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范文

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5: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篇1

关键词:体育经济;基本条件;发展对策

体育经济强调的是将生产、经营领域作为核心,把大众体育和相关经济行为进行融合,从而形成较为特殊的产业发展形式。通过对体育竞技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国家随着体育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经济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应对体育经济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从而推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进步。

一、对体育经济进行分析

体育属于独立活动领域之一,同时也可以将其定义为我国国民经济独立机构之一,不仅具备独立完成财务活动的特点,而且还拥有该领域专家与科研团队等。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体育所拥有的经济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可。由此可见,构建一门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可有效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真正发挥体育经济的价值与效果。在体育产业中,体育经济主要是以活动方式向我国社会提供优质体育服务,即体育服务业的统称。在体育和相关服务产品中,其生产和经营等经济行为密切相关,均可以将其归入体育经济行业。

二、体育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1.消费者支付水平。体育经济持续发展下,消费者支付能力作为体育经济重要发展环节之一,如果普通人缺少一定的体育消费能力,则会直接阻碍体育经济的发展。换言之,消费者缺乏消费能力,可能和体育经济发展存在直接联系,如果人们消费承受力无法满足日常生活,也就无法支配体育运动的需求。由于新增收入多数会应用与日常生活,因此人们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也会相对较低,伴随物质不断提高,加之科学技术持续进步,促使人们用于体力活动的项目逐渐减少。目前,多数人的观念在于减肥和健身方面,不再像以往的如何吃饱穿暖,可以维持日常生活即可。在此阶段,体育健身等方面的消费会呈现明显的提升态势,如果普通人无法提升自身收入支配水平,则会直接影响体育经济的发展。

2.生产体育商品。在体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体育商品属于重要发展基石。就人们消费水平而言,体育消费并未满足一些发达国家整体消费水平,只要我国体育商品在经济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资金投入力度也会随之不断加大,例如体育器具和体育场馆等,同样会有更多人参与资助。根据目前体育经济发展情况,其不再受限于其他行业,经济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使其呈现良好发展前景。

3.生活方式变化。通常情况下,体育生活属于人们工作空余时间进行的,除了专门开展体育运动、体育指导之外,由于闲暇时间不同,其体育消费需求也会受到直接影响。随着生产力的提升,人们创造力有所提高,促使人们在财富生产期间有效缩减劳动量,已达到获取更多闲暇时间的目的,从而在体育运动中获取身体与精神方面的满足。另外,人们生活意识也随之出现较大变化,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文化精神方面,以实现身心健康的生活状态,其原因是,只有保证身心健康,才能保证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人们更多地把体育生活作为缓解社会和生活压力的重要措施,从而对身体各项机能进行有效改善。

三、体育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1.对体育产业相关政策进行改革。在体育经济的发展下,对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进行贯彻落实,一直占据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相关政策仍然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使其无法适用体育产业的发展需求,不利于体育经济利益的提升。为了保证体育产业相关政策顺利进行改革,需要从以下领域进行加强,具体包括:第一,对财政投入体系进行完善,为体育产业更好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丰富的资金支持。第二,构建体育资金的扶持机制,针对体育产业中较为薄弱的区域,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以达到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目的,从而利用体育经济推动其他产业发展。第三,提供税收相关优惠政策,确保体育产业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通过我国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政策,对体育产业投资环境进行不断优化,充分调动投资商的投资热情,使其成为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第四,对体育经济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不断创新相关制度。为保证体育产业职能得到全面发挥,应结合体育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进行合理制定,促使管理模式得到真正的创新和完善。

2.完善体育市场体系。为了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应重点加强培育结构和完善市场体系,利用较为完善的体育市场结构体系,确保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体育市场中,较为常见的内容包括健身娱乐、体育广告和竞赛表演、体育用品与体育旅游以及体彩市场等,若想要构建丰富的体育市场,其重要途径为构建健全的体育产业市场,对体育市场结构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和健全,从而促进体育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体育经济的发展应将完善体育市场作为重点,同时对体育市场的运作情况进行规范,确保体育产业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

3.加大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在体育经济发展中,基础体育设施属于其发展的重要硬件资源,而加大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不仅可以为体育赛事、体育竞技营造优秀平台,而且还能保证体育活动的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为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只有具有丰富的基础体育设施,才能满足体育经济发展需求。体育经济发展应将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对体育场馆之类的体育设施进行不断完善,使其整体水平、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保证体育设施使用率的提高,避免发生闲置浪费等问题。

四、结语

体育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基础组成部分,与其他经济种类不同的是,体育经济可以更好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需求,属于目前实施较好经济类型之一。在生活水平持续上升的状态下,人们逐渐迈向健康养生状态,开始对体育锻炼给予高度关注,将更多精力、时间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不仅可以改善人们身体健康,而且还能促进体育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明君.体育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18):122-123.

[2]赵向威.体育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4):120-121.

[3]崔仲喜.体育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野,2015,(1):32.

篇2

一、知识经济对成本会计的冲击

1.知识经济对成本补偿的冲击。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C+V”是生产商品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是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补偿尺度,也是补偿的基本界线。成本补偿概念随着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变化而相应地变化,在经济环境中,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与劳动力两大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之间竞争的成败因素已不再是资本资源而主要是知识资源。我国传统会计模式中,主要围绕有形资产来设计和运行,实践中一直把这种无形资产耗费放在期间费用,而不反映其价值补偿积累,技术是人类的劳动成果,也是可以交换的商品,既然知识资源已成为生产要素的主要因素,因而知识资源消耗理所当然应成为成本的组成部分。

2.新制造环境对成本会计的冲击。新制造环境充分利用了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表现为自动化和电脑两个特征。使用机器人控制材料处理系统并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进行生产,其最大好处是可以从事产品多样化生产,解决了产品精致化的要求。经营复杂性增加,引起产品和服务类型及客户类型的更加多样化,因此,公司拥有资源的消耗也因客户的不同有很大的不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不仅提高了电脑的功能,而且为厂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表现为在某些工作上,自动化已取代了人工,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人造环境下的 20%~40%下降到现在不足5%.当直接人工工时还在作为分配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时,劳动密集产品成本就往往被高估,而先进设备生产出来的产品却需用工时很短,只需承担很少的间接费用;在现代制造环境下,制造费用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大,已相当于人工成本的300%左右。以产品成本中占越来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工时,去分配越来越大比重的制造费用(如与工时不相关的质量检测费、生产调整准备成本等),必然会使成本信息失真,从而导致经营决策失误,产品成本失控。

