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淡水渔业养殖范文

淡水渔业养殖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淡水渔业养殖,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淡水渔业养殖

篇1

关键词: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淡水鱼

我国淡水流域分布之广、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之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淡水渔业养殖产业是政府大力扶植、广大渔民全力支持的民生产业。为了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加强生产管理规范化、创造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渔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把我国的渔业发展水平推向新高度[1]。

1我国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现状

淡水养殖,是指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其他内陆水域、微咸水域养殖鱼虾蟹贝等各种经济型水产动物。目前,我国淡水水域主要养殖的水产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等经济性鱼类和沼虾、河虾、河蟹等,淡水养殖产业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淡水养殖的具有许多其他养殖业所不具备的优势:适合集中进行精细养殖,分布广泛,方便管理;投入小,产出率高且产量稳定。淡水养殖生产按照水域的不同可划分为江河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养殖和网箱养殖等。池塘养殖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其产量大概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养殖池塘多为人工开凿或将天然水池改造而成,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状态,面积较小,有利于控制水质,适合进行家庭型养殖生产。水库养殖是产量排名第二的淡水养殖生产方式,大概占全国总产量的10%。养殖部门和人员利用水库周边修建的拦网或堤坝将水产动物的活动范围固定在一定区域中,防止其随着水流逃跑,提高产品出产率。江河湖泊养殖是利用水资源环境中的天然饵料用人工投喂的方法进行喂养;同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保证淡水水产动物产量。稻田养殖、工厂养殖、网箱养殖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扩大养殖面积和产量。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进步,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水平和效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淡水渔业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病害是对生产、养殖的最大威胁,但无论是哪种生产养殖行业,都不可能完全避开病虫害的发生,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爆发型疾病的产生会给淡水渔业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危害。这种类型的疾病发生时间极短、扩散速度极快、治疗过程缓慢,且由于大部分水产动物对这类疾病没有抵抗力,容易对淡水渔业养殖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投喂饲料,许多淡水养殖从业人员都不知如何进行选择。由于养殖人员中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对养殖专业知识认识不足的现象,饲料的选用、配比成为当前渔业养殖生产中的大问题。受到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渔民们一味地选择价格较高的饲料,忽略了对水产动物习性及当地水域特征的了解和研究,没有对饲料进行合理地配比,导致饲料情况不符合鱼、虾、蟹的生长情况,严重影响了水产动物的繁殖、生长和渔业养殖产量的提高。目前,由于水产养殖地区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相对较低的人口素质,大部分养殖人员缺乏对市场经济环境的了解,对当前供求关系认识不足,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没有进行慎重考虑,导致出现养殖品种混乱或不适合当地水域特点的情况,对养殖生产产量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

2如何解决淡水渔业养殖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要想解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大面积出现爆发性疾病的问题,爆发性疾病问题是关系到渔业养殖生产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应当把解决这个问题放在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首要地位。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应当在投放苗种之前做好养殖水域的消毒、防疫工作,将养殖水域的水质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可利用微生物等各种辅助物质改善水资源的健康状况,增强其活性,保证渔业水产动物的高质量生存、繁殖环境。要通过有效途径增加水域中浮游植物、优质水藻的数量,保持水资源环境中的各种平衡。在生产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对水质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防止水体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产生爆发性疾病的可能性。影响淡水渔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人均收入状况、城镇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饮食习惯等。只有对市场需求做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计划和管理方式。同时,各级政府机关和渔业养殖科研机构要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指导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开展养殖生产,并结合相关情况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对于市场需求大、具有良好潜在市场的产品,可考虑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研发,扩大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链。相关人员应积极开拓淡水渔业养殖销售市场和渠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吸引商家和客户,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使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销量提升得更快。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科研单位要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消费群体的需要,积极发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饮食习惯也正悄然发生改变,越来越多人抛弃了过去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倾向,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开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成为了当前我国渔业养殖的新趋势。各地各级政府应当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无公害、无污染淡水渔业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当地渔民获取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加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管理和监控,提高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量,提升我国的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发展水平。

3结语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水平已进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预计在2016-202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长4.2%左右,而到了203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至5310万t。由此可见,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仍是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要夯实基础,稳扎稳打,采取各种有利于淡水渔业养殖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继续提高生产水平,为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于洪波 单位:吉林省永吉县水利局一拉溪水利管理站

参考文献

[1]高强,王海雨,赵月皎.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效率实证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2(2):67-73.

[2]李守柱.浅谈淡水养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6):164.

篇2

【关键词】水库;渔业;养殖技术

一、创造良好的渔业养殖环境

作为渔业养殖使用的水库,水库的温度应维持在0-28℃之间,水库中水质应满足渔业的养殖标准,维持稳定的,无污染的水源环境。水库表面的风力应在0-6级范围内,养殖的水库应具有良好的植被环境和养殖环境,具有较好的降水数量,同时应具备便利的交通和开阔的水面,保证充足的光线和安静的环境,从而为养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所选择养殖的水库坝体以及坝基应保持不漏水。溢洪道和输水管处应设置拦鱼栅,应经常清理水库底部的树木树桩等杂物。对于可能引发农田与水库养殖纷争的水库,应保证水库中具有最低的渔业养殖的水位线。应定期检查水库堤岸、溢洪道以及水闸,若发现险情时应加固加牢。水库在春季时应修整溢洪道,建立好排水沟,清除溢洪道内部以及防水口部分的大型植物以及其他的障碍物质。还应加强对水库的定期检查,致使汛期十分洪水能及时排出。由此提高了水库的抗洪能力。水库溢洪道以及水闸处应设置相应的设备,防止所养殖鱼在汛期时逃走。同时,鱼苗的放养之前还应捕杀凶猛类型的鱼类,从而防止体态和规格较小的鱼遭到捕食。放养前还应严格消毒水库,从而消灭水库潜在病害。改良水库水质。

二、养殖合适的鱼种

1选择所养殖鱼的种类

在选择了水库养殖种类的前提下,应通过不同种类的鱼数量的协调和匹配达到最佳的养殖效率。可根据水库具体的水质条件在水库中逐渐增加草鱼、鳊鱼、鲤鱼的放养数量,这些草食性鱼类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具有较高的食物转换率,同时也能清理水库中的水质,鱼类的分粪便还可重复养殖花白鲢,草食性鱼类的饲料可通过利用水库周边的空地解决,也可与科研部门合作,引进新的渔业养殖品种,提高养殖的收益。

2控制好养殖密度

水库的渔业养殖应注意鱼苗的投放密度,根据水库的条件以及养殖管理的水平进行灵活掌握。投放的鱼苗一般以鲢、鳙鱼为主。若是水库中的青草资源丰富则可搭配一定数量的草鱼,水库底部栖息物丰富则可搭配青鱼和大规格的鲤鱼。

3掌控放养时间

水库渔业养殖应在春季或秋季放养,一般选在每年的4月末或10月初。鱼苗的放养时应选择晴好的天气,在水库的上游向阳避风的浅水处进行放养。有条件可采取伦捕论放的方法。

4鱼种消毒

水库面积较大,在发生鱼病后难以有效治疗,由此,鱼种放养前应进行鱼种消毒,从而防止病害的产生。消毒方法一般采用硫酸铜溶液浸洗20min-30min,或是用1%的小苏打和3%的食盐合剂浸洗。严禁投施任何肥料或渔药。作好养殖全过程的记载,建立好生产操作规程,严把水库养殖的水质检测关,以及鱼的质量安全检测。提高养殖过程的技术操作,确保鱼的皮毛、鱼的体质、鱼的规格达到优质的无公害水产品标准

三 合理的选择养殖的种类和细菌

为了提高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保证绿色生态养殖,渔民需要正确的、科学的选择养殖的种类和细菌。

3.1 对于养殖的种类

养殖者需要选择一些生长速度快,耐密度、能够混养的,食性和饵料利用率高的,具有抗病特质的品种。

3.2 对于细菌

一方面可以从天然水域中捕捞;另一方面可以选择正规菌种培育场中的人工菌种。但是要注意,在选择人工菌种时,其必须经过病菌检验的。

四 饲料的选用

为了保障绿色生态养殖,在给淡水产品投喂饲料时,其可以含有腐殖酸,肉毒碱、虾青素、甜菜碱、几丁聚糖等各种生态类饲料添加剂,但要杜绝含有多种激素的、抗生素等饲料。同时,要坚持每天使用天然绿色的鱼料。对于某些特养的品种,还要依据特种的天然食性投喂仿天然饲料。利用生物手段防治鱼病。绿色生态养殖的重要一点就是在鱼病的防治上是否是绿色、环保、无残留。

4.1 植物同鱼共生

试验证明,将鱼和植物共同的放养在水中,鱼的生病几率比单纯的养鱼降低了很多。这是因为植物能够吸收鱼类的粪便和残留的饲料,帮助鱼类清除病菌生繁殖的场所。同时由于植物能够在光合作用下,释放氧气,从而增加了水体中氧气的含量,净化水质,降低了鱼类生病的几率。

4.2 混合养鱼法

实践证明,水库中养殖的品种较少,常常容易导致鱼类的生病,反之水库中的生物种类越多,根据生态机理,其生态系统就相应的越健全,鱼类的抵抗病菌的能力就相应的越强,从而使得复杂生态系统下的鱼类的发病率大大的降低。例如,鲫鱼寻食时会掘池底,从而能够毁坏病原体的繁殖环境。由于食物链的存在,发病的或者体弱的鱼类往往由于行动的迟缓被一些肉食类的鱼类吃掉,从而切断了病原体的传播。由于生态系统的这种自动防病机能,使得品种越多越复杂的水库中鱼类的发病率大大的减低了。

同时,由于不同品种在水中生长的位置不同,混合饲养还能够极大的提高水库的空间利用率。

4.3 无污染防治鱼病

为了保证水库养殖的生态化,养殖者需要对养殖物种进行无污染防病。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中规定,渔业用户要杜绝使用磺胺咪、红霉素、痢特灵等多种抗菌素药物;严禁将抗菌素类药物直接投撒到养殖水域中。同时也要杜绝长期的给养物种食用含抗菌素的药物。

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养殖者需要树立科学的、健康的养殖理念,尽可能的使用免疫疫苗、抗菌肽制剂等有益生物的制剂。如果不得已必须使用抗菌素药物,则要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使用一些专一性的抗菌素。从而保证其他物种的安全。此外,还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天然的、具有高药性的、无毒副作用或者毒副作用少的草药进行鱼病的防治。这要不仅环保,保证水产品的药物残留少,还能够提高水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水库淡水养殖的生态化,需要不断的提高生态意识,不断的加强水产品的育种,培育出更多的抗病、抗逆的新品种,推进水产品养殖用药的合理性,尽可能多的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强大的防病和保护作用,提高水产品的质量。 近些年来,我国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了严格的禁渔期和禁渔期制度,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还加大对电、炸、鱼等非法作业方式的查处力度,加大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同时,各地还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对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只有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水库水域资源,才能使淡水渔业进入一个正常的良性循环,达到持续、稳定、生态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锐全.推进淡水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10,(5):94.

