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教育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起步较晚、水平低、缺少经验。因此,结合实际、综合考虑、科学安排、不断实践、逐步完善是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原则,使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体系尽快走上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1•1培训计划。
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计划取决于教育培训所采取的模式。国外全科医生教育培养模式有3种: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以及继续医学教育[1]。从美国、英国全科医生培养情况来看,主要是毕业后教育,即学生经过5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毕业后,再经过2~3年左右的全科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经考试合格后,再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全科医生工作。北欧芬兰对全科医生的教育培养,除了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外,还有一部分是研究生的学历教育[2]。我国的情况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医疗制度的改革,社区和基层卫生组织急需大量合格的全科医生。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以及管理体制、培训经费、职称和待遇等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主要开展的是全科医师规范化教育和岗位培训。而岗位培训是现阶段的重点[3]。由于在岗培训的时间短,这给全科医学教育培训计划的安排带来一定难度。本文认为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计划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一定的总学时数,以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2)开设的培训课目应避免与医学院校原有的课程相重复。应包括一些新的课程如社会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心理咨询、行为医学、临终关怀学、医患沟通学和相关的人文学科等。(3)根据我国社区居民的实际健康需求,适当增加部分课程的学时数。从近日上海市对某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社区居民就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看中医(含中西医结合)的占68•8%;居民了解中医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占58•5%;认为中医药有必要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占人口总数的2•9%。因此,为了使医务人员受训后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中医学为社区的居民诊病治病,中医学应适当增加教学时数。此外还应增加老年医学、心理咨询、康复医学、生物全息诊疗学及临终关怀学等课程学时数。(4)应安排社区实习,时间为8~10周。从长远的发展来看,我国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走学校专业的规范教育、毕业后教育以及在职继续教育的三结合培训道路,以满足全科医学多层次的人才需要。
1•2培训教材。
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最基本要素。全科医学的教育培训教材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全科医学培训教材,除了预防医学、社区保健和康复医学教材外,还要根据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及各地的社区居民的具体健康需求,增设一系列相关课程如社区卫生管理学、社区卫生经济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咨询、计划生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根据这样的课程编写合适的教材。(2)实用性原则。教学是为实践服务的,教学的内容应该贴近实际,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要。因此,教材编写时一定要注意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3)发展的原则。随着社会不断丰富,教材编写应及时反应这些最新研究成果。(4)容量适当的原则。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时间较短,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内容要精选,字数不易太多。(5)综合平衡原则。全科医学的培训教材要考虑到综合平衡,不能重临床而轻预防、保健、康复,反之,也不能重预防、保健、康复而轻临床。(6)注重培养能力的原则。全科医学的培训教材不仅要使受训的医务人员掌握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其一定的临床技能以及与病人沟通、协调的技巧,使其培训后尽快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目前我国已出版了几套全科医学培训教材,如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全科医师培训规划系列教材”、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持编写的“全科医学系列教材”,但这些教材的系统性和实用性还有待改进。
1•3培训基地。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刚起步,由于人员、资金及政策配套等问题,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目前,全国有178个城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4],但存在数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功能单一的问题,满足不了社区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要。这不仅给全科医学培训实习带来了困难,影响全科医学的教学实践,而且会影响受训医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加快全科医学的培训基地建设是各医学院校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当务之急。目前,从我省已申报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医学院校情况看,大多都没有建立自己稳定、规范的见习点和实习点。本文认为可分两步去解决:首先在经济发达地区选择一些较为规范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见习和实习基地。与此同时,学校可与所在地方政府共同投资新建或改建几个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保证见习与实习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应规定一些硬性指标。如人员素质要求及配比、营业面积(工作环境)、硬件设施(如计算机、机器设备等)、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等。
1•4师资培养。
全科医学的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影响教学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开展较晚,全科医学的教师队伍严重缺乏,而且理论和临床实践水平偏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科教师队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缺乏系统的全科医学理论知识。目前我国全科医学的专业教师,大多数来自预防医学专业或临床医学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数既没有受过全科医学的理论培训,又缺乏社区卫生的实践经验。这样就很难保证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去年,我省卫生厅对省内全科医学培训院校进行了考核,并对承担《全科医学总论》的教师进行了资格认定,这对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
(2)缺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实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迟缓以及全科医学教师“半路出家”的经历所限,使得全科医学教师的临床经验先天不足。
(3)缺乏必要的现代电脑网络化教学知识。因此,就目前的状况本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全科医学的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帮助其建立全面、正确的全科医学观。其次,组织、安排全科医学教师定期参加社区的卫生服务实践。全科医学主干课的教师必须深入社区,不能纸上谈兵,否则就很难向学生传达全面准确的全科医学思想。加强全科医学培训教师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是培养和提高其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三是经常开展学术交流。四是加快全科医学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五是国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对从事全科医学主干课的培训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考核及职称评定。
大家下午好!
