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海洋灾害防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如何有效地预防、最大限度地消除地灾隐患,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坚持民生为重、民生为先,建网络、强预警、重防治,充分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督促”的职能,开展了一系列实打实的工作,在“预防、应急、治理”3个环节奏响地质灾害防治“三部曲”。
预防:简易评估,搬迁避让
在株洲市已发生的地质灾害中,切坡建房已成为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村民无疑要为这一巨大的损失“买单”。
眼睁睁地看着村民辛苦一辈子的成果毁于一旦,甚至无家可归,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备感焦急。为此,他们有了一个让村民能够“花小钱,办大事”想法,并于2013年在芦淞区、炎陵县试点,免费为村民开展建房简易地灾评估。
自己新房子就要建好了,家住芦淞区五里墩乡新庄村的易英明高兴的同时也多了份踏实,他不用再担心滑坡会对房子造成危害。
2013年7月,易英明选址建房,地质灾害专家对其选址进行了踏勘,结果发现易的新房选址距离边坡太近,而且坡度较陡。
于是,专家建议易英亮放坡时,不能从上往下一刀切,而是要逐级放坡,并在山顶挖排水沟,对坡脚进行支护建挡护墙;同时,将选址往外移至安全距离。最终,易英亮按照专家的建议建采取了措施。“虽然前期投入大点,但以后住得安全、住得放心,值得。”易英亮说。
据悉,以炎陵县为例,全县已查明的167处重大地灾隐患点中,就有35处是由于切坡建房和选址不当造成。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介绍,村民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危害性大,点多面广,且治理难,因此,开展村民建房简易评估非常必要。
2013年的试点工作,共审批村民建房285户,其中采取简易评估的37户,经专家现场踏勘、不适宜建房需另行选址的2户,另有3户专家提出了防治指导意见,有2户按专家意见采取了防治措施,保障了5户27人生命安全,避免约3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在地质灾害预防方面,国土资源部门还开展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
2011年至今,株洲市对炎陵县鹿原镇炎陵村、水东村、船形乡新生村共70户地灾隐患实施避险搬迁,对茶陵县枣市镇东岭村共55户整体搬迁。
该项工作避免村民经济损失,投资效益比在1∶1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维持了现有的生态平衡,节约集约了土地,改变了农村居住村容村貌,改善了居住环境,有效地保护了生产生活设施。
同时,这项工作也切实消除了受灾害威胁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了受灾害威胁周边群众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居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全面摸清株洲市地灾实情,国土资源部门计划投入资金800万元,开展1∶50000地质灾害祥查。目前,茶陵县、炎陵县已完成,预计该项工作将于2015年全面完成。
应急:群测群防,预案周全
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偶然性、突发性的特点,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制度,做好应急处理。
2013年4月,因连续降雨,株洲市石峰区石峰头社区石峰头一村4、6栋房屋后出现滑坡。
该滑坡造成安全隐患重大。4、6栋有居民72户,居民约300人。滑坡前缘距4、6栋北墙约3米,且滑坡体坡脚处有煤气管道通过。若滑动面受雨水浸泡,滑坡体随时可能下滑,将造成煤气管道破裂引起煤气泄漏和爆炸,同时,山体滑坡有可能冲垮4、6栋房屋。
滑坡发生后,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及时组织专家现场调查并出具了调查报告,制定应急预案。从自有资金中拨出10万元用于应急处置,向居民发放防灾避灾明白卡,在滑坡坡脚堆放沙袋防止滑坡继续下滑,立警示牌和警戒线等,并迅速进行治理。
近年,株洲市不仅规范和完善了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制度,制定了应急预案,而且严格落实“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制度。
据介绍,市、县(市)国土资源部门已相应设立了地环科(股)和地质环境监测站,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均组建了应急队伍。建成了市―县―乡(镇)―村四级群测群防网络,人员达到500多人,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
还成立了由省、市、县三级100多名专家组成的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库,为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构建了组织指挥、群防群测、技术支持三方稳固的组织支撑体系,确保了“隐患早知道、险情早发现、灾害早预防、应急早准备”。
特别是在2013年汛期,市国土资源局形成了排查、巡查、复查常态化,汛期24小时值班,同时会同市气象局地灾气象预警会商报告9期,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治理:拯救空灵寺,保护炎帝陵
地质灾害治理,拯救了千年古刹空灵寺。
空灵寺位于天元区雷打石镇,地处湘江之滨,空灵岸陡壁下,依崖而建,故名空灵寺。古有“观音射箭镇九狮”的传说,故此寺亦称观音岩。空灵寺历经千载,堪称千年古刹。
空灵寺所伴的陡崖,为白垩系砂砾岩,砂砾岩为泥质胶结,抗风化能力弱,经历千年风雨沧桑和风化,岩体裂缝逐渐加大,随时可能造成危岩崩塌等灾害;加上寺内道路修建、寺外挖石填坝等活动,增加了大量人工裂隙和危岩体,随即构成一个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空灵寺崩塌群体。
该隐患点直接威胁的房屋有3栋,价值4500万元以上,并直接威胁寺内人员、香客、游客的生命安全;如果发生地质灾害,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进行彻底的治理防护,已经刻不容缓。
2012年空灵寺塌群治理工程启动,总投资742万元。克服重重困难,今年该工程全部完工,彻底根治了寺庙内危岩崩塌的问题,确保了整个寺庙的建筑群及游人生命财产安全,对寺庙宗教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创造了条件,对保护名胜古迹和发展名胜旅游作出了贡献。
炎陵县鹿原镇鹿原陂(炎帝陵)滑坡群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保护炎帝陵风景名胜区、水东村和炎陵村48栋居民房屋、市学生实践教育学校的财产、群众生命安全。目前工程完工已两年,运行良好,使日均1500余游客及陵区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免受威胁,学生能正常教学,居民能安居乐业,保证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利于社会稳定,社会效益巨大。
关键词:北方园林植物;极端温度;保护防御
城市园林代表地区的面貌,未必一定要名贵奢华,但至少要让这些来自远方的“娇客”能够尽快适应环境,并且长久“安居”。这是城市建设的新课题,同时也是“十年树木”、庇佑百姓的好事情。除了在选择树种时就首先应该充分考量、论证外,对于那些业已“落地生根”的园林植物的养护更是一项科学而又长期的工作。就以北方园林植物而言,最艰巨的考验莫过于越冬。呼啸的寒流,无雪的冬天,加上强劲的风沙,对于那些较为“娇贵”的树木来说,保护丝毫不能马虎。
1 高寒地区的急剧降温在气象学上被称作“寒潮”
寒潮是指大规模冷空气(在气压场上为冷高压)由亚洲大陆西部或西北部侵袭中国时所经过的地区出现剧烈降温、大风、霜冻、雨雪等灾害性天气过程。寒潮天气急剧降温会使植物遭受严重冻害。纵然挺过数九天,就是在晚春时节,天气逐渐转暖,万物苏醒,植物开始萌芽、生长,一旦有强大的寒潮暴发入侵,常使幼嫩的植物遭受危害。另外,春季寒潮引起的大风,常给北方带来漫天风沙,对于高杆植物来说危害同样不小。为此,寒潮到来之前,可采用加覆盖物、设风障、搭拱棚等方法保护育它们。但首先要选择适宜品种,因地、因时制宜,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都不可取。
2 较之于寒潮,霜冻发生的频率更高些
霜冻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植物组织细胞中的水分结冰,导致生理干旱,而使其受到损伤或死亡,给园林生产造成损失。而且,霜冻强度越大,降温后天气越晴朗、气温回升越急剧,对植物危害越大,越容易造成植株死亡。对于霜冻的防御首先是生产技术措施。要合理安排播种期和移栽期,对不同品种的苗木合理布局。如采取霜前播种,霜后出苗等技术措施,尽量避开霜冻的危害。还要选择合适的地段,适地适树。如背风向阳的地带,尽量靠近水边的地方,霜害就较轻。这类地带可种植抗寒能力较弱的苗木,从南方引种到北方的苗木,尽量栽植在相对较低的地带,避开霜冻危害,以提高引种的成功率。要混合施肥,特别是在冬前增施磷钾肥,可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抗寒能力。培育抗寒性能强的植物品种,这是最根本的提高植物抗霜冻能力的方法。对于经济价值高的树木可用稻草包裹树干,根部堆草或培土10cm~15cm也可防御霜冻。有些矮秆苗木植物,还可用土埋的办法,使其不致遭到冻害。施肥法也可以达到防霜目的。在寒潮来临前早施有机肥,特别是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做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吸热保暖的性能。也可利用半腐熟的有机肥在继续腐熟的过程中散发出热量,提高土温。入冬后可用暖性肥料壅培林木植物,也有明显的防冻效果。暖性肥料常用的有厩肥、堆肥和草木灰等。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要掌握好本地的气候规律,应在霜冻来临前3~4天施用。入冬后,可用石灰水将树木、果树的树干刷白,以减少散热。
3 较之于霜冻,低温的情况更为常见
