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分析
一、引言
虽然“教本无法、教无定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教学实践中,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一些教学方法及模式还是需要被应用起来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科教学基础弱的教师、学科教学开展教学实践尚未成熟的学科而言,采用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成效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其一般并不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当然在课程教学中也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参照其他学科的教学的方法、教学模式进行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尤其特殊性,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更为长久、深远的影响,其课时量、教学内容相对而言不多,强化和巩固的机会也不是特别的多,因此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教学活动而言选择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是十分重要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选择的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法。讲授法是最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属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贴近其实际生活,讲授具体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学生了解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识,这种方法教学信息传递的方式比较直接,更多的是知识的传递,对于行为及情感的影响一般效果不是特别明显。2.课堂合作及讨论法。合作、互动讨论是学科教学中一种相对而言更为开放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个主题、问题进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表。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小组讨论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参与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学生能够更为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特别的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的培养是很显著的。3.利用游戏活动组织教学。游戏可能是学生最为熟悉、最为喜欢的教学组织和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游戏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情感的发展。教师在传统的校园游戏中,是完全可以加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积极的引导下能够更为有效的促进学生其人格的完善与发展。4.角色扮演法与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是心理活动中一种比较有效的、并且互动性、参与性都比较强的一种教学活动。在角色扮演中,学生模仿一些角色,通过角色的一些活动和一些观点的描述表达想法。角色扮演其实就是一种行动的过程,在这其中,学生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模拟、想象、感受以及体验的过程中,他们很好的对社会角色、自身原有角色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当然也会学会更加敏锐地观察身边的感受。同时角色的扮演也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舒缓紧张、发泄情绪很好途径。对于自闭、自卑、内向的孩子而言,角色扮演还能更为有效的克服其羞怯、自卑等心理,对于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基本类似,往往是放在一起来组织教学活动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某一种情景、某一角色的体验情绪情感等放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情景、假设来测试学生的心理反应,这种情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模拟的情境或想像的情境,需要做好情景的构建。比如说,对于具有考试焦虑特点的学生,可以为其创设、设计出一个想像的(当然也可以是现实的)考试的场景,在这样的情景中让学生去反复的训练,在强化中网学生的焦虑逐步消退,起到心理干预的作用。5.实践活动法。实践活动一般都是放在课前、课后等课外活动中的,其的实践方法有很多的类型具,一般参与社会活动(参观、郊游等都是)、考察、社会服务、社会调查等都是常用的形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的数据信息和资源,能够为其分析解决很多的心理问题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学生的服务意识、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6.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是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种很重要的活动形式,其可以和互动、讨论、合作、探究等学生的活动结合起来。案例分析最好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当然教师和学生能够现身说法最好,如某某讲述自己的一些成长故事,讲将家庭、朋友的一些趣事。这个过程能够宣泄情绪、表达自我,也利于促进产生情感的共鸣,增进情谊。基于此,展开的分析能够对心理现象的思考与理解更为的深刻。7.个别辅导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广泛的和普遍存在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关注那些特殊的孩子。这些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边缘学生、差生,教师需给予其更多的关爱。对于问题学生要制定特殊教学辅导方案,帮助这部分学生尽快的解决问题,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班集体中,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健康教育;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
