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青春期情绪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生正值青春期,满腔热血给了他们容易冲动、脾气火暴的性格。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中,很多学生由于冲动而搞僵或破坏了这些关系,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冲动的情绪其实是最无力的情绪,也是最具破坏性的情绪。许多人会在情绪冲动时做出使自己后悔不已的事情来,因此,应该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自己冲动的情绪。
(一)用暗示、转移注意力法。
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采取言语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言语暗示如“不要做冲动的牺牲品”“过一会儿再来应付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等。转移注意力转而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或去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更加强烈。比如,忧愁者越是朝忧愁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忧虑的理由;发怒者越是想着发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发怒完全应该。
(二)运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
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你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比如,当你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如果你顿时暴怒,反唇相讥,则很可能让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自然于事无补。但是,如果此时你能提醒自己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对方反而会感到尴尬。
(三)在冷静下来后,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在遇到冲突、矛盾和不顺心的事时,不能一味地逃避,还必须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你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分析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双方分歧的关键在哪里;②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③思考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难以接受的,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④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并采取行动,逐渐积累经验。
例如,小明这几天情绪不好,因踢足球和父亲发生了矛盾:父亲希望他放弃钟爱的足球,专心学习;小明自己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不愿放弃驰骋绿茵场的梦想。明确了分歧的所在之后,接下来就要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哪些了。
方案有如下四种:①放弃足球训练,专心学习;②放弃足球训练,也不专心学习;③坚持足球训练,因此影响学习;④合理地安排时间,既坚持足球训练,又兼顾学习。其中,第二、第三套方案是父亲不会接受的,而第一、第二套方案则是小明不愿接受的。第四套方案可为双方接受,不妨一试。
(四)平时可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耐性。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特点;对策
11、12岁至15、16岁的青少年,我们把他们划分为青春期阶段,这个阶段是介于儿童和成人的过渡阶段,是人生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记忆力、认知能力、逻辑思维的发展能力都达到了人生的顶峰,但同时,也会遇到许多的压力、矛盾和危机,导致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迅速而又不平衡,复杂而又矛盾重重。所以又有很多社会学学者将这一时期的少年归为边缘人,他们地位的不确定性和社会向他们提出的要求的不确定性,使他们产生了许多特殊的心理问题。
一、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
1.心理发展的成人感与过渡阶段生理发展半成熟状态的矛盾是青春期最基本的特点
青少年处在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生理上的发展逐渐成熟,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应该享有与成人同样的社会地位,并且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和信任。但实际上他们过高的评价了自己的成熟度,他们的认知水平、社会经验、思维方式都还处在半成熟状态。因此就出现了自我认知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2.心理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青少年情绪和心境的发展呈现出波动性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青春期早期,容易出现烦恼增多,以及莫明其妙的消极情绪,并且时常会感到孤独和压抑。在这个时期,青少年常觉得别人不能理解自己,不能体会到自己的心情,从而将心灵封闭,不愿与他人交流,尤其是对自己的父母和师长;但另一方面,很多的烦恼和负性情绪又使他们迫切想找一个能够推心置腹交流的朋友,渴望得到他们的安慰和了解,来克服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封闭与开放并存,是青春期一个重要特点。
3.青少年独立意识增强与渴望精神依托并存
青春期青少年已进入心理断乳期,他们强烈地要求摆脱成人的监管,渴望独立自主,渴望自由自在,对父母老师的各种教诲或命令,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抗,或内隐,或外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逆反。反抗的主要对象是父母,有时也具有迁移性。虽然青少年强烈要求独立,积极争取自主,希望拥有自己的决定权,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压力、矛盾和困惑,他们敏感的心灵又害怕失败,害怕受挫,因此在精神上,他们仍然渴望得到成人的支持、理解和保护。
4.青少年情绪两极化特征明显
青春期青少年情绪起伏变化很大,稳定性较差,有非常强的自尊,无论在集体、同伴中,还是在公众前,都希望得到尊重和喜爱,如获得成功,就会出现优越感和成就感,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如遇到失败,就会有强烈的挫折感,从而出现抑郁、消沉。青春期青少年往往存在情感体验扩大化,对成败体验过于绝对化,难以将主观与现实相统一,情绪多变。
二、青春期青少年心理发展问题的应对
青春期又称为“逆反期”或“消极反抗期”,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复杂而不理性,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对他们的一生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1.要理解逆反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
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是他们一生发展的鼎盛时期,身心发展迅速而又异常敏感,青春期能否顺利度过,能否减轻他们将要面对的挫折和危机,对孩子的一生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老师要正确理解青春期现象,认识到青春期是一种发展性现象,是人的心理发展的一个正常阶段,孩子在青春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反抗都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化解内心不平衡状态的一种正常行为,父母师长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到逆反期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2.要正视青少年逆反期出现的各种状况,做好心灵沟通
青春期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历程,其心理变化依孩子的个体情况而不同,但作为父母师长,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据统计,有90%的孩子有心事不愿同父母说,因此,改变居高临下的教育方式,家长应从根本上融洽和孩子的关系,维持和谐的沟通方式,尽量多抽出时间来与孩子进行民主的讨论,与孩子成为可以平等交流的朋友,得到孩子的信任,为青春期应对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了解青少年的内心矛盾焦点所在,正确解决和调整自我认识
青春期青少年生理发展迅速,导致心理或自我意识发展的成人感与过渡阶段半成熟状
态的矛盾成为青春期最基本的特点,也是青少年内心矛盾的焦点所在。青春期处在由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心理发展水平从本质上并未达到完全意义上的成熟,所以父母师长总是把他们当成不谙世事的孩子,但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成人感,又在心理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因此父母师长对儿童认识显然存在滞后,所以必然与孩子的认识产生冲撞。要正确认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了解这一阶段出现的各种需求,是父母师长必修的功课。
4.正确处理青少年青春期的各种喜好
青少年在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对自己的外貌、个性发展,以及能力发展都强烈关注着,因此在这个时期,孩子可能会出现穿着追求个性化,个性追求独立化等现象,尤其是对网络的依赖和痴迷,作为父母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必要的时候,学着进入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们的喜好,争取与孩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达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5.正视青春期青少年的要求独立自主的需求
青春期青少年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精神和行为自主,要求社会地位平等,反抗父母或
其他方面的控制,这是发展性的需要,儿童的发展观是主动的、前进的,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而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一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容易使父母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当孩子的行为偏离了父母预设的轨道,父母的干涉就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及消极对抗,甚至产生不可逆的行为。所以父母应正确认识到青春期是儿童发展的必经之路,采取双向的、互动的、平等的交流和教育方式,重视孩子的自主需要,重视孩子的家庭地位,赋予他们更现实的民力,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波动时期。
