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财税行业前景范文

财税行业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06

财税行业前景

篇1

关键词:财税;纳税人;服务

富兰克林曾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死亡和税收以外,没有什么事情是确定无疑的”。这一句话揭示了财税是一个横跨所有行业,记录、服务和监督着所有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已进入“新常态”,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都处于转型的阵痛期,财税服务行业也不例外。自2016年开始,会计师事务所传统“报告类”项目明显减少,注册税务师从职业资格转型为级别认定,尤其是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涉税专业服务监管办法(试行)》的公告出台后,传统的鉴证服务已经不再是财税行业主流。《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的发布标志着财税改革在不断深化中再次提速,各项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从2016年开始,财税文件如雪花般向财税服务从业人员飘来,标志着进入了新一轮财税改革的重要阶段。新一轮财税改革以“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合理划分事权和财权”三条主线展开。在这三个财税改革重点线索中,预算管理是基础性工作,必须提前铺垫,先行完成;在税制结构调整完成后,收入分配便可以随后进行;财政收支,事权财权的划分要确定责任,需制度改革并建立量化指标。按照中央的部署和相关文件的要求,2016年要基本完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2020年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在现代财政制度下,财税服务行业目前遇到的机遇、挑战是什么?又如何应对呢?

一、随着财税改革,在新的业态下,财税服务行业将迎来新的、更多的业务和机遇

(一)随着政府改革向纵深发展,财税服务将更多元化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规定: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政府所需的事务性管理服务。政府购买性服务的增加,使得财税服务呈现多样化。财税服务人员的服务对象会从传统的企业客户端向政府端转变。同时,随着政府改革向纵深发展,税务机关逐渐会内生很多服务需求,如,政府委托财税从业人员对对供货方的纳税服务情况、税员管理及信用情况做评价,作为甄选供货商的优劣的参考。这些服务会向社会转移,要求财税行业提供,具体会有:税款征纳鉴证、税收培训咨询、业财税综合管理、协助税务检查和稽查、投资项目税控分析等。具有一定级别和社会知名度的财税企业可以参与如社保核查、政府项目投资税务顾问等其他政府购买服务的竞争。

(二)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财税服务范围将更广阔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家支持企业”走出去“,将产能向国际方面输出,财税服务人员需要随同客户一起向国际方面发展。这样一来,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财、税、法+”服务,及时落地进出口税务服务以及其他的涉及国际税收的业务。在国际化背景下,税务机关会非常重视反避税的工作。税务机关将通过打通数据平台,建立信息共享的方式对跨境业务和税源将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监控。随着跨境交易信息的共享平台的建立,跨境税源风险监管机制的完善,“走出去”企业需要在业务发生前做好业务、财务和税务情况的部署和测算。财税企业可以为客户提供先手服务,帮客户制订提前应对预案,以适应新的国际税收环境。

(三)在纳税人分级管理的背景下,财税服务将“专业化+定制化”《国地税征管改革方案》对纳税人实施了分类分级管理,“方案”中明确税务征管工作的方向为“抓大放小”,加大了大企业税收征管的层级和力度。这样一来,财税服务企业的主要客户群体就是大型企业。大企业属于绝对的优质客户,服务内容需要更加专业,服务流程更加贴心。为了能留住大客户,财税企业需要开发出高附加值的定制化服务。比如,在财税服务的提供上针对企业业、财、税管理中的弱点和盲点提出优化方案,并做出税收风险控制模型对其修补。对大企业的项目投资等业务内容、适应的优惠政策要给与专属化和定制化的方案制定,并代表客户与税务机关进行协商和沟通。

(四)在大数据财务背景下,财税服务将突出风险控制价值在信息化时代,各方都认识到大数据的价值。大数据的使用对于税收征管双方都是有利的,上有利于国家治理,建立和谐法制环境;中有利于税收征管的效率和效果;下有利于企业风险筛查。同样,财税行业也将利用大数据与客户涉税资料进行比对,根据专业分析和经验判断及时发现涉税风险及控制涉税风险。

(五)在建立自然人税收征管体系背景下,财税服务将逐渐从B(Business)端向C(Consumer)端延申目前税制改革的重点是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并提出建立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高收入自然人将受到税务机关更严格的监管,这部分高净值纳税人将会聘请专业人士为其提供纳税服务并进行税收风险分析。财税服务将从现有的企业税收服务向个人服务延申,如个人理财、家族信托领域。

二、新的形势下,对财税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一)专业要求更高财税服务工作者未来要逐步放弃鉴证类的“红海”,向行业深处的“蓝海”进军。相同的技术与手段的市场竞争,必然是相互压价与质量打折的恶性循环。这样的路是走不远的。既然要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比拼的必然是专业水准。以前大家一直都挤在一起“出报告”,只顾低价竞争和填写底稿,专业技能竞争不明显,客户针对性服务不强,尤其是中小事务所。低技术含量和低价格的竞争造成利润不高,人才培养跟不上,人员流动非常快,品牌和特色无从谈起。

(二)税收风险更大目前,我国企业准入门槛变低,税收征管的重心后移,加强企业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管理。税务稽查使用抽查与轮查相结合的方式,也是重点税源。重点税源企业除了每五年必须要被论查一次以外,还会随时有被抽查的风险。税收的遵从风险变大,遵从成本也在变大。中小型企业纳税遵从都参差不齐,纳税人违反税法风险在增加。财税行业在提供鉴证服务和代理鉴证服务时,风险也会相应增加,需要更加谨慎。

(三)信用风险更高2018年实现征管数据向税务总局集中,纳税信息和纳税信用共通共联、统一管理,涉税信息实现了共享。在税务信息和银行信息打通以后,个人账户逃税也毫无机会,纳税人的失信成本大幅增加。

三、应对策略

(一)从企业层面,建立全程税收风险控制机制规范的内控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生产运营战略的正常运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从立足于与财务转向于纳税,建立以纳税为中心的企业财务内控机制,确保经营目标在税收风险最小化的环境中完成。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套能对企业涉税情况进行及时搜集、处理和反馈的信息化系统,通过对涉税过程的全程控制,达到减少风险并控制涉税风险的目的,降低财税服务的风险。以纳税为中心的内控机制主要有三个方面组成,建立税收风控系统,建立纳税指标异常评估平台,建立与税务部门涉税协同的核算渠道。

篇2

关键词 营改增 财务管理 影响 应对对策

一、前言

营改增政策于2012年开始实施,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产业融合与税收制度改革。政策实行后,制度不断完善,实施中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财务管理理念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营改增背景,以企业财务管理为研究对象,从营改增概述,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对营改增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展开了简要论述。

二、营改增概述

营改增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简称,利用增值税抵扣机制,保障纳税人的利益避免重复征税,以此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而进行的结构性税收改革。在“十二五”时期作为重大的税制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涉及的众多行业中已经推广到全国范围内。从改革现状来看,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税收负担大为减轻,推动了各行业的发展,从而实现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在现实中仍然存在与大多数情况相反的现象,部分企业税收负担反而加重了。

三、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企业费用的影响

在营改增未实行之前,企业的营业税与各种支付的费用都可以看做是一种成本费用,在交税前进行扣除处理。实行营改增政策之后,在各种营业费用中,在增值税中对进项税额是可以抵扣的,作为进项税额的那部分不在成本费用范畴之内。而且增值税出现之后,营业税相关的费用会减少,成本费用总额也就减少了。

(二)对资产与成本的影响

对企业征收的增值税依据企业规模、营业额而定。在营改增的影响下,对于资产与成本而言存在一定差距。对于一般纳税企业来说,实行营改增政策之后,在资产成本事项中并没有体现出进项税,所以降低了资产成本的标准。[1]对于小规模的纳税企业来说,资产成本不会受到增值税的制约影响,进项税也不会被抵扣。基于这样的背景,财务管理的相关事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三)对客户接受服务价格的影响

流转税是众多税务费用中的一种,在实行营改增之后流转税受到了影响,进而影响到客户对于服务价格的接受能力。在没有实行营改增之前,服务价格普遍较低,这是由于缺乏用于抵扣的进项税,营改增之后有了可以用于抵扣的进项税,服务价格也随之提高,纳税额得到了相应的降低。每个企业的服务价格会有稍许的变动,财务管理也会有一定的变化。

(四)对利润与所得税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出台总体上来说是一种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收方面税率降低,这就意味着企业所缴纳的税收减少,营业额会相应地增加。对一般纳税企业来说资产成本下降,费用也会随之下降,利润与所得税相应增加,营业税费用与成本费用减少,而进项税额却有所增加,利润增加,所得税也会随之增加。但总体上来说,实行营改增之后利润与所得税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从中也可以看出企业的发展运营情况。

四、在营改增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应对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纳税环境

地方税务局在实行营改增之后负责收缴企业营业税,增值税的征收还是由国家税务局负责。纳税环境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在安全的环境下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为此企业需要与地方、国家相关工作单位机构保持良好密切的联系,时刻关注纳税信息,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按时交税,不偷税、漏税。[2]

(二)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

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人才资源,其素质、知识技能关系着财务工作处理的有效性。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非常有必要通过培训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不仅能够提高其税收管理能力,而且能够适应营改增之后对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第一需要定期对税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展开培训,使其了解到更多的管理知识,对税收业务与管理流程有着更加全面的了解。另外,还需要通过税收政策等制度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通过严格的相关标准对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工作加以制约规范。[3]

(三)合理的税收筹划

对于增值税来说,在实行营改增之后消费者被赋予了转嫁对象的角色,企业税收负担得到了减少,提高了竞争力。为达到这些目的,非常有必要在财务管理中对税收进行合理的筹划。应先结合不同特征对纳税对象加以区分,将增值税中的应该缴纳的税额计算出来,另外对纳税对象的申请也要根据应该缴纳税额的具体数量而定,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时刻关注税收信息,了解每年的税收事项有什么变化,做好充足的准备。

五、结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营改增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展开了论述。第一部分对营改增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第二部分对在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受到了哪些影响展开论述,这些影响是企业在进行日常财务管理中尤其要注意规避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制约企业的发展。第三部分对在营改增背景下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展开了论述,这部分介绍的对策在具体的应用实施中还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总而言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要与营改增政策相适应,积极发挥其政策的有效作用,规避不良影响,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城固县支公司)

参考文献

[1] 赵旭.营改增背景下的企业纳税筹划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1):92-93.