低温会使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使叶绿素生物合成受阻,植物叶片发生缺绿或黄化,各种光合酶活性受到抑制,如果伴有阴雨、光照不足则光合速率下降更多。低温使植物的呼吸速率大起大落,即先升高后降低。低温环境下植物根系生长减慢,吸收面积减少,呼吸减弱,供能不足,使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的吸收与分配受到限制,水分平衡遭到破坏,失水大于吸水,导致植株萎蔫、干枯。为此,对于北方地区来说,首先一定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合的作物品种和播栽期,做到科学合理。业已栽种的树种,就要适度进行低温锻炼。低温锻炼是提高植物抗冷性的一种有效途径。调节局部小气候,利用塑料薄膜温床育苗移栽,既可克服春季低温危害,又能使作物提早成熟,避开秋季低温。在低温来临之前,灌水或喷洒保墒剂等常可改善近地层温度状况。
近年来的气候异常,也往往表现为夏季的高温。北方地气也时有极端高温发生,高温胁迫引起植物的伤害称热害。植物受高温危害后,因体内蛋白质变性、代谢性饥饿、有毒物质积累以及生理活性物质缺乏会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危害。中国北方降水少,夏季太阳猛烈曝晒,再加上干热风,都会使植物严重受害。改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热性,如合理灌溉,增加小气候湿度,促进蒸腾,有利于降温;采用高秆与矮秆、耐热作物与不耐热作物间作套种,人工遮荫等等。风干物燥时节,防火也显得极其重要。尤其是进入冬季,林中杂草干枯,在遇到明火的状况下极易燃烧。所以在入秋时,要芟除过深的杂草、灌木。要组建专业的防火力量,定期对林带进行巡护。在制高点建立了望塔,设专人24h望,发现火情及时通报、及时扑救,真正防患于未“燃”才是最佳策略。
参考文献
【关键词】杨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杨树在我国的分布很广,从新疆到东部沿海,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都有分布。不论营造防护林还是用材林,杨树都是主要的造林树种。尤其十年来,我国杨树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由于杨树迅速成林,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和工农业用材林。同时杨树树干高大、整齐,常做“四旁”绿化及道路绿化树种。
1.杨树造林技术措施
1.1造林地的选择
造林地的好坏对杨树能不能高产至关重要,它是集约栽培成功的关键。如果造林地立地质量不够标准,即使增加投入也不易改造好,不能保证高产。因此在造林地的选择时,应对土壤的厚度、质地、肥力、结构及地下水位等进行详细的调查。
杨树丰产林地应具备土壤可溶盐含量不低于0.1%~0.2%,地下水位约1.5~3m的条件。像在冲积物上形成的黄潮土就是比较适宜的土壤类型。
杨树属喜湿树种,不适合在坡地和丘陵上种植。河滩上的砂潮土须经深翻整地肥积灌溉才能满足丰产栽培的需要。潮竭土、褐土和潮棕壤的地下水位深,需要有灌溉条件才适用。土壤的有效士层应在lm以上。最佳的土壤质地为砂壤一轻砂壤,砂土机质含量最好l%~1.5%以上。我国多数杨树造林地有机质含量低于此标准,肥力较低,应该采取农林间作、迫肥和掩埋落叶等措施来弥补。
杨树根系对氧的需要量较高,如果土壤通透性不好则会导致根系呼吸缺氧,对杨树的生长造成危害。杨树最适土壤容重不小于1.35南方是多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因此在选造林地时应要注意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过高可能减少土壤有效土层厚度,长期淹没根系。如果地下水位高于lm则立地需经排水才可选用。排水可以大幅度提高木材产量。长江中下游、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是80年代新发展的杨树产区,这里划给杨树造林的土地,大多是沿江沿湖由于洪水淹没而不适于农业用的泛滥地。有些杨树能耐水淹,如美洲黑杨。这种杨树在水连续淹没20多天对生长几乎没有影响,洪水淹没40多天,则有较大影响。在这些地区,洪水淹没可能成为杨树生长的限制因子,因此,在选择造林地时要注意土地的高程和洪水淹没期的长短,不选洪水淹没期在40天以上的立地造杨树林。
1.2杨树造林方法
杨树的造林方法多种多样,但普遍采用的都是单一的常规造林方法,这种方法并不能满足不同条件下的造林,影响造林成活率,降低了杨树林高产的效果。杨树造林的成败,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杨树苗木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水分平衡,即干、枝、叶的水分消耗与苗根吸水保持平衡。因此在选择适宜的造林方法时应根据立地、当时的旱情和土壤湿度以及苗木的水分状况进行选择。①常规造林。种杨树—般提倡“三大—深”,即采用大株行距、大穴和大苗,并要深栽。植树穴的规格80~100cm×80~l00cm×70~80cm,深栽70~80cm是为了苗木有更长的干部能转化为根,增加根量,吸收深层湿润土壤中的水分,提高抗旱力和成活率。②插条造林。插条造林具有节省苗木,成活率高等优点。因此一般在缺少苗木,土壤湿度较高,气候又比较干旱的地方使用此法。插条截自1~2年生苗木,插条长50~80cm,粗3cm以上。栽植深度—般以50~80cm深为好,具体深度还决定于当地条件而定。插条上端与地面子,或高出地面3~5cm,以利于发芽。留根育苗与插条造林结合,可形成完整的育苗和造林系列技术。③平茬造林(截干茼深栽)。所谓平茬造林法就是在根系和茎下部分水不多前及时平茬或强度截干。这种方法要注意平茬时机,如果错过平茬时机的话,会导致苗木不能保活或长不良。此法在旱情严重、常规造林把握不大时,或常规造林后苗木地上部分忍耐不了干旱和风沙,开始由上而下干枯时可采用,且秋春两季均可造林,苗木全埋在土中能保持水分平衡,成活率高。其缺点是,苗木由零点开始生长,起点低。④插十深栽(截根苗深栽)。杨树截根深裁造林技术是利用杨树苗于发不定根能力强和苗木浸入地下水的基部直接吸收水分的特点,此法的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苗木抗旱力强。比较适合沿河滩地和阶地。挖大穴时,可在穴底挖,或用铁钎打孔至地下水,插入截根苗。用钢钎打孔时,可先挖,倒入少量水,打孔时可湿润孔壁,使土变软,并防止砂土下塌,减少摩擦,可以提高工效。
1.3造林季节
在中原地区,秋季造林,效果较好。因为中原地区冬季不很寒冷和不干旱,所以秋栽的苗木能够在漫长的秋冬季缓慢地生根和形成愈伤组织,等到第二年春长叶子前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根,对成活和生长十分有利。秋季造林宜早,初霜之后苗木叶开始发黄和脱落时即可带叶秋栽,宜用木质化好的壮苗深栽至80cm-100cm,栽后及早春应浇水。在杨树丰产林营造中留根育苗和截根苗深栽系列技术常因缺乏壮苗木用弱苗造林,导致杨树的成活率和生长量降低,成为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令人困扰的问题。
2.有害生物的防治
杨树林的有害生物管理,《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理论》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
2.1干部的防治
在杨树干部林业有害生物中对其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检疫害虫,严重时能够导致杨树风折、枯梢、甚至枯死。即使在危险性有害生物的治理工作中,采用全部种群(TPM)理论,但目前对杨树检疫害虫还做不到彻底消灭某种有害生物。
在干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中,要抓住害虫为害流淌树液或排出木削期,在为害处用药泥堵洞、注射杀虫剂或者在成虫期悬挂性诱剂等方法进行防治。当然主要还应该在林业造林时防止带有检疫对象的苗木造林,而且必须在造林地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扩散蔓延。
2.2叶部的防治
叶部林业有害生物往往是造成干部有害生物入侵的前期因子。因为叶部林业有害生物会造成树叶被吃光或提早落叶,影响了树木的光合作用,降低了树木的生长,如连续发生几年就能造成林木大量死亡。
叶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抓住害虫的薄弱环节,如在地面地被物下越冬的幼虫上树期前,在干部涂化学药剂等,这样既省工,又节约(避免春季劳力相争),成本低、效果亦好,而且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3.结束语
杨树具有早期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种类和品种多、容易杂交、容易改良遗传性、容易无性繁殖等特点,广泛用于生态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农林防护林和工业用材林。多年来我国在杨树科学研究上取得不少成就,成功地引进和自己选育出一批杨树优良无性系品种。在杨树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出了一些确实有效的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其经大面积推广,已形成巨大生产力,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李永红.杨树的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J].甘肃林业,2000,(01).
关键词:杨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江苏省宝应县是我国首批国家平原绿化先进县,是苏中地区的“杨树大县”,杨树发展前景广阔。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适宜种植杨树品种;另一方面种植历史悠久。宝应县从20世纪70年代就引进推广杨树,通过30多年的种植,杨树的生产技术已被当地群众掌握。但是,随着杨树的发展,对杨树的栽植技术和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笔者结合林业工作实践,将杨树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杨树栽培技术
1.1栽植杨树的技术要求
根据杨树的生物学特性,杨树造林时推行“四大一深”科学栽植法,即大塘1m2,大苗苗高3.5m以上,大株行距4m×5m,大水浇足,深栽80cm。
1.2栽植杨树的技术要领
杨树植苗造林的技术要领可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概括,即先埋1/5深(20cm)表土,然后将苗放入,再埋土至2/3深(70cm左右),踩紧实,最后埋土至地面,再次踩紧实,接着将苗往上提提,以利根系舒展,最后浇足水。
1.3栽植杨树的整地要求
