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医学研究生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是不同于其它文理科的,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多需要在临床实习和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认识疾病。在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的时间安排上,基础型研究生的理论教学时间确实偏长,但并没有达到实际所要求的精度和深度,反而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了松散浮夸的恶习,以至于在后期的临床教学中,对忙碌的病房生活不习惯,甚至恐惧,产生混完一年随便做个课题赶紧毕业的想法。精简压缩理论教学的时间势在必行,新学期即将开始的半年制理论教学应该是积极的,严格学分控制是保证质量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2]。必要时将理论教学时间,安排在临床教学期间,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可能更有价值。
2按主治医师的标准加强临床实践技能
在临床教学中,应给临床研究生更多临床实践、动手操作、抢救危急病人的机会。导师在这一环节中起关键作用,制定严格的培养计划,有计划地实施培养计划,不能安排轮转专业小组后就不管不问,应该协调全科,针对性带教,除了导师外还应该有专职资深上级医师带教,安排他们值班,全面完成各种疾病的处理、各种操作和技能的完成[3]。因此,在每个阶段导师都应进行跟踪式考核,研究生阶段的临床能力培养成果可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能力。除了完成本专业方向临床实践培养时间外,有针对性地扩大轮转的范围,使其对其他相关和常见的临床知识增加认识,全面掌握,对将来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开阔思路、视野是相当有帮助的。
3培养学生研究分析问题和科研教学能力
加强对导师研究方向的了解和专业学术科研课题的选择:学术课题的选择过程,实验思路、实验方法的设计,是研究生培养必须经历的步骤,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不管是学术型研究生还是临床型研究生都应该培养这样的能力。为了完成任务必须做到:提前与导师沟通,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提前查阅文献关注学术前沿,多接触专业研究问题;了解国内外新的研究动向,必须阅读至少50篇国内文献和50篇国外文献是必要的,力争要看的更多,综述要尽早完成。自选课题进行研究也是可行的,但应避免不切实际的高难度,应具有可操作性、减少主观盲目性、加强针对性,使之确实能解决临床诊疗工作中的疑难问题,这对学生的要求更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需要更高的悟性,需要更扎实的功底[4]。如果有导师的指导完成会相对容易些,应该鼓励自选课题,因为这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教育,医学,研究生;基于问题的学习;急诊医学
2015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精准医学计划”,精准医学迅速成为全球医学界热议和关注的焦点[1]。急诊医学是研究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伤害和急性中毒诊治的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多界面的临床医学专业二级学科,也必然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2]。精准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急诊医学研究生作为未来急诊医学的中坚力量,不仅要有扎实的急诊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储备,同时也要具备缜密的急诊临床思维及科研创新能力,更需具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在精准医学时代提高急诊医学研究生教学水平,成为了急诊医学专业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源于建构主义理论、整合专业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的有效学习机制,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模式;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ning,LBL)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BL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建构知识、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自主学习等能力,非常适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3-4]。因此,为培养创新研究型和临床应用型高素质急诊医学人才,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将PBL教学模式引入急诊医学研究生教育中势在必行。自2015年,我们尝试应用将PBL教学模式引入急诊医学研究生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作报道。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蚌埠医学院急诊医学专业2014级与2015级研究生23名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2014级10名)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观察组(2015级13名)采用PBL教学模式授课。男13名,女10名,年龄22~26岁。2组学生性别比、年龄、学习基础等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LBL传统培养模式,即“以教师为主体,以主题为导向”。观察组采用PBL教学培养模式。以4~5名研究生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民主推选1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记录。在导师的指导下,以临床真实病例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提出问题,围绕问题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一个病例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临床治疗、相关基础知识、临床研究进展做系统梳理并整理汇报。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设计问题。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精心准备典型的临床真实病例,问题设置包括临床表现、临床检查、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发病机制等内容,汇集成书面形式,课前1周纸质版提供给学生。(2)自主学习。每组围绕教师提供的病例及相关问题开展自学,通过教材、参考书、网络数据库等手段查阅资料,获取疾病的相关知识,分析、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再进行归纳总结,以讲稿和PPT形式在课堂上展示。(3)集中讨论。先由教师利用较短时间概述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基本概念、最新研究进展、急救基本原则等内容,然后进行集中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学生推选1名代表,以PPT的形式阐述该组对所提问题的看法和提出一些急救方案,其他小组同学对该小组的发言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通过辩论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若出现争议较大的问题,可由教师引导分析并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控制讨论的范围及时间,协调各组之间的关系。(4)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完毕后,由对各组提出的问题及讨论意见进行归纳总结,阐明思路,总结归纳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并对各组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今后改进的要求。
1.3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综合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估PBL教学培养模式的教学效果。(1)综合考核。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3项考核指标(分值分别为30分、30分、40分,总分为100分),统计分析2组学生的成绩,评价2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便进一步优化与改进PBL教学方法。内容主要包括:激发学习兴趣与自主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问卷集中发放,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23份,收回有效问卷2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t(或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2组学生综合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能力考核成绩、解决问题能力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22组学生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与自主性、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3讨论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其核心是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目标是培养临床应用型医学人才。医学人才的培养已经从“批量生产”进入了“个性化精英培养”时代。卓越急诊医学研究生应当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储备、独到的科学思维方法与创新能力、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与临床实践技能、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科学的信息管理能力,是能够适应未来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门人才[6-7]。LBL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过度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医学研究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浓厚,自主性探索学习的能力不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科研创新能力较低、临床思维能力薄弱等现象。因此,随着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遵循医学教育规律,转变教育理念,革新医学教学模式势在必行。PBL教学法,是基于实际情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PBL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8-9]。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先把PBL引入了医学教育领域[10]。1983年Schmidt教授详细论证了PBL教学方法的优点,倡议在医学教育中使用PBL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据WHO报告,全球目前有1700余所医学院采用PBL模式,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11]。PBL教学模式通过真实情境中临床病人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手段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问题背后所隐含的科学知识,梳理分析,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缜密的临床思维方式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终身性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成长为优秀的临床医生而奠定基础。PBL教学模式的关键要素包括:作为导向的临床实际问题、教师引导、自主学习与团队合作、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知识总结梳理;PBL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发挥临床实际问题对学习过程的导向作用,高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8-9,12]。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能力考核成绩、解决问题能力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引入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急诊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思维,拓宽科研思路,激发科研创新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使多学科知识交叉与融合,以适应和促进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另外,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在激发学习兴趣与自主性、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医学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许多边缘学科相结合的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在急诊医学研究生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学生储备的医学知识,在特定的医疗场景中,通过实际临床问题开展讨论,重新构建急诊医学相关知识体系与临床技能,符合多专业交叉综合的学科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是促进学生思考与学习,培养高素质卓越急诊医学人才的有效教学手段[13-14]。综上,在急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可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研究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可在培养精准医学时代高素质卓越急诊医学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REARDONS.Precision-medicineplanraiseshopes[J].Nature,2015,517(7536):540.
[2]谭光林,李东.开启急诊医学精准治疗新时代[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6):743.
[3]杨春梅.PBL:研究生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整合的有效机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7):28.
[4]GALVAOTF,SILVAMT,NEIVACS,etal.Problem-basedlearninginpharmaceuticaleducation: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ScientificWorldJournal,2014,2014:578382.
[5]李杰,肖子曾,卢芳国,等.高等中医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1):117.
[6]黄坚,熊凤珍.医学研究生教育浅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20):91.
[7]包孟,付玉荣,伊正君.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3):109.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研究生;教学改革
培养医学研究生不仅要提高其专业能力,更要培养其科研思维能力和解决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医学研究生良好的科研思维能力,而且能够从科研设计、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正确解释等方面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科研问题能力。因此,《医学统计学》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本科教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博士研究生教学均开设了《医学统计学》课程,但是,在目前教学模式下,经过《医学统计学》课程学习的大部分医学研究生在医学统计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方面仍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如统计设计不合理、资料分析统计学方法应用错误、研究结果解释不正确等。有调查显示,只有不到30%的研究生能够熟练掌握和正确运用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如统计描述、t检验、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由于缺乏良好的运用统计学方法的能力,有许多学生在开展科研实践中遇到了较多的麻烦,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有的因为课题设计存在严重问题,只好在课题已经开始实施后推到重来;有的因为在资料分析时采用了错误的统计学方法,得出了错误的结果和结论,不仅导致了本研究的失败和科研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错误的研究结论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而导致了后续研究资源的投入,产生了更多研究资源的浪费。此外,目前《医学统计学》教学对医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高级统计学方法如生存分析、Meta分析等涉及较少或者着力不够。
2 《医学统计学》教改措施
2.1教学方式的调整
目前医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中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本科学习阶段的教学方式,即老师理论授课,辅助课后练习题的完成。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医学统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硕士或博士阶段则应更加注重《医学统计学》方法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医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应采用理论教学为辅,实践操作为主的方式。减少理论课课时数,增加实践操作课时数。理论授课应结合医学研究的需要,采用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老师为导向的启发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教学可采用如下方式:
(1)典型案例分析法 老师可以选用一些典型的课题标书、研究论文,先让学生进行课前阅读,找出标书或论文在统计设计或统计方法运用方面的缺点和巧妙之处,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老师最后剖析和点评。
(2)小组课题设计 可通过学生自主设计课题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统计方法、统计设计等的应用能力。具体方式为: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自行选题,进行科研设计,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每一组课题标书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
(3)导师课题演练法 学校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在《医学统计学》课程开始前、开始中积极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活动。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对医学统计学方法应用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在参加课题实践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有关课题设计、资料统计分析等方面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医学统计学》,将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2.2课程内容的调整
目前,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①基本统计学方法。主要有:统计描述、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单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二维表、秩和检验等。②高级统计学方法。主要有: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多维表x2检验、生存分析等。③科研设计。主要有:简单析因设计、简单拉丁方设计以及研究样本量的估算等。④统计软件及应用。主要有SPSS软件的应用。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课程内容应根据培养学生的类型及医学研究的需要进行实时调整。一方面强调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基础统计学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增加或加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所有博士研究生对logistic回归、多维表x2检验、生存分析如COX回归和Kaplan Meier等常用高级统计学方法的学习。虽然有些学校现有教学课程内容包含了这些内容,但要求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此方法开展科研实践。此外,还应增加高级统计学方法在医学统计软件中的使用方面的教学内容。
2.3考核方式的调整
目前,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闭卷笔试为主的理论考试,而对学生统计学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对于硕士研究生,我们可以采用闭卷考试为主,辅之以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具体为:一方面采用闭卷考试考核,分值约60-70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医学研究工作的需要,设计一项科研课题,撰写一份课题标书。此项考核分值约30-40份。博士研究生则采用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平时作业综合考评得分为辅的考核方式。具体为:要求博士研究生结合医学研究工作的需要,设计一项科研课题,撰写一份高质量的科研标书,此项考核分值约60-70分;同时,任课老师对每位学生平时作业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此项考核分值约30-40分。
3 思考
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包括:一方面要改变理论教学为主、实际运用能力为辅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医学研究的需要,丰富《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以此满足医学研究的需要。教学改革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不仅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不断尝试,而且也要求学生具有更广的知识面和更强的自学能力及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潘发明,廖芳芳,夏果,等.1临床科研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分析(一).安徽医药,2008,12(2):192-193.
