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畜牧业的作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对现代畜牧业的支撑作用,夯实了农民就近就业的企业基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将发挥自身优势,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作用,主要体现在:
1.1科技支撑作用
通过集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科研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展科技协同创新与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构建成果转化基地。
1.2人才支撑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才是关键的因素。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坚持两个层面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立足职业教育的根本,实施高职层次的畜牧人才培训计划,依托示范基地进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畜牧人才;另一方面实施继续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计划,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对数字化资源升级再造,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优质智能化资源培训包”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难以集中统一学习的问题。农民依托云教学大数据可以在田间地头、养殖基地随时随地完成学习活动,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受时空限制,做到全覆盖,让更多农民受益。
1.3服务支撑作用
依托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加强服务体系和服务队伍建设,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大力推广“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2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扩大了农民就近就业的范围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畜牧业要围绕提高标准质量、提高养殖效益的目标,搞好产业规划,高层次布局。按照“以地定畜、总量控制、突出重点、种养结合”的发展思路,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是现代畜牧产业的发展方向。探索多种合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合作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更多小农户与现代畜牧业的有机街接,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高畜牧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畜牧业,加快发挥畜牧业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作用。
3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在产业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保障了农民就近就业的利益
农民最熟悉的生产方式就是种养殖业,农民最能依靠的资源也是种养殖业,只要农民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养殖模式,这无疑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发挥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的作用,通过开展校企、校校等深度合作,建立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农民深度融合的平台,优化资源配置,疏通就业创业渠道,与政府和企业一起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订单养殖模式,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4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在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中的作用,拓展了农民就近就业的途径
依托现代畜牧业职教集团,发展一批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畜牧业产业链条的生产组织,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时加强职业院校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员工培训和技术服务并扶大扶强,引导其从单一养殖向服务加工、市场营销、畜牧观光旅游、全程社会化服务方面转型,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和农民就近就业的途径。同时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宣传推介产品,引导畜牧业生产进入现代畜牧业发展轨道。
现阶段,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畜牧业发展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畜牧养殖工作中,确保畜禽健康、科学的养殖离不开兽医的帮助,他们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对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兽医服务能力、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兽医服务及其发展现状展开分析,进而对提升兽医服务能力的作用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其他动物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兽医服务能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作用
近些年,动物卫生工作的不到位使动物疫病问题频繁发生,为基层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畜牧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为了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节奏,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和兽医应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力度,提升兽医服务能力,普及动物防疫相关知识,消除疫病传染源,控制其传染途径,将动物卫生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进行转变,进一步加快我国畜牧业的经济发展。