3.竞争加剧使管理当局更希望得到准确成本信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和对外国公司部分措施的解除,使公司所面临的竞争环境空前激烈,管理当局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视成本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他们更想知道准确的成本信息。

4.网络公司的出现,改变了成本会计核算前提。网络公司的出现,使成本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网络公司只是一个虚拟公司,因而进行成本核算时,传统意义上的核算实体已不复存在,对于某一交易业务,要么是虚拟公司的各方独立地进行成本核算,要么组成了一个临时的“联合财务部”进行核算,这些都与传统的成本核算实体有本质的区别。其次,由于网络公司是一个临时性组织,当某项交易完成后立即解散,因而在成本时,似乎没有必要将短暂的经营期限再划分为若干会计期间(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将发生根本变化。

5.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将发生变化。在知识经济社会,人们的社会需求丰富多彩,企业大批量地生产将被满足客户特定需要的顾客化生产所取代,企业在生产组织与安排上必须体现出适应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技术的进步,使产品生产周期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与成本计算期可能始终一致,分步法和品种法的核算显得必要性不大。

6.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更需要成本精确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因此,发现成本计算错误时,公司没有时间做出成本计算调整,迫切需要企业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7.新的管理与方式对成本会计。知识经济,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先进的计算技术将普遍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新的适时生产企业(JIT企业),使存货保持最低水平,在低存货情况下,会计人员为了简化存货计价,可以采用倒推成本法,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成本计算时必须采用的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对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将产生巨大影响。

二、作业成本法(ABC法)及其特点

当今时代,信息产业迅速发展,价格越来越低的微机在企业中大量使用,计量、记录及核算成本大大降低,这使得大型公司完全可能采用先进的成本会计系统。产品成本结构变动,使主要为人工成本计量和报告而设计的成本会计系统已不能精确地反映产品的消耗,企业内、外部来自成本计量和成本管理压力,使作业成本法逐渐地为人们所重视。

1.作业成本法(ABC法 )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通过成本发生的动因,对于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主要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简而言之,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就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具体步骤:

第一,作业的划分。一方面要树立新的企业观,即把企业看成是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集合体,是一个由内到外的作业链;另一方面企业的最终产品,既是一系列作业链的集合体,同时又是各个作业价值的集合体,只有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划分各项作业。对于“增值作业”可划分为直接作业和间接作业,而间接作业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各种动因作业。成本动因是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活动或事项,如批次、工时、数量、价值管理等,具有相同性质成本动因组成若干个动因作业。“不增值作业”可根据具体作业类型单独核算其所消耗的资源。

第二,准确地记录各作业中心资源消耗。在各项生产资源消耗时,按其各受益对象分别记入各作业中心,从而计算出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

第三,按照各种产品所消耗作业类别和数量将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率分配计入各最终产品,从而出各最终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第四,进行作业,降低产品成本。对于“不增值作业”应尽可能消除,对于“增值作业”也尽可能降低其资源的消耗,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产品成本,这正是作业成本核算引伸出来的作业管理思想,也是作业成本核算应该取代传统成本核算的根源。

2.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缩小了间接费用分配范围,由全车间统一分配改为由若干个动因作业进行分配。

二是成本计算对象多层次化。ABC法要求成本计算对象不仅是最终产品,还要计算资源、作业中心的成本。

三是成本计算程序明晰化。作业成本法首先要确定费用单位从事什么作业,计算出各种作业成本,然后以某种产品对作业的需求为基础,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

四是费用分配标准多样化。ABC法间接费用分配基础是作业的数量,是成本动因,是一种多样化的分配标准,改变了传统成本分配统一的工时法。

五是提供成本信息准确化。ABC法拓宽了成本计算范围,不但提供了产品成本,还提供了作业成本,动因成本信息,为成本控制和相关决策提供了价值资料。此外,#$% 法还能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跟踪动态反映,体现成本管理范畴。传统成本计算法提供的最终产品信息、制造费用计算的笼统性,使成本信息可利用价值较差。

20世纪90年代开始,ABC法在国外制造首先并且取得显著的成效。作业成本法在西方之所以流行,是因为作业成本法可更精确地衡量产品的盈利能力,但最先进的管理,也有不完善的一面:第一,任何管理和方法的应用都会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如不考虑环境因素,盲目使用,势必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第二,作业成本法虽大大减少了现行成本分配费用的主观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它们。如,厂房折旧、行政性工资费用等与作业活动无关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这实际上仍未避免生产量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尽管作业成本法不完善,但它给企业成本管理带来了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同时,ABM(作业成本管理)以“作业”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正在形成,由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以核算为基础的成本管理发展到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是成本会计发展的大趋势。

三、关于我国企业实施ABC法的几点建议

作业成本法在局部应用,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从长期来看,会促进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并非只是计算。作业管理(ABM)把管理重心深入到作业层次的新的管理理念,它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最终增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作业成本法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很大影响,例如,成本分摊可以有效抑制人的过度消费行为,间接成本分配是协调资源利用率的有力杠杆。要应用作业成本法迫使企业必须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篇3

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工作>的批复》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新型营销方式,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为重点,充分发挥食盐专营优势,进一步巩固食盐专营成果,不断提高我市盐业行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职工收入,打造适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盐业企业平台。?

二、基本目标?

通过改革,整合和重组所辖县(市、区)盐业公司(站)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实行食盐由市公司集中调入、分装配送、网络销售、资金结算、统一核算的一体化经营管理模式。将县(市、区)公司更改为龙盐绥化盐业有限公司分公司,变独立核算为二级报帐制单位,由市垂直管理,实现全市流通现代化和经营管理一体化。?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因企施政的原则。按照国家、省、市的相关文件和政策要求,因企制宜,一企一策,成熟一个,改制一个,不搞一刀切。改制过程中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确保稳定,不留后患。?

