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17:36: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业务应用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大线网 信息化管理 票务管理系统
一、票务管理系统产生由来
传统方式的收益核对是利用原始纸质报表,通过大量的计算、繁琐的统计步骤,最终生成财务月报。票务收益计算量大、人工成本消耗大、生成报表速度慢,历史数据查找麻烦,管理方面不高效,这些都是人工核算方式下制约票务管理效率的瓶颈。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在票务管理领域的不断应用,改进传统票务管理模式,开发与之相适应的票务管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开发票务管理系统理念及功能应用
(一)票务管理理念改变
企业实现票务数据信息化,不仅是核算工具的变化,同时也是票务收益业务管理理念的变化。原业务流程的运转需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报表设计以原先的纸质报表格式为蓝本,用键盘输入代替手工填写,密码确认代替纸质签名盖章。通过系统程序完成对数据的统计、核算和后续处理,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便于各层级票务人员管理。
(二)票务管理系统雏形
以广州地铁为例,2006年首个票务管理系统主要由收益管理模块构成,通过车站对原始数据录入,接入清分数据进行对比结算,下发并跟进短款的补款情况,最终生成财务月报。大大提高了收益核算工作效率、处理速度和准确性,同时降低运营成本、人力成本。
(三)票务管理系统全面应用
2012年成功开发并上线使用新的票务管理系统,在首期系统的基础上完善了收益管理功能,增加了票务物品管理、票库管理、收益安全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新增主要功能应用说明如下:
(1)车站收益管理:将乘客事务审批管理、无效票管理、特种票黑名单管理、非标准币管理仍需通过纸质报表交接的业务通过系统实现电子化管理,并供各级票务管理人员查询报表。优化了一系列的流程,不但减少了纸质交接环节,同时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2)票务物品管理:通过系统实现对钥匙、备品、发票的台账进行出、入库管理;备用金配发、领用、回收、上交操作;硬币流失台账录入、提交、审核操作,供各层级人员查询报表。自广州地铁1997年开通以来,票务物品管理依靠着纸质单据、报表、台账进行管理。为了体现现代信息化管理,2012年在票务管理系统新增加物品管理模块,对于车站与车务部的票务物品之间交接,以及车站与财务部的备用金交接环节实现了电子化流程,减少了大量台账的填写,避免了由于交接时间过长,原始纸质资料的丢失或销毁,导致难以追溯原始交接记录情况。
(3)票库管理:通过系统实现站间调票及上交车票组车票入库操作,供各级票务管理人员查询票库管理类报表。目前车站通过在系统操作站间调票的调出、调入数量确认,实现了确认当天售存日报自动入账功能,达到车站车票数量出入库同步,避免了由于人工错录或漏录导致车票账实不符情况。该模块也同时解决了上交车票组车票数量确认保存后自动计入综合中央计算机系统的步骤,减少了操作人员手工重复记账的工序。
(4)收益安全管理:根据问题类型进行录入、核对及处理,供各层级票务管理人员查询台账,以便及时跟进问题和整改,提高管理效率。以票务运作问题处理为例,问题提报人根据问题类型进行提报,并列明需车务部处理回复形式,由车站、车务部填写处理意见,反馈给提报部门,提报部门后续跟进问题的核对及结算工作。业务主管部门定期可根据问题的性质设定违章,系统自动纳入考核违章情况月度汇总表中。将之前的两个操作合并为一整项业务流程,大大减轻了月度汇总的工作量,及时发现问题,跟进整改情况。
(5)系统管理:由各层级系统管理员通过票务管理系统对所管辖的部门用户进行信息化管理。结合自身运营管理特点,积极运用票务管理系统,提高了各业务单位工作效率和数据分析精确度,为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对提升运营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系统提供的各类统计报表共177份,能满足现阶段的日常票务审核分析工作,使得全线网整体票务运作有序可控。
按照现行的管理方式,综合票务规章执行情况、票务指标完成、设备状态等情况,评估各运营中心票务运作情况。深化总部组织变革的要求,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推进核对优化管理。2014年对新票务管理系统核对功能进行优化,在确保票务收益安全的前提下,将全面核对操作变更为以系统自动核对为主,人工操作为辅的核对方式。
三、票务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系统功能与企业发展匹配问题
大线网不断地发展,持续进行优化票务管理和运作模式,不断地完善、优化系统功能,使之匹配线网发展需要,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下面以广州地铁实例予以说明:
(1)由于物品管理业务流程的改变,2011年提报的票务管理系统项目中关于该模块的需求实现功能与现阶段操作不能完全吻合,难以完全代替纸质台账,未能很好地实现信息化管理。目前在操作界面与功能方面需进一步完善,以更贴近现场操作。
(2)目前票务管理系统的乘客事务审批业务流程只限于本运营中心的事务审批,跨中心异地车站办理审批业务仍需按纸质审批表办理,烦琐的审批流程不利于工作效率提高。
(二)建立全面数据平台问题
现代管理中出现的各个应用系统本身具有独立性,为更好地体现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协调每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设计为统一的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以避免各系统相互独立形成信息孤岛,体现信息全面性,使投资效益最大化。
(三)人员操作问题
票务管理系统具有使用人群广,业务内容比较细,涉及的操作界面、报表数量多等特点,各层级票务人员在功能操作、报表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为后续开展票务审核分析、管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后续工作开展及展望
在大线网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线路开通,票务管理系统作为票务业务的数据源头,要为业务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必须不断地优化完善。
(1)为更好地应用票务管理系统,提升票务管理水平,保证收益安全,急需完善现有规章制度、业务指引,规范各层级票务人员的作业行为。作为总部票务职能管理部门,应全面掌握系统现有和改造后的功能和流程,做好现场应用情况的指导、监督、检查。
(2)根据票务业务管理深度的延伸,结合现有管理模式,持续完善系统功能、优化系统操作流程,开展科学有效的信息化管理,解决管理难题。
(3)依托清分、IT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票务管理系统、票务数据分析、票务监控评估共享平台,为票务建立快捷、有效的管理体系提供有力的手段。对系统收集的基础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加工,提供精准的统计分析数据。
(4)加强操作人员的功能培训,要求熟知操作流程,掌握系统报表的设计原理及取数逻辑,便于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应用票务管理系统报表数据开展票务管理,使票务运作更顺畅、更高效。
票务管理系统在广州地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票务信息化管理成功应用的经验,将为地铁同行提供管理借鉴。
(作者单位为广州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朱贵钦.地铁票务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4(35).
【关键词】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管理;应用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是贯彻“SGl86”工程总体部署,落实国家电网营销信息化建设任务要求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营销集约化管理的基础和保障,是实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另一方面,“大营销”体系的建设实施,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营销工作中存在的管理链条长、管理层级多、服务资源分散、业务流程繁琐、运行效率不高等问题。公司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成功上线以及“大营销”体系建设的成功实施,使营销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基础数据完整准确、管理职责更加清晰,是对公司营销工作的一次改革和洗礼,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应用目标
“SGl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包括新装、增容及变更用电、供用电合同管理、抄表管理、核算管理、电费收缴及帐务管理、用电检查管理、95598大集中、资产管理、计量点管理、计量体系管理、电能信息采集、市场管理、线损管理、能效管理、有序用电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客户联络、稽查及工作质量、客户档案资料管理类342项业务。在实际应用中,不但要熟悉本职工作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而且要熟悉系统流程、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正常,各流程环节工作人员都能进行熟练的操作。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机构
根据“大营销”建设实施方案,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设置主任一人;专责设置分别为电能计量、供电所管理、电费电价、营业业务、稽查与优质服务、安全与市场、绩效与综合事务;设置营业班、电费班、用电检查班、稽查信息班、计量班五个班组。
根据组织机构人员及班组设置及相应职责,对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的人员角色、工作流程等进行严格设置,使系统与实际达到完全一致,强化了各业务环节相应人员的责任,保证了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各工作流程相应环节的通畅流转。
(二)工作流程
1 业扩报装管理
新装增容与变更用电合称业务扩充,也叫“业扩报装”,简称“业扩”,是从受理客户用电申请到向客户正式供电为止的全过程。包括高压新装、高压增容、低压居民新装、低压非居民新装以及暂停、改类、计量装置故障、销户等三十余种业务类型。
“大营销”体系的建设,规范并简化了业务流程,从35千伏及以下高压客户和低压客户的业务受理到方案制定、答复供电方案、签订合同,一直到竣工验收、停送电管理、资料归档,实现了业扩报装工作程序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简化了用电手续,缩短了业扩报装周期,从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2 计量资产管理
计量资产管理包含配送需求、装用前检定/校准、配送执行等多种业务流程。目前已实现电能计量设备从新购入库、校验、资产流转到报废归库的全过程跟踪监控管理,对每一块设备的参数、运行状况可以实时跟踪,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实际使用率和管理水平。同时,根据“大营销”组织机构人员设置以及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权限配置,严格按照“大营销”相应的计量班长、副班长、技术员、主责等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对计量资产的入库、配送到拆回入库做到系统与实际一致,实现计量资产全过程管理。
3 抄核收管理
抄核收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工作,也是营销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自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上线及“大营销”实施后,抄表核算收费流程趋向规范化、流程化,要求抄表员在规定日期对电能表进行实抄,到户实抄率达100%,且要求所有操作均需走系统流程,抄表管理包括抄表段管理、抄表机管理、抄表计划管理等。