篇3

关键词:银行税负 营改增 情景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026-0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力争于2015年完成金融业“营改增”试点;因此预计银行业“营改增”会在2015年底至2016年初推出,银行业“营改增”后税负的变化值得关注和研究。

一、银行业“营改增”研究评述

1.政策目标分析。目前普遍认为银行业“营改增”政策目标共有三个,即结构性减税、财政收入筹集、公平竞争环境。

结构性减税目标基于税收负担的结构性失衡与调整而产生的,是指减少增值税、营业税并行对于市场要素流动的现实阻滞,减少间接税比重及其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银行业“营改增”的结构性减税体现在配合宏观经济整体税负的结构性变更,而非银行自身的税负总额减少①。

财政收入筹集目标基于包括“营改增”在内的税制改革政策对财政收入的负面影响而产生的,财政支出刚性而实体企业减税导致的财政收入下降需由以前税负相对较少的行业来补充。为了保证中央与地方财力,预计银行业税负的绝对数额很有可能持续增长②。

公平竞争环境目标是基于增值税中性税种平衡税负的特征,通过增值税链条的完整性使银行业和其他行业之间以及银行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增值额税负统一,从而实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地方城商行、农商行并存,部分银行由于历史原因收入额较高而增值额较低,“营改增”为各家银行提供了公平的税负环境,有利于银行业的产品创新与转型升级③。

2.征收方式分析。目前我国增值税征收存在两种方式:简易征收与一般征收。目前业界预测,根据利息支出相应的进项税是否可以抵扣,一般征收包括低阶的一般征收与高阶的差额征收两种。低阶的一般征收方式下由于利息支出的进项税额不可抵扣,预测若被采用则适用税率会较低④。高阶的一般征收方式下由于利息支出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预测若被采用则适用税率会较高⑤。

3.利息税率分析。我国目前“营改增”试点中存在三档税率,分别是适用于部分现代服务业的6%、适用于交通运输业的11%以及适用于有形动产租赁的17%。鉴于我国很可能不会为金融业创造一个新的增值税税率,所以存在一定可能性的税率为3%、6%、11%。3%税率由于对应简易征收法,使用简单、便于征管,受到相当程度的青睐⑥。实证调查测算发现6%税率适度提高了银行业的税负,既能减少改革面临的阻力,也能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⑦。财政学研究者基于我国财政收支的敏感性测试更倾向于11%的税率,但高企的税率很可能引起业界反对与行业萎缩的副作用⑧。

二、税负评估

1.情景设定。根据上述文献评述,排除可能性极低的免税、零税率、17%税率的情形,可以归纳出三种主要情景。第一种是简易征收下适用3%税率的情景,可能性相对较低。第二种是低阶一般征收(以下简称“一般征收”)下适用6%税率的情景;为保证财政收入筹集目标,利息支出对应的进项税额很可能不可抵扣。第三种是高阶一般征收(以下简称“差额征收”)下适用11%税率的情景;为减少改革阻力,很可能允许利息支出对应的进项税额抵扣。

银行业利息以外的其他收入主要有电子银行业务、资产管理服务、信托业务、及经纪业务、顾问和咨询服务等直接性收费收入,股票、债券、外汇等产品买卖的间接性业务收入等。上述业务类似于“营改增”中现代服务业项下的咨询服务,服务基本性质均为就某一交易提供咨询、管理服务或其他协助,并以此取得服务费作为报酬,服务主要成本均由职工薪酬和办公租金构成;因此,相应收入存在极高的可能性类比适用6%的税率。

类比其他增值税应税行业,银行业可能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包括除职工薪酬、非现金费用、政府税费以外的营业管理支出,主要为租赁费、电子机具运转费、业务宣传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邮电费、钞币运送费、安全防卫费等;由于组成内容复杂,因此假设进项抵扣适用税率是17%。同时,银行可扣税固定资产的采购支出亦可以计算进项税额抵扣,税率类比其他行业为17%。

据此三种“营改增”政策情景设定如下。

情景一:简易征收模式。贷款利息收入按征收率3%简易征收方式征增值税,利息支出相应进项税不得抵扣。国债持有至到期利息收入不征增值税。金融商品转让按买卖价差的6%征增值税。手续费佣金收入按6%征增值税。

情景二:一般征收模式。贷款利息收入按6%征增值税,利息支出相应进项税不得抵扣。国债持有至到期利息收入不征增值税。金融商品转让按买卖价差的6%征增值税。手续费佣金收入按收入总额的6%征增值税,对应的手续费佣金支出可抵扣进项税。业务管理费中的支出可抵扣进项税。新增固定资产中电子设备和运输工具等可抵扣进项税。

情景三:差额征收模式。贷款利息收入按利息净收入的11%征增值税。国债持有至到期利息收入不征增值税。金融商品转让按买卖价差的6%征增值税。手续费佣金收入按收入总额的6%征增值税,对应的手续费佣金支出可抵扣进项税。业务管理费中的支出可抵扣进项税。新增固定资产中电子设备和运输工具等可抵扣进项税。

2.数据计算。鉴于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选取我国所有16家A股上市银行2014年经审计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财务报表作为数据来源。

情景一中税负计算如式1所示。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汇兑损益、其他业务收入取自利润表。国债利息收入取自财务报表所得税费用附注“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的关系”中的“免税收入”。股权投资收益(免税收入)和未实现投资收益(不征税收入)取自财务报表投资收益附注。未实现汇兑损益取自现金流量表的“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汇率变动未实现损益(不征税收入)以外的汇兑损益才是汇兑及汇率产品真正实现的应税收益。由于简易征收模式对应的小规模纳税人进项税额不可抵扣,所有支出均不计算相应进项税额。

情景一税负=(利息收入-国债利息收入)×3%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未实现投资收益)]

+(汇兑损益-未实现汇兑损益)+其他业务收入×6%式1

情景二中税负计算如式2所示。其中,情景一中已涉及参数的数据口径在情景二中是一致的。未涉及的参数中,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其他业务成本、业务及管理费取自利润表;员工成本、折旧摊销费、税金、监管费取自财务报表业务及管理费附注;可扣税固定资产成本当期增加额取自财务报表固定资产附注固定资产变动表中可以进项抵扣的电子设备、运输工具、家具及设备等(不含房屋及建筑物、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成本的当期增加额。

情景二税负=[(利息收入-国债利息收入)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未实现投资收益)

+(汇兑损益-未实现汇兑损益)+(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6%

-[(业务及管理费-员工成本-折旧摊销费-税金-监管费)

+可扣税固定资产成本当期增加额]×17%式2

情景三中税负计算如式3所示。其中,情景一、二中已涉及参数的数据口径在情景三中是一致的。未涉及的利息支出取自利润表。

情景三税负=[(利息收入-国债利息收入-利息支出)×11%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未实现投资收益)

+(汇兑损益-未实现汇兑损益)+(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6%

-[(业务及管理费-员工成本-折旧摊销费-税金-监管费)

+可扣税固定资产成本当期增加额]×17%式3

3.评估结果。

经计算,我国16家A股上市银行2014年实际的营业税税负以及不同情景下的预测增值税税负,如图1所示。

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外,其他银行的一般征收增值税均高于差额征收增值税;除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以外,其他银行的差额征收增值税均高于简易征收增值税;营业税与简易征收增值税的折线相互缠绕。

三、评估探析

1.一般征收增值税与差额征收增值税。位列前三的国有大行,一般征收增值税小于差额征收增值税;其他上市银行,一般征收增值税大于差额征收增值税。两者差异如式4所示,据此推导出一般与差额征收的税负平衡点是利息支出占非国债利息收入的比例,基准为45.45%,如式5所示。当平衡点小于45.45%时,差额征收税负较低;大于45.45%时,一般征收税负较低。

一般征收增值税-差额征收增值税=非国债利息收入×5%-利息支出×11%式4

一般与差额征收税负平衡点===45.45%式5

增值税一般和差额征收政策的差异取决于非国债业务的盈利能力,因此从生息资产(不含国债)与付息负债的角度考察税负成因。定义利息支出与非国债利息收入,如式6、7所示。代入式5,推导出如式8所示的税负平衡点决定因素。

利息支出=付息负债×负债成本率式6

非国债利息收入=生息资产×资产收益率式7

一般与差额征收税负平衡点=×

式8

定义计息资产负债率和利息成本收益率,分别用以反映银行的计息资产负债结构与利率差价收益能力,如式9、式10所示。代入式8,推导出式11,即从计息资产负债结构与利率差价收益能力考察税负平衡点。

计息资产负债率=式9

利息成本收益率=式10

一般与差额征收税负平衡点=计息资产负债率×利息成本收益率式11

如图2所示,计息资产负债率的税负平衡点是0.92;如图3所示,利息成本收益率的税负平衡点是0.50。当某银行的相应比例高于税负平衡点时,一般征收税负大于差额征收;反之则反是。鉴于银行业是负债驱动资产的行业,增值税一般和差额征收税负差额的大小与资产管理能力呈高度相关:资产管理能力较强(能够提高利率差价收益能力,优化计息资产负债结构)的银行,其一般征收税负较低,而差额征收税负较高;反之则反是。

2.差额征收增值税与简易征收增值税。除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以外,其他银行的差额征收增值税均高于简易征收增值税。两者差异如式12所示,据此对式中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与其他银行相比,可扣税的业务管理与固定资产支出占非国债利息收入的比重高于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经计算,利息支出占非国债利息收入的比例,四大国有银行保持在40%~50%,其他上市银行50%~60%(图略)。中间业务成本占非国债利息收入的比例,四大国有银行3%~5%,其他上市银行0.5%~3%,有资料显示(图略),可扣税的业务管理与固定资产支出占非国债利息收入的比例,四大国有银行8.5%~10.5%,其他上市银行呈现5%~16%的剧烈波动(图略),四大国有银行利息支出比例较低,差额征收税负必然高于简易征收税负;其他上市银行,结合各部分进项抵扣适用税率11%、、6%、17%(图略),由于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的可扣税业务管理与固定资产支出占非国债利息收入比例在10%~15%,远高于其他非四大上市银行,导致其简易征收税负高于差额征收税负。经阅读其2014年年报,了解到:交通银行旗下的交银金融租赁2014年购入63.28亿元交通工具;截止2014年末,民生银行旗下的民生金融租赁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公务机租赁公司和国内最大的船舶租赁公司之一,拥有各类公务机、直升机、通用飞机等304架,船舶323艘,2014年购入88.69亿元经营租赁固定资产;平安银行2014年支出15.77亿元咨询中介费,远高于其他披露咨询中介费的上市银行,如中国银行的1.99亿元与中国建设银行的1.60亿元。高额经营租赁交通工具与咨询中介费的支出给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带来巨大的进项税额。