杨树根系发达,呼吸作用强烈,需要良好的土壤通气条件。另外,在多数情况下,土壤中许多养分由植物不能利用的形式转化为可利用的形式,也要依靠好气细菌的分解作用。因此在杨树人工林集约化栽培中,全面深翻整地是重要措施之一。全面整地时,翻耕深度应视土壤坚实度而定。在中壤和砂壤土上,深翻30~40cm即可;在较粘重的土壤上,要适当增加整地深度。江苏里下河地区,发展杨树可不必进行全面整地。在造林前将穴挖好,穴的规格为:培育大径材应挖大穴,为1m×m×1m;培育小径材,纸浆材可小些,但不应小于60cm×60cm×60cm。
1.4栽植杨树的施肥要求
杨树造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必须大量施用有机肥,每穴施厩肥100~200kg。在植树穴底部与生土搅拌均匀,再覆10~15cm表层土后造林,使苗木不与肥料接触。沤制有机肥时,添加过磷酸钙效果较好,或在造林的同时,每穴拌入0.5~0.7kg过磷酸钙,但需特别注意不要将磷肥与苗根接触,因大部分小型化肥厂所产的过磷酸钙有游离硫酸根残留,根系与之接触时会被烧伤。
1.5栽植杨树的技术环节
(1)防止苗木失水是保证成活的关键。要尽可能在起苗、运苗过程中防止苗木失水。苗木运到造林地后,最好在水中把苗干下部浸泡2~3d(至少浸泡24h),使之充分吸水后再取出造林。
(2)在轻质土壤和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段栽植大苗时,应适当深栽,可使原根茎深入土中50~70cm或更深。但在粘重土壤上或夏季地下水位过高处造林时不宜深栽,以免造成沤根。
(3)在栽植时,应将过长的侧根截短,以防栽时窝根,影响生长,将伤、断根及机械损伤严重的根系清除,以免发生腐烂而感染病害。
(4)春旱严重地区,造林后必须立即灌透水1次,灌后栽植穴土壤下沉不均,造成苗木倾斜时要及时扶正踩实。如栽植后发现苗木地上部分已,成活无望,但苗根还存活时,应立即平茬。
关键词:杨树;速生丰产;培育;管理;虫害;防治
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干燥,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恶劣,林业建设任务重、问题多,发展速生丰产林,要求高,难度大,杨树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速生树种,因此,研究解决在特定条件下的杨树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杨树丰产栽培技术
(1)采用杨树良种,发挥遗产增益。
(2)提高造林技术,壮苗造林和选用适宜密度。
(3)以无节良材为培良目标,及时合理修树。产量指标:每亩年平均产中径材材积1.3- 1.8立方米,轮伐期5-8年,每亩年平均产大径材材积1-1.5立方米,轮伐期9-12年,为达到以上短期轮伐期的丰产指标,必须有配套的优化技术措施。
2先行整地
整地的方法和标准有以下三种,可根据条件选用:
(1)全面深翻加大穴整地。造林地全面翻耕30―40米在定植点上挖1米×1米×0.8米的大穴,这种方法可用于采伐迹地整地。
(2)带状深翻,沿植树行挖1.5-2米宽, 0.8-1米深地壕,回填时将表土或较好的壤土填在杨树的主要根系分布层。在壕内定植点挖 0.8米深的穴,如果封砂型过大,最好由近处运来黏土或粘封,与砂土相掺后回填。
(3)大穴整地,在“四旁”植树。控大穴。
3苗木与栽植环节
杨树是强阳性树种,侧根发达,再生能力强,同时大多数品种不定芽多,深栽形成庞大的根系,从土壤中充分吸收水份,满足林木生长的需要,为了给幼树根系发育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必须进行全面整地,实行大穴深栽,坑穴太小起不到改土作用,太大则用土多,成本高不易推行,深栽是为了解决水分供求关系,而不区分地域、树种、土壤、温度,深栽过度则不利于杨树根系的发育和生长。为此,我们认为,大穴深栽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栽培技术,大穴可提高立地指数约半级,而深栽则应根据水,气,热诸因子和栽培品种间的接触,进行截根、修枝、深栽。杨树苗木质量对造林成活率和人工林的生长有重要关系,但是在生产中,培育和使用壮苗常常被忽视,即使营造杨树速成丰产林往往也没有使用壮苗,弱林造林的起点低,人工林的产量和成活率都受影响,生长滞后,在整个轮伐期都表现出来,因此,造林应使用均匀一致的苗木。
4造林的基本方法
造林成活率对于杨树林的高产十分重要。由于林木速成,补植经常无效,使成林缺株,导致减产,为了高产,应选择适宜的造林方法,使成尖率达到95%―100%。不再补植,杨树造林的成败,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杨树苗木地下和地下部分的水分平衡,即干、枝、叶的水份消耗与苗根吸水保持平衡,正确的造林方法应对上述水分平衡有充分的估计,其技术措施一方面应尽可能保证更快的生根,如通过深栽,使一部分苗干转化为根,即由消耗水分转化为吸收水分,另一方面,通过截去部分苗干及枝叶,甚至全部苗木,调控地上的部分的耗水量,使苗木“开源节流”达到苗木的水分平衡。
5造林选择的密度
杨树是栽培型树种,与一般森林树种不同,不宜采取中间利用,合理密度是杨树速生丰产的重要措施,合理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地力,促进林木生长,提高单位面积林木蓄积量,获得较高的经济效果。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要根据树种的生态特性、立地条件、营林目的和经营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根据对不同树种的多年调查结果,我们仅从径,高生长,根据和树冠的比值关系中,选择了较易测定的树冠半径参数为依据,根据圆面积公式,初步划定了不同的栽培密度。通过试验表明,栽培密度越大,每公顷蓄积量也越大,而单株材积生长量越小。随着林龄的增加,大小密度之间蓄积量差异,从定植的第四年起逐渐变小,而单株树材积之间,则逐年增大,因此,在密度处理上,应考虑既要有一定单株营养面积,又要有一定的株数保证,目前在杨树生产中还普遍存在栽植密度过大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其单株年均生长量仅是丰产林的20%左右。
6松土除草
造林后应及时松土除草,做到除草,除小,除了。每年1-3次,松土除草的深度一般为5-10厘米,里浅外深,不要伤根。
(1)合理灌溉。
杨树是湿生树种,对水份要求较高,我国的杨树栽培区,除了长江中下游北热带气候雨量充沛,基本上不需要灌溉外,其他北方和中原的杨树栽培区多存在干旱的威胁,因此,灌水是杨树丰产栽培的主要措施之一,施肥在许多条件下需要配合灌水才能发挥效益。
(2)合理施肥。
施肥是为了改善土壤的养分供应,促进杨树生长和发育而进行的育林措施,杨树为了正常生活,多吸收多种营养元素。
7实行间作
杨树速生丰产林实行间作既可以增加收益减少投资,又可搞好幼林抚育所必须进行的土壤管理工作,间作的种类较多,可进行林粮、林菜、林药间作,也可进行林苗间作,但均应以矮杆和豆料植物为主,或其它固氮植物,以利促进林木生长,而应特别注意剔除一些草本植物,它们争水、争肥能力强,历年调查表明,凡间作合理,土壤管理好的林地,林木生长旺盛。因间作深耕而切断的侧根,有利于促进根的生长发育,故对林木生长无明显的影响,凡没有进行间作的木地,由于土地管理粗放,林草竞争剧烈,林木生长慢,严重影响了速生丰产,实践证明,实行间作,不仅是增加部分林副产品,提高经济收益的有效途径,也是确保杨树人工林速生丰产的必要措施。
8杨树病害及其防治
(1)叶部病害。
杨树的叶部病害主要有:叶锈病,花叶病,杨树黑斑病,叶枯病,杨树灰斑病,斑枯病,杨树炭疽病,皱叶病,白粉病,煤污病,黑星病。
防治方法:
a.选择抗病品种。
b.不营造与落叶松的混交林。
c.清除越冬病叶,摘除病芽,减少初侵梁来源。
d.适当稀植,增加林地通风透光。
e.发病期必要时可喷药防治。
(2)枝干病害。
杨树的枝干病害有:烂皮病,溃疡病,大斑溃疡病,细菌溃疡病,枝瘤病,破腹病,干腐病。
防治方法:
a.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地区造林。
b.选用抗病品种。
c.加强水肥管理。
d.采用修枝措施调节树体水分。
e.造林密度适当。
f.采用化学防治,加强密度适当。
(3)根部的病害。
摘要:杨树是做为东北最常见的植树造林树种,栽培历史悠久,在各乡镇、林场广泛种植,本文总结了杨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以为杨树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杨树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主要树种。木材多用作民用建筑材、生产家具、火柴梗、锯材等,同时也用作人造板及纤维,叶是良好的饲料。通常指杨柳科,杨属一类的泛称,又分为五个派:胡杨派、白杨派、青杨派、黑杨派、大叶杨派。乔木,树干通常端直;树皮光滑或纵裂,常为灰白色。杨树性较耐寒、喜光、速生;沿河两岸、山坡和平原都能生长。为营造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或四旁绿化的树种。因此作者就杨树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做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依据。
一、杨树栽培技术
1、栽植杨树的技术要求
根据杨树的生物学特性,杨树造林时推行“四大一深”科学栽植法,即大塘1m2,大苗苗高3.5m以上,大株行距4m×5m,大水浇足,深栽80cm。
2、栽植杨树的技术要领
杨树植苗造林的技术要领可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概括,即先埋1/5深(20cm)表土,然后将苗放入,再埋土至2/3深(70cm左右),踩紧实,最后埋土至地面,再次踩紧实,接着将苗往上提提,以利根系舒展,最后浇足水。
3、栽植杨树的整地要求
杨树根系发达,呼吸作用强烈,需要良好的土壤通气条件。另外,在多数情况下,土壤中许多养分由植物不能利用的形式转化为可利用的形式,也要依靠好气细菌的分解作用。因此在杨树人工林集约化栽培中,全面深翻整地是重要措施之一。全面整地时,翻耕深度应视土壤坚实度而定。在中壤和砂壤土上,深翻30~40cm即可;在较粘重的土壤上,要适当增加整地深度。江苏里下河地区,发展杨树可不必进行全面整地。在造林前将穴挖好,穴的规格为:培育大径材应挖大穴,为1m×m×1m;培育小径材,纸浆材可小些,但不应小于60cm×60cm×60cm。
4、栽植杨树的施肥要求
杨树造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必须大量施用有机肥,每穴施厩肥100~200kg。在植溲ǖ撞坑肷土搅拌均匀,再覆10~15cm表层土后造林,使苗木不与肥料接触。沤制有机肥时,添加过磷酸钙效果较好,或在造林的同时,每穴拌入0.5~0.7kg过磷酸钙,但需特别注意不要将磷肥与苗根接触,因大部分小型化肥厂所产的过磷酸钙有游离硫酸根残留,根系与之接触时会被烧伤。
5、栽植杨树的技术环节
(1)防止苗木失水是保证成活的关键。要尽可能在起苗、运苗过程中防止苗木失水。苗木运到造林地后,最好在水中把苗干下部浸泡2~3d(至少浸泡24h),使之充分吸水后再取出造林。
(2)在轻质土壤和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段栽植大苗时,应适当深栽,可使原根茎深入土中50~70cm或更深。但在粘重土壤上或夏季地下水位过高处造林时不宜深栽,以免造成沤根。
