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管理方面的理论范文

管理方面的理论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管理方面的理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管理方面的理论

篇1

【关键词】激励理论 企业管理 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企业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企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进步,但是员工的需求也随之变化。企业传统管理中的薪酬待遇愈来愈难以满足员工的需求,激励问题随即产生。激励理论是通过寻找员工的内心需求,通过某种方式来刺激满足员工的这种需求的现象。在现代企业发展管理中,激励理论的地位不断攀升,跟企业的生产效率关联且成正比。激励理论运用的越好的企业生产效率越高,业绩成果自然也越高。合理的利用激励理论来应对需求不断变化的员工,正面的促进作用明显,相反缺少激励理论应用的企业,管理和企业的经营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所以,探究激励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一、缺少激励理论带来的问题

(一)难以匹配员工日益变化的需求

在企业管理中,特别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进步,很多企业都在改善对员工的激励,而且逐渐开始关注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但是激励理论的严重欠缺,很多企业不能合理的评估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不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可能在物质上稍微比前些年好了一些,但是对于员工在精神上的需求,企业还缺乏关注。长时间不重视对员工的激励,特别是精神激励,会让员工的激情逐步消失,工作效率下降,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员工流失率不断升高,致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离职员工对企业的不满意,在当代这种互联网发达,传播速递极快的社会会给企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严重者有可能让企业招人困难,从而限制企业的发展。

(二)缺乏完善的竞争激励体制

激励理论的缺失导致企业的管理问题不仅仅表现在难以匹配现代员工不断变化的需求方面,还表现在缺乏完善的竞争激励体制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缺乏,在员工管理问题上受到传统老旧的观念影响,对同一类员工完全同工同酬。虽然表现了企业对各个员工之间公平的一面,但是长远来看并不科学,表现优秀的员工跟表现普通的员工能给企业创造的效益肯定是不一样的,完全的同工同酬会增长普通员工的懒惰思想,也会打消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长此以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的不断进步发展都会起到阻碍作用。还有一些企业管理人员,虽然对员工的物质提供还可以,但在员工表现优秀的时候缺少对员工的精神鼓励,导致各种优秀员工流失的现象也很常见。

(三)缺少对员工的培养及提供优异的发展通道

激励理论的缺乏在员工培养及提供优异的发展通道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很多企业对员工培养不重视,在员工培养及提供员工发展通道的工作中有很多不足,导致企业员工技能停滞不前,限制企业员工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进一步提升发展。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也对企业管理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引进激励理论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非常紧迫。企业对员工培养力度不够,会引起很多管理问题,员工流失率高涨,停滞的员工技能不能适应未来企业的发展要求等。如果这些管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找不到最佳实践,企业的发展进步速度会变得缓慢甚至止步不前。

二、在企业管理中激励理论应用的探索

(一)提升员工的物质激励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视员工的对企业的价值变得尤为重要,员工的重要程度已经超过其他企业资源,已然成为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该不断的探索员工各方面的需求,物质方面的需求是基础。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质量,提升员工的物质生活水平。企业应该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不断加大对员工的工资福利投入,对员工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大关注力度,并力求帮助员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不断提升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及工资福利待遇,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保持工作的激情及热情,不断刺激员工努力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关注对员工的精神激励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物质激励有所提升,但是员工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不仅是物质需求,员工对精神需求在需求中越来越重要。在激励理论中,除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也是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之一。企业在对员工的管理中,不但要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还要通过各种手段来满足并不断提升员工的精神需求。员工对精神需求迫切程度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物质需求。对员工的精神激励中,比如关注员工的个性特质,根据员工的兴趣爱好布置工作安排岗位,适度的满足新时代员工的平等沟通的要求;在员工完成领导布置的工作后给予适当的鼓励,或者是在会议上公开表扬优秀的员工,都能满足员工在工作中的精神需求。如果再能关注员工的身心发展,在企业开展EAP员工心理辅导,不断提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敬业度,对企业的发展将产生长远影响。

(三)不断完善企业的考核及激励制度

考核制度在企业的现代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与企业的发展关联度越来越高。企业在制定考核制度时必须考虑以公平为前提,这样才能保障在企业的发展、经营效益的提高。运用激励理论,不断完善企业的考核制度,尽量让考核公平,为员工的管理提供一个公平平等的环境。

企业的激励制度也需要逐步不断的完善。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虽然近几年常态化的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放慢了脚步,但是毕竟还在不断的进步,所以加强重视企业激励制度的完善,是保障企业不断壮大发展的基础。然后,激励制度本身也应该根据企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不断改革。当然对激励制度的改革应该建立在对员工真实需求的准确把握上,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只有这样不断完善企业的考核及激励制度,才能更好的驱动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篇2

关键词:激励理论 企业管理 经营者 经济体制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鼓励员工的行为,为追求的目标得以实现而奋斗的一种心理因素。21世纪以来,人类已经进入复杂多变的全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化、信息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成功的关键越来越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衡量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要想占据更多有利的市场份额,就要注重从人力资源的不断优化入手。激励作为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途径,从激励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历程来看,激励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日渐清晰,研究的领域和方法也逐渐的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平台。通过对激励理论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为企业实现长足发展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以下几点将对激励理论的新进展进行较之详细的说明。

1.倾向于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的约束和有效性研究

激励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通过外部和内部刺激的结合,激发人们去努力实现既定目标的内驱动力。已经存在的激励理论主要是从组织行为学以及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和分析的,而管理激励理论可以分成以人的动机和需求为研究出发点和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为出发点的两大研究类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激励过程理论体系比激励内容理论体系更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合理性,但归根到底都是以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为出发点的。随着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的心理发展趋势和特征越来越难以把握,与此同时心理因素会自然而然受到外界和内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原先的激励理论因不能一直持续作用于人的心理而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使得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的有效性和约束成为一大难题。因此,要想真正促使激励在企业经营管理者发挥着更大作用,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的约束和有效性研究成为激励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也是企业经营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激励工作的真正科学性在于以企业经营管理的工作性质和规律为基础,通过科学合理的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的设置和完善,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有效地约束和激励,才能使得企业在保持高效运转的情况下获得更旺盛的发展生机。

2.激励逐渐倾向于企业经营者

从传统意义上的角度分析,在企业采取激励措施的时候,所针对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员工,认为只要把对企业员工的激励工作做好,所有工作就能够在顺利的轨道中进行。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轨迹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指导意义,在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方面有着很大程度的工作欠缺。实际上,对于普通职工的激励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和普遍的,企业每个员工的的具体工作表现为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在对员工采取激励措施之时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等,从而为员工工作素养的整体提高和整个人力资源系统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企业经营者的主要任务就是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决策,像诸如指令、制度、目标和规范等无形的直接成果很难用简单的量化考核区衡量,其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影响企业整个系统的顺利运作和长足进步。

3.从激励方法的研究转向对经济机制的研究

在管理系统中,人处于核心的位置,因此,激励的真正任务就是使得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在更大程度上调动起来,发掘出更多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使得人的认识与所处的客观世界相协调。以信息资源的掌握程度举例来说,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管理者有着更强的信息优势,掌握企业内部和外界的信息都远远超于企业员工,这可以为企业拥有科学合理的决策以及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然而这其中也凸显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信息掌握程度的不对称性,即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员工所能掌握的只是局限性的信息资源,所对应的激励的方法和手段虽然可以暂时的调动员工的主动积极性与热情,但不是长久之计。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经济机制的设计理论,通过对最新的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企业本身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朝着企业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细节性的完善,让激励机制融入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去,与企业的经营发展以及利益挂钩。这种朝着经济体制研究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不仅是激励理论得以更加时代性的具体体现,更是企业经营管理达到科学合理局面的必要途径。经济体制的设计涵盖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市场机制的设置、政府运作机制的设置以及企业制度的设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激励方法的研究就显得不重要,而是要注重结合实际,在确立和完善良好的经济机制的情况下,为激励方法的不断创新提供强而有力的催化剂成效。