四天的培训即将结束!我们精心筹备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在各位老师与学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圆满结束了。
为了确保本次培训班的顺利开展,我院护理部、急诊医学科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认真开展课题调研,充分结合急诊医学的发展设置培训内容,特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老师优化课程设计,最终筹备、规划了11个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护患危机预警干预体系的建立、胸痛中心的建立、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技术解析、急诊胸痛绿色通道流程改进、护理文献信息检索、急性中毒切断毒源的科学选择、急诊抢救物资应急管理、临床护理重点专科内涵与措施、国际视野下护士角色的发展、急诊危重患者分级转运标准的建立、急诊护士的职业心理调适等,培训主题和内容紧扣了当前急诊医学工作重点,课程之间的衔接、编排都做到了科学、合理,保证学员有足够的实践时间和交流机会。
各级医疗机构积极选派护理骨干参加培训班,大家都是各个单位急诊医学科专业和公共突发事件卫生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担负着建设与发展急诊护理学科的重任,希望通过这次难得的面对面交流,共同推动急诊急救护理专业水平及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很荣幸受科教科邀请参加这次培训会。
一、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分类
继续教育分续教育科目分公需科目、专业科目和选修科目三类。今天开展的就是专业科目中单位自管项目。
专业科目。根据本行业系统专业领域发展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开展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侧重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职业能力。
二、参加人员
按照市、区文件精神,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100%。中心将所有符合学习条件的在职在岗卫生专业技术员工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学习进行管理。
三、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性
继续医学教育合格作为卫生技术人员各类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必备条件之一,对继续医学教学学分不达标的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等处罚措施。
四、继教管理及要求。
中心人事科要严格按照《重庆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和《重庆市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办法》要求,认真落实学分授予、考核登记和年度验证等工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档案,严格学分登记和审核。
五、其它
1.1规范化医师培训对于医师(医科学生)的意义
医学教育由3个不同阶段组成,包括医学院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一个医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只够满足毕业后需求的10%,其余90%要靠医学继续教育取得。所以,毕业后的医学教育是继医学院校基本教育以后的重要阶段。医师规范化培训是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很大一部分培训对象是当年毕业未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应届医学本科生,他们面临着培训后的再就业问题。职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要求的工作能力,它由多种能力叠加复合而成,主要体现在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逐步提升,而这几种能力是择业的基本参照和就业的基本条件。
1.2规范化医师培训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意义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床位数、硬件设备、医师教育背景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准,然而真正能反映出一个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的是看其是否拥有安全、有效的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手术、药物治疗标准及能否被全体医务工作者掌握与执行。规范化的医师培训能够帮助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系统地掌握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医疗的诊疗思维模式。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效率,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形象,从而进一步增强整个医疗卫生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降低医疗成本,节约卫生资源。
2药学教育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的作用
随着药物品种和药害事件的日益增多,医师对药物性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国内外用药规范的需求就越发迫切。然而,目前的规范化医师培训往往忽视药学知识和合理用药能力的培养,致使医师用药信息多来源于药品说明书或者医药代表的“指导”,导致医师在药物治疗中随意化、尝试化和无序化严重。例如,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治疗或联合用药、药物选择不当、给药方法不当、给药次数不正确、重复给药、药物的溶剂选择不当、过度使用高档进口药品等,高昂的药费增加了患者的负担,滥用药物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某些事件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首都医药》记者曾就“看感冒需多少钱”对北京市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暗访,发现感冒药价格最多可相差达15倍。对于药物自身的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不同药物对同一种疾病的敏感性、相同药物对不同患者的治疗作用差异、医师在治疗病患过程中对病程进展的观察如何做到规范化、把医疗过程中的失误减少到最小等,都可以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通过药学教育得到最优化解决。一个医疗卫生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临床诊疗水平的高低,其中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则是诊疗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有报道显示,导致全球死亡患者的原因中有1/3并不是由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有1/7的患者住院不是由于疾病本身的需要,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为此,提高药物治疗学水平、降低医疗卫生机构不合理用药现象最有效和最便捷的途径就是通过加强规范化医师合理用药方面的药学教育。此外,在药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的年代,如何帮助临床医师找出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廉价且适合患者个体化治疗的药物,是摆在所有临床医师面前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因此强化临床医师合理用药的药学教育非常有必要。
3在规范化医师培训中如何开展药学教育
3.1将药学教育纳入规范化医师培训大纲
自1999年我国医学教育全面启动以来,通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一直处在不断发展、调整的过程中,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系统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因如此,笔者认为在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加入药学教育不仅是对以往药学教育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医师药学知识的局限,更是对现有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一种尝试,具有前瞻性及创新性。西京医院在制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中创新性地加入了药学教育环节。在大纲中,对于药学教育的目的和标准进行了详细描写,同时对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也进行了量化处理,对培训内容、时间等都进行了详细规定,重点增加参训医师对临床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标准的掌握,使医师在开具处方时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在源头上消除临床上常见的重复用药、错误用药、不恰当用药的现象。经过近3年的实践,结果表明参训医师在药品相关信息的掌握、临床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水平等方面比同级别医师具有明显的优势,突出体现在大处方、无适应证用药、违反经济学用药等方面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同级别医师。为此,西京医院在2011年获得了原国家卫生部“全国医院药事管理优秀奖”。
3.2通过任务和兴趣引导药学教育
药学教育涉及的范围较广,虽然在相对较短时间内很难系统、全面地让参训医师掌握所有的药学知识,但是可以通过大纲制订有针对性的任务,以完成任务来强化关键点知识的学习。例如,针对“抗菌药物专项治理行动”中各项指标和规范执行的内容时,首先将参训医师分成两组,然后选择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的真实病例,让两组参训医师分别讨论存在的问题,并互相评判,最后由带教老师指正,最终参训医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剂量、时机和疗程等内容耳熟能详。通过上述任务型教学方式,使参训医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激发了参训医师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参训医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13年军队抗菌药物飞行检查中,西京医院获得全军第一。以兴趣引导的教学方式在药学教学实践中也经常被采用。兴趣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教学不但可以调动参训医师积极思维,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培训大纲》中要求参训医师必须掌握8~10种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时,可以让参训医师选择自己有兴趣的病种。他们有的是为了治疗自己亲友的疾病而作出选择,有的是为了今后的工作领域需要而作出选择。这些疾病基本都是教学大纲要求的临床常见病种。这样,参训医师在学习中就有了针对性、自觉性、主动性,有了“核动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据文献报道,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增加10%,则患者的死亡率降低11%。因此,在规范化医师的药学培训中,进行临床药物治疗指南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为培养规范化医师的合理用药思维,西京医院依托军队“十一五”和国家“863”课题建立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decisionsupportsystem,CDSS)并应用到临床和规范化医师培训中。该系统将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指南进行整合,借助信息化手段,为参训医师提供随需而得的药学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近2年的应用,参训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从原来的10.2%提高到了71.9%。
