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高中地理 课程设计 新课标 对策
教学设计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是落实课程理念的基本条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设计的研究在当前更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标“三维”教学思想的提出,为目前高中地理课程设计的研究定下一个基本的思路。经过10年不断的探索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整体模式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但仍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需要高中地理老师继续研究。
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基本内涵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概念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和教学心理学、传播学、地理学、构建主义、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办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
(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内涵
通过对地理教学设计概念的分析,我们看出其基本内涵强调的是:(1)教学设计的宗旨在于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一定的服务,在过程中,教师酱油“领导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引导者”。同时强调服务的对象是所有学生,而仅仅是老师喜欢的学生;(2)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强调以系统的方法为指导。教师必须通过系统的方法整体来考虑地理教学的设计,防止设计的遗漏;(3)地理教学设计要求必须从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教师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以促进有效教学的生成,实现教学的优化;(4)地理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虽然教学的整体思路定了,但在生成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时,应该预设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
二、 加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注意点
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大家已经相当熟悉,本文就不在多做论述,下面就本问认为重要的几点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拟定全面、合适的教学目标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已基本采用“三维”模式。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于同一教学内容,不同老师之间教学目标设计的差异是非常大的,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及教学目标内容量二个方面。
教学目标难易程度的定位,要以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最佳。目标太高,学生难以达到,就会产生挫败心理,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学习毫无压力,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所谓教学目标内容量,是指是否包括了“三维”教学模式所要求每一个部分,特别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部分的设计是否全面。
(二)协调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在实际工作中,不少老师都会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有了预设也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生产,所以,这种预设是不是需要还是个未知数。有这种看法,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预设的作用。预设的目的首先是一种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是为目标的生产服务的;其次,预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并不是所以的预设都是教学必须进行内容,它建立在所以可能发生的基础上的,是保证教学过程始终处在预设的范围内,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的前提;最后,预设是确定学习方式的重要保证,预设的内容不仅要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更要预设学生的学,学习的内容,及学习方法的选择等进行预设。
(三) 重视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分析学生的需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兴趣、学习中思想情绪、现有知识水平,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计划
(四)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在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和性格爱好,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程的情趣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包括:探究性学习、实验性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等教学形式。
(五) 加强老师的专业素养
专业素养包括多个方面,一是老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二是老师的职业道德,三是老师的教学风格,四是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平时教学过程,地理老师就主动加强自己在这几方面上的培养。
三、结论
本文从理论角度对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述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教学设计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来说,对其教学设计的研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李芒.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刘彩凤.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创建教学设计书[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1):109-110.
【摘要】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基础工作是优化教学设计,整个教学工作都是按照教学设计的框架与基调开展,教师应当明晰思路,确定优化设计的基本路径与关键举措,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优化分析
一、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思路的优化,应当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是对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落实,以及建立在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发展状况分析基础之上的一次优化与改进。其基本思路应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定位好师生角色关系。教师应当以课程改革为引领,正确定位师生关系,从而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要钻研吃透教材的内容。教师应当从地理教材的编辑意图入手,构建地理教材知识点与能力培养要求的框架,从而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与精髓,站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设计,才能够保障教学设计的全面与深入。三是要吸收借鉴成功的经验。既要深入研究自身的教学实践,同时也要抬头望天,从别人已经成功的经验中汲取技巧,将其与自身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实现更快的进步。四是要立足学生的能力发展。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当建立在学生地理学习基础与能力之上,只有认真全面地分析学生实际状况,才能够对教学工作形成准确的定位与思想认识。
