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水灾害防治范文

水灾害防治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水灾害防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水灾害防治

篇1

【关键词】城市水灾害;现状;危害;防治方法

1、城市水灾害及其类型

1.1 城市水灾害

水灾害是以大气圈、水圈、土圈为主产生的灾害,如洪灾、涝渍灾害、潮灾、旱灾、泥石流灾等。水灾害是相对人类而言的,在人类生存的地区,均有可能发生水灾害,这就是灾害的普遍性。近20年来,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正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和城市洪水灾害三大水环境问题,水危机已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制约和障碍。[1]

1.2 城市水灾害现状

气候差异大,地势复杂,是我国致灾因素和灾种多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经济密度在地理上分布很不平衡,所以对水灾害更为敏感,易产生巨大灾害损失。

城市化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集,财富集中,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因而城市水灾害具有种类多、损失重、影响大、连发性强、灾害损失增长严重等特点。城市水灾害主要表现为:雨水资源大量流失;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城市洪灾风险加大;生态环境破坏;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等。[2]

1.3 城市水灾害的类型

根据长期统计分析,危害我国的水灾害种类很多,其中危害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较长的是干旱、洪水、涝渍、风暴潮及灾害性海浪、泥石流、水生态环境灾害。其中城市水灾害主要由干旱、洪水、涝渍等引起。

1.4 城市水灾害防治现状

1.4.1缺乏城市水灾害防治规划

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有时为了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甚至挤占河道,从而降低了河道的分洪能力,加剧了洪水灾害。另外,由于城市地域狭小,集水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生产活动集中,取水也集中,所以容易出现资源型缺水;同时,排污集中,对水环境破坏力大,又容易出现水质型缺水。[3]

1.4.2防洪措施单一

在城市水灾害防治规划中,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主要依靠工程措施,城市河段的防洪标准偏低,容易发生超标准洪水。在城市化地区,由于建筑物和地面衬砌的影响,使得不透水面积增加,截断了水分入渗及补给地下水的通道,使地表径流增加,滞洪、蓄洪能力下降,常造成洪涝灾害。[3]

1.4.3暴雨、洪水预报方法不完善

在洪水预报、防汛调度、通讯手段等方面落后,科研投入少。

1.4.4地下水次生污染严重,致使水质污染发展很快[4]

1.4.5市民和企业防灾意识淡薄,城市防洪资金筹措渠道不畅

2、城市水灾害的起因

造成城市水灾害的原因很多,但在所有致灾原因中,自然因素占主导位置。我国水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度高,致灾的自然因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地形、地势、地貌、地质、地理位置、大气运动和植被分布等。除自然因素外,人类不当的或缺乏必要保护措施的开发活动,对河流会构成直接的威胁。主要因素为:

2.1 城市人口增加、经济增长,用水量增加

2.2 城市化对降雨的影响

2.3 城市发展导致污水排放量增加

2.4 城市建设使下垫面性质发生变化,改变了径流形成条件[3]

3、城市水灾害的危害

城市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造成人员伤亡和国家、集体及个人的财产损失。

3.1 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水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也将增加。更重要的是由于城市人口的急骤增加,好多新建的公用设施、企业和住宅向容易受灾的低洼地区或沟谷等危险区域发展的趋势增加,易造成更大损失。

3.2 对城市生命线工程的影响

城市和工矿现代化程度越高,对生命线的依赖就越重,而自然灾害对生命线工程的潜在威胁也就越大。如不加以防御,必将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3.3 对地下设施的影响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城市中好多设施都在向地下发展,在地下生活和活动的城市人口将日益增加,如果在城市内出现洪涝灾害,首先应有足够的设施确保地下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3.4 对社会运行机制的影响

城市灾害不仅可以给灾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可以使社会动荡不安,破坏社会正常运行机制,从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4、城市水灾害的常规防治措施

4.1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既能减少水资源的需求量,又能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减轻对水体的污染。

4.2 尽量减少城市地面硬化面积,增加下垫面的透水性

积极开发城市湖泊的作用,兴建城市蓄水设施,修建雨水渗透设施,向地下补充地下水,既可减轻城市洪涝灾害,又可以缓减城市水资源不足所引起的问题。

4.3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

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充分发挥现有各种防洪工程和防洪设施的作用。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改进防洪资金筹措渠道,逐步形成城市防洪建设的良性循环。