4.结语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激励理论是调动人的情感以及内驱力等的积极性艺术,为企业实现长足发展注入了更加新鲜的血液。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进程中,通过对激励理论发展新进展的研究,不断地根据最新时势不断地调整和完善激励模式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促使激励模式真正地发挥出重要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物业管理;预算管理;预算编制

一、 物业服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首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未雨绸缪可以说是生存必备的技能,对物业管理企业也当然是一样。全面预算管理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一种先进管理方法。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规划”和“控制”两大部分。若无规则,则无控制的依据,而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指按照企业决策方案,确定企业各项活动的目标,并表现为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现金预算等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表,借以预计未来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中,预算编制则是全面预算的重要一步,预算的编制和使用,作为评价业绩的标准,在管理上有时比实际结果更受重视。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先进性,物业管理公司在企业内部规范经济行为的各个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次,物业管理公司推出这样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管理机制也能起到协调公司经营,通过预算目标,编制,汇总和审查,执行和调整,评价和评估的分解作用,从而起到协调效果,为公司的规划和发展公司业务和提高公司自我意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再次,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部门的实施,可以起到很好的员工绩效的激励作用,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分解有针对性的战略目标,实施,控制到最终的具体实现,从而推动员工和部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当然,同时员工同时可以提高自己的待遇水平。此外,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高物业管理公司一直都面临的预算死板问题,是预算变得简单、方便和客观性。

二、 物业服务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

物业管理企业实施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导向的原则。企业相关管理部门将根据公司的情况来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发展战略,结合公司目前的情况,制定了企业年度预算、季度预算、甚至是月预算。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细分并开发适合自己的预算。 2.综合平衡的原则。这需要处理每个部门的局部和整体以及全面的预算平衡之间的关系。 3.全部成本的原则。将各部门预算管理费收入统一算到他们的成本中去。 4.重点支出项目重点控制原则。要想企业达到长期发展的目标,就需要对企业当中的核心竞争力进行重点培养,那些比较重要的项目要着重控制,不可随便的进行更改。①

预算编制步骤:1.审查平衡。财务管理部会和其他的有关部门对物业管理企业的各个单位的预算进行审查(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复查),有必要的话可以给他们提出适合的平衡建议,而且企业还要工作目标责任书,年度工作目标可以作为各个部门预算的修正依据。 2.批准。通过预算各部门(财务部、工程部、物业部、市场部和保安部)进行分析整理,企业的财务部门才能上报公司上级进行审议,报道给管理层。 3.发出的执行。企业年度预算提交管理层审批,然后去下发到各部门,分解落实到财务部门后执行。

三、物业管理企业全面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物业全面预算意识不足

物业管理公司目前所缺乏的预算意识,要么是预算目标单一。②因为大部分财务管理业务仍处于过渡阶段,很多企业仍然不熟悉该系统是比较全面的预算管理系统,比如全面预算管理,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优势,协调公司,激励绩效改进等,都还是一知半解,更何况引入这种制度呢?另外有一些物业管理公司思想比较局限,并不认为物业全面预算是必要的,所以对此也就抱着一拖再拖的态度,觉得只要国家没有明确规定需要全面预算他就没有必要引进这种管理模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国资委就应该起到引导作用,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在市场化的物业管理的背景下,提升水平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预算编制存在问题

1.预算目标单一,编制的预算没有成为实施战略目标的手段

目前,国内企业仍普遍使用传统的预算系统,无论是在预算编制,设计,实施,控制,都是基于一个个单一的目标预算为导向,如以成本为导向的预算编制,反映成本控制,反映现金流量的现金流量控制为导向的预算编制等。尽管有这些预算的编制也有一定的管理效果,但因为公司的核心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可以说是利润最大化,反映在预算上则是预算指标体系的策略的成功。因此,各种预算准备阶段的设计目标是相对简单的,而有战略导向的建立全面预算框架则是很复杂的。

2.缺乏有效的预算沟通,全面预算编制行为受局限

我国企业的财务预算的执行主要反映在最终监督和考核状况上,再加上很多企业的预算编制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尚未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全面预算框架,从而导致“财政预算完全所有的“错觉预算。有些公司是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上下结合的沟通,但由于企业的经济和技术领域的过于严格的划分使双方很难直接沟通和理解。并且使用相互理解而非用专业术语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导致预算编制和财务管理几乎没有什么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技术人员不知道在财务管理方面怎么执行预算。这种情况下全面预算的编制是极为不利的,将显著降低预算编制的效率,不能满足企业提高效率适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要求。

3.编制方法不灵活,编制的预算很大程度上存在主观性

编制预算方法对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和提高预算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的预算编制方法,常用的为企业增量法或削减法,因为递增或递减的预算编制简单方便,也给预算确定讨价还价留下空间的行为,同时也认识到历史水平的合理性。然而,较少的因素来考虑预算递增或递减的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反映瞬息万变的经营管理活动,再加上自己的预报的局限性,它们容易导致预算编制出与实际操作效果相违背,预算的实际效果就会相对窘迫,难以发挥预算的激励作用。

(三) 全面预算考核不足

主要体现在预算缺乏专门人员以及预算程序不一致的标准上。首先,物业管理公司,目前还没有相关部门正在做指导全面预算并介绍其特殊性,缺少充分的预算,包括与评估收入的预算、物业管理费用的预算、预算期间、物资采购预算成本和固定资产预算。内容是相当繁琐的,它必然导致预算评估阶段的短缺。

结论

物业管理企业在做好预算方面是必要的。上述全面预算的介绍,包括预算编制,预算管理的内容,预算编制的编辑程序以及预算的理论动机理论,都是需要综合考虑并遵循精确的原则的。全面预算编制与使用需要各企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深刻领会全面预算的理念,通过实施科学的预算编制模式给企业带来成功。相信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引入并在此推动下可以很好、更快的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作者单位:北京捷利物业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关晶:《物业管理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经营管理者》,2012年第10期

[2]孙言明:《企业全面预算的编制问题及对策研究》,《财经纵横》,2011年第4期

[3]陈洪:《浅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第11期

注解

篇4

摘 要:代表是政治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自汉娜·皮特金的经典著作《代表的概念》问世以来,西方很多学者们加入到对代表的本质和内涵的争论中。皮特金在语义分析的基础上将代表分为两个维度、五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代表概念的理解主要包含三个要素:以选区为基础的授权、责任以及为他人的利益而行动;同时,由于边缘少数群体对传统的以地域为基础的代表制的不满,很多学者开始集中关注非地域性的群体代表制;但是上述几种研究方式都是以议会为中心来考察代表,无法把握现实中存在着的议会领域之外的代表形式,为了统合现实中存在着的形形的代表现象,安德鲁·雷菲尔德试图作出一种一般化代表理论的尝试。为了更好地理解代表,建议应该对代表在不同领域或层次的内涵,做分类处理。这样既能体现出代表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又能分门别类地研究不同领域或层次中的代表,不致于发生领域的混淆或错乱。

 

关键词:代表;皮特金;标准解释;群体代表制;一般化的代表理论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68(2013)02-0039-06

代表是人类政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尤其在当代社会中,“代表”一词更是充斥在几乎所有的政治话语之中。作为政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代表这个概念如同自由、平等和民主等概念都是政治学中很重要的概念。它也同自由、平等和民主等概念一样,是西方的政治家、政客与一般宣传家所喜欢使用与最常使用的概念”[1](p.1)。 “代表”这一概念之所以被西方的政治家、政客或煽动家所喜欢,是因为在当代政治生活中,“代表”总是与民主、正义或正当性等价值理想联系在一起。对代表的不同态度,尤其是西方政客们的滥用,给政治学者提出了一个任务,即澄清代表概念的内涵。对概念的澄清正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首要工作,菲利普·佩迪特指出“未经检验的言语都是不值得言说的”,而政治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正是“检讨政治讨论和合法性的语言,检查作为这些语言起源的各种假设,探究这些语言与其他语言在多大程度上是相容的并探求新的、更宽广的、能够为政治争论提供框架的术语”[2](p.3)。尤其对于负载着价值内涵的概念,更需要政治学者做出清晰的界定和分析。