核算管理是从电费计算到电费审核最后形成应收的全过程管理,是供电企业保证电费回收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同时也是电费管理的中枢和核心。功能包括:电费计算参数管理、电量电费计算、审核管理、电费退补管理、费控管理等。
收费账务是通过开展坐收、走收、代收、代扣、卡表购电、网上缴费等多种收费业务,及时回收客户电费和业务费;遵循有借有贷、借贷相等的会计记账原则建立电费账务管理体系;同时加强欠费管理,明确催费责任人,建立欠费风险级别管理、按照统一的催费管理策略进行催费,提高电费回收率。电费收缴及账务管理包括客户缴费管理、业务费缴费管理、营销账务管理、欠费管理、卡表售电管理等。
(三)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支持保障系统
1 思想重视、领导关注、措施到位
思想重视是干好任何工作的前提个保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发展对用电业务开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切实认识到发展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信息化工作良好开展的认识。
2 开展营销全员“大培训”
培训是广大员工熟悉、掌握系统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系统运行初期,大家对系统功能较为陌生,后期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也需要业务人员及时掌握,这些都需要认真做好培训工。
公司对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培训工作高度重视,除了上级安排的集中培训积极安排技术骨干人员参加之外,而且还按照组织机构的职责层层组织相关培训,保证不仅管理人员熟悉系统功能,基层班组人员也掌握操作方法,并把是否掌握系统功能、是否能够顺利操作作为职工上岗的必要条件。
公司充分利用电教室进行培训,使培训人员达到人手一机,对系统功能认识更加直观,印象更加深刻,操作演练更加真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3 深化营销信息系统集成应用。
通过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与95598服务平台的信息集成,实现各类95598客户诉求电话的业务受理与高效处理、反馈与回访;通过营销业务应用与营销稽查监控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对营销营业、电费、收费、计量等核心业务与服务质量的在线监控;通过营销业务应用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公专变自动抄表、分台分线线损统计、用电现场异常监控等应用,为“大营销”体系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4 严格执行考核管理办法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根据考核管理办法进行严格考核,极大地调动了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应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实际信息填写,严格按照工单要求处理,有效避免了工单超时、违反数据核查规则、电费发行错误等,同时对违反管理办法严重的处以调离原岗位或下岗培训的严厉处罚,有效保障了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
三、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实践特色与亮点
(一)“干多大事给多大权”,做到责权相符
根据“大营销”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配置,坚持“权限最小化”原则,在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配置相应的工作流程并赋予人员工号相应的角色权限,做到了“责权相符”。“大营销”体系的建设,规范了各工作岗位及相应职责,从而为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中工单的处理做到了“有法可依”,各环节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避免了互相推诿塞责,或因权限过大导致工单被其他人锁定而造成工单超时,同时,出现责任追究时,责任人一目了然。
(二)培养多面手,层层把关“大营销”的实施,使职责分工更加明确,但在营销管理中,虽然各业务相对独立,但不是绝对独立,而是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业务人员除了要熟悉掌握各自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学习其他一些业务知识,尤其是营业业务、计量等专责,更要是营销业务的多面手。
(三)加强沟通,提高系统应用水平
每月电费发行完毕、形成各种报表以后,客户服务中心都召开一次由主任主持,分管经理、各专责和班组长参加的针对本月的营销分析会,对在抄表、业扩、计量、核算、电费、95598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总结分析,进行沟通。大家畅所欲言,把问题摆出来,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不但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共同学习,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营销业务系统应用水平。
(四)规范基础档案管理,夯实营销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营销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存在问题,自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上线以来及“大营销”体系的实施,公司开展了“营销一张网,县乡一体化”的活动,规范基础档案管理,建立数据常态核查机制。明确了系统管理员为专责、各营销员为本部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每周利用系统核查规则进行核查并修改。
(五)拓展服务模式,创新缴费方式
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强大丰富的接口功能,为各种缴费方式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保障。为方便客户缴费,提高电费回收水平及客户满意度,结合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公司对电费缴费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积极拓展电费缴费模式,在原有坐收、走收、银行代扣的缴费方式上,先后推出自助终端缴费、手机缴费、无线缴费终端(移动pos机)缴费、网上缴费、银行代收等多种电费缴纳方式,各种缴费模式优势互补,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缴费方式,在家里、在村里、在小区里、在银行网点或用手机随时随地缴纳电费。
四、具体案例分析
在一次营销分析会上,电费班班长提出城区供电所工商局小区的线损有些偏低,不知道什么原因。该台区抄表例日为每月21日,并且台区与用户都安装了采集终端,数据都是通过终端远程集抄上来的,没有发现异常。为此,大家展开了讨论,有的说可能是线路的损耗小了,有的说我们的管理水平提高了,有的说电能表计量不准确,还有的对集抄数据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通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再核对一下集抄数据。
由此,我们改进了工作方法,一是用电信息采集人员时刻关注终端在线情况,尤其是抄表例日是当天的终端,发现不在线及时处理;二是核算人员发现数据异常时及时通知抄表人员,核对集抄数据,若为集抄错误,立刻到现场抄录,保证线损等各种数据的准确性。
五、应用效果
“大营销”体系的实施,使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各功能模块在公司得到了全面展开和深化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各岗位人员配置及责任权限界定明确,对工作流程各节点的进度及服务质量晴况可进行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的操作应用更加熟练。
业务流程的规范简化,提高了工单准确性、规范性,减少回退率、终止率,大大缩短了公司业扩报装、变更的时问,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对外服务水平。红外抄表、远采集抄等自动化抄表覆盖率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抄表数据的准确率,工作人员对系统的熟练应用,提高了抄表录人工作的准确性及整个抄、核工作的效率。计量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基础档案信息的严格管理、缴费方式的多样、便捷,以及电费账务更加清晰、各种数据报表更加准确可靠等等,不仅提升了公司的供电服务能力,也积极推进了公司营销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近年来,国内外各企事业单位都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业务流程优化、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结合中国石油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中国石油出台了统一的“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F5(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项目便是“十一五”信息技术总体规划中的一项,目标是建立集成的监控管理平台和统一、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提高中国石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可靠性和性能,从而保证中国石油各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性,彻底改善IT服务的管理水平,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IT服务支持成本。
被动的传统IT运维管理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调查发现,在导致IT基础设施出现故障的原因中,源自技术或产品方面的因素其实只占了 20%,而因为运维管理方面的原因则占到80%,可见IT系统运维及管理是相当重要的。企业每年对IT部门投资都不少,但是得到的效益却没有体现,问题仍然时常发生,感觉好像所有的投入都打了水漂。
企业的IT运维部门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部门,因为IT运维就是在后台默默地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只有在问题发生的时候才想到还有IT部门的存在。这种现象是由于IT运维管理还处于传统模式,即无相应的运维监控软件或者是仅仅单独使用某项监控软件而没有联合使用。这种传统的IT运维管理是被动的管理,是孤岛式的管理,是与业务应用没有联动的管理。
1.被动管理
传统的IT运维管理是救火式的管理。通常是用户先于IT人员发现问题,然后再找到IT部门要求解决问题。这是由于传统的IT管理采用人工方式管理基础设施,网络管理是从各种IT基础设备出发的,仅仅是保障各类IT设备如服务器、数据库、存储设备、交换机等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不采用任何管理软件,仅仅靠运维人员定期轮询,或者执行某项命令来检查设备,在系统规模较小时,只要参与运维的技术人员足够负责,人工运维方式是可以满足日常运维需要的。但是,当应用系统达到一定的规模后,这种运维方式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轮询一遍要花费几个小时,这样,轮询周期越长也就代表越需要更久才能发现故障。这种被动式管理IT导致有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
2. 无关业务、孤岛管理
有些企业虽然采用某一种或几种监控软件来监控IT基础设施,但这些监控软件都各自独立运作,没有进行对业务的整合监控。如果用户投诉业务应用不畅通,很难定位故障源,到底是网络、应用程序、数据库还是其他后台系统出了问题,或者是各部门踢皮球,都说自己所负责的设备正常?