[2]李淑,杰孙忠. 加强医学统计学教育 提高医疗及科研水平.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9, 25(5):346-348.
[3]潘发明,夏果,廖芳芳,等.I临床科研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分析(二).安徽医药,2008,12(6):576-577.
[4]万献尧, 张久之. 医学科研或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9,30(12):74-75.
[5]漆光紫,任美璇,黄高明. 不同类型医学硕士研究生《医学统计学》知识掌握和需求情况调查.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 10( l2):1459-1463.
[6]邹延峰,潘发明,田果等. 某医科大学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需求调查 .中国卫生统计,30(6):934-935转933.
[关键词] 概念图;科研选题;教学;研究生;干细胞
[中图分类号] G642.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7(b)-0136-03
概念图是以绘图形式描述知识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国际上流行的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3]。概念图法在数学、物理等教学领域已广为应用,近年来已尝试应用于护理、临床医学的教学,并取得良好效果[3-4]。但概念图教学法在医学研究生课题选题教学中的应用罕见报道。我们以干细胞在心血管领域的基础研究为例,展示概念图在研究生科研选题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 概念图理念与科研选题
概念图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Novak提出的一种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是将某一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再以各种连线将相关概念进行连接,形成直观形象地关于该主题的空间网络结构,故而称之为概念图。概念图是学习者通过组织和分析信息,确定关键概念,将其图形化地排列并进行有意义的连接,因此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整判断和不断进行归纳演绎推理的过程,有助于自主学习和意义建构,且有助于培养评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
科学研究总是从科学问题开始的,科学问题贯穿于科研工作的全过程。科研选题就是选择、确定和形成所要研究和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即课题和内容)。科研选题是整个科研工作带有方向性的关键决策,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在浩瀚的医学研究领域,如何确定自己的科学问题,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根据科研选题的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原则,从诸问题中遴选出来科学问题,不仅要符合科学进步的发展要求,还要结合自身的科研条件和兴趣等多种因素,通常需要经过大量的比较、分析和论证,而在这一过程中概念图法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有助于科学研究的选题。
2 概念图在科研选题中的应用举例
科研课题在立题前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在相关领域进行文献调研或实地考察,提出选题,论证和确定课题。在知识准备阶段,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概念图的相关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Mind Manager软件制作概念图,如何用来建构知识网络结构。以下以干细胞科研选题为例展示如何将概念图理念运用于科研选题的全过程。
2.1 概念图在文献调研中的应用
选题调研的信息源主要来自于文献、国际互联网和具体的专业工作实践等。文献调研是选题的准备阶段。研究生需根据自身专业的需要和知识背景,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然后明确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范围及研究层次;再对国内外在同一领域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跟踪相关发展和应用状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问题、关键难题、发展瓶颈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信息储备决定着科技问题的内涵深度和解答的途径。在广泛浏览资料过程中,对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对比分析后提出问题。医学题目要经过一个酝酿、思考,甚至可能是相当长的构思过程,才能形成初始意念,提出科学问题。
如图1所示,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有关干细胞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干细胞在心血管领域文献资料的搜集和阅读,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最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进一步创新奠定基础。据文献调研结果看,目前在心血管领域,研究较多、较成熟的是不同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而主要应用是心肌梗死,这也是与缺血性心脏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相一致的,而在瓣膜病或高血压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5]。如图2所示胚胎外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是非常有潜力的种子细胞,开发易于得到、安全、有效的种子细胞,以及改善移植细胞存活率的研究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瓶颈,是研究的热点[6]。而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方面也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7],如图3所示,机制探讨是基础研究的重要部分,目前对干细胞旁分泌机制和内源性修复机制的研究也是重点和热点。
2.2 概念图在科研立题依据中的作用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但要将这种初始意念系统化、深刻化、完善化、变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形成科学的假说,是科研立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证实假说的科学成分,即是否以一定科学实践和事实根据提出来的,或者是已有文献记载同种问题作为类比,还要通过查阅文献寻找恰当的手段证实这种假说,然后设计出科研工作方案。科研立题中思路清晰很重要,要有条理地将自己的科学假设演绎出来,此时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会把不太了解这一领域的专家搞糊涂,真正的立题依据是被认可,首先自己要头脑清晰,要让不懂行的人觉得写得有道理,懂行的人觉得写得有深度,而做到这一点有时可借助于概念图的优势。图4为间充质干细胞释放的膜微粒可能是其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的重要介质的机制假想,可以作为立题依据的重要部分,这一概念图简明扼要地将大部分移植入缺血心肌死亡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改善缺血心功能的可能机制做了大胆猜想[8],当然,这一假设是建立在充分的前期研究及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的,是科学性的假想,而不是空想。
研究创新性本身取决于课题的选题,自选课题过程中,可在学科交叉地带寻找未被人开垦的“处女地”。而对有过工作经历的研究生来说,选择实际工作中遇到过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具有较大的优势。对于别人做过的同一课题,如果能从新的角度加以诠释,也不妨为一种创新,称之为思路创新。
2.3 概念图在课题论证及立题中的作用
课题论证是为了确保课题选择正确而对课题及其方案做出论证和全面评审,是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课题的依据、实施条件、社会与经济效益及对科技发展的潜在价值依次逐项剖析、审议。而科研选题和课题决策是一个不断反馈并反复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调整、更改和多次论证。研究生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将课题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表述清楚,有充分的依据让专家很快了解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创新性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创新可以是概念和理论上的创新,也可以是方法上的创新,还可以是应用上的创新。可行性主观方面,包括科研结构和研究人员的素质;而在客观上,要充分考虑科研经费、实验设备、试验材料、时间期限和外部环境等因素。清晰的分析和表述是取得专家认可的重要方式,其中课题的具体方法实施部分因涉及内容较多,不妨可以借助于概念图来清晰描述,这样有助于专家在冗长的文字中快速找到重点。
图5举例间充质干细胞鉴定的实验路径,分别在细胞大体、表型、自我更新、分化功能等多水平、多角度进行验证。更为复杂的实验设计用概念图法表述则更为适宜,研究生可在具体实施中巧加利用,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小结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能够构造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以层次的形式让概念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和直接化;制作概念图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考过程,它可以将零散的、不关联的思维整理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特别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9-10]。课题研究阶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性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概念图理念引入研究生科研课题选题的过程中,有利于将科研思路条理化、流程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科研思维能力,而且也可拓展至其他科研课题的申请,是个实用性实践工具。
[参考文献]
[1] Daley B,Shaw C,Balistrieri T,et al. Concept maps:A strategy to teach and evaluate critical thinking [J]. J Nurs Educ,1999,38:1-6.
[2] Novak JD. The promise of new ideas and new technology for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J]. Cell Biol Educ,2003,2(2):122-132.
[3] Torre DM,Daley B,Stark-Schweitzer T,et al. A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medical student learning with concept maps [J]. Med Teach,2007, 29(9):949-955.
[4] Harpaz I,Balik C,Ehrenfeld M. Concept mapping: An educational strategy for advanced nursing education [J]. Nurs Forum,2004,39:27-30,36.
[5] Anversa P,Kajstura J,Rota M,et al. Regenerating new heart with stem cells [J]. J Clin Invest,2013,123(1):62-70.
[6] Passier R,van Laake LW,Mummery CL. Stem-cell-based therapy and lessons from the heart [J]. Nature,2008,453(7193):322.
[7] 边素艳,盖鲁粤,郭子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机制[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2007,3(6):350-352.
[8] 边素艳,崔华.膜微粒:干细胞组织修复的新机制?[J].生理科学进展,2012,43(2):96-100.