3.4建立医师药学教育培训考评机制
制度本身的激励性和约束性决定了没有完善的制度工作将很难开展。规范化医师培训药学教育不是短期行为,不是通过讲几次课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要有稳定的培养模式及完善的考核制度。我国医师规范化教育在完善相应的管理规章、准入许可制度、考核、培训、薪酬等各单项制度的同时,更关键的是要使制度的约束性涵盖各项制度环节之中,用制度的力量来保证质量,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同样,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药学教育考评体系也应重视参训医师药物治疗规范性和合理性的考核。在《培训大纲》中,将药剂科“出科考核”分为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首先,由药剂科和相关科室专家组成考核小组,针对住院医师选择的疾病进行合理用药思维模式考核,不合格的医师给予1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需重新进行药学教育培训,即在药剂科重新轮转。同时,将考核与参训医师的“超劳”补贴和学分挂钩,对不按药物治疗标准用药的医师视情节轻重实行30%、50%和100%的三级扣罚标准,对造成医疗事故的医师要追究本人和相关带教老师的责任。随着药学教育在医师培训考评中的推进,全院医师的药物治疗水平趋向合理,全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和术前住院日均呈下降趋势。结合国家临床路径的推行,西京医院“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2488.53元,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药费为3050.84元;总体“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5.72天,未“入径”患者平均住院日为7.15天。
4总结
一、PBL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由美国Barrows教授于1969年引入医学教育的,经过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己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b\PBL强调的是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其关键思想在于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PBL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从以往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我们以临床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伦理问题作为代表性问题作为教学点,对有一定伦理学基础的医务人员或伦理委员会成员,应用PBL教学法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程序分为四个步骤,即伦理问题设计一一学员分小组学习一一小组讨论一一教师总结。例如在关于弱势群体保护的教学课程中,教师提供了以下问题:如何界定弱势群体?弱势群体如何分类?常见的弱势群体会遇到哪些伦理困境?临床研究是要主动纳入还是回避弱势群体?如何判断弱势群体参与临床宄的获益和风险?弱势群体保护是临床常见伦理问题之一,情况比较复杂,涉及理解或表达知情同意的能力受限或判断能力受损的多个人群,如儿童、孕妇及胎儿、囚犯、学生、绝症患者、贫穷人群、少数民族等。要解决临床人员所面临的伦理困境,需要的知识面广而分散,这就需要学员们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协作,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和信息手段,整合知识,明确各个伦理困境的特点。讨论中大家积极发言,应用所学的伦理保护原则做出分析和判断,给出伦理保护的具体方案。教员根据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陈述,查漏补缺,澄清问题。这个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员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伦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利于提高临床和实践中自觉遵循基本伦理原则和实践的能力。
疾病的复杂程度和相对紧张的医患关系决定了临床医务人员除了要不断更新临床理论知识之外,也要加强医学伦理知识的自学和应用。而PBL教学正是培养伦理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PBL的不足在于,学员得到的知识往往局限于解决所选定的具体问题,但对于掌握系统的伦理知识则不够广泛和深入,比不上以授课为基础模式所强调的理论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二、CBL教学法
CBL教学法是由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首创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基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事先准备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和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剖析案例,共同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由具体案例提升理论。国外己经就CBL在伦理学课程的应用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和应用。
我们的实践证明CBL教学法同样适合在国内医院开展的伦理学继续教育培训。伦理案例教学通过对临床真实案例的具体分析,使学员身临其境,有助于学员学以致用,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因的。CBL教学法多采取集中讨论的方式,需要学员短时间内进入角色。而习惯了课堂授课模式学员主动性差,开始往往无法适应。我们在分析某儿童临床研宂的案例时,采用了经典案例加分组讨论的模式。
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决定了CBL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针对常见的伦理困境,结合实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搜集和编写了多个典型案例。例如在儿童临床研究这一问题上,我们选择了黄金大米事件作为分析案例w。我们首先引用新闻媒体对这个事件的早期报道,给出参与到该事件的美方、中方研究人员、教师、儿童家长和儿童的有关陈述,然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员自己思考,再由教师进行本专题的重点讲述,真实的题材和求知欲使学员能够积极投入、充分参与,顺利完成本专题知识的学习,最后进行总结。学员对这一堂课记忆深刻,理解也更加透彻。
为了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的过程。我们在培训时釆取了分组讨论的方式。当教师讲解完案例的基本情况后,将全场学员分为4个小组,分别就案例中涉及到的伦理困境、儿童作为弱势群体的特点、儿童临床研宄伦理审査的要点、该事件的伦理问题及假设作为伦理委员会委员应该如何看待该事件作为讨论要点进行讨论,教师及助手也参与到4个小组的讨论中去,给予点拨和指导。然后每个小组选拔出1名代表,陈述该组的观点。最后由教师做总结陈述。这种自由主动的学习模式使所有学员都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为了解PBL和CBL教学法在伦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培训效果,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应加强与学员的互动沟通,根据学员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学方法的及时调整。在培训结束时制定详细的调查问卷,采取无记名形式,对培训的整个过程、案例的选择、教学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了解学员的学习态度、伦理判断、伦理知识运用、伦理审查等能力的变化情况。
尽管PBL和CBL教学法各有所长,但实践过程中,却难以绝对剥离,而呈现了相互交融、综合应用的趋势㈦]。我们在伦理学继续教育的培训中也意识到,对于复杂的伦理问题不能只局限应用某一种方法,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员的基本素质来设计具体教学方法。将传统教育观念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融合,综合运用PBL和CBL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教学模式,应是医院伦理学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年轻医务人员的学习和掌握相关伦理知识,又有利于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运用伦理原则、正确处理伦理困境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黄志军(1977.1卜),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医学伦理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知识的获取途径也在悄然改变,而网络的全面覆盖和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也加速了这种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进一步提升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员工培训的效果,需要迫切引入移动学习这种新的培训方式,提升培训效果,提高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邮政培训发展的要求。因此,本文研究移动学习在邮政教育培训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移动学习;邮政企业;教育培训;应用研究
一、引言
近些年科技飞速进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时代下,手机不仅作为通信工具而存在,它已经转变成人们获取知识,相互交流的“神器”,为了更好地利用手机的便利性,随时随地地开展学习,迫切需要开发“邮政培训”移动学习客户端,助力邮政企业培训的发展。所谓移动学习,就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基础之上应用的学习方法,移动学习可以在人们的手机上进行,无论是在任何时间,还是在任何地点,只要你有手机等移动设备,都可以进行学习。
二、移动学习在邮政教育培训中的需求分析
邮政企业培训的面向对象是企业的员工,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有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这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集中培训注重培训效果,员工被集中在一起参加学习有更好的培训体验和互动交流;远程培训注重培训范围和时效性,由于邮政网点分布广,员工多达80余万人,所以采用远程培训拥有节约成本,培训覆盖及时等优点。移动学习作为新兴的学习方式,具有随时、随地、方便快捷等优点,那么如何使移动学习与传统培训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培训组织与培训流程,根据员工需求设计移动学习系统就成为重中之重,通过对企业培训组织方和员工的调研得出以下移动学习的功能需求:第一,集中培训与移动学习结合的需求。确定了在集中培训运行过程中应用移动学习的功能需求模块为学员报到、班级通知、日程安排、互动交流、教学评估、移动课堂、同学名单等。第二,远程培训与移动学习结合的需求。确定了在远程培训过程中应用移动学习的功能需求模块为:培训通知、在线课程、考试练习、班级资料、互动交流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远程培训平台与移动学习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学习记录的互认等。第三,单独组织移动学习的需求。确定了在单独组织移动学习项目中的功能需求模块为:新闻资讯、公共课程、班级课程、考试练习、互动交流,教学评估、问卷调查等。经过需求调研,移动学习的功能需求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多种培训组织方式,系统建设模式也非常清晰,为系统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移动学习在邮政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模式