5、对城市水灾害防治的建议

5.1 提高管道建设标准

5.2 综合利用水资源,充分利用污水

在沿河适当位置建设污水处理厂,将原来排向河道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截流收集起来就地处理,注入河道作为水源。这样,既扩大了城市净化水域面积,为退污还清后的河道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保证,又节约水源,有效地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在当前水资源严重不足情况下,实现污水资源化,是城市节水的必然途径。[5]直接回用和间接回用是城市污水资源化的两种有效途径。

5.3 高额保险作保障

5.4 完善法制,加大执法力度

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危机预警机制及危机状态下的社会治安、社会救援、市场监管、信息反馈与沟通、指挥协调等方面常备不懈的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并制定应对可能危机的长期战略,城市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克斯毛维克,特加大-古波特,陈吉宁编著.城市水管理中的新思维――是僵局还是希望[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

[2]车伍,李俊奇著.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左其亭等著.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理论・方法・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4]周振民著.城市水务学[M].科学出版社.

篇2

    关键词:防洪工程;防洪;洪水灾害;喀什

    喀什地区境内分布有众多大小河流和山洪沟,每年汛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融雪洪水、暴雨洪水、溃坝洪水或综合洪水,是洪水灾害的频发地区。在喀什地区境内,众多河流和山洪沟上也修建有诸多的引水建筑物;穿越冲洪积扇、山洪沟和临河的渠道、道路也不少;也有许多跨越河流的公路和铁路桥梁;城市和农村以及大量的农田也存在临河建设甚至侵占河道的情况;也有建在洪积、坡积扇上或低洼地带的农村居民点和其它建筑物。同样由于历史的沉淀和积累,这些和水打交道的地方也就成了洪水灾害防治的重点地段。因此,对于洪水灾害的防治,重点是要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并有完善的组织机构严格执行,以达到减轻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洪水灾害演变成人为灾害的目的。现对喀什地区洪水灾害的防治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1 逐步落实防洪规划中重点工程的建设资金,加快重点防洪工程的建设步伐

    2000年前后,地区水利局和流域管理机构委托有关设计单位,对区内各条河流和主要山洪沟的险工险段、工程现状和洪水灾害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各条河流和山洪沟的洪水成因和特性的分析研究,先后完成了区内主要河流的防洪规划和山洪灾害防治规划。规划重点防洪工程共201处,工程总投资41.01亿元。但是由于建设资金安排滞后,造成了建设步伐缓慢。近十年来,自治区先后安排了大大小小15个不完整的工程项目,其工程总投资(包括自筹资金)只有2.1亿元,相对重点防洪工程规划总投资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要实现防洪规划的目标,就需要逐步落实防洪规划中重点工程的建设资金,加快重点防洪工程的建设步伐。

    2 要抓紧抓好主要河流山区控制性水库的立项和建设,有条件时也要修建小河流的山区水库

    主要河流防洪规划和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中的重点防洪工程,其防洪标准并不高,一般都是按十到二十年一遇的洪峰流量设防,并非能抵御所有的洪水。对大量临时防洪工程而言,其防洪标准就更低,一般只能抵御三到五年一遇的洪峰流量,有些工程甚至年年水毁,年年需要修复加固。

    3 对受洪水危害的临河建筑以及建在低洼地带或洪积、坡积扇上的工厂和农村,要通过防洪移民搬迁,躲开洪水的威胁,或建设永久可靠的防洪设施

    在喀什地区,也存在不少的临河建筑,也有建在低洼地带或洪积、坡积扇上的工厂和农村,频受洪水和山洪的危害。对于这些洪水和山洪的危害,可以通过防洪移民搬迁或建设永久可靠的防洪设施,来保证临河建筑和工厂、农村的安全。

    4 各行各业涉水跨河的建筑物,项目审查时必须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保证有足够过洪能力的高度和长度,满足防洪规划的行洪要求