[9] Clayton LH. Concept mapping: an effective,active teaching-learning method [J]. Nurs Educ Perspect,2006,27(4):197-203.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SCI论文;教学法
引言
SCI论文作为当今世界一流的科学论文收录检索条目,它的写作与发表已成为国内许多高校衡量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SCI论文写作过程作为了解与掌握先进的研究方法、手段及思路、了解国际最新科研动态的过程对学生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的提高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极强的推动力。此外,伴随着我国医学研究领域不断加强的国际学术交流,以英语为工具语言的学术论文写作已成为众多医学研究者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学术成果的必备要素。但是对于一直在重教学轻科研的传统培养模式下成长的医学研究生们来说,他们所具备的写作知识远不能满足现阶段从事科学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需要,他们在英文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也仅仅是小学时学习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以及通过自己阅读文献的零星积累。因此,要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体制,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深厚学术素养、创新意识和能独立从事科研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针对于医学研究生的SCI论文的英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但是截至目前,针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SCI论文的英文写作能力的研究尚为数不多,且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集中体现在:一、从研究对象来讲,多数研究停留在对SCI收录期刊的语篇结构及句法层面的语言特点的分析,旨在为学术写作提供方向导引但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导。二、从研究方法方面来看,主要有对体裁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的研究,但目前并无太多的实证研究证明其有效性,大部分研究只是在文本分析或学生问卷反馈的基础上给出进行体裁教学或探究式教学的建议,缺乏学生的写作的数据分析。三、在研究内容方面,据笔者的调研情况看,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郑家伟(郑家伟,杨秀娟,张善勇,2011),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杨植(杨植,2012)和第三军医大学的詹小青(詹小青,廖荣霞,陈敏,2010)的研究涉及到具体专业SCI论文的英语写作之外,其他研究均从广泛意义上探讨SCI科技论文的写作及课程建设问题,因而研究缺乏针对性,此外,就SCI科技论文本身来讲,几乎没有研究涉及到特定专业下的具体论文形式写作的探讨。
因此,笔者认为探讨不同教学法在医学研究生SCI论文写作中的影响程度,找到和发现不同教学法下学生SCI论文写作能力的最佳发展维度对于弥补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中的空白,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研究生SCI论文的写作能力发展具有着积极而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具体来讲,本研究重点围绕写作教学常用的体裁法、成果法和过程法来展开,其研究结论如下:
一、体裁法
总体来讲,体裁法对学生语篇结构的影响最大。在教学中,教师分别选用了比较标准的研究报告、文献综述和临床总结的范文与学生品读,重点讲授了学术论文与学生较熟悉的说明文、记叙文以及一般性论说文的体裁区别。此外,对于学生影响较大的应用文体裁意识,教师也着重进行了讲解和分析,使学生首先从文章样式上有了直观而形象的了解和掌握。反应在写作中,学生一般能基本遵循学术论文的篇章结构,做到不落要素,但是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文章各部分结构匹配合理、详略得当。
二、成果法
在学生SCI论文写作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成果法对其学术语言维度的影响功不可没。由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受母语因素的干扰,并且长久以来缺乏学术语料的输入,因此,研究生们的写作水平体现在语言层面上则基本处于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水平,不但缺乏学术词汇的积累,而且在句式结构和表达形式上单一枯燥,不符合学术论文的表达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大量学术语料的输入,一方面通过精选真实语料中的高频词汇和表达法来强化记忆,另一方面通过对比评价纠正学生文本中的语言、语法问题和非常规表达现象。由此,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积累科学词汇和表达,并通过不断的写作训练应用到真实的写作任务当中。
三、过程法
在实际教学中,过程法一直以组合的形式应用于前两个教学法实施过程之中,通过学生的座谈和问卷反馈分析,过程法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一方面依据过程教学法的写前、写中和写后的学习阶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在写前阶段应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在写中阶段,通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互评引导学生不断地修正文本并反思错误原因。在写后阶段,教师除给予建设性的点评之外还会进一步指出学生下一步的改进目标。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求学生对课堂的每一个学习步骤进行课下反思,从教和学两个角度对课堂教学给予评价和建议,反思自我学习的优势和劣势等。通过反复练习,学生逐渐在过程法中领悟到了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和意义,掌握批判性思维的行为策略,并能自觉地把这种策略应用到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活动中。学生科研能力水平提高了,其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自然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家伟,杨秀娟,张善勇.如何撰写与发表口腔医学SCI论文[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1,9(5):420-429.
[2]杨植.SCI论文写作与中医药研究生医学英语写作课程建设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7:92-94
关键词:实验教学;研究生教学;开放性实验
Play the opening laboratory in medical postgraduat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Ma Qiang
【Abstract】As a result of Postgraduates' experimental teaching not only needs to optimize the open experiment for teachers, but also the ne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system of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experimental functional configuration, achieve the experiment tim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opening, so as to construct the innovation on experiment teaching platform, so that we can better satisfy the opening experiments in medical postgraduate teaching aim and function.
【Key words】Experimental teaching; graduate education; open experiment
伴随着目前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也具有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在实践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1][2]。而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也已经成为了各高校对人才进行培养的主要目标。基于实验室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实践创新等能力方面均具有显著的优势,并且相对于课堂的理论教学更具有实践性与直观性以及综合性甚至创新性等特点。因此,各高校已经高度重视到实验室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对开放性的实验教学予以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1 技术队伍的自身建设需加强
做好积极引导以及促进教学实验的技术队伍,首先需加强自身的建设,并鼓励以及支持相关人员,参与到实验内容的开发,与实验项目的创新,以及仪器设备的改造,和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相关工作中,能够让实验人员于此类工作中,及时的发现自己在某些知识点方面的欠缺,从而激发主动查阅资料,与不断继续学习的热情,最终提高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能够熟悉各类别贵重仪器详细性能以及自觉维护,并且于维护以及使用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同时还需积极的参与到实验教学当中,使本学科重要的理论知识,以及现有的实践相关经验能够紧密的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3][4]。
2 研究生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首先,研究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能填鸭式教学。其次,研究生要进入科室,每个科室各有侧重,所以研究生的实验教学要有所侧重。第三,组织研究生到实验技术比较强的科室参观交流学习。最后,研究生不光要实验,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科学思路。
3 实验教学的科学性体系
3.1 有效发挥目前多媒体技术于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由于多媒体教学在医学研究生的基础以及临床理论等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对全面提高授课质量,以及增进教学的效果均起到了不能被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于免疫组化以及原位杂交等实验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抗原以及抗体结合和核酸变性等过程,已经将多媒体技术用于此类抽象并且复杂的概念当中,使实验的原理与操作的方法都能够生动并且形象的通过动画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学生在掌握了该类原理的同时,也能够做到一通百通,并拓宽了其思路。
3.2 着重提高实验室的开放层次,并于实验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首先需利用好中心实验室具有的资源优势,使实验室的相关项目能够整合,并将相同以及类似的项目合并或删去,尽量取消不必要的验证性与演示性的实验项目,及时提取各个实验室的特色以及优势的实验项目,使其能够融合成具有设计性与综合性的有价值实验项目。同时对实验中心的人力资源进行调动,并充分利用好实验中心现有的仪器与设备资源,再依据临床的需求将综合性以及实验性的项目设计出来,之后将各专业与学科的科研成果与临床科室正在治疗患者的需要结合,将此转化呈创新性与探索性并存的实验项目。再通过对上述条件的编排,将既有的医学基础性学科中必要的验证以及演示性的实验相结合,予以重点突出的培养学生进行分析,以及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的做到将实验内容的难易问题充分结合,达到融汇贯通的目的[5]。
4 将实验的功能配置完善,从而为研究生的教学提供以平台
选择通用性与宽口径,以及大平台化的实验室理念进行建设,从而构建面向多种学科以及多种专业,并具有高起点与高水平以及功能强大,和运行有效的功能性实验教学的配置。同时贯通具有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并衔接好相关的实验项目,合理编排目前的教学内容以及实验科学,从而不断提升目前的实验室功能。将实验中心变成基础实验室与临床的检查实验室相结合模式,而其中的基础实验室主要包括生化与电生理以及组胚和免疫实验室,其中临床的检查实验室则包括有,免疫组化的实验室与分子诊断的实验室,以及细胞遗传的实验室,于实验的项目上同实验的内容上给予纵向以及横向的贯通,并基于配置优化资源以及互补试验功能,将实验室建设进行整合及拓展,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其利用率。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积极努力,最终才能够确保实验室具有开放性,并提高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以及科研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冬民,吕社民,杨旭东等.改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13-515.
[2] 柴宏陆.探索题型的设计与探索能力的培养[J].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06,(4):22-23.
[3] 孙铁民,罗向红.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4,(1):44-45.