[2] 曾令旗.绿色水产大板块-洪湖渔家生态鱼[J].渔业致富指南.2010,(19):22.

篇3

养鱼者的担忧和消费者的恐慌,源于北京超市里的“活鱼下架”风波。2016年11月23日上午,细心的北京市民发现,以往超市里活蹦乱跳的鱼们好像提前开了通气会,一齐从超市的水箱里“集体大逃亡”了。活鱼都去哪儿了?这个小细节被不断放大,引发公众和媒体广泛关注。

很快,一条“北京养鱼场水体污染导致活鱼下架”的传言在朋友圈流传开来,有人搜到北京正在搞淡水鱼禁药残留检测专项行动,因而猜测活鱼商户可能是为避免被检测出违禁成分遭遇罚款而主动下架。

对此,北京市食药监部门在11月23日晚上的官方微博声称,北京超市内活鱼下架仅仅是因为超市进入供应商调整期,抑或是迎合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正常企业行为,对于传言所称的“检测违禁药品残留导致商户恐慌”猜测,只字未提,并且郑重安抚消费者,北京市水产品九成抽检合格。

就在官方表态的同时,京媒则援引卜蜂莲花超市工作人员的说法称,下架是官方书面通知,如果销售活鱼,将被罚款20万。

全国多地活鱼中检测出违禁渔药孔雀石绿的消息却不胫而走。还有多家媒体实地踏访证明,北京周边的部分养鱼场,垃圾环绕,药瓶遍地,水质浑浊,有“见其池不敢食其肉”之感。

消费者对水产市场怀疑尚未打消。央视2016年12月15日《聚焦三农》节目的报道称,农业部对水产品产地异地抽查工作中,北京市对应的检查单位是江西省水产品检测中心。该中心工程师从北京市采集鱼肉样本后带回江西检测。在2016年的纱渭觳猓合格率均为100%。

农业部数据似为北京市的水产市场注入信心。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一位专家向本刊记者表示,政府部门在公布合格率的时候,应该说明是哪个环节的合格率,或者说包括了哪些个环节。池塘边的合格率并不能说明问题,而超市、零售市场以及餐馆暂养池中等终端环节的检测合格率才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指标。

目前,各大超市的鲜活水产品重新摆上了货架。表面上看起来活鱼销售已恢复,但消费者的心里仍然画着一个大大的问号。对于从养殖到销售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不惧检测”的飞跃,大部分人仍然一头雾水,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淡水鱼养殖行业不规范发展,这一定不是活鱼食用安全面临的最后一次质疑。

“我们不吃自己养的鱼”

尽管食药监部门宣称对水产品的检测是多年的常规动作,但2016年,对水产品的监管力度的加码,导致全国多地爆发出水产品下架风波。除了北京,石家庄等地超市的水箱,也一度放空了水,摆上花篮。这样规模的整治力度,是此前多年少见的。

2016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通知,拉开了本轮整治大幕。各地在随后的畜禽、水产品抽检中,相继检测出违禁兽药超标的问题。但因为此类检测相对常规,检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北京市对外公布的信息显示,2016年以来,全市共抽检水产品1034个,合格率达96.62%;2015年至今,全市共抽检水产品2661个,总体合格率95.94%。近两年发现的问题包括无机砷、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等检测指标不合格,对不合格产品及其经营者均依法处置。

既然合格率如此之高,那么各大超市何至于下架应对专项检测呢?京媒随后的调查却显示水产品问题不容小觑。公开报道显示,在天津多个淡水养鱼场,养鱼不用备案,谁承包了就可以下鱼苗喂养,整个饲养过程,无人监管。鱼一旦生病,养殖户病急乱投医,几十亩的鱼塘,有时一次就要投下去30多箱鱼药。而这些被网友称为“靠药催大的鱼”,几乎都流向了京津大城市。一位养殖户更直言:“我们不吃自己养的鱼。”

在各种违禁药物中,孔雀石绿一直禁而不绝。这种翠绿色的粉末状化合物最早在上世纪30年代起,即应用在一些地区的水产养殖中,国内也有几十年的使用历史。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凤凰周刊》,在上世纪70年代的水产养殖专业书籍中,孔雀石绿还是一种推荐药品,治疗足以让满池鱼丧命的水霉病有奇效。但是,随着人们对该药认识的不断深入,学术界认为其存在致癌风险。上世纪90年代,欧盟将孔雀石绿列为禁药。2002年起,中国也做出明文规定,不允许该药在食用鱼的养殖中使用。但是,观赏鱼的养殖仍可使用。这一规定,为该药的继续生产留下一线生机。

2005年3月8日,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检疫队在渝中区西三街水产交易市场查获600多只含有孔雀石绿的甲鱼。这或是中国近年来最早曝光的一起违规添加孔雀石绿案。当年8月,本港政府部门也一连两天在市面抽检了29个淡水鱼样本,结果表明,25个进口淡水鱼样本中有10个含有孔雀石绿。

相比之下,内地方面对食用鱼喂养中添加孔雀石绿的查处时紧时松。有业界人士介绍,2015年,中国水产品产量同比增3.5%,达6690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40%,居于世界首位。“庞大的产量背后,是禁药的滥用。”

《凤凰周刊》记者在阿里巴巴等网站搜索该药,可以轻易地找到全国多地卖家,而且该药价格低廉,卖主对买家把药使用在什么地方也毫不过问。

饲养环节如此,在水产品流通环节,同样存在问题。一位水产专家告诉本刊,捕捞鱼时,鱼因为使劲撞击渔网导致受伤,如果运输中不加预防或治疗的话,鱼可能运不到超市就死去了,而孔雀石绿对治疗这种外伤效果明显。所以,运输过程,恰是使用孔雀石绿的重要环节。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近年来政府对违规使用孔雀石绿进行严厉打击,明目张胆在养殖池塘中使用孔雀石绿的现象已经减少,但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则有扩大趋势。目前孔雀石绿的违规使用更多发生在运输和销售环节上,包括育苗的孵化阶段、运输阶段、水产市场和超市销售阶段以及餐饮店的暂养阶段。在这几个环节上使用孔雀石绿的意愿强烈,用量大,药物残留量大,自然危害也最大。

由于不同种类的食用鱼跨地区运输是常态,如安徽、江西的鱼除了本地消化,还运至上海、南京;江苏盐城的鲫鱼可以远距离运输至重庆、甘肃、陕西;广东化州、高州等地养殖的罗非鱼,会被辗转运至全国乃至全世界。但是鱼不像水果或肉类,可以在身上贴上标签,因此,一旦出现问题,货源追溯往往成为难点。

违禁药难寻替代品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兽药典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兽药评审委员会委员李爱华告诉《凤凰周刊》:孔雀石绿的危害主要来自孔雀石绿本身和它的主要代谢产物隐色孔雀石绿(或称无色孔雀石绿),二者无论在环境中还是在鱼肉中存在都很稳定。其中,隐色孔雀石绿,在体内残留的时间更长,危害更大,如果在鱼卵消毒时使用,一个月后在稚鱼体内仍可检测出来;而成鱼暴露于孔雀石绿之后,在其鱼卵中,也可以检测得到。

李爱华称,由于具有良好的抗水霉、抗纤毛虫以及杀菌作用,在上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内,孔雀石绿都是一种在水产使用非常广泛的化学药物,它可用于鱼卵、稚鱼和成鱼,效果好,用量少,使用成本低,且在市场上很容易获取,是孔雀石绿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孔雀石绿和其代谢产物的毒性问题,业界研究提出过不同观点。李爱华向本刊记者介绍,虽然部分研究认为孔雀石绿在小鼠实验中的致癌性不甚明确,缺乏孔雀石绿与任何癌症有直接联系的依据,认为低于0.14mg/kg的残留水平对消费者健康和安全风险是非常低的,但是,“认为过量孔雀石绿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突变和致畸风险是普遍性的共识”。

随着食用风险不断被研究者证实和曝光,20世纪90年代,多国监管机构对孔雀石绿亮起了红灯。美国和欧盟分别于1991年和1997年开始禁用孔雀石绿,规定在水产品种不得检出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检测限为2ppb(2μg/KG)。随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南亚等多国,也开始出台类似规定。2002年,中国开始禁止孔雀石绿在食品动物上使用,检测限为(0.5~1ppb),标准比欧盟还要高。但和其他很多国家的做法一样,在观赏鱼上使用并未禁止。

不过孔雀石绿被禁用之后,在包括欧洲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水产品检测中,仍然会不时地发现一些孔雀石绿残留样品。李爱华告诉本刊,2016年上半年,约20吨越南水产品被禁止进入美国,就是因为被查出有孔雀石绿残留。在巴西和智利等南美国家,违规使用孔雀石绿的情况也时有发生。2002~2006年之间,出自英国、德国、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水产品中,都有被检测出孔雀石绿或其代谢产物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水霉病等属于养殖鱼类常见病,而市场又没有在效果和成本上能与孔雀石绿相媲美的药品可供使用,也一定程度促成了孔雀石绿的泛滥。

李爱华透露,要研发出在抗真菌的效果上和价格上都可以和孔雀石绿相媲美,而且不存在特殊毒性的替代品的_有难度。现有的化学物质库中是否存在尚未发现的此类物质不得而知,而要对现有的药物进行结构改造或寻找新的化合物,在技术上又存在很大难度,研制费用也必定非常昂贵。

李爱华称,虽然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严格的鱼药研制规范,但是由于与国际上类似的原因,鱼药生产企业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去研发新的产品,特别是化学药物和消毒剂。更多的企业选择通过“打球”的方式,向市场推出所谓的“非药品”,以逃避监管。而这也造成了国内市场上“非药品”的数量远远多于正规药品的现象。

“这种中国特色必将制约国内鱼药行业的健康发展。”李爱华说,目前,学术界已经发现了有些中药制剂和中药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真菌活性,可是由于其使用剂量相对较大,因此,如果在池塘的养殖阶段使用,其使用成本必然较大,不能增加养鱼者的使用意愿。但是在其他需要使用抗水霉药物的环节,如在育苗环节、运输环节以及在水产市场和餐馆的暂养池使用,由于水体小,因此用药量也小,使用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在李爱华看来,一味地依靠监督检查来杜绝孔雀石绿的滥用其效果是有限的,只有向市场推出有效的替代品,才是这个问题的解决之道。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手段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先研发非养殖环节专用的、无高风险的抗水霉药物。

