“仿真操练”则在“步骤演示”的基础上,需要学习者按照指定的要求单击鼠标或输入键盘进行交互,视频才能继续播放。

2) 自主学习的评价设计。

学习者可以通过“测试习题”和“练习实训”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和巩固,其中,“测试习题”从数据库读取本节对应的试题,在测试完成时报告测试得分情况。

3) 自主学习的交互设计。

本网络课程同时基于Flash环境和Web环境实现了添加笔记和提出疑问功能,学习者可以及时记录学习成果,提出学习疑难,获得同学或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为方便学生查看笔记或疑问的上下文情景,改善交互性和访问效率,笔记和提问具有“回溯功能”,即在添加笔记或疑问时,系统自动在笔记或疑问的正文中附着关联章节的标题和ULR链接,便于他人在浏览时可以快速定位其对应的章节。学生可以管理笔记的分类(栏目),设置笔记的开放方式(公开、小组内可见或仅自己可见)。学习笔记以发表时间倒序呈现,可以用于记录学习心得、笔记摘要和课外资料,具有类似博客的基本功能。

4) 自主学习的导航设计。

良好设计的导航可以为自主学习提供即时有效的引导,常用的导航策略有模块导航、导航图导航、路径导航、书签导航、检索导航、帮助导航等[5]。本网络课程基于数据库技术,实现了检索导航、导航图导航和书签导航。学习者不仅可以对章节目录和关联资源进行检索,还可以浏览章节内容的导航图。导航图图形化标识了“已学”和“未学”,便于学习者把握整体学习进程。

2.2基于UGC的学习资源设计

扩展性学习资源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和整理优秀学生作品、文字教程、视频教程和优秀商业案例等资源,支持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学习(Resources Based Learning),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知识学习深度,并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扩展性学习资源按照“学习中心”的章节结构进行组织和管理,组织清晰,主题明确,学生在学习完某章节后,即可查阅与该章节关联的学习资源,也可以按照资源自身的属性(Tag标签、资源类型、时间等)来浏览资源。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模式,体现了离散、去中心化、非权威化、集体创作与协同创作的特点,包括3个特征:1)Internet上公开可用的内容;2)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3)由非专业人员或权威人员创作[6]。依据UGC的思想,扩展性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了开放的添加工具,教师和学生可以动态添加网络化资源,包括图文教程、视频教程、Flash素材和Flash案例等。学生借助处理工具中的复制/粘贴功能,可以从互联网快捷地收集大量在线资源及其引用书签,进行一定加工。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以实训的形式,要求学生对某些教学内容编制图文教程或视频演示教程,然后上传至网络课程。基于UGC思想的学习资源建设,使学生成为资源的利用者、贡献者和评判者,符合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Resources-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RBLEs)的特点要求,即要求学习者参与资源的编辑、评价、加工处理和意义生成等认知管理过程[7]。

基于UGC的学习资源建设需要考虑如何解决资源质量。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学习者通常缺少应有的概念框架和实践策略,学习者所添加资源的可信度、有效性和可靠性存在不确定性,日积月累会导致信息过载,影响资源利用效率。为此,我们在引入学生参与学习资源建设时,不仅要加强资源建设的管理与控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资源评价技能,还要建立机制,实现资源的筛选。本网络课程提供资源评价功能,学生可以对每一份资源进行打分和描述性评价,可以按评分和点击次数对资源排序,以人工的方式对资源进行筛选。同时,本网络课程建立等级积分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添加优质资源,提高资源整体质量。

此外,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的动态学习资源,本网络课程提供站内邮件、学习笔记、BBS异步交互和基于Flash的同步交互等网络化交互工具,支持学习者获得来自学习伙伴或指导教师支持,促进隐性知识的获取与分享。

2.3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是评价者参照一定的标准,运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做出评定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形成价值判断的过程[8]。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的原则为: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网络化和人性化结合[9]。参照此评价原则,本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化评价手段,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互评相结合,主要的评价形式包括:

1) 单元测试。学生学习完每个章节,通过测试习题和练习实训进行形成性练习和自我评测,了解自己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评估学习效果。

2) 作品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作业提交”功能将实训作品提交至网络课程教学系统中,教师对实训作品进行批阅和反馈。同时,学生相互之间可以对实训作品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品鉴赏能力和学习参与热情。对于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将其转移至“优秀学生作品库”,以资鼓励,便于后续的学生学习。

3) 电子作品集体互评。计算机操作类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单纯的纸质化考试通常无法准确评价学习效果,因此,这类课程在教学过程和学期期末的评价中,一般要求学生提交电子作品,通过学生作品的评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作品的评分常常是由教师一个人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完成的,这种做法的弊端在于:评价主体单一,因为教师个人视角和主观印象的偏差,容易造成评价结果有失公允,挫伤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网络课程内置了一个学生作品集体互评模块,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在网络化计算机教室中演示作品,然后全班同学对其作品进行评分,按照一定规则计算出来的平均分数就是学生互评分数。在作品的最终得分中,学生互评分数占40%,教师评分占60%。

3结语

“Flas制作”网络课程在我校实际教学中应用多年,期间不断充实完善,较好地发挥了课堂辅助和课外助学的功能,该网络课程设计所采用的策略与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借鉴性,期望能对其他院校的网络课程教学有所帮助。教无定法,课程类型、课程性质、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的差异都会带来设计的差异,这仍需我们今后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李美凤,李艺.“螺旋上升”式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计研究[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2):14-17.

[2] 孔凡哲. 基础教育新课程中“螺旋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问题探究[J]. 教育研究,2007(5):62-68.