转化医学自提出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医学、社会和经济效益,国际上转化医学已取得的成果使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我国医学的发展要顺应时展的步伐,大力培养转化医学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当前,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科研型和临床型。这两种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医学专科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其研究生素质的定向培养,尚不能满足转化医学理念的要求[5]。因此,转化医学理念对医学研究生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1.1转化医学理念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实施转化医学教育,理论联系实践,可以激发医学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研究生经过了五年本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经过了本科临床实习期的观摩,已构建其知识体系,对各种疾病也有初步的认识。在研究生阶段,强化他们基础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的意识,倡导其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的诊疗为目标。医学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地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请教研究生导师。避免单纯以为目的,科研创新性差,成果应用前景渺茫的研究方向。这样的学习过程,能让他们逐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方向,能激发其继续深造的欲望,从而明确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研究方向,并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以及临床工作中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不断深入,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1.2转化医学理念可以培养团队精神一些重大疾病、多系统疾病从病因、机制、诊治到预防,涉及的因素众多,极其复杂,临床问题的解决靠单一专业学科医疗力量很难完成。这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基础、临床人员组成研究团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通力合作、联合会诊,共同完成疾病的诊治。转化医学即倡导基础与临床科技工作者的密切合作,由临床研究者对疾病的进程和特性进行观察,提出科学问题,基础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将基础科研成果快速指导临床应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用于疾病医疗的新工具,从而提高医疗总体水平。另外,医学实验技能课和动物实验课,也需要研究生们团结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研究生在接受转化医学教育的同时,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这种互助、共进的团队精神。
1.3转化医学理念可以提升综合素质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转化医学理念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转化医学能力的医学精英,进而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在现今转化医学的时代,仅具有单方面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技能是远不够的,转化医学理念主张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既精于科学研究又精通临床技能,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敏锐发现临床中待解决的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的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交流沟通和协调能力,能组织多学科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转化医学教育,可使其自身专业素质更加全面、系统,厚积薄发。
1.4转化医学理念为交流合作提供平台转化医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基础教学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频繁的交叉对话,使双方均能不断熟悉对方语言,进而促使转化医学变成双向通道———从实验室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室,依此形成良性循环。转化医学教育无疑为研究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学科交叉的开放式交流合作平台,鼓励多学科介入机制以完成研究项目的跟踪、系列研究。藉此互动平台,医学研究生可以不断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个人的科研领导、科研协调的能力,建立联系网络,形成积极、和谐、互助的团队合作的局面,这也将最终促进其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
2推进转化医学教育理念的策略
对医学研究生加强转化医学理念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转化医学能力的医学精英,有利于提高我国当前整体医疗队伍的水平,有利于跟进国际医学发展的步伐。推进转化医学教育理念的广泛普及,需从政府、高校、医院、企业等各层面齐抓共管,打造出蔚然成风的蓬勃局面。宏观把握制定转化医学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联合医科、理科、工科等多方面的力量,组建跨学科多专业研究团队,搭建医学研究共用平台,建立促进转化激励引导机制,催生高层次研究成果,形成“产学研”一条龙发展模式[6]。以转化医学理念加强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体包括如下策略:
2.1强化师资力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增选综合素质高、博学强识的授课教师,保证师资力量。为教师们提供交流的平台。可以在基础医学院和临床医院之间定期举办学术沙龙、会议、讨论会等,让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们增进沟通,取长补短,更新研究理念,拓宽研究思路,这样才能为更深入、有效地开展转化医学教学奠定厚实的师资基础。可以实行双导师制,如科研型的研究生可以选择临床医学的教师作为副导师,临床型的研究生可以选择基础医学的教师作为副导师。主导师和副导师联合为研究生制定个体化的培养计划,这样可使研究生们在基础和临床领域中得到全方位、深层次的指导和培养,有利于科研思维的拓展,有利于临床实际问题的科研化,能促进青年学子们的长足成长。
2.2优化课程体系转化医学的核心理念即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固有屏障,建立彼此间的紧密联合。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建立上,适当减少公共课学时,确立以基本知识、临床应用、实验技能为重点的教学内容,将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有机融合,以疾病为基本元素讲授相关知识,围绕临床问题的各个方面(从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展开启发式教学。重视综合性的系统生物学的教育,增进医学生对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医学知识之间的衔接融合的理解,在理论层面真正跟进转化医学的思维模式。实验课程应适当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开设,充分调动研究生的主动探索和创新精神,培养其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另外,科研工具和方法学的教学亦是必不可少。良好的文献检索、文献综合能力,扎实的外语功底,医学统计学的熟练掌握和应用等,均有助于医学研究生合理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今后顺利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国内很多高校调整学科结构,目前增设了转化医学二级学科,这为医学成果的转化和转化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孵育基地。
2.3拓展实践应用目前医药行业在基础、临床、新药和器械研发等各个环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基础研究人员不重视研究成果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性,临床医务人员不能跟进国内国际的前沿科学问题,药物和器械临床试验不能紧贴临床的实际需求,这样造成了大量的医疗资源的浪费。实现转化医学理念,需要政府机构、医院、高校、高新科技企业等多方面力量来共同推进,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员切实合作,才能形成“产学研”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应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启发其获得科研灵感,培养自己独特的科研兴趣和方向,并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努力践行。
3结语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医学图像处理;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6.138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6-0-02
为满足医学研究生对医学图像加工处理需求不断增加的现状,各医学院校在医学研究生的计算机教学中纷纷引入了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能够适应医学影像设备在医院广泛应用的现状,掌握基础的、主流的相关医学图像处理的计算机数字处理技能。医学图像处理是围绕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多学科交叉性的学科,其以计算机为载体和主要工具,对不同医学影像设备所采集和生成的医学影像进行目的性的二次处理,进而辅助于医疗工作。
涉及数字图像处理的医学图像主要包括:计算机射线照相检测(Computed Radiography,简称CR ),数字化X射线照相检测(Digital Radiography,简称DR),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正电子发射机断层扫描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简称PET),超声成像(Ultrasound,简称US)等。对学习者来说:首先是通过医疗图像设备获取相应的医学图像;其次是了解待处理的图像及其特征,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相应的计算机算法方案;再次是使用相应的图像处理工具(Photoshop或Matlab)按照算法方案进行特定图像的处理;最后是对处理结果进行验证,如果结果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则将处理结果用于医疗。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是基于图像处理的理论,针对医学中医学图像相关内容,结合医学图像处理的过程而展开的教学活动。
1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分析
本文以S医科大学为例,对其研究生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进行了剖析。
在课程基础方面,需要完成医学影像学基础、计算机公共基础学、医学诊断学等部分课程;在课程实践方面,需要有计算机实践中心作为支持,并具备计算机应用环境,安装Photoshop和Matlab等专业处理软件;在教学时间方面,依据内容为64学时;在教学内容方面,依据聂生东 等编著,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图像处理》教材为准,教学内容涵盖了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典型方法和使用技术三个主要方面,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在教学考核方面,将理论性考核与技能实践性考核相结合,实现综合性评价。
2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为进一步对研究生医学图像处理教学进行分析,本文对部分医学院校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以下为调查结果。
2.1 对医学图像处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首先,调查显示近50%的医学院校没有针对研究生开设独立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而是部分地将相应的教学内容移入到研究生计算机教学的部分章节,课时少、内容概括,难以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其次,在已开设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学校,超过30%的学校将其设定为非指定选修课或者为影像专业的专业考查课。
2.2 教学内容简单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是多学科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其对计算机使用及编程内容要求较高,同时涉及很多数学建模、算法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发现这对医学研究生的学习和运用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实际教学中内容难以深入,难以实现其教学目标的要求。
2.3 教学工具单一,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调查显示,70%以上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使用的是Adobe公司的Photoshop软件工具,不容置疑Photoshop是功能强大的图像编辑处理软件,但医学图像处理很大程度上要设计特定算法及组合方案,是更高级的图像处理,如边缘检测、对象识别、智能分析和配准等,这是Photoshop难以实现的。目前,公认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较好的软件是具有编程功能的Matlab和C++等工具。
2.4 缺乏合理的教W团队
目前,90%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从事计算机教育工作的教师承担,其重要问题在于计算机教师属于理工学科范畴,其对医学相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解有限,难以实现图像处理与医学问题的结合。同时,这个问题也体现在医学图像处理的教材中,纵观现有的医学图像处理教材,其作者90%以上为计算机领域的研究者,导致教材只是在浅层实现图像处理向医学方向的靠拢。还有部分院校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由医学影像专业的教师承担,其问题表现在相应的教师没有较深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素养。
2.5 其他方面
除了上述主要问题外,研究生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问题还表现在教学实践性差,教学案例医学针对性不足,教材内容可用性不强等方面。
3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发展对策
基于研究生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限制和主要问题,未来医学图像处理课程要想在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上运行,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认知程度
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各级医学院校和学习者本人都要认识到医学图像处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医务工作者未来工作中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全信息化时代、综合素质时代和高科技时代,相关人员一定要认识、并重视医学图像处理在辅助医学诊疗中所具有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3.2 组建合理的医学图像处理课程体系
医学图像处理的多学科性要求其学习者要有一定的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基础,这也是医学图像处理可以进行深入学习的前提。因此,要在医学本科生阶段构建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医学诊断学、影像学等知识基础架构,使医学图像处理成为这些课程的延续与深入。
3.3 组建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科研教学团队
教学是大学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职能,同时大学教师还有科学研究的义务。组建医学图像领域的科研教学团队,将多学科的教学研究者,以科研为目标组合到一起,实现彼此间的交流、合作和领域渗透,打破目前教学在师资方面的限制。
3.4 建设医学图像处理实例资源库
医学图像处理实例是提高课程针对性,明确未来业务需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的最直接手段。要想使医学图像课程可持续发展,建设医学图像处理实例资源库是十分必要的。
3.5 采用先进的教学形式,注重教学环境的建设
医学图像处理课程在定位上比较注重于研究生医学图像处理技能的培养,是实用技能的素质教育,因此,实践教学尤为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因此,应注重新教学形式的引入,如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SPOC教学模式等。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环境的建设,构建高性能、全数字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实践平台环境,这也是教学的基础保障。
3.6 依托互联网实现医学图像处理教育的延续
目前,限制医学图像处理教学效果的另一因素是教学学时有限。医学图像处理是一个系统的理论和工程,有限的教学学时严重阻碍了学习的深入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应借助互联网等现有的科技形式对教学进行进一步延续。
4 结 语
随着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医疗诊治的工作中包含大量的诊疗相关图像,这些医学图像作为医学诊疗的辅助,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医疗相关工作者必须掌握医学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发现、获取、提并利用这些医疗图像的价值。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正是在这样的需求下进入到大学教育体系中,为了更好地完成相应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以研究生为例对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进行了剖析,并从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未来研究生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69-02
