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范文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1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篇1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__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据《__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办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计划。

我办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道路沿线和切坡建房处,主要分布在姚高村、古林村、殷白村、汪溪村其成因为地质环境条件、气象水高外,还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在降雨集中时期,雨日多、雨量大、暴雨频繁、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易诱发各种地质灾害发生。

道路沿线山体崩塌,切坡建房等灾害点,是我办地质灾害预防的重点,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具体职责分工:

1、河堤塌岸、管涌、水塘重点防范单位责任为街道水利站、各村委会。

2、道路建设切坡造成的崩塌、滑坡等重点防范责任单位为公路部门、经发办。

3、农户切坡建房,防范责任单位为各村委会。

以上责任单位在汛前要对上述防范重点进行严密巡查,发现险情及隐患要及时排除,确保安全度汛。

(一)各村委会要按照办事处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对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办事处成立了地质灾害防灾领导组,成员如下:

组 长:__

副组长:__、__、__、__、__

__、__

成 员:__*、__、__、__、__*

__ __ __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应急办公室,主任由__兼任,办公室设在街道统筹办公室。

(二)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大众的防灾意识,特别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的人群要强化宣传,大力普及如何鉴别地质灾害及其发生的前兆,预报和避让地质灾害,减少和防止其危害知识,促进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的了解的认识。

(三)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编制防灾预案。

(四)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坚持群防群测,群专结合,落实有关村、组的责任,完善监测网络。

各责任单位要在危险区段设立警示牌,对处在活性滑坡体的居民,要动员其避让。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险情的巡查制度,特别是已知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同时要注意发现危害大的新的发灾地和险情地。对隐患点尚未形成灾害的初期,防灾人员要进入临灾应急工作状态,当灾情发展到警戒值,防灾人员应立即救灾、抢险,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各村委会和街道直属有关部门是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单位,不仅要认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而且要做好防灾的工作总结,掌握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总结推广在防灾减灾中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搜集整理有关材料,为今后防灾工作打下基础。

篇2

我县处于青藏高原边缘和西秦岭、岷山两大山系支脉的交错地带,新构造运动强烈,山大沟深坡陡,断裂褶皱发育,岩体破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暴雨频发,以泥石流、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极为发育,且危害严重,是我省滑坡、泥石流严重发育区之一。经年地质灾害详查,全县25个乡镇不同程度的都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全县境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78处,其中滑坡75处,占27%,泥石流191处,占68.7%,崩塌12处,占4.3%。以上地质灾害点依然存在安全隐患,全县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数7.47万人,威胁财产2.5亿元,防灾形势异常严峻。

二、防灾办法的选择

地质灾害工作的最终目的是防灾减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县地质灾害多,危害程度严重,要全部治理这些灾害,投资巨大,国家和地方以目前的经济实力均无力承担,因此,在灾害治理费用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应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又能达到减灾防灾的办法和措施。根据我县的灾害特点,应选用避让和监测为主要防灾手段,对区域内威胁县城、乡镇等危害严重的灾害点,进行有计划的勘察治理。

(一)避让方案

对于我县大多数地质灾害点而言,“避让”是最优的选择,这是因为第一,这些地质灾害威胁的往往只是一个村组,或是几户人家,且居住条件本身较差;第二,工程治理费用昂贵,在防治经费十分有限的条件下,选择整体搬迁相对经济些;第三,整体搬迁后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优化。对于未发生地质灾害但地质环境条件较差的危险地段,则应禁止开挖坡脚、削坡取土和开荒耕地等破坏斜坡稳定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二)监测预报方案

在防治工程费用紧张的情况下,监测预报是非常有效且经济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

1、滑坡的简易监测

滑坡的监测是获取滑坡体信息,掌握滑坡体演变趋势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及时捕捉滑坡灾害的信息特征,为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工程治理等提供可靠资料及科学依据。目前国内外关于滑坡的监测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不仅监测内容丰富,而且监测手段和方法在不断提高。如开展地表及表面位移监测的有:经纬仪、光电测距仪的大地形变位移监测;倾斜仪、地表深长计、地表收敛计的不稳定地段或裂缝相对位移监测。用于地下位移监测的有:监测滑面不明确且滑带较厚的钻孔测斜仪,监测潜在滑面明确的钻孔挠度计;用于岩石沿不连续面移动的钻孔深长计等。现就几种简易的表面位移监测方法介绍如下:

(1)大地形变位移监测

此法主要是依据滑坡体的平面形态特征,由控制点和监测点组成的监测网点,控制点埋没于崩滑体之外,为相对不动点,监测点位于崩滑体内,一般采用网格状布设,以控制滑体的范围。使用经纬仪或光电测距仪按视准线法测量监测点的位移变化动态。

(2)裂缝相对位移监测

此法主要是监测滑坡体中裂缝的相对张开、闭合动态变化。监测点设在裂缝两侧,一般两个一组,测量其距离变化,或者在裂缝两侧设固定标尺,以观测裂缝张开、闭合和垂直动态变化。测量设备可用简单的直尺、测绳或简易拉裂缝观测仪,简单滑线接触器、电子应变仪、钢尺式收敛计及钢丝式收敛计等。

(3)宏观地质调查法

此法是采用常规的滑坡变形迹象追踪地质调查方法,进行人工巡视,并发动当地群众观察滑坡区出现的各种微细变化,如房屋的变形,坡体前缘的鼓胀等。该调查法选点宜在变化明显地段设固定点,调查线路应穿越整个滑坡区。

2、泥石流的监测

泥石流的形成在地形地貌和松散物来源两个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发生与否及何时发生主要取决于水动力条件,因此监测的关键就是对降雨量的监测。我县泥石流大部分发生在5-9月份,因此在雨季或雨季来临时,应关注区内降雨量的变化,应派专人对灾害性泥石流沟进行监测,及时观察监测断面泥位的变化情况,当沟、河水位超过警戒位时,应及时预警,并迅速组织居住于危险地段的村民撤离到安全地带,同时将情况上报到县地质灾害主管部门。

