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经营模式范文

数字经营模式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06

数字经营模式

篇1

然而当有150年历史的《洛基山新闻》于2009年2月27日告诉读者“我们今天非常悲伤地与你们道别。我们的报纸在丹佛、在科罗拉多、在美国以及在这个世界上的历史就此结束了”时,人们忽然发现,菲利普・迈耶的预言似乎真的在应验。

一连串的美国报纸或卖大楼,或关闭,或申请破产,危机在美国报业蔓延。

“是谷歌们毁了美国报纸”?《What Would Google Do》一书的作者Jeff Jarvis说,“新闻业已被彻底改变了,Google是导致这种改变的原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应该为这种改变负责”。

而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在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美国报纸的主打产品是新闻,新闻本身仍具有巨大市场需求,公众喜欢阅读新闻并同他人讨论。互联网的出现使公众更容易接触到各类新闻。美国报纸产业遇到的问题同新闻本身无关,而是同广告收入、印刷成本和投递成本等有关。正因为如此,美国报纸产业多年来实行的商业模式遭到了巨大挑战”。

埃里克・施密特的话值得寻味,纵观美国报业的解体不外乎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金融危机使得报业收入减少无法承担传统运营模式呈现的高昂费用;二是互联网便捷、免费的新闻对其形成挑战;三是150年来一成不变的运营模式需要升级换代。

数字报纸收费再次引起关注。一直致力于维护传统新闻商业模式的美国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在近期改了口风,他期待在未来一年内报纸可以对旗下的新闻网站进行收费。受《华尔街日报》大量在线订阅收入的鼓舞,这个媒体大王兼亿万富翁表示,报纸最终会考虑是否收费的问题,而《华尔街日报》的成功就是一个先例。

美国报业的衰退使得数字报纸收费问题再一次引起关注。日前,三位美国资深媒体人宣布成立“新闻在线”(Journalism Online)公司,协助广告营收持续探底的报业设立新的网络自动收费平台,期待达成各家报社寻觅已久的网络商业获利模式。这家新公司由三位资深媒体人领军:法庭频道(court TV)创办人布雷尔、前《华尔街日报》发行人柯维兹与前AT&T宽频运行长辛德里。

布雷尔表示,新公司将开发、架设新站点,集成报纸与杂志所有的属性,利用读者方便使用的账号与密码。创建类似网络的“收费站”机制。消费者可以选择交年费、月费(约15~20美元)、日费或单篇新闻,购买受“付费墙”保护的新闻,新闻源则来自所有添加“新闻在线”的媒体。

值得推广的“温州模式”。2007年4月8日,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开通了数字报纸收费订阅系统。此前,数字报纸收费订阅的模式在业内曾一度引起广泛关注。2007年11月,中国报协电子技术工作委员会组织了专家组对温报集团与北大方正联合开发的“数字报纸网上发行营销系统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专家组确认,该系统在国内首次提供了数字报纸发行营销平台,实现了数字报纸网上销售,建立的生产、审核、销售、支付和售后服务的基本体系属国内首创。

当年,温报集团之所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念:一是温州有百余万的商人活跃在国内各大城市,有50多万华侨侨居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史上在外温州人有订阅温州当地报纸的习惯。用数字报代替传统报纸在新闻的时效上比过去传统的模式更加便捷,于是温报集团提出“不管在世界的任何地方,您都可以在同一时间阅读温州当天的报纸”。二是基于温州人朴素的商业精神,只要是商品就应该有偿使用。数字报纸尽管是虚拟的,但我们卖的仍然是报纸。

从运行3年来的情况看,目前每年的销售收入在100万人民币左右。国内在温州人比较集中的地方,通过温州商会帮助,国外在意大利设置了销售。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报纸的销售方式也从过去单一的售卡方式发展到现有的售卡、网银订阅等方式。今年,温报集团计划在欧洲建立数字报纸镜像系统,组织在全欧洲销售。

尽管年收入100多万人民币对一个报业集团来说并不是一个大的数字,但一种理念的创新对整个中国报业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但非常惋惜的是数字报纸收费订阅目前仍只有温报集团一家在做。

加强产业政策导向,拓展数字报纸收费。一个成功的数字报纸销售模式为什么在国内做不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中国报业还处在稳定的发展时期,尚未需要调整盈利模式来增加报业收入。也就是说,各家报业集团日子过得可以,没有哪家愿意承担因开展数字报纸的收费而降低纸质报纸发行的风险。

目前在各大城市中,像温州这样单一的报业集团并不多,基本上都有两家或三家报业集团相互竞争。免费提供数字报纸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能提升报社的影响力,何况传统的发行量等于广告收入量的报业商业模式还很受用。所以尽管抛售广告给报业带来的危机已经显现,但很少有人愿意承认这种传统的营销模式带来的报纸广告越来越多但利润却越来越少的现象。

二是消费者的心理因素,互联网能提供大量的免费新闻,为什么要花钱去订阅网上的新闻?这是目前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假如免费的午餐能够给需求者带来温饱,通常的情况是很少会有人花钱去购买内容接近的“食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温州数字报纸的商业模式缺乏从众效应。

篇2

[关键词]数字传播;电视媒体;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在数字传播背景下,多元化经营是电视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电视台的收入构成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依据国外的经验,电视台的收入除了传统的订户费和广告费外,付费电视和基于电视节目提供的点播、存储等增值服务也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因此,内容为王这条规律在数字传播背景下显得更加突出。生产优质的节目资源,通过多屏展示扩大影响力、多渠道输出多次售卖获得版权收益、以个性化的内容为基础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是电视产业重要的盈利点。其中,电视新闻、综艺节目、电视剧这三驾马车是电视主要的节目类型,也是传统电视台的优势产业。

电视新闻地域化

新闻是电视台发挥社会功能的重要支柱,对于央视的新闻节目来说,其优势在于对具有宏大主题的新闻节目的把控,通过大手笔、大制作凸显其在新闻制作方面的雄厚实力。地方电视台由于其地域属性,在国家时政要闻、国际新闻以及外省新闻报道中很难与中央电视台抗衡,但对本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人们的生活习惯非常熟悉,因此地方电视台制作的新闻节目往往更贴近当地百姓的生活,传播的信息更容易被当地民众认同。比如济南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直通12345》,就利用当地的媒体资源优势与市政热线深层次合作,帮助市民解决难题。地方新闻的贴近性不仅表现在空间上的接近,即报道与受众地域接近或毗邻的新闻事实,更重要的是新闻内容和报道形式与受众心理上的接近,即通过新闻使受众产生一种文化归属感。比如,曾经获得省级地面频道“最具品牌影响力栏目”十强的《拉呱》,其名称就使用了通俗的方言,在播出新闻时,由曲艺名家小么哥采用方言播报,在搭词环节引入泰安皮影戏,增加受众的文化认同感。

综艺节目平台化

目前综艺节目的发展趋势是,节目设计更注重体验性、游戏化和互动性,盈利模式则朝着平台化方向发展。目前的综艺节目不再只是通过广告获得利润,它更是一个平台,“是融集成资源、响应需求和创造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提供商”。首先,以节目为中心建构了受众与受众、受众与广告商、受众与节目创作者及参与者之间对话交流的平台。节目创办者往往通过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实现嘉宾与嘉宾、嘉宾与受众全时性的沟通与互动。其次,在这个平台上,电视节目与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了节目的多屏呈现和资源的再利用。2014年爱奇艺花2亿元购买了《爸爸去哪儿》《康熙来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百变大咖秀》等五档综艺节目的独家播放权,通过版权输出产生品牌价值的N次增值,让网络平台成为综艺节目呈现在观众眼前的另一个渠道,有利于扩大综艺节目的影响力。再次,综艺节目成为与其他信息产业部门合作的增值平台。在数字传播背景下,传统的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仍然是电视台的主要业务。电视台应该以此为基础,与其他产业,如通信、商业、信息等业务合作,构建能够承载这些增值业务的平台。2015年,北京卫视与优酷土豆联合打造了综艺节目《歌手是谁》,优酷土豆则推出了衍生节目《歌手是谁之假唱大战》,将游戏、推理与音乐结合,同时打通了美拍小咖秀、拍秒、A站、PGC、来疯等多家互动平台,引发了一场全民狂欢。最后,以主推节目为中心,开发衍生产品,形成节目内容的闭环价值链。电视媒体在向数字化转化的过程中,受众数据收集变得简单易操作。电视台可以根据受众特征分析,推出个性化广告,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视直接接触、搜索和分享商品信息及用户体验,也可以通过电视付款,直接由电视购物提供上门服务,实现综艺节目垂直化平台的链接功能。盈利模式垂直化意味着综艺节目应该从广告平台向销售平台发展,最终形成节目内容、物流与资金的闭环产业链。

电视剧品牌化

电视剧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类型,是数字电视的主要内容。我国电视剧产业一直存在优质资源稀少,精品电视剧在不同频道、不同时间反复播出的情况。传统电视台往往拥有优秀的导演、制片人、编剧,在制作电视剧方面有经验,也有资金保证,这都是视频网站缺乏的,因此,优质电视剧往往是由传统电视台与其他民营影视制作公司合作完成。2011年10月,广电总局下发了“限娱令”,电视剧成为各卫视的“救星”;11月28日,广电总局又下发“限广令”,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2014年随之而来的“一剧两星”与“一晚两集”的政策,加剧了电视台对精品电视剧的渴求。“一晚两集”减少了广告播出的黄金时段,“一剧两星”增加了电视台购买单集电视剧的成本,优质电视剧资源更加紧张,购买电视剧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主流电视台纷纷通过介入电视剧的生产,加强对电视剧播出的控制权。这其中首推湖南卫视。自制剧成为电视湘军的重头戏,《新还珠格格》《一起来看流星雨》《麻辣女主播》等青春偶像剧不仅能够通过独播有效避开同质化竞争,还可以成为电视台品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增加电视台的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丑女无敌》《一起来看流星雨》等电视剧中无处不在的植入式广告虽然引发了争议,但却减少了成本风险,也增加了电视台的广告收入。

重视移动互联网的开发与应用

对电视台最大的威胁并不是互联网服务商提供的传统电视服务,而是手机应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手机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超过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达1.27亿,占网民总量的18.5%。随着4G技术的普及应用及网络资费的降低与收费方式的改变,通过移动互联网观看视频节目的受众越来越多,移动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传统电视服务的主要竞争对手。这种移动性的媒体载体改变了人们接收视频节目的观念。首先,可移动意味着受众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这就克服了传统电视媒体选择性差、保存性差的缺陷。受众不再追逐节目,传播过程变为“节目跟着我走”。从这个意义上说,“收看”已不能够完全准确地描述电视观众与节目之间的关系,“消费”更能够体现受众与传播者之间平等关系。其次,受众在内容选择上拥有更多的自,过去在传播链条中被动接收内容的弱势群体地位发生了改变。手机用户直接向内容供应商订阅,按需点播,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按天按时段固定编排节目的做法要发生改变。再次,手机创造出私密化的空间,电视节目可以不再是集体的狂欢,而成为个人独自的享受和娱乐。当然,观众也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实现与朋友的分享,是独享还是分享观众拥有全权的决断权。最后,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更便捷的互动方式,观众在观看视频节目时,可以通过扫一扫、摇一摇等竞猜投票、发弹幕、抢红包,直接参与到电视节目中,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因此,移动互联网对于广电产业的冲击并不仅仅在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争夺电视媒体的广告客户,更在于它改变了观众的收视状态。模拟信号时代,电视台往往专注于做大做强,扩大自己的落地区域,提高收视率,获得高利润。数字传播时代,电视台应该转变思维,把目光转到共赢上来。在中央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政策的指引下,传统电视台加快了与移动互联网合作的步伐。2016年的两会报道中,山东广播电视台的融媒体报道成为一大亮点,其主办的齐鲁网特别策划了“两会专列带你到北京”手机微站。进入手机微站,就可以跟着萌萌哒的小齐妹、大鲁哥进入“齐鲁网两会报道专列”,节目制作充分利用了360度全景视频、VR、H5、大数据等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谭天.基于关系视角的媒介平台[J].国际新闻界,2011(9).