好一些的IT主管会把各个部门集合到一起开会,讨论问题根源。传统的IT运维管理方式是各类设备的管理各自为政,丝毫没有关联性。处理故障不便于追根溯源。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在专业应用系统赖以生存的各基础设施支撑单元上很难做到专、精、准的多面手角色,加之由于管理范围的界定和监控手段的限制,运维人员很难直接判定问题是出在基础网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还是应用系统自身,故障难以定位将直接导致业务恢复时间的推迟,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服务质量。
将IT运维与业务相关联
IT运维是在后台默默地保证各项业务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IT运维工作是无形的,怎样把这种无形的运维变为有形、甚至量化,这就要把IT的运维与业务相关联。传统的IT运维管理中,基础设施的运维工作不能和业务相结合,仅仅是在设备管理的层面上。这就导致IT管理的成绩没有体现。想想看,如有业务应用不正常,那网络或者服务器之类的任何一种基础设备的正常运行又有什么用呢?业务应用是“1”,设备是“0”,没有了正常通畅的业务应用,那其他的都是空谈。只有在业务应用畅通的前提下,基础设施管理才有意义,才能体现IT运维管理的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帮助企业IT:部门了解用户使用感受,关联真实用户感受和系统性能,指导问题事件定位和原因诊断 。
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首先是基础架构建设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采购一些硬件和应用软件。随着采购的不断扩大,企业的IT组件不断完备,IT系统初具规模,这就产生了IT运维和管理的要求,即网络和系统监控(NSM)阶段,监控网络连通性和系统可用性,此阶段主要还是对IT设备的监控。随着企业业务日趋复杂,IT系统进一步扩大,这时就产生了对IT服务流程进行管理的需求,上升到第三阶段,即IT服务管理(ITSM)的阶段。以上三个阶段都是IT间接产生业务价值的阶段,对业务的顺畅起辅助监控的作用。
企业业务系统对IT系统依赖的不断增强,企业开始关心IT服务对业务带来的影响,强调从业务目标角度出发来管理IT,也就是到达第四个阶段――IT与业务融合的阶段,即BSM(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业务服务管理)阶段。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目标对IT服务进行调整,以确保IT能够支持业务目标,从而直接产生业务价值(如图2所示)。
如今各类重要的IT应用系统相继在中国石油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IT应用系统的可用性尤其重要,例如ERP、OA、邮件、门户等各类重要的系统如果出现中断,都会给企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所以除了需要对各类应用系统部署冗余的设备以备保证其高可用性,同时也需要对应用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并且进行关联管理。业务系统的可用性是由底层的各类基础设施的状态所决定的,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业务模型,将与某个业务相关的底层IT基础设施关联起来,该业务模型能够有效地定位故障根源。这样ERP的管理员只需要关心ERP业务的可用性,而没有必要去关注每台主机的性能参数和启动的进程,不但大大节约了运维时间,而且也提高了运维效率,使故障持续时间大大缩短了。
基于BSM的IT运维
当前中国石油IT运维管理的需求就是从业务出发,建立基于BSM解决方案的新型IT运维。
新型的IT运维管理系统要做得到的就是基于BSM架构的业务管理。
首先,要实时掌控最终用户对IT服务的使用体验,根据制定好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来管理业务服务的质量,这样就可以根据业务影响和SLA来对IT服务进行管理。
其次,通过端对端的应用交易时间测量,实现业务要求端对端的可见性;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测量业务服务的响应性能,主动帮助运维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以便在问题对用户造成不利影响之前,及时得到隔离、诊断和修复,把它们对业务的干扰降到最低。
第三,提供业务服务、应用及底层IT系统构架部件之间的映射关系。这种解决方案通常会基于一种称为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配置管理数据库)来实现。通过服务依存关系映射技术,来展现业务服务、应用和底层IT系统构架部件之间的动态关系,这样就增进了对各种IT元素的掌控和理解。
第四, 借助业务服务与IT基础设施的依存关系,对告警事件进行管理。当IT系统的组件产生告警时,结合收集上来的底层的IT系统告警事件,对它们进行过滤、关联、聚合,根据对业务服务影响的严重性,来进行排序处理。
传统意义上的CMDB是服务流程中的一部分,是ITIL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在以业务为核心的IT运维中,CMDB也是业务建模的主要工具。CMDB通过自动发现工具收集和一定范围的IT基础架构基础信息,包括配置项和关系,建立IT基础架构模型;并通过端到端的业务服务拓扑图来可视化展示业务系统所有部件和关联关系。
把这四方面的功能整合起来,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衡量业务影响和风险;自动发现业务服务、应用和底层IT系统构件,并建立依存关系;理解用户感受,监控用户业务响应时间 ,在用户受影响之前发现问题,以求满足下列功能:
1. 通过基于角色的业务视图,提供业务流和服务的可见性;
2. 从最终用户的角度来衡量业务影响和风险;
3. 设置和检测业务过程的SLA,了解应用性能对业务的影响;
4. 24×7小时端到端监控,从浏览器到后台实时监控所有交易;
5. 理解用户感受,监控用户业务响应时间 ,在用户受影响之前发现问题;
6. 主动发现和按优先级管理关键业务问题;
7. 通过自动把业务和底层运营信息建立关联来缩短平均问题修复时间;
8. 自动发现业务服务、应用和底层IT系统构件,并建立依存关系;
9. 通过联合的CMDB,来为IT环境提供一个“统一的真实数据”视图,这样就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主动的、以业务为中心的BSM解决方案,帮助用户极大地改善业务服务的性能和可用性,降低服务突然中断带来的风险。
提升IT部门的作用
以前,IT运维部门救火队式的混乱状况导致无法判断IT运维总体表现的好坏。而IT部门又是公认的成本中心,这就导致了在很多企业中IT部门总是承受着很多批评,IT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不高。
【关键词】iPad VPN Teamviewer Citrix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195-01
随着近些年集团及长城诸如合同管理、ERP、协同办公等各类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公司的生产经营等各项业务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基于浏览器的网络应用,同时日常工作中许多管理者有越来越强烈的移动办公需求。而苹果公司的便携式iPad平板电脑的推出,说其为IT产业带来一场革命也不为过。随着苹果lOS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基于此系统的各种不断创新的应用的出现,iPad的商用价值越发凸显出来。由于iPad只有B5纸大小,厚度1CM,总量不过600多克,即使相对于所谓的上网本也有无可比拟的便携性。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接入公司内网后,iPM可以实现对各业务系统的访问。对于某些必须由Pc完成的工作,其实也可以通过在电脑和iPad安装远程控制软件,实现用iPad对远程电脑的间接操作。
本文讨论的预期目标就是利用超便携的iPad结合VPN技术、远程控制技术、虚拟桌面技术,实现随时随地对公司网站上各类业务系统的访问和管理,满足经常外出的各类系统使用人员的移动办公需求。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说的基于iPad的应用完全可以在iPhone上实现,只是手机上的应用体验远不及大屏幕的iPad。
iPad到公司网络的VPN方式访问
1、公司内部VPN服务器的建立
通过我们向辽河分部网络负责人申请,由其为我们开通了一条公网IP到内网IP的端口映射,由此我们在内网建立的一个VPN服务器可以在外网进行访问,这一步是整个工作的基础。
出于节约考虑,我们利用一台闲置的普通Pc机作为VPN服务器,在其上安装了Windows2008Server操作系统,启用操作系统自带的PPTPVPN服务,并做了相应的配置,由此一通外网的VPN服务器架设完成。
2、iPM上的VPN配置
进入通用一网络VPN,配置如图(图-1):
配置完成后点存储,并打开VPN开关。此前如已接入Wifi3G网络,那么打开VPN开关后即可接入CNPC网络,通过iPad的浏览器进入公司门户,左上角的VPN标志表示当前已接入vPN服务(图-2),此时可访问并操作公司邮箱、协同办公、合同管理、网上报销等各项基于网络的业务系统。
而且iPad支持在浏览器里直接浏览Word、Excel、Txt等格式文件,这样我们可在iPad上直接查看通知中的Office文件。此外作为网管,利用iPad还可实现远程管理公司交换机和桌面安全管理系统:
利用iPad远程控制公司内的电脑
由于某些特殊应用在iPad上无法直接实现或功能受限,此时可以通过在单位电脑和iPad上分别安装远程访问软件的服务和客户端,实现iPad对远程桌面的完全呈现。例如分别在电脑和iPad安装TeamViewer的Windowsel]IOS版本,通过TeamViewer账号即可实现iPad远程访问单位电脑。此种方式的原理是iPad只是呈现远程电脑桌面的实时图像,并不是真正传输电脑和iPad的实际数据,所以安全陛很高。
利用Citrix虚拟桌面技术实现内网访问(图-4)
Citrix是世界领先的虚拟桌面技术,将Citrix Receiver用作轻型通用客户端,能够通过任何Pc、平板电脑和智能电话访问桌面和企业应用。目前我们上级信息部门已部署Citrix服务器,iPad安装Citrix Receiver后登陆申请的账号我们可以实现对公司基于Web的服务进行访问。经过测试通过这种方式访问内网Web应用及远程桌面的用户体验效果非常好。
iPad通过Citrix技术实现内网访问图示:
一些说明和展望
[关键词]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65-01
一、电力营销管理系统:适用与地、市、县供电企业处理具体营销业务,包括市场管理、业扩报装,抄表计费、收费与账务、电能计量、用电检查、综合管理。
(一)业扩报装的管理。业务扩充是指供电企业受理用户的用电申请,根据电网的供电能力进行审批和办理各种手续,对用户用电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直至最后装表接电的整个过程。
(二)客户档案管理。客户档案是对电力企业中用电客户的信息进行管理的,其功能是建立并维护一套与供电业务关联的能够反映客户最新信息的档案。
(三)电费核算的管理。电力营销从业角度分析主要是围绕电费开展工作的,电缆核算系统主要解决抄表、核算、审核这三方面,尤其是核算部分是重中之重。核算部分在充分总结各地业务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规划数据,保证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强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四)电费收费管理。电费收费管理具有应收实收自动进账,自动制作记账凭证、自动违约金计算等功能。同时,本系统还具有独立的账务查询模块等。
二、目前电力营销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
这主要表现在没有较为全面的使用范围,目前仍有部分电力企业只是在一些业务最终和工作量最大的部门完成了计算机管理技术,还有很多部门仍在使用手工来操作业务,在传递报表、业务手续和工作票时,各部门独立无序的工作不利于企业的管理。
(二)应用软件的功能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县级供电企业所应用的软件基础上都属于单机系统,各业务之间没有关联。