(二)坚持资产保护原则。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国有权益。?

(三)坚持以量定编原则。各县(市、区)盐业公司(站)要按照年销量300吨配备一人的标准(含事业编制和内退职工)核定人员编制,在上岗职工中择优选用。?

四、基本条件?

(一)各县(市、区)盐业公司(站)上岗人员需控制在省定标准之内(即按年销量300吨配备一人)。?

(二)除欠省公司盐款外,各县(市、区)盐业企业应没有债务、潜亏等包袱,或资债可以相抵。对符合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基本条件的县(市、区)盐业企业,采取合并或兼并等方式先行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对不符合基本条件的,由该企业所在地粮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属盐业企业分别采取注销、关停、破产等形式进行改制,分流安置人员和消化债务。通过改制,达到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基本条件后,再由龙盐绥化盐业有限公司对其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

五、管理办法?

(一)由龙盐绥化盐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承担各县(市、区)原盐业企业欠省公司的全部盐款。?

(二)将各县(市、区)盐业公司的食盐批发许可证变更为公司批发许可证。各县(市、区)盐业公司更名为龙盐绥化盐业有限公司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

(三)实行报帐制,统一核算。公司根据各县(市、区)分公司实际,核定其年销售指标和企业管理指标,定期考核,奖优罚劣。分公司对公司报帐,由公司统一核算、纳税和计算盈亏。?

(四)实行区域执法负责制。执法队伍由市盐务管理局直管,各县(市、区)粮食局协管,并会同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共同管理辖区内盐业市场,做好相关工作。?

(五)各县(市、区)公司储存的国家储备盐由公司统一管理。?

六、实施步骤?

(一)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土地评估和企业法人代表经济责任审计。清产核资、资产评估须由当地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土地评估须经土地管理部门核准备案。?

(二)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人员、资产、债务和所有者权益等情况确定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的改制方式。?

(三)根据各县(市、区)盐业公司(站)的实际,分期分批地组织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对符合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基本条件,可采取合并或兼并等方式直接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的,于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对不符合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基本条件的相关盐业企业,要在2011年6月末前完成自身改制,达到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基本条件后,再由公司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

(四)对实施一体化经营管理的企业重新进行工商登记,依法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并协调财政、税务等相关部门认定和变更相关事宜。?

七、组织领导?

篇4

2017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将于9月中上旬举行,全部实行网上报名,系统开通时间为2017年3月1日至31日。各地的具体报名时间,由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会计考试管理机构在全国统一规定的报名时间范围内自行确定。请有意参加考试的考生及时关注所在省(区、市)会计考试管理机构网站公布的具体报名时间。需特别提醒的是,已经取得2016年度中级资格考试部分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两年的考试周期千万不要错过。

报名条件:不再需要会计证

报名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高资格考试的条件分为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

基本条件是:(1)坚持原则,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无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3)履行岗位职责,热爱本职工作。

报名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应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取得大专学历的,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2)取得本科学历的,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的,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4)取得硕士学位的,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5)取得博士学位。

报名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应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符合《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基本条件,或省级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中央单位批准的本地区、本部门申报高级会计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工作年限认定:勤工助学不视为工作年限

关于会计工作年限认定,应按照《关于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中工作年限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办会[2017]3号)和《关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条件中学历与会计工作年限问题的通知》(财会[2000]16号)精神执行。报名条件中,“有关会计工作年限”,是指报考人员取得规定学历前后从事会计工作时间的总和。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正式从事会计工作,相应时间不应计入会计工作年限。

各地在组织会计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审核时,考生在会计人员数据库中相关信息可以作为资格审核的参考依据。

篇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市场条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多方面的问题,但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内在关联,没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就难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根本上是一个问题,因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生产力发展在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驱动力结构变化上的表现。生产力发展的载体是企业,因而企业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只有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于企业,才能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各种要素中,市场机制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创造完善的市场条件是促进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市场机制具有促进企业自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的。因此,重要的是要创造能够使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市场条件。市场机制在为企业创造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外部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力的提高。对于企业来说,无论是观念的转变还是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良好的市场条件。客观的市场条件迫使企业必须有这样的观念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竞争条件越充分,企业这―观念也就越强烈。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心转到创造更好的市场条件、塑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和增强企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的能力上,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条件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为实现经济增长拉动力的转变提供体制保证。具体而言,需要完善以下几方面的体制:

完善对消费品生产,特别是对服务业发展的投资体制。必须在投资体制上保证政府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项目的投资力度和比重,放宽对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的限制,使提高消费比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都能够得到体制上保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到实处。

完善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从体制上保证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多地向直接形成居民收入的方面倾斜,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和数量,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再分配途径获得更多的收入。

完善初次分配体制,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必须从体制上扭转压低劳动报酬作为降低生产成本最主要途径的这种观念和做法,使企业逐步提高报酬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既能够保证企业创造的总收入中有更多的份额成为劳动者的收入,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质上是实现经济发展源的转变,即经济发展主要靠要素驱动向主要靠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源的不同,反映的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要在体制上保证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于科技进步和创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条件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战略任务,政府作为政策的制订者和宏观经济调控者,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着重要作用。政府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主要通过制订政策来实现,而政策是政府功能最主要的体现。政府政策能够影响所有的生产主体,所以,政府的作用远大于任何一个经济主体。经济发展政策不仅从宏观上主导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也从微观上规范着企业的行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政府从整个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要求出发提出的战略任务,政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证。政策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它能够按照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总要求,根据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或对哪些方面给予支持或对哪些方面进行限制,并能够进行灵活的调整。政策具有的这种独特优势和作用,决定了研究和制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政策体系,为整个社会实现这一转变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是政府要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篇6

一班三检是指班前,班中,班后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制度,在班前会时,各专业班长对当天工作进行分工安排部署,确认工作票所列安全措施正确完备,班组成员应明确当日工作中自身的工作任务和安全职责。