 

一、皮特金对代表概念的界定 大量的学者投入很多精力参与到对代表的研究中,在众多对代表相关问题的研究中,汉娜·皮特金的《代表的概念》一书对代表概念的界定和分类,是最经典、最具开创性的研究。研究代表理论的学者,无论是赞成还是批判,都无法绕开皮特金,必然要以她的著作为分析或批判的起点。皮特金对代表的研究,用她自己的说法,既不是历史分析,也不是经验研究,而是运用语言哲学的方法对代表进行概念分析。她首先认为代表虽然有多种不同的用法,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内涵,即代表Representation,意味着Representation,使某物再现。它意味着要使某种不真实在场的东西某种意义上在场,它本身蕴含着一种矛盾:既在场又不在场[3](p.9)。其次,皮特金认为给出一个一般化的关于代表的概念,无助于我们认识代表的复杂内涵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因此,需要分别研究每个视角或语境下代表的不同涵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代表的综合性理解。皮特金对代表的分类如下:

 

形式的维度:(1)授权型代表是指代表被他人授权去行动的人,这意味着代表获得了一项之前他并没有的行动的权利,而被代表者要对代表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这显然是一种有利于代表者的观点:代表是一个由先前之授权产生的“黑箱子”,在授权的范围内,代表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而无需承担任何责任,相反,责任要由被代表者来承担。如果代表越过授权的范围而行动,那他就不再是代表了。以此观点来看,对代表的发问只能是:他是或不是代表,而根本不存在他是好代表还是坏代表的问题。这种代表最典型的是霍布斯论著中的主权者[3](pp3840)。(2)责任型代表与授权型代表正好相反,它认为代表必须向被代表者回答他做了什么,代表要向被代表者负责,它认为作为代表要承担一种新的、特殊的义务,而非授权型代表那样享有某种权利或权力。这种观点主要的目的似乎是要指出代议制政府与其他政府形式的区别。但是,皮特金认为,无论是授权型代表还是责任型代表都认为代表是一种行为(Activity),是一种从代表产生之前或代表行动结束之后的行为,而且它们都认为只有人才能是代表或被代表者。它们都没能告诉代表是什么样子的、在代表期间发生了什么、一个代表应该做什么、如何判断代表的好坏[3](pp5558)。如果我们要追问代表是什么样子的或者代表实际是做什么的,这就涉及代表的实质性维度。(3)描述性代表,主要针对代表应是什么样子的或看起来像什么,即代表自身的特征。它认为代表要和被代表者具有相似性,代表的功能主要是像镜子或地图一样如实地反映被代表者的特征以及社会中存在着的公众的意见。它的功能主要是如实地提供信息,它不能提供有关代表应做什么、代表应如何负责以及如何评价代表的好坏的功能,这种代表只是被动地反映情况,而非作为积极的、主动的行动者[3](pp8990)。(4)象征性代表,指代表者无需与被代表者相似,同时它认为代表者或被代表者也无需是人。如国旗代表国家、总统代表国家、罗马教宗代表基督,等等。象征性代表主要诉诸人们的感情或非理性的心理,而非理性可证明的因素,以激发起人们的情绪,使之产生对代表或其所代表的对象的认同心理[3](pp.96100)。(5)皮特金认为无论是描述性代表还是象征性代表都无法告诉我们代表实际上做了什么,因此她引入最后一个维度,即:行动,它告诉我们代表实际上做了什么以及应该如何行为。这一视角认为代表的存在是为了为被代表者的利益而行动的,这就涉及在代表期间,代表者应该如何行动、代表者与被代表者之间复杂而动态的关系。只有从行动这一维度,我们才能够判断代表的行为、代表的好坏[3](pp112115)。

篇5

 论文摘要:随着国家主辅分离的要求,房产分离后如何实施物业管理成了目前多方探索 的问题。文章从分离房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为分离 的房产企业提供一些可以参考的实施措施。 

 

 按照国家关于企业主辅分离的指导思想,主辅分离的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随着大 量企业房产移交工作的完成,各项管理工作也摆上了日程。物业管理是住宅小区管理发展的 主要趋势,主辅分离原有房屋管理的滞后性、特殊性严重阻碍了推进。如何实行行之有效的 物业管理模式,如何使主辅分离房屋的管理工作走向正轨,是正在处于变革的房屋管理企业 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主辅分离房产存在的问题 

主辅分离房产是指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分离出、由房产管理部门接收、实行系统化专业 化管理的房产,实行委托经营、独立建账、独立核算的管理原则。主辅分离房产受历史原因 、管理体制及自身特点的影响,存在诸多问题。 

 1.接收的房屋设施老化严重,维修力度跟不上,欠账多。主辅分离房产大多建于上世纪80 年代,也有五六十年代的,楼龄相对较长,回报率已出现负值。原产权单位因经济效益差、 房屋长年失修失养,造成本体、公共设施设备老化十分严重,严重的甚至已经不具备再居住 的条件。小区内环境差,私搭乱建现象普遍,垃圾不能及时清理,道路损坏严重,虽然接管 后进行维修可以改善其状况,但是无法从本质上彻底解决,给日后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 困难。 

 2.房产管理档案不健全,管理混乱,各类资料不完善。给正常的房屋修缮和管理工作 带来困难,特别是各种证件不全,严重阻碍了接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房屋无规划、无用地许可、无开竣工报告,有的甚至未验收就进驻使用的现象比比皆是,给 日后的管理造成很大隐患。 

 主辅分离房产大部分由企业内部自行组建的房管科管理,带有浓厚的福利性,加之管理 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有限,无法实行专业、正规的管理。管理工作仍局限于管理与被 管理的关系中,住户对物业管理的服务概念淡薄,接管后在意识上需要一定时间的沟通,加 上企业经济效益低下造成的房产维修欠账,使管理工作处于失控状态。 

    3.资产庞大。原有房屋管理单位大多隶属于国家各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十分庞大, 分离时如果资产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将给新建立的企业造成很大的负担。物业管理行业属 服务密集型行业,附加值小,盈利率低, 再加上各种原因造成的收费率低,在管理经费无法保证而自身负担沉重的 情况下,将严重阻碍物业管理的进程,降低服务水平,形成发展的恶性循环。 

 

二、主辅分离房产的特点 

1.主辅分离房产属于自建自管或委托代管形式,福利性强。 

 2.主辅分离房产是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出的,由行政划拨方式转 移的产权和管理关系,政策性强,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3.住户自主意识差,对物业管理缺乏认知。 

 

三、主辅分离后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基于主辅分离房产的特点,要使其完全实现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的管理,真正与市 场接轨,融入到市场竞争当中去,必须做好相应的辅助引导工作。 

 1.确定可行的经营目标,制定良性的经营决策。 初次进入市场竞争的物业管理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在分离后必须要确 定切实可行的、适合自身水平的经营目标。同时经营决策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物业 管理企业必须制订出符合自己与市场现状的发展战略,既有利于日常管理工作的正常运作,又 可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目的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2.加大综合维修、整修力度,实行小区差别管理。对于零散户房产和成型的独立式住 宅小区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实施不同的标准进行收费。零散房多数插建于各种楼房 集中建设的小区内,对小区本身造成了不协调的影响。一旦这类小区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 这部分零散房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管理状态。而且这部分房产的接管不利于小区物业管理的 整体性,要加大其整修力度,整体规划,以便统一管理。 

 3.加大楼房集中的各类小区的公共设施维修力度和小区环境的整治力度。达到“绿、 静、美、安”,给住户提供一个舒适、清新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是提高物业收费律的重要前 提。 

 4.加强物业知识宣传和引导,培养住户物业管理的意识。主辅分离前的房屋管理长期 享受福利受产权单位不正规的管理,致使住户对房产管理认识较深,对物业管理概念肤浅。 因此接管后的管理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引导工作,引导住户走出传统管理模式,接受先进的物 业管理。通过日常的管理行为、宣传活动营造物业管理氛围,增强住户物业管理服务意识。 成立小区业主管理委员会,充分发挥管委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同物业管理企业一道共同做 好物业管理工作,体现物业管理的专业与自治管理相结合的优势,让住户真正进入角色,成 为管理的主人。 