移动APP开发完成以后,在邮政教育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企业培训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如下三种应用模式。第一,移动学习在集中培训的辅助教学模式。之前的邮政集中培训,还主要采用人工管理的模式,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出错,引入移动学习之后,从员工培训报名,到员工报到,查看通知、日程安排、再到参加学习,参与教学评估,互动交流等环节都可以依靠手机等移动设备来完成,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增强了用户体验。第二,移动学习与远程培训的互联互通模式。远程培训虽然具有覆盖面广,课程更新及时等优势,但是也存在便捷性差、互动体验不好等缺点,引入移动学习之后,远程培训的在线课程和移动APP的课程实现了互联互通,员工可以使用手机随时随地更加便捷的进行学习,学习记录在两个平台上实现了互认,极大地方便了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移动学习独立运行模式。为了满足邮政各级企业的实际培训需求,可以在移动APP上进行公共课程的学习,员工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独立组织移动学习项目等,员工登录APP后可以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并相互交流,也可以报名参加移动培训项目,进行课程学习,考试等,学习合格后计入自己的远程学习档案。移动学习的以上三种应用模式极大的满足了邮政企业培训的各项需求,提升了员工学习体验并解放了管理者烦冗的工作,所有培训过程电子化、数据化,为企业人资部门进行数据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持。
四、移动学习在邮政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和改进思路
移动APP在邮政企业教育培训应用以来,受到了广大培训管理者和员工的一致赞誉,运行以来系统累计开设培训项目200余个,培训达到20万人次,微课资源达到600余门,员工普遍反映利用手机学习非常的简便,操作性强,上下班的空余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极大的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果;管理者反映应用移动学习后自己的管理工作变得轻松,数据分析变得容易。但系统还不完美,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在页面的设计和功能的排列上还需要进行优化,在后台管理和大数据分析上还需要进行提升等,在移动学习运行过程中人们一直在努力,争取将邮政移动学习建设得更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在“信息爆炸”和“互联网+”的时代,移动学习方式即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们学习方式的进步,这种学习方式所带来的的便捷性和优越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邮政企业培训紧跟时代步伐,研究并引入了移动学习方式,开发适合企业自身的移动APP,并将其推广到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移动学习方式及系统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在增强用户体验和大数据分析方面还要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地探索,争取进一步完善移动学习,为员工培训创造更好的条件。
作者:李翔 田卫辉 冯岩 单位: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分析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池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实践和特点。
循证医学(Evidence一based Medicine, 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要求医务人员由以理论为基础加经验的医学模式向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模式转变,通过严格的检索、挑选和评价文献来回答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使临床医疗人员认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帮助并指导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并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是医院图书馆员的职责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针对临床开展了一系列的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国外临床教学医院的图书馆员较早认识到了图书馆在医院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美国的医院图书馆中开展了基于医院临床的图书馆服务。例如,在克里斯蒂安娜医疗健康系统中,学科馆员通过参加临床查房,开展针对临床实践中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据的查找,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川;在田纳西州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教学医院中,图书馆在指导临床医师及实习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相关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已开始认识到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通过收集、检索多种循证医学资源,将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传递给临床医师等。
从国内外对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的探讨可以看到,医院图书馆员除了帮助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查找循证医学资源外,应让临床医疗人员体会到循证医学资源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能自觉、主动、正确地查找与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这就需要对临床医疗人员开展相关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因此,该院图书馆组织临床学科馆员,开展了针对临床的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
2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特色
2.1由临床学科馆员担任相关的教学工作学科馆员制度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对口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为开展深层次的学科咨询而采取的最新服务措施。为更好地开展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一方面图书馆组织有医学背景的图书馆员作为临床学科馆员深人到临床科室开办循证医学资源的讲座及培训等,根据临床科室的时间、不同层次的需求,结合科室的相关临床病例,讲授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查找并运用循证医学资源,开展与临床结合的循证医学资源的培训。另一方面由各个科室选出1一3名临床医师担任科室兼职学科馆员,对这些来自不同科室的兼职学科馆员进行包括循证医学资源在内的常用生物医学资源检索等技能培训,解决各自科室经常遇到的相关问题。至今,该院图书馆的临床学科馆员先后开展了近40次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培训。通过这些讲座,临床医师进一步体会到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与图书馆配合,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开展循证医学实践。在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中学科馆员与临床科室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2不断丰富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组织除了网络上大量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外,该院还购买了一系列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循证医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便利,但也对临床医疗人员了解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馆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制作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并指导临床医师使用。目前,因特网上与循证医学有关的网站已有5 000多个,这些网站的内容新颖,且有很多是免费。为了便于临床医师使用,该馆将常用的几十种循证医学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做成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供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利用。
2.2.2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数据库。该院先后购置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如美国临床医学事实型数据库(MICROMEDEX Healthcare Series ) ,循证医学评论数据库(EBM Reviews )、临床实证全文数据库(Clinical Evidence),MD Consult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许多临床医师却未曾接触过。图书馆临床学科馆员结合不同科室的特点,将这些数据库介绍给临床医师并辅导他们使用。
2.2.3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其他生物医学数据库查找临床研究证据。除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外,从常用生物医学数据库如CBMdisc , MEDLINE ,PubMed等中也能直接查找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当从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中检索不到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或临床医师想更多了解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时,可以考虑利用这些数据库。将利用这些常用的数据库检索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介绍给临床医师,指导他们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如介绍如何从CBM-disc, MEDLINE等数据库中检索系统综述、实践指南、随机对照试验、对照临床试验、有关诊断、治疗、病因、预后等循证医学证据。
2.3多种教学形式并重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该院图书馆根据需要采取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讲座,深人临床科室教学,举办临床医师短期培训班及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等多种教学与培训形式。
2.3.1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循证医学资源讲座。图书馆定期举办全院生物医学资源的相关讲座,通过讲座对全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宣传及培训。这种形式相对比较固定,参加人数较多。