三、组织体系

1、指挥体系。

县上成立地质灾害防灾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灾救灾措施的落实,领导、指挥、协调灾后救灾工作。

地质灾害防灾领导小组由政府主管县长任组长,国土局负责人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国土局、民政局、发改局、水务局、工信局、安监局、公安局、电力局、财政局、建设局、卫生局、宣传部、广电局、交通运输局、气象局、水保局、粮食局、武警中队、电信局、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县财产保险公司、县人寿保险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第一负责人缺员时,第二负责人为成员。

地质灾害防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局,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办事机构的职责,负责指导、协调、督促领导小组成员部门的工作,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日常事务由县国土局负责办理。地质灾害发生后,工作人员从成员单位临时抽调。

2、通讯网络的保障。

地质灾害发生后,由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有关部门,做出快速反应,保障通讯网络畅通。

3、专家咨询体系。

由国土、水保、气象、卫生、工信等部门的专业人士组成咨询系统,对地质灾害发生后有关问题做出解释答复。

4、气象信息服务。

气象部门要及时提供地质灾害发生地的气候条件、天气预报等情况,以便于科学地组织安排救援行动。

5、公开地质灾害信息。

接受新闻媒介和社会的监督,及时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以及事故的救援、伤亡情况。

四、地质灾害防治职责

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履行国家赋予的行政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安定。

1、领导小组组长的职责

(1)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2)确保参与地质灾害防灾方案的各单位和组织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并能顺利完成任务。

(3)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必要时寻求媒体的帮助。

(4)在整个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当和灾害现场的主管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定期通报事故现场的情况。

2、领导小组的职责

(1)在领导小组组长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组织和实施;组织有关部门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根据灾害发生的状态,统一部署防灾方案的实施工作,对救灾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2)根据防灾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修订、补充和完善,确保让所有参加防灾救灾的组织和人员明确自身应尽的职责。指派专人和地质灾害地保持经常联系,使防灾方案不断得到更新和完善。

(3)根据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如发现有危及周边村庄、设施和人员的险情时,立即组织进行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运各类物资、设备,调遣人员和占用场地,灾害发生后应及时返还或给予经济补偿。

(4)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适时公告,将地质灾害的原因、责任及处理决定公布于众,接受社会的监督。

(5)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办理领导小组组长交办的其它事项。

3、国土资源部门的职责

(1)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认真开展群测群防,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控和检查,及时发现和报告地质灾害。

(2)做好地质灾害紧急措施的落实。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法规知识的宣传。

(4)做好重点灾害性地质灾害地区的安全评价工作。

(5)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测和评价数据库。

(6)检查所有灾害性地质灾害地段,准备好受威胁区群众的疏散点和移搬地点。

4、电信部门的职责

(1)检查加固现有电信线路和无线电发射塔。

(2)调试配备应急无线电台和发电设备。

(3)准备通信线路检修材料及工具。

(4)组建好地质灾害发生后进入灾区的检修队伍。

5、公安部门的职责

(1)地质灾害发生后负责保护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2)保护地质灾害现场,控制旁观者进入灾害危险区域。

(3)负责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

(4)负责灾害可能危及的地区内的人员疏散和撤离,确定死亡人员姓名、身份等。

6、卫生防疫部门的职责

(1)备好救灾医疗器械、救护车辆、应急物资、应急药品。

(2)组建灾后进入灾区的医疗抢救队伍。

(3)宣传医疗防疫及自救知识。

7、交通运输部门的职责

(1)建立救灾运输调度指挥机构。

(2)落实救灾车辆,组建抢修队伍。

8、电力部门的职责

(1)储备救灾应急的必需物资、器材及发电设备,组织好抢救队伍。

(2)检查用电户的线路安全,做好安全用电常设和触电急救措施宣传。

9、民政部门的职责

(1)制定救灾预案。

(2)储备一定的救灾粮款和衣物、被褥及建材、帐篷等应急物资。

(3)准备外缓救灾物品的储存房,组建救灾物资收发管理机构。

(4)准备好五保户、孤寡老人的疏散地点。

10、武装部、武警中队的职责

组建由武警中队和基干民兵组成的紧急抢救队伍,并做好抬、挖被压人员的物资准备。

五、灾后应急措施

灾后应急措施是减轻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最重要的环节。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县政府宣布灾区进入灾后应急期,宣布起止时间,根据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级别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

1、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后,防灾领导小组各成员迅速到位,按职责分工,实施各自的破坏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将灾情等信息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2、国土局迅速确定地质灾害的级别,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尽快派出现场工作人员,了解灾情,加强现场灾害监测,对地质灾害趋势作出判断,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地质灾害的初步评估。

3、各部门视实际情况迅速同灾区乡镇联系,及时向县政府及市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报告灾情,请求援助,并组织本部门人员立即赶赴灾区,开展工作。

4、县政府派出主管领导带队的慰问团和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和抢救伤员,现场指挥、协调救灾工作。

5、民政局牵头,财政、卫生、交通运输等部门参加,迅速组织实施应急预案,开展群众自救、互救、抢救受灾人员,尽快恢复供电、供水,恢复交通、通讯,防止次生灾害发生,并接受救灾和外援物资,做好分配发放工作。

6、宣传报道部门在有利于稳定灾区社会秩序,有利于动员社会力量支援灾区的救灾工作的前提下,及时、准确、实事求是地开展宣传报道。

7、灾区乡镇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组织救援和抢救时,地质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可组织就近援助,指挥附近乡镇组织相应力量赴灾区救灾。

六、灾后救灾与重建

在灾后完成紧急抢救之后,灾区转入灾后救灾及恢复重建持续阶段。主要任务是:

1、继续解决灾民的生活,解决灾民必需的吃、穿、住及医疗、取暖等问题。

2、继续进行抢修工作,抢救修复重要工程设施,使其逐步恢复正常。

3、做好救灾物资的调拨、运转和分配。

4、及时制定重建规划,做好重建准备工作。

篇3

区2013年地质灾害概况

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主要分布在、、等街道办事处的采煤区;崩塌、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区东南部丘陵区。

2013年,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与市气象局联合启动了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涉及我区的三级预警预报有5次。

2013年区没有达到级别的地面塌陷、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

2014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市属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季内雨量分布不均,降水量多集中于6—8月。根据市近年来降水资料分析,市夏季出现暴雨、短时雷雨大风和冰雹等极端天气日数有增加的趋势。因此,6—8月是地质灾害的易发期,局部地区有降雨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同时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呈上升趋势。全区要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和地质灾害预报,加强防范,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201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

(一)重点防治地区和防治工作重点:

1.街道办事处的屯、官屯地区重点防治地面沉陷和地裂缝。韩城堡地区重点防治地面沉陷。

2.街道办事处的吉祥村地区重点防治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南乱木、北乱木、村地区重点防治地面沉陷。

3.街道办事处的村地区重点防治地面沉陷、地裂缝。南红村地区重点防治地面沉降、地裂缝。北红村地区重点防治地面沉陷。

4.街道办事处的水洞、广福寺、滑雪场重点防治崩(滑)塌。

5.街道办事处的马耳山重点防治崩(滑)塌。

6.街道办事处的浑南矿业尾矿库重点防治泥石流滑坡。寺重点防治崩(滑)塌。

7.降水量集中偏大的区域。

(二)重点防范期:

2014年6月25日—9月5日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各街道办事处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同级水利、建设、交通、教育、旅游等相关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在汛期来临之前,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和部署,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定人、定点、定时监测工作,真正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积极编制和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

各街道办事处要在总结上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和落实201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灾措施。落实监测、报警单位和主要责任人,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并按照《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防治工作,努力做到灾情、险情发现及时,监测准确,防灾、救灾措施得力,力争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建立汛期值班制度。汛期是突发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为及时掌握重要地质灾害监测防治情况,各有关部门必须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制度,设置专门地质灾害防治值班电话,做到责任到人、值班到位,并于汛期前将值班电话上报上级部门并抄送到相关部门。

2.建立汛期“三查”制度。街道办事处要建立汛期“三查”制度,即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对本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汛前进行全面排查,了解基本情况,潜在危害,提出措施;汛期对重点地区、危险区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了解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在汛后进行核查,了解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新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和数量,造成的损失情况等。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时应填写地质灾害隐患汛期检查表(附件2)。

3.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制度。

(1)应急组织机构。按《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执行,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规划和国土资源分局,负责日常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区地质灾害应急事项内容

突发性地质灾害及时上报。

4.建立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月报制度。各街道办事处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的程序和时限及时上报。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接到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和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区规划和国土资源局接到当地出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4小时内速报区政府和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当灾害发生后,当地政府必须迅速组织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灾情,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灾情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灾种、发生时间、地点、范围、伤亡人数、损失情况、危害程度以及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对每月发生的地质灾害灾情、隐患、成功预报的实例应做好统计工作,并于每月20日前报区地质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5.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的警示及治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因自然因素引发了地质灾害隐患,由各级政府承担治理责任;对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负责”原则,依法敦促责任人及时治理。同时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加强防范,采取必要的警示措施,避免给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任何损失。

(四)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

充分利用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4—2020年)成果,将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落实到各街道、村及负责人,将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发至地质灾害防治负责单位、负责人和广大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

(五)继续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2014年国土分局要继续加强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根据省市的通知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准确发送到有关部门和单位。

篇4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

我镇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和滑坡两种类型,全镇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4个,包括滑坡11个、崩塌3个,分别占灾害总数的79%和21%。从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上看,崩塌和滑坡大多发生于雨季内(5~10月)。旱季发生的崩塌、滑坡,一般都发生在露采矿山的边坡、排土场和公路沿线等人为工程活动比较剧烈的地段。

(二)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简况

我镇地质灾害高发期为6~10月,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主要是月山村、盖山村、虎山在汛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土方坍塌现象,我镇相关部门与所在地村(社区)委员会积极参与和配合,认真履行职责,较好的地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和工作,汛前及时预报,及时疏散、转移群众。由于措施得当,整个雨季中并未造成人员受伤。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⒈降雨趋势预测

单点暴雨及长时间连续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我镇1~4月降雨量偏少;5月降雨量正常稍偏多,全年雨季在5月中旬前后开始;主汛期为6~8月;9~10月降雨量正常至偏多,有一般性的秋季连阴雨天气;雨季在10月中旬前后结束。

⒉人为致灾因素变化

我镇近年来城镇发展迅速,房屋、公路、矿山及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逐年增强。辖区内一些在建和拟建的大型工程,均可能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段。磷矿采空区、采砂场、采石场也将是矿山地质灾害多发区。

根据我镇地质灾害现状和危害特征及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预测,预测我镇地质灾害有如下特征:

1.地质灾害类型

地质灾害类型仍以自然因素诱发的中小型山体滑坡和崩塌为主,其次为人类工程活动(公路建设、采矿等)诱发的崩塌、滑坡等灾害。

2.地质灾害发生时间

地质灾害主要发生于汛期6~10月,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工程诱发灾害的时间具不确定性。

⒊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我镇地质灾害活动有老灾点危害继续扩大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不断增大的趋势,由于治理难度大、条件差,治理措施难以有效到位等原因,灾害活动性不断增强,危害性进一步扩大,从总体看,我镇地质灾害的活动和危害仍保持较高水平。

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一)选取原则

根据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和灾点稳定性、危害性实际情况,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选取原则确定如下:

1.对集镇、村庄、工矿及重要居民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2.威胁公路、重要基础设施;

3.处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灾害规律明显;

4.曾经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影响较大;

5.可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根据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选取原则,确定辖区范围内的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13个:

1.仁义村委会月山村山体滑坡隐患点、威胁7户群众的安全。

2.礼智村委会盖山村都存在山体滑坡的隐患,威胁8户群众的安全。

3.郑和路社区月山村山体滑坡隐患点,威胁20户群众的安全。

4.月山社区盖山村山体滑坡隐患点,威胁8户群众的安全。

5.酸水塘村委会山体滑坡隐患点,威胁8户群众的安全。

6.太史村委会五组火陡箐,由于农户在坡脚建房,损坏了坡脚,已造成局部塌方。

7.甸心村委会老虎山,由于土质松软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8.甸心村委会仙鹤村灌溉沟存在崩塌隐患。

9.汉营村委会西汉营村“古二”公路地段公路边坡崩塌隐患。

10.古城村委会老鸦洞箐,由于开矿挖掘,形成陡面山体容易山体滑坡。

11.汉营村委会小团山,由于开矿排土形成松软山体,容易山体滑坡。

12.中谊村委会关山顶一片,山体松软容易造成山体滑坡。

13.旧寨爬齿山云南西仪工业有限公司抽水站石块崩塌。

三、重点防范期

一般情况下,主汛期就是我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我镇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10月。各村(社区)委员会及民政办、国土所、城管办、企业办等相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及时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实行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按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统一部署,逐步落实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重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监测预报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并加强重点区域地灾监测预警工作。

(一)全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目标

全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目标是:发生地质灾害时,力求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二)强化管理措施

1.为实现防灾减灾目标,各村(社区)委员会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治管理机构,落实责任制,充实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治工作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责任到人。

2.利用广播、标语、传单等宣传媒介宣传地质灾害科普知识及防灾减灾措施,增强广大民众对地质灾害危害的认识,强化减灾意识,为防灾减灾工作建立深厚的群众基础。

3.对辖区内所有矿山企业地质环境现状、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活动特点、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开展动态监测工作。

4.对辖区内特别严重的灾害点优先治理,对规模大难以治理或投资太大的灾点应采取避让措施。

5.努力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援助,将争取到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专款用于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勘察及治理工程。

6.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人类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时,必须有相应的预防措施,工程建设时应避免开挖边坡过陡、过高,并及时进行边坡防护,严禁将工程废土、采矿废石、废渣随意堆放。

7.在汛期内对辖区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不定期巡查。

8.对9个重特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专人监测负责制。

(三)搬迁避让措施

由于地质灾害易发区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治理难度和投资均较大,因此,对地质灾害的危害一般应尽量采取避让方式。一是工程建设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二是居于相对稳定的地质灾害点上的村(居)民,在汛期或遇暴雨时,撤离危险区暂时躲避;三是居住在治理难度大或投资大的不稳定的地质灾害体上的村民,一般采用搬迁避让的方式避免地质灾害的危害。

(四)监测预警措施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是预防地质灾害发生或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而群测群防系统的建设,涉及通信、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民政、城建、工程勘察施工等各部门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多种防灾减灾措施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各子系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要建设好群测群防系统,镇属各部门和各村(社区)委员会应密切配合,协调关系,统一行动,保证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工程治理措施

我镇年底与四户受灾户签订了《镇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协议书》,防治工作计划已列入每户5000元—7000元不同标准的专项经费。具体采取支挡、护坡等措施。

五、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

地质灾害动态监测就是对地质灾害体变形破坏状况及其宏观前兆随时间变化的监测。地质灾害的发生本身是一个过程,在出现大规模变形破坏之前,往往有比较明显的征兆,通过监测,及时捕捉这些征兆,作出预报,就可以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所以,地质灾害要实行动态监测。地质灾害的监测,原则上是谁受威胁,谁负责监测。各村(社区)委员会主任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以此为基础,各村(社区)委员会一定要落实监测对象和监测人员。各监测人员一定要担负起监测预防的责任,按照汛前排查、汛期巡查、汛后复查的要求,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全面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告知当地群众,指导、督促做好防治工作,落实群测群防,做到准确预报。

篇5

一、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域为:

通沟村九组、程玉杰地灾点、城后路、山城村砬头、水源街。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按市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要求,认真组织落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在街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市街道办事处组建了以书记任组长的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村、社区的主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将在汛期视具体情况对各村、社区和相关单位的地质灾害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三、落实责任,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根据市街道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街道办事处在汛期组成专项领导小组,对本辖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各村、社区要配合街道,组织对地质灾害防治区域进行巡查,同时要对重点地段设置警示牌,发放“明白卡”,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易发地单位和个人的安全避让和撤离工作。

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员要承担起预警预报的责任,要对市应急局的部署和命令,坚决贯彻执行,同时接受当地防汛抗灾指挥机构的指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自然资源所熟悉当地情况等诸多优势,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防治体系。同时,要加强宣传,要开展发放宣传册、悬挂宣传条幅、地质灾害知识培训等宣传工作,提高群众防灾抗灾意识。

要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快报制度。严格执行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的巡查制度,并将结果及时上报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

篇6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村(居)民委员会、场镇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提高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迅速对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乡政府成立以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部门参与的组织领导机构,进行全面部署,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深入宣传,强化责任

各村(居)民委员会、场镇各单位是所属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任,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各单位要充分利用村二级广播站、手机短信等宣传工具,深入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避险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

三、深入排查,完善预案

各村(居)民委员会、场镇各单位要立即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充分发动干部群众,逐村逐社对全镇所有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在建项目、场镇、农村居民点、医院、学校、集市等人员集中地、重要交通干线沿线和砖厂采砖区进行拉网排查,要确保排查到位,不漏一处隐患点,不漏公路沿线每一个隐患点,不漏每一处重要在建工程。对排查出的隐患点必须做好相关预案,落实监测人员;对受威胁的群众,及时做好疏散、避让安置工作等应急处置工作;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一登记,并将排查情况报乡政府国土员办公室。