安全生产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地理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区域地理,其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在具体的区域内,对经济、环保、社会发展进行综合的考虑、协调、解决。因此,要求我们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区域基本条件、区域发展的方向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地理课本中涉及了资源、环境等各种事实,也明确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这有利于现实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在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时,在学生已经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就进一步分析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让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地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要懂得区域可持续发展,就要学会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状况与基本条件,以及怎样促进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等。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是开发与整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此为例,不断引导学生探究与规划河流开发整治的过程与方法。

2.运用乡土地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要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突出本地方的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种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类在长期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所以,仅让学生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中是很难实现的。但是,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结合一定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观念必须要在实践中获得。而学习乡土地理知识能较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例如:在学习“自然资源”这一内容时,就从淮安地区的资源特点与发展现状出发,使学生认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如淮安地区的盐化资源与凹吐资源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篇8

【关键词】宏观经济发展;影响要素

引言

经济发展最注重的就是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靠性以及稳定性,随着近几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质量也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要想从根本上做好紧急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实际需要促进其实现成功转型。本文从不同的层面以及不同的社会视角对发展经济学做了研究和探索,提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波动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要想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基础要素就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尤其是人口发展,对现代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人口与经济发展

一直以来,人口经济的核心问题同发展经济学的核心问题都是相同的,即经济发展与人口因素之间的关系。最近几年以来,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随着发展经济学由经济增长理论向经济发展理论的转变而逐渐受到了更高的重视。

(1)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978年马尔萨斯提出了“低水平均衡的人口陷阱”理论,表示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此这也就成为了一个颇受各国关注的问题。直到目前为止,人类对于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表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人口增长阻碍经济发展;另一种是人口增长有助于经济增长。这些结论并不适用于每个国家,但是从普遍上看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波动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所处的水平环境不同,人口增长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也就不同。

(2)人口质量与经济发展

确定人口质量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决定,一是人口身体健康素质,其中包括婴儿出生死亡率、人口发病率、青少年营养状况和发育状况;二是人口的文化科学素质指,其中包括文盲率、各级院校毕业生数量等。相关数据显示,人口质量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很明显,人口质量越高经济发展越快。

(3)人口构成与经济发展

人口结构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有经济结构、自然结构、社会结构以及地域结构,每一种结构所涉及到的指征均不相同。随着近几年来相关研究的日益增多,可以发现其中人口的城乡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以及区域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最大的问题。

2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也在不断的被消耗,由于并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是可再生的,使得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主要表现为:

(1)自然资源的无限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必须要合理利用,不能过度开采、盲目限制、或停止利用。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环境与经济发展

环境与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息息相关,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与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的结果,不可否认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早期经济发展过程都经历了持续的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积累是一个国家经济转型的基本要素,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的好坏离不开资本积累的影响,也是促进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良性的资本积累机制可以有效促进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成功实现经济转型。

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

眼下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发展,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也就越来越重要,不同模式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发展经济学的国际贸易理论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如何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国际贸易也体现了经济发展质量的基本思想。发展经济学理论中涉及到了多方面问题,其中包括贸易条件问题、贸易保护问题、剩余的出路问题等,通常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对外贸易研究。

四、结束语

对于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来说,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就是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发展经济学实际上一直基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综合现有的经济状况来看,一个国家人口数量变化、人口结构变化、对外贸易模式、自然资源利用等是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要通过资本积累来实现经济起飞,加大研究力度,提高科学技术,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也要适当加强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进行理论创新,根据一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创建有利于各类要素促进经济发展质量的机制,最终转化成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动力,建立更为合理和完善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保证国家的经济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希丽,张兵,李可爱.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14.

【2】袁吉伟.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DD基于BSVAR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1):27-34.

篇9

关键词:邮轮港口;邮轮母港;邮轮停靠港;邮轮节点港

中图分类号:U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4-0033-03

自5轮旅游是港口休闲产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从诞生至今仅有40余年的历史,却发展十分迅速,2011年全球旅客达到1632万人次。近年来,大量新建造的邮轮进入市场,全球邮轮市场也出现了东移的趋势,与之相应的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消费能力增强,国家也十分重视邮轮产业的发展,上海、天津、厦门、大连、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已经建成或筹备建设邮轮港口。

邮轮港口作为客运集散点这一特殊性,其与城市的发展和定位密不可分,有别于货运港口的建设和定位,而目前国内针对邮轮港口定位、选址要素及建设规模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旨在对国内外邮轮港口的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1.邮轮港口的分类及其基本条件

1.1邮轮港口的分类及其功能

邮轮港口通常分为邮轮母港(Home Port)、临时停靠港(call Port)及航线节点港(Jetty)三类。邮轮母港是指邮轮的定期始发港口,是邮轮基地和游客集散地,为其提供维修、补给、运营管理、市场开拓等全面的服务,其对邮轮港口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邮轮停靠港是邮轮网络的延伸点,邮轮在停靠港的时间较长,一般停靠4-8小时,不仅供乘客上岸观光,而且还进行一定的补给、处理和废料处置;航线节点港仅供乘客上岸观光,作较短停靠,在该类型码头的停靠时间一般少于4小时,基本不增加补给,也很少有乘客辞别邮轮或新增游客。

邮轮港口功能以游客的集散及上下邮轮而展开,主要包括进港航道及停泊回旋水域;码头及上下船设施;航站楼;后方配套物资补给商场;城市集疏运交通系统。

1.2邮轮港口分类的基本条件

1.2.1航线节点港(Jetty)基本条件

航线节点港功能相对简单,游客下船后做短暂停留后离开,以城市对外宣传为出发点,因此,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港口城市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具备某方面吸引游客观光旅游的特色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或者购物休闲等资源条件;二是具备停靠邮轮的码头设施及简易通关设施。如日本的名古屋港、韩国的济州岛、台湾的花莲港等。

1.2.2临时停靠港(caIl Port)基本条件

邮轮港口临时停靠港主要以吸引游客为出发点,主要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

(1)邮轮港口城市具备一定的旅游吸引力,包括较高的城市知名度、独特的文化资源、旅游景观资源;

(2)具备一定的地理位置优势,邻近区域或国家邮轮码头或者产业发展较好,易于加入世界邮轮航线范围;