    在喀什地区境内,各行各业涉水跨河的交叉建筑物也不少,有公路、铁路桥梁,有油气管道和光缆等。在这些跨河建筑物中,有些建筑物的高度和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特别是各级公路和市内道路的一些桥梁,在高度和跨度上存在不满足行洪宽度要求的现象,阻碍了河道行洪。因此,需要对不满足行洪宽度要求的道路桥涵或其它交叉建筑物进行改扩建。

    5 严格执行“水法”和“防洪法”,要尽快通过确权划界,明确河道和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以便于水利管理的行政执法

    国家的水法和防洪法已颁布多年,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许多规定得不到落实,一些水利工程建设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地区应加大对水法和防洪法的宣传力度,认真学习贯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办法》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68号《政府令》,严格执行水法和防洪法,尽快开展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的确权划界工作,明确河道和水利工程的管理保护范围,以便于水利管理的行政执法。

    6 要严格控制侵占河道搞建设,禁止在河漫滩、河心滩上开垦农田侵占河道

    在河漫滩、河心滩上开垦农田,在喀什地区已是一个历史问题,直到目前也未能禁止。因此,要严格禁止在河漫滩、河心滩上开垦农田。确需占用河道修建的水利、交通等工程设施,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行洪通道,并建有永久可靠的防洪工程。同时,各流域管理机构要规范河道采沙采石的审批和作业。

    7 要规范临时防洪工程的建设,防止以邻为豁,将洪水灾害转移给对岸,造成新的防洪负担

    喀什地区的农民群众在多年防洪抢险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抗洪经验,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防洪抢险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砍伐树木,影响了生态环境,而且有一些无序的临时防洪工程建设,在沿河两岸东堵西截,修筑过长的挑流丁坝,侵占了行洪通道,改变了河水流态,加重了洪水的肆虐,不仅造成新的防洪负担,而且使许多临时防洪工程自身也变成了重点防洪地段。因此,应当规范临时防洪工程的建设,各流域管理机构要加强管理。

    8 建立健全水情予警予报系统,特别要建立山区泥石流、冰川流堰塞湖溃坝的自动化测报信息系统

    目前,喀什地区境内各主要河流的水文观测站网基本形成,但观测手段和自动化测报水平相对还比较落后。大河的泥石流、冰川堰塞湖溃坝洪水以及小河流和山洪沟的暴雨洪水测报基本还是空白,对防洪抢险应急工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建立健全水情予警予报系统,特别要建立山区泥石流、冰川堰塞湖溃坝自动化测报信息系统是必要的。

篇3

【关键词】矿井水 防治 措施 技术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矿产以井工开采为主,为了确保井下安全生产,必须排出大量的矿井水。直接排放矿井水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而且也会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煤矿企业在追求煤炭资源经济效益的同时,常常以损害环境价值为代价,甚至引起的环境价值损失以及治理和恢复环境所需要的投入远远大于开采利用煤炭资源所带来的经济产出。

存在的问题

1、矿井水中主要含有以煤屑为主的悬浮物,特点为色黑、加药后形成的矾花结构松散、沉降速度慢等。许多含悬浮物矿井水处理工程,投入运行后设计水量和水质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是由于反应不充分、平流或斜管沉淀池表面负荷取值较大所致。另一方面,提升泵、供水泵、加药设备、消毒设备、控制系统和附属建筑物等均按设计处理水量设计,造成工程投资的巨大浪费。

2、由于不同煤矿的矿井水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差异较大,所以投加混凝剂种类和数量也不同。混凝药剂选择和投加不当,使煤矿矿井水处理后达不到预期效果。再者由于不能及时对进水和出水水质、处理流量、加药量、水池液位等进行监控,许多矿井水处理工程只有水泵和简易的加药装置,而矿井水处理后的水量和水质无法得到保证。

3、煤矿井下生产使用的采掘机械需要使用乳化油和机油,而油类物质进入矿井水中,采用常规混凝、斜管沉淀和过滤技术不能有效去除,因此又增加了新的污染。

二、矿井水的利用

矿井水一方面是地质灾害之一, 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另一方面也是宝贵的淡水资源, 有着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老虎台矿的矿井水防治工作已经实施由被动防治向“防用结合”的主动防治方向转移, 将矿井水资源化, 纳入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范畴, 变水害为水利, 建立矿井水可持续利用管理模式, 充分发挥淡水作为商品的经济价值,确立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 做到了有效防治与合理利用相结合。