1兽医服务的概述以及发展现状
1.1兽医服务的概述
兽医服务及动物医疗服务,对动物之间的疫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1]。同时,动物医疗工作者也可以采用先进的动物医疗技术和方法对禽畜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和综合协调。可以说,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兽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若想促进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和其方式的转变,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就应该尽可能的提升兽医的服务能力,使其为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重要保障。
1.2我国兽医发展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兽医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兽医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形势来看,兽医服务与畜牧业的发展难以很好的相契合,实际上,兽医服务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其难以与发展迅猛的畜牧业相适应。这种情况导致我国畜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发展速度忽高忽低,迅猛有余,后劲不足[2]。现阶段,相较于畜牧业的发展,兽医事业相对落后,国家农业部门已经充分掌握这一情况,并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兽医服务质量和能力,以期能够带动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促进其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因此,加强兽医事业的发展,增强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2提升兽医服务能力
对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产生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农业发展方式逐渐发生转变,并不断向经济模式靠拢。农业也逐渐向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带动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业,其发展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而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兽医服务属于核心部分,其发展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其服务模式的转变能够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提升兽医服务能力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提升兽医服务能力是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
3.1提升兽医服务能力,符合时展的需求
无论是最原始的农耕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若想完成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需要使其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据时展的角度来看,提升兽医服务能力应该以满足时展的需求和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为准则,进而使畜牧业发展方式向着更符合时展和市场供需关系的方向进行转变。
3.2建立健全的兽医监管机制,增强兽医服务能力
为了督促广大动物医疗工作者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强对其日常服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加快兽医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兽医日常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充分保障,进而为保证畜牧业食品安全提供重要前提。在具体措施实施过程中,应该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将源头监督管理当作兽医监管工作的关键性任务,并对畜牧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方式进行有效控制,要求兽医具有增强畜禽抗病力的能力,使畜禽疫病发生概率和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还要求他们尽量减少兽药和添加剂的使用量,对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源头实施疫病控制,进而提高畜禽的免疫力,使其能够抵抗一定的疫病[3]。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对机制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畜禽由诞生到加工的整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逐渐扩展监督和管理的范围,为其最终覆盖畜牧业发展的整个流程奠定基础。
3.3加快兽医防疫体制的建立,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了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兽医防疫体制应该具有实效性、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并符合我国目前畜牧业的发展节奏和特点。在满足规模养殖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散户养殖的需要。因此,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快兽医防疫体制的建立,使动物防疫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以及高效化。同时,加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促进兽医体制的深化改革,使动物医疗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为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其中肉类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所以,动物的防疫工作是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动物疫病得以有效防治控制的重要前提,为保证肉类食品安全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保证动物健康离不开广大兽医的辛勤努力,因此,只有提升兽医服务能力,才能使我国畜牧业得到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炎坤.荆州市现代畜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2.