 5.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物业管理企业所从事的一切活动要使业主称心、满意,其核心 就是要提供优质服务。在未来的市场中,只有提供 优质服务,物业管理企业才有生机。物业 管理中的服务工作,一是长期性,二是群众性。服务的时间较长,服务对象的范围很宽,遍布各 行各业,分布于各年龄层次各种文化教养水平的男女老少之中。借助社区文化建设推行小区 的物业管理服务。作为物业管理的推行者,自身素质、思想观念及服务水平将影响物业管理 的层次,因此要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应对主辅分离特殊的物业管理。工作的重心更倾 向于服务,推行体能服务、技能服务和智能服务,以形式多样的服务赢得住户的心。 

篇6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现代企业管理中,为了应付频繁的企业重组及人动,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便地编制本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规划方案,通过各种方案在系统中的比较模拟评估,产生各种方案的结果数据,并通过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为管理者最终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引入,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从以前的相对封闭变得开放,滞后管理变成超前管理,并使企业全体人员都能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来,从而真正实现企业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来讲,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代表了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庆石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关键点控制,主要选择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点项目和薄弱项目作为关键点的控制,包括对沟通、培训、风险控制和进度安排四个方面,以下就此四个方面进行分述:

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沟通方面的应用 众所周知,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用来解决人力资源部门自身的业务管理问题,比如人事信息、计算工资、考勤处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沟通无法突破本部门,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长期以来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角色,包括公司领导、部门领导,员工都无法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人力资源管理者也无法真正上升到企业的战略伙伴,部门领导的工作伙伴,员工贴心伙伴的高度上去。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正是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技术在沟通方面搭建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平台,使企业的各个层级的沟通变得顺畅无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企业高层,首先是人力资源信息查询于决策支持的平台,企业高层可以直接了解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这无疑有力的推进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向上的沟通效果;对于人事部门领导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其参与工作管理的平台,人事部门领导在所授权的范围内查询基层员工的人事信息,为其更有效的与基层进行绩效沟通提供了便利;对于基层员工,员工可以利用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查看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新闻公告、重要的招聘信息、培训信息等,并与分厂领导和公司领导进行电子方式的沟通,如领导信箱、留言板等。 可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沟通方面的关键点的控制,实现了企业自上而下的纵向沟通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横向沟通,有效的沟通途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一个稳定大局的作用。

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培训方面的应用 培训开发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对员工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涉及培训资源管理、培训需求获取、培训规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培训评估、培训档案管理、培训查询分析、培训统计报表等诸多方面。从培训需求分析到培训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培训管理的好帮手,它帮助企业的培训管理实现以下目标:

①支持培训自定义档案盒企业培训类别的设置,可对培训机构、教师、资料、设施和培训课程等培训资源进行管理,构建企业自己的培训体系。

②支持企业个部门和员工培训需求的调查、采集和分析。

③支持公司和各部门培训规划和培训活动的编制和审批。

④可对培训规划、培训活动和参训员工的培训费用在预算基础上进行控制管理。

⑤可对培训活动及其培训资源进行全面评估。

⑥对培训活动档案和员工培训档案进行统一维护管理。

⑦实现了培训开发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的信息联通。

⑧实现统计分析功能,提供企业各类培训活动和员工培训情况的统计报表。

⑨支持培训审批工作流程,可定义审批流程,实现培训工作自动化。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搜集的完整的流程数据,使员工个人的培训需求与企业发展计划相吻合,更有效的实现培训所得的技能和投资回报率相挂钩,将培训成本和培训效益的相互关系更容易量化,真正使培训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风险控制方面的应用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企业内部各种不同应用对于授权的要求是极其多样的。与此相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供了一整套非常灵活的基于对象权限和用户角色概念的授权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既可以授予用户系统预定义的权限,也可以根据应用需要,设置非常细微具体的权限控制,授权力度可以是交易、域,甚至可以控制到具体值。通过授权的控制,减少企业风险事件的发生。 为满足极其多样复杂的权限控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引进了面向对象的权限管理概念。若干个相关的需要被同时保护或检查的单元组合成一个权限对象,换言之,每个权限对象都是一些权限域的组合。一个权限对象的各个权限字段被分别赋予不同的值,就构成了一个权限。系统中权限检查与控制,就是针对它而进行的。同时,为了方便对于用户权限的管理和维护,系统又引入了基于用户角色授权的机制。一组权限可以被组合到一个权限轮廓文件或更进一步,一组权限或权限轮廓文件组合成一个复合权限轮廓文件。之后,再将得到的权限轮廓文件或复合权限轮廓文件授予一个或多个用户。相应地,这个或这些用户就获得了其中包含的所有权限,用户权限数据是在用户主数据中集中存放和统一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提供了大量预定义的能满足一般用户需求的权限轮廓文件。此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还提供了权限轮廓文件自动生成器,可以帮助管理员方便地生成满足各种特殊需要的权限轮廓文件,并分配给用户,有效的进行了风险控制。

4 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招人、用人、评人、育人、留人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每一方面都与组织内部各个层面的工作紧密相连,稍有脱节便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作,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全面建设与推行必须考虑到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配合。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为企业搭建了一个符合企业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信息化平台。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正逐步成为公司战略制定和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成为公司在新经济时代实现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最基本、最核心的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万科集团实施SA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经验.

[2]Sap全面概述.

[3]深圳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项目计划书.

[4]sap成功实施实地指南.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工程安全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从广义上来说,工程安全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建筑物本身的安全性,其施工质量是否符合相关的要求,是否能够在其规定的使用年限内保证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另一方面指的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就要从建筑企业施工智联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施工现场的人员安全管理方面,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安全管理的效率,从而实现安全生产,促进建筑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引发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

近些年来,建筑工程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然而,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施工的难度越来越大,而施工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如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不仅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安全事故的发生既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影响,本人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建筑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建筑工程自身特点,其存在着大量的高空作业、夜间作业等,而且要使用各种特定的、大型的施工设备,因此而造成了事故的多发。同时,建筑工程施工容易受到气候因素、降雪降雨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也会对工程带来一定的影响和隐患。另外,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建筑向着高空化方向发展,这也为施工人员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压力,所以也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施工人员自身因素的影响。

人是实施行为的主体,所以人的因素在安全事故的诱发因素中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人员的技术和素质不仅对工程主体的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施工设备的操作不熟练以及缺乏安全意识等,都是造成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施工现场往往聚集了大量的人员,会产生互相干扰而引发安全事故。

3.管理者的因素造成的。

事实表明,任何的安全事故都与管理者的管理不当或不作为有紧密关联,建筑行业的施工事故也不例外。由于建筑工程一般是一项t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勘测单位、施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相关政府部门等多个主体,因此也涉及多层次的管理者。另外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缺乏责任心、分工不明确、对事故的发生没有防范意识、抱有侥幸心理等都会对建筑施工的事故发生产生不利影响。

二、加强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面临的施工环境较为复杂,而且工程项目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任何生产形式的建筑工程,都应当遵循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1.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为了有效的提高工程安全管理的效率,作为施工企业,首先就要严格按照关于印发

2.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

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要对工程的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加强人员在生产控制能力方面的培养。为了能够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应当在日常的监理工作中强化安全生产的制度和规范,尤其是针对一些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工程项目,要充分发挥日常监理的作用,监理人员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持续的、全面的安全监督。如果发现不足和别弊端,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并且下达通知,对于较大的安全隐患则应当停工整顿,达到规范要求以后再进行施工。

3.加强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

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是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关键部分,也是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阶段,因此,要注重对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提高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对于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要对其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及时的整改,并且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具体应当包括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现场的工作环境进行严格的规范,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工程施工场地进行必要的围挡,对场地的临建设施和卫生管理等相关的工作进行标准化设计。保证工程施工现场达到安全、美观的功能,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工程场地使用水泥进行摊铺,是工程现场的环境质量得到提升,人员的工作环境也得到改善。

第二,建立健全施工现场监督安全制度,对危险源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作为项目经理,要根据相关的规范和规定,坚持定期对工程现场进行安全巡查,为危险源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同时可以加大巡检的力度,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并且制定检查与治理相结合的控制网络,督促工程现场的施工人员按照该体系严格施工。

第三,按照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流程。通过对多起工程安全事故的分析,大部分的事故起因是由于违反操作规程引起的,特别是违规作业、冒险作业所占的比重更大,虽然很多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经验,但是随着施工技术的日益发展,新的施工技术和材料越来越多的运用到建筑工程中,因此,要不断的对以往的操作规范进行变更和完善,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然而,行业中整体的事故率和伤亡率却而已随之居高不下,虽然国家在建筑安全生产方面非常重视,但是由于收到建筑行业资深特点的影响,其施工条件较为复杂,而且在安全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不健全,导致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有效管理,从日常工作以及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等方面出发,在提高建筑生产水平的同时,也促进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才能促进我国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熊成峰.做好建筑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J].1011.