(3)在栽植时,应将过长的侧根截短,以防栽时窝根,影响生长,将伤、断根及机械损伤严重的根系清除,以免发生腐烂而感染病害。
(4)春旱严重地区,造林后必须立即灌透水1次,灌后栽植穴土壤下沉不均,造成苗木倾斜时要及时扶正踩实。如栽植后发现苗木地上部分已,成活无望,但苗根还存活时,应立即平茬。
(5)如苗木上端稍有弯曲,可在栽植时,将不垂直地面的苗木梢部转向北面,利用杨树苗的向光性,逐步把苗木梢头调直。
(6)栽植大苗时,应将侧枝全部修去。但为防止苗干产生更多的萌条,可对部分较大侧枝进行短截,保留长5~10cm小桩,1~2年后再从基部截去。
二、关于病虫害防治
东北主要的杨树蛀干害虫是危害枝干的光肩星天牛、桑天牛、白杨透翅蛾等。白杨透翅蛾主要危害苗木和幼树,用有机磷农药注射虫孔或蘸药棉堵孔;光肩星天牛幼虫期可用有机磷农药注入虫孔或插入毒签;成虫期可用人工捕捉或用有机磷农药毒杀。桑天牛主要危害白杨派品种,防治方法是:在林地及其周围清除桑树、构树,断绝成虫的补充营养源;保护利用天敌啄木鸟;幼虫期用有机磷药剂注入虫孔或插毒签。杨扇舟蛾、杨尺蠖的危害较普遍,严重时大龄幼虫可把杨树叶吃光。防治方法有:在1~2龄幼虫群集取食时,及时摘除虫苞;喷洒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悬浮液杀死幼虫;喷洒有机磷农药毒杀幼虫。
三、杨树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杨树是东北的主要造林树种,杨树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和效益的发挥。全省杨树病害主要有杨树溃疡病、杨树黑斑病、杨树叶枯病、杨树腐烂病等20余种。其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重的一种是杨树溃疡病。
杨树溃疡病危害苗木和大树,且主要危害树干的中部和下部,造成皮层腐烂,受害严重的苗木和3~5年生树可整株死亡。通常在树皮上以水渍状病斑为主,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cm,边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水流出,后期病斑下陷,中央有裂缝。当病斑横向扩展环绕树干一圈后,造成整树死亡。保证树木生长旺盛是防治病害的主要途径,要从品种选择、造林设计、栽植、水肥管理等方面入手。
1、加强肥水管理
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土杂肥,提高树势,增强抗性。定植前用ABT3号生根粉溶液沾根,杨树落叶后树干涂白预防。干旱时及时浇水,多雨季节做好排涝。
2、药剂防治以秋防为主
一、杨树栽培技术
1、地块与苗木选择
杨树根系发达,呼吸作用强烈,需要良好的土壤通气条件,另外在多数情况下,土壤中许多养分由植物不能利用的形式转化为可利用的形式,也要依靠好气细菌的分解作用。因此在杨树人工林集约化栽培中,全面深翻整地是重要措施之一。全面整地时,翻耕深度应视土壤坚实度而定。在中壤和沙壤土上,深翻30~40厘米即可;在较粘重的土壤上,要适当增加整地深度。根据黑杨派杨树的生物学特性,杨树造林时推行“四大一深”科学栽植法,即大塘1米见方,大苗苗高3.5米以上,大株行距,大水浇足,深栽80厘米。
2、栽植杨树的技术要领
杨树植苗造林的技术要领可用“三埋两踩一提苗”来概括,具体说是:先埋1/5深(20厘米)表土,然后将苗放入,再埋土至2/3深(70厘米左右),踩紧实,最后埋土至地面,再次踩紧实,接着将苗往上提提,以利根系舒展,浇足水。
3、栽植杨树的施肥要求
杨树造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在这类土壤上营造杨树丰产林,必须大量施用有机肥,每穴施厩肥100~200千克。在植树穴底部与生土搅拌均匀,再覆上10~15厘米表层土后造林,使苗木不与肥料接触。沤制有机肥时,添加过磷酸钙效果较好。在造林的同时,每穴拌入0.5~0.7千克过磷酸钙也可,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要使磷肥与苗根接触,因大部分小型化肥厂所产的过磷酸钙有游离硫酸残留,与根系接触时会发生烧伤。
4、栽植杨树的技术环节
(1)防止苗木失水是保证成活的关键,要尽一切可能在起苗、运苗过程中防止苗木失水。苗木运到造林地后,最好在水中把苗干下部浸泡2~3天(至少浸泡24小时),使之充分吸水后再取出造林。
(2)在轻质土壤和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段栽植大苗时,应适当深栽,可使原根茎深入土中50~70厘米或更深。但在粘重土壤上或夏季地下水位过高处造林时不宜深栽。
(3)在栽植时,应将太长的侧根截短,以防栽时窝根,影响生长,将伤、断根及机械损伤严重的根系清除,以免发生腐烂而感染病害。
(4)春旱严重地区,造林后必须立即灌透水1次,灌后栽植穴土壤下沉不均,造成苗木倾斜时要及时扶正踩实。如栽植后发现苗木地上部分已,成活无望,但苗根还存活时,应立即平茬。
(5)如苗木上端稍有弯曲,可在栽植时,将不垂直地面的苗木梢部转向北面,利用杨树苗的向光性,逐步把苗木梢头调直。
(6)栽植大苗时,应将侧枝全部修去。但为防止苗干产生更多的萌条,可对部分较大侧枝进行短截,保留长5~10厘米小桩,1~2年后再从基部截去。
(7)适时灌溉,除了新造幼林要立即浇水外,4~6月及秋季干旱时,要对树林进行适时灌溉,以保证杨树旺盛生长。灌溉次数和灌水量要视天气和土壤情况而定,浇水后及时培土保樀。
二、杨树病虫害防治
随着杨树纯林的增多,病虫害必然呈愈来愈严重的趋势。目前常见并易造成较大危害的杨树病虫害是一病五虫:杨树溃疡病,杨尺蠖、草履阶、杨白潜蛾、杨扇舟蛾、天牛。
1、杨树溃疡病。主要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产生小型局部坏死斑,初期病皮下陷,暗褐色,后期干裂,易剥离。
防治方法:(1)选用良种壮苗,起苗要避免伤根,运输、假植时力求保持树苗的水分,栽植时要浇足水。(2)在发病地区栽植时可剪掉全部侧枝和顶梢。在重病地区可平茬造林(在根须以上20~30厘米处截干,顶端与土壤平)。(3)加强肥水管理,复壮树势。(4)用碱水或浓的波尔多液涂平。
2、杨尺蠖。又名杨尺蛾、春尺蠖。幼虫取食树叶,发生期早,危害期短,常暴发成灾,将树的嫩芽、嫩叶吃光,影响生长。幼虫老熟时体长22~40毫米,腹部第二节两侧各有1个瘤状突出,背线白色。遇惊扰立即吐丝大垂,悬于树冠下,恢复平静后再慢慢绕丝上升到树上。
防治方法:(1)除草、施肥时可捣毁越冬、越夏的蛹。(2)在树于基部采取涂环、捆塑料薄膜等办法,阻止雌蛾上树产卵。(3)在树干1.3米左右处刮掉老树皮一圈,用氧化乐果或久效磷等内吸剂药物均匀涂干后用塑料薄膜绑扎,2~3天后就见效。(4)用注药机给树打针。(5)害虫上树后,化学防治。
关键词:杨树;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地球的生态环境由于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因为许多因素的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得到改善,一项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但是,大多数树木都不具有较短的的生长周期,不足以达到人们的要求。杨树的生长速度较快,并且可以很快的适应周边的新环境,所以人们在进行植树造林时经常选择杨树。采取合理的杨树种植技术,可以使杨树拥有更加迅速的生长速度以及不会轻易地死亡,达到较高的造林效率。
1杨树的栽培技术
杨树是杨柳科中的一种,杨树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分布有杨树,杨树拥有较为广泛的种植范围,在我国防护林建设的树种中杨树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好,生态环境越来越差,人们拥有越来越强的环保意识,人们保护环境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形式为植树造林。杨树对于防护林建设和经济木材林建设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1.1 栽植杨树的技术要求
杨树在整个栽培过程中,采用优良品种是最为关键的。通过观察研究杨树的未来生长趋势,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杨树的生长。选择杨树苗木的时候,良好健壮的树苗是选择的最基本标准,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充分木质化,苗木要求完好无损没有裂痕、健康没病虫害、苗木躯干笔直等是选择苗木的具体判断标准。林业部门所采用的杨树的育苗方法主要为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拥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对于稳定的传递遗传特性具有极大的好处,所以杨树的育苗采用无性繁殖。
1.2选择林地及整地
在栽植杨树的过程中整地的选择相对简单。阳光水分充足是速生杨的基本要求,速生杨所栽植的土壤应为砂质土壤。栽植杨树的土质不能是重盐碱地,杨树不宜栽植在无法达到充分灌溉的干旱瘠薄林地上,杨树的栽植地的积水时间不能超过30d,不能选择低洼易涝的地方进行栽植[1]。杨树拥有很发达的根系,由于具有很强烈的呼吸作用,所以土壤的通气条件必须可以满足杨树根系的要求,在栽植前可以全面深翻稍微贫瘠一些的林区地,通过深翻达到保持土壤水分以及保肥能力,使土壤具有很好的通透性,将杨树根系与深层土壤的相互利用最大化。此外,存在于土壤中的多种养分在通常情况下也需要通过多种好气细菌来进行分解,将这些原本无法被利用的养分转化为可以被吸收的形式,所以全面深翻平整土地是栽植杨树的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1]。
1.4 栽植杨树的施肥要求
由于栽植杨树的林地不具有较高的含氮量,所以使用大量的有机肥是非常重要的举措。首先将肥料与植树穴底部的生土搅拌均匀,之后再将10~15cm 表层土覆盖在上面之后进行造林,避免苗木和肥料的直接接触。在进行有机肥沤制的过程中,如果将过磷酸钙添加在其中,那么效果会更好。
1.5 季节选择
在南方地区,秋季是开展植树造林的最佳时机,同样北方地区也是如此,因为寒冷与干旱是北方冬季的特点,所以苗木可以子在秋季种植之后继续生长,进入冬季之后进行休眠,在第二年春天来了的时候再次生根,在春天可以长出大量新根,这些新根可以使苗木具有更好地生长能力。如果造林的时节是秋季,苗木叶片的变黄脱落的时间是在初霜后,所以为防止脱落过多,所选择的的苗木必须是较为粗壮的, 而且要保持土壤的含水量定期浇水[2]。如果弱苗被选中并栽植,那么弱苗的存活率是无法控制的,并且还有可能出现一些无法控制的与苗木生长期有关的问题。
2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食叶类害虫