[2]李嘉.基层兽医防疫体系现状和服务机制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8.
关键词:石漠化;草食畜牧业;综合治理
中图分类号:S156 文献标识码:A
石漠化治理是一个综合治理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主要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人工种草(改良草地)及建设农用水利、实施生态移民等措施以达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草食畜牧业工程就是从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草地生态建设与发展草地畜牧业相结合,在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草地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建设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建设中保护生态的目标。根据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笔者分析了发展草地畜牧业对巩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的作用,为下一步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工程的草地畜牧业项目的实施提供些许参考。
1 广西石漠化现状、成因及其危害
广西岩溶土地分布广阔,岩溶地貌发育典型,范围涉及河池市、百色市、桂林市、崇左市、南宁市、来宾市、柳州市、贺州市、贵港市、梧州市等10市76县(市、区),位于N22°11′~25°18′,E106°20′~110°01′之间;广西岩溶地区规划范围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787万hm2,其中岩溶土地面积833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6.6%。岩溶地区石漠化现象普遍,危害十分严重。
1.1 石漠化现状
石漠化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广西现有石漠化土地238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8.6%;潜在石漠化土地186.71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2.4%。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面积23.53万hm2,占10.0%;中度石漠化面积65.91万hm2,占27.2%;强度石漠化面积13.04万hm2,占55.2%;极强度石漠化面积18.05万hm2,占7.6%。石漠化导致岩溶地区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丧失,成为广西头号的生态问题。
1.2 石漠化成因分析
石漠化是在自然岩溶过程基础上人为因素叠加所造成的,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石漠化监测结果,因生产经营方式落后、毁林开垦、过度樵采、滥放牧、乱采石矿等人为因素导致石漠化土地的面积148.5万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62.4%;因灾害性气候和地质灾害导致石漠化面积6.6万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8%;因其他自然因素导致石漠化面积82.81万hm2,占34.8%。
1.3 石漠化主要危害
石漠化危害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状况恶化,部分石漠化地区生存条件丧失;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加剧贫困,阻碍区域经济发展。据调查,广西岩溶地区平均每年受洪水淹没的耕地达3.4万hm2,粮食减产2.56亿kg,因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被迫弃耕的农田已达0.8万hm2,岩溶地区饮水不安全人数达440多万人。
2 广西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草食畜牧业工程实施
2008~2010年,广西区在都安、大化、环江、凤山、田阳、田东、平果、天等、柳江、忻城、马山、平乐共12个县实施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项目》,项目总投资33227万元,其中草地畜牧业项目投资4005.19万元,占12.05%。项目实施3a,共完成草地建设2162.97hm2,棚圈建设71819m2,青贮池建设16489m3,购置铡草机1355台。通过项目工程的实施,项目区生态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同时对岩溶地区草食畜牧业建设起到科技示范作用,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3 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草食畜牧业工程的主要模式及成效
3.1 “林+草+农作物秸秆+畜+沼+果(菜)”模式
石漠化地区环境恶劣,人地矛盾严重。试点项目实施3a,施行“林+草+农作物秸秆+畜+沼+果(菜)”模式,林下种草共105hm2,以每公顷年产鲜草10万kg计,年产鲜草1050万kg,结合利用农作物秸秆1750万kg,年可圈养育肥出栏肉牛6200头(可饲养肉羊约3万只/年)。牛(羊)粪便用作沼气原料,沼气供农户生活用能,沼肥施用于果(菜、草);项目区群众在林地种植牧草,种草后的林间草群丛生,增加林地植物覆盖度11.2个百分点,从而减少水土流失;实行牛羊圈养使滥牧、过牧现象得到遏制,减缓天然草地放牧压力,有利于石山灌丛草地的保护与休养生息;沼肥施用于果(菜、草),改善土壤结构,实现农牧业生态良性循环,实现农牧业同步可持续发展。林下种草,解决了农民养牛用草料问题,植被得到恢复,科学利用农作物秸秆饲喂牛羊,减少了空气污染,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广西现已实施退耕还林面积97万hm2,退耕地有一部分坡度相对小,土层较厚,从而为种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若实施3万hm2林草间作,平均按年产量45t/hm2计算,共可产鲜草135万t,结合利用农作物秸秆135万t,可增加饲养量300万个羊单位,对广西区草食畜牧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退耕还草,冬闲田地种草,推行舍饲圈养饲养技术,发展草食家畜”模式
广西区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特点,而坡耕地每年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是石漠化的主要成因,开展25°以上的坡耕地人工种草种植牧草,发展草食家畜,不仅能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又可使农户获得可观的收益。据测定,坡度为5°的农田,每年流失15t/hm2;20°的坡耕地,流失31.5t/hm2,而有草地植被的24°的坡地可避免冲刷和土壤流失。若实施人工种植皇竹草、桂牧一号等多年生高产牧草,以8.25万kg/hm2计,补饲蛋白质类精料0.1~0.15kg/只·天,每年可出栏肉羊50只,可获纯收入30000元/hm2,若种植玉米,收效最多只能在9000/hm2·年,种草养羊比单种玉米可增加纯收入21000元/hm2,有效地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通过种植多年生高产牧草,实施牛羊等草食家畜的舍饲或半舍饲,是避免草山草坡遭受破坏的一项重要措施。