2.3.2深人临床科室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这是最为灵活,也是应用最多的形式。目前该馆已经25次到临床科室讲课。因为不同临床科室有各自的专业需求及时间安排,该馆根据不同科室的时间科学安排讲课时间和教学重点。在介绍循证医学资源当中,结合不同临床科室所熟悉的病例,让临床医师亲身体验通过查找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的制定。这样教学形式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进行互动交流,既让临床医师认识到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又调动了临床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积极性。
2.3.3针对临床医师(含进修医师)举办短期培训班。该院临床医师较多,每年进修的医师也较多,他们大多对生物医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该馆每年分别为本院医师及进修医师举办4期生物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培训。针对参加短期学习班的临床医师,有重点地介绍循证医学相关资源。如进修医师大多来自基层医院,当地数据库资源较少,因此以介绍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中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为主,以便进修医师返回基层医院后,能利用自身的网络条件查找免费循证医学资源。
2.3.4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循证医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要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仅靠课堂教学与培训是不够的。因此该馆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临床医师提出的具体问题,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如临床医师想查找某方面的循证临床证据,该馆会根据其要求,直接指导临床医师先利用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如果对检出结果不满意,再对CBMdisc, MEDLINE,PubMed等进行检索,通过主题词、自由词检索该主题内容,然后结合循证医学筛选临床研究证据的标准,制定进一步的检索策略进行组配,并根据检索出的文献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制定出完善的检索策略,查找出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使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检索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
3在临床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中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和现代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特教学校的教学对象以精神障碍、无语言、无沟通能力特殊行为多的学生为主。由于每个学生的致病原因和智力损伤程度的不同,导致行为表现、言语发展、学习效果、心智活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学习能力低下,言语和运动能力差等是智力残疾儿童的突出特点。
作为特教学校的语文教师该如何针对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来组织教学是迫切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智残儿童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具有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语文能力的任务,显然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语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语文教学是提高特教学校整体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语文能力,一向是特教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课题。
首先,教学内容要做到生活化。教学手段要做到直观化,教学过程要做到活动化,教学氛围要做到愉快化。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终将要回归社会,独立生存于社会,对他们来说,要是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解必要的生活常识,形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本着“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原则,视学生生活的本身生活经验为宝贵的财富。掌握语言文字,是使智残儿童适应社会进行交际的需要,是取得社会平等地位和权利的重要条件。
重视口语表达,将学生康复训练与培养语言能力相结合。语言是人类相互认识、交流思想的工具和桥梁。人们需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动机和情感,用语言调节自己的行为,用语言作为认识世界与人交往的工具。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的智障学生都有程度不等的语言缺陷,如构音困难、词汇贫乏、语法错乱、词不达意、吐字不清、口吃等等。这无疑给智障学生思维和智力发展以及情感表达套上了新的枷锁。因此,培智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智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获得能够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各个方面的健康成长。
口语是人际沟通的媒介,口语能力的建立和发展不仅直接影响智障学生学习语文及其它学科的效益,更会影响到智障学生的情绪与社交发展。因此强化智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不仅能提高智障学生的思考、观察能力和手、脑、口协调并用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生活,从事社会活动的最基本、最简单的能力,为其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因为能正常口语交流,在交往中会受到同伴的尊重和关心,能够消除生理缺陷产生的自卑感和受歧视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经验,从而使智障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信。
口语表达训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课前练口(自我介绍、新闻播报、主题演讲等)、课堂师生问答、复述课文、看图说话、情境口语交际、讨论交流等等。
只要我们教师重视智障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课堂教学中,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同时,经常有机开展口语表达和口语交流的训练,将有利于智障学生的语言康复和心理康复,我的教学实践已经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的工具,语文能力是提升智残学生思维水平和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
利用结构化教学学习汉字的书写和运用,熟练掌握语文工具,有助于提高智残儿童学生的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矫正发音,发展口头语言,并运用语言与人进行正常沟通交往。智残学生的记忆特点决定他们在学习生字时会表现出识字慢,忘得快等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采取科学多样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教学可以激发智残学生识字的兴趣。
劳动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开设劳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新时期合格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特教学校开设劳动课,对残障儿童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劳动课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挂念、劳动态度一级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劳动能打下机车,提高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还有助于矫正和部长他们的心理、胜利缺陷,是他们的肢体得到锻炼,促使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为吧他们培养程合格的劳动者打好基础。
在劳动课中,学生不仅要残疾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而且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劳动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本身对残障儿童适应未来的生活是十分必要的,学习过程中的训练对锻炼他们的体魄、训练他们的思维都是有很大的好处。
特殊教育学校的劳动课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时间活动,他不仅能够使残障儿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更能改变他们由于认知缺陷所引起的对周围世界的冷漠态度,一级胆怯、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促使学生向往生活、积极向上的心理和愿望的行程。
通过设计、组织好劳动,学生能够高手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急互相帮助与合作的关系,使他们变得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集体、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走出原有的狭窄生活圈子,进入更广阔的天地。通过劳动课的教育,使学生能够逐渐正确的约束自己的行为,明确奋斗与追求的目标,产生客服苦难的勇气,不断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同一类残疾儿童总是有着共同的特点,在家长之间加强联系和沟通就有助于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从而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并且有助于加强家长的信心,建立提供相互支援的机制。
特别是一些教育残疾子女的成功事例可以鼓励其他家长,并给他们作出示范,使更多的残疾儿童家长从中获得支持和信心。
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支持的,只有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将它们统一为教育残疾儿童的有利因素,才能使残疾儿童的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 教育技术 院本培训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50文献标识码:A
Build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Model of Medical Teacher
GU Guosong, CHEN Baoming, YE Peisong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 314001)
Abstract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is one important method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college teaches. Nevertheless, several problems exist in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One mode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was constructed and put forward, which includes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training, method of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The model has features of feedback, stability and loops.