篇3

【摘要】数字时代网络书店和电子阅读使传统实体书店深陷困顿。本文从实体书店转型的时代语境、可能性、策略性三方面切入,以台湾诚品书店的经营模式为例,为当下实体书店的生存危机把脉,探究战略转型之道。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实体书店 战略转型 经营模式

近年来, 亚马逊、当当网等B2C 或C2C 形式的电子商务平台蓬勃发展,电子出版、电子阅读引领市场潮流,传统实体书店处境日渐堪忧。我国共有各类型实体书店54000 多家,2007 年以来, 就有10000 多家实体书店相继关门,近十年来,全国倒闭的实体书店有五成之多。面对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实体书店究竟能否真正实现战略转型,从而走出困境呢?

一、实体书店转型的时代语境

(一)数字时代阅读方式的转换

阅读电子化形成的阅读便捷化,已成为数字时代阅读发展的重要标志。电子阅读器以便携、大储量的特点走入了普通知识型大众的视野,这种便捷是一种在时间、消费、技术、传播和分享等层面的成本节约,在时下快节奏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更是一种竞争优势的体现。另外,阅读的便捷化实现了数据库的移动化,可供阅读者随时开始和停止阅读,这种在地铁、公交等公共场合信手可拈的文化体验,是对传统阅读时空的打破与重建。

(二)电商的行业竞争冲击

在图书销售行业,像亚马逊、当当网等网络书店通常以方便的在线选购、超低的价格、发达的物流而获得了稳固地位。有关当当网的调查数据显示,其“占据了线上市场份额的50%以上,同时占据全国图书零售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除了销售体验本身的便捷化,低至三、四折的电商折扣战,就已使实体书店望尘莫及。

(三)过高的经营成本

如今,除了国营的实体书店———新华书店受影响较小以外,所有民营实体书店都面临“三高”问题,即房租高、税费高、人工费高。实体书店是现实存在的空间,其生存发展面临着区位空间的选择,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需要选择在交通发达、人口流量大的都市繁华路段、商业中心建址,而这也就意味着经营者将承担难以承受的房租,但如若选择较为偏僻的路段,则有可能导致鲜有顾客的惨淡经营。此外,民营实体书店只要是在正常经营中,无论盈利与否,每年都会产生高昂的人工管理费用、都需缴纳约占总收入15%的税费。

(四)整体服务功能的落后

一家书店服务质量的高低,往往决定着书店的客源与收入的多少,这不仅是印象分,更是书店文化品位塑造能力的体现。服务功能的落后主要体现在消费者与书店之间的供求矛盾,也就是书店服务落后或超前于消费者需求的矛盾。良好的服务是对消费者购书需求的整体把握,是利用数字时代优势,以提供对顾客需求结构化后的定制型服务。这种与消费者互动而产生的数据,体现着大数据时代的资源消费。

二、实体书店转型的可能性

(一)实体书店的优势

1、营造空间感,突出交流互动

与网络书店相比,实体书店最大的优势在于空间利用。当顾客步入书店,就在实际意义中融入了文化的空间,给人们的视觉、听觉等感官带来刺激,而非网络书店仅对“图书卖场”这一消费意义的虚拟建构。

2、书香与质感的触碰,倡导健康阅读方式

在实体书店里捧着书,闻油墨的芳香,触摸纸张的质感,这对于传统阅读爱好者来说,实在是一种享受,也是健康的阅读方式。而当下比较流行的以IPAD 为代表的平板电脑阅读方式,具有一定的非健康因素。“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57%每天玩iPad 超过2 小时,这些人群中10%的6 岁儿童视力低下,其中6.2%为近视,12 岁的学生中近视率达41.43% ,78.5%的13-14 岁的学生视力低下,其中73.72%为近视。”

3、政府的逐渐关注,利好政策的出台

2011 年7 月,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住建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政策、资金、税费、占地等方面给予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以必要的扶持;2012 年2 月,上海市政府宣布将从新闻出版专项资金中划拨500 万元用于支持各类实体书店。除此以外,在2012 年3月的两会上,国务院参事张抗抗作为政协委员提出了议案,建议在税费政策上给予民营实体书店以更多的优惠待遇。

(二)网络书店存在的问题

1、图书定价不合理,电商的价格战目前,各大电商的价格战十分普遍,一本新书上市后,很容易在网上以便宜价格拍下,这是图书销售行业的乱象。在德国,一本新上市的图书必须在实体书店销售一段时间后方可在网络书店开售,这既是对实体书店的保护,也是对图书市场的规范。

2、购前难以预览图书内容,盲目消费比例上升

在网络书店选购图书时,往往会因为购买前不便对书本内容进行翻阅而造成一定的误买现象,虽然亚马逊公司正在试图通过书内的自然段搜索解决这个问题,但要实现书籍内容的全面扫描,自然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工程,还可能面临相关出版业的限制。

3、购买方式过于便捷,造成知识的廉价化

坐在家中,看好书名,确定价格,轻点鼠标,缴费成功。经过这一系列简单的操作来购书的方式比起传统购书方式确实快捷不少,但人们缺少最初在实体书店里买书的冲动,买书趣味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造成知识的廉价化。

4、缺少交流空间,阅读附加值较低

网络书店是虚拟的“图书卖场”,它拥有着广大的消费市场,但却缺失消费者的后续交流空间,难以形成具有共通意义空间的交流群体,降低了网络书店的再消费能力。

三、实体书店转型的策略

(一)表现传统魅力,打造全新定位

在实体书店转型过程中,坚守传统文化的一片“净土”,将是其成功转型的首步。文化体验,要求书店不仅仅是卖场,而是能给予顾客们文化感受的空间存在,是一种文化消费过程。正如“诚品”在曾经的自我宣传中提到:“书店不再只是‘购书地点’,而是可悠然流连的书香世界;书店不再只是静态的书籍展示,也是动态文化活动对话的空间;书店不再只是资讯供应站,更是情报流动的中心”。换言之,实体书店应该是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不同的图书分区,对读者的兴趣和知识进行划分,当读者们“聚同区、读一书”的时候,就是社交的机会,也形成了是书店文化附加值积聚的空间。

(二)多元产业结合,孕育经典异构

文化体验的塑造中,除了精准的定位之外,还需经营模式的融合,“在这种体验式消费的背景下,需要书店和其他服务行业展开紧密结合的经营方式,我们便将之定义为异构体。”实体书店可以像诚品书店一样,引进不同风格的饮品,如美式咖啡、台湾奶茶、西湖龙井等。在书店“变型”而不“变质”的前提下,人们可以多种身份光顾书店,哪怕只是为了喝那里好喝的咖啡而不阅读,舒服、自由才是顾客的追求。

另外,书店未必就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安静环境。整场轻音乐的带入,是阅读之余耳朵的休闲。根据不同书目分区的特色,在集结一定数量的读者后,便自然形成了一个公众聚会,人们可以在此聆听名家讲座、共同探讨热点问题。长此以往,各种主题演讲、剧场表演等除阅读之外的活动,将逐渐为空间体验增添光彩。书店也可以是创意商品的展示平台,在阅读之余提供文具、艺术品的展览与销售,这是相同体验附加值的融合化经营。

(三)特色建筑风格,见证艺术奇迹

要想将实体书店打造为独特的文化空间,成为所处城市或地区的文化地标,那么,除了文化内涵以外,还需要有一座能够反映当地经济状况、地区文化背景的建筑物。而一个书店的艺术品味来自于书店设计、装修层面给予消费者的感觉。以诚品书店为例,步入书店厅廊,浓厚人文艺术风格的装潢着实显目,与琳琅满目的书籍相互衬托,书架设计符合人体生物学、艺术美学等理念,使阅读者可以轻松取阅书架上任何一层的书籍,而不像传统书店里取书时的“爬上爬下”。阅读时,或是自然地席地而坐,或是悠闲的躺卧,这便是“书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四)强化服务功能,结合地理区位

1、书店服务功能的强化

(1)送货上门:实体书店要坚持对购书较多的用户进行VIP 服务,即这类顾客群体可享受免费送书上门服务,既实现网络书店便捷化的购买方式,也为实体书店活动做调查和宣传。

(2)信息定制:实体书店帮大众搜集信息,可根据某顾客的长期消费数据分析出消费者类型,如学生群体、白领群体等,然后提供给不同消费者以不同的服务方式,定期向顾客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书籍。

(3)服务时间:诚品书店的部分连锁店24 小时营业,满足了更多阅读群体的时间上的要求。

2、书店与地理区位的结合

书店区位决定书店市场,要做到书店供求的实时匹配。诚品书店在其连锁店中,做到的是“连锁而不复制”,每个分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在与市场结合方面,比较典型的是诚品西门店,其所处台北电影发源地西门町,故以电影题材的专业书籍为主;台大店由于周边高校较多,则以参考书为主;而位于捷运站出口的龙山店,则以多样的杂志为主。

(五)开放经营理念,强调渠道融合

1、连锁经营

诚品书店的连锁化有很多优点:第一,“连锁而不复制”形成特色化;第二,降低了书籍的采购成本;第三,扩大了市场占有份额,提升了书店品牌的影响力。

2、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合作

实体书店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关系是相互的,实体书店可用开放的姿态寻求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合作,可用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为该房地产项目提供一定的文化包装,是对该地段文化品位的提升。

3、国际化的资源储备

诚品书店的自主查询系统中,可直接搜索出外文书籍。国际化资源储备是一种开阔的视野,让不同类型读者超越地理时空限制,这也正是台湾诚品书店能够面向国际化市场,使自己成为世界游客旅游必去的景点之一的原因。

4、网络物流融合的销售

实体书店可谋求网络化发展,例如诚品书店就在2000 年庆祝建店十二周年的同时,宣布了全球网络书店的成立。同时为了配合网络书店的成立及全省门市的拓展,投入6 亿台币成立的诚品开发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也开始投入营运。这实际上是一种网络物流融合的销售模式,不仅以实体店的阅读体验为特色,而且还融入了数字时代。

参考文献

①张英、黄炎宁,《民营书店:死亡还是活着》[N].《南方周末》,2012-02-14

②朱国荣,《玩iPad 比看电视还伤眼睛———6 岁以上儿童每天不要超过1小时》[N].新闻晨报,2012-11-2

③厉春雷、孙博文,《特色化及异构体———网络时代实体书店的战略转型》[J].《中国出版》,2012(10)

篇4

关键词:数字电视;产业链;商业模式

数字电视作为新的产业形态,正在形成全新的产业链,是一项大产业工程,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紧密配合、高度协同,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沟通交流,展开多角度、多层面、多范围的联合与协作,构建“多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数字电视的经营资源、增值业务、业务平台及经营方式

数字电视的经营日益成为运营商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运营是数字电视产业的龙头,运营的规模大小、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有线数字电视的经营资源主要包括:本地区专营权;节目资源;人力资源;业务平台;信息资源等。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和运营商所能获得的上述资源相关。网络、平台只是硬件资源,“软”资源对于业务的拓展及其良性发展更为重要。

扩展数字电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如数据广播业务,交互式音视频业务、宽带数据业务等),可以有以下两类业务平台可供选择。一是建立在硬件平台上的嵌入式应用。运营方和合作方捆绑在一起,合作伙伴能否根据市场和运营的要求不断提供端到端的新兴业务解决方案,对是否成功运营至关重要。二是以中间件构建通用的增值业务平台。选用中间件作增值业务平台,可供选择的机顶盒较多。标准的中间件如DVB-MIiP涉及的技术许可限制较少,发展前景较好,目前处于开发应用的初级阶段。

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主要还是面向用户消费的高端市场。数字电视业务建立在模拟电视的基础上推向市场,必然在原来的收视费基础上增加额外的服务费,以获得投资回报,获取增值利润。目前,数字电视业务包括以下几类:节目转播业务、数据广播业务、NVOD业务等。

数字电视业务是通过投放机顶盒,在电视机上重现业务的服务方式获取利润。业务和机顶盒的关系十分紧密,灵活的业务管理、控制手段可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可分拆业务。数字电视业务是否迅速走上发展之路,不仅关系到运营商,更关系到上下游产业的兴衰,运营商的成功也就是内容提供商和产业界的成功,也将促进整个数字电视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二、数字电视技术标准