“活鱼下架”事件背后的行业升级难题

北京活鱼下架、天津部分养鱼场滥用药剂等事件曝光后,就职于四川一家水产公司的业界专家吴宗文表示,散户养殖正面临监管的严重考问,未来,这一行业将进入巨头拼杀的时代。行业龙头介入渔业资源整合,通过规模化改造来提升水产市场的管理水平。

“水产养殖比起猪、鸡等畜禽养殖,专业度更高,行业痛点更多,而且业内龙头企业少,这也正是市场空间所在。”吴宗文说。

“多年前,我们就注意到养殖户小而散,政府监管难问题。”吴宗文向《凤凰周刊》介绍,他所在公司的养鱼池与普通养鱼池完全不同,采用了很多科技手段实现水质监控、病害预防和健康捕捞。每个鱼塘面积较大,可达数百亩。利用5%-10%的面积设立蓄水池,用来接纳汛期来水,通过净化、沉淀处理后,打开闸门,将处理后的水放入养鱼池。养鱼池底部设有连通器,用来定期清理池底淤泥,保证池底清洁。他们还在鱼塘上方设置太阳能电池板,电池组发的电供应给制氧机,保证制氧机24小时供氧。同时,养鱼池内还设置有电化水设施,用来给水体物理除菌。

“很多养殖户之所以大量给鱼塘用药,相当大的原因是因为水太脏了。有的养鱼场池底淤泥可达半人多深,为了节省成本一两年都不清淤,只能用更多药物来消毒,鱼得病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最终的结果是喂的药越多鱼的品质越上不去,鱼卖不上价,更没有资金整治鱼塘,然后又喂更多的药保证不死鱼,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吴宗文说,小养殖户抗击市场风险弱,规模化养殖的趋势不可避免。

篇4

关键词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脑蛋白水解物 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5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GM-Ⅰcombined with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 on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in neonate .Methods:65 cases of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observation group(n=35) and control group(n=30).In addition to individualized supportive treatment,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anglioside GM-Ⅰcombined with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The duration of recovery and the changes of neonatal behavior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recovery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with a singnificant difference(P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收治的65例中、重度HIE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根据1996年10月杭州全国新生儿会议标准[1],患儿入院后依据其家庭经济状况与家长意愿分成两组:单用脑蛋白水解物组30例,其中死亡1例,中度HIE 24例,重度HIE 5例。联用脑蛋白水解物与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组35例,其中中度HIE 30例,重度HIE 5例。两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年龄和HIE分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维持良好通气、换气功能,使血气和PH保持在正常范围,维持好各脏器灌注和血糖在正常高值,控制惊厥,降颅压,消除脑干症状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生后2~3天),疗程为10天;治疗组除使用脑蛋白水解物外,生后1~2天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苷脂钠,40mg/次,静滴1次/日,疗程为10天。

疗效评价:每天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意识、肌张力、前囟张力、原始反射、惊厥以及脑干症状,生后72小时进行临床分度,生后6~8天和10~14天进行NBNA评分。

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结 果

结果表明,7~8天NBNA评分,X2=5.973,P

讨 论

脑活素是一种由动物脑组织提取的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及低分子肽的混合物,可越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中,作用于蛋白质合成并影响其呼吸链,具有抗缺氧能力,改善糖代谢,并右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2],在HIE治疗上已有肯定的疗效,但HIBP的发病机制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由多种机制综合作用所致的一系列生化连锁反应或称缺血缺氧性瀑布的结果[3],尚涉及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细胞调亡等机制。神经节苷脂是神经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对神经细胞的发育和再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外源性GM1可以穿透血脑屏障,嵌入细胞膜,稳定各种酶的活性,早期起着保护细胞膜的作用,后期对神经功能恢复起促进作用,缺血后立即给予GM1可以稳定细胞膜,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的预后。沈怡等在新生儿鼠HIE模型中发现HIE早期谷氨酸迅速释放,过度释放的谷氨酸可能是HIE后继发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GM1具有抗谷氨酸神经毒性的作用,减轻神经元缺血性坏死,脑活素无抗兴奋性氨基酸及抗脑水肿作用,早期效应不及GM1明显,故脑活素对HIE的保护作用是有限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HIE治疗方面,除使用脑蛋白水解物外,尽早加用GM1或可缩短病程,迅速缓解神经系统的症状与体征,降低重度HIE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及患儿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

篇5

[关键词] 淡水渔业 环境保护 生态养殖

[中图分类号] S9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89-01

1 淡水渔业环境概述

在我国社会经济、工业快速发展及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部分地区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淡水渔业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威胁。再加上人为捕捞,使得部分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功能急剧减弱,各类水环境危害现象发生频率愈来愈高[1]。同时,部分淡水渔业养殖模式较为落后,资源消耗较大,容易影响水体质量,并且排污、净化措施不够到位,导致淡水环境当中营养元素如磷、氮等含量较高,进一步加剧了水质恶化。总体上来看,我国部分地区淡水渔业环境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急需完善,相关保护工作有待加强。

2 影响淡水渔业环境的相关因素分析

淡水渔业环境污染并不是由单一因素所致,而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主要涵盖了以下几方面因素[2]:(1)养殖物。多数淡水渔业养殖户会选择杀虫剂、杀菌剂等药物来控制养殖水生生物病害;利用杀藻剂、除草剂等来抑制淡水植物生长,并且会采用杀杂鱼药物来控制非养殖类动物生长。在我国部分地区,淡水渔业是主要产业之一,整体养殖规模较大,所投入的养殖药物量也十分巨大。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的用药习惯,甚至存在滥用药的行为,再加上宏观监管工作不够到位,容易出现水体污染、水环境生态失衡等各种问题,反而不利于淡水渔业健康发展。(2)养殖饲料。淡水渔业养殖过程中,无论是何种养殖方式,都需要投入一定量的养殖饲料。这些饲料不可能完全被所养殖的生物消化掉,部分会残留在水体当中。相关研究表明,市面上大多数养殖饲料在水中浸泡时间超过半小时以上,其损失率接近40%。部分大规模渔业养殖基地每日投入的养殖饲料数量较大,很多未能够被水生生物正常消化的养殖饲料会不断累积,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在一些水域较深的区域当中,一些饲料会沉入水底,这部分饲料会消耗水体当中的养分,容易滋生大量厌氧生物,会让水底生态结构受到影响。(3)工业废水及城市废水污染。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排放量愈来愈大。部分城市的污水处理方法并不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导致淡水环境及其资源受到持续性的污染及破坏,影响了淡水渔业发展。

3 加强淡水渔业环境保护的有效策略

3.1 大力发展淡水生态养殖产业

传统淡水渔业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对淡水环境保护不够重视,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提升产值。经过一段高增长期后,渔业经济会逐渐放缓,并且淡水渔业环境破坏程度变得愈来愈严重,渔业产品质量也会不断下降,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显然是相悖的。淡水生态渔业弥补了传统淡水养殖的缺陷与漏洞。以草鱼养殖为例,可采用集约化精养技术进行养殖。在一定规模的淡水水域中以网围的方式实施集约化精养,通过投放大规格鱼种,以养殖大规格成鱼的方式来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3]。又如,在生态养殖当中可采用软体动物控制开发技术。部分淡水水域水质及底质较肥,可为软体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软体动物不仅能够净化水质,还能够成为部分鱼类或水生生物的食物,为渔业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结合软体动物生长需求,实施针对性的养殖方案,能够实现滤食性鱼类与软体动物互利共生。通过生态养殖,不仅能够保持稳定的水产业经济产值,还能够加强淡水渔业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

3.2 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能够及时反映出淡水渔业的实际环境状况,便可提前采取一定措施来控制水环境污染。根据水域污染程度、污染因素及污染源情况,相关部门可制定保护性政策,避免淡水渔业环境受到持续性破坏。同时,要建立相关预警机制,并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渔业污染事故。地方政府要加强区域渔业环境检测网络建设,形成联网监测机制,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并将相关监测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实现社会化监督。

3.3 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工作

相关部门要发挥协同作用,相互配合,加强淡水渔业水环境污染控制,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及生活污染等方面。首先,要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在排放所有工业废水、养殖废水及生活污水前必须采取净化措施,达到排放标准后,才允许排入淡水环境当中。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监察力度,若发现违规排放行为,以法律为后盾对违规对象进行严惩。其次,要大力推广科学水产养殖技术。由相关部门指导养殖户科学用药、科学饲养,合理控制养殖药物投放量及饲料投放量,避免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等问题。另外,要加大污染源普查力度。在落实污染源普查及治理的过程中,还要选择合适的生态修复技术来修复水体,并做好相关修复评价工作,持续改善淡水渔业水环境质量。

4 结语

在淡水渔业养殖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相关环境保护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并愈来愈受到社会关注。为此应通过发展淡水生态养殖产业、加强淡水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及污染控制工作,对淡水渔业环境进行持续性治理,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文武,王文玉,孙i.云南省淡水渔业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290-292.

篇6

关键词:淡水渔业;现状;策略

引言

淡水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项基础产业,对农业整体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当前,渔业发展因为受到养殖技术、加工技术等多方面的制约,渔业发展缓慢。正因为如此,渔业养殖才应该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积极寻找问题,并提出有效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对策。

1 淡水渔业生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1 淡水渔业养殖技术不先进 当前渔业停留在传统养殖模式之下,技术简单落后,一些养殖技术运用不当,就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无法满足生态化渔业发展的需求。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渔业产品质量不断下降,消费者对渔业产品也逐渐失去了信心,市场占有率无法得到提升。因为养殖技术的落后,养殖品种无法繁衍,养殖品种老化单一成了当下养殖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淡水产品主要还是以鲫鱼、鲤鱼等为主,而且还停留在粗养状态,没有实现精细化养殖管理,在固定的淡水区域中产量无法得到提升,经济效益比较低下。

1.2 难以分散的渔业养殖风险影响渔民养殖积极性 渔业具有高风险的特性,容易遭受各种天灾人害的影响,其主要风险来源于三方面:一是鱼病,很多鱼病无法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一旦发病,就容易引发大面积的淡水区域,从而涉及多品种的鱼类,发病时间也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很多时候将是对整个产鱼季节的影响。也正因渔业有这样的养殖高风险,很多渔民对养殖心存担忧,所以不敢大面积、大规模养殖,造成养殖规模始终停留在小散乱的状态,无法促进渔业养殖规模化发展。尤其是当前随着水土污染情况的不断增加,渔业养殖的风险也将变得越来越高。

1.3 加工水平、运输手段落后制约渔业发展 一方面,水产养殖加工上规模企业不多,水产加工技术水平有限,水产养殖和水产加工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很少。导致水产品研发力度不够,附加值普遍较低,绝大多数集中在售卖鲜活鱼类,最多也就是冷冻加工、初加工等低端的水产品加工。一些涉及高科技的功能食品研发、药物的研发以及水生活性物质的提取等渔业科技产业少之又少,从而无法将渔业产品进行高效利用。另外一方面,水产的储藏、运输设施和装备比较落后。当前我国的水产运输很大一部分都是活体运输,在运输过程中只是靠简单的增氧设备来保证水产品的成活率,但是这种运输方式只能使水产品保持二十小时左右的成活时间,造成了很多水产品在运输途中死亡,导致水产品活体运输成了制约渔业做大做强向外发展的可能。