青春期是个成长的时期,青少年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得到了飞速发展;青春期是个过渡的时期,从儿童到青年,逐步走向成熟;青春期是个反抗的时期,要求人格独立,要求地位平等,使他们积极努力地适应社会;青春期是个变化的时期,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逐步成熟、更加符合社会规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让孩子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是作为父母或师长必须积极面对的重大责任。
【参考文献】
1.程正方;《学校管理心理学》;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决定》精神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关怀女孩健康成长为重点,在全县学校特别在中学生中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青春期必备的知识,引导学生抵制不良的信息侵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目的
1、提高青少年的青春期健康知识水平,培养青少年科学的健康概念;
2、帮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身心的各种变化,认识这些变化的正常性和必然性,引导他们对这些变化持有正确的态度;
3、引导青少年逐步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及和谐交往的人际关系;
4、帮助青少年掌握有利于缓解青春期变化带来的压力,使他们具有处理各种矛盾、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知识、技能;
5、培养青少年自尊、自信、自爱和维护基本权利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其具有把握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的能力,为成年后安全、健康和负责任的行为打好基础;
6、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其珍惜生命、抵制诱惑,不吸烟、不喝酒,远离,塑造完整的健康人格。
三、教育对象及内容
(一)教育对象:青春期健康教育以青少年为主体,以小学高段为起始阶段,以初中段为重点阶段,以高中段为延续阶段。2006年起,全县先在初中二年级段开设青春期健康教育课程,并纳入课程计划。其他年级段可结合各地各校实际,选择适宜的、针对性较强的青春期健康内容,运用影视录像、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满足其特有的服务需求。
(二)教育内容:开展系统的、科学的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保健教育,重点是性心理疏导和性伦理道德引导。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与方法。
1、小学高段(5-6年级):
(1)掌握必备的卫生知识,了解进入青春期身心变化的基本常识,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变化,肯定自己的价值;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点,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
(3)学习压力处理和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会应对挫折,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2、初中阶段:
初一年级:
(1)了解性传染疾病传播及预防的基本知识;认识并接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变化,感知生命的意义,体验成长的喜悦,克服成长的烦恼;
(2)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提高自我认识水平,树立健康的自我形象;
(3)学习交往与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与同学融洽相处;掌握情绪调控方法,学习与家长、教师等成人沟通的方法。
初二年级:
(1)了解青春期烦恼产生的原因,掌握排解青春期烦恼和困惑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2)深入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与情感,了解自己的生活目标,学会排除忧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保持愉快的心境;
(3)乐于交往,主动交往,明确异往的准则与规范,合理开展异性间的交往,学习与成人保持良好的沟通。
初三年级:
(1)了解自己的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明确人生的意义,初步形成独立的人格;
(2)学习舒解压力的做法,掌握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保持情绪健康;
(3)把握与异往的准则,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学会负责任。
高中年级:
(1)建立健康的自我概念,自觉矫正不良心理与行为;
(2)学会区分友谊与爱情,与异性健康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不断完善自我,学会选择人生目标与理想,保持稳定、健康的心态。
四、教育形式
1、初二年级段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每学期安排4课时,一学年不少于8课时。依据相关的教育内容,可以上大班教育,也可男、女分班教育。其他年级段学生可根据各校教育情况适当安排课时。
2、青春期健康教育重点放在生理卫生课、思想品德课、家庭生活指导课和主题班会等活动中开展。
3、可采用互动式教育,即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亲子互动,教师、家长、学生互动,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对话、交流。并可开展相关的倡导、咨询、答疑、关爱、援助等活动。
4、专题讲座:邀请心理、医学等相关专家、医生等上课。
5、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专题宣传,有条件的学校可运用校内网络提供信息咨询、热线答题等活动。还可利用黑板报、宣传窗等阵地进行环境宣传。
6、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向家长宣传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目的、意义、教育内容与原则,普及青春期健康教育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方法,使家长主动关心子女的健康与人格发展,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五、落实师资和培训
1、各校应统筹安排,在分管领导协调下,组织一支由班主任、心理教师、自然教师、团队干部、校医或社会医务人员等共同参加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参与此项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按照适时、适度、适量的要求,采用互动的、学生乐意接受的方法,进行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育,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反馈。
2、各学校要在8月份落实好从事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教师,并于9月1日前将名单报县教育局普教科,9月份县教育局将组织对师资进行培训。
3、人口计生部门要积极协助教育部门收集、提供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材料、声像资料、宣传品等,并协同做好师资的培训工作。
六、青少年健康教育活动的保障
1、县人口计生局、计生协及各镇乡、街道计生办、计生协要把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人口计生日常工作。同时,应会同教育部门随时总结、研究、解决教育活动中的经验与问题。
2、县人口计生局建立“全县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中心”和“*县青少年生殖健康援助中心”。
3、县教育局把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具体内容,纳入教育管理范围。定期督促检查各校青春期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关键词:精神分析理论;青春期心理发展;教育方法
青春期是指个体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一般指11、12~15、16岁这个阶段。正是由于青春期特殊的生理结构导致青春期特殊的心理结构,尤其突显出运用恰当的心理学理论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儿童进行引导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弗洛伊德并没有留下一些论述教育的专著, 而且他自己也曾谦称: 教育是他尚未解决的三个课题之一,但是, 弗洛伊德仍然提及一些教育方面的问题, 而且, 他的精神分析理论蕴含了许多教育思想。
下面,简要介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一)心理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潜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它包括人类的本能及原始冲动。前意识是介于无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一部分,其功能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从事警戒任务,它不允许无意识领域中的本能冲动随便进入意识领域。意识则是心理结构的表层,它面向外部世界,是由外在世界中的种种文化内容构成。
(二)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格的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满足,是人格结构的基础,是人格中一个永存的成分。遵循"快乐原则",如果受阻或被迟误,就会出现烦扰和焦虑。"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按着"现实原则"活动。"自我"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经由特殊学习获得特殊的发展"自我"可以对"本我"发挥指导和管理作用。弗洛伊德把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的人格结构部分称为"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三)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学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纵观弗洛伊德一生中不同学术阶段对心理动力的解释,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促进心理发展,这才是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观点的全部。