多标准数字电视。由于目前欧洲、北美、韩国和中国等大多数主要地区仍处于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的转换过渡时期,因此市场上仍然有不少希望既能接收模拟电视节目又能接收数字电视节目的多功能电视机,数字电视开发商和制造商也不一定非要把这两项功能都做在一部电视机中,也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一体机,他们也可以采用机顶盒+模拟电视的解决方案来实现。美国市场要求从2007年3月1日起,所有新上市的模拟电视机和电视接收设备均必须安装数字调谐器,这意味着数字电视一体机将在美国市场占据统治性地位,因此,未来数字电视一体机会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大屏幕数字电视。随着现代人起居室的不断变大,用户市场对大屏幕数字电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目前,总体上讲,LCD数字电视是业界的发展主流。但由于性价比的关系,一旦尺寸大到某一限度,LCD屏幕的成本就会急剧上升。随着技术的进步,近期50英寸有望成为液晶和等离子电视新的分界点。

高清化。随着高清节目源的增多,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800线的高清数字电视(HDTV)越来越成为数字电视的主流,相应的数字电视机顶盒以及编解码芯片也要适应这一发展的要求。

互联网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的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连接互联网,未来的消费者不必再为了检查邮箱、发送电子邮件、在线玩网络游戏、下载和播放网络视频、甚至收看流媒体视频(即IPTV)。

DTV+PVR。PVR(个人视频录像机)也是未来数字电视的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未来的数字电视集成DSP或多媒体处理器,PVR功能将逐步融合到未来基于硬盘或微硬盘的数字电视产品中。此外,支持更丰富的互联接口。这是是目前数字电视的几个主要技术发展方向,但实际上,真正的未来数字电视产品很可能是上述几个技术发展方向的组合或融合。

三、政府扶持

政府为数字电视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数字电视整个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有碍产业的良性循环;同时,各地广电网络的运营者目前仍处于割据状态,各自为政;这些都有待于相关政策的规范。此外,内容不足是数字电视发展的软肋。数字电视要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也有待像宽带网络运营商一样,引入各种各样的内容提供商广泛参与,而这些都迫切需要政策给予倾斜和扶持。广电总局从2003年起就一直在抓紧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政策和规范,针对频道设置、有线数字电视网的改造、付费频道业务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而这次制定的《政策》将涵盖更广,更加完备。从投融资、税收、产业技术、运营及监管、业务发展、价格资费、三网融合、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以期为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提供硬环境支持。如深圳是全国最早进行数字电视试播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进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的试点城市,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数字电视商业模式

我国国情不同于他国,发展数字电视产业不可能照搬国外运营经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青岛模式:中国特色。青岛模式的核心是政府和厂商先垫付机顶盒的巨大成本,用户每个月只增加十元的有线电视费,分区分片整体转换。电视节目从原来的28套增加到56套,还有17套数字广播和视频点播节目,尤其是增加了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内容,这一点正是青岛市政府愿意投巨资做有线数字电视的初衷。对于中国多数城市而言,尤其是对于中西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青岛模式最容易打动当地一把手推动整体平移。

佛山模式:资本铺路。佛山模式是在青岛模式上加装CA系统,可以收到付费电视节目。佛山模式最重要的优势是借助了外来资本。整体平移最缺乏的就是资金,佛山模式像一个洼地,让社会资金、技术、各式各样的力量都流到这里来。佛山模式让人清晰的看到了回报前景,对于经济较发达或者商品意识较强的地区的政府更具有吸引力。

杭州模式:“令人震惊”。杭州模式最具有想象力。杭州数字电视采用有线电视加IPTV的方式,免费送机顶盒,基本收视费14元不变,付费电视和视频点播等增值服务由市场定价。杭州模式的特殊之处在于杭州网通本来就是杭州广电网改造的,杭州市数字电视网目前是有线电视传输网和宽带网双网合一,在系统、网络、终端上已经全面实现了双向交互传输功能,为发展交互式数字电视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三种模式已涵盖国内各地区的需要,甚至可以下结论说有线数字电视的商业模式已经基本找到,剩下的只是各方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国数字电视网.

篇5

[关键词] 信息化;传统出版业;特殊影响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0. 027

[中图分类号] F270.7;G23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0- 0052- 02

出版信息化主要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在出版企业各个工作环节上的应用,体现为媒体形态数字化、多样化,企业经营管理计算机化、智能化,生产和管理过程流程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共享、行业标准建设、版权保护等优化。因而,对传统出版业而言,信息化不仅是流程化、网络化、集成化等管理信息化,还包含了内容数字化、传播多媒体化、交易电子化等经营业态、方式的信息化。本文拟从经营业态、经营方式、经营规模、盈利模式等4个方面,讨论信息化对出版业的一些特殊影响,仅供参考(见表1)。

1 对出版业经营业态的影响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人们保存、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对出版业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

1.1 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

出版数字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出版业的运行基础,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电子纸、二维码、电子阅读器、按需印刷技术等正在改变传统出版业的形态。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构建未来出版业的全新商业模式,已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时代的传播准则,也使得目前网络中的交易准则发生了变化。数字产品的无损复制、随意修改、高效检索的特性,削弱了传统商品经济的排他性、竞争性、透明性的特征,对传统的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逼迫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

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型出版集团高度重视网络数字技术的运用,积极推进数字出版的建设,已经完成了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作,建立了数字化图书仓库,把所有出版的图书和期刊转化成PDF格式放在网络上,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在线编纂平台、在线教育平台。出版企业逐步与IT企业结合,成为数字产品的内容生产和集成的提供商。

1.2 推进数字出版的标准建设

目前我国电子图书市场上存在的多种数字出版的文本格式彼此各不兼容,数字出版领域缺乏整体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例如,方正阿帕比公司的CEB电子图书格式、清华同方公司的CAJ电子期刊格式、超星公司的PDG电子书格式等。由于数字文本格式的多种多样,每一文本格式彼此不能兼容,不仅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影响系统效益。因此,格式的多样影响了数字出版的发展。为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建立和完善涵盖新闻出版各行业的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以形成符合行业规范的新闻出版业标准化体系。

2 对出版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2.1 由粗放式经营管理向集约化经营管理转变

我国出版企业过去一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垄断或半垄断的市场环境中运行,经营管理相对粗放,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出版业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出版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通畅、灵活的信息搜集、传递、分析、处理渠道和机制,增加了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和决策的精确度。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建立自己的内外部信息构架,建立适合市场竞争需求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出版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效益。

2.2 推动数字资产的管理

数字资产管理(DAM,Digital Asset Management)是对数字化资产进行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出版企业主要是报刊、图书的内容生产,其数字资产管理主要是使用数字化手段,对报刊、图书的文字、图片等进行收集管理,建立书名、价格目录、文本类型等,以便于对数字化资产进行搜索、数字转换、价值核算和上网发行等。随着数字化影响的不断深入,许多出版企业将其所掌握的出版资源大规模地进行数字化工作,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资产从品种、数量上看规模越来越庞大,对数字资产的管理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规范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对其进行再挖掘,并对其进行价值管理,有利于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庞大的出版资源,将传统出版资源形成数字化信息资源,再通过版权管理和版权经营获取利益。

3 对出版业经营规模的影响

在出版企业传统的管理机制下,出版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壮大且不断分立的过程。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职能管理,管理层次多,管理幅面窄,出版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要进行分立,如以前各省只有人民出版社,随着我国图书市场的不断繁荣,不到10年时间,由人民出版社分立出科技、教育、少儿、美术、古籍等出版社。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出版企业职能管理混乱,经营管理粗放。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出版企业的管理变革。流程的规范化、系统的集成化、组织的扁平化拓宽了出版企业的管理幅度,实现了出版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提升了出版企业的管理效率,使许多出版企业逐步向集团化、多元化、区域化方向发展,有的出版企业已跨出国门,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4 对出版业盈利模式的影响

4.1 由产品销售向提供内容服务转变

数字出版打破了传统商品经济的运营模式,出版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产品销售逐步向提供内容服务转变。目前我国很多出版企业都尝试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探索,但仍未形成产业规模及优势。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中国智网、中文在线、万方数据等一些拥有资源系统的企业,有了自己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国外的出版企业在专业数字出版领域和教育数字出版领域已探索到较为成功的商业盈利模式。专业数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职业提升,内容具有实用性、专门性、准对性,又能满足大规模定制的要求,促进了成本收益格局的优化。教育数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学历教育,具有指定性特征,读者的阅读与购买存在必然性和不可选择性。目前西方的许多教育集团,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经找到了一些商业模式,主要是在线课程、家庭作业管理、在线测试、电子图书下载等。

4.2 由传统营销向电子商务转变

电子商务与传统营销相比的优势在于能够及时提供海量的交易信息、便捷的网上交易和灵活的支付手段。具体到出版企业就是及时提供关于图书的多层次、分类别、全面而细化的信息,比如将一本书的写作特色、写作背景、作者情况、相关书评、精彩片断等详细信息提供给书店和读者,发挥网上商务信息服务的优势,方便在线交易。网络支付一度成为包括网络出版在内的多种网络经济形式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随着在线支付系统在技术方面的不断完善,系统不仅易于使用,而且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大大增强。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都开通了网络付费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支付将成为出版企业图书交易的主要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篇6

网络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在扩大与完善基础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同时,就提升公司的质量与服务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目前数字电视网络处在一个挑战和机遇共存的关键时期,对其运营的方法、模式我们要不断思考、探索,力求在激励市场竞争赢得先机,掌握主动权。

1 目前数字电视网络发展运营的现状

1.1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运营稳步有序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起步较晚,直到1992年我国数字电视网络产业才正式开始立项。在成立之初,国务院就成立了数字电视网络发展的专门领导小组来负责制定数字电视网络发展的战略计划。从1992年到2005年为数字电视网络的初期导入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初步探索数字电视网络在国内运营模式。从2006年之后,我国数字电视已经从初期导入阶段向全面启动与快速发展阶段过渡,对该产业进行了系统的统一规划。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全国各地区的广电网络运营商陆续启动了数字电视业务。2007年初,全国整体转换工作已全面启动,随着试点城市整体转换的逐步完成。杭州模式、青岛模式及佛山模式等的成功运营,给各地区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各地区的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有选择性的结合了自身的优势,开展了数字电视业务,促进了数字电视网络产业发展。广电总局计划到2015年将停止对模拟电视的使用,全面完成模拟向数字的转变,全面实现电视网络数字化。

1.2数字电视网络用户增长极其迅速

随着数字电视导入以来,由于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层面不断提高。而数字电视的画面和传输信号稳定性、节目内容多等优点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因此,数字点数用户在不断扩大。到2006年,国内的数字电视用户达到了近1300万户,相比于2005年增长了275%,到了2010年11月,数字电视用户达到8546.8万户,这些数字都反映了数字电视网络在国内的快速发展。

1.3数字电视网络经营面临激烈的竞争

当前,国内电视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有依托于电信网络的IPTV、地面数字电视以及卫星数字电视。他们各有自己的优点。随着国家广电总局39号令的颁布,电信推出了IPTV,使得网络电视成为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同时宽带用户的不断增加,到2008年,IPTV用户总数已经过1亿,按人均年消费1000元计算,IPTV将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除此之外,从网络改造的投资上来说,电信的IPTV拥有不少优势,相比较于有线网进行双网改造的投资,IPTV要完成数字电视的互动式传播所需的费用是相对较小的。但是在使用功能上,IPTV提供的服务与数字电视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总体竞争的压力日益激烈。

2 数字电视网络公司商业运营存在的困境与不足

2.1 资金困境,缺乏系统的资金管理

数字电视网络公司的运营,就其本身运转需要的大投资和大的消耗。从表明上看付费数字电视,表面上看来,其盈利确实会增加,可是有很大可能因此而丢掉盈利更大的广告市场。由于老百姓能够在数量很多的电视节目中选择自己钟爱的节目,同时还不需要考虑被强制去接受各类讨厌的广告。所以这样一来,数字电视网络公司的商业盈利必定会受到影响。另外,缺乏系统的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还是没有进入公司内部,缺乏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因此,这些不足更让资金困难的问题雪上加霜。