(3)基本的软硬件设施,包括良好的航道、水域条件建设邮轮码头,口岸通关设施等。如:韩国釜山港和仁川港、日本福冈的博多港、台湾基隆港等。

1.2.3邮轮母港(Home Port)基本条件

邮轮母港以生成旅客及吸引游客双重出发点,同时构成完善城市邮轮产业和邮轮经济的载体,因此,邮轮港口发展成为邮轮母港条件较为苛刻,总结分析主要包含以下5个方面:

(1)发达的腹地经济,良好的邮轮旅游宣传环境,从而保证稳定的出发客源市场。邮轮母港是出发客源地及旅游目的地的结合体,其要求邮轮港口腹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从而保证充足的出发客源,参照国际经验,邮轮母港腹地内人均GDP达到1万-2.5万美元时方可形成稳定的客源市场。

(2)较高的城市知名度,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丰富的旅游观光资源以保证充足的到访旅客。邮轮港口要以其所在城市为依托来吸引客源,因此港口城市本身应为知名的国际都市,稳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城市形象为基本要求,同时邮轮母港城市应具备比节点港和停靠港要求更好的旅游资源条件,包括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休闲方式、世界知名的景观及遗址、以及现代化的购物消费环境等。只有具备上述条件的邮轮港口城市,才足以吸引大批的游客来支撑邮轮港口的发展。

(3)优越的地理位置,易于开发便利的邮轮航线直到周边旅游目的地地区或国家。目前,世界邮轮港口集中地及邮轮旅游目的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线、加勒比海沿线、欧洲西海岸,美国东西海岸及夏威夷等,究其原因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实现了大量可开发的航行时间较短的邮轮旅游航线,这些海域周边旅游目的地繁多,且水上航线距离较近,在短时间内即可到达,对邮轮旅客而言,重点是旅游目的地而非邮轮本身,航行时间尽可能缩短为最佳。因此,发展成为邮轮母港对地理位置提出了易于开发短期旅行的邮轮航线要求,其最好处于有世界或区域性的旅游目的地区域内或边缘,通常情况下以满足在2-5天内即可到达其他邮轮旅游目的地为佳。

(4)具备发展完善邮轮港口码头设施的潜在条件,便捷的口岸通关设施,港口附近的休闲娱乐购物休憩等设施,以及发达的旅客集散交通条件。形成邮轮母港,需设立专门的邮轮码头,统计分析全球邮轮母港案例,一般要求提供2-3以上邮轮泊位,吨级规模在15万总吨以上,因此除要求一般港口码头建设所要求的航道、水深、陆域发展空间条件外,还要求距离城市中心距离较近、与城市发展商贸娱乐中心相一致等要求;并配以现代化航站楼,保证快捷高效的通关效率,通常清关时间控制在10-30分钟为宜;另外,邮轮母港城市应具备发达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应保证提供空运、城市轨道、高速公路及水上运输等综合交通系统,可满足旅客以最便捷的途径达到访问目的地。

(5)邮轮母港要求有完备的配套设施。为综合服务基地的邮轮母港,邮轮母港港口城市应保证三个方面的综合配套设施:一是旅客城市配套,应保证提供一定容量的五星级宾馆,办公及会展区域,大型购物中心等;二是邮轮供水、加油、维修保养等大型船修服务基地;三是邮轮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的旅游开发体系,包括旅游公司、邮轮公司以及公司等。如:迈阿密邮轮码头、新加坡邮轮码头、洛杉矶邮轮中心、我国的上海港及三亚港等。

1.2.4邮轮港口分类基本条件综述

邮轮节点港最为容易实现,有一定的旅游资源特色及码头停靠设施即可;邮轮停靠港主要以具备吸引访问旅客为关注点,对腹地经济及生成旅客不做要求;邮轮母港要求最高,以腹地旅客生成以及吸引访港旅客为主,其对港口所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以及配套服务系统提出较高要求。一般情况下,邮轮母港是由挂靠港发展而来的。邮轮港口分类与其实现的基本条件的关系详见图2。

2.邮轮港口选址

2.1邮轮港口选址的技术要求

(1)水深条件,邮轮码头对水深条件要求较货运码头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海洋绿洲号,吨位达22.5万总吨,长度361.8m,而吃水仅为9.1m。

(2)满足净空的要求,因邮轮吃水相对较小,且邮轮客舱层数较多,其干舷高度对净空存在一定的要求,以“海洋绿洲号”为例,其吃水线以上高度72m。因此其净空高度要求为:吃水线高度+富裕高度(2m~5m)=72+2m~5m=74m~77m。

(3)与城市交通的顺利衔接,邮轮旅游通常为“邮轮+飞机”组合模式,根据统计分析国内外邮轮码头距离最近机场通常不超过2小时,同时邮轮码头应邻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以方便旅客的集散。

(4)邮轮码头选址应充分考虑与城市规划的衔接,因此建议位于城市老城区,到达市中心、观光景点和主要购物区等繁华地带的距离较近。

(5)可实现宽阔的陆域条件,邮轮码头附近陆域除需要建设航站楼外,还需考虑部分商业设施,出售当地特色的文化纪念平及免税商品;另外邮轮港口附近还需开辟大量的陆域空间用作私家车及旅游巴士的停车位。

2.2邮轮港口选址思路的探讨

2.2.1基于老港城市化改造的思路

上世纪50年80年代之前,城市发展规模较小,港口是整个城市对外交流的集结点,因此在此期间形成的第一代及第二代港口基本均位于城市中心区,码头吨级规模较小,水深一般在12.0m以下;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发展越来越大,而依托港口而发展起来或者规划中的老城区基本均定位为城市商业、金融或者贸易中心,旅游及购物设施发展完善,土地升值空间较大;另一方面,随着货运船舶大型化发展趋势,船舶吃水较深,陆域堆场发展空间较大等因素的要求,第三代及第四代港口纷纷外迁出城市发展中心区,而设立深水港。如上海的洋山深水港,广州的南沙港区等。

因此充分结合邮轮港口的选址因素考虑,其对水深条件要求相对较低,而对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商贸购物配套设施依赖程度较大的现状,同时,考虑到节省投资易于建设的情况,港口城市发展邮轮码头的思路可参考:将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老港口码头转型升级为邮轮码头,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及土地价值升值。