(四)心理发展
弗洛伊德理论的发展观点是动力观点的延伸,即对心理动力的动态描述。他认为,"本我"中的"无意识"冲动和,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总要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或区域得到满足并获取而在不同部位获取的过程,就构成了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他认为,性心理的个体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或时期):口欲期(0~1岁左右)、肛欲期(1~3岁)、生殖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性器期(12岁以后),又称生殖器期。
(五)适应问题
弗洛伊德早期的理论认为,焦虑来源于被压抑的力比多,一旦它找不到正当的发泄途径,就会变成焦虑。后来,弗洛伊德也看到了自己理论的缺陷,于1926年提出了第二种焦虑论,认为焦虑是作为一种信号出现的,意味着发现了危险的情况,即所谓的"焦虑--信号说"。与焦虑相对的是一系列的心理防御机制,简而言之,就是面对焦虑时,人们采取的非理性的、歪曲现实的方法来减轻焦虑,类似于"皇帝的新衣"。
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一)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生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和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①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②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③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④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2、青春期的认知发展
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达到皮亚杰所划分的形式运算阶段,这时,学生已经能够脱离具体的物或情境用符号进行抽象思维。
3、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青春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情绪变化特点表现为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和青春期躁动。
(二)青春期教育方法
正如许多与弗洛伊德思想产生共鸣的青春期教育工作者们做出的努力一样,在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下,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青春期教育方法。
1、将"快乐原则" 与" 现实原则"应用于教育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有两种系统, 第一种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 它形成于婴儿期。其特点是顺从本能冲动, 是绝对自由的。第二种系统是受"现实原则"支配的, 它形成于婴儿期之后,特别是青春期阶段。随着社会习俗和教育影响的加深,使人懂得要克服某些本能冲动, 以适应现实生活的要求。因此, 弗洛伊德指出, 教育作为人类的主要活动之一, 不能没有禁律和约束,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淡化冲突, 而不是抑制冲突。西方的一些教育家提倡将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相结合, 并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在这种中庸的、宽松的教育中, 青春期的本能应该受到尊重, 同时, 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社会准则也未遭摒弃。这些教育家认为, 通过这种教育将培养出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新一代。
2、利用宣泄等方式减轻青春期的压力
西方的一些学者反对对青少年过多束缚、压制, 要为青少年提供可发泄情绪的"出口"。弗洛伊德将焦虑分成三种情况,一种是客观焦虑,指那些焦虑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做出焦虑反应也是符合常理的,初中教师可以根据此原理, 注意帮助青少年探究及表达自身的情绪,让客观焦虑得到恰当的释放;第二种焦虑是神经症焦虑,在这种情况下,一味追求自己本能的满足可能会导致个体受到外界的惩罚,由此产生的情绪体验即为神经症焦虑,此时,教师可以重视通过艺术、游戏及其它表现形式来是青少年儿童摆脱害怕、焦虑及其它消极情绪;第三种焦虑是道德焦虑,指个体的行为与超我的标准相抵触时,产生的罪恶感和羞耻感,教师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对这三种焦虑进行客观的区分,另一方面,在青少年儿童从事游戏等活动时, 创造自由活动的气氛, 并观察和记录青少年的行为举止,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进一步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及时的帮助。
3、遵循教育规律进行青春期教育
青少年个体进入青春期首先应该具备的能力就是有意识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自律性的获得,是一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习得"、"养成"的过程,他需要青少年儿童从懂事开始就进行一个类似于"宗教戒斋"的培养,即严格要求自己可以自主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种自控能力实际上也是一个少年人立志或树立理想的过程。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是需要特别的关注及督促的,教师和家长应该在遵循青少年儿童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教育的阶段性给予及时持久的帮助,尊重他们的独立意识,以友相待,引导他们正确接纳自己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成长、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总而言之近几十年以来,青春期出现加速发展的现象,从而形成青春期缩短化的现状,即青春发育期提前到来,每一代人提早达到成人的成熟标准,这种具有时代性的发展加速现象是受当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现代文明的普及以及全球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这种青春期普遍提前的趋势给社会和教育带来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也使青春期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平衡及种种危机与困难更加清晰的凸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紧密结合起来,共同解决这一时代问题。
参考文献:
[1]David.Shaffer.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05.
[3]张明.跟踪成熟的轨迹[M].科学出版社,2009.
[4]叶浩生.心理学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郭本禹.精神分析发展心理学:发展脉络与思想内涵[J].南京师大学报,2009,(8).
一、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
(一)厌学问题厌学心理是中职生最常见、最普遍的心理问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而产生学习无成就感的心理,情绪消极、自卑。主要表现在:
1.缺乏学习动机,一些中职生对学习认知的动力不足, 目标不明确,且不重视文化基础和思想道德课的学习。
2.学习情趣不浓, 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基础理论课,因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抽象等,使得中职生学习兴趣缺乏。
(二)人际问题人际关系是中职生主要的问题, 许多学生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引起不良的情绪,主要表现在:
1.亲子关系存在一定的隔阂。
2.师生间的信任感缺乏, 朋友关系不能良好处理;
3.异性间的交往存在一定的误区。
4.网络关系不能正确对待。
(三)情感问题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良好的情感和情绪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而当前中职生青春期的情感问题主要有:
1.情感心理趋于稳定,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不良影响。
2.感情较为冷淡,缺乏应用的朝气和热情。
3.情感压抑,但不懂得如何正确宣泄。
4.异性间亲密度增强,容易产生早恋。 同时,对两性不能正确看待,而产生性心理问题。
(四)个性问题积极向上的个性是中职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关键, 但是中职生因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性格心理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缺乏兴趣特长和爱好,使得他们上进心不强。二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
二、 中职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识应设立心理咨询和教育中心, 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跟踪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开设心理课程,要重视心理教育。 首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 每学期安排心理教育的课程,并要强化心理课程教育的师资建设;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安排相应的心理课程,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一年级进行适应心理教学,包括中职校园生活、学习;二年级则开展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情绪调控等;三年级则以就业指导和社会能力培养为主, 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二)组织心理课堂,加强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是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 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规律等要适时的开展心理课堂,实现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比如,青春期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了解自身的特点,以建立良好的方式平稳度过青春期; 组织开展关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异性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讲座、网络健康教育讲座、职业生涯规范讲座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各种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开展团体活动,强化心理训练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技能培养为基础,积极开展各种心理训练的团体活动。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从适应能力训练--人际关系、学习动力及情感引导--就业指导这一过程来进行。每个阶段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活动,比如,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成长小组及团体心理游戏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 让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心理教育的指导。