(三)用户服务理念较弱
信息化的建设让企业的工作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用户的需求并没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企业营业的方式比较单一,未将已存在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很好的利用起来,让营业效率得不到提高。
(四)网络基础设备薄弱
因为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未能建立一个较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在一般的情况下,即使有一定的网络布局,其传输的能力也比较有限,且让业务的处理能力与资源实时的共享受到限制。
(五)系统扩展性不高
随着电力市场和用户的日益增加扩大,企业必须让自身的经营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由于信息化建设与调整的脚步未能同步,造成长期运行的信息系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业务增长或者改变的需求,如果对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或者重新开发只会让企业的运营成本进一步增加,造成一定的浪费。
三、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
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体系是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是将电力的营销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的一项综合性信息系统。
(一)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体系主要适用于供电公司用来处理具体的营销业务,其中包括了市场管理、抄表计费、业扩报装、电能计量、收费与账务、用电检查和综合管理等。
(1)业务扩报装工作管理。业扩报装指的是供电公司接受并处理用户申请用电,按照电网实际的供电力度进行办理和审批各项手续,对用户的用电工程实行实施的检查与验收,直到最终的装表接电这样一个整体的过程。在业扩管理中主要的模块包括营业受理、定立供电方案、电力营业收费的管理、工程管理、合同管理及综合管理的模块等,包含了业扩管理过程中全方位的业务。
(二)客户信息管理。客户档案信息管理指的是电力公司对电力用户信息的管理,其主要的功能是创建与维护一整套和供电业务有关的,可以完整的反映出客户最新的信息档案,能够准确的、及时的反应用电客户供用电信息和变更信息,为电能的计量单位对客户计量装置的管理、电费部门对客户电费的抄、核、收管理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客户档案的主要内容有:客户的基本信息、配电设备信息、历史电费信息、历史收费信息、业务变更信息等。
(三)电费收费管理。电费收费管理电费及代征款的应收、实收和未收、违约金等收入,管理电费及代征款会计明细账、现金帐、银行账、总账等会计账,具有应收实收自动进账、自动制作记账凭证、自动违约金计算等功能。同时,本系统具有独立的账务查询模块,有关领导可通过计算机查询最新电费回收信息,掌握电费回收情况;业务人员可以在营业场所查询用户欠费情况,以便配合电费回收办理业务手续;用户服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解答用户电费账务问题等。其他管理系统各模块提供了电力企业相应的业务操作流程。
(四)进一步牢固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四、解决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光纤软件的功能
(三)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后扩展性
五、供电企业供电服务前进发展方向
(一)供用电合同实现信息化管理。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供用电全同管理子模块”,以网络技术支持系统为管理平台,以公司为核心,各分公司为操作终端,形成网络化的合同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具备合同起草、审批、归档、监控、部门管理、查询等功能。对降低企业成本、加速营销现代化、实施法制化管理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建立供用电合同审核制度,除居民供用电合同之外的所有供用电合同,全部使用OA进行审核、审批,使合同管理实现法制化、规范化、自动化运作。
(二)客户信息实现数据化管理
客户资料管理是营销管理的基础环节,将VIP客户信息形成数码图片,配合文字说明和用电数据,使客户信息直观、清晰、方便对客户信息的介绍、了解和查询。同时通过分析客户信息,查找客户用电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客户侧用电设施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用电监察,检查工作,实现客户信息数字化、微机化和科学化管理,逐步拓展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客户信息资料分析、评估。
(三)电能计量封印实行信息化管理,创新建立电能计量封印管理系统,实现铅封、封钳、使用人、电能计量装置加封位置的实时管理,实现对铅封从入库、发放、加封、拆除、废旧回库、销毁的全过程管理;系统有效强化铅封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快捷的电能计量铅封网络管理。
结束语
电力营销现代管理体系主要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作为基础,对电力营销的业务进行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与传递,并向电力用户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让电力企业能够真实的、准确的、及时的对市场的变数做出反应与预测,为企业的业务决策提供一个可靠、科学的依据。应引起极大的重视和落实好。
参考文献
[1] 刘秋华,电力市场营销观念和营销策略初探[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0(2).
[2] 刘娟,浅谈电力营销业务信息化管理模式。科技风,2010年11月.
经过十多年的档案信息化发展,我国主要发达地区对档案信息化的提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深度、广度与力度,通过集成不同的现代技术,出现了不同层次的档案管理系统(AMIS),涌现出一批数字档案馆、电子档案馆,基本实现馆藏数字化、利用网络化、控制智能化,逐步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目录管理和全文管理条件下的纸质、声像、实物和电子文件的归档,有的还实现了网络化电子文件归档。但是,归档管理模式并没有根本性突破,主要表现在无法对档案的质量进行全面、系统地实时监控和综合评价,如各门类载体材料收集是否齐全完整,内容是否真实有效,整理是否规范,归档是否及时,以及各部门的归档难度、归档数量等。即便是各个等级的档案目标管理考核,也只能对已归档的材料进行抽查。显然,传统的归档模式对于如何提高归档效率,实现对文件形成与归档的过程、时间和质量的实时监控,以及建立对归档人员激励评价的科学管理机制,仍缺乏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
当前AMIS基本上是对已有档案信息的管理、利用、编研等环节进行管理,而对档案界反映比较强烈的“采全率低、采准率低、及时性差(即档案收集不齐、质量不高、期限不准、归档滞后等)”等问题无法处理。由于档案的收集范围、保管期限对不同单位具有特定性,一般档案管理人员难于把握,使得大量的原生信息源未能收集保管,直接影响了档案的收集、著录以及今后提供利用的水平。
目前,在档案整理的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或检查,才能达到理想的整理效果,也就是说一个单位的档案要想整理得好,就必须需要一个高素质的档案人员,做到仔细、认真,并且必须非常了解单位的业务运作。
二、应用业务规则技术的解决之道
针对国内档案管理现状,广东万维博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自有系列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AMIs)产品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一套“基于业务规则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平台”,该平台除具备一般AMIS的档案管理、利用、编研的功能外,重点研究了基于信息资源规划,依托业务规则库的档案信息资源收集管理体系:通过信息资源规划确定各立档单位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并将其抽象为档案业务规则库(Archives Business Rules Database,简称ABR),同时也将档案主管部门与指导部门的规范、制度、标准等也整理到ABR,通过强大的推理引擎(RM),对已有的档案信息数据(AID)进行分析与推理,作出相应的判断,以帮助立档单位达到“档案收集齐、保管期限设置准、档案著录规范”的目标,同时也为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起智能化的网上监督指导系统、绩效评估系统和上岗人员自学习系统等。也可通过基于档案知识规则库(ABR)和推理引擎(RM)构建的档案信息雷达自动从相关业务系统收集档案信息资源。基本实现以下功能:
1)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档案业务规则库(ABR),利用规则引擎,贯穿整个档案轨迹的全过程,控制档案收集、整理的质量与数量;
2)构建档案信息雷达,利用档案业务规则库(ABR)。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自动收集立档单位的各种业务数据:
3)建立新型的档案移交、接收模式,做到档案实体正式移交前进行相应的非现场预检查,保证档案接收质量并减少后续的著录量与数字化加工量:
4)建立新型的档案监督指导管理体系与绩效考核体系,实现远程指导、远程考核。
5)建立新型的档案自学习系统,提供档案上岗人员接受培训的新途径,并找到传承资深档案人士知识的快捷方法等。
三、主要研究内容
1、档案业务规则库(ABR)的建立与管理
与档案业务相关的规范、制度、标准等内容,称为业务规则(Business Rules,简称BR),特别是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的档案收集、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等。
每个立档单位都有不同的规则,每个资深的档案从业人员都有不同的经验总结,在档案指导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定期加入相关规则,规则在不断地更新。档案业务规则库分为三类,是将档案各项专业知识分门别类融合。
1)针对外部的业务规则库:以《档案法》为主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等;
2)针对结构化的内部规则库:对综合档案以立档单位为基础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对工程档案以工程性质为基础的《建设工程峻工档案归档范围》:
3)针对非正式的内部规则库:档案指导长期实践的经验,单位经验丰富的档案从业人员的知识总结等。
2、档案业务规则库(ABR)在档案轨迹的各个环节的用处
通过完善的业务规则管理系统(BRMS)将相关的档案规范、制度、标准及各立档单位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等抽象为档案业务规则库。
BRMS是系统服务堆栈中的一部分,提高了SOA的便捷性,利用它建成的ABR及档案信息库(AID),可较快地搭建与档案配套的其他业务系统。
档案业务规则库(ABR)建设完成后,在档案轨迹的各个环节可以开始发挥作用。
可对各立档单位的档案信息(包含全宗、目录/项目、案卷、卷内等)自动分析,提高决策水平,推理得出相关结论:
档案著录是否规范?
档案收集范围是否齐全?