我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据统计,住院病人的抗菌药物费用占了全部费用的50%以上,而国外仅为15%~30%,提示我国的抗生素滥用问题已相当严重[1-2]。因此,如何提高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很关键。本文便探讨了健康教育对住院患者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6月在我院住院的200例患者,均为意识清楚、能独立完成问卷调查者,排除精神障碍、精神病患者。男100例,女100例;年龄18~80岁,平均(55.9±12.7)岁;科室,心血管内科50例,呼吸内科50例,神经内科50例、消化内科50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21例,初中及以下79例;职业,公务员67例,工人56例,农民48例,学生2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100例,研究组10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科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加行关于安全使用抗生素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患者住院期间,通过多种方式如宣传手册、布告栏、多媒体讲座等,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相关疾病病因及临床体征、抗生素治疗方法、药物代谢部位、保存及变质鉴定方法、滥用的危害、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常用应急措施等;由护理人员专门讲授常用抗生素的相关情况,包括治疗作用、服药方法、时间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对安全用药的基本认知和自我保护意识;定期组织患者讨论会,针对前阶段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现象展开讨论,鼓励与会人员积极提问、发言,帮助患者正确认知、对待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行为;每日查房,询问患者用药情况,发现不当行为及时纠正,鼓励患者若有疑问主动询问,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1.3 效果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调查,由住院患者自主完成;调查内容包括安全用药知识、获取用药信息、遵从医嘱3项认知情况,采用5级评分法;将原始总分转换为标准分数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认知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按α=0.05的检验水准,以P
2 结果
较之对照组,研究组加行健康教育后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情况明显好(P
表1 两组患者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情况比较(±s,分)
3 讨论
抗生素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在感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着神奇的疗效,对人类的健康水平及生命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抗生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仍有部分伴有许多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致命[3-4]。因此,合理安全使用抗生素才是关键。本组对住院患者加行抗生素安全用药健康教育后发现,患者的安全用药知识认知、用药信息获取认知及遵从医嘱认知均明显提高(P
本组总结经验如下:(1)实施健康教育前,应做好充分准备[5],医院领导召开动员大会,鼓励医护人员自觉树立合理、安全用药的观念;各科室成立安全用药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带头,制定符合科室需求的管理制度及健康教育计划;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及医患沟通技巧。(2)实施健康教育后,研究组患者更注意抗生素相关信息的知晓,尤以不良反应表现、应急措施更为明显,患者重视药物信息的知晓,有助于自我监测相关不良反应;在接受治疗时,研究组患者改变了被动接受的态度,积极参与治疗,表现出主观能动性,更加关注药物安全问题如药品信息正确性、效期、是否变质等;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也更好,能听从护理人员,按时按量用药,能较好地遵守注意事项如饮食禁忌等,忘记服药及改服其他药品前能主动寻求医护人员指导。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可提高住院患者的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值得深究应用。
参考文献:
[1]吴锋锦.浅谈滥用抗生素的危害[J].健康必读杂志,2013,(6):423.
[2]张丰三.浅谈关于医院安全用药的问题[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5):235-6.
[3]白晓黎.我院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6):109-10.
[关键词] 艺术治疗 发展性艺术治疗 心理健康教育
一、艺术治疗的原理
心理学家认为表达是人类的本能,人们可以通过艺术活动中的表达来达到身心和谐。而艺术治疗正是“以艺术活动为媒介,以心理理论和艺术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咨询师、来访者和艺术作品三者关系来发挥作用。”
艺术治疗(art therapy)最初仅包含绘画等视觉呈现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研究者逐步将范围扩大至音乐、雕塑、舞蹈、沙盘、心理剧(角色扮演)、即兴创作等各类形式,此为广义的艺术治疗,统称为表达性艺术治疗(expressive therapy),其中又以绘画和音乐两种最为常用。由于人们的思维大多以视觉为主,一些被压抑的创伤性经验用语言无法提取[1]。这成为降低言语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作为非言语治疗(nonverbal therapy)的艺术治疗很好的突破了言语表达的限制。
早期的艺术治疗主要以治疗性为主,常用于精神疾病及严重心理问题的康复中,如医院、精神卫生康复中心、特殊学校等。随着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发展和实践,艺术治疗开始分化为治疗性和发展性两种取向。本文中的艺术治疗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与潜能开发为目标的发展性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重视对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解读,认为从事艺术活动的人会将情感和内心冲突投射至艺术成果中。其中应用最多的是绘画分析技术,如续笔画、学校动态图、画人测验(DAP)、房-树-人测验(HTP)、八张卡片重复绘画测验(8CRT)等。通过对绘画作品比例、布局、线条特征、色彩使用、阴影描绘以及细节的分析来解读人的心理状态。而艺术治疗理论学家Eidth Kramer认为,即使不对艺术治疗的成果进行投射技术的解释,艺术治疗操作过程本身也能导致积极的改变[2]。如大声的歌唱与呼喊、对柔软沙具的抚触和摆弄、颜料的倾倒与挥洒、对硬质材料的折叠与搓揉等,从事艺术行为本身在较安全的氛围中使来访者重新面对冲突,重新整合人格,通过领悟与升华释放压抑的情绪和原本不太明了的思绪。
二、艺术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价值
教育部制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中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发展性艺术治疗正向、积极的取向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立足教育和发展的目的十分契合。
艺术治疗在国外学校心理咨询中应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显示出独特魅力。上世纪70年代美国首先把艺术治疗理念引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干预性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针对有行为问题的学生采用绘画教学为主的艺术治疗,提升学生的情绪管理和人际沟通能力。日本则为辍学儿童提供绘画、雕塑等艺术治疗,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并回到校园[3]。