差额征收增值税-简易征收增值税

=非国债利息收入×8%-利息支出×11%-中间业务成本×6%

-(可扣税业务及管理支出+可扣税固定资产支出)×17%式12

3.营业税与简易征收增值税。营业税与简易征收增值税的税负较为接近,其差异波动主要是由于税率差异与同业收入造成的。营业税金融保险业税目适用5%的税率,简易征收增值税中利息收入适用3%的税率、其他收入适用6%的税率,分别造成税率上2%与-1%的差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金融业征收营业税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金融机构往来业务暂不征收营业税。由于“营改增”后同业收入是否继续免税难以预测,在情景设计中没有将其视为免税,而2014年各银行实际营业税计算中同业收入作为免税收入。因此,营业税与简易征收增值税差额如式13所示。

营业税-简易征收增值税

=非国债利息收入×2%-同业收入×5%-中间业务收入×19%式13

同业收入占收入总额比例较小,营业税大于简易征收增值税;反之则反是。毕马威《2014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同业收入占到我国银行会计收入总额的36%~40%;代入式13可以发现营业税与简易征收增值税差额趋向于0,与图1一致。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资金运用统计数据(统计范围中无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计算2014年同业资金运用额变化比例与简易征收预测增值税较实际营业税变化比例(计算如式14、15所示),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两比例同方向变动,旁证了前述同业业务收入免税对营业税与简易征收增值税差额的影响。

同业资金运用额变化比例=式14

预测增值税较营业税变化比例=式15

四、结论与启示

1.银行业“营改增”的政策选择。增值税简易征收下各银行税负相对其他模式较低,对银行业整体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他两模式下各银行的税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较高的税负会抑制银行业的发展,减少货物与服务的购买与销售。一般征收模式虽然适用税率较差额征收低,但是其利息支出进项税额不可抵扣,上市银行整体税负程度高于实际营业税税负与其他模式下的增值税税负。该模式能够有效增加源于银行业的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筹集中相对减少实体经济的税负水平,实现结构性减税、财政收入筹集的“营改增”政策目标。增值税差额征收模式较其他模式更符合税收公平主义,该模式下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名列前三的国有大行的税负相对较高。

我国银行业目前处于垄断竞争状态,部分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已形成规模经济。相对于具有规模经济的国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其他银行由于负债的议价能力较低难以减少利息支出,但其资产收益率随着资产灵活配置到同业融出与证券投资等创新型业务而不断提高。以计息资产结构考察,国有大行资产中存放央行与贷款及垫款比例最高,股份制银行同业融出比例最高,城商行证券投资比例最高。税收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对经济活动起着指引作用。在“营改增”中税收对金融创新的支持体现为金融创新业务税负的减少。差额征收模式下,金融创新业务6%的税率小于传统信贷业务11%的税率,从事较多创新业务的股份制银行与城商行税负较少,因此差额征收模式更能体现税收促进金融创新的作用。

2.“营改增”对银行业的利弊影响。“营改增”有利于银行转嫁税负给被服务对象。完善的流转税负担者应是最终消费者。营业税为价内税,目前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价格包含营业税;增值税为价外税,“营改增”后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价格不包含增值税,增值税可以转嫁给接受金融服务的对象,不再由银行承担。“营改增”有利于全环节抵扣,增强银行定价权。由于目前银行缴纳的营业税无法抵扣,导致重复征税。“营改增”将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有利于接受金融服务的企业降低税负;从中长期来看,有利于增强银行的定价权并提高利润。“营改增”有利于银行业扩张业务提升国际竞争力。由于目前营业税不能实现出口退税,银行跨境服务不能享受零税率或免税待遇,导致我国银行业进出口服务实行双重征税,削弱了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营改增”将有利于增强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银行业“走出去”,做大做强国际业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营改增”短期内可能增加银行的流转税负。目前银行按照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鉴于简易征收可能性相对较小,“营改增”后银行按照一般计税方式6%或11%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加之可抵扣项目比重较低,预计短期内银行流转税负将高于目前的5%。“营改增”后增值税的增收金额将高于营业税的减收金额,按照流转税比例征收的附加税费(如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也将同比增长。“营改增”可能明显增加银行的纳税综合成本。“营改增”促使银行业要在信息系统、业务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完成相应的转换和调整,必要时还要研发新系统、组织新培训。这些要求都将大量增加纳税成本,包括纳税技术成本与会计核算成本。“营改增”使银行业面临税务合规风险。“营改增”后银行将面临一些潜在的税务风险,例如增值税专用发票领取、保管、使用的风险,增值税抵扣不充分的风险,新税制下企业财务核算导致的申报纳税不合规风险等。其中围绕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风险防范更是重中之重,因为与增值税相关的行政和刑事处罚风险将比营业税制下更为严格。

3.“营改增”下银行业的应对措施。“营改增”最终公布政策若是一般征收模式,应对措施包括提高利率差价收益能力,优化计息资产负债结构,从而使增值税税负减少。若是差额征收模式,银行业可尝试从事交通工具租赁业务,通过交通工具进项税额减少增值税税负;亦可将部分内设部门的咨询事宜外包给咨询服务业供应商,把不可抵扣的员工费用转换为可以抵扣的经营支出。若是简易征收模式,银行业须和税务机关确认同业业务收入是否可以抵扣,可以抵扣则加大同业业务规模,不可抵扣则考虑把同业业务的资源投向其他业务。

银行业须紧跟“营改增”步伐,做好充分准备。由于“营改增”对银行业的税负、经营行为、业务结构、上下游行业等诸多方面都将产生复杂的经济影响,而且随着存款保险、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金融改革的稳步推进,金融业经营环境和模式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银行须提前筹划“营改增”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研发更新内部系统以便与增值税纳税申报系统无缝衔接、适时组织增值税知识培训、重视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研发运营等内设部门设立法人机构专业化经营,等等。

银行业应抓住“营改增”机遇,做大做强业务。银行应研究和思索“营改增”的有利影响,争取把握机遇,包括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和各项财政补贴,增强定价能力转嫁增值税税负,加强财务管理、销售业务和采购业务等方面内部控制,提高增值税进项抵扣能力,加强金融创新做大做强业务。

注释:

①徐妍.金融服务业“营改增”的目的性实现考量[J].税务研究,2014(10):48-51

②杜剑,赵子昂.金融保险业“营改增”面临的难题与路径选择[J].税收经济研究,2014(5):5-8

③胡根荣,姚丹,陈岱伟,丁丽阳.对我国金融业“营改增”方法的探讨[J].国际税收,2014(6):20-23.

④沈丽君.商业银行业“营改增”制度设计、财务影响及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⑤郑爽.商业银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⑥黄卫华.“营改增”对我国商业银行税负效应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2):80-86

⑦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局“营改增”课题组.银行业“营改增”:方案设计、评估及实施建议――基于16家上市银行数据测算和13省(市)抽样调查[J].金融会计,2014(10):62-73

⑧郭磊.我国金融业“营改增”征收模式研究 ――以商业银行为例[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4

(作者单位: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计划财务部 上海 200120)

篇4

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对世界各国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样,世界各国的经济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金融危机的发生使得我国很多的企业遭到打击,这使得政府开始思考对财政税收的改革,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思考财政税收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接下来,笔者就金融危机下财政税收改革的思考的相关问题做具体的分析。

1金融危机对财政税收政策产生的影响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在加入WTO之后,我国更是以大国的姿态积极地融入到世界中,世界各国的经济与我国的经济都深深地影响着彼此,这种影响既会带来机遇,也会带来挑战。所以虽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依然避免不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这种影响已经涉及我国的实体经济,导致国内很多的企业出现了库存积压、资金运营紧张等现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来探讨财政税收改革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对政治、社会还是经济都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已经采取了很多的政策措施,例如为了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给予了很多的财政补贴等,但是这些措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企业依然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应对金融危机,为了能够让企业在金融风暴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政府可以利用一些组合拳的方法来促使企业走向繁荣,但在所有的方法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政府要对财政税收进行改革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种方法不仅具有宏观性,便于国家对整体经济脉络的把握,而且是效果最显著的方法。财政税收的政策要时刻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税收的原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将财政收入充分地用到人民的身上,才能切实保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国家的经济出现隐性危机时,相关部门就应该通过对税收的改革来调控整个经济,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将我国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2金融危机背景下财政税收改革的思考

上文中,笔者介绍了金融危机对财政税收政策产生的影响,我们了解到如果国家能充分地利用财政税收政策,那么即使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能应付自如。那么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笔者对财政税收改革到底有哪些思考呢?接下来,笔者就做具体的阐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2.1处理好财政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目前情况下,我国的财政税收主要依靠企业经济效益,简单来说,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高,那么我国的财政收入自然也高。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只有加大税收改革的力度,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我国的财政收入的增长。综上所言,相关部门只有处理好财政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才能使得我国的财政收入与经济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如何才能处理好这种关系呢?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更多的进入到竞争的领域,将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使财政税收转变为公共性的投入,如果政府财政税收投入到公共性的领域一定会给周围经济带来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这样做而是直接将财政收入资金投入到企业中,不利于企业在竞争的环境中生存,如果运用不当也会造成浪费,不利于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2.2国税与地税要有合理的协调机制

所谓国税就是指国家税务系统,地税就是指地方税务系统。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税收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拥有调控经济、组织财政收入等职能。我国每年的财政收入超过90%是来自税收,其地位可见一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所以传统的国税与地税征管机构分设,就显得不适应我国社会当前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已经拥有整合国税与地税机构的条件,但是由于地方税制改革相对滞后等诸多原因,使得将这两种征管机构整合的难度加大很多。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国税与地税的协调机制,可以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进行实践,然后再推广,使得国家和企业都能达到双赢。

2.3建立税负水平适中的税收制度

所谓宏观税负就是指国家税负总体水平,它是税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表现出纳税主体的经济负担。但是无论什么时候,税收制度的制定都是依据当时经济发展的水平。如果政府能够建立一个合理的税负结构,就有利于我国税收制度的完善。那么如何能够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税负结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适当降低纳税主体税外的负担,要建立健全宏观税负标准,在降低纳税主体的税外负担的同时,还应该增加宏观税负的水平;其次,要加快增值税的转型步伐,及时开征物业税。要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实行综合申报与分类扣除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适当降低工薪收入的税收负担,及时开征物业税,推进资源、环境税收体系改革;最后,要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统筹区域发展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税收优惠制度及相关改革。