2 淡水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水产良种繁殖,加大良种质改力度 加强水产良种繁殖,加大良种质改力度是完善养殖种类的一个有效方法。为了实现养殖产品种类的完善,政府可以出台一些良种补贴政策,通过经济利益的刺激影响渔民加快对水产品种类的改良,促进优良品种的养殖,提高渔业养殖的经济效益。通过良种繁育的方式,可以在原有固定的水域资源条件下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通过良种覆盖率实现对传统品种的取代,实现渔业养殖优化。同时,还需要在水产养殖过程中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养殖模式,采用生物、物理的方法改善水质,通过生态养殖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水循环系统的自然和谐,淘汰传统高投入、高产出、高排放的养殖模式,保证渔业养殖生态环境,从根源上减少各种养殖鱼类病害的发生,从而降低渔民养殖风险,为创收创汇打下基础。

2.2 完善水产养殖防疫体系 各级政府应该在水产养殖防疫和病害治理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并逐步稳定投资渠道,建设鱼病防治中心等防治中心。这些防治中心要与当地渔民紧密联系,不定期走访各大渔业养殖基地,对各品种渔业水产品以及水域质量抽样调查了解,并开展各种流行疾病监测,及时掌握渔业病害发生的规律情况,采取有效的病害治理措施,提高养殖水域治理和养殖病害防治效果,最终保证水产质量。

2.3 支持养殖加工和运输行业的发展 积极培育和扶持大型科技水产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扶持科技型骨干企业在养殖加工和运输方面的投入,从而提高渔业养殖技术的提升和对渔业的科学利用,实现渔业产品的利用率。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养殖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通过政策扶持或者政府补贴引导养殖加工龙头企业配置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让更多科研工作者能够有良好的研究、工作环境。政府通过着力培育、发展和壮大一批技术优良的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推动渔业养殖加工和运输的发展,将渔业水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地方,增加渔业养殖的市场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从而吸引更多渔民能够主动参与养殖,促进渔业的发展壮大。

总而言之,渔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积极寻求各种办法突破传统渔业的养殖问题,通过技术提升、风险防范等措施实现渔业生产能力的提升,最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智伟. 湖泊渔业生态化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篇7

水产养殖业不仅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也是人类生活主要的食品来源,更是为渔民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全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快速发展。其中养殖面积从1980年的2万公顷增长到最高时期的4.5万公顷,养殖产量从1万多吨达到21万吨,其产值从0.97亿元增长到57亿元。为了更高效地发展水产养殖业,为其带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必要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其内在规律,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二、上海水产养殖业的整体结构变化

(一)渔业产值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整个农业的总产值在快速增长,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的产值高速增加。渔业在农业产值的比重也逐渐上升。

(二)海水淡水产品产量结构演变从图中看出,上海水产养殖业的产量一直以海水产品为主,特别是1987年之前,每年淡水产品的产量不足海水产量的一半。但是,过度的捕捞会对近海和内陆渔业资源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1985年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随后1997年提出了“大力发展养殖,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扩大远洋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的新时期渔业方针。1987—1997年间,淡水产品产量的比重逐年上升,但是仍然少于海水产品的产量。1998年,淡水产品的产量首次超过了海水产品的产量,并且在随后的几年内(1998—2005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随后,由于内陆水域污染治理以及禁止挖塘养鱼,导致淡水养殖的产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同期远洋捕捞得到重视和支持,海水产品的产量又出现了回升的势头。因此,在2006—2008年间,淡水和海水产品产量基本持平。

(三)淡水养殖情况从图3中可以看出,1980—2008年之间,上海市全市的淡水养殖面积的变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980—1986年,稳步增长阶段。养殖面积从2万公顷增加到3万公顷,在1986—1999年间,养殖面积一直在3万到3.5万公顷这个区间内波动。随后,养殖面积又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并在2003年达到极值4.5万公顷,随后开始下降,并在2008年降到3万公顷以下。淡水养殖产量的变化,从1980年开始,直到1984年,稳中有升,1985—1988年,产量从5万吨增长到10万吨,在此期间翻了一倍。1989—1999年,11年期间,淡水养殖的产量增长缓慢,增幅仅为50%,达到了15万吨。2000—2003年,淡水养殖的产量增幅巨大,4年内从15万吨增长到了23万吨,随后开始下降,2008年则下降到了15万吨以下。通过对淡水养殖产量和面积的相关性分析,二者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262,为显著相关。可见淡水养殖产量和淡水养殖面积呈同步变化的趋势。故而,反映养殖技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水产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迄今为止,人工选育品种较少,养殖技术比较陈旧,同时水产加工业的技术尚不成熟,直接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三、上海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分析

从2008年上海市淡水养殖情况表可以看出,上海市2008年全市的淡水养殖面积为29103公顷,淡水养殖产量为158905吨,10个区县中,以奉贤和崇明养殖面积最多,产量也最多,是主要的养殖基地。松江、浦东、宝山和闵行因靠近市区,导致产业结构与其他各区不同,水产养殖业所占比重较小。

(一)淡水养殖的空间分布情况从有关资料中可以看出上海市10个区县内部的淡水养殖的分布特点如下:1.崇明县的淡水养殖主要分布在南岸,但实际的养殖基地都是分布在崇明县的北部。2.青浦的养殖面积和产量均位于前列,靠近淀山湖的金泽、练塘、朱家角三个镇的产量和面积之和均超过全区总量的75%,但因为近年来淀山湖禁养的缘故,主要是三个镇周边分布着的小鱼塘。3.奉贤区内淡水养殖业发展均衡,与杭州湾相邻的乡镇,有滩涂广泛分布,故面积分布更广,产量更高。4.南汇全区除芦潮港发展旅游业外,其余乡镇发展水平相当,且淡水养殖面积大多分布在200~400公顷之间。5.除上述区县外,由于市区的扩展,水产养殖业只零星分布在郊区的,而且面积与产量均较小。

(二)淡水养殖场的分布2008年的数据显示,上海市的养殖场一共有755个,百亩以上的养殖场有406个,且均集中在崇明岛的北岸和东岸、青浦的淀山湖附近。主要品种为鱼、虾、蟹、鳖、龟等,占地185611亩。养殖方式基本为池塘养殖。主要的养殖场分布在奉贤、青浦和崇明三大区。其中奉贤的养殖场数量最多,养殖面积最大,共有223个养殖场,具有养殖基地认证并且为无公害产品和产地的基地共有130个,养殖面积为63428亩,占总的养殖面积的1/3。其次是金山和青浦两个区,其中青浦的养殖面积超过金山,但养殖场的数量不如金山多,故而青浦的养殖场规模较大。金山养殖的主要品种有常规鱼、白对虾、蟹、鳖、海翠斑、罗氏沼虾等;青浦是常规鱼、青虾、白对虾、鲈鱼、鲃鱼、鳖、龟等。

(三)名特优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从表2看出,上海市名特优的生产已经有相当的规模。全市2008年名特优总量为57808吨,占淡水养殖总量的36%。从区县层面来看,奉贤远远多于其他9个区县,且名特优的产量占到淡水养殖产量的70%。金山、宝山两区,虽总量不多,但是已在这两区具有一定规模。名特优的主要产品为罗氏沼虾、河虾(稻田河虾)、南美对虾等。且在上海已经形成三个新的产业带,即沿杭州湾的海水虾类产业带、环长江口的河蟹产业带、沿黄浦江上游及淀山湖的淡水虾类产业带。名特优水产养殖业发展强劲,将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最主要产业,是未来水产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四、上海渔业发展趋势

篇8

近些年,部分地方对淡水养殖业发展打压得非常严重,采取了不少限制措施。有些人士甚至建议“直接禁止淡水养殖发展得了。”此言一出,与淡水养殖打了近30年交道的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院院长杨品红教授坐不住了,连呼:“这种言论太过片面,且不负责任。”

“早有调查统计表明,污染水的最大元凶是工业,其次是城市生活污水、农业、畜禽养殖,然后才轮到淡水养殖,把矛头都指向淡水渔业,有失公平。”杨品红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鱼类是人类获取优质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也是成本最低、速度最快的重要手段之一。单纯的禁止淡水养殖业发展,完全是治标不治本,也不符合生物资源多样性的自然规律。”

在我国,食用淡水鱼已经成为很大一部分生活在内陆的人的饮食习惯。杨品红所在的湖南省,拥有充沛的水量、广阔的河网,水资源和水产资源十分丰富,水面积全国排名第四,仅环洞庭湖区域的水产就占到了湖南省水产总量的60%,是全国重要的水产大省之一,古代就曾有“湖广熟,天下足”一说。对于爱吃淡水鱼的中国人来说,这里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们的神经。

一边系着百姓的生活需求,一边牵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期盼,淡水养殖和水体污染这对“死对头”也曾一度是困扰湖南省政府的老大难问题之一,专项整治活动没少开展,但水却没有清澈多少。在杨品红眼里,这对矛盾本不应该存在,“用对了方式,养对了鱼,不但不污染水,反而还能净化水。现在这种局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构建起良好的水产生态系统所致。”

话虽如此,在各行各业都吹绿色环保风的今天,当务之急还是要赶紧摘掉“污染”这顶帽子,否则淡水渔业的发展必然会举步维艰。为了摘掉“污染”的帽子,杨品红及其团队经过多年的探索,初步掌握了“人-鱼-生态”和谐共处的良方。

那么,杨品红究竟使用了怎样的灵丹妙药,不仅改善了淡水养殖对水质的污染,还实现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为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创造了巨大价值?他只说了四个字—能效渔业。

所谓能效渔业,就是指以现代生态学理论为依据,以水域环境生态现有能量为基础,根据水域中能量特色及原生态系统定食物网结构和功能特点而设计的一种能量生物生态控制技术,也可以叫做能量食物网(链)操控技术,主要通过人工调控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改善氮、磷比例关系,使其通过水产生物的食物链转化为人类和陆生动物的食物或饲料,从而达到保护水生态系统、充分利用水域渔产潜力与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多重目的。

2012年,杨品红辞去全国“淡水鱼第一股”—大湖水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和首席科学家职务后,出任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院院长,并率领团队从渔业资源的物种多样性和种质资源收集入手,开展了渔业发展新模式探索,把自己在2004年首次提出的“能效渔业”理念,再度推广应用并深化。他认为,能效渔业注重的是以保护水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水域中的现有能量为目标而进行的渔业活动,它是动态的,“能效”突出的是实施过程和方法,最终达到了低碳的效果,尽管与时下热门的低碳渔业、生态渔业、碳汇渔业等概念有相似之处,“但能效渔业更全面、更可行、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特色。”