广西冬闲田地资源充裕,可用于开发冬季种植的耕地约203万hm2,若每年用6万hm2种植高产牧草,平均年产鲜草按9万 kg/hm2计,可产鲜草540万t,另补饲蛋白质类精料0.1~0.15kg/只·天,可提供饲料达590万个羊单位(或118万个牛单位),既可缓解人畜争粮争地,又可使天然草地得到有效保护。
3.3 “野生杂草,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推行舍饲圈养,发展草食家畜”模式
广西区水热资源充足,尤其适合灌木、草本植物的生长,草地资源丰富。经调查,全区可利用的草地面积有655万hm2。由于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丰富的草地资源未能得到很好地利用,任其一岁一枯荣或樵采烧掉,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全区年产各类农作物秸秆及副产品约5500万t,只有约700万t用于饲喂家畜,绝大部分也被烧掉。在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区域,根据各项目户条件和能力,规划饲养8~12头肉牛或20~30只优质母羊,项目规划配置有饲草机械、青贮池、家畜栏舍及种植牧草。试点项目实施了3a,第3年至目前,已有约20%的项目户,自备电动三轮车或微型小气车,至交通较便利的山坡上割杂草,经过物理加工,发酵4~7d再饲喂;不同的季节利用不同的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甘蔗尾叶、玉米秸秆、稻草、黄豆秆、花生藤、苜蓿渣、黄豆渣等,经总结,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可以用到总饲草量的60%。每个饲养户年可获利36000~50000元,达到致富的目的。充分利用野生杂草和农作物秸秆(农副产品),增加了饲料来源,降低了饲养成本,同时结合家畜品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治、适量补饲精料等舍饲圈养技术;产出的农家肥可提高农作物和草地产量,从而达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目的。
4 结语
人为因素是岩溶地区石漠化的主要原因,逐步改变农民生产、生活行为是生态修复的关键所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退耕还林还草、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资源,改变传统的散养方式,推行家畜舍饲圈养,既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又能提高养殖业生态效益。广西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实行植被恢复、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草食畜牧业和后续产业发展、易地扶贫搬迁六大措施,而草食畜牧业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对其他几个环节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对巩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已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4.1林下种草
增加土地植被覆盖度,涵养水源。
4.2为种植业提供优质的有机肥
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从而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4.3为农户提供上好的沼气原料
解决农户生活用能需要,节约薪柴,保护森林资源,亦即实现节支增收。截至2012年底,全区户用沼气池总量达395.1万座,沼气入户率达49.3%,据调查,一个8m3沼气池每年可满足一个4~5口农家的炊事用能需要,每年可节约薪柴2.5t,相当于每年保护1333.3m2森林资源,同时每年可实现节支增收1550元。
4.4解决了项目区域群众生产、生活的经济来源
发展草食畜牧业,是把生产、生活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的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也将成为稳定广西脱贫致富与改善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规划编写组,张菁.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J].草业科学,2008(9).
[关键词] 现代畜牧业 机械化特征 发展建议
所谓现代化畜牧业是把现代工程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完善的结合,通过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为社会提供丰富的、优质的、安全的畜产品,是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企业或农户得到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机械化
实践证明:利用机械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和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可实现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促进粮食增产、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据统计,2010年陕西全省加工玉米秸秆饲草大约800万吨,仅此一项直接为农民增收约8.5亿多元。
工作量:在自动饮水、人工投料、人工干清粪的生产水平下,一个熟练工人饲养250~300头、20kg~120kg的后备猪;在自动饮水、自动投料、水泡粪的生产水平下,一个熟练工人饲养500~800头、20kg`120kg的后备猪、并负责疾病治疗、按照防疫程序进行疫苗注射、驱虫保健、转群及统计工作,协助技术经理搞好种猪选择培育工作。对发病猪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显而易见,机械化可以改善畜牧养殖业的生产经营条件,提升生产经营规模、技术水平,减轻从业者的劳动轻度,增加畜牧养殖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机械化广泛应用于畜牧养殖业,实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技术推广应用成本、市场交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出率,提高竞争率。
因而,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现代畜牧养殖业,选择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机械化应优先贯穿在生产经营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阶段。如:饲料生产加工与储备,良种的培育、饲养,畜产品的加工,检疫检测、消毒防病治病,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装备设施。实现现代工程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完善结合。