2.4建立资金来源可靠的科学支付体系

一是要合理搭配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适当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二是要改革税收返还和增值税分享制度,稳定转移支付资金来源;三是要改革转移支付的分配方法,建立公开、合理、科学的资金分配制度,综合考虑地区人口、人均占地面积、人均收入状况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科学的测算方法;四是完善监督支付系统的运行,并制定公共政策,指导中央银行以外的支付系统的运行。在政策方面,还包括规划并运行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的总体结构、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特别是跟支付系统风险管理和保障系统安全相关的政策。

2.5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优化税收征管组织形式

2.5.1理顺管理职能

政府税收征管的职能是要平衡市场经济环境,越是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政府税收征管部门越要坚持专业化管事方向,吸收管户制的合理内核,实行“管事”与“管户”双管齐下、互为补充,切实提高管理效能,增强对税户、税源的监控能力,防止漏征漏管。采取双管的制度形式,就必须要减少管理层次,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把管理职能理顺,发挥其管理实效,为市场经济发展带来公平的竞争环境。

2.5.2建立扁平式的组织管理结构

扁平式的组织管理结构主要是指要开展平行的税收征管体制,按照信息流相对集中和职责明确的原则,对基层征管机构进行全面整合,减少执法主体的数量和审批环节,归并一些职责交叉、业务单一的部门,将有限的人力资源用于专业化管理和基层征管一线。这样的税收征管可以减少纳税人的缴税麻烦,适当地为纳税部门提供快捷支付方式,减少了大面积接触税务机关的麻烦。

篇5

关键词:金融危机 财政税收 改革思考 分析研究

对于金融危机来说,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也是经济金融上的问题之一,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还会对我国财政税收等方面产生出相应的影响。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就要做好财政税收的改革与研究工作,同时还要清楚的认识到这一方面,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金融危机造成的危害与影响,确保财政税收的稳定。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政税收改革必要性

在金融危机背景的影响下,对财政税收等方面进行全面有效的改革就显得极为重要。且就我国现阶段来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影响下,我国与世界经济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这种形式的影响下,就可以在借鉴其他国家一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进行改革与创新。从另一层面上来说,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的不断发展,一旦出现经济危机,就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我国的财政税收等方面产生出相应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中为了降低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危机的危害,做好财政税收的改革工作。

做好税收管理工作可以满足我国财政税收上的改革需求。就现阶段来说,我国经济发展中财政收税属于十分重要的一种税收类型,不仅可以对需求总量等方面进行调节,同时也可以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调整。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财政税收开始不断增加,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了,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对现阶段的财政税收进行有效的调整,提高管理的水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财政税收改革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税负税收制度

对于税负税收来说,是一个国家中的整体税负水平,同时也是纳税主体经济负担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一般来说,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下,政府支出出现变化,税收收入等方面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就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说,政府规模以及财政支出总量等方面与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金融危机背景的影响下,就要建立出完善的税收制度,保证税负水平的适中。在实际中想要建立出完善的税负税收机制,首先,就要最大限度的减少纳税人的税外负担,提高宏观税负水平。其次,是要实现增值税的转型,做好物业税的征收工作,从而保证税收制度的合理。

(二)正确处理财政及经济间的良性互动

从现阶段来说,我国的财政税收整体水平主要是建立在企业生产增长上的。也就是说要在金融危机背景的影响下,做好财政税收的改革工作,提高企业的销售能力,保证财政税收的稳定发展。因此,借助财政税收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就成为了财政与经济发展上的良性互动,同时为了保证良性互动的快速发展,政府方面就要做好介入工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等现象。

(三)优化税收征管组织形式

就现阶段的税务管理工作来说,税收征管属于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依靠相关的税法规定等在税收工作中进行征收、检查以及管理等工作,以此来掌握好税收的变化情况。同时还要做好税源的管理工作,促进生产与组织收入上的结合,所以就要做好税收工作调查工作,通过科学的税收征管组织来保证市场经济的稳定。详细的说就是要借助先进的管理理念来优化税收征管组织形式。

1、就要明确管理的职能

就现阶段的政府税收征管来说,其主要的职能就是要保证市场经济环境上的平衡,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的影响下,就要向着专业化的管理方向不断发展,管理管事与管户上的相互弥补,提高管理的效能。为了实现双管制度形式,就要减少管理的层次,将业务流程作为方向,明确管理的职能,发挥出管理的效果,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2、要建立扁平化的管理结构

对于扁平化组织管理结构来说,就是要在税收征管的过程中实现平行化的征管体制,同时还要按照集中原则与职责明确原则来整合好基层征管机构,通过保证执法主体减少数量与审批的环节。对业务单一与职责交叉部门进行整合,可以保证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中实现高效的运用。从而减少纳税人的缴税麻烦,为纳税部门提供出方便快捷的支付方法,提高工作的效果。

(四)完善当前地税与国税协调机制

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国经济发展建设中税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税收体系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税收需求了,因此,在实际中就要加强国税与地税机关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利用好信息资源,保证国税与地税工作的有效进行,促进我国财政税收的合理化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背景的影响下,想要促进我国财政税收的发展,就要认识到进行财政改革工作的重要性,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上出发,做好改革与研究工作,最大限度的降低金融危机对我国财政税收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史小勇.金融危机背景下财政税收改革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2010,(22):9-10

篇6

【关键词】营业税 增值税 财务管理 应对策略

一、银行业“营改增”的背景

营业税和增值税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流转税领域两项重大的税种。随着市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不断合理、经济制度不断完善,营业税和增值税对经营单位的运营以及国家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产生的阻碍作用日益凸显。为实现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营改增”从2012年试点至今,都一直是政府税改的重要目标。随着改革深入推进,2016年3月24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了财税〔2016〕36号文,明确了营改增最后一战的具体方案:2016年5月1日起,增值税将全面扩开。金融业,作为营业税时代对营业税源贡献最大的行业之一,也将参与到本次改革中[1]。而作为金融业份额占有最大的银行业,在顺应改革的背景下,聚力前行。

二、银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的财务准备

目前来说,银行业“营改增”的改革步伐缓慢,主要原因是银行业涉及的业务繁多,金融产品众多,业务流程复杂,这需要银行业在全面推进改革前,认真进行前期业务梳理和财务准备工作。

(一)加强法律、政策学习,做好会计财务调整准备工作

银行业实施“营改增”,是当前银行业面临的一项新的改革举措。在过去,银行业都很少涉及增值税申报和缴纳方面的业务和工作,对增值税的认识也相对薄弱一些,这就使得“营改增”对银行业本身的税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应该对增值税相关的法律、政策和纳税处理业务进行认真的学习。虽然增值税和营业税同为流转税范畴,但在很多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从定价上看,增值税为价外税;营业税为价内税。从税负转移上看,银行业的增值税可以在其他环节进行转嫁和抵扣;而营业税无法抵扣,无法形成抵扣链。正是由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具有抵扣税费的功能,所以银行需要进一步规范自身的业务操作流程,不为不法分子留下谋取私利的空间。其次,应该做好自身会计财务调整准备工作,从银行业内部建立科学、规范的会计财务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会计财务制度,改进纳税会计处理业务操作流程,有效控制税务风险,为迎接银行业“营改增”的改革红利做充足的准备。

(二)紧跟改革步伐,做好报表和核算方式的变化应对

银行业“营改增”后,将面对两个税种之间在定价系统中存在着巨大差异,这将导致银行在报表披露和核算方法上需做出较大调整。在原来银行营业税的管理模式下,银行的损益表需要体现所缴纳的营业税金,在收入一栏中的贷款利息收入是表示实际所得利息收入加上及纳税金的总和;在“营改增”后,银行获得的贷款利息收入在报表上的表达形式将有所不同,需要在会计科目上体现含税和不含税两部分。银行业“营改增”后,在财务处理上会与现行的营业税的记账方法产生不同结果。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的通知,需要增设和增值税缴纳有关的销项、进项等科目,通过各个科目内的汇总和科目间的作和或作差,核算得出应纳的增值税税额[2]。为此,银行业需要在自身会计财务中做出相应的准备。

(三)提前介入,做好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改造工作

银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后,按照增值税的管理办法,银行每产生一笔涉及增值税的业务,银行都必须向其客户提供一份相应的增值税发票。但是由于银行本身的业务种类繁多,金融产品繁杂,客户群体多样化,交易数量巨大,如果继续采用之前营业税管理系统,那么办理过程将比之前更加复杂,会直接影响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为此,银行业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必须进行改造或者是重新研发,以有效的分类和管理办法来实现银行业对增值税征收的管理。同时,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改造和研发,也为今后与税务机关的有效信息对接做好准备。

三、银行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

(一)提高关注度,建立理论体系支撑

银行业实施“营改增”后,要求银行业应该对国家出台的政策和实施细则时刻保持高度的关注,加大研究精力投入,在税收财务管理和“营改增”对市场经济的影响等方向进行理论研究,建立科学完善的银行业“营改增”理论体系支撑。同时,需要对增值税管理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提前管控,形成财务管理经验,为国家全面实施银行业“营改增”提供科学合理的执行方案。

(二)加强组织保障,提高财务管理创新水平

一些有条件的银行,可以从各部门抽调专业人员组成税制改革专项小组,全面做好税制转换工作,应该及时跟踪中央在营业税转增值税方面的改革动态,详细解读各项政策和实施细则对银行业带来的影响,为银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完善和税务制度健全提供科学的参考意见,从而创新银行业在“营改增”中的财务管理。

(三)加强发票管理,降低法律风险

增值税的征收是按照各个环节流转而来,因此上下环节必须依法依规,管理有序,特别是增值税发票管理方面更应得到全面加强。以往营业税管理中,许多银行可能不重视发票管理。但是随着银行业“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一旦无法获取合法票据,或者进项发票本身有问题及随意进行税额抵扣,就容易被认定为偷税、逃税,需承担法律责任。

(四)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储备财务管理人才

增值税发票在开具、管理、传递等方面都有别于营业税发票,因此银行业财务管理系统应该不断完善,以确认银行的财务系统是否应进行更新以适应开具增值税发票以及增值税申报程序的新要求。同时加强财务管理人才储备,对基层网点的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充分的科学的增值税财务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培训,增强财务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如今,有证据http://表明我国贫富差距正在不断拉大,财富的过度集中令大多数人不愉快,并且,这种不愉快正在变成愤怒。与此相对,不仅房产税、个税、营改增,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逐一登场,而且围绕着中国税负重么、减税还能减多少、直接税如何破题、谁该在新一轮税改中受益等等问题的争论也方兴未艾。