2.2技术困境,没有形成有效的数字电视运营系统

数字电视运营系统指的是为业务运营提供一个可靠运行的支撑平台,它使得不同的业务运营模块能够共享这个运行平台。通过这个支撑平台,不同的业务运营模块可共享信息,使多种业务运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可是目前数字电视运营技术还有许多困难,技术难题始终在阻碍数字电视的前进。就拿机顶盒来说,机顶盒目前更新换代很困难,这一方面源于目前消费者还对花钱买机顶盒看数字电视节目还存在着消极、反对的态度。同时,很多有线电视网络通过对数字电视的接收设备做特殊加密处理来保护自身利益,因此,使得机顶盒生产多样化,缺少统一的标准。另外,数字电视银行卡智能付费系统不能正常运转等都限制了数字电视网络的有效运营。

2.3宣传力不够,推广方法欠妥 ①数字电视网络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人都还不清楚数字电视与有线电视相比有什么优点,另外也有不少老百姓认为还是模拟信号优点多,这都是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 ②推广方法欠妥 不少地方对模拟电视实施了强制性的关闭,这样的更换机制导致地方电视模拟信号

在短期内基本被暂停。在切断了模拟电视信号后,老百姓只能收看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几个地方电视频道,这是迫使他们接受数字电视,激起了一些群众对数字电视抱消极态度。

③消费者使用的困难

不少群众反映数字电视在安装了之后,他们却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特别是中老年人这些受众大群体,这些受众由于时代的原因对新科技掌握的比较慢,他们往往只能掌握最基本的用法,这大大限制了数字电视优点的发挥,所以需要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详细的讲解。

3 数字电视网络公司运营的探究

2.1加大经营的规模化

数字电视是一种规模化的产业,它的运营和发展需要建立在消费者市场的规模化基础之上。在市场经济下,人们对于新事物,在开始阶段往往会持观望的态度。只有在新事物带来的优点能极大的 吸引目标用户时,才能够迅速促使其发展。所以数字电视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只能实施大投入来换取经营的规模化方式,为数字电视的运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全面带动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通过多业务经营与高质量服务,可以使得数字电视在运营上驶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受众群体的趋同心理作用,和本身的广泛宣传优势,以确保数字电视在基础用户上进行良性循环发展及互动式服务发展为数字电视的另一新卖点。只有数字电视网络公司经验达到了一定规模,才能使得其抗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大,资金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2.2探究科学的数字电视网络运营模式

目前由于运营公司缺少合理科学的数字电视网络运营模式,而使得数字电视发展逐渐陷入恶性循环,严重滞后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运营模式非常重要, 在运营中必须对不同的市场进行区分设计,特别要注意对电视台和节目提供商、广告客户这些不同的市场,以此区分对待。这是要介绍的就是角色管理模式,它指的是针对不同的市场角色,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给他们提供的不同角色安排,也就是说对他们进行不同方式的角色管理。第一,对节目供应商进行角色管理。这需要对收视率进行更准确的分析,然后依据收视率来自主调节频道序列。第二,广告费替代收视费。第三,对异业联盟行业的进行角色管理。因为数字电视的功能不断丰富,能够通过电视提供的信息,甚至是实物产品也越来越多,因此会形成一个物流链。针对此,数字电视应该形成系统的电子支付渠道,是多赢局面。

2.3加大宣传,建立完整的营销体系和连续性的资费体系

对于数字网络电视和传统的模拟电视的区别,仅仅只依靠广电公司旗下几个分公司的营业厅来提供服务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在公司引进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同时,还应该加紧建设合作营业厅与业务代办点,这不但让用户可以方便使用,而且可以更方便向用户推荐适合客户的增值业务。在合作业务代办点的建设方面,数字电视运营公司应该向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学习。市场经济条件下,“渠道为王”无疑是正确的,因此要发展数字电视业务,运营公司必须要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同时要不断健全这些渠道。另外,考虑到数字电视的新技术并不能明显带来新的盈利增长点,所以市场的重点还是在内容上,但同时用户对内容的需求又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连续的资费体系,对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不同的资费形式来迎合他们的需求。

结语

数字电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运营公司只有把握其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才能是这个系统成功协调运作。运营公司应该使其运营规模化,掌握住市场先机;探究科学的数字电视网络运营模式;加大宣传,建立完整的营销体系和连续性的资费体系等等。这就需要运营商们集思广益,优化数字电视网络公司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峰.关于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运营模式的探讨[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33-35

[2] 汪勤.数字电视运营模式应用管理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月科学,2008 (12):67-70

[3] 段炜江西广电数字电视运营模式初探[J].声屏世界,2011(4):17-19

篇7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模式;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作用

一、数字化管理模式在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中含义和特征

数字化管理模式是以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为基础的,利用计算机和现代化通信设备对信息进行处理和传递,将人体一机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到了实际的营销业务中,这不仅提高了我国电力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也提高了我国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科技化管理进程。数字化管理是将企业中的供应链管理和信息管理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实行数字化的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不仅将企业中客户资料、资源数据等一系列企业内部资料信息化、数字化,并且促进了企业营销管理的可计算性,将企业中的所有管理的量化问题都以管理技术解决,形成一中快速有效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模式以定量化、综合化、智能化、集成化、动态化、系统化的管理手段实现了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科学化,这同样是其他管理模式相比的。

二、电力营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技术

1.服务系统创建

服务系统创建的实质就是电力营销数字化服务系统的创建。该系统是将所需要的服务器结合在一起,利用应用系统设计的技术来创建的,系统的创建是由3方面进行创建的。(1)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通常是将两台小型的机器结合在一起运行数据服务器的,在运行的同时对磁盘阵列数据实行了储存,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小型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2)应用服务器以多台个人服务器作为系统处理事务的保障,将系统的扩展性处于最大值。(3)将所有数据集中存放在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然后集中布置服务器,客户端和数据库的交互、对象级和数据级的访问都是以信息通道为媒介的。

2.系统的体系结构

结构系统与服务系统存在不一样的地方,它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其中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的系统结构是由业务处理、数据存储和应用表示3部分构成的。其中应用表示和业务处理是针对系统的外在进行处理的,而数据的储存是针对系统的内部研究和应用而进行的,无论是从外部还是内部的系统构建,都是为了使系统的结构更加符合要求。

3.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一种系统软件,系统是通过它来实现资源共享的,使用中间件能维持不同节点应用进程关系的关系、负载等平衡,还可以调度应用。

4.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技术是实现工作进行的更加快速的一门技术,它能快捷地创建和管理工作流,使计算机编程简单化。

三、电力营销业务中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和发展现状

1.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将数字化管理应用于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业务中,最显著体现的作用有两点。分别是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工作效率两方面。(1)经营管理者供电企业在电力营销业务中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能有效地将信息资料进行整合,使供电企业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以数字化挂历模式为基础的电力营销业务实现了企业的物资设备等信息资源最优配置,在企业运行中降低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为企业抢得了市场的先机,赢得了市场。同时,数字化管理模式加快了企业运行的周期和运行的质量,对资金的流通控制更加紧密,使企业有足够的流通资金实现资金循环利用。除此以外,数字化管理能迅速了解到顾客的实际需求,以顾客的实际需求为生产的目标,这样不仅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还实现了按计划生产的目标。(2)员工工作效率由于数字化管理模式是利用机体合一的方式对企业的电力营销业务进行管理控制,因此大幅度地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工作量,并且也大量地缩短了企业管理时间,使企业的人才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体现出了员工的工作核心价值。

2.发展现状

据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大部分企业都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数字化,企业的各项管理体系和各项数据都是经过科学的数字化系统分析。但是相对于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利用和应用,我国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管理中的技术问题和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并且由于我国企业数字化管理模式发展水平不一,导致企业的数字化管理不能完整、系统地构建,有一定的缺陷。但是在近年的实践中,江西供电局也不断迎合现展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现代化的数据管理的工作模式,全面提高了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城市的农村的电网能力,以远程监控等技术使电网供电操作更方便可靠,加快了当地的优质电网建设。此外,供电公司响应国家“智能电网管理模式”的号召,努力建立相关的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以新的管理模式来创造出更多的企业利润,以强大的客户群体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不断地更新员工的价值理念,将企业带入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资金管理、客户管理等方面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中,使企业员工的工作轨迹、设备运行状况、电网结构等信息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实现高效率的运作,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等都随着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推行实现了质的飞越。利用数字化管理模式,通过实践供电公司实现了公司内部的系统集成,外部与客户的信息、供应商的星系等能保持持久的畅通,促进企业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

四、供电企业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

通过上述可知,在当前信息化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已经产生了深入的影响,供电企业在信息化时代带来的背景下,也应该积极迎合市场发展的需求,不管创新和改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应该全面在电力营销中引进数字化的管理方法。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

供电企业首先应该为销售的数字化发展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为工作开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当前供电企业已经逐步加大在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投入,在早期已经逐渐推进并实现一体化发展模式,联动的工作模式为用户提供的便利,也为管理工作模式的创新提供的条件。因为,为了进一步实现电力营销的数字化发展,还应该进一步开发并引进联动项目的研发方案,对每一个环节做细致的检查。例如现代先进的数据迁移工作中,由于工足量大,可以引进SPSS18.0等信息软件,为庞大的数据处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帮手,减轻工作人员的任务量,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建立并完善电力销售数字化模块

从新时期开始,供电企业逐渐开始注重信息网络营销方式的开发,供电公司已经积极推进一体化联动收费电能表计量的改造方案,并且已经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已经实现9.8万户电能表计量工作的改造,改变传统的人工服务工作模式,建立了一体化的数字化营销模式,用户再也不需要去供电局缴费,直接与现代银行ATM机相连,缴费、充值更加方便、快捷,并且该缴费的模式已经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获得一致好评。所以,企业应该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电力营销的数字化发展模块,全面开发电力销售系统的管理工作,实行一体化联动管理模式。在实施数字化管理模式时,责任明确到个人,对工作人员和用户的切身利益提供重要的保障,对事实项目中的自助终端刷卡流程、网络加密机接口等都要开发到位,并且加强安全防范,防止用户信息泄露。

(三)提升销售人员数字化操作技能水平

在单位不断完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模式的情况下,现代化专业管理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主体,任何信息化的发展都需要操作主体,因此,应该加强整个销售及管理队伍的培训,提升其数字化技术和软件的操作水平。例如常见的北京行电力软件开发系统和力控元通开发的销售软件等,团队都应该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保证在敢做中能游刃有余的完成操作,确保工作的准确无误,为供电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总之,供电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趋势,目前经过实践的推广和应用,用户已经可以持一卡通联名卡在工行和建行的自助终端上刷卡购电,既方便了居民,也加强了对人、财、物的有序及有效监控管理,是电力专业化管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良好途径。未来还应该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系统提升研究。

五、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发展有广泛的前景,更高新的技术必然会对企业各项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带来新的面貌,为企业的发展注入鲜活的力量。作为企业应该加强对企业管理操作人员的培训,保证操作人员熟练地技术完成责任内的任务,以过硬的业务能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并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伴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改革,电力企业为了增加市场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转变企业的营销业务模式,以优化、先进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持续进步,使企业在业绩和职位上获得双赢。

作者:邬小可 刘敏 单位: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鹰潭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8

数字电视作为传播媒介和媒介产业的变革,应该是要通过数字化的播出方式达到电视产业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新高度、新空间。“十五”期间,国家把数字电视系统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数字电视的运营对于中国广电系统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验。根据广电总局相关机构的数据,截至2008年一季度,我国已经拥有了3195万数字电视用户,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达到31.96%。在数字电视取得喜人成果的同时,也面临不少发展瓶颈。①

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较为滞后

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较为滞后使得目前各地的数字电视实验或者市场推广初期都没有章法可循,因此在很多环节,如在节目审查、系统外资金准入的条件等方面模棱两可,也隐含着很多危机。技术标准是数字电视的产业政策中的核心部分。卫星标准虽已经确定,但是对于广电媒介来说,运营的价值难以开发利用。无线标准正在测试中,而有线标准默认为:DVB-C。因此,标准的不确定性对于运营者而言存在一定的风险,在正式标准出台前,技术的服务商和媒介运作都很困难。

运营模式成为发展障碍

对于运营个体而言,不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地方台,运营的模式成为最实际的问题,这是一个概念落实的关键,也是一个产业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数字电视运营模式的筹建和细化也是数字电视避免泡沫的关键。由模拟电视发展到现在的数字电视时期,在市场上存在一定的误导观念,如数字电视一本万利,但是数字电视运营起来需要的不再是一个概念或者说法,一套可行性极高的运营模式及与之配套的成本核算的体系,才是最为重要的和最具有现实意义的。