据杨品红介绍,目前我国一些地区的淡水养殖能量配比非常不平衡,假设能量投入是100,最后产出80,流失20算配比正常。但现实的情况是,投入100的能量,却只产出30~40,另外的60~70都被浪费了。如果实施能效渔业,则能有效避免这样的浪费。杨品红解释称:“能效渔业的实质其实是按需投入,假设一亩水面要产100公斤鱼,我们就计算在水体自身所含有的能量以外,要实现这样的产出目标,还需要补充多少能量。然后根据所得数据对缺少的能量进行相应补充。”能效渔业综合考虑了经济、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因素,在配比恰当的情况下,不仅能实现最大效益,降低养殖成本,还能保证鱼类健康成长。

在2012年11月8日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湖泊论坛上,杨品红作了题为《内陆湖泊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前景》的发言,引起强烈反响。不少与会专家对能效渔业理念作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模式,为我国未来淡水渔业的发展方向开辟了一条新路。杨品红说:“养殖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就要‘以水为根,以鱼为本’,用好水好种孕育好鱼,依靠能效渔业构建起科学的水产生物水生态系统,为我国淡水渔业成功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近20年来,我国不少内陆水域、浅海滩涂和低洼宜渔荒地都得到了开发利用,水产品产量占到世界水产品总量的2/3左右,连续十余年处于世界首位,品种也由单一变得丰富起来,养殖区域从沿海、长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了全国各地。然而,养殖模式落后、投入大、能耗高、效益提升乏力以及养殖的自身污染等问题导致水产养殖一度遭到诟病,不少传统养殖方式被取缔,新型养殖方式却仍有待探索。

杨品红称,当前我国淡水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水库养殖和湖泊养殖等,这些传统方式由于适应了我国“小农式”的种植和养殖传统,历经数百年仍无根本变化,不仅与规模化养殖和机械化作业的需求不相适应,也无力应对动物流行病、水体污染、渔业资源衰退等带来的新挑战,这是目前我国淡水渔业发展遭遇的最大瓶颈。

地处湖南洞庭流域的大通湖区,是湖南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素有“中国淡水鱼都”之称,与连通长江水体的东、西、南洞庭不同,它的主要功能是养殖。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水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洋水产大举占领我国市场等多重挑战,这里肩负着做大做强我国现代淡水渔业的重任。但是,如何兼顾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生态环境,探索一条可持续的淡水渔业发展之路,是洞庭湖及湖区人民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也为了进一步考察能效渔业的效果,杨品红率领团队与当地渔民合作,以湖区自然资源调查和湖泊自然生产潜力估算模型为基础,从湖泊水生植被和人工水环境的重建入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大闸蟹原生态放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希望由此探索出适合国内淡水渔业发展的新型养殖模式。

大闸蟹是我国特有品种,也是国人喜爱的水产品之一。据杨品红透露,目前市场上的大闸蟹,90%来自人工养殖,原生态大闸蟹的数量非常少。而现阶段我国湖泊河蟹仍以封闭式围网养殖和池塘养殖为主,过于强调人工干预,忽视了环境的承载力。近年来,大闸蟹的食品质量和养殖引致的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频出,产量、质量和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尽管有部分地区尝试放养,但由于缺乏科学研究,诸多技术环节存在空白,大水面中河蟹放养的产量也十分不稳定。为此,以能效渔业为基础,杨品红及其团队开展了此次研究,希望借助生态养殖,提升放养大闸蟹的质量和产量。

据杨品红介绍,为了保证大通湖大闸蟹的种群质量,他们选用正宗长江大闸蟹蟹种进行苗种培育,对大闸蟹进行了蟹种优质高产生态培育模式研究。随后,又对大通湖河蟹自然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确定了蟹种放养数量,此举为大通湖河蟹原生态养殖提供了依据。紧接着,在对湖泊水生植被和人工环境进行重建后,项目组才真正开始原生态放养大闸蟹蟹种。放养期间,他们对大闸蟹进行了细菌性病的鉴定、药敏试验及防护研究,以确保大通湖大闸蟹的绿色健康及稳定增产。

这一系列工作完成后,项目组又开始分析回捕时间对回捕率的影响以及河蟹的软壳率对暂养成活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大闸蟹的最佳起捕时间,并建立了绿色食品大通湖大闸蟹放养规范和全国唯一一家大闸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为大闸蟹质量与产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与此同时,在对大通湖大闸蟹进行品质分析和质量评估的基础上,项目组还建立了大通湖大闸蟹产品质量标准,为之后的品牌建设与绿色营销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在此次大闸蟹原生态放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杨品红及其团队创造了多个首次—首次建立一整套大闸蟹湖泊原生态放养产业化模式,有效解决了相关技术问题;首次建立湖泊原生态放养自然生产潜力估算模型及放养估算模式;首次根据软壳蟹的暂养成活率、硬壳率对回捕率的影响确定了起捕时间……

由于有效控制了水体质量,使大闸蟹回捕率提高了5~10个百分点,再加上独特的人文地理和质量特色,这一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专家组的评审,同时还得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的高度肯定,他说:“大闸蟹原生态放养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化模式和技术体系,有力推动了我国首个大闸蟹原生态放养技术标准的出台,为我国大闸蟹湖泊原生态高产、高效放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在国内同类研究中,相关成果处于领先水平。”

然而,“领先的水平”可不是在一夜之间达到的,为了给淡水渔业“穿上”能效渔业这件绿装,杨品红及其团队可是从2010年起,就长期“泡”在大通湖里。据他介绍,目前,除大通湖区外,湖南几大主要湖泊都在实践能效渔业,一般情况下每年3万吨的投入,最后能换来5万吨的产出,而且湖区水质也长期保持在三类水左右,冬季人工不投入时,水质甚至能达到一类水的标准。

自1985年毕业投身淡水渔业研究以来,杨品红一直在探索新型且生态环保的淡水养殖发展模式。28年间,他承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与开发项目达45项,通过鉴定的项目就有23项,更有57个子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或国际空白。近10年来,他相继完成了“大水面无公害养殖技术与示范”、“超大型无核珍珠养殖与示范”、“洞庭青鲫选育及产业化开发”等10余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先后获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及市级奖励13项、国家发明授权专利20项;150余篇,其中16篇获省级以上优秀论文奖。这些成果均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累计推广面积达1800万亩,创造了约130亿元的收益。他本人也凭借在淡水养殖研究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与称号。

然而,相比这些荣誉和奖励,他更关心我国淡水渔业的生态发展。他说:“荣誉都是过去式,思考如何解决当前困扰整个淡水渔业发展的难题,可比谈论荣誉更有意义。”在杨品红看来,淡水养殖对水质造成的污染,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养殖户不科学的投入和养殖模式有问题造成的。“整个行业太分散,没有形成规模,也就没法规范管理。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产量、利益,过量使用饲料,本来养一斤鱼用两斤饲料就行,非要投三斤,多余的饲料肯定会污染水质。尽管政府对此采取了干预手段,但引导性的措施不多。”

篇9

关键词:北方地区;淡水养殖;问题与对策洋;淡水;养殖

北方淡水养殖的发展历史并不算短,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速度一直不是很好。但是,相关研究者在研究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时,还应该注意到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潜力。

一、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历史不断,但是由于市场供应、养殖技艺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依然处于低迷状态。通过相关研究者的积极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在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在养殖业中,暴发性疾病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严重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北方淡水养殖业中的淡水养殖鱼类的暴发性疾病。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时间短、蔓延范围广、治疗较难,而且很多种鱼类对于这类型暴发性疾病都没有较强的抵抗力,致使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一旦爆发,则会迅速蔓延,而且随着时间延长、这类疾病的抗药性增强,危害性将会更大。

2、淡水养殖饲料的配合。我国北方淡水养殖业虽然由来已久,但是渔户对于养殖饲料的配比、选取问题依然存在很大的误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渔户对于饲料配比的认识严重不足,认为只要最贵的、国外产的饲料就是最好的饲料,对饲料的成分、配比,不同淡水养殖品种所需营养的需求不同等因素,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在内;另外,由于饲料的生产厂家多,品牌质量乱,饲料市场的管理力度不够,也是影响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之后的因素。而且,还有些质量确实很好的饲料,但是其价格却不是大部分渔户所能接受的,致使北方淡水养殖的饲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养殖品种混乱。因为大部分的渔户缺少系统的市场调查,致使他们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问题,认识不足,从而造成B殖品种混乱的情况严重。另外,在大部分的北方淡水养殖区,多以传统的养殖品种为主体,这些养殖品种的数量多,这样在价格上就会降低。同时,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单纯只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当地的自然情况与资金、设备、销路等供应因素,盲目的投资的后果严重。

二、促进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若想促进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相关研究者就必须解决渔户的养殖技术问题、市场供求问题、渔业产品的销路问题以及开发新型淡水养殖产品,以从根本上发展北方淡水养殖业。

1、积极学习新型养殖技术。在北方淡水养殖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鱼类的暴发性疾病问题。所以相关渔户应该将防病放在养殖的首要位置,另外在发生暴发性鱼类疾病时,要沉着、冷静,迅速制定出有效解决方案,尽量减少损失。所以,地区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淡水养殖渔户,进行新型养殖技术的学习,学会区分各种不同鱼类疾病的主要特征,进而对症下药;通过有意识地记录、研究,找到暴发性鱼类疾病爆发的规律,以进行及时的防范措施。另外,还要注意对淡水养殖的饲料的选取技巧的学习,针对不同的鱼类等,选择不同的饲料,提高饲料质量,学习饲料成分的合理配置,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学习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适量减少单位放养的数量,以期在最佳的放养范围内,使利益最大化。

2、研究市场供需关系。北方淡水养殖市场的需求量还不是很多,所以在进行北方淡水养殖业促进发展计划时,就要对淡水养殖市场进行调查。相关工作人员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消费市场对淡水养殖产品的需求情况,进而指导渔户进行养殖规模、种类等条件的变更,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收取。

3、积极寻找新的销售渠道。随着北方的淡水养殖业,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也在逐步提高,所以在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条件下,还要积极寻找新的销路,以提高淡水养殖产品的价值。在寻找新的销路时,首要还是要对市场进行调研,研究市场的供求情况,以适当的时机进军新的市场,才可以将利益扩大到最大;另外,还可以寻找国外市场,以积极的态度举办相关的淡水养殖产品展销会,宣传淡水养殖产品的优势,进而吸引投资,再进行市场的开拓,将我国北方淡水养殖的市场扩大到国外。