税改,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必须改的迫切性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性。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好的税制——不仅要能照顾穷人,也要能留住富人,留住资本。

质疑一:中国高税收低福利,税负过重

谈中国税改,必谈中国税负。“中国税收增长持续多年高于经济增长”,“中国税负过重”,“中国税负痛苦指数世界第二”,此类说法常见诸多报端。

宏观税负的国别比较,有个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的问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福布斯》杂志推出的税负排行榜分析方法根本不科学,结果不可信。“中国采用的是分类计税,《福布斯》把我国工薪所得税目中的最高法定税率与西方国家综合计税的最高法定税率来比较,当然是人为抬高了中国的税负;而且,六个税种中有财产税,但中国目前根本没有西方国家中的财产税(保有环节税种),只是对财产流转课税(契税、营业税)。因此,所做比较是不同质的比较,分析自然不公平。”

在白景明看来,与国外相比,中国的税负水平并不高。“中国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目前已经提高到了3500元,这在国际上也是比较高的;营业税除了娱乐业,其他行业基本在3%-5%,增值税17%,这些与国外相比也不是很高。”

而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利用较宽统计口径做横向比较后,得出的结果是,中国税负不算低,但也不是最高。“它低于工业化国家平均水平。”

判断税负的高与低,要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挂钩。“物有所值”,人们才不会有太多怨言。

“与西方发达国家比,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福利水平没有人家高。但是,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注意,中国有13亿人,比美欧日人口总和还多。去年我国财政收入是10亿元,人均不到8000元,即不到1300美元,而美国3亿人口,5万亿财政收入,人均16000美元。”白景明表示,“人均财力,中国与其相差十几倍。公共福利不是无源之水。差距确实存在,但情况的改善需要一个过程。”

质疑二:个税管不住有钱人?

当前中国争议最大、最受诟病的税种,非个人所得税莫属。舆论有多种声音,其中一种认为目前个税征缴存在“富者宽、穷者严”的情况,工薪阶层由于由雇主代为扣缴,很难避税。而高收入群体,不仅收入来源多样,而且有多种方式规避税收。例如,一个私营企业主,不分配利润,不从企业领工资,而是将个人甚至家庭的消费支出列入企业生产经营支出等。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为此曾专门撰文痛斥中国个税税制设计“弱智”,个税已经沦为“工资税”。在他看来,当前国内收入差距主要来自财产性收入所得,而我国个税制度,投资回报的征收税率却比许多人工资的平均税率还要低,比如房租所得的税率为5%。其中,更大的问题在于,资本增值所得却不用征税。

个税沦为“工资税”,白景明对此并不赞同,“这是对我们税制认识不全面。个税调整后,工薪所得实行的是7级累进,收入越高,适用税率越高。并且,工薪所得课税只是我们个人所得税11种应税项目的一类,除此之外,还有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费所得等10种收入所得也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去年,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比例是在相对减少,其他收入在上升。”

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无收入者不纳税。高培勇表示,如今的窘境是:无论增税还是减税,涉及的几乎都是“大众税”,要增,大家一起增;要减,大家一起减。“这就意味着,在当前的尚无主要针对高收入者征收的税种的中国,让富人多纳税的通道基本上不存在的。”

如今,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有专家建议,向富裕人士开征遗产税。不过,白景明对此是极为反对,认为还不到时候,其理由有二:第一,一个税种的推出针对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要到有一定纳税群体形成后才能确立。改革开放30年,中国真正开始财富积累也不过20年。推动经济发展,还需要更长一段时间进行财富积累。第二,财富的积累传承对我们这样一个市场经济历史不长的国家非常重要。无论是就业稳定,还是财政税收的稳定,私人资本都起着强大的支撑作用。如今,私人资本税收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就业更是如此,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力量和来源。如果私人资本大规模外逃,中国经济非常有可能一下子垮下来。

“目前,我最担心的问题是大规模的移民潮和私人资本外逃问题。中国税制急切需要考虑如何稳定人心,把资本留在中国。”白景明称。

质疑三:个税扣除一刀切,有失公平

中国税负话题不断,近日,按家庭征收个税成为了最新话题。支持者理由是中国现行个税扣除标准过于简单,过于“一刀切”,有时显得不够公平。

比如,来自河北的王明,大学毕业留在了北京,目前就职于某私企,单身,租房住,月工资15000

转贴于 http://

元;父母都在河北老家,王明每月除了保证自己的基本开销4000元外,还要补贴给父母2000元。

而王明的同事http://小李是北京本地人,月收入也近15000元。不过他不仅无需租房,父母也尚未退休,也不需要贴补。

按照现行个税征收办法,王明和小李的个税扣除额均为3500元,税后所得也相差不多,但是小李的生活水平明显要高于王明。

如今,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个家庭赡养四个老人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如果个税征收完全不考虑家庭因素,很难体现公平。

日前,有报道称,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准备在今年启动全国地方税务系统个人信息联网工作,为“按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改革做好技术准备。

虽然这是个好消息,不过,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财税专家对“按家庭征收个税”的态度并不乐观,更有专家直言“不现实”。

“按家庭征收个税,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白景明分析称,第一,按家庭征收个税,基础条件是家庭容易确认。如果按户口簿为依据确认家庭,目前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会使得税务机关找不到纳税人。第二,费用扣除额需要重新计算。个人基本生活费用的确认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家庭基本生活费用的确认更是难上加难。

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安体富则指出,中国人的隐性收入缺乏监管的问题,也是实行按家庭征税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质疑四:流转税怎么改

如果说税负是否过高尚无定论的话,那么,以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为主的流转税体系所导致的税负分布不均衡、税制结构不合理几乎已无争议。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举例,一个月入1000元的人,基本生活消费需支出800元,流转税负以10%征收为80元,占收入比为8%;一个月入一万元的人,基本生活消费需支出5000元,流转税负以10%征收为500元,占收入比仅为5%。

“收入越高的人,流转税的税负越轻,这极易导致不公平,加剧贫富差距。”张斌认为,流转税的税负太重了,作为一个结构性的调整,应该降低流转税的税负。

当前我国流转环节的税收占比偏大,所得税对应的直接税占比相对偏小,虽然下一步税改的方向已经明确为增加直接税的比重,但多位财税专家表示,在短时间内难有大进展。

流转税如何改革,上海试点“营改增”政策即为一次极有意义的探路。

上海“营改增”试点政策实施后,有人反映企业税负不降反升,专家给出的解释是,这种上升并不是制度本身造成的,而是因为“营改增”后,部分老企业由于运输工具采购已经完成,没有新的采购发生,导致进项税较少或没有,不能抵扣,从而税负上升。

而从税务部门的监控情况来看,上海市“营改增”试点工作进展还是比较好的,基本上实现了纳税人整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目标。

质疑五:谁应该是最大受益人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财富集中的程度和速率不断提高,目前已远超欧美国家。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透露,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41.4%的个人财富,美国是5%的家庭掌握60%的个人财富。我们的财富集中度超过了美国,贫富差距没扭转,还有总体扩大的趋势。

财富的过度集中必然令大多数人不愉快,并且,这种不愉快正在变成愤怒。税收作为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工具,也随之遭遇来自中低高各个收入阶层的指责。穷人不满,富人也不满,究竟谁才是我国税收制度的最大受益群体呢?

“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全体人民都受益。不过,相对而言,与自己的纳税相比,低收入阶层的受益最多。”白景明分析称,我国80%再分配都是给了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公共产品,各种补助、社会救济、转移支付。

有些人抱怨,中国人纳税后很少感到公共福利供给。在白景明看来,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共产品享用都分为无条件和有条件两类,前者如国防、环境保护、外交,人们随时都在享用。后者如义务教育,只有适龄儿童的家庭享受,没有孩子的家庭享受不到。又比如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只是低收入群体内的人享受,其他人不享受。

篇8

金融危机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特别是财政税收等亟待改进的地方,它在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升级提供了有利契机和广阔机会,促进着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不断完善。从这方面看,金融危机是有利的。反观我国财政税收,如行使增值税、对进出口税进行改革,在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中,还增加了很多的财政补贴措施,但是这些财政政策还是不够的,还有很大的局限。在应对金融风暴的时候,为了保证我国企业的稳健发展,我国更要革新相关的财政政策,根据国际形势,制定出符合国情又有效的财政税收政策和相关措施。

2我国财政税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再次为我国经济敲响了警钟,财政税收制度必须要改革,只有革新才有发展空间,只有创新才有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2.1我国财政税收改革的必要性国际金融危机下,企业出现了生产经营水平下降,效益受到冲击,一部分人被迫下岗的情况,可见,我国的财政税收的增长的主力军,是我国大大小小的企业。企业生产增长,我国的税收就高,金融危机下,为了保证我国税收的连续不断的稳定增长,就必须要改革我国的财税政策。政府是市场调节的一只手,必须要加强这一时期的宏观调控,进行相应的改革,稳定市场。

2.2我国财政税收改革的重要意义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财税政策的改革,对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财税政策改革后,我国经济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的运行更加顺畅,保证税收,也就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二,财税政策的改革对我国政治发展有重要意义。财政税收政策改革表现了我国的政治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国发展的政治理论路线,改革是我国政治发展的必要手段。第三,财税政策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税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在于税收的来源,一方面用于国家的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二次分配,调节民生的主要手段,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我国财政税收改革的策略研究

研究了我国财政改革的金融危机的背景,以及金融危机背景下财政税收政策改革的重要性,就要制定相关的策略,拿出必要的措施,取得金融政策的实效性。

3.1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要想使经济和财政之间良性发展,互相促进,就需要政府发挥调节作用。政府可以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出发点,增加公共性投入,从而使相关的企业得到带动和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3.2大力调节分税制国税和地税是国家实行分税制的产物,税收对我国的意义重大,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的重要职能任务。据统计,我国有92%以上的财政收入都是来源于税收。国税和地税的两套征税机构的存在,是改革的一项任务。但是目前,由于地方税制改革仍然跟不上趋势,所以存在很大难度。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目前还是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来弥补这种不足,如,经常性地召开会议,增强之间的协调联动、合理沟通,要及时性地进行税务整合,最大限度地促使税收工作的合理高效的进行。

3.3完善税收征管税收征管指税务机关根据相关的法规政策,对税收工作的管理、征收和检查的活动。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需要加强税收的管理,掌握税源的变化,依法行政,保证以稳定有序的税收管理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如何运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就需要考虑管理职能和组织结构两方面的问题。