保管期限定义是否准确?如数据符合要求,可以搬档案实体过来或下去检查等,并衍生出相应的人工智能子系统:
1)档案接收即时检查系统
接收档案范围确定后,系统可即时根据档案业务规则库(ABR)将各立档单位的档案信息(AID),通过知识规则推理引擎(RM),对录入或导入的档案信息进行检查,系统自动提出整改意见或验收意见。
2)档案著录规范检查系统
根据已存在的档案业务规则库(ABR)对责任者、题名、保管期限等自动进行检查。
3)网上监督指导系统
档案局/馆、档案主管单位利用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档案信息扫描技术,结合档案业务规则库(ABR),自动监督各立档单位的档案整理情况,发现问题自动提醒,并及时反馈,信息转入Workflow,档案监督指导人员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处理。
它利用人工智能的原理,借助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思维过程,对档案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与推理,作出相应的判断,提出建议及线索,以供档案管理部门进行进一步的重点检查与监督指导。其目的就在于:提高监督指导效率,降低监督指导风险,进而保证档案收集入库的质量。
4)立档单位绩效评估系统
绩效评测内容与目标建立后,系统可定期根据档案业务规则库(ABR)对各立档单位的档案信息(AID)进行评测,通过知识规则推理引擎(RM),自动生成绩效预评估报告,经过Workflow流转后产生最终的评估报告。
一、企业档案管理业务外包的必然性
(一)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但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又不能短期内为企业带来利益,因此许多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投入的资金明显不足。企业将档案管理工作委托给专业的档案管理机构,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企业的资金投入,以最少的资金投入,享受到专业的、高效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企业档案管理成本。
(二)有效利用企业外部资源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外包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主要目标就是集中企业内部资源,借助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各个环节必须紧密联系,时刻保持正常运转,但是企业管理由于受人力、技术、资源、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需要借助企业外部资源对企业薄弱环节进行管理。通过档案管理工作外包可以满足企业对管理人员的弹性需要,节约企业招聘培训人员的资金,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来享受高质量的档案管理服务。
(三)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设备对档案进行管理。企业资金主要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投入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外包可以利用专业机构人员和设备,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建设。
(四)提高企业档案信息社会化服务
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具有双重价值,第一重价值是为企业服务,第二重价值是为社会服务。随着企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日趋重要。在实现档案信息第一重价值的基础上,如何实现第二重价值已经成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二重价值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档案信息是企业自身经营活动所得,来源单一,同时也存在不完全属实的情况。将企业档案信息工作外包给专业管理机构则可以在保护企业利益和机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档案信息的第二重价值。
二、企业档案管理业务外包的可行性
企业档案管理业务外包的可行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务外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业务外包的出现使得商业组织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今已成为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据查阅资料表明年营业额达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均采用业务外包,档案管理业务外包属于企业业务外包范围之内。众所周知的美国思科公司就将企业75%的业务外包给机构,公司只管理能够直接创造营业额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企业运转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对企业的发展不能直接创造利益,但是可以间接的创造利益。如今社会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需要更好的管理设备和技术,与此同时,电子档案管理成本也比纸质档案管理成本更高,因此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外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有需求就会有市场,随着企业业务外包需求的逐渐扩张,档案管理中介机构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相比于以前档案机构服务市场的混乱,如今已不断的健全完善,这保证了档案管理业务外包的安全可靠。在数量上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百家发展到如今的上千家,管理规范、技术实力雄厚的机构为企业业务外包提供多种选择,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可以通过最少的资金享受到最高质量的服务,为企业档案业务外包创造一定的客观条件。
(3)档案界理论上的探索为企业档案管理业务外包奠定了理论基础,上世纪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外包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外包的理论研究中,我国的档案管理界专家周毅就指出可以让专业化的机构来负责企业一部分管理职能,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高效的文献编目可以将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快捷、有效地展现给读者。知识管理在文献编目中的应用包括对期刊、图书以及电子资源和分类和主题标引,运用MARC元数据对文献编目。知识管理的核心价值是人力资源管理,文献编目人员就属于其中。编目人员若经验丰富,在文献编目中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多个有效检索点,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运行效率,使读者能快捷有效且自主地检索到所需的文献资源。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编目工作打破原有的范畴,不再是局限于纸质文献的编目,向着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方向延伸。这要求文献编目人员能够结合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推行数字化、网络化的文献编目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整合纸质文献资源和网络电子资源,方便读者选择。
二、流通借阅
图书馆流通部门的工作不仅是图书资源的借、还,包括与读者直接面对面接触,读者会向馆员进行咨询,由此馆员还应担任导航员。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业务应用中,流通部门所提供的作用和服务更加直接有效。这样能随时应答读者提出的咨询,将显性知识通过隐形知识有逻辑地介绍给读者,让读者获得满意的服务。
三、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咨询服务是运用知识管理可以将隐性知识和现有的显性知识有机结合提供给读者。其内容包括:馆际互借、定题服务和文献传递等。在参考咨询服务中知识管理的应用包括:隐形知识相关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显性知识相关资源的组织与加工。这些内容恰好符合参考咨询服务工作中的各项内容。在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中引入知识管理将大力提高咨询服务工作的效率,建立知识交流环境,促进馆员之间的合作,由此可以为图书馆电子网络参考咨询服务的健全提供全新的理念与思路,可以及时且有效地解决图书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四、人力资源管理
对于图书馆而言,其员工是实现新环境下新思想、新服务、新管理的主体,承载者图书馆结构和发展的驱动力,所以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运用知识管理最终目标是应用逐步提高的知识创新,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核心价值——知识的平等共享与自由获取,还要尊重读者的个人隐私、建立健全和谐文化环境等,图书馆馆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此目标的载体。由此可知,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知识管理在图书馆业务中应用所起到的作用独一无二且无可替代。为此,图书馆应加大人力资源管理。
五、读者管理与服务
作为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读者是其赖以生存的重要前提条件。读者来自全社会的不同阶层,各自对信息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图书馆在知识管理的应用中,使读者能自行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借鉴部分读者所提出的图书馆建设意见,以可变的服务形式充分调动和运用一些知识工作者的相关智慧与才能,对特定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由此充分运用读者提供的相关数据完善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
六、结束语
关键词:纺织品;业务管理;软件开发
纺织品检测业务管理是纺织品检验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的业务管理不管是手工还是计算机处理既繁琐、效率低,又不方便数据传输、统计和整合。为了提高业务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相关单位都在着手开发相应的业务管理软件,以便实现办公自动化。但因各个单位业务性质、规模大小、业务繁简程度各不相同,采用的业务处理程序也就有所区别,难以得到推广。本文介绍了纺织品检验业务管理软件的开发思路与模块结构,各个单位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展和完善。
1纺织品检测业务管理系统概要介绍
本文研究设计的纺织品检测业务管理系统,是对整个业务系统流程进行简单化处理的系统规划,此规划是完整性业务系统中必要性步骤的设计,此系统具有很强的扩展性,是完整业务系统开发的基础开发部分,各单位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扩展功能。业务管理系统主要涵盖检测全流程中的必要环节,包括对网上任务的评审、任务单的打印、自动分样、检测结果录入、报告审核、报告自动打印、检测收费核算、检测报告寄送、工作人员考核、检测报告状态对外查询和相关查询统计功能。考虑到各检测机构内部管理不同,业务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必要性公用性模块的设计,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是各检测机构进行完整业务系统开发的基础开发模块,各检测机构根据各自业务需求也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通过对业务管理系统的严密设计,使整个业务流程的数据标准规范化、过程跟踪追溯化、管理数据严谨化。将样品受理部门、分样部门、检测部门、出证审核部门、证书寄送部门、管理部门通过业务系统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应用技术连接起来,通过建立可视化工作流程模型记录每一步工作流状态,以便于各部门更好地协作工作[1]。
1.1纺织品业务管理系统功能需求
(1)缩短业务流转时间,建立高效流畅的业务处理流程主要体现在:加快样品登记、委托任务单评审时间,快速将委托任务分发给实验室,准确快速地出具报告,快速地将电子版报告上传给客户,将纸质版报告寄给客户。(2)增加信息数据可靠性通过调用标准模板,提高报告的准确度,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为企业提供可靠的分析报告。(3)提高业务处理智能化降低对流水线作业人员专业知识掌握能力的要求,通过权限的设置,各个部门之间权限分明、信息共享,扩大信息查询的范围,可以按照任意关键字进行查询。
1.2系统设计思路
业务管理软件用于检验机构处理检验订单、评审委托任务单、分样、检验结果填写、出具报告、报告样品物流管理以及各类统计功能的业务管理系统。通过运用业务管理系统,可视化管理业务流程,将接样、分样、检测、出证、人员考核、报告寄送、费用核算等环节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业务管理系统功能见图1。
1.3软件设计系统结构
系统采用B/S模式,数据库采用SQLSERVER数据库,开发环境为JAVA,中间件使用Tomcat6.0。详见图2。
1.4系统功能模块结构
检验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功能由七大模块组成:A.接样管理子系统;B.任务管理子系统;C.检测指标管理子系统;D.检测报告管理子系统;E.检测费用管理子系统;F.人员考核管理子系统;G.报告寄送管理子系统。其中A、B、C、D为检测流程控制主模块,E、F、G为系统辅助模块。详见图3。
2系统主要功能
2.1接样管理
接样管理是检测过程的起始点,用于确认一个检测任务的开始,即针对一个最终形成的检验报告对应一个接样管理记录,功能包括接样添加、修改和作废,相关内容涉及:流水号、样品名称、样品货号、采样时间、委托单位、付款单位(选择)、生产单位、来样时间、检测样品数量、预付金额、要求完成时间、录入人等信息。