二、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路径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以课改理念为指引,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教学差异的兼顾等方面着手,全面优化和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首先,地理教学的目标设置应当体现全面、科学原则。地理教学目标应当体现情感、能力与知识的三维要求,既要对地理教学的知识点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也要对学生地理分析研究能力做出具体规定,还要灌输和渗透对学生的地理情感教育,三个方面的目标都要在教学设计中予以体现,缺一不可,体现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原则。例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学目标上细化为知识、能力与情感三个目标,知识性掌握要求方面侧重于要求学生了解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成因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危害程度;能力培养方面侧重于提高学生对图表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环境问题成因的表达;情感方面则强调环境意识的培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维理念。通过三维立体教学目标体现对地理教学素质化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科学,要依据教学目标要求科学定位难度系数,要基本接近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否则就会与学生的学习实际能力相脱节,不利于整个地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其次,地理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当体现自主、创新原则。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当全面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应当成为教师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的主要方向。为了体现这一要求,教师应当对学生课前预习活动提出明确要求,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搜集地理学习相关的资料信息,尤其是针对所学内容搜集地理基本信息,以及相关联的知识,这样的活动能够为课堂地理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在课堂教学组织环节,重点应当体现对学生思维的引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和载体。学习载体原则上以合作学习小组为主,学习线索则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学习活动。例如在《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中,笔者专门设计了一组思考题来引领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的意义和典型特征、发展动力是什么?工业农业和三产对城市化的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有何差异。”这样的思考题基本涵盖了教学的重点与要点,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显著的引领作用,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维活动更为活跃,理解效果与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创新还应当体现在保护学生思维积极性与创新性方面,教师向学生提出开放性的思考问题之后,应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观点讲述出来,不要有所拘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重点进行补充完善以及纠正,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还要组织学生对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研究,在辨析之中深化认识与提高理解效果。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而且对提高学生地理思维水平与学习探究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地理教学的评价评估应当体现立体、激励的原则。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成绩如何,并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唯一指标,教师在地理学习评价评估过程中,既要重视结论性指标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过程性指标的评价。还要进行分层评价以及全面评价,只要达到了规定层面要求的,都视同为学习达标,以这样的差异性评价保护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与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还应当多开展鼓励和表扬,以这样的积极情感提高地理学习氛围的和谐程度,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地理教学设计的优化,对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准确定位,无论是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学生的全面分析还是方式方法的选择,都应当体现精炼、科学、高效原则,在此基础上设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模式以及实施教学评价等等,从根本上解决地理教学成效低下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有道.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J].池州学院学报.2008(02)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合作教学
一、合作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基本概念
“合作学习”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面推广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学科的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强化“合作学习”的教学观念,注重对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地理学科属于文科教学中的老大难学科,被称为“文科中的小理科”。在地理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往往要涉及大量的公式计算。在“等高线”“等深线”等相关计算中,必须要采用一定的理性思维。新课程标准形势下的高中地理课教学模式下,开展合作教学模式的教育创新,是对高中地理课堂的一种高效创新。复杂的教学环境对广大的地理学科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效展开“合作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可行性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包容度
在我们国家的新课程标准下,开展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合作教学模式下的教育工作创新,很有必要。老师应该对学生的“自我意识”加以尊重和理解,针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布置与之匹配的课后作业,从而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预设更大的包容度。
对于偏科较严重的“理科男”,高中教师可以在课后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在课后针对学习效果较差学生学习方式的进行分析,对症下药,从而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差异化教学,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地理课程中的“地球自转公转”“时区计算”等教学难点开展多媒体教学,将互联网教学方式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
2.立足教学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内容重点设置
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过程中,发生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摩擦。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吸收学生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建议,在合作教学的模式下,弄清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最大难点。然后,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重点的具体设置。
3.安排小组和活动,开展“预见性的”地理教学设计活动
对于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来说,高中地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开展“预见性的”地理教学设计活动,将地理学科中的教学难点设置成一个课题,有序开展各种各样主题的地理实验。
教师在解答地理难题的时候,还能够把各种抽象的地理现象,转变成具体的物体运动规律,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找到相关地理课题实验性学习的最后答案,实现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最大成功。
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迅速,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和工业化大生产蓬勃发展。在全日制中学中开展地理学科的课程教学设计工作,重点是对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划分出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合作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应该从最大程度上深入挖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要立足于已知条件,进行定向思考,从而找出解决地理难题的普遍性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全科.高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04):115―118.
[2]旋晓伟,王 林,王晓青.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01):125―128.