利用矿井水的意义:水作为人民生活及企业生产的命脉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水资源不断减少,城市供水形势已十分严峻,节水已刻不容缓,挖掘企业自身潜力,合理利用水资源,已是企业当前和长远的一项大事,寻找和开发新的水源, 对缓解企业用水紧张局势,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矿井水净化利用,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节约了大量水资源,同时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通过矿井水的综合利用,解决了矿区供水不足的问题,有效地利用了矿井水资源,节省了水资源费、环保费等项费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2、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煤矿矿井水经过水处理之后,其利用途径绝大多数是用于矿区及其矿区周边农村生产生活,主要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井下工业用水、煤炭加工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其中生活用水包括城市生活用水、矿区生活用水(生活杂用水如冲洗用水、消防用水、浴室用水等和生活饮用水)和矿区周边农村生活用水。井下工业包括配乳化液、防尘(包括煤层注水、工作面回采洒水、掘进洒水、装运点洒水、运输机洒水等)、灭火灌浆、运输机保养、空气调节、设备冷却(包括冷冻机房、温度调节器、瓦斯抽放等)。煤炭加工用水包括选煤厂用水、洗煤补充用水、机修厂用水等。另外,经处理后的矿井水达到了选煤生产、电厂冷却用水和工业广场清洁撒水的标准,可用于选煤生产和电厂冷却用水,沉淀物经选煤厂压滤回收,还可与选煤厂煤泥一同供煤泥锅炉发电。

三、矿井水的防治

1、矿井水防治遵循的原则

(1)制定防治水工程计划前,应进行大量的实际调查和必要的预测工作,摸清来龙去脉,掌握变化规律。(2)坚持防治与利用结合、井下与地表结合、眼前与长远结合、多种方法结合、综合考虑的治水方针。(3)矿井工程布置,应按照矿井的开拓程序及速度,结合地形自然条件,采用由近到远、由线到面、由低到高、先重点后一般、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等原则。

2、矿井水的防治措施:就矿井防治水措施而言,开采急倾斜煤层与开采缓倾斜煤层是相同的,通常矿井的防治水措施可分为矿井防水和矿井排水两大类。前者利用各种方法不让水流入矿井或减少其流量,是一种积极措施;后者利用巷道排水沟、水仓、水泵及其排水管路来排除矿井水,是一种消极措施。矿井防水不仅可以解决许多矿井排水不能解决的问题,减少矿井涌水量,节约排水费用,降低原煤生产成本,而且能为采掘工程创造安全、有利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防止一切偶然事故的发生。

1、地面水防治:地面水的防治就是防止井田范围内的河流、暴雨、山洪等水体通过井筒、地表钻孔、塌陷坑、裂隙、小窑等灌入井下。因此,在防治时采用井口标高设在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对地表水采用疏导方法,对透水通道采取填塞办法。根据各煤矿多年积累的经验,地表水防治措施主要有:第一、“拦”对可能灌入井下的地面水流,采用拦截在井田之外。第二、“导”,对位于山麓矿区或山前平原的矿井,为防止山洪流入矿区,进行挖掘山坡截水沟及排洪沟,把山洪疏导至井田之外。第三、“填”,在雨季前将可能向井下灌水的地表裂缝、塌陷坑、小窑井填实,如果填实陷坑工程量太大,可在陷坑周围挖环形截水沟,阻拦地表水流入陷坑。总之,地面防治水措施,必须根据地形、水文和气象条件等加以合理选择,有时还可将几种措施综合使用。

矿井防水技术:煤矿防治水工作是建立在弄清水文地质情况的基础上的,按照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地面防治与井下防治、防治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分别采取防、疏、堵、截的方法予以防治。防治水规划是矿区整体性防治水工程,规模大、工期长、分期分批逐年进行施工。应包括: 矿区水文地质概况及存在问题和查情水文地质条件;防地面洪水、内涝设井下防水设施、防水煤岩柱、疏导放水降压、切断或减少补给量、注浆封堵突水点。矿井防水分为地面防水和井下防水。地面防水的方法有: 将河流改道从而防止地表水的渗入,通过铺整河床、修筑人工河床将雨季涌水量减少、用黏土或水泥填堵进水通道、挖沟排洪及排除常年塌陷积水。在地面水防治工程中必须掌握矿区附近地形条件,掌握地面河流、河渠和有关水利工程分布及受水面积和低洼地带的分布地带,掌握当地上游地区历年降水量及周期性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疏、防、排等相结合的防洪措施。井下防水主要是预防井下突然涌水的应急措施,有防水闸门、防水墙和防水煤柱等。