3.3.1管理职能的加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市场的协调有序的运行,就更需要税收征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坚持管事和管户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从而切实提高征管的效率,加强监督,杜绝漏管漏征的现象出现。双管齐下制度的实行,就要精简管理层次,加强业务流程的管理,将职能理好,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3.2组织结构的优化优化基层的征管部门,精简行政主体的数量和征管机构审批的环节,合并一些业务重复的部门,组织结构的优化,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方便纳税人进行税务的缴纳,开设一些快捷支付的手段,减少纳税过程的繁杂化,提高征税效率。

3.4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税收的目的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财政支出。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民生问题又引起人们的重视,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更要将“财政支出”,用在“刀刃”上,减少财政支出,实现行政成本的降低。由于金融危机造成了就业问题,所以就要努力完善就业的扶持,扩大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国家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为就业创业广开“绿灯”。在关系到人们的住房问题上,要实行转让的营业税的减免,减少人们的经济负担。在社会保障上,更要加强二次分配的公平性,保障最低收入的同时,对于生活困难的居民要特别关照,同时要支持医药领域的改革。另外,还要注意节能减排,增加科技含量,加快技术革新速度。改革资源税,合理利用资源,大力推进资源的有偿利用,在资金投入上下功夫,增加科研项目,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4结语

篇9

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脚步。如何缓解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也成为了国家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就我国目前经济市场发展模式来看,想要减少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就必须对财政税收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其能够适应特殊经济环境的需要,以此来更好的对我国经济运行的状态进行调整,实现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

一、金融危机给财政税收政策带来的影响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不断发展,我国金融体系已经逐渐融入了世界经济当中,那么,世界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必然会给我国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经济效益也不容乐观。因此,为了能够将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现状有效完善,对政府财政税收改革和管理进行多角度地探讨和深思是不容忽视的,其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社会进步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就目前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运行的现状来看,政府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实行的措施有很多,比如说,行使了增值税、进出口税改革方案以及对中小型企业开展了许多财政补助措施等。虽然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经济运行做进一步的调整,但是,这些措施却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为了进一步保证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企业发展的稳定性,政府必须对财政税收进行必要的改革,首先应该采取财政税收政策来带动经济发展,利用财政税收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契机;其次,政府还应该通过税收改革对国家的宏观经济进行必要的调控,使其杠杆作用能够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充分发挥出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从而确保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财政税收改革的思考

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任何人都无法左右的,其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也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国家如果想要确保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经济能够稳定的运行,那么就必须要对财政税收进行必要的改革。从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发展现状来看,对于财政税收的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正确处理财政、经济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财政和经济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生产的增长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关系我国财政税收收入的增长。因此,政府如果想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确保财政税收收入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那么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企业的销售能力,使财政、经济二者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而如何将这种良性互动有效的发展,就需要政府较多的介入竞争性领域,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将税收制度的形式转为公共性的投入,以此来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良性互动。

2、完善国税与地税的协调机制

税收在我国目前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不仅是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的途径,而且也是调控整体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往税收体系中的国税和地税征管机构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经济的发展需求,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也对其进行了完善,但是由于地方税制改革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机构整合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为了能够将国税与地税的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税与地税机关应该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二者工作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将信息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确保将国税与地税的协调工作处理得当,以此来为企业的税收合理化做出贡献。

3、建立税负水平适中的税收制度

税负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税负总水平,是税收政策的核心,是直接或间接纳税主体经济负担的最有力体现。一般来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如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那么税收收入也必然会产生变化。但是,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无论是政府的规模、财政支出总量,还是相应的税收收入总量,都离不开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发展现状。因此,建立税负水平适中的税收制度也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财政税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税负水平适中的税收制度,首先应该减轻纳税人的税外负担,在不断减轻纳税人负担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宏观税负水平;其次,建立税负水平适中的税收制度还应该加快增值税的转型步伐,及时开征物业税。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税负水平适中的税收制度。

4、建立科学的支付体系

建立资金来源可靠的科学支付体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根据目前的实际经济情况对一般性转移资金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比例进行合理搭配,在目前的基础上适当将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提高;其次,建立资金来源可靠的科学支付体系还要改革税收返还和增值税分享制度,以此来对转移支付资金来源加以稳定,从而确保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支付体系科学、完善。

篇10

【关键词】 互联网+税收 难点 建议

一、互联网+背景下税收治理难点

1、海量信息整合困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海量的信息构成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可以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财富。税收工作设计了企业的经济信息和信用信息,必须能够有较高的信息处理技术手段。但近年来,税收信息化建设的脚步并没有迎合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税务机关缺乏统一、高效的涉税信息处理思路和办法,在涉税信息的归集、分析上并没有取得成效。征管系统的设计只能涵盖税收的日常活动,但却不能带来创新的效果,对开发新系统的能力也远远不够。当国家颁布新的税收政策时,税收征管系统不能及时的更新,与海关、工商部门系统的联办效果也处于开发阶段,部门间协同工作的效果差。税务系统掌握着海量的信息,但并未发挥整合的作用,对信息也未能充分的进行开发利用。

2、智能化管理经验缺乏

互联网+背景下,数据的交换、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税务部门在信息收集上的优势逐渐被削弱。而在信息管理上,企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等系统逐渐完善。税务部门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了解上相对缺乏,不能深入企业核心部分。许多税收管理人员只能掌握税务征管系统的操作,却看不懂企业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内容数据。这就是税务机关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存在被动,对一些税收决定的下达也缺乏针对性。税务机关只能获取到经过企业处理过的经营数据,却不能掌握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信息,不能对企业的收入进行准确的核算及评估,不利于税款全额入库。在智能化管理经验上的欠缺,会使税务机关在税收治理上的难度提升。

3、第三方涉税信息不足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交易、线上支付变成了人们日常购物的主要方式。天猫商城在双十一当天创造了190亿的成交额,互联网交易的营业额非常大。但目前税法在针对互联网交易方面的约束还远远不够,各项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在第三方涉税信息的获取上,税务机关并未设置关于网络交易、第三方支付平台等的实时强制监控手段。税务机关不能及时取得纳税人的网络交易信息,网络交易产生的营业额也不能实时缴纳税款。这造成互联网交易成为税收管理上的盲区,让纳税人利用网络之便规避税收义务。

二、互联网+背景下税收治理建议

1、实行电子税务登记

税收应紧跟时代潮流,接着登记制度改革的时机改造税务登记手段,实行电子登记方式。2015年,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三证合一、一证一码”的商事登记制度,工商系统、税务系统、质监系统统一采用社会信用代码,体现为一张证件。对纳税人的信息,形成了全流程的网络办理,纳税人在各部门的信息形成了共享机制。税务机关应完善税务登记的流程和方法,充分地利用电子化手段,保障税收系统在提取登记信息的便利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重要性。在登记信息的修改上,要做到痕迹化的处理,规范审批流程,保障信息录入的准确。

2、推行电子发票

针对互联网交易的不可控性,应引入电子发票的开票模式。即在纳税人发生网上销售时,由交易系统自动为纳税人开具电子发票。具体操作上,税务机关要与网络运营商、线上支付商取得联系,有他们作为中间联络人为线上纳税人安装电子税控设备,发生交易时,直接由税控设备将交易信息发送到税收征管系统,税务机关可以定期的汇总纳税人的开票信息,责令纳税人进行税务的申报和缴款。这就弥补了税收在网络交易监管上的盲区,使税务机关及时的掌握商家的交易信息、开票信息。电子发票可以有效地杜绝纳税人的偷税、漏税情况。

3、构建涉税信息收集体系

税务机关应在当前税收征管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第三方涉税信息收集体系,在建立信息系统的同时要在立法的角度明确网络交易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按时向税务机关上传涉税信息的义务、履行义务的期间和方式等。建立健全线上交易税收监控手段,保证税务机关在进行税款征纳时的主动地位。畅通工商、税务、质监等各部门间的涉税信息传递通道,消除监管盲区。同时要加强信息系统的保密建设,防止涉税信息的外泄,消除第三方和商家对电子发票等手段的安全性顾虑。

4、开展税收风险管理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数据时代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对信息的甄别也尤为重要。税务机关要加强在税收风险上的管理,以“金税三期”为依托,定期调取本辖区内的纳税人信息,将信息进行汇总。利用税务机关自主抽调的信息与纳税人申报的信息进行比对和校验,及时掌握纳税人在申报上的出入,对纳税人提供的信息质量进行甄别。只有税务机关掌握数据的主动权,才能及时防控税收风险,将纳税人的违规纳税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三、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与税务治理探究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应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关注,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的流失外泄。转变工作方式,在使用网络技术下整合财务资源,提高互联网操作水平。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实现成本控制、内部控制、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企业内部的网络财务管理系统,规范层层审批的流程,做到财务事项的日清月结。引入无现金报账、网上预约等服务,使财务工作在信息手段上得到提高和改善,加快财务工作处理速度,简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按时履行纳税义务,积极配合税务机关,严禁账外设账、内外两套账等情况的发生。互联网+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而财务管理水平提升也能影响和促进税收治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11

所谓税收筹划,是独立纳税人在具体参与的生产经营活动、资金要素投资收益活动,以及多种多样的理财实践活动过程中,针对自身实际面对的纳税业务实践活动负担展开的前期性策划控制活动。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条文体系背景之下,我国企业可以在充分遵守我国税收事业领域现存法律法规条文体系的基础条件下,参照企业自身在现有生产经营发展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背景下实际具备的专有业务特点,针对企业现有的纳税实践行为计划展开的适当类型的优化处置行为,并在现有税收领域法律条文和税收领域基础制度规制的实践背景之下,有效降低企业在单位性生产经营实践活动周期之内发生的税金支出数额,降低企业实际承担的税负强度。从具体化的实践效能获取状态角度展开分析,企业在科学有效组织开展基础性税收业务筹划的前提条件之下完成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设规划工作,能够保障和促进企业内部现有的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改善优化,为我国企业经济事业的稳定有序发展,创造和提供稳定且坚实的实践支持条件。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企业税收筹划的内控制度设计框架展开简要的分析论述。