2.2任务管理
任务管理是用于明确检测任务的具体信息而设置的,用于分离接样时因任务过多无法一次性填写,所以分离了接样基本信息和项目的输入,也是校核任务后流转下一环节的中转站。
2.3检测指标管理
检测指标管理是用于录入检测指标项的管理,根据任务书管理中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标准,确定每个检测项目的分类指标项,并输入该项目的检测结果值,最底层指标项来源于系统管理中的收费、考核管理,输入指标需选择记录检测人员,已完成系统整理的人员考核统计。检测指标管理支持选择检测模板,选择模板后相关的检测项目将与检测模板完全一致,可进行项目的添加和移除操作,从而提高录入检测指标的速度。
2.4检测报告管理
检测报告管理包括检测报告的生成和打印,检测报告的指标项在检测指标管理中已经形成,按检测报告格式进行套打,可在检测报告中选择模板,在检测模板定义中可与检测指标管理直接关联,生成打印报告时可不再选择模板,将直接套用检测报告模板生成。
2.5检测费用管理
检测费用管理是检测报告完成后的后续收费管理和已完成任务的费用查询统计,可查看检测报告中的所有项目和子项目的收费情况及总计,可查看预收费用和实收费用,根据客户或时间段进行统计整体收费情况。如检测中客户为签约客户,将从客户余额中直接扣除,并生成客户的费用日志,内容包括报告编号、客户名称、检测费用、余额和扣款日期,在客户查询报告状态中客户也可自行查看费用情况。收费处理中需输入项目为实收费用和收费完成日期。
2.6人员考核管理
人员考核管理模块是放置在系统管理的人员管理中,为了明确数据来源,此功能单独作为一个功能模块列出。人员考核的数据来源于检测指标输入,根据检测指标的考核费用指标进行计算。可按部门、人员、时间和检测项目进行统计查询,获得人员产值和检测情况。
2.7报告寄送
报告寄送是对检测报告寄送方式的企业进行管理,按已完成报告时间段批量打印快递寄送单,寄送单打印后自动将处理状态设置为已发送并记录发送时间,如需重新打印可选择任务或进入客户管理中打印单个寄送单。
2.8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针对系统基础信息进行设置的功能,包括客户管理、标准管理、指标项管理、收费、考核管理、检测模板管理、报告模板管理、人员管理和权限管理。系统正式运行前必须对基本系统信息设置完整,客户、标准、指标等信息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
2.9客户在线查询
在外网开放报告查询和扣费日志查询,检测状态已接样和报告已完成寄出。扣费日志查询可查看检测费用的扣款情况。
3应用效果
本所开发的业务管理软件是集接样、分样、检验、出证以及会员一体化的专业纤检业务管理软件,采用多层架构分模块开发。该软件性能稳定,运行安全,操作简单,管理方便。运行一年多以来,业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改变了以往依靠人工流转,无法记录中间拖延环节与错误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工作模式。应用管理软件后业务流转中样品的接样、分样、检验、出证以及做账等每一道程序都记载人员、时间、工作量及工作质量;流转中前后衔接、准确、快速地处理好每道任务。业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减少了检验业务中的等待、重复、不必要的协调等活动,简化不必要的表格填写,整合原职能分工不明确的岗位。同时方便采集、传递和共享数据,向客户提供便捷的业务查询途径。
4结束语
业务管理信息化是时展的需求,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检验规模的壮大以及业务需求量不断扩大,业务管理软件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更高效地发展检测服务管理。
参考文献:
关键词:集中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维护;管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8.239
0 前言
将营销业务应用系统集中之后,可以将业务进行集中处理,在这个过程之中,能够收集到大量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都是日后的开发重点,能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但是用户增加量非常大,负载不断加重,架构也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也为维护和管理系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1 建立制度
目前针对营销业务应用系统问题和管理方法的规章制度已经有很多,研究这些已经出台的规章制度,结合目前公司的工作现状,对于有用的部分,规定非常明确的部分,应当利用,对于不符合目前工作现状的条款,则不做考虑,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对于数据库的操作权限进行设定,一些和管理的操作流程应当有规范的要求。建立制度的过程当中,不仅要覆盖面广,保证工作当中的模糊不清的部分能够在制度当中查找到,做到有章可循,还要做到细致,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往往是非常重要的[1]。
当制度完善之后应当及时向下推行,让工作人员明确制度当中的内容,掌握正确操作的方法,保证管理能够有效进行。
2 沟通
由于集中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很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应当做到沟通和交流的工作。
在进行集中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进行工作之前,传统的工作方式是比较分散的,将业务按照地区的方式分别管理,虽然集中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宏观上的统筹和监控,但是系统在应用的工程中仍旧需要多层管理人员的配合和合作。
上级和下级之间应当有良好的沟通渠道,对于上级来说,应当掌握切实的资讯,才能更好做出规划和安排,而资讯往往都是下级在工作的过程当中发现的,在集中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工作的过程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维护和管理的关键部分,但是由于沟通不畅,很多问题长时间都没有得到解决,这会降低工作的效率,阻碍管理和维护的进行。
可以专门设立一个部门负责收集应用系统发生的各种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递交给技术人员或者是上层的管理者们,对于一些改进建议,可以归纳和总结交给相关的人员。定期与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可以每月月初的时候,举办共同交流会,会中主要反馈各种问题,收集问题并进行处理。上层的管理者可以定期到各个部门进行巡检,将业务上的问题,统一报告给领导者。
很多问题反映上去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回答,这就是响应机制建设的不够迅速有效,在企业内部的网站当中,建立交流的平台,一旦发生问题,让员工能够找到咨询的地方,对于平台上员工提出的问题,应当尽量予以解决,或者是给员工找到解决的人员,为员工提供解决的渠道。
对于问题也要进行分级处理,对于非常紧急的问题,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出尽快的处理,对于一般的问题,则可以在一天之内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一些问题并不是非常的紧急,可以在一段时间的期限之内,统一给予回复,这样能够保证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2]。
3 管理
在软件之前需要对软件进行多次的测试,一般会在测试环境和仿真环境都进行测试,只有两轮测试都通过之后,才可以在网站上宣传的软件,随后软件,让软件真正投入工作当中。
在软件刚刚上线的时候,程序的是非常频繁的,因为软件在真实的工作过程存在一些一开始在试验阶段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更新程序,但是系统也会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相应的程序也比较完善,软件已经能够正常运转了。
4 培训管理
由于集中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将会有大量的注册用户,在进行维护和管理的过程当中,集中进行处理不显示的,因此可以设立不同的工作团队,在的团队当中保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当软件遇到疑难的问题,或者是运行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修复,当系统需要变更的时候也能够完成工作,在团队当中必须有专业的技术人员[3]。
因槎约际跞嗽钡囊求比较好,一方面应当熟悉相关的专业操作,另一方面还要对软件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企业内部的工作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让一线的技术工人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对于有潜力的员工应当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培训员工成为研发的专业人员。
对于开发和研究软件的高级技术人才,不应该为他们分配运营方面的任务,应当让他们专注于研发工作,这样能够保证程序更新的效率,也能保证软件发展得越来越好,但是对于一些发现的问题应当总结之后,递交给专业的技术人员查看,让他们在开发的过程当中,修改这些问题,让软件越来越实用。公司应当从高校中挖掘相应的人才,可以从市场当中高薪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保证运营和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公司内部应当为技术性人才提供学习的机会,保证技术性人才能接触前沿的科学技术,为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管理做出贡献[4]。
5 总结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维护和管理集中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工作重点,首先应当完善相应的制度,然后注重上下之间的沟通交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响应机制,应当将问题分级处理等等,其次介绍了软件的管理,最后介绍了公司内部的培训管理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宋庭新,张甜,张一鸣,黄必清.基于精益MRO的海上风电场运行维护管理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田晓锋.在电厂水处理应用中超滤-反渗透系统的运行维护及管理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3):93.
(赤峰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本文构建了我国信托业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具体模式,同时引入了“波士顿矩阵”,以便信托公司找到自身业务的独特优势来开展业务,并可以通过寻求第三方合作以弥补自身业务不足.
关键词 :信托;财富管理;波士顿矩阵
中图分类号:F83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24-03
从国外发达国家信托业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来看,我国信托业的财富管理业务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体制和物权法的日趋完善,目前中国信托业开展财富管理业务已经具备了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财产所有人对财产的保值、增值需求强烈;二是社会财富分散所有且财富积累度较高.其次,在财产传承和转移中信托自身所具备的隔离保护功能将得以充分发挥.再次,综合金融和混业趋势的显现为信托在金融体系中的发展带来了功能上的延伸.由此可见,以上因素将会引致信托财富管理业务的自然增长.
1 信托财富管理模式图的构造
本文所述的信托业“财富管理业务模式”是指:信托业通过高端定位客户群,为高端客户提供专业而丰富的信托服务,以达到为客户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模式中,信托公司不但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及战略定位,开发具有公司品牌特色的信托产品,还要配合其他类型的信托产品形成丰富、多元的产品池.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以看出,信托公司实施“财富管理业务模式”,通过多元化的信托金融产品组合及全面的财富管理服务,完全可以培养出自己的客户群.同时,信托业有必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客户数据库,从而掌握客户的财富程度、投资偏好、风险偏好等信息,针对这些信息对客户进行分类及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为客户提供信托产品,从而提高命中率.当信托业的高端客户群与多元化的信托产品组合进入了良性的循环状态时,信托“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在信托业拥有的高端客户及储备的项目达到一定数量的前提下,信托公司就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到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领域的投资中去,从而使信托业的业务转变原有的“项目融资”型角色,彻底回归本源,即回归到“受人之托,代人理则”的财富管理职能中去,这才是信托业的真正意义所在.
2 信托财富管理模式下的业务组合
2.1 波士顿矩阵分析
从以上“财富管理业务模式”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这种模式的支撑要素除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外,另一方面就是优质的信托项目池.在引入了“财富管理业务模式”后,信托公司首先要搞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在,开展哪类业务是自身擅长的,开展哪类业务是竞争力相对薄弱的,擅长的业务该如何发展,不擅长的业务是寻求与第三方金融机构合作还是适当放弃,对此,本文通过引入波士顿矩阵来帮助信托公司分析正在开展和可能开展的业务中,哪些该优先发展,哪些是兼顾业务,哪些可以与其他机构合作,哪些业务该放弃.
根据波士顿矩阵,可以将信托公司的具体业务分为明星业务、现金牛业务、幼童业务以及瘦狗业务四种类型.如图所示:
2.1.1 明星业务
明星业务指市场发展前景好,相对市场份额的占有率高的业务,通常是由幼童业务继续投资发展起来的,可以将其视为高速成长市场中的领导者.