[2]郭小兵.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及安全管理[J].中华民居,2011.

[3]尤志庚.浅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J].2010.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 管理

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相伴而生,随着Internet发展而发展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商务在全球发展起来,虽然最初只是少数的几家大公司通过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开展商务活动,并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的局面,但是随着1996年XML问世ing快速应用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应用发生了质的飞跃,真正超越大公司的应用范围而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现象。电子商务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互联网应用的飞速普及,大量的中小企业开始使用这一快捷方式,电子商务正在全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飞速发展着。

一、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指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商户及消费者的网上购物、网上交易及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不同于传统商业运营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电子商务包括基于WEB的全部商业活动,称作电子商业;狭义的电子商务是主要利用WEB以文本、声音、图象的处理和传输在网上进行交易,称作电子交易。电子商务是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并相互作用的必然产物,各国政府、学者、企业界人士都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对电子商务的参与程度,对电子商务加以解释和界定,因此电子商务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无论是何种类别的阐释,归纳来说都必须包括两个方面:即电子方式和商务活动,二者缺一不可。

二、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运用

(一)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建立创新型管理理念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若个企业仍旧运用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形式进行管理势必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这就要求企业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期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创新性管理理念的代表,电子商务独具优势,电子商务可以助企业的管理者持续做出组织创新、市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战略创新等,及时制定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电子商务促使企业面向世界,优化企业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个现代化的企业面向的绝不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世界。因此,现代的企业面临着一个十分现实且严峻的问题,即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先进的文化模式、企业现代化的管理组织、企业现代化的管理者等,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概念,企业管理现代化直接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很好地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否可以更好的生存发展。这个时候,电子商务就能体现出其重要作用了。电子商务能够为企业管理组织的现代化提供保证,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的现代化。

(三)电子商务帮助企业节约成本

电子商务使企业的采购成本有效减少,传统的企业采购方式是通过见面会、订货会等途径确定好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占用企业内部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电子商务的有效使用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谈判、交易,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企业用最少的支出就自身企业希望能够购买到的部件、材料等,从而将执照产品与原材料的采购相互结合,最终降低采购花费的成本,企业的经营成本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节约。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自身原材料的短缺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支出,有效改善企业的采购效率,确保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在市场营销管理方面拓展了销售市场

电子商务的电子营销方式借助于网络技术进行产品的宣传、销售等,大大拓展了销售市场的空间。

1.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销售,节约了大量的营销成本

通过网站展示等网络技术,企业可以不通过任何中介进行销售,直接和客户对话,把客户整合到整个营销过程中来,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及时与客户进行交流,不仅降低了交易费用和流通费用,而且提高了信息流动速度,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对公司产品进行宣传,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促销成本。

2.全面展示产品,节约销售成本

通过网络互动营销全面展示产品,使交易虚拟化,客户可以在网上浏览、挑选并下订单,理性的购买该产品。企业利用网上销售产品,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性能全方位的展示产品的内部结构、质量、价格及付费方式等,这样顾客不用出门就能更多的了解该产品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企业节约了销售成本,而且这样企业将以前支付给中介的费用折扣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合理降低库存,提高企业库存管理水平,增加企业资金的利用率

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为了保证履行供货合同,积压了大量库存,导致企业运费、租金、管理经费明显增加,无形之中提高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效益。在实施电子商务后,企业管理系统中合理运用电子商务的计算机系统准确清点库存,减少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使库存总量控制在最低水平。它利用电子传输手段,加强了企业间的合作,使资源超越时空的整合到了一起,企业间可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为实现零库存做了铺垫,从而大大节约了企业的开支。

(三)电子商务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进行人才招聘,通过公司网站可以全面了解应聘人员的详细资料,筛选出能力强、品德高、综合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不仅大大节省了人才招聘的费用、时间,而且提高了招聘的效率。企业员工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沟通,互相学习工作经验,分享信息、知识,共同增长技能,树立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电子商务缩短了研发与生产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研发与生产一种新产品都与一些固定的开销相联系,这些费用与时间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时间缩短,那么自然每件产品的固定开销就随之降低。电子商务环境下,大大缩短了研发及生产的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信息时代人们对服务的要求也随之上升,电子商务活动可以及时了解顾客的需要,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竞争对手的最新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对自己的产品作出适当的调整,提高产品在竞争中的抗冲击能力。(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洋,于泽.试论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0,(23).

篇9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一、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内容

首先,在进行正式的工程建设之前,要提前对工程管理作出明确且细致的管理方案大纲,通过评审后,可在工程建设中得以使用,且在监理合同中做出标识。依照管理大纲的实际内容,制定出适合工程建设的规划细则,使其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发挥作用。

其次,施工设计要在施工前,按照承包合同以及管理内容对工程施工进行设计,设计要符合工程的实际建设要求和特点,并且要对施工建设单位进行全方面的审核,查看施工单位是否满足工程建设所需的技术要求,完成审核后,将审核内容以及审核结果形成书面报告,以作为工程实际监管的重要参考。在正式展开工程建设后,依照电力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作出具体调整,施工作业指导书要经过监理部门的审批后方可实施。施工作业指导书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对施工所采取的具体技术进行规范与控制。主线路采取机械作业的方法进行振动和搅拌,较为特殊的施工线路要采取人工作业的方法,导地线采用液压方式进行连接操作,采用张力放线方法畸形导线和复合光缆的施工操作。在整个施工操作的过程当中,都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监督,并对工程实施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

最后,关于工程建设中所有的设计方案必须要由油管建立部门同意批准后方可进行实施,其中施工图的评审较为严格,要通过指挥中心、设计单位、工程承包单位的共同协商评定才能产生最终的效益,指挥中心要对会审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全程记录。投入使用后的设计方案不可随便更改,如有需要变动的地方,设计部门要进行变更报告,对变更的具体内容、变更原因、变更后新的技术方案以及工程的成本预算等都要做出明确的标识,设计变动报告要由监理部门和指挥中心共同评审,评审通过后可按照新方案进行施工建设。在电力工程完成建设后,工程的建设情况要与最初的工程设计相符,最终由监理部门和指挥中心共同签字,结束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

二、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电力工程的项目部素质普遍偏低。由于在项目部的筹建过程中,所选取的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管理经验,缺乏投资观念与合同意识,以至于在实际的工程管理中,从设备的选取和订货到工程技术的设计和敲定都严重缺乏专业眼光,只凭借施工经验来判定。由此很容易导致设备的重新采购,使得工程的成本超出预算范围。

2、在整个施工技术管理流程中,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是关键,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公司内部与用户电力工程有关的部门有业部、工程管理部和财务部。财务部负责各用户收取技术咨询费、工程款,向施工单位拨付工程款和向供应商拨付材料款和设备款,作用是十分明确的。其余的两个部门则在电力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分别担当各自的职责,这就出现部门间多次的交接,交接多会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进展。