结束语

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使煤矿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使煤矿环境管理科学化、制度化。依靠科学,加快煤炭开采及转化利用中环保技术的研发,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和环保设备对煤矿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防治。加强环境教育与宣传,使每个公民都具有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从而达到人人保护环境、重视环境建设的良好局面。矿井防治水措施很多,应遵循防治水原则,坚持治水方针,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适合本矿井采区的防治水措施,是消除矿井水对煤矿生产影响的关键,不能生搬硬套,否则达不

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玉和.矿区的概念与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0(4):14-15.

[2]桑义敏.饮用水氯化消毒及其副产物的控制对策[J].水处理技术,2006,14(1):1-4.

篇4

关键词:水害;奥灰水;综合防治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5.256

1 问题的提出

滨湖煤矿16煤开采的过程中,多次出现涌(突)水现象,而且随着开采向西部发展,深度逐渐增加,底板奥灰承压含水层水压也越来越大,奥灰岩溶水的突水危险性也随之增大,给矿井16煤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因此,对深部矿井16煤开采提出水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保障16煤深部区域煤层的安全开采。

2 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枣矿集团滨湖煤矿所属水文地质单元为三面阻水,一面局部有侧向弱补给的水文地质单元。由于本区为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上面广布第四系,各基岩含水层与大气降水无直接水力联系。影响16煤开采的主要含水层有直接顶板十下灰岩、底板十四灰和奥灰含水层,由于奥灰含水层厚度大,分布广,属于区域含水层,是威胁16煤安全开采主要的含水层。而且,自采区东向西16煤埋藏越来越深,底板奥灰含水层作用于煤层底板岩层的水头压力也随之增加,向西奥灰突水危险性也随之增大。16煤至奥灰间的隔水层主要由泥岩、粘土岩、砂质粘土、粉砂岩及灰岩组成,厚度42.59~60.92m,平均55.54m,16煤底板隔水层的岩性组合即为多层复合式软硬相间结构,具有较好的隔水作用。

3 深部开采水灾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底板承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探查

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查明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条件。可利用井下物探、钻探手段探查16煤顶、底板水文地质条件,在井下物探工作的基础上,在富水区域进行井下钻探工作。在分析探查煤层底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成果的基础上对巷道掘进、工作面开采的安全性进一步进行评价。

(1)井下物探。在采区和工作面开拓巷道形成后,要对受底板奥灰突水威胁的工作面进行底板水文地质条件探查。采用先进的物探手段圈定奥灰富水区域,探查富水程度。对探测异常区进行打钻验证,并对富水区域进行井下放水,减少水头压力。井下物探的施工也要与井下钻孔施工相互结合,发挥最大效益。建立起物探“巷道-线”、“工作面-面”的水文地质条件探查与防治技术。

(2)井下钻探。井下布置钻孔应考虑不同的深度,不同地段,结合巷道布置等因素进行综合选择,每个孔深度都应达到奥灰含水层,施工的井下钻孔应尽可能结合其他目的布置,做到一孔多用。从施工的钻孔中选留十四灰观测孔、奥灰观测孔,与已有的长观孔组成观测系统,对十四灰、奥灰水位进行动态监测。利用施工的井下钻孔、已有的水文^测孔进行奥灰放水试验,探查奥灰、十四灰的水文地质条件、奥灰与十四灰的水力联系。

(3)井下放水试验。在井下钻孔及井田水文地质观测系统基本建立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钻孔的实际涌水量进行一次奥灰井下放水试验。主要目的是查明十四灰与奥灰之间的水力联系;查明奥灰含水层富水性及补径排条件。