Key words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partment-based training; model
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都使得高校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高校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执行者,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有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能力。可以说,没有一支信息化的教师队伍,就没有教育的信息化。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培训组织、培训模式、培训资源等不够完善,使得培训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构建一种良好的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我校医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与培训现状①②
(1)目前,我校和其他高校类似,缺乏行之有效的培训运行模式,教师参与教育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也不高,各方都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掌握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2)很多教师忽略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没有认识到教育技术理论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关系。因此,在受训后只注重对硬件的技术应用和相关软件的使用
(3)无延续性、无针对性。全国统一的教育技术培训在时间上过于集中和紧凑,在内容上也未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不同课程的差异与需求。
(4)具有完善的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校园等硬件设施,但在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课件的开发、研制以及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等“软件”方面投入不足,不够重视。对课件的制作和对基于BB网络环境的辅助教学平台的运用并不十分成功。课件制作比较单调,多数采用简单的PPT功能制作课件,将以前的板书转换到投影上而已。
(5)评价机制不够理想。对于培训的评价机制,目前过于单一和粗糙,以受训感想等作为培训效果并不能反映实现培训目标的程度。
2 教育技术培训模式的研究
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综合、不断循环的工程,不是单一的技术指导和理论讲解。缺乏有效的培训模式和运行机制,将无法实现培训的真正目的。因此,需要一种稳定、长期的培训模式来支持开展培训工作。
2.1 “校本培训”内涵③④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和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继续教育形式。”这是一种描述性定义。这种定义很容易让人理解,但缺点是难于让人抓住“ 校本培训”作为一个概念的核心要素。从这个角度来看,倒是周建平先生的三点意见更接近问题的本质:首先是“为了学校”的培训,意指要解决学校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其次是“在学校中”的培训,意指“ 校本培训”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所有培训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再次是“ 基于学校”的培训,意指“ 校本培训”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各种资源。
校本培训理念包括:校本培训工作以“人文、人本、人和”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学校要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也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地方;校本培训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以教师有效学习为中心。以教师需求为导向,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激发教师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和主动学习的动机。
相应地,我们可以根据培训教师特点以及培训范围,提出“院本培训”的概念,对应的组织者和受训者为本院教师,培训资源主要依靠本院现有的教学资源。
2.2 “院本培训”是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有效途径
高等学校是一个复杂的专业化组织,每所高等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它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不能简单地用其他学校的经验说明的,一刀切式的传统培训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各学校的具体要求。并且,高校教师人数众多,学校在人力、财力和工作安排上都很难承受教师外出培训。为此,从“院本培训”的特点和内涵可知,校本培训能够满足高校教师在岗学习的需要,在高校中开展基于“校本”的教育技术培训必然是事半功倍。
2.3 构建基于“院本”的培训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工作是一个循环、分层和交互的工作。因此,构建基于“院本”的教育技术培训模式,为解决目前实际培训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该模式主要由管理机构、培训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构成。
2.3.1 管理机构
任何改革都需要参与改革者具有良好的积极性和主观意愿性,而顶层设计则是任何改革的基石,顶层设计的工作是全方位、立体化的。在我们的模式中,管理机构由学院高层领导组成并负责顶层设计,主要工作有:
(1)指定培训部门,制定总体方针以指导培训部门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听取培训部门的反馈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及时研究、制定和调整指导方针,继续推进教学改革。
(2)负责对培训工作的全面支持,如资金支持、人员支持、设备支持、培训平台支持和培训资源支持等。目前在高校开展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没有得到多数教师的响应,其根本原因就是高校所有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是科研项目,论文级别和课题经费等,而对教师的本质工作――教学,则很少重视,鲜有激励和奖励措施,即使有也是力度很小。为了使得教学水平和质量更上一层,组织者必须要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制定有效的奖励措施来改变目前的状况。
2.3.2 培训部门
(1)负责对本院的培训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指导和管理。培训部门唯有管理层面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优秀的培训教师参与到培训组织中,对于培训教师的选择,应考虑各个专业中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理论和较强的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教师来担任。
(2)负责培训中的资源建设,主要有课程教学资源,各专业中的优秀资源如精品课程,重点专业课程中的教学资源,以及各专业中教师个人拥有的优秀资源等,都可以整合到培训资源中来。所建立的资源体系,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以便适合资源的不断改进,及时更新;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师和不同需求的教师,用资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来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
2.3.3 构建多样化培训方式
具体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对于培训方式的选择不能按照以前传统的单一化培训方式。具体可以考虑选择以下几种方式:
(1)研究探讨式:如课题研究、案例教学讨论、问题研究和教育专业人员作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报告等。这类培训方式主要目的培养教师更深刻的理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师整合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能力,属于较高层次的培训方式。
(2)集中式: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分类集中式:考虑到不同专业的教师具有不同的需求和课程特点,以及教师之间不同的使用信息技术水平,可以选择分类集中式。将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教师分开,产生不同的群体,对同一群体的教师进行集中式的教育技术培训。二是统一集中式:所有培训的教师利用统一的时间,如假期等,进行统一集中的培训,主要内容是通用的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以及整合方式等。
(3)订单式培训方式:⑤由于培训教师来自不同的专业,因此,可以建立有培训教师负责本专业受训教师的具体指导和联络工作。这样便于受训教师和培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可以根据受训教师对本专业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受训要求,由培训教师和培训部门根据受训教师的要求制定新的培训计划。
2.3.4 构建多元化评价机制
当前的评价方式主要有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⑥而确实有效的评价机制不应该是单一性的,应结合多种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考察受训教师的培训结果将有效提升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1)诊断性评价,确定受训教师现有的教育技术理论和应用水平,从而形成对教师的某种评价,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需要多次不同的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主要是一种修正性评价,在实际操作中是最困难的一种评价方法;由各专业的培训教师担任对受训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工作,能及时修正受训教师在学习或是实施教育技术过程的问题和方向,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具体和丰富。
(3)总结性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经过拓展总结性评价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使得发挥最核心的作用。例如:对受训教师的个人作品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评价,同时,也可以对其在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方面进行评价。在我们的培训模式中,总结性评价也是具有阶段性特点,在不同的受训阶段,采用不同的总结性评价内容和原则。
3 总结
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的培训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校本”培训模式的讨论,为了下一步培训工作更好的展开,构建了基于“院本”的培训模式,从理论上解决当前培训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该模式具有:指导―组织―实践―反馈―新指导方针……的循环反馈前进的特点,为目前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提供了高效而确实可行的运行模式。
课题项目:嘉兴学院校级教改课题(70110029?)
注释
①陈卫东.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理论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6(9):50-51.
②王艳清.立足于“校本”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策略探索[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1):77-78.
③傅玉蓉.论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9):94-97.
④张铁坚.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导刊,2010(6):75-76.