(四)结合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效率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 离不开家庭的教育, 因此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首先,父母应营造温馨、有爱、融洽的家庭环境,让子女能够感受家庭的关爱。其次,价值应以身作则, 调整自我态度, 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性格水平,因为家长的态度、性格和素质对子女有着极大的感染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心理。最后,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态度,不能采取粗暴、打骂等形式来教育,应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教育模式。
一、青春期视障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自身因素
青春期视障学生的逆反心理,与这一时期的心理发育特点密切相关。
1.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觉醒。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反对教师和家长把自己当小孩看,处处以成人自居。
2.对立心理。视障学生与老师或家长的关系紧张,视障学生就会对他们采取对抗的态度,不听他们的话,处处与他们对着干。
3.心理发育不成熟。处于青春期的视障学生社会阅历少,知识面狭窄再加上视觉障碍,心理发展水平受限,导致他们看问题过于肤浅和片面。
(二)家庭因素
家长不了解这一时期视障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导致视障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1.视障学生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活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如果这时的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看待,事无巨细地关怀,嗦嗦的叮咛,他们就很反感,觉得伤了自尊心,从而产生对立情绪。
2.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尊重。大量事实表明,有逆反心理的视障学生大都缺乏父母的关爱,部分家长把视障学生看做是包袱,对孩子漠不关心,缺少尊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久而久之伤了孩子的自尊,激起视障学生的反抗。
(三)学校因素
1.教育方法的简单化。有些教育工作者片面地认为,思想教育就是“管”和“压”,习惯采取高高在上的姿态,强硬的命令学生这不许,那不能,造成视障学生的不满与对立。
2.教育内容的“一刀切”。视障学生性格各异,残缺程度不一,家庭情况千差万别,心理需要各不相同。教师应对不同的视障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而有的教师仍旧对视障学生采取“一刀切”教育。这种单一的教育内容既无针对性也无新鲜感,从而引起视障学生的逆反。
3.不恰当的批评方式。有的教师唯恐学生不听话,会反反复复地说教。不断重复的批评,使视障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最终导致逆反。
二、青春期视障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与疏导
(一)自身方面
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学生尽可能从各种传播渠道中吸取知识,对人和事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就能避免固执和偏激,从根本上减少叛逆。正确认识自己,努力提升自己。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教育,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经常思考自己,主动设计自己并自觉能动地以实际行动完善和造就自己。
(二)家庭方面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独立要求,相信孩子有一定的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参加家庭的管理。
(三)学校方面
教师首先应从关心、爱护视障学生着手,因为有逆反倾向的视障学生,内心充满了痛苦和不安,所以教师的关怀和体贴能使学生缓和敌对情绪,有利于双方的沟通。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与学生交朋友,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关系处理 青春期 父母 孩子
经常会见到或听到家长有如此的抱怨: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不懂事了!也经常看到因为父母的唠叨、攀比、抱怨等使孩子放弃与父母沟通。形成所谓的代沟:或是用不好的语气激怒父母,使父母伤心;更有甚者会离家出走。“青春期”原本就是“多事之秋”,因为青春期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在与家长的沟通上存在很多问题。众多问题的出现,原因不可能只在家长或是孩子单方面。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和咨询经验,从不同角度谈谈如何处理好青春期孩子和家长的关系。
1 站在家长的角度,谈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1.1 客观对待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作为家长会为孩子的“判逆”而烦恼、无奈或是不知所措,有的会放弃或放纵管理,有的采取不恰当(暴力、溺爱等)的教育方式,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健康成长。
《论语》中关于父母的爱有这样一种描述:尽早让孩子离开自己而独立是一种伟大的爱。
首先,应该给孩子一份尊重。做为家长应该接受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成长的空间。
其次,应该给孩子应有的权力。给孩子权力的同时也就教给了孩子如何承担责任。很多孩子是在父母的“包办”中变得依赖,变得惰性,变得逃避责任。
最后,应该给孩子一个发展空间。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提醒,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关心与尊重,而不只是约束与挑剔。孩子总是沿着父母的渴望成长,在父母的赏识中成长、成就自己。但是孩子也可能在父母的批评、否定中成长为父母的“渴望”。
1.2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矛盾冲突,比如心理上的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希望精神上得到父母理解与支持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要求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自以为是与常常有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在行为上经常存在对社会地位欲求不满,反对从属,反对权威干涉:在观念上与成人存在碰撞;自身经常存在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等。
1.3 改变传统的亲子沟通方式。
1.3.1 变“唠叨”为“建议”,变“命令”为“提醒”,变“管”为“帮”。关心孩子是每个家长的本能。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心愿。可是孩子毕竟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理应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选择的自由,作为家长没有理由剥夺本应该属于他们的权力。要是真的为他们好,就放手让他们去做,在给他们权力的同时也给他们了一份责任。
管和帮其实不过是换了一下解决问题的角度,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去约束,变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提醒、去建议。“管”虽也能体现家长的关爱,但却让孩子感觉到被束缚,任何人都不喜欢被人指使,哪怕是父母。“帮”则让孩子在接受提醒的过程中得到一份尊重。
1.3.2 变“指责”为“说感受”,变“你”字开头为“我”字开始。给孩子说话的权力,给孩子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家长可以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去体会、去理解,相信孩子天性是爱你的,就像孩子从不会怀疑父母爱自己。让孩子因为理解而做,因为感恩而做,让孩子去体会做过之后那份成就感和那份满足感。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孩子,家长情绪化的言语可能会伤害到孩子,如“父母如此不容易,你却不理解!”或是更为过激的语言。有时正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可能会按你的“指责”去做。
2 站在孩子的角度,谈如何理解父母。作为孩子,要克服自己青春期心理的烦躁情绪,承认自己的“半成熟”状态,即:接受生理上的成熟与心理及知识、经验缺乏等现实。
2.1 应该理解父母是凡人。面对父母的唠叨、抱怨、攀比等现象,理解父母也是凡人,也有烦恼与压力,即所谓的父母的不容易――可怜天下父母心!
2.2 应该理解父母的担心是事实。父母对孩子的担心,一般表现在“担心没经验而犯错、受伤害”。“没经验”对于孩子是事实,接受了这个事实也就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对于父母的意见,可以先拿过来,然后有效的留下,无效的放下,拥有一种接受的心态。
2.3 从内心承认父母爱自己。父母永远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是用了不同的方式表达。不同的时期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会有所变化,幼小的时候父母期待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学龄期父母期待孩子学业进步;成年之后父母除了期待事业有成之外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健康。
【关键词】中学生青春期思想教育情绪变化心理障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2-02