本文所说的“明星业务”具体到信托业务中主要指产业投资型基金,这主要是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基础产业与支柱产业相对落后,产业升级与结构高度化首先面临存量调查问题,再加之资本市场的发展距成熟尚有一段路程,这就使得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不得不肩负起更大的使命.我国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其定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房地产、基础产业等;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可借鉴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业投资基金模式,培育新的增长点,通过高风险实现高收益,从而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高度化;三是发育成熟的上市企业.对于难以接受高风险的投资者而言,可避开高科技投资风险,选择已经发育成熟的准上市企业进行投资,以推动企业上市来实现基金的退出和基金资产的流动.
现仅以类房地产投资基金为例,说明产业投资基金型信托业务的优势.因为根据目前我国信托业的发展情况,马上发起产业投资型基金信托还不够成熟,比如若要发展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目前除受政策限制外,现有物业规模、集约化管理水平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建立和发展.因此,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可以创新“类房地产基金设计”.如下图所示:
类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设计的核心有两点:一是投资组合理念;二是物业租赁收入理念①.投资组合理念,是指资金投资于一种或多种形式的物业,或者房地产开发与现有物业组合,或者两种以上的房地产开发的结合等形式.这种组合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降低投资的风险.从发达国家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经验看,首选的资产应该是具有稳定租金收入来源的商业物业和写字楼等.物业租赁收入理念,主要指以物业租赁收入作为信托收益的主要来源.美国上市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75%的收入来源于房地产类资产,主要以获得租金、增值为来源,而不仅仅是靠买卖房产获利.
因此,虽然我国目前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还不十分成熟,但可以通过设计可行的类投资基金信托来引入产业投资基金理念.从目前国外信托业务的发展形势看,产业投资基金信托业务在中国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2.1.2 现金牛业务
现金牛业务指未来发展前景不佳,但目前占据相对市场份额较高的业务,这类业务是信托公司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但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现金牛业务在一段时期内能够确保信托公司拥有可观的收入,但随着政策和环境的不断变化,现金牛业务会逐渐沦为瘦狗业务,进而被市场淘汰.信托公司若不及时调整业务战略,就会在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失去生存的空间.
具体到信托业务中,“现金牛业务”主要指目前我国信托业的房地产类信托、以煤炭为代表的能源类信托以及基础设施类信托.这些信托业务是我国信托业目前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同时,也应看到这些信托项目自身的缺陷,即以满足项目开发融资为需要;信托计划期限短,通常以1-2年为主,由此造成信托的收益期间短;一个信托计划对应一个单一项目,项目风险很难规避.此外,纯粹的房地产和能源类信托项目,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大,这就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业及能源业的利润空间,从而此类信托项目亦会受到影响,信托业就不会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从长远看,信托业如不及时调整业务发展战略,这类信托“融资型”项目要逐步转为“瘦狗业务”,取而代之的是产业投资基金型信托.
2.1.3 幼童业务
幼童业务指市场发展前景好,但其相对市场份额占有率低的业务.通常是信托公司的新业务.公司应大力发展幼童业务,增加投入,积极扩大规模,以便迅速占有发展市场份额.
“幼童业务”具体到信托业务中,主要是以高端客户为核心,本着“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理念,全方位负责客户的财产管理、个人信托及遗嘱信托等业务.这项针对高端客户的信托本源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非常普遍.以美国为例,从其信托业的发展历程看,这种面向高端客户的信托本源业务是在同其他金融机构竞争中,其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为了寻求新的生存蓝海的背景下,创新出来的.我国现阶段信托业的发展面临同样的挑战.在客户资源、零售网点、投行团队等方面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均不占优势的境况下,信托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凭借其可投资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市场的灵活性,提高其为高端客户服务的能力,即促使信托业走向客户专业化的发展战略.通过对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为其设计相应的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甚至可以对高净值客户提供金融以外的服务,比如烹调研修、健康咨询等,以增加客户粘稠度,最终使这些客户成为信托业的稳定资源.
虽然目前的情况是,以高端客户为服务对象的信托本源业务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很小,甚至对于一些信托公司而言还尚未发展这项业务,但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国外发达国家信托业务的发展历程看,还是从我国信托业务未来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其市场前景是非常可观的,所带来的收益也将是信托业持续而稳定的收入来源.因此,信托业要大力开拓这片市场和业务,以期尽快占有市场空间,最终转变成为“明星业务”,在金融机构中形成不可动摇的核心竞争力.
2.1.4 瘦狗业务
瘦狗业务指市场发展前景低,占有相对市场份额较低的业务.通常情况下,这类业务是微利甚至是亏损的.对于这类业务,信托公司应该果断舍弃,做到有的放矢.
本文所说的“瘦狗业务”主要是指信托业没有主动参与开发或进行产品设计、交易结构安排以及风险控制措施,不直接参与信托资产管理,仅将外部资产以信托合同的形式投放出去的业务,即信托业仅获有微薄回报率的业务,也可将其称之为“通道型”或被动管理型信托业务.这种“通道型”信托业务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信托公司与其大股东或关联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另一种是信托公司与银行通过银信合作业务迅速扩大资产规模.由此可见,这类业务产品线单一、没有原创要素、无核心竞争力且信托报酬率低,只有“以量取胜”,才能勉强维持信托业收支平衡.显然,此类粗放型业务在信托业的未来发展道路上是很难持续的.信托业应该大胆地将该类“瘦狗业务”逐步丢弃掉.
3 产品和服务有效组合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财富管理业务最终将体现在对各类理财产品和服务的有效组合上.信托机构在整合产品池中的投资组合时,必要时还需要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力量.尽管信托业具有在资本、实业及货币市场全面投资的优势,但实际上,信托业在资本和货币市场的信托产品开发上与证券业、基金业相比还处于弱势.信托机构只有借助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私募等机构,再结合自身优势,才能在财富管理的业务上形成核心竞争力.以上与基金、证券及保险业等的合作,可以看成是信托业开拓财富管理业务上的上游合作伙伴.银行及第三方理财机构可以看做是信托业开拓财富管理业务上的下游合作伙伴.这里所指的银信合作并不是从前的以信托为平台的“通道型”业务,而是信托机构通过主动设计、管理信托产品的方式,借助银行的丰富客户资源以及广泛的销售渠道,进而实现信托财富管理收益的最大化.
注 释:
①百瑞信托博士后可研工作站.信托研究与年报分析2009;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245-253.
参考文献:
〔1〕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M].北京:中国信托业发展与产品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赵钰.对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1.
〔3〕赵晔.我国财富管理发展前景及市场策略分析[J].北方经济,2010(6).
〔4〕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信托研究与年报分析,2009[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关键词:电力营销;业务;电能计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63
在我国,很多电力企业都开始利用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促进了电力企业的优化发展与建设。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能够对电力企业的电能电量进行计量、核算等,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在当前发展体制下,电力企业发展期间的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受较大挑战。因为电力工作者使用的类型、时间以及用电方式不同,电能计量工作为单独存在的,所以,在该工作执行期间,各个电力使用者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也产生了不同发展问题。在这种发展情况下,使用传统的电能计量方式将面对较大问题,无法促进电能计量工作的准确发展。目前,我国单位的电力企业都还在使用传统的电能计量方式,面对这种落后现象,一定要促进电能计量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与专业性进步,保证获得更准确的依据。在电能计量工作中,将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应用其中,不仅能提升电能计量工作效率和发展稳定性,还能推动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在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使用期间,该系统存在较大的严谨特点,与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相符合,能够为其确定出准确、统一的数值[1]。
电能计量管理工作中,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为信息化发展中的主要工具,该系统的使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为电能量的采集工作与计量技术的使用,期间,主要对电流、电压等一些参数进行采集、计量。其二,为数据传输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执行方式,能够为自动抄表工作的执行提供可靠性。其三,能够实现集中化管理工作,也能对电能表进行合理控制。所以说,基于当前的发展情况,遵循相关规定与标准,实现数据记录、报表打印以及统计分析工作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得以发展,促使电力企业向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在对电能计量工作中,不仅能实现现场采集、储存与传输工作,还能为其提供其他数据,这样才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得以顺利实施。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在生产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在各个方面,都可以使用电能量数据,所以,需要进一步开发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2]。
2 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电能计量管理对策
2.1 基于客户的需求有效反应
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将客户的实际发展需求反应出来。电力企业在逐渐发展中,其具备国有性特c,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比如:无法真正理解客户的实际发展需求[3]。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客户对服务需求的个性化特征更明显,所以,电力企业在发展期间,需要对的客户的发展需求进行思考。目前,电力企业客户主要分为电力大客户、电力中客户以及电力小客户或者低压分散客户,在对其制定相关执行策略期间,一定要充分了解客户的发展需求,保证能够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执行对策。执行过程中,可以为其构建电能计量综合性应用平台,改变长期发展中存在的各个问题。还需要基于各个服务工作,促进应对方案的完善性,在服务前期,需要实现电量测量工作,对电能计量工具进行检查,保证能够真实了解客户的满意程度。在该服务工作中,不仅能更好的服务客户,提高电力企业的自身形象,还能开发未来客户[4]。
2.2 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
使用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过程中,需要增强电能计量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保证电力企业在逐渐发展下,能够符合当代的发展要求。所以说,在改革发展中,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应用十分重要。目前,在电力企业逐渐发展下,工作人员都没有形成服务意识,可以通过经济投入方式,转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电能计量管理水平的提升。近几年,科学技术不断提升,促进了电能计量工具的合理使用和安全连接网络的整体发展,不仅应用了硬件设施,还为电力企业的电能计量水平、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意见,从而实现优质化服务工作。
2.3 提高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
为了提高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水平,需要实现电能计量工作的革新发展。当前,数据通信技术得以进步和提升,实现了应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发展,为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促使现代化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稳步提升。但是,在科学技术不断使用过程中,虽然促进了电力生产系统的完善,为电力企业的积极发展减少经济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5]。但是,一些客户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收费政策,促使电费结算工作的完好实施。比如:为大客户引入适当优惠。为实现节能环保以及低碳发展,基于相关的发展要求,将阶梯状收费标准纳入到其他小客户中去,为其制定相关的实施标准,保证在电量提升下,执行增加电费行为。基于分析可以发现,该收费方式更科学,在使用期间,还需要根据不同电力公司、区域的推广和应用,引导人们合理用电,促使节能理念的形成。在该发展执行下,不仅为电力企业的积极发展提供有效的执行手段,促进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发展,还能将系统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为电力企业的积极发展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
3 总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在电力企业中,应用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能够促进电能计量工作的完成,保证电力企业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未来逐渐发展,基于电力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实现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优化的发展,能够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波.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在电能计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6):299-299.