[3]孙丽君,周申立,卢 敏.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2(12):125―126.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提出,加德纳对智能定义包括三个层面:智能是在单元或者多元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并有创造意识的能力;是人们能够在生活中面对问题情景并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是人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候不断积累新知识的能力。依据智能的历史性、生物性、所具有的特定符号系统和文化作品成果四项指标,他可将智能分成8种不同的类型,即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
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有竞争力的人才已经不仅仅是高学历的人,而是要求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其素质除了知识储备,还有与人沟通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能力等。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发展对当今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更加多元化,多元智能理论为中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而这些环节如果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考量,可以对传统教学设计进行补充。第一,传统的学情分析是对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状况、思维特点、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等进行分析,通常是对年级、班级的学生群体进行的分析,而多元智能指导下的学情分析,首先分析班级学生群体的智能优势,如哪些学生的逻辑数理智能占优势,哪些学生的语言智能水平更优,还有一些同学在音乐、身体运动智能等方面有更高的天赋。然后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设计恰当的智能组合,提升教学效益。第二,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学主要是培养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学习知识的过程、使用的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态度体验、价值观冲击。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目标可以直接从各个智能出发进行设计,还能够打破教学目标缺乏层次性的现状,灵活设计出使不同程度学生在一节课后或者一段学习都有所进步、能够达到自己层次水平的目标,以满足不同智能优势、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三,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打开思路。首先,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与师生观,让教师意识到其实每个学生都是“聪明”的,只是聪明的地方存在差异。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设计出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安排多种形式的学习材料,这样教学效果的必然更加。其次,多元智能为教学地理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教师在分析某一知识点时,可以灵活变化,例如可以直接阅读段落学生的语言智能,也可以启发想象让其发挥空间智能,或者出示图表分析,发挥学生数理逻辑方面的智能等。也可以放开手,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优势智能路径学习,即“条条大道通罗马”。第四,教学评价的标准也可以是多元化的。多元智能视角下的评价标准不仅可以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进行全面的测量,并且其更加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标准,更能发挥评价本身的价值———促进学生的进步。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设计举例
一、概念的界定
1.教学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认为:“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其特点是在各科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陶冶品情操,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针对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关于教学设计的含义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观点:一是认为教学设计是系统规划教学的过程;二是认为教学设计是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过程;三是认为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本文主要认同第一种观点,即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教学中的相互联系的各部分做出的一种整体安排或策划。
3.地理教学设计
我国地理课程专家袁孝亭先生认为:“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理论、传播学、地理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地理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在地理课程中的具体运用,它既符合教学设计的特点,也符合地理教学的要求,遵循一般教学规律。
4.地理单元教学设计
地理教学设计按照其设计范围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学年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时教学设计,教师在接受某一年段的地理教学时,往往会从学年的角度出发进行一个整体规划,再将教材划分为若干单元、进行单元设计,最后再具体到课时的教学设计,即我们所说的备课。学年教学设计和单元设计属于宏观和中观层次的规划,而课时设计是从微观角度,着眼于具体的一堂课,在表述上更为细致。地理单元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了完全的解读、剖析后,加以教师自己的理解,并根据授课学生的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把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转化成符合本校学生的教学内容,并把教学内容分割成一个个教学单元,然后对每一个单元进行统筹安排,制定出一定的教学策略,确定出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这里的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和地理教学单元不同,地理教学单元是将相对完整的一个教学内容组织起来进行集中讲授。
二、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单元化的必要性
1.从教学内容上看
从教学内容上讲,单元教学设计不再拘泥于教材固有章节顺序,改变以课本为中心,依据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科内在逻辑,统筹重组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体系。例如,《大气》单元中主要围绕大气运动来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大气运动、天气系统等就成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大气环流和天气过程成为本单元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同时,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缺乏整体性的单课时教学设计难以完成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上看高中地理需要单元教学设计。
2.从教学目标上看
在《地理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了地理学科的本体价值,是三维目标系统的基础与核心,要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合成为实现育人价值的必要手段;“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保证课程顺利进展的操作系统,是学生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时的亲身经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彰显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和最终目标,但却不能直接“教授”,必须有机渗透、自然感悟,无拼凑或“贴标签”之感。理想状态是以有意义的人文或科学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动机或使命感,积极投身于研究性学习,通过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学会学习,又学到知识与技能。总之,三者应该是有机融合、不可分割的。
3.从教学策略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