目前,对青少年的教育不只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们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当代教育更加注重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当代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中学生经历这个人生中关键时期的时候,需要周围人的关心和呵护,这个时期的青少年们的心理和生理都是十分脆弱的,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关心,就会使学生朝着极端的方向发展,不能再关键时刻塑造起完整的人格,继而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早恋、暴力、孤僻等……所以,加强对中学生青春期的思想教育是十分关键且必要的。
一、目前中学生青春期阶段主要的心理问题以及不良影响
根据有关调查报告表明,中学生青春期主要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常见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变化大,喜怒无常、易怒,易气、意志力薄弱、或自卑自责,或自负自大、自暴自弃、思维缓慢、以及考试焦虑症、注意力涣散、学习成绩下降且不稳定、自我心理承受力过低、沉迷网络甚至出现网瘾,初次之外,一些学生还会出现行为极端,思想偏激以及过早涉及感情问题等现象的表现。并在具体行为上出现喝酒、吸烟、骂人、打架、逃学、厌学、说谎、早恋等错误的行为。下面我们就列举出主要的问题加以研究:
(一)首先,在青春期时期,一些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会发生极大的转变,一些中学生会从开朗活泼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自闭,有时这种心理状态的转变会发生在不经意之间,甚至不能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发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随着他们接触的人和事物的逐渐丰富,有时会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定位,甚至有时会产生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不如身边的人,有时会觉得自己无法与他人沟通,总是把自己关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中,不愿意向他人打开自己的心灵,对外界、对他人都存在着自卫和抵触的情绪,本来以前性格开朗活泼,但就会因为青春期的种种原因,使中学生的心理发生显著地变化,这一心理问题的长期发展会影响中学生的对外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会使学生变得自闭,保守,而且也会导致中学生的思想极端,偏激,这些不良影响会影响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不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
(二)其次,在青春期时期另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就是叛逆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出现其实最根本原因是一组矛盾的存在,也就是依赖性与独立性的矛盾,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心理上最突出的变化是出现独立感和成人感,他们想要依靠自己的意志和思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由于在儿童时期,孩子们大多是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依靠他们去辨别是与非,对与错,因此在青春期来临的时候,就增强了中学生的期盼独立的意识,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在生活上和学习上不愿听从父母的意见和建议,想用自己的是非观去认识和决定事情,不想受到父母更多的干预,一旦父母对其的做法提出异议,一些孩子就会在心理上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尤其是对一些事物是非判断,更加不愿意听从父母的看法或建议,并有着强烈想要表达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愿望;尤其是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确定性结论习惯性持有异议,并经常对这些结论提出质疑,有时甚至会大肆的进行批评和诋毁。虽然目前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很强,但不得不说,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的不足,在社会上会经常碰壁,所以这就迫使他们不得不从父母处寻找解决办法和帮助,再加上由于其年龄偏小,没有经济实力,在经济上难以独立,这就使得中学生不得不依赖父母。这两个方面的矛盾就激化了中学生的叛逆心理,这种心理也成为中学生青春期的一个典型性问题。
(三)在青春期另一个重要的心理现象就是早恋,早恋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中学生成长,以及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阻碍,在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孩子就更加不听从老师和家长的劝阻,在他们眼里,青春期的爱情是美好的,而且他们也相信这种感情能够持续永远,他们现在喜欢的人也会是一辈子陪在他们身边的人,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不要在秋天做春天的事的道理。
二、进行中学生青春期思想教育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一)由于中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就会导致中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出现心理上和行为上的许多不良现象,因此学校、班主任、家长应该了解并掌握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关的教育技巧,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科学地认识世界,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以及周围的人或事,保证学生的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平稳顺利地度过这个“危险期”。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家长、学校应该多方进行努力与配合,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能够感受到外界的关爱,从而避免其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针对早恋这一问题,家长和老师不要直接采取过于极端的方式进行阻拦,应该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情感教育,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情感观,使他们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感情世界,分清主次,认真学习,鼓励他们把现在的生活重心放在学习上,将孩子们所谓的爱情友情化,鼓励孩子与心仪对象先做朋友,两人一起努力,共同朝着目标进行努力,让孩子们从内心开始转变思想观念,把爱情放在次要的位置进行处理。
(三)面对孩子的叛逆心理,家长不要以自己的权威来压抑孩子,不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要与孩子成为朋友,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理性的方法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矛盾,经常与孩子谈心,共同解决好问题。同时老师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带来的问题,帮助他们培养健全和完善的人格。
三、结束语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生理发生迅速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在转变个人性格特点,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而青春期同样也是对一个人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做好中学生青春期思想教育工作,是塑造中学生完整人格和促进其健康发展的一项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工作。所以针对这一阶段,中学生的有关心理特点,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帮助和引导孩子平稳,愉快的度过青春期,这个特殊而有意义的阶段。
参考文献:
[1]陈文凤;田秀红.初中生性审美及异往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J].中国性科学.2013年01期
[2]杨俊超;蔡景冬.发掘教育要素特性,开创中学“三生教育”新视野[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2期
[3]赵宇.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研究[J].今日中国论坛.2013年19期
关键词:留守少女 青春期
1 前言
当前,由于中国独特的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则大多被遗留在家乡,被称为留守儿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了5800万人,留守儿童的比例已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庞大,问题也不断凸显,使我们开始逐渐把目光投向这些特殊的孩子。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男女性别比为114∶75。表面看起来,留守女孩并未占留守儿童的大半,似乎问题不如留守男童的问题严重。事实上,留守女童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比留守男童更容易受到伤害,而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留守女童数量超过1200万。这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在这超过1200万的留守女童中,有一个更为特殊的群体――留守少女。她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都迅速成长的青春期,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关爱来度过这段特殊时期,但是,我们似乎却恰恰忽略了她们。
2 目前农村留守少女面对的主要问题
2.1 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对处在青春期的少女来说,她们正在经历自己生理发展相当重要的一个时期。此期间,她们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二性征发育,发育,月经初潮到来等。一般说来,在无人教育的情况下,女孩子通常对这些变化产生恐怖情绪。尤其面对月经来潮,女孩子们通常会以为是自己生病了,并且大多不敢告知大人。当然,她们也不知道怎么来处理,可能去胡乱吃药,并且终日惶惶不安,或者有等死的心态。更有女孩子因此产生罪恶感,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才会生病。