数字电视经营模式的建立过程也是模拟电视的经营模式向数字电视的经营模式过渡的过程。其间,二者的碰撞、融合必不可少,这样的机制升级是中国广电前所未有的。现有的数字电视经营的启蒙者和数字电视平台的筹建者大多是技术人员,对于经营没有太多的认知,因此在技术问题得到突破后,经营模式的问题将成为一个很大的潜在危机。这些都是电视经营突出重围的关键所在,也是电视经营实现平稳过渡、持续发展、降低转型成本的关键。

内容出现瓶颈

目前我国现有的电视节目类型也同样不适应数字电视的发展需要,急需开发更多的互动点播节目、游戏娱乐节目、各类具有针对性的资讯节目以及服务应用。比如付费节目、随次计费节目、电影选播系统、歌唱点播、新闻选取、电视在线教育、电视购物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如果没有大量清晰多样的节目,没有不同于以往模拟电视时期的内容,数字电视的付费收视概念就难以得到受众的认可。吸引受众支付机顶盒或全数字电视的成本并付出额外收视费的因素,不仅是清晰度的简单交互,更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内容。

数字电视内容格局的建立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解决内容问题的角色由谁来充当?整个内容运行体制的筹建由谁来指导和负责?如何建立一套利益分配体系以及行业监管体制,并兼顾大量内容的各个环节,与用户的承受能力相协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资金的短缺

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需要的资金量很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青岛模式、佛山模式还是杭州模式,都是采取免费向用户提供机顶盒的方式,目前功能最简单的机顶盒也要500元左右,再加上每户有线电视用户要完成双向数字化改造的费用约5000元,以此计算,仅仅我国1亿户有线电视用户的数字化改造费用就需要10000亿元以上的资金,数字电视的推进过程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资金是事业运行的血液。技术设备的改造与升级维护、内容的再利用与购买、经营活动的推广等,都存在着资金缺口,而且广电自己缺乏专业的资金管理人员。其实资金来源并不是最大的问题,而资金的管理才是关键所在,资金配置的方案和资金监管,以及资金如何运作才能实现预期的效益最大化,实现预期效益,从而保证资金的良好再循环或者资金再投入,这些都是关系到数字电视运营成败的关键。②

下面,谈一谈我国目前电视数字化的突破之路。

加快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

目前,全国大多数城市完成了整体转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1600万户,应该说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模式、政策已经很明确,现在的关键是按照24字方针做好群众工作,真正让群众认可、社会支持、政府放心,实现平稳转换。要通过数字化,使有线数字电视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进入千家万户的安全可控的多媒体信息平台,推动有线电视网络走本地化服务、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之路。

加快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的实施

2006年8月,我国颁布了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并要求2007年8月1日正式实施。目前地面数字电视国标的测试和试验工作还在进行,配套标准还在制定,符合国标的发射机和接收机还在产业化过程中,国标的全面实施要推迟一段时间。一旦国标设备测试完成和配套标准制定完成后,总局将统一部署,全面推动国标的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国标属于强制性标准,各级广电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避免出现重复工作,造成浪费。在推动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中,要确保公共服务,保持模拟与数字并存播出,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视听权益不因技术的改变而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开发新业务,满足新需求。

最后,我们应该相信,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是电视媒体领域不可阻挡的潮流,数字电视不仅意味着一场电视技术的变革,也是媒介形态上的革新,它将会对电视传媒这一产业在运营机制上产生重大的影响,使得传媒的内容生产、经营、消费方式都发生变革。

注释:

①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http://www.chinairr.org/view/V07/200807/12―4690.html

②李亚京:《数字电视时代的距离》,《新闻与写作》,2005(3)。

篇9

数字化管理模式也就相当于现代化信息管理,因此数字化管理模式同样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手段,传输工具为现代化的通信设备,真正实现了人机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这也标志着我的管理信息系统跟现代化接轨,是我国电力企业营销业务中科技化管理的一重大提高,人机一体的管理体系为我国电力企业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数字化管理模式是紧随网络而产生的,将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信息化管理的衍生物,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对供电企业内部电力营销业务流程进行的一种再生产。数字化管理模式有效地将企业内部各种资源数据、客户资料以及企业财富数字化起来,完美的体现出供电企业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可计算性,使得供电企业各个部门出现的管理问题都可以通过量化管理技术得到彻底的解决。总而言之,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定量化、综合化、智能化、集成化、动态化以及系统化,这些优点是其他管理模式触不可及的,值得深入研究和广泛采纳。

二、电力营销业务中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作用和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如今,据专业资料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先进企业都摒弃了传统的企业管理体系改为先进的字数字化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的管理体系以及各项数据都经过科学的数字化系统进行分析。但是,我国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相对国外广泛和熟练地应用,我国在此种技术上占据劣势。我国电力企业的经营理念大多都已技术为主,忽略了对企业的管理,这就使得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企业管理真正的宗旨。其次,由于我国各大供电企业的发展水平不同导致了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出现瓶颈,不能使企业实现完整的、彻底的以及系统的数字化管理。

2.数字化管理的作用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作用体现在经营管理者以及员工工作效率两大方面,下文就将这些作用总结起来。⑴经营管理者的角度①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将各种信息资料的整合大力提高了供电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②通过数字化的管理使得企业配备物资以及信息资源得到优化,不仅使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得到降低,还为企业抢占了市场先机,创造巨大财富。③数字化的管理使企业设计效率得到提升,不仅能使设计的周期能够提前结束,同时也使设计的质量得到了保证。④数字化的管理彻底实现了资金的快速流通,使得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都能有效地对资金进行快速利用。⑤数字化的管理可以及时捕捉到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大幅度提高了客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真正实现了“按计划生产、按订单生产”的宗旨。⑵员工工作效率角度①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大幅度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②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在节约时间的基础上也使企业内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③数字化管理的应用使员工的工作质量得到保证。④数字化管理的应用可以真正挖掘出员工的核心价值。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数字技术;电影产业;三级模式;运营

在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未来信息通讯与媒介传播等技术发展的最重要坐标指向的今天,电影产业正进行着一场比以往更为深刻的革命――数字化,这次变革被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A・卡梅隆称作是“一场数字化文艺复兴运动”。数字化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发展和电影资源博弈的主题词。

数字电影指“以数字方式制作传输放映的电影。即把电影的制作传输和放映全过程用数字格式统一起来。”宏观上讲,“数字影院”是数字电影在发行及放映领域的表现。它不再以胶片为载体、以拷贝为发行方式,而换以数字文件形式发行或通过网络、卫星传送到影院的终端用户。在获得数字电影母板之后,数字影院经过压缩、加密、传输、存储、解密和解压缩等多个技术环节实现放映。

一、技术优势与产业变革

科技浪潮带来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不可阻挡的。数字化对电影的冲击是良性的,它的先进性和优势性将在未来取代传统胶片电影在电影产业中的主流地位,数字电影作为一股新兴力量,带来传统胶片无法比拟的优势。

1.保持优秀放映效果与稳定质量。

一是与传统胶片相比呈现出面面清晰、稳定、光亮如新、像素稳定、画面无抖动、无划痕磨损的特点。二是降低电影产业链条成本。从电影前期拍摄的胶片耗材、到后期冲洗洗印、发行拷贝的传输,以及放映的人力资源,数字电影在各个环节节约了相当的成本。三是高新科技为基础的传输与管理模式。数字传输技术的信号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使电影院线同步放映成为现实,统一的集成系统可以远程监督院线运营与操作,方便统计放映次数与时间,使票房和收入便于管理。四是高新科技提供防盗版技术。盗版严重损害制作方、发行方,以及院线的利益。数字技术提供了防盗版技术,如链路加密技术、日志管理技术、数字水印技术等,保证了数字电影节目不被非法使用,内容不被非法复制。

数字技术产生的革新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对于成长中的中国电影产业更是一次机遇和挑战,数字化不仅在电影制发放各环节提出新的要求,而且对整个产业格局和运营模式产生革新动力,数字化后的电影产业面临更多的议题。

2.数字技术促进电影产业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数字影院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系统,内部各“窗口”将在“特色化”原则下不断探索新业务模式和发展道路,有效运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对电影原创品、复制品、衍生品和形象产品进行多媒体传播、多层次开发、多渠道营销。数字院线的发展对发行放映领域的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数字院线的建立会打破长久存在的地域限制,同时还将有力提升我国电影产业的信息化水平,使发行方对放映方控制力度加强,从而减少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的现象。

3.数字影院将对国产影片产生促进作用。

我国国产影片长期与进口大片争夺上映档期,但由于影院资源稀缺,导致国产影片难于进入院线与观众见面。数字影院发展优化了影院资源,使国产影片找到发行的途径。数字影院将会挖掘受众的市场潜力。数字影院以其优秀视听效果和低价位高档次享受的新观影体验,吸引大众进入影院,同时培养消费者在电影院观看电影的观影习惯,从而获得长期的稳定发展的电影观众市场,支撑中国电影的长效发展。

二、三级运营模式分析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市场动力的推动下,中国数字电影市场的三级模式全面铺开,即中影和万达数字院线引领一级城市商业数字院线;时代今典电影院线和世纪东方数字院线等新兴院线引领的二级民营数字院线;广电总局领导的针对“电影盲区”农村市场的三级农村流动放映队。

1.一级城市商业数字院线。

中国一级城市商业院线借鉴美国“虚拟拷贝”运作经验,同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中影集团数字电影院线是国内相对成熟的主流数字院线,代表数字电影在我国电影主流市场的发展状况。一级院线采取“票房重置”模式,制片方将影片交给中影集团数字电影院线,由后者向各个影院分发数字拷贝进行放映。三者按照协商好的票房比例分成。在一级院线运营模式中,中影集团数字电影院线取代了原先发行公司及电影公司,在制片方及影院间担当中介的角色,三者之间进行票房利润的重新分配。

作为一级院线的典型代表,中影数字院线的发展优势首先是地位优势,中影集团是国内唯一能够涵盖传统和数字影片制作发行、数字院线建设、影片出口等多个环节的电影集团。作为广电总局的直属企业,它拥有其他公司难以得到的政策优势与控制权;其次是资金优势,中影数字院线在国家财政支持下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发展数字院线的前期投入提供有力保障。

但一级院线的运营模式存在两个发展瓶颈:首先它会受到来自各类电影公司或二三级电影院线的阻力。目前一级院线采取的运营模式是中影数字院线取代各类发行公司或电影院线而获得原本属于各级院线公司的利润,各级院线公司必然会采取对抗态度。因此中国在进行一级数字影院改造时应该借鉴美国“虚拟拷贝”模式,尽量在不损害各方利益前提下平滑发展。其次一级院线现在只有中影数字院线为主万达为辅助的两条院线,虽然国家投入资金支持,但数字影院建设费用高昂,同时国家后续资金没有跟进,一级院线建设一度陷入停滞。仅靠政府资金发展一级院线是不现实的,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引入民营资本、取消垄断、鼓励竞争,建立多条数字院线共同发展的一级院线系统,这样才能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发展一级主流商业数字院线。

2.二级民营数字院线。

民营资本是二级院线资金的主要来源,随着市场准入制度的降低,民营、社会、海外资本都成为影院建设的主力,这是加速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如北京时代华夏今典电影院线、北京世纪东方数字电影院线等。二级院线市场模式目前仍在探索阶段,无成熟例子可借鉴。相对一级院线与农村流动放映队,二级院线是数字电影市场的“城乡结合部”,是一级主流影院繁华地段和三级农村流动放映广阔市场之外的交错带,主要在社区、中等城市或者县级影院、酒店等人口密集区推广,它是中国数字电影放映市场最坚实的力量。

二级院线运营模式是引入市场机制的结果。制片方、民营数字院线公司和数字影院三方按照协商好的比例分配影片票房。为最大限度地获得利润,部分有实力的民营数字院线公司也尝试自建社区数字影院。与一级主流影院不同,二级影院放映的影片大部分是 一级影院上映后的二轮影片及部分国产片。为能与一级影院抗衡,二级影院打出低票价策略吸引观众,同时二级影院的受众较为集中,吸引企业投放广告。目前民营数字院线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来自贴片广告费和一小部分票房收入。同时作为终端影院方对所有放映内容有更多的主动性,可根据院线公司所提供的片单选择单部影片活套餐购买,不同城市主流院线统一排片的方式。