四、加强监测,强化预防

各村(居)民委员会、场镇各单位要对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加强监测,采取针对性的监测手段和方法,做好群测群防工作,切实落实监测人员搞好监测和巡查,并将防灾负责人和监测责任人进行公示。要加大主汛期巡查监测频率,要根据雨情情况果断实施提前预防避让,对重大地灾隐患点要进行24小时监测,一旦发生险情要及时发出预警、预报,果断避让,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加强值守,确保安全

各村(居)、场镇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坚持领导带班,落实专人24小时值班,每个隐患点都要自上而下的落实专人负责,发现灾情立即报告,迅速组织抢险救灾。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设立警示标志,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篇7

一、20__年1—5月份工作情况

1、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3月7日与省厅、省环境监测中心一同对我县白地镇、版书乡、俞村乡3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5月16日与芜湖第二水文地质队一同对我县版书乡、孙村乡、云乐乡3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5月9日连续几天雨水天气,电话通知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注意地质灾害监测工作。2、地质灾害危险点搬迁避让工作:与版书乡政府一起做好白杨岭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成立了项目协调领导组,对安置点现场勘查,按户照相、摄像、登记造册等,于3月底将有关资料报市局及省厅,版书乡政府对搬迁避让对象进行了公示。5月16日省厅安排省地质调查院对搬迁新址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5月17日召开了白杨岭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领导组会议,领导组成员单位全部参加了会议,听取了国土局、版书乡政府关于搬迁避让前期准备工作的介绍,研究了村庄规划、资金筹措、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落实了各项具体工作的责任单位,为完成今年的搬迁避让任务奠定了基础。

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工作:5月初,在汛前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20__年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下发实施。《方案》将我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按县、乡、村层层分解到责任单位、责任人,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公布了监测人、值班人员的联系电话及报警号码,同时继续实行重要地质灾害点县领导、县局领导包点负责制度。

4、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在省地矿局第二水文地质队与我局的共同努力下,我县20__—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于去年年底顺利通过省厅评审,并于今年5月经县政府批准实施。

5、县局应急工作情况:为做好20__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局召开了各乡镇国土所长会议,贯彻落实市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了汛期双休日地质灾害防治值班制度,要求值班人员要严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遇有大雨暴雨或地质灾害险情,全体干部必须全力以赴,服从统一调度。

6、各乡镇应急预案编制、落实情况:目前,蔡家桥镇、俞村乡根据《20__年旌德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已编制了辖区内重要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了报警信号和转移路线。

7、县委、县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于20__年5月17日召开了全县防汛抗旱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倪明芳局长在会议上回顾了我县20__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__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及工作重点、做好20__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几点具体要求。会上县政府与各乡镇负责人签定了《20__年防汛抗旱及地灾防治目标责任书》,同时我局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明白卡》、山区地质灾害防治要诀、致山区学生及家长们的一封信发放到与会者手中。

8、对17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逐一核实,对部分监测人进行了更换。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组织开展汛前地质灾害调查、汛期地质灾害巡查、汛后地质灾害防治总结工作。近期对县17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进行一次摸底调查,主要查有无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原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是否发生变化,各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是否健全,各项防灾措施是否完善,监测信息网络是否建立和健全,信息渠道是否畅通,有关防治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结合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进行巡查,在汛前、汛期、汛后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和专业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到现场勘查指导防治工作。

2、对全县17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和记录,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网络,在汛期保证网络的通讯畅通,逢暴雨大风天气电话通知各乡镇及重要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并注意做好记录工作。同时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发动各乡镇和群众发现、报告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3、针对去年台风次数较多的现象,今年我们将继续与气象等部门搞好协作,完善预警预报平台,做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同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预警预报系统,汛期通过广播电视、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提醒广大干部群众密切关注并防治地质灾害。

4、对于白杨岭村民组搬迁项目,积极协助、配合当地版书乡政府,切实履行本部门职责,确保完成今年的搬迁避让任务。

篇8

一、高度重视,贯彻迅速

为深入贯彻落实2020年6月30日全州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局及时组织学习了中央、省、州关于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会议精神,把全员思想和行为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州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聚焦重点,增强实效,注重广大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全面深入解读会议精神的目标路径和重点任务,为下一步工作安排部署依据。

二、强化责任,重在落实

按照电视电话会议的安排部署,全局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扎实抓好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2020年全局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思想重视,压实责任。充分认识到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层层压实责任,抓好落实,坚持值班值守,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及时预警、转移疏散,加强灾点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坚持一日一会商,一日一调度,一旦发生险情或灾情,领导要亲临现场、靠前指挥、科学指挥,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确保人员零伤亡。

二是加强监测,果断避让。借助专业技术力量对全县重点区域、人口集中区开展地毯式排查,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值班值守,加强巡查排查,临灾要科学果断处置,及时预警信息,提前主动避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强化培训,逐点演练。采取ppt讲演、典型案例分析、资料发放等方式进一步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基层自然资源系统工作人员、乡(镇)村组干部以及监测人员广泛的宣传介绍地质灾害临灾预兆、应急逃生技能及地质灾害防治等科普知识;并按照“一年一跑”的要求协助各乡(镇)完成有针对性、实用性的隐患点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预警信号、避险路线及避险场所,达到应急演练应有的效果,提高临灾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四是增强力量,强化保障。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以战代练,要随时能集中、调得动、开得出、联得上、救得赢。对现有应急物质和设备进行清理,查漏补缺,科学调度,全面应对地质灾害,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篇9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地陷、地裂、崩塌以及河道淤塞、塌岸。其中奋斗煤是地陷、地裂主要分布区,西山采石场主采区、铁路沿线山体是崩塌隐患的重点区域。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山体滑坡,规模较小。今年铁路沿线已发生山体滑坡达到了中型。其次公路沿线沙坑、铁路沿线的水沟、逊比拉河、北卧牛河及其两岸因大量采砂、采金,造成的河道淤塞及塌岸也表现较为突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难度较大,形成严重地质灾害隐患,并有加剧的趋势。