一、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化交流进程的逐渐加快,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开展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和国际化接轨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部要求各大高等院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适时地开设双语教学。尤其是针对研究生,更应该优先考虑开展双语教学,因为他们是各大高校重点培养的对象。双语教学指目前国内的一些高校采用英语教材并用英语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选择合适的课程来开展双语教学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是各大医学院校设置的基础课程,也是医学生学习各类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被列为医学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命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医学细胞生物学与生命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学好医学细胞生物学对了解生命科学领域的相关进展和最新发展动态是至关重要的,而生命科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发现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发表在各学术期刊,因此,掌握一定程度的专业外语是学好医学细胞生物学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有些院校在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理论课程率先开展了双语教学。但到目前为止,实施的双语课程都是针对理论方面的,在实验课程中很少应用双语教学。因此,在实验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希望可以从实验操作的角度来进一步提高医学研究生的专业外语水平,以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二、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开展的可行性
目前,医学细胞生物学已经普遍被认为是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理论课程的双语教学在一些高校中已经开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双语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更何况医学研究生是医学院校的重点培养对象,除了要求他们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求他们具有过硬的专业外语水平,能够在日常交流中熟练地运用英语,并能够为外国友人解答疑问,为今后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其英语基础要相对好一些,这也对双语教学实验课程的开展非常有利,再一次说明了进行实验课的双语教学是可行的。
三、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优势
由于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最新技术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大部分都是以英文论文的形式发表在著名国际期刊上的,因此掌握一定程度的专业英语对了解医学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成果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技能。通过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研究生的专业外语水平,还可以引导研究生大量查阅并阅读相关外文文献,及时掌握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最新动态。在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从实验和科研的角度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水平,不仅可以为以后的英文论文写作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可以为今后与相关专业人士的交流储备好有利的条件。在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验课程内容进行预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兴趣和热情。在多媒体课件中为学生展示所学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也可以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也是实验课双语教学的一大优势。实验课双语教学的优势还在于教师在用英文讲解实验的同时,可以为学生演示相关的操作步骤,有利于学生理解。
四、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实施的前提条件
1.教师。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实施相当于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课堂上他们要应用英语进行授课,这就不仅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和外语沟通能力。同时由于是用英文和中文双语进行授课,任课老师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都知道,对于同样的授课内容,用英文教学的备课量远远要超过中文教学的备课量,更不用说是双语教学的备课量了。这就给任课老师无形中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需要任课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也是对任课老师的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对中文教学内容准备充分,还要熟悉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专业词汇和相关操作步骤的英语表达。教师在用英语授课时,一定要保证使用学生较为熟悉、简单的单词来组成常见的语句,以方便学生们理解专业知识。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英语的授课方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同时教师还必须要保证自己发音的准确性,以免对学生造成误导,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影响教学质量。
2.教材。传递知识最好的载体就是教材,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对于双语教学来说,选择合适的英文教材尤为重要。目前推荐的是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因为原版的英文教材更符合英语的语言习惯,单词和语法的使用更加准确,不会引起争议。而且还融入了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相关词汇的更新和替换,不仅有利于医学生学习到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也有利于英语水平快速提高。但对于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来说,很难找到一本与教育大纲完全相符的原版英文教材,我们希望相关专业人士能够在参考原版英文教材的基础上,为广大研究生们编写一部既符合教育大纲要求,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专用教材,来作为我们双语授课的专业教材。在这本教材中对实验所涉及的专业词汇进行中文注解,避免学生在课下花费大量时间去查阅,同时也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有效地减轻了研究生们的学习负担,进而提高研究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和热情。
3.教学方式。虽然研究生的英语水平较本科生要高,但如果在课堂上完全使用英文授课,还是会有很多学生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不利于提高课堂授课的有效性和效果。因此我们根据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在课堂上主要采取全英文的课件展示,并适当地结合中文来讲解的教学方式。对于简单的或者是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和知识点要用英文来讲解;对于复杂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和知识点可以给予相应的中文解释。由于研究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要比英语听力能力好一些,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自己编制的全英文教材,还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全英文的课件和板书,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全英文学习环境,帮助研究生们尽快融入英语情境并掌握相关专业英语知识。但对于复杂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还是需要任课教师用中文向学生们解释清楚,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4.学生。学生是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实施成功与否的又一关键因素。学生对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实施的影响主要在于他们的英语水平和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兴趣。所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实验课双语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一些英文的文献和书籍,遇到不懂的词汇及时查阅并记录下来,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做好预习,熟悉课堂上将要讲授的相关专业词汇,并在预习过程中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疑惑,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课后鼓励学生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和总结,找出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或实验成功的注意事项。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普遍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为今后科研和提前做好准备。
五、总结
如今许多高等院校已经把双语教学带进了实验的课堂,但具体的教学体系目前还不完善,还处于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开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否准确易于理解;学生的听说水平能否帮助其正确理解相关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所以说,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我们师生共同的努力,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从而培养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宋桂芹,刘康,杨俊宝,蔡晓明,梁素华.提高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115.
[2]王弘a,田洪艳,徐冶,刘忠平,李质馨.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医药指南,2012,(12):721-722.
[3]王婉,梁素华,刘云,申跃武.研究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9,(03):300-302.
[4]韩晓云.双语教学在细胞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7):230-232.
(一)科研和临床之间的矛盾
自从国家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研究生教育也随之蓬勃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医学研究生教育为国家的医药科研和临床工作输送了大量的既有临床工作能力又有高水平科研素质的临床医生,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恢复高考后,最初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主要是科研和临床结合,招生对象也大多针对有过数年临床经验的医生,不招收应届毕业生,目的是对已经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进行科研素养教育,培养出既能从事临床工作,又能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或将自己的理论研究用于临床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1998年,为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医师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布《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同时出台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改变了过去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单一学位制,完善了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其目的是逐步完善医学学位制度,加快培养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科研素质和临床医疗水平。2009年,本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度得到更快的发展。自从科学型和专业型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制度设立和试行以来,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医学人才,但由于各院校、各专业、导师对于两类医学研究生的要求不同,国家也没有统一的培养要求和毕业标准,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以学术为依托,是学术性的职业教育,主要目标是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医学实际工作能力,学生在学习少量课程后大部分时间在临床实习转科,同时根据各院校或导师的要求,从事部分科研工作。而科学型学生任务较重,一般都需要承担导师的课题任务,同时也要参加临床实习。前者学习任务轻,学校要求所学的学分少,后者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专业型的研究生,多数学校没有严谨的临床技能考核标准、临床工作中忙于应付大量的日常琐碎工作,真正的临床技能培训欠缺,最后导致临床技能提高不大,科研能力更无从谈起。少数导师不重视临床技能培训,要求专业型的研究生必须进入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造成培养目的不明确,专业型和科学型不分,达不到国家设立两种学位的初衷。少数专业型的学生因为毕业论文的要求也相应偏低,对于科研课题被动应付,未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最后的结果是专业学位的培养和住院医差不多,有研究生之名,无研究生之实。对于科学型研究生,由于社会资源的分配并不一致,今后从事科研为主的职业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收入存在一定差别,绝大多数招收为科学型的研究生,今后的人生计划还是以做临床医生为主。很多进入临床医学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因为专业型学位有指标数量限制,是被动地被招收为科学型研究生,其目的是“曲线”进入临床,而不是真正地喜欢基础研究,拿到研究生学位就业时,即转入临床岗位,因此在校学习期间,用于科研实验和临床工作的时间有所偏倚,多数研究生希望更多地在临床工作中接受锻炼。这样就造成临床医学研究生用于实验的时间偏少,科研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为了使科学型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能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国家也出台了科学型研究生不能以该学历报考执业医师的规定,然而这一规定并不能限制具有本科临床医学学位的研究生报考,反而会使科学型研究生更加不重视研究生期间的教育,从而将研究生学习作为跳板,而不是踏踏实实地专心于科学研究。
(二)数量和质量的矛盾
研究生的培养要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考核制度,加强培养过程中的科研管理,这就需要一些科学严谨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可有很多项目,例如文献阅读和综述、外文水平、科研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科研能力和工作量是考核研究生的主要内容,它表现形式有毕业论文和。由于毕业论文的弹性很大,所以目前各院校往往制定一些政策,要求学生必须发表1~2篇论文,甚或必须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才能毕业并拿到毕业证书。是经过期刊编辑部、审稿专家审阅,同时要面对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评判,故而这一指标较毕业论文更为客观。这一考核指标无疑对导师和研究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提高了导师和学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医学院校中,尤其是临床科室的导师忙于临床工作,能直接参与实验的时间有限,研究生是实验研究的主力军,对研究生毕业设立这样的硬指标,无疑会提高导师的科研成绩和产出量。同时,科研实力是高校之间的评比和竞争的重要一项。很多院校也乐此不疲,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通过对研究生毕业发表的论文增加砝码,来增加学校总体的科研产量,进而提高学校的软实力。科研活动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能搞急功近利和浮夸。尤其是医学科学研究,临床观察和随访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基础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进行选题、实施。如果不能科学地制定研究生质量的评判指标,单纯地以作为毕业的条件,反而会出现不利影响。研究生为了毕业,把精力放在写论文上,而不能专注于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活动上。临床医学研究生由于需要临床实习,实验时间多在一年左右,时间较短,难以完成高水平的课题。要么采取短平快的办法,寻找一些较小的、先进性不足的课题;要么只能拼凑一些数据,难以形成深入、重要的医学成果,写出的论文质量也不高,只好找一些质量低劣的期刊来发表文章滥竽充数,实际上造成国家财力和人力的浪费。
(三)研究生扩招和质量的矛盾
最初大学生的扩招,有很大成分是为了缓解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高等教育作为“就业蓄水池”;研究生扩招,也有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本科生“就业蓄水池”的考量。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从1999年的31.9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140万,录取人数从1999年的6.5万人扩充到2010年的46.5万人,十二年期间翻了七倍多。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整个国家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也对研究生教育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每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仍显不足,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数量随之增加,很多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不是因为他们喜爱科学研究,而是希望通过研究生学习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不刻苦,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有高素质的生源,才能有好的研究成果。由于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高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而降低录取分数线,招收一些基础薄弱、学科知识不扎实的学生,也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科研人才。