作为数字电影市场的中坚力量,二级院线优势首先体现于定位优势,二级院线定位是“让电影回归大众”。二级院线远离了一级院线的繁华商业区,走中端路线,将电影市场渗入到街道、社区影院等人口密集地,真正达到回归大众;其次是放映设备优势。较一级院线达到国际DCI认证标准的设备,二级院线优势在于设备的价格低廉同时适合流动放映;再次,探索影院的多元化发展。二级院线不仅将观影场所扩展到学校、社区、军队甚至还出现了酒店等更加私人化的形式。放映场地的变革将引导电影多元化消费。“1+X”理念是时代华夏首创的运营方式,旨在倡导新电影生活方式。“1”代表影院,“X”代表配套商业,如书吧、咖啡等后产品。“1+X”以看电影为核心,让观众的情感需求可以通过影院和相关商业得到满足,逐步引导和培养观众形成新的电影消费模式。

二级数字影院发展缓慢,原因有两方面:首要问题在于片源过于陈旧,二级影院提出低价策略使影院无法得到较新片源,如果得到了较新甚至同步片源后,其低廉票价会与传统影院形成强烈竞争,因此遭到传统影院排斥。在片商方面,由于二级影院并没有形成规模,而传统影院发展成熟,有票房保证,最后会将首轮影片播映权交给传统影院;其次原因在于二级影院票价并未降到原先所承诺价位,同时传统商业影院也开始了降价行动,如每周二“半价日”活动,与二级影院票价相差无几,观众们自然会选择前者。二级影院若想突破此瓶颈,首先是解决片源,为能够从片商手中拿到较新片源,要壮大规模,达到一定的影院数量,有了规模才能有票房的保证,片商才会给予新影片。因此即便在亏损情况下,二级院线还是应该继续大力发展,形成规模效应,政府应给予政策优惠,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加快二级数字影院建设,尽快实现电影二级市场数字化改造。其次是应明确自身定位,既然定位于中端市场,应将票价严格的控制在10至20元内,与传统商业影院拉开差距,培养特定观影人群。

3.农村流动放映模式。

中国十三亿人口中九亿是农民,而农村是中国电影市场的庞大盲区,三级农村流动放映市场针对的是县及县以下的乡镇和行政村。可知,国家对农村流动影院采取网状覆盖方式运营。首先国家在地、市级行政单位组建地市级农村数字院线,该院线以市级电影公司为首,各县电影公司及多镇放映队参与入股的形式实行股份制运作。每个地市级农村数字院线下属数个县级电影院线,每个县级电影院线下属又有数个乡镇级放映队,每个放映队负责对行政村进行电影放映。国家通过成立数家地市级农村数字院线层层递进实现了对农村电影放映的网式覆盖。

三级农村流动放映模式整体思路是“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农村电影市场尚未形成,需靠政府调节发展市县乡梯级运营模式,同时与各级地方政府、民间组织等个体的共同配合。由于三级模式主要经济来源为国家补助、社会赞助、广告、票房等,在培育市场阶段,国家补助为最主要来源,但国家最终要转换角色,从向农村电影市场“输血”到引导农村市场“造血”。因此,市场化是三级农村流动放映模式的出路。

农村流动放映模式目前的瓶颈问题在于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府“2131工程”拨款。农村电影市场极为广大,单靠国家拨款很难维持,在初级阶段可以由政府扶持,一方面培养农村观影市场,一方面通过放映影片起到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巩固党在农村的思想文化阵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待发展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民营资本介入为“2131工程”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有效的弥补“2131工程”财政拨款不足,减缓国家财政压力。发挥资本的杠杆效应,将各级政府对“2131工程”的投入转化成为投资行为,通过市场化运营所创造的经营收入促进农村电影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一级主流院线的运营模式应该借鉴美国经验,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取消政府干预,打破一家运营商独占市场的垄断局面;二级院线应继续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利用民间资本完成对电影二级市场的数字化改造;对于农村流动放映模式.在一定时间内应继续由国家财政扶持,培养农村受众的观影习惯,建设农村观影市场。但待农村观影市场初步建立后要逐渐减少政府扶持,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推行市场化运作。

三、结语

未来的电影将建立在数字平台之上,完整的数字电影平台需要两部分:一是物理平台,主要是指包括数字影院的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设备供应等,为数字电影的制发放提供技术保障;二是内容平台,指建立相当规模的数字电影资料库,将新老影片转换数字格式,以供数字影院、高清电视以及多媒体终端播映等。现阶段架构在数字平台之上的中国数字电影产业已形成新市场格局,三级市场的运营模式尚未成熟,规模有限但前景良好。数字电影是电影发展趋势,中国电影产业的腾飞需要这样一个契机。中国数字电影市场欲要长期良性发展,首先要看清中国特色的电影受众分布,依据各级市场不同的特点指定运营模式;其次严把内容质量关,重视片源质量的提升,鼓励文化多元、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再次利用资金运作拓展数字电影院线规模,招商引资,合作发展。

篇11

英国1998年11月15日正式开播地面数字电视,计划在2012年停止模拟地面电视播出,完成地面电视的数字转换。根据英国通信办公室2008年3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07年12月底,英国约有256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电视机保有量6000万台,平均每户家庭拥有2.4台电视机。地面电视是英国家庭主要的电视收看方式,超过三分之一(37.4%)的家庭是地面数字电视用户,12.4%的家庭是模拟地面电视用户,也就是说,英国有近一半的家庭(49.8%)是地面电视用户。英国有线电视用户所占比例较小,为13.4%;卫星电视用户占36.5%;此外还有约0.1%的用户通过ADSL收看电视。

英国的电视数字化进展较快,目前86.7%的家庭已经是数字电视用户,卫星电视已经全部完成数字化转换,只剩下12.4%的地面模拟电视用户和0.9%的有线模拟电视用户。2007年一年之内,地面模拟电视的份额下降了9个百分点,从2006年末的21.4%下降到了2007年末的12.4%。在英国的数字电视用户中,地面数字电视的所占份额最高,其渗透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

英国的地面数字电视以多播的方式传输(transmitted ontelevision multiplexes),即在一个多播数字频道(multiplex,缩写为mux)中,以不超过一个模拟电视频道的带宽,将多个电视、电台节目以及数据服务等在一路数字信号中混合播出。英国总共有6个地面数字电视多播频道,采用欧洲DVB-T标准播出,目前总共提供大约60套的电视节目、30套电台节目。其中一部分是数字同播的英国BBC、ITV等电视台原有的模拟电视节目,此外还有图文电视、视频下载、按次付费、电子节目导航EPG及时移电视等服务。

在英国,可以通过机顶盒或者数字电视一体机(integrated aigitaltelevision,IDTV)收看地面数字电视,PVR型机顶盒可以让用户将地面数字电视的节目记录在硬盘上。最近5年间(2002年10月到2007年12月),英国累计销售了大约2700万个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包括超过720万台的数字电视一体机和1750万个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

经验:三个多样化

公营私营并存一运营体制多样化

英国共开办了6个地面数字电视多播频道,频道名称分别为mux 1、mux 2、mux A、mux B、mux C、mux D。运营这6个多播数字地面频道的,并非只有BBC一家公营机构,而是多种运营主体并存,其中既有“公营”公司,也有“商营”公司,还有外资公司。如运营mux1和mux B的BBC为公营企业;运营mux A的SDN有限公司为商营公司;而运营mux c和mux D的国家网格无线有限公司则(NGW)是一家外资公司,属于澳大利亚的投资银行Macquarie Bank。

借用一个中国常用的政治术语,英国地面数字电视的运营主体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既有公有制,也有私有制,甚至还有外资企业。运营主体的多样化促进了英国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各运营主体间的竞争,也有利于向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经营方式上,英国地面数字电视也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首先表现为节目来源多样化。在6个多播频道中,除了BBC运营的mux 1和。mux B主要播出BBC自制的电视和广播节目外,其他的4个多播频道都有大量的英国国内外电视机构的节目在播出。以mux C、D为例,运营这两个多播频道的NGW是一家纯粹的无线通信运营商,自己并不制作节目,在muxC、D上播出的都是BBC、BSkyB、Channel 4、ITV等电视机构的电视和广播节目,甚至包括英国境外电视机构的节目。在NGW运营的mux D上播出的专售珠宝的电视购物频道Gems TV,则是一家总部在新加坡的电视购物公司。

多样化的运营主体和经营方式,提高了电视的服务质量,也丰富了地面数字电视的节目内容。而像NGW这样的传输公司,不是传输广播电视信号,同时也涉足电信的传输服务,有效地提高了通信基础设施的利用价值。

免费付费并存――盈利模式多样化

免费和付费业务同时发展,是英国地面数字电视产业的另一大特点。

从英国开播地面数字电视至今,就同时存在付费和免费两种模式。此外,英国地面数字电视付费业务的类型也较为丰富,除传统的按月收费模式外,还提供视频付费下载、按次付费等不同的付费业务类型。多样化的盈利模式对地面数字电视服务提供商和用户来说是双赢的选择。对地面数字电视服务的提供商而言,可以根据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战略选择免费或付费等不同的盈利方式;对用户而言,则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喜好灵活选择服务内容。

1998年,英国发出6张地面数字电视多播频道牌照时,除mux,1分配给BBC,只允许其免费播放外,tnux B、C、D频道均指定用于付费业务,mux2、A则未对其可否收费加以限制。2002年运营mux B、C、D付费业务的ONdigital公司破产后,英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政策一度有所收紧。需要说明的是,ONdigital公司失败的原因,并非国内很多人认为的是付费业务不被英国大众接受,主要还是因为ONdigital公司自身经营不善。

2002年英国重新拍卖了muxB、C和D牌照,对这3个多播频道提出了“只可免费播放”(Free to air only,FTA)的限制。但4年后,英国的广电监管机构Ofcom在2006年4月又重新放松了对地面数字电视业务的管制,解除了原来对这3个数字多播频道“只可免费播放”的限制。英国Ofcom认为,“只可免费播放”是干涉性的管制,已无存在必要,废止“只可免费播放”无损于Ofcom的监管职责,也不会对消费者及市场竞争产生不利影响。Ofcorn同时认为,维持“只可免费播放”的限制不利于充分利用频谱资源。在Ofcom新政策出台以后,2007年初,英国商业广电运营商天空广播公司(BSkyB)推出数字地面付费电视战略,计划采用MPEG-4推出娱乐、体育和电影等3个付费地面数字电视频道。即使在FTA生效的那几年里,mux2、A这两个频道仍然可以开展付费业务。

英国地面数字电视的付费业务也很有特色。目前较为成功的包括TOP UP TV开办的付费视频下载服务。TOP UP TV提供的服务是让用户将节目下载到有硬盘记录功能的机顶盒后观看,每月的费用是9.99英镑,每周提供超过100小时的节目下载,有电影、卡通、美食、纪录片等丰富多样的节目类型。此外,Setanta体育频道则提供按次付费业务。

传统新型并存――服务内容多样化

英国地面数字电视向用户提供了非常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一方面,传统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利用数字电视技术开发的新型服务形式也各具特色。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英国地面数字电视提高了吸引力,赢得了大量的用户。

篇12

全球报业都在下滑

前几年全球报业都在下滑时,中国报业仍然是“风景这边独好”,但是2012年中国报业确实也感受到了“冬天”的到来,增长速度也大大放缓了,新媒体的广告额整体上超过了传统媒体。并且,受经济大局势的影响,媒体广告额整体下滑,报业广告额下降尤为严重,网络广告的增长势头也不及以往那样迅猛。

全球的日报发行量近年来一直在下降。从2009年-2010年的数据来看,全球的日报发行量在下滑,而且电子报纸的阅读率已经增长到纸质媒体的1/3左右,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但是,从全球看,媒体广告增长最快的地方、增长最大的市场实际上还是在中国。全世界十大广告增长市场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巴西,第三是俄罗斯,前十名大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