3.2 建立和完善矿井水文观测系统

水文地质观测系统由水文地质观测孔和水位(压)遥测系统构成。建立水文地质观测系统的目的是及时进行奥灰水文动态系统的观测,掌握奥灰水文动态,为防治水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3.3 疏水降压

十下灰是16煤的直接顶板和直接充水含水层,含水层水不需要任何通道就可以直接进入到巷道和工作面,水量小,富水性差,自身补给有限。可采取疏干的方式防治十下灰水。

十四灰在16煤底板以下,为16煤的间接充水含水层。利用目前16煤巷道,在排水能力允许的前提下,在十四灰富水性探查的基础上,在富水区域施工探水孔,疏放十四灰水,降低水头压力。在十四灰疏降时,疏降要和探查结合起来。本区所属水文地质单元为三面阻水,一面局部有侧向弱补给的水文地质单元。从较大范围来讲奥灰是一个封闭块段,因此奥灰具有疏降的大环境。

3.4 合理留设断层煤柱

开采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防止断层带突水。在探查煤层底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地质构造,按照不同的落差留设防水煤柱。

3.5 局部注浆加固封堵断层水害防治技术

由于断层落差大,岩石破碎,造成涌水增大,且过断层时易发生大面积塌落、冒顶,给巷道施工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采用打钻注浆堵水加固措施可保证巷道的顺利掘进。

3.6 改革采煤方法

改革采煤方法,合理选择开采方法和开采技术,关键是选择能减小底板采动破坏程度的采煤方法及工艺,而减小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关键是减小开采引起的矿山压力。

3.7 完善排水系统

目前161西采区已建立起水仓和排水系统。巷道、工作面涌水进入161采区水仓后经161集中运输巷―-465轨道石门和-465轨道大巷进入中央水仓,然后排至地面。

3.8 进行井下探放水工作

在采掘过程中,发现水患险情,应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告矿调度室,通知可能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撤到安全地点。采掘工作面探水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确定探水警戒线,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

4 结论

(1)采用了底板水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总结了钻探“点”+物探“线-巷道”+“面-工作面”的水文地质条件探查思路,建立和完善矿井水文观测系统,合理留设断层煤柱,局部注浆加固封堵断层水害防治技术,完善排水系统,做好探放水工作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保证矿井16煤的安全开采。

(2)对16煤开采的防治水工作起到有效指导,对解放更多的受水威胁的煤炭资源和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矿井可持续发展均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为本矿其他采区及滕南矿区其他矿井矿井防治水技术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冲.深部矿井奥灰水害防治技术[J].煤矿安全,2016,47(05):101-103.

篇5

关键词:水旱灾害,成因,防治措施

 

洛川县位于东径109°-110°,北纬38°-39°之间。属渭北高塬沟壑区,塬大沟深,沟谷与塬面高差达百米以上。土壤以垆土、黄绵土为主,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在1000-1200m,年平均温度9.2℃,昼夜温差大,且紫外线照射强烈,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苹果生产的良好基地。全县水资源总量6633.8万m3(地下水可采量1533.7万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326.8 m3,亩均占有水资源24.5 m3,多年平均降水量623.2mm,蒸发量860.3mm,降雨偏少,水资源严重缺乏,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十年九旱,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干旱缺水是制约全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乃至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矛盾。论文参考网。水旱灾害是洛川县的主要自然灾害。旱灾与水灾相比,其发生的频次范围、危害程度更为严重,因此旱灾是主要灾害。现就洛川水旱灾害的成因、特征、规律及其防治措施作以浅析。

1.水旱灾害成因特征

1.旱灾

1.1.1特征

(1)、据省自然灾害记载:从公元1759年到1940年的182年中,洛川大旱38次。频率为5年一遇。光绪三年“秦晋历冬经春及夏不雨。地千里,秦晋连、人相食、道堇相望,卖女弃婴,指不胜屈”。论文参考网。1931年“洛川、旱、黄连镇与吴庄镇等九镇无收”。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2)、洛川气象站1955-1980年气象资料记录,26年间出现大小干旱40次,其中春旱和伏旱各占25%,秋旱占23%。大旱,旱期在100天以上,降水比正常年景偏少60%以上;中旱,旱期50天至99天之间,降水偏少50%;小旱,旱期30天至49天,降水偏少40%。