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以及历年汛期地质灾害的特点分析,我局确定了三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1、奋斗煤矿的地陷分布集中,地裂也明显加宽,个别处距生产生活设施较近给附近人民生活造成不安全隐患,列为重点预防区。

2、西山采石场主采区矿体开采落差达40多米,易造成崩塌或滑坡发生。

3、铁路沿线山体落差高,出露的上部覆盖的松散层(残破积层和全风化层)、岩石风化在汛期更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工作措施

(一)抓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落实。

为切实抓好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快速的落实“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任务,会后我局及时向县政府汇报了会议内容,重点强调了会议的任务和要求,并召开全局职工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贯彻会议精神和要求,汛期到来之前我们迅速做好了防灾落实工作。

(二)做好宣传

我们在汛期前、中都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加强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特别是“4.22”世界地球日,我们围绕“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的主题,采取电视字幕、宣传车、现场咨询等方式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哓,重点防御区要做到人人明白。

(三)、加强领导

编制了《20__年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县政府审批备案,同时编制了《20__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已报县政府和市局备案。

在“应急预案”中明确成立了__县地质灾害防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常务指挥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担任;副指挥由县人武部部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指挥部成员由各相关局局长担任。统筹规范和指导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对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应急分队等工作机构。

由于工作和人员的不定期变动,我们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机构,配齐人员,各负其责,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

(四)、完善制度

建立了《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并张贴上墙。到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检查,要求地质灾害重点防预区建立了相关制度、防灾预案、监测记录;地质灾害危险处建立了警示标志,做好群测群防,使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

(五)、责任到位

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把宣传工作做到矿山企业,把矿山企业业主及采矿工作组织起来让他们随时监测各自采区的汛情和险情,责任到人,发挥群防体系功能。重点监测和防治区,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定地质防灾应对和措施等,以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加大检查力度

在5月20日对全县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并整理备案,划分重点防治区,重点监测区,其中:__县奋斗乡煤矿地陷为重点监测区,我们在煤矿建立了监测点,负责对地陷异常的监测记录工作,北黑铁路清溪站174公里附近及平顶等沿线为重点防治区,我们与地方铁路积极沟通,通力合作,在汛期前开展以消除隐患为主的大排查和综合治理工作,小金沟砂金过采区,西山采石场、202国道__县至辰清段沿线废弃矿山和山体滑坡也被列为重点监测区,在各个重点隐患监测区我们都指定专人负责。对全县的采矿、探矿活动进行了全面检查,治止乱采滥挖破坏地质环境的现象发生。

(七)、争取项目资金

我局积极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个,即《G202国道__一辰清段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及综合治理》和《__县砂金过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向上级部门争取灾害治理资金,从根本上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同时加强重点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定专人负责监测、预报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宣传工作还不到位,宣传有死角。

2、有些防治点的防治工作还不到位。

篇10

*市地质环境比较特殊,降雨量相对充沛,导致*市成为一个地质灾害高发区,这决定了我们的任务是相当繁重的。根据气象部门和水利部门的统计,近几年降雨量下降,这是否会使大家产生麻痹思想?实际上这就是我想提出的第一点,那就是要提高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刚才可定局长已提及今年可能由于多年的欠降会导致雨量增加。虽然导致地质灾害的原因有很多,雨量过多也很容易造成,由于过量降雨导致地质灾害对*市来说相对比较特殊,所以各部门一定要克服麻痹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把地质灾害防治提高到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会威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高度来认识。要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贵州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暂行办法》,扎扎实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家回去后一定要把今天会议精神向主要领导汇报,纳入到政府的日常工作,落实到位。

二、结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狠抓因自然因素造成的重要地质灾害点的搬迁、治理方案的组织落实和实施工作

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目前掌握有837处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奋斗目标是从现在开始进行整体治理,规划通过15年的时间治理完毕。在去年的整治里,通过很多人力、物力的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里我必须强调这项工作只能向前推进,丝毫不能耽误。因为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决定我们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难度相对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一些矿山、矿区工作,由于不科学开采,滥采滥伐导致的地质灾害情况比较严重,我曾亲眼目睹降雨产生的泥石流埋没工人在沙土中的惨像。要想使工作取得实效,就要不断往前推进,我们的同志都是长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觉得总有做不完的工作,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因为很难见经济效益,思想上自然不重视或重视不够,所以我想强调的重点就是大家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里是高度重视了的,希望各区(县、市)政府和各部门也要引起高度重视,按照我们已经制定的规划方案逐步予以完成,按具体目标去实现。

三、要建立地质灾害专项资金,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本地财政预算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资金已经列入市级预算的,各区(县、市)也应列入。如何来认识资金投入问题,按原则上讲应是“谁制造谁治理”,但这只是总体原则,有的地方矿挖完了,地质灾害造成了,老板也都跑完了,再说政府在过去的一些工作中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无疏漏,客观上地质灾害已经造成了,那政府不去治理谁去治理呢?刚说过经费投入很难立马见效益,往往事后已形成地质灾害才去投入。现在有的政府这样想:与其预先投入这经费,还不如投入有效益的经费,但没有意识到现在不投入经费,一旦发生事故,抢救上所花经费可能会更多,不光让老百姓生命财产蒙受损失,财政上的投入也会更大,所以管理上必须加强。在处理这一关系时,特别是政府各级官员千万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大家要克服侥幸心理,否则就会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造成阻碍。一定要舍得预先投入经费,绝不能不辨证地思考问题,要事先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经费预算,避免造成地质灾害。

四、要认真贯彻实施《贵州省地质环境条例》

《贵州省地质环境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年3月1号已经开始施行,本条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性法规。这里我想强调的就是法律意识,“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既然国家、省已下发了正式条例,那么在有关法律的执行过程中,大家一定要依法办事,不能牺牲环境利益去满足当前的经济效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有血的教训的,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行政,依法办事。