篇10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养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和认识渔业,充分利用沿海浅海滩涂面积宽广、内陆水资源丰富、水生物种类繁多、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优越条件,实施一系列鼓励养殖开发的政策,引导广大渔农民积极调整种养的产业结构,参与鲍鱼、青蟹、对虾、罗非鱼、中华鳖等水产养殖开发,引进和推广养殖先进实用技术,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迅速攀升,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比例从建市初期的3:7提高到6:4,养捕产业结构性调整显著。

(二)特色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几年来渔业结构性调整,我市沿海和内陆水资源丰富的村、镇,至少拥有一个水产养殖主导品种,形成了对虾、鲍鱼、蟹、中华鳖、罗非鱼等为主导养殖品种的生产区域。目前,全市拥有地都青蟹、前詹鲍鱼、云路中华鳖、埔田青蛙、白塔淡水鱼等10个无公害产地认证养殖基地、面积1200公顷。并建设了较大规模的海淡水六大养殖:①惠来县前詹镇沿海一带30万立方水体鲍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商品鲍1000吨、培苗1亿粒、产值1.2亿元;②揭东县地都镇1万亩青蟹养殖基地、年产量2000吨、产值1.5亿元;③揭东县云路镇4000亩中华鳖养殖基地、产值3亿元,年可获利超过1亿元,为我市目前特色养殖业经济效益最高的优势品种之一;④揭东县白塔镇1万亩淡水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优质商品鱼1万吨;⑤以揭西县为主3万亩罗非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优质商品鱼2万吨;⑥*市*镇一带2000亩水产种苗生产基地,年可生产种苗20亿尾。全市形成了沿海、沿榕江两个重点水产养殖带和*市*镇及揭西县平潭镇两个特色渔业生产区。这些特色养殖品种的发展,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加了收入,推动了水产养殖业向“一乡一品”、专业镇的方向迈进。据*年渔业生产统计,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2万亩、产量91054吨;主导品种草鱼产量15040吨、青蟹2357吨、对虾3879吨、鲍鱼574吨、罗非鱼15770吨。主导品种养殖快速发展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发挥当地渔业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名特优品种养殖。我市沿海位于南海突出部,海流交换快,陆上工业污染源少,底质平坦,多泥沙,水质清澈,是我省少有的鲍鱼、西施舌等贝类的天然生长繁殖场所,也是贝类资源原种供给地;榕江口浅海区及下游潮盛带,水温高、温差小、咸淡水交汇处,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是河海鱼类混栖繁殖生长良好场所,盛产的地都青蟹远近闻名。近年来,我市沿海各地充分利用当地渔业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采取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总结、示范和推广当地较具竞争力的青蟹、鲍鱼等名优品种养殖。为把我市的“惠来鲍鱼”、“地都青蟹”两大主导品种做大做强,制订了青蟹、鲍鱼养殖技术规范,创建了揭东县青蟹、惠来县鲍鱼两个省级无公害养殖示范区,打响了养殖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我市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种苗工程,丰富养殖新品种。“物以稀为贵”的经济法则告诉我们,要取得较好的收益,就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适时引进外地、外国的优良品种,提高名优新品种的养殖比例。加快实施种苗工程,提高良种覆盖率,适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年,全市淡水鱼苗繁育场27家、面积120公顷,当年产鱼苗16多亿尾,是粤东地区鱼苗集散地,鱼苗远销*、*、*、*、*等省市。

近几年来,我们加快种苗工程建设,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建设了以市水产良种繁育中心、*市鱼苗场为龙头,连结*、*、*、*、*、*等十家鱼种繁育场,加强对水产科技信息的收集和名优新鱼类的引进、论证、繁育与推广,先后引进国内外名优新鱼类20多个品种。引进品种有苏丹的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泰国露斯塔野鲮、笋壳鱼,*加州鲈鱼、*大口胭脂鱼、巴西鲷、奥尼罗非鱼亲本,以及从*转入的红尼罗非鱼(原产地以色列)、淡水白鲳(原产地南美亚马逊河),此外还在国内移入散鳞镜鲤、兴国红鲤、高背鲫、彭泽鲫、东北鲫、桂花鱼、叉尾鮰、建鲤、四倍体鲫鱼、水晶巴丁、光倒刺鲃、斑鱯等。大大丰富了养殖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调整优化淡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养殖。我市水产养殖快速发展,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吃鱼难”问题得到解决,渔业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市场水产品供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渔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养殖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传统四大家鱼养殖逐渐被名优新品种代替,养殖布局向朝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市特色养殖品种有:①淡水白鲳。该品种*年我市开始引进,*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从首次人工繁殖成功以来,孵化量逐年增加,现年产鱼苗2亿多尾,鱼苗远销*、*、*、*、*等省市。制订了《淡水白鲳养殖技术规范》,加快标准化建设,推广面积5000多公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中华鳖。我市现有养殖面积约300公顷,年产量3000吨、产值超3亿元。中华鳖无论从养殖规模、还是经济效益在当地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产值占整个淡水渔业15%以上,其仿生态养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产品在上海、*等城市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③罗非鱼。我市现有罗非鱼养殖面积2000公顷、产量1.5万吨,是我市淡水养殖业发展最快的主导品种之一,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桂花鱼、鳗鱼、*青蛙、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品种养殖也初具规模。目前,全市特色品种养殖规模占总面积25%、产值超35%。

积极发展地方特色渔业。我市揭东县云路镇中华鳖养殖业发展较快,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户养鳖业的发展,成为当地较有特色的产业;揭东县白塔镇万亩商品鱼养殖基地,其优质商品鱼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揭西县大力发展罗非鱼产业,积极推进“一条鱼”工程,创办罗非鱼出口加工基地,走产业化经营路子,成为山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惠来县依托*鳗鱼出口企业,大力发展鳗鱼养殖生产,现有养殖面积1000亩,年产量超1000吨。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鱼、虾、鳖、鳗等特色渔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布格局。

(四)因地制宜,推广*水库立体种养模式

我市内陆山区*水库众多,约有800宗,面积约1万公顷。水源充足,植被良好,水质清新无污染,是发展牧渔业的优良基地。多年来,我市水产科技人员、养殖专业户经过认真实践探索,成功摸索出*水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实行水面养鱼、周边养鸭、山坡种果、果林养鸡。达到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使鱼、禽、果配套复合生态种养,逐步形成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基地,推动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这种养殖模式通过自然界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物质消耗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实施*水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139宗,面积616公顷。年产鲜鱼2310吨,新增产值1179万元。上市肉鸭51.5万只、肉鸡35万只、生猪1.6万头,总收入4813万元。同时还节约养鱼饲料4132吨、578.5万元,节省投饲料等劳务工23.4万个,单养鱼一项可增收1792万元。该模式的成功推广为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五)开展山坑田改造和旧鱼池整治,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

我市内陆山区山坑低产田多,面积约有8万亩,种植效益差。我市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把大力引导农民改造山坑低产田,挖池养鱼和旧池塘整治作为当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列入当地的发展计划。近年来,我局在揭东县白塔镇和揭西县平潭镇创办了旧池塘整治和改造山坑低产田二个示范点,并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全市现场会予以推广。揭西县充分利用当地山坑田多、环境资源良好等优势,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以及举办技术培训班,多渠道筹集资金,落实各种优惠扶持措施,鼓励农户自发改造山坑田,发展罗非鱼养殖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年至*年,累计改造山坑田养鱼16000亩,仅此一项年可增加水产品8800吨、产值8000多万元,农民增收2500万元。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我市发展水产养殖业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周边兄弟市相比,还存在着产业规模小、标准化低和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要把我市渔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还是要向兄弟市学习,克服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旧基池塘整治,建设标准化鱼塘养殖基地。计划从今年起,用3-5年时间对全市10万亩老鱼塘进行改造,全面提高养殖池塘的初级生产力。今年计划对揭东县地都镇的半咸淡水养殖基地和白塔镇宝联无公害养殖基地的池塘进行改造,建设一个青蟹标准养殖示范区和无公害淡水鱼养殖基地示范片。

(二)搞好“一乡一品”优势品种养殖,增加渔民经济收入。重点扶持揭东县的地都青蟹、云路中华鳖、白塔宝联商品鱼,惠来县的前詹鲍鱼、周田对虾,揭西县的平潭罗非鱼和*市*种苗等养殖品种,力争水产优良品种覆盖率达80%以上,水产养殖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程度达到70%以上,农民在水产养殖方面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促进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篇11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1、抓好渔业生产,保持全区渔业经济平稳发展。

上半年全区养殖面积23295亩,其中山塘、池塘、水库等养殖面积1455亩,与去年同期略有扩张。投放花、白鲢,草鱼等淡水鱼种67吨。淡水鱼苗生产xxx万尾。上半年水产品总产量805吨。实现渔业经济产出值2575万元,其中淡水养殖、捕捞、水产苗种等达到64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万元;涉渔流通和服务业1935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2、编制养殖区域规划,调整养殖结构布局。

今年来,我们按照渔业养殖证制度和省市主管局的要求,根据我区的生产实际,对全区XX-XX年的养殖区域进行全面规划。规划xxxxxxx等22110亩的外荡水域为鱼类粗养区,重点养殖四大家鱼;规划xxxxx等1095亩的淡水池塘、围塘为鱼类精养区,重点养殖培育田鱼以及观赏鱼类;规划xxxxx等3780亩的水库、山塘为鱼类混养区,充分发挥其水位较深的特点混养不同水层的鱼类;规划xxxx等10000亩的山区稻田为临时鱼类养殖区,重点养殖田鱼和黄鳝等。同时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并积极引导区域内养殖户在自愿的前提下,按照规划的要求,调整养殖品种。从目前来看,通过养殖区域规划,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外荡水域养殖为主,内塘、山塘、池塘、水库等水域养殖为补充的淡水鱼养殖格局;以及以传统的四大家鱼为主,田鱼和观赏鱼类为辅的渔业养殖品种结构,进一步合理区域养殖布局。并且养殖品种也逐步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名特优品种的比重在逐步提高。

3、加强普法宣传,抓渔政管理,切实保护渔业资源。

一是加强《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等为主要内容的渔业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今年4月1日起《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法律意识,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我们组织科室人员,参加省局举办的实务学习。采取了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方式,在区人民政府门口、二个养殖场以及主要镇(街道)等利用悬挂横幅、树立警告牌等宣传方式,作好《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渔业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共计悬挂宣传横幅8条,发放宣传资料50多册。二是开展执法检查,打击非法“电、毒、炸”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上半年共组织渔政执法人员开展渔政检查11次,查处非法电鱼案件1件,查扣没收捕鱼电瓶2只、升压器1个,通过大力的宣传和执法管理有效的保护我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环境。