二、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模式
美国畜牧业机械化程度高。在养牛方面,从拌料、投料、挤奶到牛舍冲洗等几乎全部机械化;在养猪方面,从种猪、仔猪、饲料、育肥到销售各个环节,机械化水平也都很高;养鸡方面机械化程度就更高了。
澳大利亚、新西兰是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澳、新两国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几百头牛的小型农场只需要1~2个人经营管理。
荷兰畜牧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非常高,牧场从饲料的耕种、收割、青贮到舍内供水、给料、温度、通风、挤奶、清粪等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尤其是饲养管理全部由电脑自动调控。畜禽粪便送到大田或草地。对于施入土壤中过剩粪肥脱水加工成颗粒状肥料。
日本奶牛、肉牛饲养和养鸡、养猪业都实现了集约化与机械化。
进入20世纪以来,以工厂集成化栅(散)栏养殖技术、胚胎移植技术、性控技术、奶牛DHI测定技术、TMR技术、牧场电子管理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是提升现代畜牧养殖发展水平的新模式。
三、陕西现代畜牧业发展特征
1.家庭分散养殖逐步退出
据统计,全省养殖农户由2004年的868.3万户减少到2009年的335.1万户,减少了62%;以生猪饲养为例2009~2010年就有63%的散户退出。
2.规模养殖迅速发展。2010年全省共有规模养殖场4851个,其中2006年以来建设的2811个,占全省规模养殖场总数的57.9%。
3.社会资本成为投入主体。据调研2008年以来,全省新建的养殖场80%都是业外人士投资建设。80%的投资都是社会资本投资,全省新建种猪场的社会资本占投资总额的98%,新建奶牛场的社会资本投资占投资总额的88.7%。
4.畜牧业进入高投入高成本时代。就规模养殖来说,目前建设1个1000头规模的奶牛场需要投资2000万元,建设1个万头的肉猪自繁自育场需要投资1200万元。
5.现代高科技广泛应用。生猪集成栅栏养殖、奶牛散栏式饲养、DHI测定、TMR饲喂、奶牛性控、胚胎移植、电子管理等代表当今世界畜牧业生产最高科技水平的生产技术正在全省应用推广。
然而,全省畜牧养殖业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据统计,畜牧养殖机械、畜产品采集加工配套机械相对较少。“十一五”末,畜牧养殖机械拥有量为29.37万台,其中,饲草料加工机械28.57万台,畜牧饲养机械0.43万台,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0.37万台,机械化加工饲草800万吨。当前的畜牧机械数量还远远不能适应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以挤奶设备为例,全省奶牛的总存栏量约为60.5万头,而机械化挤奶设备仅能满足约13万头奶牛的需要,缺口巨大;饲草(料)加工机械总体较少,加工数量明显不足,其它的饲料搅拌、自动饲喂、自动饮水、温湿度调控、粪便清理等机械数量与实际需求差距更大。
四、几点建议
1.我省各级农机和畜牧主管、专业技术部门应紧密协作,结合各地实际,按照“十二五”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以畜牧养殖全程机械化为目标,积极采取加大补贴、项目扶持等措施,为畜牧养殖企业(农户)做好选型、宣传示范,力争畜牧养殖机械化装备水平实现重大突破。
2.应积极投入人力、财力研制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畜牧养殖机械装备。应用于我省畜牧养殖业,促进畜牧养殖业现代化进程。
3.应抓住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机遇。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中,畜牧养殖机械分为十三类,从秸秆饲草(料)收获、加工,生猪产仔、禽蛋孵化繁育保育设施,自动饲(喂)料与饮水设施,畜禽舍温、湿控设施,畜禽养殖消毒、防疫设备,粪便清理脱水加工设备,畜产品的采集加工(剪羊毛机、挤奶、贮奶、冷藏)设备等,品目繁多。结合我省各地实际,加大宣传力度,选优推广适宜本地的畜牧养殖机械,落实好国家对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这一惠民政策。
4.应强化现代畜牧养殖示范(点)区建设,针对畜牧养殖生产关键环节,大力发展适用机械。立足秸秆饲草收集、加工青贮机械、饲料粉碎机械、挤奶设备、自动饲喂机、粪便处理机械等新技术设备。实现奶牛、生猪的健康养殖、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
5.力争信贷政策的扶持,努力保障我省畜牧养殖业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企业(农户)的健康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为丰富的、安全的、高质量的畜禽产品。在解决从业高投入、成本高、风险高的同时,达到提升全省畜牧养殖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中的机械化装配水平。使种植业与畜牧养殖业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良性循环,促进我省农村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6.以提高畜牧养殖从业人员的管理养殖技能水平为目标,注重培训畜牧养殖机械操作使用技能人才,是畜牧养殖机械化新技术新装备能有效利用,发挥最大效能。
现阶段,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畜牧业发展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当前畜牧养殖工作中,确保畜禽健康、科学的养殖离不开兽医的帮助,他们的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对畜牧业的飞速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如何提升兽医服务能力、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兽医服务及其发展现状展开分析,进而对提升兽医服务能力的作用进行讨论,希望能够为其他动物医疗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兽医服务能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作用
近些年,动物卫生工作的不到位使动物疫病问题频繁发生,为基层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畜牧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为了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节奏,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和兽医应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力度,提升兽医服务能力,普及动物防疫相关知识,消除疫病传染源,控制其传染途径,将动物卫生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进行转变,进一步加快我国畜牧业的经济发展。
1兽医服务的概述以及发展现状
1.1兽医服务的概述