二、提升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提升医学研究生学术水平和育人水平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由于研究生的扩招和授予学位的细化,导师队伍也不断扩大,但是,导师队伍的扩大不能以质量下降为代价。我们的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仍在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也不断健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导师比例偏低、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比例偏低、导师队伍年龄仍然偏大、学科建设中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等。另外,临床研究生导师多集中于大型三甲医院等高一级的医院或高校的附属医院,现阶段医疗制度的缺陷又使这些医院患者愈来愈多,使作为医生的导师疲于应付临床工作,对研究生的指导和教育所分配的时间明显减少。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更严格的导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导师遴选门槛,废除导师终身制,扩大导师队伍、提高导师自身的素养,进而建设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二)增加科研投入,完善教育设施
伴随着学校合并、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教育投入相对不足。一些学校和专业实验设施不全,经费不足。由于医学研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课题资金投入多,一个试剂盒就可能需要数千元至上万元,而产出少甚至无产出。个别导师申请课题不积极,手中无课题无经费无实验场地,研究生做实验像游击战,到处找实验室,甚至自筹实验经费。其次,国家将医疗服务定位于医疗消费,将医院推向市场,由市场经济推动医疗服务的发展,势必造成医院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节制成本和支出。医院管理部门对于支出多产出少的科研活动,自然会持消极态度。对于科研设备的购买、日常维护常常吝于投入,使院内实验室的科研环境恶化,甚至难于维持正常的实验。
三、结语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必经途径,在继续教育中起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我院作为吉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自2012年开始实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培训并轨的培养模式,此次并轨的最大优势是参与培训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达到毕业条件并培训合格之后可获得四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毕业后即可行医,大大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然而,住院医师大多是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对前途充满信心,思想活跃,工作积极,渴望成才。但他们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不良思潮、错误观念缺少应有的免疫力。因此,加强对住院医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显得更为迫切[2]。我院一向非常重视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并一直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管理者的教育引导
1.思想教育学习讨论会
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往往存在单一、枯燥且脱离实际等缺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我院积极开展以讨论会为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管理者可以结合教育部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相关文件精神进行教育引导,定期开展思想教育相关主题的学习讨论会,以小组分组讨论形式开展,系统讨论医德医风、医学伦理等方面思想教育问题和体会,研究生也可以结合自身体会进行学习交流,师生互动,不断明确医德医术的重要性,严格要求自己,医术上精益求精,思想上不断完善,态度上积极热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将良好的医德医术内化为自觉遵守的准则,在平常学习工作中不断践行。
2.入科前集中培训
我院对进入临床的研究生入科之前实行集中培训,近年来,共培育研究生1123人次主要针对医德医风、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集中的学习和活动使他们明确医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与伦理道德水平,加深对基层医疗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努力将自己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医学事业接班人。培训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3]:
(1)医德医风教育:促使研究生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本职工作和患者保持很高的热情和责任感;
(2)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掌握相关的临床操作技能可以使研究生尽快适应临床工作,得心应手,树立自信心;(3)医疗法律法规普及:使研究生知法懂法,自觉遵守各项医疗规章制度。
3.医学道德教育课程
将思想道德作为一门研究生必修的医学道德教育课程,挖掘诚信道德的典型事例[4],阐述医德失范的真实案例,并在学习结束后对研究生进行理论考核,考核主要从社会公德、集体主义、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医患处理等方面进行,满分100分,结果上报研究生办公室从理论层面对其领悟程度进行考查,针对思想道德考试不合格的同学进行进一步深刻教育。借助这种方式,督促研究生重视学术道德,提高研究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二、导师的监督指导
1.导师言传身教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导师的思想道德、处世哲学、治学态度以及成才经历都会对研究生产生影响。导师是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自己的学生,还要的是在思想上对他们加强引导。我院积极在研究生入学前组织研究生导师参与德育课程的教学,提高导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能力,还把它作为遴选和考核导师的重要指标,强化了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为研究生树立高尚医德高超医术的榜样,对研究生思想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师生交流会
研究生导师应定期和自己的研究生进行交流,加强沟通,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针对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惑进行指导教育,并定期举办师生经验交流讨论会,近几年,我院共举办院级师生交流会5次,参与人数约800人,会上师生之间畅所欲言,在鼓励研究生加强临床技能,树立良好医德,促进良好医风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3.学术实践活动
导师定期组织研究生参加医学专业学术实践活动,例如:填写活动内容通过这些活动,调动研究生钻研医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研究生的自我教育
1.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讲求利益,名利并重的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而且在一部分研究生的心目中已是根深蒂固。医院是救死扶伤、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行业,临床科室直接服务于病人,与病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临床研究生教学中始终贯穿:在对病人实施医疗服务中,要求高尚医德与精良技术的结合,在诊疗工作中要求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5]。为提高研究生自我道德修养,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座谈会,深入到学生的中间,了解与研究我院研究生道德情况,建立道德修养评价标准,有针对的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6],不断自省,不断总结自身不足。只有锲而不舍、矢志不渝才能攀登医学高峰,只有秉承踏实认真、兢兢业业的态度,献身医学事业,才能成为一名白求恩似的医务工作者,传承白求恩精神。
2.加强自律
研究生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及导师的监督指导是他律,研究生自身的反省和自觉遵守才是自律,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归根结底要靠研究生自身的努力。思想道德教育只有通过研究生内化为自我要求、自我约束,才能真正达到目的,实现从他律到自律升华。近年来,我院进行关于医学研究生医德医风自我管理的讲座2次,着重于将良好医德规范内化于心,并将其固化于行,做到知行合一,做一名具备良好医德医术的合格医师,这正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建立完善的思想教育体系
1.出版相关学习教材
相关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结合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专业研究生并轨的特点[7],参与出版相关思想教育的学习教材2本,作为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习依据和理论参考。
2.成立考核小组
成立了相关考核小组,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针对思想教育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对相关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进行学习教育,并组织考核评估,对表现优异的研究生给予表彰,对表现不佳的给予继续教育,努力使其达到教育的目标要求。
五、效果与体会
1.结果
我院通过规范系统的学习、评价、教育、反馈,对提高研究生医德医风、医学伦理、思想政治,自我修养等方面水平有积极作用。通过组织多次讲座,加强与研究生、导师之间深切的交流,了解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发现和解决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的践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有效路径,在促进我院研究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体会
完善的临床医学应是一门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医学,而医学人文思想和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医学思想道德教育。医学研究生是未来医学科研、教学和医疗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其医学人文素质应该有着更高的要求。多年来我院一直努力探索医学研究生思想教育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力求充分发挥管理者、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的作用,提高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促成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输送越来越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旻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可行性探讨[J].研究生教育,2011(9):118-119.
[2]王国栋,刘新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人文思想[J].2013(20):351-352.
[3]赵美玉,李强.临床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研究[J].德育研究,2010,(30):65-66.
[4]时玉平,李纯辉,付伟,麻吉河.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126-127.
[5]何珂.浅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伦理教育[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1-14.
[6]王学风.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45-48.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产学研联合培养;医院
[中图分类号] R05[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5(b)-0130-04
Discussion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LONG Li1 KONG Jianqiong2
1.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2.Hypertens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enter,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Urumqi 8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or an example,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main aspect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cluding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hardware facilities, tutors and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Through the changes of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 in the hospital, it is illustrated that cooperative education can promote sound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system, teaching infrastructur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training mode reformation. Thus th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is improved effectively, who become the high-level innovative medical talents of adapting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the hospital is promoted b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Key word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 Hospital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已有十余年培养研究生的历史。医院于2010年10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科技厅等多部门联合批准为首批自治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医学人才,同时也为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 健全研究生管理体制
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在权责明晰、制度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管理体制[1]。研究生教育在我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不断健全管理体制,保障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顺利开展。医院设立临床教学指导委员会,对临床教学发展、改革和管理进行咨询指导、评议审议和监督检查。在高等院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下设立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为医院学位工作的领导机构,开展医院研究生学位评审工作。结合我院特色及国家、大学的研究生培养要求,医院制订了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和研究生培养规范。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研究生培养通常采取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大学宏观管理,下放权利,赋予医院培养研究生的主要职责,使得医院研究生培养的自相应加大。我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院内采取“三级管理,分工负责”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即通过医院―教研室和科室―导师三个管理层面完成医院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医院指定1名副院长负责领导研究生教育工作,下设科研教育中心,配备高学历专职研究生管理人员,并成立20个教研室,固定教研室和科室兼职研究生秘书,使研究生培养工作能够规范、有序的开展。导师则从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学习、临床能力培训、教学实践、科学研究等方面对研究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和指导。为提高研究生教育管理效率,医院和大学正在建设校院研究生二级管理网络信息平台,平台将有利于在管理人员、导师和研究生中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彼此沟通。
2 改善教学基础设施