杨树的干部有害生物入侵往往是由于杨树的叶部出现有害病虫而导致的。因为如果杨树的叶子被有害生物侵害就会出现早期落叶乔木或者叶子被吃掉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杨树将无法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树木的生长则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偶发出现这种病害还不足以使书目直接死亡,但连续几年发生则树木很有可能死亡。针对不同的有害病虫可以选择不同的农药,如防治草履蚧可选择氧化乐果等农药,叶蝉可用 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 1000 倍液喷雾防治。在发现树木出现有害病虫时尤其是在第1,2 代幼虫越冬蛹在萌芽状态,要将其利用人工设陷阱进行捕捉。
2.2 蛀干类病虫害的防治
杨树的树干对这类病虫害非常敏感,可被其强烈的侵蚀,可以通过及时将幼虫除去,使杨树林具有较好的通风行,让杨树受到均匀的阳光照射等方法来进行防治。当杨树林中的蛀干类病虫还并没有成熟处于幼年时期时,将有机磷农药500倍的液体利用毒签或者是注射器等手段注入到杨树树干的蛀孔之中,再将杨树树干的蛀孔用湿润的泥土封住。当杨树的蛀干类病虫处在成虫的生长阶段的时候,40%的乐果乳油的1 000倍喷洒液是在这个阶段驱除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
2.3杨灰斑病
杨树栽培中有很多常见的病害,杨灰斑病就在其中。叶片、幼茎、嫩梢及细枝上是杨灰斑病的主要发生部位,杨树在的生长过程中,出现杨灰斑病的病害部位同,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症状,所以苗期和幼树一旦受害情况就最为严重。温湿度是杨灰斑病病害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以6~7 月份为高发季节,因为这几个月高温多雨所以易导致病害。杨灰斑病的防治,及时将病叶病梢剪除,并将其烧毁或深埋。
3.结语:
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通过种植杨树来收获,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不仅要科学合理的种植还要注意病虫的防治。科学选地、整地、选种、种植都是种植者必须要掌握的,与此同时,杨树病虫的防治和治理也不可忽视,只有这样杨树的数量和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 植物内疗、内养技术的优势
植物内疗、内养技术是常规施药方式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具有其它杀虫、杀菌剂无可比拟的优势。成分采用国际先进缓释技术,具有智能缓释作用,可定期定量释放出活性成分,被植物吸收后快速传导到整株,存在于植株的所有部位,与植物细胞膜所含的ATP酶结合,新形成具有长效杀虫杀菌的活性物质,起到长效防虫防病和快速恢复损伤部位的功效。与常规施药技术相比,应用植物内疗、内养技术可提高水、肥、药的利用率50~100倍。具体的说,其具有药剂利用率高、持续时间长(试验数据显示,根部施药法和树干输液法的药液利用率比常规施药方法节省60%~88%);杀虫范围广(不仅可杀死食叶害虫,还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介壳虫、蚜虫、红蜘蛛等);使用安全,操作者不直接接触药物;保护环境无污染(药液直接输入树体,然后自然分解,避免与周围环境接触);不受树木高度和危害部位等的限制;不受环境条件及天气影响。
2 内疗、内养技术的应用范围
近十几年来,植物内疗、内养技术研究发展迅速,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大树移栽
大树移栽时,通过根部喷施旺长根促进生根,树干挂输液袋补充营养和水分,反季节移栽时,结合修剪树冠喷施大树蒸腾抑制剂,成活率可提高90%以上。
2.2 树木急救
受病虫危害严重,或因肥害引起生理干燥,或长期干旱等致生命垂危的果树、风景名胜树,都可通过根施、插瓶、树干输液进行急救。
2.3 防治病虫害
对于高大树木的隐蔽性病虫害,因喷药防治困难,可通过根部施药、树干输液等方法进行防治。
2.4 古树名木护理
通过根施防治病虫害,树干输液补充微量元素和水肥,来做百年高龄古树的“治病保健”工作,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除上述用途外,还可用于果树增产保质、果品调味、防治生理病害等。
3 常用技术和方法
3.1 根部施药
将药剂施入树木根部,利用药剂的扩散、渗透、传导特性,使药剂达到受害处并治疗病患。根部施药适用于已成活的高大乔木、低矮苗木、绿篱等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也适用于新移栽的树木、新扦插的苗木,配合促进生根的旺发根,根部杀菌的腐菌灵以及树干补充水分和营养的大树吊袋一起使用,防治病虫害,提高成活率。根部施药的持效期比较长,在病虫害、病害发生前一周或发生初期时使用,不用担心提早施药降低药效。在病虫害发生高峰期,可结合树干输液、插瓶配套使用,能达到速效和长效的目的。根部施药方法包括直接施药法、根部埋药瓶法和直接喷灌法,直接施药法即在树干周围挖直径约1米、深15~20厘米的树坑,进行环形施药。根据树木胸径的大小进行配药,施药量和用水量要充足,可起到高效、低毒、绿色环保的目的,且持效期可达6个月以上。根部埋药瓶法即将药液装入瓶中,在树根挖土,暴露树根,选择香烟粗细的树根剪断根梢,将树根端插到瓶底,然后用塑料纸扎好瓶口,埋入土中,通过树根直接吸药。直接喷灌法主要适用于小苗木或绿篱及绿化带,将所需药液对水稀释一定倍数,然后喷浇至土层5~8厘米深度即可。根部施药时,应注意:选择植物可通过根部吸收并内吸传导性强的药剂;配药时采用二次稀释法,先配成母液充分稀释;配好药剂要及时使用,静置时间不要超过12小时;根据土壤含水量,用水量用药量要充足,较高温度和较大土壤湿度,有利于药效发挥。
3.2 树干输药
树干输药防治技术是指借助外力或大气压、植物蒸腾拉力等,将药液通过施药点进入植物体内,再分散到植物体各个部位,起到杀虫杀菌、补充营养和水分的目的。树干输药技术适用于树干直径≥10厘米、已成活的木本和藤本植物,也适用于新移栽树木,结合树干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配合使用。可在害虫发生初期、虫体较小、数量较少时使用,效果最好,也可在害虫发生盛期适当加大用药量使用。输液部位越低,输入液在向上输送过程中就有较长时间横向扩散,从而使输入液分布更均匀。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输液袋是一个吊袋需要打两个孔,这两个孔要求位置要低,而且两个孔相对。如果一棵树需要同时挂两个吊袋打4个孔,那么这4个孔的位置要分布在树干的4个方向。树干输药药剂选择要求:第一,有一定的水溶液或脂溶性(制成乳剂进行输注,要求油滴直径远小于导管和筛管直径),或其他溶解的性能,可制成真溶液或乳液,从而使注入的肥、药溶液能传输到植物的全身。第二,药物(杀虫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抗生素)输入植物体后,有一个时期的稳定,使之充分发挥作用。第三,不妨碍植物生长,为植物体所能容忍的物质,并对植物无毒。第四,内注药剂在植物体内一定时期后,能分解为对人畜无毒的化合物。第五,配药所用水以纯净水为宜。
3.3 树干涂药
可在树干距地面2米高左右的部位涂抹农药,通过药剂的渗透和传导来防治害虫。如涂抹氧化乐果等农药,可防治柳树、刺槐、山楂、樱桃等树上的蚜虫、金花虫、红蜘蛛和介壳虫等害虫。若涂药后再包扎绿色或蓝色塑料纸,会增加药效。但注意适时解除,以免包扎处腐烂。
3.4 毒签插入法
用毒签向病虫害的蛀孔内输药,插入前先试探,插入深度4~6厘米,每蛀孔插1支。插后用黄泥封口,一般常用的毒签为磷化铝、敌敌畏毒签,毒杀钻蛀性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3.5 多功能药剂贴(膏药)
用具有很强的渗透和传导作用、易被树木吸收的药剂制成,利用树木渗透与反渗透原理,使药剂传到病虫害为害的部位杀死病虫害,一般用后3~5天即可见效。使用时,上下及两端接口处必须封贴好。
【关键词】君子兰;盆栽;养护技术
君子兰(clivia miniata)属石蒜科多年生草本花卉。肉质根。基生叶草质、多数、宽条形。春夏开花,花葶直立,扁平,顶生伞形花序,多数,黄红色。浆果紫红色。君子兰原产非洲南部。我国家庭常盆栽观赏,君子兰喜弱光、湿润的环境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6-7)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旺盛。
1.君子兰的种苗繁育
(1)选种君子兰一朵花,从授粉算起满九个月,果实由绿转黄,由黄变红,果实开始成熟。果实成熟后,要将整个果箭从箭杆中间位置切下,放在见光通风处,经过20d左右的后熟过程。将种子剥离出来,挑选那些籽粒饱满的,有芽眼的,准备播种,干瘪的,没有芽眼的,即可淘汰出来。一个果实最少有一粒种子,最多可达20-30粒,君子兰种子含水分较大,不宜长期保存,剥出后一周之内,必须播种,时间过长种子会干瘪,芽眼萎缩,影响出苗率。如种子想保存的时间长一些,最好晚下箭,或下晚箭后剥出来。
(2)育苗君子兰的育苗有着独特的技术,君子兰的育苗时间一般在11月到翌年2月份,育苗的温度一般在20-30℃之间,要有一定的温差,这样才能保证发芽快,出芽齐。
2.君子兰对光照、土壤、水肥、温度的基本要求
2.1光照条件
君子兰系肉质根系,喜温热,生长缓慢。喜弱光,稍耐烈日,亦较耐荫蔽。应将植株摆放于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处。
2.2营养土的配制
盆栽君子兰应使用富含腐殖质的松针土,忌用排水不良的粘土。培养土配合比例为一份壤土、一份经堆沤的腐殖土或大部分松针土,充分混合。这样的土壤,疏松肥沃,透水透气,很适合盆栽君子兰生长。
2.3水肥条件的要求
盆栽君子兰,盆底需多垫瓦片,以利排水,盆底的排水孔要大。盆土宜见干见湿,过干易使叶片黄化、干枯,过湿易使植株烂根。春、夏季叶片生长旺盛,要多浇水,并要求早晚叶面喷水,以保持叶片清新翠绿。每月可施腐熟饼肥水一次。生长季经常喷洒水于叶面及周围地面,使空气保持湿润,盛夏应移至半荫处。
3.盆栽君子兰的控叶方法
盆栽君子兰是观叶植物,盆栽君子兰在日常的养护下,叶片生长大而长,不利观赏。为了提高盆栽君子兰的观赏价值,应根据其生长特性,对它进行了叶片矮化和适当的造型处理,使其叶片自然、圆润、美观,更适合一般家庭养植。要使盆栽君子兰美观,注意以下几个管理环节:
3.1控水控肥
盆栽君子兰萌发新叶生长时,盆内土壤水肥的控制很重要,也是新叶生长定型的关键。春末夏初,在新叶要萌动时,即开始控制水分。应在盆土水分充分干透后,再进行适量补水。也就是在一周内,尽量不要浇水,或只浇一次,更不要施肥。若盆土过干,嫩叶稍有萎焉现象时,可浇少量水,并且浇水应在晴天的上午10时左右,浇入适量的水,保持到下午4时左右的水分蒸发,不宜在傍晚和阴天浇水,切勿在晚上浇水,因晚上容易促使新叶拔长。如遇到霉雨季节或连阴雨天,就要将盆搬人室内,不要放在阳台或窗台上避免过多雨水飘入盆里。
3.2增加光照
在其顶芽膨大、萌发生长新叶时,光照充足,有利于抑制新叶的生长和定型;在日光中,紫外线对盆栽君子兰叶片的伸长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当新叶荫动时,即应将盆置于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处,同时使盆土略干一些,可有效地控制叶片的长度。
3.3人工处理