日本报业的现状

日本报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报业之一,但不跨国。从单个报社来看,世界规模第一、第二、第三的报纸都在日本。2011年,据日本报业协会对外公开的发行量数据显示(如图1),第一名《读卖新闻》发行1002万份,第二名《朝日新闻》802万份,第三名《圣教新闻》550万份,之后依次为《每日新闻》374万份、《日本经济新闻》305万份、《中日新闻》273万份、《东京体育新闻》242万份、《体育日刊》和《西日本体育》196万份、《产经新闻》167万份。这是日本各大报纸对外公开的发行量,因为这个数据是报业稽核机构ABC勘察过的,所以这个数据是权威可信的。

对于日本这个只有1.2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有着发行量800万份、甚至1000万份的报纸,可见日本是报业发达的国家,这个报业王国的报业发展确实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日本报纸发行的一大特点是挨家挨户配送报纸,送报上门的比例非常高。例如,发行1000多万份的报纸《读卖新闻》,95%都是送到家的,零售的只有4%,邮寄到其他偏远地区的只有1%。送报上门的比例韩国超过90%,美国70%,瑞典71%,芬兰70%,巴西49%,捷克30%。而在英国订阅报纸则是件很麻烦的事,大都是零售的,读者要到报摊上或者去便利店购买。

尽管如此,近十年来,日本报纸的发行量也一直在下滑。日本日报的总发行量,从5400多万份一直下降,现在实际上已经跌到4900万份左右。从1999年起发行量10年共减少300余万份,其中2008年-2009年下降100万份。

广告收入可以反映出日本的媒体格局。2004年-2011年,日本报纸的广告额一直在逐渐下降,期刊的广告额也在下降,电视基本上保持了平衡;网络的广告额在不断提升,到2011年的时候,已经超过报纸;包括户外媒体在内的其他新媒体广告额也在不断提高。

10年前,日本报业规模大约是中国报业的3~5倍左右。2011年中国报业的发行收入加上广告收入的总收入是789亿元,日本报业的总收入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500亿元,是整个中国报业的1倍左右。

日本各个报社的收入情况也不一样。大体上日本报纸的平均销售收入占60.7%,广告只占23.4%,其他收入占14.4%。从整个日本报业的支出平均情况看,报社运营费用占56%,人工支出占24.9%,用纸支出13.7%,还有其他一些小的支出。

报业数字化转型的业务模式

报纸数字化转型最早开始于美国,《纽约时报》是最早的旗帜。日本报业的数字化转型起步也很早,但真正有突破性发展的报社不多。日本的报社不但开展报纸业务,也积极地推进数字化媒体的相关业务。随着宽带化的普及发展,他们采用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日本新闻协会每年搞一项“报社与通讯社的电子媒体现状调查”,每年参加这一调查的报社数量略有差异,2011年86家报社参加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现在日本报社开展最多的数字业务就是向手机媒体发送有偿的信息,向移动终端提供信息,通过数据库提供信息服务;此外,网络视频也是一个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新路子,报社与通讯社能提供网络视频、报纸图像等信息服务。发展数字报业关键在于商业模式。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电子报订阅收费模式。报业数字化业务比较普遍的一种模式就是报纸网站向读者提供电子报,这种模式《纽约时报》最早开始,主要是采用电子报订阅收费的方式。日本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都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但是,电子报订阅收费业务的收入占整个报业总收入的比例还比较低,这就迫使日本的几家大报社在前几年出现了一次从竞争对手到联手搞数字报业的情形,已经联手的几家报社是《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他们已经强强连手,采用的是数据库服务分账模式,但这种模式目前还没有看到明显的成效。

手机报服务模式。目前日本报纸数字业务的最主流模式是报社与通讯社向手机移动终端提供信息服务,这种服务不只是局限于我们国内手机报的概念范围,其中需要使用者付款的收费服务比例越来越多。从2011年起,“向移动终端提供信息”的调查分成了“向非智能手机提供信息”与“向PDA、智能手机提供信息”两个选项。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便于推广,容易收费。目前来看还是向非智能手机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量大。

数据库服务模式。另外一种比较可行的报纸数字业务模式是数据库服务模式。越来越多的报社与通讯社将积累了多年的采访报道信息建成数据库,利用其开展收费业务的模式就是数据库盈利模式。这是一种长尾效应。

网络视频服务模式。网络视频和图片库服务业日益成为日本报纸数字业务的比较主流的模式。报社与通讯社向手机移动终端提供视频和图片信息服务,成为一个业务量较大的数字业务。但是,网络视频业务由于日本的版权管理极其严格而受到很大的限制。当然,也有一些报社采取与其他网络媒体进行内容合作开展数字业务的模式。

综合全面的报纸数字化模式。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经济新闻》的综合全面模式,也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成功的报纸数字化转型模式。《日本经济新闻》拥有日本信誉度很高的门户网站“日经网”,他们采取的是门户网站的广告收入、数据库收入,以及电子报的订阅收费、手机报收费等商业模式,报社的数字业务量大概已经能够占到整体收入的1/4,利润的40%都来自于数字媒体,这在报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数字化能够拯救报业吗?

中国的报社一直都很关注数字化,这些年传媒学界业界一直在很高调地呼吁数字化转型,但是报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却微乎其微。我们不禁要问:数字化真的能够拯救报业吗?从各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数字报业所增加的收入远远还不能填补传统报业所流失的收入,与报业传统业务收入的量也不成比例,实际情况是,数字化并没有拯救报业。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

到底是数字化根本就拯救不了报业还是我们的推行不力呢?

到底应该加速推进数字化还是缓慢推进数字化呢?

社交媒体到底是报纸的掘墓者还是报纸的拯救者?

我们的报社都跑去做官方微博是创新还是找死?

报业数字化投资是个无底洞,做了,找死;不做,等死。到底值不值得这样做?

难!难!难!这些问题是困扰我们报业经营者的时代难题。2012,关于“世界末日”的玛雅预言没有实现,但是报纸的“末日”端倪已经显而易见。

路在何方?

笔者认为,报纸不会消亡,但会衰退,鼎盛期已经过去,情况会每况愈下。中国报业的衰退会比发达国家报业的衰退期推迟5年左右,但也应该认真考虑危机应对和转型问题了。

从技术、人才和体制等各方面创新发展数字化业务。从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报社的数字化业务还是能够做到一定规模的,可以搞报纸的数字化,也可以直接去办数字媒体。办新媒体不要用报业精英,而要用网络精英。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和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才。对于中国报社来说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来说更是制度创新。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大部分国家的报业已经失去了数字化发展的最佳时机,最主要的原因是报人的思维定式束缚了报人的创新。不要以为报社只能办报纸业务,也不要认为新媒体只是网络技术公司的专利。报社和网络公司都是公司!不适应市场的发展都会完蛋!

中国的报业数字化转型也已经错过了最佳机会,但还有机会。报社的数字化业务应该视报社的规模和市场的特性采用灵活的模式。单一的模式可以,综合的模式也可以。

把数字化转型和多元化经营相结合。数字化转型不是报业最好的出路,更不是唯一的出路。报业经营创新应该考虑走数字化转型和多元化经营相结合的路子,应该从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型。例如,报业集团的房地产投资、文化产业发展、资本运营等都会是一条出路。

目前,绝大多数报业集团主要的收入和利润都来源于一张或几张报纸,这一方面说明报业集团主营业务突出,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存在单一化经营的风险。随着媒体格局的变化,实行多元化战略,借助资本的力量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拓展,进入有线网络、图书出版、动漫影视、广播电视等媒体相关产业领域,打造全媒体经营格局,以报为主、多元发展,既有利于进一步做大做强报纸主业,同时也有利于形成多个利润支撑点,有效降低单一化经营的风险。

发挥报业优势,探索“大数据”营销。相对于新兴媒体来说,中国报业有一些外国报业所没有的优势。例如,中国报业比新兴媒体有更大的采访权和内容优势,遗憾的是这一优势没有被发挥出来。报业拥有多年积累起来的大量的忠实受众,这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可以用所谓的“大数据”方法来挖掘。现在最需要了解的是,怎么能够利用好“大数据”?怎么能利用这个“大数据”做好营销?利用好这些数据,经营好这些受众,通过这一新的领域探索报业的新出路,这是我们应该努力探索的时代课题。

篇13

关键词:云计算 数字化 科技期刊

随着数字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未来出版业的必然趋势。但对于广大的科技期刊来说,由于自身规模小、资金少、IT人才不足,数字化之路注定面临更多的障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策略成了一个重要而急迫的课题。

一、科技期刊数字化的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数字化出版发展迅猛。科技期刊在数字化方面也做出了积极探索,目前主要形式有以下两种。

1.数据库模式。加入万方数据、CNKI、维普等大型数据库是期刊数字化的最原始模型,这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存,规模化无疑是一个最大的优势,能吸引大量的用户。同时,优势即是劣势,由于规模大,导致刊物上网时间滞后,缺乏个性化,业务比较单一,出版方只参与了产业链的终端,仅仅实现了纸质出版物的后期数字化任务,对于前期的生产、管理没有涉及。从目前广泛使用的网上采编系统可以发现,出版物的相关方如编辑、出版商、读者之间不能借由出自数字出版平台实现有效沟通和联系,三方只是成为了离散在数字出版物终端的三个客体,而没有实现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因此还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

2.单刊上网模式。期刊经营单位开发自己的网站,通过在线网站实现投稿、审稿等工作和网刊的,这样做既缩短了审稿周期,提高了出版时效,同时通过网站推广、宣传自身的品牌和资源,扩大影响力。在这种模式下有部分科技期刊依托自身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扩展资源,办出了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站,极大促进了传统期刊的出版,形成了网络与纸质期刊的良性互动。但大部分网站各自为战,开发的网站技术落后、信息量有限、操作不方便、与外界脱节、点击率与使用率不高,影响力非常有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科技期刊作为一类专门的出版群体,他们的数字化出版遇到了多重阻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制约,动力不足。先进的出版技术要有合适的生长环境,这种环境就是与之相适应的出版体制与机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有的科技期刊绝大多数由科研部门主办,规模小、发行量小、经济效益不高是普遍特点。这些科技期刊创办目的一般都不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更多是为自身的科研、教学、生产而服务的,这就决定了大多数科技期刊与生俱来的计划经济和行政主导色彩,这种机制决定了他们缺乏动力和必要资源去积极地改进技术,也更难以主动适应市场环境下的竞争。

2.人才匮乏,培训缺失。数字化出版与传统出版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信息与技术,这体现在数字出版对出版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要求更高。尽管我国大部分期刊已经逐步引进了部分信息系统支撑出版、发行工作,但这些系统与完整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还有很大差距。要做好数字化出版既需要熟悉出版、发行业务,又深谙信息技术之道的复合型人才。而对科技期刊的出版单位来说,这种人才无论是在对外招聘还是对内培训都显然不足。

3.成本过高,盈利困难。一方面,数字化出版需要购置相应的软件、硬件,需要租赁网络,需要招聘相应的专业人才,这些都是需要前期大量的投资,对很多出版单位来说,这些投资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科技期刊原本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刊物,因此在资金投入问题上更显得捉襟见肘。

另一方面,数字化出版目前的盈利模式并不明朗,盈利也很困难,短期内的信息化投资回报率是比较低的。这主要是由于从数字出版平台上获得的版权费用是极低的,甚至零收益。对于大型的出版集团来说,这个成本是可以承担的,但对于众多分散的、小型化的科技期刊经营单位来说则困难很大。

二、云计算模式对数字化出版的促进

近两年,各大互联网服务商、IT厂商、网上书店和电信运营商都提出了自己面向出版领域的云计算平台,为科技期刊这一特殊群体的数字化带来了曙光。

云计算出版的定义。云计算是近几年IT领域最热门的概念之一,人们对它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云计算基本原理是用户不在需要在个人终端设备上运行应用程序、存储数据等,而是借用互联网上的大规模服务器来进行运算,使得诸多复杂的功能都在网络上完成。

笔者认为,云计算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模式,还应该包含由此带来的运营模式,因此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从技术角度来看,云计算并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代表一系列计算方式发展趋势的综合概念,是虚拟化技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等计算技术的集成和有机组合;从运营模式看,云计算提供了按需租用计算能力的服务。在这种模式下,用户不需再自己投资建设信息系统,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租用专业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即可。对租用者来说,云计算平台就像天上的云一样透明,不需要去考虑其背后的技术细节,从而可以专注于自身业务。云计算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他们的应用在网络服务中已经随处可见,例如我们常用的搜寻引擎、网络信箱等,都可以看作云计算的简易应用。