硬件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物质保障,自我院被批准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以来,政府、大学和医院十分重视基地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教学环境,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研究生住宿环境,实行免费住宿和宿舍免费上网,使研究生在宿舍即可进入医院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加强医院图书馆建设,增加馆藏书量,改善文献检索室和电子阅览室环境,与安徽医科大学图书馆、医学图书馆建立图书资料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给每位导师配备教学专用笔记本电脑,以供研究生使用。在临床科室设立示教室和多媒体会议室,为研究生教学实践提供场地。购买临床教学设备,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和临床能力模拟考核基地,设立模拟病房和模拟门诊,满足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的需要。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筑面积7860 m2,重新规划改建后的临床技能训练室有15间,拥有体格检查模型、急救模型、穿刺模型等多专业多技能模拟训练模型,可同时接受120人培训和考核。医院还为研究生免费开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各级实验室和研究所的建设,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共享实验室和科研合作平台,为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创造条件。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除靠硬件设施外,更重要的是人才软件。导师队伍是切实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2]。我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93人,他们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大学重视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制订基地导师遴选条件和管理办法,在导师遴选中不但突出专业技术能力、教学经验和学术水平,而且注重思想道德素质。我院被批准为基地后,新增兼职博士生导师6名及兼职硕士生导师36名,其中65%为科室主任或副主任,平均年龄为41.8岁,45%的导师有博士学位,具有外校学缘的导师占39%,说明新增导师队伍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较合理。导师的学术造诣、教学技巧、医德医风以及人格魅力对研究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3-4]。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水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大学和医院定期举办导师培训会。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导师培训会,使新增导师明确自身职责和研究生培养体系,使老导师把握研究生教育形势,转变培养观念,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医院建立了以动态评估和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导师队伍管理体制,对导师的学术贡献和研究生培养业绩做出及时、公正、合理的评价,奖惩分明,打破导师终身制,激发导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推动基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此外,医院还重视导师梯队建设,在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导师小组负责制和副导师制,将临床能力强、有科研创新意识和带教热情的年轻教师吸纳到导师小组和副导师中,通过协助指导研究生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导师遴选的后备库,保证了医院导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4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
自2009年开始,以扩大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为标志,我国研究生教育开始进入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阶段[5]。而且,全球医学教育改革也提出以系统为中心,确立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要求[6]。为顺应医学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医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临床医生岗位的需要,医院利用临床资源优势,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基地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育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医学人才。
4.1 组织研究生岗前教育和专题教育
岗前教育是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前奏,是基地研究生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包括入院教育和入科教育。入院教育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内容包括医院人文教育、规章制度和培养模式、医德医风教育、医疗安全和法律法规、医院感染注意事项、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科研选题和设计、计算机信息技术、临床实践能力等,考核合格后进入临床科室。入科教育由临床科室组织,内容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科室概况、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及医疗活动中的注意事项等。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岗前教育,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进入角色,适应临床学习和工作。
除集中的岗前教育外,医院还为研究生举办各类专题教育讲座。医生面对的是社会人,不但要治疗躯体病痛,而且要抚平心理疾患,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为其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因此,医院加强了对研究生人文社科知识的教育,定期开展医患沟通技巧、心理知识、伦理知识、医院文化等讲座,使研究生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塑造其人文精神,提高其职业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4.2 加强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
临床能力培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和基础环节,其强弱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硬标准[7-8]。而且,临床能力培养也能突出基地培养研究生的特色优势。我院是原卫生部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培训定点医院,有开放床位2750张,设分院2所,社区门诊部1个,年门诊诊疗人数170万余人次,年出院患者12万余人次,年手术7万余例,病源充足,能为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提供丰富的资源。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包括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分为二级学科轮转和专科临床能力强化训练两个阶段。近两年,我院招收的研究生50%以上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他们临床能力相对薄弱,教研室和导师针对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轮转计划,实行因材施教。医院为确保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质量,每个临床科室设研究生教学秘书负责其日常管理,由临床业务能力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高年资医师担任研究生带教老师,使研究生在轮转期间也有专人负责。科室带教老师重视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辅导研究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阅片、检查报告单分析、诊疗、病历书写,采用专业知识讲座、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手术操作演示等方法,对研究生进行充分、系统、规范的临床综合能力培训,促使其把书本知识转变成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医院还限制研究生管床位数量,使其能精学细学,不致成为科室的免费劳动力。临床能力考核是检验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效果的关键,分为出科考核、阶段考核和毕业考核,采取理论考试、实践操作与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出科考核通常在本科室完成,而阶段考核和毕业考核分别在医院和大学的考核基地完成。为保证考核质量,医院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和标准,将考核贯穿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训的全过程,以此检验研究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师的带教水平。医院每年还组织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专题培训、参加临床技能大赛,以此促进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
此外,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和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从今年开始在部分研究生中试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这为研究生临床能力的提高和成就未来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人才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也促使医院不断加强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
4.3 重视研究生教学能力培养
教学能力培养对于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帮助研究生建立更加系统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对提升临床能力具有辅作用,对提高培养质量至关重要[9-10]。长期以来,医院忽视了对医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致使研究生毕业后不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不会进行临床示教和讲课。医学是一门传承并不断创新的学科,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只有具备良好教学能力的医师才能使医学教育得以延续。成为基地后,医院重视了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方法使他们掌握医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医院要求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必须在听课、集体备课、撰写教案试讲后进行。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本科生的临床见习和实习,讲授示教课程,进行教学查房,进而组织简单的病例讨论;也可以参与科室的小讲课、通过讲授临床理论课程等形式完成。基地还采取观摩教学、示范教学、教学比赛、教师听课等方式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另外,对研究生教学能力的考评也势在必行,有待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建立。
4.4 研究生结合临床进行科学研究
高水平临床医师的培养,不仅包括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包括临床研究能力的培养[11]。无论是科研思维的建立,还是创新思维的培养,都离不开一个有利于研究生学习和锻炼的环境[12]。医院着力构建以临床应用研究为主、应用基础研究为辅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研成果产出、转化和应用。我院拥有1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个国家及自治区级医学中心、8个自治区级医学研究所,这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2013年我院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3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67篇,获得科技进步奖12项。研究生创新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中,科研训练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也需要临床研究训练[13]。基地侧重研究生科研基本功的训练和科研基本方法的掌握,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结合科室特色和优势,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与临床实践脱节。课题来源广泛,类型多样,涉及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包括调查研究、经验总结、随访研究、实验研究等。经常而广泛的学术交流促进医院的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14]。基地研究生在科研训练的同时,还要参加学术会议交流,参与研究生学术论坛,开阔学术视野,拓宽科研思路,激发创新潜能。而且,我院还鼓励研究生积极申报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和各级课题,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位论文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15]。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基地还经常邀请知名专家举办科研讲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题也进行开题、预答辩和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过程监控。学位论文是研究生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现形式,所以,医院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考核一般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完成。
综上所述,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可以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医院的人才储备能力和社会声誉,促进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发展,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晓霞.校院二级管理制度下如何强化学院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职能――建立校、院、系、导师四位一体的管理网络[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78-279,146.
[2]胡伟力,陈怡婷,陈地龙.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 11(1):18-20.
[3]王瑛,邹小莉,李慧,等.临床教学医院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3):222-223.
[4]李成峰,南涛涛.论研究生导师队伍发展模式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34(3):262-264.
[5]赵冬梅,赵黎明.依托行业优势构建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研究生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28-31.
[6]Frenk J,Chen L,Bhutta ZA,et al.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 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 [J]. Lancet,2010,376(9756):1923-1958.
[7]陈琪,沈春明,陈地龙,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五大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医学,2013, 42(13):1555-1556.
[8]滕怀金,郭建刚,王萍,等.医院办学模式下医学研究生联合培养点的建设与评估[J].中国医院,2013,(2):71-72.
[9]李,谢炜.培养医学研究生教学能力的尝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779-779.
[10]祖雅琼,陈洁莉,李丽剑,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15所三级医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7):526-528.
[11]刘晓黎,王晓玉,王远,等.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研究能力的途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54-156.
[12]石微微,任依,顾艺星,等.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思维及创新精神的培养[J].中国医院,2011, 15(10):65-67.
[13]王光花,李铭,李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质量初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37-40.
[14]王瑛,邹小莉,李慧,等.研究生培养与教学医院发展关系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2):284-286.
[15]卢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素质培养[J].中国病案,2010,11(1):64,封3.
(收稿日期:2014-02-26本文编辑:苏畅)
[基金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院内科研项目(编号20130257)。
[作者简介] 龙丽(1976-),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与医院管理。
本刊教学研究栏目介绍
探讨医药院校的教学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经验,主要包括医学院校教育改革与现状、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成果探讨、名校文化建设等内容,以及医药院校和医疗科研单位的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在探索医学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做法及其效果,同时也对国内外针对医学、药学院校的学生教育及广大医药工作者的继续医学教育的教育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须附中英文摘要,英文表达要规范准确,符合医药英文学术论文表达习惯。标引关键词4~8个。参考文献的引用数目应不低于13条,且近两年的文献应占30%以上。
来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通惠家园惠润园(壹线国际)5-3-601《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
邮政编码:100025
电话:010-59679061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内分泌;美国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207-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校研究生数量上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欧美等发达国家,但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笔者参考耶鲁大学、加州大学等美国医学院校对研究生的培养,认为美国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些方式对我国内分泌学研究生的培养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招生