一、税收筹划问题的基础概述

(一)税收筹划概念界定

所谓税收筹划,有时也被称作税务筹划或者是纳税筹划,是独立存在的纳税人(通常包含自然人和法人两种基础性的存在形态),在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条文,以及薄重税法基础条文的前在性业务约束条件之下,充分利用纳税人自身目前具备和控制的基础性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利,充分择取和运用我国现行税收法律条文体系中存在的“允许”项目内容要素与“不允许”项目内容要素、“应该”项目内容要素与“不应该”项目内容要素,以及“非不允许”项目内容要素与“非不应该”项目要素,借由对企业现有的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实际发展状态展开全面系统分析,针对性规划建构我国企业在具体参与生产经营、资金要素投资,以及经营性应用资金要素项目筹集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支出的税务资金项目,并借此有效减轻我国企业在现有的生产经营发展实践过程中实际承担的税负支出强度。

我国企业在具体组织实施税收筹划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与企业其他类型财务决策的形成过程相类似,往往也会同时遭致多种多样的主观性影响因素,以及客观性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导致企业实际制定形成的财务管理工作决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无法顺利获取到最佳预期经济利益获取效果,甚至会因企业在基础业务环节实施过程中的操作行为失当,或者是存在一定表现的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而引致企业在某些特定化的业务实践方面发生明显违背基础税收精神的具体事件,导致企业在后续的经营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得不遭受一定表现程度的,来自国家税收职能部门的政策性惩罚,给我国企业实际获取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经济收益状态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主要引致原因

第一,国家基础税收政策制度环境的变化。现有的时代历史背景之下,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开展效能,与我国财政税收事业领域各类基础政策制度的存在形态,以及发生发展演化趋势之间具备密切的直接相关性,因而切实做好针对我国财政税收事业领域现有政策制度的系统化分析,是确保我国企业在实际组织实施的税收筹划工作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效能,最大限度避免税收筹划活动风险事件发生和蔓延的重要前提条件,我国企业必须适当结合财政税收事业实践领域基础政策制度的综合性发展演化特征,针对企业内部现有的税收筹划工作实践指导方案展开及时动态该调整,确保企业实际组织开展的税收筹划实践工作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能。

第二,企业税收筹划实践方案在具体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在基础性税务认知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存在较为显著的基础认知差异,从基础性业务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路径角度展开分析,税收筹划活动,是我国企业在严格遵循我国财政税收事业领域基础性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的实践背景之下,为切实减轻企业自身在基础性生产经营过程中承受的税务负担而具体实施的合法合理性财务规划决策实践活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基础法律和制度规范意义层面之上的正当性。但是在现有的财政税收业务活动的综合实践背景下,我国政府税收职能工作部分,与独立存在的企业组织实体之间,在企业应当承担的税负认知方面却存在着表现程度极其显著的相互差异特征,给我国企业实际组织开展税收筹划实践活动,在具体化的组织开展过程中,带来了一定表现程度的实践性风险隐患。

二、基于税收筹划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工作的基本思路

在基于企业内部税收筹划的实践背景之下展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工作,其基本性的实践指导目标,就是要借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合理的制定实施,确保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各项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业务控制目标均能够平稳顺利组织实施。

要切实加强基于企业税收筹划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扎实而且是充分地保障企业内部各项基础性财产要素项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确保企业内部各项基础性会计信息数据资料能够长期保持真实完整的业务存在状态,确保我国各项基础性财政税收事业领域法律法规条文,以及企业内部管理控制领域具体政策制度规范均能获取到稳定充分的贯彻实施,借由合理合法减轻我国现代企业实际承担的税收负担,扎实提升和优化我国现代企业在实际组织开展的基础性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取的经济收益水平。

现代企业内部的基础性组织机构,是企业内部在特定实践发展阶段背景之下拥有的全体员工,为了扎实稳定地实现企业内部的各项基础性生产经营活动实践目标而具体组织实施的业务性分工合作行为,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规划建设形成基于工作职务范围,工作责任归属,以及工作权力应用等基础性实践层面的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工作实践体系。我国企业基于税收筹划的实践工作视角组织开展企业内部基础性组织结构的设计建设工作,应当重点全面地关注企业内部全体在职员工,在具体化的生产经营业务实践过程中所面对的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以及职权结构,并借由对上述基础性结构关系格局项目的完整准确认识,确保企业内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能够借由在基础性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实践过程中的相互分工配合,确保企业基础性分工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获取到最优化的预期效果。

篇12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纳税筹划 调查研究

为了防止房地产行业不健康发展,政府从土地供应、税收调节、金融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一揽子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压力中生存,就必须严控成本,作为房地产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成本对企业全年业绩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房地产企业进行深入地纳税筹划研究很有必要。

一、房地产企业涉税及纳税筹划现状

(一)房地开发企业涉税现状

2015年房地产行业实现税收16401.1亿元,占全国年总税收入的12%。其中营业税收入6104.36亿元,占全部房地产业税收收入的37.2%;来自企业所得税的收入为2870.52亿元,占全部房地产业税收收入的17.5%。来自这两大税种的收入占全部房地产业税收收入的54.7%。

(二)房地开发企业纳税筹划现状调查

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息息相关。本文随机抽取了苏州市20家房地产公司进行调查,其中大型房地产公司6家,中型房地产公司9家,小型房地产公司5家,通过这个小型的调查报告窥探出房地产企业整体的纳税筹划现状。

在选取的20家房地产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有减轻税负的需要,认为税收负担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却只有少部分房地产公司通过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来缓解公司税负,一方面考虑到公司的运营成本,聘请专业税务人员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即使有的大型房地产企业管理者有纳税筹划减轻税负的意识,真正开展实施的却很少,而较多的是通过与税务机关打好交道的方式开展纳税筹划,或者通过各种方式如虚假报税来减少税款,并没有从企业自身去进行科学的纳税筹划,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纳税筹划的薄弱环节

(一)企业财会人员纳税筹划水平不高

财会人员在核定税务进行纳税筹划时,并未从企业的长远利益来考虑,更多的是关注当期的节税收益,亦或是仅仅对不同的纳税方案所带来的不同税负进行比较,经常出现为了眼前的减少税负游离于违法与偷税的边缘的情况,并没有采取积极倡导、正确指引等方法争取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方针政策。

(二)纳税筹划人才资源匮乏

纳税筹划是一项对财会人员要求比较高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非常熟悉掌握当前国家对房地产企业的税收政策,还要具备扎实的财会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报税工作经验,更要熟练驾驭企业纳税筹划的流程以及与税务人员沟通协调的能力。要想让房地产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达到专业纳税筹划人员的知识水平还有难度,无法全面掌握财务、税务、法律等方面能力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

(三)未对纳税筹划风险产生足够的重视

房地产企业财会部门在进行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会经常碰到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旦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出台的相关土地、金融等政策很大程度上会对房地产企业的长期纳税筹划方案带来巨大的影响和风险。房地产企业如果没有把可能因国家政策变化等带来的风险因素加以全面考虑,强化企业财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筹划风险没有提前做好相关防御措施,整个企业的年度业绩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三、结束语

成功的税收筹划,可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税收优惠节税“福利”,通过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从而减税节税,从而支持企业实现预定财务管理目标。由此可见,房地产企业财务部门亟需探索出适合当前新税制背景下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思路,通过有效的纳税筹划管理,降低行业项目的成本与风险,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盈利空间,提升企业在新政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子龙.“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业的纳税筹划[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9):13

篇13

【关键词】影视服务业 营改增 分析 建议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财税〔2011〕110号)和《关于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1〕111号)等文件精神,自2012年1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在上海率先推行。随着“营改增”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成功试点,“营改增”在现代服务业的试点范围也逐步扩容。本文就影视服务行业“营改增”试点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电影和影视服务业包括电影和影视节目制作、电影和影视节目发行、电影放映,是电影电视产业链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属消费性文化创意产业范畴。影视剧本著作权销售、电影版权转让、电视节目播映权等均在本次试点中被纳入增值税应税服务范围;电影放映、影片发行收入仍属于营业税应税服务范围。

一、影视节目制作试点营改增情况分析

(一)影视节目制作增值税进项税来源分析

增值税进项税源的取得,对分析“营改增”对影视节目制作企业的影响有较现实的意义。本文抽取了上海某电影集团企业近三年拍摄的电影、电视剧共4部样本,拟从影视剧制作主要成本构成入手对影视剧制作成本增值税进项税来源作一分析。

1.直接人力成本。直接人力成本包括演员酬金、工作人员酬金、协助人员费用等,对该类人力成本费用仅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不涉及增值税,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抽取的样本中直接人力成本支出占制作总成本的20%~48%不等(抽取样本中不同片子核算口径不同,服装、道具、布景等环节如承包给第三方制作,则相应的费用中包含人工成本因素)。影片总投资额、创作题材、主创实力等各种因素,不同影片直接人力成本差异区间较大。但纵观整个创作成本,人力成本支出占绝对比重。

2.剧本费。剧本成本主要包括自创剧本和购买剧本版权两种形式。对于自创剧本,主要为剧本创作人员酬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不涉及增值税,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对于外购剧本版权,以往购买个人著作版权可享受营业税免税政策,“营改增”试点对此纳入增值税应税服务范围,若购买个人著作版权,仅能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发票。

3.伙食费、住宿费、场租费。伙食费、住宿费、场租费未纳入上海“营改增”试点应税服务范围,目前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前述费用作为制片的主要成本构成项目,根据我们的抽样统计平均占制片总成本的10%左右。

4.差旅费。差旅费一般包括飞机、火车、轮船费、出租车等费用。铁路运输目前暂不属于本次试点的增值税应税服务范围。搭乘出租车目前也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5.特技制作费。特技制作费未纳入上海“营改增”试点应税范围,目前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提高,特技制作费在制作成本中的份额不断增长。在4个样本中,其中有一部片子特技费(含电脑特技费)占制作总成本的11%。

6.化、服、道、摄影、布景、照明、烟火枪械费。这类费用通常分两种类型,即租赁和自制或购置。租赁,通常包括服装道具租赁、摄影照明器材租赁、布景租赁等;自制或购置,如服装定制或购买、道具制作、布景搭建等。从理论上而言,租赁、自制或购置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影视节目制作增值税进项税可抵扣情况分析

影视制片业作为一项创意文化产业,有别于普通的工业制造业,人员成本占成本比重较高,且制片过程中所涉及的成本范围较广,与其他服务业关系密切,受“营改增”执行地区范围和应税服务范围等多重因素影响,影视业实际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项目和绝对量较少,直接导致了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总量的减少。就目前而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主要受以下客观因素的限制:一是,跨地区拍摄,目前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海试行“营改增”,从长远看,税收洼地效应会逐渐凸显,使得市场资源配置向上海流动。但影视业有其行业特殊性,很多影片是跨地区拍摄,在外地发生的服务性制作成本,很多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进项税可抵。就地取材、就地取景、就地拍摄,是影视业拍摄制作的特点,由于各地税务管理水平不平衡,按以往经验,在外地拍摄时,尤其在偏远地区,取得发票的难度很大。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总量相对较少,取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专用发票”的来源受到限制,增值税抵扣链不完整。