目前艺术治疗在我国发展较缓慢,部分教育者开始尝试在特殊学生群体中进行艺术治疗,包括情绪障碍、经历创伤以及自闭倾向的儿童。将艺术治疗应用于孤残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认为艺术治疗有助于受到创伤儿童的情绪稳定并促进意识行为的发展[4]。易红等的研究显示绘画艺术治疗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留守儿童的自我概念,改善社交功能[5]。将发展性艺术治疗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较少,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创造性地探索和实践适合中小学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与模式。
发展性艺术治疗能够通过表达促进个体对自我的探索和领悟、对情绪的觉察和调控,提高人际交往及环境适应能力。艺术治疗具有非语言表达、支持关系安全稳固、情绪体验与认知思考整合等特点,填补了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空白,是对以语言为最主要载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补充。
小学低年级学段或学力不足的学生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理性思维能力、情绪体验能力发展不完全,即使主动来访也无法准确的描述事件和表达情绪,笼统、含糊、抽象的语言较多,缺乏“具体化”常令心理辅导老师无法判断。艺术治疗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能够帮助低龄学生较快的澄清问题。
此外,由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学生的认知中走入学校心理咨询室意味着心理或“精神”不正常,因此主动来访的情况较少,多是由班主任或家长带入心理咨询室。在这类情境下学生的防御心理非常强,言语类咨询效果不大,甚至会起到反效果。艺术治疗平和的表象和有趣的内容能够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有利于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三、发展性艺术治疗的应用范围
艺术治疗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可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内容多样、形式丰富。发展性艺术治疗适用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辅导内容、不同社会需求和情感需求的儿童与青少年[6]。
把艺术治疗引入常规心理活动课,可以发挥艺术治疗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任和支持的氛围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艺术治疗还能以活动渗透的形式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个体心理辅导、朋辈辅导中应用。在艺术类课程、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等各类德育活动中,也可融入丰富的艺术治疗元素。在学校教育背景下,艺术治疗还具有融入美术、音乐等艺术学科教学中的独特优势。这不仅符合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也符合艺术治疗应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功能与价值实现。正如鲁道夫所言“艺术治疗同时是一种艺术教育”,如音乐治疗常用的“热身-聆听-分享-重构”环节就与音乐课堂学科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1.学业困难
在学业困难学生的辅导和提升中,艺术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孟沛欣等的研究认为艺术活动的各项环节可以提高注意力、抽象与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等认知能力[7]。
同时,艺术治疗包含表达、创造等元素,在从事艺术活动时,心理健康教师常能发掘平时不易发现的学生性格与能力的强项。如果能够及时鼓励强化,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建立自信心,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培养的自信心及获得的情感支持可以延伸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事件中。
2.自我认识
青少年阶段保持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核心就在于如何看待自己。而现实生活中中小学生由于自我认识偏差引起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较常见。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分化与整合、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自我是此时重要的心理发展任务之一。
艺术治疗作为有效的心理测验和咨询方法,能够有效的避免防御机制,引导学生对自我的深入思考和顿悟(insight),改善自尊水平,主动发挥内在的积极能量,实现自我价值[8]。如“自画像”的创作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认识自我的不同角度,引发对“现实我”和“理想我”的思考。
3.同伴关系
在攻击、人际交往困难等行为问题的干预上,艺术治疗比传统心理咨询中使用的正强化、创造良好环境等方法简便,比单纯的说教和惩罚有效。毛丽娜关于艺术治疗对儿童攻击性的干预实验显示,绘画、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恐惧、焦虑、冲突等负性情绪的作用,戏剧、故事讲述的艺术治疗则通过直观展示人际交往过程提供儿童习得和模仿人际交往技巧的机会[9]。
团体艺术治疗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间的人际互动、观察与合作,丰富交往手段和表达方式,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同伴交往产生的问题尤为适合。长期进行的艺术治疗团体可增进团体内成员的交往。在校园生活中较难建立良好同学关系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群体归属感和稳定的心理支持,自发地助人自助。另外,艺术治疗活动提供了一种合理的宣泄负面情绪(如愤怒、敌意、悲伤)的方式,避免将不良情绪带入人际交往而引起的同伴关系问题。
团体艺术治疗能够丰富朋辈辅导、主题班会等活动的形式,其中心理剧已被引入中小学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剧取材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表现形式的多样化迎合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对内心世界的洞察,体验到了不同的反应方式,有效促进对他人情绪和想法的理解与接纳,从而改善同伴关系。
4.家庭关系问题
Kwiatkowska在20世纪70年代将艺术治疗引入对家庭关系问题的治疗中,认为家庭是学生的来源及归属,孩子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湖南省教育厅2009年立项课题研究显示,绘画艺术治疗具有促进单亲家庭亲子交流的积极意义[10]。