所谓的云计算出版是云计算在出版领域的专业应用,它的内容可以概括为:聚合出版内容云,借助出版技术云,面向出版渠道云,提供出版服务云,这就形成了完整的“云出版”链条。可见,云计算出版是一套完整覆盖内容创作、经营管理、渠道发行、读者服务的数字出版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云计算出版的优势分析。云计算出版与传统的数据库模式和单刊上网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他可以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合作来实现共赢,在多方合力的作用下,促使传统期刊迈向数字化出版领域。

首先,云计算出版可以降低成本、优化资源。对于广大的科技期刊经营者来说,云计算可以解决自身在数字化出版中遇到的规模小、资金少、人才不足等问题。云计算模式下期刊经营单位不需要进行初期系统建设投资,这项投资由专业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投入,他们要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来最终盈利,而期刊经营单位只需要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服务的购买或租赁即可,这既可以大大节省数字化出版的投资,又可以不必培养专门的IT人才,这无疑将大大降低数字出版的技术和人员成本,缓解科技期刊经营单位的经济压力。

其次,云计算出版可以实现专业运营,协同发展。从运营模式看,期刊经营单位不需要再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来自主开发系统或网站,而只要按需租用互联网服务商、IT厂商、网上书店和电信运营商等开发的系统即可。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的系统开发和运维任务就交给专业的互联网服务商、IT厂商和电信运营商来做,而期刊经营单位就可以集中精力专注于本职的内容出版和发行工作。当然,专业化经营必然对协同化发展提出了要求,云计算出版不但包括上面提到的出版商和技术供应商、运营商,还包括了网络传播者和著作权人与读者,形成了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格局,使得各相关方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相互配合协作。

其三,云计算出版可以推动产业升级,推动创新。云出版服务平台的出现,解决了数字出版中出版商、技术服务商、渠道商产业链混乱的问题,不但革新了IT技术,更构建了一种新型数字出版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数字出版产业中的利益各方能够实现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和谐共处、加强合作,构成一条优质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升级也必然会推动产业链条中的各方为了是自身适应产业链的升级,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总之,云计算平台将改变期刊行业的发展模式,将建立数字化出版的新秩序,也将使众多的科技期刊经营单位跨过横亘在数字化出版之路上的各种障碍。

三、云计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策略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为数字化出版提供了新的机遇,但云计算技术是否能真正成为数字化出版快速发展的助推器,还有赖于政府、云计算运营商、数字出版技术商、科技期刊经营单位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1.政府主导,集群优势。目前,科技期刊大多为各科研部门、行业协会主办,依托于各部门、各院校以及各类国有研究机构,属于“全民所有制”,这既可以看作数字化出版的制度障碍,也可以看作是制度优势。在这样的体制下,云计算出版平台最好采取“国家进行组织和监管,委托行业主管部门或专业机构构建和运维,各科技期刊经营单位参与建设”的模式来进行。即由政府或行业组织牵头,构建统一的行业或专业云计算出版平台,对领域、行业内的出版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集成、技术优化与数字资源整合。这样既可以促进彼此间经验交流和产业融合,又可以通过抱团的方式扩大专业影响力,达到一家期刊运营单位难以实现的目标。

这一点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在西方,那些以私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市场化国家,要想利用政策和行政手段实现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所有市场优势资源的结合,只能通过“市场之手”,也正因此才诞生了像Elsevier与Springer这样的巨型学术出版集团,但中国目前的形势尚难以达到这种充分的市场竞争状态。我们要想赶上时代前行的脚步,必须发挥我国政治与制度体系优势的一面,集中力量办大事。

2.转变意识,加快发展。由于传统惯性的影响,很多期刊经营者还认为不用着急,可以慢慢来,似乎数字化出版离自己还很远。诚然,目前靠传统纸质出版还可以生存,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中,数字化出版将会获得让我们目眩的发展速度,任何思想上的麻痹、大意、消极、等待都是“等死”。因此,面对这种历史发展大势,期刊经营者首先应该做的是解放思想、大胆尝试。从目前来看,数字出版探索和实践,目的不在于挣多少钱而是在于争取多少空间、积累多少经验。因此,科技期刊经营者必须学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也就是一手抓传统出版,让它获得更多的产值和效益;一手抓数字出版,让它获得更多的实践和经验。要学会在一个层面上进行两种思维、两种布局和两种措施的同时延伸。

3.专业分化,各取所需。出版云平台最好有国家的主管部门牵头进行建设,比如中国农学会、中国期刊协会农业期刊分会组织建设了“中国农业期刊数字平台”。但对于更多的科技期刊来说,自身的行业主管部门无力或无意组织构建这样的行业云出版平台,那就只能选择市场上的现有平台了。目前,传统IT厂商、电信运营商、网上书店、期刊数据库厂商(万方、CNKI等)、国家级数字出版建设基地等组织都先后推出了自己的云计算平台,为期刊经营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科技期刊经营单位在选择云计算平台时,一要看供应商的市场信誉和影响力,二要看云计算平台的技术实力,三要看云计算平台的专业性,四要看有无成功案例、有多少人在使用该平台。

4.内容为王,提升实力。云计算给出版机构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处理信息的技术,这不是说可以放松内容的提升了,相反科技期刊经营单位更需要增强快速辨别和选择信息资源的能力,保证选题策划内容的原创性、独特性、新颖性和长效性。内容才是期刊的生存之本、立足之道,也是与平台运营商展开博弈的筹码。而且,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内容为王有了更深层的含义,即谁对内容资源具有更强大的集成整合、分析挖掘能力,谁才有更大的市场控制力,谁就是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内容之王。

四、结论

对科技期刊经营者来说,数字化出版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如何跨入数字化出版之列却有多种路径选择。笔者认为,根据中国科技期刊自身的现状分析,采用云计算出版平台是最切实、有效、低成本的一种策略。要发展云计算出版,既要政府、行业主管机构的政策和扶持,也需要科技期刊自身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行动起来,才有可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出版之路。

参考文献

[1]张显龙.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信息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2]魏巍.关于以云计算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2(6).

[3]黄倩.云计算对数字出版模式的影响[J].中国出版,2012(13).

[4]张博,庄子匀,陈敬良.云出版是解决数字出版面临问题的根本出路[J].出版发行研究,2012(2).

篇14

关键词:数字电视;产业链;商业模式

数字电视作为新的产业形态,正在形成全新的产业链,是一项大产业工程,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紧密配合、高度协同,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沟通交流,展开多角度、多层面、多范围的联合与协作,构建“多赢”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数字电视的经营资源、增值业务、业务平台及经营方式

数字电视的经营日益成为运营商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运营是数字电视产业的龙头,运营的规模大小、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数字电视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有线数字电视的经营资源主要包括:本地区专营权;节目资源;人力资源;业务平台;信息资源等。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和运营商所能获得的上述资源相关。网络、平台只是硬件资源,“软”资源对于业务的拓展及其良性发展更为重要。

扩展数字电视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如数据广播业务,交互式音视频业务、宽带数据业务等),可以有以下两类业务平台可供选择。一是建立在硬件平台上的嵌入式应用。运营方和合作方捆绑在一起,合作伙伴能否根据市场和运营的要求不断提供端到端的新兴业务解决方案,对是否成功运营至关重要。二是以中间件构建通用的增值业务平台。选用中间件作增值业务平台,可供选择的机顶盒较多。标准的中间件如DVB-MIiP涉及的技术许可限制较少,发展前景较好,目前处于开发应用的初级阶段。

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主要还是面向用户消费的高端市场。数字电视业务建立在模拟电视的基础上推向市场,必然在原来的收视费基础上增加额外的服务费,以获得投资回报,获取增值利润。目前,数字电视业务包括以下几类:节目转播业务、数据广播业务、NVOD业务等。

数字电视业务是通过投放机顶盒,在电视机上重现业务的服务方式获取利润。业务和机顶盒的关系十分紧密,灵活的业务管理、控制手段可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可分拆业务。数字电视业务是否迅速走上发展之路,不仅关系到运营商,更关系到上下游产业的兴衰,运营商的成功也就是内容提供商和产业界的成功,也将促进整个数字电视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二、数字电视技术标准

多标准数字电视。由于目前欧洲、北美、韩国和中国等大多数主要地区仍处于模拟电视与数字电视的转换过渡时期,因此市场上仍然有不少希望既能接收模拟电视节目又能接收数字电视节目的多功能电视机,数字电视开发商和制造商也不一定非要把这两项功能都做在一部电视机中,也就是所谓的数字电视一体机,他们也可以采用机顶盒+模拟电视的解决方案来实现。美国市场要求从2007年3月1日起,所有新上市的模拟电视机和电视接收设备均必须安装数字调谐器,这意味着数字电视一体机将在美国市场占据统治性地位,因此,未来数字电视一体机会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大屏幕数字电视。随着现代人起居室的不断变大,用户市场对大屏幕数字电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目前,总体上讲,LCD数字电视是业界的发展主流。但由于性价比的关系,一旦尺寸大到某一限度,LCD屏幕的成本就会急剧上升。随着技术的进步,近期50英寸有望成为液晶和等离子电视新的分界点。

高清化。随着高清节目源的增多,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800线的高清数字电视(HDTV)越来越成为数字电视的主流,相应的数字电视机顶盒以及编解码芯片也要适应这一发展的要求。

互联网数字电视。数字电视的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连接互联网,未来的消费者不必再为了检查邮箱、发送电子邮件、在线玩网络游戏、下载和播放网络视频、甚至收看流媒体视频(即IPTV)。

DTV+PVR。PVR(个人视频录像机)也是未来数字电视的下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未来的数字电视集成DSP或多媒体处理器,PVR功能将逐步融合到未来基于硬盘或微硬盘的数字电视产品中。此外,支持更丰富的互联接口。这是是目前数字电视的几个主要技术发展方向,但实际上,真正的未来数字电视产品很可能是上述几个技术发展方向的组合或融合。

三、政府扶持

政府为数字电视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数字电视整个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还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有碍产业的良性循环;同时,各地广电网络的运营者目前仍处于割据状态,各自为政;这些都有待于相关政策的规范。此外,内容不足是数字电视发展的软肋。数字电视要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也有待像宽带网络运营商一样,引入各种各样的内容提供商广泛参与,而这些都迫切需要政策给予倾斜和扶持。广电总局从2003年起就一直在抓紧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政策和规范,针对频道设置、有线数字电视网的改造、付费频道业务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而这次制定的《政策》将涵盖更广,更加完备。从投融资、税收、产业技术、运营及监管、业务发展、价格资费、三网融合、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以期为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提供硬环境支持。如深圳是全国最早进行数字电视试播的城市之一,也是全国首批进行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的试点城市,按照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数字电视商业模式

我国国情不同于他国,发展数字电视产业不可能照搬国外运营经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青岛模式:中国特色。青岛模式的核心是政府和厂商先垫付机顶盒的巨大成本,用户每个月只增加十元的有线电视费,分区分片整体转换。电视节目从原来的28套增加到56套,还有17套数字广播和视频点播节目,尤其是增加了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内容,这一点正是青岛市政府愿意投巨资做有线数字电视的初衷。对于中国多数城市而言,尤其是对于中西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青岛模式最容易打动当地一把手推动整体平移。

佛山模式:资本铺路。佛山模式是在青岛模式上加装CA系统,可以收到付费电视节目。佛山模式最重要的优势是借助了外来资本。整体平移最缺乏的就是资金,佛山模式像一个洼地,让社会资金、技术、各式各样的力量都流到这里来。佛山模式让人清晰的看到了回报前景,对于经济较发达或者商品意识较强的地区的政府更具有吸引力。

杭州模式:“令人震惊”。杭州模式最具有想象力。杭州数字电视采用有线电视加IPTV的方式,免费送机顶盒,基本收视费14元不变,付费电视和视频点播等增值服务由市场定价。杭州模式的特殊之处在于杭州网通本来就是杭州广电网改造的,杭州市数字电视网目前是有线电视传输网和宽带网双网合一,在系统、网络、终端上已经全面实现了双向交互传输功能,为发展交互式数字电视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三种模式已涵盖国内各地区的需要,甚至可以下结论说有线数字电视的商业模式已经基本找到,剩下的只是各方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国数字电视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