二、电影放映和电影发行营改增工作初探

电影放映业务的下游直接面对客户,且以个人客户为主,其上游直接面对电影院线。电影院线和影视发行公司为电影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影视发行公司一手牵头电影院线,一手牵头制片单位。

“营改增”之前,电影产业链的相关方均属于现代服务业,影院的票款收入、发行公司的发行收入和片方的电影版权收入均为营业税纳税人。电影放映业务营业税税率3%;根据相关政策,电影院线和发行公司获得的分账款,即电影发行收入免营业税;发行公司发行收入营业税税率5%;片商取得的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免征营业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应税服务范围等若干税收政策的补充通知》(财税〔2012〕86号),2013年12月31日之前,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包括中央、省、地市及县级)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属于试点纳税人的,对其转让电影版权免征增值税。目前,电影产业链中,仅片商的电影版权收入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其余环节的税收政策均未发生变化,“营改增”对电影产业链中的相关业务尚未产生实质性税赋影响。根据现行政策,由于影片交易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影视发行公司和片商及片商之间等收入分配环节的重复征税现象仍无法避免。

假设电影产业链各环节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则各增值税应税业务环环相扣,重复征税现象自然消除。但产业链中利益相关方的税负必然会发生一定变化,若不考虑固定资产购置因素和税收减免因素,则从影院到片方各环节均可能产生增值税税负。假设电影产业链各环节既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也存在小规模纳税人,由于税率差异,则重复纳税现象只能部分消除。

三、影视服务行业营改增的政策建议

(一)电视剧制作“营改增”衔接工作的政策考虑

“营改增”试行初期,影视制作业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限制因素多,进项可抵扣税源较少,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的现象较为突出。相比电影版权收入可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电影发行收入仍可继续享受营业税免税政策,电视发行收入并没有税收优惠政策推出,或因为增值税税率较营业税税率提高,企业的税负不减反增。建议针对电视制作特殊情况给予相应的过渡性财政扶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电视剧的生产制作以具体剧目为项目核算单位,每部剧目独立核算。建议参考土地增值税清算模式,以电视剧的完整运行周期为单位,进行增值税清算。经清算,对本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过程中因新老税制转换而产生税负有所增加的影视业试点企业,由财政进行补贴,同时建议主税和附加税同时返还,而非目前执行的只返主税、不返附加税费。

(二)继续免税扶持,支持影视文化企业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精神,“事改企”转制文化企业,在电影节目播映权收入上,享受营业税免税政策,该优惠政策执行至2013年12月31日结束。前文提及的财税〔2012〕86号文件,将电影版权免征增值税期间延续至2013年12月31日。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选择影视业作为“营改增”试点,目的是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减轻文化产业的税赋,减少重复征税。同时对于国有转制影视文化企业,需充分考虑该类企业由于承担了相当一部分的社会责任,尤其是主旋律影片投入与产出不配比现象严重、历史负担较重,完全走市场化路线困难重重,这类企业尤需政府的扶持。建议免税期结束后,能出台后续政策,从税收政策上对该类企业予以倾斜。

(三)按行业稳步推进影视服务业“营改增”工作

完整的电影产业链涉及电视剧的制作、电影和影视节目发行、电影放映、录音制作、电影后期制作、影视基地经营(游览景区管理)等众多方面。本文建议在逐步扩大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的过程中,在相关城市或省份试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影视文化业的行业及其产业链特点,以及现有的税收政策,按行业稳步推进影视行业的“营改增”工作,逐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章雁,2012)。

(四)加大政策辅导和政策解读力度

从上海地区“营改增”的试行情况来看,各级财政对“营改增”政策的理解和推行上存有差异,建议政府部门建立一个权威性“营改增”政策解读机构,财税机关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使企业能及时获得更多的政策辅导,以进一步顺利推进“营改增”的试点和扩容。

(作者为公司财务主管、会计师、EMBA在读)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教科文司,国家广电总局计划财务司.电影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讲解[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篇14

关键词:财税改革;税务风险;管理;对策

一、财税改革背景下形成税务风险的原因

首先,随着我国税法体系、税收制度、征管体制进入都改进和完善的阶段,关于税收的征管方式和税收法规法律需要根据时展的需要,进行推陈出新。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的掌握和学习最新的税收政策,还沿用传统的税务处理方法开展税务工作,就很容易做出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加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其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参与主体是企业,随着经济交易模式和经济行为的日益复杂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涉税事项也变得日益庞杂和繁琐,不断涌现出了新的事项、新的情况,这些必然会引发出一些潜在的税务风险。再次,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我国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企业会计制度等税收法律在确认、计量、报告等三方面上存在着一些差异,这就扩大了“税会差异”,提高了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各项数据通过信息手段汇总比对,税务监管日益有效,发现企业那时差错的概率大幅提升。

二、财税改革背景下企业的税务管理风

(一)新旧财税政策之间的冲突

由于刚刚进行财税改革,在过渡期存在事业的财税政策较为复杂,比如“营改增”前存续的旧项目可选择适用“简易增收”或按照新项目适用新政策。企业因此在生产经营过程汇总,会存在新旧财税政策之间交织的问题,项目税务处理中混乱,最后造成应缴纳税不正确的情况。

(二)多缴纳税款的风险

在进行财税改革的过程中,“营改增”税制改革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举措,全面实施“营改增”中涉及到了很多税务优惠政策,包括了退税和免征增值税等方面,还有一些特定的税务项目,因此可以看出财税改革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新的税收政策,如果企业的管理不能正确的理解这些税收政策,就会导致企业多缴纳税款的问题发生,加大了企业税务管理的风险。

(三)抵扣进项税额导致的风险

财税改革后,对进项税抵扣也变得相对复杂。比如用于简易征收项目部分的投入不能抵扣。往往企业存在一部分公共投入,即服务与简易征收项目,又服务于一般纳税项目,这部分进项税需要进行分拆。企业一般都会采用进项税抵扣的方法来进行合理的避税,这部分进项税抵扣行为会提升企业的税务风险,后期企业补缴税款,需缴纳一定的滞纳金,情节严重的时候会严重损害企业在社会群众中的声誉。

(四)税收政策掌握不准确导致的风险

由于我国很多税收减免政策由以前的批准制改为备案制,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如果办税人员不能准确掌握相关政策,错误的适用减免税政策,由于是备案制,容易造成不能及时发现,发现时需要补交罚金及滞纳金等,给企业带来恶劣影响。

三、防范税务风险的对策

从上述情况来看,在财税改革的背景下会给企业税务管理带来较大的风险,因此企业要积极的采用以下对策来防范税务风险:

(一)及时更新税收规章制度

在财税改革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对更新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及时的汇编和更新,保证设置的财务会计系统与新税收政策相适应,这样财务部门的信息就可以对税收法规的新变化做出客观的反映。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要对财税改革后的税收法规进行准确的理解,又要对行政机关制定的细则和立法机构做出的司法解释进行及时的关注,划清所依据法律法规的界线和期限。

(二)建立防控风险的体系

为了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税务风险预警机制,通过人工排查或者采集数据,建立起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的有效机制。从税务风险的严重程度来划分风险的等级,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来进行划分:对于严重性较高,有可能涉及到一些违反法律规定犯罪的较高等级税务风险,就要建立起全面覆盖到企业各个生产部门的防控税务风险机制;对于比较普遍的税务风险涉及到的业务和行为,可以建立起一般性和警示标志的反应机制,采用一些简易控制税务风险的措施。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体系

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体系可以帮我们理清税收管理思路,使税收管理更加直观便捷,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建立与税收政策相匹配的会计科目体系。从会计科目着手,相当于从账务源头对应交税费科目进行了细化规整,可以使税务工作更加顺畅地开展。比如企业可以在增值税明细项下设置一般纳税和简易纳税,税率、项目等辅助信息;在进项税项下设置未抵扣进项税、已抵扣进项税;在已交增值税项下设置已开票、未开票等。总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将企业的各项纳税业务初步理清纳税关系。2.建立税收管理台账。如果企业涉及的税种、项目、税率、及适用项目相对复杂,可以建立相关的管理台账。比如涉及项目多且适用税收政策不同,可以通过台账来明确,避免同一项目前后适用政策不一致造成税收风险。3.做好发票的管理工作。预防一些税务风险,或者是减少被税务稽查的风险,需要注意的就是发票问题,要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单位一些管理费用,管理费用的报销要有依据,不要只是发票拿来就能报销。对一些不合格的费用发票不给报销,对一些税收分类编码选择不正确,发票备注栏按规定需要填写而未填写,发票税率选择错误的,发票说有清单而未附清单的发票,购方信息填写不完整的专业发票等,这些发票都是不合格的发票,会计收到这些发票的时候,预防税务风险,要及时退给对方重新开具。同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提高获取、管理和保管增值税发票的常识,对采购支出等发票要加强管理,要严格按照进项税额的抵扣期限进项抵扣,要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来处理增值税发票的相关事宜。

(四)综合成本效益原则

进行节税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为企业获取一定的收益,然而企业无论是在内部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还是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进行税务筹划工作,都会花费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因此为了降低税务成本风险,企业在税务筹划工作中注意遵循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在进行税务筹划工作中既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直接成本,又要对不同筹划方案可能带来的收益进行比较,只有筹划方案带来的收益大于支出时,该税务筹划方案才有执行的可行性,才能降低税务筹划的成本,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收益。

(五)提升防范税务风险的思想意识

防范税务风险的思想意识对于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可以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因此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提升自身防范税务风险的思想意识,从管理层到财务人员,再到普通员工,都要认识到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认识到税务风险会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升应对税务风险的思想观念,通过宣传和培训的方式让全体员工认识到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性,在防范税务风险工作中,企业的管理者要起到一定的带头作用,加大防范税务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度。

(六)提升税务人员的素质水平

高素质的税务人员能够及时的识别好控制税务风险,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提升税务人员的素质水平,需要通过会议和内网等手断来向税务管理人员讲解和宣传税务知识和财税制度,不断更新税务人员的税务知识。税务人员也要主动参与税务机关组织的税法培训,接受财税体制改革的学习,这样就能够对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的应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合法的进行税务筹划工作,避免由于认识税务政策不到位带来的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