[2]杨晓艳,刘杰.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营销领域应用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0):282-282.
[3]孔繁哺.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3):1019.
关键词:流程再造;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6-62 -02
一、公司实施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指导理念
业务流程再造的核心理念在于摒弃旧有的思维方式和过时的管理原则, 重新开财务始、重新构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流程导向
公司的各个部门,由于各自部门视角的不同,在公司运行中为完成同一个任务会有不同的流程导向,相互制约影响公司整体发展。而在流程导向的公司中, 公司的各部门必须以完成任务为导向,使得公司的部门乃至流程本身都富有弹性, 并可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随时做出改变。
(二)以服务顾客为核心
从根本上说,公司的流程再造就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重建公司, 再造的出发点就是顾客需求。以服务顾客为核心就要使公司的各级人员都明确: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才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公司存在的理由就是为顾客提供价值。
(三)以团队为基本工作单元
团队是每一个流程的基本工作单位,它有时既是各个职能部门,又是由各个职能部门抽调代表组成的临时组织,公司发展要求团队精神团队作战,要求公司内各成员协同发展。
(四)分析公司价值链
划分公司价值链有助于辨识和规划各种业务流程, 以及帮助确立再造各个流程的次序。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最先提出的, 他指出公司中有两类活动: 主要的增值活动和辅助活动。每一个组织都存在其内部价值链。
(五)组织发展和再造
BPR 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基于各种各样的业务流程的管理体系和组织结构。
二、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及原则
(一)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
公司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目标有三个,阐述如下:
1、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任何组织进行流程再造的最重要目的就是提升满意度,提升服务的顾客的满意度。财务部门的服务对象,一般分为内部对象与外部对象。内部对象如公司业务部门、技术部门、行政部门、售后部门等以及公司所有员工;外部对象,如税务部门、上下游业务单位、银行等单位。因为只有通过满足下一层的顾客,产品服务的价值才会传递下去,所以财务业务流程必须要坚持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2、提高工作效率
德鲁克指出:公司的主要目的是创造利润。保持盈亏平衡是公司生存的基本条件,而充足的利润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公司要创造更多的利润,必须要在一定的成本费用条件下,提高效率,达到产出最大。因此减少财务管理各个业务环节之间的内耗,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这不仅是服务对象顾客的要求,也是公司内部管理需要的要求。
3、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公司不可能无限制地在财务管理中投入过多的资源,只有通过流程再造简化审批手续,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一些无效的劳动作业人员从繁琐的程序中解放出来,充实到一些核心的增值的程序中去。同时把一些重复的机械的工作,由原来几个人完成的工作集中到更少人数的人员中或一个人。
(二)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公司财务业务流程再造必须坚持以顾客利益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以赢利为中心的三条原则。
1、公司财务业务流程再造“必须以顾客利益为中心”
从“顾客第一”的角度来重新思考关键业务流程,财务的组织结构、管理人员、程序设计必须遵循“顾客是上帝”的理念。从顾客需求决定所有业务内容,并对财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组织,通过调整、信息反馈、全员参与的持续改善等一系列活动,公司全体职员致力于提高业主对产品的满意度,使公司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从生产的终点即顾客的需要来考虑和组织生产,形成逆向“拉动式”的生产组织控制过程,逐渐将顾客需求信息从生产过程下游传往上游,从而使公司整个业务流程更能反映顾客需求的变化,以此增强公司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
2、公司财务业务流程再造“必须以员工为中心”
公司所有的职能都需要职工操作和完成,员工能否有效地投入到工作中是公司业务流程能否成功的关键。公司不仅要关心所有员工的生活和工作,也要关心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协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工作不仅要得到物质报酬,还要在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协助下,对自己的人生理想进行计划。公司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相融合,寻找员工个人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的契合点,使得员工的个人行动与公司的目标相一致。
在公司财务日常管理中,公司应尽可能地将一些日常的管理权限下放到职工个人,这样既可以增加公司的应变能力,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又可使员工的责任感增强,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为公司服务的意愿。
3、公司财务业务流程再造“必须以公司赢利为中心”
公司的目的是赢利,公司所有经济行为无不围绕提高效率效益和提高赢利水平来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公司管理变革的成果最终也要在利润中体现出来。毫无疑问,公司的财务业务流程再造需要投入公司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如果不用赢利水平来衡量财务业务流程再造方案,那么财务业务流程再造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
三、财务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实施方法
摘 要 电力企业是我国社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提供了众多支持。随着最近几十年我国电力企业快速的发展,其业务量也呈现增长的态势,原有电力企业对电力业务工作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电力企业为了提升业务工作的效率,降低业务工作的成本,纷纷将一些电力业务外包出去,以期实现更好的业务发展。但是,在进行业外包的过程中,劳动用工存在不规范的现象,阻碍了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电力企业 业务外包 劳动用工
电力企业在进行业务外包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外包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外包公司忽视安全生产的问题,没有按照规范管理的要求进行劳动管理。该现象就导致在实际电力业务外包的工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影响电力企业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电力企业的发展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的损失,制约电力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目标。
一、电力企业开展业务外包的现状
(一)发展速度快
电力企业在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而实现高效的发展,电力企业的发展规模呈现扩大趋势,整体的业务数量不断增长。随着高效的发展,电力企业对一些业务进行外包工作,通过外包工作的开展,提升企业的发展效果,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二)存在劳工安全管理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外包单位开展业务承包和工作的详情看,存在众多的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外包施工中对安全管理的控制程度不够。外包单位没有对实际施工开展高度的安全控制,会导致很多业务的开展存在危险隐患,甚至出现了众多的安全事故,影响业务开展的成效,还会给施工人员带来人身安全的威胁。外包单位没有对施工现场实施安全管理的控制工作,一些应具有的安全措施没有出现在施工现场,会产生一定的施工事故几率。为此,电力企业在进行业务外包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劳工的规范管理,提升劳工管理程度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二、我国电力企业在开展业务外包的过程中存在的用工管理的问题
(一)缺少具有关键性质的安全教育或是培训
电力业务的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开展外包业务工作的时候,外包单位应该开展安全教育或是安全讲座,以此提升工作人员安全施工的观念。但是,我国很多外包单位没有开展安全教育,没有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没有执行外包工作中安全制度中规定。这样的情况会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对施工人员产生安全危害,同时对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进行外包业务工作的人员存在专业技能低下的现状
外包单位在开展业务承包的时候,外包业务工作的人员存在专业技能低下的问题,这些人员不能很好的完成电力企业的业务工作。由于外包单位没有对安全管理的规定进行高度的执行,就导致在进行承包工作的时候,所招聘的人员存在技能不专业的问题,不能按照电力企业所希望的质量和效果开展业务工作。
三、优化电力企业在外包工作的劳工管理安全程度的措施
(一)栏癜凑展芾淼某潭冉行外包单位的审核
电力企业整体运营的成效和外包业务开展的成果有着直接的联系,为此,要想提升电力企业发展效果,首先应该对外包单位进行审核,选择最为合适的外包单位。电力企业在开展业务外包的时候,应该对外包单位的安全资格等资料进行审核,确保这些文件的真实性。同时,电力企业应该对外包单位最近几年施工记录进行查看,看外包单位承包过的业务开展情况,是否取得加高的质量。
(二)签订详细条约规定的外包业务合同
电力企业在进行业务外包的时候,除了对外包单位进行审核之后,应该和外包单位进行详细条约规定的外包业务合同,以此约束外包单位开展劳工安全管理工作,提升业务开展的安全性和高效性。业务合同应该对具体承包的业务进行职责的规划,应该从实施计划、作业方式、业务完成时间以及流程环节等方面进行条约规定。通过这些条约的规定,让外包单位开展高质量的劳工安全管理工作,提升电力业务开展得效果。
(三)强化外包成本控制
电力企业在进行业务外包的时候,应该强化对外包成本的控制力度。具体讲,电力企业在控制外包成本的时候,应该对市场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合理评估业务产出和投入的详细比重。电力企业应该建立一个优质的管理团队,对人资和人工成本进行合理化的控制,使外包工作得到快速保质的开展。
四、结语
我国一些外包单位在进行业务承包的时候,存在劳工管理不规范的现象,制约业务承包的水平,影响电力企业经济利益的高效实现。为此,电力企业应该严格按照管理的程度进行外包单位的审核,应该和外包单位签订详细条约规定的外包业务合同,以此提升外包单位安全管理的力度。同时,电力企业应该强化外包成本控制,增强企业外包工作的开展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燕君,黄砚浓.劳动用工规范管理在电力企业业务外包中的应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5.14.