在农村的传统社会下,这些青春期的知识基本上是靠母亲告诉女儿的。而女孩子不仅能从母亲那里了解一部分卫生知识,也更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不会把身体的变化归结为自身的错误,避免了产生罪恶感。现在,按照规定,学校也应该开设青春期卫生教育课,女孩子们可以从课堂上得到更准确和具体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了。
而现在大多数农村留守少女面对的情况正是,父母尤其是母亲不在身边,监护自己的爷爷奶奶或上一辈的亲戚中可能并没有女性。在有女性监护人的情况下,隔代的奶奶能给的都是已经过时的知识和观念了,甚至她们讲的本来就有很多错误。而上一辈的其他女性亲戚,如姑姑,伯母,姨妈,舅妈等,往往因自己本身工作繁忙,无暇关注到女孩子们的变化;或者受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有些青春期的卫生知识是羞于启齿的,不愿向留守少女们传授;并且这些女性监护人中,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她们也不能给出正确和全面的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而原本可以在这些情况之外,保障女孩子得到正确和较全面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的学校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课,在农村地区却常常失位,基本上不能发挥作用。相关关研究显示,现在农村的小学和中学中并没有真正开设青春期教育课,即便开始,老师也往往觉得难以教学,基本不讲,通常让学生自己看书或直接改上其他课。而青春期教育的课本,也只有少数学校发,学生拿到手也很少认真看。据有关调查,留守女孩对学校发的《健康读本》的阅读率只有36%。
在这里,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留守少女的青春期性教育和性安全意识问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留守少女在最基本的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教育都如此缺乏,更无从谈更敏感的性教育问题了。而留守少女的性安全意识是相当应该得到关注的领域,她们遭受害的状况尤其令人担忧。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资料,例如:整个2008广东省审理的猥亵、儿童的案件有300多宗,留守女童成为犯高危人群,少女乃至女童犯案件是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农村,留守女童成为高危对象,在广东西部某一个县里面,一年之内发生了类似案件17宗。重庆市其下属一县法院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办理了14起猥亵留守女童案件,涉及17人。河南省X县检察院对2005年以来所办理的62起、猥亵儿童案件统计,针对留守女孩的犯案件共21起,占34%,受害者主要为5-12岁女孩。而据湖北省Z区法院不完全统计:该区法院2006年来,共判未成年女孩受害案件47件,受害者95%来自农村家庭,多为年幼无知的农村贫困留守女孩。这些数据让我们心痛。
2.2 青春期心理发展不健康:我们知道,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心理上普遍表现出独立性、情绪两极化、心理“上锁”、行为易冲动等特征。而对于女生来说,她们要面对月经来潮的恐惧和生理反应,心理上遭遇的压力更大。尤其农村留守女童由于生理方面知识的缺乏,她们的青春期焦虑、烦躁等反应会更突出。
进入青春期,农村留守女童和其他孩子一样,独立性增强。独立性的增强对人生的发展本来是好的,它是人成长的一个标志,有利于孩子更好的脱离父母的庇护,独自生存,成为新的成熟的个体,是社会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但是,青春期带有叛逆性的独立性如果不与之恰当的引导,也可能使孩子过度放任,误入歧途。农村留守少女们,她们的监护人对其监管性本来就不强,也大多不知道如何引导她们安全度过青春期,此时更是乐的让她们自己去活动,而减轻自己的负担。这样没有束缚的让留守少女们自己去自由“独立”是相当危险的。她们往往越来越放任,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行为规范偏差等问题。
情绪两极化。青春期的少女情绪变化大,再加之父母不在身边,既缺乏正确的引导,也没有能真正理解她们的亲近的人,这样的情况往往加剧了她们情绪的波动。变得更加躁动行为更加冲动,容易酿成不幸。
此外,青春期的留守少女还有更多特殊的青春期问题。由于缺乏关爱,身边缺乏可以理解自己的亲近的人,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她们更可能出现孤僻、冷漠、怕生等社会交往上的问题。同时我们必须注意的还有一点。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早恋现象。而对农村留守少女来说,既缺乏父母关爱,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引导,她们更容易陷入早恋的泥沼,并且偷尝爱的禁果。同时,又由于卫生常识的缺乏,不知如何避孕和无法接受正规的流产,在怀孕机会增大的情况下,不知如何保护自己,往往胡乱堕胎,使她们染上妇科病和性病的可能性增加,更容易危害终身。
2.3 学习上的障碍和受教育权利被剥夺: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是很多留守儿童都有存在的问题。但是,留守少女在这方面的似乎处于一种更劣势的地位。
农村的留守儿童普遍由于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甚至有家长灌输新“读书无用论”,使他们本身学习兴趣不够,而老师们也往往更加忽视这部分学生的状况,对他们懒于管教。加之留守儿童家庭往往不是很富裕,家长往往无力为孩子创造学校以为更多的学习条件,包括购买书籍,上兴趣班,购买兴趣方面的专业工具,先进的学习理念等等。而由于中国农村盛行的重男轻女思想,留守少女们往往更难获得必要的学习条件。同时,当留守少女面对学习困难时,往往没有能力去获取受帮助的机会,比其他群体更难以得到学习辅导。
同时,青春期的留守少女也面对升学的与否的困境。由于传统观念,她们的家长往往认为她们最终也不过是和父辈一样进城务工,靠劳动力挣钱,多读书无益。很多留守少女家庭在其完成初中教育后并不支持其继续升学,甚至她们中的很多连九年义务教育都不能得到保障,在父母的压力下被迫辍学打工。而一个留守少女要争取上高中甚者大学的机会必须付出比同辈其他群体多得多的努力,在努力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的基础上还要与家长争取继续求学的同意。
此外,农村留守少女在青春期还面对着害、营养不足、叛逆、孤独等等一系列复杂和难以轻易解决的问题。然而,她们得到的关注却远远不够。可以说,她们正处在一个非常危险和孤立无援的境地。
3 留守少女应该得到更多的保护
留守少女有着普通留守儿童面对的问题和困难,同时,由于社会的性别歧视及其自身的身心因素,使她们处于一种更被动和弱势的地位,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更容易受到伤害。并且,当伤害发生时,她们更无力去维护权利和恢复伤害,因此,她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保护。她们也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和希望,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和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一样,也应该得到必要的关注和爱,我们不应该再忽略她们,将她们扔在黑暗的角落里自生自灭。
参考文献
[1] 曲凯音.云南留守女童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3
[2] 郭少榕.农村留守女童: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3] 岳惠兰.农村留守女童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昌吉学院学报,2007,(4)
[4] 李晓凤、王曼.留守女童成长问题的若干表现及其对策研究,青少年问题,2007,(5)
观点一:做好心理准备,接受孩子成长的现实,陪孩子一起长大。
作为家长和老师,当我们看着当初那粉粉嫩嫩、牙牙学语的小乖乖开始忤逆我们的意愿时,我们也会感到困惑、迷茫甚至伤心。有时候我们的内心并不能接受孩子长大的事实,其实很多孩子也不能接受自己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变化,有时候他们抱怨:家长时而希望我们像成人一样自己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时而又希望我们像孩子一样时刻依偎在他们旁边,无话不谈。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但是没有人可以阻止孩子的成长,所以我们要告诉孩子,人是一定会长大的,总有一天你会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风风雨雨。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孩子长大的现实,和他们尽情地沟通,试着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告诉他们勇敢地接受成长中的各种挑战,并且告诉他们如何顺利地度过青春期。由此提出了“陪他长大”的观点,所谓“陪”就是站在他的身边,不远不近,让他感到你在他身边,他总是觉得有安全感,当他遇到困难时他知道到哪里去寻求帮助和心灵的慰藉,同时距离又不会太近,让他脱离学步带的束缚,走自己的路,跌倒了自己可以爬起来。
观点二:做学习型的老师和家长,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教育孩子的方法,给孩子具体的指导。
做父母难,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更难。作为班主任老师,我这样告诉我的学生:你们的父母都是第一次当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当他们面对全世界教育专家公认最难相处最难管理的族群时,他们的内心和你一样的彷徨与手足无措。很多父母经常对老师说:“老师,麻烦您找我的孩子谈话,我和他说,他根本不听,他更愿意听老师的。”其实并不是我们老师有多么好的方法,只是老师们为了和孩子沟通好,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老师会为了找一个孩子谈话,和多个老师探讨方法,也会上网查资料或阅读有关的教育书籍,学习各种沟通技巧,以达到最佳效果。当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时,可以选择推迟谈话时间。这时老师的教育方式可以被家长借鉴,例如与老师探讨或从其他渠道获取经验(与同事探讨、上网、阅读教育书籍等)。又如当孩子情绪不稳定、根本无法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家长可以给他一些时间,等他心平气和的时候,再和他沟通,或许效果更好。还可以给他写小纸条,人们说话时往往会因为情绪的原因而口不择言,一旦下笔就会三思,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这种教育思维转位的特点:学习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教育孩子的方法,给孩子具体的指导,做学习型的家长和老师。
观点三:希望孩子能够对自己负责,首先需对孩子肩负起家长的责任,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大了不好管了,回家也不和父母说话了,没有主意了,然后就将责任推给了老师,“老师您好好管管他,他不听我们的话,只听您的 。”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孩子有一半时间在学校,一半时间在家,孩子需要友情、师生情,最需要的还是亲情。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强调的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我们或许方法不够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完善,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缺失一颗关注孩子成长的心。如果我们对自己失去了教育的信心,那孩子怎么会接受教育?福禄贝尔说过一句话:“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揭示了家长在关注和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