目前我国各大医学院校招生方式为全国统考,研究生招生时加学校各自复试(面试),且大多以笔试成绩为主,很少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等非学习能力。从美国医学生招生来看,首先要经历四年本科学习后才能进入医学院,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考察:①大学本科成绩单;②医学院入学考试的成绩(Medical College Admission Test,MCAT);③两封以上的教授推荐信或专家推荐信(包括对学生的学术水平、工作能力和从事研究生学习的能力的评价)、人学申请书(阐明学习目的、个人兴趣、未来计划)、个人简历以及社会活动证明等。申请人须将这些材料按规定日期报送美国医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AAMC)下属的American Medical College Application Service(AMCAS),待审核通过,各个医学院分别向申请人发放申请资料,在这一阶段,每个学校会有不同的问题及小论文要求递交。最后,顺利通过医学院审核的人会被邀请参加医院实地面试。由于美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所以在录取新生的时候会特别欢迎有特长的学生。如果学生在申请时注明自己有一技之长,如擅长钢琴,大学曾是校运动对成员或大学期间担任过学校干部表现出一定的领导才能,都会在录取过程中加分。综上所述,美国医学院录取是一个全面、复杂的综合考核体系,这个体系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被录取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医疗及医生这个职业的成熟认识及相对完善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方式
我国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有两种类型:科研型和临床型。对于科研型研究生,我国多采取师徒模式培养,即导师和研究生按“一比一”或“一比二”的配比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学生入学后基本都跟随导师,手把手或者“一对一”地培养,但由于有些导师事务繁多,无法保证经常性和学生交流,即使有交流,教学模式单一,常常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和束缚学生的活动范围,同时也使得导师权利与义务被放大。对于临床型研究生,目前国内很多医学院校将其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范畴,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临床医学研究生三年时间一直在临床轮转,和导师接触很少,属于“放养”,由于临床工作繁忙,学生很少接触到临床科研设计和研究,毕业时具有相当于住院医生的临床能力,却不具备能够独立设计和开展临床科研的能力。
反观美国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美国导师团队人数多,研究生不再由导师单独管理,此外导师队伍中每个人的职能不同,能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规范化的培养。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在研究生培养阶段第二年末会成立由导师牵头成立论文指导委员(Dissertation Advisory Committee,DAC),负责研究论文的指导。除导师外,DAC至少还要有另外三名成员,包括不少于一名非本系的导师,其主要职责是组织资格笔试和口试,判断候选人是否具有继续进修的资格,论文选题及指导,提供关键评估,研究目标的扩展与修正,论文答辩及补考资格的确定等。导师团通常与学生每年会面一次,根据研究需要增加会面次数。此外,如果论文导师和学生出现分歧,DAC会扮演第三方进行仲裁。
丰富多样的课程学习有助于提高内分泌专业的临床技能与科研实践能力。就以梅奥医学中心对内分泌研究生培养为例,第一年临床和科研型的研究生都需参加一些必修课程,主要有:①内分泌的门诊见习,其内容涉及代谢、甲状腺、骨、垂体-性腺-肾上腺(PGA)、生殖内分泌和儿科内分泌的学习;②内分泌相关的辅助科室见习,如内分泌的影像技术和内分泌检测中心(Endocrine Testing Center)的学习;③其他科室的见习,如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Diabetes Unit / Insulin Pump Clinic)、医院营养咨询站、伤口护理部门、内分泌/糖尿病咨询中心的见习等;④选修课,梅奥医学中心提供内分泌专业的研究生选修课的选择有有高血压、肾结石、心血管等。第二年,临床和科研型的研究生都会参加有关科研的课程学习。不同的是第三年,科研型的研究生依旧在实验室做研究,而临床型的研究生需返回临床,课程会在大一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增设了内分泌高血压和移植代谢(Transplant Metabolic Clinic)等课程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受传统教育影响,无论临床还是科研型研究生教育,我国在教学方式上依然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现已成为欧美高校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以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体,通过讨论一教学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尤其在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方面,美国将PBL教学方法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美国,医学研究生入学后1~2年多在临床实习,第2年开始如果学生有兴趣就可以参加导师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导师鼓励学生阅读大量文献,在了解知识背景和本学科最新进展后,会要求研究生在开题之前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向导师组成员“展示、推销”自己的研究计划。如遇到与本研究领域相关的讲座,导师要求研究生必须主动提出问题,而研究生们也常常作为讲者登台,向大家阐述自己的研究计划、实验进展,甚至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接受听众的提问甚至“诘难”,经过反复多次的锻炼,逐渐培养出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主动拓展科研思维的有独立思考的研究者。
内分泌科临床教学亦是难点,很多内分泌疾病由于发病率低,同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病例或表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收到好的效果。笔者在耶鲁大学期间,就参加了研究生、住院医师和教授一起参与的关于高血压低血钾的PBL病例讨论,根据一例典型病例,教授设计了几块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些问题,需要课前做大量的文献阅读,讨论时每个人都要发言,没有人会偷懒,要完成一些任务还必须要学生间充分的协作,一个PBL的病例下来,学生们都会各有收获且促进了友谊。而目前我国临床型研究生教学方式除了课堂教学外,临床教学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训练,很多时候每天跟着不同的带教老师查房,病历文书书写,缺乏独立临床思维,这种情况的结果往往是学生能记住很复杂分散的知识点,但是不会形成系统的诊断和治疗思路,独立处理病人时仍然举步维艰。
四、考核毕业
国内目前研究生的成绩考核形式比较单一,多数高校会在第二年举行一次中期考核,且主要以考察内容和记忆为主,显然这样的考核标准既无益于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教学、综合素质考察的教学需求。毕业要求上,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只是硬性的论文指标和论文答辩会展示,对实验研究没有阶段性考核,对论文答辩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质疑式和淘汰式”考核。我国研究生教学年制年制一般为3年,且没有延迟毕业的规定,其中不乏三年内未出论文或实验结果的研究生为了毕业而铤而走险,弄虚作假。考核标准的缺陷势必导致部分研究生失去刻苦钻研的动力,以应付的态度完成学业,以取得文凭为学习的唯一目的。
美国目前的研究生考核制度比较多样,主要考试型式有课堂小考、阶段考、期中考和期末考;考试方式有笔试和面试;考试内容有理论考、实践考和综合考等,根据考试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在总成绩占不同比例。对于最后的论文答辩也是相当严格的,学委会重点考查其学术性,并不以是否发了几篇文章和指导教授的知名度为评判依据,只要认为对科学问题研究得不充分或不够准确就不能毕业,延期毕业的学生比比皆是。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美国的医学研究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资助,即使延期,仍然不用为生活担心,这使得学生能够潜心做学问,真正做出有价值的结果,顺利通过毕业答辩的研究生在该领域往往就已初成专家了,这些都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之,丰富多样的考核形式更能测出一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监管。
高素质的内分泌学研究生是我国内分泌事业的后备军,希望能通过借鉴美国在内分泌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上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促进我国内分泌学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发达国家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12,(00).
[2]段建红,张舒,胡三觉.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差异及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04).
[3]胡宁.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4]徐凌霄,孙静,周煜东,周天华.美国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05).
医学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医学人才。本文就我们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探讨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医学研究生教育应首先应加强医学专业知识的全面学习,做到博学而精深。同时,应注重科研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最后,医学研究生的教育国际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总之,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应更加注重创新性、科研素质、人文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培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专业医学人才。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教育;实践;思考;科研与人文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化,国家建设和卫生事业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也日趋迫切。这类人才既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要具有很好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之成为能进行国际交流和研究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本文通过讨论本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践工作,着重从专业知识和科研素质、人文素质、教育国际化等方面论述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和思考。
1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博学而精深
研究生教育相比本科生教育而言,本质上是更高层次的专业化教育。而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一般来说,一名医学是在完成了4-5年本科医学院校的系统培训,并在考试合格后才能接受研究生教育。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考者均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这类人群往往具有具有较扎实而全面的医学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操作技能。但是实际工作中也有一部分研究生因为没有临床工作经验,或医学专业知识不全面而不能很好地胜任研究相关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应着重加强医学专业知识的全面学习。同时,我们认为本阶段的培训不应只是简单地重复本科阶段内容,重点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更深入的学习。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每名研究生就可大大补充和拓展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如我们专业硕士研究生,首先要必修病理学的全部理论课程,再进行必要的外科病理诊断培训,使其掌握常见疾病和病变的病理诊断。通过加强专业课程的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同时,随着学科的迅速发展,病理学也已经进入了分子病理学时代,对于很多疾病的认识不仅仅是从形态学的角度,更应从基因水平和分子水平进行诊断和分类。所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手段就成为分子病理学必备手段,因此,除了掌握本专业知识,研究生还必需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如分子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等。所以医学研究生必须首先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才能够做到专业,也就是所说的博学而精深。
2注重科研素质的培养,做到扎实而创新
医学研究生教育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因此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能力,也就是具有较强的科研素质。所谓科研素质包括丰富的学科知识、缜密的科研思维和全面的实验技术等多方面。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科学知识,才能及时掌握本专业前沿知识并发现本领域的热点问题,所以若无丰富的专业知识,科学研究也就无从谈起。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专业知识的获得,除了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的经验积累,还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文献检索,早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大利器。因此,文献检索能力业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生最基本的科研素质之一。同时,目前普遍认为,医学研究生科学思维模式的培养也是一个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的环节。医学研究生必需具有缜密的科学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因此,为了培养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和科学思维能力,我们每个课题小组每周固定一次在实验室成员间进行学习交流,研究生自行选择与自己课题相关的高水平的最新研究论著,通过检索大量文献以幻灯汇报的形式与课题组其他成员共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快速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而且可以学习文献中的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法等,逐步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模式以及科研能力。同时,我们科室每周组织一次学术活动,各个课题研究小组的研究生轮流汇报近期实验进展、研究结果。通过一系列科室学术活动,研究生之间不但充分的进行了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也有助于早日培养其科研素质。
3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做到德才而兼备
传统观念往往仅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强调其本专业的知识学习。但是对于现代社会,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科研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从“生物医学模式”已逐步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再者由于卫生行业的特殊性,更多的要求医学研究生将来无论是从事临床还是科研工作,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临床技能和医学知识之外,更要具有崇高的医者品格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所以在新的形式下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一部分学生功利心较强,忽视长期的能力培养,片面追求SCI论文,甚至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篡改数据,弄虚作假,违背了基本的科研道德,漠视科研的宗旨和意义。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我们需要注重对医学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其在首先在思想上杜绝弄虚作假的念头,同时加强对原始实验数据、记录的检查,在实际工作中防止违背科研道德的事情发生。而对于临床型的医学研究生,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则需言传身教,以实际行动感召学生。所谓医者仁心,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榜样。还比如经常邀请本单位到艰苦地区支援工作的医生和老师给学生做报告,通过学习他们身上的大无畏奉献精神以及人性上的闪光点,以人格的力量来感召和教育学生,培养其人文素质。只有具备崇高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操守,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能真正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发挥作用。所以,注重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才能使他们真正做到德才兼备,在我国的医疗教育事业上做合格人才。
4医学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学人才
在国际协作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国家大量需要能够真正“走出去”体现我国医疗水平的医学人才,因此教育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国内众多高校均认为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研究生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是其中尤为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认为首先应尽可能创造便利条件派遣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短期或长期的交流访问、合作研究。纵观我科研究生导师95%具有国外留学的经历和合作研究成果。通过这种培训,首先有利于教师队伍的能力提高,特别是教师的英文听、说能力。很多教师在回国后都能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实行双语教学等教学手段,以实际行动来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同时,国外留学交流也便于导师与国外知名研究机构建立联系,开阔了研究生导师的国际视野,为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创造了条件。其次,教育国际化是另一重要方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必须找准定位,与国际接轨。同时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适当引用原版教材,营造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氛围。通过开展联合培养等模式,选派优秀的研究生到国外知名院校学习进修。在文章撰写等方面要求学生阅读国际学科研究前沿的最新英文资料,鼓励研究生用英文发表学术论文等。这些手段都有效地促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开展。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