1教育技术展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展了教学内容
当今社会要求人才要有高素质、要有创新能力,仅靠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教育技术教会了学生跨越课堂探索知识的能力,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博览到全球各大图书馆、资源库等找到书本上找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可见教育技术是联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必不可少的中介。这就无形中跨越了课堂扩展了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探索知识能力、自学能力和生存能力。
2教育技术改革了教学、培训方法
现代教学媒体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是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它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会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对话交互方式,而且可以有立即反馈的效果,就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先生作过两个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还能提供交互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应用教育技术手段开发的电力安全生产教育多媒体系统中为使职工感受震撼而受教育,模拟出的事故现场非常逼真,使人身临其境,视觉、听觉感受强烈刺激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证实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边听边看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效果将会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现代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教育技术改变了教学模式与方式
信息化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多元的教学模式,各种教学模式之间并不完全是相互替代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单一的教育模式无法完成教学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主角的“一言堂”方式,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技术使得教师的讲变为了导,学生的听变为了学。教师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引导,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传统的专家变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即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同时学生应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有更大的主动性,才会有更大的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能运用学习的技能,独立从书本、教师、互联网、资源库等处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会更加深刻、巩固。
4现代教育技术更强调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表3表明,培训学员吸烟率为37.3%,其中男性为58.8%,女性为2.6%;饮酒率为28.4%,其中男性为41.1%,女性为8.2%。吸烟和饮酒者主要为男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2=181.98,P1<0.01;χ22=79.15,P2<0.01)。
2睡眠状况
表4表明,入睡时间在晚上11点以前、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上的学员仅占40.8%,不足一半,显示多数培训学员睡眠时间不够,易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男学员整体睡眠状况不如女学员(χ2=18.27,P<0.01)。
3体育活动
表5显示培训学员常参加的体育项目主要包括散步、跑步、球类运动,其他项目有游泳、骑车、武术、健身器械、舞蹈、爬山等。每周活动次数在3次以上的学员仅占1/3(33.6%),每次活动时间也较短。在活动项目和每周活动次数上存在着性别差异(χ12=22.17,P1<0.01;χ22=15.06,P2<0.01)。
4业余时间支配
表6表明,培训学员对业余时间的支配方式主要为“看电视或上网”、“做家务”、“辅导子女学习”、“社交活动”,“体育活动”和“学习”仅居第5位。在“做家务”、“社交活动”和“辅导子女学习”等时间支配上存在性别差异(χ2=19.27,P<0.01)。
5讨论
5.1全科医师培训学员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不容乐观本调查显示,全科医师培训学员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存在较多问题,包括不良的饮食习惯、较高的吸烟率和饮酒率、缺乏睡眠、体育活动不足。长此以往会导致健康损害,影响其自身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5.1.1饮食方面在一些学员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值得重视,如一日三餐无规律、营养失衡、不食早餐、高盐和高脂饮食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按时进餐、坚持吃早餐、睡前不饱食、咀嚼充分、进餐不分心、有良好的进食环境、均衡饮食等。
5.1.2烟酒行为从烟酒行为层面分析,培训学员吸烟率高于国内人群的35.8%,男学员吸烟率亦略高于国内男性15~65岁人群56.11%的吸烟率和城市男医生45.8%的吸烟率;女学员吸烟率亦略高于国内女性专业技术人员2.23%和城市女医生1.3%的吸烟率。学员饮酒率亦同样高于国内人群21.0%的饮酒率,尤其女学员明显高于国内女性4.5%的饮酒率。酒精使用被认为是对生活压力的一种应对方式,烟草和酒精合在一起比单独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更大。学员对吸烟、饮酒相关的健康和社会负担问题应有足够的认识,预防或减少吸烟、饮酒及相关健康问题的发生。
5.1.3睡眠状况一般情况下,成人每天需要睡眠7~9个小时。从睡眠状况维度分析,多数学员睡眠时间不够,可能与工作、生活等压力较大、社会交往多、值班熬夜较常见有关。因此,培训学员应改变不良的睡眠行为,合理安排休闲、医疗以及其他工作,尽可能提高睡眠质量。
5.1.4体育活动从体育活动情况而言,体育活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被多数培训学员所认识,多数能因地适宜参加体育活动,学员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因均首选“强身健体”。但是真正能做到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并不多,每次活动时间也较短,除了受场地、条件、体能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时间”、“不能坚持”和“忙于作”、“忙于应酬”为主要原因。学员应重视体育活动,积极、主动参加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5.1.5业余时间支配就业余时间支配方式看,在卫生人员数量少、学历和职称偏低、待遇较低、整体医疗条件差、工作环境艰苦、生活环境不理想的条件下,广大培训学员在基层为患者提供了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但在知识更新、专业技能提高、继续教育、学历职称晋升等自身发展方面积极性不高。
5.2对医学教育的启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担负着向城乡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以及计划生育指导一体化服务的重要职能。全科医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健康行为、生活方式问题不容忽视。全科医生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健康与否不仅关系到自身心身及事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患者和周围人群。客观存在的人类生活方式的复杂性、未知性和易变性,使得改善全科医生的生活方式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全科医生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既有医学教育层面的因素,又有社会层面和个体应对层面的因素,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努力改善全科医生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5.2.1院校医学教育
大学是大学生形成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重要时期。把人文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在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学习、临床见习实习等教学中渗透人文知识,不断加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强对全体医学生的全科医学教育,把全科医学、行为医学等教育作为医学生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医学生医患沟通、健康教育、社区预防保健、卫生服务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医学生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获得系统全面的与终生健康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为医学生毕业后具有健康意识、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5.2.2毕业后和继续医学教育从社会应对层面来看,有关部门应全面了解全科医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现状,进一步加强包括全科医生在内的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尽量多为城乡居民提供各种适宜的休闲、娱乐保健、健身设施。以宣传、教育、交流、示范、培训等形式,指导存在健康行为、生活方式问题的全科医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主动矫正,促使广大全科医生以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们群众。
5.2.3自我健康教育从个人层面来看,全科医生要加强自我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健康意识,提高对自身健康行为、生活方式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处理好工作、生活与健康的辩证关系,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应特别注意改进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睡眠和适当的体育活动,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健康损害,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做好各项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6结论