五、强化领导意识,精心组织实施,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这里我再次强调,各级人民政府和各部门要按照*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的规定,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职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我市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康。这里就是要强化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责任是明确的”,刚才沈可定局长的工作报告里已阐述了哪级责任是什么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并且作出明确的安排。年初我们已签定责任书,希望有关单位有关部门根据自己的责任认真抓好落实。

篇11

***镇人民政府

(2019年4月X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汇报:

***镇地处长江南岸,全镇幅员面积101.52平方公里,境内属河谷浅丘地带。近几年,受强降雨及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影响,辖区内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一定损失。为此,镇政府下大力气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扎实开展地灾防治,主要做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精心组织,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一)坚持以防为主,着力巩固防治基础。坚持科学防治理念,去年全年先后开展5次巡查和3次“拉网式”排查,共排查出5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及253户883人,其中山地隐患点27处,库区29处,我镇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将56处隐患点纳入镇级预案管理,落实监测和预警人员,制作设立警示标志(牌),划定危及对象和撤离路线,明确预警和报灾方式,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140余份,健全“镇、村、社、户”四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了最基层的操作层面上。

(二)狠抓规范管理,着力健全防灾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会商、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应急预案、灾情速报、监督管理等机制,确保防灾工作“分工、任务、要求”三明确。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编制了《***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和《***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镇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片定点督导责任制,镇、村、社逐级签订年度地灾防治责任书,各监测人还向村委会出具《地质灾害监测责任承诺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责任。

(三)建立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联合防灾。国土所加强与镇应急办、农业服务中心、交管所等部门的协作沟通,建立了地灾防治QQ工作群,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信息共享。2017年,对片区地灾负责人、各村(居)责任人、地灾点监测人进行地灾防治专题培训2次,通过培训,明确了地灾隐患点的监测任务,监测记录本填写规范、APP监测软件上报要求,出现险情应急处置措施等,切实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强化宣传培训,着力提高防灾自救能力。一是组织机关干部、村社干部及地灾监测人观看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的专题片,以直观形式向干部群众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二是通过“4·22世界地球日”、及科普宣传月等活动,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等资料3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近100人。

(五)加强应急演练,提高防灾避险能力。镇政府联合***中学开展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2次,参演人数约120人。通过模拟演练,进一步健全了抢险救灾整体联动机制,积累了救援队伍的实战经验,增强了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升了公众自救互救技能。

二、突出重点,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一)着力“避治结合”,消除地质灾害隐患。2017年实施了烈火村1组马安石、关门石危岩,梧桐村1组中坝滑坡等3个区级地灾应急治理项目,投入资金77.77万元,2018年1月全部通过竣工验收。投资104万元的***镇新场镇库岸地灾治理工程即将开工建设,预计在2018年7月竣工。歇凉村3组油坊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治理工程已实施完毕。对还未治理的地灾隐患点,采取避让为主的原则,对垮土坡、茶树湾、青岗堡、杉树湾4处较为严重的地灾点群众详细宣传搬迁避让政策,讲解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危害性,动员其及时搬迁,并重新发放《搬迁避让通知书》,目前已有2户准备搬迁。

(二)加强汛期排查巡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在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测的监测网络的同时,组织力量对全镇56处地灾隐患点、在建工程开展全方位、全覆盖、拉网式、滚动式排查,以及应急调查和专业监测指导,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死面。完成28个区级地灾监测站点的告示牌、滑坡体界桩、撤离线路等设施的安装和建立,制定地灾点《防灾预案》28套。在镇财政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整合资金约3万元新购置物资一批,包含半导体高频扩音器、卷尺、雨衣和便携式手电筒等设备,完善了物资储备,增强了应急保障能力。

三、统筹安排,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一)抓规划统筹,锁定目标任务。结合***镇“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成镇、村两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注重以小流域或一个水文单元为基础,编制防治措施,制定防治方案,分年度实施治理,为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二)抓基础调查,明确防灾方向。对***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逐一开展风险评估,摸清成因、类型、范围和灾害现状。重新建立了《地质灾害安全管理台账》,分类建档、分类管理,实现了地灾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三)抓知识普及,提升全民意识。编制***镇地质灾害防治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对象、范围、内容和方式,并纳入了全镇的培训总体方案。

(四)抓科学监测,提高防灾水平。借助智能手机APP监测软件和预警信息平台适时向辖区内的干部、地灾监测人和群众预报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为有效防灾做好准备。

篇12

为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我局将按照市局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具体方案如下:

一、宣传培训主题

本次宣传培训活动主题为“识灾、避灾

,家喻户晓,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主要内容是对我县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乡(镇、街道)村监测责任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应急知识培训。

二、宣传培训目的

宣传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向社会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氛围,促进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宣传培训对象

本次宣传培训对象是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乡(镇)村地质灾害监测人、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的全体群众和成员单位负责人。

四、宣传活动内容及形式

本次宣传培训采取省、市、县三级结合,分类培训方式进行,以集中学习、室外宣讲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式开展,主要围绕识灾、防灾、避险自救、灾情报告等内容进行宣传。国土资源所要结合实际,室外宣讲要深入乡村、学校、厂矿、企业、旅游景区和在建工地等开展宣传活动。做到电视有影,报纸有字。

五、培训安排

(一)省国土资源厅主要组织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分管局长、科(股)长、基层国土资源所长培训,分2批5期进行。

第一批为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工作的分管局长和科(股)长,分2期进行。我县参加第2期培训,培训地点为太原。

第二批为基层国土资源所长,分3期进行。我县参加第5期培训,培训地点为临汾。

(二)我局主要负责对乡(镇、街道)所长以下工作人员、监测责任人、监测员、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负责人的培训。