在新叶弯曲时,可每周喷洒一次浓度为0.1%-0.3%的矮壮素溶液,连喷三周,可使弯曲的新叶矮化,并能增加叶色的浓绿;而且叶短、叶小、紧密,使新叶生长向下弯曲,梢端向内反卷,形态更加自然优美。
3.4生长旺盛时进行转盆
因为植物有向光性。科学实验结果表明,茎叶尖生长点制造的生长素,由顶端向下输送时,其向光面与背光面输送的比例是不同的。一般讲向光的一面向下输送的生长素少,
光的一侧输送要多。因此生长素输送多的一面生长快,少的一面则慢,容易使株、叶偏向一方生长,为了使叶片长得匀称、端正、美观,就要隔3-5天将盆栽君子兰盆转动一次。
此外,在日常中还可采取增施钾肥,减少氮肥等,均可提高观赏价值的效果叶,保持良好的盆株观赏姿态。
4.盆栽君子兰病虫害的防治与管理
4.1盆栽君子兰叶片发黄及挽救方法
盆栽君子兰叶片发黄有多种表现,也有不同的原因。其原因:一是受过霜冻;二是冬季放在室内,盆土长期过干或浇水太勤;三是夏、秋生长期盆土长期过干或过湿,排水不良,盆内积水。如过湿和排水不良引起的,可通过翻盆换土重新种植,保持盆土偏干不湿。
4.2病虫害的防治
盆栽君子兰的抗性很强,一般不会受病虫害的危害,常见的主要是斑点病和介壳虫危害。
(1)斑点病,为真菌性病害。叶片受侵染后初是淡褐色的小斑,然后蔓延为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为1毫米至5毫米,病斑中央为暗褐色至灰白色,边缘红褐色,病斑上生黑色小点,由于病斑间联结,便形成一段斑,造成叶片枯死,破碎。发病初期喷波尔多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剂6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至1000倍液,或高锰酸钾1000倍液,约隔10天喷1次,效果较好。
(2)介壳虫。在阳台栽植养护,通风透光性不够好,叶片往往容易受到介壳虫的危害。发病初期有以下几种防治疗法:①用白酒对水,比例1:2,浇透盆表土,每隔半个月浇一次,连续四次见效。②用酒精反复轻擦被害的叶片,可杀灭成虫和幼虫。③用水棉球浸湿米醋,轻擦受害的叶片,可将介壳虫擦掉杀灭,也可以使叶片重新返绿光亮。
5.换盆与摆放
君子兰盆栽数年后,土壤会缺少养分,盆边根系密布,浇水难以渗透,施肥也不易吸收,必然会影响盆株的生长,所以需进行翻盆换土。换盆在初春萌芽前进行,小盆1年至2年换盆一次,大盆3年至4年换盆一次,换盆可以换土不换盆,也可以换土换盆,一般盆栽君子兰2年至3年后,苗稍大,才换大盆种植。换盆时先用手敲打花盆的边缘,再用手握住叶片把花盆侧过来连土取出,注意不要折断叶片,剥去泥球边缘及上端泥土,并适当修剪老根、及老叶,保持翠绿挺拔的叶片一般不用修剪。然后放入盆里,在空隙间放入新土,压实。盆底应多垫瓦片,以利透水。换盆后浇足定根水,把全部盆土浇湿透,盆底出水为止,放于阳台的阴凉处,十天八天后移到阳光下。
阳台朝向不同,光照强弱不一样,影响盆栽君子兰的生长就不同。阳台朝向南面,最适宜置放盆栽,朝北、朝东的阳台,也可以置放盆栽,朝西的阳台夏天下午西晒阳光强烈,炎热干燥,容易造成盆栽君子兰焦叶、叶黄现象,不适宜置放盆栽。夏天炎热干燥的天气,每天要浇湿几次阳台的地面,降低温度和增加空气的湿度。
【参考文献】
[1]鲁涤非主编.花卉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0.
关键词:杨树食叶害虫 物理防治 应用
1 概述
杨树是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森林资源的主要树种资源之一。以美国白蛾、杨小舟蛾等为主的杨树食叶类害虫发生范围广、危害时期长、来势迅猛,但受杨树纯林过大、林分结构脆弱、极端气候频发、防治手段和技术滞后等因素制约,造成全国各地每年成灾面积、危害程度、经济损失日益加大,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全面治理,综合实施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成效显著。而物理防治是其中重要一种,具有环保、经济、持续长效特点,笔者主要介绍以灯光诱杀、清除林下虫蛹存活越冬场所、人工诛杀幼虫和蛹等为主的物理防治措施,及各地应用情况和效果。
2 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2.1 杨树食叶害虫危害特点 杨树资源占林业资源总量的96%,由于杨树纯林比例过大、林分结构脆弱、极端气候变化频繁、造成杨树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年攀升。其中以杨小舟蛾、杨扇舟蛾、杨白潜叶蛾、杨直角叶蜂、金龟子、黄杨卷叶螟、杨二尾舟蛾、杨尺蠖、杨刺蛾等为主要食叶类害虫。杨小舟蛾发生面积占杨树食叶害虫发生量的90%,每年于4月上中旬出土,5月中下旬开始第一代幼虫危害期,第一代受越冬代出土时间不一,气温低等影响,世代持续时间长,危害较轻。6月上中旬是第二代幼虫危害高峰期,一般年份,第二代危害较轻,但今年受一代时期气温、降雨及营养充足等影响,第二代幼虫也不时出现大爆发呈现大发生现象。第三代和第四代是杨小舟蛾幼虫一年危害高峰期,不采取防控措施,极易出现暴发成灾现象。
2.2 杨树食叶害虫治技术 各级森防部门经多年防治总结出了成熟的一套杨树食叶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主要监测预警、释放周氏啮小蜂等生物防治、空中飞机撒药、树下喷雾、树体喷药、树干注药、毒环和毒绳等化学防治和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对于虫口密度小于经济阈值的杨树林的控制模式:以营林措施和物理防治为主,局部实施化学防治,配合采取生物、物理防治。虫口密度大于经济阈值的杨树林的控制模式:以化学控制为主,因地制宜地采取生物和物理防治措施,逐步保持杨树食叶害虫的动态平衡,实现控灾的目的。像杨小舟蛾这样突发性和猖獗性十分明显,发生面广量大的害虫,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所限,目前各种防治方法尚难以从根本上控制其危害,特别是在一些地区,由于常年依赖化学防治,造成害虫抗药性增加,出现“年年治虫、年年有虫”的被动局面。生物防治大规模实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在目前尚无更好防治办法的情况下,物理防治仍不失为较好的急救措施。
3 物理防治概念
物理防治是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包括最原始、最简单的徒手捕杀或清除,以及近代物理最新成就的运用,可算作古老而又年轻的一类防治手段。
4 物理防治效果
杨树食叶害虫一年发生5~6代,一头杨树食叶害虫雌虫(雌蛾或雌蛹)可产卵100~600粒,相当于100~600头害虫,一头杨树食叶害虫雌虫一年可繁育上亿头。采取物理防治措施,如若杀死一头杨树食叶害虫越冬雌蛹,相当于直接杀死上亿头杨树食叶害虫。若在杨树食叶害虫发生期杀死一头雌虫(雌蛾或雌蛹),就相当于直接至少杀死100头以上的杨树食叶害虫,既起到预防效果又事半功倍。
5 物理防治主要措施
灯光诱杀:
5.1 原理 灯光诱杀害虫是利用害虫趋光性进行诱杀的一种物理防治方法,是一项重要的生态农业技术。近年来使用较多的是频振式诱虫灯,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害虫较强的趋光、波、色、味的特性,将光波设在特定的范围内,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加以色和味引诱成虫扑灯,灯上配有高压电网或频振高压电网触杀害虫。据调查,在夏季害虫发生高峰期,该灯可诱杀近100个科、1000多种害虫,起到了很好的灭虫作用。
5.2 杀虫特点 诱杀力强。可诱杀农、林、果、蔬等有害昆虫近1300种。在果园中应用能诱杀金龟子、天牛、蝇类、蝽蟓、吸果夜蛾、潜叶蛾、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以鳞翅目害虫为主的50多种果树害虫。专杀成虫,降低落卵率70%左右,可降低下代或下年虫口基数。一盏频振式杀虫灯就能有效的控制30-50亩的害虫。对益虫影响较小。频振灯诱杀的对象主要是鳞翅目昆虫,而益虫多为非鳞翅目,诱杀的机率很低。经多点试验诱杀益害比为1:100~148。集中连片效果好,频振式杀虫灯集中、连片、连续使用会达到更佳的防治效果。挂灯通电即可见效。天黑自动开灯,天亮自动关灯,晚上下雨可自动关灯,雨停后又自动开灯。频振灯一般可使用5年,每天用电约0.3度,电费不到0.2元。收集虫体可以喂家禽和鱼,每斤价值2元,在鱼塘和家禽养殖场附近大面积应用,更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维护生态平衡。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可大大节约农药投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有效保护害虫天敌,对人、畜安全,因而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5.3 应用情况 漯河市森防站与漯河市农科院植保室在漯河107国道郾城区城关镇农科院试验田设置佳多频虫情测报灯一部,自2009年开始诱集漯河市杨树食叶类害虫,连续四年诱集虫情如下表:
6 物理防治遇到的瓶颈
首先是组织管理层面,以灯光诱杀、人工清除越冬场所及越冬蛹、人工扑杀幼虫及卵块等物理防治措施,虽然简单和便于操作,但它既需要群众自觉实施,更需要政府和主管部门宣传发动及资金鼓励,否则收不到明显效果。其次如控、微波杀虫、激光杀虫、高频介质电热杀虫等物理防治技术,虽然技术成熟,效果显著,但在生产使用上的技术示范推广或有大的距离,需要科技人员加大推广普及力度。
7 国内物理防治新方法
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有光诱控、控、对环境进行控温控湿以及设置防虫网、捕杀器等。 如微波杀虫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特别适合邮检、旅检的除害处理工作。主要是利用介质加热原理。美国研制成一种Zappor微波发射器,可发射300至300000兆赫的电磁辐射,其所产生的热能可杀死线虫及土壤害虫。如激光杀虫。激光照射能使害虫产生遗传性的生理缺陷,使雄虫不育或使之发生遗传性变异,破坏其繁殖能力,达到预防害虫的目的。如高频介质电热杀虫法。这是一种新的物理技术,国外一些家庭养花时常用到。其杀虫原理是:将绝缘物质(害虫)放在容器的金属片间,此种物质的分子,受两个金属片间交流电场变化而摩擦产生介质电热。电压越高,电场越强,摩擦频率就越高,产生的热能就越多。在温度60℃时,只需10分钟就可将害虫全部杀死。此法杀虫效率较高,而且操作较为方便。或有雷达检测害虫和遥感技术的利用也是有效的物理杀虫方式。
8 小结
物理防治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总结积累的财富,对我国在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中意义重大。使用物理防治的确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同时不杀伤天敌,不污染环境,能促进生物生态平衡,值得大力推广。虽然用功量大,人工成本高,但只要政府倡导、群众接受、财政给予适当支持,是可以全面推广的。
参考文献:
[1]佳多频振式杀虫灯使用说明书.