观点四: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要将自己的矛盾与问题转嫁到孩子身上。
在学校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发现: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源于家庭中家长处理问题的不当。我们作为成人,工作中有压力,生活中也有烦恼,情感需要宣泄,但是在为自己的情绪寻找出口时,不能无视站在一旁的孩子,我们不能承受的他们必定更不能承受。生活中每个孩子所处的家庭情况都不一样,尤其是当一些孩子处在不完整的家庭里,一旦家长不能很好地处理家庭问题时,就会极大干扰孩子的情绪,更糟糕的是孩子常常将这些问题从家庭带到学校,影响孩子的情绪、学习和生活,甚至给孩子将来成年后的生活埋下阴影。
观点五:班主任和家长积极引导青春期的孩子处理青春期心理问题。
首先,关于孩子的学习,我们要有理智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认为当家长的期望值适中时,合适的压力可以促进他们的学习。我们给孩子们设计的目标应该是“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其次,多关注孩子的行为和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往往孩子明显成绩下滑,行为举止反常时,他们一定遇到了难以启齿的问题。再次,多陪陪孩子,让孩子感到亲近你,依恋你。一个在充满温馨和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成年后拥有幸福生活的几率要高得多。最后,理智地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无论孩子考得好还是不好,都要通过正确的沟通方式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自己找到解决方案。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这些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可能教育孩子的方式和对孩子的关注度也各不相同,但是我认为不管什么观点和方法,只要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就是最好的。孩子在生活中所学到的,与其生活环境有关:如果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内疚;如果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忍耐;如果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如果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主张正义;如果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具有信念;如果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之中,他就学会自爱。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我们同时要提出 “五多”“五少”的教育理念:
多一份责任,少一份放任;
多一份鼓励,少一份训斥;
多一份关心,少一份随意;
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备;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班主任;心理辅导
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最为频繁,对学生的影响也最大。好的班主任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之余,还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使学生能够健康、无忧地成长。以下是笔者关于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学生心理辅导的一些心得。
一、运用策略,分类辅导
1.青春期心理问题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友谊和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对异性由于好奇而产生梦幻的情感,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得到师生的认可。对于上述青春期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辅导,如通过“青春期烦恼大集合”“青春期性教育”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吐露心声,了解自我,能够积极地面对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懂得成长就是在得与失之间反复交替的过程,在得失之间要首先学会放弃,才能看到人生路上更美丽的风景;再如,通过“战胜生活中的困难”主题活动,可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性格特点,提高学生面对、解决困难的能力,使学生热爱、珍惜生活。
2.情绪问题
产生情绪问题是由于消极情绪对生活、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教会学生克服消极情绪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激励
压力当前,许多学生会缺乏自信,自我怀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自我激励是压力的缓冲剂,让学生不要轻言放弃,每个问题都有一把解决的钥匙,要相信自己。
(2)为学生的未来指引方向
心理压力常使学生对前途一片迷茫,此时,班主任可为学生设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使学生为了这一目标继续前行,不懈努力。
二、运用“同感”技术,使学生自我感悟
1.班主任在为学生作心理辅导时,要掌握技巧
班主任不能将心理辅导看成是谈话或进行思想教育,不能仅用对与错来定性学生的行为,要尽量用“这样是否合适?”“这样还是那样比较好?”让学生进行辨别。
2.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要想办法让学生表述自我感受
在谈话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学生的信任度。适时运用同感技术,使学生认为教师是与自己站在同一立场。如:对于知错并主动认错的学生,可以对他说:“你觉得这件事做得不对,不过你已经主动面对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解决吧!”“不要担心,无论后果是什么,老师都会和你站在一起的。”
三、找到症结,耐心辅导
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要经常对学生发问,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应运用一些策略,使学生自己明白应该如何去做。如,有些同学喜欢抄袭他人作业,在辅导时可问同学:“你不独立完成作业是不会做的原因?”学生:“是。”教师:“这种作法好吗?”学生:“不好。”教师:“遇到不会做的情况,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解决?”让学生积极思考,找到解决办法。思索过后,学生回答:“上课认真听讲,请教同学或老师。”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应该这样做,教师应适时对学生作些引导。在清楚解决方法之后,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该学生进行强化训练。首先,让学生每次独立完成一题,不能抄袭他人作业,在完成后,教师应给予一定表扬;其次,让学生完成两题,完成后同样使用一些激励措施;最后,让学生在独立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要富有爱心,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采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才能使学生健康、快乐、阳光的成长。
参考文献:
(一)厌学问题
厌学心理是中职生最常见、最普遍的心理问题、由于中学阶段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而产生学习无成就感的心理、情绪消极、自卑。主要表现在:1.缺乏学习动机、一些中职生对学习认知的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且不重视文化基础和思想道德课的学习。。2.学习情趣不浓、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基础理论课、因内容增加、难度加大、抽象等、使得中职生学习兴趣缺乏。
(二)人际问题
人际关系是中职生主要的问题、许多学生因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引起不良的情绪、主要表现在:1.亲子关系存在一定的隔阂。2.师生间的信任感缺乏、朋友关系不能良好处理.3.异性间的交往存在一定的误区。4.网络关系不能正确对待。
(三)情感问题
情绪和情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良好的情感和情绪是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而当前中职生青春期的情感问题主要有:1.情感心理趋于稳定、但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不良影响。2.感情较为冷淡、缺乏应用的朝气和热情。3.情感压抑、但不懂得如何正确宣泄。4.异性间亲密度增强、容易产生早恋。同时、对两性不能正确看待、而产生性心理问题。
(四)个性问题
积极向上的个性是中职学生心理正常发展的关键、但是中职生因自身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性格心理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缺乏兴趣特长和爱好、使得他们上进心不强。二是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
二、中职生青春期心理问题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心理知识
应设立心理咨询和教育中心、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跟踪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开设心理课程、要重视心理教育。首先、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每学期安排心理教育的课程、并要强化心理课程教育的师资建设;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安排相应的心理课程、不同年级的侧重点不同、一年级进行适应心理教学、包括中职校园生活、学习;二年级则开展人际关系、学习方法、情绪调控等;三年级则以就业指导和社会能力培养为主、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