3、在整个电力工程中尚有些欠缺和不完善之处。如在工程施工结束,进行验收后,应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决算,并经审核后,才能向用户收取工程余款和向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支付余款。但是再实际施工技术管理过程中往往就存在着问题与违规操作。

三、电力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1、提高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和劳务人员素质。这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电力工程企业要广纳高科技人才,在工程技术、施工人员的素质上把好关。同时重视在职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培养,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技术学习环境并为其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广泛利用国内外工程建设实践锻炼的机会,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以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2、健全健全责任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标准化体系,建立完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强化管理意识,规范管理行为,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

3、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专业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许多要求,主要是进度控制,同时也可以进行费用控制和资源管理。

4、优化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流程。电力工程招标流程结束后,由市场管理中心将招标结果或是非招标工程的落实情况通知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业务部,并把图纸转给公司业务部。由公司业务部将接到的通知存档。由公司业务部和工程管理部与用户、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召开施工前准备会,对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算由预算中心审查。由公司业务部向用户收取工程预付款,并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委托协议”。由公司工程管理部向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拨付工程预付款。由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管理人员和用户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进行工程质量检查等工程管理。

5、严格遵守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施工,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制度:种类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资格方可上岗;所有新工人包括新招收的合同工、临时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做到整“五定”的要求,即: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验收入。必须把好安全生产的“七关”标准,即:教育关、措施工、交底关、防护关、文明关、验收关、检查关:必须建立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并有现场领导带班。对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国网公司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本制度,在安全文明施工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施工队或个人,由工程项目部在工程施工期间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工程项目部每月组织对各专业施工队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一次量化考核评比,并根据检查评价结果给予奖励或处罚。对检查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施工队罚款。

四、电力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的需求量必将越来越大。电力工程的兴建是满足我国臼渐增长的对电力的需求的必然举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电力工程施工中不然离不开技术的应用与管理,并伴随社会的进步,技术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相应的,技术管理可以使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技术运用更加合理而规范,这样不仅提高了电力工程的施工效率,也弥补了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不足,进而保障了电力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技术管理作为电力工程施工中越来越不可缺少的部分,必将随着我国电力工程的建设而日渐完善并被广泛应用,最终成为电力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管理项目。

五、结语

电力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是一门科学,不断地探索技术管理的新思路,探寻更为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与技术,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保障工程顺利完成是每个电力工程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必须锲而不舍地学习、探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总结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完善电力工程管理及技术标准,保证施工优质,在满足社会对于电力需求的同时,在激烈竞争的电建市场中,使企业能更好地生存、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关键点 控制

0 引言

现代企业管理中,为了应付频繁的企业重组及人动,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便地编制本企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规划方案,通过各种方案在系统中的比较模拟评估,产生各种方案的结果数据,并通过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为管理者最终决策提供辅助支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引入,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从以前的相对封闭变得开放,滞后管理变成超前管理,并使企业全体人员都能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来,从而真正实现企业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来讲,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代表了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庆石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关键点控制,主要选择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重点项目和薄弱项目作为关键点的控制,包括对沟通、培训、风险控制和进度安排四个方面,以下就此四个方面进行分述:

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沟通方面的应用

众所周知,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用来解决人力资源部门自身的业务管理问题,比如人事信息、计算工资、考勤处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沟通无法突破本部门,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长期以来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角色,包括公司领导、部门领导,员工都无法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来,人力资源管理者也无法真正上升到企业的战略伙伴,部门领导的工作伙伴,员工贴心伙伴的高度上去。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正是从“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利用网络技术在沟通方面搭建了一个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平台,使企业的各个层级的沟通变得顺畅无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于企业高层,首先是人力资源信息查询于决策支持的平台,企业高层可以直接了解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这无疑有力的推进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向上的沟通效果;对于人事部门领导而言,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其参与工作管理的平台,人事部门领导在所授权的范围内查询基层员工的人事信息,为其更有效的与基层进行绩效沟通提供了便利;对于基层员工,员工可以利用人力资源信息化平台,查看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的新闻公告、重要的招聘信息、培训信息等,并与分厂领导和公司领导进行电子方式的沟通,如领导信箱、留言板等。

可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沟通方面的关键点的控制,实现了企业自上而下的纵向沟通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横向沟通,有效的沟通途径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一个稳定大局的作用。

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培训方面的应用

培训开发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对员工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涉及培训资源管理、培训需求获取、培训规划制定、培训活动组织实施、培训评估、培训档案管理、培训查询分析、培训统计报表等诸多方面。从培训需求分析到培训评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企业培训管理的好帮手,它帮助企业的培训管理实现以下目标:

①支持培训自定义档案盒企业培训类别的设置,可对培训机构、教师、资料、设施和培训课程等培训资源进行管理,构建企业自己的培训体系。

②支持企业个部门和员工培训需求的调查、采集和分析。 转贴于

③支持公司和各部门培训规划和培训活动的编制和审批。

④可对培训规划、培训活动和参训员工的培训费用在预算基础上进行控制管理。

⑤可对培训活动及其培训资源进行全面评估。

⑥对培训活动档案和员工培训档案进行统一维护管理。

⑦实现了培训开发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的信息联通。

⑧实现统计分析功能,提供企业各类培训活动和员工培训情况的统计报表。

⑨支持培训审批工作流程,可定义审批流程,实现培训工作自动化。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搜集的完整的流程数据,使员工个人的培训需求与企业发展计划相吻合,更有效的实现培训所得的技能和投资回报率相挂钩,将培训成本和培训效益的相互关系更容易量化,真正使培训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3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风险控制方面的应用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企业内部各种不同应用对于授权的要求是极其多样的。与此相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供了一整套非常灵活的基于对象权限和用户角色概念的授权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既可以授予用户系统预定义的权限,也可以根据应用需要,设置非常细微具体的权限控制,授权力度可以是交易、域,甚至可以控制到具体值。通过授权的控制,减少企业风险事件的发生。

为满足极其多样复杂的权限控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引进了面向对象的权限管理概念。若干个相关的需要被同时保护或检查的单元组合成一个权限对象,换言之,每个权限对象都是一些权限域的组合。一个权限对象的各个权限字段被分别赋予不同的值,就构成了一个权限。系统中权限检查与控制,就是针对它而进行的。同时,为了方便对于用户权限的管理和维护,系统又引入了基于用户角色授权的机制。一组权限可以被组合到一个权限轮廓文件或更进一步,一组权限或权限轮廓文件组合成一个复合权限轮廓文件。之后,再将得到的权限轮廓文件或复合权限轮廓文件授予一个或多个用户。相应地,这个或这些用户就获得了其中包含的所有权限,用户权限数据是在用户主数据中集中存放和统一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提供了大量预定义的能满足一般用户需求的权限轮廓文件。此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还提供了权限轮廓文件自动生成器,可以帮助管理员方便地生成满足各种特殊需要的权限轮廓文件,并分配给用户,有效的进行了风险控制。

4 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招人、用人、评人、育人、留人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每一方面都与组织内部各个层面的工作紧密相连,稍有脱节便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作,所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全面建设与推行必须考虑到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配合。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施为企业搭建了一个符合企业长期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信息化平台。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正逐步成为公司战略制定和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成为公司在新经济时代实现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最基本、最核心的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万科集团实施SA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经验.

[2]Sap全面概述.

[3]深圳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MySAP.co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项目计划书.

[4]sap成功实施实地指南.

[5]sap实施宝典.