洛川县干旱分类频次调查表

1.1.2成因

旱灾的形成,因素很多,是自然和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自然或气候因素作主要分析。

(1)、洛川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受东南亚季风影响较弱,降水偏少,是本区域多干旱灾害的基本原因。

(2)、降水量不能满足作物所需,多年平均降水量627.7mm,季节分布不均,7、8、9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且多以暴雨出现,降水形成径流流走,造成了本区域旱灾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3)、洛川以苹果为主导产业,其品质独特,品味享愈全国。截止2009年底全县已发展苹果种植面积5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0%左右,年仅苹果一项人均纯收入53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80%。就苹果需水规律而言,每生产1g干物质需水146-233g,果树吸取的水量95%以上都消耗于蒸腾。据资料计算,1株3年生长的果树,平均每天大约蒸腾失水110kg,年每株折合17T,或每亩100-110T,相当于降雨量150-170mm,即是在分布均匀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果树吸收的水分也只占三分之一左右。论文参考网。且降雨量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内。而苹果树需水高峰期的三至五月为幼果膨大期如遇干旱,新梢和叶片生长受阴,落果严重,直接影响当年品质、产量和下年产量。而此时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10%左右,远远满足不了果树生长需要,这个差额必须要以灌溉补充。

(4)、旱地面积多抗旱难度大,全洛川总面积1804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260 km2,占70%。统计资料表明,全县耕地52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旱地农业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丰欠与否,直接关系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繁荣。

1.2水灾

1.2.1特征

(1)、洛川水灾多以暴雨形式同现,据洛川气象站1955-1980年26年的统计资料,洛川暴雨大多集中发生在7-9月,共出现19次,频率为95%。据《陕西省自然灾害史料》记载,洛川1933年6月山洪暴发,冲没良田无数。厢西堡、菩堤等十余村7月2、3日恶风暴雨,雹大如拳,山洪暴发,继以大水,深约数尺,冲没禾苗,摧毁房屋,灾情奇重。

洛川县历年暴雨出现情况

(2)、水灾频率

一般洪水(10-20年一遇)平均出现3次;大洪水(20-50年一遇)约2年出一次,特大洪水(大于50年)约10年出现一次。

(3)、自然灾害中还有冰雹、连阴雨、霜冻、大风等。

1.2.2成因

(1)、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受东南亚环流季风变化影响,气候多变,夏季多阵雨暴雨,秋季雨连绵。阵雨或暴雨至山洪暴发,河水猛涨,造成洪水灾害。

(2)、人类活动。随着各行各业的建设和人类活动,造成区域下垫面的变化,植被破坏,基本建设中忽视自然规律等。

2.防治措施

多年来,本区域人民饱受了水旱灾害之苦,在同灾害的斗争中,探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条措施。

2.1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措施,减轻旱灾频率和影响。

(1)工程措施:节水灌溉措施种类很多,渠道防渗措施,低压管道输水管灌、渗灌、喷灌、微喷灌、脉冲灌等,其它节灌措施如膜上灌、膜下灌、沟畦改造等。

(2)农业综合节水措施:耕作保墒、覆盖保墒、水肥耦合措施等。

2.2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水保措施、生物措施,整好一块田,建造一片园,蓄起一池水,做到拦、蓄、管、节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的拦蓄了地面径流和泥沙。

2.3增强水患意识,抗御洪涝灾害。修建水利骨干工程,提高抗洪减灾能力,树立长期抗灾思想,加强工程管护与洪水预报,制定防、抢险预案,提高抵抗洪涝灾害的综合能力。

2.4 要重建重管,制定严格的工程管理和使用办法,改变过去重建轻管,猴子搬包谷式的建设水利工程,确保工程能可持续长久的发挥作用;

3.结语

洛川县是一个农业县,水旱灾害是县域内所有灾害中最严重、影响最大的灾害,水旱灾害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产增收乃至社会稳定,分析了水旱灾害的特征、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叶守泽,夏军.水文科学研究的世纪回眸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2002,13(1):95-961.

[2]邓铭江,郭春红.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文与水资源问题.

[3]洛川县志.

[4]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