2.2.2新建港址思路

鉴于邮轮码头属于客运及旅游功能的特性,其与城市的发展方向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对于拥有河口港、岛屿形成水道的城市而言,由外海进入城市中心区通常存在桥梁造成的净空高度限制的情况,因此对于大型邮轮码头的选址可参照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城区,未来的发展中心来进行选址建设大吨级规模邮轮码头及泊位。

2.2.3共用现有港口思路

对于发展初期的临时停靠港或航线节点港而言,其邮轮码头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考虑通过对现有客运码头、集装箱码头、滚装码头进行适当的技改,兼顾提供邮轮临时停靠服务。

3.邮轮港口建设规模案例综述

3.1国内外主要邮轮港口设施规模

3.2邮轮港口建设规模建议

结合邮轮港口的定位,以及国内外邮轮码头的建设规模分析,邮轮港口的建设规模建议如下:

4.案例分析

4.1广州邮轮港口定位建议

广州地处中国实力雄厚的经济区域,其腹地广东省是中国经济第一大省,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存款约4万元,坚实的经济基础保证了稳定的邮轮旅游客源。同时,广州独特的广府文化及岭南文化,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势必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到广州旅游观光。从航线规划角度来分析,广州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北亚到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中心,在广州一香港一澳门“A”字形空间结构中处于支撑位置,其100km半径范围内包括广州、佛山、深圳、珠海、澳门等14个大中城市,水上可开发邮轮目的航线繁多,且均可在1-3天内到达,向北可至台湾、韩国和日本,向南可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泰国等旅游胜地,保证了旅游航线的易开发性。另外广州拥有珠江内河以及珠江口丰富的海岸线资源,港口设施完备,城市交通网络完备,水运系统、城市轨道以及白云国际机场等保证了其交通枢纽的优势,且拥有大型的船舶制造维修基地,为自5轮港口的发展提供了齐全的配套条件。

因此广州邮轮港口码头建议定位为:是国家沿海主要邮轮港口之一,是华南地区邮轮休闲旅游的主要平台,是邮轮母港。

4.2广州邮轮港口选址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邮轮港口选址所重点考虑因素及选址思路,参照基于老港城市化改造的思路,结合广州市城市规划,黄埔老港后方城区拟规划为临港CBD中心区,且其位置距离广州市中心区约10km左右,以及发达的交通系统节点,因此可考虑在黄埔老港部分货运码头经转型升级为邮轮码头,但其受限于桥梁净空高度的限制,仅可发展10万总吨以下邮轮。

参照新建港口的思路,广州未来的发展方向一南沙新区,其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且无桥梁净空的限制,参照南沙新区已经建设形成的大型观光旅游中心,包括南沙游艇俱乐部以及南沙客运站等,可考虑在虎门大桥下游位置处建设大型邮轮码头。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在全市构建起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商业性担保机构为主体,功能完善,运作规范,能够充分发挥担保效能,有效分散、控制和化解风险的信用担保体系,为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二、担保机构享受优惠政策的基本条件和运作要求

(一)基本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主要从事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

2、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

3、向市经济发展委员会、财政局和人民银行备案。

(二)运作要求

1、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担保业务收费标准报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和市物价局批准,且不超过国家法律法规及省市有关政策规定的标准;

2、具备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能力,对受保项目具有完善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

3、对中小企业累计贷款担保余额占其累计担保业务总额的80%,对单个受保企业提供的担保余额原则上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总额的10%,并且其单笔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超过4000万元人民币;

4、担保资金与担保贷款放大比例不低于3倍,并且其代偿额占担保资金比例不超过5%;

5、担保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接受市经济发展委员会、财政局、人民银行等部门监管,按照要求报送担保业务情况和财务会计报表。

三、鼓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的优惠政策

(一)创立奖励

1、经管理部门批准,在五年内新办的商业性担保企业,运作正常后,给予一次性奖励。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奖励20万元;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每增加100万元奖励增加2万元。

2、奖励资金充实企业资本公积,不得挪用分配,转增资需报市财政局审批。

3、对首家新办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担保机构,市财政给予投资500万元的支持。政府所持股份在担保机构正常运行后分5年退出,资金留用于担保机构补充风险基金或奖励。

(二)风险补贴

各类担保机构设立后,市政府每年按平均担保余额的0.5%给予补贴(首家新办注册资本5000万元企业不重复补贴),用于风险补偿,公司存续期间,股东不得分配,不作为股东权益。补贴期限截止2010年底。

(三)税费减免

自担保机构注册登记之日起,减免3年的营业税、所得税,减免经营过程中地方性规费。企业在办理反担保过程中,房产、土地、设备等资产抵押登记放宽年限,降低收费,前3年内经批准符合条件的担保贷款只收工本费,评估过程中可自主选择有资质的中介机构。

(四)风险化解

各相关部门要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给予支持,对尚未能办理权证的不动产抵押协议给予鉴证,一旦该宗财产权证办妥,应及时告知担保机构。对到期不能解除保证责任的企业抵押资产,拍卖、转让所得不足以清偿担保机构代偿金额时,在拍卖、转让该企业抵押资产过程中的税收、规费给予减免或缓缴。

(五)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会同财政局共同协助担保机构争取上级优惠政策及资金扶持。

四、奖励考核办法

(一)各项优惠政策的兑现,由担保机构自行对照政策提出申请。

(二)每个考核年度(以会计年度为考核年度)的下一个月,由市经济发展委员会、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部门,对各担保机构所申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对照奖励考核办法提出兑现意见,资金由市统筹解决。

(三)各担保机构要确保有关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不得给予奖励,下年度取消享受市有关优惠政策资格:

1、未按要求提供申报资料、资料不全未及时补充的;

2、担保机构提供的资料,经核实与放贷银行提供资料实际不相符的,有瞒报虚报、弄虚作假行为的;

篇11

关键词 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064-0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广播电视业中的产业部分逐渐显露出来,从有线电视到广告,从电视剧制作到非时政新闻类节目采制等等,无一不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活力和发展要求。因此,广播电视在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众多产业性质的部类、项目、工作等要迅速完成转变,在时间和空间上必然形成一种“化”的趋势,广播电视产业化由此得名。