篇11

关键词:新形势下;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房屋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已经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房屋建筑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所以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质量,避免埋下安全隐患,使房屋建筑实现其经济效益。

一、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导致房屋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施工管理人员没有按照施工项目的管理标准进行管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由于不当的管理所引起的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1、施工队伍素质差,管理乱

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多为农民工,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整体素质较低,专业技能也不高,对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的意识也相对薄弱。施工人员对施工图纸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盲目施工,施工程序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这样就会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对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的管理不严

施工材料和设备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很多企业没有对其进行足够的重视,很多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和存放缺乏相应的制度。在选购原材料时没有按照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也没有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都是管理人员粗略的计算,这样材料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对于材料的保管、使用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材料的使用情况没有准确的反映施工现场的情况,无法合理优化配置资源。

3、施工管理制度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没有规范的防护机械设备,没有足够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施工秩序不规范,这些都很容易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特别是工程中的一些隐蔽工程或者重点工程,如果不严格按照施工的规范进行施工,施工质量就得不到保证。施工人员缺乏对施工技术的创新,导致了技术水平低,方法落后,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4、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房屋建筑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但是他们大多数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施工技术与安全培训,也没有相关的职能证书,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都较低,缺乏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可能会给房屋建筑施工带来安全隐患。此外,由于建筑施工人员大都是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专业技能也不高,在施工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5、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

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会进行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移动工房,水电设施等,这些都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影响。房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污染源,比如,大气污染、固体垃圾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等,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就会影响施工现场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房屋建设过程中的噪声污染存在于施工的整个过程,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此外,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的固体垃圾污染也很严重,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废渣、废包装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等,会对周围的大气环境与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加强房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1、构建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体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推进,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有关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施工管理标准已经不能与日益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因此,对现代化的房屋建筑施工体系的构建是时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比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利用计算机软件来优化建筑设计,以此来控制房屋建筑的质量。利用移动远程监控技术来对建筑施工的关键工序以及隐蔽工程进行实时监控,还要引进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对建筑材料以及施工设备进行质量检测。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保证工程质量。

2、提高管理人员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意识

房屋建筑施工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是因为施工管理人员没有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做到位,比如质量管理、施工技术管理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相关的技术人员以及质量监督人员没有认真履行监督的职责,缺乏质量管理的意识,这样房屋建筑施工中就会有很多难以控制的问题出现,给房屋建筑工程埋下了严重的质量隐患与安全隐患。

3、加强对施工设备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是构成工程项目实体的物质基础,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同时材料成本也占到工程总成本的70%左右,从经济和质量的角度分析,加强对材料的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首先,工程施工之前就要做好材料的选购方案,准备好材料,避免延误工期。在选购材料时要严格把握质量关,从源头上保证工程的质量。对材料的保管和使用工作也要做到位,避免浪费。

4、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其稳定性,所以,技术人员要为施工人员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减少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在施工过程中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企业也要做好施工人员安全方面的工作。

三、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意义

1、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影响着工程的综合管理水平

好的管理方式不仅能保证工程的质量,还能够降低工程的成本,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措施对保证工程质量、工程的顺利实施,调度施工材料都有重要的作用。

2、房屋建筑施工质量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下,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行业的竞争其实就是成本的竞争,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大对自身的管理与控制,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支出,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房屋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影响着项目的整体质量

房屋建筑施工阶段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所以,企业要加强对这个阶段的质量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优化技术方案,在技术、工艺、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保证施工方案能够顺利实施。

四、结语

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房屋建筑施工的管理,尽量减少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事故与安全事故,虽然目前房屋建筑施工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只要企业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就一定能改善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要加强与建筑单位的配合,共同为提高房屋建筑项目的质量努力。

参考文献:

[1]叶苗苗.浅谈房屋建筑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2)

[2]全裕利.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

[3]王文超.浅析房屋建工程房屋建筑施工的策划与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

篇12

[关键词]农电 安全生产 管理 问题 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43-01

农电安全生产是保证农业发展的前提,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应用大量的电力设备,供电单位一定要提高供电服务的质量,保证电能供应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停电现象。农电生产应减少农电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降低农电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管理,保证农电生产的安全性。

1、农电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操作不规范

有的农村配变电所建造的位置并不合理,设计人员只考虑到维修方便以及实用性问题,没有考虑设备吊装以及运输的方便行,由于考虑不够周全,设计人员缺乏长远的眼光,在安装位置的选取方便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在安装时有的工作人员还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安装的程序不恰当,这增加了安全隐患,给后期的维护与保养带来了难度,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2 农村电网发展滞后

我国农村的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国家出台了相关惠农的政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农业,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在农作时利用较多的电力设备,对电能的需求量增加了,由于电网发展比较滞后,经常会出现低电压现象。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电网建设比较缓慢,这主要是因为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农村电网发展总体滞后。电网出现故障的频率升高了,这增加了维护的费用,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通信网络的全光纤覆盖程度比较低,农村电网实现智能化发展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1.3 信息化实用水平不高

农村地区人民的文化程度一般不高,信息化技术也没有普及,农电人员没有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化知识不够了解,不利于实现电网信息化管理。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对网络数据进行录入,对变电器进行合理的调节,还要做好电费的核算工作,只有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管理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才能减少失误的出现。由于农村地区信息化实用水平不高,电网信息很容易发生泄露,不利于实现电网的安全运行。

1.4 农电运作机制不够完善

农村电网采用的是直管、股份制、代管综合管理的方式,其限值了电力企业的投资、融资渠道,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前运行机制下,电网公司的规模很难扩大,农电生产系统比较复杂,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优化,管理效率也比较低,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对电网的运行机制进行改进与完善,提高管理力度,避免出现权力交叉的问题。

2、农电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预防策略

2.1 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农电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管理人员应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管理技术,对电力工作人员进行必要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素养,从而对电网存在的故障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与修护。电力工作人员还要具有较高的责任感,掌握专业的维修技术,从而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加大对违反规定章程、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等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督查的对象明确与正确,确保督查的强度够大,着实把监督体系的功效发挥到最大程度,督查对象要从每一个电网管理人员入手,对各级人员进行深入有效地管理,使他们能够在其位谋其政,培养他们安全管理与遵规守纪的习惯。

2.2 加强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确保电网安全

增强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对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电网分析与研究,对单位的负荷量进行实时的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电网的运作呈现超负荷的状态,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立即做出应对方案,并予以迅速、有效的解决,把一切可能遇到的安全事故和故障整理好,以便于迅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灭各种安全隐患于摇篮当中。加强省级和市级在电网调度方面的配合与协作,以期通过配合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此外,不能忽略了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它是电网生产管理系统遵循的重要依据,最后就要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共享。依靠提高信息管理的自动化、电子化来提高农村电网的生产和管理水平、管理效率。

2.3 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确保电建安全

基建安全管理首先强调安全方案的提前制定,施工的安全目标应该得到明确的体现和落实,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环节予以标注,使得管理人员有一个思想上的准备,此外还要保证生产投入的安全性。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故障,所以,对电力系统的维修与维护是时常发生的事情,而安全维修的重要基础和必要依据就是运行设施上的标志,一般都会提醒相关人员注意安全,起着警示作用。维修工具一定要专业,质量一定到达到规定的标准,维修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全面、到位,防护品的安全性要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最终实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规范施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坚决落实目标责任制,对违反安全施工原则的行为,一定不能有任何宽容,要进行资金上的惩罚,并进行通报批评,以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2.4 加强农电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

一是加强基层班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国家在电网运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供电所安全生产管理、线损管理、电压无功管理、供电可靠性管理和应急服务管理。 对非直供直管县级供电企业的人员、资产、负债、历史遗留问题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如果地方政府予以支持和赞同,并且不超出国家的规定,就可以体制改革方案的制定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加快完成部分县级供电企业直管改制的速度和效率。

3、结语

农电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供电公司应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以及持续性,避免电网经常出现断电行为。电力企业的技术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责任感,认识到供电系统稳定运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供电单位还要制定健全的监管制度,农业部门应制定农电安全生产的相关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保证农业的生产力,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稳定的发展。我国农村电网发展比较缓慢,农电生产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策略,才能提高农电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贤建.农电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农村电工,2012,6.