[2]赵爱玲.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杨树食叶害虫初报[J].中国森林病虫害,2002(51).
洋海墓地位于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村西北,也就是在著名的吐鲁番火焰山南麓的戈壁沙漠地带。1970年开始,这里便被盗墓者光顾。
1987年冬,洋海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盗墓,随后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抢救性发掘82座墓。2003年,洋海再一次大规模被盗,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再次进行抢救性发掘。洋海墓地被盗的墓葬有500多座,前后共发掘了591座,还有500座墓没有被盗,也没有进行考古发掘,完好地保存着。
目前,盗墓已经得到彻底遏止。吐鲁番地区文物局斥资建立了保护站。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集中全国有关专家,正在对洋海发现进行整理和研究。
最完整的头骨资料
从出土器物来判断, 洋海墓地前后沿用了大约1 000年时间,早期可划定为青铜时代,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2世纪,直到公元纪元前后,墓地还在使用。
洋海人的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社会,凡是同一氏族的成员都有规律地埋葬在一起,从低处向高处逐渐埋葬。墓地显然经过严密的规划,没有交叉叠压,每个人都能安享死后的一席之地。
洋海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考古学家断定,每当夏季,洋海人便会赶着牲畜到天山里放牧,冬季才会回到比较温暖的吐鲁番盆地。
洋海人是白种人。有关专家称:“现场目测的感觉是典型的欧罗巴人种。而且年代越早越为纯粹。到公元纪元前后,似乎才有少量黄种人因素加入。”
收集和发掘出的500个洋海人头骨目前正在体质人类学家手里做着颅骨测量,最终数据会比较精确地说明洋海人的人种种属,并最大可能地提供其来源与迁徙途径。这让人自然会联想到今天还生活在洋海的人,显然,3 000年前的洋海人和今天生活在洋海村的人以及整个吐鲁番盆地的人有着巨大差别。
最为重要的价值或者诱惑是对洋海人的研究有可能展现史前人类在欧亚大陆上的流动与融合的情景。
别具一格的墓葬体系
考古学家认为,洋海墓地墓葬形式的发现是考古上的最大收获。因为墓葬的众多和时间的连续,让考古学者们找到了上至青铜时代、下到汉魏时期新疆地区的墓葬文化体系。这一套墓葬体系别具一格,与中原墓葬文化大不相同:最早是青铜时代的墓葬,型制为竖穴二层台墓,然后是竖穴墓、竖穴偏室墓;直到汉晋时期,这里出现了竖穴偏室墓和代表中原文化的斜坡墓道墓的共存;再往后到唐代,汉文化的墓葬形式完全取代了这里的竖穴墓。
人类的丧葬习俗是比较难以改变的,每一种习俗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文化传承。地下丧葬形式的改变,意味着地上文化的巨大变化。
从考古发掘报告中可以看到:早期的洋海人是侧身屈肢葬,蜷曲的身体一如胎儿在母腹里的姿态;再往后,洋海人变成了仰身屈肢葬,面向上,双腿呈“山”形支起,这种姿势被认为是一种骑马的姿势;再后来就变成了仰身直肢葬,随葬的陶罐、木盆放置在他们的头侧,铁刀、骨纺轮、木梳随身携带,弓箭、马鞍辔则放在男性墓主的身旁。
考古学家推测,洋海人活动范围应该很大,马鞍、带双环铜马衔的马辔头等显示出其驾驭马的能力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马是男人的终身朋友,他们死后殉葬完整的马匹。一副马鞍中间填塞的是鹿毛,因为鹿毛受压后有良好的恢复性,马鞍可以长期骑乘后仍旧柔软有弹性。
洋海在文明碰撞时消失
洋海人从哪里来,后来又到哪里去了?吐鲁番盆地火焰山下的文明是什么时候成长成洋海的样式,又是什么时候悄然改变了模样?这是洋海最大最深奥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有一个大的背景,就是东西方文明在“十字路口”吐鲁番盆地的相遇。
东西方典籍记载,东西方文明相遇的时间大致在公元纪元前后。在东方,人们认为是张骞公元前139年向西探险凿通西域,连接起了东西方文明。
最早对吐鲁番的文字记载就来源于张骞的报告:“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姑师,就是吐鲁番的交河故城。有学者认为交河故城就是与洋海同一文化系统的最早建立的城邦国家。
东西方文明进入了一个扩展、探索的旺盛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一次又一次碰撞、交锋,一如潮来潮往。在留存下来的吐鲁番的古代文书里,人们发现了24种文字并行的壮观景象,多数早已成为了死文字,就像使用这些文字的民族一样,被另一种文明覆盖、融合了。
洋海人大约就消失在这个时期。
植物显示的文明走向
自田野考古结束之后,新疆考古研究所和吐鲁番研究院集国内考古学、历史学、体质人类学、植物学、纺织品学等学科专家共同解读洋海,试图描摹出洋海文明的走向。
一件洋海出土的木桶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这是一只精美的木桶,砖红色的桶壁上刻着九只奔跑的野山羊,桶口粘贴的297颗呈连续倒三角的白色植物种子闪烁着瓷样光泽。经过实验鉴定,它们是小花紫草的果实,这种植物只在欧洲到中亚有分布。这种文化现象在欧亚大陆的欧洲部分出现,在亚洲尚未发现过。这就表明了一种可能性:吐鲁番洋海墓地小花紫草果实装饰文化,可能早在史前时期就从欧亚草原传到了吐鲁番。
同样,洋海墓地发现的一根葡萄藤也将文明传递的走向指向了西方。葡萄的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和小亚细亚,新疆没有葡萄的亲缘种。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的葡萄是张骞于公元前119年从大宛国(今乌孜别克斯坦)带来的。洋海发现将葡萄的东传提前了大约500年。
还有小麦。新疆最早的小麦发现于塔里木盆地的小河墓地,它证明早在4 000年前原产于地中海的小麦已经进入新疆并渐次进入中原。但是小河的小麦因为没有旁证而无法描述具体的传递路线,洋海的小麦发现为此补上了生动的一环:大约继小河之后的1 000年,小麦开始在洋海的土地上播种收获。
关键词:海洋大气区;钢结构;防腐涂装;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前 言: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钢结构桥梁在海港工程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海洋环境下的钢结构防腐蚀控制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不同海洋环境下,钢结构的腐蚀类型和腐蚀程度都各部相同,可分为大气区、浪溅区、水位变动区、水下区和泥下区 5 个不同腐蚀区域[1]。海洋大气环境与内陆有着明显不同,在海洋大气区金属表面上的含盐粒子量大[2],同时大气湿度大,钢结构常处在相时湿度低于100%环境中,表面常有看不出来的很薄的一层水膜存在,腐蚀成分中如氧、二氧化碳及氯化物盐等溶解在水膜中呈现较强的电化学腐蚀特征。使得钢结构的腐蚀速度加快。防腐涂装作为一种传统的防腐技术,已被广泛应用海洋防腐领域,在海洋防腐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东营港某钢引桥的防腐涂装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典型案例。
1、工程概述
东营港某钢拱桥为单跨简支钢拱桥,位于黄河入海口以北约50公里的渤海湾和莱州湾交界处、东营市的东北部。用于连接东营港新建引桥段和已建码头连接段。采用全焊钢结构,全长50m,桥宽10m,矢高10m,钢引桥由主桁架上弦杆、主桁架下弦杆、竖腹杆、上横梁、下横梁、上纵平联、下纵平联、桥门架、桥面系等组成。
钢拱桥表面必须喷砂除锈,其等级不低于Sa2.5[3]。底层采用富锌漆,其厚度不小于75um,中间层采用环氧云铁漆,其厚度不小于150um, 面层采用聚氨酯漆,其厚度不小于150um。
2、施工工艺
2.1 表面处理
据统计,在影响涂层寿命的诸多因素中,表面预处理质量影响程度为49.5%[4],因此控制好该工序的施工质量尤为重要。
1、结构预处理
构件在喷砂除锈前应进行必要的结构预处理,包括:
(1)清除钢结构内外表面加工时遗漏的残留焊渣焊瘤,如发现加工缺陷应及时进行修补。
(2)钢构件表面的局部小块油污可用汽油或者稀释剂擦净即可,如果是大面积油污应先用金属稀释剂反复擦洗并用清水漂净,待表面干燥后再用稀释剂擦洗一遍以确保除净油污。
2、喷砂除锈
(1)钢引桥构件除锈方式采用喷砂除锈,除锈等级达到Sa2.5级,即除去金属表面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钢构件表面粗糙度为Rz50?m-80?m。
(2)喷射式喷砂机的工作压力一般为0.5-0.7MPa;喷砂机喷口处的压力一般为0.35-0.5MPa,但对于壁厚小于4mm的薄壁构件,压力可略低于下限。喷嘴与被喷射钢结构表面的距离一般为100-300mm;喷射方向与被喷射钢结构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以15°~30°为宜。当喷嘴孔口磨损至直径增大25%时需更换喷嘴。
(3)施工中选用石英砂作为磨料,磨料必须清洁、干燥。钢引桥钢板壁厚均大于4mm,选用磨料的粒度范围为0.5-1.5mm。喷砂所用的磨料回收后,应经过筛分和干燥处理。
3、除尘及表面处理后涂装时间限定
表面清理后,应用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清除浮尘和碎屑,清理后的表面不得用手触摸。
清理后的钢结构表面,应在4h内涂装底漆,防止出现由于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而发生的返锈现象;如果涂装钢材表面发生返锈,必须重新进行处理直至合格。
2.2 涂装工艺
1.防腐涂料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方法进行涂装,选用涂料的技术参数如下表:
2.所有焊缝在焊接合格前不允许涂刷防腐涂料,涂刷防腐底漆前,涂装前应先对钢结构表面进行外观检查,确保钢结构的表面无尘土、杂物。每道涂层喷涂前需对上一道涂层表面进行清理,清除表面污物和灰尘,使用1#砂纸轻微打磨掉上一道涂层表明粗大颗粒的毛尖,对构件的粗糙表面、手工不平整焊缝表面、楞边、弯角、以及喷涂死角等进行手工预涂。