[3]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0-82.

[4] 吴东醒. 基于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 电化教育研究,2008(6):88-90.

[5] 王同明,闫鹏展. 网络课程中导航系统的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4):30-33.

[6] 赵宇翔,朱庆华. Web2.0环境下影响用户生成内容的主要动因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9):107-116.

[7] Janette Hill,Michae Hannafin. 基于资源的学习环境设计[J]. 钟志贤,译. 远程教育杂志,2009(1):46-50.

篇13

关键词: 校园网络系统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设计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网络已经在各校园陆续建立,给学生生活带来很大的变化,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课堂上广泛使用网络技术,让网络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已经成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课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要“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在校园网上,建立虚拟空间,形成一个个虚拟社区,提供一个网络上的公开的虚拟空间,提供给大众表达自我、交流经验的虚拟环境。随着信息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虚拟学习社区在内容呈现、知识管理、协作讨论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远程教育的热点之一。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丰富的网络空间学习环境,使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成为可能,创造科学、合理、易用、有效的校园网学习环境对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做好课程教学计划,设计丰富课堂内容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体设计思路上,也就是在课程教学计划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应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在校园网上建立计算机学习平台,将课程学习的进程和学习资源呈现在校园网精品课程资源平台上,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校园网覆盖的地方,就可以学习。这满足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法上,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教学时充分利用网上的图书馆资料和服务器上的学习资源,进行生动活泼的教学,同时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的问题。由于本校教学采用大教室教学,一共可容纳200名学习同时学习。为了让大多数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我们在机房内建成了局域网,通过共享资源等方式,达到学习目的。

三、搞好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活跃课堂气氛

为了活跃计算机课堂学习气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采取网络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愉快学习。本校教学系统中安装有相关的在线互动软件,可以组建小范围的局域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比赛、相互讨论,也可以进行师生交流,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如为了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范围的打字比赛,看看谁能最终胜出。再如,可以进行PPT教学内容与制作的展示,让学生做裁判员,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都参与其中。

四、利用考试测试方法设计促进学生学习

考试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不仅是因为要给学生一个可信的成绩,而且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考试测试的方法上,利用网络进行精心设计,也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在设计上,采用校园网提交作业方式,让学生完成平时作业,记为平时成绩。在教室内,通过考试系统随机抽题,让学生现场答题,保证学生考试的公平性,因为这样做,尽管相邻两位同学坐得很近,彼此都能看到对方的答题,但是由于是随机抽题,考试内容是不一样的,避免相互抄袭的情况发生,让学生考出真实的成绩。

五、结语

笔者分析了强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效果的各种课堂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其实,计算机网络这种教学手段在计算机教学中还有更多更广泛的应用。笔者只是基于个人实践,给出了一些经验和案例,以供大家讨论,从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张立国.从“教学结构”到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对教育技术理论建构的哲学思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6(6).

[2]胡钦太.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几个问题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5(6):26-29.

篇14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备;教学改革

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也是我院基于任职能力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使得大部分学员在实践操作时只是按教员告知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而对其中的原理并不理解,导致学员没有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对《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备》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期提高学员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技能形成能力。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为了在单元教学时间融合课堂教学、动手实操和模拟实验于一体。《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指出: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做一体化”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为指导思想、培养为重点是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核心是以合理精简整合、优化教学内容,集知识、技能和态度于一体,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综合运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方向,以实践性技能教学为基础,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以学员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高效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二、《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备》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备》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必修考试课程。通过学习,能使学员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网络搭建流程等基本知识,理解网络层级结构、网络协议、网络安全基本原理,形成中小型网络建设规划、设备配置使用、安全管理的专业基础能力,为后续任职岗位课程学习奠定网络理论与技能基础。

该课程涉及的概念术语较多,理论性较强且抽象,在教学改革的驱动下,课程设置中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紧贴后续任职岗位课程需求和士官学员认知规律,同时保持内容的系统性、先进性。以网络搭建任务为牵引,以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为主线,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基本原理与基本应用。

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备》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培养部队需要的士官人才,根据职业教育及部队需求,在教学改革思想的指导下,落实学院提升教学质量工程精神,坚持理论讲授与实作训练相结合,通过实作训练使学员感知现象、理解原理、形成基本技能。

(一)改革教学内容

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备课程内容较为抽象、复杂。根据“理论够用,重视实践”的教学理论,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四大模块:局域网搭建、网络互联、广域网传输、网络安全管理。按照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逻辑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构建教学内容体系,每个模块由若干个任务组成,以任务引领的方式展开。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各部分内容均包含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训练,用于验证原理和形成基础技能。

(二)改革教学手段

在《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备》教学中,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准备中,充分了解学员基本情况,准备教学设施器材,备课,撰写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以具体的任务实现为牵引,按照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规划总结讲评的流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组织教学,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激发学员学习兴趣,促进教学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三)改革考核方式

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该课程成绩的评定由两部分组成:理论成绩(90%)和平时成绩(10%),试卷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后,该课程的评定由理论考试成绩(占60%)、技能考核成绩(占30%)和过程考核成绩(占10%)3部分组成。理论考核采用试卷库组卷,闭卷考试,由机关统一组织实施;技能考核采取项目抽考与平时实做训练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任课教员组织实施;过程考核主要从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结束语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思路、一种改革,在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之前必须仔细研究该课程的具体特点,制定好实施方案。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备》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及考核环节的改革,既巩固了学员所学的基本原理,又推动其由学习知识向应用知识的方向转化,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了基于任职能力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