当前中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家校联系,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其中又以亲子关系最为关键。将艺术治疗融入亲子活动,创造了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探索的机会。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以积极的态度引导亲子沟通,在共同完成绘画、泥塑、剪纸等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形成新的关系,体验新的乐趣。
发展性艺术治疗主要讲视野聚焦在个体内在的积极品质上,期望促进个体的自我领悟和自我完善。与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较常用的焦点短期模式相比,艺术治疗需要较长的周期。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尽快的回到常规的学习生活中,因此要避免冗长的讨论与分析,尽量达到“短时高效”。
由于艺术治疗理论基础和实践活动起源与西方,在我国中小学应用中需避免全盘照搬西方的模式和活动内容,而应致力于“本土化”,探索更贴近中国学生思维习惯和审美取向的艺术治疗活动。东方文化自古就有修身养性、身心和谐的概念,传统文化中绘画、音乐、建筑等东方元素都为艺术治疗在学校的应用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此外,虽然艺术治疗可应用范围广泛,但仍是专业性较高的工作,对参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活动场地、器材等有较高要求。在活动前需根据学生的学段、认知水平、团体动力等确定活动目的和理论基础,选择合适的艺术活动内容,活动中也应根据个案的变化灵活处理,避免艺术治疗过程的僵硬化,切忌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
参考文献:
[1] 魏源. 国外绘画心理治疗的应用型研究回顾[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8(27)
[2] Kramer E. Art as Therapy with Children. MA: New York: Schocken Books 1971.
[3] 钱初熹. 国外心理治疗取向的中小学艺术教育及其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6(7)
[4] . 艺术治疗――促进孤残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J]. 社会福利, 2007(6).
[5] 易红, 王祝康. 绘画艺术治疗在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干预中的应用[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3(2).
[6] 陶琳瑾. 绘画治疗与学校心理咨询:一种新视野下的整合效应[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11(17)
[7] 孟沛欣,郑日昌,蔡焯基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团体绘画艺术干预[J]. 心理学报, 2005,27(3)
[8] 蔡宝鸿. 绘画自我分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07(29)
关键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将健康教育与系统的护理行为相结合,贯穿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环节,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我科自2001年正式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以来,不断探索有效健康教育方式,完善健康教育内容和手段,取得较好成效,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1全面提升护士开展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护士作为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责任感以及自身对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方法及技巧的掌握程度都影响到实施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1.1引导护士正确认识临床护理教育 我科通过理论灌输、行为引导、案例分析等各种方法的结合应用,积极引导护士充分认识到医院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解决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增强整体护理效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作为医院临床护士,不仅要给患者提供治疗和护理,还要为促进患者的健康提供服务,教给患者及家属有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使其对疾病防患于未然,正确对待疾病,减轻心理负担,调动主观能动性,自觉配合医疗、护理,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避免疾病复发,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
1.2督促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知识 要达到预期健康教育的目的,护士自身应熟练掌握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知识。我科在充分完善健康教育资料的同时,通过理论授课、查找资料、现场提问、试卷考核等形式,督促护士认真掌握相关知识,才能正确指导患者。
1.3在实践中引导护士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技巧 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有正式的护理健康教育活动,即按教育程序,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和必要的工具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专题的健康教育;也有非正式的护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以语言教育方法为主,比如在进行护理活动时,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简短的说明和指导。教育方法有语言教育、图文宣传、电化教育、实践教育等。常用的教育技巧有基本沟通技巧(如谈话、提问、非语言沟通等)、组织小组讨论或座谈会、组织专题讲座等。护士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些方式、方法和技巧,才能不断提高护理健康教育的水平,确保护理健康教育计划的有效落实。我科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以老带新、言传身教;制作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经验交流、总结提高等方法,引导护士逐步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技巧。
1.4 制作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指引护士规范、连续、完整地为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健康教育路径是依照标准护理计划,为某一类患者制定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的路线或表格[2]。我科将科室常见病多发病,分别制定相关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将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内容标明,护士可根据路径表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时间性,循序渐进、分期分段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3]。