3.钢构件喷砂处理合格后,按以下程序喷涂油漆:
(1)环境控制:防腐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38℃,相对湿度要求在85%以下,确保钢材表面温度高于露点3度。如果环境条件达不到以上要求,停止油漆施工。另外不应在风、雨、雾天进行防腐作业。
(2)涂料配置:涂料配制前,应先搅拌均匀,如有结皮或其他杂物必须清除后,方可使用。涂料开桶后,必须密封保存。配制好的涂料要充分搅拌均匀,并进行试涂;涂料配制要根据被涂面积大小,漆膜厚度确定配制量。涂料配制时要控制好粘度,不能过稀或过稠。涂料配制使用的工具应保持干净,不得混用。
(3)喷涂:喷涂机压力0.3~0.5MPa,喷距稳定在30~50 cm之间,喷枪移动速度在0.5~1.0 m/s左右,确保各种油漆每道漆膜的厚度。
涂层表面应平整均匀,不得有漏涂、流挂、剥落、起泡、裂纹和气孔等缺陷,颜色应与比色卡相一致。
(4)厚度检查:目测漆膜表面是否喷涂均匀,有无漏喷,干喷等缺陷。每道涂层的漆膜检测都采用测厚仪测量,如果漆膜太厚或太薄,调整喷涂速度或稀释剂比例,直到符合设计要求的厚度。
(5)修补:如有漏喷、干喷、龟裂等缺陷需要现场修补。视不同情况调整稀释剂比例及喷涂距离进行修补。
3 质检程序和检查方法
3.1 质检程序和检查方法
本工程本工程建立了严格的自验、复检、抽检三级检验制度。施工中,质检员进行全程跟踪,每道工序施工一结束首先进行自检,达到设计要求后,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复检,复检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3.2 检查方法
1、表面预处理检查
机械除锈后将被检金属的表面与GB/T8923-88中Sa2.5级标准照片进行目视比较,检查清洁度;与GB/T13288-91中G样块比较,检查粗糙度。
2、涂料防腐层检查
(1)外观检查:涂层应光滑平整,颜色一致,无漏刷、流挂、针孔、气泡、剥落等缺陷,用5~10倍的放大镜检查,无微孔者合格。
(2)涂层厚度检查:用测厚仪测定,要求涂层厚度均匀,涂层厚度和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3)附着力检查:当涂层厚度小于或等于120μm时,可用划格法检查,其试验方法采用《色漆和清漆划格试验》GB9286;当漆膜厚度大于120μm时,在涂层上划两条夹角为600的切割线,切线应划透涂层至基底,用胶布粘牢划口部位,然后沿垂直方向快速撕起胶带,涂层应无脱落;涂层附着力检查属于破坏性检查,可用同条件下制作的板状试件进行试验。如在结构上直接进行附着力检测时,应选择非重要部位,测试后立即补涂。
4、结束语:
东营港某钢拱桥防腐涂装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确保了本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准确指导了施工合理有序进行,顺利完成了本工程各项目标。充分发挥了长效防腐涂层对钢结构的保护作用。但是根据复合涂层的失效规律,建议每隔10年左右对钢结构重新进行一次有机涂料的涂装[5]。
目前,采用涂装进行防腐蚀仍然是海洋大气区钢结构防腐最有效和最主要的防腐蚀手段。海洋大气区的钢结构,受日光、风、雨、盐雾的多重考验,防腐涂装前钢结构表面处理的质量及涂装工艺是防腐成功与否的关键。东营港某拱桥的防腐工艺对其它同类海洋大气环境中钢结构的防腐施工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JTS153-3-2007,海港工程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S].
[2] 陆晓东,秦铁男.海洋钢结构防腐涂料及其在天津港的应用[J].中国港湾建 设,2012,179(2):84-86.
[3] GB/T8923-880,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S].
【关键词】灾害分析 防治措施 安全生产
按照省河道管理局的统一工作安排,从2010年至2012年辽宁省水利部门在蒲河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形成景观区。在河道内相继修建了8道橡胶拦水坝,来调整河道水位。沈阳油田上游总蓄水量为1300万立方米。在美化了河道景观的同时,也增加了洪水对沈阳油田安全度汛的威胁。一旦橡胶坝出现故障,洪水就将不受控而突然加大泄流量,对沈阳油田位于河套内的岗位员工和油井生产的机泵设备都将是损坏性很大的打击,人身和财产都面临巨大损坏。因此,沈阳油田的防洪、减灾,保安全的工作艰巨而重要。
1 蒲河洪水对沈阳油田的灾害分析
依据近10年的洪水数据统计计算后,按其不同地面流量与降雨级别相结合,将洪灾预警分为三级。小~中雨及蒲河流量小于70m3/s时为三级预警,此时河水对沈阳油田油井生产及人身安全基本无影响。特殊情况下,如张屯乡下游泄洪不畅可能造成205队25号计量站的J73-553井、J75-51井井场上水0.2米,进井路面上水0.5米,此时将不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日常生产正常组织。中到大雨及蒲河河水流量在70m3/s~90m3/s时为二级预警。此时,河滩水深0.6~0.9米,有12口井井场上水影响原油产量26.8吨。洪峰到达沈阳油田需7小时,岗位员工人身安全不受影响,可以在站内正常值班,原油外输不受影响,原油及动力液加热不受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油井在夜间不要去巡回检查。暴雨及蒲河河水流量为90m3/s~150m3/s时为一级防汛预警,其中90m3/s~120m3/s时河滩水深为0.9m~1.5m,有92口油井上水,水淹井产量为238吨,洪峰到达沈阳油田需5小时,此时计量站将撤离女职工和年龄大于45岁的男职工。计量站的原油加热及外输不受洪水影响。当洪水流量为120m3/s~150m3/s时,有142油井关井,关井产油370吨,河滩水深1.5m~2.0m,此时员工全部撤离到7座计量站内停止一切站外巡检工作。当出现极端的洪水流量200m3/s及以上时,河滩水深1.5m以上甚至2.0m以上。此时河套内全部油水井关井,7座计量站关站,关停全部机泵设备,值守人员在高架站内原地待命。
2 蒲河洪水灾害的防治与应急措施
2.1 基础性的保障措施
以生产运行机构为核心的防汛应急协调机构,负责具体协调指挥在防汛抢险过程中车辆、物质、通讯、电力、后勤等保障性工作。有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应急防汛预案和具有强大战斗力由50人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在极特殊的情况下对人员或管网原油泄漏进行抢险救助以人为本,每年汛期来临之前对全体员工进行防汛度汛全员化安全教育,在全员思想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没有人的第一安全,其它一切安全工作都是零,都没有意义,同时为河套内井站 配备充足的防汛应急自救器材,每个井站配备一条橡胶船,8件救生衣,6个救生圈,6个警界带,20根竹竿,200米棕绳。
2.2 机电设备的保障措施
依据近10年来的洪水侵害情况,为最大限度的保障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输。目前河套内的全部油水井的电控机电设备都统一安装在距地面1.6米~2.1米的金属制一体化平方上,平台为金属管材与板材焊接制成,每个平台装容面积为16平方米,可同时安装3台不同用途的机泵控制柜,平台支柱埋于地下1.1米,完全可抗击洪水冲击。
河套内全部用电器的供电电缆均由完好的铁铠电缆供电,抗外力冲击,防水不漏电,具有内部短路漏电自动断电保护功能,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对人员造成电击伤。
2.3 警示引导语和实时监控措施
为保证汛期河套内的行车安全与员工巡检安全,全部公路与进井支路两侧都有高度为2.5米,间距为30米的水泥制水位警示标志杆,上面有警示反光标志和水位深度标志。在汛期标志杆以外严禁车辆人员进入。充分发挥监控器材的作用,在蒲河桥头、沈3计均有24小时监控拍照设备,并带有夜视红外功能。在人员无法到达现场的条件下,可以实时将现场洪水变化情况传回防汛指挥中心,为下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4 科学预警,为防灾减灾提供充分保障
为了给油区提供充足的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做好迎击洪水的准备工作。首先在蒲河上游唯一的控制性水库棋盘山水库设立24小时畅通的联系点,时时掌握棋盘山水库的库容及水位变化。准确掌握棋盘山水库出库流量的变化。换算出出库流量与油区内蒲河水位变的关联曲线。既棋盘山水库出库流量每增减10m3/s,油区内蒲河水位相应增减的海拔高度及绝对高度。其次在蒲河中段设立裕国水文观测站。水文观测站可为油区提供5-6小时的预警时间,水文站的蒲河断面流量及流速对油区预警提供的水文数据更准确,更有指导性。蒲河断面的水流量Q=棋盘山水库出库流量Q1+沿途62Km地面径流Q2(既实时降雨量产生的地面径流)。
2.5 统筹大局,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油区的蒲河上游有8道调控蒲河水位的橡胶坝,每道橡胶坝间的库容都高达50-80万立方米。如发生垮坝等不可控的洪水下泄,那对油区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为此,专门设立油地水利协调机构,全权负责与沈阳市于洪区河道部门协调汛期水位管控工作。按照协议规定,在每年7月18日至8月20日,蒲河橡胶坝原则上按库容下线运行,尽量降低橡胶坝内水位。
2.6 科学调配电网控制,提高油井生产时率
通过调整电网分线路控制,在河坝外加装控制闸刀。将地势基本相同,河水绝对高度相对一致的油井统一由一条高压线路供送电。进而杜绝统一送停电,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油井生产时率,最大限度的减小因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
3 结论
通过科学管控,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汛应急预案,做好充分的度汛准备工作。人的主观意识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在物资上充分的保障工作,科学调度。洪水对油田生产造成的灾害损失可以减少,甚至是避免的。减灾防灾工作时可以做到万无一失的。
参考文献
[1] 向立云. 洪水管理的基本原理[J]. 水利发展研究,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