由此可见,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题中应有之义,是广播电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充分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于我们科学把握广电产业化、集团化运作的时机,将有很大的帮助。

1 基本条件

1.1 外部条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要求各行业包括广播电视业要明晰、显现其产业属性的部分,这是大前提、大背景;

2)国家文化体制改革及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的规约。广播电视业属于党和政府的重要部门,其发展与改革举措受到国家政策的严格制约,不能违背,就是国外发达国家对新闻媒体的约束也是十分有力的;

3)市场经济竞争法则的规约。外行业向广播电视业积极渗透、同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际媒体的竞争触角已伸进国内。

1.2 内部条件

1)强烈发展要求出现。广播电视生产力发展受到限制和阻碍,积极寻求体制和机制创新与突破;

2)高瞻远瞩且强有力的领导及核心决策层的形成。这个领导核心能以事业为重,善于协调与统筹,不畏艰难,积极推进改革和广播电视业的发展;

3)广播电视业发展新观念的形成。通过学习、讨论,要使大多数干部职工发展及忧患意识不断增强,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改革、开放、创新和发展实践;

4)各类人才储备。在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准备阶段和进程中,要能够形成适应改革、创新、发展的各类人才及队伍。广播电视人才战略决定着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战略;

5)经济实力储备。产业化就是市场化,集团化就是规模化,起码要有较充足的资金进行市场化、专业化运营。

2 对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条件的分析

2.1 外部条件

1)市场条件已经具备。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根本目标。这也为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提供了重要的前提;

2)国家方针、政策已基本形成,总体方向、目标明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一系列相关会议和文件都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逐步深入的要求。多年来,广播电视业定位模糊,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这个敏感的话题已有了明确的答案。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在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方面,党和政府做了很大努力;

3)国外电影、电视剧占领中国影视市场,国外媒体已开始以各种方式向中国渗透,以默多克为首的新闻集团积极寻求同国内媒体合作的机会。电信、联通、网通等利用行业优势已垄断了绝大部分互联网和双向数据传输业务。广电的有线电视网络由于网络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地方分割,没有形成全国规模统一运行的网络系统,更谈不上多功能开发和新的业务经济增长点,信息产业之梦及相关投入严重受挫。中央电视台在准备与境外媒体竞争的同时,大密度电视频道节目覆盖也大大挤压了省、自治市和直辖市等省级电视媒体发展的空间;30多个省级卫视频道互相激烈拼杀;各地级市和县级广播电视机构对中央三台及省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大密度覆盖颇有微词,不断加大竞争力度,使省级广播电视发展空间进一步压缩。

2.2 内部条件

全国广播电视系统产业化、集团化大的外部条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有些地方经济实力和大城市的活力更强一些。

1)全国各级广播电视领导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产业发展认识明确,有些已身处广播电视改革大潮之中,积极推进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大胆探索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2)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各自的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改革发展战略。在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进程中,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开展产业化、集团化综合试点工作;有的是从基础抓起,从具体的产业项目切入,重点突破,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有的从内部机制转换创新抓起,等等。可以说都在主动实践、密切关注、积极思考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问题,并且从不同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战略和方案尚需在科学性、创新性、特色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同时,还要对以名牌栏目、名牌节目、名牌频率和频道为核心的品牌战略给予充分的重视。

从全国来看,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的基本条件已大体具备,发达地区这些条件更充分一些。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完善,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将越来越明朗,不可逆转。时间紧迫,任务紧迫,我们自身一定要审时度势,顺应大势,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修涞贵.修正的人才观[J].人才方略,2008(2).

篇12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发展;特征

10 13939/j cnki zgsc 2015 51 245

提高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我们国家地广物博,可是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严重的差异,所以这也是我国的基本问题。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在实现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如何才能提高我国区域间的经济水平,不但是我国现阶段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而且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1 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

1 1 现阶段区域间经济相互影响

在经济发展新格局中,区域之间的经济相互影响着,因为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是采用相互依靠的发展形式,因此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从这些方面就可以看出,把区域之间的市场用人们劳动的地域性来规划,而且这种划分模式还在不断扩展,区域之间不再限制经济流通,市场经济的划分也在逐渐减少,从而整合了我国的市场经济,基于此,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流通及其合作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1 2 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持平

各个区域之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在一定的时间内也会慢慢地增大,出现这种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然而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能突然增大或者经济发展水平两极分化严重,正常的情况下的经济发展差异应该在某一范围内,不但要保证不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而且还应该把这样的差异控制到一定范围,从而逐渐形成区域经济的平等稳定发展。

1 3 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水平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有一些变化是属于正常情况,在某一段时间内发展速度会提高,相反在某一时间发展速度也会稍微降低,可是从全局的经济发展来看其增长速度还是很快的,这种发展局势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且也是为消除区域间的“公平”及减缓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付出的代价。

2 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

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部门增长推动机制。相关部门在做好区域经济增长工作时要注意对每个细小的环节都不能放过,在某些情况下,一些小的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会给整个区域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先行地区增长带动机制。在对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划分时,还要将其逐一划分到各个地区,原因在于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呈良性发展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持久、有序发展。三是要素投入驱动机制。从整个区域经济层面来分析,在资金、人力或者其他方面的投入中应注意:第一,某经济学家曾经讲到经济增长的整个过程也就是生产要素从收益较低、规模较小的行业逐渐向收益高、规模大的行业转变的过程。因此在对生产要素进行分配时应尽量向一些规模较大的行业靠拢,这样可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第二,我们都知道即便是生产同样的产品所属的地域不同,企业的效益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进行生产要素分配时,应首先做好调研,对一些生产效率较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加生产要素的分配。

3 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展特征

3 1 为了改善区域面貌则需要提高基础设施水平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家财政部门的经济投资主要针对新能源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和原材料的开发。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局势来看,我国现阶段的工作中心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初显规模,其中新建的公路有36 5万千米,新建铁路长达8000千米,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初显成效,政府有关的生态保护项目也有的新的进展,其中工厂三废的排放也得到有效的限制,因此PM2 5也降低了。对于新能源的行业来说,其新能源项目的大力发展主要是由政府经济支撑。在一段时间内,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我国已经经过了35年的经济摸索。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新的历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第一产业不断在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型,从而我国基本实现了经济一体化。