2丰富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资料
2.1制作常用健康教育的影像资料 我科拍摄了如术后基本活动方法、甲状腺功能锻炼方法、乳腺癌根治术后功能锻炼方法等影像资料,结合语言教育、现场指导等,有效地加深了患者及家属的印象,使其能尽快掌握并应用。
2.2 制作健康教育小卡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常规做好口头宣教的基础上,我科还实施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小卡片为模式的健康宣教方法,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健康教育小卡片设计小巧、精美、便于携带,将疾病知识、用药指导、检查注意事项、出院指导等内容用简洁的话语,配合形象的漫画图案,使患者或家属愿意阅读,利于掌握。同时也方便护士随时持卡宣教,不易出现遗漏或错误。
2.3开设健康知识小课堂 随着医院结构和服务功能的不断扩大,护理健康教育得到不断的发展,其内涵也由狭义向广义扩展。狭义的护理健康教育,其目标是针对患者个人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特点,通过健康教育,促进身心健康;广义的护理健康教育,是以健康为中心,为改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社会成员以及医院职工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我科从2012年开始,每月开展四次健康知识小课堂,通过幻灯普及常规健康知识及本科相关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同样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好评。
3完善评价措施,确保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3.1实施护理组长评价、护士长抽检制度 我科采取护理组长评价、护士长抽检制度:护理组长对本组护士所进行的健康教育内容必须逐条进行评价,了解患者是否真正掌握,宣教内容是否齐全,还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指导,督促责任护士进一步做好相关临床护理宣教工作;护士长每周抽检部分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情况,了解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是否执行到位,组长是否认真进行效果评价,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等。通过上述制度,促进本科健康教育知晓率达100%。
3.2问卷调查 为了确保健康教育的效果,每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从中了解这段时间来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患者及家属有哪些意见建议,从而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认真满足患者及家属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
4增强法律意识,避免法律纠纷
进行临床护理教育过程中所有教育指导内容均应来源于正规出版刊物,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方能有效避免法律纠纷。
我科通过上述措施,提高了护士进行临床护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丰富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完善了临床护理健康教育资料,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知晓率;许多护士受到患者的表扬,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责任心和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化前珍.社会护理学概论[M].西安:第参考文献.
[1]张振路.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指南[M].广州:广东科级出版社,2002:1.
[关键词]健康教育处方;通知检查
21世界是人口老年化的时代,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数量不断增大,疾病发病率不断增高,而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缺乏养老,照顾等基本社会保障,住院期间常常没有家属24小时陪同。由于老年患者具有健忘特性,常在晨起后遗忘已通知检查的注意事项,而留错标本或进食,导致当日检查取消或延后,从而导致检查结果的延迟和住院天数的延长,使患者住院费用增加,对医生治疗方案的设定、患者的康复均带来不利影响。近年来,本科将临床中常用的检查项目的的目的及相关要求自制成一系列健康教育处方,并应用到检查通知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6年9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老年科住院的生活完全自理的夜间无陪伴老年患者90例,按患者入院的单、双月顺序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单月为对照组,45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3.9岁;双月为干预组,45例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6.8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通知标本留取及检查时,仅采用口头宣教的形式,由责任护士根据医嘱通知患者第2天需要留取标本的方法及相关检查的注意事项及要求,并听患者复述一遍。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发放由科室自制的各种健康教育处方。处方单的内容为各个检查项目的目的及相关要求,内容制作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色彩鲜艳,字体合适。系列处方包括:①健康教育处方(一)--彩超。②健康教育处方(二)--胃镜。③健康教育处方(三)--肠镜。④健康教育处方(四)--造影检查(心脏、胃肠道造影)。⑤健康教育处方(五)--磁共振。⑥健康教育处方(六)--纤支镜。⑦健康教育处方(七)--尿标本留取须知。⑧健康教育处方(八)--24小时尿标本留取须知。⑨健康教育处方(九)--尿培养留取须知。⑩健康教育处方(十)--葡萄糖耐量实验。将处方单贴于床头柜上,通过醒目、直观的健教单达到提醒和强化患者记忆的目的。
2结果
干预组的宣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附表。由附表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处方的实施可降低无陪伴老年患者遗忘检查的发生率;提高了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3讨论
自制健康教育处方的优点:①可根据患者检查的项目,选用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②能够使宣教更有条理,内容清晰,杜绝了交待不清及漏项[1]。③置于患者床头柜后,通过视觉刺激,随时提醒患者,避免遗忘。④不易掉落,且便于护士随时核对该患者的检查项目,随时提醒患者。⑤检查结束后可撕去,不需回收。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记忆力下降成为常态。在住院期间,当患者缺乏家庭照顾时,容易遗忘护士交代检查的注意事项,健康教育处方在护士常规宣教后可随时直观的提醒患者,避免遗忘检查的发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