篇13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企业运行体制的不断改革,企业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日渐复杂多变,管理控制模式与企业实际运行状况脱节的现象频频发生。预算管理承担者企业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对企业整体运行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渐显现。房地产企业正面临极大的调节控制风险,而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有效控制运行风险的关键途径。房地产企业应科学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与发展特点,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细化,从管理组织机构、预算管理流程、信息管理系统、管理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四个方面切实构建高效、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一、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科学、合理的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与完善是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和关键,同时也是企业高效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比较单一,各级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关系不甚协调,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工作质量。新时期的房地产企业应科学分析内部运行管理特点,积极借鉴其他房地产企业成功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建立案例,结合行业预算管理标准及人员配比要求与规范,建立扁平化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根据房地产企业实际运行管理特点与预算工作状况,房地产企业应建立起具有完善的预算决策层、预算管理层、预算执行层的组织管理体系,同时,在决策层设立董事会与预算管理委员会双层结构的决策管理部门,负责房地产项目整体预算管理体制与管理目标、管理流程的制定与调整,并负责对管理层与执行层提交的阶段性预算管理工作结果与分析进行综合审核;在预算管理层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负责对决策层下达的制度及规划进行细化、下发和管理协调,完成企业日常预算编制、分析、协调、考核、监督等工作,并将执行层工作过程中提出的建议上传至决策层;在执行层设立专门的职能部门与项目部门,复杂执行管理层下达的预算管理工作。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董事会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部门职能与项目部门的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模式。

二、优化预算管理流程

房地产企业日常运行管理中的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分析、考评等预算管理环节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环节工作中的不足多来源于预算管理流程的缺陷,因此,全面优化预算管理流程,是协助房地产企业高效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首先,房地产企业应切实根据各级预算目标进行预算管理流程的层次划分,并进一步将每个管理层级的工作细分到具体的操作项目与人员匹配工作,有效协调高效的预算管理工作与最低的预算管理成本之间的关系。

科学分析企业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分析、考评等预算管理工作性质与特点,结合以往预算管理经验,充分借鉴其他房地产企业成功的预算管理流程优化案例,严格依照我国财务部颁布的预算管理指导意见中“上下结合,分机编制,逐级汇总”的预算编制要求,进行预算流程的全面改善,紧扣企业不同环节中的工作管理目标与管理原则,切实简化各环节的管理工作,并考量不同环节、不同工作项目的可行性,根据管理机构中各层级反应的流程操作难点与问题,进行进一步的预算管理流程调整优化。

三、完善预算信息管理系统

当前的房地产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并不十分符合企业预算编制、分析、管理、监督、评估特点,与企业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的预算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现象,导致企业部门之间所掌握的行业信息、房地产预算实况等信息产生严重的不对称问题,严重影响企业预算准确度,降低了决策层、管理层及执行层对预算信息的敏感度。因此,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成为房地产企业健全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式。

房地产企业应切实根据企业日常运行管理中的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分析、考评等预算管理工作实况,确立不同工作环节与不同工作项目中的预算管理工作责任主体,并准确地将各项目环节中的责任主体串联成完整的预算管理责任网络,为企业后续预算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建立与完善企业环节与项目预算管理工作责任网络的基础上,房地产企业应进一步将项目与环节责任主体网络细分为预算投资、预算利润、预算成本费用三个中心阶层,进一步完善预算信息管理系统。

预算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预算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全面地搜寻各环节、各预算管理项目开展实况与责任主体职责履行状况,对搜寻到的信息进行全面整理分析后,将处理完毕的预算管理信息分发、传递至各个职能部门、项目部门及管理层、决策层,反映企业预算管理阶段实施状况,辅助执行层、管理层、决策层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阶段运行成本、利润等信息。

四、建立并完善预算管理预警系统

房地产企业正面临调控风险不确定和风险无限增大的困境,预算编制、执行、监控、分析、考评等预算管理环节均存在潜藏风险,现金流量监管力度不足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低迷,良好的预算管理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增强对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各管理层管理工作及内部现金流量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的关键途径。可见,完善的预算管理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利用,是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系统正常、有序运行的关键所在。

房地产企业预算管理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工作应切实根据企业总体预算管理规划与目标实施,对预算管理项目与环节中的可计量因素进行指标预警法控制,系统中的指标预警设施灵活根据相关指标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在指标超出既定范围时发出预警;预算管理决策层及管理层、执行部门可根据部门以往的执行情况和现实的执行情况帮助各个执行部门建立不同的预警区域,完成预算管理监控工作;对于预算管理中的不可计量因素,通过因素预警法实施监控管理。不可计量因素的监控管理工作中设计的因素虽大大少于可计量因素,但各因素对整个预算管理系统的影响程度要大得多,控制预警机制的制定需决策层与管理层共同参与。

五、结束语

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应注重阶段性和系统性,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基础和前提,科学分析行业发展趋势与发展特点,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细化,从管理组织机构、预算管理流程、信息管理系统、管理预警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四个方面着手,建立起与企业运行管理特点及总体发展战略相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帮助房地产企业有效降低运行管理风险、提升运行水平与效益。

参考文献:

1.崔亚娟.关于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3).

2.魏凌.房地产企业如何做好预算管理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3.孙焱.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21).

4.杨肖女.我国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

5.赵丽蕊.关于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时代经贸,2010(2).

篇1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设备管理;应用

前言:近年来,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企业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设备管理作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动态管理目标。因此,加强对计算机技术在设备管理方面应用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一、设备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自身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性,能够对企业运行设备实现实时监督和控制,不仅是企业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目标的前提,其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运用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能够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储存等处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设备运行实际情况,并为日常设备管理和维护提供支持[1]。

其次,在设备管理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与此同时,通过精准的计算,能够为企业科学购置设备提供可行性方案,另外,计算机技术也同时兼顾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在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积极推广和普及计算机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二、计算机技术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国内外计算机技术实际应用情况可知,国外计算机技术设备管理工作很普遍,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势在必行。计算机技术涉及范围较广,其中每一个部分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差异。

(一)建立完善信息结构,提高细节管理水平

信息结构作为设备管理的基础,其准确、专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细节决定成败”,企业设备较多,为了能够避免遗漏某一个设备,按照功能将设备进行分类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例如:控制层、执行层等,并明确每一个层次管理人员的职责,将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在完成基础分层后,还需要对每一个设备进行分类,例如:设备用途、性质等,为构建信息技术结构奠定基础,从而对设备进行合理的组织,开展有序化管理。

(二)使用设备管理软件,科学、合理管理设备

企业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寿命周期管理费用,通过NC管理软件对设备运行相关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得出其寿命周期、检定情况,为企业制定维护方案提供支持;另外,针对设备更新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设备改造和更新产生的费用进行计算,在出现维修设备费用超过更新设备费用、设备已经超过寿命年限等情况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济等实际情况,制定设备采购方案,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也避免了盲目购置设备而造成的资金浪费。通过计算机技术参与设备管理,不仅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也能够减少成本投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

(三)引进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设备状态考核

质量管理体系作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指标,可以将设备经营、规划等方面作为基础,分析其重要层次而进行的强化重点的改进和优化方案,在设备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可以安排专门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数据考核、研究,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递交给上级管理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调整和优化,确保设备稳定、安全运行。将质量管理体系纳入到设备管理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设备管理水平,还能够规范设备管理工作行为,促使设备管理逐渐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

(四)重视设备故障分析,保障生产稳定运行

设备运行过程中,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各类故障,例如:腐蚀、检修等,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在确保设备运行的前提下,诊断出设备故障发生位置及造成故障的因素,计算机技术主要通过简易及精密诊断两种途径实现对设备的监测,后者较前者而言,主要是增加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一步诊断,以此来提高诊断准确性,通过故障诊断,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修复,从而保障生产活动有序进行,避免由于故障导致停止生产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五)构建预警系统,实现预防和治理结合

技术人员通过利用计算机预警系统对故障进行观察、记录等,了解和掌握设备故障产生的原因,例如:工作强度、环境等因素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发现其中的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预警方案,规避设备突发故障,另外,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预警方案进行设备维护,从而确保设备安全、稳定性[3]。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将计算机技术融入能够实现动态化管理,是提高企业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企业要掌握计算机技术特点,重视计算分析工作,引进KPI体系,构建预警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建设,确保设备稳定运行,从而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维萍.基于计算机技术实现设备综合管理的探讨[J].装备制造技术,2010,18(03):259-261.

[2]焦德志,李雁飞.计算机技术在林业企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20(0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