4、完善三项记录,作好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的浙政发〔XX〕23号《关于加强海洋与渔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千场无公害、万户信得过”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求。今年以来切实加强了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发放禁用鱼药清单和养民必读(渔药篇)共50多份,加大渔饲料、渔药等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宣传,增强养殖户安全用药意识,自觉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使用违禁投入品;二是完善养殖生产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投售记录等三项记录,要求各养殖户专人负责做到每月有记录。三是开展渔用药物使用情况和用药记录检查,督促养殖户规范用药,做好渔用投入品安全自控,在源头上预防水产品的出现药物超标等情况,确保我区的初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四是积极申报渔业养殖无公害产地认定,今年我们上报无公害渔业养殖产地认定基地1个,面积510亩。现该基地已经通过市有关专家的产地环境检查,待省里认定。如果通过认定,那将填补了我区至今尚无水产方面无公害产地的空白,同时也将是我区农林渔牧副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全面发展、齐头并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5、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山区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对促进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田综合效益,拓宽山区农民的增收渠道,实现农民稳粮增收、农业增效、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今年来,我们在去年4个连片无公害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稻田养鱼示范基地和每村一户的稻田养鱼示范户建设。一是精心选址,推进规模。通过现场踩点和筛选,今年新增了xxx130亩的标准农田为稻田养鱼示范基地,同时又在泽雅其它田块较分散的村庄,以每村选择一户为单位的示范户共53亩。现全区示范基地5个,示范户21户,面积达到713亩。二是开展养殖技术培训,3月2日我们邀请了市局渔业处的专家在xxx举办了1期标准化稻田养鱼的技术培训,受训60多人次。通过培训,使农民群众初步掌握了稻田养鱼的田间管理、施肥、施药、病虫防治、水位控制等养殖必备技术。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基地的水泥田埂,巩固农田的蓄水能力,加固农田出水口的拦网设施,挖建鱼坑、鱼沟等。四是加大对示范基地的扶持力度。今年我们将继续采取对示范基地给予鱼苗补助。总之通过去年基地建设的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今年市场鱼价的影响,目前山区农民稻田养鱼热情高涨,现已放养5700亩,预计今年的养殖面积将突破8000亩,将有力的促进我区稻田养鱼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6、层层落实,确保渔业生产安全。

今年来,我们按照省、市渔业生产安全会议的精神和市局与我们签定的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要求,针对我区渔业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基础差、困难大的特点,以对我区渔业生产者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周密部署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层层落实安全生产制度,抓好渔业安全生产。一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提高养殖户的安全生产意识。二是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分别与xxx等二个集体养殖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严禁养殖场的生产管理和捕捞用船载客搭船,要求定期检修船只,严禁渔用船只带病巡逻管理。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结合平时生产管理和渔政执法检查等跟踪监督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消除各项安全隐患,确保我区的渔业生产安全。

7、专人负责,做好淡水鲤鱼的病害测报

今年是我区被列为淡水鲤鱼的病害测报点的第一年,由于是刚开展这项工作都还没什么经验,为了更好的作好这项工作,更加直观、准确的了解和掌握我区淡水鲤鱼的病害发生、传播等病理特征和规律,提高我区淡水鲤鱼养殖病害的防治能力。我们分别在山区、平原等地选择了三个测报点,共计养殖面积260亩,并落实专人,定期进行渔病测报,定期上报鱼病发生情况,作好记录,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我区除了一些常见的病害有零星发生外,尚没有测报到其他危害性较大且传播性强的鱼类病害。

8、作好产业调研、努力发展都市休闲渔业。

篇12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 S965.9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16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北依燕山,东临渤海,与北京市和河北省相接壤,区位优势明显。天津市平原辽阔,河流纵横,坑、塘、洼淀星罗棋布,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流经本市的一级河道就有19条,二级河道79条,还有6条人工河道,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60座、水系干流闸坝13座。

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天津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由来已久。尤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和近年来的调整整顿,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天津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业经济增长点。然而,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市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水产养殖业如何发展,还有多少发展空间,急需进行科学的规划研究。

本研究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1-4]这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突破传统的水产养殖用地评估依靠经验和人为主观方式进行,缺少科学定量分析的模式,着重对天津市淡水养殖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将其结果划分出等级,帮助水产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天津市水产养殖资源的生产潜力,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全市资源,以保持我市水产养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GIS技术在渔业领域的应用

GIS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5-6]。GIS技术的最重要特征是具有集成管理大量多专题的空间与属性数据的能力,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不仅可以成功地支持整个评价过程、实现指标的空间分布可视化,还可以获得评价目标的深层次的信息。

目前,GI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尤其在农业土地、林牧业土地、城市土地等土地资源规划、评价上的应用研究已日趋成熟。在渔业领域中的应用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用于内陆水域渔业管理和养殖场的选择,20世纪80年代末期,GIS逐步运用到海洋渔业中。发展到今天,GIS在渔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及国际组织的重视。1999 年,第一届渔业 GIS 国际专题讨论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之后每3年举办1次,目前已举办了4届。综合目前国内外 GIS 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更多的还是在海洋渔业领域,通常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渔海况数据采集与分析,渔业资源与海洋环境关系,水产养殖选址,渔业资源评估与分析,标志放流,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渔情预报等[7]。

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将GIS技术引入渔业领域,与国外相比发展较缓慢,但近几年我国在渔业信息收集和数据库建立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已建立实用性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如渔业科技文献、科研成果管理、全国渔业区划、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使用养殖技术、渔业统计、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基建项目与财务管理、海洋捕捞许可证与船籍证管理、远洋信息、管理系统等,为渔业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海洋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主要是将数据资料整理后进行统计,建立相关数据库,如南海海洋渔业GIS管理系统、渤海生物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环境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及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生物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等项目[8]。在大量的研究中也有开展渔业养殖区域规划方面的,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综合信息研究中心同世界渔业中心(FishCenter)合作开展了河南省渔业养殖区规划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建立天津市淡水养殖影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筛选

适宜性评价过程需要自然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方面的力量,只有全面、综合地分析研究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才能客观地对土地做出评估,增强区域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运用价值。影响水产养殖生产的因子很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因素都一一进行评估。通常,只选那些与当地水产养殖生产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评估因子[9]。各地条件不同,不可能采用统一的影响因子指标。为了获得科学、系统和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本研究主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

(1)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原则。水产养殖评价体系构建中,既要注意客观构成要素的科学测定,也要充分考虑主观评价的感受,既要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如召开专家会,对各指标的重要性做出判断,又需要定量数据作为评价支撑,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料,尽量选择可以量化、直接的指标,如年鉴和问卷调查,即我们通过相对客观的手段获取指标值。

(2)主导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在全面分析每一个质量因子的基础上,既需要选取对研究区水产养殖生产力长期起主导作用的质量因子作为适宜性评估影响大的因素,又需要体现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因子,对于那些对水产养殖适宜性有重要影响,但在评估区内基本一致的因素应视为背景因素。

(3)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不宜求全、求细,否则将会因指标群过于庞大而减弱可操作性,甚至导致无法应用。这就需要尽可能简化,只保留核心指标,将指标内部之间有因果关系或关联程度大的指标删减。尽可能采用现行的国家和天津市统计口径,便于收集和计算分析,避免或减少调查项目与工作量。

2.2 确定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通常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大类,但两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观赋权法客观性较差,容易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赋权法可以减轻主观因素的影响,但确定的权重缺少稳定性,不能充分体现指标本身的相对重要程度,有时与指标的实际重要程度相悖,解释性较差[10-12]。同时,学者认为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时必须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特征来进行,且在农业相关指标评价中,除了定量分析外,还存在有一些定性的判断[9,13-14]。

因此,本研究考虑到水产养殖评价的特殊性,选用了能够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相结合、对非定量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的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天津市淡水养殖发展影响因子指标的权重。

结果表明,在影响天津市淡水养殖发展的因素中,自然资源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权重高达63.39%,其次是市场前景,权重为23.19%,最后是发展基础条件13.42%。在自然资源方面,水资源对淡水养殖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权重超过了9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和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发挥较大的作用,而地表水接近程度的作用较小;在土壤资源方面,由于天津市土壤pH值和坡度较为相近,因此观测指标只选取了土壤质地类型。在市场前景方面,产品竞争力起主导性作用,权重为67.45%,其次是产品销售模式,而产品消费能力的作用较小;在产品竞争力方面,注册商标数量、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和有无出口水产品都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产品销售模式中,销售方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发展基础条件方面,从业人员水平和养殖技术水平共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权重为49.23%和42.73%;其中养殖总体投入产出比、渔业专业从业人员管理水面情况、乡镇渔民人均纯收入的作用较为突出。

3 天津市淡水养殖适宜性分析评价

3.1 建立淡水养殖适宜性分析模型

本研究利用IDRISI作为适宜性分析软件,这一软件集地理信息系统和图像处理功能于一身,为众多相关应用研究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与开发工具[15]。水产养殖适宜性分析就是将影响水产养殖的各种因素数据栅格化,在IDRISI中利用各分析工具,依据专家赋予的权重,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最终得到客观计算结果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指标数据准备过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表格、矢量等多种格式的指标数据转换为统一标准的栅格数据;二是在IDRISI软件中,利用各种分析功能对栅格数据进行叠加运算和分类。

3.2 淡水养殖区域适宜性评价结果

天津市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全市淡水养殖可以规划区域为7.258 2万hm2。非常适宜养殖的区域仅为391 hm2,占可规划面积的0.55%,分布在宝坻区;比较适宜区域为29 945 hm2,占可规划面积的41.25%,分布在宁河县、武清区、滨海新区、宝坻区和蓟县;一般适宜区域最大,为41 969 hm2,占可规划面积的57.82%,所有区县均有分布,以滨海新区、武清区、西青区的面积较大;不适宜区域最少,为277 hm2,仅占0.38%,分布在东丽区、北辰区和西青区3个近郊区。经综合分析,更加适合淡水养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宁河县、武清区和宝坻区。比较而言,本研究得出的可规划养殖区域高出2010年天津市实际养殖面积的近1倍,这一结果有利于未来的天津市淡水养殖规划布局。研究结果中条件较好的规划区域与天津市淡水养殖现状较为吻合,说明本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GIS技术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将更加强大。在水产养殖适宜性分析、实时监测、管理和预警等方面,GIS的研究与应用将显示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吕雄杰,贾宝红,宋治文,等.中国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以及对天津的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10(5):76-79.

[2] 栾青,马雅丽,李伟伟,等.GIS支持下的临汾市冬小麦动态估产模型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5):563-539.

[3] 腊贵晓,刘国顺,曹杰,等.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喀斯特烟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12(4):63-68.

[4] 李翔,杨宝祝,郭天财,等.基于WebGIS和ES集成技术的农作物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2):106-109.

[5] 吕雄杰,陆文龙,宋治文,等.GPS和GIS支持下的田间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试验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6(1):8-11.

[6] 赵俊英,刘晨璇.GIS软件在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1(9):1012-1213,1016.

[7] 龚彩霞,陈新军,高峰,等.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6):902-909.