一、加强许可证管理,严禁买卖、出借《办学许可证》行为
《办学许可证》是民办培训学校取得办学资格的证明。各民办培训学校应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按《办学许可证》中所注明的地址、层次、内容、形式办学,不得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不得将办学资格和办学项目委托或承包给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办学地点,不得擅自增加、变更办学层次、内容和形式。
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属初次违法的,予以责令限期整改并警告,在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经整改后仍不达要求的,予以责令停止招生,继续进行整改;在规定期限内拒绝整改,或继续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吊销办学许可证。凡买卖办学许可证,情节严重的,直接吊销办学许可证,并在退还所收费用后没收违法所得。
二、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费退费行为
民办培训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须报物价部门批准或备案,并公示。
民办培训学校的收费须按照批准或备案后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收费。收取费用时,须及时入学校帐户,并向学生开具合法票据。
民办培训学校举办学习期限在一年以内(不含一年)的教学班,按学期收费,不得跨学期预收费用。举办一年以上的教学班,按学期或学年收费,不得跨学年预收费用。
民办培训学校的收、退费工作均应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办理学生退费须开具正式凭据。
学生入学后因故要求退学退费的,须向民办培训学校提交书面申请,阐明理由,出具收费票据。
因民办培训学校有刊登、发放虚假广告(简章)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或确属校方原因,学生要求退学退费的,民办培训学校须退还学生所交纳的全部费用。
开学前,学生提出退学退费申请的,民办培训学校扣除报名费后,应退还学生所交纳的其余费用。
开学后,学生提出退学退费申请的,民办培训学校原则上按实际学习时间扣除相应的学费及报名费、资料费后,退还学生所缴纳的其余费用。原定培训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含三个月)的,实际学习时间按月计算,不足一月按一月计算;原定培训时间在一周(含一周)以上、不足三个月的短期培训,实际学习时间按周计算,不足一周按一周计算;一周以下的短期培训,实际学习时间达到二天或40%的,可以不退费,不足二天或40%的,视情况退费,最高退50%。
三、加强招生管理,规范广告宣传行为
民办培训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各项规定。招生简章和广告应载明必须告知的内容,办学内容应与《办学许可证》及学校章程规定相符,不得有虚假、误导等内容,不做不切实际的承诺。
民办培训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须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
四、开展教育评估督导,依法加强管理
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对民办培训学校的评估督导。评估督导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
民办培训学校须每年进行自查,向主管教育部门书面报告办学情况,按要求进行资产评估并提供由会计事务所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发文、网上公示或在报纸上公告等途径,向全社会公布所管辖的民办培训学校评估督导结果,并视情况对办学成绩突出的民办培训学校给予奖励。
对违法、违规办学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 通过大量的听、说训练中培养语感
众所周知,一个小孩在习得母语的过程中总是先学会口语。在他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并不懂得语言的语法规则,而是在语音、词汇、句子中感受和领悟语言的实际意义,在实际交际中不断掌握母语。这样,当学龄儿童开始学母语文字时,已经不会有很大的语感困难了,因此,英语语感的培养和训练也可以从。教师每节课上课前3-5分钟留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自由对话和交谈。起初,都是可设计一些较简单的对话进行训练,往后逐渐推进,过渡到学生自由选题,自由对话,实现自主学习。为了减少难度,提高会话时效,可让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这样,经过几年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会大大提高,而且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有效地训练了语感。
1.1 通过听的活动,安排好听说训练
充分重视听力课的安排,训练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短后长、先机械后灵活,从单项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与此同时,都是还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排除学生学英语的心理障碍,使他们乐于开口,人人都参与到听说活动中来,既能听又会说。这样,英语语感在实际应用中逐渐就会增强。
1.2 利用教材,创设情景,培养语感
实践性和交际性是外语教学的基本特征,而且它不同于其它学科。学习英语就是要在真实的情景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课堂上教师要用得体的英语授课,师生间、学生间也尽可能用英语交流,鼓励他们大胆开口,说错也不要紧。语法也应尽可能放在一定情境中来教,让学生看到、听到新语法点在一定情境中的使用。长期以往,学生会把所学语法知识和词汇联系起来理解和运用,语感就会日益增强。其次,都是要结合教材充分利用图片、卡片等直观教具,或合理使用幻灯、投影、计算机等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让他们多看、多听,感受、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使英语教学过程变得逼真、形象、直观、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需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精讲多练,高效而大量地组织各种有意义的听说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感。
2 通过阅读训练和培养语感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吸收信息或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对文章做出价值判断,提高深层理解和评价文章的能力,同时获得交际能力,这也是语感训练的目的之所在。所以,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通过阅读教学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2.1 采用课文整体教学模式
课文教学可采用“导入――表层分析――深层剖析――整体评价”这一整体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有效地将语言形式的学习及理解与语言内容的理解及掌握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把握语篇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正符合语感训练的实践性原则。而教师在课堂上的点拨,导思导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浏览、跳读、略读、限时阅读等。其次,不同内容、不同体裁,训练方法要有不同侧重。如,记叙文,包括长篇小说节选、短篇小说、生活故事、人物传记和名人轶事,需要注意以时间、情节、人物活动为线索;议论说明文,可以指导学生找文章的主题句、阐明主题或中心思想的例证、数据及有关信息等。
2.2 朗读、背诵也可培养语感
朗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尤其是有感情的诵读真可谓是一种扎扎实实学习语言的好方法,因为感情朗读能以声传情,扣人心弦,不论对朗读者还是对聆听者,都是训练语感的极佳途径。因此,都是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经常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语调、有节奏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活动中,这样会有助于学生获得语义正误感受、语文形象感受、情感色彩感受。此我,都是要经常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内容好、文字优美、篇幅较短的英文作品,可以从课本上挑选,也可选自课外读物。读的多了,背的多了,语感自然而然就增强了。
>> 论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异同 浅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模式 艺术教师培训的“顺向”模式研究 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发展 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模式的优化策略 融入现代艺术内涵的高校美术教学模式探讨 学校艺术活动联动模式的探讨 论视觉模式与艺术创造 论中国现代声乐艺术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现代艺术中的感知模式研究 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论新形势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论传统媒体艺术与新媒体数字艺术的异同 对艺术教育模式的分析与思考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模式 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培养模式 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 艺术教育中商业摄影教学的模式创新 幼儿艺术教育互动教学模式的问题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fr=ala0_1_1.
[4]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12).
[5]冯杰.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11):233.
[6]马梅.从合唱的角度谈审美价值取向[J].人民音乐,2002,(11):41-43.
[7]马梅.对大学生课堂内外一体化艺术教学模式的探讨[J].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5,(1):53-56.
[8]邓乐.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J].雕塑,2000,(4):20-21.
[9]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