以上培训,时间自定,总体培训要在7月中旬前结束。

六、总结评价

各有关股(室)、所要对宣传培训工作进行自我评价、认真总结、上报好的经验做法。

七、有关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各国土资源所要充分认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突出教育防范、超前防范,把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作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强化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篇13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近期我县出现持续降雨天气,根据预测,未来一段时间仍有降雨过程,土壤墒情增大,极易引发地质灾害,防灾形势严峻。特别是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县级机构改革正在推进中,各地要保持高度戒备,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现就近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结合汛前调查,加强巡查排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在开展地质灾害汛前调查的同时,组织开展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面巡查排查工作,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的作用,逐点落实防范措施,加密监测频次、加大巡查排查,坚持雨中巡查戒备,专人值守,做好各项防范准备工作。根据地质灾害灾险情发生情况,县国土局及时派出技术专家组赶赴现场调查,指导开展地质灾害防范工作。

二、密切关注雨情,主动预警预报。要与气象部门保持沟通与联系,密切关注雨情变化,超前研判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时向社会区域预警信息;要及时将地质灾害定向预警和防灾要求传达地灾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危险区内的群众,做到早准备、早预警、早行动。

篇14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四川省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standards ability Sichuan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s lack, the correspond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further perfecte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technical support unit, recommendation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carry out research, relevant standards to establish monitoring institution building, staffing and structure, funding and equipment support, business premise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curity measures, policies,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efficiency, speed up the preven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ten County construction pace", provide a solid guarante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ur province the management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geological disaster to a higher level,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geological hazards;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capacity building; Sichuan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TU761

四川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提高技术支撑与服务能力,对提升各级政府地质环境管理决策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机构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

根据已完成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全省有174个县(市、区)处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目前,还有 90 个县(市、区)尚未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监测及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机构。同时,地质灾害监测属艰苦行业,加之政策、环境等因素,近年来,已建的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困难。特别是广大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力量更显薄弱,严重影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旦临灾,严重影响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的群测群防以及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处置。

1.2 专业应急装备欠缺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我省已建的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在装备设备上不能完全满足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市(州)及县(市、区)级基层站,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调查、应急抢险及应急处置能力明显不足;加之地质灾害本身一般发生在山区、峡谷地带,交通、通讯困难,大部分基层监测站还普遍缺乏应急抢险救灾车辆及装备,不能满足应急调查与处置快速、及时的要求,影响政府救灾决策。

1.3 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系统不完善

目前,省内各部门、地区、行业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网络视频通讯以及突发地质灾害远程应急会商系统建设等需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起步状态,跟不上电子政务及信息化服务的步伐,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卫星应急通讯系统、无人机遥测等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手段还未能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精准度还有待大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现场快速反应、信息畅通,影响管理决策。

1.4 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究欠缺

受汶川特大地震及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明显增多的影响,传统的地质灾害调查、勘查、评价预测和防治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我省防灾工作的需要,加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应急管理基础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以及应急领域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显得十分迫切。

1.5 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不够

受地方财力限制,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以及防灾避险知识的宣传普及、应急演练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仍显不足,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偏远山区群众识灾、防灾、避灾意识不强,自救、互救能力不足,亟待加强防灾避险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普及,适时组织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

1.6 经费保障程度差

目前,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工作经费保障差别较大,尤其是市(州)及县(市、区)级站,既有全额拨款、差额补助、自收自支的,甚至有近40%县(市、区)级监测站未明确经费来源。同时,受地方财力所限,目前我省仍有大部分县(市、区)级政府未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基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及应急处置工作保障度低,影响了防灾减灾工作成效。

2 对策与措施

根据震后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建议紧紧抓住各级“十二五”规划和发展的有利时期,积极稳妥地推进全省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步伐,同时,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及有条件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政府提高监测站建设标准,力争在“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体系完备、机构健全、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装备先进、反应及时、处置有力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提升我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1 完善机构、配齐队伍

加强政策引导与扶持,健全各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落实队伍编制,抓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确保技术力量和水平,优化公平竞争及良性发展环境。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防灾形势,建议:省级监测站应不少于1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应不低于80%,高级技术人员应不少于20%,市(州)级站应不少于10人,专业技术人员应不低于80%,县(市、区)级站应不低于3人。

2.2 加大经费投入和保障力度

保障经费来源、加大经费投入是确保我省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建设、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保障。各地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应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鼓励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经济发达地区提高保障标准。

2.3 加强基地与装备建设

重点加强省级和市(州)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初步建成省、市(州)地质灾害远程应急会商系统以及视频通讯平台,逐步完善市(州)、县(市、区)地质环境监测站办公场地以及应急车辆、应急通讯、办公设备的配置。

省级站在现有装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省级远程应急会商指挥中心系统的建设,加快全省应急会商指挥系统网络集成和无人遥测飞机装备及技术人员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市(州)级站配备应急抢险车、卫星电话以及数码摄像照相机、便携式手提电脑和打印传真机等应急装备,并配备与省级站联通的远程应急会商系统以及单兵系统和应急动力保障设备;县(市、区)级站配备应急调查车辆、卫星电话以及相应的应急装备,同时保障必要地办公场地、设备及网络配置。

2.4 加强信息化建设

全省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和基础网络建设,以电子政务、网络数据中心、信息中心以及专业平台建设为依托。各级监测站的信息建设应当适应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加强信息网络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提高各级监测站信息化服务水平。

2.5 加强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

建议用一到两年时间,完成一轮监测站在岗人员的专业技术及业务培训。充分依靠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单位的专业优势,利用宣传培训、应急演练等形式,切实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场镇、学校、厂矿、聚居点及在建工程等人口集中地群众识灾、防灾、避险知识的宣传培训。积极探索防灾知识进课堂。

2.6 加强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与社会资金投入,多渠道加大筹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积极的财税政策,鼓励和支持在应急领域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3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防治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水平,是完善我省地质环境管理体系,确保各级政府提高地质环境管理工作决策水平和效率的先决条件。通过对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对策及措施建议。

参考文献

1 肖常贵.进一步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的建议[J].浙江国土资源.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