(二)组织心理课堂、加强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是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根据中职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及身心发展规律等要适时的开展心理课堂、实现团体性的心理辅导、比如、青春期心理知识讲座、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了解自身的特点、以建立良好的方式平稳度过青春期;组织开展关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异性关系等人际关系的讲座、网络健康教育讲座、职业生涯规范讲座等、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各种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开展团体活动、强化心理训练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及技能培养为基础、积极开展各种心理训练的团体活动。根据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从“适应能力训练——人际关系、学习动力及情感引导——就业指导”这一过程来进行。每个阶段进行相应的心理训练活动、比如、心理知识专题讲座、成长小组及团体心理游戏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指导和训练;同时、还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让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广播等形式进行心理教育的指导。
(四)结合家庭教育、提高教育效率
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因此应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首先、父母应营造温馨、有爱、融洽的家庭环境、让子女能够感受家庭的关爱。其次、价值应以身作则、调整自我态度、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性格水平、因为家长的态度、性格和素质对子女有着极大的感染作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心理。最后、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端正教育态度、不能采取粗暴、打骂等形式来教育、应建立一个民主、科学的教育模式。
三、结论
青春期孩子教育“四忌”
一忌期望过高。不根据孩子的喜好及现实基础,设定较高的目标,并把孩子的短处与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比较,苛求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能达到理想水平。
二忌以偏概全。以不好的方面覆盖了好的方面,过分放大孩子的不足之处,忽视孩子做得好的、有进步的地方。
三忌“栽桩子”。“栽桩子”就是以一件事或某几次行为而给今后下定论。常表现为对孩子的否定,比如“你就是个笨蛋”“你永远不会有出息的”“你是个教不好的学生”。这反而是对孩子不良习惯的固化。
四忌不敢放手。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不培养孩子独立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总喜欢一次又一次地叮嘱。
青春期孩子教育“四倡导”
一是倡导赏识教育。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一句欣赏的话可以当十天的口粮。”人人需要赏识、肯定、鼓励,青春期孩子更需要。青春期的孩子本就处于容易犯错误的年龄段,虽然让孩子在这时经受一点挫折很有必要,可以增强抗挫力,但对孩子进步的肯定同样必不可少。此外,我们还应该去挖掘并经营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的错误或不足可以以便条的形式指出,并以建议性口吻表达。
二是倡导环境育人。家长不能把不良的情绪带回家,回家应谈快乐的事、有趣的事,少唠叨、多满足孩子合理的需求,克制自己责备的语言。老师不能把不良的情绪带到学校,要保持乐观,并将好状态传递给每一孩子,让孩子感觉环境欢迎自己。同时,避免在不合适的环境中进行教育,如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孩子,必须学会选择恰当的时间和地点表扬或批评孩子。
三是倡导暗示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我们对孩子的错误或不足应点到为止,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环境等手段,给孩子积极的暗示,使孩子受到正面的影响和激励,在潜移默化中去改正错误、弥补不足。不翻陈年老账,老账算得越多、越久,越是强化孩子对缺点的记忆,而在教育中,我们应该暗示孩子身上有更多的优点。
四是倡导示范教育。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不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将“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遵纪守法、尊老爱幼,不在孩子面前撒谎,敢于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绝不呈现给孩子低级、庸俗、唯利是图的市侩形象。
一、初二学生的特点
初中生正值“身心巨变”时期,其中初二学生尤为明显,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正因为初二学段是孩子们人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所以我们应该努力研究和认识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情理相融实施有效教育管理,大手拉小手,与学生携手共进,营造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帮助每一个孩子顺利走过青春期。
经过我的学习和总结,我发现初二学生的特点是:
(一)自我意识膨胀。主要表现为很愿意体验与感受一些新的从来没有过的东西,对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对老师、家长的教育指导,不像初一时那样容易接受。
(二)情绪波动较大。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他们不希望父母老师将他们当小孩看待,最讨厌大人管这管那,愿意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的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所以常常会和老师家长闹脾气搞对立。
(三)性别意识增长。表现为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往开始猜测和好奇,乐于接近异性,关注别人的行为,有时搞得很神秘,有的孩子这种异性关注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心思,影响学习成绩。
总体上说: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的特征明显,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
二、初二阶段管理思路
既然初二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既然学生的身心发展容易出现矛盾的情况,那么,我们就不能期望完全依赖初一时期的教育方法,还需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情与理相交融的和谐教育,力图以教师的真情温情热情融入理性教育,适应学生青春期的成长,扶助学生顺利度过初二阶段。
那么这种教育的情来自哪里呢?
(一)情从诚挚中来
诚挚就是要诚心诚意地对待学生,一丝不苟地对待学生,尽职尽责地对待学生。诚心实意就是对学生成长的投入,在他们面前毫无私心和假意,苦心孤诣地设计和创造教育条件,使学生顺利成长。对学生极端的负责,一丝不苟,严格要求,绝不马虎放纵,这样,学生会从中产生很深的感情,使师生关系和谐,使学生接受教育更加主动和自然。与这样的老师长期相处,学生会受到良好的感染,也会对他人诚挚和友爱。
(二)情从尊重中来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增强学生自觉性、主动性的重要条件。教师付出多少爱,就会得到学生多少“情”。师生关系的建立,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既尊重教师又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教师要从心底真正明白一个道理,靠“威严”和教训不会得到真正的信任,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说教不会让学生信服。教师不是因为“说”通了道理就通达到教育的效果,学生是否“听”得进才是主要的;教师不能靠板面孔让学生尊敬和信服,就能达到学生只有“心服”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育。与学生形成和谐友爱的关系,要防止另外一种偏向,那就是不恰当地与学生亲昵,在学生面前随随便便,凡事不拿主意,或是不讲原则,这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关系,不能产生真正的师生之情。
(三)情从解决困难与化解矛盾中来
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对比较复杂的矛盾,教师要有耐心,要更为体贴、关心,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在这过程中师生之情会油然而生,并能得到长久的保持。
三、具体实施案例
(一)用真诚尊重换来学生的真心
与学生相处的要诀首先是真诚,不拿着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说真话办实事,其次是尊重,注重调动大家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例如我班每周五的班委会。班委们在会上严肃认真的总结一周各组的情况,再针对情况讨论解决的办法。每个人都会无私的、毫不保留的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想,抛开自我,共同分析问题。大家坦率真诚的交流营造了彼此十分信任的氛围。我相信他们,他们更信任我,在我们之间似乎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他们的意见我会听,我的建议他们更会认真地思考,在这个小小的会议上,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智慧、创意与真心的结晶,更难得的是,它让我们心灵相通。他们已成了我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他们的工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成了大家公认的、名符其实的班级核心。谁说学生不能理解老师,谁又说老师理解不了学生,小小的班委会,不正是情与理的交融?是沟通老师与学生的一道亮丽的彩虹?”
(二)关注并陪伴学生度过青春期
对于学生的青春期各种变现,班主任要细心而敏感地捕捉,当我发现学生的眼神中有着青春期的迷茫与尖锐时,及时地在班会课上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了“青春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青春期”的表现大致分成了四个方面:青春躁动型、青春萌动型、青春抑郁型、青春迷茫型。还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进入“青春期”的迹象,鼓励孩子们心里有苦恼或者纠结时来找我倾诉,李同学是不是有些自闭?何同学是不是与同性朋友交往过于亲密?……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明确前进方向,我用了近两个月的上课之余的时间来和每个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校和在家的学习问题和情绪问题,帮助家长分析孩子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长处,找出现存的问题,从而制定切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和策略。
(三)关爱特殊学生化解心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