[8] 郑晶予. 地理信息系统在渔业中的应用[J]. 河北渔业,2011(11):44-45,50,61.

[9] 杨宁生,欧阳海鹰,杜宁. 利用GIS评估地区水产养殖发展潜力的研究[C]∥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北京,2007:92-101.

[10] 周鑫,刘志斌.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2(3):252-256.

[11] 郑海霞,秦烟辰.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2(2):5-6.

[12] 贾凤伶,李瑾,李树德,等.农业科研机构自立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1):77-82.

[13] 钟甫宁,孙江明.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J]. 现代农业,2007(1):21-27.

篇13

以池塘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养殖方式居多。而发达国家的水产养殖则多采用精养高产,人工或半人工控制

条件下的工业化技术。我国水产养殖科技水平比起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来,仍有不少方面存在较大的差

距。为了使水产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深入研究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规律,因地制宜,制

定出适合我国水产养殖的新路子。

关键词:水产养殖渔业因地制宜

1、我国水产养殖现状

我国湖泊水库众多,多年来偏重于开发利用,开发技术日趋成熟,在渔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湖泊水库渔业,天然捕捞的比例已很小。在开发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主要是产

值偏低,以及渔业增产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两大问题,就必须对现有的渔业结构作较大

的调整。这就对我国湖泊、水库渔业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1]。

2、设施渔业

2.1工业化养殖技术

工业化养鱼的发展始于工厂化育苗,即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实现苗种生产。目前,全世界仅对虾育

苗场就有3500座,其中我国也有数百座。当前发达国家正在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养鱼的发展,以便节省昂

贵的土地费用,节省紧缺的水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质的高蛋白食品。目前,工业化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式

是封闭式循环流水养鱼,养鱼生产向着稳产高产、科学化、产业化方向迈进,养殖的品种主要是优质鱼

虾和贝类,如鲑、鳟、鲆、鲷、鳗、鲈、鲇、鲟、鲍、虾、甲鱼等不下数十种。

2.2网箱养殖技术

我国海水网箱养鱼发展迅速,是沿海省市渔业增产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已由传统的网箱向抗风浪

网箱扩展,养殖品种主要有大黄鱼、石斑鱼、真鲷等优质鱼和一些地方品种,并在加紧开发一些高附加

值的适养品种。这种养殖方式的特点是,活鱼可供出口,经营相当灵活,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3围网养殖技术

围网养殖是利用网片或网片与堤坝、湖岸相结合,在湖泊中围隔一部分水面进行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特色之一。围网将养殖鱼与湖泊隔开,可以提高放养密度、便于养殖管理及起捕,而湖水又可通

过网片交换,维持较好的水质[2]。由于围网养殖强度较大,因此天然饵料提供的营养不能满足鱼类的需要

量,必须投喂补充营养。多数围网养殖是以草食性鱼类为主养对象,可利用天然水草作为廉价饵料,同

时补充配合饲料。近年来也有以河蟹等优质水产品为主养对象的。

3、建议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3]

3.1基本背景

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两大支柱之一,目前,养殖产量已超过捕捞产量。我国是一个水产大国,总产量已多年稳居世界首位,养殖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但还不是水产强国,科技竞争力还不强,产业化程度与先进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产业化规模和效益相对落后。针对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环境、技术以及设施状况,急需推进产业化发展,选择对于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领域优先给予支持。

3.2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

3.2.1海淡水增养殖技术

对中国对虾、大黄鱼、真鲷、牙鲆和优质淡水鱼等主要养殖对象进行种质资源库建设和优良品种的生产;研究新的蛋白源,特别是植物蛋白源的开发,以解决我国动物蛋白源紧缺问题,并研究低污染饲料、抗病添加剂和免疫增强剂,为健康养殖创造良好条件;选择不同养殖模式的典型水域,通过良性调控,使养殖典型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恢复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水平;构建水产养殖生物亚健康评价、病原及养殖生态早期预警技术体系,构建疫苗、免疫增强剂、植物源药物、天敌生物制剂、养殖生态改良剂等生物安全抗感染技术和生态安全改良技术体系,提出改善水产动植物在养殖保健管理与食品安全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推广优质、高效、安全的养殖技术,使我国传统的池塘养殖逐步向集约化养殖转化。

3.2.2设施渔业和渔业工程装备

集约化养殖设施:以“系统运行经济性、节能节水无公害、控制性操作、管理智能化、”为目标,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系统集成研究和技术运用,推进集约化养殖设施及装备上一个新台阶。重点研究主要生产品种(如罗非鱼、鳗鱼、大黄鱼、牙鲆、大菱鲆、对虾、河蟹等)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或育苗)系统技术和池塘集约化养殖设施新模式。

网箱养殖装备及设施:重点开展开放性水域深水网箱设施系统、特殊用途海上网箱装备和内湾、湖泊网箱设施研究与生产。

远洋捕捞作业装备和选择性助渔仪器:加强大洋性渔业捕捞装备的研制和生产,解决在国际海洋捕捞竞争中装备条件受制于发达国家的问题,提高捕捞生产效益。加强选择性助渔仪器的研制,关键在以最新科学技术进行应用研究和集成研究,使捕捞作业的目标更准、更有效,从而保护非捕捞对象,修复近海捕捞资源。重点开展大型拖、围、钓作业船工程及装备技术和各种选择性捕捞助渔仪器的技术研究。

水产品流通加工装备的研究和生产:重点开展鱼、虾、贝类自动化处理机械、淡水鱼综合加工技术及装备和水产品电子交易系统和冷链技术的研究。

3.3观赏水族类育种与养殖技术

开展对本土观赏水族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重要观赏水族新品种的培育,海水观赏水族的繁育技术以及人工生态系统技术与设备等研究。建立各种类型的观赏水族准化养殖技术。

3.4水产品现代物流模式与示范

在全国水产品主要集散地,在原有水产品市场的基础上,建立水产养殖物流中心和养殖信息智能系统,做到专业化、优质化、信息化和国际化,并为当地做出示范。

3.5高新技术集成科技平台与“产、学、研”联动平台

以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作为科技孵化平台,通过大型项目,加大投入,并再建部级重点实验室5~8个,在原有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中争取2~3个升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对重点水产院校,通过对原有实践基地的强化和优先发展,使其成为省(市)级的“产、学、研”基地,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 徐跑.我国淡水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和对策.科学养鱼,2008.09.

[2] 黄文钰,舒金华,许朋柱.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产养殖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土壤,2002年04期.

篇14

关键词:淡水养殖;现状;发展趋势;

1 世界淡水养殖业的生产现状

世界渔业生产国家主要有日本、中国、泰国、和北欧的挪威等国家,但是由于过度捕导致渔业枯竭,各国纷纷提出保护措施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养殖业转向淡水养殖。淡水养殖业中鱼类养殖占90%以上,其中鲤鱼占水产养殖产业的50%以上。随着人们对海鲜食品的强大需求,养殖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比如有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河道养殖等。

2 我国淡水养殖现状

2.1 湖泊河道养殖 由于东南地区河流比较多,河岸附近的居民在湖泊进出水口或者部分河道修建拦鱼设施,进行鱼类养殖。这种养殖方式不仅可以利用天然水质的物质,而且可以结人工辅料喂食鱼类,不但节省了很大一部分饵料,而且同时利用了天然水质,保持了鱼类的自然属性。使肉感更加鲜美,同时投资数目也较小。

2.2 稻田养殖 在水稻中养殖,可以通过对水稻田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稻田中各种杂草和害对水稻的害处,而且还可以起到肥沃、疏松土壤的目的,同对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水稻的作用也使鱼产量得到了部分增加。但是在应用该种方式进行淡水养殖时,必须需要有充足的水源流入稻田,而且必须要在稻田进出口等必要的部位设置拦鱼设备。需要在饲养过程中,对稻田进行必要的改造,还要保持充足的水分。

2.3 池塘养殖 在池塘中进行养殖作业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水体养殖方式,一般水域比较小,。同时,由于对水质所以养殖的面积也较小。因为该养殖业对于技术要求比其他的方式较低的原因,使这种养殖方式成为大众型的养鱼方式。因为这种养殖方式具备了“静水养鱼”的特点可以对水和饲料进行管理,对于不同栖息习性和食性的鱼类可以进行交叉混养,所以这种方式很符合我国养殖行业发展现状。

3 我国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3.1 淡水养殖水域水污染严重 因为常年的养殖,越来越多的养殖废物在养殖环境

中不断累积所以造成自身的水质污染严重,再加上工业污水和城市化所带来的生活污水等,导致养殖水域的水污染很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致使淡水养殖的病害频繁发生,不仅降低了水产品的质量,制约了渔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破坏了我们宝贵的淡水资源。

3.2 国际贸易意识比较差,开拓海外市场的主动性不强 我国淡水产品基本上是就近养殖、就近销售,以内部贸易为主。虽然近年来淡水养殖业发展很快,养殖产品品种也日益丰富,但是名品特优品新品种的生产规模并不大,而且出口水产品比较单一,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季节性集中上市为主,日常性均衡供给不足。国际市场较为集中,只有美日等少数国家,欧美等国际市场尚未得到有效开拓。

3.3 养殖良种的覆盖率低 提高良种覆盖率是促进水产养殖业大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现在养殖的品种多种多样,但是养殖品种大多都没有经过定向的人工选育和遗传改良,因为长期的单一品种养殖,导致了养殖品种的种质发生了退化,它们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普遍比较差,而且生长周期很长,导致了经济效益下降。

3.4 养殖人员技术较低在我国从事淡水养殖的人员大多都是农民 他们依靠的技术都是上一辈流传下来的落后的技术,因此导致经济收益不高不能形成特色。不可以形成产业发展。

4 我国淡水养殖的发展趋势

4.1 加大优良品种养殖数目,提高良种覆盖率 良种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起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使用优良品种可增加 21~31%的产量。所以我们要尽快实现养殖品种的良种化,才可以实现淡水养殖的产业化,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的遗传育种理论相结合,努力进行养殖品种的遗传改良与选育工作,逐步完善良种的繁育体系,实现我国淡水养殖的良种化。

4.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养殖者素质 对于我国从业人员的素质,我们需要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机构和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作用,从科普的角度使水产技术中的操作规范逐渐被养殖者所了解和掌握,共同促进从业者素质的提高。

4.3 联营模式的良好创建 根据淡水养殖的现状及具体的需求方向,我们可以适当的组建联营模式,当地的政府主管部门应该提供部分资金扶持和相关的技术指导,实现鱼类多模式饲养,并进行统一的销售及设备的采购,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多渠道搞活水产品流通,实现水产品生产与市场的顺利对接。

5 结语

淡水养殖行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很高的比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淡水养殖行业的现状,和我国养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可行的措施。同时也对我国淡水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可以对我国的淡水养殖行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实现我国养殖行业的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