兽医服务及动物医疗服务,对动物之间的疫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1]。同时,动物医疗工作者也可以采用先进的动物医疗技术和方法对禽畜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和综合协调。可以说,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兽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若想促进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和其方式的转变,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就应该尽可能的提升兽医的服务能力,使其为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重要保障。
1.2我国兽医发展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兽医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兽医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形势来看,兽医服务与畜牧业的发展难以很好的相契合,实际上,兽医服务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其难以与发展迅猛的畜牧业相适应。这种情况导致我国畜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发展速度忽高忽低,迅猛有余,后劲不足[2]。现阶段,相较于畜牧业的发展,兽医事业相对落后,国家农业部门已经充分掌握这一情况,并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兽医服务质量和能力,以期能够带动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促进其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因此,加强兽医事业的发展,增强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2提升兽医服务能力对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产生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农业发展方式逐渐发生转变,并不断向经济模式靠拢。农业也逐渐向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带动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业,其发展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而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兽医服务属于核心部分,其发展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其服务模式的转变能够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提升兽医服务能力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提升兽医服务能力是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
3.1提升兽医服务能力,符合时展的需求
无论是最原始的农耕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若想完成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需要使其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据时展的角度来看,提升兽医服务能力应该以满足时展的需求和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为准则,进而使畜牧业发展方式向着更符合时展和市场供需关系的方向进行转变。
3.2建立健全的兽医监管机制,增强兽医服务能力
为了督促广大动物医疗工作者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强对其日常服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加快兽医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兽医日常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充分保障,进而为保证畜牧业食品安全提供重要前提。在具体措施实施过程中,应该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将源头监督管理当作兽医监管工作的关键性任务,并对畜牧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方式进行有效控制,要求兽医具有增强畜禽抗病力的能力,使畜禽疫病发生概率和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还要求他们尽量减少兽药和添加剂的使用量,对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源头实施疫病控制,进而提高畜禽的免疫力,使其能够抵抗一定的疫病[3]。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对机制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畜禽由诞生到加工的整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逐渐扩展监督和管理的范围,为其最终覆盖畜牧业发展的整个流程奠定基础。
3.3加快兽医防疫体制的建立,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了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兽医防疫体制应该具有实效性、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并符合我国目前畜牧业的发展节奏和特点。在满足规模养殖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散户养殖的需要。因此,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快兽医防疫体制的建立,使动物防疫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以及高效化。同时,加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促进兽医体制的深化改革,使动物医疗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为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其中肉类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所以,动物的防疫工作是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动物疫病得以有效防治控制的重要前提,为保证肉类食品安全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保证动物健康离不开广大兽医的辛勤努力,因此,只有提升兽医服务能力,才能使我国畜牧业得到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炎坤.荆州市现代畜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2.
[2]李嘉.基层兽医防疫体系现状和服务机制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