3 2 拥有科学的资源整合机制,以便凸显出各区域优点

所谓的资源整合就是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涉及的资源,在一个区域中要进行资源的科学管理,其中含有技术、资金、人力及其自然资源,资源整合的基本条件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实现资源整合目的及其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当我国未步入改革开放之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以持平区域间经济水平为目标,而且在计划经济的前提下进行资源间的配置,因此将会有许多资源配置到西部。当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主要面向的是市场经济,因此对于资源配置来讲主要是面向东部地区。然而在我国的经济模式不断调整的形势下,对于一些受到重视的区域实行市场经济,主要是借市场来整合资源。由于各地区百姓的资金投入,从而降低了政府的经济支撑。这样以来对东部省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春天,因为它们借助外商的投资、自身经济底子厚的优势,大力发展该地区经济。

3 3 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格局中,我国经济发展方向向市场化延伸。当前我国区域性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东部省市的经济模式已经成熟化,经济水平快速发展。最近几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的统计及其评估,全国各省经济实力排名分别是:广东、福建、浙江、山东、上海等,这些省市形成了我国东部沿海的工业区域。同时这些省市的共性就是:经济发展形式广、涉及行业多、市场经济制度完整、多种经济形式并存、最早实行股份制度、公司模式转换快。除此之外,还有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外融资,因此使得以上省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对于过早实现工业发展的中西部地区来讲,改革开放的涉及程度不够,造成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整、产业之间的转型比较慢,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迟缓。

4 结 论

总体来讲,人民经济水平增长的基本条件是提升区域间经济水平。因此,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关系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来讲,应该用发达区域来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升,而且还要出台区域经济发展制度,进行科学的资源整合,以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正英,陶凌云 以差异缩小差距: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J].经济问题探索,2012(12):9-10

篇13

2、建筑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指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授权,负责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负责人。

3、建筑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指在企业专职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安全生产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一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条件。因此,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14

    [论文摘要]特色经济是具备特有竞争力的优势经济。作者就青海在发展特色经济方面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和分析。

根据西部大开发规划和工作部署,青海省确定了“ 加强两个建设, 发展四大特色经济” 的基本思路。即加强生态 环境 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资源特色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原特色 旅游 业。

一、特色经济的基本特点

特色经济中的特色是针对区域而言的, 特色经济是指具有明显区域特征、且较高竞争优势的经济。特色经济的内涵也有两种: 一种是指只有本区域才有条件、才能发展的经济, 即“人无我有”的经济, 也就是具有明显差异性竞争优势的区域经济, 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条件和专利制度而形成的;另一种是指本区域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经济, 即“人有我廉”的经济, 也就是具有明显低 成本 竞争优势的经济,这主要是由于 管理 、 历史 等因素形成的。特色经济一般具有可持续、外向性、名牌性等特点。首先, 特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兴也忽、其亡也忽”的产业和企业不是特色经济。其次, 特色经济具有外向性。即其销售主要是面向区外 市场 , 而不是仅仅面向地方市场的,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销售范围越广、销售量越大、创造的效益越好, 其经济就越有特色。第三, 特色经济具有名牌性。品牌能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产品一旦成为名牌产品, 身价就会大幅度提高, 它就有了自己的消费群体和市场, 它就会成为区域经济的象征, 有了特殊意义。从这个角度看, 没有名牌产品, 产品都是大路货, 区域经济就没有特色。

二、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基本条件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 地理 环境及自然、人文资源独特,具有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具备发展高原特色经济的基本条件,具体为:

(一)青海有丰富的特色资源。青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高原牦牛、藏羚羊等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野生动植物也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其中以沙棘等为代表,中藏 药 材、牛羊肉及副产品等颇具竞争优势。青海的能源、矿产资源优势日渐突出,石油、天然气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开发潜力巨大。这些都是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资源基础。此外,青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青海湖、塔尔寺等都是具有垄断性的顶级品牌,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青海省具备发展高原特色经济的发展环境。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或城市所拥有的经济、 社会 资源的有机总和,涵盖了该地区的自然、物质、技术、经济、社会等外部因素。 交通 运输 方面,随着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和兰青铁路复线的开工建设,青海省已初步形成了以西宁、格尔木为枢纽的铁路交通网。公路运输已形成以西宁为中心的运输网络,基本实现了西宁出口道路高等级化。西宁、格尔木机场完成扩建,三江源机场开工建设,航空运输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园区建设方面,全省园区建成面积近14 平方公里,入园企业600 余家,完成固定资产 投资 100 余亿元,实现生产总值近百亿元。 工业 园区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提高了西宁的城市品位和资源配置效率,解决了一大批 农村 劳动力和城镇人员就业问题,带动了民间投资、企业技术设备的更新,促进了能源、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带动了产业聚集。人居环境方面,不断加大城镇建设投资力度,相继建成了一批广场、公园、生活小区,市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省会西宁市已摘下省级园林城市桂冠,格尔木市荣获“

(三)具备发展高原特色 经济 的基础。青海依托优势资源开发,已基本上形成了以盐化工、水电、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铝、高原农牧业、高原 旅游 业、中藏 药 业为主的特色经济基础。以水电、石油天然气开采为主的能源 工业 ,以盐湖资源开发为主的盐化工业,以有色金属冶炼为主的冶金等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高原特色旅游业发展迅速, 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较快,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增强。青海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多,农畜产品数量大,开发前景好。矿产资源丰富,盐湖资源储量巨大,不少金属、非金属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柴达木盆地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高原风光、丰富的遗址古迹、古老的宗教 文化 、绚丽的 民族 风情,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比较丰富,现已探明 地质 储量分列全国的第10 位和第4位,涩- 宁- 兰输气管道建成通气,管道沿线地区已用上了清洁的油气资源。全省水能储量在1 万千瓦以上的河流有108 条,黄河上游水电产业群正在形成,一批火电厂、水电站、光伏电站正在建设。

三、青海发展特色经济的一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